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課堂的缺點范文

時間:2023-12-07 17:48: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轉課堂的缺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翻轉課堂的缺點

篇1

【關鍵詞】初中英語 翻轉課堂缺點 方法

翻轉課堂是一種創新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革新。所謂翻轉,主要是指重新建構了學習流程。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通常在課堂上聽老師講課,課后復習、做作業、然后參加考試。在翻轉教學模式中,學生先通過自學,到了課堂上,做一些實踐性的練習,并利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老師會進行指導,而不是當場授課。

一、初中英語翻轉課堂的優缺點

1.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優點。首先,翻轉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已經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學習者。如果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問題,那么就可以在英語課堂上大膽地提出問題,無論是通過小組討論還是集體討論的方式,都可以使問題得到解決。通過這個過程,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可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地提升了教學效率。

其次,翻轉課堂既拓寬了初中學生英語學習的途徑,又可以豐富學生學習的內容。在現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中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更要多加了解時事,尤其要學好英語。所以翻轉課堂可以滿足中學生對課外英語知識的需求,是一種英語學習的途徑,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內容。翻轉課堂可以使學生們的學習時間更加自由,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能力大大增強,有利于提高初中英語教學的質量。

2.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缺點。翻轉課堂雖然可以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翻轉課堂教學有一定的缺點。如何根據英語學科的特點來設計翻轉課堂的教學安排,是實施英語翻轉課堂的難點所在。而且,學校應該考慮學生們是否希望以翻轉課堂的形式來學習英語知識,如果說學生們不愿意接受這種教學模式,那么強制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只會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另外,在翻轉課堂這種模式中,學生都是在課堂之外對英語進行自主學習的,學生的自學能力嚴重影響到翻轉課堂教學質量。對于那些自主學習能力差的同學,他們會認為翻轉課堂不如傳統課堂的模式好,所以不能做好個性化教育,翻轉課堂是很難推廣開來的??梢葬槍δ切┲鷮W能力差的同學設計較為容易接受的教學內容,最終使翻轉課堂真正達到促進初中英語教學的目的。

二、如何運用好翻轉課堂促進初中英語教學方面的措施

1.翻轉課堂應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翻轉課堂不同于傳統模式的教學,它是把學生的空閑時間加以利用,而真正課堂是用來答疑解惑的。要想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應該利用翻轉課堂豐富學生們學習的內容,開拓他們的眼界。首先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適當地增加英語學習的趣味性,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教學資源分類整理,然后對其進行系統化管理,可以讓學生在復習備考時輕松地找到教學資源,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比如說,可以增加一些有趣味的圖片或者小視頻,這樣做可以解決傳統課堂枯燥無味的問題,而且又豐富了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翻轉課堂應該因人制宜制定學習計劃。由于每個學生都有其獨特的個性特點,所以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以及課堂提問問題的深度,對學生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學生在明確了具體的學習內容之后要經常和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們也要對學生的學習提出要求。學生們要努力克服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同時教師們要幫助學生們攻克難點,這都將有助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比如說,有的同學聽力水平一般,那么在對他安排聽力訓練的時候就應該適當地降低聽力材料難度,然后要求學生在聽懂之后用自己的話說出來,這樣既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又可以達到檢測學生上課是否認真聽講的效果。

3.翻轉課堂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在這個網絡技術發達的時代,大多數人都會利用網絡技術。對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對現代互聯網技術非常了解,也非常感興趣,如果能夠有效地利用互聯網技術,不但可以有效地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可以提升教學效果。在實際的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們要對互聯網技術加以充分利用。例如,可以利用微信和學生建一個聊天群,教師既可以把每天的教學計劃發到群里面讓同學們看到,而且學生可以通過私聊的方式向老師提出疑問,教師們可以利用語音或者視頻對學生進行解答,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的趣味性,也大大促進了教學效果。如果老師們想要了解同學們對課文的朗讀情況,可以隨機與一名學生進行語音通話,可以達到對學生學習進行實時檢測的目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興的英語教學模式,為初中英語的教學提供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翻轉課堂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這是對傳統課堂的變革。而且,翻轉課堂需要充分借助現代網絡技術,因人制宜地制定學習計劃,使教師們可以隨時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

參考文獻:

[1]潘德勝.“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8):42-42.

篇2

關鍵詞:大學語文;翻轉課堂;應用

前言:

好的運用和實踐語文這門學科,有利于為學生塑造高尚的人格,有助于學生培養人文情懷,學好語文這門學科對學生樹立好正確價值觀有很大幫助,有助于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然而按照以往陳舊的語文教學課堂模式,學生無法提高課堂的參與度,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和思考交流興趣,使得教學的效果和目的難以達到。然而翻轉課堂學習模式的應用,使學生的學習環境變成開放式,有利于充分讓學生發揮出內在的潛能,而且新穎的教學模式會使學生抱有興趣,并且通過這種學習模式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和討論思考,能夠使學生更加深入透徹的理解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大學的語文現狀和翻轉課堂是什么

1、傳統大學語文教育中的現狀

大學語文是一門在我國高校中比較普遍的基礎課,是文化素質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大學語文的學習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學語文課程的開展根本目的在于適應現代人文科學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發展培養高素質高質量的人才,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貢獻。但是在歷年的教學發展中,教師和學校的努力下,目前大學語文的教育仍存在許多問題。由于大學語文學習的內容較多,而學習時間有限,課堂上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得課堂的氣氛沉悶,學生的參與意識比較淡薄。學生在學習中缺乏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缺乏和同學群體性的討論和合作環境,不利于學生提高語文素養。

2、翻轉課堂是什么

隨著現如今互聯網的不斷發展,翻轉課堂也跟著出現并推向全世界。翻轉課堂也可以翻譯為“顛倒課堂”,顧名思義就是將課堂內外的時間進行調整,讓學生真正擁有了學習的主動權和決定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是以老師講課學生聽課,課后學生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為主的。而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是指學生在課前可以觀看教學的微視頻,從而對于基礎知識進行把握和分析,在課堂上可以完成作業,深化討論解決自己的重難點。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增加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時間,將學習放在主體地位,實現了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的質量,與現時代的科技創新發展密切結合。[1]

二、翻轉課堂在大學語文中應用的意義

1、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優缺點

(1)優點: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學的系統性較強,規范性管理嚴格。學習的內容除了知識的教育還有人生的教育,有利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傳統教育歷史比較悠久,從中積累了許多經驗。傳統教育中老師的主導作用便于教師跟進整個教學過程,有助于切實的進行輔導。使得教學不偏離學習的目標要求。教師通過一定的專門訓練,擁有著教學各方面的相應經驗。傳統的教學理念可確保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而且在教師的傳授中,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使學生模仿學習,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2)缺點:傳統教育理念的基礎是將傳授知識作為中心,過分的強調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使學生的個性、創造性等能力被扼制,使學生的主動性和內在潛能的發揮被忽視。傳統的教育模式中,學生學習的內容比較封閉,資源比較匱乏,學習是被動的,所學到的知識過于結構化與實際的生活實踐相脫離。教師在整個教學中的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從此就能看出教師是占主體地位的,課堂大部分由教師掌控,學生是被動的,課堂上甚至不需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思考,長期以來會使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很好的運用甚至導致思維的遲緩和僵化,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實踐運用中難以擺脫掉教師的束縛,極其不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2]

2、翻轉課堂的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

翻轉課堂的出現不僅僅改變了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同時也重置了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在這樣的模式下,學生學習的思路可以更加開闊,表述也會變得更加清晰,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也會更加緊密,有利于師生感情的加固。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學的環節是由教師來設計和把握,雖然充分的利用了課堂的時間,但教學模式的一成不變使學生沒有新鮮感。而翻轉課堂的實際教學比較靈活具有可操作性,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相對應的教學。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課前觀看短小精煉的視頻,視頻的針對性較強,不僅能夠很好的指出重難點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并且在課后復習中視頻也可以起到回顧知識的作用。“翻轉課堂”充分的利用了現代信息科技,改變了學習流程,從根本上使學習方式得到了改變,給教育帶來顛覆變革,也緊緊跟隨了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與潮流,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總結

翻轉課堂不僅為大學語文教育注入了新思想,還有助于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不僅鞏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地位,還使學生擁有了主觀能動性,加強學生的表達創造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發展。但是教師不管怎樣都在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是課前視頻的制作還是在課堂上引導輔助,教師都是必不可少的關鍵,因此教師要重視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素養,加強對翻轉課堂的研究,使翻轉課堂能夠在大學語文教育中體現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杜建群:翻轉課堂在大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J],新時代教育。

篇3

關鍵詞:翻轉課堂;大學計算機;教學

一、緒論

教育是一個繼續創造以求止于至善的無盡歷程,是要以有限的時間來追求及創造最高的價值。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把好的東西傳授給下一代。這幾年以來,翻轉課堂已成為新興網路學習系統的一員,將傳統的教學模式,做個翻轉的動作,讓學習方式更加的有趣、有效率,不再是單一方向的教學模式,讓老師與學生能有互動的機會,可以激起更高、更遠的水花。本文旨在分析翻轉課堂在大學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二、文獻綜述

信念指引著人的思考與行動,若持有的信念不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也不同。就教師而言,任何一種教學行為皆含有某種假定與價值,其背后也都蘊藏著某種的信念在指引著教師的教學觀點、設計的教學活動及教學行為等。教學本身就是一種理智、有意圖和傳遞價值的行動,Borgnakke認為教師會根據自己的理論或理想而形成“意圖實施的理念”是一種有目的、有系統的行動,然后再受到教育機構的限制而有所調整與修正,才能成為日后在教學現場實施的“實際落實的行動”。2000年,Maureen、Glenn和Michael在《經濟學教育雜志》中介紹了他們在經濟學課堂中運用翻轉教學模式的情形,并于文中提出翻轉教學可使差異化教學適合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同年,J.WesleyBaker于第11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中發表了有關翻轉課堂的論文,且于文中介紹翻轉教學模式可通過網絡平臺和學習管理系統來發展。2007年,該教學模式被美國科羅拉多州洛磯山林地公園高中的化學教師JonBergmann與AaronSams兩人正式定名為“翻轉課堂”。

當初JonBergmann與AaronSams兩人是為了要讓缺課的學生能夠順利補課并跟上課程進度,運用了翻轉課堂模式,將錄制好的教學影片上傳至YouTube網站,讓學生能在家自學,并于該模式顯現成效后,兩位老師開始將學生的上課方式改動,先讓學生在家觀看線上影片的講解,之后再設計課堂互動時間來完成作業,或是利用課堂時間為遭遇困難的學生解惑來進行教學,也由于實施成效頗佳,再加上想讓更多從事教育工作者理解并接受翻轉課堂的理念和方法,該教學策略定名為“翻轉課堂”并宣傳推廣它后,它才逐漸于美國各層級學校中擴散茁壯。而SalmanKhan所成立的可汗學院則提供從事教育者翻轉課堂之教材資源,供其參考并運用在實際課堂之中,進而讓翻轉課堂迅速成為歐美教育界最流行的議題之一?;旧希瑢W生學習的過程可分成兩階段作業:(1)知識傳授的階段;(2)吸收與消化的階段,即內化知識的過程。而第一階段的知識傳授,是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來完成;第二階段的內化知識,則是學生通過在課后作業練習、實作評量等來完成。第一階段相較于第二階段而言,是比較簡單的過程,可傳統課堂卻是將較為困難需協助的第二階段由學生自己回家獨立完成。然而,“翻轉課堂”的出現卻顛覆這種形式,對傳統教學型態進行變陏。翻轉課堂,可被稱作為翻轉教室、易位課堂、顛倒課堂、顛倒教室、翻轉教學、翻轉學習或反轉課堂等,有別于一般傳統課堂模式,指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前,先讓學生于家中通過電腦等科技輔具來觀看教學影片或閱讀、查閱學習資料,而學生如在家中碰到學習問題需解決時,則可通過網絡學習平臺與教師或同儕相互溝通來解決問題,或是回到學校課堂中進行討論,且學生也可于課堂中做作業或從事較高難度的學習活動。依據Bergmann和Sams(2012)兩人對于翻轉課堂所提出的幾個定義,本研究歸納出四點:(1)翻轉課堂不是網絡課程的代名詞,除了教學影片外,還有陎對陎的學習活動,是一種可于課后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的教學策略;(2)翻轉課堂不以教學影片取代教師,而是讓教師角色從講臺上的圣賢,轉變為學生身邊的引導者;(3)翻轉課堂不是讓學生無目的地學習,而是將課程內容永久存檔,讓學生可于課堂前后或缺課時,作為預、復習或補課之用;(4)翻轉課堂讓教師在課堂上能有較高的自由度,可通過觀察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情況,而給予學生差異化教學的協助。Zappe、Leicht、Messner、Litzinger和Lee(2009)強調學習者在具備先備知識的基礎下,可以通過主動學習及社會互動之動態歷程,建構新的知識內容,由此可知,翻轉課堂符合建構主義的精神。Bergmann和Sams不但認為實施翻轉課堂可提升學生學習的專注投入程度,還主張翻轉課堂能通過網絡平臺即時提供教師作業回饋,以協助教師減少實際批改作業的工作量。

Kachka認為翻轉課堂是教師通過網絡學習教材及教學影片來打破時間、空間程度限制,使學生可在課前預習以節省傳統課堂的講述時間,讓教師能有更多的心力專注于有意義和有效的課程活動設計。根據對美國453位教師實施翻轉教室后的研究結果顯示,翻轉教室的教學成效顯著,有88%的受訪教師提高了教學工作的滿意度,67%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所進步,80%的教師認為學生的學習態度明顯改善,更有99%的教師表示將繼續使用翻轉教室作為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界,2014年發表的NMCHorizonReport指出,翻轉教室是目前高等教育階段發展中的重要教學科技,而除去以知的優點外,翻轉教室尚能讓學習者精熟在工作職場上所需的知識與技能。

三、翻轉課堂運用的優缺點

1.根據個人化系統教學部分,翻轉課堂教學系統的優點有:(1)學生自我控速:學生可以有自行決定學習的進度,達到單元熟練所需的時間不同,但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2)百分之百的精熟標準:學生有通過單元考試,表示已經達到系統所設定的精熟標準;假如沒有通過,表示沒有通過熟練標準的要求,必須要重新學習單元教材,熟練之后,再參加單元的考試。(3)直接性回饋:學習的過程可以讓學生立即獲知自己成績的表現,對于學習的成效,能有顯著的提升。

2.翻轉課堂的缺點有:(1)缺少形成性的考核:并沒有每個單元皆具備形成性的評量,可以讓學生來做測驗,不能知道該單元之內容,學生是不是了解。(2)沒有總結性的評量:部分單元沒有總結性的評量,不能知道學習者對于整個單元的內涵,是不是全盤性的了解,哪一些部分不能夠了解,來做針對性的改進。

四、翻轉課堂運用的建議

1.教學教材階梯化: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系統的教材,沒有編制得很完善,假如可以將教材編輯得更加有深度,按照編序化教學,由淺到深、由簡單到復雜,能有一層層的順序,以能讓學習者在使用該學習系統,能夠一用就愛不釋手。

2.增加對應的形成性評量和總結性評量: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系統的評量方式,沒有編列得很完整,假如評量或是練習的單元,能夠接續在每個教學細目的后面,便可以清楚了解學習者該細目的精熟程度為如何,還有每個單元的最后,能夠有綜合的評量或是練習,通過該系統的精熟標準,讓學習者一百分之后才能繼續學習,確保其百分百學會了,才更夠前進。規劃完整對應的形成性評量及總結性評量,是該教學系統所需要改善的地方。

3.增加貼近生活的相關教材: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系統的教學內容,會出現一些生活應用題與該學習階段學生生活經驗背離的情況發生,系統設計者可能要留意這情況的發生,如果能夠將生活應用題更加地貼近學習者的生活,該學習系統便能夠讓學習者有一種熟悉的感覺,讓其會自覺性地學習,增加使用者的意愿。

五、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的運用具有學生可以有自行決定學習的進度,具有百分之百的精熟標準,可以進行直接性回饋等優點。因此,大學計算機教學翻轉課堂可以在現階段得到更有效的推廣與普及。

參考文獻:

[1]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02).

[2]張鷙遠.“慕課”(MOOCs)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其對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2).

[3]張文杰.翻轉課堂在中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探索,2014,(04).

[4]吳忠良,趙磊.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國電化教育,2014,(04).

[5]潘燕桃,廖昀赟.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慕課”化趨勢[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4,(04).

[6]張金磊,張寶輝.游戲化學習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3,(01).

[7]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01).

篇4

關鍵詞 高職;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大學英語;認可度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8-3219(2016)11-0029-04

《高職英語教學要求》指出,高職英語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是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標服務的。其具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英語的能力,特別是用英語處理與未來職業相關的業務能力,為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今后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然而,目前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如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率低下等。為此,必須創新教育教學理念,努力從知識傳授向能力和素質提高上轉變,同時進行科學細致的教學研究和課程改革,不斷進行教學方法和模式創新。近年來興起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研究思路和視角。

一 研究背景

(一)翻轉課堂的內涵

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將學習過程中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進行顛倒。課前由教師制作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供學生課前學習,并把學習中不懂的問題帶到課堂中,在教師的組織下開展互動討論、協作學習、個別指導,進而解決問題,完成學習任務。翻轉課堂的關鍵在于“翻轉”,實質在于教學“主體地位轉換”,具體涉及以下三方面:一是教師角色翻轉。翻轉課堂使教師從傳統課堂中解放出來,變成了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促進者和指導者。這意味著教師不再是知識交互和應用的中心,但他們仍然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推動者。當學生需要幫助時,教師便會向他們提供必要的啟發引導。這樣,教師成了學生便捷地獲取資源、利用資源、處理信息、應用知識到真實情境中的腳手架[1]。二是學生地位翻轉。隨著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學生也隨之進入自我知識延伸拓展的時代。在技術支持和個性化學習有機結合的翻轉課堂中,學生已然成為自主決定各個學習環節的學習者,他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隨時隨地選擇學習,選擇學習內容、控制學習進程和學習量,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三是教學時間翻轉。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時間減少,真正做到精講,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活動時間增加。教師將講授的主要內容由課內轉移到課下,在保證教學總量的前提下,增強課堂中師生、生生的互動合作,最終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吸收程度。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式

翻轉課堂將傳統課堂中知識的傳授轉移在課前完成,知識的內化則由原先課后做作業活動轉移至課堂中的學習活動[2]。王素敏等[3]根據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與特點,結合翻轉課堂理念設計出教學準備、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與課堂綜合評價四個階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大學英語為例,嘗試構建高職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分為課前和課中兩個階段,知識提煉、在線學習、課堂討論解決問題和評價反饋四個環節,具體見圖1。

知識提煉環節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習慣篩選知識要點,確定每個單元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學習任務等,提煉出啟發引導性問題,制作10分鐘以內的教學視頻并到網絡學習平臺上;在線學習環節是在教師問題的引領下,學生在課外以小組協作或個體自主觀看教學視頻,學習主要語言知識、句型結構、文化背景和篇章結構,同時在小組長的幫助下盡可能理解領會各主要知識點,并將無法解決的知識內容匯總帶到課堂;課堂討論問題環節,是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單獨將自主學習的語言文化知識加以擴展,應用到課堂教學的各項活動和任務中,以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吸收內化和實際應用。在這一環節學生需要完成與在線學習任務相關的練習和操練活動,同時還需完成諸如讀后感、情景對話、角色扮演、主題演講、熱點話題討論等活動。另外,對共性問題,教師要組織學生協作解決并進行歸納,對個性問題,教師要啟發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并進行個別指導;評價反饋環節是在完成前三個環節之后,教師對整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表現進行優缺點總結評價,并提出改進措施和日后努力方向。通過這一環節的實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得以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對問題有進一步的認識。

(三)高職英語翻轉課堂實施過程

基于教學內容、教學參考資料和相關網絡資源,并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首先對每單元教學內容進行研討歸類,確定每部分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啟發引導性問題、在線學習任務和封閉性練習。然后列出視頻制作提綱,利用視頻制作軟件Prezi制作成10分鐘左右的微視頻,到QQ和微信共享平臺供學生在線學習使用??紤]到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和自控能力差的特點,同時為了保證在線學習不走過場,起到知識獲取和初步吸收內化的良好效果,以宿舍為單位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選出學習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同學做指導小組長,實行在線小組協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與此同時,建立在線共享討論群,以便教師能夠隨時監控和指導學生的學習活動。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倡導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協作學習,注重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避免問題探究的泛化和形式化,即注意探究問題的深度,注重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4],以期達到探究結果的準確性。例如,在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帶著在線學習任務以小組或個體單獨進行情景對話、角色扮演、主題演講、熱點話題辯論、仿寫、續寫等半封閉或開放性學習活動的匯報展示。同時把在線未能解決的知識和問題帶到課堂,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探究式學習討論活動。在課堂探究討論過程中,教師既要注重啟發引導學生參與探究討論,并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知識點,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在學生完成了在線學習和課堂匯報展示和探究討論任務之后,教師對以上學習環節的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反饋,指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優缺點,以及日后學習中應該注意的問題,以期達到學習效果的優化。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目標

根據高職學生英語學習現狀,本研究嘗試構建高職學生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同時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形式來了解高職學生對該教學模式的接受度和滿意度,同時通過前后測來檢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際效果,并針對翻轉課堂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實施提出建議與對策。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鳳翔師范分院高職語文教育和初等教育兩個專業班為實驗調查對象,共80名學生,男生15人,女生65人。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法。問卷共設計了4個維度的5級記分制19個問題,項目賦分從低到高分別為1、2、3、4、5分。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對翻轉課堂總體接受度和認可度(包括適用性和易操作性),學生對高職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各環節的接受度以及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模式實際教學效果的顯著差異性分析三方面。為了保證問卷測量的信效度,本研究利用SPSS19.0統計分析軟件對量表進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Alpha信效度結果介于0.720與0.854之間,說明本量表內部一致性好,信效度較高。為了確保研究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對參與翻轉課堂教學實驗的部分學生進行了隨機抽樣訪談,進一步了解他們對翻轉課堂實施的態度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受訪學生是從2個班考試成績優秀、良好、及格與不及格中分層隨機抽樣的。

三、研究結果討論

(一)高職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總體接受度

在80份有效問卷中,超過一半學生(56)認為很愿意或比較愿意接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總體接受度平均值為3.33,具體見表1;適用性和易操作性也比較高,其中適用性接受度最高,達到3.45,易操作性為3.20。這充分說明高職學生對翻轉課堂的接受和認可度較高,因為高職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滿足了學生英語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對學生信息素養、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提升。不過不同性別學生對翻轉課堂的接受度有較為顯著的差異,女生對高職大學英語實行翻轉課堂的接受度明顯高于男生;優秀學生比差生更愿意接受翻轉課堂,但兩者之間差異不明顯,具體見表2。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總體學習需求,還要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學生在在線學習中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必須在課堂互動討論和匯報展示中進行個別指導,以期所有學生的學習都取得進步,增強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主動性(尤其是男生和差生)。

(二)高職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各環節的接受度顯著性

本調查還對高職學生對大學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各環節接受度的顯著差異性進行了分析,具體見表3。被調查學生對課堂互動討論接受度最高(80),課堂綜合評價反饋次之(72),最后是在線學習(66),見表4。為了檢驗各環節接受度之間的顯著差異性,筆者對其中三個環節進行了配對T檢驗,考慮到第一環節“知識提煉”主要由教師來承擔實施,在檢驗中被剔除。根據表3中的數據,表明高職學生對第三環節認可度最高,與第四環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性,與第二環節之間差異性不顯著,第二、第四環節之間差異性也不顯著。高職學生對第三環節的接受度最突出,但總的來看三個環節的接受度差異性在統計學上意義不大。這說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對高職學生的影響根深蒂固,相比之下,他們更樂意參與面對面的課堂教學,也反映出在短時間內高職學生還不能完全適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今后教學中教師對在線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仍然是主要的關注點和重點訓練任務。

(三)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施效果

為了進一步檢驗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式的實際教學效果,對實驗學生進行了實驗前后顯著性檢測。分析結果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前后學生考試成績存在顯著差異(P

四、教學啟示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起源于美國,但是已然成為全球教育界關注的熱點。不過我國教育各領域對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的討論和探究仍處在嘗試階段,今后無論從理論創新層面,還是在實踐模式設計層面對翻轉課堂進行探究,都需要根據教學實際進行本土化改造。

第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僅僅是教學流程和順序的翻轉,更是教育教學思維方式和理念的轉變。在教學中,要把“以學生為中心”由口號變為實際行動,最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與此同時,要意識到翻轉課堂并沒有降低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反而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二,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有效學習極為重要,但是由于高職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良、自控能力差等特點,決定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師生雙方都提出挑戰,不能簡單地做“拿來主義”,而要根據教育教學的各種影響因素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本土化改造,使它發揮更大的作用,取得實際的教學效果。

第三,翻轉課堂雖然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但是教師的實時監控、合理引導、恰當評價和及時反饋同樣重要。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作為活動的設計者、監督者、促進者應該引導學生掌握“自由”與“平等”的度,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進程,幫助學生將元認知策略融入到學習技能中[5],做好學生學習各階段的導師和引領者。

第四,由于受研究條件的限制,本研究抽取研究樣本有限,再加上部分學生對翻轉課堂有不同個性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加大實驗研究取樣的數量,并盡最大努力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以實現研究結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另外,教師在提煉設計教學視頻資源時,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目標,針對教學的重難點,以界面簡潔、講解風趣、形式多樣、精講精練的方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

第五,作為完整的教學體系,翻轉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相輔相成的。沒有教師對教學內容的精心準備與提煉,沒有高質量教學視頻資源,沒有教師的實時監控,課堂互動討論就會成為空談,教學的實際效果也將大打折扣。同時,沒有教師課堂科學合理的評價反饋,也不能很好地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前自主學習和課中協作學習中去。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院級課題“高職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5084Y,主持人:賀杰)

參 考 文 獻

[1][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王素敏,張立新.大學英語學習者對翻轉課堂接受度的調查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3):71-78.

[4]陳加敏,朱承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變式實踐與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4(11):86-91.

[5]吳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者的態度和行為研究[J].高教學刊,2015(7):1-2,5.

Abstract The flipped classroom achieves knowledge teaching and initial internalization before class through overturning teaching processes. This essay presents a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suiting higher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by adjusting the classical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t has analyzed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s the variant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during the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in term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The study has shown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on degree of accept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every stages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but they have higher degree of acceptability towards the variant of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s a whole. Moreover, its practical teaching effect has higher significance.

篇5

【關鍵詞】翻轉;課堂;淺析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基于信息技術的新型教學模式,旱在數年前就已受到我國教育界的熱切關注,進行了較深入、系統的探索與實踐。據初步統計,近三年我國多個省、市、區的研究者在中國學術期刊發表的與“翻轉課堂”的相關文章已有數十篇。進行試點探索的有大學、中學和中職學校,較有影響的試點則分布在京津、滬寧、重慶與廣州等幾個片區內。

一、何謂“翻轉課堂”

所謂翻轉課堂,簡言之就是教師創建視頻,學生在家中或課外觀看視頻中教師的講解,回到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的這樣一種教學形態。喬納森?貝格曼和亞倫?薩姆斯通過下面的問答能讓我們更加準確的厘清翻轉課堂的含義。

(1)翻轉課堂不是什么?不是在線視頻的代名詞。翻轉課堂除了教學視頻外,還有面對面的互動時間,與同學和教師一起發生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不是視頻取代教師。不是在線課程。不是學生無序學習。不是讓整個班的學生都盯著電腦屏幕。不是學生在孤立的學習。

(2)翻轉課堂是什么?是一種手段,增加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和個性化的接觸時間。是讓學生對自己學習負責的環境。老師是學生身邊的“教練”,不是在講臺上的“圣人”。是混合了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是學生課堂缺席,但不被甩在后面。是課堂的內容得到永久存檔,可用于復習或補課。是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學習的課堂。是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個性化教育。翻轉課堂的核心思想就是翻轉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創建教學視頻和交互性教學課件供學生使用,以往這些事件都是發生在課堂之中,現在發生在學生家中,而教室則成為學生參與討論問題、交流先進思想和合作學習的場所,最重要的是,教學的各個方面能夠重新被思考來將“預習時間”最大化,完成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哈佛大學物理教授埃里克?馬祖爾為促進學生學習的吸收內化創立的同儕互助教學方式。2000年,莫林拉赫等論述了在美國邁阿密大學開設“經濟學入門”課程時如何使用“顛倒教學”模式激活差異化教學,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風格。2007年,美國科羅拉州的林地公園高中兩位化學教師成為勇敢的先行者,在化學課上大膽使用“翻轉課堂”,并取得了成功。2011年薩爾基?可罕和可罕學院的“教學視頻”受到無數人的喜愛,我國上海、南京、重慶等中小學也相繼仿效。目前,翻轉課堂在美國等國外的很多學校收到歡迎,在中國則剛剛興起,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重慶、江蘇、浙江、廣東、云南等地區有部分學校正在開展實踐研究,我國研究翻轉課堂還處于初級階段,由于種種原因還沒有得到廣泛的實施。尤其是農村學校對此更是知之甚少。

三、翻轉課堂的意義與價值

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網絡和傳媒的普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和途徑呈現多樣化,學習方式的變革以及學習主體的自我覺醒,課堂教學不再是師生間單一的“教與學”關系,更多的是主體間平等的對話與互動,傳統的課堂教學已無法滿足人們的“教育需要”。目前國內翻轉課堂實施以高中學段為主,比如重慶江津聚奎中學、江蘇省木瀆高級中學等,義教階段應用研究實施者不多。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翻轉課堂在中國有著廣闊的實施前景?!胺D課堂”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方式在我國農村學校實施為什么要變式?因為農村學生多為留守兒童、農村網絡覆蓋為零、農村教師錄制視頻條件差等所限不得不進行變通實施。

教師是學校的財富,教師的能力決定著學校的質量。為此學校組織了青年教師校內的基本功競賽。整項活動有力的夯實了教師的基本功,提高了教師的專業水平,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青年教師在骨干教師的帶領下,對課堂教學狀況進行回顧和反思,使自己對課堂教學有了理性的認識,充分認識課堂研究的重要意義,從而為實施高效的翻轉課堂打下扎實的基礎。

四、翻轉課堂的研究方法

推開“變式翻轉課堂”教學,需要全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實踐、探討、反思、改進、再實踐。

(1)通過互聯網等搜集相關的研究成果,讓課題組成員對“翻轉課堂”做深入的了解和全面的J識,形成本研究課題的理論基礎。

(2)通過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反思,探索“翻轉課堂”實施的最佳方式,形成適用于雪山學區各學校乃至類似偏遠農村學校的“變式翻轉課堂”。

(3)通過實施“變式翻轉課堂”后老師、學生的問卷調查,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方法。

(4)通過對學生成績前后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研究結果。

篇6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物理教學

一、基礎物理教學現狀

1.傳統的課堂講授不能滿足需要

基礎物理教學包括力、熱、光、電磁等理論及相應的實驗教學,內容涵蓋面廣、難度大,對數學基礎要求高。當前高校多采用傳統授課模式,教學內容由教師掌控,優點在于對知識講授的系統性和學生學習的進度有較好地把握。缺點首先是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解決不了學生個體差異引起的“吃不了”和“吃不飽”問題。其次,學生一旦出現缺課、漏聽內容,就容易跟不上學習的節奏。最后,面對課程學時壓縮,單純的課堂講授已經無法完成全部教學內容。

2.受微課、慕課等新的網絡授課方式的沖擊

從2012年起,微課、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慕課等基于移動設備與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模式大量涌現,在“互聯網+”背景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推動教育改革已經是大勢所趨。

3.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迫使教學模式改變

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在大學生中普及程度越來越高。豐富的網絡資源,使學生學習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課堂講授,“填鴨式”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低頭族”“睡覺族”已經蔓延到課堂上。碎片化學習、移動學習方式已經深刻影響學生的學習習慣。

二、基礎物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設計思路與實踐方案

翻轉課堂可以適當地在物理教學中展開,但不是全面展開,在傳統教學模式上有選擇性地對部分內容實施翻轉課堂教學。

1.設計思路與注意事項

(1)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上與傳統教學相比有較大改變

翻轉課堂教學設計不是簡單地將課程視頻錄像傳給學生或者簡單剪輯成較短的片段,而是每個視頻都要成為獨立的微課,還要有素材課件、教學反思、點評教師教學等輔教學資源,以及開放實驗室、交流平臺,線上或線下的考核方案等。

(2)微課的碎片化學習與課堂教學的系統性相結合

將微課分為多種專題,方便學生各取所需。結合樹狀圖、思維導圖等形式將知識點有機結合起來,避免學生自主學習時出現無序性問題。

2.翻轉課堂實際設計舉例

(1)以力學中角動量與角動量守恒為例

課前學習,以視頻為主,微課視頻設計時長10~15分鐘。設計思路:首先以生活中的現象結合動量等概念類比引入新物理量――角動量,進而講解定義與實例。通過定律公式推導得到角動量定理,再利用力矩為零的情況得到角動量守恒定律,目的是使學生反復觀看推導,順利掌握內容。定理的應用要舉例典型,如:花樣滑冰、陀螺儀等,并和開篇提出的問題首尾呼應。最后,教師留出思考題:人行走時的擺臂動作,用角動量守恒來解釋。

根據教師給出的知識框架和學習目標要求,閱讀教材、PPT等其他資料,自主學習相應內容,并提出問題。例如:

課上討論,教師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提供啟發式問題,如:貓的下落用角動量如何解釋?整個過程教師要適時做好引導,避免學生盲目討論,場面失控。

課上習題測驗,課后獨立完成作業,剛體部分內容學習結束還要進行階段性測驗,檢查學生學習效果。

(2)實驗教學翻轉課堂模式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物理實驗是鍛煉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翻轉課堂同樣可以促進教學,但具體設計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視頻設計時,必須與生活實際、科技前沿聯系密切;選材新穎、引人入勝是關鍵,如水的表面張力實驗,視頻設計時加入毛細現象、漂浮的鋼針、奔跑于水面之上的蜥蜴等實例,并進行受力分析和解釋,再引入具體實驗測量手段和方法,才能使學生感興趣,激發其求知欲。微課視頻中必須加入實驗操作注意事項,避免學生因錯誤操作而損壞儀器。

三、總結

翻轉課堂既要重視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通過提供優質資源和恰當的方法進行指導,又要充分利用微課、慕課等網絡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還要強調教師課堂引導學生進行知識內化的過程,在實踐中探索最佳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篇7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設計環節中的應用

在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前,教師應該將教學課標和學生對數學的掌握、學習情況相結合,制定出科學的教學目標,并對教學步驟做出合理的計劃.在常規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往往局限于給學生分析講解固有的課本知識,很難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也很難判斷初中數學教學活動是否科學合理.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前錄制與本堂課所學知識相關的教學視頻,生動形象地幫助學生了解本章節的重點、難點,進而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效率.其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方法與知識掌握情況的不同進行視頻錄制,將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劃分,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錄制不同的教學視頻,確保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自主學習環節中的應用

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是初中數學教學中兩個非常重要的自主學習部分.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這兩個環節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學生的自主學習環節里,教師可以將教學過程進行信息化.例如,在“三角函數”時,教師可以事先根據課程中的重點、難點錄制相關的網絡授課視頻,使學生通過在線視頻對正切、余切、正弦、余弦等知識點進行課前預習,并對四種函數的關系、圖形進行對比、總結.教師應該像給學生備課一樣重視視頻的錄制,遵循簡練性、多樣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點.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學生應該在自主學習的環節中融入媒體的幫助.當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可以隨時通過社交媒體和同學相互溝通與討論,也可以在網絡公共平臺查閱相關知識點的分析與講解,并及時跟老師進行反饋與交流.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互動環節中的應用

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到初中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將學生在自主學習環節中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分析講解,還可以將這些疑難問題歸納,作為授課重要知識點在課堂上進行重點講解,期間可以穿插學生的分組討論環節,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與溝通解決數學學習中的問題,加強學生對題目的掌握與理解,并在課堂結束時,將這些疑難問題作為課外練習留給學生,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印象.學生在分小組討論的形式下解決疑難問題,不僅可以提高課堂答疑的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思考能力,及團隊間的協作互助能力.數學是一門理論邏輯非常強的科目.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學生肯定會遇到很多需要及時討論與解決的疑難問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學生課外的學習與課堂教學銜接到一起,激勵學生發散性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更加靈活地掌握課堂知識.

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成果考核環節中的應用

篇8

任務教學法在交際法的基礎上演變而來。Prabhu(1987)被認為是任務型教學的創始人,其目的是使學生通過用語言完成任務的方式學習語言,提出教學過程由三個部分組成:前任務、在任務階段和后任務。此后Willis(1996)等又進一步將其發展,強調在“做中學”,通過在完成真實任務的過程中,加大了語言輸入和輸出,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語言能力,促進學生積極參與交流互動,發揮其主體性作用、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但其不足之處在于設計的任務不能預測真實的語境中出現的情況,因此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練習的語言形式在真實語境中仍然不能得到應用。同時課堂活動中的任務都由教師根據教材內容進行設計,仍未實現學生為課堂活動中心的目標。

二、“自主學習”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及其優缺點

20世紀90年代的“自主學習”教學法(BroadyandKen-ning1990;Little1990)的興起,是受到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影響,在我國也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同學者對自主學習的定義不同(如,Holec,1981;Benson,1997,2005),綜合不同的觀點,自主學習算是指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以及使用的學習材料的控制權,并能評估學習效果,但是在應用于外語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并不能完全控制上述內容,仍由學校制定學習內容和學習材料,教師通過網絡監管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學生對于學習效果未能進行正確的評估。此教學法表面上看似乎實現了從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向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法的轉換,但是實際上從學生取得學習成績來看,此教學法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分析其原因為:外語學習環境中學習者的動機不強、學習興趣不高、焦慮度高等因素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并未得到改善,同時雖然教師能夠通過網絡監管學生的學習情況,但是交互的環節薄弱,導致了學習成效并不明顯。但是不能就此否認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其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習能力,應重點培養。該教學法有些具體的操作過程可為其后發展的教學法借鑒。

三、翻轉課堂教學法的理論依據分析

翻轉課堂教學法是過去幾十年中努力創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環境的結果,同時也是網絡發展的必然產物,為外語教學帶來了新的面貌。2007年翻轉課堂教學法首次出現,隨后迅速發展,成為國內外研究的焦點。大多研究表明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得到了接受和認可,如Bristol(2014),Kimetal.(2014),WannerT.&Palmer(2015),崔艷輝、王軼(2014),王素敏、張立新(2014),趙呈領、徐晶晶(2015)。同樣,此教學法在外語教學中也取得了一定成功,本文試圖分析促其成功的理論依據。

(一)體現了發現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由于翻轉課堂中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轉換,成為信息提供者和學習指引者,而學生成為積極主動的知識探究者,不再是消極被動的知識接受者。翻轉課堂教學法強調高級階段的認知活動,如評價、解決問題和批判性思維,因此為了完成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在課前完成相對低級階段的認知活動的基礎上,必須積極思考遇到的問題,并在課堂上主動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探討。同時翻轉課堂教學法也體現了建構主義對教學的影響。建構主義強調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和學習者是認知活動的主體,學習者應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搜集并分析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通過協作學習中的協商過程(即交流、討論),構建知識。翻轉課堂教學法的教學設計正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人本主義理論對教學的影響由來已久。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使得人本主義理論得到實現。在翻轉課堂教學法的課前任務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以自己決定學習的速度、學習的時間、地點及學習的內容和學習量的多少,充分體現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二)體現了二語習得理論

1.Krashen的二語習得理論Krashen在二語習得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五個假設,即習得與學得區分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察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對于五個假設的內容,本文不予贅述,其對語言教學的啟示有五點(Richards&Rodgers,2000):(1)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的可理解性輸入。(2)能有助于理解的任何方式都是很重要的。視頻手段可以讓學生接觸大量詞匯,而不僅僅是學習句法結構。(3)課堂上教授的重點應該是“聽”和“讀”,“說”也應該可以在課堂上進行。(4)為了降低情感過濾器,學生的學習任務應重點放在有意義的交流上,而不是句法形式上。輸入應該有趣,以助于營造放松的課堂學習環境。上述啟示為翻轉課堂教學法提供了存在的理論依據。首先,在混合學習模式下,翻轉課堂教學法充分利用了網絡和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加大了學習者目標語的輸入和接觸目標語的頻率,為課堂活動做好準備。由于外語學習環境缺乏沉浸式的學習環境,這正為外語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研究表明此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學習者的學習動機和學習信心、降低學習者的焦慮。2.輸出理論Swain(1985)研究表明學習者雖接觸了大量可理解的輸入,卻未形成輸入假說所預期的目標語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因此,只有通過可理解的輸出,才能促使學習者全面發展他們的二語水平。對于外語學習情況相同,如果只有輸入,沒有輸出,并不能證明學習者已經將學習的語言知識進行了內化,而翻轉課堂上的師生之間對語言學習的疑問的互動解答和討論正是知識輸出的過程。

(三)體現了Bandura的交互決定論

社會學習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1977)提出的,指出行為、人的因素和環境因素是相互連接、相互作用的。翻轉課堂教學法以學習者為主體,其學習行為與個體的交互作用過程中,環境因素也滲透其中,包括網絡環境和課堂環境,三者處于三向交互的狀態?;诖耍D課堂教學法突出了網絡環境的功能,強調通過互聯網,學習者和學習者之間、與教師之間可以進行交互,課堂上師生和生生交互活動,為學習者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結束語

篇9

一、翻轉課堂的定義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又稱反轉課堂(Inverted Classroom) 或顛倒課堂,簡稱FCM,許多國內外的研究學者從實踐流程的角度與學習本質過程兩方面來定義翻轉課堂的,是指任課教師基于授課內容的基礎上,將課程的重點、難點和部分新知識融合,創建相關教學視頻;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預先通過觀看教學視頻自主學習新的課程,實現其知識傳遞的過程;隨后,學生應通過教學視頻自主完成在線測試,充分的掌握英語新知識,在預習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疑問,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堂學習時大膽提問,與同學和老師進行合作交流,實現其對新知識的完全理解和熟練掌握,從而完成學習的過程[1]。

二、“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翻轉課堂”的運用,可以增加學生的自主學習機會,使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把握更加透徹、更加全面,同時,會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增加,為老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例如,在老師講解社科類英語文章時的時候,里面可能會出現一些比較難懂的詞匯和復雜的語法結構,如果學生在老師講課之前沒有認真的預習,對于社科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全然不了解,就可能會對老師的教學進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使得課堂效率極低;如果學生在老師講課之前對這些知識有個大概的把握,在課上,學生可能就會學的輕松,老師講的也會輕松,使得英語的教學質量大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大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實際學習狀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在這種環境之下,此類模式可以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這種模式是面向全體師生,老師也以一個參與者的身份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英語知識產生學習興趣,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與探索,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大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三)有利于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思考

英語同我們漢語在表達方式與思維方式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困難,對于英語沒有探索興趣,然而,“翻轉課堂”可以有效的改進這樣缺點,可以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參與到學習中,使學生與老師之間能夠充分的進行情感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轉變了傳統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變得活躍起來,從而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通過靈活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中還可以保持愉悅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求知欲望,改變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2]。

三、“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注重學生展示機會

在進行“翻轉課堂”時,老師應該注意重點講解,適當拓展,合作討論,及時總結與學生展示等問題。具體而言就是,課前老師利用幾分鐘時間先快速講解課本重點,然后再針對同學們在課前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老師進行答疑解惑;隨后,組織同學進行討論后,老師進行總結;最后,學生展示環節。通過一些具體的課堂展示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比如:故事性較強的戲劇或小說,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表演;社科類文章中的名人、事物或社會現象等,可以結合教材內容,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上通過實物或者多媒體介紹;再或者,可以小組形式,分工合作,錄制相關內容的視頻或制作相關內容的畫報等進行展示。

(二)增加課堂師生交流

在運用“翻轉課堂時”,必然會存在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和疑問,如果得不到有效指導,可能就會使學生走很多彎路,教師就需要對學生應該及時的了解,發現學生面臨的問題做到及時的解決。在“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如本課文的主題是“友誼”,交流的內容可圍繞這個話題展開,大膽鼓勵學生發言,例如討論Do you think the money worship has an influence on friendship? What is the true meaning of friendship? Could you appear timely when your friend is in trouble? 等實際社會話題,為學生語言創造表達環境,教師再給予適當的指導和評價。通過學生在翻轉課堂上頻繁的練習,促使學生口語能力的提高。這樣就會時學生英語水平得到提升,進而實現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三)明確教師課堂角色

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依然需要體現學生主體性發展,使整個教學過程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應該摒棄傳統教學觀念,平等對待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和平相處與學生做真正的好朋友,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成為真正的指導者和引路人,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充分把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認真對待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的發展,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為學生解決疑難困惑,促進其個性發展,摒棄原有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面對如此巨大的挑戰,教師應該具有足夠的認識,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同時需要教師提高專業知識的認知水平,還應該要求教師發展自己全方位教學能力,包括整合資源能力、判斷能力、專業素養、業務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和交際能力等,只有這樣才能使“翻轉課堂”發揮出更大的作用[3]。

篇10

一、“翻轉課堂”在實驗課時不變的情況下,提升學習效果

對于大多數中學來說,學生的實驗課時相對較少,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滬教版)中只包含了8個基礎學生實驗,共8課時。對于學生基礎實驗技能的訓練相對較少,相應的拓展探究則更少,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而“翻轉課堂”將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課外,通過預習時間最大化完成了對教與學時間的延長,能夠在實驗課時相對不變的情況下,提升學習效果。例如,在“基礎實驗6:粗鹽的初步提純”中,教師先把實驗中涉及到的幾個基本操作——稱量固體、量取液體、研磨、溶解、過濾、蒸發等制作成相應的教學視頻,學生在家觀看視頻自學,掌握操作要點,回到課堂上練習實驗操作時,可以大大縮短實驗的時間,提高實驗的成效率和成功率,進而有多余的時間來完成一系列拓展性的探究,如在稱量、量取后,增加一個拓展活動,設計實驗并驗證如何測量一滴水的體積。

二、“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習慣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這是北宋歐陽修的話,用讀書來修身,可見讀書的重要性。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要在有限的精力中學習別人的經驗方法,讀書就是行之有效的途徑。目前我國的教育中存在著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繁重的課業負擔使得學生無暇他顧,學生主動涉獵的書籍太少。將“翻轉課堂”應用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希望能努力改變這一現狀,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未知領域的興趣和探索欲望,從而形成主動學習和閱讀資料的習慣,真正達到葉圣陶先生所說“教是為了不教”這種境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翻轉課堂”全面提升課堂互動、合作學習的能力

在“翻轉課堂”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的角色由傳統的實驗演示者、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習的指導者,這讓我們有時間與學生交流、回答學生在視頻學習時的各種問題,參與到各個學習小組的討論中去,對學生實驗探究進行個別指導。在學生的討論中,我們會注意到一部分學生會為相同的問題所困擾,那么我們就要及時給予指導。同樣我們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協作,在教室內巡視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學生發展起了他們自己的協作學習小組,在實驗探究活動中不斷產生疑問、大膽質疑、設計驗證進而解決問題。“翻轉課堂”為學生自主學習后的質疑和探究提供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可能,教師不再是指令的人,而是學習的指導者。

四、“翻轉課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分層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