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空氣質量的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14 17:50: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改善空氣質量的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改善空氣質量的方法

篇1

【關鍵詞】 病房通風;空氣質量

醫院是患者集中、疾病容易傳播的地方。而空氣又是多種疾病傳播的重要媒介,因此時刻保持清新的空氣,降低空氣中微生物的密度,對防止醫院內疾病的傳播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因為在臨床多采用紫外線空氣消毒法,所以筆者選用紫外線消毒法與開門窗通風法比較,觀察兩種方法對病室內空氣質量指數的意義,現將方法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同一朝向的普通病房6間,面積均為20 m2,室內病床2張,患者2例,無陪護,病房配制相同。其中3間作為研究組,3間作為對照組。

1.2 方法

1.2.1 消毒方法 研究組和對照組上、下午均用含氯消毒劑500 mg/L清潔地面1次。研究組每日病房通風最少2次,即上、下午各開病房門窗通風1次,時間為1 h以上。對照組不通風,上、下午紫外線照射消毒各1次。紫外線燈統一為無罩懸空吊式安裝,同一高度,距地面1.8 m距離,燈管輻射強度在有效范圍內。照射時間為60 min。

1.2.2 評價方法 研究組于通風后、對照組于紫外線照射后5 min內,由同一人將直徑9 cm的普通營養瓊脂培養基制作的平皿(由杭州微生物有限公司提供),分別置于室內對角線的3個采樣點:即中心一點、兩端各距墻1 m處取點,采樣的高度與地面垂直100 cm。平皿暴露5 min后蓋好送檢驗科細菌室,置于37℃恒溫箱培養48 h,進行菌落計數,取平均值。每天下午對研究組和對照組各病室取樣并細菌培養1次,連續5 d,共取樣90份,其中研究組、對照組各45份。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標準,Ⅲ類環境的空氣細菌菌落總數≤500 cfu/m3為達標[1]。

1.2.3 統計學方法 所得數據采用兩獨立樣本的t檢驗進行統計,以P

2 結果

兩種方法處理后病房空氣培養的細菌菌落總數均

3 討論

作為患者居住的病房,理應根據患者的特點和醫院感染規定的有關要求,對病房進行安全有效地空氣消毒。的確,關于病房的空氣消毒方法種類多多,尤其是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空氣消毒方法已經滲透到了需要進行空氣消毒的場所。但無論是物理消毒法、化學消毒法、中草藥消毒法、或是化學與物理協同消毒法等,在臨床應用時,都難免會受到條件的制約,如醫院的環境、病室內的條件、患者的經濟承受能力、消毒劑的異味等。就連平時應用最普遍的紫外線消毒法,也因其在使用時容易受到有效照射距離、燈管的潔凈度、環境的濕度,以及需要定期檢測燈管的照射強度,定期用95%乙醇清潔燈管等諸多因素影響而不方便。尤其是紫外線對人體皮膚及眼睛均有損害,在臨床應用也時有患者被紫外線照傷眼睛的意外發生。加之紫外線臭氧氣味特殊,需要空氣消毒的時間也較長,消毒物品時,僅對受其直接輻照物件的表層有效,影響消毒效果[3]。與之相比,應用開門窗通風法清潔空氣,實在是簡單容易多了。開門窗通風法是利用空氣對流的特點,不斷將室內微生物帶走,使室內微生物的密度降低,減少微生物的致病機會。通風還可以調節室內溫度和濕度,增加空氣中的含氧量,從而增加患者的舒適度,增強患者的抗病能力,降低醫院內感染的幾率[4]。此方法尤其對經呼吸道傳播的疾病控制,和對呼吸道疾病的康復都非常有利。對危重患者和臥床患者的病房空氣消毒更是方便。開門窗通風法應用起來非常方便,醫生、護士、清潔員、患者及患者家屬都可以操作,無污染又無需成本,對人體安全。在改善病區工作環境的同時,也能減輕護士的工作量。但是,必須指出的是該方法的使用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具體使用時還必須考慮患者承受風寒的能力。由于筆者所在的華南地區屬亞熱帶氣候,故這一方法可以常年使用,且很受患者和醫務人員的歡迎。

病室內空氣質量指數受很多因素的影響,如室內人員的多少、人員活動的頻度、物體的清潔度等。近年來,病室內空氣消毒的新理念主張逐漸淘汰具有毒副反應的空氣消毒方法,提倡利用通風換氣及自然界中的光、電、聲、射線等物理因子對空氣中的各種微生物進行截獲、殺滅或僅短暫逗留,使其不能生長繁殖等空氣凈化方法,達到持續空氣凈化和避免二次環境污染[5]。無疑通風法迎合了這一觀念。實驗證明通風法在臨床應用有效,故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醫院感染管理規范編寫組.醫院感染管理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10.

[2] 葉曉燕.通風法對改善病房空氣質量的效果觀察.現代護理雜志,2007,13(9):2458.

篇2

經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有兩種:一種是污染物的來源和去除,另一種是對空調的設計與運行。

1.1污染物產生的影響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污染物有很多,對人類健康產生的影響也大不相同。室內空氣的污染物主要有固體顆粒、有害氣體和微生物。如果考慮到微生物的傳播途徑,還可以將污染物分為有害氣體污染物和顆粒污染物,其中顆粒污染物又包括微生物和固體顆粒。室內有害氣體污染物主要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苯、甲醛、二甲苯等。固體顆粒中危害人體健康是可吸入性的顆粒物;較大的粒子則能通過氣管纖維和鼻毛的攔截而被除去。在人們吸煙時,煙霧中既具有懸浮的顆粒物,還有氣態分子的污染物。近年來,具有放射性的氡氣對于室內空氣質量的污染問題已經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因其產生的衰變物能誘發肺癌、皮膚癌的發生。室內空氣污染具有污染范圍大,污染物濃度低、種類多且危害性大的特點。熟知污染源會相應產生何種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物之間相互反應的過程,是改善空氣質量的關鍵性因素。從理論上來講,控制污染源的產生是避免室內污染的最佳方式,但對于控制有害氣體的污染卻很難實現。

1.2空調的影響對于空調新風的清潔度和新風量的大小是處理新風問題中的兩個重要方面。新型的空調設計應該充分將這兩種因素考慮進去,同時提供舒適的濕度和溫度,是保證室內空氣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新風清潔度是指室外的空氣在空調的作用下對室內空氣產生的影響。目前,新風的過濾是主要將室外空氣中附著的微生物和室外的顆粒污染物過濾掉。然而,這只是污染室內空氣質量的一個小的因素。正因為如此,新風過濾對改善空氣質量的意義并不是很大。

1.3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影響室內溫度指的是室內環境中空氣的溫度。溫度對于調節人體的熱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對人體的舒適度和健康有著極大的影響。濕度是室內空氣中水分的含量,濕度對于人體的溫度熱感和熱平衡也有十分重大的作用。經過丹麥技術大學的研究表明,人體感知到的空氣質量受到人體吸入的溫度和濕度的影響。經實驗結果表明:造成低濕度和全身熱舒適性的原因是由室內空氣污染物和室內人員數量共同確定。

1.4建筑材料產生的影響(1)氨。氨主要來自于在建筑施工中使用了混凝土外加劑。尤其是在冬天進行施工時,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加入了氨水和尿素為主要成分的混凝土防凍劑。這些防凍劑中含有大量的氨類物質,隨著溫度的逐漸升高,這些外加劑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被還原成為氨氣釋放到空氣中,造成室內氨的含量大量升高。于此同時,氨氣還可能來自于室內用于裝飾的增白劑中。這些氨氣會對空氣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2)苯類物質。苯類物質的毒性較大,在1993年時就被確認為致癌物質。苯類物質存在于各種建筑材料的有機物中,例如:在油漆中就含有大量的苯類物質,在一些劣質的家具中同樣也含有。若是長期接觸苯類物質會引起慢性中毒,出現失眠、頭暈、記憶力減退等癥狀,最為嚴重時還能使骨髓中造血功能發生障礙,從而影響身體健康。

2如何改善室內空氣質量

在經過調查之后顯示,要想改善空氣質量,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要不斷完善空調通風系統、消除造成污染的污染物的來源。從影響室內空氣質量的相互關系和主要的因素來分析,提出了以下有關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的具體措施。

2.1對污染源的控制減少或消除室內空氣污染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對污染源的控制,從理論上來說,采用低污染性的材料取代具有高污染性的材料是最理想解決室內空氣污染的方法。針對已存在于室內的污染源,應該弄清楚污染源的特性和對室內環境造成污染的主要方式,采取封閉式或隔離式的方法對污染源進行處理,從而防止污染物進入室內的其他環境中。如在一些現代化的大樓中,最常見到的是具有揮發性的污染物,其控制的方法可采用隔離控制和過濾、吸附等方式進行處理。對于微生物的污染,由于水分和營養是微生物生存所必須的條件,因此,降低微生物污染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控制濕度和塵埃。也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進行處理:對在施工中容易受潮的微生物和材料進行及時的清除;將有助于微生物生長的材料進行密封處理。

2.2空調的改進措施在對空調系統進行設計時,要盡可能做到以下幾點:對新風選擇要具有合理性,不能盲目進行,改進對新風的過濾處理系統;提倡新風直接進入室內的方式,減少在途徑中的污染,新風所經過的途徑越少,其受污染的程度越低;于此同時,還可以運用一些新的技術手段,提高工作區內新風的質量,由全面向局部轉化;安裝能對氣流進行監測的系統,保障室內良好的空氣質量所需循環風量和新風量;在有特殊傳染源的房間,還要安裝局部排風系統。

2.3吸附凈化處理利用多孔性固體吸附劑的方式處理氣體的混合物,使污染物中一種或多種組分吸附于固體吸附劑的表面,從而形成分離。此方法尤其適用于室內空氣中具有揮發性的氨、二氧化硫、硫化氫和氡氣等氣態形式的污染物。

3結語

篇3

關鍵詞:工作效率;可感覺的空氣質量;室內空氣質量

The effect of indoor air quality on productivity loss

Song yu,Zhang Hong,Zhang Fei-fei,Yang Yan-ming,Du Guang

Abstract:This theoretical study reports on the impact of indoor air quality for productivity loss in air-conditioned office building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roportion dissatisfied is a good predictor of productivity loss due to indoor air quality in different kinds of office work. Productivity is possible to improve by increasing outdoor airflow rate, decreasing emissions and improving ventilation efficiency. With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it is possible to improve indoor air quality in a manner that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productivit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mixing system.

Key word:Productivity; Perceived air quality; Indoor air quality

簡介:

人們一生中大約有90%的時間在室內度過,室內環境的好壞對人們的健康有重要的影響。有利于健康的室內環境包括空氣的潔凈度、熱舒適性和光環境等[1],據統計在美國每年因為呼吸性傳染病降低工作效率的損失至少70億美元,而病態建筑綜合癥造成的損失則高達100億美元[2]。挪威的一份報告表明改善室內氣候可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其帶來的收益至少是是運行和維護費用的10到100倍[3]。

實驗研究表明,提高被煙草和建筑材料污染的室內空氣質量,增加換氣次數是行之有效的辦法[4]。一些現場調查也表明高的換氣次數可以降低辦公建筑中人們對空氣質量的不滿意率[5]。

空調建筑是為人們提供一個滿意的室內空氣品質使人們感到舒適,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在人們選擇空調系統時初投資往往是第一考慮要素,這是不明智的,如果空調系統不慎重選擇,建筑的運行和維護費用以及對人們工作效率的影響將耗資巨大,往往得不償失。

1.室內空氣環境的熱舒適方程

熱舒適方程的提出使污染源量化和比較成為可能[6],我們應該認識到人是僅次于建筑材料和通風系統的污染源,這些是引起病態建筑綜合癥的主要原因。載運率(olf)是空氣污染的一種量化的單元,是一個標準人的污染物排放效率;建筑材料污染物的排放效率大概在0.1~0.2olf/m2,地面附近區域的值是0.1olf/m2時,則該建筑污染情況較輕。如果沒有其他可替代的原料,那么地面附近區域的污染負荷大于或等于0.2olf/m2時,該建筑則為非低污染建筑[6]。

分味(decipol)單元把可感覺到的空氣質量量化。人類通過嗅覺器官和化學感應感覺空氣質量,對空氣中的刺激性氣味特別敏感。一分味是一個標準人在新風量為10L/s的情況下產生的污染。在較高的分味情況下人們對空氣的污染度會更加敏感而且不滿意度也會迅速增加,這就意味著如果要使不滿意率維持在一個可接受的水平,就必須引入適量的室外新風以減少建筑材料和空調系統造成的污染。

但是在實際中由于自然通風和滲透作用會使室內空氣的質量好一,在基本的方法中假設通風系統完全混合,排污效率的最大值為100%[7],在相同情況下而置換通風系統的排污效率可達到150~200%[8]。

相關研究表明置換通風系統是提高室內空氣質量的一個重要方法,對人們保持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意義重大。而且如果使用回風,那么人員污染負荷會降低,因為實際的人員數量一般是設計工況下的65%,無論如何,有回風的空調系統管道和過濾器會成為額外的污染源,影響室內空氣化境質量[9]。

2.可感知的空氣質量和工作效率的關系

兩份獨立的研究報告顯示當室內空氣質量提高時,模擬的辦公環境下工作效率有所提高[8,10]。使用打字和校對等這些典型的辦公活動來模擬辦公環境下的工作。當室內污染負荷一定時,分別采用降低污染負荷和增加室外新風兩種方法來改善室內空氣質量。兩份報告采用了相似的方法,在模擬工作環境中不同的室內空氣質量條件下暴露4.5個小時,然后對可感覺的室內空氣質量進行評估。在空氣質量的可接受性和工作效率之間有著正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在空氣質量的不滿意率在低于70%的情況下,每降低10%的不滿意率,打字的工作效率可提高1.4%,校對的工作效率可提高2.3%。所以工作效率的變化與工作性質的密切相關。Wargocki使用這項結果建立了一個以不滿意度作為預測指標的研究工作效率損失的模型,這個模型還包含了污染物排放的因素[10],可以計算出在一般的設計條件下最小的不滿意率為26%,此時思考的效率下降5.9%,打字的效率下降3.6%。另一個方法是利用分味值,在非常典型的分味值為4即不滿意率為40%的去情況下,思考活動的效率下降9.1%,打字效率下降5.6%。

3.污染物負荷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Fanger[7]曾經提出一個方程描述不滿意率和污染物負荷、新風量的關系,如果把滲透率和通風效率等一些參數加入到這個方法中,對于室內空氣品質可以獲得一個更全面的描述,滲風率一般達到0.1~0.3L/h,混合通風的排污效率可達到100%,置換通風的效率高達150~200%??筛杏X的室內空氣質量與工作效率的關系可以用以下參數描述:

①人員密度:一般情況下每平米0.05-~0.75個人[11]。

②冷風滲風:一般情況下每秒0.07~0.2 L。

③建材和通風系統污染物排放:一般情況下0.1~0.2 olf/m2[8]。

④工作區域的排污效率:既有系統的效率一般在100%~200%[9]。

其中室外新風量和污染物負荷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對室內空氣質量影響最大。

4.通風效率對工作效率的影響

通風系統一般有兩個功能:置換室內空氣和排除室內污染物。對于排除空氣傳播的污染物,排風系統是一項有力的措施,一般認為當完全混合時排污效率達到最大值100%,然而混合并不是最好的措施而且其效率一般低于100%。置換通風的效率則高達100~200%[9]。在同一工作場所中新風量相同時使得置換通風有著巨大的優勢。

Fisk和 Rosenfeld曾經致力于研究在美國室內空氣對室內人員的健康消費(為身體健康所產生的消費)和工作表現的影響[4]。在改進的通風系統中如果輔以較好的滲風,可以減少過敏癥、哮喘病和病態建筑綜合癥的醫療費用,通過提高排污效率也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以他們的報告為出發點,可以粗略的估計由改善空調系統帶來的工作效率和健康方面受益,如果排污效率由混合式的100%提高到置換式通風的150%,那么每年將減少10%的醫療費用,在過敏癥上將減少花費1~5億美元,病態建筑綜合癥的花費會減少10~20億美元?;旌鲜胶椭脫Q式造成的工作效率的損失在0.5~2%之間,則相應的經濟損失在30~120億美元之間。這個保守估計只假設有四分之一的人受到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而事實上在先前的計算中室內空氣質量的改善對室內的每個人都有影響。

5.結論

人們在工作中的表現極大地受到可感覺的空氣質量的影響,一般情況下思考工作的效率損失遠大于打字工作。在不同的辦公活動中,由于室內空氣質量造成的工作效率的損失,不滿意率是一個重要的指標。由已知的污染物負荷、新風量和通風效率可以估算不滿意率的數值??筛杏X空氣質量的主要影響因素是污染物負荷和新風量,再加上通風效率可以估算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工作效率的損失。與傳統的混合式空調系統相比,置換通風可以極大地提高室內空氣品質。這些空調系統的排污效率對工作效率的影響在0.5%~2%之間,工作效率1%的提高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相當于與整個空調系統一年的費用,而且工作效率1%~2%的提高相當于不滿意率降低5%~10%,在美國由于改善了通風系統而帶來的工作效率的提高和醫療費用的節省。如果把空調系統的排污效率從混合式的100%提高到置換式的150%,將節省大約10%的醫療費用,在過敏癥方面將節省1~5億美元,而病態建筑綜合癥將節省10~20億美元?;旌鲜娇照{和置換式對工作效率損失的影響在0.5%~2%之間,但是意味著30~12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這表明改善排污效率有著巨大的經濟前景。

參考文獻 [1] WHO/EURO 2000, The Right to Healthy Indoor Air. EUR/00/502049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Copenhagen. [2] W. Fisk, A. Rosenfeld, Potential nationwide improvements in productivity and health from better indoor environment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98 Summer Study on Energy Efficiency in Buildings, American Council for an Energy-Efficient Economy, 1998. [3] J.E. Sk ret, Indoor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s; Project no. N 6405,The Norwegian Institute of Building Research (NBI-Byggforsk), Oslo, February, 1992, (in Norwegian). [4] H.N. Knudsen, O. Valbj?rn, P.A. Nielsen, Determination of exposure-response relationships for emissions from building products, Indoor Air 8 (1998) 264275. [5] P.M. Bluyssen, E. de Oliveira Fernandes, L. Groes, G. Clausen, P.O. Fanger, O. Valbj?rn, C.A. Bernhard, C.A. Roulet, European indoor air quality audit project in 56 office buildings, Indoor Air 6 (1996) 221238. [6] P.O. Fanger, Introduction of the olf and decipol unit to air pollution perceived by humans indoors and outdoors, Energy and Building 12 (1988) 16. [7] P. Wargocki, D.P. Wyon, Y.K. Baik, et al., Perceived air quality, Sick Building Syndrome (SBS) symptoms and productivity in an office with two different pollution loads, Indoor 9 (3) (1999) 165179. [8] E. Mundt, The performance of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Systems, Doctor Thesis. Bulletin no 38, Royal Insititute of Technology, Sweden, 1996. [9] M. Bj rkruth, B. Muller, V. Kuchen, P.M. Bluyssen, Pollution from ducts: what is the reason, how to measure it and how prevent it Healthy Buildings 2000, Aug 610 2000, Espoo, Finland, Vol2, 2000, pp. 163168. [10] L. Lagercrantz, M. Wistrand, U. Willen, et al. Negative impact of air pollution on productivity: Previous Danish findings repeated in new Swedish test room, Healthy Buildings 2000, Espoo, Finland, August 610, 2000. [11] H.B. Awbi, 1991, Ventilation of Buildings, Chapman & Hall, London

-------------------------------

篇4

關鍵詞 空氣質量指數;時間變化;影響因子;河南鄭州

中圖分類號 X8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14-0213-03

Study on Temporary Changes and Its Impacting Factors of Atmospheric Quality in Zhengzhou City

ZHENG Jing-gang

(School of Urban Planning Landscaping,Xuchang University,Xuchang Henan 461000)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tected data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tion,the daily changes,and monthly changes of atmospheric quality index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in 2014 were analyzed,and the correlation of PM10,PM2.5,SO2,NO2,CO and atmospheric quality index were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different frequency pollutant process in each month.The days of atmospheric quality index more than 100 were 25 and 24 days that is recorded in November and January,next to 21 days in October and December.In contrast,only 5 days were recorded in Jul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of PM10 and PM2.5 atmospheric quality index.However,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of SO2,NO2 and atmospheric quality index.Moreover,there was significant exponential function correlation of CO and atmospheric quality index.

Key words atmosphic quality index;temporal changes;impact factors;Zhengzhou Henan

空氣質量指數是定量描述空氣質量狀況的無量綱指數[1],參與空氣質量評價的主要污染物有PM10、PM2.5、SO2、NO2、O3和CO??諝赓|量按照空氣質量指數大小分為6級,即0~50、51~100、101~151、151~200、201~300和大于300 6檔,與空氣質量的優、良、輕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嚴重污染6個類別相對應,指數越大,級別越高,表明空氣污染越嚴重,對人體的健康危害越大[2]。

圍繞城市空氣質量與影響因子研究,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研究。Jamie等[3]通過對英國5個城市的研究,確定了城市密度與其生態環境指標之間的關系。Gretchent 等[4]通過對亞特蘭大12種空氣污染物的長期監測,分析了各類空氣污染物所承擔的健康風險率之比的各種誤差,以及與其真值之間的關系。茆長榮等[5]研究了合肥市2001―2003年PM10的時空分布特征,分析了的PM10形成原因及影響因素。王偉武等[6]認為,杭州市空氣中的SO2、NO2、O3濃度受人為的生產、生活和交通的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地表溫度、城鎮建設用地比例、人口密度、道路比例是影響SO2、NO2、O3濃度分布的重要因子。王 巖等[7]分析了聊城市超標污染物與交通流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PM10濃度與交通量有較高的相關性,而CO濃度與交通量無顯著相關性。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鄭州市的人口和城市規模迅速增加,其大氣環境污染也日益加劇。李 鋼等[8]運用灰色預測建立了GM模型,預測了鄭州市未來3年PM10、SO2、NO2濃度的變化趨勢,他們認為,鄭州市未來空氣主要污染物為PM10,城市空區污染屬典型煤煙型污染。薛帥征等[9]研究了2009―2012年鄭州市空氣質量的季節變化規律,結果表明,鄭州市空氣質量夏季最好,秋、春季次之,冬季最差。

本文以國家環保總站的監測數據為基礎,分析了2014年1―12月鄭州市空氣質量指數的日變化、旬變化和月變化規律;同時,采用單因素評價法,研究了鄭州市PM10、PM2.5、SO2、NO2、CO與空氣質量的相關性,并構建了其數學模型,以期改善鄭州市大氣環境質量提供科學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區概況

鄭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地理位置為東經112°42′~114°14′,北緯34°16′~34°58′,北臨黃河,西依嵩山。鄭州市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春季多風,冷暖多變;夏季炎熱多雨,水熱同期;秋季清爽,日照充足;冬季干燥,風多雨少。全年主導風向SSE,冬季主導風向WNW。年平均氣溫14.4 ℃,7月最熱,平均氣溫27.3 ℃,1月最冷,平均氣溫0.2 ℃,年平均降雨量為640.9 mm,無霜期220 d,全年日照時間約2 400 h,全市總面積7 446.2 km2,市區面積1 010.3 km2,全市總人口697.7萬人,中心城區人口322萬人。

1.2 研究方法

鄭州市2014年1―12月每日大氣的PM10、SO2、NO2、CO濃度數據來源于國家環??傉?,每日空氣質量指數和PM2.5濃度數據由當日環保總站提供的小時濃度計算其平均值獲得。

2 結果與分析

2.1 鄭州市空氣質量日變化

以天數為橫軸,以鄭州市1―12月每日空氣質量指數為縱軸,繪制了鄭州市1―12月空氣質量指數逐日變化曲線(圖1)。

1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達到了24 d,1月共出現了4次污染過程,分別是4―11日、13―19日、22―24日和26―31日。2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20 d,2月出現了4次污染過程,分別是1―3日、7―8日、12―17日和19―27日,1―3日的污染過程雖然較短,但空氣質量指數卻高達200,明顯高于7―8日的135。3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16 d,先后發生了6次污染過程,即1―4日、9―10日、13日、16―19日、25―26日和29―31日。雖然9―10日和25―26日的污染時間都持續了2 d,但前后2次的污染程度差異顯著,9―10日的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為124,而25―26日的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高達195,二者相差了71。4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20 d,先后出現了6次污染過程,即1―5日、7―10日、12―13日、15―18日、20―22日和29―30日。其中,12―13日的污染最嚴重,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高達157。5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13 d,先后出現了3次污染過程,即1日、18―22日、25―31日。6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15 d,先后出現了3次污染過程,1日、6―11日、13―19日和30日。7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5 d,共出現了2次污染過程,6―7日的污染過程持續2 d,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為114,13―15日污染過程持續3 d,其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為122。8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8 d,先后經歷了4次污染過程,即1―2日、9―11日、14日和18―19日。9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的天數為9 d,先后經歷了3次污染過程,即1日、7―10日和24―27日。10月空氣質量大于100的天數為21 d,先后經歷了3次污染過程,即3―11日、17―26日和29―30日,其中,3―11日的污染過程持續了9 d,其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高達188, 17―26日的污染過程持續了10 d,其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為165,29―30日的污染過程雖然只持續了短短2 d,但空氣質量指數也高達185。11月空氣質量大于100的天數為25 d,先后經歷了4次污染過程,即1日、4―6日、9―11日和14―30日,其中14―30日的污染過程持續了17 d,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高達214,在此過程中,21日、22日2 d的空氣質量指數分別達到400和412,空氣污染程度達到嚴重污染等級。12月空氣質量大于100的天數為21 d,先后經歷了5次污染過程,即2―3日、6―10日、14―15日、18―20日和23―31日,其中23―31日的污染過程持續了9 d,其空氣質量指數日均值高達183。

2.2 鄭州市空氣質量月變化

為了研究鄭州市空氣質量的月變化規律,計算了鄭州市2014年1―12月各月空氣質量指數的日平均值,繪制了鄭州市1―12月空氣質量月變化曲線,如圖2所示??梢钥闯觯嵵菔?―12月空氣質量月變化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即緩慢下降、相對穩定和急劇上升。其中,1―7月為緩慢下降階段,空氣質量指數由1月165下降為7月的86,月均下降幅度約為11;7―9月3個月空氣質量指數無顯著變化,其月均值為85;9―11月為急劇上升階段,空氣質量指數由9月的84上升到11月的170,上升幅度高達86;與11月相比,12月的空氣質量指數又有所下降。同時,1月、2月、11月3個月的誤差棒明顯高于其他月份,變異系數分別高達45%、47%和50%,顯著高于7月的22%。

2.3 鄭州市空氣質量影響因子分析

為了進一步闡明影響鄭州市空氣質量的主要大氣污染成分,我們采用單因素評價法,研究了鄭州市2014年1―12月空氣質量指數的日均值與其PM10、PM2.5、CO、NO2和SO2的相關性(圖3)。研究結果表明,PM2.5、PM10與空氣質量指數呈極顯著線性相關,其相關方程分別為:

Y=0.875 5X-21.027 R2=0.966 6

Y=1.053X+19.816 R2=0.850 8

式中,Y分別為PM2.5和PM10濃度,X為空氣質量指數。

CO和NO2與空氣質量指數呈顯著性相關,其相關方程分別為:

Y=1.017 3e0.004 3X R2=0.530 7

Y=23.461Ln(X)-61.828 R2=0.417 2

式中,Y分別為空氣中的CO和NO2濃度,X為空氣質量指數。

SO2與空氣質量指數相關性不明顯,其相關方程為:

Y=0.777 5X0.796 3 R2=0.267 4

式中,Y為空氣質量指數,X為空氣中的SO2濃度。

3 結論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2014年1―12月,鄭州市每月均有不同次數的污染過程出現,其中,1月、11月空氣質量指數大于100即輕度污染出現的天數最多,分別為25、24 d,其次為10月、12月的21 d,再次為2月、4月的20 d,7月輕度污染出現的天數最少,僅為5 d。由此認為,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主要與氣候有關。1月正值鄭州市的冬季,燃煤集中供暖增加了空氣中的顆粒物及SO2、NO2等污染氣體濃度,導致空氣污染嚴重。10月是河南的秋收季節,鄭州市及其周邊地區農作物的秸稈焚燒必然會加劇鄭州市的空氣污染。而7月正值盛夏,由于鄭州市氣候為典型的雨熱同季,7月的頻繁降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鄭州市的大氣環境質量。該結論與薛帥征等[9]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鄭州市1―12月空氣質量的月變化可劃分為緩慢下降、相對穩定和急劇上升3個階段。其中,1―7月為緩慢下降階段,7―9月為相對穩定階段,9―11月為急劇上升階段。

鄭州市1―12月空氣質量指數的日均值與其PM10、PM2.5、SO2、NO2、和CO的相關性研究結果表明,PM10、PM2.5與空氣質量指數呈極顯著線性相關,CO和NO2與空氣質量指數呈顯著相關,而SO2與空氣質量指數相關性不顯著。由此可見,影響鄭州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是PM2.5和PM10,該結論與李 鋼等[8]提出的鄭州市城市污染屬典型的煤煙型污染相一致。因此,如果想從根本上改善鄭州市的空氣質量,必須首先調整能源產業結構,降低燃煤取暖的比重,減少大氣顆粒物排放;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將作物秸稈回收處理,進行生物質能深度開發利用,逐步改善鄭州市周邊地區的大氣環境質量。

4 參考文獻

[1] 孫建忠,孫瑾,王冠嵐,等.北京地區空氣質量指數時空分布特征及其與氣象條件的關系[J].氣象與環境科學,2014,37(1):33-3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環境空氣指數技術規定(試行):HJ633-2012[S].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

[3] JAMIE T,RICHARED A F,PHILIP H W,et al.Urban form,biodiversity potential and ecosystem services[J].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07,83(4):308-317.

[4] GRETCHENT T G,JAMES A M,ARMISTEAD C R,et al.Ambient Air Pollutant Measurement Error:Characterization and Impacts in a Time-Series Epidemiologic Study in Atlanta[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44(19):7692-7698.

[5] 茆長榮,尚廣萍.合肥市城市PM10污染成因及控制因素[J].安徽大學學報,2005,29(4):87-92.

[6] 王偉武,陳超.杭州城市空氣污染物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子的定量分析[J].地理研究,2008,27(2):241-250.

[7] 王巖,吳建杰.聊城市春季交通源大氣污染特征分析[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0,35(2):122-125.

篇5

關鍵詞:PM2.5 監測 空氣質量

一、前言

PM又稱大氣顆粒物質,是大氣中固體和液體顆粒物的總稱,而PM2.5指的是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細顆粒物。其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化石與生物質燃料燃燒、工業生產及建筑揚塵等。雖然直徑小于等于2.5μm的顆粒物只占了地球上大氣成分中很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其顆粒直徑非常小,可長時間滯留在環境中,可能會富集大量的致癌物質和有毒物質(比如重金屬、苯并芘(a)等),易進入人的支氣管和肺泡,對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危害,嚴重影響人體健康。PM2.5的這些特點使之成為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以及影響大氣能量平衡的一個重要因素。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就針對PM2.5監測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日常研究中使用大量的監測工具,獲得了很多關于PM2.5的研究成果。本文結合我國PM2.5的監測歷史與現狀,重點比較我國PM2.5的各種監測方法,針對性的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希望對提高我國PM2.5的監測管理與污染防控水平有所幫助。

二、我國PM2.5的監測歷史與現狀

1.我國PM2.5的監測狀況

1982年,我國針對空氣中飄塵狀況制定了第一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但并未明確的提出PM2.5。直到2012年,我國才真正地將PM2.5納入到環境空氣污染指標中,對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給與了新的修訂,目前我國對PM2.5的監測還處于較低的水平,監測技術和規范體系尚待統一和完善。在我國公布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之前,國內僅廣州、上海及南京等少數城市開展了PM2.5的研究性監測。隨著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推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將率先開展PM2.5監測。因此,我國對PM2.5的監測還有很強的發展潛力。

2.開展PM2.5監測的重要意義

PM2.5主要來源于機動車尾氣、燃料燃燒、餐飲油煙、工業生產及建筑揚塵等。通過這些途徑,PM2.5可能會富集大量重金屬元素或者多環烴等致癌物質,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污染了環境空氣,同時對人體健康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盡管大氣顆粒物在大氣中只占很少的一部分,但它對城市大氣光化學性質的影響可達99%[2],對人眼所能見到的光產生很大的干涉作用,特別是當顆粒物的直徑與可見光的波長幾乎一樣的時候,顆粒物就會對光纖產生很強的消光作用,PM2.5的粒徑基本上已經非常接近可見光的波長范圍,因此,PM2.5濃度的增加導致了大氣中可見光范圍的縮小。此外,正是由于PM2.5的粒徑非常的小,導致了PM2.5在空氣中的滯留時間比較長,加上PM2.5富集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質,被人吸入肺中,影響呼吸系統的正常運轉,給人體造成很大的危害,長期處于PM2.5濃度較高的空氣環境中很容易患上支氣管炎、心臟病以及各種呼吸道炎癥等疾病。正是由于PM2.5對空氣質量的影響以及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我國開始加強對PM2.5的監測,研究其形成機理與污染組分,掌握其變化規律及變化趨勢,不僅能夠讓公眾更加精確的感知到環境空氣的真實狀況,更能夠為PM2.5的污染防控工作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隨著我國逐漸的對PM2.5的監測引起重視,我國空氣PM2.5嚴重超標的狀況將會得到很大的改善,進一步提高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國的空氣質量。

三、PM2.5的監測分析方法

開展PM2.5的研究以及防控工作應該將獲得準確的監測數據作為此項工作的基礎來進行,然而PM2.5的監測分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是因為PM2.5不但直徑非常小,而且其形成機制與化學組成亦十分復雜。目前我們對PM2.5的監測主要包括了兩個步驟:一是將PM2.5與其他大顆粒物分離;二是測定分離出來的PM2.5顆粒物的重量。

四、加強PM2.5監測的對策建議

1.大力發展監測技術,形成統一的技術規范體系

我國的PM2.5監測起步晚,水平相對較低,需要不斷地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同時還應結合我國空氣質量的特點,進行創新完善,形成一套適應我國空氣污染特征的PM2.5采樣方法及監測技術規范體系。此外,還需要對國際上的先進監測技術進行追蹤,不斷地開發適合我國空氣質量的監測儀器,從而提高我國的空氣監測水平。

2.優化資源共享體系,不斷提升環境預警水平

要從根本上提高我國PM2.5的監測水平,很關鍵的部分還在于氣象和環保等部強力合作。只有在氣象和環保部門的合作下,加強對PM2.5的監測點位的優化布設,才能不斷擴大PM2.5監測所覆蓋的區域,動、靜態掌握其變化趨勢及變化規律,同時利用氣象部門的氣象數據來進行環境預警分析,從而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警水平。

3.加快推進監測能力建設,盡快形成PM2.5及相關指標的監測能力

要想徹底改變PM2.5的污染現狀,切實改善環境空氣質量,首先要加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的建設,盡快形成PM2.5的監測能力,同時還應加強對PM2.5主要影響因子的監測分析能力,為PM2.5的源解析及變化規律研究提供數據支撐。

4.不斷加強監測成果應用,充分服務環境管理與環境決策

由于PM2.5的組分復雜,污染特征存在區域性差異,各監測部門在監測環境空氣PM2.5濃度的同時,應加強對日常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逐步開展PM2.5的源解析及有關PM2.5的研究分析工作,動態掌握本轄區內PM2.5的產生原因、成分特征、污染特征、其變化規律與變化趨勢,并將監測成果應用于環境管理與環境決策之中,為本轄區內的PM2.5污染防控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從而達到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的目的。

5.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政府監督管理力度

在對PM2.5監控的過程中,政府可以利用自身的強大影響,對經濟的發展中各種氣體的排放給予制約,并制定相關的制度和法律,進行監督和制約,從根源上降低空氣中PM2.5的濃度含量。

五、小結

雖然我國對PM2.5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經濟社會的發展避免不了污染物的排放,希望環保部門、氣象部門及政府方面對PM2.5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僅要從源頭減少PM2.5的排放,還要從各個監測手段上監督和制約PM2.5濃度的上升,最大限度的降低PM2.5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肖美,郭琳,何宗建.空氣環境中PM2.5研究進展[J].江西化工.2006(04).

[2]楊復沫,馬永亮,賀客斌.細微大氣顆粒物PM2.5及其研究概況[J].世界環境.2000(04).

[3]楊書申,孫珍全,邵龍義.城市大氣細顆粒物PM2.5的研究進展[J].中原工學院學報.2006(01).

篇6

1材料與方法

1.1監測的衛生學項目主要有溫度、垂直溫差、相對濕度、風速、CO2濃度、CO濃度、可吸入顆粒物濃度、空氣細菌總數(撞擊法)、噪聲和照度10項指標。

1.2儀器設備使用的監測儀器為HM34C溫濕度計、TY-9900數字微風儀、GXH-3010ECO2分析儀、GXH-3011ACO分析儀、LD-3C激光粉塵儀、JWL-ⅡB型202固體撞擊式空氣微生物監測儀、TES-1350A聲級計、TES-1332A照度計,使用的儀器均在計量校正有效期內。

1.3監測地點以深圳航空公司的航空器(機型:波音737)作為監測對象,客座數167人。選擇客艙前(2C座)、客艙中(經濟艙10C座)和客艙后(經濟艙20C座)的呼吸帶(1.2m)為監測點,分別編號為A、B、C。

1.4監測方法結合航空器特點,依據GB/T17220-1998《公共場所衛生檢測技術規范》,以各監測點在航空器關艙前30min的情況作為基礎對照,分別監測載客量約為50%和滿員時航空器內空氣質量,作為載客量的異同對照。

1.5評價方法對航空器客艙內空氣質量的評價采用的是空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數法。其計算公式為:Ii=èmax÷||||||c1s1c2s2cnsn×è÷1ni=1ncisi式中:Ii—綜合評價指數;Ci—某污染物的實際濃度;Si—某污染物的評價標準;航空器客艙內空氣質量分為5級:

(1)一級清潔型空氣質量,人們感到適宜,是理想的空氣質量。

(2)二級尚清潔型空氣質量,人們無不良反應,污染因子大部分不超標,長期接觸,對絕大部分人的健康無不良影響。

(3)三級輕污染型空氣質量,人們生活其間有輕微不適感,對人體健康會產生輕微不良影響。

(4)四級為中污染型空氣質量,一般人群就會有較敏感的反應,明顯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對體質較差的人群影響尤其明顯,此為臨界級。

(5)五級為重污染型空氣質量,人們的身心健康將會受到嚴重影響,不宜在其間生活或工作。機艙內空氣質量分級污染指數值。微小氣候按照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衛生標準》進行評價。

2結果

深圳航空公司在無錫空港執行飛行任務的航空器為波音737機型,各項設備功能齊全,機艙微小氣候與空氣質量比較好。監測結果表明,除相對濕度、CO2濃度、細菌總數外,其他各項指標皆符合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衛生標準》所規定的各項標準;空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數在0.21~0.50之間,空氣污染指數屬于一級和二級。不同載客量下空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數Ii。進行配對資料的t檢驗后發現,空氣質量綜合評價指數空艙與50%載客量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6);與滿員時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3),表明空艙時空氣質量明顯優于50%載客量及滿員時。

3討論

良好的微小氣候是保持人體健康的必要條件,不良的微小氣候會影響機體各個系統功能,長期處于不良氣候中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引發疾病。本次監測結果表明航空器客艙內的空氣衛生狀況良好,除相對濕度、CO2濃度、細菌總數外,其他各項指標皆符合GB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衛生標準》所規定的各項標準,空氣污染指數屬于一級和二級。

(1)本次監測發現相對濕度有不達標現象,且長期在飛機上工作的空勤人員普遍(約70%)反映感到空氣較干燥或太干燥。這一情況應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因為相對濕度過低,易致旅客和機組人員眼、鼻咽黏膜干燥不適,影響旅客健康和飛行安全,因此必須對客艙空氣加濕,如像波音飛機采用50%的再循環空氣來提高座艙空氣的相對濕度,同時建議機上旅客和工作人員應多飲水,以緩解因相對濕度值偏低可能引起的身體不適,但另一方面,增濕要適度,因為過高又增加飛機負荷和影響機上電子設備及隔熱材料等。

篇7

【關鍵詞】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手工監測;方法原理;對比分析

前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環境空氣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環境的改善和人類的健康,為了能及時準確地反映出環境空氣質量,丹東市于2000年、丹東市下屬的東港市于2012年相繼開展了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1],取代了原先采用的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方法[2],丹東市的其他縣級監測站還在采用手工監測方法。本文就環境空氣質量的自動監測方法與手工監測方法及原理進行對比分析,并指出它們的優缺點。

1.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的比較

目前環境空氣質量分析監測項目主要是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顆粒物(PM10)三種污染物。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方法是一套自動監測儀器為核心的自動“測—控”系統,主要由自動監測中心站和各個監測子站組成,中心站由微機控制,進行數據監控、調用、處理、存儲、上傳等,子站主要由樣品采集、空氣自動分析儀、氣象參數傳感器、動態自動校準系統、數據采集和傳輸系統以及條件保證系統等組成,無需化驗室化驗。手工監測由現場采樣和化驗室分析兩部分組成。

1.1 自動監測PM10與手工監測PM10的比較

自動監測PM10是現在采用3種方式,β射線法、振蕩天平法和光散射法,以β射線法進行比較和說明。

β射線法就是將β射線通過特定物質后,其強度衰減程度與所透過的物質質量有關,而與物質的物理、化學性質無關。通過測清潔濾帶(未采塵)和采塵濾帶(已采塵)對β射線吸收程度的差異來測定采塵量。β射線法測定PM10就是采用β射線原理,利用抽氣泵對大氣進行恒流采樣,經PM10切割器切割后大氣中的PM10顆粒物吸附在β源和蓋革計數管之間的濾紙表面上,采樣前后蓋革計數管計數值的變化反映了濾紙上吸附灰塵的質量變化,由此可以得到采樣空氣中PM10的濃度。氣路中溫度檢測器、壓力檢測器及流量檢測器保證了氣體流量的穩定及數據的準確。

手工監測PM10[3]的分析主要采用重量法進行測量:根據在現場PM10采樣,那會實驗室進行恒重、稱重,根據采樣前后濾膜重量之差及采樣體積計算PM10的濃度值。

1.2 自動監測NO2與手工監測NO2的比較

NO2自動分析儀:NO與O3發生反應生成激發態的NO2,在返回基態時發射特征光,發光強度與NO濃度成正比。NO2不與O3發生反應,可通過鉬催化還原反應(315℃)將NO2轉換成NO后進行測量。如果樣氣通過鉬轉換器進入反應管,則測量的是NOx,NOx與NO濃度之差即為NO2。

手工監測NO2[4]是采用大氣采樣器采集環境空氣,用吸收液采集吸收。采樣器主要是采取單片機控制系統的原理控制恒流和恒溫,在恒流和恒溫的條件下,通過抽氣泵作用將大氣通過進氣嘴進入裝有吸收液的采樣瓶,被有選擇吸收后,經干燥瓶、過濾器,抽氣泵、緩沖瓶、轉子流量計、排氣嘴排出到大氣。在現場采集的樣品用HJ 479—2009鹽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來測定二氧化氮:空氣中的二氧化氮與吸收液中的對氨基苯磺酸進行重氮化反應再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作用,生成粉紅色的偶氮染料,在波長540—545nm之間處測得吸光度,吸光度與濃度值成正比,從而測出NO2濃度值。

1.3 自動監測SO2與手工監測SO2的比較

SO2自動分析儀:基于SO2分子接收紫外線(214 nm)能量成為激發態分子,在返回基態時,發出特征熒光,由光電倍增管將熒光強度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電壓/頻率轉換成數字信號送給CPU進行數據處理。當SO2濃度較低,激發光程較短且背景為空氣時,熒光強度與SO2濃度成正比。采用空氣除烴器可消除多環芳烴(PAHs)對測量的干擾。自動監測SO2是采用非脈沖Zn燈發出的光線經過過濾為單色光并聚集在SO2的反應室進行的。這種紫外激發光速的強度同時被光通量檢測器測定,反應室樣氣中的SO2分子被紫外光激發輻射出高波長的熒光,通過檢測熒光強度得到SO2濃度。

手工監測SO2[5]是采用大氣采樣器采集環境空氣:采樣器主要是采取單片機控制系統的原理,控制恒流和恒溫的條件下,通過抽氣泵作用將大氣通過進氣嘴進入裝有吸收液的采樣瓶,被有選擇的吸收后,經干燥瓶、過濾器、抽氣泵、緩沖瓶、轉子流量計、排氣管排出到大氣中去。SO2分析是根據HJ 482—2009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來進行,SO2被甲醛緩沖溶液吸收后,生成穩定的羥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在樣品溶液中加入氫氧化鈉加成化合物分解,釋放出的SO2與鹽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色化合物,用分光光度計在577nm處進行測定,所測得的吸光度與濃度值成正比,從而得出SO2濃度值。

2.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與手工監測優缺點比較

(1)空氣質量自動監測能夠及時、準確地測量出空氣中每一時刻污染物的濃度,不僅能夠提供日均值,而且每天的最高值、最低值都能及時反映出來,避免人為因素所造成的誤差。這種自動監測的方法不用把采集的樣品拿回到實驗室,不需要化驗分析,直接讀出測試結果。但自動監測儀器昂貴,運行費用高,對供電要求嚴格,操作相對復雜,不易掌握。

(2)手工監測經過多年的使用,逐漸被人們所認同,但手工監測采樣時間長,不能及時報出空氣中污染物的濃度,只能提供日均值,易發生人為誤差。這種方法在外面采集的樣品要拿回到實驗室進行化驗分析,要有實驗室儀器設備和人員與之配套。但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易掌握。

3.結語

對比兩種監測方法,綜合分析和環境空氣監測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建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是大氣環境監測技術發展方向,現已經被我國各大、中城市普遍采用。隨著環境監測技術和監測儀器的不斷發展及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空氣質量日報及實時報告會更加及時準確,以利于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和滿足人們對環境的了解等需求。

參考文獻:

[1]HJ/T193-2005,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技術規范[S]

[2] HJ/T 194-2005, 環境空氣質量手工監測技術規范[S]

[3] GB 6921-86,大氣飄塵濃度測定方法 [S]

篇8

但是這種解讀,既誤解了研究者,也誤導了廣大的民眾??赡芎芏嗳硕疾]有注意,這項研究的兩位中國學者全部是經濟學領域的專家。他們做這項研究的初衷,是嘗試用經濟學的方法得出一項概率學上的推斷,而且他們也明確表示,這項研究“并不涉及醫學和病理學等方面?!?/p>

所以,在研究中,研究者忽略了其他的減壽因素(比如營養搭配、醫療條件和行為習慣等),只選用了“空氣污染”這一個負面因素的影響進行研究,這樣的研究結果可想而知。一項使用經濟學方法得出的研究結果,和為惠及大眾的健康調查得出的結論有著完全不同的目的。

可以說,目前空氣質量的改善程度距離人們的期盼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空氣質量的改善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以北京為例,搬遷首鋼、清退化工企業、發展公共交通等等行為,都表明為改善空氣所做的努力一直在進行著。國外發達國家經歷了幾十甚至上百年所完成的治理空氣的歷程,讓目前正處于高速發展的北京在短期內就達到,可能確實也是不現實的。

也許有人會認為,個體既不可能加劇空氣的污染程度,也不可能對空氣改善有所幫助。但事實是,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是空氣污染的制造者。

知名地產商人潘石屹是微博直播美國大使館空氣質量指數的第一人,而且極其熱心于北京的空氣質量。而他所從事的地產行業,工地揚塵恰恰就是空氣污染的一大來源,而潘石屹對這個結論最初可能“完全沒有想到”。

篇9

本文主要闡述生態紡織實驗室中的空氣質量問題。從污染來源、污染物及其危害、改善實驗室空氣質量途徑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介紹,指出關注紡織生態實驗室中TVOC的重要性。

關鍵詞:紡織生態實驗室;空氣質量;TVOC

隨著社會進步,空氣質量問題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關注的焦點,空氣質量的好壞不僅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影響工作效率,甚至使社會經濟蒙受重大損失。據美國職業安全及健康管理局估計,因室內環境質量惡劣而導致每個員工每天損失14min~15 min的工作時間,除了個別商業因損失生產力使成本上升外;惡劣室內環境質量也導致醫療費用的增多,使得廣大社群的成本上升。美國的另一項調查顯示,由于惡劣室內環境質量而導致總經濟成本的損失每年高達47億~54億美元。香港環保署的首份室內空氣質量調查表明,香港辦公室和公共場所的室內空氣質量不佳,造成醫療費、生產力和機電費的損失,每年高達176億港元。世界衛生組織《2002年世界衛生報告》中,明確將室內空氣污染列為威脅人類健康的十大因素之一,大量的文獻[1-5]也明確闡述了空氣質量的重要性。以上資料充分說明室內空氣質量問題已經成為國家、政府和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此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原國家環??偩帧⑿l生部制定出臺的我國第一部《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 18883—2002)把空氣質量的重要性提高到法規層次,使重視室內空氣質量問題不再是無依無據。

物理污染(如粉塵)、化學污染(如TVOC)、生物污染(如霉菌)是室內空氣的三大污染源。其中TVOC是影響較為嚴重的一類。TVOC是指室溫下飽和蒸氣壓超過了133.32 Pa的有機物,其沸點在50℃~250℃,在常溫下可以蒸發的形式存在于空氣中,它的毒性、刺激性、致癌性和特殊的氣味性,會影響皮膚和黏膜,對人體產生急性損害。而且TVOC并非是單一的化合物,各化合物之間的相加、相乘產生的嚴重危害,即二次污染,也普遍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TVOC的集中區域除了工廠等大型車間外,就是化學實驗室以及其他實驗室等小型車間。目前國內的生態紡織品檢驗開展時間不長,實驗室大多從紡織品實驗室擴建而來,對TVOC的重視不夠,對廢棄物的污染和治理一般局限于化學專業實驗室領域。但隨著生態紡織品實驗室逐漸走向專業,實驗室內的TVOC問題逐漸引起了實驗室工作人員的關注。

1 生態紡織實驗室空氣污染來源

生態紡織實驗室的空氣污染主要來自:測試項目的標準品、項目測試的前處理過程、測試樣品本身、測試儀器4個方面。按照GB/T 18885—2009《 生態紡織品技術要求》標準的要求,紡織品的生態指標測試包含pH值、甲醛、可萃取重金屬、殺蟲劑、苯酚化合物、氯苯和氯化甲苯、鄰苯二甲酸酯、有機錫化合物、有害染料、抗菌整理劑、阻燃整理劑、色牢度(沾色)、揮發性物質、異常氣味和石棉纖維15項測試,其中絕大多數屬于化學測試的項目。有些測試項目涉及多個標準,所用的前處理方法和試劑各不相同。但是這些測試項目的完成均需各種各樣的有機試劑的參與才能完成(如表1所示)。除此之外,測試項目所用到的標準品本身也有一定的揮發性,有的就是揮發性化合物,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實驗室的空氣質量。從表1中可以看到,生態實驗室中的有機試劑品種雜多,毒性一般較大??奢腿≈亟饘伲ㄤR、砷、鉛、鎘、鉻、鈷、銅、鎳、汞)雖然沒有揮發性,但是它們存在于空氣中會間接促進空氣中揮發性化合物的變異作用,這種作用可正可負,同樣不能忽視。

除了上述樣品前處理過程中引入的污染外,在儀器測試過程中也有一定的污染,如一般用到的儀器是氣相色譜儀、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液相色譜儀、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樣品經過儀器測試時,絕大部分是被真空泵抽走,進入泵油中,但仍有少量的會進入空氣中。

2 生態紡織實驗室空氣污染物質及其危害

從表1中可以看到生態紡織實驗室中主要的揮發性化合物是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二氯甲烷、氯苯、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苯、三氯甲烷、乙醚、四氯乙烯等。人們長期處在以上物質的環境中工作,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危害。

正己烷常溫下為液體,雖屬于低毒類化學物,但因其揮發性和脂溶性高,在人體內可蓄積,經呼吸道進入人體后,其代謝產物2,3-己二酮具有神經毒性[6]。乙酸乙酯是一種無色、易揮發、易燃,并帶有水果樣芳香氣味的液體,可經呼吸道吸入和皮膚吸收,主要危害眼、鼻、咽喉、呼吸道,會引起咳嗽、胸悶、呼吸困難、頭暈、咽喉痛、腹痛、腹瀉、皮炎等,長期接觸乙酸乙酯可致角膜混濁、繼發性貧血[7]。吸入甲醇蒸氣,輕者有頭痛、頭暈、乏力、視力模糊、步態蹣跚和失眠;重者除上述癥狀明顯加劇外,有復視、眼球疼痛、手顫、指鼻不準等;再嚴重可有精神失常,如有幻覺、幻視、近期事務不能記憶等,甚至昏迷[8]。二氯甲烷是一種廣泛使用的有機試劑,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醚和乙醇,在常溫下易揮發,使用稍有不慎就可發生中毒。二氯甲烷雖屬于低毒性,但進入人體遇熱和潮濕可分解出鹽酸、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劇毒的光氣,加重對人的危害[9]。2001年5月23日的《斯德哥爾摩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公約》,氯苯類化合物榜上有名;氯苯可對呼吸道和肺部細胞有明顯的刺激作用,還會伴有免疫系統失調,擾亂白細胞的吞噬行為。還可以誘發皮炎等[10];N,N-二甲基乙酰胺是一種高沸點、高極性的非質子化溶劑,在合成材料、石油加工和石油化學工業等部門有著廣泛用途,職業接觸人數眾多。動物試驗研究表明,它可引起視網膜萎縮,腦電波改變,肺、肝、腎等器官損傷,并存在胚胎毒性和致畸作用[11]。二甲苯具有中等毒性,對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中樞系統有麻醉作用。

3 改善生態紡織實驗室空氣質量的途徑

生態項目及其檢測標準的不斷出臺,使生態紡織實驗室空氣中的TVOC含量和種類不斷增多,如何改善實驗室中的空氣質量及保障試驗人員的身體健康,成為實驗室的首要任務。

首先,生態紡織實驗室的環保設施要按照專業實驗室的要求進行,即符合ISO/IEC 17025:2005《檢驗和校準實驗室認可準則》的要求,同時也可以借鑒專業化學實驗室的做法,最大程度上使空氣中的TVOC通過環保設施得到處理,減少空氣中的曝光量;其次,負責生態測試的機構應該不斷探索,發現檢測過程中的問題(包括環境、標準方法等),找到可以彌補不足,更簡單、環保的方法,以從根源上減少實驗室中TVOC的量;再次,實驗室中要加大通風量,如加裝空調、通風柜等通風設施,使實驗室中的空氣得到及時更新,以稀釋空氣中TVOC的濃度;最后,要加強實驗室試劑及人員的管理。試劑的取用、儲存及廢液的處理都要嚴格按照實驗室規范進行,以減少人為的TVOC污染;試驗人員要有極強的責任心,及時發現實驗室中的安全隱患。

4 結語

紡織標準及其相關法規的出臺推動了紡織生態實驗室的快速發展,紡織品的生態指標種類和要求的不斷增多,促進實驗室中進行的測試多種多樣,這就造成實驗室內部空氣質量問題的凸顯。空氣質量問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它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工作效率,甚至社會發展。因此,我們要關注紡織生態實驗室的空氣質量,不僅是適應時代潮流,更主要的是為了實現實驗室的綠色檢測。

參考文獻:

[1] 耿世彬,楊家寶.室內空氣品質及相關研究[J].建筑熱能通風空調,2001 (2):29-33.

[2] 呂偉.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綜述[J].潔凈與空調技術, 2000

(3):16-20.

[3] 羊愛平. 室內空氣品質及其主要影響因素[J].制冷,2005, 24(2): 33-36.

[4] 鄒國榮,馬立. 室內空氣品質的影響因素及其改善措施[J].制冷與空調, 2005 (1): 71-74.

[5] 袁東升, 田惠玲.室內空氣品質問題的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 2008, 31:149-152.

[6] 趙乾魁,周元陵,周志俊.正己烷職業中毒及其毒理學研究進展[J].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9(5): 249-252.

[7] 岳紅,萬紅,柴渭莉,等.乙酸乙酯對作業人員職業健康的影響[J].中國衛生工程學,2011,10(05):359-360.

[8] 趙福歧,陳小全,周秀艷.甲醇及其對人體的危害[J].中國科技信息,2008(10): 75-176.

[9] 黃開蓮.二氯甲烷對人危害研究進展[J].鐵道勞動安全衛生與環保,1996,23(2): 210-212.

[10] 吳迪,杜青平.室內環境中氯苯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研究進展[J].河北農業科學,2009,13(2):73-74,78。

[11] 楊鳳,賈曉東.二甲基乙酰胺的毒性特點與職業危害研

篇10

一、空氣環境應急措施

這里介紹的空氣環境應急措施實施的范圍是指墨西哥大城區,其中包括墨西哥聯邦市的16個城區以及墨西哥州的18個市。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這一區域的人口為18211400,占墨西哥全國當年總數的16%,其中對空氣污染反應敏感人群(0-14歲及60歲以上)為6160507,約為墨西哥大城區的三分之一。

由于墨西哥城區的人口增長過快,加上該地區特殊的地理環境,空氣質量在上個世紀不斷下降,成為當時世界有名的空氣污染城市之一。其海拔高度平均2240米,造成大氣中氧氣的含量與海平面相比少23%。另外,四周高山環繞,不利于空氣流動。這種特殊的地理環境,導致夜間與早上空氣流動的相對靜止與緩慢,使得城市上空往往被一層大氣罩蓋住。白天,隨著陽光與溫度的上升,空氣的流動速度加快,到中午時分大氣罩會慢慢消失。需要指出的是,墨西哥城接收強光照射發生在每天下午的2∶00至5∶00之間,也是臭氧急劇產生的時候。由于大量的機動車及其他經濟活動,產生的尾氣和廢氣加重了臭氧的聚集。所以,墨西哥城區最早檢測空氣質量是以臭氧的含量為主的。

盡管早在1986年就已經設立了空氣質量觀測站,每天公布空氣質量指數并開始實行空氣環境應急措施。但是,當時的措施并不是很有力,對空氣污染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并缺乏具體的應對手段。這樣,上世紀90年代的墨西哥城區空氣質量大幅下降,不僅表現在發生的頻率上(嚴重的年份,90%的時間空氣質量低于規定的標準),而且超標的數量也是很大的,1991年,以大氣中臭氧水平計算的空氣質量指數曾達到360點,1992年則直沖398點,分別超出當時規定指標(200點)的80% 與99%。

面對日益下降的空氣質量,墨西哥各級政府開始花大氣力進行整治,不斷修訂空氣質量標準并作出新的規定,要求的水平不斷提高,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1998年之前,空氣質量標準主要是參照大氣中的臭氧數量,由此決定應急措施實施與否。但是,當年的干旱氣候導致墨西哥火災不斷,大大增加了空氣中的懸浮顆粒數量,從而也成為嚴重影響大氣質量的一個主要因素。在這種情況下,環境部門將懸浮顆粒數量作為制定與計算空氣質量標準的一個重要考慮變量,與大氣中的臭氧數量同時考慮。其次,應急措施實施各階段的標準也經歷了重大變化,譬如按大氣中的臭氧數量,準應急措施實施啟動點從1995年的200 點降低至2011年的151點;按照PM10(懸浮顆粒小于10微米)指標,準應急措施實施的標準從1998年的160點降低至2011年的151點。

政府規定,不管是按大氣中臭氧數量計算的空氣質量超過150點,還是按懸浮顆粒PM10數量測算的空氣質量大于150點,應急措施便會啟動。根據空氣污染程度,其實施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準應急階段、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只有當空氣質量水平降至150點(包括按臭氧與懸浮顆粒兩項)以下,應急措施才會取消。具體包括21項辦法,其中6項屬于各階段都實施的:教育部與各個市區政府將通知取消體育、集會、娛樂以及其他的戶外活動;控制農區、林區以及城區各類用火;取消城區基礎設施保養與維修工作,譬如道路修理、平整、油刷等;在主要的交通擁擠地段進行人工疏離;緊接著的第二天,限制未通過“0”或“00”檢測的非墨西哥城區牌照機動車運行; 對傳染病實行監視并宣傳預防的具體措施(此辦法在應急方案的第一與第二階段以及解除應急措施的48小時內實施)。

如果空氣質量指數超過180點(大氣中臭氧數量計算的空氣質量),應急措施進入第一階段,共有7項具體措施:固定污染源減排30%至40%;降低赫海魯克(Jorge Luque)與墨西哥城區火力發電廠的發電量;緊接著的第二天,除了準應急措施階段的限行措施之外,對持墨西哥城區私人牌照以及其尾氣檢測為“2”的機動車,實行雙限行;緊接著的第二天,尾氣檢測為“2” 的政府機關用車全部禁行;嚴格檢污染以及沒有經過尾氣檢測的機動車的行駛;取消一切利用油氣清洗的工作(緊急作業除外);緊接著的第二天,檢測并保證蒸汽回收系統全部運作。

如果空氣質量指數超過175點(按空氣中懸浮顆粒PM10數量測算的空氣質量),應急措施也會進入第一階段,對此有5項相應的措施:固定污染源減排30%至40%;對工藝性紅磚的制作進行監督;監督與控制自然火勢與農業用火;減少松散巖類材料的開采;緊接著的第二天,除了準應急措施階段的限行措施之外,對持墨西哥城區私人牌照以及其尾氣檢測為“2”的機動車,實行雙限行。最后,當空氣質量指數超過230點時(同時適用于按大氣中臭氧數量與大氣中懸浮顆粒數量),啟動第二階段應急措施,共有三項:固定污染源減排60%;緊接著的第二天,對持墨西哥城區私人牌照并且其尾氣檢測為“2”的機動車及未通過“0”或“00”檢測的非墨西哥城區牌照機動車,全部實現禁行;緊接著的第二天,政府機關、娛樂場所和服務設施停業。

特別需要提出的是,在第一階段,除了臭氧或者懸浮顆粒PM10各自有其啟動標準之外,如果二者同時分別超過了165點與125點,盡管按其各自的標準沒有達到啟動水平,但仍然需要啟動第一階段的應急措施。

為保證應急措施各階段的順利實行以及各階段具體辦法的落實,政府各級部門都有相應的任務。聯邦政府有六部門參加:環境與自然資源部(Semarnat)、環保檢察院(Profepa)、衛生部(SSA)、通訊與交通部(SCT)、教育部(SEP)與聯邦電力公司(CFE)。墨西哥城與墨西哥州政府具體負責應急措施各階段的啟動和檢測各階段具體辦法的落實情況。當觀測系統發現空氣質量達到了應急措施規定的標準,由各個政府部門組成的都市圈環境委員會將會形成一份正式啟動應急措施公文,發到墨西哥聯邦市的16個區政府與墨西哥州的18個市政府,并在公文中詳細列出具體的相應措施。

二、機動車限行措施

根據墨西哥聯邦市與墨西哥州的聯合調查數據,市區80%的污染物排放與機動物體有關(主要是機動車)。為達到減排并減少污染進而改善空氣質量的目的,最早在1989年便開始在冬季實行限行措施(Hoy No Circula, HNC)。最初,該措施的實施是“一刀切”的方式,即每周的第一天至第五天,根據機動車牌照的尾數對車輛在每天的5∶00AM-10∶00PM之間實行限行。尾數是5和6,周一限行;7與8周二;3與4周三;1與2周四;9與0加上臨時牌照周五。周末不實行限行措施。1990年開始,這一措施改為常年實行。

當啟動第一階段應急措施時,則實行雙限行:周一,除了尾數是5與6 的機動車之外,3與4也將被限行;周二,7、8、1、2;周三,1、2、9、0與臨時牌照;周四,1、2、5、6;周五,9、0、臨時牌照、7、8。

需要指出的是,有一部分機動車不受限行約束,包括那些不產生污染物的電動車及沒有具體做出規則的車輛,譬如摩托車。除此之外,下面的機動車也排除在限行措施之外:

* 醫療服務

* 治安管理

* 緊急需要,包括救火、營救人員與民事保護

* 擁有環保部門頒發許可證的從事城市服務工作

* 聯邦公共客運車輛

* 有相關部門頒發許可證的學校用車

* 任何不產生污染物的車輛

* 醫療急救車

* 殘疾人用車并具有相應的牌照

在實施中發現,許多家庭為了每天能有自家車可以出行,往往選擇購買第二輛甚至第三輛機動車,其結果是,限行措施變相地增加了墨西哥城區的機動車數量,不僅達不到減排的目的,并且還會由于私人汽車數量的增加,加大了本來就已經緊張的交通擁擠狀況。于是,自1998年以來,該限行措施逐漸改變了無差別實施的方法,而是有區別的進行。

第一,尾氣檢測結果由原來單一的“一刀切”方式改變為三類:“00”、“0”、“2”。前面兩類是車齡在8年之內才有資格獲得,一旦獲得“0”或“00”的審核,將不參加限行活動。二者的區別是,獲得“00”的車輛在三年里不再進行車檢,而“0”與“2”則每6個月進行一次。

第二,只有“2” 參加限行活動,并且當啟動第一階段應急措施時,獲得“2”號的車輛還要參加雙限行,并且當啟動第二階段應急措施時,這類車輛則被禁行。

第三,限行措施由原來的5天增加至6天。周一到周五按原來的實施,周六則只對尾氣檢測獲得“2”號的車輛實施限行。具體是,每月的第一個周六,牌照尾數是5與6的機動車;第二個周六,尾數7與8 的車輛;第三個周六,尾數3與4的車輛;第四個周末,1與2 的車輛;第五個周六,尾數9 與0 的車輛。

第四,對不屬于墨西哥城區的機動車,周一至周五每天的5∶00AM-10∶00PM之間實行限行。符合如下條件的非墨西哥城區的機動車則不參加該活動:

*佩帶墨西哥國家通訊與交通部(SCT)的牌照

*公共客運車輛

*自愿在墨西哥聯邦城市或者墨西哥州認定的檢測站進行尾氣檢測并獲得“0”證的車輛

*伊達爾戈(Hidalgo)、普威普拉(Puebla)、克雷塔羅(Querétaro)三州與墨西哥聯邦城市和墨西哥州有正式的條約,根據該條約檢測的上述三州車輛也不參加限行活動。

根據2006年的數據,墨西哥城區共有3676185輛車經過了尾氣檢驗,其中60%獲得了“0”或者“00”的審核,并因此不再參加限行活動;另外40%的審核結果是 “2”。盡管不參加限行車輛的數量大于參加的數量,但是各類污染物的排放數量則正好相反,只有二氧化碳的數量大致相當。最為突出的是有毒物排放量一項,根據檢測結果,兩百多萬輛獲得了“0”或者“00”審核的機動車每年的排放量為5273噸,近150萬輛獲得“2”審核的車輛則產生了35604噸的有毒物,即8年以上車齡的單輛機動車所產生的有毒物是8年以下車齡的10倍。其他污染物的情況是,懸浮顆粒PM10數量分別是1416噸與3433噸;懸浮顆粒PM2.5分別是957和2608;一氧化碳分別為212431 與1438783;氮氧化物分別是36055與109010;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分別為21294和143118噸。如果將以上七種污染物加在一起,機動車所產生的總量是21萬多噸,其中獲得了“0”或者“00”審核的車輛產生了44%;其他的56%則為8年以上車型所排放。

實踐證明,墨西哥城區實施有區別的限行措施是有效與合理的,它不僅減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對機動車的增加起到了有效的控制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