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范文

時間:2023-11-16 17:27: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病蟲害防治實施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和“公共植保、綠色植?!崩砟睿蕴岣叻佬?、減少用藥、降低成本、保護環境、保障豐收為目標,大力發展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植??篂臏p災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標

在做好大面積病蟲草鼠防治的同時,重點加強對土蝗、草地螟、小菜蛾、地下害蟲、馬鈴薯病害和農田鼠害等重大農業有害生物的防控,達到重大疫情不蔓延危害,重大病蟲害不爆發成災,安全用藥水平顯著提升,農藥使用量逐步降低。糧食作物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主要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提高5個百分點,主要病蟲的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病蟲害防治責任制

今年我縣多種病蟲預計為偏重發生,土蝗、地下害蟲、小菜蛾、馬鈴薯病害較重,防控任務艱巨。各鄉鎮和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植保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和防災減災工作的重要性,要突出工作重點,抓住關鍵環節,強化各項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做到“早預警、早準備、早防控”,將病蟲害損失降到最低。要按照上級要求,全面落實“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和聯防聯控”的長效機制,加大重大病蟲防治指揮和組織協調力度,確?!胺乐呜熑巍⑾x情監測、防治經費、應急物資、監控技術”五到位。為保證防蟲工作順利實施,成立農作物病蟲害防控領導小組,具體組成人員如下: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牧業局信息報送及人員技術的落實等日常事務的開展。

(二)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病蟲防治信息

農業植保部門要加強病蟲調查工作,增派技術人員深入田間調查,查清達標地塊,確定重點防治區域和防治適期,及時掌握病蟲發生消長動態,準確中短期預報,制定防治方案。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手機短信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及時將病蟲發生與防治信息傳送到千家萬戶。各鄉鎮要做好病蟲防治動態、防治效果及存在問題等情況的收集,及時向植保部門報告,做到“早監測、早預警、早發現、早防控”。

(三)做好防治技術指導工作,確保防治科學有效

植保部門要大力推廣以農業防治和生態調控為基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為主導的綠色防控技術,確保防治科學、安全、有效。

(四)大力推行專業化防治和統防統治

要充分發揮專業化防治和重大病蟲應急防控的主導作用。一是對土蝗、草地螟重大害蟲全面開展應急防治,堅持“政府扶持、專業管理、統防統治”的原則,由鄉鎮村委會組建重大病蟲應急防治隊,進行統防統治;二是大力開展專業化防治,堅持“政府扶持、技術指導、聯防連治”的原則,從植保機械、植保技術、病蟲信息及安全監管等方面積極扶持引導專業化防治組織,開展區域內及縣鄉間跨區域的專業化防治;三是全面開展群防群治,堅持“政府動員、農戶參與、群防群治”的原則,組織動員農民開展統一防治,加強技術指導,特別是科學用藥、安全用藥技術的宣傳培訓,確保病蟲害防治安全有效。

(五)部門協調配合,做好防控物資供應

農資部門要根據防治需要,組織供應高效對路農藥,要做好農藥、藥械、防護服等所需物資調運和儲備工作,保障物資供應;工商、質監、農業行政執法大隊要加強農藥市場監管,嚴格禁、限用農藥管理,依法對制售假劣農藥違法行為給予嚴厲打擊,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藥;加強農民安全用藥技術培訓,指導農民做好自我防護。

四、技術措施

(一)土蝗

防治指標:田邊草灘10頭∕㎡,農田5頭∕㎡

防治適期:3齡盛期

藥品選擇:90%馬拉硫磷油劑、75%馬拉硫磷油劑、4.5%高效氯氰菊酯等有機磷或菊酯類農藥。

(二)跳甲、芫青

藥品選擇同土蝗

(三)小菜蛾

防治指標:1頭∕株第一次防治。每隔一周再防一次,連防2—3次

防治適期:幼蟲3齡前

藥品選擇:阿維·高氯、高效氯氰菊酯、吡蟲啉、啶蟲脒、毒死蜱等藥劑。

(四)地下害蟲

防治指標:0.5頭∕㎡

防治適期:2齡幼蟲盛期

防治方法:

1、在有萎蔫苗或枯心苗的植株周圍泥土中挖出幼蟲處死;

2、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1000倍液噴施植株下部或灌根防治;

3、將麥麩炒香,40%毒死蜱乳油按藥:水:麩皮=1:20:100的比例制成毒麩,于傍晚在每隔一段距離堆施。

五、安全防護措施

篇2

關鍵詞 油菜病蟲害;發生特點;防治對策;陜西安康

中圖分類號 S435.65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1-0170-02

油菜是陜西省安康市第一大油料作物,隨著種植結構調整,油菜面積逐年擴大,而病蟲危害是油菜高產的一大障礙。1988年種植面積1.35萬hm2,2003年擴大到2.97萬hm2,到2013年上升為5.33萬hm2。油菜生產上主要病蟲害有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白銹病、油菜蚜蟲、菜青蟲和跳甲類害蟲[1]。

1 主要病蟲害發生危害的特點

菌核病俗稱爛桿,從苗期至成株均可危害,以結實期發生最重。主要為害莖桿,莖部發病產生水漬狀黃褐色至暗褐色病斑,后變灰白色,濕度大時病部軟腐,表面長出白色綿毛狀的菌絲和黑色菌核,莖髓部變空,內有黑色鼠糞狀的菌核,莖桿極易開裂折斷倒伏[2]。葉片病斑圓形或不規則形,有2~3輪層,中央黃褐色,中層暗青色,斑緣黃色,病斑背面呈晴褐色,病斑極易穿孔。一般連作地發病重,油菜開花期溫暖多雨年份發病重。白銹病俗稱龍頭拐,從苗期至成株均可危害。在葉片背面形成白色近圓形銹斑,葉面發黃,嚴重時枯死。枝桿、花梗、花蕾和角果受害引起腫大畸形呈龍頭拐狀,上布滿白色至淡褐色的銹斑,常不結實,對產量影響很大。在多雨潮濕的年份發生較重[3]。霜霉病俗統稱黃葉病,主要為害葉片,形成一塊塊不規則的黃色病斑,病斑背面常有白色或淡褐色的霜壯霉層,苗期和抽薹期多雨高濕氣候發生嚴重,致使全株葉片枯黃和死亡。油菜蚜主要有菜蚜、甘藍蚜、桃蚜等3種,以菜蚜為主,吸食油菜汁液,引起卷曲、皺縮、枯萎和畸形,嚴重時常常造成死苗、不結實、千粒重下降,同時還傳播病霉病[4]。1年可發生20代以上,以成若蚜在心葉、根際越冬,苗期和開花結角期為害最甚,凡是冬春溫暖、潮濕的年份發生較重。菜青蟲主要為害甘藍、白菜、油菜等作物,1年可發生4~6代,9—10月在油菜育苗期為害嚴重,啃食葉片,形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可將全葉吃光。一般在溫暖偏干年份發生較重。蚤跳甲的近緣種油菜藍跳甲,主要以幼蟲蛀入油菜的根莖、葉柄、葉片內取食為害,秋苗期在上下表皮之間取食葉肉,或蛀入幼苗莖組織內取食,使幼苗生長不良。在抽薹期主要為害下部葉片,蛀食葉肉葉脈和葉柄組織,輕者葉片發黃,重者干枯脫落或因其分泌物至使葉片霉爛。成蟲啃食油菜葉、莢表皮,造成許多斑痕,把葉面邊緣咬成潰瘍狀小洞,被害處留下許多糞便和排泄物。

2 綜合防治技術

2.1 播(栽)期防治

2.1.1 選用抗病品種,控制病害發生。安康市目前油菜主產區應以秦油7號、德油8號、中油6303為主栽品種,因地制宜搭配種植中油雜2號、秦油8號、蓉油11號、雜油11號、秦雜油11號、秦研211,積極推廣秦油10號、秦雜油1號、雜油11號、馳油13號等新品種。這些品種抗病性較強,豐產性好,可供各地選擇種植。

2.1.2 輪作倒茬,壓低菌源基數。油菜收獲后,殘留在土壤、秸稈和種子中的病菌是第2年油菜菌核病、白銹病、霜霉病等發生的主要來源。因此,育苗地應選擇前茬為小麥、玉米、豆類等旱地或遠離白菜、蘿卜等蔬菜的地塊,實行水旱輪作,旱地油菜田倒茬種植,以減輕發生程度。

2.1.3 增施磷、鉀肥,增強植株抗病能力。一般底肥盡量避免用油菜秸稈堆漚的肥料。根據前茬和地力,配施一定數量的過磷酸鈣和草木灰等磷鉀肥,促使根系發育,提高抗逆能力。

2.1.4 開好三溝,防止漬水。排水不良往往引起病蟲害滋生蔓延。因此,水田種植油菜在整地的同時,要開好圍溝、腰溝和畦溝,提倡壟作種植,降低田間濕度。

2.1.5 種子處理,殺滅菌源。首先要篩選種子,播前用10%~15%食鹽水選種,清除病粒、菌核和秕粒,再用50 ℃溫水浸種10~20 min,晾干后播種。若白銹病嚴重可用58%瑞毒霉錳鋅拌種,每5 kg種子用藥3~4 g。若防治地下害蟲、蚜蟲等可用種子量0.1%~0.2%的50%辛硫磷拌種,堆悶12 h播種。

2.1.6 適期育苗移栽,推遲病蟲危害。在安康市一般應在白露育苗,霜降后移栽,適當稀播,做到苗全、苗大、苗壯。移栽時淘汰病苗、蟲苗、弱苗、高腳苗,保證健苗移栽、大苗過冬,避免寒冬化苗,抵御病蟲危害。

2.2 苗期防治

2.2.1 做好農業防治。一是疏溝排水,防止漬苗;二是早施追肥,增施硼肥,減輕萎縮不結實癥;三是及時查苗補苗,拔除病苗、蟲苗和劣苗;四是適時中耕培土,清除雜草,降低蟲口密度。

2.2.2 開展藥劑防治。油菜苗移栽前后為蚜蟲、青菜蟲等防治關鍵期,當有蚜蟲株率達30%或單株有蚜蟲5頭以上時,用40%樂果乳油750~1 125 mL/hm2,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50~2.25 kg/hm2,或20%速滅殺丁乳油1 500~2 250 mL/hm2,對水噴霧,兼治菜青蟲和跳甲等。若防治霜霉病和白銹病,用25%瑞霉素可濕性粉劑750~900 g/hm2,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25~3.00 kg/hm2,或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750~1 500 g/hm2,對水噴霧。

2.3 薹蕾期防治

增施薹肥,薹肥不僅可以促薹壯籽,而且可以提高植株抗逆性,在重施薹肥的同時要增施磷鉀肥,增強抗病力。及時摘除老病葉。冬季是各種病蟲越冬休眠階段,在12月至翌年2月及時摘除田間蟲葉和病葉,不僅可減少病蟲基數,還可增加通風透光條件,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加強檢查,及時挑治。關鍵抓好油菜蚜蟲和白銹病的早期挑治工作。

2.4 花莢期防治

摘葉打枝,壓低發生程度。關鍵是摘除“龍頭拐”和“油條”,拔除菌核病株,帶出田外集中銷毀。清溝排水,防止病害蔓延。春季多雨,應提前疏通三溝,以防止水田油菜長期漬水。早期噴藥,防止病蟲為害。當有蚜蟲枝率達20%或單枝15頭以上時,應注意噴藥劑防治。初花期有10%植株葉片或1%莖桿發生菌核病,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75~4.50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50~1 500 g/hm2對水噴霧;當田間白銹病初發時,用2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750~1 500 g/hm2,或58%瑞毒霉錳鋅可濕性粉劑1.50~2.25 kg/hm2,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50~2.25 kg/hm2,對水噴霧。選種清田,減少種子和土壤帶菌。收獲前首先選無病株留種,清除田間病株,然后再進行收獲,以減輕翌年病害發生為害程度。

2.5 油菜田除草

可用10%丙酯草醚(油力)495~675 mL/hm2,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部分闊葉雜草;選用10.8%精喹禾靈495~675 mL/hm2,防治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可用油力1+1組合,即10%丙酯草醚(油力)1 050 mL/hm2+10.8%精喹禾靈900 mL/hm2對水300~450 kg莖葉噴霧,防治田間雜草。

3 參考文獻

[1] 孫夢仙.皖南山區油菜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綜合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2(19):113,115.

[2] 劉紅敏,周順玉.油菜病蟲害及其無公害綜合治理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10(11):269-270.

[3] 陳國華,高軍.長江流域油菜病蟲害發生及綜合防治技術[J].中國種業,2008(10):64-65.

篇3

一、指導思想及工作原則

縣年小麥病蟲害防治物化補貼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促進小麥穩產豐收為目標,采取“全面覆蓋、整體推進、補貼農民”的方針,按照鎮、村兩級負責發放、組織防治的原則,對小麥病蟲害防治給予物化補貼,確保我縣小麥病蟲害防治工作扎實、有序開展,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工作內容及要求

1、物化補貼物資采購方式和采購品種。依據農植發[]5號文件精神,根據省小麥病蟲害防治物化補貼用藥建議并結合我縣小麥病蟲害種類及實際發生情況,今年我縣擬采購的農藥品種及數量為:10%吡蟲啉21噸、2.5%高效氯氟氰菊酯10噸和15%三唑酮4.47噸,擬采用競爭性談判政府采購形式采購上述農藥。

2、物化補貼物資運送和發放。中標供貨企業負責將補貼物資運送到縣農牧局,由縣農牧局及時組織有關鎮運送到各村,各村負責組織專業化統防統治或分發到戶施藥防治。鎮、村兩級物資接收單位要建立補貼物資的分發臺賬,嚴格手續,按照“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發放補貼物資,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截留或挪用。物資發放結束后,由享受物化補貼的村委會把物資發放明細表上墻公示7天,接受群眾監督。

三、保障措施

1、強化組織領導??h農牧局成立物化補貼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我縣年度小麥病蟲害防治物化補貼工作。并成立相應的物資采購組、技術指導組和監督檢查組。在植保站設立物化補貼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本次物化補貼工作的相關事宜,確保物資采購和發放工作順利實施。

篇4

一、楊樹病蟲害治理示范工程初見成效

××年,我市被省林業局列入楊樹病蟲害治理示范工程區,自示范工程啟動以來,通過采取生物、仿生制劑、人工物理等防治措施,強化監測手段,把好苗木檢疫關,楊樹病蟲害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有效的控制了楊樹病蟲害的發生、蔓延。兩年來,全市楊樹木材生長量凈增××萬立方米,挽回直接經濟損失××萬元。

二、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圓滿結束

根據省、××市林業局的安排,今年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在普查過程中,成立了普查領導小組和專家技術小組,下發了《關于開展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認真制定了《壽光市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實施方案》,舉辦了由各鄉鎮(街辦)和市直有關單位的林業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的培查培訓班。這次普查,在全市各鄉鎮(街辦)和市直有關單位的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和各級干部職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圓滿成功,全市共完成踏查線路××條,設置標準地××塊,采集制作標本××余號,昆蟲生活史標本××種,其中對本土造成危害的害蟲××種,外來入侵的害蟲××種;病害標本××種;調查到林業有害植物××種,拍攝林木病蟲生態數碼照片××張,刻錄光盤××張。調查范圍涉及全市內所有的片林、路林、灌木林、經濟林、公園、苗圃、村鎮、機關辦公場所、木材加工廠、木材銷售市場等,調查樹種涵蓋了楊樹、刺槐、泡桐、法桐、毛白蠟、國槐、合歡、各種針葉樹種等防護林和用材樹種,以及蘋果、梨、桃、杏、葡萄、棗、柿子等經濟林樹種。

通過普查,進一步摸清了我市林業外來有害生物及本土林木病蟲害的種類、分布及危害情況,建立和完善了林業有害生物數據庫,并詳細掌握了已傳入我市的外來林業有害生物及本土危害嚴重的林木病蟲害對我市林業資源、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失,為今后加強區域間聯防聯治、制定預警方案、確定和實施工程治理項目提供科學依據。

三、圍繞“四率”指標,積極開展林木病蟲害監測、防治工作

按照××市林業局年初下達“四率”指標,我們將指標分解到各鄉鎮(街辦)和市直有關單位,并進行不定期的檢查、督促,年終對鄉鎮(街辦)和市直有關單位的“四率”指標達標情況進行了全面驗收、考核,各鄉鎮(街辦)和市直有關單位都能夠按照“四率“指標對林木病蟲害進行監測、防治,使全市林木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成績突出,效果明顯,做到了有的放矢,能夠及時掌握林木病蟲害的發生、危害情況,適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基本控制了林木病蟲害的發生、蔓延。

四、加強森保站建設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依據國家、省建設標準站的要求,我市對森保站加快了硬件和軟件建設。在上級業務部門和林業局的關心支持下,已配備部分儀器設備,指派專人參加了省森防站舉辦的培訓班,從人員配備到工作要求都進行了明確的分工。同時各鄉鎮(街辦)和市直有關單位還指定專人負責病蟲害防治、測報工作,加強基礎設施和工作設備的完善配套工作,保證森保人員基本的工作條件。

五、林木病蟲害網絡測報體系基本形成

至今,我市已建成森林病蟲害測報站(點)××個,其中:國家級中心測報點××個、鄉級測報點××個,主要從事楊樹、國槐、毛白蠟、刺槐、泡桐、法桐、棗、蘋果等林木病蟲害的測報工作。全市森林病蟲害預測預報網絡體系基本形成。為加強和規范測報工作,我市頒布了楊樹等主要病蟲害預測預報辦法,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了森林病蟲害聯系報告制度,每年定期《全市主要森林病蟲害的發生趨勢預報》。加大災害預警工作力度,為領導決策和指定年度防治對策提供了科學依據。

六、強化檢疫和檢疫證簽發工作

今年我市開展了以產地檢疫和復檢為主的檢疫工作,產地檢疫主要針對當地產木材、苗木;復檢主要是針對調入我市的外省木材,防止疫木擴散蔓延。共簽發檢疫證××份,對簽發的檢疫證隨時開證,隨時上報管理中心。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繼續抓好楊樹病蟲害治理示范工程工作,并按省站要求搞好病

蟲害防治的監測、預報工作。

、進一步完善林木病蟲害網絡測報體系,按要求定期測報

篇5

一、總體目標和指導思想

通過實施水稻產業提升行動良種良法配套補貼,以主導品種的推廣應用為重點,強化良種良法配套集成推廣,推進核心示范區建設,實現示范區內統一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防治、統一訂單銷售,從而達到單產、品質、品牌、效益四個提升,輻射帶動我縣水稻綜合生產能力、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種稻收入顯著增加。

二、補貼對象、標準和補貼方式

(一)補貼對象。在選定的25萬畝水稻核心示范區內(詳見附表),對統一選用掛鉤品種“皖稻68”實行良種良法配套的農戶進行補貼。

(二)補貼標準。水稻良種良法配套農戶每畝補貼10元。

(三)補貼方式。根據農業部門驗收后的補貼清冊,由財政部門通過涉農補貼資金“一卡通”將補貼資金發放到水稻良種良法示范農戶。

三、補貼工作重點和程序

嚴格按照“縣指導、鄉負責、村為主、組落實、戶監督”的工作方法,執行“分戶登記、鄉鎮初核、分村公示,縣級復核”的工作程序,驗收后將補貼資金發放到戶。具體程序如下:

(一)全面開展水稻良種補貼與良種掛鉤、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與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掛鉤試點。在確保國家水稻良種補貼資金和省財政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一卡通”發放的前提下,水稻核心示范區全面實行水稻良種補貼與良種掛鉤、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與病蟲害防治關鍵技術掛鉤,以鄉鎮為單位整建制開展掛鉤試點工作。我縣確定皖稻68為水稻良種補貼掛鉤品種;核心示范區每畝10元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與水稻穗頸瘟和稻曲病藥劑防治直接掛鉤,著重解決近年來水稻中后期的穗頸瘟和稻曲病因群眾重視程度不高、防治不到位,而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提高的突出問題。對未選擇主導掛鉤品種皖稻68、未進行水稻穗頸瘟和稻曲病藥劑防治的農戶不予補貼。

(二)據實登記補貼面積。核心示范區的農戶在水稻播(栽)后,按“皖稻68”實際種植面積,到村逐戶登記良種良法示范面積,所屬鄉鎮逐村逐戶審查后,編制《懷遠縣水稻產業提升行動良種良法配套資金補貼清冊》(一式三份,分別報縣農委、縣財政局各一份),并以村為單位張榜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公示無異議、經鄉鎮簽字蓋章后,于7月12日前連同電子表格一并上報縣農委。

(三)“五統一”服務到戶。農業部門要根據核心示范區具體情況,制定技術方案,創新服務機制,實行技術人員分片包干、駐點指導責任制,積極推進統一技術方案、統一高產優質品種、統一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訂單銷售的“五統一”服務,實現每畝增產稻谷100斤和增收100元的“雙百”目標。選擇具有一定實力的稻米購銷或加工龍頭企業,參與水稻核心示范區建設,與農民簽定訂單,實行優質優價,力爭訂單簽約率達9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科技入戶等項目,在目標一致、渠道不變的前提下,向水稻核心示范區傾斜,發揮項目的綜合優勢。

(四)驗收后發放補貼資金。縣農委對各鄉鎮上報的統計表進行認真審核,并組織力量進行抽查。每個鄉鎮抽查不少于3個村,每村不少于10戶,并在相關媒體上對受補貼的鄉、村進行公示。抽查核定后,由縣財政按核實的示范區面積將每畝10元的良種良法配套補貼資金通過“一卡通”帳戶發放到核心示范區農民手中。

四、項目管理與保障措施

(一)明確工作職責。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申報和組織實施工作,財政部門負責資金落實、撥付和監管工作,鄉鎮政府負責項目實施面積的具體落實、登記、初核和補貼資金的發放工作。

(二)加強政策宣傳。通過電視、廣播等媒體,以及培訓會議、明白紙等形式,加大對水稻產業提升行動良種良法配套推廣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強化思想發動,做到家喻戶曉,爭取多方支持。

(三)加強項目督查??h政府抽調專人組成督查組,在供種、生產和資金發放等環節開展重點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銷售假冒質次種子,擠占、挪用、截留補貼資金,影響良種良法配套補貼工作和示范區建設正常開展,給農民造成嚴重損失的,將按有關規定嚴肅查處。

(四)實行陽光操作。按照縣有區域圖、分戶電子檔案,鄉鎮有供種清冊的要求,制定電子檔案報上級農業、財政部門備案??h農委及時在媒體上公布受補貼鄉、村名單,鄉鎮將補貼農戶名單、面積及金額在自然村張榜公布,接受監督。

(五)強化技術服務。建立縣、鄉農技人員聯系種稻大戶和科技示范戶制度,扎實做好水稻新品種展示,苗情、病蟲情和災情監測,突出抓好旱育秧、機插秧、測土配方施肥和植保專業化防治等技術集成與推廣普及,推進“五統一”的實施,促進“雙百”目標的實現。

篇6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防治

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對相關部門開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并且要考慮到生態平衡,防治工作帶來的社會及經濟效益,實施方案的科學合理可行性等。是一項綜合性的復雜工程。

一、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影響因素

(1)人類社會活動由于人類社會活動沒有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單方面的開發利用導致了自然生態環境失調。而國與國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日益增多,為病蟲害的傳播提供了一定條件。研究已經表明人類的不正?;顒优c病蟲害傳播有著直接聯系。(2)人工園林人工園林是為了保護自然生態系統而建設的,人工林沒有完善的生態系統,導致了病蟲害發生的概率增大,造成的損失要大于自然環境中病蟲害造成的損失。從而對自然林造成了一定威脅。并且人工林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生態系統脆弱。(3)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問題管理方面的問題體現在沒有形成科學合理的管理體系,管理工作規劃不到位。人工園林種植后沒有進行合理的養護工作,從而為病蟲害發生提供了基礎。管理部門工作的重心在事后救援,而非事前預防。在防治工作中大量使用化學類藥物,對森林自身的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利影響。

二、林業病蟲害發生的特點

(1)種類多面積大林業病蟲害的種類多,并且受影響面積大。尤其是對于人工林而言,病蟲害的面積與人工林面積幾乎是成正比。加之氣候方面因素影響,如干旱,冬季偏暖等都會為病蟲害的大面積爆發提供條件。(2)防治較為困難某些病蟲害在防治后就不會再發生,但對于部分病蟲害而言,無法一次性有效治理,病蟲害會反復出現,從而為治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比如某些病蟲害在某些區域會年年爆發。另一方面,管理部門對于病蟲害的監測也是預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監測技術及設備落后都會對病蟲害防治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最佳時期是災害發生初期,如果此時未能及時發現就會對整體防治工作帶來困難。

三、治理的原則

工作首先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用與之相應的治理方法。其次是要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治理過程中不可避免會使用到化學藥物,對環境生產生一定影響,在使用時要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最后是經濟性,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在防治工作開始前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病蟲害的數量,森林受影響的程度等,以便選擇合理的方法,將成本降到最低,而效果達到最佳。

四、林業病蟲害的防治措施

(1)保護與增強林業生物多樣性森林植物的多樣性能夠為其它物種提供生存的有利條件,反過來又增強了森林自身的多樣性,其中就包括病蟲害天敵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增強,森林整體的生態系統就會更加的穩固,病蟲害的傳播及流行速度就會受到一定限制,病蟲害發展受到影響,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又對森林的生物多樣性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2)防治技術的更新林業病蟲害的防治離不開科學技術,林業管理工作者在處理病蟲害時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化學藥物使用要符合國家規定標準,對于高殘留,劇毒藥物要禁止使用。同時要大力利用生物農藥,仿生農藥,植物性農藥等,在病蟲害治理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影響。除此之外要對現有的治理模式進行不斷改進,以滿足林業工作發展的需要。(3)做好監測預報工作對于病蟲害防治的最佳時期就是災害的萌芽時期,要建立完善的監測體系,科學的監測標準,配備專業的工作人員,確保監測工作的科學與準確性。林業病蟲害治理工作重點在于防而非治,但是現實情況卻正好相反,管理部門通常是在災害發生后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對于災害的預防工作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林業部門還要做好物種檢疫工作,隨著國內、國際交流日益增加,病蟲害的傳播途徑也在增多,尤其是涉及到外來物種,往往會對傳入地生態系統造成毀滅性破壞。相關部門要注重檢疫工作,不斷提升自身工作水平及能力,防止一些危險性的病、蟲源傳入。

林業資源屬于自然資源的一部分,對社會及經濟發展有著重要作用。由于人們的認識,及社會發展方式,林業資源面臨著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所有因素當中影響最大的又是病蟲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要對其產生的原因進行細致分析,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采用相應的方法,才能有效的做好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作者:王紅 張梅 單位:齊河縣劉橋鎮人民政府林業站

參考文獻

[1]阿吉古麗•吐合塔洪.淺議林業病蟲害的各項防控及防治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5(11).

篇7

一、項目資金管理。

2020年5月9日,以文件形式向市政府上報《關于對小麥條銹病防控工作專項資金使用的請示》,5月11日市領導批示。根據上級專項資金實施精神、財政局意見及搶險救災物資采購指導意見,緊急采購項目采購人自行組織。5月21日,確定中標單位市中瑞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采購藥劑為30%己唑醇懸浮劑,飛防作業使用植保無人噴霧機,中標單價9.56元/畝,中標實施面積10.8159萬畝。

二、項目實施范圍。

5月17日市農技中心農技人員在街道村發現小麥條銹病,由于防控經費有限,主要對易發、常發地塊、靠近發生縣市區的鎮街實施防控,消滅發病中心。項目區為八處鎮街(園區),實施面積10.816萬畝。5月23日,完成全部飛防作業。

三、項目宣傳和指導。

加強宣傳培訓。積極為項目實施主體提供病蟲情報、加強科學用藥、綜合防控等技術指導和培訓,支持專業化防治組織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提高服務水平和防治效果。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介,廣泛宣傳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強農惠農政策,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篇8

 

為順利完成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下達的2021年冬種馬鈴薯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確保實施工作、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實現如期目標任務,為我市準確研判生產形勢、科學決策指導,推動全市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特制定本試驗方案。

一、監測點基本情況

欽州市冬種馬鈴薯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點,設在欽州市浦北縣江城街道辦六橋村,面積10畝。項目監測點地處浦北縣中部,屬于亞熱帶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暖,冬短夏長,四季如春,年平均日照時數達1800小時,年平均氣溫21~23℃,無霜期限350天,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并且雨熱同季,集中于6~8月份。監測點土壤為花崗巖發育而成的潴育性水稻土,土壤肥力上等,田塊大小1~3畝/塊,排灌方便,是浦北縣糧食作物高產示范基地之一。

二、試驗內容

(一)新品種試驗。選用我市主推馬鈴薯品種三個進行簡比試驗,品種為:荷蘭15號、希森6號、雪川紅。田塊面積約5畝,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方式,肥水管理一致。

(二)不同種植技術對比試驗。田塊面積約5畝,選擇荷蘭15號馬鈴薯品種,主要開展露地栽培、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稻草覆蓋免耕栽培三種種植方式進行對比試驗。

三、技術措施

(一)切種消毒催芽

選用脫毒馬鈴薯種,用小刀在種薯底部小切一刀,以打破馬鈴薯休眠期,然后將切好的種薯用消毒液浸一下消毒,撈出風干后,放在陰涼的地方催芽,當芽長出1cm左右,即可按出芽點用刀切成合適薯塊,稍涼干切口,便可種植。

(二)大田栽培管理

1.整地和施肥。在晴朗天氣,田塊水分適宜時,用旋耕機打田整地,整地前每畝全田均勻撒施50kg石灰,再利用大中型旋耕機翻耕2次,盡量做到地面平整、土壤細碎?;十€施商品有機肥300kg,硫酸鉀復合肥100kg,中微量元素肥10kg,施肥方法:商品有機肥全田撒施,其他肥料全部條施。施基肥時配合使用一定量的佳爾康復合微生物菌劑,促進提高肥料利用率、預防病蟲害、改善土質等。

2.種植。

(1)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雙行種植,規格為行距20cm、株距25cm,按“品”字形擺種(種薯不接觸肥料),每畝種植密度為約5500-6000株,種后用起壟機進行機械覆土、起高壟(包溝畦寬90cm,畦高30cm)作畦,要求畦面、溝底平直。最后再用機械蓋膜、覆土。

(2)露地栽培。除了不用覆蓋地膜外,起畦種植措施與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種植方法一致。

(3)稻草覆蓋免耕栽培。除了不用覆蓋地膜、改用稻草替代地膜覆蓋外,起畦種植措施與地膜覆蓋栽培(高壟覆膜栽培)方法一致。

3.水分管理。播種后保持田間土壤濕潤。如遇久睛無雨,要及時適量灌水,水層深以畦高的1/3為宜,并且在第二天排干水,以保證早出苗和苗齊苗壯。在生長期間遇大雨時,及時清溝排積水,防漬漚損壞種薯,影響馬鈴薯生長。

4.病蟲害防治。重點做好早、晚疫病預防,早疫病防治在發病初期,選用苯醚甲環唑、丙環唑、嘧菌酯(阿米西達)、百菌清、惡霜靈錳鋅(殺毒礬)、氫氧化銅(可殺得)等藥劑800~1000倍液連續噴施2~3次,每隔7~10天再噴一次。晚疫病可用銀法利、福帥得、杜邦“g露”等農藥噴防治。同時,根據田間調查,若發現其它病蟲害發生,要及時選用對口農藥進行防治,避免馬鈴薯受到損失。

5.做好防寒抗凍工作。霜凍和冰凍災害對馬鈴薯影響很大,在霜凍和冰凍的易發天氣要根據天氣預報,采取對應有效措施,提前將預防工作落實到位,防止災害天氣對馬鈴薯的傷害,保證馬鈴薯安全,獲得豐收。

6.適時收獲。根據馬鈴薯生長情況及市場情況,適時收獲。

四、組織措施

(一)加強領導,責任到人

項目由欽州市農業技術推廣站承擔實施,實施負責人是梁玉祥,聯系電話0777-2835441,監測點負責人是黃有勝,聯系電話13977756968。浦北縣農業技術推廣站、浦北縣江城街道辦農業技術推廣站、浦北縣順豐農作物專業合作社參與實施。各相關單位必須加強溝通和密切配合,認真領會項目實施方案要求,做好分工協作,責任到人,各司其職,早計劃,早行動,早實施,將各項任務及時落實到位,確保項目圓滿完成。

(二)明確任務,按時完成

嚴格執行《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辦公室關于印發2021年農作物生態區域動態監測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桂農廳辦〔2021〕9號)規定,在項目工作中,實施責任人和監測點負責人要認真開展田間觀測調查記載等工作,按時報送數據材料,做好項目田間查定和結題驗收,結合面上生產和氣象情況,科學分析,整理擬寫出監測報告和冬種馬鈴薯生產形勢分析報告,為領導決策和指導生產提供可行參考依據。

(三)加強檢查,確保到位

篇9

在大綠化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龍口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提出了栽管并重、量質并舉、凡栽必管、凡管必活、一綠一片的奮斗目標。龍口市林業局迅速行動,制定了《大綠化分工責任制度》、《大綠化檔案制度》、《大綠化檢查交辦制度》。

一、建立大綠化分工責任制度。農村產業組、城建產業組負責組織全市農村、城區大綠化實施意見的編制工作;市林業局負責編制全市農村大綠化規劃方案;市規劃建設管理局負責編制東城區及新區綠化規劃方案;各鎮街負責本轄區內道路、河流溝渠、鎮駐地、村莊、建筑物門前、荒山荒灘及林地集中方綠化實施方案制定工作。

二、建立大綠化檔案制度。全市所有綠化項目的基本概況、苗木情況、苗木栽植情況、澆水情況、撫育管理情況、病蟲害防治情況、綠化項目的具體管理主體、管理人員和管護制度全部建檔立案,具體到每條道、每條河、沒個花壇、每塊地、每個山頭,責任到人、村、鎮。

篇10

二、切實抓好冬春蔬菜生產。蔬菜生產事關物價穩定、社會穩定。各鄉鎮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我縣光、熱、水、土等資源優勢,精心組織,大力發展冬春蔬菜生產。一是要穩步擴大種植規模。突出抓好蔬菜種植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蔬菜生產。二是要優化品種和種植結構。加大蔬菜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豐富蔬菜種類和品種,引導群眾合理安排種植茬口和播期,挖掘蔬菜產能,穩定增加產量,滿足冬季和早春城鄉淡季市場特別是城鄉春節期間的市場供應。三是要抓好科技培訓,利用冬春農閑時間,采取辦班培訓和科技下鄉等形式,加大對菜農的培訓力度,切實提高菜農科學種菜水平。四是要加強市場營銷,加強市場監測,密切關注價格變化和市場走勢,及時產銷信息,確保縣內市場均衡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三、切實抓好冬春經濟林果綜合治理。緊抓冬季病蟲害防治的有利時機,加強監測預報,認真開展經濟林果的病蟲害群防群治活動。確保完成病蟲害防治任務,其中要以核桃、花椒、銀杏、蘋果等為重點防治對象。要嚴格執行技術管理規程,從施肥方法、肥料種類、修剪季節、基本樹形、涂白劑配制等方面進一步規范。

四、切實抓好春耕備耕工作。按照促進全年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的目標要求,扎實做好各項春耕準備工作。一要提前安排部署2012年種植任務,各有關鄉鎮要按照市、縣有關要求緊抓制定實施方案,及早著手謀劃,抓好技術培訓,提前預留地塊,落實任務到村到戶,盡可能做到集中連片,規范統一。二要抓好春耕物資儲備供應。廣泛動員和組織群眾抓好冬季農肥的積造和運輸工作,盡最大可能的增加土壤有機質投入,不斷培肥和提高地力。要多方籌措資金,及早調運春播所需地膜、化肥、農藥、種子、農機具等物資。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堅決查處和打擊生產、銷售假劣農資的行為,進一步規范農資生產經營秩序,千方百計確保春播物資數量充足、質量安全、價格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