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學品的概念和特點范文

時間:2023-11-30 17:3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精細化學品的概念和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精細化學品的概念和特點

篇1

關鍵詞:教學改革;精細化學品化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6-0098-02

精細化學品化學的重任是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和技能,它是我校應用化學專業的必修課程。我校自2001年增設應用化學專業以來,開設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已有十多年歷史,伴隨時代的發展,學生的層次跟心理各不相同,面對這些不同,該課程面臨了新的挑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如下問題:(1)精細化學品種類多,涉獵廣泛,學生普遍感到教學內容多而雜,知識點多,在期末復習迎考時感到無頭緒,造成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2)隨著精細化工的發展,不斷產生各種新技術、新概念,一些新型特種功能的精細化學品也不斷面世,以至于現有的舊版教材已跟不上時代潮流,因此教學內容迫切需要改革。(3)該課程非常重視理論聯系實踐,但目前學生普遍存在實踐鍛煉不足,而市場迫切需要具有扎實精細化工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復合型人才,這中間造成了脫節。(4)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習慣于被動聽講,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教學效果不佳??傊?,《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喜憂參半,存在的問題急需解決,這需要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及考核辦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一、更新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課程改革的核心就是改革教學內容。精細化學品種類繁多,品種涵蓋表面活性劑、農藥、合成材料助劑、顏料、香料和食品添加劑、水處理化學品、化妝品、精細陶瓷、皮革化學品、含稀土的精細化學品、造紙化學品、信息化學品、熒光增白劑、膠粘劑等諸多領域。因此精細化學品的教材內容十分繁雜,知識點多而小。而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精細化工也出現大量的新門類、新品種,并發展出許多新技術、新工藝。而我校安排該門課程理論教學課時為48學時,如此多的內容在有限的課時中是不能面面俱到,全部講授完的。同時我校又是一所省屬高校,本著學?!傲⒆隳贤ǎ战K,面向全國,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的服務定位,該課程的建設也要為培養應用型人才服務。所以我們要結合本課程的特點,聯系本專業與本地區經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新,突出教學重點??v觀精細化學品化學的教學內容,雖然精細化學品品種繁多,用途也不盡相同,但其中有些品種還是具有相同的地方,我們可以從化學結構方面剖析它們的相同之處,通過融會貫通,使其重新組合為一個單元。如大多數涂料和粘合劑都以天然和合成的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為主體材料,而且在品種類別、合成方法、輔助材料和施工方法等方面,有很多相似甚至相同的地方,因此可以將它們歸并為涂料單元。依此思路,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將教學內容重新組合成以下幾個單元:①緒論。②表面活性劑單元。包括表面活性劑和洗滌劑。③香料單元。包括香料、香精、化妝品等。④染料單元。包括染料、顏料、熒光增白劑。⑤涂料單元。包括涂料、膠粘劑等。⑥合成材料助劑單元。⑦農藥單元。⑧食品添加劑單元。⑨新型精細化學品單元。這樣歸納后,各教學內容層次較為分明,避免學生孤立、片面地了解某一類產品,也便于學生將所學知識相互聯系起來,而且能觸類旁通。

二、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轉化教學主體的角色

傳統的教學采取了“填鴨式”方法,學生習慣于被動地聽課,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有必要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進,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1.采取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相結合。隨著計算機知識的普及和學校硬件設施的改善,我校的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擁有形式多樣、外表美觀、信息量大、交互性強等特點,增加了課堂知識量,使教學重點更突出化、生動化,而且使學生在形象、交互的教學環境中接受大量知識,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但在教學過程中也發現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后課堂教學內容多,板書少,速度快,有一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上課容易開小差,從而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對一些重難點教學要把多媒體與傳統教學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從而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中采用教材、多媒體課件和實物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使課堂教學內容豐富、形象、生動、有趣,使學生在快樂的環境中學習知識。

2.教師主講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精細化學品門類多,發展快,更新頻,要想學生真正掌握精細化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綜合能力,就要求采用教師主講與學生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師主要介紹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思路,學生查詢資料后在課堂展開討論。這樣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能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展開教學互動。多媒體課件教學涵蓋內容多、信息量大、不易記筆記,而網絡教學資源具有豐富性、及時性、便捷性、互動性等特點,為此我們利用學校網絡教育平臺——Blackboard建立了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庫。其中包含以下主要模塊:①課程簡介及主講教師簡介:主要介紹課程的基本概況。②課程資源:其內容包括:教學大綱、參考教材、授課教案、參考文獻、教學課件、習題、教學資源、模擬試卷及參考答案等。③論壇:學生可在任何時間提出問題與教師互動交流,教師進行答疑等。這排除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障礙,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困難、需求和建議,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三、強調教學實踐,加強與后續課程的聯系

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具有實用性和實踐性強等特點,但并沒有設置與之相適應的實驗課。因此我們在后續課程《應用化學實驗》中設置了該課程的相關實驗,如表面活性劑復配制洗發香波,雪花膏等內容。另外,在課程結束后的專業實習中,安排學生深入車間,全面了解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操作、銷售等過程,進一步加深對精細化學品特點的理解。通過各種不同的實驗和實習,不斷提高學生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四、調整考核方式,加強學生能力的考核

課程考試只是一種手段,不能作為最終目的,課程考試是為了檢查學生對教師所授知識的掌握程度,看是否能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是否具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傳統的考核方式是閉卷考試,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對所考知識死記硬背,出現高分值低能力的現象。因此需要對考核形式進行變革,采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加強對學生能力的考核?,F在的考核方式是平時成績與筆試相結合,同時逐步增加平時成績的比重。平時成績包括平時作業、課堂討論、課后搜集資料等方面,比重為30%。筆試占總成績的70%,在考試內容上主要考察學生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探究能力,筆試中以客觀型試題為主,便于提高評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在我校應用化學專業的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重組和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加強與后續實踐課程的聯系和調整考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學習的知識面,提高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為我國及地區經濟建設培養優秀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馬榴強.精細化工工藝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楊錦宗,張淑芬.21世紀的精細化工[J].化工進展.2000,19(1):14-17.

[3]陳平,張岐.精細化學品化學教學內容的重組及更新[J].高等理科教育.2007,(2):47-49.

[4]徐曉勇,王成云,王利民等.精細化學品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6,(3):29-31.

[5]苗郁.精細化學品化學網絡化教學[J].平原大學學報.2001,18(4):57-58.

篇2

關鍵詞:化學反應工程;教學改革;教材;實施方案

《化學反應工程》課程是化工類及相關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屬于本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在化工類學生的培養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瘜W反應工程是一門研究與化學反應工程相關問題的一門科學技術,是從上世紀30年代初萌生到50年代末形成的一門由過程控制、傳遞工程、物理化學、化工熱力學、化工工藝學、催化劑等相關學科互相交叉互相滲透而演變成的一門邊緣學科[1]。通過近幾年的教學經驗和調查研究發現,學生普遍認為化學反應工程是大學課程中最難學的基礎課程之一,學習過程中發現理論計算公式復雜,反應器種類繁多,課程學習結束后感到一頭霧水,抓不住重點。因此,面對這樣一門課程,如何進行教學,讓學生理解起來更加形象生動,從更本上改變化學反應工程的教學現狀是我們目前的重要任務。本文結合不同種類高等學校選用教材的特點和差異,并根據我校化工專業的特色,提出了《化學反應工程》課程教學的側重點,從多方面對本課程的教學提出了改革實施方案。

1《化學反應工程》教學在化工專業中的作用

化學反應工程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化工生產過程中反應器內的反應規律和傳遞現象,使化學反應實現工業化生產的一門技術科學,是提高化工生產技術所必需的科學技術理論?;瘜W反應工程在化學化工領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各種化學品的生產和應用無不借助于化學反應工程相關的理論知識。在20世紀40年代,一個化學反應過程的技術開發到真正的工業生產大概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而現在只需要三到五年。此外,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中試試驗的規模不斷縮小,試驗的次數也不斷減少,大大加快了化工廠建設的步伐,降低了投資建設的成本[2]。因此,作為一門理論教學課程,將化學反應工程這門課程作為化工專業方向的重點課程進行建設,對于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的促進、本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優秀化工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濟南大學作為一所省部共建的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一直是本學校的特色學科,學校對化工類學生的培養目標一直是培養應用型高技術的人才,每年為我國的精細化工和石油化工行業輸送大約240名高水平人才,對精細化工和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為此在化學反應工程教學過程中,我們緊密結合我校的特點和化工實際生產的需要,著重提升學生的反應工程知識儲備,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進行教學改革和實踐,把課程、教材的理論研究和教學方法相結合,不斷提升《化學反應工程》的教學效果。

2不同類型高校選用教材的特點和差異

直到20世紀70年代,化學反應工程的相關研究成果才開始被大量地介紹到國內,其中華東理工大學的陳敏恒教授,天津大學的李紹芬教授,浙江大學的陳甘棠教授,四川大學的王建華教授等是國內最早從事反應工程教學的學者。到了80年代以后,國內從事化學反應工程學科教學研究的隊伍迅速壯大,并且化學反應工程的研究逐漸滲透到各種化工領域,與世界研究水平之間的差距也不斷縮小,不同版本的教科書和各種各樣的專著也相繼出版。反應工程已經成為我國化工類專業學生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課程。目前國內已有120所大學和科研單位培養化工類相關專業的人才,例如清華大學、天津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化工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四川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濟南大學等。目前化學反應工程學科正在蓬勃發展,由于國內高校地區和專業特色的不同,不同高校在化學反應工程教材選擇上也存在差異,各有各的特點。作者就不同高校所使用的《化學反應工程》教材進行了匯總和分析。首先介紹一下陳甘棠教授主編的《化學反應工程》(第三版),這本教材是國內許多化工類高校選用的主要教材之一,隨著我國在化學反應工程這一重要學科的教育方面日漸普及,該部教材自1981年第一版問世以來,已經出版到了第三版,受到廣大化工類專業師生的好評[3]。該部教材的特點是著重基礎,本書共分為十章,分別介紹了均相反應過程,包括均相反應動力學基礎、均相反應器、非理想流動:非均相反應過程,包括氣—固相催化反應過程、非催化兩流體相反應過程、固定床反應器、流化床反應器;聚合反應過程,包括聚合過程的化學與動力學基礎;生化反應過程,包括生化動力學基礎、生化反應器。該部教材注重反應工程研究方法的介紹,在不同的章節內容中論述了反應工程學的發展方向,有助于讀者進一步深入研究。朱炳辰老師主編的《化學反應工程》也受到國內很多工科類高?;I老師和學生的青睞。本部教材的第一版是由化學工業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截至目前本部教材已經出版到第四版,其中第三版累計發行量高達32000冊。《化學反應工程》第四版主要吸收了一些關于現代化學反應工程發展方向方面的知識,本部教材的主線是圍繞化學反應與動量、質量、熱量傳遞交互作用的共性歸納綜合的宏觀反應過程,以及如何解決反應裝置的工程分析和設計。該書對近年來出現的化學反應新概念、新理論和新方法做了大量闡述。另外,對于國內一些偏工科的化工類高等院校,選用的教材大多數以郭鍇老師主編的《化學反應工程》為主,本部教材的主要內容包括:均相單一反應動力學和理想反應器、復合反應和反應器選型、非理想流動反應器、氣固相催化反應本征動力學、氣固相催化反應宏觀動力學、氣固相催化反應固定床反應器、氣固相催化反應流化床反應器、氣液相反應過程與反應器、反應器的熱穩定性和參數靈敏性。本部教材的特點是主要突出了該門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刪除了一些與教學大綱聯系不是十分密切相關的內容,并著重講解解決化學工程問題的基本方法。除此之外,羅康碧老師主編的《化學反應工程》教材結合了理科和工科的綜合優勢,吸收了國內外相關教材的許多內容和好的經驗,增添了一些反應工程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另外,本部教材在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上更注意刪繁就簡,將重點放在化工專業領域內共性的基本問題上,并且同時體現了其教學性。本部教材先重點闡述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然后結合實際生產,詳細論述各種常用反應器的設計方法,并列出詳細的例題和課后習題,用于幫助學生利用所學到的反應工程原理去分析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近年來,梁斌等老師主編的《化學反應工程》第二版也受到國內許多化工類高校老師和學生的歡迎。在本部教材中,主要內容是以《化學反應工程》、《反應器理論分析》及國內外相關優秀教材為基礎,致力于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際知識儲備,減少了教材內容在模型分析上的過程描述,加強學生在建立模型方面的訓練。另外,本部教材還增加了工業應用背景的實例分析和課后習題,在分析解答這些習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掌握反應工程的基本原理和相關知識,使教學內容盡量與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同步。

3我校化工專業的特點和教學側重點

濟南大學的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屬于理論性和應用性兼顧的一門特色化工學科,本專業始建于1992年,前身為山東建材學院精細化工專業,1993年招生,是濟南大學重點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被學校授予校級特色專業,2012年成為山東省品牌(特色)專業,現為山東省氟化學化工材料重點實驗室依托專業之一。其中化學反應工程這門課是本專業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和必修課,另外,化學反應工程課程的理論教學是本專業本科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理論指導和基礎知識培養的作用。另外,從學校每年安排的工程實習學時就可以看出,學校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學校每年組織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大三學生去山東金城醫藥化工有限公司進行生產實習,主要參觀和學習2-甲氧羰基甲氧亞胺基-4-氯-3-氧代丁酸生產車間的反應器設計和工藝裝置流程圖。通過調研每年的學生生產實習效果發現:學生在學習完實際工業生產裝置后,對課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的更加透徹。根據我?;I的特點,在《化學反應工程》的課程教學上,我們選擇的教材是郭鍇老師主編的《化學反應工程》第二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目標為:通過對反應工程理論的學習,能夠運用化學反應工程的理論方法建立數學模型,優化設計反應器、或者改善化學反應場所、改進現有的化工生產工藝;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學會研究的方法,為進入研究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掌握由化學動力學特性建立動力學方程、建立數學模型、優化和設計反應器及改進化工工藝的理論;運用化學反應工程的知識,能夠進行基本化工反應裝置反應器的設計。

4擬采用或已經實施的教學方法

化學反應工程具有跨接多種學科的特點,結合本?;瘜W工程與工藝專業的特色和優勢,筆者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教學方法的改進。(1)結合我校特點濟南大學在醫藥中間體工業化生產、氟化學材料合成、精細化學品制備和環境催化方向具有鮮明的特色和優勢,已經發展成為以新產品開發、新工藝設計、新技術應用為特色的精細化工和化工領域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新技術開發的重要基地之一,并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和發明獎。因此,在本科教學過程中,要結合我?;I的特色,著重講解氣固相催化反應和氣液相反應過程,并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化學反應工程的知識進行基本化工反應裝置或反應器的設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化學化工(醫藥中間體、氟化學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相關人才。(2)闡述方法和教學方式的改進目前全國高等學校的教學方式還是以灌輸式教學為主,老師主動講,學生盲目聽,導致課堂利用率低,學生學習效率不高。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在高校已經普遍使用,雖然這樣可以改善課堂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多媒體技術的使用導致每節課的授課內容大大增加,學生并不能高效率的吸收每節課中所有的知識點,導致在學期末時學生對這門課的了解程度并不高[4]。例如,我在第一次講授《化學反應工程》這門課程時,由于講課經驗和技巧都很欠缺,所以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完全按照多媒體上的內容進行閱讀,這樣生硬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導致整個課堂教學效果很差。因此這樣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盲目聽從,其自主性和能動性大大缺失,所以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這需要我們在教學方式上加以引導[5]。筆者認為改變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主要的突破口就是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培養學生對本門課的學習興趣。針對這一措施,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體探索過程如下:在闡述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時候,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充分的查閱資料,然后在課堂上讓學生進行講解,在這過程中并進行充分討論,最后老師做總結,并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這種“查閱資料-主題討論-問題反饋”的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做課堂真正的主人,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填鴨式教學的不足。(3)注重理論和實際的結合在高校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科書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但也不能作為唯一的使用工具,教科書在本科教學過程中只能作為一種輔助的工具。這樣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應用教材,既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也不能完全脫離教材,在講清楚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礎上,注重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在每一章的講述過程中,把每一個知識點都與實際工業應用相互關聯,并闡明其主要的熱量傳遞、動量傳遞、質量傳遞及化學反應在實際過程中是如何應用的,以加深學生對每一個知識點的理解。另外,還要注意結合科研成果,對學科前沿知識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目前化學反應工程的研究動向,例如在講解氣固相催化反應本征動力學時,可以引入最新發表的經典文獻,通過對文獻的講解,加深學生對氣固相反應本征動力學的理解,知道如何來研究一個催化劑的本征反應活性。通過這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在對《化學反應工程》課程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后,獲得了良好的課堂效果,這不僅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一種轉變和提高,對化工類學生思維和能力的培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金涌,程易,顏彬行.化學反應工程的前世、今生和未來[J].化工學報,2013,64(1):34-43.

[2]王安杰,周裕之,趙蓓.化學反應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1.

[3]陳甘棠.化學反應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1-3.

[4]吳元欣,朱圣東,吳迎.以多尺度理念構建新的化學反應工程體系[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1,33(1):2-3.

篇3

一、合成生物學:新千年的科學技術

新的研究格局在世紀之交已經呈現,其中生物科學的地位日益凸顯,數十年前還不敢想象的技術現在似乎可以實現。但是,新世紀面臨著新挑戰。世界人口日益增加,氣候變化、糧食和能源需求增加、疾病傳播等一系列新的問題隨之出現。許多科學家和工程師認為,可以通過合成生物學這一新興而又具有變革潛力的學科應對新世紀面臨的部分挑戰。

合成生物學是一門將科學和工程方法相結合進行生物學研究和操控的新興學科。雖然合成生物學還處在“幼年期”――其核心研究內容主要局限于尋找和提煉可執行具體基因功能或生物化學功能的生物元件,并改善DNA合成和構建的方法――但目標遠大。合成生物學家們希望設計并構建人工合成的生物系統,最終用于工業制造、糧食生產,并提高全球健康水平。

一般而言,合成生物學是指運用工程學原理,設計和構建新的生物元器件和系統,并重新設計現有的、天然的生物系統,用于有益目的。它源于生物學及相關領域一個世紀的研究成果,但離不開工程學、計算科學、信息技術等領域的重大突破。

合成生物學具有以下重要特點:(1)它是生物學研究的新穎方法。與傳統的生命機制探索方法完全相反,合成生物學注重生產定制化的細胞、有機體和生命體。(2)應用工程學方法生產生命體。合成生物學通常應用工程學原理設計執行特定功能的簡化的生物元素。(3)依賴于非等級化的科研和商業化網絡。合成生物學向著橫向的、全球化的研究方式發展,通過社交網絡,它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年輕科學家。(4)需要響應社會關切。合成生物學是新興的學科和技術,需要充分考慮該技術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以及人們對其生物安全、監管和知識產權問題的關切。

二、合成生物學發展戰略

1.中國。中國認為合成生物學將帶來技術推動的新一輪經濟增長,因此努力成為該領域的國際領先者。目前,中國每年對合成生物學的研發投資達到2.6億元,每年發表合成生物學論文400余篇,約占世界總量的10%,論文被引次數居全球第7。中國已經制訂了合成生物學戰略路線圖,規劃了技術、工業應用、醫學和農業等方面的中長期目標。未來5年,將建立標準元件數據庫,形成設計生物元器件的計算能力;形成化學品和生物材料的模塊化設計和生產能力;對可增強植物耐旱性和耐堿性的生物元件進行驗證設計。未來10年,將擴大標準元器件數據庫,形成設計生物系統的計算能力;商業化生產某些化學品和生物材料;對合成固氮器件進行驗證設計。未來20年,將形成生物系統設計、建模和驗證一體化平臺;商業化生產眾多自然化合物、藥品、化學品和生物燃料;臨床應用生物元件和系統,用于檢測、控制和治療主要疾??;創造人工微生物。

2.英國。英國政府把合成生物學視為非常有商業前景的革命性平臺,熱切期望在合成生物學領域占據世界領先地位。英國政府決定成立合成生物學領導委員會,促進各領域的討論與公私合作,由部長和資深業界人士擔任聯合主席。英國計劃開展合成生物學投資如下:公共投資5000萬英鎊,其中多達650萬英鎊用于鼓勵產業投資;英國工程與自然科學研究理事會投資600萬英鎊,鼓勵大學探索新產品商業化;將合成生物學研發和相關的倫理、法律及社會影響研究的資助整合起來;生物技術與生物科學研究理事會支持16個機構從事5個跨國研究項目;撥款1億英鎊,用于未來3-5年對10萬名患者進行全基因組測序。

3.美國。美國很早就是合成生物學領跑者。美國政府每年向合成生物學研究投入約1.4億美元,其中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投入約7200萬美元。2008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投入1600萬美元資助合成生物學工程研究中心。美國國防部力圖將合成生物學提升為一種制造平臺,美國能源部也圍繞合成生物學啟動了一些行動。不過,美國聯邦政府還沒有制訂合成生物學投資或管理的整體規劃。本屆政府的《國家生物經濟藍圖》雖然提到了合成生物學,但沒有提出具體的行動計劃。2010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指示總統生物倫理問題研究委員會對合成生物學進行評估,并制定倫理指南,意在使風險最小化的同時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

三、合成生物學帶來的機遇

合成生物學會帶來新一輪產業發展浪潮。產業界大量投資合成生物學,認為伴隨著基因組學和系統生物學的不斷進步,合成生物學將通過生物制造給產品和物質開發帶來革命性影響。到21世紀頭十年的中葉,全球就約有3000家生物技術公司,其中基因合成公司遍及五大洲,每年生產約5萬條基因。生物產品在經濟上舉足輕重。2010年,美國的生物經濟(包括轉基因作物、生物產品和工業生物技術)產值約為3000多億美元,超過美國GDP的2% 。據市場研究公司BBC Research估計,2011年合成生物學(包括支撐技術、生物元件及其組合產品)全球市場價值為16億美元,2016年將達到108億美元。

企業紛紛投資頗具前景的人工改造的生物產品,包括微生物、植物橡膠、生物基丙烯酸樹脂、產于生物廢料的綠色化學品、維生素以及用可再生碳水化合物生產的生物柴油。美國安倫捷科技公司副總裁達琳?所羅門認為,合成生物學是產業發展的新一輪浪潮,生物制造將以可持續原料取代傳統原料,從而改變所有產品的生產工藝,使全球經濟更為可持續。

合成生物學的大規模應用及市場推廣要耗費數十年時間,不過DNA測序、計算技術等相關技術的齊頭并進會縮短這一進程。專家們預計:未來5年,將會形成數個全球性的合成生物學研究平臺;未來10年,合成生物產品產值將達200億美元,生產細胞以制造大宗化學品和精細化學品將成為常態;未來20-30年,將理性地合成多細胞組織或器官,細胞計算系統將得到廣泛應用,新穎的生物制造工藝將被應用于生產非生物產品。

四、合成生物學發展面臨的挑戰

要充分釋放合成生物學的潛力,需要克服技術、監管、知識產權等諸多挑戰。

1.技術挑戰。發展合成生物學在元件及應用、互操作、度量、量產成本控制、工具及軟件等方面面臨挑戰。在元件及應用方面,開發一大批標準化、模塊化、行為可預測、可廣泛應用的生物元器件是近在眼前的挑戰。盡管有數以千計的生物元件已編目,但可重復且可靠的生物元件并非廣泛可用。在互操作方面,合成生物學發展的關鍵之一是開發出標準化的生物元件,像模塊一樣可靠地組裝,視情調整。為了得到普遍認可和應用,生物器件和系統的每個元件以及數據庫、度量單位和可擴充系統在不同尺度和水平上都要兼容。在度量方面,準確度量系統性能是合成生物學面臨的迫切挑戰,有必要形成能支持多種度量類型的基礎設施,而且未來全球統一的度量單位與度量本身一樣重要。在量產成本控制方面,經濟合算地生產工業化學品需要工程化生產高效微生物株,然而,現在開發含有合成生物元件的可行產品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在工具和軟件方面,改進數據收集工具、軟件和硬件對于合成生物學發展也很重要。除了可降低合成生物元件成本的自動化工藝外,專業化計算工具(如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建模工具)的缺乏也阻礙了合成生物學的發展。

2.監管問題??茖W進展往往快于政策制定,同時合成生物學的界限也在不斷變化,因此在早期就應關注與合成生物學治理和監管相關的問題。

3.知識產權問題。構建新的生物元件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對生物元件的權利是否應私有?如何進行生物元件登記?是否應對其申請專利?不同的知識產權和分享安排如何影響合成生物學的進步與創新?目前各國專利法規定不一。合成生物學在現有或新的知識產權體系下能否蓬勃發展是研究人員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鑒于已經開發的合成生物元件數量巨大,并且企業對商業化產品開發有濃厚的興趣,解決知識產權問題異常重要。

4.包容問題。合成生物學是交叉性學科,既產生于多個學科,又回饋于這些學科。持續包容對于合成生物學的持續發展十分重要。一方面,要與產業界、監管和政策制定機構交流合作,使技術推動與市場拉動相結合。另一方面,還要使更多的公眾參與合成生物學對話,了解其可能存在的內在風險,討論有關的生物安全和倫理問題。

(作者:賈 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國外科技政策與發展戰略。

劉潤生,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科技參考研究室負責人,主要從事科技戰略與政策研究。)

鏈接: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最初由Hobom B.于1980年提出來表述基因重組技術,隨著分子系統生物學的發展,2000年E. Kool在美國化學年會上重新提出來,2003年國際上定義為基于系統生物學的遺傳工程和工程方法的人工生物系統研究。

“合成生物學”更早可追蹤到波蘭科學家Waclaw Szybalski采用“合成生物學”術語,以及目睹分子生物學進展、限制性內切酶發現等可能導致合成生物體的預測?!跋到y生物學”則可追蹤到貝塔朗菲的“有機生物學”及定義“有機”為“整體或系統”概念,以及闡述采用開放系統論、數學模型與計算機方法研究生物學。

篇4

近年來,威海市海洋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在山東海洋經濟中的位置舉足輕重。2008年,全市海洋產業增加值達到514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8.9%,初步形成了產業比較齊全、結構比較合理、技術裝備水平較高的海洋產業體系。

配合近期山東省提出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威海市重點提出以海洋“三品”為重點的海產品生產加工基地、以船舶修造業為重點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以東北亞地區為主要目的地的港口物流基地、以千公里幸福海岸為載體的濱海旅游休閑度假基地、以核能、風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以鏌铘島石化項目為主體的現代石化基地六大基地建設的戰略部署,傾力打造藍色威海。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給威海市海洋經濟提供了一個再次躍起的平臺。

海洋漁業搶占制高點

威海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優越的海洋環境條件。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威海的海產品養殖加工業盛極一時,動輒上萬畝的海參、海帶等海產品養殖基地給威海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效益,也讓更多的人知道了威海這個海產之鄉。威海是全國重要的海水養殖基地和全國最大的海產品加工基地,出產的海參、海帶、牡蠣,均取得地理標志商標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威海市崛起了以“好當家”為代表的一批漁業生產和海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群體,年產值過億元的漁業企業超過40家。

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人認為,威海漁業“軟硬”兼具――因為擁有千公里海岸線,威海經濟有著其他沿海地市無法比擬的資源、產業和技術優勢;但與國內外高端漁業經濟比較,威海漁業總體上處于產業鏈條的末端,尤其在高效集約、產業競爭力和生態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融入藍色經濟區,威海漁業發展的關鍵在于從過去的規模擴張型向著質量效益型轉變,惟有如此,威海漁業才會繼續大有作為。

其實,早在新世紀之初,威海市就已經開始了生態漁業的探索。

2002年,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相繼作出提高進口中國水產品檢驗標準的決定。

面對“綠色壁壘”,一向不愁銷路的威海海產品不得不審視標準化生產,水產品無公害標準體系得以逐步建立健全。2002年年底,由威海市申報的刺參等7個品種的21項無公害水產標準,順利通過了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專家的審查。

依托豐富的漁業資源,威海市加快推進以海洋食品、海洋藥品、海洋保健品為重點的精深加工,提高海產品綜合開發和高效利用水平。目前全市海產品加工企業已發展到936家,年加工能力300多萬噸,其中精深加工比重達到75%,形成了以海洋食品、海洋藥品和海洋保健品等海洋“三品”為主的海產品加工體系,培育名牌產品30多個。

按照新的規劃,威海市將大力發展品牌漁業、生態漁業、高效漁業,實現海產品產量適度增長;加快推進以海洋食品、海洋藥品、海洋保健品為重點的精深加工,提高海產品綜合開發和高效利用水平。到2012年,海產品產量達到210萬噸;海產品生產、加工產值年均增長8%,達到550億元,其中海產品加工產值達到280億元;海產品省級以上知名品牌達到50個以上。

現代制造陳設重兵

威海的工業在山東來說是后起之秀。20年前,威海地級市成立的時候,工業基礎極為薄弱。無工不強。建市之初的威海確定了“工業立市、工業興市、工業強市”的發展戰略。正是在這樣的思路指導下,威海工業在原有基礎上大規模擴張,技術改造和基本建設大面積展開,形成了機械、化工、輕工、紡織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了一批具有威海特色的優勢產品。

正因為是后來者,威海工業擁有資本、人才、技術等諸多優勢,很快占據了領先地位。20世紀90年代,華夏塔機、成山輪胎、三角輪胎、山花地毯、金猴皮鞋、黑豹汽車⋯⋯一批聞名全國的名牌產品,讓威海的制造業聲名鵲起,許多人在了解這些產品時,才知道是“威海制造”。

2003年,山東省開始了膠東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威海市不失時機地提出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旅游度假基地和以海產品為主的農副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其中,制造業基地重點發展運輸設備產業群、電子信息產業群、機電工具產業群、輕工紡織服裝產業群、食品醫藥產業群。

獨具特色的產業新體系,有效聚集了各種發展資源,形成了新的發展動力。

豐富的深水岸線資源,是威海市發展港口和船舶修造業天然優勢。近年來,威海船舶修造業發展勢頭迅猛,規模以上船舶修造及配套企業發展到90家,造船能力達到80萬載重噸,實現造船完工量52萬載重噸,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依托現代化的港口體系,威海市相繼建成了威海工業新區、文登南海新區、威??萍夹鲁?初村)、崮山臨港產業園、石島工業園、俚島工業園、乳山經濟開發區(乳山口)、橋頭工業園等一大批臨港臨海工業園區,從而拉動了以造船業為重點的外向型和港口依賴度高的現代制造業的快速集聚發展。

伴隨著制造業的發展,世界造船巨頭也紛紛加入威海造船產業鏈:三星重工造船、成東造船、榮喜造船、伽耶造船全線開工,幾十家企業配套跟進。一個以造修船為核心的船舶產業鏈迅速伸展,皂埠灣、俚島灣和石島灣三大修造船業聚集區逐步孕育。

在藍色威海經濟區建設中,威海市將加快建立現代造船模式,切實轉變發展方式,由單純造船為主向造修船、海洋工程裝備及配套業協調發展轉變。爭取到2012年,全市形成整船制造400萬載重噸、船段生產60萬載重噸、船舶修理700艘次的能力,實現銷售收入400億元。

港口物流借船出海

6月20日,威海至韓國平澤的國際客貨班輪航線正式開通,這是威海市的第5條直航韓國的海上航線。

國際航線的不斷開通,是威海市港口吞吐和海上運輸能力不斷增強的最明顯例證。經過近些年的建設,威?,F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3個,一類開放作業區5個,形成了通用碼頭、集裝箱碼頭、石油煤炭碼頭、旅游碼頭配套,各種設施齊全、功能較強的港口體系,并擁有國內外運輸船舶148艘,總載重噸22萬噸,先后開通了到韓國仁川、日本大阪等地的客貨航線和集裝箱航線21條。2008年,全市港口吞吐量達到3700萬噸、集裝箱60萬標箱,客運量87萬多人次。

威海市以沿海港口為核心,進一步密切港口與腹地的聯系,著力構建海陸相連、港城聯動、空地一體的臨港物流網絡。預計到2012年,全市現代物流體系初具規模,具有國內知名品牌的現代物流企業達到3-5家,物流成本占生產總值的比重下降2個百分點以上。

對于建設以東北亞地區為主要目的地的港口物流基地,威海市作了以下的規劃與設計:

在港口體系建設方面,爭取到2012年,全市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到6000萬噸,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00萬標箱,旅客吞吐量達到150萬人次。依據《威海港總體規劃》,對全市港口岸線資源統一管理,形成以威海灣港區為主體港區,石島港區、龍眼灣港區、蜊江港區、靖海灣港區、乳山口港區為主要港區的港口體系。各港口分別承擔集裝箱、能源物資運輸、客貨滾裝、水產品出口運輸等不同的運輸功能,分工明確,協調發展。

在海上運輸方面,充分發揮毗鄰韓日、已開辟21條國際國內航線的優勢,堅持客貨運并舉、近海與遠洋并舉、綜合運輸與專業運輸并舉,大力發展海上運輸業;特別要鞏固并拓展面向東北亞地區的海上客運市場,打造東北亞海上客運中心。積極開拓海洋運輸市場,鞏固日韓傳統海運市場,開拓東南亞、歐美等新興市場。

在物流載體建設方面,積極拓展出口加工區保稅物流功能,規劃建設港口中轉型國際臨港物流園區,形成服務制造業基地和進出口的外向型物流聚集區。扶持壯大第三方物流,培育一批適應現代制造業物流需要的專業化物流企業,促進現代制造業與物流業的合理分工、有機融合、聯動發展。

濱海旅游步步為營

威海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有海,有山,有島,有泉,還有處處皆是的漁家風情。優美的自然風景,豐富的歷史文化,獨特的海濱氣息,劉公島風景區、成山頭旅游區、石島旅游區、山休閑度假區等旅游景區如一串閃亮的珍珠環繞在千公里海岸線上,引來了無數游人。威海也由原來的濱海小城發展為知名的旅游城市。

與這些自然和人文優勢條件相比,威海發展旅游的熱情與力度更值得稱道。

威海市旅游局局長高旭光認為:“威海旅游業在保護與繼承中探尋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與藍色經濟區的‘藍色’理念不謀而合。威海旅游產業要實現高速持續發展,下一步亟需解決的問題是旅游產業發展中存在城市配套設施完善度不高、休閑設施規模小、休閑娛樂品種單一、缺少地方特色等。這也是未來藍色經濟區建設中,威海旅游的著重發力點。”

濱海休閑旅游快速成長為威海的一大產業。威海市目前擁有旅游景區(點)80多處,其中劉公島、成山頭、赤山法華院、銀灘4處國家4A級景區,2008年全市旅游總收入158.8億元。

而在威海人的發展思路中,千公里幸福海岸能夠開發利用的旅游業資源遠不止這些。

以千公里海岸線為載體,以海文化為靈魂,威海著力打造東方幸福海岸和旅游休閑度假基地,重點建設中心城市、成山頭“極地”海濱生態、石島漁家民俗風情、昆崳山道教文化、文登溫泉休閑、山福地養生六大旅游板塊。到2020年,全市旅游總收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成為國內著名、東北亞知名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新能源產業群雄并舉

海灣遍布、地質穩定、季風特點鮮明,威海是發展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理想之城。

在國內,對新能源的扶持力度在不斷加大,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漸入佳境。威海市當然不會錯失開發自己優質新能源的機會,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和超前的眼光,搶先在中國新能源發展版圖上占據了重要位置。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首臺風力發電機組就落戶榮成成山頭馬蘭灣試驗風場。隨后,總裝機容量達6.9萬千瓦的華能風電場建成了,總裝機1.5萬千瓦的魯能榮成風電落戶了,總裝機4.875萬千瓦的國華瑞豐風電一期工程發電了。如今,綿延數百公里的海岸線上,星羅棋布矗立著13個風電項目。預計到2020年,威海風電的總裝機容量將達150萬千瓦。這種規模在全國地級市中遙遙領先。

核電的加盟更讓威海對新能源充滿信心。2005年,總裝機950萬千瓦的華能石島灣核電站項目明確落戶威海榮成,這是一個堪稱重量級的核電站。目前中國已運行的核電站只有11個機組910萬千瓦,到2020年的建設目標是達4000萬千瓦,華能石島灣核電站在這一布局中地位舉足輕重。

統計數據表明,到2013年,威海市核電與風電項目的總裝機容量將達70萬千瓦。

除此之外,太陽能、抽水蓄能、潮汐能利用也是潛力無窮。據估算,這些新能源項目全部建成達產后,年可節約燃煤56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50萬噸,減少氮氧化合物排放量35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8萬噸,這為威海“最適宜人類居住”的美譽又增加了一顆沉重的砝碼。

打造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威海將重點規劃建設核電、風電、水電等新能源項目。同時,在有條件的區域適時推進太陽能發電和余熱、余壓、余氣綜合利用發電項目建設,加快開發地熱能、潮汐能、農村沼氣等新型能源,申請建設國家海洋能產業示范基地。大力推廣藍星泰瑞光電公司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以聯電乳山1萬千瓦太陽能光伏發電站項目為引領,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石油化工異軍突起

對威海來說,石油化工是一個新興產業。就在2008年之前,威海人也許還沒有石油化工這個概念。

2007年底,繼中石化青島1000萬噸大煉油項目落定之后,一個同樣規劃年產1000萬噸的中石油集團石油冶煉項目落戶威海鏌铘島。目前,鏌铘島石化基地項目前期工程也已開工。該項目總占地1131公頃,建設周期5-8年,總投資600億元,具有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以及100萬噸石油儲備規模。

石油化工產業不僅可以提供能源,還能形成化工產業鏈,為其它相關產業提供原料供應,其輻射帶動作用極為明顯,對經濟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威海市的藍色經濟區規劃中,以鏌铘島石化項目為主體的現代石化基地建設被委以重任。如此高調強勢推進一個新的產業,足見威海市大力發展的信心和魄力。

威海規劃建設的鏌铘島石化基地項目是一個綜合型化工基地。中石油集團確定鏌铘島石化項目總體規劃按年處理委內瑞拉重質原油2000萬噸標準建設。目前,配套碼頭項目已列入威海及山東港口總體規劃,大部分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已完工。基地建成后,將形成從煉油到合成材料、有機原料、精細化學品的產業鏈和優勢產品系列。這些項目的建設和投產,不僅可為威海乃至全省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同時也將成為全新的地方經濟增長板塊。

在藍色經濟區建設中,圍繞鏌铘島項目,威海還將大力引進發展高端石化產品,重點發展新型合成材料、有機原料、精細化學品等附加值高、產業關聯度強、填補國內空白的石油深加工產品,力爭建成山東省乃至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Six Bases” Make up the Blue Economic Region

In recent years, Weihai’s ocean industry has gained momentum and now occupies a decisive position in the ocean economy of Shandong. In 2008, the added value of the ocean industry of the entire city hit 51.4 billion yuan, accounting for 28.9 percent of the GDP. As a result, a preliminary ocean industry system comprised of complete industrial specialties, sound structure, and high technical equipment has been formed.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r blue economic region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eihai’s ocean economy.

Weihai’s special geographic location produces a favorable ocean environment for the city. Counting on the rich fishery resources, Weihai speeds up the intensive processing of ocean food, ocean pharmaceuticals, and ocean tonics so a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high-efficiency utilization of ocean products. Thus far across the city there are 936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ing of ocean products with an annual processing ability of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tons, among which intensive processing accounts for 75 percent. Weihai, therefore, has formed an ocean products processing system involved in the production of ocean food, ocean pharmaceuticals, and ocean tonics and has produced more than 30 kinds of famous brand products.

The rich deep coastline resources constitute Weihai’s natural advantage in developing the harbor and shipbuilding industries. In recent years, Weihai’s shipbuilding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out the city, there are 90 enterprises involved in shipbuilding, ship maintenance and auxiliary parts manufacturing.

Relying on its modernized harbor system, Weihai has constructed a large batch of industrial parks near the harbors and sea, such as Weihai Industrial New Area, Wendeng Nanhai New Area, Weihai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New City (Chucun), Gushan Near-Harbor Industrial Park, Shidao Industrial Park, Lidao Industrial Park, R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k (Rushankou), and Qiaotou Industrial Park.

Taking the coastal harbors as the core, Weihai further strengthe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arbors and the hinterland so as to establish a near-harbor logistics network connecting the land, the sea, the city and the air. It is predicted that by 2012, the modern logistics throughout the city will form a preliminary scale and three to five national famous logistics enterprises will be established. The logistics costs in the GDP will be reduced by more than two percent.

Taking the thousand-kilometer coastline as the carrier and the sea culture as the soul, Weihai will build up its eastern happy coast and its tourism and leisure holiday resorts.

Weihai will construct six tourism plates―downtown Weihai, Chengshan Cape “Polar” Coastal Ecology, Shidao Fishery Household Folk Customs, Kunyu Mountain Taoism Culture, Wendeng Thermal Spring Leisure, and Daru Mountain Health Preservation. By 2020, the revenues from tourism of the whole city will account for 15 percent of the GDP. Weihai, accordingly, will become a famous tourism and holiday resort in China and Northeast Asia.

篇5

基于繁榮發展的經濟和良好的市場環境,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將第90屆中國化妝洗滌美容用品交易會定于大連召開。10月12日至14日,由大商集團承辦、本刊協辦的此屆展會在星海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來自美國、法國、日本、韓國、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近500家客商參展,美國樂蘭莎、法國蜜雪兒、法國卡姿蘭、法國曼詩貝丹、日本朗斯、韓國愛茉莉及國內馳名的高姿、郁美凈、艾麗碧絲、奧妮、丁家宜、拉芳、一朵、蒂花之秀等品牌均在星海灣一展風姿。參展企業還包括廣東新圖化工、上海日化研究所、天津富達包裝、上海黛爾薇爾等化妝品原料、包裝、機械、化妝用具生產企業及上海永力筆業、天津澳瑪等代客加工企業。展位數量1000多個,展場面積突破2萬平方米,約有1萬多從事化妝品研發、采購、生產、銷售、、廣告等的專業人士參觀、洽談、交流“美麗事業”。

一、產品琳瑯滿目 品種冷熱參差

綜觀本次展會,產品仍以洗護發、護膚為主,美容院產品、彩妝品、兒童用品大放異彩,其展臺制作精美,展位前人頭攢動、交易活躍,成為展會上的一個個亮點。而男用化妝品、香水產品的展位前則顯得人跡寥寥。

美容院用品琳瑯滿目

有專家預言,美容院產品將是本世紀化妝品業發展最迅猛的分支之一。面對日益膨脹的美容院消費市場,各日化線生產企業紛紛開發上市美容院用系列化妝品,從護膚霜、面膜、精華露、清潔霜,到足浴露、頸霜、護膝霜、芳香精油……琳瑯滿目,不一而足。以推出艾麗碧絲祛斑霜而聞名的艾麗碧絲公司又推出了“玻麗瑪爾”院裝系列,更有深圳婕芳等專業美容院產品生產企業參展。參展的產品中芳香精油成為展會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溫馨的小屋、縵緲的霧靄、精制的包裝、馨郁的香氣無不營造出一種追求時尚、崇尚享受的浪漫格調。一些香精香料公司也推出了芳香精油產品,足見芳香療法在國內美容界的盛行。

兒童用品漸成氣候

本次展會引人注目的變化還在于兒童化妝品的崛起。據記者粗略統計,展商中有二十幾家推出了兒童系列,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郁美凈、寶貝、小浣熊、小百羚、調皮寶,還有皮諾曹、拇指姑娘、好可愛、青蛙王子等眾多品牌進入展會一展風姿。有的企業制作精美的卡通玩具、塑料泡泡、鑰匙環等贈品送予參觀者,有的企業出版了具知識性、趣味性、宣傳性的兒童讀物送給現場的小朋友,致使展臺掀起一陣陣熱浪,人氣十足。

天然植物提取物產品引領潮流

化妝品界回歸自然之風席卷展會,添加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產品繼續引領著潮流。葡萄、綠茶、木瓜、甘草、蘆薈、皂角、洋甘菊、積雪草、人參、藏草藥、純米、黑米、紅景天、天山雪蓮……林林總總的天然植物被提取出有效成分,應用到化妝品中。現代美把黑米蛋白加入洗發露中;楊麗萍化妝品推出蘆薈系列;馥露迪雅推出水果精華系列,嬌吻推出葡萄系列……除了天然提取物倍受青睞以外,天然植物精油護膚品也相當流行。夢迪雅娜、美泊妮、草本之源、泛美等品牌都推出了植物精油系列護膚品(按摩霜、滋潤霜等)。

雖然“瘋牛病”事件使得化妝品中應用動物成分受到影響,但記者在展會上還是看到含羊胎素、蛇膽提取物等動物源性原料成分的產品,引得觀者駐足。

彩妝粉飾登場

與其它發達國家化妝品市場相比,中國市場還仍屬于一個溫飽型的市場。與此相應如果說洗滌用品的長足發展完全符合國情,那么彩妝、香水等市場一直未被行業人看好,似乎也無可厚非,但此次展會彩妝卻突然冒出來,令很多專業人士吃驚。美情、蜜雪兒、丸美、卡姿蘭、荻.里莎、歐雅蜜妮、韓國的水依人等等令人眼花繚亂赤橙黃綠青藍紫的展架和身著艷麗服飾的MODEL隊,更加上專業化妝師的現場裝扮把整個會場渲染得七彩斑斕。彩妝啟動了嗎?在中國的經營提到了日程嗎?蜜雪兒中國區總經理姚永斌在回答大連日報記者王梅的問題時如是說:蜜雪兒是公司借此次化洗會之機在中國首推其成熟的彩妝系列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完成網絡建設,十年內爭取做成銷售渠道的上市公司,預計明年春節前后,蜜雪兒彩妝將進入大連市場。為了重點開拓迅速增長的內地市場,公司將原注冊在香港的運營本部遷至北京。姚先生還透露蜜雪兒將注意金字塔尖下的消費者。

男士化妝品有點“冷”

一兩年,許多業內專業人士紛紛提出,男用化妝品市場前景及潛力凸顯,勢必成為市場的新亮點。也有行業分析報告顯示,2000年全球男士化妝品銷售總額已達 73億元,約占全年化妝品銷售額的15%,這說明今后男士的市場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但記者在此次展會中,卻發現只有一家――寶仕化妝品有限公司專門生產男士化妝品。

上海寶仕男士化妝品有限公司與法國寶仕總部一脈相承(法國寶仕男士護膚研發中心是一家專業研發男性個人護理用品的國際機構,在業內卓有聲譽)。多年來,寶仕致力于男士市場的拓展,并針對當地男性皮膚特點開發適用的產品,解決中國男性消費者的“面子”問題,為男性形象提供了專業的服務?!巴ㄟ^專業化的服務,使寶仕成為男性個人護理專家,并成為中檔男性化妝品市場的第一品牌”一直是寶仕化妝品有限公司的目標。

隨著時代的進步,男性對個人儀表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許多男士,尤其是一些成功男士,開始使用護膚品。他們在購買護膚品時,并不象女士那樣,對每個產品從牌子到質量到價格都那樣斤斤計較。相反,他們注重的大多是這個品牌的著名程度,“名牌”一般是他們購買時的首選。其實,我們現在的廠家,可以多關注關注男士化妝品市場,在男士市場還沒有飽和的情況下,推出自己的男士品牌。在筆者看來,在越來越多的男士比以前更加重視自己的外表的狀況下,男性化妝品市場勢必將越來越被關注。所以,我們現在的化妝品生產廠家們不該再讓男士化妝品市場“冷”下去。

二、營銷新特 各領風姿

本屆交易會有一大特點,就是企業大面積租用展位,進行各具特色的裝飾裝修,租用4個以上展位的企業超過100余家,比上屆展會單位租用面積翻了一番。如廣東發氏集團、深圳寶豐隆實業有限公司、天津郁美凈集團等企業分別租用了10個以上展位,其位置也十分突出、陣容強大、裝飾豪華。

在戶外,交易會充分利用了展館空間,推出了館內、館外文字、圖象、固定、移動等6大系列、50余種廣告媒體,空中有條幅、汽球,地面有彩虹門、充氣墻、充氣柱、道旗等,草地上,一把把小傘象一簇簇花朵,迎接從全國各地來大連參展的人們。

明星還會屆屆“閃亮”嗎?

廣東發氏集團投入巨資,租用展館中央大廳50個展位,充分利用大廳空間搭建起精美的兩層展臺。同時該集團在開幕式結束后于會展中心廣場舞臺,請企業產品形象大使――風靡的臺灣歌后張惠妹現場進行表演來為發氏推廣品牌、樹立形象。

除了張惠妹以外,此次參展商還分別請來了當紅明星范冰冰、2000年亞洲小姐李華,香港蒙妮坦國際美容美發學院董事長鄭明明女士也親抵大連為展會助興。

近幾年,屆屆交易會上都有明星“閃亮”,參展商們不惜重金力邀自己的品牌代言人來幫忙,在展會上進行品牌推廣。如“巧巧日化”請來了任達華,韓國的安在旭一遍遍說著“飛歌”的飛躍無限,“名人”的蕭薔、謝霆鋒的“柏麗絲”……顆顆耀眼明星,把每屆展會都照得星光燦爛,也每次都吸引著數以千計的追星一族??蛇@種明星效益還會持續多少屆呢?數以千計的Fans每次的圍觀歡呼都是為了與自己心目中的偶像進行“零距離接觸”,而又有多少人能在與偶像“親密接觸”后記得住明星的品牌呢?在本次張惠妹現場演示會上,記者采訪了幾位阿妹的Fans,問知道“金萱”嗎?答曰“不知”;告之“金萱”是洗護系列產品后問會不會購買試用?答曰“可能不會”,但相告記者“我們十分喜歡阿妹”。當然,這種回答也只是代表了一部分Fans的想法,應當說相當部分人現今還是很買明星帳的,明星給企業帶來的銷售額也是在不斷看漲的。否則誰又會一投萬金,而只為博Fans的歡笑。

但對于這種明星效益,也有不少企業與消費者無動于衷。他們在旁觀,好象在等待著什么。是否有人已經在問:明星的“閃亮”會屆屆延續嗎?

接受菲詩兒的“量膚定做”嗎?

菲詩兒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展會現場特制了一個“無菌室”,現場測定膚質,現場建立完整的個人護膚檔案,針對不同膚質,現場為每一位顧客量身定制極具個性的護膚品。

菲詩兒公司在本次展會展示的這種全新的營銷模式――產品沒有庫存,是生產與銷售同步進行的。他們在占地不足10平方米的無菌玻璃工作間中,從測試顧客皮膚到有針對性地配制產品,前后時間只需20分鐘,并且有10多種香型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同時,亦可根據季節的變換,肌膚的改善來配制不同的產品。

菲詩兒這種使消費者親身感受的這種全新的美容觀念――現實護膚、量膚設計定做,屬于自己的個性化護膚品,不知會不會“討”得消費者的歡心。記者只看到現場圍觀的人雖然很多,而當場讓其對自身進行量膚定做的卻很少。更有甚者,走過“無菌室”笑笑說“做化妝品何至如此!”的甚多。看來,菲詩兒要想讓更多的人接受此舉,還有待時日。

“索芙特”與“嬌吻”是“兄弟”嗎?

在此次展會上,展臺布置得較為新穎的要算“嬌吻”展位了。由廣西紅日最新推出的嬌吻葡萄護膚系列的化妝品,把展臺布置成一個大葡萄架,整個基調以葡萄紫為主,展臺是葡萄紫色的,產品的包裝是葡萄紫色的,產品中的膏體也是葡萄紫色的……當你站在他們的展位中,就好似置身于紫色的海洋,葡萄的世界。

據“嬌吻”的營銷人員講:“嬌吻”與“索芙特”同屬一家上市公司――廣西紅日股份有限公司,與“索芙特”是兄弟公司。嬌吻葡萄秋冬護理系列,是在繼“索芙特”成功推出以木瓜為主的護膚系列后,今年推出的新品,這次他們又準確地把握了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動向,在理念上給人以創新之感,以全新的概念推出了葡萄換顏系列。“嬌吻”產品主題鮮明,對整體進行包裝,色調一致。自今年6月嬌吻上市后,就廣受消費者好評。在此次展會上,記者就看到“關注”嬌吻的人們絡繹不絕,當問到他們在這次交易會上的業績時,嬌吻人員笑而不答,只是告訴記者,“我們的口號是以終端為主,以顧客為主”。看來,葡萄“嬌吻”這個“索芙特”的小兄弟,不久就會與木瓜“老大哥”分一分市場份額了,而“老大哥”又是怎樣看待“小兄弟”的我們就不得而知。

三、美麗從頭開始

正值洗發水的銷售旺季,各參展企業豈會放過這個良機,尤其是新產品,如綠飄、金萱、謦語、特樂和拉芳等,由于2000年展會上有謝霆鋒的成功演繹而使柏麗絲一炮打響的先例,今年星海會展中心已成為名星代言人攻略的風水寶地。從2000年開始就有人期待著第二個謝霆鋒效應,廠家在尋找、廣告公司在策劃、商家在等待,展會組織者更是守著點鈔機在觀望。在組織者的案頭是否曾經閃過李紋、那英或者F4的名字呢?不得而知。今年的會展現場,10分鐘簡短的開幕式后,長2小時等待中,最終為所有人合盤托出的竟是阿妹―張惠妹。足夠的沖擊、足夠的魅力,還有一度沉寂中積蓄的能量,一旦迸發幾乎沖破隔離帶與觀眾的熱情交匯,正如張惠妹所言:“我真的怕你們受傷”。

還是洗發水,還是廣州印象老總的黃永堅,所不同的是這次推出的是廣東澄海第一家----發氏化妝品有限公司和它的金萱(KimSamTM)品牌。張惠妹---金萱---發氏公司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相信所有參展企業已了然于懷,星海廣場上的巨幅廣告、中國化妝品之夜宴會餐桌上的節目單、客房中的禮品袋上清一色金萱的LOGO,展館中央大廳50個展位的精美展臺令席卷會場的紅色風暴給每位觀注者全新的印象――發氏公司發起紅色攻勢進軍洗發水市場。

然而張惠妹之與謝霆鋒誰更受廠家喜歡呢?發氏公司的總經理陳鎮發的回答出人意料。

“我們的招商工作早已結束,大連展會是我們展示品牌形象的地方。發氏集團攜12年的專業經驗,經過長時間的醞釀,以獨有的產品優勢隆重推出金萱品牌。為配合詮釋產品健康、積極、時尚的個性,我們選擇張惠妹作產品形象代言人利用展會這個時機與大家見面,使我們的新產品更加貼進生活、易于為人接受,增加消費者和經銷商的信心。同時迅速提升新產品的知名度,完成金萱品牌形象的國際化。下一步我們將以全新的運作思路、完善的產品結構及銷售服務系統全力打造金萱。為保證各級商的利益,我們將配以強有力的影視和知名媒體廣告攻勢,突出品牌拉動市場”。

記者與陳總的交談不斷地被各地衛視廣告人打斷,顯而易見陳總已成為各地衛視廣告逐的對象,相信化洗會也定成為他們必須參加的活動。

四、分會場商事

大商集團,坐落在聞名全國的青泥洼商業街上。在國內商家被外資企業追得一路低落時,大商集團在東北商界的牛勢地位卻無法撼動。走進青泥街,從新瑪特穿入大連商場,出門一拐就是著名的秋林女店,另一邊是邁凱樂,方寸之間大商無處不在。就在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組委會為參展商精心布置了第二個會場,記者看到在長約百余米橫貫新瑪特和大連商場的這個分會場吸引了川流不息的顧客,現場實現了展銷并舉廠商合作,令參展者非常滿意,他們希望通過大商分一塊東北市場的蛋糕。

大商控股的商場僅青泥洼就有四家之多,而且每家都有化妝品部,組委會為何將分會場設在大連商場而非其它呢?化妝品在大連商場的銷售究竟如何呢?大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珠寶化洗部的衛學英經理在采訪中告訴我們:近年化妝品銷售在商場里一枝獨秀,僅去年大連商場就有2000萬元的業績。眾所周知,大連商場周圍僅大商的企業就有四家,之所以沒有出現自相殘殺的局面是因為錯位經營令各商場準確定位各具特色,又相得益彰。我們商場的定位是中高檔品牌,雖然周圍商場所經營的化妝品品牌幾乎可以囊括所有名品,CD、雅詩蘭黛、LANCOME、SK-II等應有盡有,但我們的銷售沒有受影響。尤其是8.18裝修完畢后,所有品牌的銷量成倍增加?!弧S金周玉蘭油銷售額達15萬元。大連人歷來愛美,過去就有句話叫‘棒米查粥的肚子料子褲’,如今雞鴨魚肉早已是老百姓的家常便飯,‘面子’方面當然更舍得投資啦。”

五、OEM細分化 繁榮背后有憂患

從本次展會上林林總總的彩妝展臺可以看出,代客加工業越來越細分化。雖然參展的OEM企業總數并不比往屆多,但彩妝以及專門加工眼影、化妝用筆等單一品種的OEM企業卻涌現出不少,天津澳瑪、深藍彩妝、亮靚等都擺出陣勢,一展風姿。琳瑯滿目的口紅、唇彩、胭脂、眼影、粉餅、粉底、粉條讓人目不暇接,五花八門的功能、五彩斑斕的顏色顯示著公司的實力和捕捉時尚變幻的水平。而上海永力筆業有限公司則專門加工眉筆、唇線筆等化妝用筆。這個從第一鉛筆股份公司分離出來的企業在最初選擇是否承接代客加工項目時還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事實證明,代客加工確實更加提高了公司的產品質量和聲譽,科研工程師出身的總經理潘俊德先生對記者表示:“我們一直在搞基本建設,擴大生產能力,以滿足各個品牌客戶對生產量的要求?!边@次參展的專門加工化妝品用筆的企業并不多,許多客商在試用了永力公司的筆后嘖嘖稱贊。

然而,有些人對現階段OEM的繁榮并不樂觀,據天津澳瑪公司的譚曉歐總經理預測,化妝品OEM企業在未來的一、兩年內將經歷一場陣痛。膨脹的市場需求、不惜成本甚至不顧國家產品標準的競爭將使行業朝向極端畸形的方向發展,產品質量甚至基本的安全性都難以保證,消費者權益令人擔憂。因此,他認為代客加工業亟待規范、調整。展會的繁榮預示著現實的繁榮,不知我們今天看到的繁榮還能持續多久。

六、輔助行業商機無限

每年兩次的化洗會不僅是各個化妝品企業展示產品、樹立形象、開展業務的良好空間和舞臺,而且也是原料、包裝、機械、廣告、策劃、出版等相關行業擴大商機的極好機會。參觀展會的觀眾包括了從事化妝品研究開發、原料供應、原料采購、生產管理、市場研究、廣告策劃、出版發行及美容院等各個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因此,針對這些觀眾所需,許多企業擺出強大陣容參會。廣東新圖精細化工有限公司特意請來了日本日清公司和池田物產株式會社的兩位專家,為其投入中國市場的新原料咨詢、服務。兩大公司在國際上早已家喻戶曉,這次參加化洗會希望被更多的中國化妝品企業認可。曾經為柏麗絲、好迪等品牌包裝策劃的廣州印象廣告公司這次也來參展,并為金萱品牌策劃了展會期間的整體營銷活動。南京遠東香料香精公司、廣州市祥濠香精香料公司、天津富達包裝公司等業界知名企業都參加了展會。

七、品牌名稱 眩人眼目

篇6

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支撐產業發展的能力,中高職銜接是關鍵?!督逃巹澗V要》明確將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作為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任務。專業建設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核心和基礎,專業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一個必要條件。從地區和行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設置中高職專業,依靠地方和行業的指導加強中高職專業建設,圍繞區域產業需求明晰中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緊貼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優化中高職專業結構布局,基于職業工作過程設計中高職專業課程體系和實訓體系,才能保證和促進中高職其他方面的有效銜接,從而培養出社會和企業需要的人才,實現職業教育的根本目標。

二、中高職專業建設銜接的重點方面

第一,目標定位是中高職專業銜接的前提。中高職專業銜接,必須首先明確專業人才培養專業方向、目標和層次。中職與高職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上既有一致性,又有著層次上的差別。一致性體現為職業性、實用性、技能性等。層次上的差別表現為中職重點培養技能型人才,強調有一技之長,其核心是強調培養實用型、技能型、操作型人才;高職重點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目標定位表現出高層次性,強調培養應用型、管理型和高級技能型人才,從而滿足區域產業和企業多層次、多樣化人才的需求。

第二,產業對接是中高職專業銜接的基礎。中高職專業建設的共性是服務國家特別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行業企業人才需求和學生就業創業;其個性是強調專業與產業、企業、崗位的不同需求對接。中職對接的主要是在生產、服務、技術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高職則培養生產、管理、經營、服務等方面第一線工作的高層次、實用型、技能型高端技能型人才。據此建設中高職專業的課程體系、實訓體系、評價體系、資源體系等,從而構建中高職專業之間的銜接以及中高職專業共同與產業企業、職業崗位的對接。

第三,課程銜接是中高職專業銜接的關鍵。技能型人才與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通過課程這一載體來實現。做好課程銜接需要以職業工作過程為導向,協調好中、高職人才培養的階段目標,對課程體系進行設計,制定基于職業崗位的相互銜接的課程標準,合理設計課程內容。中職課程重基礎和應用,讓學生初步建立職業概念;高職課程重實踐和創新,從而實現課程內容銜接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

第四,教學評價是中高職專業銜接的保障。探索以職業資格標準、專業建設標準和課程標準為基礎的中高職教學評價體系標準建設,促進中高職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有效銜接。

三、區域石化和服務產業發展對中高職營銷商貿人才培養的要求

2011年的“十二五”規劃綱要顯示,“十二五”期間,石化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將在10%以上,到2015年將達15萬億元。未來5年,化工大省江蘇將加快提升石油化工等主導產業發展水平。作為四大產業之一的石化產業,南京在“十二五”期間將加快石化產業治理整頓和轉型升級,依托南京化學工業園,重點發展化工新材料、高端精細化學品、生命科學三大特色產業。到2015年,南京化工產業銷售收入將達到4000億元。截至2011年底,我國石化行業共有規模以上企業26647家,從業人員696萬人。據預測,“十二五”期間,石化行業仍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全行業技能勞動者每年需要增加27.4萬人,高技能人才每年需要增加10.4萬人。2011年,中國化工教育協會在全國范圍內對部分石化企業職工結構和新進員工情況進行了調查,在員工總數中,生產人員所占比例達69.09%;管理人員占13.71%;研發人員和營銷人員的比例均在4%至5%之間。幾年來,石化企業營銷人員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

從區域經濟背景分析,《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江蘇省2010年,服務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40%,三次產業從業人員結構實現了“三二一”的重要轉變,并提出“十二五”期間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和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每年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地區現代服務業及江蘇特別是南京化工的發展,必將需要大批服務及化工類貿易人才。以市場營銷專業為例,據人才市場統計,2009年全國人才市場招聘中,市場營銷專業招聘人數為68.8萬人,居各專業首位,而市場營銷專業求職人數為57.6萬人,供求存在11.2萬人的缺口。

四、基于區域石化和服務產業協調的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建設銜接的建議

南京地區目前化工類職業院校主要有國家骨干高職院--南京化工職業技術學院、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南京化工高級技工學校和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江蘇省六合職業教育中心校?;趨^域石化和服務產業發展和營銷人才的需要,建議從以下方面推進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建設的銜接。

第一,人才培養目標與專業定位的銜接。一是堅持以職業為導向確定專業培養目標,中職培養基于經驗層次操作型技能人才;高職培養基于策略層次的技術型技能人才。既要考慮中職學生的升學問題,也要考慮區域石化和服務產業對營銷人才的需要以及中職與高職營銷專業學生的就業問題。

二是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化工行業企業、商貿協會公司、學校共同參與的機制。探索制定包括中職與高職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格、服務石化和服務產業的專業定位等內容的營銷專業建設標準。注重發揮商業聯合會、化工行業企業在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人才供需、專業布局、課程體系、評價標準、教材建設、實習實訓、師資隊伍等方面的指導作用,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三是修訂完善目前的營銷國家職業資格體系,形成對應職業崗位、從中職至職業博士研究生的七層5級體系。

第二,課程體系的銜接。中職營銷專業適當降低文化課的內容廣度要求,加大文化課深度和課時數,這樣既便于與高職銜接又不與高職教學內容重復,利于和高職教育相銜接。就化工類中高職市場營銷專業而言,中職可以把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銷售基礎、客戶服務、渠道與促銷等作為核心課程,高職可以把市場分析、營銷管理、產品銷售、客戶關系管理、營銷策劃等作為核心課程,設計配套的實訓課程體系,同時各自設立相關的專門化方向課和化工商務課,這樣既體現職業崗位對應,又體現中高職課程的銜接和層次的提升。

第三,教學模式的銜接。目前的“教、學、做”相統一模式仍然將教放在首位,通過教師的教,推動學生的學,并引導著做,難以實現營銷專業和課程的目標。中高職營銷專業的教學模式都需要體現職業教育規律和營銷職業特點,堅持行動導向、體現做和學的統一。需要探索并推進“做、學、教、說”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學生能做會做為引領,學生根據營銷職業人員要求實施相關項目任務,同時體現中高職項目任務的層次及難度;以知識夠用實用為要求,在“做”中體現“缺什么就補什么”;教服從服務于學,教師結合學生“學”的需求和營銷職業工作任務的需要,先行自我增進、充實、提煉知識;以學生擅說善說為貫穿始終,在“說”中提高學生溝通能力,錘煉團隊合作精神。

第四,教學質量評價機制的銜接。中高職營銷專業教學質量評價需要以能力為核心、以職業資格標準為紐帶,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養及教學質量行業評價制度,形成社會、行業、企業、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等多方參與的評價體系,把行業規范和職業標準作為學校教學質量評價的重要依據,把社會和用人單位的意見作為職業教育質量評價的重要指標,并探索建立以行業企業為主導的職業教育第三方評價機制、探索中高職學生技能水平評價的互通互認以及高職參與中職教學質量評價等制度。

篇7

為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必須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茖W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對于我縣來說,發展不快、發展不足、總量不大仍然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必須始終堅持將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把握發展規律、轉變發展方式、破解發展難題,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加快發展,提升實力,為改善城鄉面貌、解決民生問題、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是必須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第一動力。改革開放是發展之路,是進步之源,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以解放思想為先導,深入推進各項改革,加快建立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多渠道籌措改制成本,創新改制辦法,全面完成企業改制任務。引導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自主創新和科技研發。不失時機地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充分發揮我縣的區位、交通、資源等優勢,主動承接長三角等地區的產業和資本轉移,實現借力發展,不斷提高縣域經濟的外向度和競爭力。

三是必須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第一責任。治理眾人之事,首要在于謀取眾人之福??茖W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改善人民生活。必須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拓寬就業渠道,增加群眾收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縣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盡心盡力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多辦事,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努力形成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局面,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是必須堅持把優化環境作為第一保障。積極營造“環境也是生產力”的濃厚氛圍。一個地區沒有良好的發展環境,就難以實現加快發展。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在細節上下功夫,于細微處做文章,以深入推進“查擺找補創”活動為抓手,狠抓機關效能建設,促進政風、行風進一步好轉。大力弘揚開明開放的人文精神,營造靈活務實的政策環境;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過錯追究制,加大糾風治亂力度,營造公正嚴明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整頓和規范經濟秩序,健全市場體系,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查處破壞發展環境的人和事,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三、努力促進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高速度發展工業經濟,積極推進新型工業化

努力壯大工業總量。提升發展水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工業強省的決定》,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工業集聚;鼓勵企業狠抓技術更新改造、產品升級換代、內部挖潛改造和外部橫向聯合,加快企業優化升級步伐。突出發展重點。不斷加大工業投入,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生產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化工企業搬遷、福達中板、黑牛食品公司大豆深加工、和誠公司家禽加工、萬潤食品公司生豬屠宰等億元以上項目的建設進度,爭取盡快產生效益。強化發展支撐。加大對真心食品、瑞宏鑄造、豐華工貿、景坤新能源等一批主業突出、成長性好的重點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積極幫助企業申報技術改造項目,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力爭工業總產值超過2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超過200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達30戶。

精心打造發展平臺。著力提升各類園區的建設和發展水平。繼續加大*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優化區內環境,提升園區形象;加快推進家具機電工業園、出口加工園等專業園區建設。繼續保持*循環經濟園區良好的建設發展勢頭,圍繞發展循環經濟,抓住巢湖綜合治理的機遇,堅持化工產業和非化工產業兩手抓;加快園區路網、工業用水廠、污水處理廠、鐵路專用線等建設,全力服務好四方、氯堿等市內化工企業搬遷,力爭竣工投產企業10戶。繼續加快龍崗開發區產業布局調整步伐,以長江批發市場改造為契機,大力培育專業市場群;積極建設多層標準化廠房,著力引進科技含量大、附加值高、經濟效益好的新型工業項目。堅持因地制宜,繼續推進新農村試驗區、鄉鎮工業聚集區建設,力爭形成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著力推動產業集群。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模式集群、用地集約”的要求,精心編制全縣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統籌建設物流運輸、環境保護等公用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制定相關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中小企業按照專業化分工的要求,找準定位,剝離輔業,做大做強主業,加快引進、培育一批生產專業化、經營精細化、產品特色化的“小巨人”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已經具備集群優勢的起重機械制造等產業進行重點扶持,盡快使之在全省乃至全國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和影響力。開發園區和鄉鎮工業聚集區繼續圍繞培育產業集群做文章,堅持分類指導、錯位發展、彰顯特色。充分發揮現有大企業、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吸引上下游企業、配套協作企業入園生產,延伸產業鏈,建立互補產業園。

繼續狠抓對外開放。創新招商方式。堅持政府招商、企業招商、全民招商相結合,大力開展以商招商、網上招商、會展招商。注重招商質量。突出工業招商,千方百計引進一批“環保型”、“科技型”、“創稅型”項目。完善招商機制。嚴格招商引資目標管理,進一步加強對招商引資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招商項目的落地率、資金到位率,力爭引進內資81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980萬美元。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支持和鼓勵皖翎羽絨、美菱英凱特等出口企業不斷調整和優化產品結構,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增強競爭力。力爭培育1-2家年出口創匯超千萬美元的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年出口創匯超500萬美元的骨干企業,出口創匯總額達5760萬美元,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達60家。

不斷擴大投資規模。扎實抓好項目前期工作,千方百計推動符合條件的項目早開工、快建設,力爭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100個。堅持項目推進聯席會議制度,完善項目聯系人負責制,進一步暢通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優化、簡化審批流程,推行預約服務和全程服務,對有突出貢獻的外來投資者頒發“綠卡”。切實抓好要素保障,加快“縮村讓地”步伐,扎實抓好土地置換工作,積極盤活存量土地,著力解決土地供需矛盾。認真開展項目清查,對占而不建、圈而不用的項目依法處置,對投資強度低且占地面積大的項目實行“騰籠換鳥”,力爭實現土地效益最大化。

力掀全民創業熱潮。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全面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重點在行政審批、信息咨詢、人才培訓、技術支持等方面,為民營企業做好“保姆式”服務;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新成長勞動力、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扶持力度,鼓勵機關干部離崗創業。力爭新增民營企業600戶,其中民營工業企業300戶。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建立健全農產品及現代商品流通體系,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爭取啟動供銷合作社“新網工程”,加快徽商集團農副產品市場等專業物流中心建設步伐;有序發展保險、證券等金融服務業,規范發展房地產業。

(二)高要求加強新農村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充分發揮我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強化農業招商引資,精心打造*新區農副產品加工園、鄉鎮工業聚集區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引進和培育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新增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家,省級5家;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規范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積極推進“村企對接”,加強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訂單農業。繼續調整農業結構。以塊狀農業為方向,推進“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走產業興村之路;以特色農業為重點,主抓設施栽培和露地蔬菜種植,繼續實行以獎代補,力爭新增設施栽培2000畝、露地蔬菜2萬畝。突出發展現代養殖業。搶抓國家、省市對規模養殖小區和養殖場進行大額補貼的機遇,深入實施畜牧富民和漁業富民工程;促進生豬產業發展,對新建擴建標準化養豬小區、沼氣池等實行以獎代補;認真做好動物防疫工作,啟動無規定動物疫病省級示范區建設。加快培養現代農民。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素質和科學種養水平;認真實施“陽光工程”,培訓轉移農民4000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擴大勞務輸出規模。

積極改善農村面貌。加大對困難鄉鎮的資金支持力度,努力改善中北部地區的基礎設施條件。狠抓村莊環境整治,推進示范村鎮建設。繼續改善農村交通條件。加快“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設進度,逐步打通村級“斷頭路”,不斷提高鄉村道路管養水平。深入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加大圩區綜合治理和渠道清淤力度,對國有干渠清淤實行以獎代補。精心組織實施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農業綜合開發和土地整理項目,大力推進與土地置換、“縮村讓地”項目相掛鉤的新農村建設。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培育壯大苗木花卉產業,建設高速公路兩側寬幅林帶。繼續清理整頓木材加工經營市場,切實保護森林資源。

大力發展旅游產業。依托田園風光、特色農業、鄉土風情和名勝古跡,整合旅游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紅色旅游、農家樂旅游和宗教文化旅游。深度挖掘包公文化資源,打好包公牌,推進浮槎山景區開發,啟動長臨河古民居保護工程。加快紀念館、褚老圩、四頂山、岱山湖等旅游景點建設進度。繼續組織開展“幸福長臨”釣魚節等節慶活動。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提高農村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力爭實現農村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新突破。繼續開展鄉村債務化解工作,在清理核實的基礎上,逐步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規范村級財務,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逐步理順鄉鎮中心學校、衛生院等管理體制。推進農技推廣體系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做好村(居)撤并調整的后續完善工作。扎實開展為民服務全程“回頭看”活動。認真落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各項政策,確保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落實到位。努力提高條件困難地區的干部待遇,加快實施村級干部職業化管理。

(三)高標準打造東部新城,積極推進城市化

大視野完善建設規劃。主動承接*現代化濱湖大城市的輻射,繼續修編完善《*縣城總體規劃》,加快編制《*縣城鄉統籌概念性規劃》、《*縣包公大道城市景觀設計》、《*縣火車站區域控制性詳細規劃》以及東部組團各專業規劃等。嚴格控制合店路、合馬路、包公大道等主干道路兩側的規劃和建設,不斷提高規劃建設的品位和檔次。積極推進鄉鎮總體規劃修編工作。

大氣魄加快城市建設。完善大建設推進機制。繼續排定一批重點工程,圍繞路、園、河、林、水綜合整治,再掀大建設。改造店撮路和龍泉中路、東路,鋪設22公里天然氣管道,加強供水保障,完善城區排水管網,做好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在鄉鎮和開發園區新建2—3個污水處理廠。積極推進舊城改造。全力實施沿河東路北段等危舊房改造工程,打通人民路。進一步加快龍須溝改造工程,確保按期完工。結合合店路拓寬改造、廣德路、郎溪路及新安江路等道路建設,主動做好與*市供水等管網的對接,真正實現城市優質資源共享。加快瑤崗大道等主干道路建設,進一步拉開新農村試驗區框架。撮鎮鎮積極向西拓展發展空間,加大舊城改造力度,全力推進裕隆農機大市場、華東建材市場建設。充分發揮東部組團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中北部鄉鎮開發建設步伐,提質擴容、集聚人氣。

大力度改善人居環境。加快店埠河公園三期、景民游園二期工程建設進度,完善青少年公園配套工程,開工建設*新區公園。繼續抓好縣城重要節點的形象整治,盡快完成包公大道燈飾綠化工程。進一步鞏固園林縣城創建成果,不斷提高人均綠地面積和綠化率。大力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廣泛開展新形勢下的愛國衛生運動。堅持不懈地推進縣城文明創建,繼續開展占道經營專項清理,規范戶外廣告設置,維護市容市貌整潔。深化環衛體制改革,推進環衛清掃保潔市場化。搞好公廁、停車場、農貿市場等市政設施的規劃和建設,新建2個垃圾中轉站。嚴格規劃剛性,形成拆違合力,加大拆違力度,對違法建設堅決實行強拆除、零補償。

大手筆籌措建設資金。繼續深化投融資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土地儲備、信用擔保、項目代建等各項配套措施,通過資產注入、債權轉讓、參股控股等形式進行資本擴張,擴大經營業績,進一步做大做強投融資平臺。根據政策導向,超前做好項目策劃、包裝等相關前期工作,提高項目成熟度。針對當前資本市場相對活躍、流動性過剩、金融產品較多的特點,加強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合作與聯系,積極爭取省、市平臺的支持,確保實現3億元的融資目標。

四、加快推進社會建設

(一)統籌發展社會事業

促進教育優先發展。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改善師資結構,提高教師素質。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扎實推進素質教育,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繼續抓好“兩基”鞏固提高工作,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關注特困家庭子女、殘疾兒童、留守兒童、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的生活和學習,努力讓每一個學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權利和均等的教育機會。結合危房改造、薄弱學校建設和新農村建設,合理規劃調整中小學布局,在縣城地區新建一所小學。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扶持發展特殊教育,規范發展民辦教育。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設施的作用。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

大力推動科技進步。以縣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為平臺,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和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科技對經濟的貢獻率。切實抓好各類科技示范基地建設,建好科技示范園,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繼續抓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試點工作,認真實施“國家糧食豐產示范工程”。重視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積極引進和培養創新型人才,大力開展“崗位練兵”,為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和人才保障。

著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建設,改善農村衛生基礎設施條件,構建公共衛生服務網絡,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認真落實乙肝、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措施。做好預防接種工作,加強婦幼保健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提高參合率。加大衛生人才的引進、培養力度,抓好農村衛生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實行城鄉衛生人才雙向交流,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水平。加強醫院管理,規范醫療行為,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強化衛生執法監督,打擊非法行醫,凈化醫療市場。重視體育工作,倡導全民健身。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構建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精心組織節慶活動和群眾性文體活動,著力豐富農村、偏遠地區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動文藝創作,鼓勵多出精品。加強社區和鄉村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建好“杜鵑花工程”示范點,鼓勵發展“農家書屋”。認真開展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完善《*縣志(*-*)》編修工作。積極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增強文化發展活力。扎實推進新時期廣播電視村村通工作。加大宣傳工作力度,充分展示我縣科學發展的新成就、和諧奮進的新形象。加強對網吧、音像、出版物市場的監管,繼續深入開展“掃黃打非”,進一步規范電子游戲室等娛樂場所的經營行為。

扎實抓好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千方百計穩定低生育水平。繼續完善縣指導、鄉(鎮)負責、村(居、社區)為主的工作機制,加強孕前型管理,夯實計劃生育工作的基礎。廣泛開展“生育關懷我盡力”、“關愛女孩”、“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活動。依法查處“兩非”案件,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加大社會撫養費征收力度。加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體系建設。鞏固創建國家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成果,確保*年“國優”復核達標。加強流動人口計劃生育管理和綜合治理。推進計劃生育村民自治。全面兌現計劃生育獎勵優惠政策。堅持和完善人口與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

切實加大公共服務投入。大力培植財源,挖掘增收潛力,堅持依法治稅,確保應收盡收。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牢固樹立公共財政理念,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重點加大社會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以及科教文衛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努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繼續加強部門預算,硬化預算約束,增強預算編制和支出的剛性。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擴大政府采購范圍,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推進“金財工程”建設。改革縣鄉財政體制,科學界定鄉鎮事權和支出責任,合理劃分縣與鄉鎮的收入范圍,充分調動鄉鎮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增強鄉鎮的財政保障功能。

著力解決民生問題。把改善民生放在政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實施民生工程,積極創造條件,擴大實施范圍,嚴格資金管理,加強質量監管,確保政策落實到位。重視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完善扶持就業政策,加強就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發展非正規就業組織,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實現全民比較充分就業。繼續做好社會保險參保擴面工作,依法將各類用人單位和城鎮個體工商戶及其雇工納入社會保險參保范圍,做到應保盡保。在全縣范圍內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完善城鄉低保制度,增強動態管理下的保障能力。繼續對城鎮未參保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發放基本生活費。完善城鄉醫療救助體系,資助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戶、重點優撫對象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對重大傳染病病人繼續實施醫療救助和生活救助。重視做好優撫工作,鞏固雙擁創建成果,妥善安置退役士兵。認真落實大中型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積極開展項目扶持。加大對殘疾人的康復救助、生活救助、教育救助和維權救助力度,開工建設縣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加強民生價格監管,保障副食品市場供應,維護副食品價格穩定。

*年,縣人民政府還將著力為民辦好以下10件實事:

1、加強城鄉衛生服務體系建設,開工建設5所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6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81個標準化村衛生室;

2、健全和完善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保險覆蓋范圍,新增參保居民4萬人;

3、新增就業崗位3300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8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4、在7個鄉鎮開工建設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解決5.98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5、繼續實施24座危橋改造工程,完成袁河西水庫和烏龍壩改擴建工程,除險加固岱山、管灣2座中型水庫和30座小型水庫;

6、加快建設范欄路、石高路,完成“村村通水泥路”工程145公里;

7、開工建設*縣文化中心,建成6所鄉鎮綜合文化站;

8、進一步落實五保供養政策,認真實施好鄉鎮敬老院“515”工程第二批建設項目;

9、全面實施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工作,安置殘疾人就業80人;

10、認真落實城鎮廉租住房制度,確保符合條件的縣城低保家庭住有所居。

(二)積極構建和諧*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平安*”建設,建立健全各類突發事件應急機制,提高維護公共安全與社會穩定的能力。深化“三基”工程建設,建立完善現代警務機制。大力實施“科技強警”工程,創建科技強警示范縣。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快建設社區和單位內部防控網,切實抓好重點人群、重點地區、重點部位的治安防范工作。堅決落實各項“嚴打”措施,始終保持打擊各類犯罪活動的高壓態勢。

重視做好穩定工作。堅持“開門接訪,帶案下訪”,完善領導干部接待日制度,進一步暢通渠道。切實加強基層工作,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真正把矛盾解決在基層。堅持依法按政策辦事,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進一步完善工作責任制、責任追究制,加大對案件的督辦力度,切實有效地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

認真抓好安全生產。牢固樹立安全發展觀,夯實企業和鄉鎮兩個基層基礎,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專項整治,高度關注煙花爆竹、非煤礦山、道路交通、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等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對高危行業新開工項目實行安全評價。加強安全生產綜合監管,基本建立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安全生產長效監管機制,有效控制和減少事故發生。重視抓好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市場監管,進一步推進農村食品、藥品“兩網”建設。

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扎實開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縣工作,營造良好的學法、用法氛圍,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建立人民調解新機制,不斷提高人民調解的社會公信度。進一步拓展法律服務領域,擴大法律援助的覆蓋面。深化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切實做好第七屆村(居)民委員會換屆工作,繼續加強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完善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機制。加快推進社區建設,健全服務功能,提高社區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推進計劃生育、城市低保和勞動保障等各項社會事務的屬地化管理。依法加強殯葬管理,樹立文明祭祀新風。

積極建設生態文明。重視資源能源節約,大力倡導節約風尚,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繼續扎實開展第一次全縣污染源普查,建立全縣各類污染源檔案和各級污染信息數據庫。加大化工、造紙、印染、水泥等重點污染行業的監察力度,確保工業廢水、廢氣排放達標率穩定在95%以上。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確保新建項目環評率達100%。認真貫徹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加大對高污染、高能耗企業的整頓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針對節能降耗新上技術改造項目,督促相關企業制定切實可行的能耗削減方案,確保實現“*”期間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0%以上。認真抓好生態家園示范村、養殖小區和聯戶沼氣工程項目建設,搞好清潔能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

五、積極提升政府形象

一是保持昂揚斗志,以奮發進取的形象贏得公眾信任??h政府全體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要保持干事創業的滿腔熱情、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在推進*跨越式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大展身手。牢固樹立進取意識和機遇意識,堅持把加快發展作為第一要務、富民強縣作為第一要事,不因成績而停步,不因困難而退縮,不被矛盾所困惑,始終保持敢于爭先的勇氣、自我加壓的銳氣、負重奮進的志氣,以更加開闊的思路、更加科學的決策、更加靈活的方法,潛心研究和解決事關*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二是嚴格依法行政,以規范誠信的形象贏得公眾信任。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對現有的審批和收費項目進行“回頭看”,該下放的權力堅決下放,能取消的環節徹底取消。理順部門職能,優化工作流程,做到運轉更加規范有序,工作更加高效便民。嚴格規范行政執法行為,加強行政執法資格管理,切實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加強政府誠信建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依照組織章程開展工作。

三是加強政務公開,以陽光透明的形象贏得公眾信任。拓展政務公開內容。堅持嚴格依法、全面真實、及時便民的原則,如實公開各類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事項。完善政務公開平臺。進一步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啟動一批電子政務基礎工程,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和網上互動力度,及時公開政策規章和重大事項。加快“一站式”網上辦事審批系統建設,逐步擴大網上審批、查詢、辦證、求助等服務項目的范圍,努力向公眾提供“全天候”、“自助式”在線服務。切實加強對政務公開的考核評議,把政務公開工作納入政風行風評議體系。

四是注重狠抓落實,以盡責有為的形象贏得公眾信任。確保政令暢通。把政令暢通作為對政府部門最基本的要求和公務員最基本的職責,嚴格貫徹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牢固樹立政府工作“一盤棋”的思想,把功夫下在操作層面上。對政府確定了的事情,一件一件向前推進,一項一項抓好落實。做到權責一致。借鑒企業扁平化管理的理念,充分放手放權,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基層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建立健全科學的政府績效評估體系和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突出敢于負責。政府全體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做到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敢于面對問題,堅持深入一線,嚴禁推諉扯皮、敷衍塞責,提倡少說多干、立說立行,盡心盡力為縣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