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輿情傳播范文
時間:2023-12-01 17:43: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互聯網輿情傳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 自由與秩序:互聯網信息傳播中的法律價值沖突與協調 互聯網信息在農村中學師生中的傳播與滲透 移動互聯網下的媒體傳播與信息傳播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傳播 “互聯網時代的醫療健康信息傳播與利用”專題導語 探究“互聯網+短信”在行業信息傳播中的創新應用 互聯網群體傳播下的“網紅經濟”分析 互聯網金融信息共享的意義與路徑選擇 互聯網的傳播力與價值取向 互聯網中的危機傳播新特點 重大活動中的互聯網傳播策略 論互聯網在農業傳播中的應用 全球傳播中的互聯網文化建設與管理 流動與多元:互聯網傳播中的女性身體審美 淺析電視節目在互聯網傳播中的問題與對策 創意與遠景,風投的互聯網選擇 互聯網傳播方式的比較 互聯網時代的傳播趨勢 互聯網時代的知識傳播 中學生互聯網過度使用與時間管理傾向的關系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陳江柳.受眾研究的新范式――戴維?莫利的電視受眾研究[J].新聞世界,2010(8).
[3] [法]古斯塔夫?勒龐.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M].戴光年,譯.新世界出版社,2010.
[4] [美]凱斯?桑斯坦.網絡共和國――網絡社會中的民主問題[M].黃維明,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5] 隋巖,李燕.論群體傳播時代個人情緒的社會化傳播[J].現代傳播,2012(12).
[6] 南方都市報.王石為新歡烹紅燒肉 吃半鍋紅燒肉會怎樣[EB/N].http://.cn/zc/2012/1101/07271193646.shtml.
篇2
轉型的機會
“牡丹集團不是生產電視機的嗎?”很多人聽到牡丹集團,第一個反應便是提出這個疑問。沒錯,這個牡丹就是那個成立于1973年的傳統電視生產商。
從2008年起,牡丹集團就開始放棄傳統制造業,而向生產業、向數字科技產業轉型。當前,牡丹集團緊緊圍繞互聯網經濟、實驗室經濟和創意經濟迅速興起的歷史機遇,以謀求在新形勢下的重新崛起。
“未來,必然是得數據者得天下。誰掌握了數據,誰就把握了趨勢和走向;誰在宏觀戰略部署上把握了時代脈搏,誰就抓住了通向未來的主動權??梢哉f,數據掌控未來。”牡丹集團總裁王家彬在產品會上表示。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信息的產生與傳播呈現指數增長的趨勢,網絡言論活躍度空前高。微博、微信更是加劇了信息傳播方式的多元化,加大了傳播影響程度,加快了傳播速度,更是加大了信息管理的難度。這為公共管理機構輿情的預警、研判、應對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牡丹集團與國內領先的語義分析方面的專業研究機構合作,推出了首款基于移動互聯網、為政企客戶提供自動化信息服務的大數據應用服務系統 。
關注智能語義分析和數據采集技術
據悉,作為牡丹集團大數據應用服務系統的旗艦產品,牡丹云網端輿情服務系統采用業界一流的精準式語義分析技術和數據采集技術,采用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通過“云-網-端”的方式整合互聯網資源,為用戶提供輿情服務。
來自牡丹集團的資料稱,牡丹云網端輿情服務系統的顯著特點是:能夠全面、精準、及時地提供數據信息服務;采用云服務模式;面向客戶提供定制化、免部署、一站式解決方案;全終端支持。它能夠簡便、高效、安全地提供公共輿情信息和商務信息的管理服務。
牡丹大數據事業部產品經理寇麗潔介紹,牡丹云網端輿情服務系統利用智能化的采集技術、先進的文本挖掘技術和成熟的知識管理體系,通過對互聯網海量信息的自動抽取、分類、分析等,自動實現輿情預警、簡報、專報、日報、溯源等服務功能。
盡管本來作為一個電子生產制造企業,牡丹集團在大數據方面的技術積累并不豐富,但是牡丹集團希望通過與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的合作來強化技術優勢。據悉,牡丹集團多年來與專業科研機構進行產學研合作,通過聯合實驗室研發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語義分析技術。該技術是基于全國領先的輿情語義資料庫和行業語義資料庫的智能語義分析技術。借助該技術,牡丹云網端輿情服務系統能夠“理解”或“轉換”網絡文字語言為用戶使用的語言,進而從大數據中過濾出與用戶所需信息匹配度更高的輿情信息。
篇3
關鍵詞:長尾理論;網絡輿情時代;企業危機
長尾理論,首先要解釋下“長尾”,字面上理解就是長的尾部,概念上來看是說,在足夠充分的存儲和流通渠道下,非暢銷甚至是淡銷的商品共有的市場份額能夠超過少數暢銷商品占有的市場份額。長尾理論給了我們嶄新的思考角度,它旨在告訴我們不僅暢銷商品能為企業帶來利益,冷門商品更可能帶來更高的利益。互聯網巨頭google擁有2000多億美元的市值,是非常有價值的媒體,其發展歷程就是“長尾理論很好的驗證”:google最初的用戶是來源于數百萬中小網站和個人,google以個性化服務將其吸引、匯聚于google,最終一步一步收獲了超值利益。
一、長尾理論對新媒體的影響
所謂眾口難調,人們的喜好并不一致,傳統媒體為了滿足更多的讀者,通常選擇包含內容廣泛的集合式服務來提供制作周期較長的信息。對最新產生的信息傳播速度明顯受到限制。而互聯網很好地彌補了傳統媒體的不足,讀者既可以第一時間獲取最新資訊以及重要信息,又可以通過關鍵字的搜索,直接獲取更多所感興趣的信息。讀者更是可以通過RSS技術,在網絡上制作專屬的個性化報紙,滿足個人閱讀習慣?;ヂ摼W強大的功能和存儲很好地迎合了更多讀者。
在互聯網和傳統媒體的傳播過程中主要有兩方面的區別:其一,經濟方面的區別。小眾商品很難迎合更多人的喜好,也因此沒有經銷商會銷售太多此類商品;互聯網的傳播基本不需要過多額外費用,也因此有許多小眾商品在此銷售。所有小眾市場聚集在一起產生的力量超出了大眾市場產生的力量,長尾部分被突顯出來,小眾商品得以長存,這便要歸功于互聯網時代無限的空間市場。其二,制作方面的區別。傳統媒體制作周期長,花費人力物力多且費用較為高昂,而互聯網為網民提供免費的傳播、交流場所,其低廉和便利的制作以及傳播對小眾商品生產經營者而言,是不二的選擇。長尾小眾商品的市場也因互聯網的優勢而得以昌盛。
二、中國企業網絡輿情應對能力現狀
中國是世界人口大國,擁有近14億人口,而中國網民人數接近7億,約占全球網民人數的四分之一。網絡已然走入人們的生活,也逐漸走入企業的辦公中,與企業相關的輿情事件應運而生且數目巨大,為企業的聲譽和信任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企業也紛紛領教了網絡輿情的厲害之處。眾多輿情事件中,三鹿奶粉無疑是最典型的事件之一,劣質奶粉不僅毒害了數十萬兒童,也使國產奶粉的業界老大,連續11年全國銷量第一的三鹿奶粉名譽掃地,光輝不再。如今,微博以短小精湛的140字消息內容火遍全國,中國微博用戶已超過國內網民總數的一半以上,并繼續增長中。微博、微信等網絡媒體的優勢也越發明顯,較傳統紙媒和電視新聞有更快捷的傳播速度和更廣泛的傳播范圍。微博、微信一方面是愛心接力場所,積極調動著社會各界的愛心;另一方面是輿論傳播場所,各種輿情事件在最短時間內所產生的影響甚至難以想象。2011年,微博上出現一20歲年輕女子,微博昵稱郭美美,20多歲,名車豪宅,公然炫富。而其個人簡介處寫著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這不禁讓網民對身為慈善機構的紅十字會多了些懷疑,捐贈額也有所下降,造成的影響還在持續中。同時,微博也是伸張正義的場所,消費者以此作為維權的方式,企業也因此處于被動的位置,若不及時防范,隨時有難以收場的可能。
企業熱點輿情事件的關注度居高不下,人民網對此專門進行數據分析,旨在對企業網絡輿情應對能力進行測評。測評以百分計,最后得出的結果是企業對此的應對能力平均只有36.2分,遠不及及格分數。從民營企業、國企、外企和央企來比較,民企的輿情事件發生率最高,央企的應對水平需要整體提升,外企和國企相對較好。
三、網絡輿情下的企業危機應對與管理
(1)履行社會責任。誠信一直是企業經營發展所需具備的品質,同時良好的態度也是企業賴以生存的關鍵,而誠信和態度都需要有良好的商品質量來做堅實后盾,只有三者兼備,方可采殘酷而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在層出不盡的網絡輿情危機中占據主動優勢。企業有其應盡的社會責任,在突發性事件面前企業便有了更多的施展空間,處理的恰當,這是企業可以贏得口碑的機會;反之,將聲譽掃地,被網友詬病。
(2)更新危機傳播理念。從長尾角度來看,傳統媒體以及大眾網站就像是“暢銷商品”,是企業以為可以“盈利”的聚焦點,然而網絡世界空間廣闊、錯綜紛繁,如個人博客、QQ空間、微信、微博、股票吧、企業所在地本地民間論壇等類似的“淡銷商品”都可能是企業危機的導火索,為企業帶來難以預料的損失。很明顯,企業應更新危機傳播理念,做足相關功課。微博、微信已經成為網絡輿論傳播中心,發揮著不可小視的作用,企業需要足夠重視。
(3)對負面影響進行疏解。防范是相對的,無法從根本上遏制,負面信息還是有出現的可能。這時,就需要企業通過行動來降低負面影響,同時,這也是企業所面臨的挑戰。企業產生危機之后,應迅速展開內外行動:內部應全面分析對策,外部應向相關權威部門尋求幫助。王老吉曾被質疑其配方中有含有危害人體的成分,王老吉第一時間據此開展公關活動,請權威機構確認其配方的合法性,并且在網絡上增加其正面信息,從而化解了危機。由此可見,將企業危機管理方式和公眾等權威機構緊密相連,以更加權威的方式將事實公布于眾的方式,是挽回企業聲譽,彌補損失的不錯選擇。
(4)有效運用法律武器?!岸堋迸c“矛”是兩個對立面,前面所述的措施主要圍繞是自強、防范和監控方面。但當面對惡意的中傷或是人為信息誤導造成企業損失(包括社會影響、企業利益等)之時,企業也不能坐以待斃,要在運用常用危機攻關方式之外有效運用法律這個武器。尤其是當前國家最高法已明確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罪定罪量刑標準。當面對此類問題時,企業可以完全正當有效運用法律途徑對此類不當行為予以相應的制裁,為自己證明。
四、結束語
網絡已然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而長尾信息也占據著越來越重的地位。企業想要立足長遠,也離不開對網絡的利用和管理,這也就離不開對網絡輿情的重視。企業想要更好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提升大眾的信任度,對外界的褒貶意見虛心改正、不斷前行;另一方面,應將網絡輿情疏導作為企業的關鍵工作之一,對非正規的網絡信息多加留意,對網絡輿情的特點、規律和變化及時關注和認真研究,不斷加強對網絡輿情的應對能力。
參考文獻:
[1] 陽淼.企業輿情危機事件[N].新京報,2011.
[2] 王晶.試論新媒體新聞信息傳播中的長尾效應[J].東方傳播,2008.
篇4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信息科技不斷進步,互聯網已經普及到了千家萬戶,網絡信息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相比傳統媒體,互聯網具有信息豐富,時效性強,傳播速度快、范圍廣、種類多等優勢,還能提供論壇、博客、聊天工具等互動平臺,成為越來越多民眾獲取信息和表達思想的渠道。
一、什么是輿情監控
輿情監控,就是把群眾的觀點、言論、行為等集中起來,一邊掌握其發展趨勢,全面掌握群眾思想動態,做出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分析依據。由于互聯網的流行,輿情監控主要指網絡輿情監控。
二、輿情監控的重要性
由于互聯網具有虛擬性、隱蔽性、發散性、滲透性和隨意性等特點,社會中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會通過互聯網在第一時間廣泛傳播到各地,一方面有利于民眾監督政府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散布謠言,煽動人民群眾,使得整個網絡成為魚龍混雜的場所。如何加強對網絡輿論的實時監測、有效引導,以及對網絡輿論危機的積極化解,對維護國家穩定、社會和諧、促進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創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輿情監控和企業的關系
中石化作為國內國有控股大型企業,不僅創造經濟效益,同時還肩負重大社會責任。近年來,隨著國際油價不斷走高,成品油供求矛盾逐漸凸顯,互聯網上經常出現一些關于中石化的負面報道和消息。經查實,這些負面報道和消息部分是因我們企業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應接受監督并及時糾正整改;但更多的是因缺乏有效溝通造成的誤報,有些甚至是無端的造謠和毀謗,由于互聯網的特性,這些負面信息平時很難察覺,而且傳播速度很、范圍廣,一旦造成負面影響后很難消除,嚴重損害了中石化的企業形象。因此加強網絡輿情監控,正確引導輿論,維護企業形象,是我們今后工作的重點。
四、輿情監控的內容
1.互聯網監控
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人工監控,不間斷地訪問重要站點。監控人員不斷地訪問各大網站、社區、博客去獲取內容,了解第一手內容。二是搜索引擎監控,反復搜索關鍵詞了解全網動態。在資訊搜索、網頁搜索、博客搜索等欄目定期搜索關鍵詞,宏觀了解全網動態。
2.信息篩選
當搜索到與本企業有關的信息后,根據內容進行篩選甄別,如有負面信息應及時上報,有關信息網頁應作為證據摘錄保存。如遇正面報道也應及時上報,為企業今后決策提供參考。
3.信息處理
將收集到的信息進行真實性調查,經調查屬實的,責成有關部門、單位整改糾正,經調查與實際情況不符的,要與負面信息的新聞媒體或網站接觸,要求撤除負面信息的報道或更正聲明。對于無端造謠、毀謗,詆毀中石化形象的不法分子可通過法律手段追究相關刑事或民事責任。
篇5
【關鍵詞】 熱點文件 下載數據 曲線 網絡輿情 信息挖掘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信息變得多樣化,網絡的虛擬性、隱蔽性、開放性等特點,使網絡輿情信息僅靠人工統計監測更加困難。因此,如何從海量的網絡數據中自動提取數據,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近年來,網絡輿情信息挖掘技術作為一種跨學科技術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其應用范圍被用于信息安全、主題跟蹤、熱點話題檢測與預警等方面。本文基于網絡輿情信息挖掘技術,通過分析熱點文件發展曲線與輿情文件發展曲線的特點,對下載數據進一步挖掘分析,為網絡輿情的監測提供了一種新的參考。
一、信息挖掘步驟
首先介紹互聯網文件下載的網絡輿情信息挖掘的主要步驟,其流程圖如下:
圖1 網絡輿情信息挖掘流程
如上圖(圖1)所示,基于互聯網文件下載的網絡輿情信息挖掘共分3個步驟:樣本數據的準備階段、樣本數據的訓練階段、測試數據的挖掘階段,最終得到數據挖掘結果。下面針對各個階段的內容進行介紹[1]。
1.1 樣本數據準備階段
采集一段時間內的互聯網文件下載的數據,并將其分為兩類:一類是包含輿情主題的熱點文件,它包含當時相關的輿情主題,其發展曲線也和網絡輿情發展曲線類似。一類是普通下載文件,它是任何類型文件,其下載發展曲線較平穩,沒有熱點文件的特征。
1.2 樣本數據的訓練階段
根據采集的樣本數據進行數據挖掘訓練,形成訓練集,該訓練集將成為后續測試數據信息挖掘的分類評判標準。
1.3 測試數據信息挖掘階段
對大量的互聯網文件下載的數據進行信息挖掘,分類的評判標準采用上一階段所生成的訓練集,將所有測試數據進行分類。信息挖掘過后對于每個互聯網下載文件將產生一個類型標簽,代表該下載文件是屬于互聯網熱點文件還是普通下載文件。
二、網絡輿情信息挖掘技術
根據信息挖掘步驟,網絡輿情挖掘技術分為爬蟲技術、網頁解析技術、分類技術、聚類技術及數據處理技術。其中常用的分類技術有中心法(向量空間模型)、樸素貝葉斯分類、支持向量機(SVM)、K最近鄰算法(KNN)等。下面將主要介紹本文選用的KNN算法。
KNN 算法是一種非參數分類算法,現已廣泛應用于數據挖掘的各種領域[2]。算法的基本思想可以簡單定義為:假定每一個類包含多個數據樣本,每個數據都有唯一的類標記表示這些樣本屬于哪一個分類。通過計算待分類的樣本x與訓練樣本中每個文本的相似度,找出與x最接近的k個樣本,然后根據這k個樣本的類別標簽確定x的類別。
KNN算法的優點:首先,原理簡單,易于實現;其次,KNN雖遵守極限定理,但是待分類文本只與相近樣本有關,因此很好的避免了樣本不平衡,同時相似度根據樣本的所有特征值計算,也減少了由于特征選擇不當造成的誤差。
然而,KNN本質上屬于一種懶惰的學習方法,當數據分布不均勻、傾斜現象嚴重時,大類別樣本的特征參數出現的頻率增長,這會影響KNN分類的性能。同時,KNN的相似度需要對待分類樣本與訓練樣本逐個計算,因此,距離機制是KNN算法實現的關鍵[3]。
三、基于熱點文件下載的相似度計算
直觀分析熱點文件下載曲線和網絡輿情發展曲線(如圖2),對兩條曲線進行相似度計算,這里引入增長率、增長向量、曲線相似度的概念。
其中,上式中Rise(t1|t2)為從tl到t2這段時間的曲線增長率,Numt1為tl時間點的數量,Numt2為t2時間點的數量,通過計算增長率完成單純的增長情況的目的[4]。
3.2增長向量:在計算出兩條曲線每日的增長率后,以曲線的一個周期時間為向量的維數。從曲線圖(圖3)中可以看出,設定曲線的周期為30天,由此定義一條曲線的增長向量如下:
其中,上式中Rise(ti|tj)代表ti到tj這段時間的增長率,所以上式中增長率向量GN表示的是30天內曲線的增長情況。
3.3曲線相似度:常用計算相似度的算法有余弦夾角、內積、Jaccard系數等。余弦相似度就是簡單的對每個文檔的向量進行單位化,然后進行內積計算,得出的結果可以嚴格控制在[0,1]之間,這不僅易于判斷,而且降低了處理較大數據的計算代價[5]。因此,余弦相似度在目前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余弦夾角計算相似度的公式如下:
(I)
這里,DN代表熱點文件的曲線向量,RN代表網絡輿情的曲線向量。根據兩條曲線的相似度進行計算,兩條曲線的增長向量如下:
DN = ( 5.0000, 2.3333, 1.0000, 1.5000, 0.6358, 0.5000, 0.3333, 0.3750, 0.2727, 0.2857, 0.3889, 0.1600, 0.0690, 0.0484, 0.0309, 0.0149, 0.0296, 0.0146, 0.0136, 0.0286, 0.0069, 0.0130, 0.0070, 0.0042, 0.0040, 0.0069, 0.0052, 0.0063, 0.0016);
RN = (4.0000, 1.4000, 0.7500, 0.4286, 0.3000, 0.2308, 0.1875, 0.0947, 0.6899, 0.8397, 0.5869, 0.4426, 0.3947, 0.3200, 0.2564, 0.0126, 0.0968, 0.0769, 0.0635, 0.0536, 0.0536, 0.0432, 0.0369, 0.0210, 0.0128, 0.0048, 0.0053, 0.0045, 0.0043)
計算得出熱點文件與網絡輿情文件的曲線相似度:
可以看出,兩條曲線在增長趨勢上有著很大的相似性,曲線發展趨勢大致相同,因此兩者間存在著相應的聯系,通過對熱點文件數據進行分析,可以判別出其相應的輿情發展趨勢,對于輿情信息挖掘具有重要的作用。
3.4基于KNN算法及曲線相似度的改進,得到對熱點文件下載的網絡輿情挖掘算法的步驟如下:
(1)計算出待分類數據和樣本數據的距離,即曲線相似度,計算公式為公式(I)。
(2)在計算出的距離后找出10個離這個待分類數據最近的樣本數據。
(3)統計出這10個樣本數據大多屬于的分類。
(4)這個分類就是這個待分類樣本數據所屬的分類。
四、輿情挖掘實驗與結果
將輿情挖掘步驟與輿情挖掘算法應用在WEKA平臺。WEKA集合大量機器學習算法,包括數據的預處理、分類、回歸、聚類、關聯規則以及在新的交互式界面上的可視化。同時,實驗階段采用的是SQL Server2005。
下面利用測試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得到測試數據的各個分類標簽,即該文件是屬于網絡輿情文件或者普通文件。從屬于網絡輿情文件的結果中找到屬于符合輿情發展類的數據,查看其文件主題可以得到如下(表1):
可以看出,基于熱點文件下載所得的挖掘結果(表1)中,如“白靜事件”等均與2012年3月份的網絡輿情熱點(表2)相符,說明基于熱點文件下載數據可以挖掘出相應輿情信息。將挖掘結果分析如下:
第一,能夠根據互聯網下載數據挖掘出正確的網絡輿情。這類網絡輿情可以通過互聯網下載數據挖掘得出,該類網絡輿情通過互聯網下載文件進行傳播,人們對該文件下載以及上傳達到傳播的目的。
第二,不能根據互聯網下載數據挖掘出正確的網絡輿情。該類網絡輿情無法從互聯網下載數據中挖掘出來,例如表2中的“麥當勞過期食品遭央視3.15曝光”等。其原因是這類輿情主要通過網頁傳播,一些新聞網站對其進行大量報道,導致不能根據下載數據準確的將其挖掘出來。
第三,根據互聯網下載數據挖掘出錯誤的網絡輿情結果。這類輿情的文件下載發展曲線雖然符合網絡輿情的發展,但并不是網絡輿情。如表1中“大偵探福爾摩斯2:詭影游戲.rmvb”等,它們屬于電影類文件,不能表現為網絡輿情主題,所以是錯誤的挖掘結果。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某時刻的熱點電影類文件的突發出現,但其數量較少,可進行過濾操作。
五、結束語
在網絡輿情信息挖掘的技術的基礎上,本文結合熱點文件的下載與網絡輿情關聯的分析,歸納對比兩者發展曲線尋找其中關聯,對KNN算法的距離公式進行研究,使得更適用熱點文件下載的網絡輿情信息挖掘。針對采集的互聯網文件下載數據,通過對熱點文件下載的進一步挖掘,尋找其中的網絡輿情主題,分析最后的挖掘結果,為網絡輿情監測提供了新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吳健.基于Hadoop的上市公司輿情挖掘系統的研究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3
[2] Yang Y, An evaluation of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o text categorization[J].Information Retrieval, 1999, 1(1): 76 -88
[3]周靖,劉晉勝.一種采用類相關度優化距離的KNN算法[J].微計算機應用.2010.第31卷-第11期
[4]鄭燕.基于增量學習的自適應話題追蹤技術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5]劉恒文.基于網絡語義挖掘的輿情監測預警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
[6]周小麗.基于網絡爬蟲和Lucene索引的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設計與實現[D].吉林大學2013
[7]衣波.網絡輿情信息的話題發現和追蹤技術的研究與應用[D].廣東工業大學2013
[8]梁越嶺.互聯網輿情信息挖掘與群體行為分析[D].武漢理工大學2010
[9]唐勇.互聯網輿情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郵電大學2013
篇6
【關鍵詞】電視融媒體;互聯網+;中國輿論場
《中國輿論場》 于2016年3月20日登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每周日 19:30-20:30面向全球直播。其內容時效性強,聚焦每周輿情熱點,使最新輿情可以在電視直播和社交平臺、互聯網緊密互動,從而讓輿情熱點在電視場、網絡場形成共振,最大程度的提升傳播力。
一、電視融媒體節目推出的背景
技術、規制和市場力量推動了傳媒業的進步,受眾向網絡媒體的遷移也在加速,新媒體技術的運用越來越便捷,門檻也越來越低,電視與互聯網的融合得到了國家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一)電視融媒體節目產生的驅動因素
第一,技術手段的創新。一方面,數字技術的發展使得不同媒體之間可以互相支持內容的輸出;另一方面,受眾越來越適應在網上看視頻和新聞。因此,電視與網絡的融合以及融媒體的產生是以技術為核心的。
第二,受眾的多元需求。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都是為了滿足受眾的需求,互聯網技術可以綜合各種手段提供最佳的媒介組合形式以滿足受眾需求,這些優勢不僅吸引了受眾,還吸引了廣告主,所以電視與互聯網走向融合成為必然。
第三,政策法規的支持。為了適應傳媒業發展的要求,我國傳媒發展的政策環境趨于寬松。2016年2月19日,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高度重并且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這就為廣電媒體加快融媒體節目探索的縱深推進,重視科技創新帶動融媒體節目創作提供了思想指導。
第四,市場環境的寬松。一方面,媒體市場的開放為電視與互聯網的融合提供了無限空間;另一方面,網絡媒體技術的日益成熟豐富了廣告主的媒介選擇,媒體同行的競爭與國際傳媒格局的變化使得各家傳統電視媒體不得不探索電視與互聯網的融媒體之路。
第五,國際潮流的推動。近年來,數字技術井噴式的發展,很多個人都擁有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這顯示出人們對媒介產品消費觀念的轉變,這就逼迫著傳統電視加速與互聯網的融合。
(二)電視與互聯網融合的三個階段
第一,電視與互聯網的互動階段。視網互動作為合作的初級層次,只是在議題的設置、內容選擇和傳播方式上形成一定的交叉互動,媒體之間沒有組織、結構等更深層次的改變。
第二,電視與互聯網的整合階段。電視臺希望跨媒經營,網絡媒體希望獲得原創內容和采訪權,兩方面訴求引起電視媒體和網絡媒體集合在同一個組織內,形成一種多元異質媒介的整合體。系統性整合是包括內容資源、技術平臺和傳播渠道在內的全方位整合。
第三,電視與互聯網的融合階段。當電視與互聯網的整合到達一定階段,二者的邊界就會越來越模糊,傳播技術的發展和傳媒生態的變化就會推動視網融合。[1]一方面,它造就一種新型媒介;另一方面,傳媒邊界得到拓展。電視融媒體的產生就是電視與互聯網的大融合,包括媒體資源、內容生產、傳播渠道和組織架構的高度融合。
二、《中國輿論場》的融媒體創新
(一)議程的互動與融合
議程是指在某一時間點,按照重要性等級不同進行傳播的一系列問題。網絡媒體的即時性,反映速度快于電視媒體。電視媒體越來越多的是回應網絡媒體,因為網絡媒體已經成為新聞事件的首發點,成了輿論的第一現場。通過議程互動,《中國輿論場》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來自網絡媒體、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的輿情熱點,快速篩選值得回應的話題,形成一周輿情榜單TOP10,并做出回應和評論,形成強勢傳播。
據統計,在《中國輿論場》20160710期至20160925期這九期節目中,一榜知輿情TOP10一共90個輿情熱點,其中軍事類話題42個,占比46.7%,而且其中3期還受到了里約奧運會的熱點影響,在非重大熱點活動期間,軍事類話題占比更高,所以《中國輿論場》的大部分熱點都是關于軍事。入選TOP10的熱點輿情事件,主持人會在節目開始時進行播報并且配以相關視頻畫面,但是,不是10個熱點輿情都會被挑上節目讓嘉賓作答,由主持人選擇符合節目定位的輿情熱點若干個,然后嘉賓會與觀眾互動,回答觀眾問題并提出自己對該輿情的看法。主持人選擇的輿情熱點是一個把關的過程,在20161009期,一共10個輿情熱點,6個軍事話題,而被主持人選中的問題多數是軍事問題、國際性問題。因為CCTV-4的節目受眾定位是全球華人,這就導致了主持人選中的熱點輿情中,軍事性、國際性問題數量多于國計民生的熱點輿情。
可以看出,《中國輿論場》的議程確定來自電視媒體對網絡媒體的呼應以及傳統媒體本身的把關,并且在議程的選擇中傳統媒體占據主導地位。
(二)節目內容上的融合
第一,節目中穿插網絡視頻。在電視節目的制作過程中,將網絡視頻穿插運用,不僅能使電視內容的表現形式更加豐富,同時還能增強現場感?!吨袊浾搱觥稵OP10輿情熱點,每一個熱點的介紹都配以相應的網絡視頻,并且在節目中多處穿插網絡視頻。例如,20161009期節目中,嘉賓在回答第一個熱點“菲暫?!虾B摵涎策墶媱潯睍r,節目就插入了美菲軍演資料的視頻,以方便對輿論的回應與引導。
第二,輿情信息采集的多元手段?!吨袊浾搱觥愤\用傳統手段和新媒體手段融合的方式選擇觀眾進行提問。在主持人選出將要分析的輿情熱點后,會選擇觀眾提出的問題讓嘉賓分析,觀眾參與節目互動的方式有三種:其一,通過手機微信公眾號提問,關注《中國輿論場》微信公眾號并在公眾號上提問;其二,在觀看節目的同時,通過手機微信“搖一搖:電視”入座演播室現場的虛擬觀眾席,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贈票”轉動幸運大轉盤搖到入場券進入虛擬觀眾席;其三,記者現場讓觀眾進行提問并在演播室大屏幕直播。觀眾在提問時既有文字留言也有視頻留言,20171008期節目中出現了記者在現場讓觀眾視頻直播提問,之后專家針對該問題做出解釋,如節目中記者采訪北師大的觀眾提出的問題,嘉賓針對問題通過直播技術現場與觀眾進行視頻對話,這在傳統電視節目中是很少出現的。
《中國輿論場》在選擇互動觀眾上運用了融媒體技術,包括“手機互動”和“大屏包裝”,“手機互動”是指通過搖一搖進入虛擬觀眾席,“大屏包裝”是指虛擬植入輿論熱點,實時更新觀眾互動數據,讓觀眾評論上屏?!吨袊浾搱觥防萌诿襟w技術和微信等新媒體平臺,讓觀眾能在觀看節目的同時與嘉賓互動,打破了演播室的閉塞,實現了開放的節目形態。
(三)傳播渠道的互動融合
渠道互動是指電視和網絡互相借助彼此的渠道進行傳播和推廣,電視融媒體節目更多的是以電視為主導,借助網絡媒體傳播?!吨袊浾搱觥穼崿F了跨媒傳播、觀看渠道多樣,既在CCTV4的頻道上播出,又聯合央視網,在網絡上播出;觀眾還可以手機微信公眾號“邊看邊聊”子板塊和微博小視頻等方式觀看。其傳播渠道融合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形成了一個“電視+互聯網+”的全方位傳播,有能力實現央視的5A效應(任何用戶(anyone)在任何時間(any time )任何地點(any place)都能以任何方式(any way)在任何終端(any terminal)上觀看節目)。《中國輿論場》單一的微信公眾號不僅承擔了節目與觀眾互動的功能,而且是一個線上的重要傳播平臺。手機微信公眾號“中輿指數”板塊內設有“今日輿情指數”、“網友熱評”、“昨日輿情”、“精彩回放”以及“深度解讀”子板塊,“在線互動”板塊內設有“邊看邊聊”、“贈票”兩個固定子板塊以及其他三個有關輿情熱點的非固定子版塊,并且微信公眾號在子版塊“我”中直接與官方微博相連,《中國輿論場》的微信公眾號成為融合新媒體與傳統電視屏幕的關鍵紐帶,極大增強了《中國輿論場》節目的整體傳播效果和互動效果。
(四)傳受互動的開放性
《中國輿論場》作為融媒體節目,在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建立了一條良性的P系紐帶,促進了民意表達,使得意見和看法能得到有效溝通。
第一,多屏互動?!吨袊浾搱觥酚^眾與嘉賓的互動實現了“多屏互動”,其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將傳統演播室屏幕與觀眾手機屏、嘉賓電腦屏、電視屏幕融為一體,如20171008期節目中出現了中輿觀察員,觀察員現場直擊熱點輿情所關心的背景,用直播的方式向觀眾介紹大家關心的問題。嘉賓在回答問題時也不僅僅是在播放視頻資料的同時進行口述,有時還會利用演播室屏幕提供的動畫進行講解?!吨袊浾搱觥返挠^眾-嘉賓互動方式突破了傳統電視節目簡單一問一答的模式,在融媒體時代,有效進行了多屏互動,打破了傳統演播室的閉塞。
第二,設置“搶紅包”環節?!吨袊浾搱觥纷畲蟮募t包是在節目最后的汾酒十萬現金紅包,觀眾參與提問可以贏得積分兌換獎品,也可以搶紅包,搶紅包成為一種簡單的“跨界儀式”,鼓勵觀眾參與節目互動,增加了用戶與節目之間的黏性。
第三,主持人不再是簡單的播報者。《中國輿論場》的主持人變成了眾多內容的把關者和調節者,主持人運用各種手段調節激發不同社群的對話,讓觀眾更主動地參與到輿情的評論和分享中去。如20170226期節目中,主持人就有意識的引導話題評論,讓戚繼光艦副艦長回答觀眾所關心的問題。
三、《中國輿論場》在融媒體探索上的不足
(一)一次性互動,嘉賓很少存在看法上的辯論
《中國輿論場》雖然重視觀眾-嘉賓的互動,以互動打破傳統電視節目的閉塞,但是,觀眾-嘉賓的互動基本停留在一問一答的模式上。觀眾提問的方式方法雖然多樣,但是提問以及在嘉賓解答后是否存在疑問我們不得而知,觀眾―嘉賓的互動不是即時的雙向多重交流,而是簡單的一問一答,這可能會影響節目的傳播效果,因為只有激烈的討論和互相爭論才有利于思想的迸發與精彩內容的呈現。在選擇回答問題時,基本是一個嘉賓回答一個問題,即使問題需要專業的嘉賓回答,但是有些問題是開放性的,幾個嘉賓之間不存在爭論與觀點的交鋒,不利于提高節目的觀賞性。
(二)在國內觀眾數量增加的背景下,節目選題過于單一
通過對《中國輿論場》20160710期至20160925期這九期節目監測分析發現,90個輿情熱點中,軍事性話題42個,國際性話題20個,有關臺灣話題6個,其他話題一共22個。可以看出,軍事性與國際性話題在《中國輿論場》節目中占較大比重。
《中國輿論場》3月20日在中文國際頻道首播以來,收視率穩步提升,網絡影響力逐漸增強,國內觀眾數量遞增,微信公眾號關注量已超百萬。央視廣告經營管理中心的2016年上半年央視新聞欄目收入前十(包括全國網和35城市網)的榜單中,才開播不到半年的《中國輿論場》位列第8。這表明融媒體節目《中國輿論場》的傳播效果良好,國內觀眾數量逐漸增加。《中國輿論場》的播出平臺CCTV-4定位于服務全球華人,這樣的定位受到具有國際視野的觀眾的喜愛,所以《中國輿論場》大多數是國際性、軍事性議題,但是在國內觀眾數量增加的背景下,《中國輿論場》的節目選題顯得過于單一,極少涉及國計民生的熱點問題,例如,在20161009期節目的,十大輿情熱點中,有8個有關軍事性、國際性的話題,節目選題單一會流失一部分觀眾。
(三)搶紅包不是增加用戶黏性的關鍵
在實踐中,用戶黏性已經成為衡量媒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媒體用戶黏性的形成,不是僅由內容品質這一個變量決定的,它是內容產品、社區產品、服務產品、界面形式與用戶體驗等種種變量作用下的一個函數。[2]《中國輿論場》為增加用戶黏性,在節目多個時間節點設置搶紅包環節,這一定情況下會提高觀眾參與節目的熱情,提高節目的互動性,但是搶紅包已經泛化,很容易造成審美疲勞,這作為一個節目創立之初的嘗試不是節目立足的根本。在百度輸入“中國輿論場”,第一個詞條就是“《中國輿論場》怎么搶紅包”,這說明節目在制造用戶黏性時,利用搶紅包這個噱頭會導致喧賓奪主,觀眾沒有更多的去關注節目內容。而且在最后設置汾酒十萬現金紅包,植入廣告過于明顯,也容易引起觀眾對節目的反感。
(四)對輿情把關不到位
在對熱點話題進行討論時,節目的左方出現的滾動式觀眾評論內容里,多以褒揚為主,鮮有提出質疑和建言獻策等方面的內容,不難看出這些內容都是經過導播“篩選”的。按照設想,《中國輿論場》作為一檔充分引入觀眾互動機制的“直播節目”,能夠通過融媒體技術實現場內場外的交流和互動,但通過收看節目發現,這種互動缺乏應有的“交鋒”,往往是一邊倒的贊同。尤其是就某一問題原本存在爭議時,僅僅通過在場嘉賓一段30秒的發言,虛擬觀眾席上就呈現出一片整齊的同意,未免難以服眾。而且在觀看《中國輿論場》時,有時會發現在短時間內互動總人次突然增加很多,這可能會引起觀眾對互動人次真實性的質疑,或許是剪輯的失誤造成的。因此,即使《中國輿論場》是直播節目,但是背后依然存在著“看不見的手”進行把關,網絡輿情得不到真實、全面和客觀的充分展現。
四、對《中國輿論場》進行融媒體探索的建議
(一)增加有爭議問題的互動,提高節目的觀賞性
《中國輿論場》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使觀眾與嘉賓即時互動,有問有答,雙向即時交流。即使不同類別的輿情有專門的嘉賓進行有針對性的解釋,但可以允許其他嘉賓進行不同意見的表達,同時也應該讓觀眾積極回應自己不同的看法。尤其在面對開放性的輿情熱點時,嘉賓意見不一致的情況下可以自由爭論,觀眾在嘉賓解釋之后還有不明白的依然可以追問,這樣可以有效提高節目的精彩程度,同時也可以讓觀眾的問題得到有效解答,輿情熱點更加全面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二)增加對非軍事性輿情的關注
20160710期至20160925期九期節目中軍事性問題占比將近一半,被主持人選中的議題更多是軍事性輿情,軍事性話題更多的是吸引對國家軍事感興趣的觀眾,這樣不關心軍事的觀眾就會忽略節目內容。在國內觀眾也越來越關心《中國輿論觥返男灤問葡攏可以適當增加非軍事性的民生話題,以吸引國內的大部分受眾,海外華人也未必不對國內熱點民生事件感興趣,選擇回應多元輿論可以作為提高節目的收視率與傳播效果的嘗試。
(三)做好獨家輿情釋疑,提高節目觀感
《中國輿論場》要增加用戶黏性,必須做好節目內容,在選題上需要真正選擇主流受眾關心的輿情,積極創新互動方式,打造精品節目內容。搜集輿情熱點作為內容不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中國輿論場》節目中觀眾提問以及嘉賓的獨家解釋應該成為節目的核心競爭力,觀眾關心的是節目如何解釋這些輿情的存在和節目的獨家觀點。同時也要關注節目的盈利模式,傳統的電視節目大多通過多種廣告植入方式在節目中植入廣告,通過廣告實現盈利。作為融媒體節目,《中國輿論場》可以在多媒體平臺上以多種方式植入廣告,盡量以無痕插入廣告為主,主推隱性廣告,以減少觀眾觀看節目的不適感。
(四)遵循真實性原則,還原真實的輿情
作為直播節目,其左側一直有評論彈出,導播在篩選評論時應該盡量還原大眾的觀點。同時節目組應該遵循真實性,對節目生產的各個流程進行把關,真實反映即時的互動總人次,使節目符合真實性原則,在節目播出前可以審查,如有錯誤應及時進行改進。
結語
《中國輿論場》是央視在電視融媒體方面的有益嘗試,對以后的電視融媒體節目發展起了示范作用。發展電視融媒體要樹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一體化發展理念,形成組織上、制度上以及傳播方式上的融合;善于利用互聯網,用互聯網的優勢改造傳統媒體;要有借力發展的意識,學會借助已經出現的技術;最后打造首發內容,增強內容質量,打造屬于自己的電視品牌。
注釋:
[1]曹慎慎.互動與融合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電視與網絡媒體[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
[2]彭蘭.好內容不一定能帶來用戶黏性――新媒體時代服務思維的轉變[J].新聞與寫作,2015(2).
篇7
關鍵詞:輿情監測;移動互聯網;推送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09
近些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快速普及,移動互聯網的概念是相對于傳統互聯網而言。移動互聯網可以使用隨身攜帶的移動終端隨時隨地乃至在移動過程中獲取互聯網服務,較傳統互聯網有著很大的優勢[1]。
正是由于當前獲取互聯網服務的方式更加便利、多樣,使網絡輿情形成更加迅速,對社會影響更快,同時預警也更困難[2]。
目前從海量的互聯網信息中獲取最新輿情信息,并及時發現負面報道和不良言論已經有了成熟的技術,但是傳統的輿情預警系統,往往需要依賴于PC平臺并靠專人值守監測,而輿情本身帶有很大的突發性和不可預見性,即時的輿情報警成為當前輿情監測領域主要難題。就傳統輿情預警系統而言,如果無專人值守或者在不能使用電腦的情況下,往往不能第一時間獲得最新的輿情信息[3]。
本文系統將傳統的輿情預警系統和移動互聯網相結合,發揮移動互聯網優勢,可以使用戶全天隨時隨地不間斷獲取最新輿情,且無需專人值守,突破了輿情實時預警的難點。并給出了系統實際運行的實驗結果。
1 系統設計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輿情預警系統分為服務器端和移動平臺客戶端兩個組成部分。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1)輿情數據采集。服務器端主要負責從新聞網頁、論壇、博客獲取需要輿情信息,并存儲在服務器端的輿情數據庫中;(2)移動終端獲取輿情數據。移動客戶端是安裝在移動終端的App應用程序??梢垣@取服務端提供的數據,客戶端有支持兩種獲取數據的方式:1)客戶端請求數據。在客戶端啟動時會向服務端發送請求,請求輿情數據。服務端收到請求后將輿情數據庫中的數據按時間將最新的輿情數據生成Json文件提供給客戶端??蛻舳私邮沾薐son文件,在客戶端進行解析,解析提取相應的數據顯示在客戶端上。用戶也可手動刷新輿情列表,以獲得最新輿情。上述是移動終端傳統獲取信息的方式,是通過客戶端請求,即輪詢方式;2)推送通知。和傳統輪詢方式不同,推送通知則是由服務器告知手機,手機再進行獲取,信息獲取效率相對要提高很多[4]。
當服務端數據庫有更新時,利用推送通知技術向移動平臺發送推送通知,并以提示音和彈出框提醒用戶,告知用戶有新的輿情消息,提示用戶開啟客戶端瀏覽。
圖1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輿情預警系統結構
推送技術具有很大的優勢,它由服務端發起,使得輿情信息主動地去尋找用戶,告訴用戶什么時候有輿情消息什么時候該去使用客戶端瀏覽,為用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當有新的輿情消息時,根據推送消息的提醒用戶點擊查看。
本系統將最新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與現有的輿情預警系統相結合,突破了傳統輿情預警系統不能保證用戶隨時隨地即時收到最新輿情的技術難題。
2 關鍵技術
2.1 推送通知流程
推送通知整體流程,如圖2所示。Provider是指輿情監控系統的服務端,App是指輿情監測客戶端,PNS(Push Notification Service)是指推送服務器,Device是指移動終端設備,Device Token是指設備令牌用于推送認證。
圖2 推送通知流程
輿情預警推送通知過程分為六個階段:
(1)輿情客戶端向操作系統注冊推送通知服務;(2)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向PNS注冊自己的設備和應用,并獲得Device Token;(3)輿情預警客戶端將Device Token發送給輿情監控服務器;(4)輿情監控服務端把待發送的消息、目的Device的標識打包發給PNS;(5)PNS在自身的已注冊推送服務的Device列表中,查找有相應標識的Device并把消息發到對應的Device;(6)Device的操作系統把發來的消息傳遞給對應的客戶端,并彈出提示。
2.2 推送通知認證
推送認證機制,實際上包含兩層。一層是物理連接上的認證,另一層是Device設備令牌的認證。
圖3 SSL/TLS鏈接
(1)物理連接上的認證:SSL(安全套接層)/TLS(安全傳輸層協議)鏈接。
Device在開啟Push的時候,會連接PNS建立一條SSL/TLS加密鏈接。每一臺正常的Device都有一個獨有的設備證書,而PNS也有一個服務器證書。兩者建立的時候,會驗證彼此的證書有效性。TLS鏈接一旦建立,在沒有數據的情況下,只需要每隔15分鐘進行一次?;畹奈帐?,因此幾乎不占流量。而一旦意外鏈接中斷,Device會不斷嘗試重新建立TLS鏈接;(2)Device設備令牌的認證PNS判斷推送消息該發給哪臺Device的依據是“目的Device的唯一標識”,這個標識就是Device Token。設備令牌是每次建立TLS連接時,PNS通過前一層次(TLS層)里提到的每臺正常的Device唯一的設備證書(Unique Device Certificate),并用令牌密鑰(Token Key)加密生成的。在令牌生成了之后,PNS會把Device Token返回給Device,而客戶端則把返回來的Device Token直接發送給Provider。當Provider有消息要發送時,需要將消息和Device Token一起發送給PNS,而PNS再依據Device Token,找到相應TLS鏈接的Device,并發送相應的推送消息。
2.3 發送推送通知
Provider發送給PNS的數據格式為JSON,結構如下:{“aps”:{“alert”:“輿情信息”,“alertid”:“1005”,“badge”:1,“sound”:“default”}}
JSON格式解釋如下:alert:輿情信息的標題;alertid:該條輿情信息的id;badge:未讀條數的數值計數;sound:通知到達時提示音。
PNS接收到消息體和Device Token后,將嘗試向制定設備發送推送通知。如果其嘗試向某個設備發送通知并且失敗了,它會將通知放入隊列。當設備重新和PNS建立TLS鏈接時PNS會將隊列待發送的通知發送給該設備。
3 實驗
3.1 實驗過程
使用本系統進行一全天的輿情采集及預警實驗。當輿情系統服務端采集到最新輿情時,更新數據庫,同時向客戶端發出預警,彈出提示框及發出提示音。如圖4所示。
圖4 最新輿情信息推送通知
3.2 實驗結果及分析
全天系統共采集到需要預警的輿情信息862條,如表1所示。經測試在移動終端全部及時第一時間收到預警。
表1 預警實驗
輿情爆發時段 預警數
9:00之前 252條
9:00-18:00 406條
18:00以后 204條
表2可知本文系統在輿情預警上有明顯優勢,可保證用戶隨時隨地獲取最新輿情。
表2 本文系統與傳統系統進行功能比對
移動輿情預警系統 傳統輿情預警系統
無需專人值守 需專人值守
全體自動報警 無人值守無法報警
可隨時隨地獲取輿情預警 離開機房就無法獲取輿情信息
4 結束語
本文系統與傳統系統相較主要有兩大優勢:一是移動性,用戶可隨時瀏覽最新輿情信息;二是推送通知服務,可以使用戶第一時間收到輿情預警。兩者結合可以實現全天輿情預警,突破了傳統輿情預警系統的瓶頸。
本文所介紹的系統目前已經在iOS平臺上投入使用,取得良好的用戶口碑,提升了用戶體驗。其必將為輿情預警領域未來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
參考文獻:
[1]史波.移動互聯網環境下公共危機信息傳播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J].情報雜志,2013(06):14-18.
[2]彭劭莉,張樂.突發事件網絡輿情預警研究綜述[J].情報探索,2013(06):51-54.
[3]許鑫,章成志,李雯靜.國內網絡輿情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9(03):115-120.
[4]李慶誠,商盛立.手持閱讀終端電子資源Push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09(06):1483-1487.
作者簡介:莫倩(197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數據挖掘和中文信息處理;熊碩(1989-),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數據挖掘和中文信息處理。
篇8
>> 新媒體視野下提高高校團干部網絡輿情引導能力研究 自媒體時代下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研究 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媒體審視”誤區與引導 新媒體視域下高職院校輿情傳播特點及引導對策 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傳播及引導機制研究 高校學生自媒體使用現狀下的網絡輿情引導策略研究 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引導 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網絡輿情狀況調查與分析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輿情監引導研究 自媒體視閾下提升高校輔導員網絡輿論引導能力探討 試論自媒體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學的優化研究 自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模式創新研究 自媒體視域下的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創新研究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學生道德教育建設及引導機制研究 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教育引導策略研究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輿情的現狀及引導對策 自媒體時代大學生輿情監控與引導研究 網絡媒體監督與輿情引導 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心理危機輿情監控機制探究 自媒體環境下的涉警輿情引導探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2〕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網絡輿情熱點面對面〔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
〔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38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6-08-03).〔2016-11-23〕.http://.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t20160803_54392.htm.
〔4〕蒲紅果.網絡輿論引導與輿情應對〔M〕.北京:新華出版社,2013.
篇9
關鍵詞:軍隊醫院;網絡輿情;策略
Strategi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Military hospitals cope with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LI Jie,LI Zhi-jun,CHEN Jie
(The 113rd Hospital of PLA,Ningbo 315040,Zhejiang,China)
Abstract:Timely response to military medical network public opinion, correctly guide online public opinion and to deal effectively with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crisis, is a new task for military hospitals to fa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way to deal with public opinion related to military medical activities,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event it for military hospitals.
Key words:Military hospitals; Network public opinion; Strategies
近年來,互聯網已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特別是一些醫療糾紛、醫患矛盾的信息逐漸成為網上熱議的焦點。軍隊醫院作為軍隊單位的特殊性,如果對網絡輿情不加以及時引導,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在網絡媒體的炒作下,極有可能給醫院工作帶來被動,甚至對軍隊形象聲譽造成影響[1]。因此,如何適應網絡化、信息化的挑戰,不斷提升快速應對網絡輿情、正確引導網上輿論的能力,是當前軍隊醫院面臨的一項十分重要和迫切的新任務。
1網絡輿情的含義
網絡輿情是指在互連網空間中,網民針對某一焦點熱點問題公開表達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傾向性的意見。涉軍醫療網絡輿情就是患者和民眾通過互聯網傳遞對軍隊醫院醫療行為和管理工作的態度、意見和情緒。
2涉軍醫療網絡輿情的主要特點
目前涉軍醫療網絡輿情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特點:
2.1突發性強 在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的背景下,醫患矛盾熱點事件一旦發生,網友就會很快將自己所看到的記錄下來,然后通過手機短信、微博、論壇,網絡聊天等形式傳播出去。在網絡世界中,傳者與受者的身份比較模糊,這種特點就造成了網絡傳播的傳受同時性,加速了網絡傳播速度。在官方消息不確切、語焉不詳的情況下,更促使網民傳播自己的揣測。
2.2涉及面廣 因互聯網具有虛擬、開放、互動等特點和優勢,網絡信息可以跨越時空、地域的界限,深入社會生活方方面面,已經成為人民群眾了解信息,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網民人數巨大,方式互動,網絡輿情表達快捷,熱點信息迅速得以大范圍廣泛傳播。
2.3控制難度大 互聯網為網民提供了論壇、博客、聊天等交流平臺,網民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匿名性、隱蔽性特點進行無限制的自由傳播,甚至發酵、放大、變形,而這種傳播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得到及時有效的控制。
3應對涉軍醫療網絡輿情主要策略
當涉軍醫療網絡輿情發生時,要能夠迅速查找與輿情相關的醫療救治信息,仔細研判醫院在醫療救治過程中是否存在輿情所反映的問題,及時對所涉及的事件予以解釋澄清,快速妥當處理輿情事件,以維護軍隊醫院的形象。
3.1反應要迅速及時 面對涉軍醫療網絡輿情,醫院主管部門要立即采取措施,快速、準確獲取相關信息,全面了解情況,掌控事態發展[2],及時正面澄清事實,引導網絡輿情朝著正面的方向發展,縮短影響時間,控制影響范圍,避免事件進一步擴大化、復雜化。
3.2措施要得當有力 一旦發現網絡輿情,監管人員應及時向各級領導和相關部門匯報情況,醫院需立即找到涉事科室和人員全面了解情況,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溝通,處理相關意見,化解矛盾糾紛。同時加強與地方媒體和網站的聯系溝通,借助媒體渠道,對損害軍隊醫院形象的虛假報道進行辟謠,正面維護醫院良好形象。也可根據網站的流程,通過正規途徑進行刪除申訴,或者聯系發帖人,進行有效溝通,請發帖人主動刪帖。
3.3方法要講究靈活 在處置網絡輿情時,醫院要換位思考,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傾聽患者的網絡訴求,要尊重事實,講究客觀。對患者或家屬過激的言論,要從醫學專業的角度,耐心予以解釋,闡明醫療過程中所采取救治方法的正確性和合理性,在相互溝通中求得理解。
4預防涉軍醫療網絡輿情的幾點建議
4.1建立網絡輿情監管機制 針對涉軍醫療網絡輿情的特點,醫院主管部門要高度重視,成立網絡輿情處置領導小組,成員涵蓋醫院領導、醫務部門、宣傳部門、臨床科室、輔診科室和信息科,明確職責和分工,同時加強與上級保衛部門、地方公安部門、網監部門的溝通,多種渠道推動工作高效開展[3]。
4.2建立信息機制 要嚴格規范醫院對外宣傳和公共信息審批流程,依托醫院門戶網站正面宣傳服務政策和醫療技術,正確引導輿情方向。
4.3建立輿情監控機制 制定網絡輿情監控實施辦法,指定專人負責對主流門戶網站以及本地網站的新聞信息和互動類網絡社區、論壇實施動態監控,及時掌握了解網絡輿情動態并上報主管部門。
4.4建立應急處置機制 制定醫院網絡輿情應急處置預案,明確處理原則、工作方法、上報流程等內容,把責任落實到人。輿情熱點出現后,按照準確、及時、透明的原則,根據網絡輿情類別和等級,及時啟動應對預案。
4.5抓好網絡輿論主流陣地建設 大力加強醫院門戶網站建設,打造醫院網絡輿論主流陣地,切實加大醫院網站對網民的宣傳力度,確保在網絡宣傳上占據優勢地位。并加強和媒體的溝通。主動與主要網絡媒體建立溝通渠道,確保正面的、權威的信息始終占有主導權。
4.6建立網絡輿情應對骨干力量 醫院成立基于各醫學??频木W評隊伍,負責醫療信息工作,并在網絡輿情熱點事件出現時,負責網上發帖、跟帖和撰寫發表網評文章等,利用專業知識及時開展正面引導。并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網絡輿情應對方法培訓,開設網絡知識、網絡公共危機應對技巧與策略等課程,切實提高醫院廣大醫護人員應對處置網絡輿情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楊曉蘭,夏錫儀,卞曉星,等.醫療機構應對網絡輿情的策略[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1,22(1):80~81.
篇10
關鍵詞:微博;互聯網;政府
中圖分類號:TN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2)05-00-01
從2010年開始的微博大發展,有人從中看到民眾監督的進步,有人看到公民社會的推動,也有人看到了國家安全的隱患,看到個人權利的過度膨脹。觀察者們見仁見智,因為每一個人都擁有一個權利麥克風,蘊藏著向全世界宣告他的所思所想的能量。此時,一切存在就會呈現出不可捉摸性。
于是,政府開通微博,不僅是國家安全和社會治理的需要,也是政府了解輿情、改善自我,應對新時代執政挑戰的需要。
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需要
2011年2月19日,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社會管理及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對當前的社會管理工作提出了八點意見,在第七點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信息網絡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平,健全網上輿論機制。”
總書記講話表明,加強和創新互聯網社會管理已經成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黨政部門與領導干部能否有效運用互聯網、管理互聯網已經成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標尺,各級黨政部門都應堅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創新互聯網管理新模式。
作為社會化媒體的典型代表,微博已經成為新興的社會信息聚合平臺,過去兩年,社會化媒體發展進一步加速,使微博成為一股時尚潮流,微博成了互聯網上首要互動平臺、社會監督的重要工具以及發泄不滿的宣泄場所。根據《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已突破5億。微博使用人數2011年則暴漲近300%,達到24988萬人。與此相對的是,政務微博相對滯后。以新浪為例,政務微博僅不到萬家,相當于一個政務微博對應萬余網民。這種懸殊的差距,在某種層面上反映了許多黨政部門觀念上的落后,與中央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要求仍有很大距離。
當然,在微博輿論場,也活躍著一批優秀的政務微博。比如說,平安北京,平安肇慶,搭建起的警民互動平臺,南京的轉變政府宣傳方式,再到桃源網的良好的政府宣傳平臺,各級黨政部門利用微博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在不斷取得新的突破?,F在,需要的是更多黨政部門跟上來,勇敢地面對微博。
二、維護國家社會安全的需要
微博既是社交平臺、信息總匯,同時也是強大的社會動員工具,原來散落在社會各個角落的個人,通過微博個性關注的功能,可以迅速找到與自己志趣相投的人,從而結成社交圈子,并進行實時通聯。在某些情況下,一旦有人在自己的圈子中煽動性信息,這些信息就會以類似病毒傳播“1—N—N”的方式快速擴散。從2010年底開始的“阿拉伯之春”中東北非革命,到8月發生的倫敦騷亂,推特,臉書,黑莓手機等社會化網絡媒體都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社會動員作用。由此可見,微博本身雖然是中性、開放的社交平臺,但卻會因它特殊的傳播方式,能對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影響。
自2010年12月,開始于突尼斯的動蕩在阿拉伯國家中瘋狂蔓延。突尼斯總統本·阿里出走、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下臺、利比亞陷入內戰、巴林等國示威浪潮高漲。整個中東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局。而其間的最大特色,則是推特、臉書等社交媒體參與其中,成為社會動蕩的源頭。
在中國,微博用戶已達2億多,大量網民既在微博上娛樂聊天,也在微博上關心政治。中國正處在社會矛盾多發期,在這種背景下,黨和政府必須高度關注微博可能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影響。而要對微博加深認識、加強管理,最好的方式,就是黨政部門直接開通微博。
對于黨政部門而言,了解遠比漠視、回避微博更有現實意義。尤其是當微博里的信息以裂變的方式轉播時,任何不利于國家治理的負面、消極信息甚至謠言,都有可能具有巨大的威力;任何局部的批判都會有可能擴張成全面的消極氛圍;任何情緒發泄都有可能會蔓延成大規模的怨恨和對抗。
所以,黨政部門及領導干部開微博,參與微博的信息傳播,不僅是社會治理的需要,更是國家安全的需要。黨政部門開通微博,可以打開網絡問政的新渠道,與民溝通,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可能搜集網絡輿情,關注輿情動態走勢,及時發現輿情苗頭,控制輿情的發展態勢,從而引導輿論,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三、政府了解輿情的需要
如今,微博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輿論場,數以億計的微博用戶,分布在世界各地,幾乎所有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微博都是“永遠在場”的信息平臺?!按笫驴次⒉币呀洺闪水斚戮W民的共同觀點。突發事件早期,傳統媒體報道速度往往趕不上微博,微博第一手信息的價值越來越高。根據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統計,2011年上半年網絡輿情熱點事件中,首發自微博的占18.8%。微博已經超過論壇,成為熱點事件第二大輿情源頭。微博在中國,正在成為越來越有影響力的社會熱點信息場所。有了微博,人們打開電腦后第一件事,不再是上新聞網站的主頁,也不再是打開郵箱瀏覽郵件,而是登陸微博,獲得信息??梢哉f,不關注微博上的信息,黨政部門和干部就會“慢半拍”、“不入流”。對微博上出現的新聞事件不予回應,更可能在短時間內陷入輿情危機。
誠然,微博上不乏激烈意見存在,甚至情緒宣泄等消極內容。《環球日報》總編輯胡錫進曾發微博:“無論我在說什么,多么懇切,都會有一些人對我“拍板磚”。這真是太有趣了,看來我得習慣微博里的文化?!边@就是微博,在這里,從狂熱追捧到諷刺謾罵都會被毫無保留的呈現出來,人與人之間的地位趨向平等,“權威”被解構,“主流”被消解。微博上也有很多的建議是相當有價值和有意義的,黨政部門可以通過微博平臺,向網民征集第一手的意見與建議。同時,也可通過與不同領域的專家直接對話,尋找到解決社會治理方面問題的良方。
一個新事物的誕生,一定是機遇與挑戰共存,只有看到機遇并迎接挑戰的人才能把握機遇,更好地適應新形勢,利用新事物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同樣,在應對突發事件時,我們的黨政部門和黨政干部不應看到微博帶來的挑戰就望而卻步,一定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微博,利用微博。只有這樣。我們的黨政干部和黨政部門才能將執政為民的理念實踐到微博中去,開創黨政部門微博問政,微博施政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