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烹飪技巧教程范文
時間:2023-12-13 17:52: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廚師烹飪技巧教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翻譯能力 培養策略
1.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狀
“聽、說、讀、寫、譯”是英語教學最基本的培養要求,翻譯教學普遍缺乏翻譯理論、各種翻譯技巧和方法,以及翻譯實踐。2013年12月份的考試加強了對翻譯的重視,增加了翻譯的比重,由于長期以來對翻譯存在的固有觀念,使得老師和學生不能高度重視翻譯。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生在翻譯這一環節上是最薄弱的。如何適應新的翻譯考試要求?如何真正提升翻譯能力?以下從翻譯實踐中找尋答案。
2.翻譯實踐中所采用的翻譯策略
2.1大學英語教程中的翻譯實踐
本部分選取《新視界大學英語綜合教程》第二冊第七單元A Simple Way to Keep Law and Order的課后練習題,例證大學英語教學采用的翻譯技巧。此題要求將課文中的英語原句翻譯成漢語:
例1:
Source language: And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status of the king, in Morocco, is still very high, and his representative-the leather-jacketed cop-has an authority that you don’t find in policemen in mature Western democratic countries, who don’t have the statue to resolve disputes in the street.
Target language:毫無疑問,摩洛哥國王的地位仍然很高,而且他的代表――如穿皮克夾的警察――有著一種在成熟的西方民主國家所見不到的權威。西方國家的警察可沒有可能在大街上解決糾紛這么高的地位。
例1中,前半分句“毫無疑問,摩洛哥國王的地位仍然很高”是很明顯的直譯,“and”接連前后分句,后半分句英文主干結構是“his representative-the leather-jacketed cop-has an authority”,而中文譯文在“權威”前加上了英文“that”引導所有修飾補充內容,翻譯在修飾語的位置上進行了調整。最后“who”引導的從句修飾前句中“policemen”,翻譯時為使上下文銜接順暢增加了前句中的修飾,即“西方國家的”。根據句意和對比,“statue”增加了修飾語“這么高的”。
2.2大學英語四級考試中的翻譯實踐
本部分選取2013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部分,例證考試中采用的翻譯技巧。此題要求將140~160個漢字翻譯成英文短文,內容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等。
例2:
Source language: ①許多人喜歡中餐。②在中國,烹飪不僅被視為一種技能,而且被視為一種藝術。③精心準備的中餐既可口又好看。④烹飪技藝和佐料在中國各地差別很大,但好的烹飪都有一個共同點,總是考慮到顏色、味道、口感和營養(nutrition)。⑤因為食物對健康至關重要,好的廚師總是努力在谷場、肉類和蔬菜之間取得平衡,所以中餐既味美又健康。
Target language: Many people are fond of Chinese cuisine. In China, cooking is regarded not only as a craftsmanship, but also as an art. Well-prepared Chinese cuisine is both tasty and good-looking. The culinary skills and dish ingredients vary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However, good Chinese cuisine always shares something in common, that is, the color, aroma, taste and nutrition. As food is vital for one’s health, a good chef is always trying to strike a balance among grain, meat and vegetables. That’s why Chinese cuisine is tasty and healthy.
例2是一個能體現中西文化差異的翻譯文本,特別是飲食文化。選取內容及所用詞匯符合大學英語教學大綱要求,能達到考試的效度。對比中英文文本后,第一、二和第三句對于“中餐”、“技能”、“可口”和“好看”等詞組的翻譯,對于并列結構“不僅……而且”與被動結構“被視為”的翻譯都是直譯的最佳印證。當然也有意譯部分,如“精心準備”,對于“精心”,中文解釋“特別用心”,用“well-prepared”尚可表達這一內涵。第四句“差別很大”與“vary”也是意譯的點睛之筆。在對比中英文后,第五句中很顯然的是“總是考慮到”,省去了對應的英文翻譯,同時最后一句主要體現在“取得平衡”及“所以”兩個詞的意譯翻譯技巧,“取得”用的是“strike”卻未用“get”,“have”等詞,譯者希望通過“strike”表達出這種努力過程?!八浴北究芍苯佑谩皊o”,“therefore”等詞,譯者通過“That’s why”達到連接前文的目的。
例3:
Source language: ①中國結(the Chinese knot)最初是由手工藝人發明的,經過數百年不斷的改進,已經成為一種優雅多彩的藝術和工藝。②在古代,人們用它來記錄事件,但現在主要用于裝飾的目的。③“結”在中文里意味著愛情、婚姻和相聚。④中國結常常作為禮物交換或用作飾品祈求好運和避邪。⑤這種形式的手工藝(handicraft)代代相傳,現在已經在中國和世界各地越來越受歡迎。
Target language: The Chinese knot, originally invented by the craftsmen, has become an elegant and colorful art and craft over hundreds of years’ improvement. In ancient times, it was used to record events, but nowadays it is mainly functioning as decorations. “Knot” signifies love, marriage and reunion in Chinese. Often used as gift exchanges or decorations, the Chinese knot is believed to bring good luck as well as ward off evil spirits. The handicraft has been passed down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and now is gaining popularity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例3以“中國結”為主題,探索中國傳統文化,貼合四級翻譯要求。在對比文本后,不難發現在五個中文句子中,直譯和意譯的使用頻率較高:如第一句中“中國結最初是由手工藝人發明”、“優雅多彩的藝術和工藝”;第三句中“意味著愛情、婚姻和相聚”和第四句中“好運和避邪”等基本都是直譯的表達。“用于裝飾的目的”、“祈求”和“越來越受歡迎”等表達是明顯的意譯,以“祈求”為例,直譯為“pray for”,但對于目的語讀者來說,其實就是源語言認為的“帶來”即“bring”。此外,第一句“不斷的改進”減譯為“improvement”,“不斷的”是一個加強語氣的詞。第二句譯文將主動句轉換為被動句適合目的語讀者的語言習慣,也是異化的表現。第四句“the Chinese knot is believed to”對應中文中并無“被認為”,為符合語義需要,增加了這個表達。
三、啟示
根據大學英語教程和四級考試中翻譯技巧的總結,可以看出不論是中翻英還是英翻中,不可避免地都會采用以下幾種基本的翻譯技巧:直譯、意譯、減譯和增譯。同時因其考查內容的要求涉及中國歷史、文化、經濟和社會發展等,故在翻譯技巧中必將涉及歸化和異化,只是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等級水平決定了此翻譯技巧要求不會太高。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翻譯能力的培養可以首先培養學生的實際翻譯技巧,既可以解決考試的壓力,又可以在逐步的練習中走出習慣性字對字翻譯的誤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翻譯能力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劉宓慶.翻譯教學:實務與理論[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2]嚴明.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9.
篇2
幾年來,像這樣的日子不計其數。無論是炎炎夏日,還是寒冬臘月,他依然堅持著他的堅持,做著平凡人不平凡的事業。
師父是個地地道道的杭州人,性格開朗、堅毅,對生活充滿信心,對事業執著追求。天資聰穎,生性好學,干一行愛一行。原來在企業里,曾多次被評選為先進工作者、杭州市紅旗青年突擊手。他對烹飪頗有研究,既是特三級廚師,又是國家級高級營養師。此外,多才多藝的他,愛好廣泛,古玩、珠寶,無一不是玩出了專業的水準。平日里酷愛體育運動,尤其對武術情有獨鐘。在青少年時期,他就上城隍山跟人學習拳擊,爾后又學習了通背拳、長拳。雖然后來由于父親的阻止中斷了習拳練武,但有朝一日重練武術,成為一個美麗夢想,一直深藏在他的心底。
終于可以習武了,他開始不斷尋找武術老師。2007年,他成為楊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中國武術七段,人稱“杭城太極一枝花”的劉月蘭老師的入門弟子。自選擇太極之日這一天起,師父就下定決心,不怕吃苦,忘掉自我,醉心太極。堅持“聞雞起舞”,“冬練三九,夏練三伏”,一年365天,從不怠慢練功。本來底子就好,再加上勤奮,拳藝很快有了飛躍性長進。不僅拳架子漂亮,動作也相當規范。他先后逐次參加武術段位制一至六段的考試并獲得國家武術六段資格。他相繼參加了韓國、臺灣、香港國際武術邀請賽及第三屆、第五屆國際武術錦標賽,并頻頻拿獎,先后共獲金牌51枚、銀牌20枚、銅牌6枚。2014年在“海南國際旅游島武術大賽”“浙江省傳統武術錦標賽”“第三屆武當國際演武大會”“第五屆世界太極拳健康大會”等賽事中,除獲得多枚金牌外,還摘取了男子中年組“武術全能冠軍”的桂冠,獲得“武林名師百杰獎”“太極名家表演獎”“最佳教練員獎”“優秀教練員獎”“武術精英獎”等榮譽。最榮耀的是2011年至2014年連續四年被浙江省武協評為武術先進工作者。
在習練太極拳的過程當中,他善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沼鄷r間都用來研究拳理拳法,翻閱、收集大量的有關拳論方面的優秀文章,并將其編輯成《楊式太極拳綜合匯編》,在此同時,還編輯了《營養與健康綜合匯編》。這本《楊式太極拳綜合匯編》一共686頁,收錄了116篇文章,有拳理拳論、拳譜、劍論、刀論,還有招式圖解等,更有前輩們習拳的切身體悟,內容豐富實用。為了讓我們這些弟子、學生盡快提高拳藝,師父將這部浸透了他的辛勤與心血的匯編,毫不吝嗇地送與我們,大家如獲至寶,受益匪淺。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通過長期的太極拳訓練和理論學習,師父對太極拳的認識和體會更加深入,要求也越加提高,早已不滿足現狀。行拳不但要身架中正、動作規范,做到外三合,還要做到內三合。于是他處處留意,尋高人訪名師。在一次去錢塘武學專業委員會(原錢塘武學研究組)趙裕慶主任處匯報工作時,趙主任向他介紹了杭州民間太極高手王守挺先生的內功功法,后經林體鳳先生(現在的師兄)引薦,通過半年的考察,終得王老先生的認可而入得師門,成為楊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
王守挺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就成為一代武術名家陳松海的入門弟子,又曾拜峨眉拳臨濟功掌門宗師傅偉中先生為師,學習內功功法,練就了“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真功夫,身懷“搭手封人”、“凌空擒拿”、“沾衣十八跌”等太極揉手絕技。當年美國的尼克松、基辛格以及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等貴賓來杭訪問時,浙江省公安部門安排王守挺先生為安保隊隊長擔當安保工作,由此足以可見其功夫之深。
自跟隨王守挺先生學藝后,阿斌師父牢記王老先生的諄諄教誨:“我們練拳是以健身養生為目的。練武之人必須做到六個字:自信、信心、恒心”。除特殊情況外,他幾乎天天上午八點至十一點隨老先生左右學習拳技,風雨無阻。每當老先生親自喂勁傳授內功技法時,他總是認真“看”、“聽”、“試”,用心體悟和思考推手的“沾”、“連”、“粘”、“隨”等技巧技法,搞明白內勁是神、意、氣的化合。在此同時,他與同門師兄弟們相互交流切磋虛心請教,取眾之長補己短。當整座城市停止喧囂,人們早己進入夢鄉時,他還在燈下仔細閱讀拳書,細心體會,將白天記錄下王老先生口授的揉手技法和習練經驗整理成日記,以便日后反復揣摩。“三元內功”是王守挺師門練習推手的獨門方法,他每天堅持練習4到5次。要練好太極拳,做到“松”很關鍵,于是他就在“松”上面狠下功夫,無論騎車、買菜、做飯都不忘做松功。一次在菜場里,他提著菜蔬一邊走一邊做著松功,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和不解的詢問,也只是笑而不語,徹底將太極生活化,達到了如癡如醉的境界?!疤斓莱昵凇?,功夫不負有心人,阿斌師父對螺旋勁、纏絲勁、整合勁、杠桿原理、圈與弧線等推手技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現如今已漸入佳境。
在努力提高自身拳藝的同時,師父從不忘以傳承中華國術為己任。他創立了自己的師門,苦心培養太極人才,每天清晨五點鐘就趕赴市民中心帶領弟子們習拳練武。還經常利用下午時間,給弟子們上課糾拳,規正每一招每一勢。對待初學者更是不厭其煩,反復演示、講述動作要領及攻防含義,從不面露慍色責怪他人笨拙。他總是對弟子們說:“練拳要持之以恒,練者有,不練者無,功到自然成”。
師父不僅注重拳藝的修煉,還特別注重武德的修煉。當每個弟子入門時,他首先就是贈予一本《弟子規》,要求我們好好學習,修品德、修仁和、修奉獻。明確師門師規:崇尚武德,尊師重道,禮儀為先,以善為本,謙虛做人,不驕不躁,團結同門,勿輕他門,健身養生,精研拳技,同心同德,共傳太極。
如今,經阿斌師父培養的弟子布及省內外,年齡最大的60開外,最小的只有7歲。弟子們在各個武術賽事中表現不凡,紛紛獲獎,有勇奪武術全能冠軍者,有獲最佳運動員稱號者,還有人獲得最佳教練員獎、太極名家表演獎。最難能可貴的是許多弟子已獨當一面,在各個地方建立起拳隊,走入社會進行公益教學,弘揚武術精神,為發揚光大中華太極國粹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弟子們在相互交流的時候,經常會由衷地道出心聲:“我們要的就是像阿斌師父這樣的明師”。
師父為人敦厚善良,心胸寬闊。一則印度古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讓他在太極旅途中晴空萬里。發自內心的善舉,鑄就其大愛的人生舞臺。2013年10月,在浙江省武協、錢塘武學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師父正式成立了“錢塘武學錢江養生太極拳隊”。作為總教練,他不辭辛勞,傾囊相授。陸續教學了8式、13式、16式、24式、27式、38式、40式、42式、85式楊式太極拳和24式太極劍、32式太極劍、42式太極劍、54式傳統楊式太極劍、52式傳統楊式太極一路刀和二路刀,還完成了段位制1-6段教程套路的單練和對練的教學計劃。除了教套路,他時常加強學生們的基本功訓練,時而將內功心法、松功、完整的太極十三勢等內容結合到日常教學中去,形成了自己獨特的一套教學方法。
在市民中心圖書館的寬大廊道里,每晚7點至9點鐘,人們都能看見太極拳隊練拳的身影。柔和、舒展的楊式太極拳吸引著過往的群眾,常常有人停足觀賞而為之贊嘆:“哇!他們的太極拳打得真棒!”去年杭州電視臺《阿六頭新聞》組、《杭州城市快報》、2015年1月杭州電視臺先后多次專門采訪了錢江養生太極隊和王阿斌總教練并進行專題報道。
在師父的引領下,這支團隊日益壯大,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又先后成立了慶春門社區太極拳隊、濱江六合太極拳隊、建德太極拳隊。至今在冊隊員有460余名,其中300余人成為中國武術協會會員,100余人參加了中國武術段位制考評并獲得初、中級段位,其中有9人獲得六段位、一人獲得五段位、兩人獲得四段位。這支年輕的隊伍已在各武術賽場上嶄露頭角,幾年來參加數次省內外國際武術錦標賽獲得金、銀、銅牌504枚,12次獲得“楊式太極拳集體項目冠軍”,榮獲“中華武術貢獻獎”、“最佳運動隊獎”。而參加2015年第十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時表現尤為突出,來自世界各地257個代表隊5677位選手進行激烈角逐,錢江養生太極拳隊71人參賽,捷報頻傳,戰績輝煌,共獲得154枚獎牌,其中金牌86枚、銀牌47枚、銅牌21枚;五個集體項目均榮獲金牌:團體總分名列第四位;有2位選手榮獲女子全能亞軍、季軍。同時團隊還被大會授予最佳運動隊、二等獎貢獻獎;王阿斌被授予最佳領隊、1人被授予最佳教練員、3名選手被評為優秀運動員。
師父在帶領錢江養生太極拳隊的同時,攜愛人程平和女兒王毓群一起在杭州市圖書館進行四個太極拳班的公益教學,從不懈怠,盡心盡責。一家三口被人們譽為“太極之家”,而夫妻倆被稱之為“太極伉儷”。
為積極推進社會體育健康事業的發展,他曾被杭州國際學校委任為太極拳涉外教練,跟隨他學拳的有來自新加坡、新西蘭、印度、美國、墨西哥、法國、日本等14個國家的學生100余人。先后在慶春門社區、浙江省人大機關、建德市木蘭拳協會進行楊式太極拳的公益教學。外地的弟子和學生邀請他指導講學,哪怕再累也要安排時間開車奔赴前往,從不推辭。現經他教授的學生足有千余人。
現今不少人教拳都要收取高昂的費用,王師父卻分文不取。對人施教從不分高下,不分大小,更不分貴賤尊卑,一律以仁慈之心施以愛。他對公益事業如此熱心,引來他人的質疑,可師父并不介意。我們都知道師父這么做的理由很簡單:僅僅只是想讓更多的人分享太極拳所帶來的快樂和帶來的健康,也就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弘揚太極傳統文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