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3-11-21 17:5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29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1-6726-02
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是當前醫療行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其能夠使醫學實驗室質量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并且還能夠使檢驗科質量管理、技術、能力水平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是建立現代化醫療發展的重要組成,所以加強醫學實驗室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強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對醫療事業的逐漸重視,我們國家明確提出了新時期衛生工作的方針:以農村為主,預防為主,中西醫并重,依靠科技以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為人民健康服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醫學實驗室是由最新、最現代化的科學儀器和高技術水平的檢驗醫師組成,緊緊依靠人類智慧結晶的高科技,加強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是符合我國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的,因此醫學實驗室管理中的標準化管理模式是檢驗質量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能夠有效保障醫療實驗信息準確性和可靠性,促進醫療行業健康快速的發展。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相關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操作,例如:嚴格檢驗時間和程序,并且應該對標本采取、送檢以及收取等等實行量化管理,對于相關的檢驗儀器進行定時維護和保養,在出現故障的時候應該采用有效方式進行及時處理,必須要進行嚴格記錄等等;另外,還應該加強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積極地組織專業人員進修學習,以此來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讓其為醫學實驗室管理工作貢獻其聰明才智,提升醫學實驗室管理水平,為醫療行業的發展做貢獻。
2 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模式分析
想要解決實驗室管理標準化問題,主要就是對其管理模式進行了解,管理標準化是制度化管理的最高形式,可以運用到生產、開發、設計以及管理等方面,是一種有效的管理模式。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模式是由最先進、最現代化儀器組成的實驗室、高水平的檢驗醫師隊伍和比較統一的操作規程等組成,通過實驗室標準化管理,能夠使實驗室管理工作達到統一、簡化、協調以及最優化。統一是相對來說的,我國地域遼闊,由于自然環境以及經濟環境等方面存在著差別,建立全國統一的絕對規范是有一定困難的,根據地域特點分區域的進行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比較統一的操作規程還是可行的,并且能夠達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3 加強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轉變傳統的管理觀念 如果要醫學實驗室的管理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就需要加強對于醫學實驗室在臨床診療和科學研究中作用的認識,其在醫療行業的發展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醫學實驗在很大的程度上簡化了臨床決斷的程序,明確了臨床診斷,是成為臨床醫師不可缺少的第一手的資料,在現代醫學管理理論中,以前稱為醫院的輔助科室的醫學實驗室也逐漸被稱為臨床診斷科室;此外,隨著高新技術的應用,臨床實驗的創收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所以應該正確地認識醫學實驗室在醫院綜合經營中的地位以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醫學實驗室和臨床醫療以及臨床護理一樣是具有同等重要的部門,只有轉變觀念,這樣才能夠切實地加強醫學實驗室的管理。
3.2 優化資源配置 當前我國大多數的醫學實驗室主要還是沿襲舊制度,主要還是針對一些傳統項目進行常規分析,很少涉及到當前能夠代表醫學實驗室高、新、尖端技術發展趨勢的領域,這不利于醫療行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發生,所以應該對于現有的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并且保障資源能夠最大限度的優化。采取的主要方式就是進行統一管理,將相對分散的資源進行集中化的管理,選拔具有一定的學術水平、管理水平,并且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來進行管理。管理者要對醫學實驗室的發展具有深刻的認識,在對于項目的設置、設備的使用以及相應工作人員的管理上面都應該起到督促的作用,合理地進行項目的編排,保障醫學實驗室團隊的優勢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以此來提升醫學實驗室的整體水平和工作的效能。
3.3 推行醫學實驗室的標準化操作 醫學實驗室主要的對象是臨床標本,標本的本身是沒有個體差異的,其結果也具有客觀性,因此推行標準化的操作是具有可行性的。主要應該從實驗標本的采集、運送、接受、處理以及分析等環節,建立科學的流程以及嚴格的質量控制標準,對于相應儀器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校準及技術更新。相關的管理部門主要的任務就是通過對比和研究,對于相應的舊的標準進行提升,保障其能夠適應當前時展的要求,相應的標準應該隨著技術的提升而提升,這樣才能夠保障醫學實驗室結果的可靠性。
3.4 加強實驗人員的責任意識和監督管理 醫學實驗室得到相關的實驗結果,并不代表著相關實驗任務的完成,因為實驗結果在一定的程度上對于臨床治療有一定的指導作用,所以,實驗室的技術人員要有責任意識,對于自己所檢驗的報告負責,對于具有可疑的結果進行復查,只有這樣加強實驗室技術人員和臨床醫師之間的聯系,建立實驗室和臨床科室的風險共擔意識,使醫學實驗工作人員真正地融入為患者服務的醫療過程當中。此外還應該加強臨床試驗過程中的監督,能夠保障相關試驗結果的科學性、真實性以及可靠性,其在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總 結
醫學實驗室的標準化的管理是醫學科研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是預防、治療、科研等活動當中基礎性的工作,并且能夠保障相關疾病的預防、治療、科研工作能夠順利有效進行,此外,還能夠有效提升醫療水平,促使醫院整體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曦暉,方玲,周瓊仙.醫學實驗室標準化管理的思考與探索[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5(08):154-158.
[2] 崔魴,張莉萍.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在醫學實驗室管理中的作用[J].重慶醫學,2010,14(12):314-317.
篇2
關鍵詞 環境監測 質量認證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20
Improv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kill with Process Method Derived from Management Quality Cer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
LIU Xia
(Shougang Technician College, Beijing 100041)
Abstract The paper elaborated the outcomes brought from practicalness teaching method drawn on the experience of quality management certification process fo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lab. By such a practical method the exam passing rates on technical course and the student graduation rates have been largely increased, and the areas for student's employee were further extended from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testing into testing of food products, geological mineral gauging, metallurgical material examination, and the sale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quipment etc. and additionally the author proposed that the practicing of environment tests and using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 in lab should be enhanced to increase the benefits and interests of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refore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Key words environments monitor; quality certification, teaching in practice
在技術院校的專業實驗室管理和教學領域依據質量管理標準開展實驗過程規范化和實驗室管理標準化是教學管理的重要舉措,不僅僅是使實驗室實現管理質量認證,而是引入新的管理和教學實踐方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檢測結果的科學準確,并具有可比性與可信性。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是依據一系列的標準、規范和文件及相關的人力、物力來實現的。所謂“標準”實際就是管理準則以及由此確立的具體要求,從而形成有目的、有意義和有效益的管控機制。我校環境監測實驗室管理質量認證目的是使教師、工作人員達到分析檢測過程規范化為主要目的,并輔以獲得對環境監測的職業培訓市場化能力。
然而,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認證工作在實訓教學過程中產生了更多的效果――學生就業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其結果應是由于實驗室標準化管理過程中,教師在規范化管理模式中建立了習慣,并在教學過程中傳遞到學生的規范化,使得學生的職業素質得到極大的提高。那么學校在實驗室管理質量認證過程中具體教學工作的開展就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
1 教學模式
1.1 實踐教學為主的教學模式
我校環境檢測專業2009年建立以來,對初中生起點層次而言,教學方法由傳統教育模式逐漸確立為現在的基本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三年制學生實驗和實訓教學實施步驟
從上述模式中可以看出,學生在三年中參與實訓和實踐的過程充沛,實踐學時與理論課學時達到了3:2的比例,具體教學方式還可更加細化。
1.1.1 對環境專業新生進行職業道德規范化教育
對環境監測專業入校新生除完成應有的課程外,將班級學生每三至四人為一組,每組每周兩天在一個實驗室中幫助實驗教師進行洗滌、整理容器具,每個學生一學期基本可以將環境監測15個實驗室輪流完畢,這樣安排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基礎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接近于環境監測職業素養的規范化教育。
1.1.2 高年級學生進行崗位零距離實訓培養
在高年級學生實踐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實驗的每一步驟都用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認證標準作指導,以實驗室管理質量認證中的受控文件為核心,確保實驗過程的重現性來強調學生實訓過程的規范化控制,其過程方式基本框架如圖2所示。
該框架方式也是與市場運作的檢測單位無縫接軌形式,使學生適應這種標準化的實驗室管理環境。進一步成長為知安全、懂原理、會維護、精操作的人才,提高其動手能力的熟練度和精準檢測能力,并達到與用人企業的入職要求相匹配,特別是在企業中進行崗位適應性實訓,基本滿足了用人單位崗位零距離需求。
1.1.3 提高環境監測能力,獲得職業技能證書
通過兩至三年的在校學習,學生檢測動手能力提高而獲得化學檢驗工證書。對于初中起點的學生在畢業時可獲得中等職業學校畢業證書同時還獲得化學檢驗中級工職業技能證書;對于中級工起點層次的學生通過兩年獲得化學檢驗高級工證書,并且獲得大專畢業證書。這兩種學生在畢業時實驗與實訓能力方面主要差別在于樣品采集、污染物治理和日常設備維護。并且中、高級工在如圖2的步驟框架下用標準化的受控文件指導下進行分析教學細則、指導中、高級工的實訓和實驗。
1.2 校企合作
我校環境檢測專業目前擁有15個校企合作單位,每學期學生實訓均可以分布在上述單位,同時在學校實驗室或實訓室可以開展的實訓項目不比上述單位少,但是為了學生的能力培養,通常優先安排學生參與企業的實訓,為學生的就業和職業選擇提供了保證。
2 環境監測實驗室標準化管理提高師生專業能力
2.1 學生參與環境監測實驗室標準化管理過程,提高職業能力
學生通常是盡快地完成實驗或實訓任務后離開實訓地,因此一般只是按基本要求進行方法訓練,教師要求其按規范化操作通常不能完全被執行,所以實驗教學或實訓效果通常事倍功半。為了讓學生了解實驗室管理質量評價――可能間接影響學生今后就業可能性與方向性,我校讓部分學生參與實驗室質量標準化管理過程,在評價過程中學生認識到了實驗過程的規范與否的重要性,了解到它可以決定實驗室的生存與發展,甚至可以間接影響到學生自身的就業或就業方向,由此提高了學生對實驗或實訓的重視程度,進而提高了整個實訓效果。
2.2 實驗室質量認證制度貫穿學生實訓全過程,提升職業技能
在實驗室質量管理標準化認證過程中,當學生集中在實驗室實驗或集中實訓時,有意識地開展監測數據精準度、精密度等指標的評價,由此學生無形中自覺地提高了每一步驟的規范性,從而學生的監測能力不僅提高,而且養成了監測與檢測全過程的規范性操作。為此參與實驗室質量管理標準化認證過程的學生在參加中級工或高級工的實操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達100%,改變了每一屆學生均有考不及格的歷史現象。
2.3 培養具有強理論能力和實踐指導能力的師資隊伍
我校環境專業所有教師在近年陸續參加了各種實踐鍛煉與培訓,并成為實踐性專家,如掛職鍛煉、參加技師培訓、參加高級技師培訓、參加環境監理工程師等培訓,不僅提高了教師的實踐能力,而且獲得大量證書或資歷。特別是在實驗室管理質量標準化認證過程中,全體教師參與其中,使得所有教師在原有的實踐鍛煉之后,又強調了規范性或標準化要求,在實驗和實訓工作中再按規范化考核指標要求衡量與考核,使得技能和管理水平得以提升。
3 硬件投入為監測和檢測實驗與實訓服務
過去我校實驗設備以分析化學設備為主,為滿足環境監測專業或環境檢測更寬泛的需求,學校在滿足原有環境監測與檢測設備(同室二十人共享十套設備)外,進行了設備的添加與更新,保證同室二十人可每人享一套設備,并更換了氣相色譜、原子吸收設備,同時設備數量翻倍增加(2臺氣相色譜儀、2臺原子吸收儀),還新增液相色譜儀大型高精密度設備,所有設備均向學生全面開放,保證學生實訓和實驗。另外,將淘汰氣相色譜和原子吸收設備,作為學生對設備檢測、參數精確度調整、設備維護保養、檢測參數的影響和控制的訓練設備。由此又可以為環境監測或檢測的相關專業進行訓練學生,為將來學生更寬泛的就業方向作了鋪墊。
4 教學成效
4.1 學生獲得雙證書率提高
過去初中起點的學生在三年畢業前學生流失率不小于20%,但自開展用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認證過程方式教學至今無學生流失,并且獲得化學檢驗工中級工證書學生達99%,并獲得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畢業證書;而化學檢驗工中級工起點學生獲得化學檢驗工高級工證書和大專畢業證書,近三年畢業生獲得證書率在95%以上,但今年該系列學生獲得證書率99%,由此看到用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認證過程方式教學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至今該系列學生在企業頂崗實訓者均已與企業簽訂合約,企業對學生的訂單增加完全證明我校學生完全勝任環境檢測單位的職業需求,該狀況從側面也反映了今年在用環境監測實驗室質量認證過程方式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質和技能。
4.2 學生就業范圍廣泛增加
篇3
1 農化行業知識產權的內涵
1.1 專利
專利是受法律規范保護的發明創造,它是指一項發明創造向國家審批機關提出專利申請,經依法審查合格后向專利申請人授予的在規定的時間內對該項發明創造享有的專有權。專利權是一種專有權,這種權利具有獨占的排他性。非專利權人要想使用他人的專利技術,必須依法征得專利權人的同意或許可。一個國家依照其專利法授予的專利權,僅在該國法律管轄的范圍內有效,對其他國家沒有任何約束力,外國對其專利權不承擔保護的義務,如果一項發明創造只在我國取得專利權,那么專利權人只在我國享有獨占權或專有權。專利權的法律保護具有時間性,中國的三種專利權期限為:發明專利權期限為二十年,實用新型專利權和外觀設計專利權期限均為十年(均自申請日起計算)。專利(patent)一詞來源于拉丁語Litterae patentes,意為公開的信件或公共文獻,是中世紀的君主用來頒布某種特權的證明。對“專利”這一概念,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其中較為人們接受并被我國專利教科書所普遍采用的一種說法是:專利是專利權的簡稱,它是由專利機構依據發明申請所頒發的一種文件。這種文件敘述了發明的內容,并且產生一種法律狀態,即該獲得專利的發明在一般情況下只有得到專利所有人的許可才能利用(包括制造、使用、銷售和進口等),專利的保護有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我國專利法將專利分為三種,即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
1.2 商標
商標(英文Trademark簡稱logo),是指生產者、經營者為使自已的商品或服務與他人的商品或服務相區別,而使用在商品及其包裝上或服務標記上的由文字、圖形、字母、數字、三維標志和顏色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組合所構成的一種可視性標志。全世界已知最早的商標是距今近千年的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以一只白兔圖案為標記。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簡稱WIPO)對商標的定義為:商標是用來區別某一工業或商業企業或這種企業集團的商品的標志。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AIPPI)在柏林大會上曾對商標作出的定義:“商標是用以區別個人或集體所提供的商品及服務的標記”。法國政府在其《商標法》中則表述為:“一切用以識別任何企業的產品、物品或服務的有形標記均可視為商標”。
1.3 農藥產品登記證書
因為農藥是一種特殊商品,為有效控制無效或低效甚至有害的農藥產品進入市場而實行農藥登記制度。即,農藥進入市場前須在國家相關部門進行登記,獲取批準(登記證或其他證明),取得農藥登記證這種重要的無形資產。分為國內登記與國外登記兩塊。申請農藥登記需提品資料及樣品。需要的資料如下:(1)資料真實性和不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聲明; (2)省級農藥檢定機構的初審意見(境外申請人可以不提供);(3)申請表(按農業部農藥檢定所設計的相應申請表填寫);(4)產品摘要資料;(5)產品化學資料;(6)毒理學資料(制劑要求急性毒性,原藥要求全套資料,但相同原藥或過保護期原藥除外);(7)藥效資料(原藥不要求);(8)殘留資料(原藥不要求);(9)環境影響資料(制劑、原藥一般均要求);(10)相同農藥產品證明材料(對相同農藥產品);(11)技術鑒定資料和有關證明材料(必要時);(12)標簽或者所附具的說明書;(13)制劑所用的原藥來源和登記情況證明(對制劑產品);(14)其他,包括企業簡介、工商營業執照、產品專利、商標說明等。
1.4 生產批準證書和生產許可證書
企標產品辦理的是生產批準證書,國標和行標的產品需要辦理的是生產許可證。生產尚未制定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農藥產品的,應當經省級主管部門初審后,報國家工信部批準,發給農藥生產批準證書。企業獲得生產批準證書后,方可生產所批準的產品。
1.5 標準
標準的類型:即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
中國標準定義:為了在一定的范圍內獲得最佳秩序,經協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認機構批準,共同使用的和重復使用的一種信息化文件(注:標準宜以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綜合成果,以及經過驗證正確的信息數據為基礎,以促進最佳的共同經濟效率和經濟效益為目的)。
國際標準定義: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標準化原理委員會(STACO)一直致力于標準化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給“標準”的定義作出統一規定:標準是由一個公認的機構制定和批準的文件。它對活動或活動的結果規定了規則、導則或特殊值,供共同和反復使用,以實現在預定領域內最佳秩序的效果。
2 實現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的背景與基本原則
2.1背景
技術標準的背后往往以大量的專利作支撐。專利技術以“技術標準”的形式存在,可以為標準的擁有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就使得專利技術常常被作為發達國家一些大公司技術標準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些制定出標準的大公司,一般都具有大量的核心技術專利,它們謀求在專利技術作為標準后,通過控制標準、引導標準的發展方向,達到最終控制市場的目的??梢哉f,誰掌握了標準的制定權,誰的技術就能成為標準,誰就控制了相關市場的主動權。在國家層面上,一個國家只有擁有足夠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才能擁有核心競爭力和在國際上稱雄的資本。在企業層面上,企業通過技術標準實施對市場的壟斷,實質是憑借專利技術的法定壟斷性。這就使得技術標準戰略在企業市場競爭中具有戰略意義。在國際技術標準體系中,發達國家多唱主角,主要在于技術領先。將專利與標準捆綁,是一些跨國公司無比嫻熟的商戰策略,實質是借標準推廣掌控市場主動權。
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園區海淀園管理委員會從資金、政策、服務、保護等各方面,鼓勵和支持轄區重點企業,引導農業、工業、電子、醫藥等領域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的制定,以推動自主知識產權和重大專利技術的標準化,提高標準中自主知識產權的話語權。
2.2基本原則
2.2.1客觀公正原則
依據國家有關規定和農化企業工作實際情況,依照流程對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2.2.2可操作性原則
在輔導時應充分考慮企業的現實條件,堅持輔導導入時間短、企業投入少、涉及面小、條件準備容易的原則, 不額外增加企業的負擔。
2.2.3與企業實際工作效果相結合原則
企業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成效必須由實踐進行檢驗,要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的擁有數量與質量、合法權益得到保護、促進自主創新和獲得的經濟社會效益來衡量。
3 實現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意義
3.1 重視標準化管理是維護企業利益的需要
標準是企業在參與市場競爭中揚己之長、克己之短的有效技術手段,是國際貿易中激烈競爭的“技術壁壘”。沒有標準,或標準出現偏差,或有標準但不嚴格執行,不僅會使企業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會影響到我國產品的聲譽、影響到國家的國際形象。
3.2 重視標準化管理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需要
保障產品質量實質上就是維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隨著社會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理念的轉變,現在消費者更為關注產品的安全、衛生、環保指標是否“達標”。
3.3 重視標準化管理是支撐技術創新的需要
要想技術創新真正取得實效,離不開標準和標準化工作。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是要使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專利技術實現產業化、商品化。在此過程中制定相應的標準并保證標準的貫徹與落實是必要條件之一。否則,創新成果在轉化過程中就會變形、走樣,就無法實現產業化。
3.4 重視標準化管理是農化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要想了解、掌握農化行業的生產、營銷情況以及基本運行態勢和發展趨勢,及時、有效地實施調控,首要問題就是要統一農化行業所有在用信息代碼的編制標準,形成全行業一體化的信息網絡;隨著農化企業自主創新步伐的加快,農化產品整合的力度不斷加大,大企業、大品牌的格局將逐步形成,而企業和品牌要做大、做強,就要統一相關生產標準,并切實執行到位。在未來幾年里,標準化工作必將在農化企業戰略目標中發揮其重要作用。
4 實現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的發展思路與目標
4.1 發展思路
北京綠色農華植保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綠色農華”)作為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北京市專利示范單位,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海淀區知識產權管理標準化企業,為了更好地開展專利標準化[]工作,在指導思想上明確提出了“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壟斷化”的發展思路。
4.2 目標
該公司實行知識產權管理體制的改革,為推進知識產權與標準化的深度融合創造了契機。2010年11月,知識產權、標準化兩個領域的發展規劃被整合成《綠色農華知識產權與標準化發展戰略》,并明確提出了5年內“把綠色農華建設成為創新能力突出、運用保護有力、體制機制完善、專業人才集聚、輻射效應明顯的知識產權和標準化強企,成為全國知識產權與標準化結合的示范農藥企業”的目標。
5 實現專利標準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5.1 實現專利標準化管理的主要途徑
一是將本企業的技術標準轉化為法定的正式標準,通過正式的途徑推廣使用;二是通過不斷的市場開拓,擴大自己的農藥產品和相關技術的市場容量,直至占領主要市場,從而使自己的技術標準成為事實標準。這兩種標準的目的都是為了使自己的技術標準在市場中取得支配地位,讓別人去跟隨和實施。企業通過技術標準實施對市場的壟斷,實質是憑借專利技術的法定壟斷性。
5.2 實現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的主要措施
5.2.1 組建“三組一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
為了更好地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和推動知識產權工作,“綠色農華”于2009年1月3日研究決定組建“三組一部”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即北京達世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世豐分公司知識產權領導小組)、績溪農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績溪分公司知識產權領導小組)、北京綠色農華進出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進出口公司知識產權領導小組)和北京綠色農華植??萍加邢挢熑喂局R產權部。其組織架構如下圖:
5.2.2 堅持“四位一體”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
即專利、商標、標準、登記、許可(生產批準或許可)“五位一體”。實踐證明,“五位一體”的知識產權管理模式具有“三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推進專利、商標、標準、登記、許可的高層次融合;二是有利于實現專利技術與標準的捆綁,從而增強農化企業的技術在未來國際產業標準中的發言權;三是有利于統籌利用行政資源促進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和保護。
5.2.3 健全“十管一預”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
為了激勵農企業科技創新、切實保護創新成果、努力維護知識產權、積極支撐產業穩步健康發展。近幾年來,“綠色農華”在知識產權管理方面,健全了“十管一預”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即 “綠色農華”標準化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實驗室信息保密管理制度、知識產權檔案管理制度、知識產權系統管理方案、產品研發管理制度、公司商標管理制度、專利申請跟蹤制度、企業專利工作管理制度和企業海外知識產權預警和應急救助制度。
5.2.4 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戰略研究
(1)開展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的指導思想。以激勵創造、有效運用、依法保護、科學管理的戰略方針,著力完善知識產權制度,積極營造良好的知識產權“五大環境”(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文化環境、輿論環境),大幅度提升我國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為建設創新型企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2)開展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的主要目的。開展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的目的,概括起來就是逐步實現“五化”:一是對農藥企業現有知識產權(專利)的管理逐步實現制度化;二是商標從決定申請到授權后的維護流程化;三是專利權、產品權從開始立項到申請、授權后的維護流程化;四是逐步實現同行業公司知識產權申請跟蹤制度化;五是逐步實現公司侵權預警制度化。開展“農藥相關專利及其自主創新產品戰略研究”就是為了農藥企業對自主創新的產品進行維權和保護。
(3)開展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的主要措施。該公司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研究的主要措施是“三動”、“三建”、“三專”。
“三動”:一是推動。國家知識產權管理機構高度重視綠色農華的知識產權工作,大力支持綠色農華,從而推動了本公司知識產權工作的開展;二是拉動。近兩年來,國家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企業知識產權工作的有關政策,從而拉動了綠色農華知識產權工作的快速發展;三是主動。從2007年開始,綠色農華積極主動開展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并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議事日程。
“三建”:一是組建知識產權部。綠色農華于2008年初組建了知識產權部,并對12名工作人員進行了強細分工,明確了工作職責。二是建立了一系列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公司在制訂專利戰略研究的基礎上,先后制訂了八項規章制度,即專利管理制度、實驗室管理制度、實驗室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專利檔案管理制度、專利系統管理方案、產品研發管理制度、發明專利獎勵辦法、商標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了專題專利數據庫。該數據庫能為公司提供一種針對性強、使用率高、速度快、且方便的專利信息利用方式,將為提高企業的專利信息應用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還可以進一步進行以競爭戰略分析和專利信息分析為基礎的專利戰略分析。
“三?!保壕褪菍⑾嚓P的產品研發技術資料、專利信息、專利文件等實行專人、專室、專柜管理,并將相關專利資料存入計算機中,以便公司管理人員和科研人員查閱和應用。
公司每季度都組織一次大型的培訓活動,邀請國內外知名知識產權專家,對我公司員工進行知識產權知識培訓;每月進行小規模培訓活動,由公司知識產權部技術經理對公司員工進行培訓;每半月知識產權部員工進行內部交流和溝通,起到相互學習,共同提升的作用;公司知識產權部,隨時關注國家知識產權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北京市知識產權協會等組織的培訓會,派送公司員工參與培訓活動,了解國內知識產權政策及相關企業的知識產權情況。
5.2.5 堅持“三標一護”的商標維權工作
截止目前,“綠色農華”共計申請注冊商標124枚,其中授權62枚。近兩年來,該公司對已擁有的國標、行標、企標進行了維護。其中申請駁回復審7項,均已勝訴。放棄或無效商標21枚。在商標的申請及相關商標權的維護上,這個公司與北京中理通知識產權有限公司開展相關工作的戰略合作,公司已投入54萬元商標申請工作,先后投入100多萬元開展商標的維權工作,公司2008年與拜耳股份有限公司就“銀發利”商標、2007年與天津人農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就“金功”商標、2010年與美國思科技術公司就“思科”商標等10余公司開展商標維權工作。
6 實現知識產權標準化管理的主要成效
“綠色農華”作為世界第一村——中關村科技園區的“三高”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項目實施單位、北京市火炬計劃項目實施單位、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國家級農業應用化學開放實驗室的民營企業、AA級綠色食品生產資料生產企業、ISO9001:2000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企業、ISO14001:2004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企業、2009中國農藥企業最具成長性100強、全國企事業知識產權試點單位、北京市專利示范單位、北京市專利試點單位、北京科技研究開發機構、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百家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海淀區創新企業、中關村科技擔保信用良好A級企業、中關村科技園區瞪羚企業(一星級)、農資行業最具競爭力企業、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單位、北京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協會會員單位、北京知識產權保護協會會員單位、中關村企業信用促進會會員單位為了拓展創新空間,促進農藥企業培育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品牌,以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力推動誠信企業。近兩年來,本公司加大科研投入,加強產品研發力度,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加速企業發展,在2011年慶祝建黨90周年之際,公司自主研發的24個農藥新產品入選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同年獲得“中國農民最喜愛農藥品牌”榮譽稱號。
篇4
為了健全實驗室管理體系、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該文研究了7S管理理念及其在新聞傳播學實驗室中的應用。針對目前高校新聞傳播學實驗室的特點、管理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成功地在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實驗室中運用了7S管理理念。通過應用7S管理,新聞傳播學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設備管理不合理、實驗室使用不規范等問題得到了解決,實驗室的管理更科學、使用更高效,提高了實驗教學的效率和實驗師生的職業素養,也達到了健全實驗室管理體系和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的目的。
關鍵詞
7S管理;新聞傳播學;實驗教學;實驗室管理
在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對實踐教學越來越重視[1]。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理工農醫學科上,對于文科也同樣重要[2]。隨著觀念的轉變,文科實驗室的建設和改革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重視程度不足和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3]。新聞傳播學實驗室是新聞、廣告、廣播電視等專業的實驗實習基地,為了進一步健全實驗室的管理體系,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本文借鑒現代企業先進的管理理念,研究7S管理方法在新聞傳播學實驗室中的應用。
17S管理的內涵與作用
7S是一種起源于日本的企業現場管理方法,是指在生產現場對人員、機器、材料、方法、環境和信息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的管理。7S是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和節約這7個詞的日語羅馬拼音的縮寫[4]。
1.1整理的含義將現場的物品按照需要和不需要進行區分,將不需要的物品移出現場處理,將需要的物品按照使用頻率進行區分保存。根據物品的使用頻率,規定現場允許存有的該物品的最大數量。整理可以使現場沒有雜物,規劃出更多的空間。
1.2整頓的含義將現場需要的物品按照使用類別、使用頻率進行分類,并科學、合理地放置在一定的位置,必要時進行標示,以便快速的尋找和使用。整頓可以減少尋找物品所花費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1.3清掃的含義將現場的環境和物品等打掃干凈,使現場處于整潔的狀態。清掃可以發現異常、隱患,使現場的人員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緒。
1.4清潔的含義將整理、整頓、清掃的工作繼續進行下去,使現場始終保持此種狀態。并將這3個S的工作形成標準和制度。清潔可以維持、鞏固前3S的效果,使之成為現場的工作文化[5]。
1.5素養的含義現場的人員嚴格遵守前面形成的標準和制度,持續的完成前面的4個S,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職業素養,提升工作人員的形象和素養。
1.6安全的含義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并通過前面4S的工作,查找、消除安全隱患,預防意外事故發生,保護現場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1.7節約的含義對時間和現場的空間、資源等合理的利用。節約是對整頓工作的補充,在現場進行活動時要堅持勤儉節約的原則。7S管理通過推行整理、整頓、清掃來強化管理。再用清潔來鞏固效果,通過這4個S來規范行為,通過規范行為來改變工作態度,而使之成為習慣,提高素養,逐步實現現場管理的制度化、標準化,最后達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6]。7S管理不僅適用于企業,借鑒此理念并應用于高校的實驗室,對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7]。
2新聞傳播學實驗室的管理現狀
新聞傳播學是一門對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較高的學科。尤其是在當今的信息時代,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必須注重實習實踐環節。新聞傳播學實驗室為相關專業提供了實驗實習基地。隨著國家和學校的重視,新聞傳播學實驗室建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傳統觀念的限制,對新聞傳播學實驗室的重視程度和人員配備的支持力度還有所欠缺。實驗室在管理過程和使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2.1實驗設備管理問題由于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特點,實驗室儀器設備的更新速度非???。實驗室內設備種類和數量多,實驗室管理人員所管理、負責的設備可多達數百臺。學?,F有的資產管理系統無法對設備的新舊程度、使用頻率、使用目的等特點進行區別和分類。不同特點的實驗設備如何進行存放,并沒有一個具體的管理方法,設備存放、擺放的位置相對隨意。這增加了尋找、使用設備所花的時間,降低了工作效率。設備的存放不夠合理、科學,也會浪費實驗室有限的空間,且增加了實驗設備損壞的風險。同時,實驗室管理人員在為實驗課程安排設備時,也可能會出現安排不合理的情況。如何科學、合理地管理實驗設備,對于提高實驗室形象、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利用設備和維護設備的完好具有重要的意義[8]。
2.2實驗軟件管理及維護問題新聞傳播學實驗室有很多實驗項目需要使用到軟件,包括平面設計類軟件、三維設計軟件、編輯出版類軟件、視音頻采集編輯軟件、統計分析軟件等等。對于同一種類型的軟件,每位老師習慣使用的具體軟件種類和軟件版本都不盡相同。為了方便師生使用軟件,實驗室決定由師生自己選擇并安裝軟件。然而這導致實驗室的計算機上安裝了大量的軟件、存儲了大量的文件,嚴重影響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并且有很多軟件是同一種軟件的不同版本或實驗不需要的、學生私自安裝的;很多文件也是重復的實驗教學資源或實驗教學所不需要的、學生私自存儲的。同時實驗室計算機的設置也可能被修改,這會影響到整個實驗室的局域網連接、電子教室的使用甚至整個實驗室系統。實驗室管理人員對這些軟件和計算機進行管理和維護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何合理地進行實驗室軟件管理及維護對于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2.3實驗室使用問題實驗室管理人員應該輔助實驗課教師和學生,來共同使用實驗室[9]。但是由于人員配備的原因,我院的新聞傳播學實驗室做不到對每一門實驗課程、每一節實驗課程都安排專人輔助教學。只能對設備多且操作復雜的重點實驗室實行專人協助使用。對于設備操作相對簡單的實驗室,實驗室管理人員對實驗課教師或助教、課代表進行培訓,講解設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培訓考核合格后由其自行使用實驗室。但是由于新聞傳播學相關的實驗室軟件、設施設備更新換代較快,技術先進,實驗教師和學生可能并不夠熟悉相關實驗設備的操作和原理,在使用中可能出現錯誤操作,直接影響實驗課程的進行,并且增加維護實驗室的工作量和難度。如何在人員有限的情況下,保證實驗室及相關設備正常使用和運行,是一個值得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就以上這些問題,研究了7S管理在新聞傳播學實驗室的具體運用。
37S管理在新聞傳播學實驗室中的運用
3.1整理的運用
3.1.1硬件的整理新聞傳播學實驗室的硬件主要有照相機、攝像機、非線性編輯機、服務器、交換機、錄播系統、搖臂、閃光燈、靜物模具等等。按照“整理”的原則和要求,將無用或損壞至無法修復、使用的硬件進行報廢等處理,移出實驗室。對有用的硬件進行分類,根據硬件的新舊程度、使用頻率、使用目的等特點進行區別。并且將這些細節和特點補充到臺賬中去,在臺賬中對設備進行分類。
3.1.2軟件的整理新聞傳播學實驗室需要用到的軟件主要有常用辦公軟件和專業軟件,如平面設計類軟件、編輯出版類軟件、視音頻采集編輯軟件、統計分析軟件等等。將實驗不需要的軟件和文件刪除,需要的軟件和文件由實驗室統一進行科學的選擇并安裝和拷貝。除實驗室統一購買和安裝的軟件外,其他軟件先由實驗教師提出需求,實驗室負責購買并安裝。隨后計算機安裝系統還原卡或系統還原軟件,進行標準化管理[10]。無權限的人員對計算機的任何操作,在計算機重啟后都會被還原到初始狀態。任何軟件的安裝必須經由實驗室,這增加了實驗室的工作量,但同時也減輕了后期的管理、維護工作量,并提高計算機的運行效率,更加合理的利用計算機的空間和資源,為實驗課程的順利進行做了有力的支撐。
3.2整頓的運用
3.2.1硬件的整頓按照“整頓”的原則和要求,將實驗室內硬件進行科學的分類。按使用目的可以分為教師演示、展示用設備和學生用設備。教師用設備一般配置較高、價格較高、數量較少,如高端單反相機和廣播級攝像機等設備,此類設備應該單獨存放并放置在安全系數較高的房間和柜體中。學生用設備與教師用設備相比較,配置稍低、價格稍低、數量較多,如中端、入門級單反相機和業務級攝像機等,此類設備應該存放在一起并按新舊程度和使用頻率科學擺放,且遵循新設備和使用頻率高的設備擺放在前的原則。各種設備、物品等硬件經過整理和整頓,確定并固定科學的存放位置,必要時進行標示,每次使用完要恢復原位。同時在設備臺賬中也要明確具體的存放位置。
3.2.2軟件的整頓將實驗軟件和電子文件進行合理的分類。建立軟件快捷方式并放置在桌面分類文件夾內。電子文件按照文件內容和課程等特性進行分類存儲。
3.3清掃的運用按照“清掃”的原則和要求,定期對實驗設備等硬件進行打掃和擦拭,及時發現并處理設備的問題。不同類型的設備要合理安排清掃的頻率,并在設備臺賬中注明。對于實驗室的軟件和電子文件,也要定期進行維護和檢查,及時更新軟件。不同類型的軟件要合理安排檢查和更新的周期。在清掃的同時,也要檢查并維護“整理”和“整頓”工作的成果。
3.4清潔的運用根據前面“整理”“整頓”“清掃”的工作,形成實驗室硬件管理、軟件管理的標準和制度,制定具體、細化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制度和工作流程要具有可操作性,這直接關系到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成效[11]。根據實驗室的硬件、軟件的技術特點和管理要求,制定出完善的、可操作性強的實驗室使用制度和使用手冊。這一系列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使實驗室管理工作和實驗室使用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形成良好的工作文化。
3.5素養的運用要求使用實驗室及其硬件、軟件的師生都必須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按照流程操作。對實驗室及設備的使用中發現的違規行為,應該堅決制止,并按照相關規章制度,進行批評教育和相應的處罰,以培養師生形成良好的實驗行為習慣,進一步提高職業素養和綜合素質,提高實驗室的精神面貌和學生的職業競爭力[12]。
3.6安全的運用在實驗室的管理工作中要特別注意安全問題,將安全管理工作科學規劃、合理落實在前面的具體工作中,并補充在實驗室管理的制度和工作流程中,使安全管理工作更具有可操作性[13]。同時也要注意計算機的信息安全,要定期對殺毒軟件更新升級并進行病毒查殺。
3.7節約的運用“整頓”工作可以更加合理的利用時間和空間、資源等,發揮其最大效益。而前面的一系列工作,可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實驗室及設備的使用效率,達到節約人力和物力的結果。通過將7S管理應用于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實驗室,培養了師生規范使用實驗室及其軟硬件的行為習慣,使得實驗室更整潔,實驗設備管理更合理,實驗軟件使用更規范,實驗室的使用更高效和安全,顯著地提高了實驗室的管理水平。
4結束語
通過在新聞傳播學實驗室中應用7S管理理念,解決了當前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使實驗室管理更科學、實驗室使用更高效,進一步提升了實驗室的精神面貌,使實驗室更好地為師生服務。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市場競爭力。在實施7S管理工作的過程中,要做好師生的宣傳和動員工作,并嚴格進行檢查和考核,使7S管理這項細致的工作能夠長期堅持和推進,達到健全實驗室管理體系和提高實驗室管理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鳳泰.關于實驗教學改革的問題[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0,17(4):6-10.
[2]陳實,潘鐵京.應重視文科實驗室的建設[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05):102-104.
[3]朱嫻.高校文科實驗室建設的思考[J].實驗科學與技術,2008,6(4):263-264.
[4]李艷梅,陳慶華.“7s”在高校電工電子實驗室中的柔性應用[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4,12(04):144-147.
[5]吳新良,曾海泉,劉建春.7S管理在工程訓練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5,13(4):175-177,218.
[6]張沛東,張秀梅,溫海深,等.5S管理理念在高校動物生理學實驗室中的運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249-257.
[7]金愛詠.淺談推行5S管理提高實驗室檢測現場管理水平[J].現代測量與實驗室管理,2012,(03):47-48.
[8]張淑玲.淺析高校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1):94-95,106.
[9]鄭曉東,趙月琴.新加坡大學實驗室管理及實驗隊伍建設情況調研[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09):168-171.
[10]陳敏.多媒體教室實行標準化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4):232-234.
[11]劉浴輝,向東,陳少才.從牛津大學實驗室安全管理看可操作性的重要作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0(08):181-185.
[12]劉飛,代顯華.基于產業視角的人才培養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12):23-27.
篇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9944(2015)04-0172-04
1引言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環境監測實驗機構更應該適應社會的發展,順應社會的發展規律,堅持以精細、精準為導向,以提升績效為本位,實行企業化的精細管理與監測實驗相結合,為滿足社會與企業的需求而造就合格標準的“環境監測實驗室”[1]。
2環境監測實驗室建設標準與監測
2.1分析性能測試(精密度準確度)
證明分析儀器和操作人員的能力。用可靠的性能評價標樣分析測定7個平行樣,計算平均值和相對標準偏差,并與方法規定的準確度和精密度相比較,觀看數值是否在允許范圍內。
2.2最初校準(檢出限)
(1)空白試驗中檢測出目標物質:按照樣品分析的全部步驟,重復n(n≥7)次空白試驗,將各測定結果換算為樣品中的濃度或含量,計算次平行測定的標準偏差,按公式MDL=t(n-1,0.99)×S計算方法檢出限。任意測定值之間可允許的差異范圍為“空白試驗測定值的均值±估計檢出限的1/2”以內。
(2)空白試驗中未檢測出目標物質:至少分析1個實驗室試劑空白和7個實驗室強化空白(加標空白),以證實操作者應用該方法的能力。確定方法的檢測限。加標空白濃度為方法的檢測限的2~5倍。最低定量限:一般是4倍的方法的檢測限。
2.3校準曲線(工作曲線)
內標法[響應因子]或外標法[校準因子]。最少用校準標樣的5個濃度點校準,最低點應選在最低定量限水平,最高濃度點應選在校準范圍的上限。曲線范圍因儀器設備性能和操作水平不同由試驗確定。若用線性回歸法,回歸系數符合方法要求。如方法無明確要求,則常規項目回歸系數一般應大于0.999,有機項目回歸系數一般應大于0.995。
2.4校核校準(繼續校準)
在分析開始、結束和每分析10個樣品時(GC/MS每分析20個樣校核1次或每12h校核1次),都要分析1個獨立配制的可靠的性能評價標樣。與方法規定的標準要求(校核值與最初校準值相比,相對誤差應不大于20%)相比較,以證實儀器運行穩定,與最初校準相比沒有顯著變化。全部樣品分析結束后,一般再分析1個實驗室強化空白,以證明分析系統回到初始狀態。
2.5試劑空白(實驗空白)、代用標樣(替代物)、實驗室
強化樣品
每批樣品應分析1個試劑空白、1個代用標樣和1個實驗室強化樣品,用來評價實驗室性能、待測物的回收率和水樣基體對目標化合物測定的干擾處于受控狀態。
2.6實驗室強化樣品平行樣或基體加標平行樣
每批樣至少分析1個實驗室強化樣品平行樣或基體加標平行樣,以評估分析過程的準確度和精密度,證明它處于受控狀態。
2.7現場空白、運輸空白、現場平行樣、現場加標樣
每批樣分析現場空白、運輸空白、運輸空白現場平行樣、現場加標樣各1個,考查采樣、運輸、保存過程樣品粘污、樣品的代表性和樣品中待測組分含量的變化。
2.8QC樣(QC校準樣)
至少每季度(或更換標準儲備液時)分析1個外來的QC樣(相當于一個實驗室強化空白),以評價實驗室的定性及定量標準和性能。
3實驗室同步監測問題分析
監測數據需要兩實驗室同步監測,但數據經常會不一致,問題分析如表1所示。
4實驗室對策分析
究其原因的根源所在,環境監測就是要求精準性。所以,“企業5S管理”這種現代企業管理的成熟理念,因其與環境監測實驗規律內在的一致性、互補性,而日益成為實驗室的最佳實現路徑與方法。
4.1“5S”概述
5S管理源于日本二戰后的一種新型管理模式,是指在企業,尤其是生產企業的現場對人員、機械、材料、方法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管理,一般稱之為4M管理,是為其他管理活動奠定了良好基礎的重要方法。5S概括為整理(Seiri1)、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和素養(Shitsuke),是這5個詞的開頭字母的組合。5S管理模式的引進和各國的本土化融合可促進各國企業健康穩定地發展。它在我國的實施,對各種類型的企業改善生產的環境、提高產品的品質、提升工作的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降低生產成本、樹立企業品牌良好的形象有著極其現實的意義,更重要的是通過推行5S管理能夠改善企業員工的精神面貌,使其更加適應企業的發展,適應企業文化,吸引和培養一流的精英人才,提升企業的大品牌形象,將企業塑造成為更具活力的一流企業[2,3]。
4.2“5S”要領
在實驗室里推行企業5S管理的直觀效果就是布局的明朗化,儀器設備、藥品、樣品、化學試劑等都能整齊有序,隔離、放置、區分、警示等標識都能夠清晰醒目,文件資料運用顏色管理,一目了然,確保實驗室檢測數據的可靠性、準確性、有效性。其具體的要領為: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4,5]。
4.2.1整理
就是要區別要和不要的東西,只保留有用的東西,去除掉不需要的東西。只要3個月以內不動的東西都要去除,這就是標準。其推行要領為以下方面。
(1)每個崗位員工對所在的工作場地進行全面的檢查,包括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如電子檔案、儀器設備、標準技術資料、作業標準書、工程管理圖、SAMPLE樣品等等。
(2)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別標準,一定要可操作。同時,反省不需要物品產生的根源,并作出分析報告。
(3)清除不需要的物品。將不需要的物品貼紅牌標識,注明改善期限、責任人及處理方法和具體的實施細節,不要單純簡單地制作標示。
(4)調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頻率以及日常用量,定好固定的存放場所。每天使用的物品要定量保管,放到不用移動,一眼就可以看見的,容易拿到的地方;使用頻率低的物品可以放在附近處標示保管。
(5)制定不需要物品的處理方法。不要物品的回收、再生、報廢、循環、轉讓等處理辦法,作出規定的標準文書登記在品質管理部門。
(6)每日進行自我點檢。檢查崗位上是否存在亂放以及不需要的物品,樣品、工具、器皿、試劑是否放置規范,做好標示,不要的物品是否按照規定的處理方法整理收集。
4.2.2整頓
把有用的東西按規定標準位置擺放整齊,做好標識管理。其要領為以下方面。
(1)落實前一步驟的整理工作,只留下必需的物品,做好標示。
(2)布置物品的操作流程,確定好放置場所。例如檢測方法、設備操作的規程等作業指導書,工程管理圖、工程異常管理標準等。用于作業現場,可放置在操作臺上開放式文件架中,并保證是最新版本,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品質問題。
(3)規定放置的方法。用設備、工作、器具區分,分為隨時使用、常用等幾種情況,并分別存放在固定場所。
(4)劃線定位定量定置定容。樣品擺放設置區分為未檢品、在檢品、已檢品、留樣區域以及不合格品。
(5)標示場所物品標簽。例如每間實驗室里應該制作儀器設備的示意圖,以及實驗室物件擺放示意圖,照明設備、安全設施也可以加進去。
4.2.3清掃
將不需要的東西徹底清除掉,保持工作現場及場地無任何垃圾、無灰塵、干凈整潔,保持無塵作業。其要領為以下方面。
(1)建立清掃責任區,規定為室內與室外。利用各個實驗室的平面標示圖,標識各責任區及其負責擔當人員,一定要責任到位。
(2)執行例行常規日常掃除,清理不必要的臟污,規定每日作業點檢表。規定例行清除的內容,參照文件實施。
(3)調查污染源,作出品質分析報表,做好8D分析報告,詳細記錄分析,予以杜絕。
(4)建立清掃的基準,作為日常規范。制定每日、每周以及每月每個季度的清掃時間和具體內容。清掃過程中發現有不良之處要及時加以改善,并得到品質管理部門的認證。
4.2.4清潔
將整理、整頓、清掃執行進行到底,并且形成制度化、規范化,持續不斷地維持其取得成果。其要領為以下方面。
(1)落實前3S的具體工作。工作現場必須保持干凈與整潔。
(2)制定嚴格的目視管理、顏色管理的標準,并形成文書化管理。
(3)制定檢查方法。建立清潔稽核表,在表中詳細表示出需要點檢的具體點位,由主管人員作不定期的檢查,進行抽查,以達到監控效果。
(4)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加強執行,才能取得完善的預期效果。
4.2.5素養
通過上述4S的活動,逐漸養成了人人依規定行事的良好習慣。其要領為以下方面。
(1)持續推動前4S一直到習慣化為止,不間斷執行,使員工養成一種保持整潔的自主習慣。
(2)制定共同遵守的有關規則、規定,并形成文書化管理,無論是誰,都要嚴格執行,無一例外,并將它們進行目視化管理,使其一目了然。
(3)制定企業禮儀守則,包括早會制度、晚會制度等等。
(4)教育訓練標準,尤其是對新入公司人員加強培訓與管理,重點在入職3個月內。
(5)推動各種精神文化的提升活動,例如團隊拓展訓練、各種聯誼活動等等。
4.3目視管理
提升員工生產效率的最好方法就是實施目視管理。組織行為學中說,人類對于顏色、圖形、形狀、符號的記憶要比文字的印象敏感得多。所以采用簡捷的顏色與符號進行管理,讓員工養成一種習慣化、便捷化,這樣就不容易出現錯誤,進而提高生產效率與工作效率。很多企業都在實施目視管理[6]。
4.3.1顏色管理
規定文書中嚴格規范,紅色代表不合格,藍色代表合格,黃色代表未進行檢測產品與試劑,綠色代表可以再生使用,這樣實驗人員觀測到紅色就會馬上警覺,防止品質問題發生,進而降低出錯損失造成的成本及不合格品成本的產生。無論工作在哪個場所與部門,所有的標記都用顏色統一標識出來,不要出現多重標準,工作之間都可以采用統一的顏色語言來進行交流,這就是企業與實驗室中的標準語言。
4.3.2固定管理
物品、試劑、工具等擺放要固定化,標準化,并用警戒顏色或者物品印記具體標記出來,這些都可以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員工思考的時間,這就是成本管理與標準化管理。員工在工作中可以節省下時間,以最快的時間找到工具和相關物品。因為部門損失的成本,真正的問題就來源于一些微小的不被人察覺的浪費。一個員工在找工具以及器皿、試劑時候所花費的時間并不會給部門與企業本身創造任何價值,反之影響實驗工作。
4.3.3警示管理
運行的設備都設置有停車紅色警示燈裝置,如果設備出現故障,紅色警示燈就會閃爍,蜂鳴器也自動發出報警聲,以此來警示員工此設備故障,應及時處理。這樣,就不會造成設備故障時,由于工人疏忽未及時發現,而導致機器損傷的現象發生。而且,在工作間里有危險的地方,都要使用警戒顏色明顯地警告工人此處危險,以防止發生意外。
4.3.4看板管理
員工在工作中,如何熟練地掌握作業要領呢,用看板方式,將標準的作業方式直觀地顯示在卡片或者作業標準上,讓員工一目了然。這種管理方法稱之為“傻子”管理,但沒有歧視的意思,而是要求管理者應該能無差錯地用最直觀的方式傳達指示給員工,員工不會出現誤導及差錯,這樣也是為了防止問題點發生。
篇6
[關鍵詞]當前狀況;第三方檢驗機構;措施
中圖分類號:F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16-0123-01
引言
近些年,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多,“蘇丹紅”“瘦肉精”、“地溝油”、“三聚氰胺”等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現,使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問題越來越擔憂,食品安全問題也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問題[1]。環境、職業衛生和醫療等行業出現的安全問題也越來越多。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依賴于質量檢測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憑借其公平公正、檢測范疇大、收費低、時間短、服務品質優等特點受到人們極大的重視和認可。
一、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當前狀況
由于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第三方檢測機構應運而生,它一般不屬于任何一個政府機構,只是自行選擇或擔任檢測業務,其研究方式和結果不會受到任何機構的限制,因此它的檢測結果相對公正公平,所以從一出現受到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認可。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是于2000年開始出現的,因為國內各個行業對第三方檢測機構沒有較大的需求。隨著我國加入WTO,國外的采購商需要國內的商家供應第三方檢測報告,大多數企業才逐步與第三方檢測機構有聯系。由于形勢的需要,國家和政府也針對第三方檢測機構制定了大量的有利制度。在有關制度的支撐下,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從最初的出現,到現在已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當前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有極好的發展前景[2]。近些年,我國多次出現的食品安全等相關事件為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帶來了極大的發展機會。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也在短時期內得到快速的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我國已獲取資質認證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已經大概有23000家,更有一些第三方檢測機構成為上市公司。
但因為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始出現的時間比國外晚,所以在規模以及技術水平上還相對比較欠缺。此外,發展較好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大量的吸引專業人才,使我國處于發展初期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面對更大的挑戰。所以,在這個機會與挑戰并存的大環境下,政府部門需要給予第三方檢測機構更多的關注,增強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支持力度,推動其快速發展。
二、對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建議
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障礙,阻礙其快速發展,所以要加快制定相應的措施推動其快速可持續發展,使我國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水平逐步接近國際化水平。
1、強化政府部門的監管水平
第三方檢測市場競爭逐步強烈,在檢測規范逐步國際化、監測范疇多樣化的新背景下,我國政府必須強化對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管程度,保障第三方檢測機構能夠公平公正的開展檢測工作,對于穩定社會的秩序有重要意義。第一、確認政府監管部門的責任,嚴格落實政策標準,切實發揮監督管理職能。不斷完善實驗室、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資質認證和監督管理體制。從實驗室資質認證、實驗室認定、檢測人員從業資格、實驗室能力檢驗、實驗室行為標準、和實驗室整體監管等角度進行標準化管理,以提升第三方實驗室的技術能力和管理程度。第二、定時安排強制性技能檢驗[3]。能力檢驗是實驗室技術水平認定、評估和提高的重要方式,該方式是通過外部因素對第三方檢測機構內部質量管理的強化,是評估第三方檢測機構技術能力的手段之一,此外也能當做質量管理部門對第三方檢測機構水平進行檢查的一種客觀方法,獲得大眾以及有關監管部門的廣泛認同。所以,政府監督機構應當定時強制性安排第三方檢測機構參與技能驗證,督促第三方檢測機構不斷提升技能程度和檢測水平。
2、政府制定相關支持政策
為了推動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迅速進步,政府應制定有關支持政策,創造良性發展氛圍。第一、增加資金投入。建設一個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除了要采購大量的前沿技術裝備,還必須要有高品質、高水平的團隊支持,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撐。所以,政府應增加對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資金支持。第二、增加技術投入。最好的方式是成立一個專業的媒介,定時和更換國內外檢測規范以及科技訊息等,保障第三方檢測機構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取最新資料;此外,政府應定時舉辦一些培訓課程,輔助第三方檢測機構的職場新人獲取職場準入資質[4]。第三、政府應該一些國家強制性檢測業務,為我國第三方檢測結構供應更多的發展條件。
3、成立第三方檢測機構團隊
現階段,我國有越來越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獲得資質認證,但是基本都是規模較小的檢測機構,缺乏規模較大檢測機構,此外這些檢測機構之間基本沒有聯系、交流與協作,導致資源不集中、缺少競爭力,造成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在市場競爭的壓力越來越大。所以,為推動我國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發展,就一定要對市場的資源進行整合,重新分配,完成資源共享,使所有的檢測機構都可以發揮自身的優勢[5]。所以第三方檢測團隊的創建就是一種很好的創新形式,經過對檢測機構的裝備、工作人員和技術手段等資源實施整合,創建一個高效的公共技術、規范、協作、溝通和服務媒介,合理高效發揮各機構之間的特長,并提升機構工作效過、降低成本,提高第三方檢測機構在我國甚至是國際上的影響力。
結語 由于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以及對產品質量觀念的加強,因此我國政府也制定大量的有力政策,國內第三方檢測機構充分使用政策條件的支持,明確自身在管理與技術水平方面的缺陷,從不同的方向考慮和計劃發展趨勢,提高整體水平,迅速和高效的為社會以及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 龐穎.誠信與服務是第三方檢測機構發展的基石――訪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徐帥軍[J].質量與認證,2016,(08):20-23.
[2] 王賀珍,蘇晶.廣州市第三方檢測機構現狀及整合發展思路初探[J]. 中標準化,2016,(06):116-121.
[3] 胡曉琳.河北省公路工程等級試驗檢測機構現狀與發展研究[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5.
篇7
Abstract: China′s coal resources are scarce. Due to various reasons, fake and shoddy products gradually appear in the coal market. In addition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coal suppliers, the defects in coal detection are also the causes. For example, they can't strictly implement national and industry standards, testing method is not unified; backward collection methods and poor equipment, low precision and artificial error rate is high; incomplete detection process, and so on.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in commercial coal detection, Datang Changchun Second Thermoelectric Co., Ltd.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status quo, not on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commercial coal but also controlling the cost. The company has also set a good credibility as a supplier, and set up the social image of fairness and justice for the company.
關鍵詞:質量管理體系;質量管理;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
Key word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quality management;program files;operation i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6)02-0231-03
0 引言
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建設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大電力集團和煤炭供應商越來越關注煤炭產品質量。由于各種原因,市場上開始出現假冒偽劣產品,煤炭市場上摻雜使假現象也時有發生。用煤單位在商品煤檢測過程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如不能嚴格執a行國家和行業標準、檢測方法不統一,計量設備器具性能和精密度不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要求,對商品煤檢測過程的監管不全面系統、不能持續進行。大唐長春第二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商品煤檢測和校準工作,本著完善管理制度,落實管理責任入手,勇于探索,勤于實踐,大膽創新燃料管理機制,突出重點,規范流程,把精細化管理理念滲透到商品煤質量檢測的全過程,不斷探索燃料質量檢測科學化和制度化運作機制。從管理到技術等諸多方面如組織機構、管理體系、內部審核、人員、設施化境、檢測校準方法、設備和標準物質、結果質量控制等方方面面并遵照大唐集團公司火電企業燃料標準化管理相關要求制定標準和方法,通過培訓實施到自主化管理保證實現化驗室檢測工作科學化、制度化管理。科學地構建了煤質檢測管理體系,該體系目前運作良好,化驗室出具的檢測數據科學、準確、可靠,滿足企業嚴把質量關目標,成功地解決了很多用煤單位在商品煤檢測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供貨商方面也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度,給企業樹立了公平、公正的社會形象。同時實現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控制成本的目的。在煤質檢測領域保持省級先進。
1 商品煤檢測現狀分析
大唐長春第二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處在貧煤地區,受資煤炭源匱乏限制,為保證發電和供熱用煤需求,積極爭取低成本煤源。由于百萬電廠用煤量比較大,煤質復雜,商品煤檢測工作也面臨諸多問題和風險:如采制化方法和設備落后。首先是采樣受氣候影響一直是人工采樣,采樣誤差占采制化總誤差的80%,是商品煤檢測中最為關鍵的環節。人工采樣相對于機械化采樣代表性差,精密度低,人為因素也比較多,風險較大。其次制樣設備類型不全面,性能也相對落后,當不同煤質需用不同種制樣機才能制出符合標準,粒度均勻的煤樣時,現有制樣設備就不能滿足檢測工作需要,也會給下一個工作環節――化驗工作帶領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引起樣品不能完全燃燒、水分在規定時間內不能烘干,達不到檢測目的的現象發生。最后是化驗設備自動化程度低,化驗程序設計相對落后的設備既達不到國標要求的精密度又會在檢測過程中帶來人為數據造假的風險性。另外,在整個采制化過程中,不嚴格執行標準如采樣的子樣量和子樣數不達標,制全水分樣時水分損失較大、粒度不達標,化驗環節設備熱容量標定不準確,環境溫度飄忽不定,對不同燃燒特性煤沒有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處置樣品,這些錯誤的做法都會造成檢測的最終結果不準確,或高或低。商品煤化驗結果偏高會給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時會影響鍋爐安全經濟運行,造成滅火,結焦事故發生?;灲Y果偏低會損害供煤方利益,引起供需雙方矛盾,損害企業聲譽。
2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綜述
一套完善的化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應對其活動過程予以嚴格規范的控制。作為提供服務的商品煤檢測的化驗室,還應確保其建設和運作的質量體系符合商品煤化驗室質量管理的國家標準。大唐長春第二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借鑒先進質量管理理念,正在對探索商品煤化驗室質量管理工作進行一種有益嘗試。
2.1 什么是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管理體系是指確定質量方針、目標和職責,并通過質量體系中的質量策劃、控制、保證和改進使其實現的全部活動。
2.2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對于商品煤檢測的重要意義
全面質量管理既符合國家“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的要求,也是實現用煤單位和供煤方各自經濟建設的需要。目前各大電力集團和煤炭供應商越來越關注煤炭產品質量。由于各種原因,市場上開始出現假冒偽劣產品,煤炭市場上摻雜使假現象也時有發生。電力和煤炭系統各種檢測校準試驗室依靠儀器設備,提供準確數據,為各自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公正和科學的技術服務??茖W地構建了煤質檢測管理體系,該體系運作良好的化驗室出具的檢測數據科學、準確、可靠,既滿足企業嚴把質量關目標,在供貨商方面也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度,給企業樹立了公平、公正的社會形象,產生了及其深遠的社會影響。
3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在商品煤檢測中的應用策略
在全面質量管理過程中首先要堅持“科學準確,精細嚴禁,求真務實,誠信守約”保證供煤客戶滿意,其次是不斷標準化檢測流程,提高檢測準確度。為持續改進管理體系,人員培訓要采用創新思維方式,針對不同層次的員工采用不同的培訓方式,如定期講課、組織交流、崗位互查,既節約時間,空間和資金,效果也會更顯著。最后是控制檢測中心環節,即商品煤采樣環節,確保采樣無系統偏差,無人為因素干預。保證體系正常運作。
3.1 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總體流程
3.2 具體措施
3.2.1 全員參與體系建設
籌建吉林發電用煤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長春站建立伊始,大唐長春第二熱電有限責任公司領導向全體參與實驗室管理、技術、現場操作、執行和核查化驗室人員通過各種形式進行管理體系建設方面的宣傳培訓,旨在充分調動他們參與體系建設的積極性,理解他們在建立管理體系的重要性,理解他們在建立管理體系工作中的責任和作用,認識到建立健全化驗室管理體系的工作中人人有責。使化驗室全體人員在思想和行動上都能做到積極響應和參與。培訓分對象分層次逐步開展:公司決策層通過學習《實驗室和檢查機構資質認定管理辦法》、《評審準則》、“管理體系要素”提高他們對實驗室資質認定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高按國家標準建立管理體系的認識、明確決策領導在管理體系建設中的關鍵地位和主導作用。對于體系建設的骨干力量,重視其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力,是重點培養對象。對于檢測全過程參與的作業人員,使其熟悉本崗位活動有關內容,及在質量活動中應承擔的任務、權限,以及造成質量過失應承擔的責任。
3.2.2 制定體系建設計劃 圈定重點 層層推進落實
化驗室管理體系成立了一個精干的領導小組,確定建立化驗室管理體系目標,提高企業競爭力和為企業控制成本的目的,不斷創新管理,提高管理標準。領導小組由總工程師掛帥,煤檢中心主任主抓落實。領導小組任務包括:實驗室管理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制定質量方針和目標、按職能進行質量職能的分解?;炇邑撠熑藛T按照質量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具體組織實施、化驗室專業技術人員明確管理體系要素的責任,制定工作計劃。計劃對質量體系完成時間細化到周工作,對質量體系建設主要階段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一一部署,對關鍵環節可能遇到的阻力制定對策和安排負責協調解決的責任人,確保整個工作表如期進行,順利完成。
3.2.3 質量方針、質量目標的確定
質量方針是長二熱化驗室全體檢驗人員工作中遵循的準則,管理體系小組結合化驗室工作內容:商品煤檢測和校準工作,是為滿足供煤客戶對檢驗數據的質量基本要求,為電廠經濟建設和發展提供公正和科學的技術服務。為此確定化驗室質量方針“科學準確,精細嚴謹,求真務實,誠信守約?!辟|量方針的確定指引著化驗室管理走向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同時確定的質量目標對檢驗的及時率、差錯率和客戶的滿意度詳細給出規定,并本著誠實守信的態度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為持續改進管理體系,質量目標中對各部門專業人員持續培訓、提高人員素質都制定出不同的階段計劃。化驗室質量方針目標的確定指導者整個管理體系的設計、建設工作。
3.2.4 掌控質量環節 確定體系要素
長二熱化驗室管理體系領導小組選派出既熟悉化驗室業務工作,又熟悉管理工作,能準確理解《評審準則》的工作人員對檢驗工作及將要實施的要素進行分析比較,能夠合理地選擇體系要素。確保運作管理體系符合長二熱化驗室實際情況,與長二熱自身的檢測活動相適應。長二熱化驗室為了能使體系內工作人員明確管理要求,明白自己的職責和職責范圍內的各項管理和技術活動,如何去實施,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和目的,質量活動過程中一些基準要求是什么等等、統一編寫成可參考操作的書面文件。文件包括管理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表格報告及質量記錄等文件。保證體系有效持續運作,對檢驗過程中的質量環實施控制,最終能夠提供合格的檢驗報告為目標。
3.2.5 職責明確 管理暢通 資源合理配備
長二熱化驗室為了做好質量職責的落實工作,對組織機構精心籌劃設計。根據電廠和化驗室管理特殊性,確定出有利于化驗室檢驗工作的組織機構主管工作的主任擔任站長,分管副主任擔任質量負責人,專工擔任技術負責人,各級人員對質量體系要素職能分區負責,相關人員協辦。組織機構確立和職能明確后,有利化驗室各環節與管理工作的銜接,有利于質量職能的發揮和管理;同時有效避免職能重疊或職能空缺造成的無人管理的現象發生。在長二熱質量體系活動開展過程中所涉及的硬件和軟件通過合理計算工作任務、設備運行壽命和化驗室發展趨勢后分階段進行充實和調配,以保證檢測活動正常開展。
3.2.6 管理體系試運行
長二熱化驗室質量管理體系建立后,通過試運行對暴露出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和糾正。質量負責人對體系運行和體系文件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搜集,召集相關人員提出整改建議,采取糾正措施。對質量信息做到及時收集、分析、傳遞、反饋、處理歸檔。
3.2.7 管理體系正式運行
當管理體系通過評審合格后進入正式運行階段,由于領導重視,經常關注體系活動效果,并采取激勵措施對管理體系運行達到預期效果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積極促進作用。電廠質檢驗收部門全員參與使體系運作各個過程達到受控狀態,實現了預期目標。審核活動的開展、糾正措施的落實是促進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作為提供服務的商品煤檢測化驗室,也被日益發展的大燃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所要求,確保其建設和運作的質量體系符合商品煤化驗室質量管理的國家標準。通過借鑒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對探索商品煤化驗室質量管理工作進行一種有益嘗試,在探討和分析商品煤檢測化驗室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大唐長春第二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提出商品煤檢測化驗室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運行機制,成立吉林發電用煤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長春站,商品煤質量檢測通過全面質量管理活動達到規范檢測化驗室檢測行為,最終實現為客戶公平公正提供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目的。
3.3 實施效果
4 結論
作為提供服務的商品煤檢測化驗室,也被日益發展的大燃料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所要求,確保其建設和運作的質量體系符合商品煤化驗室質量管理的國家標準。通過借鑒先進質量管理理念,對探索商品煤化驗室質量管理工作進行一種有益嘗試,在探討和分析商品煤檢測化驗室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內涵的基礎上,大唐長春第二熱電有限責任公司提出商品煤檢測化驗室實行全面質量管理的運行機制,成立吉林發電用煤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長春站,商品煤質量檢測通過全面質量管理活動達到規范檢測化驗室檢測行為,最終實現為客戶公平公正提供具有證明作用的數據和結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歡.我國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研究[D].安徽農業大學,2013.
篇8
【關鍵詞】移動終端手機國際認證
近些年來,為了有效的減少貿易雙方在商品質量的評定技術上面所帶來的貿易障礙,需要在行業組織、制造商以及政府等多方面對商品提出要求,于是手機國際認證制度應運而生,本文結合實際情況,對手機國際認證制度的基本情況與發展趨勢做出了進一步的探究和分析。
一、手機國際認證制度的起源
所謂的認證,是指通過商品交換和貿易的不斷發展而產生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制造商和最終買主的距離越來越遠,這就無法保證雙方通過實際交換商品來確保商品的質量,這時候就需要公證機構來做好相關的認證工作。這種認證制度能夠有效的降低買賣雙方在產品質量問題上面的糾紛,從而保證商品貿易的順利進行。
在歐洲,隨著歐共體1985年通過《關于技術協調和標準化的新方法》,約80%的工業品和消費品只要符合指令規定的基本要求,通過規定的合格評定程序并加貼CE標志后就可以在整個歐盟市場自由流通。在美國,FCC是美國通信產品唯一的認證機構,其管理的產品包括無線電、通訊和數字產品,包括電腦、無線電接收和傳輸設備、無線電遙控玩具、電話等。
二、手機國際認證制度的重要原則
由于手機國際認證制度是一項牽涉到生產、貿易、檢驗的多種部門的綜合性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制度,因此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得到了推廣和應用,并且取得了比較可觀的經濟效益。
2.1手機國際認證的主旨
對于手機國際認證而言,其主要包括對手機產品的評價,相關制造商的生產條件以及生產管理,要參照相關標準查看產品符不符合要求,從而向買家有效的傳達手機產品的合格信息。對于制造商而言,其可以通過國際認證來使自己的手機影響范圍更大,獲得更多的市場,從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更多的優勢。使用國際認證能夠使其得到更多的公信力,從而不斷的擴大銷路。
2.2手機國際認證的相關依據
由于手機國際認證需要在符合某個標準或者規定,以及相關技術條件的認證,因此對認證進行標準化管理和設置是產品認證的根本前提。然而,由于對其認證牽涉到法律、貿易以及保護消費者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認證人員必須將認證執行標準化,并且在滿足上述需要的基礎上來符合其它方面的技術條件。
當確定了手機認證標準之后??梢赃M行相關檢測和評定,從而保證產品認證符合標準。手機國際認證的根本意義是指各個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管理機構對于各自的檢驗與評定施行相互之間的確認。
三、手機產品認證的幾種基本形式
對于一個好的認證形式而言,為了保證手機能夠在最適宜的條件下生產出來,需要根據當時的貿易、法律以及社會生產情況,來最大限度的降低消費者購買到次品的風險率。因此為了合理有效的適應各種情況,結合現實情況,制定了多種類型的認證制度。
具體而言,以手機出口到歐洲為例子,其有以下要求:
CE:也就是R&TTE指令強制性認證
(1)包括以下測試項目
Safety:EN60950
Spectrum:EN301511;EN301908;
Health:EN50360;EN50332
EMC:EN301489
(2)GCF認證,GCF是由運營商和終端制造商共同成立的一個組織,目的是通過獨立的認證過程來確保移動終端的全球互操作。自從2001年歐洲委員會無線電與電信終端設備導則生效以來,GSM終端設備的認證制度和規程就發生了比較大的變革,其由強制性的第三方全面型號認證,轉變成為由授權測試機構或生產廠商依據GCF所列標準和規則所進行的最終一致性測試,并且根據廠商作出一致性的測試合格聲明,與此同時還對該產品質量進行全面的負責。
四、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手機國際認證已經成為市場發展的必然需求,我國已經成立了相關的認證機構,并且加入了國際認證組織,這樣有效的保證了出口的手機等移動終端產品的質量,與此同時,也為國內手機制造商與國際接軌創造了前提和條件,為通信產業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固定資產 B/S ASP.NE SQL2000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2)09-0169-01
1、引言
近年來國家對高校“211工程”和各種教育經費投入力度不斷加大,國內高校儀器設備都有了成倍的增加。使得高校的教學、科研綜合實力有了明顯的增強,學校的辦學規模、質量和效益有了明顯的改善。學校的設備購置量每年都在飛速增長。伴隨著網絡技術與數據庫技術的不斷成熟,如何管好、利用好這些儀器設備,充分發揮這些儀器設備的投資效益。實行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網絡化信息化管理已經成為一種必然趨勢,進一步加快實現高校資產管理的“簡易化、規范化、科學化、網絡化”的步伐。
2、系統需求分析
經過在高校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領域的調研,針對目前資產管理實際中存在的普遍問題,該系統研發急需解決以下幾個關鍵問題:進一步規范高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流程,從管理流程上杜絕儀器設備資產流失的環節;實現儀器設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施行預防性、預測性維修,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全面滿足各級用戶操作簡單便捷,準確統計查詢各類數據,從根本上達到資源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網絡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應具備客戶端簡易快捷維護的特點,降低維護成本和周期。
3、系統分析與設計
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設備主要包括:實驗儀器、教學設備、辦公設備等,鑒于設備種類較多,使用性質也不盡相同,管理責任落實辦法并不一致,所以在具體管理過程中要嚴格設置各級管理人員權限,各級管理員只能對權限范圍內的數據進行編輯,無權限編輯其它數據,真正確保系統在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性。各部門不同級別的管理人員會使用到數據庫中很多關聯信息來完成對數據的查詢、統計等工作。在具體的管理過程中會經常出現單據、報表的重復傳遞,各二級單位格式規格不統一等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經過大量調研論證,采用網絡信息化管理平臺是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系統平臺的研發過程中要認真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從數據庫底層對管理員權限明確劃分,數據使用者必須是合法管理,采用B/S 模式框架結構,杜絕無權限用戶,在客戶端非法編輯數據的現象。二是將管理過程使用到的單據,查詢生成的報表格式使用標準化管理。三是刪除不必要的管理冗余,實現管理規范化、科學化。程序代碼標準化,軟件統一化,確保軟件的可維護性和實用性。四是實時更新性,管理員可隨時根據新購設備,維修設備,報廢設備等信息數據來重新生成數據庫。五是系統平臺界面設計應美觀協調,便于操作,界面布局合理規范,更要從數據的安全性出發,將統計或查詢得出的數據結果都可以到處進行存檔。
4、功能模塊設計
(1)資產登記模塊。登錄用戶要填寫資產編碼、資產名稱、單位、使用情況、單價、使用年限信息并且選擇資產類別名稱、資產來源名稱,填寫完信息之后,系統將填寫的信息及自動綁定產生的資產類別編號、資產來源編號、及登錄人員的編號作為管理員和系統自動產生的日期作為購買日期一起插入到數據庫中,但要保證資產編碼的惟一性,提交完成后,將出現添加附件按鈕,若有附件需要添加,點擊進入下一個頁面添加附件,系統將動態生成所具有的附件類別,管理人員可根據情況填寫設備的附件,系統將管理員填寫的項更新到數據庫中。在資產附件的管理中,在數據庫中另外單獨用一個數據表來存儲設備的附件,應用了一對多的關系來實現的,即一個設備對應多個附件。
(2)資產驗收模塊。資產管理部門可通過本功能審核資產數據,打印資產驗收單,對于合格的資產主管部門可在此給予“通過驗收”,資產清單將轉入在賬資產數據庫。
(3)資產變動模塊。用戶可通過本模塊遞交資產報廢、丟失、調出、內部調撥及其他變動申請,此數據存入未審資產變動數據庫。資產管理部門通過本功能模塊審核用戶的變動申請,也可直接對資產進行報廢,注銷丟失、調出、內部調撥等處理,還可直接恢復已審核處理了的變動項目,處理后數據存入資產變動數據庫。
(4)數據查詢模塊。用戶可以按設備類別、部門類別、崗位類別、管理人員、設備名稱查詢出設備的一些信息,然后也可以具體查詢選中設備的各類具體信息:資產登記表中的各種信息、附件信息、資產維修信息。用戶還可以在資產變動數據庫中按條件查詢資產信息等,并可將查詢到的信息導出為excel文件。
(5)報表打印模塊。用戶通過此模塊可打印資產卡片、可根據條件打印資產各類明細表(資產總賬,設備分戶明細賬、變動分戶賬等)。
(6)系統維護模塊。資產管理員在此刪除數據庫、數據備份、數據恢復,添加刪除用戶,設置用戶權限,設置系統提示信息等。用戶可在此修改密碼等。
5、結語
本系統依托采用B/S模式框架結構實現了固定資產的網絡化管理。各二級單位可以通過網絡實時的完成對本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同時將資產管理員從日常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利用Web技術的動態交互和SQL2000數據庫技術,實現了用戶與管理中心進行信息交流的功能。利用本系統可以實現固定資產信息資源共享,加強校內外的信息交流與合作,提高固定資產的管理水平,對實現高校固定資產管理的簡易化、規范化、科學化、網絡化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張震,張曾科.一種新的WEB數據庫系統結構[M].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1.5.
[2]岑玲.基于 Browser/Server結構的辦公自動化系統[M].計算機與現代化,2001.2.
[3]謝天保,李薇.基于WEB模式的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M].湖南大學學報,2000.2.
[4]丁寶康,董健全.數據庫實用教程[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6.
篇10
[關鍵詞]質量技術監督 行政服務 標準化
中圖分類號:TP274+.3 文獻標識碼:TP 文章編號:1009914X(2013)34009201
引言:標準化是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的基礎和前提?;A工作標準化意味著以標準化來知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各項工作,將標準化始終貫徹到工作的每一個環節,體現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行政服務窗口形象,發揮出行政職能,做好服務工作,以標準化的服務來拓展工作范圍,提升工作質量,強加監督職責,這些都是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發展的基本條件。
技術機構的標準化研究應分兩個階段。
一、關于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標準化的分析
我國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標準化研究主要是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省市標準化研究院承擔。以我國質量技術監督系統省級標準化技術機構為研究對象,筆者認為我國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標準化技術機構的標準化研究應分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各省市標準化研究部門建立至更名為標準化研究院。當時稱為研究所,這時的標準化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應該是從事標準化工作,研究甚少。當時省級標準化研究部門,從事的標準化研究只是收集標準文獻,復印標準文獻,要什么,給什么,拿來主義的咨詢服務[1]。
第二階段是由“所”更名為“院”以來,這時的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標準化技術機構紛紛成立研究室,將工作中心逐步由拿來主義的咨詢服務向標準化研究轉移。全國質量技術監督系統標準化技術機構均在標準化研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討,取得了可喜成果。
二、質量監督部門行政服務的標準化的意義
隨著當前各種監督管理不嚴等帶來的一系列后果,尤其是食品安全問題的層出不窮,給人們生活帶來巨大威脅,在制度上更應該隨著國家技術監督管理運行的基本情況進行不斷改革,創新監管機制,以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同時也是機制完善的必由之路。加強技術監督管理信息共享平臺建設,促進信息資源共享,逐步建設功能完善、標準統一、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的國家信息平臺,以提高我國技術監督的安全風險評估和標準制修訂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就是一種制度上的不斷完善。
將行政監管由以往單一的命令強制方式向多元的柔性化方式轉變,體現了服務和法治政府的理念,契合了當今文明和諧社會的發展要求,有助于倡導和優化社會的法制環境;其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現行法律中的缺失和不足,是行政監管方式在實踐中的創新、發展和完善,有助于提升質量監督部門的行政監管效能[2];第三,行政服務標準化制度強調溝通協商和宣傳指導,注重發揮行政相對人的自我管理,有助于改善行政監管關系、提升相對人責任意識,促進行政目的的實現。
二、質量監督技術部門行政服務標準化體系構建策略
1、統一思想認識,加強輿論宣傳
首先,用宣傳來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營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借助宣傳工作加深社會群眾對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標準化工作,讓群眾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標準化工作予以認可和支持,并且鼓勵群眾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標準化工作進行監督,督促我們更好的實現工作和服務的標準化。其次,加強內部上下級之間的聯系,確保標準化信息的通暢,保證期時效性,以強力的信息宣傳為標準化工作掃清道路阻礙。最后,體現出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職能特性,以技術和法律為工具,以標準為依據,對產品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特別是產品的源頭,設法督促產品的質量總體水平提升,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維護社會的穩定。
2、構建完善的標準化服務平臺
服務平臺要多元化,成熟化,通過各種渠道來實現服務平臺的完善。首先應該對現有的制度進行審度,尋找不合理、不恰當的地方,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改善來完善現有制度,將制度標準化;其次,根據不同崗位工作的職責以及服務內容,進行細節標準化,讓這些工作崗位和職責更加的清晰明確,個崗位之間的交流更加平順,不要在工作中出現盲點。以程序簡短、時間簡短、效率最高位標準化的準則。
3、轉變職能,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
國外的發達國家是以市場經濟作為標準的主導,各種非官方的職業協會和團體組織起來為自身行業進行質量監督和鑒定,承擔著質檢機構的責任,我國進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除了在經營上要滿足國際組織的要求,在管理制度和質量技術監督標準上也應該要向國際標準看齊,不要仍然固步自封,需要對現有的職能進行轉變,將標準化的定義擴展到國際范疇,將管理方向轉移到政策運用這樣的宏觀方向上,從源頭對產品質量進行監督[3]。一方面要對國內企業進行改革,想辦法提升企業內部管理質量和產品質量,讓產品質量的標準向國際標準看齊,其次要強化標準管理的力度和頻率,將標準化管理和規范化管理作為日常事務來進行,努力提高質檢手段和技術,為產量質量監督提供輔助力量。
4、構建完善質量技術監測體系
對各種物品的監測管理,是完善監管體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要整合現有檢驗檢測機構,將農業、食品、工商等部門形成專業性強、資源共享的融合性監測體系,在此基礎上,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的能力建設:一是加強質量體系文件學習。制定詳細質量體系學習計劃,按時進行《質量手冊》《程序文件》《作業指導書》學習;二是做好培訓工作,除了一線崗位員工的訓練,對于實驗室間的能力比拼也很重要,以多樣的途徑來實現質檢機構整體員工的素質提升[4]。一方面要注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檢測工作,另一方面要督促企業實現自我檢測的工作,以此來進行全方面的質量控制,對企業生產從原材料引入到最終的銷售都要層層把關,每個環節的質量檢測都要嚴格按照標準執行,這樣才能夠提升產品的質量標準,讓安全產品流入社會,保證社會產品的安全性。引導群眾安全消費的觀念,規范化市場秩序,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職能得以體現。
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行政職能主要是體現在服務上,因此強化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服務標準是對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作質量的提升,要建立各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關系,將日常的管理和服務都進行調整,使之更加標準化,管理和改革都要以人文本,公職職責應該透明化、公開化,讓群眾進行監督,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企業產品的整個流程進行監督,對產品質量進行把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工作質量則應該由群眾來進行監督,這樣才能夠保證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工作的高效性,讓質量技術監督部門保持清廉。
參考文獻
[1] 梁大輝,周穎.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做好企業標準化監管的對策.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15):42-43.
[2]張曉惠.完善全省質量技術監督行政執法責任制的幾點思考[C].吉林省行政管理學會“提高政府執行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吉林政報》2009?理論???009.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實驗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