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1-10 18:16: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建議

篇1

高校大學生申訴制度問題建議隨著大學生法律意識,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大學生自發維護自己合法權利的意識也逐步得到提高。雖然我國已經從法律上規定了學生的權利救濟制度,但是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本文結合高校學生申訴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健全和完善高校學生申訴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度的概念

我國的高校學生申訴制度,是指高等學校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因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或認為學校和教師侵犯其合法權益而向學校有關部門或上級教育行政部門提出重新認定和作出處理的制度。而在本文中,我們討論的是前者,即高校校內學生申訴制也就是指高校學生認為學校給予自身的處理、處分決定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權益或者認為學校、教職工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而向學校提起的申訴。

二、校內申訴制度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校內學生維權、申訴制度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目前該項制度還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實際運行實踐之中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作用,還存在一些缺漏,有待進一步深入完善研究。

1.學生申訴范圍過于狹窄

目前,申訴機構受理申訴的范圍還局限在于學生的違紀處分和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決定,而對于復學、畢業證書和學委證書等涉及學生受教育權方面以及對于學生榮譽、人格,隱私等涉及到學生人身權保護方面的內容,以及學校違規收費等涉及到學生財產權等方方面面的內容,這些在新《規定》中并沒有體現這一點。

2.申委會設置模糊不清

新《規定》第六十條第二款規定:“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當由學校負責人、職能部門負責人、教師代表、學生代表組成”。

(1)申委會的獨立性不足

申訴委員會應該是處理高校內部學生與學校沖突矛盾的獨立性機構,而在我國高校的實際情況中,有的高校將申委會置于校長辦公室隸屬下,有的將其掛靠在學生處等學校內部,使得很多高校的申委會并不具有獨立性。在學校和學生發生矛盾糾紛之時,申委會就難以保證在其處理學校和學校糾紛矛盾中保持獨立性與中立性。

(2)申委會人員配置不合理

新《規定》中,對于委員會如何構成、組成人員所占比例、如何選派成員、成員的職責范圍以及如何處理不同成員的意見等都未作出明確的規定。而在高校實踐當中,學校各行政部門領導占多數,而行政領導一般都是偏向維護學校利益,這樣就很難公平公正地維護學生合法權益。

(3)申委會的權力不清

新《規定》中,學生申訴委員會沒有資格改變學校對學生原來的處分決定,對于學校原來的處理決定,僅具有建議權,并沒有賦予其有直接改變學校作出的決定的權限,這樣就難免使得學生申訴委員會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委員會不能夠依據不同情況直接做出處理決定。

3.學生申訴時間過于嚴格

新《規定》第六十一條規定“學生對處分決定有異議的,在接到學校處分決定書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可以向學校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訴?!?/p>

“5個工作日內以書面方式提出申訴”,學生或許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不能在規定期限內提出請求,對于是否是特殊情況可以例外,新規定對此并沒有補充說明。另外,在學生人身自由、行為能力受損情況下,往往因為無法按時提出書面申訴材料,而無法保護自己合法權益。

三、完善校內申訴制度的幾點思考

高校的校內學生申訴制度是我國的救濟制度,而我國的該項制度目前還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有必要將該項制度進一步規范和完善,使其發揮應有的保護作用,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诖它c考慮,筆者針對高校學生申訴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以下幾點思考:

1.保證學生申訴委員會的獨立性

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應該一個相對獨立的機構,它也可以與高校的職能行政部門有一定的聯系,但是不應該成為高校的職能部門或者依附于其他職能部門。這樣才能在處理學生申訴的時候,不受學校職能部門以及學校領導意志的干擾,在處理糾紛沖突時能夠更多地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中立性,更好地在學校與學生發生沖突糾紛的時候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2.合理配置學生申訴委員會人員

申訴委員會的成員應該具有代表性,應該保證教師代表、學生代表和法律人士的參與,其所占比例也要有一定的控制比例。不能造成學校行政部門代表過多,尤其是不能導致很多教師兼任其他行政職務,甚至是與學生處分決定相關的部門代表,致使學生代表在審議中沒有話語權,要防止委員會流于形式,成為面子機構。

3.明晰學生申訴范圍

根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和新《規定》等法律法規關于保護學生權益的規定,高校校內的學生申訴制度還可以拓寬和明確。學生申訴范圍除了新《規定》已經明確的學生在學籍和違紀處分方面可以提出申訴之外,還可以將學生政治權利、受教育權、人身權、財產權利等方面內容納入其中。

4.有限擴大學生申訴委員會的權利

高校應該賦予學生申訴委員會一定的自主決定權,如對于學生的批評教育、警告、嚴重警告、記過等處分,委員會有權利做出改變的決定。但是對于涉及到改變學生身份的決定,如取消入學資格、開除學籍等處分,委員會就要根據情況提出處理意見,然后交由學校重新研究決定。

四、結語

高校學生申訴制度,是保障學生合法權益的重要制度,也是現代法治社會中高校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社會各行各界都要來關注高校學生權利的維護,關注學生申訴制度,不斷地對現行高校學生申訴制度進行完善與修訂,使之逐步成為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的有效保障。

參考文獻:

[1]湛中樂.高等學校大學生校內申訴制度研究[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7,(5).

[2]詹明鵬.高校學生申訴制度:問題與展望[J].實踐研究,2011,(6).

篇2

關鍵詞 籃球專項學生 五項身體素質 現狀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對象

天津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二系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共120人。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耐力素質情況分析

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的耐力素質整體水平還是比較低。經相關資料可知:“一場籃球比賽一般進攻次數達100次左右,投籃約90次,往返快跑約3000米”,而且還要持續、快速地完成起動、急停、跳躍、轉身、滑步等各種動作。因此,沒有好的耐力,很難完成比賽。

2.2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速度素質情況

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速度素質整體水平比較一般,保持中等成績的學生占多數。因此針對我們學習的目標,對我們課程的安排也需要做一些科學、合理的調整。

2.3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力量素質情況分析

大部分學生還在保持訓練狀態,也有很多學生在大學期間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所以成績保持中等的學生居多。2011級籃球專項女生的力量素質整體水平比較低。通過對專項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由于訓練時間、場地有限,在訓練中往往往側重于籃球技戰術的發展從而忽略了身體力量的練習。

2.4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靈敏素質情況分析

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的靈敏素質處于中等水平,其中的原因是在平時的訓練中,訓練手段僅局限于球結合的練習,速度訓練比重過小,然而,籃球的專項素質訓練要以速度訓練為中心,其中,各種變向跑動的訓練最為重要,它對提高籃球運動員的靈敏性有很大的幫助。

2.5天津體育學院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柔韌素質情況分析

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的柔韌素質整體水平一般。大部分男生在入學后堅持鍛煉的習慣,而女生只有少部分學生堅持,因此在柔韌性上男生成績相對好于女生。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耐力素質方面,整體水平比較低,男生成績處于中等的較多,女生相比之下稍微好于男生,良好較多。

(2)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速度素質方面,整體水平比較一般,男生速度素質好于女生,成績良好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女生成績處于中等的較多。

(3)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力量素質方面,整體水平比較低,成績達到優秀和良好的人數較少。

(4)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靈敏素質方面,整體靈敏素質一般,男女生成績良好和中等所占比重較大。

(5)2011級籃球專項學生柔韌素質方面,男生成績相對好于女生,良好和中等比重較大,女生成績無一人達到優秀,

3.2建議

(1)教練員應加強對籃球專項學生身體素質和基礎技術薄弱方面進行訓練,保持并提高優勢方面,促進各項身體素質和基本技術的全面、均衡發展。

(2)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明白訓練的目的和意義,提高學生對訓練的興趣。

(3)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最有效的上課方式,適當增加身體素質方面的訓練內容。

(4)對課程內容加以調整,以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鍛煉的需求,盡量使每個學生在學期結束后都能得到提高。

(5)改善場地、器材等條件,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訓練環境。

參考文獻

[1] 周巖.河北省團校學生體質現狀及對策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 2010(01):54-55.

[2] 陳安平,楊秉龍,章文.大學生身體素質的現狀及其影響原因[J]. 山西體育科技,2000(01):129-130.

[3] 姜麗.大學生身體素質不容樂觀[J].教育與職業,2011(07):31-32.

篇3

【關鍵詞】大學生 身體素質 制度化 運動等級 學分制

前言

身體素質是人體最基本的素質,其主要體現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 2014《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表明:我國青年大學生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協調性及跑、跳、投等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趨勢。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育部在2014年4月至7月間連發《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中小學校體育工作評估辦法》、《高等學校體育工作基本標準》等文件針對學生體質健康和學校體育工作“組合”出擊,從學生、學校和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等多方面入手,著力解決一直以來制約我國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諸多因素。[1]

目前,國外學者開始從生態學角度對青少年體育行為進行研究,即從群體干預較多的體育鍛煉行為進行研究。該理論認為學生鍛煉行為受個體、人際和團體、制度、社會和政策等5個因素之間相互交錯,在多重水平上影響著人的行為。[2]由于青少年鍛煉行為是體質健康水平的直接影響因素之一,所以從生態學理論角度看,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因素是多樣的,不僅受到個體先天遺傳因素影響,還受到社會和環境等的影響。因此,從多維角度對大學生身體素質促進策略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它是提高大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和完善學生體質健康干預理論的基礎。

影響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生態學因素

1.個人因素

如今,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充分,許多大學生寧可在宿舍玩游戲或休息也不愿意參加運動。從個人角度看,大學生不能很好形成體育鍛煉習慣,一是對鍛煉的益處沒有充分認識;二是對于體育鍛煉的行為不能很好的堅持,即缺乏長效機制;三是學生很難短時間內看到鍛煉的益處;四是沒有形成鍛煉的氛圍。久而久之,體育活動越來越少,最后導致身體素質迅速下降。

通過深層次分析發現,最終導致學生不喜歡體育運動的原因是缺乏體育鍛煉的動力,即從心理和身體兩方面看,多數學生沒有體育鍛煉的需求。因此,需要學校應通過說服教育、大力宣傳和組織制度等外界因素給予足夠多的刺激,使其體育鍛煉的外在動力最終轉換為內在的體育鍛煉的需求和動力。

2.學校因素

從學校層面看,學校對大學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體育行為。學校對于學生體質測試效果的考評也影響著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持續性,即制度對其體育行為的影響。學校體育鍛煉設施和鍛煉環境狀況以及場地是否滿足學生需求等對學生的體育興趣形成和愛好的培養也至關重要。

通過不完全統計和觀察,利用課外體育活動時間經常性地到體育場館進行鍛煉的學生鳳毛麟角。每周三次以上、每次鍛煉時間不低于30分鐘的學生占學生總數的不到10%。這說明,學生中體育人口數量非常少。

從課程設置看,學校對大學生的體育課僅僅在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兩個學年進行設置。每周一次的大學體育課課時也在縮減。如咸陽某所高校由原來的34個學時縮減為32個學時。課時的壓縮是對學生體育權利的變相剝奪。這些因素對大學生體育觀點和今后的體育行為也有著間接影響。

從教學角度看,學校體育課程設置缺乏特色和同一項目設置缺乏層次性是導致體育課程不能滿足不同水平學生需求的深層次原因。所謂層次性主要指同一項目的開設應根據學習難度或學生實際水平分為不同層次的班級。如把學生分為初級、提高班兩種形式,以便更好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和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該因素很可能是導致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從學校每年舉辦的體育活動次數,包括與體育活動相關文件的制定上看,每次學生的體質測試達標率基本可以反應出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然而,我校每年達標率僅43%左右。北京清華大學的體質測試達標率達到80%以上。

然而,學校每年舉辦一次的運動會也只是僅有的運動精英們的運動會,大多數學生沒有參加,也不喜歡去看運動會。每年的籃球、排球聯賽也是很少一部分學生的活動。對大多數學生來說,這種活動可有可無。因此,建議學校在舉辦體育活動時盡可能地讓更多學生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使體育活動從競技化向趣味化轉變。同時,延長學校體育課程的開設年限。

3.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在文中的社會環境主要指鍛煉環境,如鍛煉的氛圍、鍛煉場所的條件等。

(1)鍛煉場所和環境。如咸陽某高校。目前,學校擁有體育館一棟,但是主要為教學使用,課外能容納的學生數量有限。室外場地籃球場11塊、排球場9塊、足球場1塊、網球場6塊、乒乓球88塊、羽毛球26塊。在校學生有1萬4千人左右,因此場地資源較為緊張。由于室外場地較多,故受天氣狀況影響較大。多變的天氣和過熱過冷的天氣是使體育課的難度增大,使學生產生上體育課的負面情緒。因此,建議學校加大體育經費的投資力度,改善學校的體育活動場所環境。(2)鍛煉氛圍。鍛煉氛圍反映了學校體育事業發展的水平,也反映了學生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學生體育人口數量、場地的使用率、學?;蛏鐖F開展體育活動次數的多少等指標可以反映鍛煉氛圍的狀況。

文獻資料表明,某高校約50%以上的學生每周鍛煉1-2次,30%的學生每周鍛煉次數達到3次以上。每次體育鍛煉的時間達到30分鐘以上的學生站到95%,[3]這說明學校體育人口數量較少。結合對該校每年學生體質測試結果的分析,可以認為該校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比較差。同時,也可以認為該校鍛煉氛圍較好,但“準體育人口”數量較多。因此,我們認為學生每周鍛煉次數和鍛煉的負荷強度及運動時間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影響很大,建議該校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素養,使其鍛煉更加科學化。

社團舉行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活動參與人群多少以及活動的舉行效果反映了該校的鍛煉氛圍。這一標準可作為社團考核的標準。通過了解發現,多數社團對不舉行體育活動,且體育社團舉行體育活動次數也很有限。另外,社團舉辦的體育活動參賽人群規模小。以上說明,組織或者社團在體育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

促進學生身體素質提高的策略

1.通過宣傳和說服教育等方式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

大學生的體育觀受到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的影響,其中學校對學生體育觀的形成和建立非常重要。樹立正確的體育觀是提升大學生身體素質的途徑之一。對于大學生而言,“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不僅僅是一句口號,更是其向每一位學生詮釋身體鍛煉的重要性。因此,筆者建議學校通過宣傳、說服教育、案例教育等方式,使學生對體育功能形成正確的認識,建立正確的體育觀,成立相應部門幫助體育鍛煉的“懶惰者”盡早地形成規律性體育鍛煉的習慣。

2.增加體育社團數量,積極開展體育活動

社團是一群有共同愛好的群體,他們有著自己的計劃和活動。體育社團也是一群有著不同體育項目愛好者的聚集地。

通過完善學校社團的建立條件,如對各個社團的體育活動的組織次數進行規定。同時,要求體育社團定期舉辦體育攝影、體育知識競賽等活動對學生的體育知識進行普及,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響學生的體育觀和體育行為。

3.建立運動員等級學分制

學校為每位入學的大學生建立運動電子檔案,并建立運動員等級學分制,體育運動學分達到一定的要求才可以畢業,用這種方式來激勵更多的大學生參與運動,發揮自己的特長。

學校可以根據學生每次體能測試的結果,為每位學生設置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學生只要參與運動,就可以獲取相應的學分,表現突出的可以實行加分制。例如每學期都進行體能測試,對每次的測試成績與上一學期進行比對,用這種形式來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使運動員等級學分制落到實處,用強制性的制度手段來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4.院系實行體育考核制度化

院系實行體育考核制度化主要是發揮制度的作用,通過約束、激勵等措施強迫或激勵學生進行體育活動。院系實行體育考核制度化應根據各校的實際情況進行設置,但是以下原則不可忽視:

第一,實行院(系)體育考核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故各個院(系)應把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水平作為任務之一。樹立只有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并服務于社會這樣一種身體教育理念。建議建立、健全院(系)體育考核的制度化,并逐步加大學生在體育綜合素質評比中的分值比例。這也是提升身體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二,院(系)應從新生入學時就設立體育考核制度,強制性地讓大學生在制度的監管下進行運動。首先,要求院系領導老師必須帶頭參加晨練。其次,要對出勤的學生進行考勤和考核,對于沒有出勤學或不積極參加這種活動的學生進行說服教育。

第三,把學生體育活動的出勤和考核情況納入學生入黨或申報獎學金、助學金時的評審條件。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評價辦法》等三個文件[EB/OL].http:///xin_wen_dong_tai_890/20140526/t20140526_1119702.shtml。

[2] 張戈:《大學生體育鍛煉促進的研究――以北京大學為個案研究》,博士學位論文,北京體育大學,2011,6。

[3]朱偉:《咸陽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與鍛煉行為研究》,咸陽師范學院,2015,6。

篇4

摘 要 中學生體質下降日益嚴重,略微提高運動量,對于一般體質的普通學生來說,在心理和生理上是雙重的痛苦。所以,在不影響其他科目學習的情況下,逐步循序漸進改善中學生的體質差,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進行了調查與研究。

關鍵詞 高中生 體質 運動處方

一、研究目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競爭是當今社會競爭中的主要特征,強健的體格是整體素質體現的基礎。中學時期是提高身體各項素質的有利時期。因此“高中三年內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體質”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以營養學等作為理論基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高中體育現狀為主要脈絡,?????希望通過健身運動處方的方式對學生的體質進行干預,使青少年逐漸建立健康的體育運動方式,對高中生的健康成長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實驗對象

受試者為河北師大附屬中學高一及高二的100名學生,其中男生50人,女生50人。其基本情況如下:實驗前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統計結果為:優秀的學生有4人,占4%;良好的11人,占11%;合格的27人,占27%;不合格的58人,占58%。

(二)實驗方法

1.測試指標與方法

本文的主要方法是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分析影響高中生身體素質的主要因素,探討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加強其身體素質的教學內容、方法,控制運動負荷。

2.實驗內容的設計

在學校體育教學中田徑課的受歡迎的程度不比球類、健美操等課程,主要原因是內容枯燥、形式簡單。跑跳投的教學內容,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如果想要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田徑中的各個項目是較為直接和效果最明顯的方法。因此將田徑內容健身化,并且通過“游戲結合練習”的方法進行教學,培養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養成自我練習的良好習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健身運動處方是以田徑的訓練方法和內容為主,制定出不同的運動方法。使高中生健身鍛煉更科學更安全、更簡便、合理而有效。

三、結果分析

對受試學生的問卷調查總結情況:實驗前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統計結果為:優秀的學生有4人,占4%;良好的11人,占11%;合格的27人,占27%;不合格的58人,占58%。

實驗后的身體素質測試統計結果為:優秀的學生提高到10人,占10%;良好的學生提高到30人,占30%;合格的學生提高到57人,占57%;不合格的學生減少到3人,占3%。學生的優秀率、良好率、合格率明顯提高。經過對學生3個月的教學,學生的身體素質指標,有了明顯的提高。

每周2次體育課后,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市場不穩定,有時會出現肌肉酸痛和肌肉拉傷,有時也會沒有達到運動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利于達到教學效果。

學校體育安排為一周三次,教師和學生可以及時互動,教師可以控制學生的運動量,學生可以及時向老師反饋運動感受,教師隨時根據學生情況調整運動量和強度,不會讓學生產生身體疲勞。

所以,要想達到良好的運動效果,運動頻率至少在3次/周,這也提示了現在高中每周1-2次的體育教學并不能滿足當下提高中生體質提高的要求。要想改變這樣的狀態,需要對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改變。在運動量和強度達到一定標準下,“量”的積累才可以使得“質”的改變。

四、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

1.利用運動健身處方學生體育活動進行積極控制,此法簡單而有效。但是教師在制定運動處方時需要考慮高中生的年齡、性別、青春期階段的心理活動變化及生理特點等多方面因素,才能進行選擇學生學習的內容,對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以此制定運動健身處方。2.在指導下,學生逐步完成運動內容。經過8周的課程,半數以上的學生睡眠、情緒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日間學習的質量。為持續提高中學生的體質,不僅要有合理的運動安排也需要加強對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培養。

(二)建議

1.將學生的體質進行區分,并分類做出教學計劃,分別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體質。在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增強各項身體素質。這樣可以縮小學生體質方面的差異,在體育測試時適當獎勵,提高學生的興趣。2.培養學生的體育觀念,形成終身體育意識。促進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3.教師與學生積極溝通,引導學生,提高學生運動興趣。4.創編新的體育運動形式,多樣化的運動方式使學生在 鍛煉的同時又也感到了體育的樂趣,也提高了課外活動的質量。5.學校要保證學生的充足的時間和相應的運動設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運動環境。

參考文獻:

[1] 田繼宗.運動處方教學模式[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2.7.

[2] 教育部關于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公告[R].2003.

[3] 毛曉榮.“陽光體育運動”背景下的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改革[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8.42(5):97-99.

[4] 賀艷東,嵇明海.科學參加健身鍛煉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運動.2010.10.

[5] 楊靜宜.運動處方[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0-135.

[7] 黃玉山,鄧樹勛,曾凡,張琴,毛昌全,謝平.中學生健身運動處方的應用研究[J].體育學刊.2003.11.

篇5

關鍵詞:瑜伽 高?!〗虒W 研究

1、前 言

近些年來,北京眾多高校紛紛開設了體育舞蹈的教學,這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在不同程度上對大學生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患精神疾病的趨勢逐年上升,憂郁癥、自殺現象屢屢出現,應當引起全社會以及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同時通過體育舞蹈的學習,能產生一種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一種自娛自樂的心境,緩解各種壓力造成的緊張、疲勞和紊亂的情緒,從而達到振奮精神、陶冶情操的健身目的。目前,許多高校都開出了體育舞蹈系列的教學,課程資源不充足的現象逐漸顯現,亟待不斷挖掘和開發。本課題的研究,可以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引用瑜伽健身的功效,來彌補課程資源不充足的缺憾,同時也給體育舞蹈教學增添了新的色彩,豐富了教學的內容,提高了體育舞蹈的教學質量。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選取本校交誼舞教學班級作為調查、研究對象,在四個教學班級中進行對比試驗的研究。其中:兩個班級為普通組,兩個班級為實驗組,經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驗,將兩個組的教學效果進行分析比較。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需要廣泛查閱資料,參考社會學、學校體育學相關的文獻,同時參考與本研究相關的理論文章,查閱網上有關瑜伽的信息,為課題的研究奠定基礎。

2.2.2 調查訪問法:走訪知名大學,對開設體育舞蹈課程的學校進行重點訪談,獲得第一手資料。

2.2.3 數據統計法:采用SPSS數據統計軟件,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2.4 對比實驗法: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最終將普通班級和實驗班級的教學效果進行對照、比較。

3、結果與分析

3.1 瑜伽健身功效帶給高校體育教學的啟示

瑜伽在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來說屬于新興項目,它的健身功效帶給高校體育教學許多啟示。瑜伽主要通過提升思想意識,幫助人們充分挖掘自身的潛能,從而達到健身的目的。瑜伽姿勢運用古老而易于掌握的技巧,改善著人們生理、心理、情感和精神方面的能力,是一種達到身體、心靈與精神和諧統一的運動方式。瑜伽還具有調節內分泌系統的功效,預防各種疾病,從而保證了大學生的生活質量。高校開設瑜伽課程,正是運用瑜伽特殊的健身功效,幫助大學生排解煩惱,改善心情,克服心理障礙,增強體質。

3.2 瑜伽帶給大學生身體形態、身體素質的影響

3.2.1 瑜伽對大學生心肺功能的影響

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引用瑜伽健身功效的練習,對大學生的心肺功能有較明顯的影響。瑜伽主要采用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結合,在練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呼吸自然,吸氣緩慢而深長,呼氣細而幽長,使學生逐步適應幽靜、舒適的環境。與此同時,胸腔內臟器官的血液不斷旺盛,使肺大量的吸入空氣中的氧氣,有利于氣體的交換。這就是瑜伽健身功效,使心肺功能得以提高的原因所在。

3.2.2 瑜伽對大學生柔韌性的影響

由于瑜伽健身功效的作用,對大學生身體形態的影響比較明顯,經過一個學期不同內容的教學,實驗組的學生,在柔韌性等身體各項指標上均優于普通組,說明瑜伽的功效在教學中已經凸顯成效。瑜伽的練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長時間堅持不懈的練習,才能熟練掌握瑜伽的健身方法。在教學中把瑜伽納入課的準備、結束部分,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情趣,為體育舞蹈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

3.2.3 瑜伽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

瑜伽對大學生身體素質指標的影響也較明顯,實驗組的學生在身體素質各項指標上均優與普通組,尤其在力量和有氧耐力方面占絕對優勢。在瑜伽的教學中由于注重力量、呼吸和運動的配合、運動與靜止的控制,明顯提高了學生的下肢和腰腹力量以及有氧耐力,使大學生的力量素質和耐力素質在不同程度上有了明顯提高。

3.3 瑜伽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價值取向

瑜伽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新興的項目,在高校體育舞蹈教學中融入瑜伽的健身的功效,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瑜伽是一項集智育和體育于一身的練習方法,它通過呼吸、意識和姿勢的結合,對身體的練習影響很大,是一種明顯在生理、心理相互影響的運動。說明瑜伽練習對學生的生理、心理、精神、情感等各方面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緩解壓力,保持健康,熱愛生活,珍惜生命,還可以修身養性,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它是一項真正意義上的身心雙修的練習,說明瑜伽對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有比較明顯的應用價值。

4、結論與建議

4.1 實驗結果證明,瑜伽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占有一定優勢。把瑜伽放在準備活動中,讓動與靜相互結合,相互補充,對浮躁、好勝、沖動的學生來講,可以減輕壓力,釋放能量,能夠調節學生的心態,提高集注意力,使學生盡快地進入上課狀態。把瑜伽放在課的結束部分,能夠緩解由于課的強度帶來的疲勞,使學生盡快放松緊張的心境,調整好自己的精神狀態。

4.2 瑜伽對高校大學生來屬于新興項目,趣味性較強,健身條件簡便,健身方法科學,可以不受練習場地的限制,而且健身效果明顯建議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大力推廣。

4.3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嘗試運用瑜伽練習,可以使人的心境平和,減少憂郁和沮喪,從而增強自信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由于瑜伽功效對調節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有良好效果,建議用瑜伽作為對大學生的一種心理治療的輔助手段,這樣可降低焦慮,也可以減緩抑郁。

4.4 瑜伽健身功效將的拉伸做得非常到位,從而增強了身體的柔韌性和肌肉伸展的能力,可以有效的避免運動傷害事故的發生。同時瑜伽也是最好的放松練習,能幫助大學生身體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恢復,建議把瑜伽作為交叉練習方式納入其它體育教學當中。

篇6

【關鍵詞】初中體育 教學 建議

【中圖分類號】G8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10 -0214-01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當前教育部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進行初中生體育教學的思考,進行更好的教學方法的革新,使學生通過更有效的體育教學獲得更好的效果。進行體育教學的思考,有效地提高初中體育教學的效果,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1 當前初中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應試教育日趨嚴重的背景之下,體育教學所受重視程度日漸降低,中考中體育加試的出現使得初中對于體育成績的提高有了一定的重視,但是其重視程度仍存在嚴重的不足。相比于體育加試的30分成績,更多的學校選擇考前的突擊訓練進行成績的提高,平時更多的將經歷用于文化課的學習之上。

進行體育的學習對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強健體魄有著十分積極地意義,但是長久以來民間的觀念便是進行體育鍛煉就等同于浪費時間,學校組織過多的時間為學生安排體育課程便會影響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因此在升學率的影響以及民間的影響之下,很多學校忽視相關的體育教學,即使體育加試的出現也難以改變這一現狀,學校對于體育課程的 安排從時間上來說課時數量嚴重缺失,而且從教師資源上來說教師的水平良莠不齊,一些地方性學校的體育教師更是不具備良好的體育素質,對于一些體育項目更是不甚了解,進行體育課教學時出現嚴重的水平問題。因此很多的學生體育課上更多的是進行放松而不是進行體育鍛煉,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導致目前初中生身體素質普遍較差,缺乏積極運動的興趣問題的出現。

2 初中體育教學的幾點意見

面對當前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問題的良好解決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更好的進行學習和生活。

2.1學校加強認識

初中生在一些問題上缺乏自己的認知能力,因此學校的態度將直接的影響著學生的態度,當學校對于體育教學不重視時學生進行體育課的學習便會出現應付現象明顯的問題,面對當前很多學校過分的重視文化課的設置而大幅度縮減體育課時的情況,學校應該提高對于體育課的認識,進行體育課的學習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體魄,更健康的身體,同時長期從事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具有更充沛的活力,進行學習時獲得更好的效果,進行體育課的學習還可以增進學生對于體育知識的了解,方便進行一些興趣的建立,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

2.2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科技時代的到來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迷戀網絡游戲,手機游戲等,學生們出去游玩各自玩手機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多學生討厭進行體育鍛煉,相比于進行鍛煉出一身的汗,學生更喜歡坐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玩幾局游戲,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中體育課的良好開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總是教師進行規范動作的演示,并提出相關的注意事項然后由學生進行練習,缺乏趣味,尤其是同一班級的學生身體素質也會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學生對于教師所傳授的技能可以很好地接受,并規范的完成,但是一些學生卻難以完成,當教師在這個時候不能進行正確的引導,便會使得一些學生對于體育課產生更濃厚的厭學情緒。進行多樣活動的設置,幫助學生通過游戲的方式獲得相關技能以及體育鍛煉是教師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進行活動的引入可以極大程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體育熱情,增長其體育技能。

2.3加強專業知識的講解

面對當前很多學生認識不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進行專業知識的講解,使學生更好的認識到進行體育鍛煉對于自身發展的益處,可以方便教師進行體育教學。在進行體育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特長進行相關技能動作的分析,使學生可以更直觀的了解進行每種動作的真實效用,既可以增進學生的知識同時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理解,進行更規范動作的練習。

2.4增加相關體育運動

進行更多的體育運動的設置,使學生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通過活動的參加進行體育鍛煉,獲得更好的體育鍛煉效果,增加自身身體素質,更好的提高學習效率,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在學校進行相關活動的設置時可以進行自身周邊環境的利用,例如當學校附近有山,學校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山運動,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統一鍛煉。

3 總結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求學校對學生進行更全面的教育,進行體育課的設置幫助學生強健體魄,擁有更好的身體素質既可以提高學生對于體育的了解,進行相關運動的熟悉,身體素質的有效改善還可以使學生的學習效率獲得顯著地提升,幫助學生進行更好的學習。因此進行體育教學的研究,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體育課的發展對于學校的發展,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課程設置 改革 身體素質

進入21世紀,我國大學體育課程,在“健康第一”的思想、“素質教育”的思想及“終身體育”的思想指導引下,特別在2002年《全國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頒布與實施以來,在全國普通高校掀起了體育課程新一輪改革的熱潮,出現了多種模式的大學體育教育形式,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發展趨勢己成為高校體育領域最為關注的論題。本文以沙洲職業工學院課程設置改革為切入點,探討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發展,努力探索我國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發展的趨勢。

1. 改革課程設置

課程的設置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根據教育的總體要求和體育課程的自身規律以及各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實際情況,開設體育課程的類型基本如下:

a.必修選項課:針對高校一、二年級學生開設體育必修選項課。學生入校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體育基礎,體育特長自主選擇某一體育項目的課程進行學習與鍛煉。二年級學生可以重新選擇另一類體育項目的課程進行學習鍛煉。

b.公共部分必修課:針對高校一、二年級學生開設,各個專項在完成各自的教學任務的同時必修的內容:素質練習,太極拳,長跑。

c.保健體育課:為殘疾、體弱患有慢性病的一、二年級學生開設保健課。選用對身體康復較好的傳統體育項目為主把健身體療結合并對學生實行動態管理??祻秃罂梢赞D達到選項課班去學習。成教學生開設基礎體育課。

d.理論課(必修課)為一、二年級學生開設。緊扣體育課程主要目標,把“健康第一”做為確定課程內容的基本出發點,結合現代化教學手段注重體現體育文化傳播,體育意識培養。

e.課外俱樂部:在校學生必須體育課外俱樂部活動,每位學生每周至少參加二次,每學期18周,每位學生以參加俱樂部次數多少計入體育 課成績,滿分為20分。

2. 改革后大學生身體素質與全省、全國同年齡組學生比較研究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運動中所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協調以及柔韌等方面的機能能力,亦是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是體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人的個體差異。[1]統計資料所反映的力量、速度、耐力等的各項指標均客觀的體現了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水平。

2.1 100米跑的測試結果與分析

100米跑反映了人的速度素質以及快速移動能力。

通過測試2005-2007級學生與全省、全國同年齡組學生100米跑對照顯示:沙洲職業工學院學生的100米跑成績均略高于全省及全國同年齡組的平均成績,但是差異性不顯著(P>0.05)。在速度素質方面和全國學生基本處于同一水平。

2.2肌力的測試結果與分析

測試項目男生采用引體向上,女生采用一分鐘仰臥起坐。這兩個指標體現了肌肉長時間對抗疲勞的能力,即肌肉在長時間內進行收縮活動的能力。

通過測試2005-2007級學生與全省、全國同年齡組學生肌力對照顯示:男生高于全省同年齡組的平均成績,差異顯著(P0.05);女生則高于全省、全國同年齡組平均成績,差異顯著(P

2.3立定跳遠的測試結果與分析

立定跳遠測量受試者向前跳躍時腿部肌肉快速收縮的力量,反映了人的爆發力。

通過測試2005-2007級學生與全省、全國同年齡組學生立定跳遠對照顯示:男生略高于全省、全國同年齡組的平均成績,差異顯著(P

2.4耐力跑的測試結果與分析

男生采用1000米跑,女生采用800米跑。體現了人體進行一般工作的抗疲勞能力。

通過測試2005-2007級學生與全省、全國同年齡組學生立定跳遠對照顯示:男生低于全省、全國同年齡組平均成績,差異顯著(P

通過上述身體素質指標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較對照,身體素質中立定跳遠,耐力跑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余部分指標反而有所提高,表現出“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現階段的體育課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具有良好效果。表現在開設體育課的學年里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呈上升趨勢以及學生自主鍛煉次數要比不開設體育課的學年多。

2.改革后學生的身體素質未見下降趨勢,部分指標反而有所提高,表現出“穩中有升”的良好態勢。

3.2建議

1. 優化大學體育課程目標體系;調整課程結構與內容;改進課程實施;改革課程評價的解決對策,為推進大學體育課程改革提供研究思路。

2.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進行基本的身體素質鍛煉外,還需要根據所從事職業的特點分項目的進行職業實用的身體訓練體現出“技藝性”是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特點。

3.隨著大學體育課程進一步改革,大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加強,大學生體育意識得到提高;提出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依據大學生發展需求為導向,構建新的大學體育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韓丹.增強人民體質是我國體育的根本宗旨陰[J].體育學刊,2000(3)

[2]體育詞典編輯委員會編寫.體育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4:40

課題來源:沙洲職業工學院2008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編號:2008402901)

篇8

關鍵詞:高校;體育素養;探討與建議

一、高校學生體育素養培養存在的問題

1.目前高校學生身體素質普遍偏低

由于許多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一般都比較低,而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體育素養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他們的體育素養也不高,這是高校學生在體育學科上的通病。

2.高校學生的體育意識不強

當前許多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之所以不高是因為他們的體育意識不強,這點是很關鍵,馬克思哲學中提到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意識對物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如果我們的體育意識不高,就很難把體育素養上升一個臺階。

3.高校學生的體育興趣不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學生對體育運動沒什么興趣的話,那么是很難搞好體育鍛煉的,而體育素養的提升更是無從談起。因此高校學生的體育興趣不高,也是提升高校學生素養的一大瓶頸。

二、提高高校學生體育素養的必要性

在分析提高高校體育素養必要性的同時,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高校體育。目前高校體育教育的基本手段一般都是身體練習,目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高校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培養大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興趣以及培養高校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而體育素養的提高與體育興趣和體育習慣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提高大學生的體育素養,一方面是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高校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也是社會體育事業順利發展的客觀需要。

三、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的措施和建議

目前許多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普遍存在不高的現象,這可能與以下幾個方面有關,一是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普遍不高;二是大多數高校學生的體育意識不強;三是高校學生體育興趣不濃厚。因此,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可以從這幾個大的方面入手,以下就是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的相關措施和一些建議。

1.增強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

高校學生自身身體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體育素養的提升,因此,作為高校體育教育的教師要想方設法地去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體育素養,當然,學生自身去鍛煉是最主要的,一切事物的發展都是其內因引起的,因此,從外界和自身兩個方面出發,只要持之以恒就是可以很好地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的。

2.加強高校學生的體育意識

在馬克思的唯物論中“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反作用于物質,意識對物質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要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加強高校學生的體育意識是尤為重要的。加強學生的體育意識,可以做到以下幾方面:首先,我們可以做好體育運動方面的相關宣傳工作;其次,可以開展體育運動的相關活動,并對運動優秀者進行表彰嘉獎。例如:在校園里舉行體育運動比賽,開展運動會等;再次,把體育學科作為必修科目來對待,并且設置相應的學分,雖然這有點強制性,但也未必不是一個好的方法。

3.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育興趣

要提高我們學生的體育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為什么沒興趣,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其實要提高高校學生的體育興趣主要在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增加現代的新的教學因素,在進行體育運動的同時我們可以做些游戲,如:鴛鴦背鍋、陽光組合小跑、雙人背瓜、單腿火車跑等游戲,一方面不僅可以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體育運動的方式。因此,我們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輸入現代的新血液,提高學生的體育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

4.加強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

體育硬件設施是保證體育運動順利開展的物質基礎,沒有良好的體育硬件設施,許多體育運動都難以開展。因此,學校應改善學生體育活動的場館以及保證體育器材的數量和質量,以滿足廣大高校學生進行體育運動的現實需求,盡量避免學生因體育場地、器材缺乏等這些因素而放棄體育運動的機會,進而影響到高校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因此,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加強體育硬件設施的建設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

目前針對高校學生體育素養不高的現象,只要我們認真去分析其中的原因,并且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一些相關的措施和建議,我相信經過這些努力,提升高校學生的體育素養是可以取得一定成果的,相信我們高校學生的素養會慢慢提升的。

參考文獻:

[1]陳雷飛.高校學生體育素養培養的探討.體育世界:學術版,2010(5).

[2]范.多媒體教學在高校足球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34).

篇9

關鍵詞:大學 籃球教學 男生體質 影響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3(c)-0205-02

近年來,大學生身體素質下滑趨勢明顯,體質狀況不容樂觀。為了制止大學生體質下滑的問題,許多學校將學生的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列入學生檔案,并作為學生評優、評先或畢業的重要依據和必備條件。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廣大學生對體育課堂的重視,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開始有所增加。大學體育教育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關鍵環節,有效的課堂教學有助于學生體質改善和提高。對此,該文為了深入分析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質的影響狀況,以籃球為教學內容,通過對參與籃球選項課與未參加籃球選修課的男學生的體質測定,為今后大學籃球教學更加有效_展提供可靠的理論數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隨機抽取該校大一100名男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籃球選修課的男生和非籃球選修課的男生各50名。該研究試圖通過為期一年的測試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籃球選修課大一男生肺活量、立定跳遠、引體向上、50 m及1000 m等五個指標,同時以無籃球課學生作為對照組進行測試。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相關文獻,了解不同項目對學生體質的影響情況,為該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對比研究法。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采用由中體同方體育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與最新型 《標準》測試設備配套的《體質測試管理系統》軟件。通過對比試驗測試參與籃球選項課學生與未參加籃球選修課的學生的體測五大指標(肺活量、立定跳遠、引體向上、50 m及1 000 m等五個指標),分析籃球教學對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的影響,探索籃球運動與體測指標的相關性。

(3)實踐法。經過32周籃球教學時間,測定學生的五大指標,觀察指標數據,了解其實施效果。測試后整理、分析數據,以探討籃球教學是否對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指標產生有利的影響,為進一步促進大學生體質提高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實驗數據。

(4)統計方法。采用SPSS11.5對測試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對籃球教學作用認識

大學生對體育項目的認知和教學作用的認識與理解,關系到他們是否能夠積極地從事到

體育課堂學習之中。就籃球項目教學而言,對選課學生和非選課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如表1),認為籃球教學具有健身作用和娛樂身心的學生人數分別占所調查人數的98.0%和82.0%,而認為籃球教學給自己帶來痛苦感覺的人數占30%。而未選課學生中,認為籃球課學習會給自己帶來痛苦的感覺人數居多。二者之間有著顯著性差異。這說明,當下高職院校學生對籃球教學作用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2.2 學生自我體質感覺情況

如表2,參加籃球學習的學生的自我體質感覺良好,比為參加籃球學習的學生的自我感覺要高一些。這說明,籃球教學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能感覺自己的身體素質在提高。

2.3 體質測試情況

通過測試(如表3),選籃球課的學生經過教學后在肺活量體重指標、立定跳遠、引體向上、50 m、1000 m等五項體質指標中明顯優于未選籃球課的學生,二者在各項指標中均具有顯著性差異。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當前大學生對籃球教學作用的認識不一,參加過籃球學習的學生和未參加籃球選課的學生對籃球教學作用的認識存在明顯的差距。

(2)通過籃球教學后,籃球選修的學生對自我體質狀況的感覺要優于非籃球選修課的學生,這跟籃球教學的實施與否有一定的關系。

(3)籃球項目可以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大學生的身體技能和身體素質,這說明籃球教學與學生體質的改善有著一定關聯性。

3.2 建議

(1)加強籃球課堂教學,提高師資隊伍教學水平,確保學生通過籃球課堂教學能夠獲得相關的專業知識。

(2)加強場地條件改善。針對當前高職院校籃球場地少、籃球數量少等情況,學校應加大經費投入,確保每個上課的學生能夠每人一個籃球。

(3)構建和諧的籃球課堂教學氛圍,形成友好的師生關系和生生關系,讓籃球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4)加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鍛煉。結合籃球教學,進行項目性特點進行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促使學生身心素質提高。

參考文獻

[1] 雷芬芳,侯廣斌,李群英,等.不同健身運動處方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5,24(3):317-321.

篇10

關鍵詞:體質健康;運動突破概率;條件期望

中圖分類號:G804.4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09-1264-03

A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Improving System of Evaluation of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XU Wu, LUO Jian-ping, LI Shu-mei

(P.E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Jiangsu China)

Abstract:It is to try on a new method that based on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collected system about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The paper takes a series base of a class students' physic health standard test performance for example, useful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so as to help construct personal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form which can conveniently analysis and record., which can provide the digital following information to help teacher to take appropriate measure.

Key words: physic health; sports ability exceed probability; conditional expectation

1《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于2002年6月頒布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是檢驗當代大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依據,也是高校開展體育教學、課外活動、群體競賽等各項活動工作的主要參考指標之一。按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辦法的要求,每位在校學生每年均需接受全面的身體測試并將評定成績記入《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登記卡》,學生畢業時放入本人檔案。

《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內容根據男女學生的不同特點,制定了不同的測試項目,而本文則是對案例學校提供的大學男生的測試項目(如表1)進行統計分析和研究,對于其他學校的其他測試項目同樣具有普適性。[1,3]

表1男生《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項目

測試項目分值南京財經大學

男學生選測項目必測身高標準體重15身高標準體重項目肺活量15肺活量選測臺階測驗與1 000 m二選一20臺階測驗項目坐位體前屈與握力體重指數二選一20握力體重指數50 m與立定跳遠二選一30立定跳遠身高標準體重身高標準體重是指身高與體重兩者的比例應在正常的范圍,是評價人體形態發育水平和營養狀況及身體勻稱度的重要指標;肺活量指數肺活量是評價人體呼吸系統機能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臺階試驗指數是反映人體心血管系統機能狀況的重要指數;握力指數握力體重指數反映的是肌肉的相對力量,即每公斤體重的握力;立定跳遠,反映了學生下肢爆發力。[2]

2案例分析

2.1原始數據選取南京財經大學2005級一個班男生《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數據作為原始數據,樣本量為30人,測試項目見表1。所有數據都經SPSS13.0統計軟件包統計處理。

2.2樣本統計分析

表2樣本統計分析

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臺階測驗握力體重指數立定跳遠樣本均值9.86711.40018.46717.70020.200樣本標準差2.7132.5542.6362.3363.305樣本眾數915202018樣本標準偏差0.2750.2240.1430.1320.164樣本方差7.3616.5246.9475.45910.924樣本峰值0.197-1.368-0.241-0.3561.032樣本偏斜度-1.2490.3701.261-0.6021.119樣本極差877815置信區間

(95.0%)[8.854,

10.879][10.446,

12.354][17.483,

19.451][16.828,

18.572][18.976,

21.434]幾個樣本統計量的含義:

1) 樣本方差。從表中該項可以看出立定跳遠的得分相對于其它測試項目的得分分散度顯得更加嚴重,這就表明:在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這是最容易拉開距離的素質項目,得分容易,失分也很容易,同時也反映了不同學生之間下肢爆發力

投稿日期:2007-11-02

作者簡介:徐武,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素質的差異非常大,凸現了下肢爆發力鍛煉的重要性。因此,建議各運動項目的教師要不斷的加強學生下肢爆發力素質的訓練力度。

2) 偏斜度。偏斜度表示的是分數段的分布對稱情況。當偏斜度時,表示左偏,也即高分人數較多,沒能拉開距離,測試項目的難度適中或偏低;相反而言,就是右偏,高分人數較少,距離拉得較大,可能出現分數段的空擋,相對于樣本群體而言,測試項目的難度較大。從表2可以看出,今年的體質健康測試項目對于2005級男同學來說,總體上左偏,但是身高標準體重指數和握力體重指數右偏,說明學生身體形態勻稱度不高,肌肉的相對力量較弱,正反映了學生鍛煉效果不高,亟需教師進行正面引導。

3) 置信區間(95.0%)。置信區間表示分數的集中情況,95%為置信水平。從表2可以看到,置信區間的長度都小于3個單位,說明我校2005級男同學本次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比較集中。與握力項目的置信區間的上下限相比,臺階測驗的置信區間下限起點較高。關于其原因通過走訪測試教師發現,可能是學生在臺階測驗中存在一些不當行為,如少做、節奏慢、臺高私自改變等問題,導致測試成績偏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該項目相對于該班男學生體質而言標準不高。

2.3運動突破概率每個學生如何確定其最優的突破口來提高身體素質,就要進行運動突破概率計算。假定某位同學的當前成績是Xi=xi(i=1,2,…,5),那么他在當前的水平下優先考慮著重加強哪個測試項目對于盡快提高薄弱的身體素質是最有幫助的?在概率論中有一個結論:“當X~F(x)時,有F(X)~U(0.1)”,這個結論很好的避開了分布假設問題。一個直觀的認識來源于:如果某位同學一個學科當前成績的累積分布Fj(xi)很大時,那么在該項目上提高成績的難度應該比其他項目中累積分布Fj(xj)較小的要大;也就是說如果總分提高1分的話,那么這1分出現在項目i中的概率小于出現在其它項目j中的概率?;谏厦娴目紤],用pi(xi)=1-Fi(xi)表示1分出現在項目中的概率,那么qi(xi)=Fi(xi)就是1分不出現在項目中的概率(當前項目i的得分為xi)。從而得到的條件概率稱為“突破概率”:

r1(x1,x2,x3,x4,x5)

=p1q2q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2(x1,x2,x3,x4,x5)

=q1p2q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3(x1,x2,x3,x4,x5)

=q1q2p3q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4(x1,x2,x3,x4,x5)

=q1q2q3p4q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r5(x1,x2,x3,x4,x5)

=q1q2q3q4p5p1q2q3q4q5+q1p2q3q4q5+q1q2p3q4q5+q1q2q3p4q5+q1q2q3q4p5

以05級參加測試的男生“王小兵”同學的真實成績為例,計算他的各項測試指標突破概率結果請見表3。

表3

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臺階測驗握力體重指數立定跳遠測試成績912151723Fi(xi)0.3 7450.5 9100.0 9340.3 8210.5 948ri0.1 1630.0 4820.6 7560.1 1260.0 474就王小兵同學當前的身體素質而言,上面結果表明:在當前成績水平下,總分提高1分有一半以上的可能性來自于臺階測驗成績的提高。從該項目的突破概率來分析,教師可以建議其經常進行耐力跑等運動項目,重點促進其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水平,因為相對于他的總體身體素質而言,這是非常具有訓練潛力的。

2.4挑戰目標――條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數和條件期望條件概率:Pr{Xi>xi|Y>y},條件期望:E={Xi|Y>y}。

在鍛煉過程中,越高的目標并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目標,制定合適的目標,不斷取得成功,對于激發鍛煉的積極性才有很大的幫助。那么,怎樣制定適合自己的有針對性地鍛煉目標呢?條件概率指出了在總分高于自己的群體中,他們單項運動成績高于某個特定分數的概率;而條件期望剛好給出了總分高于自己的這個群體中對于單項運動成績的平均分數是多少。一般情況下,條件期望和條件中位數的差別不大,因此為了拉開兩個測量值的挑戰性,求解條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數和條件期望作為單項運動得分挑戰的0兩個目標。

條件分位數的定義為:ζp/y=inf{x:F(x|y)p},p(0,1)。

王小兵同學的臺階測驗和總分(15,76)可以計算得到:

條件分布的上1/4分位數為ζ0.75/76=19,條件期望為E(X1|Y>760=17.3。

這兩個結果表明:在總分高于76的同學中,他們的臺階單項運動成績平均為17.3分,而且有四分之一的同學的臺階單項運動成績分數高于19分。這對于王小兵而言,是兩個有一定難度的挑戰目標。只有目標明確,差距清楚,才能清楚自己在某些身體素質上與其他同學的差距究竟有多大。對于教師而言,就能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身體素質弱點制訂因材施教方案,幫助學生實現運動能力的提高。而那種不管學生的現今運動能力如何,總是想讓全部學生都達到較高標準的做法是不切合實際的,所以這里采用條件均值和條件上分位數作為兩個目標,對于學生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一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2.5學生個人運動狀態信息系統的構建將通過統計分析得到的學生體質信息匯總為學生個人運動水平的橫向狀態信息表(以王小兵同學為例,見表4)。該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橫向信息,了解他們自身的身體素質基礎,還可以針對學生身體素質薄弱點,制定有效培養和鍛煉計劃,經過訓練或鍛煉后,測試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信息,然后根據測試信息再制訂培養計劃,進而從鍛煉效果和時間上就可以構建縱向體質信息跟蹤系統,對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培養體育鍛煉意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表4

院系:工商管理學院;學號:××××××;姓名:王小兵身高標準體重肺活量臺階測驗握力體重指數立定跳遠測試成績912151723運動突破概率0.1 1630.0 4820.6 7560.1 1260.0 474條件上分位數1415191927條件期望1213171825注:考慮到學生測試的算分習慣,所有的挑戰分數均采用整數分。

3結語

這篇文章通過案例分析的方法,將統計分析的思想與實際教學的需要相結合,通過這樣的思路不僅獲取了更有價值的學生體質信息,為進行有的放矢的體育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思維方式和實踐方法,從而有效的解決學生體質健康持續下滑問題。而且,各種分析處理方法都是在很自然的前提下提出的,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很容易的應用到平時的體育鍛煉效果分析中。

建議高校根據學生的測試信息,制作學生個體運動狀態信息表,推薦學生針對自身素質和興趣進行項目選修。每個項目教師要因材施教,以協調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并根據學生期末測試信息,進行跟蹤調查。如果教師多一份耐心和責任心,如果計劃能夠徹底實施,提高學生體質問題將不再是問題。

既然存在著學生體質持續下滑現象,那么體育教學的每個過程和環節中值得思考的軟因素無處不在,如何將這些被我們“熟視無睹”的信息或因素進行客觀的分析和研究,反饋到教學的各個環節,這將是值得體育教師和體育界其他人士重點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宜南,萬平,赫忠慧.北京大學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結果分析報告[J].體育科學,2005,25(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