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醫學營養專業就業前景范文

時間:2023-11-17 17:20: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專醫學營養專業就業前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大專醫學營養專業就業前景

篇1

關鍵詞 醫療美容技術;崗位;能力培養

醫療美容技術專業是培養具有較高技能的、從事醫學美容、生活美容和美容衛生保健的應用型、技能型專業技術人才。為順應美容醫學臨床發展與市場的需求,教育部教高[2004]3號文關于印發《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的通知,將醫療美容技術專業列入其中,專業代碼為630408。筆者從事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教學十余年,就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的培養,談點認識。

一、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現狀

(一)專業人才不能歸屬到衛生技術人員的行列

在2006年衛生部下達文件,指出高職高專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不允許報考臨床助理醫師,使得醫療美容技術專業雖歸屬于普通高等院校醫學類的招生專業,但畢業生卻不能就職于醫療機構,不能歸屬到衛生技術人員的行列。

(二)專業人才市場需求大

美容行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在我國從業人數雖然較多,但整體技術水平較低,即經過了系統學習,具備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知識的人數較少。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美容從業人員醫療衛生知識欠缺,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如70%是初中以下文化水平,20%是高中或相當于高中文化水平,具有大專文化水平的不到6%。面對隨著日益壯大的美容市場,及日新月異的美容技術,行業需要具備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顯得極為迫切。我院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是100%,供不應求,這表明美容市場的人才需求旺盛。故醫療美容技術專業雖不能就職于醫療機構,但仍然具有廣闊的就業前景。

二、醫療美容技術專業人才培養

(一)專業培養目標

根據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特點和實施范圍,認真研究了我院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旨在培養適應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掌握一定的醫學和醫學美容的基本理論知識,具備醫療美容技能、美容皮膚治療技能、中醫美容技能,醫療美容咨詢與設計等核心能力的,能勝任醫療美容技術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特別強調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要突出崗位能力的培養。

(二)課程設置

依據專業培養目標和對該專業的就業崗位的分析,制定出該專業的主要專業課程有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基礎、生理學、病理學、美容藥物學、中醫美容技術、醫療美容實用技術、美容皮膚治療技術、美容外科學概論、美容咨詢與溝通,常用護理技術,美容化妝品,經絡美容學,美容營養學,服務禮儀,職業生涯規劃等。在教學中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分析該專業培養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質目標,適時修訂課程設置,完善課程建設,使人才培養適應市場需求。

(三)注重崗位能力的培養

1.突出理論教學的實用性

在理論教學中,始終以崗位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指導思想,遵循基礎知識“必需”與“夠用”的原則,重點傳授專業知識。課程教學形式打破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增強課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充分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視頻和音頻的教學使教學形象生動,豐富課堂教學。通過多種形式的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使其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其具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探究新知識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的表達能力,使其具有良好的美容醫學臨床咨詢與交流溝通的能力。

2.注重實踐教學

職業教育要以“就業為導向”,重視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養。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重要環節。根據國家專業設置的要求,這幾年不斷完善了校內實驗室的建設,建成多媒體示教室、醫療美容技術實驗室、美容化妝實驗室、物理美容實驗室、中醫美容實驗室等,滿足學生在校內得到必要的技能鍛煉。

實踐教學大綱對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重視實踐教學大綱的編寫,使實驗教學大綱具備科學性和可操作性,能切實培訓學生的操作技能,能反映行業發展。采取“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將教與學建立在做上,三者緊密結合。教師邊講授,邊演示,學生邊學習,邊操作,學生在操作時,教師則邊巡視檢查,邊指導,使學生在不斷糾錯中,主動地去探尋,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

3.加強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發展

建設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基地,是踐行“以能力為核心”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學生在實習期間頂崗實訓,工學結合,畢業后即可上崗工作,形成集教學、實訓、實習和就業于一體的專業教育模式。按照實訓的基本要求,學生頂崗實習的時間為40周,實習單位有全國各地的三甲級醫院及主要分布與浙江,上海,廣東,福建等發達地區的大型的美容行業,并與他們建立起了穩定的合作關系。滿足了學生的實習和實訓要求。

積極探索校企聯合辦學模式 。通過校企合作,學校提供場地,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以企業為主組織實訓及頂崗實習,加強對學生技能性和實踐性的培養,使人才培養符合社會的需求,“訂單式”向企業輸送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四)積極推行職業資格考試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