呼吸系統疾病的藥物治療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呼吸系統疾病的藥物治療,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可嚴重危害病人的健康,并造成高額經濟損失。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流感的發病率占總人口的5%~15%,按此測算,我國每年感染流感的人數高達6 500萬到1.9億,相當于每天有18萬~53萬人感染流感。兒童是流感的高發群體,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嚴重危害兒童健康,甚至危及其生命的疾病,可使中樞神經系統受損,甚至可造成重度大腦損害。主要并發癥有支氣管炎、肺炎、急性中耳炎、心肌炎、驚厥、腦膜炎等。兒童越年幼,發生并發癥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尋找安全、有效防治兒童流感的藥物,一直是廣大醫藥工作者努力的目標。核苷酸類抗病毒藥利巴韋林由于不良反應已于2006年被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下令修改該品顆粒劑的說明書,目前只有成人用藥劑量,兒童用藥尚缺乏詳細的研究資料;金剛烷胺和金剛乙胺由于對乙型流感無效并有較大的耐藥性和不良反應,其療效和安全性在醫藥界也備受爭議;已被美國、歐盟和我國批準用于治療兒童流感的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商品名:達菲),服用后也有發生自我傷害和譫妄事件的報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于2007年6月下令修改該膠囊劑說明書。
研究發現,由俄羅斯藥物化學研究所藥物化學中心研制的抗病毒藥阿比朵爾(Arbidol)具有抗病毒譜廣、療效確切、安全性好等特點,可用于預防和治療兒童流感。
1 阿比朵爾的藥理學性質
1.1 藥效學本品是抗病毒藥,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專屬性抑制劑,對嚴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綜合征有特效。本品能抑制病毒脂質膜和機體細胞膜的融合,阻礙病毒與機體細胞接觸,阻止病毒進入機體細胞內。
本品有干擾素誘導作用,能促進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活力,增強機體對病毒性感染的抵抗力,降低與病毒性感染有關的并發癥的發生頻度,并能降低慢性細菌性疾病惡化的程度,使臨床癥狀減輕、病程縮短。
1.2 藥動學本品能被機體迅速吸收,并廣泛分布到器官和組織內??诜?0 mg膠囊劑后,1.2h血清中藥物濃度達到峰值;口服100 mg則需1.5h。本品在肝臟代謝。半衰期為17~21 h。近40%的藥物以原型排出體外;約38.9%從膽汁排出,通過腎排出的僅0.12%;給藥后在24 h內原藥90%被排出體外。
1.3 安全性本品屬低毒藥劑,LD50> 4 g / kg,按推薦劑量給藥,對人體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2 阿比朵爾治療與預防兒童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臨床研究
I.A.Leneva等報道,500名患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兒接受阿比朵爾臨床研究試驗,服用劑量為10 mg/kg,每天3次,口服給藥,療程5 d,有效率約為84.8%,阿比朵爾能使發熱、中毒和呼吸道炎癥持續的時間縮短,癥狀減輕,使病毒抗原從鼻咽部釋放的時間縮短,臨床效果良好。
在流感發作期,使用阿比朵爾對兒童有良好的預防效果,莫斯科市伊萬諾夫斯基病毒學研究所的有關研究證實:兒童使用阿比朵爾的預防劑量為每次50 mg,每周3次,共5 wk。有效指數(DEI,指服安慰劑組和給藥劑組中每100名志愿者中受感染個體數的比例)為2.05,表明阿比朵爾可有效降低兒童流感發生率,與沒有預防用藥的對照組相比,用藥組發病后的癥狀較輕(體溫上升不明顯,呼吸道炎癥較輕),病程縮短2~3 d。另一項有155名兒童參加的隨機、安慰劑對照試驗表明,服用劑量為50 mg,每周2次,能減少病程1.8 ~ 3.5 d,流感發生率明顯降低。
С.А.Крамарев等的研究證實,68名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患兒,年齡6~15歲。隨機分為2組,每組各34名。用藥組兒童在開始發病的最初2天給予阿比朵爾作為抗病毒治療藥, 6~12歲兒童用藥劑量:每次0.1 g ,每天3次,共3 d;12歲以上兒童用藥劑量:每次0.2 g ,每天3次,共3 d。對照組兒童在性別、年齡、診斷和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均與用藥組相當,但未使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結果表明,在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癥狀和強度兩方面,治療的第1天未觀察到用藥組和對照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 > 0.05);但從第2天起,發現口干、鼻塞、咽喉發癢、頭痛、肌肉痛等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有顯著性差異(P< 0.05)。從第3天起,頭痛、虛弱無力、干咳、體溫反應等臨床癥狀也出現顯著性差異(P < 0.05)。與對照組比較,阿比朵爾用藥組的兒童發生一般中毒和卡他性現象(黏膜炎)持續的時間較短,兒童上呼吸道卡他性現象消失快,用藥組兒童未見并發癥發生。而對照組有2名兒童并發化膿性耳炎,1名兒童并發了肺炎。
С.А. Крамарев等在2002-2003 年冬季還研究了阿比朵爾對抗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預防效果。研究中有156名健康兒童參加,年齡為6~12歲,其中男童89名,女童67名。將其均分為用藥組和對照組,兩組基本評定標準全部相同。
用藥組兒童使用阿比朵爾, 6~12歲兒童每3天1次,每次0.1 g ,共4 wk;12歲以上兒童每3天1次,每次0.2 g ,共4 wk;對照組兒童不給予任何預防疾病的藥品。
結果表明,阿比朵爾能降低兒童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61.5%;使用阿比朵爾能防止疾病加重,即服用阿比朵爾的用藥組兒童沒有因為重型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需要就診,而對照組有4名需就醫,和對照組相比,使用阿比朵爾的兒童患中重度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顯著減少;此外,用藥組兒童未見發生并發癥,而對照組兒童同期有4名發生并發癥(2名耳炎,2名肺炎);對照組病人基本臨床特征是退步,兩組間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差異(P<0.05)。表明阿比朵爾預防兒童流感和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良好。
V.P.Drinevsky等在感冒流行季節進行阿比朵爾的藥效學評價研究 ,158 名1~14歲的兒童被診斷為患甲型流感、合并其它病毒性疾病的流感或非流感病因急性病毒性呼吸道疾病。84名使用阿比朵爾治療,發病后第1天給藥,劑量為10mg/kg,每天4次,共 5 d。74名用安慰劑。與此同時,兩組兒童都使用對癥藥物(咳嗽糖漿、滴鼻液、多種維生素等)。
結果顯示:所有使用阿比朵爾的兒童其病程為動力學陽性,用藥組和對照組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發熱和中毒癥狀的百分率上,如果患病的第1天或第2天就給予阿比朵爾,差異最為明顯。
研究者還測定了阿比朵爾對院內感染百分率的影響(阿比朵爾用藥組的兒童為27.1%;對照組為52.1%),P< 0.05,這不僅證實阿比朵爾有治療作用,而且也有預防作用。使用阿比朵爾的兒童,可以觀察到其疾病并發癥的發生率低,病程縮短。
使用阿比朵爾后沒有發生不良反應,沒有觀察到用藥兒童在血液學或生化學指標方面不同,表明阿比朵爾對兒童的各系統沒有明顯毒性。
為證明阿比朵爾的療效不僅對病毒有抑制作用,而且存在增強免疫作用,V.P.Drinevsky等進行了免疫學實驗。結果表明:雖然疾病發作時所有兒童細胞免疫性標記物減少,而使用阿比朵爾治療后,轉為正常化的傾向更大。亦已證實:在阿比朵爾組,已測得T-淋巴細胞,尤其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與對照組比較已獲得改善(57.1%對33.3%,P < 0.05) ,此外,阿比朵爾還能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
在臨床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上,V.P.Drinevsky等測定了學齡兒童和更低年齡兒童使用阿比朵爾對抗按血清分型的各種病毒所致的流感、其它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合并的流感以及非流感性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療效。結果表明,使用阿比朵爾有利于減少發熱反應和控制并發癥的發展,也能縮短發熱反應及其它中毒癥狀的持續時間,從而縮
短整個病程。未觀察到該藥物對患兒身體各系統產生任何毒性效果。阿比朵爾對T-細胞有免疫增強作用;對體液性免疫標記物、抗病毒抗體的產生、以及這些抗體在血液中的濃度均無任何抑制跡象。
3 結語
阿比朵爾于1993年在俄羅斯上市以來,在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已有十余年的臨床應用經驗。其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已得到肯定,并被俄羅斯國家藥典委員會推薦給成年人和兒童作為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療藥和預防藥。 阿比朵爾適用于成人和兒童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嚴重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綜合征,包括并發支氣管炎和肺炎的預防和治療。
篇2
山西省長治醫學院附屬和濟醫院呼吸內科 山西省長治市 046000
【摘 要】目的:探討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用于呼吸系統疾病中的護理對策。方法:選取108 例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54 例。兩組患者均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對照組在治療的同時給予一般護理,治療組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對比分析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6.3% 顯著高于對照組79.6%,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
關鍵詞 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呼吸系統疾病;護理對策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屬慢性炎性反應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反復咳嗽、咳痰、氣促、呼吸困難等。該種疾病與大氣污染、吸煙等因素密切相關。據有關統計顯示,呼吸系統疾病在城市的死亡病因中占13.1%,在農村占16.4%[1]。就目前來說,治療該種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藥物治療??諝鈮嚎s泵霧化吸入主要通過把藥物溶液霧化成細小的霧粒,在患者吸氣的過程中進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從而達到消炎、祛痰、鎮咳的目的。本研究中,我科在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有效改善了臨床癥狀,提高了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本科自2013 年10 月至2014 年10月期間所收治的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當中選取108 例為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每組各54 例。治療組患者中,男30 例,女24 例,年齡18-51 歲, 病程1-5 年; 對照組患者中,男29 例,女25 例,年齡21-56 歲,病程2-8 年。通過對比,兩組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措施
(1)一般護理:保持病室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定時通風、消毒。囑患者多飲水,飲食以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2)霧化吸入前的護理:霧化吸入前要做好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工作,指導患者正確使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器,宣講霧化吸入的優點,消除患者的誤解,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此外,在霧化吸入前要全面檢查霧化吸入所用的各種管道、儀器。
(3)霧化吸入中的護理:霧化吸入時間應以飯前或飯后1 小時為易,霧化吸入前要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以坐位為主,在霧化吸入期間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各項指標進行監測,一旦出現異常情況要立即停止霧化吸入。
(4)霧化吸入后的護理:霧化吸入后給予拍背幫助患者排痰,并對痰液性質、顏色、量等進行觀察和記錄。其次要叮囑患者做好排痰后的口腔衛生,保持口腔清潔。
(5)其他的護理注意事項:在各項操作中應嚴格按照無菌技術操作規范執行,每個霧化器均做到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
1.3 評價標準
顯效:呼吸道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呼吸道癥狀體征得到一定改善,部分指標恢復正常;無效:呼吸道癥狀體征以及其他的各項指標都未改變??傆行?(顯效+ 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6.0 對相關數據展開統計學分析,對計數數據進行χ2檢驗。當結果滿足P<0.05 時,二者對比具有顯著差異,且具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治療以及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治療組中,顯效39 例,有效13 例,無效2 例,總有效率96.3%;對照組中,顯效19 例,有效24 例,無效11 例,總有效率為79.6%。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多屬慢性炎性反應性疾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2]。引起該種疾病的主要原因是大氣污染、吸煙等因素。這種疾病的病程比較長、并發癥多、病死率高,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威脅,對此,要加強防范和治療措施,就目前來說,治療該種疾病的主要方式是藥物治療。
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法主要是通過將空氣壓縮后形成高速氣流且以此為動力,將藥物溶液霧化成細小的霧粒,在患者吸氣的過程中進入患者呼吸道和肺部,從而達到消炎、祛痰、鎮咳的目的[3]。
通過本文的研究,兩組患者均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對照組在治療的同時給予一般護理,治療組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治療組總有效率96.3% 顯著高于對照組79.6%,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采用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的同時給予有針對性的整體護理,能夠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效果,因此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盧慶松. 空氣壓縮泵霧化吸入在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護理分析[J]. 吉林醫學,2013,34(06):1185-1186.
[2] 安亞珍, 周艷梅.2 種霧化吸入方法在兒科呼吸系統疾病中的應用效果[J].
篇3
【中圖分類號】R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5-0587-02
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主要病變在氣管、支氣管、肺部及胸腔,病變輕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響,重者呼吸困難、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農村則占首位。更應重視的是由于大氣污染、吸煙、人口老齡化及其他因素,使國內外的慢性阻塞性肺?。ê喎Q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肺心?。?、支氣管哮喘、肺癌、肺部彌散性間質纖維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有增無減。由于工作學習壓力,應激的適應反應能力和社會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導致的“心身性疾病”對人的健康危害最大。在實際工作中,來就診的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大都表現出精神波動大,焦慮緊張、強迫等心理障礙,同時易受外界因素對自己情緒的影響而使病情加重。臨床上常見的這類呼吸系統疾病有支氣管哮喘,尤其是神經精神性哮喘,如:神經性呼吸困難、神經性咳嗽、喉頭痙攣、胸悶、膈肌痙攣等。
1 心理因素
對呼吸道生理功能影響健康人在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時會有條件反射性的咽部不適感或劇烈咳嗽的反應改變,這種緊張因素能改變人的行為,引起驚人的自發反應和情緒變化,如:憤怒、焦慮不安等。反之,呼吸系統功能的改變也能影響調節情感的中樞神經系統。各種緊張因素會影響人的防御功能。致病菌較容易侵入體內人并在體內增殖,而使機體感染致病。如:在門診可見到個別對變應原過敏的孩子,在家里哮喘病一再復發,一旦離開家庭,即使變應原依然存在,但孩子卻都不再發病了。這說明家庭環境中的某些心理因素起了作用。
2 社會環境和應激對疾病的影響
心理、社會緊張刺激是普遍存在的,每個人也都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生活,其所處環境、文化程度、家庭、個性、道德規范等決定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心理狀態。經過大腦評價的情緒反應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但不論積極的情緒反應或消極的情緒反應,都會引起心理上的緊張。生活環境中的各種刺激和矛盾(包括自然和社會災難、生活事件、家庭和單位人際關系等)無不影響人的心身健康,人若經常處于這種緊張所致的生理狀態,就會使軀體的某一器官或某一系統甚至整個組織系統出現功能紊亂。呼吸系統可引起胸悶、氣短、呃逆、哮喘等,例如:2008年4月―7月,筆者在門診接診了2例支氣管哮喘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1例,均為成人。前者因家庭生活受到挫折引起哮喘病發作,當給予行為療法及藥物對癥治療后,哮喘很快緩解;另外一名女性患者與單位同事發生爭吵后哮喘病發作來我院就診,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配合精神松弛療法,哮喘得到緩解。以后經過反復的心理疏導及精神療法(未再用任何藥物),患者的哮喘病發作次數明顯減少,癥狀減輕;這也充分說明了心理因素在呼吸系統尤其在支氣管哮喘病中的作用?,F代醫學認為,機體各系統的正常維系和運轉,需要有身體內環境的穩定。當應激(指一切可以引起機體內部失衡的有害刺激,可來自物質的或精神的;也可來自身體內部生物變化的)如果超過人體所能負荷的界值時,就會引起體內機能失衡而產生精神或軀體的疾病,有時同一疾病在不同人影響反應不同,對癥狀的嚴重性、精神狀態、生活質量和是否進行保健也會有影響。
3 如何接診呼吸系統
疾病的病人在接診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時,醫生首先盡力從病人的角度去理解疾病,在詢問病人病情過程中,必須以委婉的、不受限制的方式提出問題,如果醫生語言不當,態度不良,指導不對,醫患之間的相互作用就會變得消極,不但能增加病人的疑慮,加重病人的痛苦,還可能產生“醫源性心理障礙”使病情加重。另外,許多患者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對治愈有著不現實的期望,一些有持久不消退癥狀的病人會產生不正常的病態行為,拖延或加重了癥狀群,甚至有些病人對醫生過高的期望值與實際情況脫節而引起的反感,同樣會影響治療的效果。這就要求醫生要以自己的醫技和臨床診治效果來體現自己的職能和水平;同時,根據獲得初步材料綜合分析、判斷,最后判定出治療方案,指導治療和與病人交待預后,加強病人的依順性,治療疾病信心及配合治療,提高病人對醫生信任度。診斷思路:首先要根據患者呼吸道癥狀做出定性和定位的判斷,掌握呼吸道疾病的流行病學、常見的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癥狀,以及誘發呼吸系統疾病的因素等等。注意患者有無精神心理因素的參與及影響程度,指導和制定一個個體化治療方案,醫生應該要理解病人的焦慮與期待,制定病人信任及能夠積極參與的治療計劃。系統疾病當出現明顯癥狀時,往往已發展到中晚期,而疾病早期的防治更加有效,早期診斷十分重要,特別在未出現癥狀時。
4 治療方法
4.1 行為治療 社會工作者、家人及醫務人員對呼吸系統疾病的病人實施行為治療能減少他們的不安、焦慮緊張,教導病人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使他們控制自己的治療過程,放松心情。如:生物反饋行為治療能減少部分造成臨床疾病的緊張因素,可以幫助緩解某些心理障礙和軀體疾病的癥狀,對治療哮喘等軀體疾病有明顯療效。
4.2 心理治療 如果病人有可治療的心理障礙時,應考慮心理療法,對有病態心理的病人首先要了解病情,收集資料,讓病人傾訴自己的問題和痛苦,鼓勵病人要信任醫生,建立良好的治療性醫患關系,對有緊張情緒的病人采取持續期干預療法,使病人重建新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呼吸系統與外界環境溝通,除了外界環境中的各種有害病原微生物吸入肺部造成病害外,焦慮憂郁、神經過敏、睡眠障礙、疑病等因素都能導致人心身疾病的發生。若排除心理障礙的因素,對患有各種不同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臨床上可根據慢性感染的因素、流行病學、物理、化學因素及過敏反應等進行抗炎,對癥治療;同時,讓患者積極合理應對不同程度的社會生活事件,調整認知評估,避免或減輕負性情緒,從而激發機體的整體反應系統,保持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健全狀態。
4.3藥物治療 在臨床治療上,由于呼吸生理和重癥監護醫學包括儀器設備的創新,以及重癥監護病房(ICU)組織及管理系統的建立,特別是呼吸支持技術的發展與完善,極大地豐富了重癥患者呼吸衰竭搶救的理論與實踐,降低了病死率。對睡眠狀態的全套臨床生理學監測和無創正壓通氣為睡眠呼吸障礙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手段。新一代的各種抗生素(如四代頭孢菌素,新一代喹諾酮類,碳青霉烯類等)對產超廣譜p內酰胺酶(ESBI,s)的陰性桿菌具有更強的治療作用。新型嗯唑烷酮類(如利奈唑胺)及糖肽類(如替考拉寧)抗生素對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療效與萬古霉素相似,副作用更少。新一代的抗真菌藥物(如兩性霉素B脂質體、伏立康唑、卡泊芬凈等),對各類真菌感染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少。
篇4
【摘要】 目的:探討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真菌感染相關因素。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經痰液真菌培養后確診的38例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患者,采用真菌培養的方法了解真菌種類,并對感染因素進行分析。結果:本研究中,真菌感染的基礎病比例最高的是慢性支氣管炎,占42.11%,其次分別為肺腫瘤26.32%、肺源性心臟病15.79%、肺氣腫10.53%、肺炎5.26%。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最高的為白色念珠菌,占68.42%;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與年齡、抗生素應用、病程均具有明顯關系,年齡越大、抗生素應用濫用、病程越長,患者發生真菌感染的幾率越高(P
【關鍵詞】 呼吸系統疾??; 真菌感染; 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15-0013-02
近年來,隨著臨床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惡性腫瘤放化療、激素的濫用、患者年老體弱、慢性疾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等因素的影響,真菌感染已成為呼吸系統疾病的突出問題。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真菌感染會導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導致氣道嚴重病變,從而對臨床診治造成極大的困難[1]。本研究就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真菌感染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2014年4月筆者所在醫院經痰液真菌培養后確診的38例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齡32~81歲,平均(62.3±8.4)歲。其中肺炎2例,肺源性心臟病6例,慢性支氣管炎16例,肺氣腫4例,肺腫瘤10例。
1.2 真菌培養方法
1.2.1 標本留取 所有患者在進行痰液采集的清晨起床刷牙后,用清水進行3次漱口,將氣管內痰液及下呼吸道分泌物用力咳出,并采用一次性無菌容器采集,護理人員將采集到的痰液放入盛有15~20 ml的滅菌等滲鹽水試管內,然后在10~60 min內送入檢驗科檢驗[1]。
1.2.2 真菌培養 挑取標本可疑部分,將其制備涂片,先用低倍鏡觀察到一些視野,然后再將其轉到高倍鏡。若看不到扁平細胞,則表明該標本已被污染,需要另留取。以常規方法將標本接種于沙促羅培養基上,控制培養溫度為35 ℃,經過24~48 h的培養,真菌鑒定是將分純菌落在VITEK細菌生系統YBC試卡接種,系統內度數鑒定,采用的質控菌株為ATCC60193白色念珠球菌菌株[2]。
1.3 真菌感染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留取的痰液真菌培養均進行連續2次或2次以上的檢查后為陽性,且鑒定結果為同一真菌,則可結合臨床表現確診患者屬于真菌感染[3]。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發熱、咳嗽黏液膠胨樣痰或白色黏液絲狀痰或濃痰,嚴重的患者甚至痰液中存在血絲,或呼吸困難、咯血等。
1.4 相關因素分析
統計患者不同年齡段、抗生素應用不同時間、病程長短等因素下真菌感染發生率,并進行統計學比較。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資料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的種類
本研究中,真菌感染的基礎病比例最高的是慢性支氣管炎,占42.11%,其次分別為肺腫瘤26.32%、肺源性心臟病15.79%、肺氣腫10.53%、肺炎5.26%。同時發現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最高的為白色念珠菌,占68.42%,見表1。
2.2 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真菌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與年齡、抗生素應用、病程均具有明顯關系,年齡越大、抗生素應用濫用、病程越長,患者發生真菌感染的幾率越高(P
3 討論
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會導致患者病情進一步加重,并導致氣道嚴重病變,從而對臨床診治造成極大的困難。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會對細胞免疫造成抑制,同時具有較強的致病性,能夠造成患者病情急劇惡化,甚至對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脅。本研究中發現,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的主要真菌就為白色念珠菌。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與患者年齡、抗生素應用以及病程均具有密切聯系。因此,臨床對呼吸系統疾病診治中,應當加強對真菌感染的預防,同時給予有效的實驗室檢查,具體如下:(1)臨床醫師嚴格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大部分臨床醫生在應用抗生素時存在采用試驗性用藥、經驗性用藥或患者自主性用藥等錯誤,嚴重破壞體內正常菌群生態平衡,這極易導致真菌感染的發生,因此,臨床藥師必須加強對抗生素使用指征的掌握,在對患者治療中,應當根據各項輔助檢查結果給予準確合理的抗生素,并指導患者嚴格按照醫囑服藥。(2)臨床醫生必須重視細菌培養,大部分醫師在臨床治療中,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時,僅僅考慮可能是抗生素使用種類不正確,而反復更換,沒有給予感染菌譜的檢驗,從而導致真菌感染的發生率增加。因此,臨床醫生在抗生素治療無效時,應當積極給予感染菌譜檢驗,從而明確抗生素使用[4-6]。(3)加強對激素的應用指征,目前,一些基層醫療單位因盲目追求治療效果,而在臨床治療中任何疾病均給予激素類藥物治療,導致激素成為常規用藥,因此,在臨床中,必須加強對激素的應用指征的掌握,堅決杜絕激素濫用的出現[7-8]。
總之,老年患者、慢性病及抗生素濫用是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臨床應當加強預防,在診斷時給予積極有效的輔助檢查措施,杜絕藥物濫用,給予合理有效的治療措施,從而確保治療療效,避免真菌感染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趙麗平,范洪,劉靜.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真菌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1,23(9):123-124.
[2]范洪,劉靜.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21(2):145-146.
[3]劉彥,張愛榮.臨床真菌感染的回顧性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1,26(1):137-138.
[4]袁彥麗,王靜,馮羨菊.侵襲性肺部真菌感染85例臨床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3,12(1):167-168.
[5]修連喜,林建紅,羅騰火,等.我院院內真菌感染調查分析[J].中國藥房,2012,34(9):45-48.
[6]楊曉霞,王治國,林燕青.醫院內真菌感染臨床觀察[J].實用全科醫學,2012,44(4):45-47.
[7]鄧乃梅,馬曉鷗.醫院內真菌感染81例分析[J].齊魯醫學雜志,2012,33(6):55-57.
篇5
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范疇內,包含有很多哮喘病人,而哮喘病人也能發生不可逆的氣道阻塞。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臨床診斷,至少連續2年中,患者每年至少有3個月的慢性咳嗽咯痰癥狀,而別無其他病,如哮喘、支氣管擴張、慢性肺部感染等。慢支與吸煙有密切關系,據統計每年吸煙60包,肺功能保持正常者不少見,但每年吸煙90包,肺功能正常者幾無可能。
慢阻肺通常都是發病隱匿,進展緩慢的病變,在當今這個多坐少動的社會里,肺功能要喪失50%才會有病狀發生,因為肺的代償功能很強,所以很多病人反映除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咯痰時間較長外,別無其它癥狀,殊不知此時肺功能已中至重度減損,直到某次重感冒后,呼吸困難不斷加重,在此之前病人一直不以為然,否認有癥狀存在。
肺氣腫是一種病理診斷,為終末氣腔因肺泡壁破壞而發生的增大(筒狀胸)。肺氣腫的兩種重要形式包括小葉中心性和全小葉性。小葉中心性肺氣腫與吸煙有關,肺泡破壞最初是發生在呼吸性細支氣管周圍受累腺泡內,中心性氣腫周圍還有比較正常的肺泡。隨著病情的發展,整個小葉都被累及,從而發生全小葉性肺氣腫。但有些相對輕的肺氣腫病例,雖然整個受累肺小葉內肺泡破壞無遺,但因鄰區內幾仍保持正常。所以這就是有的病人胸泡問題很大,但病人還能正?;顒又?。
慢阻肺西醫無有效藥物治療,是不能根治的,僅能對病處理。如控制肺部感染、支氣管擴張劑、激素等。中醫藥治療該病有較好的療效。中醫治療根據病人的體制情況、不同的季節、不同的地區、不同的癥狀表現,而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和藥物辨證施治,堅持長期服藥。通過長期服用益氣養血、活血化淤、化痰通絡的藥物治療,可以使一些受損的肺泡結構得以修復,肺功能得以改善乃至恢復正常,一部分病人是完全可以康復的。如曹XX,男,60歲,慢性支氣管炎10多年,每年秋冬季咳嗽咯痰加重,夏季略輕,胸悶發憋,長年使用抗生素、氨茶堿,療效甚微,于去年11月服用中藥治療,經過11個月中藥治療,胸悶發憋、咳嗽咯痰就完全消失,服中藥以來一直未感冒(平時經常感冒),一切活動如常人。
患慢阻肺的患者心態要平衡,對于中藥治療要有信心、耐心、恒心,不要性急,短期內是不可能徹底治好的,要堅持長期服藥;吸煙者一定要慢慢戒掉;堅持戶外散步活動,特別是冬季亦應堅持,這樣可以不斷增強上呼吸道的耐寒能力,從而減少感冒的發生,以利于疾病的康復。
專家介紹
篇6
慢阻肺以“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著稱。據最新的全國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人患病率為10%,即全國約有1億名慢阻肺患者。龐大的患病人群和知之甚少的防治知識成了一對矛盾體,加大了慢阻肺的殺傷力。
肺臟在呼吸過程中,氣體通過氣道進出,如果吸煙、感染、空氣污染等因素損傷氣道后,氣道就會出現慢性炎癥,時間一長會造成氣道管腔狹窄,使呼吸時氣流受阻,導致肺功能障礙。
慢阻肺就像一把藏在身體里的“慢刀子”,對人身體和精神的折磨都十分厲害。該病的癥狀是不斷遞進的,從咳嗽、咳痰到氣短或呼吸困難,再到憋氣和胸悶,最后會引起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骨骼肌功能障礙、代謝綜合征、骨質疏松癥、肺癌等。晚期慢阻肺患者最典型的癥狀是喘不上氣,即使坐著或躺著不動也不行,有患者描述“憋氣的感覺就像被土埋了半截”,非常痛苦。
及時篩查
慢阻肺患病人群中,有人會出現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癥狀,還有一部分人沒有癥狀。這是因為肺臟具有較強的代償能力,疾病進展比較隱匿,常不為人察覺。即使出現了咳嗽、咳痰、喘憋等癥狀,也很容易被誤解為生理機能“老化”,或抽煙后的正常反應,并因此漏診和誤診。慢阻肺疾病防控比冠心病、高血壓等落后的一個地方是,人們在沒有得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腫瘤等疾病前,就知道要及時預防,而慢阻肺從來沒有。
慢阻肺的及時診斷非常重要。吸煙的人,40歲以上人群,有慢阻肺家族史,小時候經常咳嗽,反復出現呼吸道感染等問題以及長期暴露在粉塵環境中工作的人,都需要定期做肺功能檢測。另外,如果在爬樓梯、做家務時比同齡人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胸悶、活動能力下降的情況,要及時去醫院進行肺功能檢查。
規范治療
慢阻肺的基礎治療中,堅持藥物治療是關鍵,能有效改善癥狀和預防復發,減少急性加重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并起到改善健康狀況和提高活動耐受能力的作用?;颊呷糇駠谥委煟∏榭傻玫阶罴训目刂菩Ч?。慢阻肺患者的用藥原則是規律用藥,每天用藥。
在慢阻肺的治療用藥當中,吸入藥物的療效優于口服藥物。但在臨床診療過程中,發現有三分之二的患者使用這類藥物不規范,比如用一些粉劑類藥物時,經常低下頭吸,粉劑從低位吸到高位,劑量就會不準,應該拿平了吸。支氣管擴張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主要是用來緩解慢阻肺患者的呼吸困難和炎癥,而抗生素則主要用于治療慢阻肺患者的呼吸道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慢阻肺即使癥狀完全緩解,氣道病變仍然存在,肺功能仍處于減退趨勢,只有在緩解期也足量、規律用藥,才能減慢肺功能衰退速度,減少急性發作次數。應該遵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并堅持長期的規范治療,不可隨意停藥換藥。
患者在病情發展嚴重時,需要吸氧治療。血液中氧氣太少,患者會出現嗜睡、晨起頭痛、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氣短加重等癥狀。這種低氧水平還會加重心臟的負擔。吸氧治療能有效緩解以上弊端,改善身體中氧氣交換,預防各種并發癥。
慢阻肺治療是一個長期的治療過程,需要患者與醫生長期的溝通與合作。然而,隨著年齡的增加,病程的延長,還是有一部分病人的病情會變得嚴重。保守治療無效,該怎么辦呢?最后的辦法就是手術治療,給患者做肺減容術。簡單地講,慢阻肺患者發生肺氣腫最為嚴重的部位,往往會占據胸腔的大部,幾乎沒有功能,占著肺臟的地盤,卻不干肺臟該干的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可以根據肺減容原理,通過支氣管鏡阻塞相應的肺段或亞段支氣管,使過度膨脹的肺萎縮。這種手術治療能夠消除過度膨脹的肺組織,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立即戒煙
吸煙是慢阻肺的重要誘因,絕大多數慢阻肺患者都是(或曾經是)吸煙者。慢阻肺患者及時戒煙,肺功能就能避免下降,呼吸就會順暢。戒煙能明顯改善肺功能,對慢阻肺患者連續5年的肺功能進行觀察,發現從第一年開始,吸煙的人群,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量,正常人的FEV1占肺活量的70%以上)肺功能逐漸下降,從78%下降到77%,而戒煙的人群肺功能上升到82%。到第5年后,吸煙的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只有74%,而戒煙的人群還能維持在80%。
霧霾天少鍛煉
當霧霾嚴重時,慢阻肺患者也應該盡量少出門。PM2.5是造成霧霾天氣的“元兇”之一,這種細微顆粒能負載大量污染物和病菌,被吸入到人的呼吸道后,沉積在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可引起鼻炎、支氣管炎等病癥,同時增加患慢阻肺的疾病風險。所以,在空氣污染指數高時,慢阻肺患者外出往往會感覺呼吸困難,咳嗽加重。建議慢阻肺患者在霧霾天最好不要到戶外。寒冷天氣出門時,應戴上口罩,保護好自己的口鼻。出現輕度霧霾時,慢阻肺患者就應該減少在戶外做運動等體力消耗較大的活動。
排痰的小竅門
篇7
關鍵詞:呼吸內科 護理 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10-0482-02
呼吸系統疾病大多病程較長,病情容易反復,患者也會因此而意志消沉,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受疾病特征的影響,常規的藥物治療往往效果不佳,嚴重時在很短的時間內患者即可進入危險狀態,威脅其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良好的臨床護理工作對于患者疾病的治愈就顯得非常重要。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對呼吸內科住院患者護理安全及隱患、臨床護理等方面問題做以總結。
1 護理安全隱患及對策
呼吸內科住院患者常伴活動后氣促、胸悶,運動能力差、反應慢等特點,且多為中老年,日常活動中應防止發生意外,病房內地面要保持干燥;外出散步應有醫護人員或家人陪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的低脂、低膽固醇食物,戒煙、酒;氣溫驟變及時增減衣服,預防感冒,每天用0.9%NaCI溶液含漱,常用清水洗鼻腔;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纖維素的蔬菜與水果;觀察呼吸與脈搏的頻率與節律,發現患者精神萎靡、嗜睡及生活習慣的改變,說明病情在變化,要引起重視。
2 呼吸內科緩解期和急性發作期護理
疾病緩解期應以增強體質、提高抗病能力和預防復發為主,采取措施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鼓勵其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增加有效通氣量,鼓勵患者戒煙、戒酒,改善患者呼吸功能。
急性發作期及慢性遷延期護理以控制感染和祛痰、鎮咳為主;伴發喘息時,加用解痙平喘藥物,急性發作期及慢性遷延期應鼓勵患者多咳嗽,多變動,定期翻身、拍背,呼吸一般以側臥或半側臥為宜;觀察脈膊、血壓、呼吸變化,尤其脈率與心律的變化及意識,準備好急救藥、除顫器與起搏器以有效配合搶救;注意合并癥如肺栓塞有末稍疼痛發生,觀察藥物副作用。積極開展積極有效的日常護理,降低肺炎、肺氣腫、腫心病的發病率。
3 臨床護理
3.1 藥物治療護理。氨茶堿是有效解痙止喘藥物,但氨茶堿的治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必須嚴格掌握藥物的劑量、用藥濃度、血藥濃度;β2受體興奮劑此類藥物能抑制炎性介質的釋放,增加氣道黏膜纖毛的清除能力,促進排痰。多選用定量吸入氣霧劑,老年人、冠心病患者使用此類藥期間應加強心率、心律的監測;糖皮質激素是治療哮喘有效慣用藥物,它有抗炎、抗過敏、松弛氣道平滑肌、降低氣道反應性等作用,應充分認識其作用及副作用。
醫治呼吸內科重癥患者時,多主張霧化吸入或者靜脈注射。為了保證藥物及時、準確、安全的輸入,應立即建立兩個靜脈通路,一條專用于特效藥的輸入,另一條用于一般藥物的輸入。在做靜脈用藥前必須了解患者用藥史,如48h內有口服茶堿者,靜脈使用茶堿應予避免或減量,且應監測其血藥濃度。靜脈注射時速度要緩慢,觀察有無惡心、嘔吐、心律失常、抽搐等毒性反應。注射藥物后注意觀察藥物的療效和不良反應。吸入制劑時要注意吸入方法和副作用。
3.2 氧療及臥床護理?;颊邞“肱P位,這樣腹部及下肢回心血量減少,減輕心臟負荷,膈肌下降可增加肺活量,減輕呼吸困難。為防止呼吸抑制,常使用于持續低流量給氧,流速為1~2L/min,氧濃度在24%~28%之間。持續低流量吸氧是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住院后常規的治療和護理方法之一。給氧方式為鼻導管或鼻塞。氧療過程中需調節流量時應先分離開鼻塞再調節流量,以免大量氧氣突然沖入呼吸道而損傷肺部組織;停用時應先拔除鼻塞,再關閉氧氣開關。氧氣可緩解氣急,增進食欲及睡眠,又可降低動脈及左心負荷,對此,患者常感舒服。給氧過程中,定期觀察氧療情況。一是觀察患者缺氧狀況是否改善;二是定時檢查導管是否通暢,并及時清除鼻腔分泌物,防止鼻塞堵塞;三是定時檢查氧流量,以保證正確的給氧量;四是隨時添加濕化瓶中的蒸餾水。
3.3 保持呼吸道暢通的護理。在補充足夠液體的基礎上給予霧化吸入,翻身、拍背,促進痰液排出,必要時進行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在使用一次性吸痰管時,吸痰前應用濕化液濕化氣道,用生理鹽水濕潤吸痰管,吸痰后用1∶5000呋喃西林沖洗延長管,每次更換吸痰管,吸痰動作要輕柔,負壓
內源性或外源性因素導致支氣管平滑肌收縮、粘膜水腫、粘液腺分泌亢進、纖毛活動受阻,痰液排出不暢可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故排痰非常重要,使用一次性霧化器加藥物連接瓶裝氧進行藥物霧化吸入,可舒張氣道平滑肌,增加纖毛清除功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調節肥大細胞、嗜酸粒細胞介質的釋放,盡早糾正缺氧狀況口,以稀釋痰液和協助痰液排出鼓勵有效咳痰。
4 心理護理
呼吸內科患者常伴反復咳嗽、咳痰、氣促咯血、胸痛等,患者容易產生一些心理癥狀,如恐懼、緊張、失眠、煩惱焦慮、心情抑郁、脾氣暴躁等。針對患者的心理特征,為患者提供適合的心理護理,主要有以下幾點:對患者任何主訴不適都應給予關心,并及時處理;對反應遲鈍、言語羅嗦的患者要耐心,不任意打斷其話題;不要罔顧患者的神情,耐心恰當地結束談話;在呼喚患者要時用尊稱,切忌直呼其名或床號;平時進病房時注意主動和患者打招呼,噓寒問暖,以消除其孤獨和恐懼感,解除其心情抑郁,讓患者保持一個健康積極的態度應對疾病;日常治療護理期要善于穩定患者的情緒,醫護人員必須做到有問必答,進行相應的專業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指導其提高睡眠質量,并針對病情加以解釋和安慰;在病情許可的條件下投其所好,讓其感受到關懷、理解及尊重。
5 總結
呼吸系統疾病多為慢性過程,針對呼吸內科疾病的發病因素,護理過程中,只有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掌握疾病的特點,善于與患者交流了解并掌握其心理狀態,做好各項基礎護理和心理護理,積極預防并發癥,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同時重視恢復期的全面綜合護理,加強衛生宣教和出院指導,對防止疾病的復發也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兒童哮喘;霧化吸入;孟魯司特;布地奈德;治療效果
兒童哮喘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兒童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該癥發生率及患兒死亡率呈上升趨勢,對兒童健康及生活質量有較大危害,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健康問題。對于兒童哮喘,臨床通常采取藥物治療,主要治療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及抗過敏反應藥物等。臨床觀察發現[1],聯合用藥在兒童哮喘治療中具有較為顯著效果,本研究通過對比,探討了布地奈德霧化吸合孟魯司特鈉的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患兒92例為研究對象,通過抽簽法進行分組。觀察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齡2~12歲,平均(4.8±1.2)歲,病程1~17個月,平均(8.5±1.3)個月。對照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齡2~13歲,平均(4.9±1.1)歲,病程2~18個月,平均(8.7±1.2)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納入標準:符合兒童哮喘臨床診斷標準者;經實驗室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確診者;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史者。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呼吸系統疾病者;2w內使用過其他β2受體激動劑及激素類藥物者;重要臟器嚴重功能不全者。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抗感染及平喘、吸氧等基礎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AstiaZenecaPtyLtd 批準文號H20090903),0.5~1.0mg/次,2次/d,霧化吸入。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孟魯司特鈉(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 批準文號J20070070),口服,4mg/d。兩組均治療3個月后觀察治療效果。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兒治療后咳嗽癥狀改善時間與消失時間,在治療前后分別進行肺功能檢測,指導患兒緩慢將氣一次性呼出,至無法呼氣后,再進行快速呼吸,至無法再吸后,再使用大力氣將氣呼出,記錄兩組患兒FEV1(第1s用力呼氣容積)、PEF(最大呼氣流量)。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以(x±s)對計量資料進行表示,并通過t檢驗,如P
2結果
2.1癥狀改善與消失時間 觀察組患兒咳嗽癥狀改善時間與癥狀消失時間同對照組比較,明顯較短,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2.2肺功能相關指標 兩組患兒治療前FEF及FEV1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均有明顯改善,但觀察組指標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哮喘作為一種呼吸系統疾病,其發生同氣道高反應性具有密切關聯,該癥病因復雜,病情反復,對患兒健康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兒童是哮喘多發人群,由于小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體抗力較差,因此易被病毒感染,產生炎癥。哮喘患兒主要表現為清晨或夜間出現反復性咳嗽,且在運動時加重,痰液較少,其病理生理改變,主要以氣道高反應性與慢性氣管變性炎癥為特點。
目前,兒童哮喘首選治療藥物為糖皮質激素,通過霧化吸入作為呼吸系統疾病的給藥途徑,可使藥物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患處,提高治療效果[2]。布地奈德是臨床中唯一一種可通過霧化吸入給藥的糖皮質激素混懸液,該藥物具有高效的局部抗炎效果,進入機體后,可對內皮細胞以及平滑肌細胞的穩定性起到增強作用,并對免疫反應起到抑制效果。霧化吸入后,藥物成分能夠在氣道黏膜中直接作用,同時經細胞膜,同糖皮質激素受體快速結合,從而促使受體有效激活,起到抗炎效果。臨床觀察發現[3],在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基礎上,給予孟魯司特鈉,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患兒恢復時間。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采用聯合治療,對照組單行霧化吸入,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咳嗽癥狀的改善以及消失時間均明顯較對照組短,且治療后觀察組肺功能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在兒童哮喘治療中,對患兒實施布地奈德霧化吸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可有效縮短癥狀緩解時間,促進肺功能改善,且安全性較高,具有較高臨床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莉萍,王潔.孟魯司特鈉聯合布地奈德以及季節性服用孟魯司特鈉防治兒童哮喘[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8):864-865.
[2]林丹梅,王海燕.布地奈德聯合孟魯司特鈉治療兒童哮喘的臨床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藥,2012,25(6):887-889.
[3]王美鳳.布地奈德聯合特布他林治療兒童哮喘發作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8):57-58.
[4]周素香,齊紅梅,李麗萍,等.孟魯司特聯合布地奈德治療兒童哮喘臨床療效及對炎癥因子的影響[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12):2266-2268.
篇9
炎癥反應扮演重要角色
本質上,COPD是以炎癥為核心、由多因素構成的疾病,長期接觸有害顆粒、氣體導致的異常炎癥是罪魁禍首,驅動了疾病進展。
炎癥的程度還與COPD病情程度密切相關,氣道炎癥越嚴重,肺功能下降越快。需要強調的是,即便在疾病早期就已經存在炎癥反應。以前COPD分期是有0期的,但是現在被取消了。筆者認為依然有必要恢復0期,因為在這個疾病最早階段,已經存在炎癥及其引起的病理生理改變,雖然肺功能還沒有變化。0期的診斷可以幫助患者盡早下定決心戒煙,并防止其發展成重度COPD。
從循證角度看COPD發病機制
GOLD將COPD 定義為“可治療”的疾病,比過去增添了“樂觀”的成分。在COPD發病機制的臨床研究中,TORCH研究占有重要地位,其從循證的角度證實了COPD氣道炎癥是可治療的。
TORCH研究背景是盡管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和吸入皮質醇激素(ICS)的聯合療法已經廣泛用于治療COPD,但其對患者死亡率的影響并未闡明。結果顯示,LABA+ICS(沙美特羅/氟替卡松)聯合治療不但能夠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減少急性發作次數,還能降低3年全因死亡率。盡管COPD患者全因死亡率并無明顯下降,但絕對死亡風險降低2.6%,在我國的實際意義在于每年可減少3萬例左右患者的死亡。而其他指標,如患者急性加重次數、健康狀態以及肺功能等,均得到顯著改善。
COPD病情監測的重要性
COPD監測的主要指標包括:①患者是否繼續暴露于危險因素之下,如吸煙等;②疾病的進展情況;③藥物和其他治療措施的使用情況,及其療效與安全性;④急性加重的次數;⑤是否出現合并癥。
肺功能檢查是評價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的客觀指標,但是肺功能改變只是生理變化的結果,不能準確反應肺部病變的程度,是一個間接的方法。其他一些炎癥因子如C反應蛋白(CRP)、表面活性蛋白D(SPD)、纖維蛋白原等,簡單易行無創,有一定的相關性,作為檢測疾病進展指標的研究正在開展之中。另外,纖維支氣管鏡活檢也不失為一種直接的方法,但是為有創檢查,難以普及。此外,也可考慮低劑量CT,初步研究表明,有助于早期診斷和監測病情。
藥物治療的監測也非常重要。為了在病情進展時適當的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每次隨訪都應對治療方案做一次重新評價,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各種藥物的劑量、治療方案、吸入技巧的掌握以及目前治療方案的有效性和藥物的不良反應。
遵循指南,規范COPD治療
COPD患者管理是長期、終身的,需要按照指南實行規范化管理。這是因為指南所提出的指導方案是目前證據最充分、效果最佳的選擇,適用于絕大多數人群。
篇10
咯血是呼吸系統常見的癥狀之一,也是呼吸科常見急癥之一。輕者痰中帶血,嚴重者大咯血(咯血量>600ml),死亡率最高達50%[1],是臨床危及患者身心健康的常見疾病。但因引起咯血的病因復雜多樣,在臨床診治過程中往往難以診斷。
現將我科收治的一例疑難復雜、反復咯血的高齡病人的診治經過匯報如下:
1 病歷資料
患者XX,男,79歲,因“咯痰伴痰中帶血5天”入院。5天前患者無明顯原因出現咯痰,痰少,痰中帶鮮血,每日2-4次,無畏寒、發熱、咽痛、胸痛,無潮熱、盜汗、乏力、納差、消瘦,無心慌、胸悶、氣緊等不適。患病以來,精神、進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體重無明顯變化。既往史:有高血壓病史20+年,口服“絡活喜、安博維”降壓,血壓控制佳。有糖尿病病史10+年,未使用胰島素或降糖藥,監測血糖可。6+年前行“結腸癌切除術”,術后定期復查,未見腫瘤復發及轉移。7+月前行腹主動脈瘤覆膜支架腔內修復術,左腎動脈球球囊擴張加支架植入術,術后服用“波立維”抗血小板聚集。否認肝炎、結核或其他傳染病史,否認過敏史。吸煙60年,每天20支。查體:T:36.8℃,P:80次/分,R:20次/分,BP:134/78mmHg。神志清楚,無病容,皮膚鞏膜無黃染,全身淺表淋巴結未捫及腫大。心界正常,心律齊,各瓣膜區未聞及雜音。雙肺叩診呈清音,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音及胸膜摩擦音。全腹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腹部未觸及包塊。肝脾臟肋下未觸及。雙下肢無水腫。入院后查血常規提示紅細胞4.17*10^12/L,血紅蛋白128 g/L,白細胞 5.89*10^9/L,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百分率77.6%。肝腎功、電解質、凝血常規正常。心肌酶譜、腫瘤標志物正常。大小便隱血為陽性,尿紅細胞17/HP;C-反應蛋白5.80 mg/L,PCT 0.03ng/ml,血清淀粉樣蛋白 46.00 mg/L。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未見異常,ANCA(―)。心臟彩超提示主動脈瓣鈣斑,余心內結構及血流未見明顯異常,左室收縮功能測值正常,舒張功能降低。胸部CT(見圖一,2012-8-2)提示雙肺紋理增多紊亂,雙肺透光度增強,雙肺散在可見淡薄密度影及小條索影,以右肺中葉外側段明顯,雙肺散在亦見小結節影,約0.1-0.3cm,氣管及葉段支氣管開口通暢,縱隔淋巴結未見增大,心臟未見增大,心包少量積液,雙側胸腔未見積液,主動脈瓣、左右冠狀動脈及主動脈壁鈣化。腹部CT提示腹主動脈瘤術后,腹主動脈及雙側髂總動脈內見支架置入,支架外腔內見大量血栓形成,未見造影劑漏出,左腎動脈近段見支架置入。結合病史、體征以及輔助檢查入院時考慮咯血原因可能為:1、肺部感染;2、肺部腫瘤?;3、藥物因素;4、其他因素(支氣管擴張、心臟原因、血管畸形等)。因患者出血量較少,每日不足50ml,不排除咽喉部出血可能,行纖維喉鏡檢查提示未見異常,排除了咽喉部疾病所致出血,而結合胸部CT、心臟彩超檢查心臟疾病所致咯血可能性小,主要考慮肺部感染或者腫瘤、藥物因素可能性大,給予特治星抗感染、止血藥物治療,并停用波立維,同時篩查特殊病原菌感染,痰涂片查分枝桿菌、痰培養以及PPD皮試均為陰性,痰脫落細胞未查見腫瘤細胞??垢腥局委?周后,咯血無好轉,同時復查胸部CT較前加重,右肺中葉外側段淡薄密度影、磨玻璃影明顯增多(見圖二,2012-8-16),停用抗生素,考慮到心血管風險同時停用止血藥物。進一步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提示左肺正常,右肺中葉支氣管外側段少量血跡,吸出后見右側各級支氣管粘膜光滑,管腔通暢。纖支鏡刷片未查見分枝桿菌及腫瘤細胞。胸部血管CT三維重建增強掃描示:雙肺散在可見淡薄密度影及小條索影,以右肺中葉外側段明顯,雙肺亦見散在小結節,約0.1-0.3cm;雙側肺動靜脈顯示清晰,未見充盈缺損。行PET-CT提示右肺中葉糖代謝增高,惡性腫瘤不排除,右肺中葉間質性改變,肺泡內積血可能。但結合患者一般情況及多次脫落細胞學檢查結果,以及三次胸部CT短期內改變明顯(淡薄密度影、磨玻璃影及實變影病灶明顯增多)的特點(圖一,圖二,圖三),暫不考慮惡性腫瘤復發轉移。經多科會診討論,患者知情同意后,行支氣管動脈造影(圖四,2012-9-14)提示雙肺慢性感染后肉芽組織增生所致右側支氣管動脈遠端小分支出血,予明膠海綿栓塞治療。行栓塞治療后,患者咯血顏色轉為咖啡色,一周后咯血完全停止。
2 討論
咯血是一種臨床癥狀, 其病因復雜, 不僅可由呼吸系統疾病引起, 也可由循環系統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咯血的常見病因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慢性支氣管炎, 支氣管擴張, 肺癌, 肺炎, 肺結核, 肺膿腫, 肺寄生蟲病, 肺囊腫, 肺動靜脈瘺等; 循環系統疾病如二尖瓣狹窄,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高血壓病, 先天性心 臟病等; 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再生障礙性貧血, 彌漫性血管內凝血, 鉤端螺旋體病, 流行性出血熱, 白塞病, 肺出血腎炎綜合征, 子宮內膜異位癥等[2]。
判斷咯血的嚴重程度及引起咯血的原因非常重要, 涉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及對預后的正確判斷。一般根據體格檢查、胸部 X 線片、 胸部 CT 、支氣管鏡檢查結果等對咯血病因進行判斷。就理論上而言, 任何咯血均是由于肺部血管破裂導致出血進入支氣管而引起, 往往由壓力高、循環血量少的體循環支氣管動脈破裂所引起, 由壓力低、循環血量大的肺循環動脈引起的咯血少見。引起支氣管動脈破裂的疾病包括支氣管擴張、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性炎癥、支氣管肺癌等, 這些疾病在 HRCT 上均有特定表現, 而肺血管畸形、肺栓塞在增強掃描時有特定表現[3]。盡管如此, 仍有7% ~ 25%的咯血找不到原因。
本例患者年齡大,病史復雜,合并癥多,咯血病因難以確定。入院后結合病史以及癥狀,安排了心臟彩超檢查排除了循環系統疾病,安排纖維喉鏡檢查排除了咽喉部疾病,停用波立維排除藥物因素所致,另外患者既往無全身免疫系統疾病癥狀以及疫區接觸史,免疫相關檢查陰性,排除了結締組織疾病、傳染病等少見病所致咯血。咯血原因集中在肺部疾病,結核相關檢查排除了肺結核,CT檢查排除了支氣管擴張,而肺部炎癥、肺部繼發腫瘤以及肺部支氣管血管病變可能為此次反復咯血的罪魁禍首。最終行支氣管動脈造影證實此次咯血為右側支氣管動脈遠端分支血管出血,予明膠海綿行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后咯血好轉。
對于咯血的臨床治療,目前分為傳統內科藥物治療,介入治療以及外科手術治療三大塊。內科藥物治療包括垂體后葉素、酚妥拉明、普魯卡因、H2受體阻滯劑、奧曲肽以及常規止血藥物等等,其聯合應用有效率可達到73.6-94.6%[4],本例患者出血量不大,且受合并疾病的限制,未使用垂體后葉素、酚妥拉明等藥物,經卡絡磺鈉、云南白藥、安絡血等止血藥物和抗感染治療后效果不佳。介入治療作為近20年來發展最快的學科,在咯血治療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主要包括經氣管鏡藥物治療和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尤其是支氣管動脈栓塞治療因其高效、安全、微創的特點在大咯血以及反復咯血治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手術治療僅適用于大出血經保守治療無效,有窒息風險者或者經保守治療止血后需進一步治療原發疾病的患者[5]。
文獻報道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咯血有效率達75.5 ~ 90%, 復發率 21.4%[6]。支氣管動脈栓塞術后復發的原因主要與栓塞劑的選擇、供血動脈的漏栓以及原發疾病的進展有關。引起咯血的主要血管為支氣管動脈常發自胸主動脈,但也可異常起源于胸廓內動脈鎖骨下動脈、頭臂干、甲狀頸干、心包隔動脈、隔下動脈和 腹主動脈。另外支氣管靜脈、肺動脈、肺靜脈和肺泡毛細血管等也可為出血血管。因此在術中應盡可能找出所有供血血管即使支氣管動脈造影沒有明顯的對比劑溢出征象也可將其栓塞以降低復發率,另外積極治療原發疾病也可降低其復發[7]。本例中患者經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治療后咯血癥狀消失,治療效果明顯。
通過對本例患者的診治,我們認識到咯血病因復雜,很多時候診斷困難,其治療方法多樣,要依據患者情況合理制定治療方案;支氣管動脈栓塞術是治療咯血的一種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作為內科治療無效患者的首選方案,另外在治療咯血癥狀的同時,要注意原發疾病的治療,防止咯血反復發生。
參考文獻
[1] 常恒.大咯血的介入治療進展.放射學實踐.2003,18(4):304-305.
[2] 吳穎,崔朝勃??┭闹委熯M展。臨床肺科雜志。2009,14(6):789-791.
[3] 王家平,嚴曙光,閆東等??┭脑煊氨憩F及栓塞治療。2003,19(7):635-637.
[4] 霍鳳芝,劉昕彤.咯血藥物治療進展。中國醫師雜志.2002,333.
[5] Jean BE. Clinnic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massive hemoptysis[J]. Crit Care Med, 2000,28(5):1624-1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