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理療的作用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3: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康復理療的作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隨之而來的健康需求也越來越多,這都體現出護理服務的價值。腦卒中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很多,例如行動不便和情緒受到負面影響等等,這些都給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傷害,使得患者病情加重,從而對患者的康復造成很大的影響[1]。本文就是對康復護理在腦卒中患者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臨床效果,以下就是本次研究的主要的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的10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發現此次研究的患者都符合有關規定的診斷標準。通過將100例腦卒中患者根據是否進行良好的康復護理工作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0例(男35例,女15例),對照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齡45~80歲。通過將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和住院時間進行對比,發現他們之間不具有很明顯的差異(P>0.05)。
1.2方法 在對患者進行治療時,兩組患者均給予普通的康復治療,在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的基礎上,再給予普通的護理服務,也就是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時,還應該給予良好的康復護理治療,首先,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護理計劃,讓患者感覺到被呵護、被關心的感覺;其次,各個病房要派專門的護士對其復雜,以便出現任何突況時,能做到及時治療和護理;再次,深化醫院的護理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制定相應的基礎規范;最后,確認患者可以出院后,還應該經常進行家訪或者是電話訪問,以讓患者感覺到醫院對他們的關心[2]。
1.3觀察指標 在對患者治療之后,通過對患者恢復能力的調查和對患者滿意度的調查,然后將兩組患者的情況進行對比,對患者的不同之處進行分析。通過對患者進行3個月的康復治療后,就可以對其進行評價,醫務人員可以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3]。
1.4統計學分析 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時,需要采用到SPSS16.0統計學軟件,在對計數資料進行檢驗時,需要采用到χ2檢驗,如果P
2 結果
通過對患者進行3個月康復護理工作,發現在觀察組的50例患者當中,日?;顒幽芰謴洼^好的有38例,較差的有12例,通過對患者滿意度的調查,發現滿意的有47例,不滿意的有3例。在對照組的50例患者當中,日?;顒幽芰謴洼^好的有31例,恢復較差的有19例,滿意的有41例,不滿意的有9例。滿意度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就可以發現,對患者實施良好的康復護理工作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颊吒鶕t生的要求從而提高了自身的執行能力,而且不再僅僅是被動地執行醫生的吩咐,而是通過和專業護士的溝通,從而取得兩方都比較滿意的結果,這不僅能促進護士工作的效率,還能使得患者變得更加積極樂觀,從而積極的配合治療[4]。
在本次研究中,因為對觀察組的患者給予的是良好的康復護理工作,對對照組的患者則采取普通的護理服務,從而使得觀察組患者治療療效和滿意度要明顯好于對照組,通過將他們之間的差異進行比較,發現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對腦卒中患者僅僅進行單純的囑咐治療是沒用的,還應該結合患者的情況,給予特定的治療。腦卒中患者大多都為老年人,這種疾病會給患者的家庭帶來的影響,不僅因為這種疾病的致殘率高,而且由它所引起的不良癥狀也很多,所以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康復護理治療是非常重要的[5]。在進行口頭和文字說明治療的基礎上,護理人員還應該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康復知識的訓練,在一定程度上使其變得更加完善。醫務人員在提供良好的護理服務同時,還應該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一系列的護理措施,在滿足患者需求的基礎上,還能使得護理工作變得更加科學和有效,讓患者用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治療。
參考文獻:
[1]任玉花.持續護理干預對腦卒中患者康復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瓢妫?,2011 (8):121-122.
[2]張培琴,熊江艷.開展優質護理服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進修雜志,2010,25 (8):1472-1473.
[3]王美霞.臨床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7 (7):55-56.
篇2
卒中是中老年人發病率極高的疾病,隨著對卒中診斷、搶救水平的提高,其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致殘率則明顯升高。目前,對卒中的治療方法包括急性期常規藥物治療和康復治療。在我國,康復治療還包括傳統醫學的針刺療法等。常規體針、頭針、電針等臨床研究表明,針刺治療卒中是有效的。但在卒中偏癱早期的不同階段,如何將傳統的針刺療法有機地與現代康復理論結合,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是我們需要繼續觀察、討論的?,F代康復理論,根據病人發病過程分為6階段:第Ⅰ階段:弛緩階段,是急性期發作后,患側肢體失去控制,運動功能完全喪失;第Ⅱ階段:痙攣階段,患肢開始出現運動,而這種運動伴隨著痙攣、聯合反應和連帶運動等特點;第Ⅲ階段:聯帶運動階段,痙攣進一步加重,患肢可以完成隨意運動,但由始至終貫穿著聯帶運動的特點;第Ⅳ階段:部分分離運動階段,痙攣程度開始減輕,運動模式開始脫離聯帶運動的控制,出現部分分離運動的組合;第Ⅴ階段:分離運動階段,運動逐漸推動聯帶運動的控制,出現難度較大的分離運動的組合;第Ⅵ階段:正常階段,由于痙攣的消失,各關節可完全隨意運動,協調性與速度均接近正常。
資料與方法
將我科收治的頸內動脈性腦血管病人60例(經頭部CT或MRT檢查已明確診斷),隨機分為兩組,A組為對照組,其中男18例,女12例;腦出血者11例;腦梗死者19例。B組為治療組,其中男17例,女13例;腦出血者12例,腦梗死者18例。
兩組均采用綜合康復法,即Brurinstrom法、Rood.Bobath法及本體感覺性刺激療法。包括早期的良肢位擺放;保持關節活動度訓練,翻身訓練,起坐訓練,移乘訓練,平衡功能訓練,站立訓練等。
兩組均采用頭針療法:刺激頭部運動區及百會、四神聰等穴,中等強度,得氣后留針30分鐘,10天為1個療程。
對照組(A組):采用“治瘺獨取陽明”針法,取穴:肩、少海、外關、環跳;治療組(B組):結合偏癱分期限進行體針治療。
BrunnstromⅠ期:采用針刺癱側上肢陰經穴位。取肩、尺澤、郄門、內關、手三里;癱側下肢取陽經穴位:環跳、伏兔、風市、陽陵泉、足三里、解溪、豐隆、昆侖等穴;采用提、插、捻、轉強刺激手法,得氣后留針20分鐘。軟癱超過1周者加涌泉、威靈,并加重刺激,以誘發癱側上肢屈肌、下肢伸肌張力增加,促發共同運動。
BrunnstromⅡ:肌張力從Ashworth分級中達到1級時,近端肌肉出現部分隨意收縮。此時轉為針刺癱側上肢陽經穴位,取肩、手三里、陽池、天井、外關、合谷等,下肢選陰經穴位,取血海、陰陵泉、三陰交、足三里、太溪、照海、中封、申脈等,使拮抗肌的Υ運動神經元和α運動神經元的興奮性增強,肌張力增加。
BrunnstromⅢ期:雙側肌張力增強,但主動肌肌張力仍占優勢,此時仍以增加拮抗肌張力為主,取穴同BrunnstromⅡ期。同時,加強分離運動運動練習,過渡到BrunnstromⅣ期。此時,以分離運動為主,共同運動基本消除,正常的運動模式開始建立。停止體針,繼續給予頭針。
肌張力評定方法:采用新修訂的Ashworth量表評定法。0級:無肌張力增加;Ⅰ級:肌張力輕度增加,受累部分被動屈伸時,在ROM之末呈現最小的阻力,或出現突然的卡位和釋放;Ⅰ+級:肌張力輕度增加,在ROM后50%的范圍內出現突然的卡住,然后始終呈現一定的阻力;Ⅱ級:肌張力較明顯增加,通過ROM的大部分時,阻力均較明顯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較易被釋放;Ⅲ級:肌張力嚴重增高,被動活動困難;Ⅳ級:僵直,受累部分不能屈伸。
結 果
肌張力均增加。治療組達Ⅰ級者25例(83%),對照組有10例(33%)。明顯痙攣者治療組2例,對照組達6例,表明治療組肌張力恢復正常率高于對照組,P
討 論
傳統針刺療法在卒中康復治療中行之有效,它具有易化的促通技術,誘發出肌張力。但傳統的“治痿獨取陽明法”應用較局限,經此法治療,痙攣未得到有效控制,影響了肢體的運動機能。
將針刺療法與現代康復醫學理論更好地結合起來,互相補充,又發揮各自的優勢。根據針刺穴位分布路徑與人體解剖、神經與運動生理學的關系,四肢陰經穴分布路徑多為屈肌,陽經穴多為伸?。欢现闹鲃蛹?,以屈肌為主,拮抗肌先恢復。早期處于軟癱期,即脊髓休克期,治療應以易化方法促進肌張力產生,此時利用針刺來刺激主動肌,實際上也是一種外在感覺的輸入,使Υ運動神經元興奮,易化脊髓低位中樞。反射性誘發肌張力產生和增強,同時又可興奮α運動神經元,促進分離運動產生。
篇3
關鍵詞:集體心理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嚴重性精神疾病,臨床上表現為思維、情感、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以及精神活動的不協調,病程遷延日久、易反復發作,終身患病率約為6.55‰,其病因尚未完全闡明[1]。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精神分裂癥的藥物治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回歸社會仍然存在瓶頸問題[2]。近年來,認知行為干預在醫院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尤其在治療重大疾病及慢性反復性疾病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3-4],對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樹立正確的治療觀念、堅定戰勝疾病的信心、加速康復的進程及節約臨床治療費用有積極意義,針對慢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特殊性,本科室積累了多年的治療經驗,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認知行為干預治療,取得了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入選對象來源于2012年于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入組標準:①符合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②性別不限,年齡18~60歲;③病情處于恢復期,精神癥狀基本消失,現實檢驗能力較好,且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60分;④無嚴重慢性軀體疾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的心、腦、肝、肺、腎及造血系統的病例;②合并有酒精及藥物依賴史的病例。
共入選病例120例,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精神病家族史、平均病程、藥物治療情況等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
2方法
2.1 常規治療全部患者均采用常規內科治療,根據患者自身病情選擇藥物,臨床藥物包括利培酮、氯丙嗪、氯氮平、奮乃靜、富馬酸奎硫平、奧氮平、舒必利、氯硝安定、阿立哌唑及艾司唑侖等,必要時合并使用藥物。
2.2 集體心理治療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治療組增加機體心理療法,將治療組60例患者隨機分為4組,每組各15例,1次/w進行集體心理治療,40min/次。集體心理治療包括心理支持、認知行為療法及陽性強化法,
2.3 療效評價對兩組患者隨訪1年,調查并記錄患者在1年內復發的次數,比較治療組及對照組疾病的復發率。采用陽性和陰性癥狀量表(PANSS)、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問卷(ITAQ)及康復狀態量表(MRSS)對入組患者集體心理治療的效果進行評價,其中,MRSS中MRSSA表示MRSS中的活動能力缺乏量表、MRSSB表示MRSS中的目前癥狀和異常行為量表、MRSSC表示MRSS中的社交量表、MRSSD表示MRSS中的依賴量表,每3月測評一次,記錄集體心理治療0、3、6、9及12月的分值,比較兩組患者的評分。
2.4 數據處理采用SPSS11.0軟件分析患者評分數據,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2結果
2.1 復發率的比較對治療組及對照組在集體心理治療后隨訪1年,隨訪期間:治療組發病1例(1.67%),對照組發病5例(8.33%)。治療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 PANSS量表評分比較研究結果表明,兩組在治療后6月PNASS量表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治療后9個月治療組PNASS總分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性有統計學意義(P
2.3 MRSS評分比較入組時治療組和對照組各指標無顯著性差異,集體心理治療干預6個月后,治療組MRSSD分值較對照組較小,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4 ITAQ評分的比較治療時間0~6個月干預組與對照組的ITAQ評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隨治療時間延長,9、12個月時,治療組的ITAQ分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兩者差異有非常顯著性意義(P
3討論
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尚未闡明,起病與病前個性特征及社會心理因素密切相關[1]。經過治療后,部分患者會遺留缺損癥狀,部分患者以衰退為轉歸,只有少數患者能完全緩解,這些殘留癥狀和功能衰退并不是藥物的能力所及[2]。另外,精神病患者出院后面臨許多社會家庭問題,影響其情緒及康復[5]。本文通過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進行心理指導,讓患者主動去適應社會,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為患者回歸社會,預防復發,發揮積極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一年復發率(1.67%)低于對照組(8.33%),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集體心理治療能有效減少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的復發。精神分裂癥的復發與患者服藥依從性密切相關[6],影響患者服藥依從性的相關因素較為復雜,其中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無自知力狀態及社會不支持、歧視給患者造成的社會心理負擔是患者不依從的重要因素[7]。集體心理治療能提高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能力,客觀的分析自我有助于患者自知力的恢復,同時將患者融入集體的環境中進行治療有利于增強其社會角色感,加強社會生活的責任感及對生活的計劃性,有效地幫助患者作好重返社會的心理準備,讓患者認識到藥物維持治療是預防疾病再燃,重建美好人生的可靠保障,進而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8]。
本研究對治療組和干預組進行了為期一年的隨訪,結果顯示,在治療9月后PNASS量表總分治療組低于對照組,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沈漁.精神病學[M].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2:719.
[2]王善澄.實用康復精神學[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1.
[3]邢海燕,張玉國,崔娜.信心干預對腦梗死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康復依從性及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20):72-73.
[4]馮寶珍,徐冬梅,劉玲,等.系統康復治療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隨訪研究[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4):38-40.
[5]樊慧賢,王惠麗.58例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健康雜志,2006.4(1):56-57.
[6]朱紫清,張明圓,瞿光亞,等.社區慢性精神分裂癥服藥依從性研究[J].四川精神衛生,1996,(9):73.
篇4
關鍵詞:理療患者;心理護理;康復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32-01
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于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理療法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的綜合治療中能起到積極作用。最常用的理療方法是電療法和光療法。理療患者在做治療的同時伴有各種心理,心理護理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理療效果和病人康復。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可以讓病人處于積極接受理療的最佳心理狀態,有利于患者盡快康復。本文結合臨床實踐,分析了理療患者的心理特點,探討了理療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并淺談了自己的心理護理體會,以期為理療患者的心理護理及康復提供參考經驗。
1 臨床資料
本組70例患者均是2010年3月-2012年5月來我院就診的理療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1例;女性患者29例;頸椎病患者20例,肩周炎占25例,腰椎病占10例,其他患者15例。最小年齡15歲,最大年齡76歲,平均年齡48.5歲。病程在1~6個月之間。
2 理療患者的心理特點
理療患者來自臨床各科,疾病種類繁多,雖有各種心理,但主要體現在以五個方面:①對理療有畏懼心理。俗稱理療為“烤電”,不知有多燙、多疼,從而懼怕前來理療。這種心理多見于初次理療患者和兒童患者。②顧慮理療有副作用。如同放射線檢查、治療一樣,會殺死血球,怕烤得“上火”,影響人體的健康。這種心理多見于兒童患者的家長及缺乏醫學知識的患者。③希望寄托于理療。急切的盼望著通過理療而達康復。故要求增加理療次數,延長療程或增加每次治療的時間,此種心理多見于慢性疾病患者。④不相信理療的效果。對理療抱有懷疑態度,因而斷斷續續的接受治療或中斷治療。⑤盲目迷信。現在不少理療儀器隨著傳媒效應走進千家萬戶,使人們對之有了新的認識與廣泛興趣。但由于媒體過分夸大宣傳,不少患者相信其包治百病的神話,不經醫生的正確指導,自行放棄其他治療,耽誤了病情[1]。
3 理療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
3.1 認真講解病情,幫助理療患者消除消極的情緒:護理人員對前來理療的患者,有責任讓患者對疾病有所了解和認識,消除消極的情緒,因為消極的情緒易引起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失調和紊亂,從而加重患者的思想負擔和心理壓力,不利于治療?;颊呷魧ψ约旱募膊∮姓_的認識,即可排除患者心理障礙,又可以穩定患者的情緒[2]。
3.2 解答心理問題,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根據理療患者不同年齡的心理,耐心給予病人解答各種心理問題,從而提高病人心身健康水平。護理人員要具備善于觀察、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臨床思維能力,掌握康復指導的技巧,使患者保持穩定的樂觀情緒和健康的心理狀態,增強患者的遵醫依從性,使理療發揮最大的效能,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3]。
3.3 加強服務意識,提高自身修養:護理人員要加強服務意識,提高自身修養,對患者要文明用語禮貌服務,對病人的態度應主動熱情,關心體貼,耐心講解理療知識和疾病注意事項,盡量給患者帶來安全感、信任感和親切感。同時針對患者的反應,應給予適當全面的心理和物理療法,力求取得良好的療效。
4 體會
理療工作范圍比較廣,基本上各類患者都可能來作理療。病情各異的患者心理活動比較復雜。因此,護理人員要熱情對待每一個患者,在了解患者病情的同時要掌握理療患者心理動態,了解其所思所想,用誠懇的態度、親切的語言撫慰患者,及時向其說明疾病的性質,說服鼓勵并督促患者,進行功能性鍛煉。在充分而良好的認知基礎上逐漸矯正患者的不良行為和思維方式,克服不良情緒對康復理療帶來的不良影響。盡量采用易被患者接受的方法,既能消除患者的恐懼感,又能達到治療目的。
同時,應盡可能為患者建立舒適的治療環境,應當配備必要的遮隔措施,理療室內要保持恒溫防止患者受涼?;颊咴谥委熤校o理人員要勤巡視、勤詢問,在合理的情況下滿足理療患者的要求,讓其感到真正安全舒適,消除其恐懼感。
對于接受理療的老年患者,護理人員要做到“四心”,即愛心、熱心、細心、耐心,讓老年患者有到家的感覺,并針對老年患者認識能力下降,反應遲鈍的特點,在選擇理療項目上,應根據病期、發病機制不同,選擇適當的理療因子。盡量采用易被老年患者接受的方法, 治療前要征得老年患者的同意,讓他們了解理療的適應癥、禁忌癥及注意事項。
值得一提的是,護理人員要對理療患者客觀科學地宣傳評價理療的作用,通過多種途徑告知患者既不能貶低理療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同時也要反對患者將理療神秘化。
參考文獻
[1] 胡佩誠.醫護心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0
篇5
[關鍵詞] 腦卒中;偏癱;理療;預后
[中圖分類號] R74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18-195-03
我國每年發腦卒中患者120萬~150萬,死亡80萬~100萬,存活者中約75%致殘,5年內復發率高達40%左右[1]。腦卒中患者常遺留肢體癱瘓、言語障礙和認知障礙等方面的殘疾,其中肢體偏癱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了沉重負擔[2]?,F代康復醫學認為康復理療是現代治療的延續,并且理療是應用電、光、聲、熱等物理因子預防或治療疾病的方法,具有調整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代謝,提高免疫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促進組織修復等作用,臨床應用廣泛[3-4]。盡管目前對腦卒中偏癱還缺少特殊有效的治療方法,但是研究表明早期系統康復治療,能明顯降低致殘率。其中功能性電刺激可通過低頻脈沖刺激腓總神經,產生脛前肌的收縮,防止脛前肌萎縮,與肌電生物反饋相結合,可進一步加強肌肉收縮的強度[5]。本研究具體探討了腦卒中偏癱早期不同理療方法與預后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0年9月~2013年12月選擇在我院進行理療康復的腦卒中偏癱患者72例;納入標準:經頭顱CT和(或)MRI檢查確診的腦卒中初發者;年齡40~80歲;均經影像學CT或MRI檢查證實;生命體征穩定,無失語及智力障礙、肢體功能障礙;無四肢殘障;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四肢癱瘓者;既往有精神病史;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既往有癡呆病史。其中男45例,女27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78歲,平均(53.5±2.1)歲;卒中疾病類型:
腦出血50例,腦梗死22例;平均受教育水平為(12.4±2.9)年;偏癱部位:左邊38例,右邊34例。根據隨機抽簽原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康復理療,選擇紅外線照射偏癱部位15~30min,每日1次,治療組:給予低頻電流理療法,局部取腦部,采用0~1000Hz的低頻電流刺激,每次應用30~60min,每日1次。所有患者積極進行藥物干預與行為干預,接受血栓通或葛根素等改善循環藥物,常規抗血小板聚集治療,胞二磷膽堿或腦復康等改善腦細胞代謝藥物。行為干預包括疾病的流行病學情況的知識宣教,也包括教育實施康復理療干預的目的和意義,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使患者樹立信心。飲食指導根據營養科的飲食建議,減少膳食總熱量、鹽,補充膳食鈣,補充食物纖維素,調整脂肪酸的比例。兩組的理療周期為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兩組在干預前后采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定,分數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強,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生活質量評定:所有患者在干預后選擇簡化的SF-36量表中文版進行生活質量的調查,包括生理機能(PF)、生理職能(RF)、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等六個維度,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也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1.4 統計學方法
選擇SPSS13.0 for windows軟件進行分析,組間與組內對比采用t檢驗與方差分析,P
2 結果
2.1 日常生活能力評分比較
經過觀察,兩組干預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均明顯提高,評分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經過調查,干預后治療組的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和情感職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篇6
【關鍵詞】腰椎間盤突出;針灸理療;康復護理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2-0932-01
腰椎間盤突出是骨科常見病,又稱為腰椎間盤纖維環破壞或髓核突出,好發于20-40歲青壯年,男性更為多見,目前該病的治療分為手術和非手術兩大類,手術術后患者常遺留麻木、腰酸痛癥狀,且遠期療效相較非手術方法并無優勢,因此非手術治療更受歡迎[1]。針灸理療應用于腰椎間盤突出是基于中醫對腰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腰腿疼認識,循環取穴,通過作用于貫穿腰背部的督脈、足太陽膀胱經兩經脈達到調節氣血陰陽的目的??祻妥o理是充分考慮患者軀干肌力和關節活動度,制定具有成效的訓練方案,筆者通過將58例腰椎間盤突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考察針灸理療基礎上配合康復護理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患者58例,隨機分為綜合組和對照組,綜合組29例,男性21例,女性8例,年齡17-58歲,平均年齡(37.4±6.8)歲,對照組29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年齡18-56歲,平均年齡(38.5±7.4)歲,所有的患者的診斷均符合腰椎間盤突出診斷標準,并經CT或MRI確診。對照組患者給予針灸治療,綜合組患者經針灸理療后配合康復護理。
1.2 針灸理療方法 以夾脊穴和足太陽膀胱經為主,取夾脊穴、腎俞、關元俞、大腸俞、跳環、秩邊、委中、承扶、承山、昆侖、陽陵泉、阿是穴等,穴位常規消毒,中等強度刺激,疼痛時間長的加取太溪、三陰交、內關等穴,使用1-3寸毫針,進針后實證用瀉法,留針30min,1次/d,以10d為一個療程。取俯臥位,采用電腦中頻療法,10cm×20cm×2cm電極板,置于腰痛點,以患者能耐受強度為準,選用電腦中頻1號處方,20min/次,1次/d,以10d為一個療程。
1.3 康復護理方法
1.3.1 康復訓練指導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腰痛合并下肢放射性疼痛,患者活動功能受限。指導患者及時采用硬板床休息可以減少椎間盤所承受的壓力,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臥床時間以3-4周為宜,臥床過程中視臨床癥狀采取適當手法進行按摩理療以舒經通絡、活血化瘀[2]?;颊咴诎Y狀消失后可在護腰帶的保護下適當運動,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進行直腿抬高、仰臥位背肌收縮舒張、拱橋、飛燕點水等訓練,同時要詳細講解訓練要領、注意事項,不可操之過急,應循序漸進,從小幅度起逐步擴大幅度,保持持之以恒心態。后期的行走訓練由護士或家屬協助,脊柱小幅度前曲、后伸、側彎、環轉,蹲站挺胸、慢蹲運動,快慢步交替行走,脊柱側彎患者靠墻站立,雙手貼于褲縫,脊柱側曲至極限后還原[3]?;颊呙看五憻?0-60min,2次/d,鍛煉強度和時間以患者能耐受、感疲勞為宜。
1.3.2 健康教育 腰椎間盤突出患者往往存在認知缺陷,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是促進患者快速康復的重要手段,通過向其講述人體腰椎的解剖結構及生理知識,使得他們能認識到腰椎穩定系統的重要性,主動維護脊柱功能,發作期的患者指導其取舒適臥位硬板床休息,癥狀緩解后講解正確的起床、下床、站立、下蹲姿勢。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的關鍵在于防止腰損傷、延緩或逆轉椎間盤變性進程,患者及時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堅持適當體育鍛煉、避免無保護的勞動和運動是減少腰椎損傷的必要措施[4]。
1.3.3 心理護理 腰椎間盤突出所引起的下肢放射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起居,病情反復,療程長,患者容易產生焦慮、緊張、煩躁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通過有效溝通,使患者增強面對疾病的信心以及康復訓練的恒心和毅力,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復。
1.4 療效判定 治愈:患者腰腿疼痛消失,不影響工作與生活,直腿抬高達70°以上,好轉:患者腰腿疼痛改善,腰部功能逐步恢復,未愈:患者腰腿疼痛依舊,癥狀無改善。
2 結 果
綜合組治愈17例,好轉10例,未愈2例,總有效率93.1%;對照組治愈14例,好轉9例,未愈6例,總有效率79.3%,綜合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3 討 論
針灸理療和康復護理均是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的有效方法,根據針灸學原理,采用針灸穴位刺激,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加上電腦中頻療法能促進治療部位的代謝、血液循環、淋巴回流,改善組織的營養狀況,消除炎性水腫,緩解腰椎盤突出癥狀。有計劃的對腰椎盤突出患者進行康復訓練,能逐步增強其腰背肌肌力,調整錯誤運動模式,維持脊椎平衡,從而恢復腰椎功能,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輔導能促進療效發揮,減少患者腰部損傷,達到快速恢復的目的。針灸理療和康復護理聯用能發揮協同作用,相較單純針灸療法療效更為顯著。
參考文獻
[1]秦霞,鞏尊科.康復護理干預對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效果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7,28(22):2774-2776.
[2]劉麗.腰椎間盤突出癥的康復護理[J].中國醫藥科學,2011,1(1):78.
篇7
風濕病具體的康復措施,要根據不同的病情靈活應用,但要遵循以下原則:①早期,因病程短、病情輕,體質不衰,應從速治療,不能怠慢。此期以藥物治療為主,用中藥為好,適當配合理療。②在急性活動期,病程短或稍長,病重,伴有全身癥狀,關節紅腫熱痛,可能臥床不起,此期應以藥物為主,西藥控制來得快,可選用第一線藥物,若再同時加用中藥(內服、外用),效果將會更好些。此期原則上限制熱療。③在相對穩定期,病程稍長,病情時輕時重,短暫緩解又反復發作,骨質硫松明顯,關節功能部分受限。此期應以物理療法為主,藥物治療為輔。④在晚期,因病程長,病情重,病位深,體質差,多伴有其他疾患,關節功能大部分受限以致變形強直。此期要特別注意生活營養,心理康復,應用補腎、活血、通絡之中藥,理療與體療并重,交替進行。其中的體療(關節操、氣功等)和心理治療是關鍵,以盡可能地改善關節功能,增強病人體質。手術治療也屬康復范疇,可依病人具體情況選用。
二、康復醫療的主要內容
1、臨床康復:應用藥物、手術和護理手段,以減輕患者的癥狀,預防并發癥和促進功能恢復。
2、物理治療:包括水療、光療、電療、熱療、磁療、蠟療、超聲波、離子導入等方法。
3、醫療體育:包括運動、體操、太極拳、氣功等。
4、作業療法:包括日常生活動作如衣、食、住、行訓練,職業性勞動動作,工藝勞動動作如編織、泥塑等。通過作業訓練,使患者適應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及社會生活的需要。也有人將作業療法歸于醫療體育項內。
5、心理康復:對殘疾者及慢性病人進行心理學檢查,提供心理咨詢及治療。
6、營養治療:擬訂合理的膳食和營養食譜。
7、文娛治療和音樂治療:合稱“娛樂療法”。
8、康復工程:用電子的、機械的或自動化的器具以恢復或代替人體運動或感覺功能,如輪椅等。
9、療養康復:以療養因素與康復手段相結合。
另外,祖國醫學的推拿、針灸、拔罐等也是常用的行之有效的康復手段。
三、常見的康復療法
――科學而實用的作業療法
作業療法可以幫助風濕病人最大限度地恢復、改善和增強生活、學習及勞動能力;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狀態,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康復,以最佳狀態回歸社會和家庭。作業療法包括:
1、職業技能訓練 根據病人的身體功能狀況、興趣愛好、技能、專長、就業的可能性及原來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考慮,以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
2、工藝制作訓練 利用編織、繪畫、書寫、泥塑、雕刻、木工等制造各種工藝品、藝術品的手工操作訓練。對身心均有治療價值,它既可以增加上肢肌力及關節活動范圍,又能訓練手的技巧性、靈活性,以及操作的準確性,同時還可以轉移病人對疾病的注意力,改變精神狀態。
3、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包括移動動作、飲食、更衣、整容、入浴、個人衛生、蹲廁動作等的訓練,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病人的獨立生活能力。訓練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要多給予指導,少給予輔助。如指導病人端碗時,四指并攏稍屈曲,指端少用力,手腕完全伸直,用前臂承受碗的重量;用手掌托持壺柄倒水,手腕及指關節負擔均可減輕;將毛巾套在水龍頭上,順拇指方向擰轉,可防止腕關節過度偏曲等。
4、家務活動訓練 包括烹調、洗熨衣服、家電的使用、打掃衛生、養育子女、上街購物、必要的社交活動等。具體實施時,要根據病人的功能障礙程度、家庭狀況、生活條件等具體情況而定。
風濕病人的康復指導
根據臨床經驗,我們現將風濕病的康復醫療指導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一、樹立信心
鼓勵病人樹立風濕病是可以治療的、而且能夠取得滿意效果的信心。由于大多患者病魔纏身,多年久治不愈,對治療喪失信心,因此要首先解決這個問題。風濕病和其他疾病、事物一樣,都是在變化的,它在人體中是一個病理過程,不是永恒不變的,而是受體內外的各種因素所左右的。只要身體有利的因素,也就是抗病的因素多了,病情就會減輕;相反,病情就會加重。還要說明,風濕病的病理過程也是有規律的,只是目前還沒有完全掌握它,一旦掌握了規律,就能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療效肯定會更好。社會在前進,醫學在發展,今天治不好的病明天就可能有了好辦法。因此要樹立起戰勝疾病的信心。
二、發揮醫患雙方的積極性
醫患雙方要同心協力,為早日康復充分發揮醫患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在醫護方面,為病人創造安靜、舒適、幽美的康復環境,合理配合飲食,建立規律的生活制度,采用中西醫先進的康復醫療手段不斷提高療效。在患者方面,要從“被動地服從治療”這個傳統的觀念向“主動地配合治療”和在醫護指導下積極地進行“自我治療”轉化。這個轉化過程的實現,對病人會起到無法估量的積極作用?!叭种委熎叻逐B”的說法,非常適合風濕病的康復治療。這“七分養”要靠病人自己來完成。
三、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
1、整體與局部:整體是病人,局部是指疾病。在病人的心中,疾病占著主要位置,往往忽視全身情況。而實際上,由于病痛的折磨,日久天長,全身許多系統的功能都有了變化。僅用針對某一疾病的藥物,不能取得較好療效,原因就在于此。要使病人在康復醫療過程中,局部與整體兼顧,著眼于“病人”這個整體,使全身各系統的功能都得到恢復和增強。
2、動與靜:這個關系一定要處理好。人是高級動物,動與靜是人生不可缺少的兩個生理過程。動,是人的屬性,是人的本能,是人的特征,是絕對的;而靜,是為了更好地動,是相對的,也是不可忽視的。得了類風濕,突出癥狀是疼痛,影響了關節、肌肉的正?;顒?。在急性期適當臥床休息是必要的,但必須強調的是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應早下床活動,要堅持功能鍛煉。其原則是:動靜結合,以動為主。
3、理療與藥物:風濕病人在急性期或活動期,以速效藥物為主,物理療法為輔;慢性期或穩定期,則以理療為主,藥物為輔。這是因為,藥物和其他事物一樣,具有兩重性,有治療疾病對人體有利的作用,也有不同程度的對人體不利的作用,如毒副作用等,服用久了,害處就可能出現了;再者,有的藥物服用時間長了,人的敏感性也降低了。所以,慢性期和穩定期的康復,就可以不依賴藥物了。而物理療法,包括天然的和人工的,只要掌握適當,沒有毒副作用和不良反應。
四、采用健身方法以增強體質
健身方法多種多樣,大都可以選用。這里介紹四種,建議病人掌握1~2種,堅持下去,常年不斷,形成習慣。目的在于增強病人的體質,這是抗病的基礎。
1、氣功:我國是氣功的發源地,歷史悠久,它是通過調身、調息、調神達到培育真氣,防病治病、益壽延年的一種自我健身方法。日前所知功法很多,病人應取動靜結合、以靜為主的功法為宜,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功法。
2、太極拳:以簡化太極拳為主。根據病人情況,還可以增練太極劍、五禽戲等傳統的健身方法。
3、快速走路和倒走:一般人容易掌握,而且能堅持的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焖僮呗?,即每分鐘120步,時間由短到長;倒走即退著走,應在平道上或廣場上進行。每次100~200步,可與快速走路交替進行。
4、適當地文體活動:對于類風濕病人來講,從事一些文藝、體育活動是有益的,但一定要適當。鼓勵病人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有利于肌肉、關節功能的恢復。
健身活動要循序漸進、松靜自然,不要免強,更不能急于求成。健身方法不宜多,要少而精,貴在堅持,持之以恒,方能受益。
篇8
這是應用最廣泛的彈力帶之一。大約 120 厘米長,15 厘米寬,不附帶把手,兩端開放,不形成閉環。主要用于康復和塑形訓練,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彈力帶之一。
適用領域:康復、塑形、上肢功能訓練、功能性訓練。
優點:便于攜帶、用途廣泛。
缺點:最大阻力相對較小。
2、環形彈力帶
深挖健身同樣也是人氣很高的彈力帶,更多應用于髖和腿(下肢)訓練。規格不等,10-60 厘米的都有。
適用領域:康復、下肢訓練、力量練習輔助訓練(例如在引體向上進階訓練中起到輔助作用)、功能性訓練。
優點:閉環,方便纏繞身體、固定物,適合靜態或小幅度動作。
缺點:因為較短,阻力相對較大,適用面不如理療彈力帶。
3、扣件式(管狀)彈力帶
深挖健身兩端的活扣可以和多種形狀的把手結合。這個特點讓扣件式彈力帶成為很多專業人士和愛好者的選擇。大約 120 厘米長,直徑不一。
適用領域:康復、塑形、力量練習,功能性訓練。
優點:訓練選擇多樣化,阻力變化較為均勻。
缺點:配件往往較多,攜帶不方便,性價比較低,低價產品扣容易斷裂。
篇9
軟組織性下腰痛[1]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雖然治療方法較多,但均有其優缺點。2006年5月~2007年4月,筆者采用溫熱理療床治療軟組織性下腰痛126例,效果明顯,現小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26例中,男86例,女40例;年齡30~45歲90例、>45歲36例;病程<1年28例、>1年98例。臨床表現多為單/雙側腰肌、脊柱旁或腰骶部持續性疼痛或酸困不適,活動加重,休息減輕等癥狀。有的病例有固定壓痛點,有的則定位模糊。所有病例均經X線、CT或MRI檢查,排除了下腰部腫瘤、結核、腰椎間盤突出等器質性病變。
1.2 治療方法 采用天津喜來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CGM-3500 Ⅰ型溫熱理療床。治療時,首先囑患者仰臥在治療床上,全身放松,舒適為度,使患者脊柱兩側骶棘肌與理療頭處在同一水平線上。打開電源后,在遙控器上設定所需內外理療頭溫度,一般設定在55 ℃~65 ℃之間,特殊發熱體溫度設定在4~6檔。然后,開啟自動操作模式,治療床即沿脊柱自動上下滾動推拿按摩,并在內置的15個治療穴位上各自動停留2 min,整體背腰部治療20 min后,利用手動操作模式,再次重點對其腰骶部反復推拿按摩。每個穴位停留3~5 min,治療20 min,結束后,關掉電源,囑患者平臥休息片刻再起離治療床。1次/d,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患者1個療程即可臨床治愈,部分患者需2~3個療程。如行多個療程,可在兩個療程之間休息2~3天。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2] 臨床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腰部活動自如;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腰部疼痛明顯減輕;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沒有明顯變化。
2.2 治療結果 一般經過1~2個療程的治療,大部分患者即可臨床治愈,有的甚至3~5次就有明顯的效果。126例中,臨床治愈82例,占65.1%;好轉40例,占31.7%;無效4例,占3.2%,總有效率96.7%。
3 體會
軟組織性下腰痛的致病原因[2]:(1)多由急性腰扭傷或長期反復多次的腰骶部肌肉、韌帶損傷遷延所致;(2)長期不良的勞作姿勢,致使腰部累積性損傷超越了機體的代償能力;(3)先天性脊柱發育異常而造成脊柱與周圍軟組織動力平衡失調,繼發軟組織勞損。該理療床之所以對軟組織性下腰痛具有顯著的療效,有以下幾點[3,4]。
3.1 矯正作用 理療床內置的九球理療頭運行軌道設計與人體脊柱生理彎曲相一致,在推拿按摩時,有利于輕度位移的小關節復位,解除了周圍血管、神經的壓迫和刺激,進而改善了局部血液循環,松解了腰背部肌肉痙攣,使之長期處于勞損的肌肉組織恢復了常態。
3.2 溫熱作用 該理療床選用天然優質岫巖玉作為治療頭的材料,它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微量元素。經過加熱的玉石一是能夠散發出與人體細胞啟動波相似狀態的啟動波,并與人體細胞產生共鳴和共振,使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更加旺盛;二是它還能釋放出對人體有益的遠紅外線。遠紅外線被人體吸收后,將光能轉換為熱能,不僅能使皮膚組織產生熱效應,而且還能引起人體內水分子振蕩。通過共振吸收,促進了深部組織的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速了因勞損所致的無菌性炎癥滲出物的吸收,進而修復了勞損的肌肉、韌帶、筋膜等軟組織的功能。
3.3 按摩作用 中醫認為軟組織性下腰痛多與外受寒濕,氣阻經絡有關。在治療時,由于患者自身體重產生的壓力和理療頭持久、均勻、柔和、有力的推拿按摩始終作用于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上,不僅驅除了風寒濕邪,溫煦了脈絡,而且,也大大松解了因氣滯血瘀所造成的腰部肌肉、筋膜和韌帶的粘連。
3.4 針灸作用 理療頭發射出來的遠紅外線,擬有光針作用。在滾動時,正好在腰骶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上的胃俞、三焦俞、腎俞、氣海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等諸穴位上。根據中醫“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的理論,不僅可疏通經絡,點穴治之,而且還能調整臟腑,活血化瘀,消除疼痛。
臨床實踐證明,該理療床集中醫推拿按摩、溫灸點穴療法為一體,操作簡便,安全可靠,是治療和保健的一種比較好的理療康復器械。
【參考文獻】
1 孫存祿.低頻磁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95例.中華現代臨床醫學雜志,2006,23:2120.
2 范振華,周士枋.實用康復醫學.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8,635.
篇10
關鍵詞:康復醫學;骨科傷病;骨折
康復醫學作為一門研究傷病對象的新興學科,其主要研究對象包括一些慢性病、老年病致功能障礙、殘疾等疾病的患者??祻歪t學在骨科傷病中的應用也極為重要,這與骨科傷病的特點有著較大的關系,骨骼作為人體的支架,其與肌肉協同幫助人們運動的各項功能,進行適當的骨科康復能明顯的幫助患者避免肌肉萎縮,早日康復。本文主要以康復醫學的理念來指導骨科臨床實踐來提高其療效,實現良好的醫療效益?,F筆者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
1康復醫學在骨科傷病的應用范圍
康復醫學研究的內容與對象主要是由于傷病所導致的身體機能障礙或是殘疾的患者,而康復醫學的目的也就是使患者病而不殘、殘而不廢,因此其目的不是治病,但屬于救人。骨科傷病的患者致殘率高,而導致骨科傷病的因素也較多,如天災、工傷、交通事故、戰爭、運動損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意外傷害,這些都可能導致患者的脊椎出現骨折脫位,周圍血管以及神經受到損傷,從而導致可能殘疾的隱患。而一些疾病如,骨關節疼痛、結核、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均可能導致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以及不同程度的殘疾。而解決這些問題也正是康復醫學的任務,臨床醫學主要是消除患者的病因并治療疾患,而康復醫學主要是幫助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與重建,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活動能力。如對與骨折病人,臨床醫生只能幫助患者使骨折對位、固定、愈合,然后患者就可以出院,但患者的關節功能尚未恢復,此時則需要有經驗的康復醫師來提供正確的指導,從而幫助患者逐漸恢復功能。
2康復醫學貫穿于整個骨科傷病治療過程中
對與骨科傷病患者來說,如果在早起治療過程中醫療護理不恰當,尤其是對于股骨骨折的患者來說,沒有進行適當的活動,在骨折愈合后,患者膝關節的活動就會受到較大的限制,因此在功能恢復方面將顯得較為困難。如果在治療過程中就適當的搭配康復治療的話,加強功能練習與股四頭肌的收縮能力,主動與被動的活動,適當按摩,從而促進血液的流通,降低肢體腫脹、肌肉萎縮等風險發生的概率,長期堅持,患者的關節活動功能就會加強,最終實現身體功能的恢復。對于因治療需要不得不截肢的患者來說,截肢后需通過假肢來彌補生理缺陷。而許多患者會出現假肢并發癥,綜合來說也就是對假肢不能很好的適應,此時則需要患者在截肢后,及時的訓練假肢的功能,不要等到傷口愈合,且肌肉萎縮,功能喪失后再來適應假肢??祻屠懑熥鳛橐环N物理療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患者改善血運功能,消除腫脹、延遲患者肌肉收縮能力的喪失。當神經獲得再生后,各種主動運動或被動運動可使患者部分肌肉收縮能力迅速恢復,因此正確而及時的應用康復理療、按摩是骨科患者功能恢復的重要途徑。許多外傷性截癱患者根據康復醫學的理念,經過自己的努力,并配合適當的鍛煉,最終奇跡般的站起來。筆者作為一位康復治療醫師,曾遇到一位胸椎外傷性截癱的患者,筆者對其進行康復治療指導,患者最終成功的控制了泌尿系統感染,并能自己搖著手搖車,成功的經營著一家書店,生活算是能夠自理。對于其他各類關節傷痛,如類風濕性關節炎作為一種影響全身運動能力的關節疾病,其晚期會造成嚴重的病殘,因此很有必要在患者早期就進行適當的康復治療,如施行滑膜切除手術,并加強主動練習活動,配合理療、熱敷等措施,避免關節出現強直畸形,且能維持患者較好的活動能力,能夠正常的恢復工作。對于一些進行了髖膝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可改善患者原來的運動能力,同時保持患者獨立生活的能力。
3康復醫療是骨科傷病患者普遍使用的治療方法
當骨科患者臨床治療進入一定階段之后,此時康復治療則屬于主要階段,而康復醫療的方式又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是通過各項措施來對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及相關的練習活動,如通過各種物理療法或是支架、器械、假肢、輪椅等。同時也可以通過我國傳統健身理療的措施來進行練習,如太極拳、健身操、溫泉療等,近年來還興起一種中藥離子導入法,即用中藥進行熏洗,這些都是骨科傷病康復的重要手段。
4結語
康復醫學作為我國醫學領域中的一個新秀,其對患者的功能恢復有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尤其是對骨科病痛患者來說其作用更新明顯。筆者認為,康復醫學在骨科傷病中的應用十分廣泛,并以康復醫學的觀點來指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這也能體現出醫務工作者對患者高度負責的精神??祻歪t學目前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要想真正把它落實到骨科臨床的實際工作中,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尤其是要樹立相關醫務人員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切實認真負責的把各項工作做到細致??傊强漆t師不僅要做好醫療技術相關工作,同時以高度的熱情對患者進行思想工作,并結合臨床的理療、針灸、按摩等手段對患者進行配套服務,這樣一來,骨科康復醫學才能取得較大的成就。
參考文獻
[1]熊恩富,熊素芳,何成奇.循證醫學在骨科康復應用中的意義、思路與方法[J].現代康復,2001,5(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