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基因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時間:2022-05-14 11:06:56

導語:文化基因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文化基因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摘要:常州段運河作為江南運河段的重要節點,流淌了兩千多年,蘊含了豐富的運河文化遺產。從文化基因的視角對常州運河文化遺產進行梳理,分類為物質文化基因與非物質文化基因兩種表現方式。通過對運河文化遺產的了解,尋找常州的運河文化基因特色,為常州運河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尋找合適的文化基因路徑,為常州段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化基因,運河文化遺產,常州

在對大運河文化的保護傳承中,要求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運河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通過對運河文化遺產的梳理,凝練特色的文化基因,有針對性的對運河文化基因進行傳承與保護,為運河城市的景觀風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提供理論支撐。

1相關概念

1.1文化基因的概念界定

“基因”在生物學中是生物體遺傳進化的基本單位,文化基因是與生物基因相類比而產生的一個全新概念,尚未形成一個統一的說法。國外對文化基因的看法主要是將文化基因看作一種信息圖式可以被記憶、是文化遺傳單位或模仿單位可以被直接觀察到的文化現象、是一種社會文化進化的單位、是一種符號標志[1]。關于文化基因的概念國內主要有兩個大類的看法:一類是思維方式為主;一類是作為可傳承的信息為主。思維方式是民族心理底層結構的外在表現,是民族特殊性的重要標志,在民族的發展過程中,會長久地影響著人們的思維方法、思維習慣等[2]。另一類就是從生物學引申,把文化基因定義為民族儲存特定遺傳信息的功能單位,承載著文化生命賴以延續的遺傳信息,也是產生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原因[3]。還有一些學者把民俗和民間信仰看作是文化基因,認為會對人類的生產與生活活動產生一定影響[4]。文化基因的應用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文化特征較明顯的區域,并逐漸向規劃、建筑、文化遺產等領域延伸。

1.2運河文化的概念界定

對于運河而言,首先是為了漕運而修建的,之后隨著貨物運輸與人的流動,帶來了文化的交流,產生了運河文化。文化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的綜合。運河文化,就是運河發展所帶來的運河城市的興起、不同文化背景的參與下所形成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運河帶來了南北文化的交流,使不同地域的人們體驗到不同的生活與文化形式所帶來的不一樣的生活體驗,通過與原來生活環境的比較產生新的需求,需求促使新的文化形式的產生,使文化得以傳播、發展、融合,從而創造出特有的運河文化。

2文化基因的提取

將文化基因仿照生物學基因的構成,對研究對象展開文化基因的提取,來構建文化基因圖譜。提取文化基因的第一步,要收集文化遺產元素并將其分類歸納;第二步,分析提取文化遺產元素中的核心文化元素;最后,將其進行總結提煉作為研究對象的文化基因。將該方法運用到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中,可以先將運河文化分為物質文化基因和非物質文化基因進行解構分析,完成文化基因類別劃分,構建出符合地域特色文化基因圖譜,根據不同類別的文化基因提出不同的傳播路徑,以期在地域文化保護中具有針對性和文化傳承性[5]。

3常州運河文化基因的提取

運河在常州穿城而過,又環城而行,是蘇南各城市中流經最長的一段,具有豐富的運河文化。常州段運河位于江南運河的西段,是江南軍事、交通、經濟和文化交流中所不可替代的大動脈[6]。不同的文化與本地特色結合,形成了當地特有的運河文化遺產。本文主要將其運河文化分為兩大類,即物質文化、非物質文化。物質文化包括漕運文化、水工文化、建筑文化等;非物質文化包括非遺文化、宗教文化、商業文化、文學藝術等。

3.1物質文化基因

運河的物質文化受到了不同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表象特征;探究運河遺留下的多樣物質文化內容(如表1所示),可以感受到文化基因外現形式的多元化。常州段運河的這些實體物質文化遺產元素種類豐富,物質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水文化、建筑文化方面。整體來看,常州運河的物質文化基因受到“水”的影響,形成了城內的各類建筑及建筑群。為滿足漕運的需求,不同朝代都為此展開建設,在城內設置了碼頭、閘、壩等設施。橋,因河而生,是常州必不可少的構筑物,便利了河兩岸的居民往來,拱形橋又便于橋下的船只流通。不僅有建筑單體的存在,還有建筑群體,青果巷、前后北岸建筑群最具有常州的建筑文化特征,緊鄰運河而建,是古城中重要的存在,常州古城格局的“活化石”,居住了許多名人,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底蘊,都具有江南水鄉的民居風格。

3.2非物質文化基因

非物質文化能夠反映該地域的文化特征屬性。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講,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不是直接由運河生產,但是其發展與傳播卻依賴于整個運河的發展,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屬于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7]。因此,本地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活動、戲劇、文藝等都是其非物質文化基因的內容(見表2)。非物質文化基因蘊含了運河文化的內涵,體現了隨著運河的發展給人帶來在思想領域、生活領域以及精神領域等方面的改變。非物質文化基因主要體現在民俗文化、文學藝術方面,將運河帶來的影響通過節慶活動、表演藝術展示出來;同時常州也具有梳篦、留青竹刻等特有的非遺傳統技藝。隨著時代的發展,運河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變得舉步維艱,許多的傳統技藝正在面臨消失的困境,對于非物質文化基因的保護與利用也變得尤為緊迫。

4結語

對于常州運河文化保護與發展早期是處于被忽略的階段,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導致了部分運河文化遺產被拆除或者移走,造成了空間混亂,這都使原始的文化被破壞,失去了其文化原有的規律性。挖掘常州運河的文化基因,還原運河歷史文化空間,為民族文化增添內涵,增強民族自信。通過研究了解到常州運河文化基因的核心要素,可以將其融入到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將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因予以保護與傳承;運用到城市規劃中形成城市的形象或者品牌,將歷史文化轉化為文化資源。利用文化基因進行研究的實踐尚處于探索階段,主要是對研究地區進行歷史文化挖掘,但是文化基因的判別又容易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對于如何界定并沒有一個較為客觀的標準。文化基因的甄別如何增加客觀性,可以考慮融入層次分析法、熵權法等將其文化基因能夠進行量化分析,通過對不同的文化基因進行評價得出每個基因的重要性,選取最突出的文化基因進行重點展示,融入到城市規劃中。也可以運用社交網絡讓常州人民能夠參與到運河文化的保護與傳承的項目中,讓每個常州人都可以了解到運河文化的由來與發展,了解其重要性共同參與到運河文化基因的發展中。

參考文獻:

[1]霍艷虹.基于“文化基因”視角的京杭大運河水文化遺產保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7.

[2]劉長林.宇宙基因·社會基因·文化基因[J].哲學動態,1988(11):29-32.

[3]徐杰舜.文化基因:五論中華民族從多元走向一體[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3):9-14.

[4]王海寧.聚落形態的文化基因解析———以貴州省青巖鎮為例[J].規劃師,2008(5):61-65.

[5]吳曉,王艷紅,高軍軍,等.大運河申遺背景下河道類遺產保護的價值判研初探———以大運河(常州段)為例[J].現代城市研究,2011,26(9):46-55.

[6]張強.江蘇運河文化遺存調查與研究[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

[7]李永樂,杜文娟.申遺視野下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及其旅游開發———以大運河江蘇段為例[J].中國名城,2011(10):42-45.

作者:邵苗苗 徐歡 朱珈儀 雷悅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地理測繪與城鄉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