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展廳設計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05 17:32: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展廳設計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展廳設計方案

篇1

1設計理念

項目的規劃定位決定了展覽館與城市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展覽館既是城市的一部分,又在內部展現了城市的規劃模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承德城市發展的特點在中國城市中獨一無二,由避暑山莊向外延展,可以敘述的歷史有很多,如何結合地域、城市與歷史設計展覽館,成為設計的核心理念。在承德的主要特點中,筆者首先想到的就是承德的山水、避暑山莊、外八廟等秀美的自然人文景觀,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在展覽館的內在形式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結合了以上因素,才會孕育出符合承德城市特征的、自然的、本土的建筑。展覽館主展廳為本項目的核心區域。在本項目設計之初,計劃放置于主展廳正中位置的城市規劃模型的形狀和尺寸即已確定。由于主展廳必須圍繞城市規劃模型展開設計,而該模型的形狀特殊(呈三角形),且占地面積較大(約800平方米),因此,如何結合城市規劃模型,又體現建設方提出的設計要求,成為主展廳以及整個展覽館設計方案的難點。通過數輪前期調研及方案討論,最后形成本項目以承德城市發展形態為出發點,結合承德特有的山脈地形和濃郁的歷史建筑特色的設計理念(見圖2)。展覽館在臨近的城市地塊中并不以高度和沿街長度突出,而是突出建筑的整體感和與城市空間、城市地貌及文化特色的結合,充分地表達了建筑與城市的和諧關系。

2功能分區

展覽館的功能主要分為城市規劃展覽功能和規劃局辦公的功能。其中城市規劃展覽功能又由主展廳、副展廳和序廳三部分組成。整個建筑總高四層。一層全部為序廳。主展廳位于二層,是整個建筑最核心的部分。主展廳沿三角形城市規劃模型的三邊,亦設計為三角形,再以三角形的主展廳將整個本項目二層及以部分建筑體量切割成三個功能體塊,其中兩部分為副展廳,一部分為規劃局辦公區域,主展廳的虛和三個功能區的實相呼應,隱喻承德市三角形的主市區地形及三面環山的地形特征和城市脈絡。展覽館內部空間以城市規劃模型所在的主展廳為中心,結合序廳、副展廳的參觀流線和規劃局辦公空間形成了本項目的整體建筑造型(見圖3)。參觀人流由序廳進入(序廳主要為區縣展覽、臨時展覽),隨后進入二層主展廳,沿三角形城市規劃模型完成參觀后,即可進入位于二層副展廳區域,在副展廳內逐階向上至三層和四層(副展廳主要為城市規劃展覽模型、主展覽和評審會議廳),最后可從四層俯視二層主展廳的城市規劃模型,從整體感覺承德市整體城市規劃的立意和布局,完成參觀。規劃局辦公部分為建筑東側的一至五層,與展覽流線互不交叉,且面向比較安靜的一側。整個建筑屋頂為上人平臺,用卵石鋪砌出承德的城市形態。

3立面造型

展覽館建筑整體方正,城市規劃展覽體塊被三塊實體包圍,展覽館入口為位于建筑西北角缺口處的大臺階(見圖6)。建筑立面簡潔沉穩,將承德的山區地形抽象為巖石的材質和體型,四周成組懸掛深色石材條板,通過不同寬度的間距及朝向突出建筑的體量感,代表環繞在承德四周的山脈。城市規劃展覽體塊外墻和屋頂為紅色,開下疏上密的方洞口,從避暑山莊、外八廟等古建筑中抽取紅墻和凹窗的傳統建筑元素,與古建筑外墻同色同做法。與灰色石材交相輝映,隱喻位于群山之中的承德古建。

4建造技術

展覽館立面在設計中采用了模數的方法,讓設計和建造的過程更加理性和系統化。通過對立面的分析,最終確定采用柱網在主軸線上的間距6.6m,石材間距200mm的模數,通過倍數的放大調整間距,即當石材間距達到600mm即可設置豎向外窗,外窗高度與石材同高。在與立面垂直方向,通過層數間的高低錯落和角度的扭轉,形成大小不一、錯動有致的石材體塊,由于石材大多為垂直方向,因此在陽光投影下會呈現出很深的陰影效果,從而使立面的體積感更加飽滿(見圖7)。作為立面上面積最大的部分,石材的選用對整個建筑的效果呈現起到關鍵作用。最終多次通過材料的比較及現場小樣,發現了“承德綠”這種本地石材,顏色呈沉穩的深灰色,經過燒毛處理后,完美體現了承德的本土特色。紅色墻面同樣利用了模數控制的方法,長寬為300×300mm的凹窗,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間距均為1.5m,通過隨機的排布,使光線能均勻而又自由的投射到展廳內。凹窗的形式吸取了承德標志古建普陀宗乘之廟的立面開窗形式,具有濃郁的藏式建筑的本土特色。建筑立面傾斜的山石切割造型一直延續到主展廳內,從展廳內部也可以完全感受到三塊石材實體環抱著城市規劃模型形成的主體空間。從內到外貫徹了設計者的設計理念,立面是平面功能直接的展現,不是通過立面表皮或者其他手法主義的方式表達想法。(見圖8)建筑展廳內統一使用與外立面相同的花崗巖石材,只是從磨光處理上采用拋光的處理手法,更適合室內展陳的需要。主展廳頂部設計了三處采光天窗,光線通過不同方向投射到城市規劃模型上,表現不同的光影效果。同時,天窗在屋面的造型上同樣是仿照山石的處理方法,隱喻群山與建筑的關系。建筑立面造型的完成度把握成為施工控制的重點,模數化的立面設計使得施工的技術含量相對降低,即使是普通的技術工人也可以完成相對令人滿意的結果。干掛石材及真石漆墻面均為較為成熟的技術做法,在緊張的工期中設計方充分與建設方及施工方溝通,解決了很多設計中不完善的技術問題。

5結語

篇2

關鍵詞:城市建設;博物館;設置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 economy, and the role of museums in city culture in an increasingly prominent position. The article thinks, the museum is the important soci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is the city's cultural car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mmunity life; is a base for patriotic education in the new period.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views of the museum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roblem.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museum; set

中圖分類號:G26 文獻標識碼:文章編號:

一、博物館陳列設計應以觀眾的需求為導向

從本質上而言,博物館的陳列設計是一種迎合大眾意向的藝術,必須堅持人本主義的原則。我作為一名學設計的講解員,在近兩年的講解工作中深刻感悟到博物館陳列師在設計時一定要具有認真嚴謹的態度,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體現出鮮明的時代氣息,找準陳列設計與觀眾心理需求的契合點。設計的展覽要能引發觀眾的興趣,彰顯出高雅與大眾相結合的文化氣息,最大限度滿足不同層次觀眾的精神需求。唯有符合觀眾審美要求的展覽設計才是合理化的設計,才會具有藝術價值。譬如筆者所在紀念館的陳列設計就是十分符合大眾的審美需求,每當觀眾步入展廳,并配以講解員生動形象的講解,能讓觀眾產生“賓至如歸”之感。倘若陳列師一意孤行,置觀眾的意向于不顧,忽視觀眾的審美需求布置展廳,必將以失敗而告終。因此為了讓陳列設計凸顯大眾化的美感,在最終設計方案形成之前,設計師一定要進行全方位的調查,廣泛征求觀眾的意見和講解員的建議,充分考慮他們的心理需求。具體而言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陳列師須將設計思路制成立體化的模型,并在展廳的一角展示出來,以此征求專家與觀眾的意見。其實在設計一個展覽的陳列時必須深入探究觀眾的心理傾向,一定要在調查的基礎上充分了解觀眾的思想,要設計出觀眾喜歡的展覽樣式,符合大眾化的審美需求,讓欣賞的觀眾充分感受到展覽的創造性與獨特性。譬如在設計戰爭館的展覽時,通常的做法是運用圖片加解說的方式就能將展覽的主題表現出來??墒沁@種設計方式過于平庸,沒有亮點,不能引發觀眾的興趣。從時展的趨勢而言,這種常態化的設計模式無法達到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作為新時代的一名設計者應廣泛了解觀眾的心理需求,設計出符合大眾審美情趣的展覽陳列是尤為關鍵的。近年來,筆者曾參觀了幾個著名的以戰爭為表現主題的博物館,發現這些展覽館展示的形式多種多樣,意蘊豐富,場面恢弘,設計精致,栩栩如生。一個個精巧細致的沙盤,遠、中、近景的搭配恰到好處,集高雅、大眾于一身,其藝術魅力不亞于一件美輪美奐的藝術珍品。更令人叫絕的是有些戰爭場面做得逼真至極,能令人產生置身戰場之感,體會到難以言喻的藝術情境。當不少觀眾來到這樣一個充滿藝術誘惑力的展廳,或仔細觀摩、或贊口不絕、或驚嘆不已。此番情境,足以說明陳列師設計方案已經深悉觀眾的心理需求。其次陳列設計應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意蘊。我國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積累博大精深,從而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因此,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炎黃子孫的內心深處都蘊含著揮之不去的民族情結,而設計師們則可根據這一特點從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去探尋陳列設計的方案,將能獲得源源不斷的靈感。從本質上而言,我國民族文化寓意深刻,高雅精致,不但在國人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藝術魅力,就連很多外國人也視之為經典。因而,陳列師們可從民族文化的角度去設計陳列的形式,并以此體現陳列中的人本主義原則。

二、整體設計中的應用

1、傳統哲學思想的影響

中國傳統的哲學思想在其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不斷融合、不斷完善。在文化相互融合的進程中推動著中國各種民族文化的繁榮和發展。所以任何一件設計作品中都離不開中國傳統哲學思想的作用,都與其有著必然的聯系。

“天人之和”的理念是中國思想家孔子、孟子所倡導的“中庸合一”思想的精髓。其主要含義為:“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這種哲學理念長期影響著中國設計工作者的創作思維模式,并一直被尊奉為中國傳統設計最為重要的思想哲學理念。在博物館室內空間設計中,這種思想理念常被作為建筑空間設計總體構思的靈魂,設計師將這種文化思想倡導的“人”、“自然”、“和諧”等因素有序的聯系起來,作為目標貫穿于全過程的設計之中。并從室內空間功能組織、環境設計、細部設計等不同方向盡心創作,運用設計之力,再造空間內人與環境的和諧之美,雖力求體現這種思想文化的內涵,但卻盡量不漏其創作痕跡,達到“雖有人之作,宛如天上來”的天人之和、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

如作者親自設計的孔子博物館,總體規劃設計吸取吳先生提出的“城市規劃、建筑設計與園林設計融為一體的整體性城市建設原則”,以強調“儒學文化”為主線,通過吸納和展示傳統建筑空間理念的庭院式布局來體現建筑群體組合空間之間的邏輯關系,營造出基于儒家美學思想的人、自然、建筑彼此和諧共處、“天人合一”的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城市空間。

二、地域性符號在空間界面中的穿插融合

地域性符號的定義:在地域文化中找尋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傳統建筑、傳統圖案,從中提取元素,經過疊加、解構、重組、簡化等設計手法進行提煉,得出具有地域文化代表性的視覺符號。

地域文化符號以其多樣的形式、豐富的內容、深邃的含義在現代設計元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席位。它是將設計符號學、圖形學與地域文化雜揉的繼承。這里所說的繼承并不是絕對的模仿,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取其“形”、延其“意”、從而傳其“神”,用地域文化中的精粹,加以現代的設計語言來表達,把地域文化中的精神元素通過符號融入到博物館空間設計之中,使民族的、地域的文化精神能有效的傳播,這樣必定會使中國的博物館設計更具文化性與社會性。在博物館室內空間的整體設計中,將地域性符號應用在空間的界面處理上是體現地域文化、創造地域性特色空間的有效方法之一。博物館室內空間的各界面面積一般較大,有充分的發揮空間。不但可以從整體上考慮進行地域性符號的穿插裝飾,還能在局部的、重要的部位進行富有變化的融合裝飾。一般情況下,天棚界面、地界面的處理相對簡潔,而界面處理的重點,則是放在大面積的墻界面上,它能使眾多的地域性元素符號統一在一個主格調之中,因此,在博物館室內空間界面設計中,可以將地域性符號設計為大平面或大塊狀的造型應用在墻體界面上,使界面設計在造型感上追求簡而有力的感覺,能創造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同時在穿插融合的形式上可以通過壁畫、木雕、裝飾裝飾彩繪等多種形式承載地域性符號來實現,可繁可簡。

三、陳列設計應考慮觀眾的參與性

當代博物館展廳的陳列設計還須考慮與觀眾之間的溝通,設計能讓觀眾參與的交流式展覽,根據傳授知識、調動積極性、引發好奇之心的要求,在設計中將教育功能與娛樂功能融為一體。充分借助信息化技術將展廳多層次、多角度地展現在觀眾的眼前,從聲、形角度觸動觀眾的感官,不但能令展廳妙趣橫生,意蘊濃厚,更能改變傳統博物館過于死板的面孔和“只可遠觀,不可褻玩”的陳列設計模式,從而激發廣大觀眾的參與性,借助于各感官在溫馨、和諧的氛圍中接受展廳傳達的信息,感受輕松的文化意蘊,并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化。譬如在展示各種樂器時,可讓觀眾聽見這些樂器的天籟之音,或讓觀眾親自嘗試各種樂器的演奏;在展示各種特色服飾時,可讓觀眾現場欣賞模特表演(模特們都穿著這些特色服飾)。通過這種互動式的參與能極大地激發觀眾對展廳的興趣,并對展廳中的設計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在博物館的展廳中,一條舒適愜意的小板凳,一句令人倍感親切的問候語,一個人性化的安全裝置、一個意蘊豐富的簡短解說,一個可供觀眾參與的活動,都會給參觀者留下終生難忘的美好回憶。要充分結合時代特征,根據觀眾的心理需求,將博物館的展廳設計成寓娛樂、教育、展現、研究為一體的文化傳播場所,唯有以觀眾的興趣為導向,充分了解觀眾的喜好,才能設計出符合觀眾審美情趣的展廳,才能在博物館中為他們提供最為優質的服務。

篇3

【關鍵詞】流動幾何設計形式流動藝術展覽館扎哈?哈迪德香奈兒

一、流動空間與展覽模式

在中國古代,蒙古族作為游牧民族從事于游牧生產常需要遷徙定所。于是經過千百年的探索,游牧民族終于一步步建造出了適用其勞作特點,選用木料、毛氈建造的蒙古包。以木桿為主要支撐材料的蒙古包給游牧民族自由遷徙帶來了極大的便利。這便是中國早期流動空間建筑的雛形[1]。在國外,最早提出流動空間的是法國的空想建筑家――尤納?弗里德曼,他在5O年代末提出的“移動建筑”的設想從而引起建筑界的極大爭議。

從1851年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的第一屆水晶宮世界博覽會開始,展覽模式作為一個營銷和共享并存的新形式孕育而生,給予了商品除了銷售價值外還提供觀賞價值。傳統的展覽模式局限于地域性以及臨時性,使展覽的內容不能得到共享和有效的傳播,而且展覽設施的短暫性,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于是,居于此類問題,流動展示作為一種新興的展覽模式開始被設計師們運用及實踐。其中的經典作品便是由扎哈?哈迪德為香奈兒設計的流動藝術展覽館。

二、扎哈?哈迪德與流動幾何設計形式

扎哈?哈迪德,伊拉克裔英國建筑師,2004年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她于1972年進入倫敦的建筑聯盟學院學習建筑學,1977年獲得碩士學位。在學習期間,哈迪德致力于馬列維奇的至上主義和塔特林、康定斯基的構成主義的研究,其今后的設計風格深受其影響。至上主義和構成主義強調情感抽象的理性,反對物象的具象傳達。[2] 在動態的、抽象的幾何構圖中,運用沖突、穿插、疊合與錯位的手法,創造出對比強烈、充滿動感、極不穩定的視覺形象與構圖效果[3]。反應在扎哈哈迪德的設計中是她在整體的建筑形態中十分重視“勢”的表達,強調“流動感”的表現。利用動態的、抽象的空間和幾何結構,來反映都市建筑繁復的特質。這種流動幾何形式在德國的魏爾市維特拉家具廠消防站以及中國的廣州歌劇院都有所體現。

德國魏爾市維特拉家具廠消防站的設計是由一系列的三角形、契性這種幾何形體的線性板塊聚集、交叉和疊合而成。作為墻體的板片之間既相互沖突卻又向某一點聚集,給予建筑強烈的方向和流動感[4]。入口處的雨棚形成了整個形式構圖的焦點,尖銳的造型像一把飛刀往天空刺出。投射在墻面上的陰影隨陽光的照射角度改變而富有流動感。整個建筑在平面上就像幾只紙折的飛鏢。

廣州歌劇院以其“圓潤雙礫”的設計方案在眾多優秀方案脫穎而出并確定為實施方案。建筑的內部、外部以及城市空間看作是城市意象的連續片段,通過刻意的幾何切合和連接,形成具有強烈幾何形態的流動空間形式[5]。在室外^域,以幾何三角形形體天花和具有流動性的傾斜柱體,墻體構成開放的公共空間,成為社會化的城市共享休閑場所。在室內區域中,同樣貫徹了整個地景建筑的設計理念,借助大面積的玻璃與室外景觀的內外相互交融,模糊了邊界,構成流動和連續的功能交織、景觀滲透的動態空間。

三、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

扎哈?哈迪德以其敢于打破現代主義建筑所推崇的“形式服從功能”的思想,創造“功能追隨形式”的新建筑理念和流動幾何設計形式與香奈兒經典菱形手袋所有表達的含義完美的契合從而受到了香奈兒首席設計師卡爾?拉格斐的青睞,并應邀為香奈兒設計流動藝術展覽館。

3.1 以菱形格紋手袋為靈感

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建立的目的是為了慶祝香奈兒經典菱形手袋l2.55 50周年而舉辦的。菱形手袋的設計者是其創始人香奈兒女士,她的設計敢于突破傳統,為傳統的手拿包加上背鏈,讓女性得以解放雙手。在形式上采用立體菱形成格紋由不斷重復的幾何菱形形成清晰的流動線條,避免了單一面料的枯燥,給予手袋流動活躍感。并且包包細節處理上設置了放零錢的隔層、放口紅的小袋、附拉鏈的內袋、寓意MISS等都是香奈兒女士精心考究而成的。

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的設計靈感來源于香奈兒經典菱格紋手袋,利用幾何形形體構架組成展覽館外形與手袋的立體菱形成格紋相契合。菱形手袋內部這種對細節考究讓扎哈哈迪德在展廳內部空間設計中也有所注重。展廳空間的內部與外部、明與暗、自然與人工景觀這種人與空間的細節設計也在重塑每個展覽空間的特性。

3.2 螺旋形展館造型

香奈兒流動展館的弧形流動形體是扎哈?哈迪德近來對自然有機系統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界中,有機系統的生長是最頻繁的,這恰好適應了建筑周邊向外擴展的需要。香奈兒流動展館的有機形體演變于自然界的螺旋形貝殼。在純粹的幾何造型中,環形地盤的弧形流線有著螺旋形向內運動與集中的趨勢。展覽館隨著建筑底盤按一定參數變形創造了一個環繞周邊持續變化的流動空間。

3.3 流動空間設計

香奈兒藝術展覽館入口處是128平方米的巨大公共區域,弧線性的公共區域自然的引領人們進入內部的展覽空間,巨大的入口公共空間設置符合了有機系統的生長,適應了建筑沿周邊向外擴展的需要。內部是環繞弧形流線持續變化的多樣性展覽空間,呈350度以流動的自然幾何定律建構成一個流暢而充滿動感的相連空間。中心是一個65平面米的中庭。巧妙的引入了自然光線,為參觀者提供了一處會面和討論展覽的地方[6]。這樣的安排同時也能讓參觀者在觀看展覽的過程中,彼此相遇,促進交流。

3.4 可拆分單元結構

為了方便在不同城市間的大量搬運,香奈兒流動展館是一座預制件組裝而成的建筑物。由300片玻璃纖維、750組鋼擰⒘串延伸式的弧度組件構成。展覽館有機體的外形由一系列輕質曲面組件構成。當展覽館需要在世界各地巡展時,組件可拆分成結構單元,方便運輸管理。每個結構單元的寬度都不超過2.55m。拆分的接口既成為展館外立面的主要特征,也為展館內部營造空間透視的節奏感[7]。其可拆分的單元模塊便是香奈兒流動展廳從2008年起陸續在香港、東京、紐約、莫斯科、倫敦和巴黎巡展的結構基礎。

四、總結

香奈兒流動藝術展覽館是扎哈?哈迪德在過去30多年里對自然環境與人工系統相結合的的不斷探索的成果,利用數據成像軟件及施工技術的復雜性和先進性使流動藝術展覽館的建造成為可能,其幾何形態的流動空間,實現了展覽空間的持續蛻變,它打破了傳統設計的局限,它不再是20世紀工業時代的重復建筑。而是運用新型空間理念和大膽創新的流動幾何設計形式,改變了我們對未來展覽空間的憧憬。

參考文獻:

[1] 常莉. 淺談移動展覽模式[J]. 科技信息. 2010(17)

[2] Martin Ruestchi,劉勝杰. 扎哈?哈迪德與至上主義[J]. 城市環境設計. 2010(09)

[3] 任小君. 我國城市消防視覺文化形象價值研究[D]. 西南大學 2014

[4] 何亞男. 自由與重生――德國維特拉消防站建筑空間的解讀[J]. 大眾文藝. 2011(22)

[5] 黃捷,張廣源. 藝術性與自然性的表達――廣州歌劇院設計創新與實踐[J]. 建筑技藝. 2012(04)

篇4

作為首都,北京的系統集成市場有著特別明顯的區域特質。市場空間大、消費力強、硬性需求高等都是北京作為一線城市的顯性特征。在北京的同行中,系統集成商家眾多,但并沒有形成規?;l展,市場空間和機會依然非常大。

從客戶屬性出發做O 2 O的優勢補充

舒適100在運營模式上有著天然的互聯網基因,但沒有同眾多的互聯網企業一樣,將大量資金放在品牌推廣宣傳上,而是選擇進行包括品牌、產品、技術等方面的沉淀,這種沉淀在4年之后的北京,效果初現。

北京作為首都城市,具備了整體的市場容量、消費能力等天然優勢,在北京,一般以入駐大型家居賣場的各種品牌體驗展廳為主,然而舒適100依托網絡平臺優勢,選擇在北京的宇達創意園區建立線下實景體驗廳,以邀約客戶和上門拜訪為主,這與傳統銷售有著明顯區別。

對于系統集成商來講,別墅客戶對集成的需求最大,也是單體上會形成較大單值的典型客戶。面對這類客戶,更能突顯集成的優勢,包括對商家的服務能力、公司規模、設計方案、產品組合等綜合方面能力的考量,而不是單純的比價。我們更需要讓銷售人員明白,從客戶的需求著眼,從綜合能力講舒適100為客戶提供的集成產品和方案性價比才是最高。

例如,北京市場對于新風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尤其是霧霾天氣的客戶咨詢量非常高。目前北京市場的新風品牌眾多,效果差異也較大。客戶希望得到優質的品牌和適合自身使用情況的設計方案以及售后保障,我們在新風的單項服務上不斷推進和積累,應該說已經具備了豐富的經驗。

而對于有中央采暖、空調、太陽能、凈水、智能家居和除塵系統需求的客戶,是標準的大客戶。所謂大客戶,有幾個方面的標準,除了整體訂單高價之外,對所有產品的集成也意味著更高的要求和標準。今年,北京分公司在展廳引進了包括智能監控、影音影院等綜合性的智能家居系統,給客戶帶來更多的實景體驗。位于體驗廳二層的辦公區和三層的會議室讓團隊能夠與客戶第一時間“親密接觸”,加快市場決策反應和落地承接的速度,τ謨紗統服務商轉型至O2O運營商,實現線上線下配合來講,更是一種呼應和優勢的補充。

網絡結合現實互為獲客引流

北京分公司經過幾年的市場錘煉,今年實現順利轉型,成為舒適100線上線下O2O模式中的重要一環,尤其是線上獲取客戶的數量和質量,在直營之后有了更為明顯的提升。

通常,傳統集成行業的慣用方式為小區推廣、走訪客戶和門店銷售。作為始于傳統的北京分公司,在借助互聯網平臺的基礎上,將現實的銷售方式與線上工具相結合,煥發我們的獨特優勢。

通常,我們會將線上線下的銷售形成互為帶動的方式,并實現這種方式的良性循環。一般來講,如果通過線上成單客戶位于某個小區,并且成單交付工程,我們會借助這單工程進入該小區,將該單做成小區的樣板間和標志性工程。以此為契機延伸銷售的觸角,在該小區拓展更多的客戶。這是線上獲客之后在線下的有效延伸。

同時,經過幾年的市場積累,目前我們已經與多家裝飾公司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加之老客戶和朋友的推薦,在家用和商用市場中,我們已經有不少實用型案例,這些工程案例以及客戶口碑借助互聯網為媒介有效的在線上進行傳播,也能夠為舒適100網帶來疊加引流;同時通過活動過程中的二維碼掃描,再次引導客戶進入舒適100網。

這是兩個非常明顯的線下為線上引流的案例。

線上平臺的搭建和成熟無疑是我們最大的亮點。對于個人客戶來講,線上更方便其進行詢價和比價,這不僅僅是舒適100面臨的問題,而是具有行業共性,線上比價已經成為一種消費習慣,我們需要做的不是繞過這個檻,而是如何有效的利用這一消費習慣,為我所用。對于總部來講,其發展思路和方向非常清晰。相比于個體硬廣的線上植入,舒適100通過平臺,以整體專業形象出現,一旦進入與客戶講解方案階段,團隊所釋放出來的專業度讓我們更有勝算。

所以,O2O在集成行業最大的應用是線上線下互為依托,互為促進的作用,最終形成一個二者的良性循環。目前,互聯網模式、線上引流以及推廣的方式在行業中并不少見,但能夠沉淀下來并取得一定的市場認可,一定是建立在大量基礎工作的前提上,包括更多、更穩定真實流量的獲取,這需要一段很長時間的積累。今年,我們和總部的CRM、訂貨系統以及ERP全部打通,包括不久剛上線的舒適工長,都是通過互聯網的工具進一步實現公司內部管理以及與客戶的互動,提高用戶黏性。

當然,一切愿景的實現以線下各方面的綜合承接能力為基礎。

百萬大單的偶然與必然

今年3月的最后一天,系統關閉,北京分公司單人用戶簽單最高值為83.5萬元,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后期的智能家居項目的植入,實際合同額應該遠高于這一數字。

篇5

關鍵詞:陽光規劃;管理機制;方法

前言

我國1984年頒發的城市規劃專業領域第一部基本法規《城市規劃條例》,1990年實施了第一部城市規劃專業法律《城市規劃法》,2008年又在修改、完善《城市規劃法》基礎上實施了《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法制經歷從建立到不斷完善的過程。目前,隨著相關城市規劃配套法規和規范的建設完善,城市規劃正向法制化、科學化大跨步躍進。因此,加快城市規劃民主化建設日益迫切。

一、“陽光規劃”內涵和必要性。

陽光,代表著光明和希望,代表著公開和透明;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是規劃部門的“陽光”,城市規劃有了“陽光”的照耀,城市規劃將更加平等、民主和科學,城市規劃變成了“陽光規劃”。規劃管理部門離不開“陽光”,離不開社會各界和群眾的關心、理解和支持。

“陽光規劃”有兩方面含義:一是要增強規劃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便于各界群眾了解、監督規劃;二是增強城市規劃的公眾參與度,加快城市規劃社會化進程,綜合各方面智慧,集思廣益,維護公共利益和群眾的合法權益,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瓣柟庖巹潯必灤┰诔鞘幸巹澗幹?、審批、實施管理和監督檢查管理的全過程中。

新時期,城市規劃工作在城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顯著,城市規劃部門已經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能部門,這就要求城市規劃部門必須堅持依法行政、政務公開的原則,由封閉管理向陽光政務轉變,由關門決策向民主決策轉變,這是其一。其二,城市規劃涉及社會各行各業、千家萬戶,代表著城市的整體利益和廣大群眾的最根本利益,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對城市規劃和建設越來越關注,已成為社會的焦點,要求規劃部門必須遵循公開、透明、平等、民主的原則。其三,為積極應對中國入世后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要求規劃部門以廉潔、透明、規范、高效為原則。

“陽光規劃”是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形勢,解決城市規劃工作中遇到的各種經濟、社會新問題的有效方法。“陽光規劃”、“陽光政務”已經成為各級政府部門的追求目標,實施“陽光規劃”是城市規劃管理部門的必由之路。

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實施“陽光規劃”包含了很多方面,城市規劃管理工作的三個主要方面――規劃組織編制與審批、規劃實施管理、規劃實施的監督檢查都需要實施“陽光規劃”。對于規劃編制中采取招投標管理辦法、城市規劃方案專家審查論證及規劃審批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等方面都屬于“陽光規劃”的內容,對此各方面多有論述,有的已形成比較成熟的做法,本文不再贅述。本文僅就在城市規劃管理工作中,如何增強規劃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的問題,根據近年來的實踐和探索加以總結、完善和系統化,并從城市規劃管理系統的角度,對實施“陽光規劃”的機制進行探討。

二、“陽光規劃”實施辦法。

(一)“陽光規劃”管理實六方面實施辦法。

1、城市規劃和建設項目批前公示。

在城市規劃編制期間及建設項目規劃方案在依法審批之前,向社會公示規劃設計方案,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集中社會力量共同搞好城市規劃工作,避免出現“遺憾規劃”。

2、城市規劃和“一書兩證”審批過程公示。

對各類城市規劃在審批過程中及各類建設項目在核發“一書兩證”過程中形成的意見,在核發“一書兩證”之前向社會公布、展示。目的是使社會各界群眾能夠及時了解城市規劃建設動態,掌握有關建設項目規劃審批信息,城市規劃部門也能及時了解社會各界的意見,綜合相關信息,建立快速、良性互動機制,以便對規劃設計和建設項目進行調整和修改。

3、城市規劃和建設項目批后公示。

城市規劃批后公示是指規劃在依法審批之后向社會進行公布、展示。建設項目批后公示指建設項目在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之后,在建設工程放樣前,在建設工程醒目位置設立工程批后公示牌。目的是使各界群眾參與到城市規劃工作中,遵守城市規劃,并與規劃部門一道監督規劃的實施,對不按規劃建設的行為及時舉報,增強城市規劃的實施剛性。

4、城市近期和年度規劃項目公示。

對城市近期和年度重要建設項目,規劃部門要超前研究確定,超前編制規劃,提出近期和年度項目庫,向社會公示,征求意見,做為確定城市近期和年度建設項目及其它方案的重要參考。

5、城市規劃違法建設案件查處公示。

對城市規劃違法案件在下達行政處罰決定后,向社會公示違法項目名稱、建設單位、違法事實和處理意見,將違法建設項目“曝光”,以便社會各界能配合規劃部門共同制止并糾正違法建設行為,并借助社會輿論遏制違法建設的發生。

6、實行城市規劃社會監督員制度。

社會監督員就是以行業、區、街道辦事處為單位,聘請行業、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人員,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各名人士擔任城市規劃社會監督員,對各項建設是否符合城市規劃進行監督,并將社會各界群眾對城市規劃建設的意見、建設及違法用地、違法建設情況反饋給城市規劃主管部門。

聘請社會監督員,是貫徹“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社區建設指導思想的具體步驟,是城市規劃管理體制改革的發展方向。它使城市規劃工作成為市、區、街道辦事處、居委會的共同工作,形成全社會參與城市規劃工作的局面,而不僅是勢單力薄的規劃部門一家。這種方法對于全社會支持城市規劃工作、防止違章建筑發生尤為重要。

三、“陽光規劃”公示內容。

公示內容是社會各界群眾了解城市規劃的主要渠道,公示內容既應公示規劃項目概況、總體方案,又應突出重點,針對不同的公示類型、不同的公示對象確定不同的公示內容,這樣才能切實達到公示目的。

(一)城市規劃公示內容。

1、城市總體規劃、分區規劃、專業規劃、專項規劃。要公示規劃的主要圖紙、主要規劃內容介紹,重點應公示標明規劃重大基礎設施位置、范圍、城市控制開發地域界限、歷史文化保護區界線等強制性內容的圖紙。

2、詳細規劃、重要地段城市設計、大型基礎設施、廣場、公共綠地規劃。要公示規劃總平面圖、環境景觀規劃圖、主要透視圖和項目基本情況、規劃方案介紹,特別要重點展示規定用地性質、強度、限高、綠化、公共服務設施等強制性指標的圖紙。

(二)“一書兩證”公示內容。

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批前公示內容為建設項目的基礎情況,包括建設地址、用地范圍的選址方案。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批前公示,要公示用地項目名稱、用地單位、用地性質、用地規劃總平面方案(包括相鄰關系)、各項經濟技術的指標等內容,圖紙應注明有關尺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批前和批后公示,要公示項目名稱、建設單位、用地規劃總平面圖(包括相鄰關系)、建設工程設計方案平面圖、主要立面圖或透視圖、各基經濟技術指標、建筑后退道路紅線和用地界線的距離等內容,各類圖紙應注明有關尺寸。

(三)審批過程內容。

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業務例會會議紀要、專家評審委員會會議紀要、市城市規劃委員會會議紀要。

四、“陽光規劃”公示方式。

實施“陽光規劃”有不同的公示方式,各種公示方式有不同的特點。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將多種方式組合使用,點、線、面的公示方式相結合,從而達到理想的公示效果。主要采取的四種公示方式及其特點如下。

1、城市規劃展覽公示。

一般城市可在規劃部門辦公樓內附設規劃展廳,有條件的城市可單獨建設城市規劃展覽館展示。另外,還應對城市近期和年度重點規劃建設項目舉辦大型專題展覽,一般城市可租用城市大型展覽場所展示。此種公示方式具有規模大、展示內容詳細全面、影響大的特點。

2、公示欄公示。

在各級規劃部門的辦公樓前、城市主要廣場、人流集中場所附近設立大型固定燈箱式城市規劃公示欄。這是目前行政機關政務公開采取的主要做法。

3、新聞媒體公示。

通過組織報紙專版、定期或不定期播放節目等形式,在當地報紙、電視、廣播、網站等新聞媒體上公示。有條件的規劃部門可自己設立網站,對需公示的內容按規定在網上。此種公示方式具有公示速度快、覆蓋面大、影響面廣的特點。

4、公示牌公示。

對重要地段的修建性詳規、住宅小區規劃、建設項目“一書兩證”的公示,采取將規劃和建筑設計方案在項目用地主要出入口處或沿主要街道一側設立城市規劃公示牌的方法。公示牌由建設單位負責,按規劃部門確定的統一標準制作。此種公示方式適于具體項目的公示,具有方便和貼近周圍群眾的特點,是最具有規劃部門特點的一種公示方式。

五、“陽光規劃”公示限期。

根據公示的規劃類型不同,既考慮到為社會各界群眾了解公示內容留有足夠的時間,又考慮到實際操作過程中對規劃及建設項目審批時限的要求,分別確定以下公示期限。

(一)城市規劃公示期限。

1、城市總體規劃批準前公示期不少于30天,批準后采取各種方式長期公示。

2、城市近期和年度規劃項目計劃及設計方案,公示期不少于15天。一般在每年9、10月份公示。

3、分區規劃、專業規劃、專項規劃、控規,批前公示期不少于30天,批后公示期不少于15天。

4、修建性詳規、重要地段城市設計、大型基礎設計規劃,公示期不少于30天。

(二)建設項目審批公示期限。

1、審批過程公示期。城市規劃種類會議紀要公示期不少于10天。

2、核發“一書兩證”公示期。核發前在建設項目用地上設立公示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0天。建設項目批后公示牌設立期限為從該項目批準之日起到項目通過規劃竣工驗收之日止。

(三)城市規劃違法案件查處公示期限。

從下達行政處罰決定之日起直到該違法建設依法糾正為止。一般在城市規劃公示欄上公示。

六、“陽光規劃”公示意見收集反饋。

公示意見的收集反饋是成功實施“陽光規劃”的保證。城市規劃管理工作做為一個完整的系統,只有將公示意見有效的反饋到規劃編制、審批決策和實施管理系統,規劃管理才能良性運轉。

(一)將公示意見整理形成“公示意見書”。

“公示意見書”由各級規劃部門負責整理。為保證“公示意見書”符合有關法律規范,“公示意見書”應由提出主要意見的社會團體或群眾代表蓋章或簽字方為有效。

(二)公示意見反饋程序。

對“公示意見書”,根據提出意見的情況及規劃部門與提建議人的協調情況,可經采取以下5種程序實現反饋。

1、簡易程序。對于提出的一般意見,規劃部門工作人員可以依據有關法律、法規、標準和規定直接做出解答,直到提建議人接受、滿意為止。

2、一般程序。將“公示意見書”報規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人,由規劃部門負責人組織有關人員對所提意見進行研究,做出解釋,提出解決辦法,形成“公示意見反饋書”,并由規劃部門工作人員送達提建議人。

3、聽證程序。對規劃部門“公示意見反饋書”不滿意的,提建議人可以在反饋書下達后3日內要求行政機關組織聽證。聽證組織程序可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確定的程序進行。聽證結束后,規劃部門負責人組織研究,形成最終“公示意見反饋書”。

對于城市總體規劃、重要專項規劃、城市重點工程及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規劃,規劃部門應主動組織專題聽證會。

4、復議程序。提建議人對規劃部門經聽證程序做出的最后決定不服的,可以于3日內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議申請,行政復議機關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的有關規定組織復議,做出復議決定。

5、仲裁程序。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3日內向上級規劃業務主管部門或同級人大提出仲裁申請,由上級業務主管部門或同級人大組織有關人員進行仲裁,仲裁結果為最終裁定。

(三)將“公示意見書”、“公示意見反饋書”等反饋意見與城市規劃一起報審批部門。

對“公示意見書”提出的意見,在規劃設計、項目設計方案修改中要積極采納,并報規劃審批部門,與規劃及建設項目檔案一并存檔,以便監督、檢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和《城市規劃編制辦法》,城市規劃實行分級組織編制和分組審批制度;因此,在上報審批時,組織規劃編制部門將“公示意見書”、“公示意見反饋書”同時上報相應的上級審批部門和人大,審批部門可同時對“公示意見書”采納情況進行審查。

篇6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博物館行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其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對其內容的呈現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小型博物館,展示的空間有限,掌握科學合理的展示設計手法不僅可以提高對空間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提升博物館的展示效果。因此,本文通過對小型博物館展示設計手法的原則進行分析探究,并相應的提出小型博物館展示設計的方法,有效提升小型博物館的整體服務質量,促進小型博物館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型博物館;展示設計手法;分析探究

引言:小型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就是利用博物館內有效的利用空間,通過科學合理的設計手法將館藏的各種標本、文物等進行有機的排列組合,為觀賞者提供良好的欣賞價值的同時,還可以讓藏品的展示充分體現出社會歷史發展的某種規律。通常情況下,博物館的展示設計應該突出藏品的陳列主題,并且根據陳列主題進行內容的整體構思,然后有效利用各種藝術手段和現代科學技術對館內藏品進行陳列展示,提高小型博物館的觀賞價值。

一、小型博物館展示設計手法的原則

(一)正確認識小型博物館的主要任務

博物館是較為特殊的一種文化機構,不是簡單的對自然物和擁有文化價值物品的保管,他對社會大眾有著展覽、陳列以及輔助教育的作用。所以,博物館在展示設計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其主要內容,然后再進行合理的設計。一方面,博物館要營造一個相對理想化的展示環境,主要包含博物館的室內燈光設計、空間設計、多種輔助設備設計等要素。為藏品的展示創造良好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的優化博物館的展示空間[1]。因為展示設計手法對藏品的展示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作用,如果可以設計出最優的展示方案,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博物館的觀賞性,為社會大眾營造一種更加藝術、直觀的觀賞空間。此外,在博物館展示設計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展示的安全性。因為在博物館展出的藏品都是非常有價值的,是見證歷史文化發展的標本和文物,所以,博物館展示設計的安全保護設計也非常重要。

(二)充分考慮博物館的空間性,合理的設計展示方案

不同種類的博物館其展示設計手法也是有所不同的,通常情況下,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包括藝術類、科技類、歷史類、綜合類等陳列空間。例如,藝術類的展示設計,它的展示品主要是一些書法作品、繪畫作品以及手工藝術品等,在展示設計時不僅要充分考慮他們各自的獨立性,同時還要為社會大眾提供一種全局性的視覺體驗。而像綜合類的展示設計就要堅持自由性和多樣性相結合的原則,緊緊圍繞博物館的主題進行綜合性的展示,突出博物館的主題特征[2]。

二、小型博物館展示設計的方法

(一)正確掌握博物館展示空間的比例尺度

不同的博物館展示空間的尺度比例給社會大眾的感受也會有所不同,選擇合適的空間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社會大眾的舒適感。如果博物館空間比例過于夸張會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展示環境,給社會大眾帶來一種距離感。所以,要對博物館內部展示空間的比例尺度進行合理的規劃,最大限度的優化展示空間。例如,在設計博物館的展示空間時,從入口進入博物館后,如果長度方向距離的設計超過了整個展示空間的寬度,會在一定程度上拉長管內的展示空間,給社會大眾營造一種距離感[3]。由此可以看出,博物館的空間比例尺度的設計與人的感覺有著很大的關系,不同的設計方案給社會大眾營造的感覺也不同,所以,應該從社會大眾的感覺出發,合理的設計博物館空間比例,從整體上突出展示空間的性質。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展示空間組合的各種主次關系,體現出博物館展示的節奏感和層次感,保證博物館藏品展示的連續性。

(二)要善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博物館的展示設計

博物館展示空間的設計要充分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將現代計算機技術、音頻技術等融入到展示空間的設計中去,為博物館展示增添新的元素,吸引更多社會大眾的眼光,提升博物館的所展示藏品的欣賞價值。同時,還可以讓博物館的展示空間更加立體化,層次更加鮮明。例如,在展示某些歷史文物過程中,如果依然利用單一文字的方法進行介紹,不但會影響介紹信息的完整性,同時還會讓社會大眾產生一種視覺疲勞,而如果能夠合理的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藏品信息以圖片、文字、聲音、視頻的形式靈活展現出來,不僅可以豐富藏品信息的展現形式,同時可以清楚的介紹藏品的信息,增加藏品信息的完整性,讓社會大眾一目了然,進而提高博物館的展示效果。

(三)博物館展示設計要考慮社會大眾的互動性

隨著博物館行業的不斷發展,其展示設計逐漸融入了新的概念,就是要充分體現出社會大眾之間的互動性,不僅可以突出博物館的傳播功能和教育功能,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博物館對社會大眾的吸引力。例如,充分考慮社會大眾對藏品參觀的趣味性需求,可以在博物館展示空間中設置相關的興趣展廳,增加社會大眾的情感體驗,滿足社會大眾的精神需求[4]。在展廳空間內可以放置恐龍,并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恐龍下蛋的景象,增加展廳空間的趣味性和娛樂性,激發社會大眾的興趣,提高社會大眾之間的互動積極性。此外,還要為博物館營造一個良好的展示環境,有效利用燈光效果營造良好的參觀氛圍。在設計展示光效時,應該全面考慮藏品的特點和價值,為他們提供科學合理的光效。例如,在主展品區域內,應該將燈光集中到藏品身上,降低周圍空間的亮度,凸顯出主展區的地位。

三、結語

總而言之,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對其內容的呈現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掌握科學合理的展示設計手法不僅可以提高對空間的利用率,同時還可以提升博物館的展示效果。因此,博物館要高度重視館內空間的展示設計工作,正確掌握博物館展示空間的比例尺度,提高展示空間的利用率和合理性;善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進行博物館的展示設計,豐富藏品的展現形;增加參觀者之間的互動性,突出博物館的傳播功能和教育功能,促進我國博物館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竇萌春.基于體驗設計的博物館環境教育展示設計流程探討與應用[D].北京林業大學,2015.

[2]畢文娣.博物館陳列空間的展示設計研究[D].山東輕工業學院,2011.

篇7

1山東廣電——深厚的齊魯文化

山東省廣播電視中心位于濟南城中千佛山—趵突泉—泉城廣場—大明湖的景觀軸線上,是山東省省級廣播電視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也成為青年東路這一城市文化軸線上以媒體文化為主導的城市節點。建筑設計用“巨石”隱喻外部形象,體現了山東的地域性和文化底蘊,這一手法在室內設計中得到延續,形成簡潔、富有力度的空間氛圍。

大廳抬頭仰望,一卷長約百米的天書長卷漂浮空中,書文為王羲之著名的“蘭亭序”。這幅“長卷”不僅內部巧妙暗藏了大廳屋面排水,同時也減少了整個大廳的玻璃屋頂面積,在建筑節能方面發揮了作用。夜晚時“天書”可以為大廳提供舒適的照明光線,滿足了整個大廳的基本照明需要。

大堂一層設一方水池,疊水緩緩漫入地下一層展廳,池中蝕刻遒勁豪放的書法文字是源于泰山的“經石峪”,顯示出一種令人肅然起敬、超乎尋常的威勢,它所蘊含的內在精神氣魄與空間相得益彰。流水沖刷著文字,也隱喻著齊魯文化的源遠流長。

地下一層休息候播廳同時具有展示功能,成為中庭空間的焦點。片片發光的玻璃體展墻展示著廣電的時事信息,并便于時常更換。休息候播廳地面的青黑色石材仿佛流淌著的文化長河,其上也陰刻了企業的發展和圣賢的教誨。地下展廳東側盡端的多功能廳入口上方設置了銅管組成的隱喻禮樂音韻的抽象雕塑,成為大廳的裝飾焦點,富有現代藝術氣質。

山東廣電中心建筑與室內是一個完整的空間設計作品,巧妙加入的幾個主題節點也反映出山東的地域文化特點。同時,通過LED屏、數字夜景電視、印刷玻璃等現代材料和技術手段展現了媒體之城的特殊魅力。

2福建廣電——充滿活力的媒體之城

福建廣播電視中心坐落在青山如黛、風景宜人的閩江一畔,建筑形態秀美雄渾,如同一片風帆,直插云端,即將遠航。

我們希望通過室內設計,體現出一個簡潔、現代、充滿活力、宜于使用的媒體之城。一方面提煉地域文化和能引起共鳴的生活、文化符號,如福建民居的建筑元素和材質,惠安青石雕的技法和質感,成為室內設計的一種裝飾語言;沿海地區的船、帆、云等意向性元素,也成為室內的設計元素;選材上則盡量采用當地材質,在體現地域特性的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施工周期和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將聲波、振動等聲學原理視覺化,展現媒體特色;采用變化的、富有節奏的柱或墻,使人產生傳播的聯想;引入超大屏幕、動感投影等科技手段,來體現充滿活力、不斷進取的主流媒體形象。

入口大廳是一個三層高的開敞空間,成為展現電視媒體形象的窗口。透過兩面玻璃幕墻,室外與室內的界限模糊了,材質和色彩連貫起來,室外的建筑材質延伸至室內,相同的模數和色彩,使室內自然成為建筑的一部分。設計將1~4層共享空間的片墻與屏幕結合在一起,形成巨大的視覺沖擊力。甚至還設想了將大廳中行動的人影,通過攝像頭取像后經計算機處理,再反映到屏幕上,形成變幻的影像,也達到媒體性質的一種體現。

電視中心長廊是一個富有節奏和韻律的交通聯系空間。一側聯系著各演播室長廊,另一側聯系著一個個共享空間內的豎向樓梯。在樓梯一側,白色的墻面穿過采光天窗直接落入室內,近人處肌理細膩的飾面使大片的墻面生動起來。而演播室一側墻面上連續的色彩漸變猶如電視光譜一般,進入不同演播室如同走入了不同的電視頻段,既具有導引功能又體現了電視傳播工作的特性。

廣播中心三層高的大廳墻面上羅列的音箱,把不同界面整合在一起,增加了空間的聚合感,并清晰地傳達了廣播中心的功能特性。

115

3內蒙廣電——內蒙古草原的色彩

內蒙古廣播影視數字傳媒中心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區新區,地勢平坦、環境優美。建筑設計由內蒙古大草原上高低起伏的朵朵白云得到啟發,采用錯落有致的體量組合手法與建筑頂部的圓拱造型,形成極富韻律感的建筑輪廓,同時建筑的白色調也與周圍青山綠水的優美環境相得益彰。

室內設計方案的創意起始于內蒙古地區悠久的民族文化、地域特色,從內蒙的自然、建筑、色彩、人文和紋樣圖案上提煉設計元素,如吉祥、美好的白色,堅貞、忠誠的藍色,幸福、勝利的紅色,華麗、燦爛的金色和銀色,將這些色彩與紋樣圖案結合作為整個建筑的標識系統,每種顏色代表一個功能分區,一目了然。經過彩色墻面過濾的漫反射光帶著不同區域的色彩進入白色的大廳,形成一種自然而微妙的光線效果。

白天,大廳內充分利用自然光線,明亮高效;夜晚,近人的燈具營造出溫暖舒適的空間氛圍,同時還充分利用現代化的照明及投影手段,在淺色空間的基底上營造投射出或媒體、或節日、或自然的環境。除滿足基本的照明需求外,設計將光轉變為一種不可觸摸的材質,使空間變化帶來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同時也充分結合展示與宣傳方式,利用光使建筑空間成為傳播的載

體,展現出一種新媒體的建筑特質。

4結語

篇8

關鍵詞:快題;考研;設計備考;實戰技巧;建筑

一 快題設計的定義

所謂快題設計,就是在指定時間內完成指定設計方案,從文字的要求到圖形的表達以及效果表現。

快題設計題目的特點:體現整體性,宏觀性,體量和組織關系,主次關系,清楚的主線等。1層次空間的變化——大空間,小空間,如景觀建筑規劃空間、演藝廳、大型餐廳等。2非特殊功能性的——題目一般是常見的設計內容,如小區、學校建筑景觀規劃及其室內設計等反復到處可見的。3題目易于發揮的可以自由創造的——如基地內有一條河或是一棵樹,基地是三角形的,集裝箱式的建筑設計。4環境因素的影響——建筑與環境的結合關系,文脈,自然地形的結合。一個優秀的快題方案,應該滿足出題者所提出的要求或解決其給出的問題。在基本功能上不能犯錯誤或者遺漏核心問題,在方案上不必刻意求新,應該清楚,快題設計的考試時間是6小時,做方案的時間一小時左右,何況方案做得越花哨,越復雜,在立面及透視圖中所耗費的時間會隨方案的復雜程度而迅速增加。只就說明,快題練到最后,你將體會到在每一個環節中盡可能節省時間是多么必要。3.1快題設計的方法和步驟。1)項目性質:規模,使用者(把握設計分寸),文化教育空間?公共辦公空間?對內還是對外的景觀建筑,注意限定詞。2)主要功能內容:數量,要求。(如醫院、教室、學校)。3)特殊功能要求:數量,要求。(如會堂,展廳等,要求4。5米高,考你如何處理高差問題。)4)規劃要求:如建筑退界,建筑入口位置,基地保留樹木等,注意紅線位置。

二 快題設計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圖紙表達成果使一眼看上去能顯示你的設計特點,你的審美感覺和對設計的理解。2)準確性原則:方案規模要與題目要求相符合,不能太夸張,不能有太大的出入。3)突顯性原則:圖紙表達成果體現一些亮點!線條徒手表現更具視覺沖擊力!4)完整性原則:符合題目要求,交代清楚。

三 快題設計的要點

(1)功能要求:(例如建筑快題)①題目要求分幾個部分,層數是否要求?②總面積允許有10%的出入,貯藏間洗手間有時不會有面積上的限制,憑自己的感覺處理!③圖紙的要求:總平面,平面,立面,剖面,透視圖,軸測圖??辞孱}目要求。(2)表現方式:墨線圖,表現方式不限:1基地要求:注意出入口,方位的正確,(注意城市道路與城市主干道的區別,居住小區與市區的區別。)2節點處理:如門廳:讓人進入后知道該往哪里走!①引流,給人明確的方向感!②垂直交通空間,樓梯,電梯③洗手間的位置,既不能過于深入,也也要適當隱蔽。

四 快題設計技巧

(1)細節技巧?圖紙打上黑邊,在圖紙右下腳打上格,寫上圖號;設計說明不要不分段落,語言語句混亂;如果畫零號圖紙,不建議使用那種裁下來的零號硫酸紙,太薄太軟,圖面效果不好。如果是克數重的也可以使用??荚囍挟嬤^的草圖紙不要揉成一團扔掉,方案做到后期很可能要用到最開始畫的草圖。

(2)顏色技巧?最好能了解到所要報考學校的風格,有些學校喜歡淡雅一點的風格,有些則喜歡鮮艷一些。設計中顏色不要用的過多,這里指兩個方面:一是在一張圖紙上不要用太多的顏色,否則會顯得混亂;二是對全套圖紙,顏色一定要統一搭配合理布局,最好在平常練習時找出三到五種套色,考試時根據所給的內容選出一種套色進行繪制即可。

(3)線條技巧?一般用單線勾勒出景物的輪廓和結構,方法簡便,易于表達。要點是線條準確、筆力輕重分明,虛實結合。利用線條的粗細、疏密來表示所繪物體的主次關系。線密處可看做是“黑”,線疏處可看做是“灰”,無線處則看做“白”,來表現形體輪廓、空間層次,光影變化和材料質感。做到美觀、流暢。要想做到好的圖面表達,在方案的表達上豐富的線條刻畫決不能被馬克筆之類快速表達工具的大面積色彩鋪蓋所取代。

(4)構圖的技巧?在試卷版面中構圖的好壞決定勝負,下面我推薦幾種快速構圖模式:均衡式構圖,給人以滿足的感覺,畫面結構完美無缺,安排巧妙;平衡對稱式構圖,具有平衡、穩定、相對的特點。常用于表現對稱的物體、建筑、特殊風格的物體;變化式構圖,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邊,能給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進一步判斷的余地;緊湊式構圖,將景物主體以特寫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滿畫面,具有緊湊、細膩、微觀等特點。掌握以上幾種方法,在快題設計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 建筑快題設計的注意事項

1設計過程上步步為營,不要徹底的否定原來方案。2以任務書為準,強調客觀的正確性。3以簡單,熟悉的方法處理設計問題和表達設計。4圖紙完整,符合規定要求,注意比例。

六 快題設計的應試準備

1知識準備(類型,基本尺度,基本規范)。2技能準備(通過針對性練習)。①了解工作量,規范設計步驟(時間短,步驟要清晰)②認識自己的能力,合理分配時間(設計用多少時間,表現用多少時間,自己心中有數!要了解自己的優缺點,設計時的習慣。如分析用0.5小時,調整用1小時)③選擇一定的表達方式(平時練習怎么畫,考試時怎么畫!厚積薄發?。?。④墻體的表現方式:兩根單線,涂黑。⑤筆:固定使用,種類不宜過多。⑥配景的表現:景觀樹,流動車,穿插人形成固定的畫法。

七 設計說明

有的學校要求寫,這跟分析圖一樣。在可寫可不寫的情況下。設計說明和分析圖是構圖的一個手段。假如你發現版面還有空缺或不滿的地方,沒關系,畫上分析圖,并且根據圖面重心填涂色彩。

八 快題圖面的版式設計原則

1總圖應按指北針朝上的方向來繪制。2如圖紙在高度上有足夠的空間,應將各層平面圖和立面圖在垂直方向上對齊排列。3如圖紙在寬度上有足夠的空間,應將各層剖面圖和立面圖在水平方向上對齊排列。4詳圖和標注應該有序的成組布置。5軸測圖和透視圖是統一整個版面的綜合性圖。

篇9

Kelth WiIliams已建的工程項目中,已榮獲超過25個重要建筑設計大獎,他是唯一一個兩次獲得享有盛譽的“年度BD公共建筑設計師”大獎的設計師,獲獎年份分別是2006年和2008年。第一本介紹他工作室作品的主要書籍名為《Keith WiIliams:具象的建筑》,該書由澳大利亞的Images Publishing有限公司出版,于2010年1月份登陸英國,并在全球范圍內上市發行。

本刊有幸與Kelth WiIliams建筑事務所建立了聯系,并獲得了他們的大力支持。本期我們重點介紹了Kelth WiIliams的幾個已建和在建的文化博覽建筑項目,透過這些作品,讀者可以深刻體會其“具象的建筑”。

獨角獸劇院(倫敦,2001年~2005年,獲獎項目已建成)

獲得多項大獎的獨角獸劇院(The Unicorn Theatre)專為兒童和年輕人服務,它位于Tooley大街,就在倫敦橋和泰晤土河附近。獨角獸劇院是自1976年英國國慶日以來建造的唯一一座新的倫敦中心劇院。它設有一個能容納320人的劇場、一個實驗小劇場,教學場所以及排練場,公共休息區和咖啡廳,而且是全英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兒童戲劇教育研究機構。

獨角獸劇團由Caryl于1947年創建,在兩輛前軍用防御卡車上開始了巡回演出。自1967年起,獨角獸劇團與其它演出團體共用位于柯芬園的藝術劇院,而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99年,那一年他終于獲得一處屬于自己的固定演出場地。在2000年下半年,獨角獸劇團發起了一項歐洲范圍內的建筑設計大賽,在此次大賽中,KeithWiIliams建筑事務所脫穎而出,拔得頭籌。

獲勝的設計作品受到藝術總監Tony Graham獨創的劇院設計作品之影響,但同時也從以下幾個方面獲得靈感:謹慎參考國內類似項目的特點,對建筑內外部環境的仔細考量,以及從雕刻的角度來處理該項目的外形結構。

在我們工作室和獨角獸劇院的共同合作下,最終的劇院大樓耗費五年時間終于完工。引用Graham給他的設計師做簡報時的一句話:“(這座建筑)粗獷與美麗并存?!?/p>

就市區的景觀而言,新的獨角獸劇院延續了Toolev大街上多變的建筑風格,Foster and Partners公司的巨大的玻璃幕墻辦公樓作為背景,將獨角獸劇院與泰晤士河分割開來。

整座建筑給人一種模棱兩可的感覺。而這些設計實際上是經過建筑師深思熟慮的。新的劇院大樓就是一座不對稱的展廳。建筑的外立面是開放性的,有的地方還采用了透明的設計,這么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將大樓的核心區域向公眾展示出來,但是,在建筑的某些部分成了堅實硬朗的外形,同時在上面精心設計了窗洞開啟的位置和頂燈照射來對建筑表面加以點綴。這樣的處理方式代表了一個充滿活力的未來,就像以前在倫敦該地區的建筑先例一樣,狹窄的街道和從前建在這里的倉庫,以及附近19世紀的倫敦橋站的鐵路高架橋。

L形的休息大廳內部采用透明設計,兩邊分別是Toolev大街和名為“獨角獸之路”的人行小道,直通泰晤士河。休息大廳分為很多層次,并且采用透明設計,從里面你可以看到小劇場和巨型樓梯――它通往7m之上的維斯頓劇場(觀眾廳),維斯頓劇場覆蓋著防氧化銅板,橫跨在休息大廳和“獨角獸之路”的上方,十分壯觀。

建筑所用材料隨意而又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加固了建筑的主體結構――每一個外立面都采用了抽象的不對稱雕塑形構造。維斯頓劇場的鍍銅材料與舞臺上鋪設的彩色釉面磚形成鮮明對比。劇場其他部分使用了亮面的涂料和藍色的工程磚。

異常突出的觀眾廳,底部已經受到侵蝕的風格主義的角樓,他們都有巨大的建筑姿態,這些都說明新的劇院大樓是面向整座城市的,但是它在服務兒童方面又有很多特別的巧妙設計。舞臺、包廂,座位,特別是觀眾廳本身的外形就來源于敘事故事,這一切都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座美輪美奐,獨一無二的新劇院。

這座由Lord Attenborough于2005年12月1日剪彩開幕,總面積3650m2的劇院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奪得多項大獎,并在2006年斯特靈大獎的倒數第二輪被列入候選名單之中。

韋克斯福德歌劇院(愛爾蘭,2005年~2008年,已建成)

就如格萊德堡歌劇節(世界上最重要的歌劇節之一)在英格蘭文化領域的重要地位一樣,韋克斯福德歌劇節在愛爾蘭也具有相當的文化影響力。因此,由我的工作室和愛爾蘭政府(市政工程建筑師辦公室)設計的總面積達7235m2的新的韋克斯福德歌劇院(Wexford Opera House),就成為了過去幾年中愛爾蘭最重要的藝術建筑工程項目。新的歌劇院位于中世紀沿海小鎮的中心地帶,就在前節日歌劇院的舊址上建造。在新歌劇院里,主表演廳的780個座位完全采用北美洲黑胡桃木的材質,除此之外,還設有設備齊全的舞臺塔和后臺,以及可移動的1 75個次眾席,連同排練場地,演出設施,酒吧,咖啡廳和休閑場所等一應俱全。

總之,通過將自身與韋克斯福德中世紀中心地帶(位于復原的斜坡狀建筑群后面)的歷史滄桑感相融合,新的歌劇院大樓保留了原先皇家劇院非比尋常的神秘與驚奇的元素,盛大的建筑規模以及其對韋克斯福德地區建筑風貌的貢獻從斯拉尼河畔看去顯得尤為明顯。在韋克斯福德兩座受Pugin啟發建造的教堂和一座意大利風格的方濟會寺院的旁邊,全新的舞臺塔矗立在地平線上。在充滿歷史感的城鎮風景中,一座出人意料的新文化建筑誕生了。

觀眾廳內部的設計靈感來自于大提琴的形狀和傳統馬蹄鐵線條的歌劇廳空間,觀眾廳的座椅全部由美洲黑胡桃木制成,靠背鑲有紫色皮革,看起來質感十足,非常符合其當代設計的理念。

盡管現階段的設計構思以秋季歌劇節為主要對象,但是新的歌劇院旨在成為一個常年的藝術場所,為韋克斯福德歌劇節的附加演出和來訪的各大團體服務。

這座著名的獲獎建筑由愛爾蘭總理Brian Cowen于2008年9月5日正式剪彩投入使用,科薩科夫的《雪之少女》于同年10月16日在該劇院開始演出,這也是首部在新劇院上演的歌劇。

新馬洛劇院(坎特伯雷。英國,2007年~2011年。在建獲獎項目)

新馬洛劇院(New Marlowe lrhealre)是以與莎士比亞同時期來自坎特伯雷的著名都鐸王朝劇作家Christopher Marlowe名字命名的新歌劇院,總面積4850m2,位于城市的歷史核心區,將在目前的舊劇院所在地建造。

馬洛劇院擁有為數眾多的忠實觀眾,是這座城市及所在地區文化生活的重要組

成部分?,F存劇院大樓是在20世紀30年代由一座電影院改建而成,與其說它是一座英國最著名歷史城區里的主劇院,倒不如說它更像是一座低檔花哨的海濱建筑。舊樓將被拆除,僅保留舞臺塔的鋼架結構和次舞臺。新的馬洛劇院將在原址的基礎上加以擴充,范圍包括毗鄰的拆遷區域――這片區域穿過城市中心,并將劇院所在地與Stour河畔連接起來。

新的大樓會設有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觀眾廳,設有兩層弧形樓座、舞臺和樂池;此外,樓內還設有一個150個座位的小劇場、咖啡廳和酒吧,以及排練場和后臺設施。建筑內部的主要組成部分由柱廊結構的玻璃休息大廳圍繞而成,休息大廳也會將劇院新的公共空間和露臺與Stour河相連。

新劇院大樓采用單一結構,但是在外形設計方面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目的是使這座建筑既可以在圣彼得教堂和Priam街其它已存建筑群中脫穎而出,同時也不會被重建的舞臺塔的高尖頂喧賓奪主。一座高8m,改造過的柱廊環繞著玻璃休息大廳,它的功能在于可以使必要的大型組成部分如主禮堂和舞臺塔與Friars街上2、3層的歷史建筑物和諧共存。同時,它也為休息大廳的南面提供遮擋,防止陽光直射。

分為三層的休息廳將所有主要的公共區域和兩個觀眾席結合起來。它在白天看起來像一條水晶緞帶,而到了晚上則變化成一道光芒,它開放而又魅力十足,為城市提供了一個可以長期舉行社會和文化活動的潛在場所。

城中最高的建筑是教堂鐘塔(Harry鐘塔),而馬洛劇院現有的舞臺塔則是城中的第二高度。然而,舞臺塔設計落成后,缺乏美感,它已經無法滿足戲劇演出的需要。威廉姆斯決定要對舞臺塔重新設計,使其具有鮮明的特點,并改變其矩形的外形輪廓,讓它更加具有動感。因而,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計方案:將現有的舞臺塔的高度增加到9m,做成塔尖的形狀。由于施工地點毗鄰一處世界遺產,因此該提案在城市里引發巨大的爭議,但是其最終還是被采納了。

在大教堂的對面,新的舞臺塔看起來就像是一座高聳在城內的尖塔式建筑,同時它也并未掩蓋中世紀教堂宗教建筑的光輝。

舞臺塔表面會有銀鋁電鍍層,距離電鍍層500mm的地方會覆蓋不銹鋼絲網,這樣不僅可以模糊舞臺塔的形狀,而且當白天和日落的時候,通過巧妙的反射云和日光,舞臺塔表面會發出微微光芒。到了晚上,舞臺塔會燈火通明,大大提升了戲劇效果,不僅感染了近在咫尺的觀眾,也感染了城內其他地方的人們。

與獨角獸劇院提高主劇場設計標高的設計方式如出一轍,馬洛劇院的第一層樓座也比入口處高出5.5m,這么做可以使休息大廳從下面經過,人們在這里可以欣賞到大河的美景。第一層樓座的表面覆蓋著一層防氧化銅合金,在兩個觀眾席之間造成視覺差的同時與城市紅色和棕色的屋頂形成呼應。

奇切斯特區博物館(英國。奇切斯特,2007年~2011年,在建獲獎作品)

奇切斯特城全城被一面主體完好的中世紀城墻環繞,墻內的舊城被一條以中世紀市場十字架(舊時建于市場中用來張貼告示)為中心的十字形街道分割成大體面積相同的四部分。面積達1300m2的新切斯特區博物館(Chichester District MuseumChichester)新址以及其周邊26個住宅項目位于西北半區,在城市西部干線的西大街和中世紀教堂的上方。

從West北側和聳立的中世紀鐘樓開始,奇切斯特城的整體風格便開始發生了巨變。博物館所在地的周邊風貌在20世紀60年代~70年代之間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那一時期很多街邊的歷史建筑都被拆除。因此,除了Tower Street南側與博物館對面的建筑外,只有極少數有一定代表性的建筑保留了下來。博物館新址現為一處停車場(棕地),在它下面是羅馬浴池的遺址。

作為回應,我為博物館和住宅所做的設計旨在通過建設統一風格的街區,建立一種新型的城市建筑紋理,從而使Tower大街和Woolstaplers大街擁有全新整齊劃一的街道風景。

這座羅馬浴池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9年~96年,羅馬弗拉維亞時期。那時奇切斯特的羅馬名字叫:Noviomagnus Regni,人們在20世紀70年代將它發掘出來。在奇切斯特區博物館的入口展廳處,作為博物館固有的一部分,羅馬浴池會在原址向公眾展出。在考古展覽區的上方是新的展廳。除了設立公共設施之外,博物館還會包括永久性和臨時性的展覽、藏品收集,研討機構、研究機構和圖書館區,以及一個學習室。

博物館會擁有超過1000份的全球地質樣本、8500個各個歷史時期的手工制品、3600份以上的影像資料以及超過30X項考古成果,這些成果描述了奇切斯特地區自地質時代以來的歷史變遷。

新的公共展覽區垂直排列,分為三層,由一段樓梯相連,樓梯通往博物館的最高處。在那里包括大教堂在內的城市景象盡收眼底。

整座城市的公共和宗教建筑,如市場十字架、大教堂和鐘塔,這些都采用城市本地的白色石塊作為建筑材質,另外一些則使用磚塊再加以粉刷。新的博物館表面將覆蓋著仿舊的白色石材,從而使他在建筑性和文化性方面都能與奇切斯特宏偉的公共建筑傳統相一致,并在Tower大街其他磚制建筑中脫穎而出。同時,住宅區的開發對博物館的建筑風貌起到了輔助作用,他采用紅磚建造,大樓頂部按照該城市典型的房頂形狀進行設計。

博物館和住宅樓都只有三層,與城市建筑的一般規模、與面向南方,在Tower大街東側的注冊文物建筑協調一致,他們覆蓋著鍍鋅材質的屋頂也被解讀為屋頂風景的一部分。在博物館東側末端,主立面包含著一座立方體形狀的角樓,從而給街道的景色添加了更為豐富的元素,同時也使博物館成為West大街和城市北城墻道路之間的標志。

新的博物館的建成力圖在現代與歷史之間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這座建筑既表達了對城市自身歷史遺產的自豪與尊重,同時也像其他城市一樣,必須欣然接受文化的變遷。

托里諾文化中心(意大利。2001年,國際大賽獲獎作品)

托里諾文化中心(Centro CuIturaIe di Torino Torino)是為意大利托諾里城設計的一座綜合性藝術大樓。在此次國際大賽中,該設計方案是由項目贊助商ComunedI Torino挑選出的唯一一個來自英國設計師的作品。該建筑總面積為40000m2,包括一座新的城市圖書館和一座設有1200個座位的音樂廳。我們在該項目的環境與美學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探索,例如在樓體南立面內側使用了遮陽百葉窗,我們在而后的阿斯龍市政大廳項目中也采用了相同的處理方式。

都靈市三面都環繞著阿爾卑斯山,宗教建筑是市內建筑的主體,此外還有數目可觀的私人住宅,房屋。文化中心項目坐落在前工業區內,其前身為已破產的內比奧羅加工公司。我們并未將該建筑作為一個單獨的個體進行設計,而是將它視為一座以圖書館和音樂廳為中心的全新綜合體。整座大樓猶如

個“容器”,建筑內部規劃充分考慮到了各個區域的功能性,雖然都被裝入其中,但是它們之間的區別還是顯而易見的。

“圖書館立方體”分為多層,不僅發揮著城市主要圖書館和藝術機構的作用,而且還擔任著更為廣泛的城市角色。一座巨型階梯向上穿過中庭,將新的街面前院與大樓頂部的公共廣場連接起來。樓頂花園廣場意在成為一處全新的休閑場所,為都靈提供新的都市空間,它完全有別于世界上其他城市,使人們在上面可以一覽城市風光和阿爾卑斯山的美景。

中庭的垂直空間面積很大,不管是去樓頂廣場的游人,還是通過安防系統進入到圖書館各層的讀者,都會從這里經過,它也被當作是疏導人流的首要渠道。呈現在游客面前的多層圖書館代表了知識的層次感,設計直觀,游客從入口處就可以一目了然。

“圖書館立方體”,作為整座大樓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看成是對Torinese復興時期意式建筑在當代的重新詮釋。不同的是,這座意式建筑是為全體市民服務的,使他們能更好的獲取信息,使知識和文化的所有權重新回到廣大市民手中。這樣的理念通過大樓外部通透的設計得以體現,精挑細選的建筑材料再加上自然光與人造光的交互映射,使整座建筑看起來就像是一座閃閃發光的巨大結晶體。

能容納1200人的音樂廳的設計規劃完成較晚,一座突起的新式花園將它與圖書館主樓和中庭分割開來。大廳位于復原的內比奧羅建筑的庭院內部,采用新式的玻璃環繞結構,這樣就創造出了大量的內部空間,為戲劇及音樂演出提供了演出場地。

該建筑設計方案的精髓在于它與公共范疇的融合能力,鼓勵來訪者去體驗新綜合樓的各個方面,無論他是好奇的孩子,還是博學的學者亦或是意興盎然的游客,同時,對那些只是想從樓頂廣場俯瞰整個城市景觀的人來說,這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Keith Willilares建筑事務所

編譯:苗淼,《建筑創作》雜志社英文編輯

許松華:《建筑創作》雜志社編輯

篇10

關鍵詞:既有建筑;老城區;民居改建;建筑設計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的城市建設已日新月異。既有的老城區住宅建筑改造過程中,有些質量尚可的民居將在保留中進行改造和修繕,有些危房簡屋或環境條件惡劣的房屋將被拆除或改建。目前,大多數老城區內的民居大多為個人所有,在考慮居民切身利益的同時,保留老城區民居的傳統特色,并加入現代生活的元素制定出老城區民居改建的工作建議和設計方案,是符合該市老城區現狀的。

該市傳統民居的特點之一是房屋高度參差不齊,不同街道之間的民居建筑形態有很大的差異。既然將整個老城區作為研究對象,則希望能在整體規劃布局和各街巷民居住宅體系上均能求得一個平衡點,在不影響大空間布局規劃的前提下,使老城區民居能煥發新的光彩。

1整體規劃布局與改建設計

在老城區改造工程中,人居環境的規劃與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給居民更多的關愛與體貼,這不僅僅體現在居住小區的綠化、設施等方面,更體現在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

1. 1設置滿足兒童與老人行為需求的空間

現代社會已逐步邁入老齡化時代,妥善解決好城市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居住環境問題,創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老齡居住形態是現代民居建設中值得注意的問題。人居環境建設同樣不能忽視老年人的交流與活動場所,應專辟老年人活動場地,為老年人的活動提供便利。條件允許的話,應盡可能設置專門的老年會所,以充實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1. 2采用“人車分流”的道路交通體系

根據老城區民居原有的空間結構體系,各街巷主要是居民鄰里交往、休閑散步等的空間場所,車輛的出入會使原本狹窄的空間更加擁擠,而且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在老城區內設置“人車分流”的交通體系是必要的。主要考慮以下3種解決方式:

(1)通過區分地磚顏色達到人車分流,不過這種方式并沒有減少對老城區的公共活動空間和面積的占用。

(2)在社區內圍繞整個社區設置專門的車道,這樣雖能夠保證居民的安全,但噪聲污染、浪費公共活動空間和面積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3)在社區外設置專門的停車場地,這樣不僅可以保障居民的安全,還能夠有效地管理車輛,應該說是一個可取的設計方案。

有條件的設置集中停車場地。這樣在老城區內就形成了步行社區,擴大了人們的交往空間,有助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有利于整個社區的環境保護和人文建設。

2老城區民居建筑形態改建設計

老城區民居建筑形體的設計十分重要,它是還原老城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需滿足民居使用功能和居民心理需求,要與周邊環境和諧統一,延續傳統建筑文脈。老城區內的建筑主要包括公共建筑和民居建筑兩部分。

2. 1公共建筑形態改建設計

老城區的公共建筑主要包括社區活動中心、街道辦事處、小區圖書館、小區內的文化館以及一些建筑小品等。對這些公共建筑的設計需要考慮重點,突出強調某一項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一般情況下是以活動中心及社區辦事處作為設計的中心。設計思路可以借鑒中國傳統民居的設計形式,以辦事大廳大廳為中軸線,兩側設計橫軸,以滿足其他的功能需求。可以在大廳設計室內花池、竹林等,在室內引入室外環境小品,還可以加入該市傳統民居中的影壁等設計元素,使整個會所充滿濃郁的傳統特色。另外,在這些公共建筑的空間設計中,也可以考慮設置傳統特色的小商店、手工藝品店等,體現老城區的本土特色。店鋪設計可以著重考慮建筑外立面的設計,用現代的設計方式轉化傳統圖案,多加入一些傳統工藝和天然材料,注重民族色彩的營造。文化館也是最能體現老城區特色的地方之一,小區的居民利用這一空間進行文化交流。文化館的設計可以采用固定多功能大廳與臨時展廳相結合的設計手法,展示具有本土特色或中國傳統特色的工藝品或者是小區居民的私人收藏品。文化館的設計為老城區居民提供了文化交流的空間,對兒童來講也是一個接受歷史文化教育的好方式。

2. 2居住建筑形態改建設計

老城區民居建筑的設計在整個規劃中是重中之重。不僅在空間設計上要延續傳統建筑文脈的精髓,而且在建筑造型上也要體現該市傳統民居的本土特色。民居建筑的朝向設計還是沿用原先坐北朝南的朝向,以保證充足的陽光;民居內部各院落之間要留有充足的間隔,保證庭院的綠化空間。由于歷史的原因,老城區民宅高度參差不齊,空間狹小,私密度低。為了滿足老城區居民既和諧、又私密的居住需求,建議將那些年代久遠的2層或3層住宅規劃為四合院建筑形式,這樣的尺度在心理上不會產生壓抑感。

3老城區環境景觀改建設計

環境景觀設計包括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的塑造兩大部分。自然景觀塑造是利用自然山石、植物花草、鳥獸魚禽、山泉湖泊等創造出來的小區的環境。人工景觀塑造同樣也是運用這些元素,在藝術家的指導下創造出具有時代風格和地域特色的小區環境,它還可以包括一些帶有文化意境的雕塑、園林小品、休閑設施等。

3. 1自然景觀的塑造

自然景觀是老城區民居設計中體現特色的主要區域。要體現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在原有景色的基礎上,再種植一些四季的植物,讓人們感受春有桃紅柳綠,夏有粉荷綠樹,秋有碩果累累,冬有踏雪寒梅。將這些景觀遍布老城區的各個角落,可以使老城區的居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與綠樹相依、與清泉相伴的宜人美景。

3. 2人文景觀的塑造

人文景觀能夠更深層地挖掘與表現老城區的傳統文化特色。例如采用傳統的工藝來創作具有時代感的雕塑,既可以體現傳統的美,又不失時代感。又如在綠地景觀區設計類似于中國象棋的棋子狀材料鋪地,不僅鋪地設計的造型引人入勝,而且提供了老人、兒童活動的場地。在老城區的景觀設計中,還可以運用摩崖石刻的設計,將古代書法家、詩人的作品雕刻在造型各異的巖石上,專為一些書法、古詩詞愛好者提供臨摹、欣賞、討論的場所,同時將這些山石配以翠竹可打造成文化氣息強烈的景觀。在老城區的各個小綠化空間中,可以設計有歷史故事情節的人物或情景雕塑,通過融入現代的施工工藝,以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

4老城區民居內部空間改建設計

4. 1民居室內布局的合理性

老城區民居的室內布局設計必須符合基本的使用功能,從使用性質出發進行設計分區,分清公共區域與私密區域、動靜分區要明確、注重潔污分區的處理,使居民使用起來更加方便、合理。例如將起居廳、餐廳、廚房集合在一起形成公共活動區,將臥室與衛生間集合在一起形成私用活動區。公用區靠近入口,私用區設在住宅內部。

4. 2戶型多樣性與可變性

民居住宅設計必須具有多適性、可變性,需要設計不同面積、不同設施、不同裝修標準、空間布局各異的套型,以適應現代人的居住需求。如老式住宅設計的一室一廳的大房間,根據需要分隔為可分可合的兩代居“二加一”住宅形式。同時由于家庭規模、經濟狀況是變化的,住宅應具有可改性,在住宅設計中要留有余地。

4. 3老城區民居的技術結構使用

中國傳統建筑的基本結構是土木結構,數千年來一脈相承。由于西風東漸,促使民居建筑的技術與結構發生了變革。首先是引進了西式磚木混合結構,之后是混凝土與鋼筋混凝土的應用。有些屬于國內現代“組裝”技術比較好的地方,這與其開埠早有關。工匠能接觸到最新的材料工藝,視野開闊,善于吸收。這也正是該市的優勢所在。所以,在老城區民居的改建設計中,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方案,使中國傳統的建筑結構與西方新型建筑結構有機地融合,從而創造出具有該市特色的建筑結構。同樣,材料的選用對于老城區民居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在方案設計中應盡量使用當地資源,通過精加工與施工來提升其質地和功能。對原有民居小區改造過程中遺留下來的大量的廢舊建筑材料,也可以回收再利用。這種做法不僅有利于環保,而且可以將原有民居的風貌營造得恰如其分,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