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范文
時間:2023-04-11 00:17:4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基因編輯,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現在研究人員已經能用CRISPR基因剪刀來編輯豬、魚、猴子、羊、兔子、老鼠、蝴蝶等動物的基因。下面可以梳理一下CRISPR基因剪刀編輯動物基因產生了哪些對人類有益的典型動物。
治療杜興氏肌萎縮小鼠
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癥(又稱杜興氏肌萎縮,DMD)是遺傳性肌肉萎縮疾病。該病的致病基因存在于X性染色體中(Xp21),是通過性連鎖隱性遺傳而致病。該病由表達肌萎縮蛋白的基因受損引發。肌萎縮蛋白能夠增強與保護肌纖維,當肌萎縮蛋白缺失時,骨骼肌與心肌將會發生退化。
男性只有一個X性染色體,因此該病患者大多為男性,患者經常需要坐輪椅,利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壽命一般在25歲左右。若女性的一對X性染色體中的一個攜帶有變異的杜興氏肌萎縮基因,便成為一個杜興氏肌萎縮的攜帶者,其兒子有二分之一的機會成為患者,其女兒則有二分之一機會成為杜興氏肌萎縮基因攜帶者。
目前,對于這種疾病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CRISPR基因剪刀的出現為根治這種疾病帶來了希望。CRISPR基因剪刀需要與Cas9配合操作,后者是一種由核糖核酸(RNA)指導的細菌核酸內切酶家族,被CRISPR系統用來在特異性的基因序列位點上識別和切割雙鏈DNA,因此通常稱為CRISPR- Cas9基因剪刀。
CRISPR-Cas9基因剪刀當然不能先在人身上使用來治療疾病,而是要進行動物試驗?,F在,研究人員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對患杜興氏肌萎縮的小鼠進行試驗,獲得了較好的效果。
對小鼠治療杜興氏肌萎縮的原理是,CRISPR-Cas9基因剪刀可通過一節RNA將Cas9酶移動到基因組中導致該病的致病基因位置,然后該酶能夠將特定的致病DN段切除,隨后細胞通過損傷修復機制將斷裂的DNA鏈連接,或者利用DNA模板創造新的序列。
現在,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利用腺病毒將CRISPR-Cas9基因剪刀導入杜興氏肌萎縮小鼠胚胎中,以切除有缺陷的編碼肌萎縮蛋白的基因片段,結果使得出生后的小鼠能夠產生新的肌萎縮蛋白,改善了小鼠杜興氏肌萎縮的癥狀。
另外,美國杜克大學的另一個研究小組也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直接對成年小鼠的腿部肌肉進行治療,結果讓小鼠的肌肉產生了正常的肌萎縮蛋白,力量得到增強,而且還改善了小鼠心臟等其他部位的肌肉力量。
這些研究結果也意味著,CRISPR-Cas9基因剪刀可以用來治療人的杜興氏肌萎縮,但是,還需要先進行人體試驗,并且需要得到倫理批準。
人血白蛋白(HSA)是人血漿中的蛋白質,其作用既廣泛又重要,因為它們在體液內可以運輸脂肪酸、膽色素、氨基酸等,同時能維持血液正常的滲透壓。人血白蛋白還可用于治療休克與燒傷,用于補充因手術、意外事故或大出血所致的血液丟失,也可以作為血漿增容劑。
但是,如果人血白蛋白只從人體獲取,如從獻血者的血液中提取,不僅數量有限,而且價格昂貴。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希望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動物,如豬或羊來生產人血白蛋白。現在的CRISPR-Cas9基因剪刀為實現這一想法提供了理想的工具,因為通過基因編輯動物,如編輯豬,可以讓豬生產人血白蛋白。
但是,基因編輯豬也會有兩種結果,既產生豬血白蛋白,也可產生人血白蛋白,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只能是在編輯豬的基因時,把敲入的人類基因放在位于豬血白蛋白產生基因的下游。北京蛋白質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將人血白蛋白的基因敲入到豬血白蛋白基因位點下游起始密碼子,希望人血白蛋白基因能在豬內源性白蛋白基因的轉錄調控下表達,同時阻止豬內源性白蛋白基因的表達。
研究人員在10只巴馬母豬體內植入了300個改造過的受精卵,之后有5只豬成功懷孕,產下了16只巴馬豬仔。結果發現,這16只豬仔都帶有預期敲入的生產人血白蛋白的基因,在它們的血液中也能檢測到人血白蛋白。不過,各只幼豬體內的人血白蛋白含量有所不同。因此,這只是一個初步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要在未來的繁殖試驗中查驗敲入的人血白蛋白基因是否能在這些豬的后代中遺傳下去。如果能穩定遺傳下去,或許未來能讓這些基因編輯的豬生產人們所需要的人血白蛋白。
人體器官供不應求制約了器官移植治療疾病和挽救人的生命,因此,一直以來,研究人員在想方設法采用動物的器官供給病人移植,豬的器官就被視為是一個很好的人類器官的代用品。
但是,采用豬的器官要解決兩大問題:一是豬的器官可能引發器官受者的免疫排異反應,二是豬身上的一些隱藏的病毒和微生物可能對人有害。
豬的器官對于人是異種器官,異種器官移植面臨的免疫學排異反應表現為超急性排斥反應(HAR)、急性血管排斥反應(AVR)、細胞介導的排斥反應和慢性排斥反應。1993年,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外科醫生庫珀等人發現,大多數人類免疫反應的肇事者就是源自豬血管內皮細胞上的抗原,稱為α-1,3-半乳糖,這是一種糖分子,能在幾分鐘內引發器官排異。但是,一種名為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的物質對于產生這種糖是必需的,將產生這種酶的基因敲除,就有可能緩和免疫排異反應,從而讓豬器官供人類移植。
另一個問題是,豬體內有多達幾十種潛藏的或休眠的逆轉錄病毒(PERV)。盡管對豬的這些逆轉錄病毒是否對人類有害存在爭議,但較為普遍的看法是,如果使用豬的器官,就應當消除這些隱患,以免移植豬器官后引發其他疾病。因此,如果要使用豬的器官,就必須敲除豬體內這些逆轉錄病毒的基因,以確保萬無一失。
于是,去除或修改豬的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和其他幾十種逆轉錄病毒基因就歷史地落到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肩上。美國哈佛大學的丘奇教授領導的團隊在2015年10月宣布,他們的兩個研究小組已經能完成去除或修改豬的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基因和其他幾十種逆轉錄病毒基因的任務。
一個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對一組豬胚胎進行了20多個基因的改造,其中就包括編碼豬的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的基因,從而阻止了豬細胞表面的α-1,3-半乳糖產生,也就消除了豬器官上面的抗原,可以避免豬器官移植到人體時觸發免疫反應。
另一個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 刀編輯豬胚胎中的62個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讓這些病毒失活。這項工作非常重要,因為這些病毒嵌入在所有豬的基因組中,無法進行處理或是被中和。由于擔心它們有可能給人類患者帶來疾病,豬器官遲遲不敢用于人類。
現在,由于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即消除了引發免疫反應的α-1,3-半乳糖基轉移酶基因和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基因,下一步將有可能把豬的器官移植給人。不過,在對人進行移植前,還要通過動物試驗來驗證,例如,對狒狒和猴子移植經過CRISPR-Cas9基因剪刀編輯的豬的器官,如肺、心臟和肝臟。
美國馬里蘭大學醫學院的外科醫生已經在做這種動物試驗。他們從一頭經過CRISPR-Cas9基因剪刀編輯的成年豬身上摘下肺,移植給一只6歲的狒狒。未來,這一研究結果將會公布,以此論證,豬的器官是否可以移植給人。
大力士和天狗
除了豬與人的生理和代謝相似、器官大小差不多之外,狗與人的生理也比較接近,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希望建立狗的動物試驗模式,為人類服務。現在,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出現讓中國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特殊的狗,一只稱為大力士,一只稱為天狗。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賴良學團隊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敲除狗的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以增強狗的肌肉能力,因為該基因對骨骼肌生長具有抑制作用,被敲除后,肌肉生長發育能力就會增強。
研究人員最初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對60多個狗胚胎進行編輯,然后把胚胎植入母狗體內孕育,誕生了27只小狗,但只有2只(一公一母)小狗的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被敲除。肌肉生長抑制素基因被敲除的狗的肌肉在4月齡時就顯得比普通狗更為發達,研究組將兩只狗分別命名為大力士(公)和天狗(母)。
預計這種基因敲除狗在成年后將具有更強的運動能力,適合狩獵以及軍事應用。由于狗與人的代謝、生理以及解剖特征相似,這類由CRISPR-Cas9基因剪刀編輯的狗會被用于治療人類的一些遺傳病,如帕金森病、重癥肌無力、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漸凍人癥)的試驗。
篇2
農業時代的開啟
“遺傳”,聽起來是個人人都能理解的名詞。中國人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英美人說“like father like son”。這些俗語里反映的生物代際之間的相似性,就是遺傳。先人們大概早就發現,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不管是生物的外形、行為,還是性格,這些性狀都能在一代代的繁衍中頑強地延續和保留下來。
實際上,早在人類文明開始之前,人類就已經充分―盡管也許是下意識―觀察到了遺傳現象的存在,甚至已經開始利用遺傳規律改善自己的生活了。
現代人類的祖先可以追本溯源到數百萬年前的非洲大陸。在兩百多萬年的無盡歲月里,先祖們在非洲大陸上采集植物果實、捕獲動物,過著靠天吃飯、隨遇而安的日子。人類文明的曙光出現在距今十幾二十萬年前。那時,現代人的直系祖先―人屬智人種―出現在非洲大陸,并且很快一批批地走出非洲,在全世界的各個大陸和主要島嶼上開枝散葉,也把采集和狩獵的固有天性帶到了世界各地。在那個時候,還壓根看不出我們這些身材矮小、面相平凡的先祖會在日后成為整個地球的主宰。
然而,就像突然擁有了某種未知的魔力一般,差不多從一萬年前開始,在世界各地快樂采集和狩獵的智人先祖們,幾乎在一眨眼間就改變了賴以生存的生活方式。這些變化開啟了農業時代,也最終催生了今天建立在發電機、汽車、互聯網和生物技術基礎上的全新人類社會。而這一切變化的開端,就是祖先們對于遺傳規律的利用。
在賈雷德?戴蒙德的名著《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對此有著生動詳盡的討論。就在人類先祖走出非洲的必經之路上,地中海東岸生長著繁茂的野生小麥,它們的種子富含蛋白質和淀粉。不難想象,當生活在中東新月沃地的人類先祖們在偶然間發現這種植物后,一定會如獲至寶地將它們作為日常采集和儲藏的對象。對于先祖們來說,這和他們數百萬年來在非洲大陸的日常采集工作并無分別。
但是如果先祖們想要把這些野生小麥挖出來,為他們提供穩定的食物來源,就會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野生小麥的麥穗會在成熟后自動從麥稈上脫落,將種子盡力播撒到周圍的泥土里。這是這些禾本科植物賴以生存繁衍的性狀之一,但這也使得人類先祖想要大規模收獲小麥種子變得非常困難。后來,在某個不知名的具體年代,生活在中東地區的遠古居民們無意間發現了一些遺傳變異小麥。這些小麥的麥穗即便成熟以后,也不會自動脫落。
泛生子的概念
從理性高度思考遺傳本質
很容易想象,如果這些變異小麥出現在野外,我們只有死路一條。因為它們完全無法通過脫落的麥穗散播自己的后代。但這些變異植株對于我們的先祖們來說卻無比珍貴,因為這樣的遺傳突變小麥會大大方便他們在固定時間大批收割麥穗、儲存麥粒!更要緊的是,先祖們一定也在無意間發現了遺傳的秘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因此這些仿佛是上天賜予般的神奇的小麥種子,也將會頑強地保留這種對人類先祖而言―而不是對小麥自身,極其有利的性狀。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先祖們可能會將這些奇怪的植物小心移植到村莊周圍,用心呵護,直到收獲第一批成熟的種子。這些種子將成為下一年擴大種植的基礎。就這樣,伴隨著一代代人類先祖們的細心發現、栽培和收獲,符合人類需要的優良性狀被保留了下來,一直保留到今天。這些無意間發現的遺傳突變小麥,可能標志著人類農業社會的開端。
最早從理性高度思考遺傳本質的,是同樣生活在地中海邊的古希臘人。在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和希波克拉底看來,遺傳現象必然有著現實的物質基礎,不需要用虛無縹緲的神來解釋。在他們的想象里,遺傳的本質是一種叫作“泛生子”的微小顆粒。這種肉眼不可見的顆粒,在先輩的體內無處不在,忠實記錄了先輩從形態到性格的各種性狀,并且會在過程中進入后者體內。以泛生子顆粒承載的信息為藍圖,子代得以表現出對先輩們的忠實模仿。
必須承認,泛生子的概念本身,其實并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蛘呖瘫↑c說,這只是把人們習以為常的遺傳現象用一個聽起來晦澀難懂的名詞概括了出來而已。但是這個從現象到概念絕非毫無用處。至少,借用這個概念,人們可以把許多看起來很不一樣的現象聯系起來。
例如,無性生殖―微小的細菌和酵母能夠一分為二產生兩個后代;有性生殖―雌雄家畜后會產生出一群嗷嗷待哺的小崽兒;甚至還包括果樹的嫁接―為什么果樹嫁接后的果實會帶有接穗和砧木的共同特征,不就是因為泛生子顆粒能夠從砧木毫無障礙地流動到接穗里面去,和接穗的泛生子合二為一嘛。
因此,這個生命力頑強的概念從古希臘時期一直流傳到了近代。甚至在19世紀中期,在達爾文創立進化論,為地球生命和人類的起源找到科學解釋的時候,他仍然借用泛生子的概念作為自然選擇理論的遺傳基礎。
進化論遭到的批評
宗教人士的攻擊與嚴肅的科學批評
在達爾文看來,一個生物個體的所有器官、組織乃至細胞,都磧兇約鶴ㄊ艫姆荷子顆粒。手的泛生子記錄著每個動物的手掌大小、寬窄、掌紋乃至毛發的生長位置,眼睛的泛生子當然少不了記錄眼睛的大小、虹膜的顏色等。在的過程中,來自父母雙方的泛生子融合在一起,共同決定了后代們五花八門的遺傳性狀。
更要緊的是,泛生子攜帶的生命藍圖一旦出錯,就會導致后代遺傳性狀的“突變”,而這些突變,就是達爾文進化論中自然選擇和適者生存的物質基礎。正是因為有突變,一代代生物個體才會具有微小但能夠穩定遺傳的差異,而這些遺傳差異影響著生物個體在環境中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并最終導致適者生存。
達爾文的進化論在誕生后遭到了猛烈攻擊,特別是在宗教界人士和虔誠的信徒們看來,達爾文的學說褻瀆了人類萬物之靈的神圣性,也把傳說中按照自己的模樣造人的上帝置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地位。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進化論同樣遭遇了嚴肅的科學批評。熱力學創始人之一、物理學家開爾文勛爵當時估算出地球的年齡至多不會超過一億年,而這點時間遠遠不夠積累出達爾文進化所需要的五花八門的遺傳突變(當然,后來人們意識到地球的年齡遠大于此)。
古生物學家們對此發出了詰難,按照進化論,地球上必然存在許許多多物種之間的中間形態,但是它們的化石又在哪里呢?有一個批評可能是最致命的,因為它聲稱發現了進化論和遺傳融合理論的深刻矛盾,換句話說就是,達爾文辛辛苦苦為進化論找到的遺傳基礎,可能根本不支持進化論的聲明!這一批評來自蘇格蘭工程師、愛丁堡大學教授亨利?弗萊明?詹金。他評論說,按照達爾文的進化論,生物的遺傳物質需要經歷漫長、微小的突變過程,才能產生足夠顯著的形狀變化,最終造就地球上千萬種五花八門的物種。
新書速遞
冷暴力
作者:[法國]瑪麗-弗朗斯?伊里戈揚
出版社:后浪丨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定價:38.00元
本書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這一概念,它廣泛發生在婚姻、家庭和職場中,施虐者通過拒言語歪曲、諷刺、嘲笑、輕蔑、否定人格等常用手段來欺凌、控制受虐者,使這種關系持續下去,讓受虐者無法逃脫。
日本新中產階級
作者:[美國]傅高義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定價:60.00元
傅高義在學術生涯之初被斥為“鄉下人”后,意識到一個社會學家如果從未在另一種文化中生活過,何談理解本國社會?1958年至1960年,他來到東京市郊展開田野研究,描寫日本社會快速變遷之際的“新中產階級”―工薪族和他們的家庭。此書是他的成名作。
外婆的道歉信
作者:[瑞典]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篇3
“隊長,那些病毒體已經沖上來了。”
“什么?那些東西竟然突破了我們的五道防線?”
“是的,他們擁有尖利的爪子和極快的奔跑速度,而且那些大的病毒體還有能發出一種毒氣!”。
“你去讓01號小隊帶一些重武器和彈藥,我們只帶了輕武器和少量的子彈,對付那些病毒體還遠遠不夠。”
“是,隊長。”
“隊長,那些病毒體已經快突破到我們這里了,根本出不去啊!”
“那我們只好搏一搏了,告訴隊員們,讓他們放近了病毒體再打,不要浪費子彈,我們的子彈不多了。“
“隊長!“
“哦,原來是K博士啊,有什么事嗎?”
“隊長,我知道這棟樓里有隱形通道,離我們這里不遠,可以出去。”
“那好,你先帶隊員們出去,我和02小隊留下掩護你們”
“不行隊長,你得先出去,要不然我們誰能安下心???”
“你們快出去!我一會就出去。”
“砰!”
“隊長,那些病毒體已經沖破了我們的最后一道防線,你快走啊!”
“啊…………”
“不好了,隊長被感染了,大家快走啊!”
第二章
“怎么辦,隊長被那些東西感染了,我們一定要為隊長報仇啊!”
“我們還是先問問K博士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一會還要與那些病毒體戰斗呢。”
“嗯。”
“K博士!”
“哦,原來是隊長手下的兩位得力干將啊,有什么事嗎?”
“我們是想問問這些病毒體是怎么回事?”
“哦,是這個問題啊,我也一直在研究這些病毒體,在剛才與那些病毒體戰斗時,我發現從病毒體內飛濺出的液體不是血液,而是含有X成分的混合液體,這種液體一旦沾附在人的皮膚上,會被感染成與母體相同的傀儡,這些傀儡與其它病毒體不一樣的一點在于被感染成傀儡后20個小時就會蒸發成有Z成分的蒸氣。據說是一種叫SLX的病毒氣體被人吸入體內后,會改變人體的基因,僅僅幾秒鐘就會變成病毒體。”
“那我們怎樣才能將這些病毒體的基因改變成人的基因呢?”
“要改變這些病毒體的基因只能把一種叫FK的液體與X成分混合,才能將病毒體的基因改變,而這兩種東西只有地表20000米以下的地方才有,想拿到這兩種東西跟本就是妄想。”
“如果我們一直與病毒體戰斗,我們必定失敗,使地球陷入終極黑暗?。?rdquo;
“還是用最后的辦法,G計劃,雖然能讓那些病毒體全部死亡,但是我們也會死亡。”
“那就是舍小家保大家。”
兩個人回到隊中了,把這個計劃與隊友們講了,沒有一個人反對。
尾聲
K博士把G計劃完成了。
病毒體、隊員們和他們親愛的隊長在一時間內都化為了烏有。
G計劃是什么呢?
就是投擲一顆F-SX型中子彈……
篇4
人類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創造了許多美的載體,琴棋書畫,無一例外。所謂“琴棋書劍詩酒花”,“琴”首當其沖,古琴之聲近于天籟,琴是極清幽高潔之物,彈奏時須靜,環境靜和人心靜,“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琴韻是古今文人墨客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陳源在《聽琴》里幽默地說:(英國人)不愛莎士比亞你就是傻子,(中國人)不愛古琴你逃不了做牛。
葉靈鳳《憔悴的弦聲》,卻傳遞了這樣奇特的信息:兩個互不相識的人,可以通過琴聲成為知音,產生“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共鳴。讓人聯想到俞伯牙與鐘子期的傳說,聯想到潯陽江邊江州司馬的故事。
對比琴的莊重與繁文縟節,“葉笛”這一小巧的樂器則顯得親切隨意。中國人口眾多,歷史悠久,音樂形式自然也是多樣的,拈一枚葉子,吹出動聽的音樂,或許更貼近自然,更貼近我們回歸自然的夢想??姵缛旱摹度~笛》超越了笛聲的空靈,深化的主題,使文章厚重起來。
對比這些輕靈的或是沉重的聲音,“安塞腰鼓”則是“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蔽恼潞凸穆?,同樣氣勢磅礴,同樣酣暢淋漓。使人為之振奮,讓人感受到來自黃土高原的純樸而年輕的力量,一種讓人激動不已的崇高感。
音樂源于什么?我想,音樂一是源于人們對美的追求,對自然的改造;二是源于自然本身。大自然賜于我們許多無價的財富,天籟就是其一,天籟給我們創作音樂的靈感,因為只有這種聲音,才堪稱“天然去雕飾”,我們才能層層剝去浮躁的現實世界的外衣,尋找到“真”。周同賓的《天籟》不止寫聲音,還寫人。寫天籟的自然優美,寫人的純樸善良。
篇5
“這個‘小本本’真方便,折子也能用,補貼什么時候上賬一清二楚,現在拿上個這,‘銀行’真是背到包里了!”日前,在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關莊村金融服務便利店,前來取款的村民張某笑呵呵地說。
老張說到的“小本本”是陜西信合自主研發、新近推出的“村村通助農服務e終端”。筆者了解到,這款剛剛推出的新產品支持存折、IC卡和磁條卡,目前已經實現了小額存取款、轉賬匯款、惠農補貼和社保資金查詢領取等多種功能,而且還將陸續完善“家樂卡”自助貸款和代繳中間業務等功能。
2003年深化改革以來,陜西省聯社秉持“高起點、高標準、跨越式”的發展理念,積極實施科技興社戰略,加快電子信息化建設進程。目前,陜西信合已經發展成為全省營業網點最多、客戶群體最廣、業務規模最大、服務功能齊全的現代化金融機構,在陜西經濟尤其是“三農”和縣域經濟的發展中充分發揮著金融主力軍的重要作用。
讓銀行服務變得觸手可及
普惠金融就是能讓百姓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對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群眾來說,現代化的金融服務是一種奢望和夢想。以“服務三農”為己任的陜西信合,近年來除了盡力新建營業網點、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之外,不斷拓展電子金融服務渠道使普惠金融的觀念變得貼切而真實。
西安市周至縣的駱峪鎮位于秦嶺山中,盡管距離縣城只有短短的15公里,但鎮上沒有任何金融機構的營業網點。2012年,周至縣聯社選定在人口較多、農戶居住較為集中的神靈山村設立銀行卡助農取款點,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小額取現和轉賬查詢的困難。
“過去要跑10里路才能取到錢,現在在家門口5分鐘就能辦好,而且不收任何費用,這才真是咱農民的貼心銀行??!”一位李姓村民動情地說。
據了解,目前陜西信合電子信息化建設已形成支撐日交易量1000萬筆以上、各類電子渠道日處理300萬筆以上、交易成功率達99%以上的信息系統處理能力。截至2014年11月末,陜西信合已在全省范圍內共布設自助服務終端3493臺,拓展特約商戶2.5萬戶,共布放POS機4.1萬臺。其中設立助農取款服務點13705個,鄉村網點覆蓋率達到60%以上,年內受理存取款業務29.9萬筆,金額1.5億元。與此相應,電子銀行客戶數達到339萬戶,僅2014年上半年交易量就達654萬筆,較上年同期增長1744%,交易金額154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87%。
科技為發展保駕護航
“有了新模型科學有效的綜合評判,我們的心里更加有底了?!蔽靼彩醒闼撋绲目蛻艚浝砝馅w釋然道,“就像這些小微企業,多數經營情況較好,多年合作信譽良好,就因為企業名下資產少或者財務不健全,難以獲得合理授信和貸款。這個新的評級授信模型考慮要素全面,還方便基層操作,既合理支持了客戶,又大大提高了風險管理水平。”
“預警系統讓一些細微的紕漏更容易識別,前移了風險關口,很大程度上規范了柜員操作,效果比較好,近兩年的風險預警信息明顯減少了?!崩馅w補充道。
在采訪中,凡是談到近些年更新上線的各類內控管理系統,許多人都發出了類似的感嘆。
來自陜西信合科技部的數據顯示:2006年,全省信合的業務經營數據實現集中處理。2008年,信貸及資產風險管理系統同時接入開辦信貸業務的所有營業網點。2009年,陜西信合智能辦公信息系統上線運行。2010年,對核心系統平臺實施了新會計準則的優化改造。2011年,柜員操作風險預警及監控系統正式投產運行。2013年,核心業務系統運行平臺順利平穩更換,遠程集中授權系統上線運行。2014年,省聯社資金業務管理系統成功上線運行……
2012年,在銀監會組織召開的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工作會議上,陜西信合承擔的“基于操作風險控制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應用系統開發模式研究與實踐”課題榮獲首屆全國銀行業信息科技風險管理研究成果優秀獎。與此同時,符合陜西信合管理運行體制的“小銀行、大平臺”農村金融發展模式和“小核心、大”信息系統建設策略“兩小兩大”的發展思路逐步清晰。2014年11月,“陜西信合業務發展與IT建設統一規劃”項目展開。該項目從陜西信合總體業務目標和發展戰略頂層進行設計,規劃全省信合信息科技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和集成架構,通過整合新建形成陜西信合的信息科技戰略架構,保證今后五到十年信息科技發展能夠完全滿足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的各項要求。
篇6
【關鍵詞】 小瞼裂綜合征; FOXL2; 卵巢功能早衰; 突變
FOXL2基因是一個2.7 kb的單外顯子基因,編碼376個氨基酸,預期的蛋白質屬于翼狀螺旋/叉頭型轉錄因子調節家族,包含一個特有的101個氨基酸的forkhead DNA結構域和一個與此分離但功能尚未闡明的多聚丙氨酸肽段。小瞼裂綜合征(BPES)是表現為瞼裂狹小、上瞼下垂和倒轉型內眥贅皮等一系列癥狀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臨床上分為兩型:Ⅰ型:女性患者不育,原發閉經或提前絕經、小子宮和卵巢功能早衰;Ⅱ型:男女患者均可生育。目前研究證實FOXL2基因與BPES的發病密切相關,是首選致病基因。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參考The human FOXL2 mutation database(http://medgen.ugent.be/foxl2/)[1],搜集所有報道過的突變,共發現有144個變異位點,其中包括15個單核苷酸多態位點。對這些突變進行統計學處理并分類,同時進行蛋白表達譜分析,各功能區分析,以及患者的臨床特征與突變相關性分析。
1.2 突變位點的研究方法 (1)直接測序;(2)多重性連接依賴的探針擴增法;(3)微衛星位點分析和單核苷酸多態性分析;(4)熒光原位雜交技術分析。
1.3 前期實驗結果的分析 筆者對一期收集到的29例BPES患者血樣進行FOXL2基因突變研究,并將前期實驗中所得的突變結果進行分析歸類[2-3]。
2 結果
2.1 FOXL2的功能區 FOXL2的功能區包括forkhead DNA結合域(第52~152殘基區域)、功能尚未闡明的多聚丙氨酸肽段(221~234位氨基酸殘基區)以及轉錄激活區(第280~320殘基區域)。
2.2 分類結果 突變譜共分10型,具體分型如下:A:蛋白截短,無forkhead DNA結合域及其后的所有氨基酸;B:蛋白截短,包含部分forkhead DNA結合域;C:蛋白截短,包含完整forkhead DNA結合域,無多聚丙氨酸肽段及轉錄激活區;D:蛋白截短,包含完整forkhead DNA結合域和完整的多聚丙氨酸肽段,無轉錄激活區;E:轉錄激活區域突變,蛋白截短或延長,包含完整forkhead DNA結合域和完整的多聚丙氨酸肽段;F:轉錄激活區后的突變,蛋白截短或延長,包含完整forkhead DNA結合域、多聚丙氨酸肽段及轉錄激活區;G:多聚丙氨酸肽段框架內移碼突變,蛋白延長或截短;H:只有錯義突變,單個堿基的替換或顛換;I:包括微缺失及FOXL2基因與其他基因的染色體重排;J:其他突變,包括5′-UTR和3′-UTR區域變異。
2.3 患者的臨床特征與突變相關性分析結果 所有發現突變的患者均為典型的BPES,兩型BPES存在著基因型和表現型的相互關聯。同一個突變可導致明顯的家系內和家系間的表型多樣性,即表現型和基因型的多樣性。
A組突變由于forkhead區域的破壞致DNA結合能力的下降,從而導致FOXL2的單型缺陷;由于缺乏相關的信息,對B組不能作出相關性判斷;C組,蛋白截短,無多聚丙氨酸肽段及多聚脯氨酸肽段,發生POF幾率非常高,多為BPESⅠ型;D組,具有完整的forkhead和聚丙氨酸區域,蛋白截短,家系內存在表現型的多樣性;E組,具有完整的forkhead和聚丙氨酸區域,移碼突變導致蛋白延長,導致Ⅰ型和Ⅱ型BPES;F組的基因型與表現型亦不能作出相關性判斷;G組的多聚丙氨酸肽段突變框架移碼突變,導致聚丙氨酸擴增,發生在Ⅱ型BPES家系和類型不明確的家系中。多聚丙氨酸肽段延長,導致聚丙氨酸擴增,多發生在Ⅱ型BPES家系;H組錯義突變,由于病例數量少及缺乏相關的信息,不能作出判斷;I組發生在散發的患者和家族性BPES,多伴發智力低下;J組未引起任何蛋白變異,由于病例數量少及缺乏相關的信息,不能作出相關性判斷。
單純的卵巢功能早衰(POF)患者中發現的FOXL2的變異均為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筆者對30例單純性上瞼下垂患者的FOXL2基因進行突變分析時未發現此基因的突變。
2.4 前期實驗中的突變的分析及歸類 筆者對一期收集到的29例BPES患者及100例眼瞼發育正常的人的血樣提取FOXL2基因進行突變研究,發現的3個突變位點分別為892C>T、951~953delC及901~930dup30。
892C>T為無義突變,蛋白截短,包含完整forkhead DNA結合域,但無多聚丙氨酸肽段及多聚脯氨酸肽段,屬于C組;951~953delC為缺失突變后引起移碼突變,蛋白截短,包含完整forkhead DNA結合域和多聚丙氨酸肽段,無多聚脯氨酸肽段,屬于D組;901~930dup30為重復突變,多聚丙氨酸肽段框架內移位突變,蛋白延長,屬于G組。
另外,據報道的中國人BPES患者中FOXL2基因的突變共有24種,除去筆者報道的3種[2-3],其余21種分組情況如下:475dupC屬于B組;704delG及804dupC屬于D組;1091 delC屬于E組;1041~1042 insC屬于F組;909~938 dup30及933~965dup33屬于G組;H組突變比較多,分別為425 T>C;773C>G;655C>T;370 A>G;340A>G;384G>A;241T>C;650C>G;50CTA及2293-2294insT屬于J組;其中672~701dup30;663~692dup30以及858~874dup17不屬于以上突變分型的任何分組,提示在這些突變區域可能存在其他功能部位[4-13]。
3 討論
轉錄因子的轉錄激活區分為3類:酸性激活區、谷氨酰胺富含區和脯氨酸富含區。國內外學者對FOXL2功能區的研究只提出其forkhead DNA結合區和一個與此分離的多聚丙氨酸區域,并未提及轉錄激活區。通過對FOXL2功能域的分析,未發現明顯的酸性區及谷氨酰胺富含區,只有一個脯氨酸富含區,即280~320區域,此區內脯氨酸含量高達45%,因此,筆者認為此區為FOXL2的轉錄激活區。另外,突變譜的結果亦顯示此區域為突變高發區,認為是由于轉錄激活區的突變使轉錄因子失去轉錄功能而導致其作用蛋白的功能異常,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突變類型的分組與De Baere等[14]的分組略有不同,筆者主要是根據FOXL2功能區進行突變類型的分組,如此可以更好的了解FOXL2突變與功能的關系,從而為明確FOXL2的確切致病機理提供依據。De Baere等[14]在對多例BPES家系研究后提出由同一個突變可導致明顯的家系內和家系間的表型多樣性,即表現型和基因型的多樣性,筆者認為主要是由于基因背景不同和基因的相互作用造成的。
FOXL2控制瞼裂發育的目標基因尚不清楚。據推測,FOXL2很可能是控制某些基因,如TGF-α、EGFr、Inhbb、控制睜眼及瞼裂的基因位點,而這些基因與其他與眼前節發育有關的轉錄因子共同影響瞼裂的發育,如Pax6、Bmp4、Bmp7等[15-16]。另外,有研究發現,FOXL2的一個同源基因FOXO對某些調節細胞周期的抗凋亡或促凋亡基因有調節作用。FOXL2可能參與了對胚胎早期眼瞼及眼周肌肉發育過程中某些調節細胞周期的抗凋亡或促凋亡基因的調節,其具體的作用機制,還有待于進一步地研究證實。
綜上所述,FOXL2的突變與BPES發病密切相關,任何區域的突變都可以導致其功能異常,從而導致BPES。多聚丙氨酸區域的喪失與Ⅰ型BPES密切相關。FOXL2的突變與單純性POF及上瞼下垂的發病關系并不密切。
參考文獻
[1] Beysen D,Vandesompele J,Messiaen L,et al.The human FOXL2 mutation database[J].Hum Mutat,2004,24(11):189-193.
[2] Tang S,Wang X,Lin L,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the FOXL2 ge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Mutagenesis,2006,21(1):35-39.
[3] Li W X,Wang X K,Sun Y,et al.A novel mutation in the FOXL2 gene in a Chinese family with blepharophimosis, ptosis, and 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05,22(4):372-375.
[4] Jiang H,Huang X,Su Z,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the forkhead transcriptional factor 2 gene in three Chinese families with blepharophimosis syndrome[J].Mol Vis,2013,19(2):418-423.
[5] Ye J,Shi X,He J J,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FOXL2 gene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1,47(11):1007-1011.
[6] Hu S,Guo J,Wang B,et al.Genetic analysis of the FOXL2 gene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Mol Vis,2011,17(5):436-442.
[7] Zhou Z M,Liang D S,Quan Y,et al.Deletion and mutation analysis to FOXL2 in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10,46(6):532-536.
[8] Lin W D,Chou I C,Lee N C,et al.FOXL2 mutations in Taiwa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phimosis, ptosis, 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Clin Chem Lab Med,2010,48(4):485-488.
[9] Wang J,Liu J,Zhang Q.FOXL2 mutations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Mol Vis,2007,13(8):108-113.
[10] Qi Y H,Li Y,Lin H,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FOXL2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6,42(5):409-414.
[11] FOXL2 mutations and genomic rearrangements in BPES[J].Human Mutation,2009,30(2):158-169.
[12] Qian X,Shu A,Qin W,et al.A novel insertion mutation in the FOXL2 gene is detected in a big Chinese family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J].Mutat Res,2004,554(1):19-22.
[13] Qi Y H,Li Y,Lin H,et al.Mutation analysis of FOXL2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J].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6,42(5):409-414.
[14] De Baere E,Beysen D,Oley C,et al.FOXL2 and BPES: mutational hotspots, phenotypic variability, and revision of the genotype-phenotype correlation[J].Nat Genet,2003,72(2):159-166.
[15] Praphanphoj V,Goodman B K,Thomas G H,et al.Molecular cytogenetic evaluation in a patient with a translocation (3;21) associated with blepharophimosis, ptosis, 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 (BPES)[J].Genomics,2000,65(5):67-69.
篇7
北師大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2》第5章第1節。
2 教材分析
2.1 教材分析
基因突變是高中生物學課程內容標準是北師大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模塊第5章“遺傳信息的改變”第1節內容。本節內容介紹了變異的類型、基因突變的概念、特點、意義、基因突變發生的原因及人工誘變在育種上的應用。教材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為實例實例引出基因突變現象,既便于學生理解,又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基因突變的概念、原因及基因突變的特點。
重點:基因突變的概念、產生原因、結果和基因突變的特點。
難點:歸納總結基因突變的概念和原因;基因突變與性狀的關系;變異的不定向性與總是突變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的關系。
前后知識的聯系:與前面DNA的結構和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代表了遺傳信息,基因的概念和表達相聯系。與生物進化和育種聯系。
2.2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有絲分裂、減數分裂、遺傳的物質基礎、基因的表達和遺傳的基本規律的學習,對生物的遺傳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對于生物的變異現象在生活中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對為什么會發生變化?怎樣變化?發生的變化對生物會產生什么影響?,還不知道。因此,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聯系生活經驗,前面已有知識基礎,適時啟發,及時設疑,經分析、歸納總結,力爭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并理解。
3 設計思想
教學活動圍繞著對基因突變的實例展開,理解基因突變的內涵,把握基因突變的外延、特點以及與生物變異和進化的關系;強化核心概念的教學,注重知識與生活、實踐應用的聯系。
4 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目標
4.1 概述基因突變的概念、產生原因和結果;
4.2 舉例說明基因突變可以自發產生,也可以誘發產生;
4.3 舉例說明基因突變有普遍性、隨機性、不定向性、自然突變頻率低和多害少利等特點。
能力目標
4.3.1 自我收集資料并探究和討論,實現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4.3.2 收集有關人工誘變育種、太空育種等事例,進一步理解基因突變的特點,了解人工誘變在育種上的應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探討生物遺傳病的發生是誘發基因突變的結果,預防遺傳病的發生。
(2)收集我國有關人工誘變的事例,培養學生的探究、創新精神和愛國情懷。
5 學法指導
從實例分析入手,按照認知的規律從現象到概念,從宏觀到微觀來歸納總結出基因突變的概念和特點;利用繪圖、前后聯系以及跨學科類比等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基因突變概念、結果以及與性狀的關系。最后通過概念圖的形式將所學內容進行整合。
6 教學過程
導入:
設疑:自然界生物多種多樣,子代性狀與親代相似的叫遺傳,同時又有子代性狀與親代不同的。這種現象在遺傳學上稱為什么呢?
(學生思考)――變異
提問:在生活中既有父母單眼皮而生了個是雙眼皮的女兒,也有武漢一愛美的女性通過手術整形將自己變成了美女,這是否變異?這種性狀的改變能否傳遞給后代呢?
(學生思考)――是,前者能,后者不能
(教師展示圖片,聯系前面生物表現型與基因型、環境的關系)學生活動:學生觀察圖片并分析討論。
教師總結并板書:變異分為不可遺傳的變異(僅由環境因素引起的性狀改變)和可遺傳的變異,包括基因突變、基因重組和染色體變異。
這節課我們來探討學習可遺傳變異中的基因突變。
板書:第5章 遺傳信息的改變
第1節 基因突變
教師介紹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發現過程,聯系到細胞呼吸探討貧血的原因,再展示正常紅細胞與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患者的紅細胞圖片,證實鐮刀型紅細胞攜帶氧氣的能力不足,聯系血紅蛋白的作用進一步推測血紅蛋白結構可能不同。
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分析,發現正常的血紅蛋白和鐮刀型細胞的血紅蛋白有一個肽段的位置不同。幻燈展示正常和異常血紅蛋白分子的部分氨基酸順序。
正常……纈氨酸―組氨酸―亮氨酸―蘇氨酸―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賴氨酸―
異?!i氨酸―組氨酸―亮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纈氨酸―谷氨酸―賴氨酸―
設疑:
1、哪個氨基酸發生了改變?氨基酸的種類和排列順序由什么來決定?
2、密碼子的堿基排列順序又由什么決定?
3、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的直接原因是?根本原因是?
教師總結: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直接原因是血紅蛋白的一個氨基酸發生了替換,根本原因是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的替換導致基因結構的改變。
設疑: 聯系DNA的結構思考除了堿基對的替換外,還有哪些變化會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基因結構改變一定會導致性狀改變嗎?
(學生思考討論并回答)――堿基對的增添或缺失
類比理解:遺傳物質DNA一樣不同的堿基(A G C T)排列順序代表不同的信息。與英文句子由一個個字母組成,如有這樣一個英文句子“The cat sat on the mat”。隨機叫一小組的同學抄下來,每位同學可隨意的替換或增添或減少字母,最后讓學生看變后的意思是否改變,又是否一樣,體會基因突變的方式和根本原因。
練習:就下面已經給出正常的DNA分子的堿基序列,分析當堿基分別發生如下變化時,翻譯成的氨基酸序列將如何變化? (1)第1個位點上的堿基A被堿基G或堿基C所替代;(2)第5個位點上的T發生了缺失;第5、6兩個堿基發生缺失;第4、5、6三個堿基都發生缺失;(3)第5個位點和第6個位點之間插入一個堿基A;插入兩個堿基A、C;插入三個堿基A、C、G。
問題:從中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1)DNA分子中發生堿基對的替換、增添或缺失,都能引起基因結構的改變。
(2)堿基對的替換不一定會引起氨基酸排列順序的改變。
(3)缺失或增加1個堿基或2個堿基比缺失3個堿基的影響大。
1、概念
由于DNA分子中堿基對的增添、缺失或改變都會引起基因結構改變。因此,基因突變的實質就是基因結構的改變。
引入下一知識內容:DNA的結構具有穩定性,復制會解旋為單鏈,那么什么時候容易發生基因突變呢?
2、時期:有絲分裂間期和減數第一次分裂間期
癌癥就是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發生突變逐漸的結果,在生活中有什么因素容易引發發生基因突變呢?
物理因素:在強日光照射下容易得皮膚癌;在醫院放射室工作的醫生容易得癌癥等;
化學因素:咸菜等腌制食品必須檢測亞硝酸鹽的含量,亞硝酸鹽含量過多可能會致癌等)
教師總結誘發基因突變的因素:
3、引起基因突變的因素
1、外因:
(1)物理因素:紫外線、X射線、中子流、激光等;
(2)化學因素:亞硝酸鹽、堿基類似物等;
(3)生物因素:某些病毒、細菌的代謝產物等。
2、內因: DNA復制過程中出錯。
4、基因突變的結果:
(1)產生新基因,是變異的根本來源。
(2)總是突變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和控制對象沒變)。
(3)基因突變生物性狀不一定改變(密碼子的簡并性)。
5、基因突變的特點:
自然界中,肝炎病毒會突變;動物、植物、真核、原核等都能突變。說明基因突變在生物界中是廣泛存在的。
(1):普遍性
資料:幾種生物不同基因的自然突變率
生物名稱 突變類型 突變頻率 單 位
大腸桿菌 組氨酸缺陷型 2×10 ―6 每個配子的突變頻率
玉米 皺縮種子 1×10 ―6 每個配子的突變頻率
果蠅 白眼 4×10 ― 5 每個配子的突變頻率
學生分析:各種生物的突變頻率的數量級別在10―5到10―6,說明突變頻率極低。
(2)基因突變的低頻性――DNA具有穩定性
展示4個幻燈片,引導探究:殘翅果蠅、短腿安康羊、玉米白化苗、圖片。
(3):基因突變的隨機性
基因突變可以發生在生物個體發育的任何時期;可以發生在細胞內不同的DNA分子上;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4):基因突變的不定向性和可逆性。
以基因A為例,它不但可以突變成為a1,而且還可能突變為a2、a3等一系列的等位基因。如:控制果蠅野生型紅眼的基因(w+)可以突變成白眼(w),也可以突變成杏色眼(wa)、淺黃色眼(wb)、櫻紅色眼(wc)。
(5)基因突變多害少利性――可能破壞與環境協調
引導學生思考分析:生物發生的基因突變一般是利少害多不是絕對的,取決于環境。
教師說明:一個物種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由許多個體構成物種,生物發生的基因突變是不少的,其中也有不少的有利變異,所以可以促進生物的進化是很有意義的。
6、基因突變的意義和應用
基因突變是新基因產生的途徑,是生物變異的根本來源,是生物進化的原始材料。
應用一:在培育農作物新品種方面的應用。
舉例:我國培育的太空椒、“黑農五號”大豆等。
學生思考:(1)為什么選擇萌發的種子或幼苗(分裂旺盛)
(2)太空遨游后的種子是否都發生了突變?是否都變得更好了?是否按人們希望的方向在變?已變好的又是否會變回去呢?
歸納總結:應用二:在為生物育種方面的應用。
篇8
[關鍵詞] DNA甲基化;MGMT基因;qPCR;DNA探針;鋸齒狀病變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4)01(b)-0011-06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MGMT gene methylation status in colorectal serrated lesions
XU Chunwei WANG Luping GE Chang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the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PLA,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patients with serrated lesions tissues MGMT gene methylation status and MGMT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ancer pathways and the rol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MGMT gene in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methylation level. Methods From 2007 to 2013 in the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of Beijing PLA, 225 cases of serrated lesions [96 cases of hyperplastic polyp (HP), 61 cases of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 (SSA/P) and 68 cases of 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 (TSA)], 54 cases of tubular adenoma (TA), 69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and 42 cases of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tissues were selected; MGMT gene methylation status of CpG island was detected by qPCR applications Taqman probe (MethyLight) methods, methylation state of amplification target fragment was verified by by sequencing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MGMT protein expression in 116 cases of serrated lesions (including 52 cases of HP, 41 cases of SSA/P, 23 cases of TSA), 20 cases of TA, 24 cases of CRC, 24 cases of normal colorectal mucosa tissue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The differences of MGMT gene promoter methylation state and degree of abnormal MGMT protein positive degree in the serrated lesion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frequency of MGMT gene promoter methylation and different age paragraph,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Organization MGMT gene methylation may induce the protein expression i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owngrad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errated canceration pathway of hyperplastic polyps-serrated adenoma-carcinoma.
[Key words] DNA methylation; MGMT gene; qPCR; DNA probe; Serrated lesions
鋸齒狀病變是一組具有鋸齒狀(波浪狀或星狀)結構的異質性上皮病變,包括增生肉(hyperplastic polyp,HP)、廣基(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sessile serrated adenoma/polyp,SSA/P)、傳統型鋸齒狀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新近統計發現,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中60%的來自普通腺瘤,35%來自“增生肉-鋸齒狀腺瘤-癌”這條鋸齒狀通路[1],特別是鋸齒狀病變的CpG島甲基化表型(CpG island methylator phenotyp,CIMP)。鋸齒狀通路涉及一系列異常的表觀遺傳學修飾[2]。這些異常修飾中以DNA甲基化最常見。DNA異常甲基化分為A型和C型,前者與年齡因素有關,年齡越大,甲基化頻率越高,后者與腫瘤相關,通過引起相關基因表達下調或沉默,促進腫瘤的發生發展[3]。
MGMT為DNA損傷修復基因,定位于人類染色體10q26,全長170 kb,由5個外顯子,4個內含子組成。啟動子富含GC堿基,順式作用元件有CpG島中的6個Spl位點、2個糖皮質激素反應元件(GRE),AP-I元件等。cDNA長約769 bp,編碼207個氨基酸組成的蛋白質。MGMT序列具有相對穩定性,從結腸桿菌到哺乳動物均含有結構一致的“-異亮氨酸-脯氨酸-半胱氨酸-組氨酸-精氨酸-纈氨酸-”(IPCHRV)活性基序列,活性位點在145位半胱氨酸殘基上[4]。本研究通過MethyLight方法,一方面分析鋸齒狀病變中MGMT基因啟動子區CpG島甲基化狀態和免疫組化中MGMT蛋白的表達情況,在基因層面和蛋白層面對MGMT進行初步探究,另一方面分析鋸齒狀病變中MGMT基因啟動子區CpG島甲基化狀態和年齡相關因素情況,在甲基化和年齡上對MGMT進行初步探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標本 收集總醫院2007~2013年病理診斷為各類結直腸息肉和腺瘤切片4810例,從中篩選出腺體具有鋸齒狀特征的息肉及腺瘤,進行組織學診斷及分類。由3名病理醫師按WHO(2010)消化系統腫瘤分類及文獻標準[5-9]4~5輪回顧性閱片。從中篩選出225例鋸齒狀病變(96例HP、61例SSA/P和68例TSA)作為實驗組,并以54例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TA)、42例正常結直腸黏膜組織和69例CRC作為對照。
1.1.2 主要試劑和儀器 DNA提取試劑盒購自德國QIAGEN公司,甲基化修飾試劑盒為美國ZYMO公司產品,核酸蛋白質濃度測量儀B-500購自上海創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基化陽性/陰性對照為美國ZYMO公司產品,qPCR反應試劑ROX購自TaKaRa公司,Mix購自上海輝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GMT抗體購自中杉金橋公司(1∶500稀釋),內參基因β-肌動蛋白(β-actin)引物和探針參照文獻[10]設計,甲基化引物和探針由上海輝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Mx3000P定量PCR擴增儀為美國Stratagene公司產品。
1.2方法
1.2.1 甲基化引物和探針設計 MGMT基因序列參照GenBank(http://ncbi.nlm.nih.gov),GenBank Accession:NC_000010。甲基化引物和探針由Beacon Designer7.9軟件設計,設計標準:引物擴增片段大小在80~150 bp范圍,引物長度17~25 bp,GC含量在40%~70%,兩條引物的Tm值盡量接近。避免引物內部或之間形成3 bp以上的互補序列。探針長度20~30 bp,探針的Tm值比引物高5~10℃,探針內標或探針與引物之間避免形成3 bp以上的互補序列,對其進行BLAST檢查,引物和探針符合要求,并由上海輝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見表1。
1.2.2 DNA提取 采用QIAamp DNA FFPE Tissue Kit試劑盒提取組織DNA,將含有DNA組織的蠟塊連切5張10 μm的厚蠟膜,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步驟進行操作。并測定其純度和濃度備用。
1.2.3 甲基化修飾 采用EZ DNA Methylation-GoldTM Kit(D5005)試劑盒,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步驟進行操作。經此步后,DNA序列中未甲基化的胞嘧啶(C)轉變為尿嘧啶(U)。
1.2.4 MethyLight PCR反應體系(20 μL):2×Taq PCR Master Mix 10 μL;修飾后的DNA模板2 μL;上、下游引物各1 μL(10 pmol);探針FAM 0.4 μL(10 pmol);ROX 0.3 μL。反應條件:94℃預變性5 min;94℃ 30 s,56℃ 45 s,72℃ 45 s,共50個循環;72℃延伸5 min,4℃冷卻5 min。每例標本設兩個復孔,經亞硫酸氫鹽修飾的Human Methylated & Non-methylated DNA Set作為陽性、陰性對照,水為空白對照。
1.2.5 測序法驗證擴增序列 PCR擴增產物送北京金唯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測序,由于擴增序列(94 bp)過小,連接到質粒作為載體后,用通用引物的方法測序,結果如圖1所示,測序目的片段和Beacon Designer 7.9軟件設計序列吻合。
甲基化片段中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保持不變
圖1 MGMT基因擴增片段部分測序圖
1.2.6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 所有標本常規石蠟包埋,4 μm厚連續切片,60℃溫箱烘烤90 min。采用EnVision二步法,實驗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高溫高壓抗原修復,DAB顯色,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為陰性對照,已知陽性的結腸腺體組織為陽性對照。
1.2.7 結果判斷標準 MethyLight結果判斷標準[11]:同時擴增目的基因(MGMT)和內參基因(β-actin),根據標準曲線得到兩者的原始拷貝數,計算標準甲基化指數(normalized index of methylation,NIM)其定義為:NIM=[(MGMT sample/MGMT positive)β-actin sample/β-actin positive)]×100,其中MGMT sample指樣本中甲基化MGMT基因的拷貝數,MGMT positive指陽性對照中甲基化MGMT基因的拷貝數,β-actin sample和β-actin positve與上述相同。NIM≥4為甲基化,NIM25%~50%為2分,Ⅲ級>50%~75%為3分,Ⅳ級>75%~100%為4分。染色強度計分:Ⅰ級淡黃色為1分,Ⅱ級棕黃色為2分,Ⅲ級棕褐色為3分。每張切片兩種評分之乘積為該切片最后的表達強度:0分為(-),1~3分為(+),4~6分為(++),≥7分為(+++)。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甲基化結果運用χ2及Fisher確切概率法,免疫組化結果使用多組有序秩和檢驗,兩組間比較運用Bonferroni檢驗,甲基化和蛋白表達相關性及甲基化和年齡相關性運用Pearson相關法進行統計學處理,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臨床資料特征
225例鋸齒狀病變中HP 96例、SSA/P 61例、TSA 68例,分別占鋸齒狀病變的42.67%、27.11%和30.22%,96例HP中,男63例,女33例,男性多見,年齡31~88歲,平均(56.052±12.448)歲;61例SSA/P中,男43例,女18例,男性多見,年齡23~84歲,平均(56.665±14.976)歲;68例TSA中,男46例,女22例,男性多見,年齡30~85歲,平均(59.470±12.506)歲。
2.2 MGMT基因標準曲線分析
將陽性對照按10的倍數稀釋成1~1×10-6 7個濃度梯度制作標準曲線(其拷貝數為103~109/mL),各濃度梯度反應均做復孔。MethyLight的線性范圍為104~108拷貝/mL,R2為0.942。
2.3 MGMT基因啟動子CpG島甲基化狀態
MGMT基因啟動子CpG島甲基化陽性表達率在正常組、TA組、HP組、SSA/P組、TSA組和CRC組分別為0.00%(0/42)、46.30%(25/54)、26.04%(25/96)、60.66%(37/61)、76.47%(52/68)和68.12%(47/69),各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 = 112.790,P = 0.000)。正常組與SSA/P、TSA、TA、CRC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HP組與SSA/P、TSA、CRC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余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圖2(見封三)。
表2 MGMT基因CpG島甲基化陽性率統計結果[n(%)]
注:與正常組比較,P < 0.05;與HP組比較,P < 0.05;HP:增生肉;TA:管狀腺瘤;SSA/P:廣基(無蒂)鋸齒狀腺瘤/息肉;TSA:傳統型鋸齒狀腺瘤;CRC:結直腸癌
2.4 MGMT蛋白陽性表達率
MGMT蛋白陽性表達率在正常組、TA組、HP組、SSA/P組、TSA組和CRC組分別為100.00%(24/24)、80.00%(16/20)、98.08%(51/52)、78.05%(32/41)、69.57%(16/23)和70.83%(17/24),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χ2 = 26.641,P = 0.000)。正常組與HP、SSA/P、TSA、TA、CRC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HP組與SSA/P組、TSA組、TA組和CRC組之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余各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圖3。
2.5 MGMT基因甲基化與MGMT蛋白相關性分析
經統計學分析顯示,TA、SSA/P、TSA、CRC三組中MGMT甲基化與MGMT蛋白表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且相關性為負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r = -0.500、-0.361、-0.437、-0.412;HP中MGMT甲基化與MGMT蛋白表達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但相關性為負相關,相關系數為r = -0.220。見表4。
2.6 MGMT基因甲基化與年齡相關性分析
經統計學分析顯示,TA、HP、SSA/P、TSA四組中MGMT基因甲基化與年齡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 0.05)。MGMT基因甲基化與年齡相關性為正相關,與TA、HP、SSA/P、TSA相關系數分別為0.042、0.009、0.087、0.138。見表5。
3 討論
CRC是最常見的惡性消化道腫瘤之一,全球CRC每年新發病例數達123萬,死亡約為發病率的1/2。近年研究表明,CRC發病率目前仍呈持續增長態勢,其原因之一就是對結直腸鋸齒狀病變認識不足[2,13]。2010年WHO消化系統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分類中對鋸齒狀病變的分類比以往更為詳細[9],HP在鋸齒狀病變中最常見,占所有病變的75%以上,根據組織學上的微小差別分為微泡性增生肉(microvesicular hyperplastic polyp,MVHP)、富于杯狀細胞的增生肉(goblet-cell rich hyperplastic polyp,GCHP)、寡黏液型增生肉(mucin-poor type,MPHP)[14]。SSA/P占鋸齒狀病變的15%~25%,根據細胞異型性分為伴/不伴有細胞異性增生型[14-16]。TSA不常見占鋸齒狀病變的1%左右,特征為具有整體復雜結構域纖維狀生長方式,常顯示細胞異型特點,與TA及伴細胞異型的SSA不同[14,17]。TSA一般與高MSI癌無關,可能與低MSI有關[6]。近年來從分子遺傳學角度對鋸齒狀病變進行研究發現,結直腸鋸齒狀病變通路是一個多因素、多階段、多基因連續累積發生的過程,在此演變過程中有眾多CRC相關基因參與。鋸齒狀通路分為:①無蒂(廣基)鋸齒通路:以SSA/P和MVHP為代表,癌變機制為BRAF突變,引起錯配修復基因h-MLH-1甲基化和高水平CpG島甲基化現象,導致腺體不同程度異型性增生直至癌變。②傳統鋸齒狀通路:包括TSA和GCHP,癌變機制為K-RAS基因突變,引起DNA修復基因MGMT甲基化和低高水平CpG島甲基化現象等。MGMT基因甲基化后,引起一些基因沉默,導致腺體異型性增加,進一步發展為癌。鋸齒狀通路中有眾多異?;蚣谆裟苌钊胙芯坎⒓右岳?,不僅可以用于CRC的早期診斷、高危人群的監測、癌變風險評估等,還可為CRC靶向治療藥物提供理論依據支持[1,18]。
在本實驗基因層面研究中發現正常黏膜組織、TA、HP、SSA/P和TSA中均有MGMT基因啟動子CpG島甲基化,實驗組鋸齒狀病變HP、SSA/P和TSA甲基化率為26.04%(25/96)、60.66%(37/61)和76.47%(52/68),對照組正常黏膜組織、TA和CRC的甲基化率為0.00%(0/42)、46.30%(25/54)和68.12%(47/69)。Dhir等[18]在18例TA中檢測到甲基化率為47.1%,29例不伴異型性的SSA/P中檢測到甲基化率為29.63%,19例伴有異型性的SSA/P中檢測到甲基化率為52.63%,在9例HP中檢測到甲基化率為14.29%,本研究中對照組的TA和實驗組的SSA/P的甲基化率與以上研究結果基本符合,但實驗組HP的甲基化率明顯高于Dhir等[18]研究,這可能與樣本量、樣本來源、引物在CpG島的位置不同等因素引起系統誤差有關。本研究對照組與實驗組組間比較過程中,對照組正常黏膜組織與實驗組SSA/P(P = 0.000)和TSA(P = 0.000)有顯著性差異,與實驗組HP(P = 0.230)差異性不顯著;對照組CRC與實驗組HP(P = 0.000),與實驗組SSA/P(P = 0.375)和TSA(P = 0.275)差異性不顯著;對照組TA與實驗組HP(P = 0.012)和TSA(P = 0.001)有顯著性差異,與實驗組SSA/P(P = 0.123)差異性不顯著;實驗組組組間比較過程中,HP和SSA/P(P = 0.000),HP和TSA(P = 0.000)組間有顯著性差異, SSA/P和TSA(P = 0.053)組間差異性不顯著。在本實驗蛋白層面運用免疫組化方法研究中發現實驗組HP、SSA/P和TSA蛋白表達陽性率為98.08%(51/52)、78.05%(32/41)和69.57%(16/23),對照組正常黏膜組織、TA和CRC中蛋白表達陽性率為100%(24/24)、80.00%(16/20)和70.83%(17/24)。與Sawyer等[19]對39例SA運用免疫組化方法發現MGMT陽性表達率為18%(7/39)相比,在本實驗中,SSA/P蛋白陽性表達率[78.05%(32/41)]和TSA蛋白陽性表達率[69.57%(16/23)]明顯高于Sawyer等[9]研究,具體原因可能與甲基化引物設計、樣本來源、樣本量大小等因素有關。本研究對照組與實驗組組間比較過程中,對照組正常黏膜組織與實驗組HP(P = 0.001)、SSA/P(P = 0.000)和TSA(P = 0.000)有顯著性差異;對照組CRC與實驗組HP(P = 0.001)有顯著性差異,但SSA/P(P = 0.515)和TSA(P = 1.000)差異性不顯著;對照組TA與實驗組HP(P = 0.029)有顯著性差異,但與實驗組SSA/P(P = 1.000)和TSA(P = 0.434)差異性均不顯著;實驗組與實驗組組間比較過程中,HP和TSA(P = 0.001),HP和SSA/P(P = 0.006)中組間有顯著性差異,但在SSA/P和TSA(P = 0.452)中組間差異性均不顯著。在本實驗MGMT基因甲基化與蛋白表達相關性研究中,發現在實驗組HP、SSA/P和TSA中分別呈弱相關(P = 0.117,r = -0.220)、弱相關(P = 0.020,r = -0.361)及中等程度相關(P = 0.037,r = -0.437),對照組正常黏膜組織、TA和CRC中,正常黏膜組織運用Pearson法無法計算相關性,TA中呈中等程度相關(P = 0.025,r = -0.500),CRC中呈中等程度相關(P = 0.046,r = -0.412)。通過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驗組中HP、SSA/P和TSA基因甲基化和蛋白表達有顯著性差異,相關性分別為弱相關、弱相關和中等程度相關;在對照組中TA和CRC基因甲基化和蛋白表達有顯著性差異,相關性都為中等程度相關。通過基因層面和蛋白層面及兩者相關性的探究,推測在鋸齒狀病變通路中MGMT基因啟動子甲基化有誘導MGMT蛋白表達下調,在鋸齒狀通路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年齡相關性甲基化研究方面,在基因目的序列(-107~-200)這部分的位點上實驗組HP(P = 0.931,r = 0.009)、SSA/P(P = 0.763,r = 0.042)和TSA(P = 0.263,r = 0.138)及對照組TA(P = 0.763,r = 0.042)中差異性均不顯著(P > 0.05),且相關性為弱正相關。
綜上所述,MGMT基因啟動子CpG島甲基化可能導致MGMT蛋白表達下調,與鋸齒狀病變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在無蒂(廣基)鋸齒通路和傳統鋸齒狀通路中起重要推動作用,是CRC發生重要的分子事件。
[參考文獻]
[1] Snover DC. Update on the serrated pathway to colorectal carcinoma [J]. Hum Pathol,2011,42(1):1-10.
[2] Makinen MJ. Colorectal serrated adenocarcinoma [J]. Histo pathology,2007,50(1):131-150.
[3] Jass JR,Whitehall VL,Young J,et al. Emerging concepts in colorectal neoplasia [J]. Gastroenterology,2002,123(3):862-876.
[4] Harris LC,Potter PM,Tano K,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promoter region of the human 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gene [J]. Nucleic Acids Res,1991,19(22):6163-6167.
[5] Torlakovic EE,Gomez JD,Driman DK,et al.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vs. 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J]. Am J Surg Pathol,2008,32(1):21-29.
[6] East JE,Saunders BP,Jass JR. Sporadic and syndromic hyperplastic polyps and serrated adenomas of the colon:classification,molecular genetics,natural history,and clinical management [J].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8,37(1):25-46.
[7] 王魯平,陳健.與癌密切相關的結直腸廣基鋸齒狀腺瘤(SSA)的概念及病理診斷要點[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8, 15(2):84-87.
[8] 王魯平,楊光之,周志勇,等.結直腸鋸齒狀病變104例形態學及細胞增殖活性的觀察[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9, 38(2):100-105.
[9] Hamilton SR,Bosman FT,Boffetta P. Carcinoma of the colon and rectum.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Pathology and Genetics Tumours and Digestive System [M]// 4th edition,Switzerland:WHO press,2010:134-146,160-165.
[10] Ogino S,Kawasaki T,Brahmandam M,et al. Precision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isulfite conversion and real-time PCR(MethyLight)for quantitative DNA methylation analysis [J]. J Mol Diagn,2006,8(2):209-217.
[11] Eads CA,Lord RV,Kurumboor SK,et al. Fields of aberrant CpG island hypermethylation in Barrett's esophagus and associated adenocarcinoma [J]. Cancer Res,2000,60(18):5021-5026.
[12] 許良中,楊文濤.免疫組織化學反應結果的判斷標準[J].中國癌癥雜志,1996,(4):229-231.
[13] 趙娜,楊廷翰,郝晉,等.高風險結直腸癌患者快速流程模式的臨床應用[J].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2011,14(4):269-272.
[14] Torlakovic E,Skovlund E,Snover DC,et al. Morphologic reappraisal of serrated colorectal polyps [J]. Am J Surg Pathol,2003,27(1):65-81.
[15] Goldstein NS,Bhanot P,Odish E,et al. Hyperplastic-like colon polyps that preceded microsatellite-unstable adenocarcinomas [J]. Am J Clin Pathol,2003,119(6):778-796.
[16] Spring KJ,Zhao ZZ,Karamatic R,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 with BRAF mutations:a prospective study of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noscopy [J]. Gastroenterology,2006,131(5):1400-1407.
[17] Snover DC,Jass JR,Fenoglio-Preiser C,et al. Serrated polyps of the large intestine:a morphologic and molecular review of an evolving concept [J]. Am J Clin Pathol,2005,124(3):380-391.
[18] Dhir M,Yachida S,Neste L,et al. 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 and classical adenomas:an epigenetic perspective on premalignant neoplastic les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J]. Int J Cancer,2011,129(8):1889-1898.
篇9
2、耳筒有零件壞了,貌似修理換零件也找不到配件吧。
3、解鎖打開iphone,進入主屏幕HOME,找到設置應用,觸摸點擊設置。
4、打開設置后,下拉,找到通用設置,打開通用。
5、打開后下拉滑動,找到聽覺這欄,如下圖所示,看到有左——控制鈕——右,我們可以滑動這個控制按鈕向左或者向右,到最左時候就是做左耳機聲音最大,右耳機沒有聲音,反向同理相反??刂瓢粹o在中間控制線處聲音是均衡的!
篇10
摘 要:語言發展是漸變的,詞義的發展演變亦如此。對詞義演變的探討要從共時和歷時的角度出發。本文通過大量語料考察“葷”這個詞的用法及其詞義的演變過程,結合相關社會文化背景,我們試圖去尋找它發生演變的原因。
關鍵詞:葷;詞義演變;佛教
一、“葷”的基本義簡介
“葷”在《現代漢語詞典》中解釋為?指雞鴨魚肉等食(跟“素”相對)葷菜;三葷一素;他不吃葷;餃子餡兒是葷的還是素的?佛教徒稱蔥蒜等有特殊氣味的菜:五葷。
從文字學角度來看,在《說文》中“葷”字屬“”部,而非屬“肉”部,這就是說“葷”的本義應與植物有關,而非肉類。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葷,臭菜也。”,段玉裁注“謂有氣之菜……葷、辛物,蔥之屬”,《玉篇.部》:“蔥,葷也”《說文.部》:“蒜,葷也”又:“葷,臭菜也?!边@里的“臭”是氣味的意思,蔥、姜、蒜等能發出刺激味道,故而屬“葷菜”。這足以認定“葷”的本義是指像蔥蒜此類帶有辛辣刺激性氣味的蔬菜,并非指肉類。在現代漢語里“葷”指蔥、姜、蒜之類“臭菜”的本義已不常用。那“葷”是如何又本意“臭菜”向表示“肉類食物”轉變的呢?
二、“葷”的本義到今義的演變
1、“葷”在唐朝之前多使用本義
通過篩選查證,“葷”在南北朝之前出現的頻率不多,“葷”表示蔥、姜、蒜之類“臭菜”意義的用例在文獻記載中總共出現了30多例。
(1)葷,臭菜也。――《說文》
(2)葷,辛菜也。――《蒼頡篇》
(3)膳葷?!秲x禮?士相見禮》
(4)然后葷菜百疏以澤量。《荀子?富國》
(5)顏回曰:“回之家貧,唯不飲酒不茹葷者數月矣?!薄肚f子?人間世》
(6)膳于君,有葷桃?!抖Y記?玉藻》魏晉時期葷在文獻記載中出現的更少,只有三例
(7)又乘須長齋,絕葷菜,斷血食。《抱樸子?十五》
(8)葷草耐冬煎《抱樸子?十七》
(9)居于齋室,不交外事,不食葷辛,靜志虛心?!度珪x文?祭儀》
例(3)注:“葷,辛物,蔥蔬之屬,與后世之以肉食為葷者不同?!崩?)楊注云:“葷,蔥薤之屬也。”例(5)注:葷,辛菜也。例(6)注:“姜及辛菜也。”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南北朝以前,“葷”單單指蔥、姜、蒜之類“臭菜”,不表示“肉類食物”的意思,到了南北朝時期,葷的古義和今義開始分離,出現古義和今義同時使用的情況。也就是說“葷”就開始有表示“肉類食物”的意義了。
(10)梁有天下,不食葷。《荊楚歲時記》
(11)作菹消去:用羊肉二十斤,菹二升,菹根五升?!洱R民要術卷第九》
(12)舂緩則葷臭。《齊民要術卷第十》
(13)非飲酒茹葷而已。
例(10)說梁武帝信奉佛教,不吃肉食。這是記載“葷”有表示“肉類食物”意義的最早的文獻資料。例(11)注:“菹”有葷、素二種,這是肉菹。這里的“葷”確切的指出就是“肉”。例(12)注:舂的慢了就會有辛味。雖然在南北朝時期“葷”出現了今義,但是在文獻記載中用例還是很少。
2、唐宋時期是“葷”本義和今義并存時期
語言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西漢末佛教傳入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南北朝時期得以弘揚,至唐代達到鼎盛。大量的佛教著作被翻譯注解,信奉佛教的人也日益增多,這些社會文化的變化給語言文字的使用產生不小的影響。佛教的盛行促使了“葷”的語言使用環境發生了轉變。首先,“葷”在文獻里出現的頻率大大增加,其次使“葷”字的使用帶有濃厚的宗教色彩,大多數出現表示“齋戒”的語言環境里?!叭潯背33霈F在“葷腥”、“葷臊”、“葷膻”、“葷血”、“葷辛”、“葷蔬”等詞組中,用來指氣味濃烈的葷辛食物和肉食,但仍與“腥”“臊”“膻”等詞有明確的意義分工。
(14)蔬菜則有姜、芥、瓜、瓠、葷菜等。《大唐西域記?卷二》
(15)子玉既重生,遂斷葷血?!稄V異記?費子玉》
(16)以地清凈故,獻奠無葷膻。《全唐詩?白居易》
(17)香火多相對,葷腥久不嘗?!度圃?白居易》
顯然,“葷”在這幾個詞組中所具有的“葷辛”“氣味濃烈的食物”的意義皆由“臭菜”而來。而上述“葷腥”“葷臊”“葷膻”“葷血”“葷辛”、“葷蔬”中的“腥”“臊”“膻”是泛指指雞鴨魚肉、牛羊肉等肉類食物。佛教既忌食五葷又忌食腥膻的肉食,往往兩者連在一起講便有了“葷腥”“葷臊”、“葷膻”、“葷血”這些詞,借指齋戒忌食的食品。久而久之“葷”和“腥”一樣泛指動物類食品?!叭澬取薄叭澆恕钡仍~組就演變為專指肉類食物的復合詞,
宋代,“葷”逐漸獨立表示“動物類食品”“肉類食物”的意義。這種用例在宋代文獻記載中很多,如下例
(18)顧忻,以母病,葷辛不入口者十載?!端问?列傳孝義》
(19)隆壽法騫禪師,母廖氏始娠,頓惡葷腥?!锻稀?/p>
由此可見,葷”的本義的使用并不是戛然而止的,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唐朝時期,是“葷”的本義“臭菜”和今義“肉類食物”分庭抗禮的時期,二者的發展程度都保持在平衡狀態。
3、宋代以后“葷”本義基本消失
宋代“葷”指蔥、姜、蒜等“臭菜”的的本義開始逐漸減少,而其今義越來越強勢。隨著語言的發展,宋朝以后,“葷”指氣味濃烈的葷辛食物的意義基本消失,“葷”的意義功能加強,完全獨立承擔起表示“肉食”意義的職責?!叭潯本妥鳛槿忸愂澄锏拇~,成為現代漢語中與“素”相對的概念了。以下是“葷”在明清時期的用例。
(20)葷的是人肉餡饃饃,素的是鄧沙餡饃饃?!段饔斡?五十五回》
(21)貧僧自不用葷?!段饔斡?八十二回》
(22)御弟哥哥,你吃葷吃素?《西游記?第五十四回》
現代漢語中的“葷腥”“葷菜”等詞也都用以專指肉食,其中的“葷”指蔥、姜、蒜等“臭菜”的本義卻很少再使用了。
三、結論
詞義的演變和社會文化分不開,在各種語言因素中,詞匯與社會直接發生密切的聯系,它對社會發展變化最敏感的,變化也最快。在佛教達到鼎盛唐宋時期,“葷”的詞語表現形式也發生了變化,由最初的以單音節詞獨立存在變成和別的詞一起形成復合詞。從外部原因來看,“葷”的詞義演變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很大,它的演變折射了社會文化的變動。從詞語自身來看,“葷”的詞義變化是漸變的。這正說明了語言詞匯的意義變化,必定會受到社會變遷、文化交融等因素影響。語言詞匯的發展是漸變的,而不是爆發性的,它是通過語言新質要素的長期積累和舊質要素的逐漸衰亡來實現的,不可能一下子出現新的質變。(作者單位:中南民族大學)
參考文獻
[1] 邢福義,文化語言學[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
[2] 葛本儀.現代漢語詞匯學[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1.184.
[3] 素齋和記葷,薛理勇,中國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