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具體措施范文
時間:2023-11-02 17:36: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森林防火具體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森林火災是指人為地、失去控制的,對森林生態系統造成破壞、對人類生命財產造成威脅的林火行為。而且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強、破壞力大、救助困難的特點,所以國家的防火減災工作是社會和諧穩定的保障。目前,我國森林防火的工作雖然已有很大的進步,但仍存在著許多的不足和隱患,如何進一步綜合治理森林防火是新時代生態資源保護、國家公共應急體系建設的關鍵問題。
1 我國森林防火現狀
1.1 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資源是21世紀最重要戰略資源,國家政策也要求實行人才強國的戰略,積極培養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森林防火建設中,人才隊伍的建設也是重要環節。重視森林防火的部分地區政府著力培養專業化、規范化的人才隊伍,在重點地區都會設有林火預報預測機構、專業預報預測人員、地面巡護人員、瞭望觀測人員防火通信機構、專業通信人員、甚至還會配設專業撲火隊伍。此外,我國的基層民兵還會組織義務撲火隊伍。針對不同的專業機構不同的供職隊伍。都會設置相關的專業培訓課程,加強人才隊伍的專業技能知識以及提高科學水平。但是由于全國各地的森林防火部門情況有所區別,甚至是各地人民對于森林防火意識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了某些地區人才隊伍建設滯后發展,也影響了當地森林防火工作的推進。
1.2 現代化防火系統的建設
近年來,我國對森林防火工作日益重視,同時也加大了對森林防火經費的投入,這筆經費多用于提高或完善森林防火的現代化設備。我國各地政府積極引導和推廣使用現代化的預測、監控、撲救的技術手段。在90年代之前,我國都是以傳統森林防火手段為主,不重視林火的預測和監控,把重心放在撲救工作中;以保護森林的經濟價值為目的,忽略了生態系統的整體性。但是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現代森林防火技術和思想已經逐步被運用在實踐中,現代森林防火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依托科學技術的力量以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為前提,重視保護森林生態系統的整體性和森林資源的持續發展。但是,現代森林防火并不能夠完全取代傳統森林防火工作,只有去粗存精并行運作才能使森林資源得到有效的保護。
1.3 科學管理森林防火
我國的森林防火的管理工作也有最初的低級管理水平提高到科學管理水平。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我國森林防火工作仍處于初級管理階段,機構不健全、人員不齊備、水平素質不高、設備不精良,所有工作都存在很多缺陷。初級階段的種種不良因素極大地影響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也使得我國森林工作在長時間內得不到長足發展。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這段時間召開的全國森林防火工作座談會把重點放在深化森林防火改革的議題上,自此我國森林防火開始走向全面發展的道路。國家開始重視森林防火工作,增加了財力物力人力的扶持力度,力求不斷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建設水平。
邁入21世紀之后,國家對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視有增無減,開始運用科學管理的手段治理森林防火問題。這段時期的森林防火工作有方針、有目標、有實力,兼顧了基礎設施的完善和人才隊伍的培養,把森林防火建設推向一個新臺階。
2 我國森林防火存在的問題
2.1 森林火災隱患大
我國森林火災有兩個特點,一個是森林火災分布問題,基本呈“東部多西部少,南部多北部少,過火面積北方大于南方”的特點。原因是東部森林覆蓋率高而且成片分布;西部分布特點是間斷不連續的。此外,東部地區多為低中山丘陵地貌,而且森林與農田相互嵌套,“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生活生產狀態都容易引起火災,但是交通不便又使得撲救難度增大。
另一個特點是我國的森林火災貫穿全年、貫穿全國。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地形地貌各異,而且受到我國季風氣候的影響,不同地區的火災發生時期也有很大的區別。具體的時間地點分布如下“東北林區的火災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新疆的火災主要發生在夏季;南方林區的火災主要發生在春、冬兩季”。
2.2 科研工作較為落后
由于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著力發展森林防火建設工作,導致林火建設仍與與發達國家有著一定的差距?,F階段,我國各地的森林防火在預測、監控和撲救的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改善的空間,尤其是森林火險等級的工作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發達國家森林防火建設的著力點在預測體系上,防患于未然的做法收到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國尚未形成全國性的森林火險預測體系,此外雷擊火監測、行為預報以及火發生預報等科研工作仍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與我國防火事業的迅速發展不協調。
2.3 防火基礎設施薄弱
由于我國的森林防火工作開展時間較短,對于防火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較低。首先,森林防火預測警報的設施薄弱,如森林防火預警工作的主要數據來源的國家氣象觀測網難以監控到重點區域的氣象觀測資料;關于森林火險因子的科研調查不夠全面深入;森林火災等級的預報預測體系不完善等。其次,有關撲救工作的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很多防火墻、阻隔帶的維護都缺乏檢查維護;林區的交通不便也屬于薄弱的基礎環節。最后,我國在森林防火建設上的經費投入還是有限,而且各地各部門各行業之間的數據無法共享利用,導致了森林防火工作陷入“閉門造車”的尷尬境地。
3 強化建設森林有效措施
3.1 建立林火觀測預警機制
隨著現階段的森林防火工作的展開,越來越多的地區都意識到建立預測預報系統的重要性。預測預報系統是通過各地氣象部門提供的氣象觀測資料和氣象規律報告,實況分析森林火險信息,并制成實況專題圖,預測12、24、48、72小時該地區的森林火險等級預報,預測預報系統及時準確地預報火險等級,發出火險警報,達到林火預警之目的,構建全天候、全方位的林火預警監測體系。 而且森林的預測預報系統的準確率需高達95%。建立林火觀測預警機制所運用的高科技遙感技術彌補了氣候觀測站的不足,它能夠全方位地觀測林區特別是林緣地帶,“構建起森林火災因子采集站與森林火險監測站,建立森林火災數據庫、森林可燃物信息庫以及森林火險氣象信息庫,修訂健全的森林火險預警模型體系,以便于充分的保證準確、實時和科學的提供火險預警信息”。
3.2 建設全面監控林火的網絡系統
建設全面監控的網絡系統包括三方面,其一是依托GIS技術,在林區建立地理信息庫、森林火災數據庫、森林資源信息庫等信息庫于一體的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統,利用智能定位、實時監控等手段提供精確、快速的技術支持,確保撲救行動高效展開。
其二是積極完善各地市、區、鄉三級通訊網絡,以有線、無線和移動電臺的形式使通訊覆蓋率達到90%以上。
3.3 加快森林防火科學化進程
森林防火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必須建立在各地的實際情況中,充分發揮科學研究的力量,加快森林防火建設的現代化科學化進程。森林防火科學化進程要求借鑒與創新并行、細節與統籌結合,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積極開展森林防火的科學實踐研究。此外,不斷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還要重視森林防火科學管理,利用信息化技術對高火險林區進行信息化管理??茖W管理森林防火工作有助于對不同的森林火險采取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法,從而提高林火的控制水平。
3.4 拓展林火宣傳、渠道
森林的防火工作不僅僅需要國家的扶持,還需要社會大眾的支持與配合。因此,現階段的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宣傳、信息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宣傳和渠道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的廣播、報紙、電視、標語等媒體,還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快捷便利的特點實時更新最新消息。此外手機短信通知、微信微博宣傳等多樣化的形式也在推廣實施中,各機構應當拓展多樣化的信息宣傳和渠道,讓林區人民能夠及時知曉火險信息、及早脫離火險地區。對于林火的廣泛宣傳,有助于深入人們對森林防火重要性的認識,合理安排森林內的生活用火和生產用火,還可以及時的使外來進入森林區域的人員了解到森林火災危害和火險信息,以此主動積極的配合森林火災防控和火源管理工作。
3.5 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
森林消防隊伍是我國森林防火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撲救和處置森林火災的主要力量。因此,必須堅持統籌規劃、按需發展、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基本原則,重點建設規模適度、管理規范的森林消防隊伍體系。堅持“以專為主,專群結合”,著力提高專業隊和半專業隊的撲救能力;堅持“立足實際,穩步推進”,著力發展應急森林防火消防隊伍;統籌兼顧基層財力、人力,著力推進規模適度的群眾森林消防隊伍建設,確保提高防、撲火戰斗力,實現對森林火災的“打早、打小、打了”。
總結
森林防火工作在我國林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強森林防火治理不但可以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環境,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還可以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森林火災的建設工作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以森林可持續發展為主旨,通過完善森林防火的管理制度、加強各類基礎設施建設、擴充培養專業化人才隊伍、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多管齊下綜合治理森林防火問題。
參考文獻
[1] 苑凌惠.森林防火預警體系之我見[J].農林科研.2013(23)
[2] 曾凡義 沙艷賓.我國森林防火現狀及火災控制策略[J].科技向導.2013(11)
[3] 涂名一 秦武峰 沈陽.淺議加強森林防火宣傳教育的途徑及措施[J].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3)
[4] 曲大銘 蔡志勇.我國森林防火現狀及火災控制策略[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