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與外循環經濟范文

時間:2023-11-17 17:48: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循環與外循環經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內循環與外循環經濟

篇1

一、國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法規政策概況

(一)美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其法規政策

1,美國循環型企業模式。循環型企業模式是企業層面的小循環范圍,又被稱為杜邦化學公司模式?;咎卣魇牵和菩星鍧嵣a、促進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組織企業內各工藝間的物料循環使用,減少生產過程中能源和物料的使用量,延長生產鏈條,盡量降低廢棄物和有毒物的排放,使得可再生資源最大限度地被利用,同時提高產品的耐用性等。其實質是人類對物料和能源消費最少活動的規劃和管理,要求在生產過程中,減少能源和原材料的損耗,降低廢棄物的數量和毒性,將循環經濟中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控制在生產過程中。它是一種綠色化、生態化的生產全過程污染調控模式,以期通過綠色設計、綠色生產及綠色消費等手段,盡可能實現零排放的循環生產,以達到較少甚至沒有污染物產生的目標。

2.美國循環經濟法規與政策。美國循環經濟立法模式被稱為混合立法模式,因為在美國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循環經濟法律,有關循環經濟或再生利用資源的內容都是在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中所體現。如1980年修訂的《資源回收和保護法》,1990年出臺的《預防污染法》,都體現著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俄勒岡、新澤西、羅德島等州先后根據各州的具體情況,制定了不同形式的循環經濟法規。截至目前,已有半數以上的州制定了循環經濟法規。這種立法模式中,美國將循環經濟僅僅作為環境污染防治的一種方法,也就是從法律上確立環保優先序列,并實行多種經濟政策。1990年美國頒布了《污染防治條例》,第一次提出源頭防止廢物的生成是環境保護首選策略,使環境保護的重心,從末端處理轉向事前預防,從治標轉向了治本。不過,相對而言,在1970年施行的《國家環境政策法》才具有最高的環境基本法的地位。因而,這種模式又被稱為污染預防性模式。

在經濟政策方面,美國主要采用四種生態稅收、保證金政策、新鮮材料稅、填埋和焚燒稅、垃圾收費和一些稅收優惠政策等手段。這些政策有力地促進了廢舊資源的減量化和再生利用。

(二)丹麥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其法規政策

1.丹麥循環工業園模式。循環工業園模式屬于區域層面的中循環范疇,典型代表為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因此又被稱為卡倫堡模式。丹麥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已經成為各國循環經濟膜拜的“圣地”。在卡倫堡生態工業園區內主要以四大企業為循環載體,其基本特征是:按照生態工業學原理,企業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集成,形成產業問的代謝和共生耦合關系,使一家工廠的原料和能源都來源于另一家工廠的廢物排放,如廢氣、廢水、廢渣等。這樣不僅省去了各個企業末端排放物的處理費用,還降低了各自生產成本,產生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

2.丹麥的循環經濟法規與政策。丹麥于1991年頒布施行了《預防污染法》。該法在清潔生產和回收廢棄物一章中規定,資助采用清潔生產和回收廢棄物而大幅度減少對環境污染的研究和開發項目,同時資助有關清潔生產和回收再利用方面的信息活動。一年后,丹麥著手制定廢棄物排放和循環利用規劃,并且要求各地方政府必須制訂地區性規劃。1997年,丹麥頒布法律規定所有可燃性廢棄物必須作為能源回收利用,禁止填埋。

(三)德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及其法規政策

1.德國廢棄物回收模式。廢棄物回收模式,屬于社會層面的大循環范疇,是在社會層面上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體系,又稱DSD模式?;咎卣魇牵航U舊物資的循環再利用體系,實現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的物質和能量的再生循環。

德國的公共回收系統是指德國人用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或垃圾袋分別回收不同種類的可再生利用的垃圾。德國的包裝物雙元回收體系(DualesSystem Deutschland),簡稱DSD,亦被稱為綠點公司,它是專門組織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利用的非盈利性社會中介組織。產生之初由95家產品生產廠家、商業企業、包裝物生產廠家以及垃圾回收部門自愿聯合組成,截止目前共有1.6萬家企業加入。這些企業組織成網絡,控制著德國包裝廢棄物的搜集、運輸、分類、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