獸醫講座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3-12-01 17:30: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獸醫講座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獸醫講座心得體會

篇1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在做中觀看“金正昆教授教師禮儀講座心得體會學生時,就有對老師的基本印象。加入教師這一行業后,總是力求用一個教師的標準來規范自己。近來,學校舉行教師禮儀講座,組織教師學習金正昆教授主講的禮儀,使我對教師禮儀有了新的認識。

在這個急功近利、物欲橫流的社會,只有學校這片天空純凈。在學生的眼中,教師不同于社會的一般人,教師應是社會的規范、道德的化身、人們的楷模、父母的替身。學生把禮儀規范、道德高尚的老師作為學習的榜樣。他們常把師德高尚的老師作為自己的榜樣,有的學生甚至還模仿老師的為人態度、情趣愛好、行為舉止、音容笑貌等。

在教學中,我認識這樣一個語文教師,上課風趣,為人正直,深得學生的喜愛。一段時間后,我們在進行學生作業展覽時,發現他的學生的字體筆跡竟和這位老師相仿。這一點讓我很震驚,原來老師的行為會對學生會產生這樣大的影響。可以說,教師專業素質重要,道德素養更是不可忽視。師德是教師的靈魂,是教師人格特征的直接體現。

既要言傳,又要身教。這無疑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為人師表。首先就要強調教師的自省自律,以身作則,言行一致。要求學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要為學生做出表率。作為一位語文教師,我覺得上課時用清晰條理的板書、正楷剛勁的粉筆字是必要的。所以上課時,我總是很認真的去做好這個“表面”工作,一筆一畫的寫,并且告訴學生,“寫好方塊字,培養正直品格。”

篇2

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現有在校生6000人,專任教師265人,是該校職教攻堅三年以來的重大突破,學生人數暴漲,教師需求增加,但學校師資現狀令人擔憂,總體表現為以下四大方面。

(一)教師緊缺

目前,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缺口大,特別是專業教師缺口更大?,F就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成立初期和職教攻堅三年(2008-2010年)到目前的數據作統計分析,具體情況見表1。

從表1看,隨著職業教育中心招生規模的日益擴大,師生比系數上升,教師緊缺情況越來越嚴重。2010年7月教育部出臺新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以下簡稱新設置標準)規定,中職學校的師生比是1∶20(原標準為1∶17),從2008年,中職擴招以來,師生比均高出新設置標準,說明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緊缺的嚴重性。

從表2看,參照“專業教師數不低于本校專業教師總數的50%”的新設置標準,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專業教師數還不達標,而其中部分專業教師還是通過文化課教師的臨時培訓轉型而來。專業教師緊缺也是職業教育中心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教師專業素質不高

教師專業素質不高,主要從職教中心教師的學歷、職稱結構、“雙師型”教師三方面進行分析。

1.教師學歷分布。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總人數265人,本科學歷153人,占57%;???4人,占35%;中專12人,占4%;高中6人占2%。按國家規定標準,中職教師學歷要求達本科以上,特殊技能人才即有高級證書的教師至少要有??埔陨蠈W歷。就上文看,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教師達標人數只占總人數的一半,??茖W歷占的比例還很大,而中專以下學歷的還有18人(中專、高中),占6%,學歷層次還相當低。

2.職稱分布情況。具體情況見表3。

根據新設置標準規定,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數不低于20%,而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此類教師的比例僅為3%;初級職稱的占了大多數,達六成多,其中“雙師型”教師28%,比規定標準30%略低??傮w來看,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教師多為入行不久、素質不高的新教師,專業發展的空間極其大。

(三)教師來源較雜

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由多類教師組成,如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有原職業技術學校的老教師,有從各鄉鎮抽調來的文化課教師,有新近幾年從高?;蚶砉W院畢業生中錄用的新教師,有資源整合后來自其他職業培訓機構的教師如原技工學校、農機學校教師等,還有來自企業的實習指導教師和兼職的行業精英、種養能手等。

(四)教師的觀念、知識體系陳舊

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的觀念知識體系陳舊。很多教師還保留原來的教學觀念,沒有真正認識到職業教育中心的辦學模式和新時期的職業教育定位,教學思維、方式和技巧等都仍是老一套,他們在黑板上“種田”,在講臺里“養雞”,照本宣科,不重實踐。而且一大部分教師的知識體系還是老一套,如機電專業的一些老教師,現在還教黑白電視機的維修,而目前社會大多都是使用液晶電視了。

二、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教師專業發展對策

(一)打造教師專業發展的團隊環境

1.培養教師的職業認同。所謂“職業認同”,是指一個人對所從事的職業在內心里認為它有價值、有意義,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職業認同是教師能否實現自我成長的內在動力。學者研究發現,教師的職業認同感與教師本人的專業發展、對本職工作的認可和熱愛的程度有關。職業教育中心教師職業認同感的培養有以下兩種途徑。

(1)設立“一心一德”師德論壇。所謂“一心”,是指教師要捧著一顆教育的心來,全心全意做一名教師,用心去經營好自己人生的這份專業,而不單是一種職業;而“一德”則是要求教師要秉承優良的職業道德,用為人師表的風范與人格待人處事,關愛學生。如在學校網站開設此論壇,健全稿件征集、、評比、獎勵機制,將師德典型例子、職業教育動人故事上帖,教師網上討論分享。

(2)鑄就中心的“攻堅精神”,讓精神薪火相傳。弘揚開拓進取、大膽改革的攻堅創業精神和不畏艱難、樂于奉獻的攻堅克難精神,把“攻堅精神”寫進學校發展史,作為中心教師手冊里的卷首語、新教師入職培訓必修課。

2.強化團隊意識。職業教育中心教師的來源渠道眾多,有專職的教師、企業行業的技術精英,還有種養能手。從教師結構層次上看,有新入職的大學畢業生、青年志愿者,也有資深老教師、老師傅,還有一大部分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前身——市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其他培訓機構合并過來的元老或退休返聘教師等。臨時“拼湊”起來的教師隊伍,從區域上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一個整體,或者只能慣稱為“同事”的集體,還不是一個團隊。

教師之間,尤其是新、老教師之間,各不同行業不同部門教師之間的融合亟待改善,否則就會出現學校運作混亂或工作低效甚至內耗現象。教師專業發展首先得從組建教師團隊開始,其中的關鍵就是團隊氛圍和團隊文化的營造。方法有三:

(1)組建“職教家園”。開展“一個職教一個家”主題活動,組建職教家園。首先,統一旗幟,營造歸屬感??赏ㄟ^設計校徽、統一校服,甚至可制作教師統一使用的雨傘、水杯等團隊標志,定期組織活動,規范標志使用章程。其次,確立中心愿景、規劃藍圖,學理念、教師價值觀和學生觀。再次,建立“家”的觀念。成立職工互助會(設立互助基金,職工自愿參加,每月扣1%的薪金籌集基金,由工會組建基金管理委員會),實施“教師關懷計劃”(配置校園教師康樂設施,設教工俱樂部,實行新教師安家資助、教師分年齡實施不同級別的健康體檢補助、教師生日配送蛋糕、教師家庭成員變故慰問金、直系子女升學獎勵等)。

(2)設立教師社團。以學校工會牽頭,組建職工之家,大家園下設小家,如“機電職工小家”(機電專業)、“模具職工小家”(模具專業);還可設立各種教工業余團體,如羽毛球協會、釣魚協會、書法協會、專業沙龍、學術沙龍或車友會等。

(3)舉辦拓展活動。拓展活動是快速增進團隊協作精神、提升團隊 凝聚力的途徑。職業教育中心目前的狀況,教師來源的雜與廣,適當時機開展有針對性的拓展活動或拓展游戲有很重要的意義。就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的課程安排情況來看,在每年的一月初,放寒假之前,組織全校教師開展一次拓展活動。活動可借助本地的風景名勝區或學校的農業實習基地進行,今后條件成熟還可以成立中心自己的拓展基地。

3.觀念更新。教師屬于專業人員,就有不同于其他行業的職業行為規范,同時其也是一名知識分子,應該以追求知識為其個人的發展目標,而不是為追求物質生活利益而從事這一門職業。

目前流行的職業教育教師專業發展理念、模式,有新加坡“教學工廠”、“專能發展平臺”、“經驗積累與分享知識庫”和“項目教學”等。

4.時間松綁。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教師少,課時多,特別是專業課教師,一般每星期都在23節以上(標準課時12節),是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大瓶頸,要有所突破,必須想方設法給教師的時間“松綁”。一是請兼職教師(已占一定比例)和教學輔導員(新加坡經驗);二是進行課程設置改革,依托國家統一規劃的中職教材,開發適合當地企業用工標準的校本教材,避免教師被教材牽著鼻子走的尷尬;三是靈活坐班時間、給教師學習、討論或寫教學反思騰出時間;四是實施市區見習計劃或農業技術體驗計劃,把見習和體驗納入課程設置當中,作為實踐的一部分,利用社會優秀技術和師傅資源給學生更真實的學習環境,學生參加“見習計劃”和“體驗計劃”的同時給教師騰出更多的時間學習,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途徑由“引、本、牽、聯”四個方面組成。

1.引:引進人才、理念、模式等。“引”能保持學校教師隊伍“常青”,只有源頭活水來,才不會落后。引進理念、人才、技術、方法、模式。立足中心實際,根據學校發展需求,按目前中心發展規模,在校生人數達到6000人,按國家標準師生比1∶18計算,專任教師人數不少于332人,缺口68人。

缺額教師主要通過人才引進的方法解決,人才引進主要依靠高校畢業生吸收錄用,以及企業或行業技能精英的招聘。教師招聘要嚴把“入口”關,通過入職考核把真正適合當教師,愿意從事教師職業并具備教師素質的人挑選進入教師隊伍中。近年來,職業教育中心大批量招錄大學畢業,尤其要把好教師選拔的第一道關口。

建立人才儲備庫,挖掘各行業技術精英,如酒店高管、農藝師、畜牧獸醫師、種養能手等,備案在冊,如有短期培訓項目可聘為客座講師。

引進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和新方法。凡有教師外出參觀學習或下企業參加一線生產實踐,回來后要上交一份參觀學習或生產實踐的心得體會,其中的內容要求就有一項是專門介紹本人學到的新理念、技術、模式和方法,由學校教師培訓中心負責整理收集,形成一個知識庫,供全體教師分享,如經論證可行的加以推廣。

在引進教師方面要做好的后續工作是新入職教師的職前的培訓。近幾年來,新教師一般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到校報到,學??山M織新教師在七月暑假結束前,先在學校感受職教生活一個月,然后依托高職師范院校,參加教育理論及教學方法等知識的學習,為期三個月,九月底回校,安排跟班實習,跟蹤期一年,在第二年八月,組織新入職的專業教師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合格者簽約聘用。

2.本:校本培訓。校本培訓指的是源于學校課程和整體規劃的需要,由學校爭起組織,旨在滿足每個教師工作需求的校內培訓活動。Evans(1993)對校本培訓的界定有以下四個方面:以學校為基本單位,從學校實際出發,解決學校和教師面臨的問題;以專家為引領,以本校教師為教學資源和教學對象的培訓活動;學校擁有充分的自主權。學校是培訓的主體,教育行政部門和教師培訓機構是指導與合作關系;與學校和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緊密聯系。

結合岑溪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實際,依據職業教師素質發展理論和馬斯洛成長周期理論。堅持“走出去、請進來、上附高校、下靠企業”的原則,主要從三個領域和四個層面著手開展校本培訓。

(1)三個領域,即培訓的三方面內容:一是職業道德,指師心師德、教師精神、職教精神方面;二是指專業知識,指各專業領域的學科知識,專業技能;三是教育教學技能,指班級管理、課堂組織、備課授課的技巧等。諸如眾多職教工作者提到“教學、科研、培訓”三位一體的校本研修或者“學術性、師范性、專業性”三合一的職教教師專業發展模式,會是我們今后發展的方向,但就目前來看,岑溪市職業教育中心還沒達到這樣的水準,只能立足現實,從眼前做起,緊扣“校本培訓”中“以學校為基本單位,從學校實際出發,解決學校和教師面臨的問題”這一要義,達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一舉兩得的目的。

(2)四個層面,是指從組織開展培訓的范圍與對象方面區分,有全校、專業部、學科小組和個人四個層面。

全校層面的主要集中在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職教精神熏陶和行為作風規范或者全校性的教師專業技能大賽或教育教學技能競賽等的培訓上,主要可通過專家講座、先進事跡分享會、校園網上論壇(“一心一德”論壇)、師德師風建設主題活動(論文評比、“職教風范獎”)等形式進行;同時還要指導各專業部實施推進本專業部的教師培養計劃。

專業部層面的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學技能、專業性的知識和實踐技能方面的培訓。例如,專業部內文化課教師多是來自普通中學一線的骨干教師,他們都是師范院校“科班”出身,教育教學理論基礎扎實,教學經驗豐富,對于沒有經過師范教育的專業課教師,他們是最富有實戰經驗的導師,對專業課教師教學方法及班級管理方面的指導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專業教師也可以利用其專業的優勢,與文化課教師共同分享專業的發展前景、技術發展動向、對口企業用工標準或者產品研發等信息。所以在專業組內開展不分“文、專”的示范課觀摩、教學研討、知識經驗分享等活動,并且組織“文、專結對&rdq uo;、“傳、幫、帶”行動,有利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及學校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實力的提升。

學科小組層面,相當于普教中的學科教研組,在職業學校來說可稱之為專業模塊小組,如機電專業中的“電子電路”、“電工基礎”;模具專業中的“機械制圖”等都屬于各專業內的單元模塊小組,即學科小組。學科小組是專業教師專業成長發展的沃土,小組一般由技術基礎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的專業老教師和掌握著新技術、新理念的年輕大學畢業生以及企業一線技師等人員組成。學科小組層面的校本培訓重點放在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和項目研發上,促進“產教研”的有機結合??山梃b新加坡“教學工廠”理念,實施項目教學法,每一個學科小組就是一個項目小組,項目小組實行“產教研”捆幫發展模式,具體做法如下:產,指專業技術的產出,即教師能設置出適合市場用工標準的課程教材;教,就是教師能傳授符合當前或今后企業用工標準的專業技能給學生,新加坡標準是“用明日的科技培養今天的人才”;研,指科研、研發,即教師能解決企業生產中的困難,開發新技術、新產品,三者是互為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學科小組“產教研”捆綁發展模式是一個促進職教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教師個人層面的校本培訓,主要是在前面三個層面的基礎上,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積極自覺地提升個人的專業水平,主動參與到學校、專業部和學科小組的培訓中來,在不同的培訓平臺上發揮自己特點,發表言論、見解。把自己融合到整個團隊中來,并且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注重個人師德的修煉,專業技術和教學技能的不斷提升。如在論壇上寫教學反思,發表文章,分享個人的教學心得等。

3.牽:牽線搭橋。牽線搭橋指的是為中心的每位教師創設一個專業發展的平臺。職業教育中心的教師來源渠道繁多,層次不同,單純依靠校本培訓或者教師自身的努力只能是閉門造車,要讓每一位教師得到專業發展的機會,關鍵在于學校能為不同層次的教師找到發展的平臺。學校的作用就在于牽線拾橋,遵循的原則是“創設平臺,各盡其能、共同提高”,做法有:

(1)設專題講座。學校行政領導(校長、副校長)或外出學習進修教師,每學年內開出一到兩個專題講座,由學校教師培訓中心協調統籌后,在每學期教師制訂個人專業發展方案前向全校公布,供教師選擇參加。

(2)組織外出考察。根據不同專業部年度建設重點,組織各專業組長、骨干教師到同類或更高層次院校參觀學習,如2013年春季期,計算機專業重點工作是實訓設備改造,可組織該專業部分人員到區內實訓設備先進,教學水平高的學??疾鞂W習。由學?;蛲ㄟ^上級部門了解并聯系到要考察的目標學校,雙方溝通確定考察方案后,由該專業組織派教師前往,避免考察無目的或流于形式,甚至去看看就罷了。

(3)廣泛建立專業學術聯盟。為教師提供專業領域的精英人才庫,如廣西南寧工業學校的模具專業是全區的示范專業,有全區最權威的專業精英,作為縣級職業學校就要主動尋求與此類學校建立良好關系,期望通過對口專業信息互通、學術共享,形成聯盟;也可以通過學校間的溝通,為教師創設與別校同專業學校教師組織專業學術論壇的機會,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4.聯:聯合辦學。聯合辦學指校校聯合和校企聯合。在這里所講的“聯合辦學”著眼點不是在學生的輸送與培養方面,而是指教師的培養提高方面。

(1)校校聯合。校校聯合是指與高等學府聯合辦學,一類是高等師范院校,一類是高職院校。這是“上附高校”原則的體現,目的是借助高等學府的學術權威與技術力量,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2)校企聯合。校企聯合,即職業學校與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形式有兩種:一是戰略伙伴關系,學校與企業[dYlw.Net專業提供寫作和的服務,歡迎光臨wwW. DYlw.NEt]合作設置專業或課程,企業為學校提供設備和專業技術人員,利益分成;二是企業不參與辦學的合作伙伴關系,學校的學生到企業實習或就業,而企業員工的培訓也通過學校完成。

職業教育中心校企合作的走向應是介乎以上兩種形式之間,既不是校企聯合辦學的戰略伙伴關系,也不只是簡單的伙伴合作,而是“產教研”一體的合作模式,教師深入企業,學習一線生產技術,同時參與企業技術改進的研發工作,為企業解決生產技術上的實際困難,而企業也會在信賴與合作的基礎上為學校提供實訓的設施設備。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得到了發展,企業也得到了減少開發成本的收益,達到雙贏互利的校企深度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吳全全.關于教師專業化問題的思考[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院報,2007(9)

[2]王澤榮,趙清梅,吳全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現狀簡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20)

[3]劉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問題與對策[J].職業技術教育,2008(11)

[4]歐陽河,郭峰,等.2006-2020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趨勢預測[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