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與骨質疏松的關系范文

時間:2023-11-07 17:28: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血壓與骨質疏松的關系,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血壓與骨質疏松的關系

篇1

骨質疏松癥和心血管疾病都為老年人的常見多發病,嚴重影響著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經過多年的研究,骨質疏松癥是多病因疾病的學說已經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近年來,人們注意到了伴隨著鈣代謝失常的骨質疏松癥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鈣化,后者的發生將對老年人的生活帶來更大的危害。經過多年的研究,骨質疏松癥是多病因疾病的學說已經被國內外學者所公認。國內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動脈硬化與骨質疏松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動脈硬化與骨質疏松存在相關性。

本研究用骨密度儀檢測高血壓病患者(男女各30例)骨密度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測定其血清骨鈣素,并以健康人(男女各30例)作對照。就旨在探討患者血清中血脂濃度與骨密度之間的關系及其對骨質疏松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患者共120例,觀察組為高血壓病合并高脂血癥,共60例,高血壓患者均符合WHO和國際高血壓學會聯合提出的高血壓診斷和分期標準,均排除繼發性高血壓,且腎功能正常,并排除其他代謝性骨病及治療干預(無長期服用利尿劑史)。排除內分泌疾病,腦血管病及肝腎疾病等,其中男30例, 女30例,年齡66~79歲,平均(78.6±10.2)歲; 曾經服用降壓藥物如硝苯吡啶或巰甲丙脯酸等。對照組為健康體檢老年人60例,近期無服用鈣劑等,男30例, 女30例,年齡65~80歲,平均(71.7±8.5)歲; 兩組患者基本人口學資料,飲食習慣及生化資料無統計學差異,均排除了骨骼和運動障礙性疾病,無骨折史;均經體檢排除糖尿病、 甲狀腺和甲狀旁腺疾病、慢性肝腎功能不全、消化功能紊亂等疾病,近1年來未服用過補鈣制劑或者激素等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1.2 研究方法:

1.2.1骨密度測定:用美國Lunar公司DPX L型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儀,測定被檢個體腰椎(L2~L4)及股骨上端[包括股骨頸(NECK)、華氏三角(Ward)及股骨粗?。═ROCH)]的骨密度(BMD)值(g/cm2)。骨質疏松診斷標準[1]: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較骨峰值減少2 5s以上為骨質疏松。

1.2.2骨鈣素測定:空腹血清標本-20c保存,收集標本一次性檢測藥盒由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提供,放免法測定。批內差異為5%,批間差異為10%。

1.2.3生化指標:用美國Beckman公司生化試劑盒,經自動生化分析儀空腹靜脈血指標,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 C)、載脂蛋白A1(ApoA1)、載脂蛋白B(ApoB)。

1.3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0 .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數據以 x±s表示,組間比較用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參數骨密度 ,血清骨鈣素,血脂各項指標之間分別采用pearson兩兩相關分析,及多因素逐步回歸分析,P

2 結果

3 討論

高血壓合并高脂血癥是動脈粥樣硬化重要的致病因素,而骨質疏松與動脈硬化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機制,隨著國內生活節奏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改變,中國冠心病、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糖尿病、骨質疏松癥的發病率也逐漸升高,各疾病相互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征為骨密度減低和骨組織結構的退化,骨的脆性增加以及容易骨折;其患病率居代謝性疾病的首位,并且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日漸嚴重。 隨著對骨質疏松癥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骨質疏松癥與許多老年病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討論血壓及血脂代謝異常是否是造成骨密度下降,直接引發骨質疏松的原因尚不明確, 但有研究表明低礦物質含量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系,二者既可互為因果關系,也可受某一些共同因素影響。隨著人類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壽命延長,骨質疏松(OP)和冠心?。–HD)這兩種嚴重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的疾病正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本文所測男,女高血壓病患者骨密度均有下降,女性高血壓病患者骨密度比男性降低明顯;女性高血壓患者血清骨鈣素顯著升高。

本研究還進一步證實,絕經期婦女多并發心血管疾病與骨質疏松,提示兩者有相似的病理生理機制[4]"絕經期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對成骨細胞膜上的雌激素(E2)受體作用降低,E2分泌水平下降,致骨代謝發生紊亂,骨骼中的鈣結合力降低,刺激了甲狀旁腺素的分泌,結果使作用于破骨細胞并使破骨細胞向成骨細胞轉化減少的PTH繼發性升高,導致骨溶解增加,使骨鈣動員入血,體循環中的鈣便沉積在動脈壁內膜中,造成血管壁粥樣硬化!鈣化[5,6],而沉積于血管內皮基質下的脂質,可直接抑制未成熟的骨細胞分化成成骨細胞,而促進了骨吸收;血脂代謝異常和血管壁的改變,更進一步導致了體內鈣丟失,加劇了動脈粥樣硬化,使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強,加速了冠狀動脈的形成"Luegayr等[7]的研究也表明,破骨細胞依賴于脂蛋白來調節細胞內的膽固醇水平,而這種調節過程控制破骨細胞的形成而生存本研究亦顯示,絕經期冠心病伴骨質疏松婦女,血脂濃度TC!TG!LDL2C!Lp(a)!non2HDL2C及載脂蛋白(apo2A!apoB!apoE)均高于對照組(P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和研究,我們期望在今后的工作中通過調查樣本的不斷積累以便逐步回歸,使結果更加接近于臨床真實的情況,使之能為臨床所用。國外學者已提出將骨密度作為心血管病死亡的危險因素比用傳統的危險因素如吸煙、高膽固醇等更能有力地預測病變的發展。而我們用這樣一個研究方向恰好反映了各種危險因素的一個綜合狀態,為幫助臨床預測骨密度狀況和心血管疾病的狀態指出了新的領域。

參考文獻:

[1] ANTONIOS T F,MACGREGOR G A.Deleterious effects of salt intake other then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1995,22(3):180-184.

[2] 唐樹德.從 JNC 7和2003歐洲高血壓指南看利尿劑在高血壓治療中的地位[J].上海醫藥,2004,25(1):20-21.

[3] 陳梅莉,馬友正.噻嗪類藥物對骨的影響[J].藥學實踐雜志,2003,21(1):36-37.

[4] 鐘清,陳賢,余健年,等.高血壓病患者血清骨鈣素、堿性磷酸酶、鈣、磷、鎂變化[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9,5(1):57-58.

[5] 王雪,葉志明,田劍,等.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骨量減少機制初探[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01,22(1):45-47.

[6] 楊榮,劉國平.148例原發性高血壓鈣代謝失調與骨質疏松的關系[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5,37(10):904-905.

[7] 樸俊紅,龐蓮萍,劉忠厚,等.中國人口狀況及原發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和發生率[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2,8(1):1-7.

[8] 曹立,雍宜民,沈惠良.老年股骨頸骨折骨密度、Singh 指數的研究[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01,7(2):103-106.

篇2

風濕病患者為啥易骨質疏松?

風濕免疫病是一大類常見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干燥綜合征、肌炎和皮肌炎等。骨質疏松是許多風濕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有研究顯示絕經后女性類風濕關節炎骨質疏松的發生率約為52%。

為何許多風濕病患者更易患骨質疏松?黃建林解釋,一是疾病本身的原因。許多風濕病是全身性炎癥疾病,與炎癥反應相關的多種細胞因子,會導致骨代謝異常,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而е鹿侵適杷桑歡是部分風濕病患者需長時間接受糖皮質激素(如強的松)治療,而糖皮質激素的長期使用會誘發骨質疏松。

風濕病人盡早做抗骨質疏松治療

骨質疏松帶來的不僅僅是疼痛問題,更為危險的是會大大增加骨折的風險。研究顯示,糖皮質激素引起的骨質疏松會使得患者發生髖部和脊柱骨折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2-3倍,遺憾的是,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超過3個月的患者中,抗骨質疏松治療的不足15%。

何時開始抗骨質疏松治療最好?如是已使用激素并出現骨流失的,應立即開始抗骨質疏松治療。不過更理想的是一開始使用激素,甚至使用激素前,就可采取措施預防骨質疏松的發生。

鈣+維生素D:你都補對了嗎?

Q:每天補多少鈣?

A:每天除正常飲食外,額外補充600毫克鈣即可。600毫克指的是元素鈣的量,而非鈣化合物的量(在1克碳酸鈣中,只含有約400毫克鈣元素),要留意包裝的成分表,確保攝入量足夠。

Q:液體鈣會更好嗎?

A:鈣的吸收與鈣的形式沒有直接關系,固體鈣和液體鈣的吸收率相差不大。

Q:碳酸鈣、乳酸鈣、活性鈣該怎么選?

A:不同的鈣有不同適宜人群。正在服用鋁劑者禁用檸檬酸鈣,對于老年人、糖尿病人、高血壓患者慎用檸檬酸鈣;易疲勞人群不宜長期補充乳酸鈣;葡萄糖酸鈣不適用于糖尿病患者;活性鈣不適用于老人和兒童;而醋酸鈣不適用于心功能不全、高血壓和腎結石患者;碳酸鈣則適用于各種人群,在一些胃脹、便秘者中需要酌情使用??偟膩碚f,碳酸鈣能夠適用于大多數需要補鈣的人群。

篇3

[關鍵詞] 老年;髖部骨折;致傷因素

[中圖分類號] R68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26-0040-03

髖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類型,主要指股骨近端的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轉子間骨折以及轉子下的骨折,其中股骨頸骨折和轉子間的骨折占到髖部骨折的90%以上[1]。老年患者髖部骨折后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并且可合并較多的并發癥,甚至威脅生命。隨著我國老齡化的進度,老年髖部骨折的發生率還可能繼續升高。因此,了解老年髖部骨折的致傷因素、高危因素,積極預防老年髖部骨折對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回顧性分析了815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2012年在我院進行治療的老年髖關節骨折患者815例為研究對象,回顧性分析所有入選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①女性年齡50歲及以上,男性年齡60歲及以上;②髖部骨折診斷明確;③急診入院,入院前未做特殊治療。排除標準:①骨折1周后入院治療;②陳舊性骨折;③病例資料不全。共有815例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311例,女504例。股骨頸骨折615例,轉子間骨折200例。年齡53~96歲。受傷到入院時間1~91 h。

1.2 研究方法

1.2.1 收集材料 查閱所有納入研究患者的臨床病例資料,收集包括骨折前一般情況、骨折時間、致傷因素、骨折類型、并存疾病等資料。①致傷因素:認為車禍傷、跌倒傷、墜落傷等。跌倒下落的直線高度≤1 m,墜落為下落的直線高度>1 m。②危險因素:不可糾正因素,包括性別、年齡、認知缺陷、父母親髖部骨折病史、自身既往骨折史;易糾正因素:抗焦慮藥、安眠藥、皮質激素藥、左旋甲狀腺素、抗癲癇藥等,骨質疏松癥及與其相關的因素,酗酒、吸煙、性低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視力損傷等。

1.2.2 分析方法 按10歲間距分析各年齡段的發病情況,按性別不同分析與老年髖部骨折的相關性,按性別與骨折類型分析老年髖部骨折的致傷因素,并分析并存病與骨折發生的相關性。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行×列卡方檢驗。P

2 結果

2.1 不同年齡段分布情況

見表1和圖1。兩組患者均以70~79歲患者的比例最高,其次為60~69歲的患者,男性患者50~59歲的患者。男女患者不同年齡段分布情況比較(P

2.2 不同性別患者骨折類型

見表2。男性和女性均以股骨頸骨折的發病比例較高,但女性患者的發病率更高,與男性比較(P

2.3 常見致傷原因

見表3和圖2。跌倒導致的髖部骨折比例最高,其次為車禍。股骨頸骨折和轉子間骨折中不同致傷原因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髖部骨折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中,骨質疏松的比例最高,男女患者均以骨質疏松的比例最高,女性其次為服用某些藥物,而男性位于第二位的是酗酒,兩組不同危險因素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5 并存疾病與老年髖部骨折的關系

見表6和圖4。女性患者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最多,男性患者以合并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最多,兩組不同并存疾病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髖關節是人體最深的關節,屬于球臼關節。髖部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轉子間骨折以及轉子下骨折。其中股骨頸骨折和轉子間骨折最多。老年人因多合并有骨質疏松以及其他系統的慢性疾病,是髖部骨折的高發年齡段[2]。而老年人髖部骨折后,因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可導致多種并發癥,如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髖部骨折的致殘率也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

造成老年人發生骨折有兩個基本因素,內因骨強度下降,多由于骨質疏松;雙量子密度儀證實股骨頸部張力骨小梁變細,數量減少甚至消失,最后壓力骨小梁數目也減少,均可使股骨頸生物力學結構削弱,使股骨頸脆弱。另外,因老年人髖周肌群退變,反應遲鈍,不能有效地抵消髖部有害應力,加之髖部受到應力較大(體重2~6倍),局部應力復雜多變,因此不需要多大的暴力就能導致骨折。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而女性活動相對較男性少,由于生理代謝的原因骨質疏松發生較早,故即便受傷不重,也會發生骨折[4]。骨質疏松是引起股骨頸骨折的重要因素,骨質疏松的程度對于骨折的粉碎情況(特別是股骨頸后外側粉碎)及內固定后的牢固與否有直接影響。

在本研究中,老年髖部骨折的致傷原因中,跌倒的比例最高,815例患者中,有692例患者為跌倒導致的骨折,占84.9%。其次為車禍??梢娎夏牦y部骨折主要是由跌倒引起的。老年患者神經肌肉反應遲鈍,身體平衡性下降,肌肉力量變弱,發生跌倒的概率較高[5]。而老年患者又多合并有視力下降、認知力下降等,更容易發生跌倒。某些藥物如鎮靜藥、抗抑郁藥也會影響老年人的反應能力,增加跌倒的風險[6]。跌倒時髖部受到撞擊,股骨結構的強度是影響骨折的重要因素[7]。老年患者多有骨密度下降、骨質疏松情況,因此跌倒時更容易骨折[8,9]。在本次研究中,492例患者合并有骨質疏松,占60.4%,在并存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并且男女患者的并存疾病均以骨質疏松的比例最高。但女性骨質疏松的比例更高,占62.9%,女性其次為服用某些藥物,男性為酗酒。女性患者骨質疏松的發病率高于男性患者,這是因為女性在絕經過渡期骨量丟失加快。有研究顯示,女性在絕經前18個月就開始出現骨量丟失,且丟失的速度逐漸加快,直到絕經后18個月,丟失骨量的總量可達10%。因此女性患者骨質疏松發生較早,發病率較高,成為女性患者出現髖部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10]。男性老年人因室外活動減少,鈣吸收率降低等,或者其他系統疾病導致運動減少,也會導致骨質疏松。骨質疏松后骨微結構遭到破壞,骨脆性增加,跌倒時容易導致髖部骨折。

在髖部骨折的危險因素中,部分是不能改變的因素,部分是容易改變的因素。年齡是老年髖部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有研究顯示,對于老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加,髖部骨折的發生率也逐漸增加,每增加10歲,髖部骨折的發生幾率上升2倍。在本次研究中,70~79歲患者的比例最高,考慮原因可能是這個年齡段的患者多存在骨質疏松,但其自主活動能力較強,日?;顒恿恳笥凇?0歲的老年人,因此導致骨折的幾率更高。

吸煙是男性患者第二位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吸煙并不是髖部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而是與骨質疏松有關,長期吸煙能夠導致骨質疏松。酒精能夠降低維生素D水平,也可影響骨細胞的代謝,從而導致骨質疏松。另外,飲酒后可導致患者步態不穩,增加了跌到的風險。父母有髖部骨折史也是老年髖部骨折的危險因素之一,具體機制尚不十分明了,有研究顯示母親有髖部骨折病史的老年人群發生髖部骨折的概率是母親無髖部骨折史的2倍。原因可能是與遺傳的骨骼結構不同有關。鎮靜藥物以及抗抑郁藥物、精神藥物等均可使患者處于震驚狀態,還能導致性低血壓,增加跌倒的風險??贵@厥藥物可增加維生素D3的代謝,導致骨軟化癥,糖皮質激素能夠降低骨密度。在并存疾病中,女性并存疾病最高的是心血管疾病,男性為呼吸系統疾病。老年人多合并有其他系統的疾病,例如高血壓、甲狀腺功能異常、糖尿病、鈣磷代謝異常等,可增加患者跌倒的危險或者骨質疏松的可能性。

針對老年髖部骨折的致傷因素的具體特點,根據不同的情況可采取不同的預防措施。老年患者應注意補充鈣質,適當進行室外活動,增加鈣的吸收,糾正骨質疏松,尤其是對于老年女性人群。男性患者應戒煙戒酒。服用特殊藥物的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減少跌倒發生的幾率。合并有其他系統慢性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同時在日常生活以及戶外運動中,應格外小心,降低跌倒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老年髖部骨折主要的致傷因素是跌倒,而骨質疏松是主要的危險因素,了解這些常見因素,積極預防可以改變的因素,從而達到預防老年髖部骨折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省偉,伍書氏. 淺析創傷性髖關節骨折脫位的臨床治療[J]. 中外醫學研究,2012,10(27):112.

[2] 高萍,梁喆,欒玲. 老年髖關節骨折內固定術臨床路徑的應用體會[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24):3796-3797.

[3] 張國祥. 創傷性髖關節骨折脫位38例臨床分析[J]. 基層醫學論壇,2010,14(5):143-144.

[4] 郎永利,李菊如,劉保劍. 老年人髖部骨折合并糖尿病同手術期的治療[J]. 中國醫學創新,2010,7(15):100-101.

[5] 羅彩虹,譚妃英,胡文娟. 家屬參與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 現代醫院,2013,13(1):149-151.

[6] 鄭彩紅. 老年人使用高血壓藥將增加髖部骨折風險[J].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3,11(2):29-30.

[7] 戴鶴玲,孫天勝,劉智. 髖部骨密度和幾何結構與老年髖部骨折發病的關系[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2):294-296.

[8] 孫強,梁慶晨. 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外科治療方法[J]. 醫學綜述,2013,19(5): 895-897.

[9] 吳敏,莊建華,王堯杰,等. 社區干預對骨質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效果評價[J]. 浙江臨床醫學,2013,15(3):394-395.

篇4

跟難產一樣,妊娠高血壓綜合癥(妊高癥)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目前多認為妊高征的遺傳方式屬單基因隱性遺傳,單基因可能來自母親、胎兒,也可能由兩基因共同作用。仔細想一想家族史,孕婦的外祖母、母親或嬸妹間是否曾經患妊高征,如果有這種情況,就要引起重視了。

遺傳度

凡是母親或姐姐患這種疾病的女性,其妊娠期間患此病的可能性比其他孕婦高6~8倍。

誘發環境

孕婦如果孕前患過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腎炎及糖尿病等疾病,均易發生妊高癥。妊娠如果發生在寒冷的冬天,更應加強產前檢查,及早處理。

防患未然

雖然基因是不可改變的,但假如把其他促發疾病的因素降到最低,仍然可以有效預防妊高癥。

適齡妊娠。年齡過小或過大的孕婦容易發生妊高癥。

妊娠前治愈全身性疾病。如果妊娠前就患有腎病、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未加治愈就妊娠,更容易患妊高癥,所以為了母子平安,最好治愈這些疾病后再懷孕。

選擇適宣妊娠的季節。氣候的變化與妊娠高血壓綜合癥的發病有一定關系,冬季、初春寒冷季節和氣壓升高的情況下易于發病。

控制體重。肥胖的孕婦更容易患妊高癥,所以妊娠前要將體重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妊娠過程中不要盲目增加營養,到妊娠末期體重與妊娠前相比,增加不超過10千克為宜。

乳腺癌

乳腺癌是一個具有明顯遺傳特征的疾病,如果一個家族中不止一人患有乳腺癌,就應當懷疑是否為遺傳性乳腺癌。遺傳性乳腺癌是由于特定的胚胎性突變遺傳而發生的。攜帶這些胚胎性突變的人,并非在有生之年一定會發病,但他們很容易因為其他因素的刺激而變成乳腺癌患者。

遺傳度

如果單純患了乳腺癌,其后生此病的風險是常人的7~8倍,發病率為10%;如果不僅患乳癌,而且同時患了軟組織肉瘤,其后代患此種病的機率在5%以上。

誘發環境

患有遺傳性乳腺癌的家族史可表現為兩種形式:一種為母親患乳腺癌,女兒亦好發乳腺癌,發病年齡輕,常發生在閉經前,多為雙側性;另一種為母親未患過乳腺癌,但在一個家庭中,至少有兩個姊妹患乳腺癌,這種乳腺癌多發生在閉經后,常為單側性。

防患未然

由于現代社會壓力增加,煙酒、熬夜等生活習慣日趨惡化,內衣穿著不當等原因,乳腺癌的發病率本身就有增加趨勢,假若你的母親或姐妹曾罹患此病,則更需要小心。

乳腺自我檢查。如果20歲以上,那么應每個月進行一次乳腺自查。月經來潮后第9~11天是乳腺檢查的最佳時間。由于80%~90%的乳腺癌能被患者自己發現,因此,若在自檢中發現異常變化,應立即找醫生檢查,以便早期診斷和治療。

定期到專業機構接受乳腺檢查。檢查方法包括:專業醫師的觸診、×線檢查、乳腺超聲波檢查等。注意,不要過于依賴健康體檢,它并非癌癥篩查,只有做乳腺癌篩查特定項目,方可起到作用。

減輕體重。假如超重,乳腺癌遺傳傾向更容易出現在你身上,所以不要單純埋怨媽媽為你帶來患乳腺癌的危險,自己也要做積極防預。

適齡婚育。研究表明,大齡未婚,晚婚、未育、未母乳喂養嬰兒等情況,都是誘發乳腺癌的因素,所以適齡婚育是減低乳腺癌發病可能性的重要手段。

改善生活習慣。煙酒無度,熬夜、食用洋快餐、電器輻射過度(比如微波爐,復印機)等,凡是對身體不利的生活習慣,都應該遠離。

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靜悄悄的流行病”,其主要變化是骨結構變得稀疏,骨重量減輕,脆性增加,容易骨折。骨質疏松癥發病率很高,尤其偏愛女性,它的發病與女性體內雌激素的變化有關。當女性到了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驟然下降的時候,骨質疏松情況往往更加嚴重。

遺傳度

科學家通過測量基因和骨轉換率等,證實了這種疾病的遺傳傾向性,但各家說法不一,若母親或外婆患骨質疏松導致骨折,其女兒或外孫女患同樣疾病的概率在50%左右。

誘發環境

不少女性為了皮膚白皙而拒絕日曬,夢想“魔鬼身材”而拼命節食,坐在辦公室極少運動,這些都為骨質疏松的發生埋下了隱患。

防患未然

造成骨質疏松的原因很多,在基因不可更改的情況下,就需要留意改掉容易造成骨質疏松的不良習慣,讓自己逃離遺傳的陰霾,“身子骨”真正“硬朗”起來。

適量補鈣。根據醫生檢查的骨密度和×線結果,制定最適合你的補鈣方案,包括鈣制劑的選擇、用量等。不要盲目補鈣,比如牛奶就不適合體內某些酶缺乏的人喝,而兒童服用的鈣制劑不適合全家人服用。

攝取充足的蛋白質。長期低蛋白質飲食會引起骨基質中的蛋白質合成不足,導致骨密度下降,誘發骨質疏松。所以雞蛋,瘦肉等高質量蛋白質,是飲食中不可缺少的。

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長期缺乏鍛煉的人到了中老年,骨量的減少相當迅速,發生嚴重骨質疏松甚至自發性骨折的危險,遠遠大于經常運動鍛煉的人。不過不是所有的運動項目都適合來預防骨質疏松,只有對抗地球引力的運動才適合,比如跑步、跳躍等,而游泳則不是。

難產

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壓和靜脈曲張在家族中具有遺傳性。所以產科醫師通常要了解孕婦的母親是否有過難產史,以幫助判斷這位孕婦未來的分娩情況。

遺傳度

不要懷疑,女兒的骨盆尺寸、形狀真的跟媽媽相似,這種相似程度或許超過70%。

誘發環境

與分娩過程中的產力,產道、胎兒以及產婦的心理狀況有直接的關系。

防患未然

已經長成的骨盆情況無法改變,如何預防難產發生呢?事實上,所有預防難產的手段,都應該更加積極地用在母親或姐姐有難產史的準媽媽身上,一定有效。

定期產檢。對任何一位孕婦來說,定期產檢都是黃金定律。

正常胎位的保證。假如產檢發現了胎位異常,應該更加積極地去糾正,比如采用膝胸臥位來保證胎頭朝下等等,以盡量減少骨盆對分娩的異常影響。

避免胎兒過大?,F代社會的孕婦很少有營養不良的,一般都會因為營養過剩和過度保護、缺少運動,產生了一個個“過大兒”,胎兒超過4千克的時候,分娩過程就變得更加困難。

控制妊娠并發癥。由于大齡產婦越來越多,妊娠并發癥的發生也有增長趨勢,假如骨盆大小、形狀異常又剛好合并發生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那么難產的發生更加在所難免,所以盡量以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合理的飲食、定期產檢等方法,來避免妊娠并發癥發生。

控制體重。準媽媽過于肥胖會增加難產的風險。

選擇合適的產院,做好剖富產準備。難產的應對方法只有剖宮產嗎?現代醫學還沒有定論,但不論怎樣,做好充分的物質和思想準備還是有必要的。

宮頸癌

因宮頸癌而去世的明星梅艷芳,她的姐姐也患此病去世,更加證實了這種惡性疾病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盡管它的遺傳因素不如乳腺癌、大腸直腸癌那么明顯,但凡家族中有女性成員曾患宮頸癌,那就要加倍小心了。而且有家族史者一旦感染人類瘤病毒,更容易惡化為癌癥。

遺傳度

有家族癌癥病史的人,她患有此類癌癥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4.7~7倍。

誘發環境

直接的誘發環境或條件是不確定的,但多年的大量資料證實,子宮頸癌的發生與早婚、早育、多育及慢性宮頸炎有關。

防患未然

近年來,由于性觀念的不斷變化,宮頸癌的發病率也逐年增加,就算是沒有家族史,女性從有性生活開始,就應該定期接受宮頸涂片檢查;假如自己的母親或姐妹曾不幸罹患宮頸癌,那么更要小心了。

定期接受患頸癌篩查。大量防癌普查資料表明,90%~95%的早期宮頸癌都能經一次宮頸細胞涂片檢查得以發現。宮頸涂片檢查過程簡單、無痛苦,是篩查的首選項目,假如你希望真正做到未雨綢繆,防止癌癥找上身,不要怕麻煩,有了性生活,就該開始檢查,每年1次,假如結果正常,可以根據醫囑適當延長檢查間隔時間。

學會觀察白帶和陰道出血等現象。白帶增多、有異味,陰道異常出血等,都是宮頸癌的一些前期表現,不要輕視這些信號的意義。

篇5

《老友》專家門診:

近年來,我每晚上床難以入眠,睡覺質量也很差,加上晚間尿多、耳鳴、做夢,一個晚上睡不到幾個小時。服用安神藥物也無明顯效果。請問:應怎樣治療?

廣豐縣?紀××

紀××同志:

關于提高睡眠質量的問題,我在《老友》已解答過幾次了。如果你訂了《老友》可找出來看一看。這里我再說一點,就是關于高齡老人有失眠或睡眠質量差、入睡難、或易醒、夢多等情況,可采用食療來調治。措施如下:

1 每天可選酸奶、豆漿、蜂蜜、蜂王漿、核桃粉等服用。

2 常吃小米粥加少量白糖,催眠效果好。

3 將枸杞子30克、大紅棗15個和雞蛋2個,放入砂鍋內加水煮,蛋熟后去殼再煮片刻,吃蛋喝湯,每日1次,連服數日。適用于腎虧虛型的神經衰弱者,可提高睡眠質量。

教授主任醫師 黃存垣

慢性胃炎與膽石是否有關

《老友》專家門診:

我是個老胃病患者,經檢查診斷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同時膽囊彩超提示,膽囊膽泥沉積、膽囊結石。請問:這兩種病是否互相關聯,應如何進一步檢查治療?

萬年縣?江××

江××同志!

從來信所訴,你的病主要是膽囊結石。目前結石為中等大,不容易通過膽囊頸部進入總膽管,據此成為阻塞性黃疸急性膽源性胰腺炎的幾率很低。此可慰你之心也。至于慢性非萎縮性胃炎,人群中50%都有。你胃部癥狀主要是由膽囊結石、慢性膽囊炎引起的。膽石癥用藥物治療很難取得理想效果。最近有個新藥叫做牛磺熊去氧膽酸,據文獻報道其有溶解膽石的作用。但是,這種藥的服藥時間需半年以上,價格又比較貴(一瓶藥300多元,吃10天)。你如果經常出現膽絞痛、膽囊炎等癥狀,影響生活質量,可以選擇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

教授主任醫師 王崇文

慢性腎炎與慢性腎衰有何區別

《老友》專家門診:

我今年81歲,患有高血壓病,還有慢性腎衰竭病。先后兩次住院治療,效果均不理想。目前雙腳有浮腫、腳背有麻木。請問:慢性腎炎與慢性腎衰竭有什么區別,尚在服用的海昆腎喜膠囊和卡維地洛、氨氯地平片可否停服?

豐城市?熊××

熊××同志:

閱信知你有高血壓病又有慢性腎衰,經住院治療仍未恢復正常,目前足背發麻,下肢輕度浮腫,仍在服用氨氯地平降血壓藥和海昆腎喜膠囊等中成藥。現就你所詢問的問題解答如下:①慢性腎炎與慢性腎功能衰竭有何區別?一般而言,前者屬于腎臟的一種慢性疾病,病變主要在腎小球的絲球體,臨床表現常見為蛋白尿、浮腫和高血壓等癥狀;而后者(慢性-腎衰竭)則為各種慢性腎臟疾病(包括慢性腎炎等)發展到后期(或晚期)出現的癥狀。其特點不僅有腎臟器質性病變表現,還會發展到影響慢性腎臟功能的衰竭(如體內代謝的產物儲留不能很好排泄,血液中的肌酐、尿素氮顯著增高,機體的水和電解質平衡也失調等)。嚴重者的后果則為尿毒癥。若發展到了尿毒癥,就不是藥物治療所能解決的問題,而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甚至還要考慮到做腎移植手術,才能保證生活質量和生命。

②有關你目前使用的藥物問題。對降血壓的藥氨氯地平等不宜停,還可考慮加服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血管緊張素受體阻滯劑)協同降壓。對一切可損害腎臟的藥物均應忌用或慎用。腳背有點麻可加服維生素B1和甲鈷胺(彌可保)。由于目前你血中肌酐偏高,可在腎內科醫師指導下,試服尿毒清或腎衰寧等中成藥。下肢浮腫不重,不要輕易用利尿劑。必要時可在醫師指導下短期、小劑量服用點速尿片試試看。

教授主任醫師 羅發瑞

怎樣預防有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老友》專家門診:

我是個白內障患者,據《老友》介紹可用阿司匹林延緩病情。但有的醫院醫師說不能長時間服用阿司匹林,否則有可能導致腦溢血。請問:我可否繼續服阿司匹林,應怎樣服才合適?

南昌市?肖××

肖××同志:

有關口服阿司匹林以預防和延緩白內障的報道的確不少,眼科臨床上有的醫生也常采用。據觀察,這樣做確有一定的作用。你說有的醫院眼科醫師說阿司匹林不能服用,更不能長期服用,否則有可能導致腦溢血。關于這個問題,我想告訴你,阿司匹林是一個老藥,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由于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故還是防治腦栓塞、心肌梗死的重要藥物。當然,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主要是可能引起出血,故服用時需注意相關的禁忌癥,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急性期、出血性疾病、嚴重肝功能損傷、過敏性體質、近期有手術史以及妊娠及哺乳期婦女、痛風患者等。有這些情況則不宜服用。若無這些禁忌癥,一般是沒有風險的。當然,及早預防和發現阿司匹林的不良反應也很重要。預防不良反應的主要措施有:①要用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每天服75~100毫克,可早飯后或晚飯后一次頓服。②服用阿司匹林時,特別是老年人要經常測血壓,在血壓控制在理想水平的情況下服用。③既往有潰瘍病及消化道出血病史者。如果病情需要非服不可,則應在醫師指導下加用護胃藥,并要密切注意大便顏色,定期檢查大便隱血情況。服用期間如有胃痛,則應及時停藥。

教授主任醫師 羅興中

老年人骨質疏松是普遍現象

《老友》專家門診:

我今年73歲,我長期腰痛,近段時間,夜晚疼痛得不能入睡。去醫院檢查,說是腰椎退行性改變、骨質疏松所致。請問:這種腰痛應怎樣治療?

遂川縣?郭××

郭××同志:

你來信訴說長期腰痛。我認為你的腰部疼痛與骨質疏松癥有密切關系。骨質疏松可以通過骨密度測量儀檢查得到確診。同時,通過這種檢查也可以了解疏松的程度,是輕度、中度或重度疏松。建議你去做一次骨密度檢查。如確定是骨質疏松所導致的腰痛,那就可針對性治療。治療骨質疏松可以應用密鈣息,一般注射半個月左右,疼痛癥狀就可得到緩解,而且此藥一般都沒有不良反應,只是價格相對較貴些。其實,老年人骨質疏松是普遍現象,只有程度不同的差別。特別是女同志骨質疏松出現得更早一些,這與內分泌有關。平常,你可做些適當的運動,多補充牛奶等鈣含量高的食品,也可服些補鈣的藥物。

教授主任醫師 章征源

有關神經科幾種病的解答

《老友》專家門診:

我現年83歲,病痛很多。我頸部有外傷史尚未痊愈,頸部僵硬,雙腳麻木、發硬、發緊,不能快走,步調不平衡,右腳右手會顫動,手指有麻痹感,還有頭暈和耳聾、視力差以及腰椎、頸椎疾病。請問:我這些病應如何治療和進行生活調理?

于都縣?蕭××

蕭××同志:

你患的病較多,現只就屬于神經科的疾病給你做些解答:

①你感到頸比較僵硬不適,手有麻痹感,這些是頸椎病、頸椎間盤膨出、椎管狹窄壓迫頸部脊神經根所致。雙腳麻木、發硬、發緊、不能快走、腳踝以下知覺差等,就是腰椎間盤膨出,壓迫腰部脊神經根產生的癥狀,頸腰椎間盤膨出或突出,對你一個83歲的老人來說,一般不宜手術治療。但可行牽引、按摩治療,酌情配合應用藥物治療,例如使用彌可保、鎮靜與擴張血管藥物等。

②頭暈、雙下肢麻木乏力、耳聾及視力差等,都可能是腦血管硬化、雙側大腦腔梗所致的腦供血不足所造成。該類疾病你已在服擴張腦血管藥物,如腦心通膠囊、復方丹參滴丸等。建議:該類藥物,種類不宜同時應用過多,每次選用1~2種先后交替服用為好。

篇6

老年人是一組易患多種慢性疾病、多種器官同時損害,活動能力減退,生活難以自理,以及對社會健康服務、生活照料、醫療需求較多的人群。人口老齡化使慢性病呈上升趨勢將成為21世紀老年人的主要死因和導致殘疾的主要根源。中風、心血管病、癌癥是老人的主要災難。在美國引起老年人殘疾的主要原因為跌倒骨折、骨質疏松和心血管疾病。因此,積極的防治這些不僅影響壽命而且影響到晚年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應看作是對抗衰老求得長生,提高生命質量的主要手段和途徑。本世紀隨著科學發展的日新月異,各種新科技的應用使不少疾病的診斷與防治方面有了一些突破性的進展。如對老年性癡呆發病機制的分子醫學認識;帕金森病的內外科治療方法;骨質疏松癥的診斷和預防;老年人心腦血管病的藥物治療和介入療法;如應用溶栓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使病死率下降,應用抗血小板藥預防缺血性腦卒中和心肌梗死也收到一定效果;美國科學家對中風發生在三小時內的病人應用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治療,使病人得到完全康復;等等,都顯示出了新的希望,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平均壽命(以發達國家美國為例,其老年人的平均壽命已達80歲)。

國際老年學會主席GaryR.Andrews教授在總結第16屆國際老年醫學會(LAG)會議時指出:“許多慢性疾病的預防已成為可能,要延長健康的壽命而不僅僅是增加壽命也是能切實做到的?!币约啊耙估夏耆四艿玫浇】涤袃r值感的生活”。上海市華東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的多年研究結果及文獻資料均證實:“老年認識障礙及老年阿爾茨海默?。ˋD)尚與其他非遺傳因素,包括動脈硬化、自由基、氧損傷、微循環障礙、高血壓、糖尿病、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冠心病、腦血管病、I型皰疹病毒及精神抑制藥等因素有關?!薄疤岢鰧夏暾J知障礙及AD的防治亦須采取綜合措施(如防治高血壓病、動脈硬化、改善自由基代謝與微循環障礙等)?!比毡疽嘤袑W者通過對8000多例健康人在長達28年的跟蹤研究后發現“最一致的老齡健康預報因子是:血壓不高,低血清葡萄糖,不吸煙和不過度肥胖。同時還指出:除老齡生物學影響外,與老年人病殘最有關的危險因素出現在中年。以及老年人的多數傷殘和長期醫護需要是由臨床疾病引起的,包括心臟病、中風、糖尿病、關節炎、視力損傷和髖骨骨折。”

同樣據大量研究發現,中風發生的危險因子有: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煙等,其發病機制與血管因素、血液成分的改變和血液動力學因素有關。根據上述這些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報導都充分揭示了對于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要通過有效的方法及時阻止慢性病的進程,提高慢性病的診治效果和逆轉由慢性病導致的功能殘疾和生活能力的下降。使老年人盡管存有一種或多種慢性病,而能保持生活自理能力功能的時間——即提高健康期望壽命。

二、老年性疾病的診斷和防治與檢驗醫學的關系

在老年性常見慢性疾病中,心血管系統疾病有:高血壓、冠心病、急性心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在神經系統疾病有:腦動脈硬化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梗死、腦栓塞、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震顫麻痹、老年性癡呆;在代謝性內分泌疾病有:糖尿病、骨質疏松癥、高脂血癥、痛風等;在呼吸系統疾病有: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源性心臟病、肺血管栓塞等;在泌尿系統疾病中有:前列腺增生癥、前列腺癌等。其中心腦血管病已成為我國人口病死原因的第一位,發病率隨人口老齡化呈增加趨勢,嚴重威脅著老年人的健康,是造成老年人病殘的主要原因。我們在對上述相關疾病的發展與惡化以及發病機制病理過程綜合分析研究后發現,老年人常見慢性病尤以心腦血管病的發展與惡化均與血栓形成及血栓栓塞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醫學新科技的應用以及檢驗醫學的飛速發展,尤其血液學中血栓與止血研究的發展,促進了對血栓性疾病發病機制的深入認識和診斷方法的進步。同時在國際臨床醫學領域“循證醫學”學說的建立,使實驗室的檢查數據和結果成為臨床在對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治療和預后判斷過程中,提供科學依據的必不可少手段,限于篇幅,下面將有關的實驗室檢查方法與標志物的檢測淺述如下:

(一)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狀態的實驗診斷參考指標

血栓前狀態(PTS.Prethromoticstate)是指血液有形成分和無形成分的生化學和流變學發生某些變化。同樣地在這一病理狀態下,既有利于發生但又不一定發生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如此時進行預防性應用藥物干預(或治療)將可阻止或逆轉血栓性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惡化,故在臨床預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其發病機制與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血小板的激活、白細胞的激活、高凝狀態、纖溶活性降低和血液流變學的改變有關。PTS的實驗診斷指標可分為二大部分:1.綜合性篩選指標:(1)血漿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測定。(2)血小板聚集試驗(PAG)。(3)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Fg)測定。(4)血液粘度測定。2.特異性實驗診斷指標:(1)反映血管內皮細胞受損的化驗指標,血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測定。(2)反映血小板被激活的化驗指標,血漿β-血小板球蛋白(β-TG)測定。(3)反映凝血酶生成增多的化驗指標,血漿纖維蛋白肽A(FPA)測定、血漿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復合物測定。(4)反映生理性抗凝物減弱的化驗指標,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測定。(5)反映纖溶系統活性的化驗指標,血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測定、血漿纖溶酶原活化劑的抑制物(PAI)測定,等。

(二)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嚴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成為世界廣泛關注的嚴重社會問題之一。當今醫學界把治療骨質疏松癥預防骨折和治療高血壓預防中風,治療高脂血癥預防心肌梗死的重要性等同起來。據估計,美國每年65歲以上人群有25萬人發生髖骨骨折。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醫療費每年高達100億美元之多,并呈增長趨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骨質疏松癥發病率有明顯增高趨勢。有研究證明,60歲以上老年人約1/3都有跌倒史,80歲以上的老年人近九成患有骨質疏松癥,是引起嚴重殘疾或致死的主要原因。骨質疏松癥是單位體積內的骨量明顯減少,骨微小結構破壞,骨的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種全身性骨病。老年人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老化有關的過程,一方面隨著年齡增長,造骨功能減退,越是高齡骨流失得越多,越會出現骨質疏松癥,同時老年人的生理代謝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如合成VitD的功能減退,腎功能減退,使VitD活化能力降低以及糖尿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都會使老年人發生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的實驗室檢查:1.骨密度儀的應用:用于四肢骨骼骨密度的檢查。2.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化標志物檢測可用于判斷骨丟失的速率和骨代謝的情況,以及治療的監測。(1)反映骨形成的指標有:血清總堿性磷酸酶、骨特異性堿性磷酸酶、血清骨鈣素、I型膠原C端肽。(2)反映骨吸收的指標有: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γ-羧基谷氨酸、尿羥輔氨酸、尿膠原分解產物。

(三)老年人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特別是中老年人泌尿生殖系統的多發病。其實驗室診斷目前主要應用前列腺特異抗原(PSA)的檢測。PSA產生于前列腺管上皮細胞,具有特殊的生物化學及免疫學特性,正常血清含量恒定且微量。前列腺癌細胞株保持其合成PSA的特性,并可釋放該抗原于血循環中,因而前列腺癌患者由于其前列腺惡性病理性增生,而使血清PSA濃度顯著升高。PSA已被公認為檢測前列腺癌最具臨床價值的瘤標。但并非前列腺癌的專一特異性物質。由于前列腺良性病理性增生,使得前列腺增生癥、前列腺硬結及可疑癌的患者血清PSA也顯著升高,而前列腺癌患者的PSA水平又較前列腺增生癥、前列腺硬結及可疑癌患者升高更明顯,因此在臨床上為中老年人前列腺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三、小結

篇7

在女性體內有一種神奇的物質,叫作雌激素,也稱荷爾蒙。雌激素可以保護女性少受疾病的困擾。拿冠心病來說,45歲之前的女性冠心病發病率極低,僅7‰,即100個人中不到1個。而同齡男性的發病率高達48‰,兩者相差近7倍。而且雌激素不單與冠心病有關,還可以防止女性眾多疾病,比如骨質疏松、老年癡呆、糖尿病等。

女人和男人的最大區別,就是女人會在更年期突然沒有了雌激素。沒有了它,女人就會發生很大變化,就是我們女職工最害怕的一件事――衰老。

對于女性來說,雌激素既不能過少,也不能越多越好。雌激素過少,會直接影響女性的第二性征,如女孩13歲以后還不發育,甚至到了16歲還不來月經,屬于青春發育遲緩,是雌激素分泌過少甚至沒有所造成的,其后果就是失去女性正常體態,內分泌失調甚至會出現男性性征。而雌激素過多,也會出現麻煩,比如4歲的女孩就來月經,我們稱這為性早熟,還有多囊卵巢綜合征。健康的女性是既有雌激素又有孕激素,如果沒有排卵,就沒有孕激素。有些女性半年甚至一年不來一次月經,這種狀態就有可能是孕激素缺乏。如果沒有孕激素而只有雌激素,就會增大癌變的概率。許多婦科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也都與雌激素過多有關。

女性更年期之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會影響腦血管硬化,因而造成供血不足,由此大腦也會受到影響。不僅如此,絕經后,女性的各種機能開始衰退,特別是性腺機能減退以至消退時,老年期就已開始。老年期開始的時間,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遺傳、營養、生活條件和疾病等。在舊中國,人的平均壽命不超過50歲,現在活到80歲的人越來越多,雖然人的壽命逐漸延長,但絕經的時間并無多大變化,因此女性一些以前沒有表現出來的疾病,如更年期綜合征、骨質疏松、血壓波動、血脂紊亂、心血管疾病等,其中尤其是女性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因素――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都與雌激素有關!

很多中老年女性都有這樣的感受,更年期出現了血壓波動,如不采取措施防范,可能血壓波動就會變成高血壓而危及健康!

補充雌激素可以解決更年期癥狀,治療泌尿生殖道萎縮,預防骨質疏松,早期開始用還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癡呆。此外還可以保持女性特點,減少糖尿病和結腸癌的發生。

雌激素有促進鈣在骨板中貯存的作用,絕經后雌激素減少,骨鈣貯存也減少,使骨密度下降。間隙增寬,造成骨質疏松。如能在絕經后及早補充雌激素,并加服鈣片,則可延緩骨鈣丟失,防止和減少股骨頸骨折的發生。同時,雌激素能參與脂肪的代謝,有減少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和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從而保持動脈血管壁的韌性和管腔的通暢,減少中老年婦女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有關資料還指出,絕經后的婦女服用雌激素后,心血管和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可以減少一半。

有人會產生這樣的顧慮,“補充雌激素會發胖的!”

使人發胖的激素是腎上腺激素,而雌激素是不會使人發胖的,相反,如果缺乏雌激素,是有可能發胖的!

還有人有這樣的顧慮,“補充雌激素可能會造成子宮內膜癌以及乳腺癌!”

雌激素是一種生理性激素,適量的雌激素可減輕更年期癥狀、骨質疏松癥,但不意味雌激素就是“防老藥”。如若雌激素水平升高,會改變體內內分泌環境,導致細胞惡變,誘發乳腺癌的發生。流行病學調查發現, 內源性雌激素水平持續增高或外源性補充雌激素均可使乳腺癌發病率明顯增加。研究表明雌激素代謝致DNA損傷,雌激素促進乳腺細胞的轉化和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腫瘤細胞的增殖與侵襲,這也是一些乳腺癌患者應用抗雌激素治療的依據。

在現代社會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女職工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由此會影響雌激素水平;大量使用加入雌激素以達到嫩膚效果的美容化妝品,進食了用激素喂養的雞、魚等肉類,以及環境污染嚴重等因素都可使體內雌激素水平長期偏高,而導致乳腺癌發病的增加。肥胖婦女體內雌激素除卵巢分泌的一部分之外,還可由脂肪組織生成相當可觀的雌激素,使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反復人工流產會使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增加,這是因為懷孕婦女每次人流之后妊娠被突然中斷,體內激素水平變化顯著,成為乳腺癌的誘因。酒精能提高女性體內雌激素分泌水平 ,飲酒會增加乳腺癌復發率的原因可能與此有關。

需要使用雌激素的多為患更年期綜合征的婦女,這類婦女使用雌激素前,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才能合理、適量使用,決不可自行濫用。

乳腺癌與雌激素水平的關系比較密切,但不必將雌激素看作“洪水猛獸”,在乳腺形態發生過程中不同劑量的雌激素有完全相反的作用,如生理水平的雌激素可誘導腫瘤的消退,這是因為雌激素具有的雙向作用引起的。研究發現在激素替代治療患者中應用雌激素仍利大于弊,必須在醫生指導下做好隨診與監測,做到規范化使用。

如何維護好體內雌激素水平的平衡呢?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保持健康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決抵制煙酒的誘惑。有吸煙與飲酒嗜好的女職工,不僅易失去雌激素,使皮膚粗糙,皺紋早現,而且平均絕經期會提前3~4年。絕經后的骨質疏松現象也會更嚴重。

二是注意營養均衡,與豆制品為友。飲食的營養均衡十分重要,自然界中一些植物也含有“雌激素”,如常見的大豆,就含有一種大豆異黃酮,被稱為植物雌激素。不過這種植物雌激素的作用只在人體外的試驗條件下得到證實,它在體內是否能替代我們自身分泌的雌激素還在研究中。但不管怎么說,與豆制品為友總是大有益處的,因為它還有高蛋白、高鈣質、低脂肪等許多優點。

篇8

[關鍵詞] 戶外運動;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心理健康;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10(c)-015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utdoor exercise on ment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our hospital 60 cases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6. with bone osteoporosis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 giving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dietary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of outdoor exercise intervention group;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mprovement.Results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each factor score of SCL-90 i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each factor sco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 Outdoor sports;Osteoporosis;Schizophrenia;Mental health; Quality of life

近年來骨質疏松的發病率正日益上升,成為嚴重影響我國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欢穹至寻Y病因尚末完全明確,目前普遍認為由易感素質和外部不良因素通過內在生物學因素共同作用而導致。而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發病率逐漸增加,對患者帶來嚴重的生理、心理及正常生活等影響[1-2]。因此科學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對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改善至關重要。該文主要以2014年2月―2016年2月60例患者為對象探討戶外運動對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60例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根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確診,病情穩定且伴發不同程度的伴骨質疏松癥。均已排除肝腎功能不全者,呼吸和循環系統疾病者,有器質性病變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合并癥者及病歷資料不全者。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齡51~75歲,平均(59.89±8.07)歲,精神分裂癥病程3~24年,平均(15.90±5.60)年,住院時間(6.11±2.47)年,受教育年限(9.03±5.08)年;隨機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住院時間、受教育年限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對照組給予常規膳食和心理護理干預,膳食調整主要增加菜品及搭配,調整葷素比例,提供肉類和豆類,以植物油烹調為主;增加動物血、內臟為原料的菜品,提高維生素A、D等,食用蔬菜品種多樣化。心理護理包括心理支持法、積極引導暗示法、松弛訓練法等。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戶外運動干預。戶外運動護理準備:安排責任護士和與精神分裂癥患者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的資深護理人員一起培訓,熟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相關醫學知識及運動相關知識,在掌握飲食、疾病知識宣教、心理等護理基礎上,側重戶外運動指導,護理人員培訓后可很好的完成示范動作,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戶外運動指導方案。運動強度:患者有規律的參加戶外有氧運動6月,運動頻度3次/周,運動時間持續30 min左右/次,活動強度為安靜時心率+(20%~30%)的安靜心率,指導患者選擇運動方式。運動形式:根據患者身體實際狀況組織有規律的有氧運動,包括戶外晨跑、戶外散步、太極拳、太極劍、放風箏、跳廣場舞、有氧健身操、種植花卉或蔬菜等;每次將運動運動時間和完成情況向主治醫生匯報,并定期隨診。

1.3 觀察指標

干預前后對患者發放相關問卷進行相關調查。①心理狀態參考癥狀自評量表(SCL-90)[3]:共90個條目,分為9個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每個因子1~5分,分值越高,心理健康狀況越差。②生活質量評價參考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量表(SQLS),共30個條目,包括心理社會、動力和精力、癥狀和不良反應3個維度,每個維度為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差[4]。

1.4 統計方法

選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對比進行t檢驗,以P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

兩組治療前SCL-90各因子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各因子評分明顯降低(P

2.2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SQLS評分

兩組干預前SQLS各維度評分及總均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SQLS各維度評分及總均分明顯降低(P

3 討論

精神分裂癥患者病程遷延、進展緩慢,病情反復發作,加之極易伴發骨質疏松癥,社會功能下降,常難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易導致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近年來研究發現精神分裂癥與骨質疏松癥有著密切的聯系,體現在:①精神分裂癥可大大增加骨密度改變及骨折風險,精神分裂癥患者長期服用相關治療藥物如利培酮可對骨質造成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明顯低于常人,且患者更易出現營養不良,加之其接觸陽光減少、活動減少,影響體內鈣的沉積,而更容易出現骨質疏松;患者骨折率高于健康人群,尤其是精神分裂癥患者骨密度及血清維生素D水平均低于健康人群,其晚年髖部骨折風險高于一般人群。②精神分裂癥可影響機體正常骨代謝,精神分裂癥患者皮質醇濃度高,可對海綿骨造成影響,進而直接抑制骨形成,減少骨沉積,同時減少腸道鈣吸收,增加尿鈣排出;有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癥患者空腹葡萄糖耐量受損,其胰島素抵抗、血糖、胰島素水平較正常者高,而高血糖可導致成骨細胞功能降低;同時胰島素缺乏影響骨吸收,導致腸鈣及磷吸收減少,骨鈣化受抑而引起骨質疏松等[5]。此外,精神分裂癥患者運動意愿降低,運動量減少會影響骨密度及骨代謝而繼發性骨質疏松,因此對精神分裂癥骨密度及骨代謝的改善尤為重要。

膳食干預及康復訓練干預可改善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骨質疏松的治療效果,其康復訓練主要為預防骨質疏松運動練習法,戶外運動即為不可缺少的一項[6]。該研究兩組首先均給予心理、膳食調整干預,保證充足的鈣、磷 、維生素及適量的蛋白質攝入量是骨質疏松患者膳食干預原則,尤其對于中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增加鈣攝入量能減緩骨鈣丟失,進而減少骨質疏松的患病風險。而戶外運動護理干預計劃科學,方式多種樣,不同戶外運動強度搭配適合不同病情的患者進行鍛煉,針對性、科學性強。故結果顯示觀察組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戶外運動與心理、飲食等護理聯合干預可顯著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狀況;觀察組心理社會、動力和精力及總均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觀察組在心理社會、動力和精力等生活質量方面均得到更明顯的改善,提示戶外運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劉露[7]總結戶外運動干預的機制主要包括:戶外運動可調整心情、放松身心尤其肌肉放松,增強肌肉力量,保持平衡感和穩定性;可預防骨量的丟失和骨密度的減少,促進活性維生素D合成,從而促進鈣質吸收,減少骨丟失等。郭宏燾[8]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給予戶外負重有氧運動結合局部肌力訓練干預后仰臥推舉力、負重屈肘力、負重蹲起力、握力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表明長時間進行堅持的運動能有效防止骨質疏松癥的發生,改善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骨密度的情況。上述研究結論與本結論大致相符,但其研究對象多為單純的骨質疏松患者,故戶外有氧運動對伴有骨質疏松精神分裂癥的干預效果與機制有待進一步探究。

綜上,戶外運動有利于改善伴骨質疏松癥精神分裂癥患者心理健康及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顧靜蓮,閔海瑛,沈穎,等.低強度運動療法對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9):2700-2703.

[2] 劉紅,李和彪,徐明.原發性骨質疏松癥的防治研究進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27(8):1074-1077.

[3] 吳文源,王征宇.癥狀自評量表(SCL-90)[J].上海精神醫學,1990,(2增刊):68-69.

[4] 陳瓊妮,劉莉,張丹,等.社會支持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和康復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6,24(1):185-187.

[5] 冒雷明,徐健,繆海燕,等.精神分裂癥與骨質疏松癥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5,25(4):277-278.

[6] 夏孟紅,張周周.膳食干預及康復訓練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骨質疏松的治療效果[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19):2955-2956.

[7] 劉露.老年骨質疏松癥病人運動干預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13,11(14):1323-1324.

篇9

更年期是成年女性進入老年期的必經階段。是女性從有生殖能力到無生殖能力的過度階段。為了了解該階段女性的健康及保健狀況,我們對300名40~60歲的女性的自我保健及更年期的相關疾病調查及對血壓、體重質數的測定,找出了主要健康問題為低雌激素引起的相關疾病、慢性疲勞、肥胖和超重、下降及骨質疏松。

1 方法

通過問卷、訪談、構成比等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更年期保健知識知曉率為66.71%。

2.2 每日的自我保健狀況為11.92%。

2.3 月經改變狀況達62%。

2.4 體重超重率為42.6%,肥胖率達12%。

2.5 血壓狀況分析,血壓偏高占11.12%,高血壓占12.26%。

2.6 性生活頻率,對性生活感興趣占78.61%。

3 討論

3.1 更年期女性的主要健康問題。

3.1.1 低雌激素相關疾病 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一些疾病成為影響更年期女性健康的主要問題。更年期綜合征是女性絕經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動或下降所致的植物功能神經紊亂為主,伴有神經、心臟癥狀的一組征候群。其主要臨床表現為精神、神經癥狀、血管舒縮癥狀和心血管癥狀。其中最有特征的癥狀潮熱出現率29.71%,失眠、煩躁、心前區不適等癥狀33.46%;圍絕經期月經改變率62%;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疾病主要有萎縮性尿道炎和老年陰道炎,患病率占27.2%。

3.1.2 超重和肥胖 此次調查有42.6%的女性超重,12%的女性肥胖。運動不足,靜坐的生活方式不僅可做為獨立的危險因素直接影響健康。而且和其他危險因素一起對健康造成更大威脅。更年期女性肥胖還是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危險因素之一。同時肥胖還可以引發肌肉萎縮、肌力減退、關節功能障礙、骨質疏松及運動相關疾病。

3.1.3 慢性疲勞 更年期女性正處于社會、家庭、工作、生活的多重壓力中,家務和職業的雙重負擔使女性長期處于慢性疲勞的狀態之中。這是一種普遍存在卻被人忽視的社會病。疲勞有兩層含義:身體疲勞和心理疲勞。心理疲勞的大部分癥狀是通過身體疲勞表現出來的,慢性疲勞在更年期綜合征心身性疾病中尤為突出。如失眠、煩躁、乏力癥狀累計達28.89%。

3.2 防治措施

3.2.1 適應需求 從自我保健調查中,更年期保健知識知曉率達66.71%,每日自我保健活動也逐漸增加,且不同文化,

作者單位:130051長春市中心醫院

不同職業的女性之間無差異。越來越多的女性正把尋求更年期保健作為提高自己生活質量的標準。因此無論是滿足社會需求,還是縮短與國際間的差距,都要求從事更年期女性保健的臨床醫生,擔負起對更年期女性全身心的保健任務,建立完整的更年期相關疾病的篩查體系,確定臨床操作規范,系統診斷相關疾病,定量分析亞健康狀態,采用婦科相關疾病診治、激素補充、營養定量、環境因素或有害物質控制,運動定量指導、康復治療、生活習慣指導以及精神心理疏導等多層次、個體化綜合治療與保健方法,加強對患者及社會大眾的科普教育,全面保證更年期女性的心理健康。

3.2.2 對于低雌激素引起的更年期癥狀和泌尿生殖道的萎縮,激素替代方法是目前唯一的有效方法。應從禁忌證,慎用癥、用藥方式、藥物選擇以及用藥劑量等各個方面盡量做到規范,努力做到個體化定量、并定期調節補充方式和隨診結果。同時應教育患者遠離其他途徑的激素攝入。

3.2.3 超重和肥胖 推行低熱量飲食療法,即在滿足人體營養成分合理的前提下增加維生素攝入,減少能量攝入最終通過能量平衡的原理達到減肥目的;進行人群體育鍛煉促進并針對不同情況提供較為個體化的運動處方使之達到健康所需要的體力活動水平即輕到中等體育鍛煉3~4次/周以上,30 min/次以上,進行全身力量型的肌肉鍛煉,增加肌肉數量以提高代謝率;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做好體重和腰圍監測,實現將體重指數控制到24以下,以防止人群中45%~50%的危險因素聚集,腰圍控制到80 cm以下以防止47%~58%的危險因素聚集的目標。

3.2.4 慢性疲勞 開展心理咨詢做好心理保健指導,按照心理保健原則使其做到:要有自知之明、接受自己、體驗現在幸福感,積極參加勞動實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尋求專業人員幫助,這到心理健康標準;進行精神心理輔導,控制心理應激,預防心理應激損害健康。進行放松訓練方法,不要把弦繃得太緊,防止“女強人綜合征”;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疲勞使人產生新的活力,進行睡眠指導及預防睡眠障礙及對失眠的治療。

篇10

天津市北辰區大張莊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天津市 300400

【摘 要】近年來隨著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的不斷攀升,臨床上展開了越來越多的針對心腦血管疾病的藥物研究,其中他汀類藥物是一種多效性藥物,在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均有廣泛應用,并且隨著研究的深入,他汀類藥物的應用愈來愈廣泛。本文對近年來他汀類藥物的臨床多效性研究相關國內外文獻進行綜述,推動他汀類藥物在臨床多領域的預防及治療作用。

關鍵詞 他汀類藥物;多效性;應用進展

他汀類藥物是一種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HMG-CoA) 還原酶抑制劑,該類藥物可通過競爭性抑制內源性膽固醇合成限速酶(HMG-CoA) 還原酶進而達到阻斷細胞內羥甲戊酸代謝途徑,進而使細胞內的膽固醇合成量降低,通過反饋行刺激肝細胞膜表面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量、活性增加從而提高機體內血清膽固醇的清除率,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1]。臨床上通常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循環系統疾病,利用其降低膽固醇水平的作用調節患者血脂水平,進而達到改善血脂指標及血液組分的目的,常用于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肌壞死等心腦血管疾病中[2]。近年來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具有多效性應用,不僅僅局限于對血脂及循環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本文就近期他汀類藥物多效性研究應用進展展開總如如下:

1 循環系統疾病

他汀類藥物用于循環系統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壓、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治療目前已獲得臨床的廣泛認可,但目前臨床對他汀類藥物所重視的僅為其治療作用與降脂效果,而對于他汀類藥物對心腦血管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的預防治療上鮮有報道。

1.1 心腦血管的保護作用

血管內皮細胞其功能性在于維持正常的血管張力及防止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及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便是血管內皮功能紊亂及內皮氧化。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是一個慢性的過程,因而在早期對血管內皮進行藥物保護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可顯著降低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率,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后期治療困難與負擔。他汀類藥物對血管內皮的抗氧化作用使其在急性冠脈綜合征的預防及治療中均發揮重要作用,并且他汀類藥物可通過修飾SG 蛋白使血管內皮細胞中ROS 數量降低,而ROS 是NADPH 氧化酶重要的相關酶,通過氧化應激反應史其變化減輕[3],有效保護心肌細胞與血管內皮。

1.2 對炎性反應的抑制作用

臨床研究證實他汀類藥物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改善腎血管及腎功能,延長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生存期。他汀類藥物通過競爭性抑制HMG-CoA 還原酶活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從而破壞炎癥細胞脂質結構的穩定性,并可可通過抑制分子信號使基因表達水平及靈敏度降低,兩類反應協同作用降低趨化因子及炎癥粘附因子的表達,改善患者血管內皮及其他炎癥趨向[4]。

2 神經系統疾病

2.1 對于腦卒中的預防及治療作用無論是出血性腦卒中還是缺血性腦卒中,其病理變化均與患者血管的分布及血管病變具有密切關系,動脈粥樣硬化是腦卒中發生的首要病因,而他汀類藥物的抑制血小板凝聚及促纖維蛋白溶解、減少膠原降解作用可有效穩定患者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可延緩病情進展發生斑塊破裂脫落等[5],其預防作用同上。

2.2 降低癡呆癥的發生率

臨床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能夠有效降低帕金森病的發病率,其藥理作用為通過干擾α 突觸核蛋白的凝聚及其對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表達影響進而產生抗炎、抑制氨基末端激酶表達作用,阻斷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進而防治帕金森病的產生。同樣應用有效劑量的他汀類藥物能夠有效預防阿爾茨海默的發病,并可使其他癡呆癥的發生率降低。有關學者通過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高血脂狀態若不能及時控制所導致的動脈粥樣硬化及血栓能夠促進腦動脈中β 淀粉樣反應蛋白在腦組織間隙中沉積,進而導致老年斑的形成,而老年斑是早期老年性癡呆患者的典型表現[6],老年斑的產生可嚴重影響患者記憶力及系統功能降低,因此阻斷β 淀粉樣反應蛋白的沉積作用可降低癡呆癥的發病率。而他汀類藥物對癡呆癥的預防作用便是減少β 淀粉樣蛋白的生成,從而降低腦組織間隙中β淀粉樣蛋白的沉積量。

3 用于骨質疏松的治療與預防

骨質疏松癥是絕經期婦女或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骨質疏松是患者骨量降低,使骨折的發生率呈指數增加。而他汀類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理作用為通過降低肝臟膽固醇生物合成水平,從而抑制代謝產物甲羥酸的生成,而甲羥酸可通過抑制成骨基因中的反應蛋白破壞骨結構與抑制骨細胞的自我生長、修復功能,并且他汀類藥物能夠有效阻斷HMG-CoA 轉化為甲羥戊酸的過程,增強表達BMP3 基因的效果,促進新骨細胞的合成,進而達到穩定骨量并進行骨重建以改善患者骨質疏松癥狀[7]。

4 抗腫瘤作用

他汀類藥物的抗腫瘤作用是近年來經動物實驗在臨床上提出的,大量動物實驗研究表明他汀類藥物能夠抑制動物模型中心肌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及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與B 淋巴細胞的增殖,誘導細胞發生細胞凋亡[8]。臨床有報道稱在應用降脂治療劑量的他汀類藥物治療時,可有效抑制患者腫瘤細胞的增殖作用并加速細胞凋亡的進程,其中動物實驗中乳腺癌、纖維肉瘤、成神經細胞瘤等惡性腫瘤中應用他汀類藥物均可使其細胞增殖速度變慢,其具體藥理作用尚未完全明確,有學者假說他汀類藥物的抗腫瘤作用可能與三磷酸鳥苷酶活性的抑制及特定細胞反應中周期依賴蛋白酶的活性降低有關[9]。而隨著他汀類藥物抗腫瘤作用的發現,可是臨床擺脫對化療藥物的依賴,并且通過輔助化療藥物,聯合化療藥物治療腫瘤可降低患者的毒性反應,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并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5 對于膿毒血癥的治療作用

他汀類藥物能夠用于機體炎性反應的抑制治療中,其作用機制為抑制機體釋放炎性因子、抑制炎性細胞粘附作用從而產生抑制炎性反應的作用。而對于膿毒血癥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作用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臨床實驗結果表明他汀類藥物可使患者T 細胞的活性降低,抑制抗原呈遞細胞表面相容復合體Ⅱ類分子的表達效果,降低外周合成血單核細胞趨化因子的數量,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減輕炎癥反應并抑制血漿C 反應蛋白的活性,可能與其對膿毒血癥的治療作用存在相關性[10]。

6 小結

綜上所述,隨著臨床對他汀類藥物的不斷研究及廣泛應用,對于其在其他疾病的治療與預防作用逐漸被發現與認可,目前他汀類藥物的降脂作用與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已獲得臨床廣泛肯定,并且他汀類藥物在神經系統疾病、抗腫瘤、治療骨質疏松中均已展開相應的臨床研究與動物實驗,以明確其作用機制及不良反應,提高其安全性應用效果。

參考文獻

[1]Etdar MD,Ahmet MD,et al.Effectsof platalet richplasma on colonicArias lomosc[J].Journal of SucalResearch,2008,146:190-194.

[2] 張鳳林. 他汀類藥物研究現狀及降脂趨勢[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1,9(1):49-50.

[3] 李瑜, 張向陽. 他汀類藥物的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應用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10,31(1):127-129.

[4] 劉昌孝. 他汀類藥物的安全性風險評價[J]. 現代藥物與臨床,2014,29(8):831-833.

[5] 呂駿. 他汀類藥物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中的抗感染作用[J]. 中國醫學創新, 2014,11(2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