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健康的重要意義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4: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健康的重要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0__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為增強我校學生的各個方面的自我保護意識,普及少年兒童的口腔健康教育,同時通過學生向家長傳護齒健康知識,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牙齒的好習慣,關注自己的未來。我校決定在全校1-6年級開展校園口腔健康月的教育活動。
一、活動主題:健康口腔伴成長,幸福家庭展笑顏。
二、活動時間:9月22日
三、活動對象:1-6年級學生
四、活動內容:
1.""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活動,參與活動的1-6年級各班主任老師利用班會課借助相關資料向同學們傳播講解護齒知識,請同學上臺向大家介紹關注口腔健康的必要性。學校利用午休時間向全校播放愛牙知識宣傳視頻,各班組織學生收看,并向學生家長發放宣傳材料。
2.""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國旗下講話活動。鼓勵學生把自己學習到的口腔知識向父母、爺爺、奶奶宣傳口腔健康知識。
3. "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手抄小報創作活動。號召同學們以關注口腔衛生健康和護齒教育為主題收集有關資料制作手抄報。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4.""健康每一天,從愛牙開始"黑板報評比活動,內容可包括:口腔護齒的小知識,愛牙護齒的好習慣和不良行為等等。版面以圖畫和貼畫為主輔以文字內容。
5.面向全體學生進行一次口腔自我檢查。
五、活動要求:
1. 希望參與活動的各班級認真組織落實,讓學生在活動受到教育,增長知識,得到鍛煉。
2. 3-----5年級每班挑選四張手抄報,各班出一期關于口腔健康的墻報。
3.認真收看愛牙健齒活動動畫片.
各醫療衛生單位:
今年9月20日是第二十四個全國“愛牙日”,為認真落實《衛生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全國“愛牙日”活動的通知》(衛辦疾控函.201X.735號)文件精神和要求,進一步普及口腔衛生知識,強化公眾對口腔衛生的關注,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結合我縣實際情況,制訂本次“愛牙日”活動實施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主題:健康口腔,幸福家庭
副主題:關愛自己,保護牙周
二、活動背景
口腔衛生工作是公共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谇患膊∈怯绊懳覈用窠】档某R姴『投喟l病,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尤其是兒童口腔健康狀況與家長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有很大關系。家庭作為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在口腔保健中能發揮重要作用,開展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是改善全民口腔健康狀況、提高兒童口腔保健水平的重要途徑。
三、圍繞主題,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活動
緊緊圍繞“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的宣傳主題,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
等手段,廣泛開展社會動員和宣傳,營造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的良好氛圍。使公眾了解愛牙日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增強公眾主動參與意識。健康教育所要做好宣傳工作,切實加強重點防治人群的口腔衛生工作。宣傳重點是:牙周疾病的常見表現和防治方法,切實提高宣傳教育實效。讓群眾了解早晚有效刷牙、飯后漱口、戒煙限酒等自我口腔保健行為的養成,對維護口腔尤其是牙周健康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讓群眾了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早診早治,對控制牙周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作用。
四、認真落實各項宣傳措施
各醫療衛生機構要在宣傳日當天組織一次集中宣傳活動,具體工作要求如下:
1、開展一次以“健康口腔,幸福家庭”為主題的宣傳咨詢活動,并對前來咨詢的人群進行口腔檢查。在“愛牙日”宣傳活動期間,通過進學校、進社區等形式,發放宣傳單、愛牙知識問答、有線電視宣傳等方式,一方面宣傳愛牙知識,一方面掌握學生與各類人群對口腔知識的了解情況,以便在下次宣傳中有針對性,努力促進學生與各類人群保護好牙齒。
2、在主要街道或人口密集區域開展宣傳活動時懸掛至少一條宣傳橫幅。
3、出一期以愛牙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宣傳欄。
4、組織一次愛牙知識的健康專題講座。
一、活動背景及目的
201X年9月20日是第__個全國“愛牙日”。今年的愛牙日活動主題是“窩溝封閉,保護牙齒”,旨在普及口腔衛生保健知識,推動全社會關注兒童口腔健康。為了倡導廣大群眾愛護牙齒、關注口腔保健,更大程度地加強愛牙日的宣傳工作,我口腔醫學系團總支特開展了此次愛牙日活動。
二、活動主題
窩溝封閉、保護牙齒
三、活動對象
學齡兒童(6——12歲)
四、活動時間
201X年9月19日——-201X年9月20日
五、活動內容
1、采訪附院口腔科,邀請__副教授宣講窩溝封閉的意義
及適宜人群。
2、在學院及附院宣傳欄上張貼愛牙日主題板報,擴大愛牙日的影響。
3、在附近的小學和幼兒園開展愛牙日主題知識課堂宣講活動,張貼愛牙日主題海報。
篇2
【關鍵詞】 口腔衛生;健康知識,態度,實踐;對比研究;學生,醫科
【中圖分類號】 R 7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10-1224-03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in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of Tangshan City/ZHAO Yan-ping, LIANG Rui-ying, WEN Li-ming, et al.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 North China Coal Medical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 among the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angshan, to analyze their difference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s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Methods One thousand and eleven students from medical and non-medical colleges in Tangshan were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s.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general knowledge on oral health was rich, but their oral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as limited. Only 18.0% mastered the conception of dental plaque. More than 60% of the surveyed students' oral health attitude was good, but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oral examination and teeth cleaning on a regular basis was weak. Even if they had some diseases of oral cavity, they wouldn't go to see doctors in time; 86.8%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d never accepted the professional cleaning and the usage rate of the dental floss and toothpaste with fluorine was low.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dental plaque and gingival bleeding being the manifestation of gingivitis, the dental floss help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gingival, oral health attitude, the brushing frequencies and the brushing time, the cleaning teeth frequencies and going to see dentists in time while they discover dental caries(decayed tooth) between the medical students and the non-medical students. Conclusion Although the oral health attitude is good among the students in Tangshan, the knowledge is poor and the situation is also bad. It is rather necessary to develop oral health curriculum in colleges.
【Key words】 Oral hygiene;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s, practice; Comparative study; Students, medical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基礎,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標志。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人類口腔健康最常見的兩大疾病,也是導致牙缺失的重要原因。筆者在門診就診的大學生中了解到多數大學生不知道齲病和牙周病是嚴重危害健康的疾病,醫學院校就診的多數學生是在大四上口腔課程后才認識到口腔健康的重要性。由于大學生對口腔健康認識不足,大多數患者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牙缺失、牙齒松動,甚至過早脫落。本研究通過對唐山市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和行為的調查,為在高校開展口腔健康課程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在唐山市4所院校各隨機抽取1個系部,在被抽取的系部每個年級隨機抽取1~2個班共1 03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剔除資料不完全者后,獲有效問卷1 011份,有效回收率為98.2%,其中男356名,女生655名;醫學院校非口腔專業468名(男生174名,女生294名),非醫學院校543名(男生182名,女生361名)。
1.2 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現場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發放調查表,調查前先向學生說明調查目的與要求,學生匿名自填問卷,當場收回。
問卷設計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基本口腔保健成年人問卷[1]和第3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問卷的內容[2]。包括一般情況(性別、年齡、學校、學歷等)、口腔健康知識、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及口腔健康行為。問卷經華北煤炭醫學院口腔專業的專家評定,經預調查反復修改。重測信度系數為0.810,內部一致性Cronbach α系數0.631~0.752。內容效度相關系數為0.612~0.934。
1.3 統計分析 數據錄入核對無誤后,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用百分率描述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對問題正確回答的比例;用χ2檢驗比較醫學和非醫學院校及全體大學生對問題的正確回答比例,以P
2 結果
2.1 口腔健康知識 本調查人群口腔健康知識結構不均衡,一般性常識知曉率高,偏專業性的知識知曉率低。67.8%的學生能夠正確回答保持口腔衛生最好做到哪幾點,62.3%的學生知道刷牙預防齲齒,63.5%的學生知道牙菌斑導致齲病發生的主要物質,57.1%的學生知道牙齦出血是牙齦炎的一種表現,55.0%的學生知道減少和防止牙石的主要方法。38.3%的學生知道氟化物防齲,27.6%的學生知道飲水加氟防齲,僅有18.0%和9.8%的學生了解什么是牙菌斑及牙周病的危險因素。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學生在牙齦出血是牙齦炎的表現及牙線利于牙齦健康2個項目上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 大學生對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的認知率都在60%以上。由此可見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態度是積極的,且大多數持有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但醫學院校和非醫學院校學生在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認知程度上(除牙齒健康狀況會影響找工作外)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3 口腔健康行為 見表3。
80.1%的大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70.7%的學生從不吸煙,69.9%的學生每天刷牙2次,39.3%的學生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要2 min或以上。對含氟牙膏的使用者占32.8%,牙線使用者相當少。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的學生比例較低,只有12.7%和1.3%;而86.8%的學生從未潔過牙。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在刷牙次數、時間、潔牙次數3個項目上差異均存在統計學意義(P值均
2.4 口腔疾病就醫行為 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在口腔疾病發生時就醫率普遍較低,齲損就醫率分別占53.2%,牙痛和牙結石就醫率占41.3和41.6%,牙齦出血就醫率僅占16.4%,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學生在發現齲損就醫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值均
3 討論
本次調查顯示,大學生對口腔健康的一般性知識知曉率較高,專業性知識(如牙菌斑的概念)知曉率較低,這一結果與福州市大學生的調查結果[3]一致。醫學生與非醫學生比較, 醫學生的口腔健康知識知曉程度高于非醫學生,有少數項目(如牙齦出血是牙齦炎的表現、牙線有利于牙齦健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在一些項目(如氟化物防齲、飲水加氟防齲、牙線利于牙齦健康)的知曉率均較低,這與《中國口腔衛生保健工作規劃》(2004-2010年)中提出的“到2010年人人享有初級口腔衛生保健,城市中小學生口腔保健知曉率達90%”的目標相差甚遠??谇唤】敌拍詈蛻B度調查顯示,醫學生的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高于非醫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醫學院的高年級學生對口腔知識有更多的了解有關。兩者對口腔健康信念和態度認知率都在60%以上,說明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態度是積極的,而且大多數持有正確的口腔健康信念。
口腔健康行為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學生不吸煙,能夠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堅持每天刷牙2次,但在刷牙時間的控制上有誤區,對含氟牙膏和牙線的使用率較低,對牙線的保護作用認識不足。另外,大學生普遍缺乏定期口腔檢查、定期潔牙的意識。對口腔健康知識認知不足,對齲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危害缺乏認識,口腔疾病發生時,就醫率普遍較低,多數學生在遇到牙體和牙周疾病后就醫意識淡薄。福州市[3]、德陽市[4]、麗水市[5]、大連市[6]的調查也反映出與上述相同的情況,這一現象在門診就診的大學生中了解到與大學生無收入、治療費用高、牙科畏懼心理有關。
上述調查中所出現的問題提示,口腔健康知識宣教工作任重而道遠??谇唤】到逃龖{入學生的課程[7]。高校特別是醫學院校應開設口腔衛生保健課,通過選修課或講座等形式,系統地向學生講授口腔健康方面的知識,同時對調查顯示的薄弱環節要加大宣傳力度,尤其是宣傳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防治知識顯得更加重要,使大學生的口腔保健知識水平與其學識水平相符,并使口腔健康觀念深入人心,使口腔保健成為自覺行為。對經濟困難學生,學??稍卺t療保險中采取一些優惠措施,如將門診治療的一些費用納入醫療保險中,提高口腔疾病患者的就診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5]。
筆者認為,加強大學生的口腔健康教育,促進大學生全身健康,對指導全民口腔衛生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梢酝ㄟ^以上方式提高大學生的口腔知識的知曉率,通過反復強化教育而加深口腔保健知識的知信深度,特別強調自覺自愿,著眼行為和實踐[7],逐步實現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4 參考文獻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grated package for basic oral care, Questionnaire foradults,Geneva:WHO,1999.
[2] 第三次全國口腔流調技術指導小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方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49-61.
[3] 王慧明,姚麗艷,張長源.福州市大學新生口腔衛生知識與行為抽樣調查.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5):3061-3062.
[4] 劉紅春,范旭,胡德渝,等.德陽市成年人的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華西口腔醫學雜志,2005,23(1):46-48.
[5] 徐曉毅,蔡章聰,酈芳.麗水市大學生口腔預防保健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衛生職業教育,2008,26(15):137-138.
[6] 馬曉偉,李文顏,閆建偉, 等.大連市醫學與非醫學院校大學生口腔健康知識、態度及行為調查.大連醫科大學學報,2009,31(1):89-97.
篇3
【關鍵詞】 老年人;口腔疾病;口腔保健
口腔疾病嚴重影響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許多老年人存在著由口腔狀況不良引起的咀嚼困難、言語不清、社交能力下降等問題。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已成為口腔臨床研究的重要課題〔1〕。因此,了解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和口腔保健行為狀況,進而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對于延長老年人牙齒使用壽命乃至提高老年人全身健康均具有重要意義〔2〕。本文對來我院健康體檢的老年人進行了口腔狀況調查。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對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784例老年人進行調查,其中男481例,女303例;年齡60~87歲,平均72歲(佩戴全口義齒的不在統計范圍),其中60~69歲317例(40.4%),70~79歲396例(50.5%),80~89歲71例(9.1%)。
1.2 調查方法
依照全國牙病防治技術指導組制定的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標準。由口腔科醫生進行常規口腔檢查及病史詢問,詳細記錄結果。調查項目包括:牙缺失、齲齒、楔狀缺損、牙結石、牙齦炎、牙周病等。
1.3 診斷標準
所有口腔疾病診斷均依據《牙體牙髓病學》、《牙周病學》、《口腔黏膜病學》中的診斷標準。
1.4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 果
2.1 老年人口腔疾病
調查顯示,多數體檢老人有各種口腔疾患,前三位是牙齒缺失、牙周病、齲齒,牙齒缺失是老年人口腔疾患中的主要疾病。并且隨年齡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的發生率(除口腔黏膜病)不斷提高。見表1。
2.2 老年人口腔保健行為
使用保健牙刷43例(5.48%),定期更換牙刷635例(80.99%),堅持飯后刷牙29例(3.70%),每日刷牙2次462例(58.93%),每日刷牙1次309例(39.41%),未刷牙13例(1.66%),定期口腔檢查373例(47.58%),使用過牙線9例(0.14%)。絕大多數老年人堅持每天刷牙,且大多數人定期更換牙刷,但定期口腔檢查、使用保健牙刷、使用牙線率不高,說明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缺乏。表1 784例老人口腔疾病調查表
3 討 論
老年人整體口腔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本次調查發現,在口腔疾病中牙齒缺失率最高,達91.96%,與徐洪權〔3〕報道結果一致。說明牙缺失是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齲病和牙周病是影響老年人群口腔健康乃至全身健康的兩大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失牙的主要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口腔疾患發生率亦不斷提高,一方面由于口腔疾病的進展性和累加性,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齦萎縮愈加嚴重,加上食物嵌塞,導致齲病發生率不斷升高〔4〕;另一方面,隨著機體的衰老,老年人因受全身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影響,使老年人不能及時處理殘根牙、拔牙、修復缺牙等。
本次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識缺乏,僅有少數人(5.48%)知道并應用保健牙刷,幾乎沒有人使用過牙線,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的人亦只有47.58%。老年人楔狀缺損的發生除與年齡有關外,與刷牙方法、牙刷質量密切相關,因此,養成正確的刷牙方法很重要〔3〕。與其他慢性疾病不同,齲病和牙周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口腔健康行為〔5〕。不重視口腔保健,沒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不定期潔牙和進行牙周治療,導致口腔衛生狀況較差,加速了牙周病發展。有的人認為“人老必定掉牙”,因此不能及時就醫,其實缺失牙如不及時修復,以后可出現鄰牙移位。很多人認為,口腔即使出現問題,對于全身影響不大,殊不知,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門戶,營養豐富的食品需要經過牙齒的咀嚼,才容易消化吸收,不良的口腔衛生和慢性牙病常引起全身疾病。影響老年人口腔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口腔衛生習慣、就醫行為和生活習慣等。
口腔健康狀態是反映生命健康質量的一面鏡子。牙缺失、齲齒等如不及時治療,會影響老年人的進食,影響生活質量〔6〕,可引起咀嚼困難、言語受限、疼痛和其他癥狀,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交往不便、日?;顒邮芟薜?。牙齒的缺失直接影響了老年人的咀嚼和消化功能,進而影響了老年人的正常飲食和各種營養素的攝入;牙周病可加劇牙齒的松動、脫落,進而導致缺失牙的增加〔7〕,同時也影響進食,且牙周炎是最主要的感染灶,對全身許多疾病均有影響,關系到心臟、肺和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成為某些危重疾病發生的重要誘因。齲齒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根尖周炎,牙齦出現瘺管,反復流膿,成為“病灶”,可引起遠隔器官和組織的疾病,如關節炎、心內膜炎、腎炎、虹膜炎、視網膜炎和神經炎等。
基于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缺乏的現狀,因此應采取口腔健康促進措施,加強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宣傳與普及,提高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識的知曉率,轉變態度,從根本上改變其個人口腔健康行為〔8〕,提高老年人口腔疾患的就診率。此外,老年口腔健康狀況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吸煙、飲酒是導致牙周病與口腔癌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臨床研究表明,飲酒與口腔癌的發生成正相關,因此應建議老年人糾正不良習慣與生活方式,如戒除煙酒嗜好,嚴格限制各種甜食。定期口腔檢查,可早期發現疾病,早期治療,減少治療費用,維護老年人的口腔健康。提倡正確的刷牙方法,提供口腔潔治等預防保健服務。
總之,口腔疾病是威脅我國老年人身體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口腔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本次調查提示必須以健康教育的手段把口腔衛生科學知識普及到廣大老年群眾之中,喚起老年人對維護自我口腔衛生的自覺意識,使其掌握自我口腔保健的方法和技能,從而建立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8〕,倡導良好的生活行為方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5〕。
【參考文獻】
1 周曉玲,張 暉.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調查分析〔j〕.中國臨床醫藥研究雜志,2008;183:434.
2 戴麗學.影響老年人口腔保健的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08;22(8):2178.
3 徐洪權,趙文峰,陳增力,等.816名離休干部口腔健康調查初步報告〔j〕.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09;7(3):154.
4 馬力揚,李曉玲,雷 濤,等.甘肅省城鄉中老年人口腔衛生服務需求和利用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5):6802.
5 鐘圣純,陳文玉,劉思清.湖南省中老年人口腔健康行為抽樣調查報告〔j〕.醫學臨床研究,2009;26:(1):202.
6 馬力揚,楊 蘭,聶紅兵.甘肅省老年人口腔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1):902.
篇4
在孩子的口腔畸形中,錯頜畸形的防治,尤其是早期預防非常重要。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兒童的錯頜畸形患病率也在大大提高。北京醫學院口腔系以正常頜為標準調查的統計資料顯示其患病率為91.20%。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錯頜畸形定義為“牙面異?!?,也就是牙齒、頜骨、顱面的畸形,它不但影響外貌同時也影響功能,也將影響頜面較硬組織的發育,造成口腔疾病,引起兒童發育不良,甚至造成心理障礙。
那么,錯頜畸形的病因究竟是什么呢?
1.先天因素
①母體因素 妊娠期間,母體營養不良、患病、受外傷、受鐳及大劑量放射線照射,會引起胎兒的發育畸形。
②胎兒因素 因子宮大小、羊水多少、胎兒的變化,導致受到異常外力可引起胎兒畸形,胎兒本身新陳代謝失調,孕期或分娩受損傷,也會發生畸形。
③常見的發育異常及缺陷 包括多生牙、先天性缺牙、牙齒大小異常、舌形態異常、唇系帶異常等。
2.后天因素
①某些急性及慢性疾病 如佝僂病、結核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內分泌功能異常等。
②營養不良 兒童生長發育時,需要各類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必要的礦物質,而且,只攝取高營養價值的食物是不夠的,還必須攝入較粗糙的有一定硬度的食物,以利于咀嚼器官的發育。
3.功能因素
①吮吸功能異常 人工喂養時,會由于奶瓶位置及喂養姿勢不正確,或是橡皮孔大小不適,使嬰兒吮吸功能異常,會造成下頜遠中錯位(俗稱小下巴)或下頜前突畸形(俗稱地包天),由此可見,哺乳對下頜骨發育的重要性。
②咀嚼功能異常 咀嚼肌未能充分使用,就會使頜面部發育不足,因此,發育期的兒童要食用一些有粗糙性、耐嚼性、富含纖維素的食物。
③呼吸功能異常 慢性鼻炎、鼻中隔充血、鼻甲肥大等影響正常鼻呼吸功能的疾病,會迫使兒童以口呼吸代替鼻呼吸,??梢痤M面部的發育畸形。
④吞咽功能異常 正常的吞咽動作能保證兒童頜面的正常生長發育,如果發現吞咽時嘴唇不能閉合使人覺察到面部表情肌的變化,則預示著吞咽活動可能發生異常。
4.口腔不良習慣
所謂習慣,就是在一定的間隔時間內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反復做一相同的動作,并持續下去。
口腔不良習慣要占各類錯頜畸形病因的1/4,因此,早期發現并強制中止孩子的不良習慣對錯頜畸形的預防有重要意義,其主要表現如下:
①吮指習慣 兒童在2歲到3歲前有吮指習慣可視為正常的生理活動,通常在4~6歲以后逐漸減少并自行消失,若在這之后繼續存在則屬于不良習慣。
②伸舌習慣 表現為吐舌及舔牙的習慣,也有患慢性咽喉炎的兒童為使呼吸道暢通,將舌向前伸,引發的伸舌習慣。
③咬唇習慣 多發生在6~15歲之間,由于兒童情緒不好,被老師或家長批評后出現咬唇動作,日久即形成咬唇習慣,多數情況下是咬下唇,也有咬上唇。
④偏側咀嚼習慣 多見于一側有后牙深齲或乳磨牙早失或有錯頜存在,兒童愿意用健康的一側咀嚼食物,久之,會引起顏面左右兩側不對稱。
⑤咬物習慣 多見于咬鉛筆和啃指甲,還有咬手指、衣角、被角及吮吸橡皮等。
⑥睡眠習慣 兒童睡覺時,經常手或肘枕在一側臉下,有時用手托一側腮部讀書或思考問題,都會防礙頜面的正常發育及面部的對稱性。
5.乳牙期及替牙期的局部障礙
篇5
【關鍵詞】 乳牙;齲病;健康教育
乳牙齲病是學齡前兒童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臨床資料顯示,兒童乳牙患齲率高、發病早,多數集中在3~6歲。石四箴等報告,上海市1991年兒童乳牙患齲率分別是:3歲59.53%,4歲77.25%,5歲83.39%,6歲88.7%。馮軍等1994年報告,西安市6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97.2%,受檢者的齲均數位2.65~5.87[1]。根據1995至1998年進行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的結果,5歲兒童乳牙齲齒患病率是76.55%,齲均為4.48;北京5歲兒童乳牙患齲率為75.56%,齲均為4.18。
乳牙齲病高發病率受到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積極預防兒童牙病已刻不容緩。因此,加強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兒童及家長的愛牙意識,做好預防保健,降低患齲率,提高口腔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1 乳牙易患齲的原因
由于兒童乳牙的生理結構特點和飲食結構特點,以及口腔自潔和清潔作用差等原因,兒童乳牙較恒牙更易患齲。(1)乳牙的牙釉質、牙本質薄,礦化度低,抗酸力弱。一旦發生齲病則迅速達深齲。(2)乳牙牙頸部明顯縮窄,鄰牙之間為面接觸,牙列中的生理間隙易致食物滯留,且易成為不潔區。(3)小兒的飲食細軟,對牙齒的粘著性強,含糖量高,易發酵產酸,可使牙釉質脫鈣,產生齲病。(4)口腔衛生差,不良生活習慣,喜食零食,含著奶瓶或含糖飲料睡覺,沒有刷牙的習慣。
2 乳牙齲病的危害
乳牙齲病對兒童口腔局部和全身都有不良的影響。一是影響咀嚼功能。齲壞早期牙齒酸痛,兒童不敢咀嚼,影響進食;齲壞后期會導致牙體缺損或缺失,不能咀嚼,會直接影響兒童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進而影響身體的發育。二是影響頜面部的生長發育。乳牙早失或者不敢咀嚼,造成頜骨的發育不足,或偏側咀嚼引起面部不對稱。乳牙早失會致咬合關系紊亂,從而導致恒牙的排列不齊,影響面容。三是影響恒牙的健康。如果乳牙齲缺損或齲早失,就會影響恒牙萌出的順序和位置。牙列不齊又會導致口腔自潔作用差,使口腔衛生惡化。在齲齒細菌不斷增長的環境下生長,恒牙就會形成新的齲齒。四是由齲病轉成的口腔病灶牙與機體的其他感染有關,影響全身的健康。五是影響兒童學習發音。六是齲蝕的牙齒也影響美觀,還會給兒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壓抑,對身心健康有不良的影響。因此,雖然乳牙終將被恒牙替換,但是不能忽視乳牙齲病。
3 開展口腔健康教育的內容、對象和方法
3.1 口腔健康教育的內容 (1)宣傳乳牙齲病的病因及其危害,提高家長的愛牙意識。(2)指導家長對幼兒的口腔正確護理,預防乳牙齲病的發生。(3)宣傳窩溝封閉技術,糾正不良習慣等。
3.2 口腔健康教育的對象 幼兒家長、幼兒教師、準媽媽及其他愿意學習口腔保健者。
4 開展口腔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4.1 習慣是根基,從小做起 2歲以前,嬰幼兒自己不能清潔口腔,要求家長在每次飲食之后用棉簽蘸清水,最好是淡鹽水,給小兒輕輕擦洗牙面、牙齦和口腔各部位軟組織。3歲以后,要教會兒童自己刷牙。4歲以后,可以開始用含氟牙膏。讓幼兒從小養成愛牙護齒的良好習慣。家庭是幼兒的第一生活場所,父母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家長是兒童建立良好口腔習慣的重要指導者和督促者,家長本身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也是兒童效仿的榜樣[2]。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正確輔導;家長以身示范,讓每位幼兒能夠掌握正確愛牙護齒的方法。做好幼兒齲齒預防工作,對幼兒一生的健康至關重要。
4.2 通過家庭與幼兒園的共同參與,共同預防齲齒的發生。一些家長錯誤地認為“乳牙反正是要被替換掉的,有齲齒也無所謂,對兒童的口腔保健意識淡漠,不重視對乳牙的保護。幼兒園通過指導和干預,提高家長對幼兒齲齒危害的認識和了解,提升家長保護幼兒口腔健康的意識,以達到家園同步,共同對幼兒采取各種科學的干預措施,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目的。
4.3 定期檢查、防治結合。定期請口腔科醫師到幼兒園檢查幼兒的口腔健康情況,或者家長定期帶兒童到醫院檢查或做窩溝封閉,及早發現或預防齲齒。
4.4 結合全國愛牙日,將每年的9月份定為愛牙護齒月。可以通過宣傳欄、宣傳頁、宣傳圖片、健康教育處方、健康教育手冊等,開展愛牙護齒的系列活動,提出保護牙齒、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的愛牙護齒目標。每年的愛牙日,邀請牙防醫生到幼兒園為全體幼兒家長、教師進行愛牙護齒的健康教育講座,發放愛牙健齒資料,共同了解和掌握齲齒對幼兒的危害,以及刷牙小常識,正確選購牙刷、牙膏。掌握刷牙的基本要領、牙刷正確握法及刷牙的正確方法,來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愛牙護齒的意識,使家長意識到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重要性。
4.5 營養膳食、科學安排。齲齒的發生往往與口腔環境、口腔衛生習慣、生活方式、飲食和衛生習慣等密切相關[3]。因此,在安排幼兒飲食的時候,嚴格控制食糖用量,注重甜咸搭配、粗細搭配、干濕搭配、葷素搭配;在菜肴的安排上,盡量讓幼兒多吃些富含纖維的蔬菜、新鮮水果、粗糧,如玉米、高粱、小米、蕎麥、燕麥、薯類及各種豆類,讓幼兒有規律地咀嚼硬度適當、彈性纖維素的食物。這樣既可以除去附著在牙齒表面的食物殘渣、軟垢,還可以防止幼兒牙齒生長排列不整齊,有利于牙齒和牙齦組織的健康。
5 小 結
乳牙齲病的發生是一個慢性、漸進的過程,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家長應加強對兒童進行口腔健康教育,使兒童逐步樹立正確的愛牙護齒的意識,養成口腔保健的良好習慣,從而有效降低齲齒發生率,使兒童能更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石四箴.兒童口腔醫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3.
篇6
母乳喂養對母親健康的影響母乳喂養有助于防止產婦產后出血。產婦分娩后,隨著胎盤的剝離,母體內呈現低雌激素、孕激素及高催乳素水平。早期哺乳刺激可引起催乳反射,即吸吮刺激通過神經末梢傳人母體的腦垂體前葉,引起催乳素釋放,催乳素經血循環作用于乳腺細胞使之泌乳;吸吮刺激亦可刺激母體的垂體后葉,使其釋放催產素,催產素對乳汁溢出和的排空起重要作用,為不斷分泌的乳汁做好準備。催乳素主要促進乳汁分泌,而催產素除具有乳汁的排出作用外,還可使子宮收縮,子宮收縮有利于胎盤剝離面血竇的閉合,有助于防止產后出血。
母乳喂養亦有利于產婦產后體型的恢復。長時間哺乳(多于6個月)可以明顯地使母親體重減輕,對消除身體下半部脂肪和縮小腰圍作用尤為明顯。
哺乳期間閉經有助于產婦恢復鐵貯存,使產后貧血的癥狀得以糾正,并自然地延長生育間隔。不哺乳的產婦一般于產后6~10周即月經復潮,平均在產后10周左右恢復排卵;而哺乳的產婦月經復潮延遲,有的在哺乳期月經一直不來潮,平均在產后4~6個月恢復排卵。這有利于產婦體內鐵的吸收和貯存,有利于產婦延長可能再受孕的時限,達到自然調節生育的作用。當然,也有少數產后月經較晚恢復者首次月經來潮前可能有排卵,因此,哺乳期再次妊娠的問題須給予高度的認識和重視。此外,母乳喂養還能夠降低母親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險。
母乳喂養對嬰兒健康的影響母乳分為初乳、過渡乳和熟乳。產后7天內的乳汁稱初乳,由于所含胡蘿卜素較多,故色黃;所含蛋白質和免疫細胞等有形物質較多,質稠。初乳是乳中的精品。產后7~14天內的乳汁稱過渡乳,其中蛋白質和免疫物質逐漸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逐漸增多。產后14天后的乳汁稱成熟乳,這時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相對比較穩定,但要到產后30天左右才趨穩定。產后6個月內的乳量每日約800毫升,哺乳時間可至嬰兒2歲或2歲以上。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乳清蛋白,容易消化、吸收。母乳比其他乳類含有更多的乳糖,而乳糖可提供能量。母乳中含有牛乳或配方奶中沒有的必需脂肪酸,而這些脂肪酸是嬰幼兒腦、眼、血管等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母乳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嬰幼兒不需要添加水果汁以補充維生素C。母乳中鐵的含量與牛乳相同,但母乳中50%的鐵都可被吸收,牛乳中的鐵只有10%可以被吸收,因此母乳喂養的嬰幼兒不容易發生貧血。母乳中的鈣40%都可以被吸收,牛乳中的鈣只有10%被吸收。母乳可提供嬰幼兒多種免疫球蛋白,即足夠的抗體,具有預防腹瀉、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從而可以預防嬰幼兒疾病的發生。母初乳還含有排便因子,有利于新生兒胎便的排出,預防黃疸。母乳易消化、吸收,可被嬰幼兒的機體有效利用。
母乳喂養使嬰兒與母親皮膚頻繁接觸,這樣有利于母嬰之間的感情交流,亦可促進嬰兒的感覺發育。一些研究表明,母乳喂養有助于孩子的智能發育,母乳喂養的嬰兒較人工喂養的嬰兒哭鬧少、發育快。近年來研究顯示,嬰兒行為受哺乳行為及乳汁成分的影響,嬰兒性格的塑造、氣質和潛能與母嬰間通過母乳喂養時的心理交流、行為滲透和情緒傳遞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總之,母乳喂養對嬰兒建立和諧、寧靜、安全的健康心理有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母乳喂養不僅能促進嬰兒的身心健康發育,對促進母親的產后恢復也有重要意義。這些與母乳喂養的持續時間及劑量是呈正相關的。因此,大力支持、保護、促進母乳喂養有著深遠的意義。
嬰幼兒食物與牙齒健康
顏士州
嬰幼兒的牙齒健康與其進食的食物很有關系。母乳是嬰幼兒最好的食物,因為母乳中含有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酶等都適合嬰幼兒生長發育的需要。此外,母乳中還含有免疫球蛋白和抗體等。能提高嬰幼兒抗病力。用母乳喂養又特別經濟、方便。不過,不能一見嬰幼兒哭鬧就把塞進嬰幼兒口中,因為持續不斷的吸吮會消耗嬰幼兒體力,而且嬰幼兒口頰肌的收縮會限制其頜骨發育。如果母乳不足、需要給嬰幼兒喂牛奶,要將奶瓶煮沸消毒,牛奶不能太熱,以防燙傷嬰幼兒的口腔黏膜。奶瓶的橡皮不能太硬,也不要只將橡皮塞在嬰幼兒口內哄他,以免其吸入大量空氣。嬰幼兒過多吸吮橡皮會壓迫上腭,還會使上腭變得過高?;蛘卟羵谇火つぁ.攱胗變河捎诳谇火つせ紳兲弁炊荒芩蔽鼤r,應改用湯匙喂養。
嬰兒3個多月以后即使還無牙齒,其上下牙床的黏膜墊也能咬碎一些軟的、纖維少的食物,所以這時可用湯匙給嬰幼兒補充喂一些青菜湯、魚糊、魚肝油等。5個月左右,可按順序給嬰幼兒添加一些半流質食物,如稀粥、米糊、爛面務、菜泥、蛋黃等,讓嬰兒活動口腔,鍛煉咀嚼功能。7個月左右,嬰幼兒開始萌牙,但萌牙時間差別很大,有些嬰幼兒推遲到1歲左右也是正常的。當嬰幼兒乳前牙萌出時,就要教嬰幼兒吃固體食物。嬰幼兒往往有很大的好奇心,喜歡模仿,因此大人要循循善誘,慢慢教他用餐,而且要固定用餐時間。一些對嬰幼兒健康可能引起危險的食物。如帶骨刺的魚和肉類、有核的水果等,應該盡量避免。嬰幼兒食譜應該多樣化。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不同類型和不同滋味的食物,以免習慣一種食物后不再很好地接受其他食物而形成偏食。嬰幼兒牙齒萌出時常伴有牙肉紅腫、發癢,出現體溫升高、腹瀉、愛哭等癥狀,這是嬰幼兒生長過程中一個正常階段。當嬰幼兒新牙逐個萌出后,需要更多的固體食物來咀嚼。咀嚼有利于牙肉止瘁、牙齒破齦和頒骨發育。為了讓嬰幼兒養成吃固體食物的習慣,可把一些香蕉、蘋果、雪梨、青瓜、胡蘿卜等切成與嬰幼兒手指大小差不多的長條。煮熟或生的都可以,放在他的面前,由大人示范給他看,讓他模仿。
篇7
在手術室護理過程中,消毒工作是重要的護理項目之一。因此長時間的接觸消毒劑,對人體產生危害?,F代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常用的消毒劑包括環氧乙烷、戊二醛、含氯消毒劑、甲醛等,這些常用的消毒凈劑常帶有揮發性,可通過皮膚、呼吸道等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可對人體的免疫、神經系統等產生危害。據調查,手術室護理人員由消毒劑引起的接觸性皮炎、過敏性鼻炎、哮喘等已成為危害護理人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此外,手術室麻醉劑的使用量很大,常用的麻醉劑異氟醚、安氟醚等泄漏后,會污染手術室的空氣。麻醉劑廢氣在人體組織內可以蓄積,當達到人體的代謝閾的時候,會對機體產生危害,可表現為慢性氟化物中毒、白細胞減少等。為防止手術室護理人員過多接觸消毒劑、麻醉劑廢氣等有害物質,護理人員在消毒過程中,必須戴上防護手套、防護目鏡,甚至穿防護服;手術過程中戴防護口罩。操作完畢,一定要到空氣清潔、流通性好的地方深呼吸,加快有害物質通過氣體交換排出體外。此外,手術室安裝空氣凈化裝置,同時注意麻醉機的密封,減少麻醉劑廢氣的泄漏。
2物理性危險因素
2.1電離輻射:X線、透視檢查等已成為現代醫療過程中重要的檢查手段,為疾病的診療提供強有力的影像學證據。這種背景下,由X線、電透等引導,完成手術的情況大大增加,因此,手術室護理人員接觸電離輻射的機會不斷增多,但是長時間照射,可對護士機體產生一系列的影響。因此,在手術中要接受X線透視的,護理人員應穿好防護服(鉛衣),并且嚴格按照儀器的操作規程操作,避免發生意外。
2.2噪聲污染:通常情況下,手術室很難避免來自各種醫療設備的噪音,如呼吸機、吸引器、高頻電刀、麻醉機報警等;骨科或口腔科手術,還有來自電鋸、電鉆、骨錘等噪音,長期在此種環境下,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聽力下降,判斷力和記憶力減退,影響健康和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室內盡可能減少噪音,保持手術室的安靜。除了上述因素之外,由于手術的需要,手術室護理人員常處于長時間的站立狀態,將整個身體的重量集中于雙腿,易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甚至水腫。同時,手術室內,空氣中除了具有生物學和化學性的危害因素之外,CO2的濃度很高。
3小結
篇8
宮外孕亦稱異位妊娠,是引起婦科急腹癥的常見原因。目前引起宮外孕的原因較前增加,發生率亦不斷上升,是影響婦女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為了保護患者輸卵管的功能,保留生殖能力,減輕宮外孕造成的傷害和后遺癥,宮外孕保守治療的方法越來越多地被推廣。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本科共對43例宮外孕患者進行保守治療,年齡最大41歲,最小21歲,平均31歲。
1.2 治療 甲氨蝶呤的治療機制:甲氨蝶呤是一種葉酸拮抗劑,可致胚胎組織壞死,并對增殖細胞殺傷力作用強,妊娠時滋養細胞呈增殖狀態,對甲氨蝶呤的抑制作用敏感[1]。甲氨蝶呤的保守治療指征:①無藥物治療的禁忌證;②輸卵管妊娠未發生破裂或流產;③輸卵管妊娠包塊
1.3 用藥方法 常用量20 mg/d,用生理鹽水5 ml溶于甲氨蝶呤中,1次/d,肌內注射,連續用藥5 d為一療程,2次/周測血清β-HCG,若5~7 d β-HCG下降
1.4 結果 保守治療成功31例,失敗后手術12例,成功率為72%。
1.5 效果評價 以往宮外孕多發生于輸卵管炎性反應,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條件下,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其發病原因也越來越多樣化,發病年齡亦年輕化。在我科收治的43例患者中,1例為未婚女性,3例為已婚未生育,甲氨蝶呤保守治療法具有重要意義:①對人體傷害小;②操作方法簡單;③不良反應少;④效果確切;⑤費用低;⑥保留了輸卵管的完整性。因此,宮外孕保守療法值得推廣。
2 護理體會
宮外孕保守療法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于護理是否得當及時,因此,在保守治療期間對宮外孕患者的護理應注意以下幾點。
2.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年齡、性別、職業、文化程度等具體情況,客觀地做好解釋工作,使患者了解宮外孕保守治療的方法及優點、預后及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失敗后的處理等,使其在自愿的基礎上主動配合,做好各項檢查及治療,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護理人員要有同情心及高度責任感,態度熱情,工作細致耐心。
2.2 給藥中的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護理 給藥過程中嚴格三查七對,嚴格掌握藥物劑量及用藥時間,保證治療的及時和準確?;颊叱?沙霈F惡心、嘔吐、口腔潰瘍等不良反應。本組中有7例出現惡心,有1例出現嘔吐,有5例出現口腔潰瘍。護理中應保持環境和患者口腔的清潔,多飲水。潰瘍者用0.02%呋喃西林漱口液或甲硝唑液0.1 g,3次/d漱口,地塞米松注射液用棉簽涂于潰瘍處,取得了較好效果。
2.3 密切觀察早期癥狀及腹部情況 經常巡視病房,注意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注意精神狀態,觀察是否有出冷汗、面色改變、乏力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等休克早期癥狀,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密切觀察有無腹痛。腹痛性質、部位、程度及時間。囑咐患者避免劇烈活動,保持大便暢通。如腹痛加劇,并伴隨墜脹、腹部壓痛、反跳痛、肌緊張,叩診有移動性濁音及早期休克癥狀,提示宮外孕破裂,應立即搶救,進行手術治療。本組中有5例出現腹痛加劇、墜脹等癥狀,及時進行了手術治療。1例突然腹痛加劇,出現面色改變、乏力、血壓偏低等休克早期癥狀,進行抗休克治療同時施行了手術。
2.4 做好輔助檢查,觀察療效 嚴密觀察血常規和血β-HCG,對血紅蛋白逐漸下降,β-HCG持續下降或逐漸上升者應積極處理,以防晚期出血,做好B超檢查,定期復查β-HCG,了解包塊消退情況,及時了解治療效果。本組中6例因甲氨蝶呤治療效果不佳而施行了手術治療。
2.5 其他防止失血性休克,及時做好搶救準備及備血。
參考文獻
篇9
[中圖分類號] R473[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7-132-01
癌癥也是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病,近年來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化療作為腫瘤綜合治療的一種主要手段,不僅可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而且對某些腫瘤可以根治。但化療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做好癌癥病人化療后的護理有重要意義。
1 臨床資料 2011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共收治化療病人395例,其中胃癌120例、肺癌90例、乳腺癌90例、腸癌37例、淋巴瘤20例、肝癌18例、胰腺癌10例、宮頸癌7例、鼻咽癌3例,通過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延緩和減輕了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保證了患者的治療,提高了其生活質量。
2 護理
2.1 心理護理 經常深入病房,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與他們交談,幫助他們克服焦慮、煩躁、恐懼等不良心理,及時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講解此類癌癥的有關知識,介紹化療的目的、過程及配合要求,鼓勵患者及家屬保持樂觀的態度,樹立信心,配合治療。同時還需要向患者或家屬講明化療的必要性和風險性,以便取得他們的同意、理解和支持。
2.2 飲食護理 化療患者宜進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熕碌氖秤麥p退、惡心、嘔吐是可以控制的,消除患者的恐懼心理,轉移注意力,如囑其深呼吸或聽音樂、看電視等,及時清理嘔吐物,避免惡性刺激。可在化療前30分鐘,化療后4-6小時給予鎮吐劑,如歐貝、胃復安等,全身予以營養支持療法,提高機體抵抗力。
2.3 藥物外滲及靜脈炎的防治 化療藥一旦滲出血管外,損傷周圍組織,可致局部疼痛,嚴重者可致局部潰瘍和壞死。認真選擇靜脈,一般由遠端向近端,由背側向內側,兩臂交替使用,選擇彈性好,管徑較粗,便于穿刺和觀察的部位,避開關節處。因下肢靜脈易形成血栓,不宜采用下肢靜脈。乳腺癌病人患側上肢血液回流欠佳,不宜采用患側上肢靜脈輸液。注意化療藥前后用生理鹽水50ml沖管,拔針前回抽少量血液在針頭內,以保持血管內負壓.迅速拔針后用酒精棉球壓迫穿刺3-5分鐘,同時抬高穿刺肢體,以免血液返流,防止針眼局部淤斑。如果輸液過程中注射部位疼痛,燒灼,水腫等,應停藥,盡量回抽藥物,根據不同外滲化療藥物選擇不同的解毒劑作皮下封閉,冷敷。也可配合硫酸鎂濕敷至癥狀消失,靜脈炎發生后行局部熱敷按血管運行涂燒傷濕潤膏,也可用如意金黃散加入適量蜂蜜或醋調成糊狀敷在患處。
2.4 腹瀉與便秘 腹瀉與便秘是化療病人常見的副作用,腹瀉會引起脫水和感染,應讓患者多喝水并便后清洗,以預防感染的發生,根據情況進行對癥處理。便秘的患者應多食用含纖維多的食物,如茼蒿,芹菜等,保持大通暢。
2.5 骨髓抑制 WBC,PLT減少易引起感染,出血等并發癥,用藥前查血常規 wbc>4×109/l方可進行化療。wbc<2×109/讓患者住隔離病房,保證休息,合理營養,室內溫濕度適宜,定時通風,用紫外線消毒,避免磕碰,外傷,挖鼻,應用軟毛刷刷牙,或用漱口液漱口,以避免損傷牙齦,口腔粘膜導致出血。每日清洗會,保持會陰清潔,減少家屬探視,防止交叉感染。
2.6 口腔粘膜反應的護理 輕者口腔粘膜出血,重者口腔出現斑點狀白膜及潰瘍形成。疼痛明顯,進食困難,應加強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用朵貝爾漱口液漱口,勿食過冷過熱過硬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均能堅持治療,嚴重者涂西瓜霜或用1%普卡因溶液100ml加慶大霉素2支+地塞米松2支+維生素B110片+維生素B12 2支漱口一日三次。也可用稀釋后的瑞白漱口。用藥時口含冰片以冷卻口腔的溫度,以預防口腔炎的發生。
2.7 腎臟及膀胱毒性 鼓勵患者多飲水2500-3000ml/日,多排尿,以促進毒素排出,定時監測腎功能,觀察尿量,顏色及性質,有無尿頻,尿急,尿痛等,如有異常及時通知醫生。
2.8 心肌毒性 化療前應進行心電圖檢查,化療中注意保護心臟功能,直至化療后3-5天,對心臟損害大的藥物,用藥時可做心電監護。
2.9 肺毒性 長期應用易發生肺纖維化,對老年人有放療史,慢性肺病的患者,用藥可適當減量,注意觀察病情,必要時用皮質激素類藥物治療。
2.10 神經毒性 神經毒性所致的耳鳴聽力下降,不同程度的手腳套樣感覺或肢端針刺樣感,用藥前說明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囑咐其保暖勿接觸冷水,必要時通知醫生停藥。避免同時用兩種具有神經毒性的藥物。
2.11 過敏反應 有些藥物如特素,多帕菲,紫杉醇等用藥前30分鐘應給抗過敏藥地塞米松10mgiv,甲氰咪胍0.4靜推,非那根25mg肌注,用藥過程中需密切觀察藥物反應,如有藥物過敏反應,立即停止輸液,更換液體及輸液器,同時通知醫生對癥治療。
2.12 脫發的護理 治療前向患者介紹藥物可引起脫發,鼓勵患者剪掉長發,使患者對化療藥物的副作用-脫發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告知病人脫發是暫時的,必要時可提前試戴特制的帽子,假發,以免脫發時影響心理,延誤治療?;熎陂g避免用電吹風,卷發器,頭發不應過分梳理,避免刺激性強的洗發用品。
參考文獻
[1] 張惠蘭,陳榮秀.腫瘤護理學[M].天津:天津科技技術出版社 1999:152.
篇10
腦出血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死亡率及致殘率極高。肺部感染是此病的重要并發癥,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及醫療費,而且是此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誤吸又是導致肺部感染的重要起因,做好急性期呼吸道管理預防和減少誤吸的發生,保持氣道通暢,對促進腦功能的恢復及降低死亡率是十分重要的。
1臨床資料
本科于2009年5月—2010年5月共收治腦出血患者68例,男42例,女26例,發生誤吸致肺部感染者32例。
2護理方法
2.1轉運途中護理腦出血患者早期伴昏迷者較多,由于意識障礙,吞咽及咳嗽反射減弱或消失,顱內壓增高發生頻繁嘔吐,為保持呼吸道通暢患者應取側臥位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口角位置放低,利于分泌物引流,家屬和急救人員應盡早清理患者口鼻腔嘔吐物和分泌物,對避免和減少誤吸有重要意義。
2.2入院后呼吸道早期護理立即吸痰并吸盡口鼻腔嘔吐物及分泌物,必要時插管吸盡氣道內的分泌物和嘔吐物,上胃管胃腸減壓,禁食,抬高床頭15°~30°,必要時上口咽通氣導管便于吸痰和保持氣道通暢。
2.3人工氣道的護理
2.3.1嚴格無菌操作特別是在有創性操作時嚴格操作規程如吸痰、口腔護理等,以預防加重繼發感染。
2.3.2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氣管切開和氣管插管患者咳嗽排痰困難,當聞及痰鳴音時,應及時清除氣道內的痰液,痰液不多時也要定時吸痰,以便刺激氣道引起自主咳嗽反射,痰液粘稠者,吸前應霧化吸入或氣道濕化,吸痰頻率不宜過高,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應在必要時吸痰。
2.3.3充分濕化氣道每日自呼吸道喪失的水分有200~300ml。常規采用下列方法濕化:(1)間斷濕化:生理鹽水50ml,每日吸痰前緩慢至氣道注入2~3ml,濕化液每日更換。(2)持續氣道濕化:生理鹽水50ml用微量注射泵持續2~5ml注入氣管切開或氣管插管內,根據痰液粘稠度調節速度。
2.3.4氣管切開患者護理氣管切開者每8h 1次進行氣管切開護理,清洗消毒氣管內套管,每次清洗時用鹽酸氨溴索(沐舒坦)霧化吸入15~20min,每日更換氣管切口外紗布塊,隨時保持清潔。氣管插管者每日口腔護理2次,保持插管位置正確,及時吸盡口鼻腔分泌物。
2.3.5保持病室空氣新鮮室內每日通風,每日行空氣消毒,保持病室空氣新鮮,菌落總數控制在≤200cfu/m2。
2.4進食護理嚴格掌握進食方法及時間,吞咽障礙者,早期禁食,采用靜脈補液,發病后3天可給鼻飼流質,少量多餐,待意識恢復,吞咽障礙消除時再改為由口進食。鼻飼前應事先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同時注意鼻飼液的溫度,不可過高,速度不可過快,鼻飼前吸凈痰液,鼻飼后短時間內不搬動病人,盡量不吸痰,以免引起反射性嘔吐,可采用營養泵緩慢滴注。
2.5氧療護理在呼吸通暢的情況下保持低流量給氧1~3L/min,據血氣分析調節,通氣不足者可給予呼吸機輔助通氣。
2.6肺部體療翻身拍背2h 1次,清醒合作者鼓勵深呼吸示教并協助有效咳嗽、咳痰,注意保暖,尤其在冬季,聽診肺部呼吸音,觀察痰液性質、顏色和量,定期做痰培養和藥敏實驗,據結果合理應用抗生素,定期拍胸部X線片。
3結果
通過早期細心并系統的呼吸道管理,本組32例腦出血發生不同程度誤吸致肺部感染者在1~4周癥狀得到有效控制,為患者早期恢復和良好的預后起到了極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