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氣運行仿真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12-18 17:47:2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氣運行仿真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職業成長規律 “五步遞進、工學結合” 廠中校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2C-0108-03
以職業崗位為導向,以職業技術能力為基礎,以滿足職業崗位需要的零距離上崗是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社會培養生產和服務第一線高技術技能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加強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創新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培養滿足社會需求、行業企業需求的合格的高技術技能型人才。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廠中?!苯ㄔO為依托,構建與職業成長規律相一致的特色鮮明的“五步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校企合作的“廠中?!苯ㄔO、運行管理和頂崗實習管理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在高職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五步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2013年,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申報首批廣西特色高校建設項目獲得成功。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利用特色高校項目建設的契機,在進行充分的企業崗位調研的前提下,加強與發、供、用電企業、電力建設單位和相關行業自備電廠及大型電氣設備生產廠家等企業合作,以“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與合作發展”為機制,整合各方優勢資源,探索和實踐基于電力一線員工職業成長規律的“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技術員”的“五步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第一步,學生通過在校內的專業理論知識學習和在校內“校中廠”―― 電力技術實訓基地的專業技能實訓,達到電氣初級工的技能水平;第二步,將電氣中級工的職業能力要求融入專業核心課程,通過在校外“廠中校”―― 廣西麻石水利發電廠企業教育教學區工學交替,在企業現場一線技術員工的指導下,專業技能進一步提高,達到中級工的技能水平;第三步,在大學二年級的暑期和三年級的上學期期間,到相應的電力行業企業進行為期3~6個月的頂崗實習,經過多崗位多工種的輪換作業,達到電氣高級工的水平;第四步,在三年級的下學期簽訂就為協議后,到用人單位“準就業”實習,增強崗位能力,塑造職業素質,培養服務企業的責任感,專業崗位技能精益求精,基本達到技師的職業能力;第五步,在畢業后,學生經過幾年的生產崗位工作歷練,成為企業的生產技術能手和技術骨干,實現達到技術員的工作能力的總體目標。
二、“五步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成效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特色項目建設緊緊圍繞特色鮮明的“五步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有序地進行,特色項目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一)課程體系優化與課程建設
1.以提高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服務學生終身發展為目的,進一步優化專業課程體系。以市場和企業對人才需求為指導,分析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確定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主要工作崗位群為:“電力系統運行值班員”、“電氣檢修試驗工”和“繼電保護工”。通過對這些職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工作過程進行分析后,根據能力復雜程度、知識和技術的相關性整合典型工作任務形成綜合能力領域為:電氣運行、電氣一次設備安裝、電氣二次設備安裝、電氣一次設備檢修、電氣二次設備檢修、電氣二次設備維護和變電站電氣維護7個行動領域。
根據職業成長及認知規律,遞進將行動領域轉換為學習領域,結合調查分析得出的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方面的職業能力,重構出基于工作過程體現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確定“電氣運行技術”、“電氣設備及其檢修與維護”、“微機保護裝置安裝測試與維護”、“二次回路技術”等10門課程為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及專業群核心課程。課程體系的優化過程見表1。
表1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表
工作崗位群 典型工作任務 行動領域 學習領域
電力系統
運行值班員 倒閘操作
變電站巡視檢查 電氣運行 電氣運行技術
電氣檢修
試驗工
開關設備檢修與試驗
變壓器檢修與試驗
其他變電設備檢修與試驗
電氣設備缺陷處理與更換
電氣一次設備安裝
電氣二次設備安裝
電氣一次設備檢修
電氣一次設備試驗
電氣一次設備維護
電氣設備及其檢修與維護
變壓器檢修
電機運行維護與檢修技術
電氣設備實用試驗技術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
繼電保護工 繼電保護裝置安裝
測試維護
二次回路安裝與排故 電氣二次設備測試
電氣二次設備維護
繼電保護裝置安裝
測試與維護
二次回路技術
頂崗實習
2.以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開展“項目導向、任務驅動”課程開發,對本專業主要的核心課程進行項目化教學改革。通過對專業涵蓋的職業崗位群的工作過程進行分析,將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劃分為具體的工作任務。以項目為載體,任務驅動及“教、學、做一體化”設計課程教學情境,以典型工作任務將課程按簡單到復雜分成若干個任務。教師按職業能力的需求,由認識到操作,由實物到圖紙,由圖紙到配置、裝接、整定,按照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的原則劃分項目課程教學單元。工作項目的選擇由易到難,教師的傳授由多到少,學生自主學習程度由低到高。圍繞完成項目工作任務這一目標,以技術實踐知識為明線,以技術理論知識為暗線,強調學生主體功能,強調師生互動、情境支撐的教學方法。
共完成了核心專業課程“微機保護裝置安裝測試與維護”、“電氣設備及其檢修與維護”、“變電站綜合自動化技術”、“電機運行與維護與檢修技術”、“變壓器檢修實訓”等五門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
3.教學信息化的建設。在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特色,緊緊圍繞專業教學目標與標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實驗實訓、教學指導、學習評價、專業能力訓練等方面,利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優化和整合教學資源,豐富網絡教學資源,建立數字化教學體系、管理機制和評價標準,建設完善共享型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教學資源庫,并帶動整個專業群的資源庫建設。
(二)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以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電力專業群現有的3個示范性實訓基地為基礎,加強與行業內設備生產企業、電力企業的合作,按照“資源優化、實踐為主、工學結合”的要求,組織教師進行廣泛調研,與來自廣西電網公司、南寧供電局等企業專家討論,共同制訂建設方案,按發電廠及電力系統的工作崗位及學習領域的需要和要求,利用特色項目建設資金,擴建和完善“發電廠綜合自動化實訓室”、“繼電保護實訓室”等4個實訓室;重新整合構建完善四個實訓中心:電氣設備檢修試驗實訓中心、電力系統自動化與運行技術實訓中心、繼電保護與二次回路實訓中心和電工電機基礎技術實訓中心,主要構架及對應的工作崗位群如表2所示。
表2 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及專業群校內實訓基地主要架構
實訓中心名稱 所轄實訓室名稱 對應的工作崗位群
電氣設備檢修試驗
實訓中心 變配電技術實訓室
電氣設備安裝檢修室
高壓試驗實訓室 電氣設備檢修試驗工
繼電保護與二次回路
實訓中心 繼電保護實訓室
二次部分實訓室
二次回路排故實訓室 繼電保護工
電力系統自動化與運行技術實訓中心 電氣運行仿真實訓室 電力系統運行值班員
智能電網技術實訓室
變電站綜合自動化實訓室
發電廠綜合自動化實訓室
電工電機基礎技術
實訓中心 電工基礎實訓室 電氣維修工
(三)“廠中?!毙M饣氐慕ㄔO
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重點是加強內涵建設,提高教育質量,切入點是要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探索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新機制。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順應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探索落實校企合作育人的可操作性的新途徑,逐步形成“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的緊密型校企合作辦學體制機制,發揮學校、企業在專業人才培養、經費籌措、先進技術應用、兼職教師聘用、實訓實習基地建設、教材開發、實訓項目開發、專業教學實施、實訓設備功能開發和吸納學生就業等方面的互補優勢,形成“雙元一體、校企共建”的模式,促進校企深度合作,引導和激勵教師主動為企業和社會服務,落實教師密切聯系企業的責任,實現互利共贏,增強辦學活力,共同完成好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近年來,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建設“廠中?!毙M饣胤矫孀隽舜罅康墓ぷ鞑⑷〉昧溯^好的成效。
1.成立了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和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2011年,學院成立了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2013年,電力工程系成立了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成立專業專家指導委員會,建立校企合作長效運行機制,是高職院校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同時推進并深化了學院和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學院在校企合作發展理事會的指導下,研究和實踐電力高職院校與電力企業通過在生產一線共建“廠中?!保剿鞒鲂F蟆昂献鬓k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新途徑,破解行業企業與電力高職院校合作育人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企業將盡可能地為專業建設提供指導,通過“搭建平臺,深度融合;校企共管,交替培養;校企共育,無縫對接”等模式,協助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打造出人才培養目標、規格與行業企業需求相吻合的高素質專業人才。同時,指導委員會企業也希望能通過學院共同開發課程和教學資源庫,為企業員工培訓提供便利。
2.與大型電力企業合作共建創辦特色鮮明的“廠中?!鞭k學模式。學院分別與廣西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廣西麻石水電廠簽訂了“共建實習基地協議書”,創辦了特色鮮明的“廠中?!鞭k學模式。
學院與企業共建的“教育教學區”以企業原廠辦子弟學校為基礎設施條件,由企業提供相對獨立的教學、生活區域和教學基礎設施、教學設備和實習實訓場所。學院相繼投入建設運行資金達256.92萬元。目前學院的“廠中?!惫灿袑嵙?、實訓場所及附屬用房面積30391平方米(其中麻石水電廠校企合作教育教學區17441平方米、柳州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校企合作教育教學區12950平方米),教室2641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3300平方米,風雨操場2643平方米。學院平均每學期可安排2000人次以上學生到“廠中校”學習,目前基本實現了以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為主的“兼職教師”全程開展教學活動,學生由學院安排專職人員進行管理。
3.“廠中校”校外基地的建設成效。具體如下:
(1)“廠中?!惫W結合教學效果明顯提高。對企業一線崗位技能相關的“電氣運行技術”、“電氣設備及其檢修與維護”和“變壓器檢修實訓”等專業核心課程進行了重大的教學改革。學生先在虛擬電廠(或虛擬變電站)――電氣運行仿真實訓室、變配電技術實訓室和電氣設備安裝檢修實訓室等“校中廠”進行項目導向教學,掌握了初步的專業知識和崗位技能,達到了電氣初級工的技能要求。緊接著安排學生到廣西麻石水力發電廠實習基地“廠中校”的真實工作崗位跟班學習,由企業兼職教師現場教學,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工作崗位的具體流程和職業素質有更深刻的體驗,更扎實地領會崗位技術技能,達到電氣中級工的技術水平。
(2)“廠中?!鞭k學模式實現校企合作雙贏。校企合作辦學,有利于利用電力行業豐富的教育教學場所和閑置設備資源,解決目前電力類高職院校不可能購置動輒需要數千萬元的昂貴電力實訓設備,有利于解決目前電力類高職院校學生除了在學校進行虛擬仿真情境下進行實習實訓外,無法經常性地接觸到電力行業企業大型設備進行實習實訓的困境,較好地解決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實習實訓的普遍性難題。校企合作辦學,有利于解決電力行業企業的能工巧匠、技術人員在目前企業待遇優厚的條件下,大都不愿意離開企業到電力類高職院校作“兼職教師”的難題,有利于優化高職院校的“雙師”結構隊伍建設。
同時,學院教師也在“廠中?!睘槠髽I提供員工培訓、技術咨詢服務,參與企業的部分科研與技改工作,形成了初步的“合作辦學,相互服務,校企共贏”辦學模式。
(四)頂崗實習與準就業實習
生產實習分為頂崗實習和準就業實習,是本專業一項重要的實踐性綜合學習環節,主要任務是全面深入地認識和了解電力系統電氣設備、繼電保護與自動化等二次裝置的設計、制造、安裝、調試、運行與維護等情況,深入學習電氣設備、繼電保護與自動化設備的故障診斷與分析處理,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工作積累必要的實踐經驗。生產實習一般安排在大學二年級暑期后進行,實習地點為校外實習基地或已簽訂就業協議單位以及學生自主聯系與專業學習相對應的企業崗位,開展為期3~6個月的頂崗實習鍛煉。
第五學期的頂崗實習以學習為主,學生到學院的實習基地廣西電網公司、廣西送變電建設公司、廣西恒都輸變電有限公司等電力企業的真實工作崗位進行頂崗實習,主要通過進入生產現場實習,由企業兼職教師實地進行指導,以完成企業具體的工作任務為目的,重在職業綜合素質的培養,真正實現與職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專業崗位實習,理論聯系實踐,校正并提升在校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熟悉電力系統電氣設備、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配置,重點培養學生能根據實際生產需要開展現場電氣設備、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運行維護工作,能按規程進行各類電氣設備、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現場安裝、調試和維修等工作,同時熟悉企業的管理制度、工作規范,具備一定的信息收集、整理、歸納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養成勤懇、嚴謹、細致、不斷進取的良好職業習慣,強化崗位專業技能和專業知識的應用。通過該階段的實習,學生達到電氣高級工的知識技能要求。
每年的年底,大三的大部分學生和就業單位簽訂了就業協議。第六學期的生產實習以進入準就業崗位實習為主,明確就業崗位,并根據就業崗位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強化和拓展,熟悉相關企業的管理制度和崗位職責、工作流程,掌握勝任崗位的各種職業技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逐步適應企業的崗位要求,基本達到了電氣技師的職業能力要求,并最終順利就業。
為保證實習教學質量,由系部與生產實習單位共同管理,采用校外兼職教師為主,校內專任教師為輔的“校企共抓共管”的實踐課模式,采取過程考核(校外指導教師主持)與總結性考核(學校專任教師主持)相結合的考核方式評定課程成績。學生實習期間,必須遵守學院、系部和實習單位的相關規章制度,按規定聯系學校指導老師,完成實習任務規定的學習內容,取得企業指導老師及企業鑒定成績,按期提交給學校指導教師按實習成績評定管理辦法評定該門課程成績。
三、結語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特色高校項目的建設,創造性地提出了“五步遞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想。在特色高校建設實施的過程中,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緊緊圍繞著“五步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有序地開展各項建設工作。按照電氣職業成長的規律和電氣崗位的知識技能要求進行了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和專業核心課程的項目化建設;利用特色項目建設資金,按發電廠及電力系統的工作崗位及學習領域的需要和要求,將校內實習實訓基地重新整合構建完善四個實訓中心;加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穩步進行“廠中?!毙M饣氐慕ㄔO;加強頂崗實習、準就業實習的管理,構建校內專任教師為輔的“校企共抓共管”的實踐課模式;加強與就業單位的互動聯系,持續跟蹤關注近三年畢業生在企業的崗位成長歷程,重視企業技術主管的信息反饋,并據此及時修訂專業人才培養計劃。
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特色高校項目的建設成效,為“五步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實踐表明,基于職業成長規律的“五步遞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大大加強了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發電廠及電力系統專業的內涵建設,有效地提升了教學質量。
【基金項目】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特色高校建設項目
篇2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廠供電;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楊堆元(1975-),男,廣西桂林人,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李秀梅(1960-),女,天津人,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
(天津300131)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2)09-0061-02
傳統教學無論從教材內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還是課程設計上已經不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不足:學生對課程的掌握只停留在各個獨立分散的知識點上,難以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教材內容和實驗教學缺乏真實工作任務的針對性;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學習興趣不高?!肮S供電”課程要適應高職教育的發展,必須從崗位出發深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課程設計等改革。
一、課程內容改革
1.典型崗位
學院電力系統自動化、電氣自動化、機電專業有大部分學生分配到中小型國有企業、私有企業和三資企業供電部門工作,部分學生分配到電力相關部門。典型崗位有:變電所電氣運行、檢修崗位;高低壓開關柜的安裝、接線崗位;供配電系統調試、運行、維護崗位;用電監察、電氣試驗崗位;各行業企業的維修電工、設備維修及管理人員等。
2.課程內容
參考學院畢業生典型崗位,教學內容設立:(l)工廠供電系統設計計算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因為不管學生分配到任何單位工作都需要對工廠供電系統進行設計和計算,這部分內容是基本內容。(2)加強供配電系統安裝、線路施工設計內容的教學。施工設計是付諸安裝施工的最后決定性設計,而傳統教材對這部分教學內容敘述較少。適當加強這部分內容可使畢業生較快地適應工作環境。(3)強化供電系統正常運行維護和維修的內容。通過對天津地區就業單位的調研,企業需要大量的供配電系統調試、運行、維護人員。因此,“工廠供電”增加供電系統正常運行和操作、常見故障分析和維修等內容。
3.課程內容授課課時安排
具體計劃授課課程計劃授課課時如表1所示。
二、改進教學方法
在實習期間帶領學生參觀學校變電所(10kV,630kVA,兩臺主變)和學校配電柜等,請電氣運行人員現場介紹電氣主接線、結構及電氣設備的作用以及供電系統在運行、維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增強了學生對設備、系統的感性認識,彌補了理論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隨著多媒體的不斷發展,現在的教學方式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來配合教師的課堂講授。如電氣設備的結構、變電所結構與布置、高低壓供電線路敷設,甚至講解繼電保護時將整個過程以動畫形式完整演示出來。
充分利用啟發式的教學方法,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向引導學生探索式學習轉變。筆者在課堂上一般都設置“陷阱問題”,即通過所講述的內容提出適當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當學生了解該問題的答案時往往都有成就感。如:筆者在課堂上講解倒閘操作時經常提出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們思考:“你們在用臺燈時,先接通臺燈電源開關還是先接通臺燈插頭與電網插座之間的連接?”大部分同學回答:先插上插頭,再接通臺燈電源開關。當然也有少部分同學回答錯了。接著,筆者就講解為什么前者是對的而后者有危險或者產生火花,進而順理成章講解了斷路器和隔離開關的區別。這樣講解,理論與實際結合,學生們記憶猶新,教學效果好。
為了保證學生畢業后能盡快適應新的工作環境,按照課程內容安排了一些實驗,這既為畢業設計奠定了基礎也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動手能力。例如:用CAD軟件繪制35kV變電站電氣主接線系統圖;10kV固定交流金屬封閉型高壓開關柜倒閘操作;JKL5CF智能無功補償控制器使用;HAS-536電動機保護測控裝置實驗。
下面以“10kV固定交流金屬封閉型高壓開關柜倒閘操作”實驗為例進行介紹。
1.實訓目的
熟悉高壓開關結構、作用;理解10kV高壓開關柜的構成原理;掌握正確操作送電與停電的過程;掌握“五防閉鎖”內容及設置。
2.高壓開關柜介紹
10kV高壓開關柜采用符合IEC標準的國內變配電室常用的XGN2-12箱式固定交流金屬封閉型開關柜,電路圖如圖1所示。
XGN2-12箱式固定交流金屬封閉型開關柜適用于額定電壓等級3.6~12kV、50Hz、額定電流630A~3150A,三相交流單母線、雙母線、單母線帶旁路母線,接受和分配電能之用。開關柜防護等級為IP2X,主開關柜采用ZN28-12系列真空斷路器,配用電磁操動機構或彈簧操動機構,也可選高品質的ZN63A(VS1)、VD4真空斷路器。隔離開關采用GN30-12系列旋轉式隔離開關系列產品。主開關、隔離開關、接地開關及柜門之間的連鎖機構采用強制性機械閉鎖方式,符合“五防”功能。
3.實訓內容與步驟
隔離開關閉鎖操作機構面板如圖2所示。
(1)停電操作(運行檢修)。分斷路器置“分斷閉鎖(操作)”檔分下隔離分上隔離合下接地合上接電置“檢修(操作)”檔鎖定開啟前門開啟后門。
停電檢修解釋:開關柜處于工作位置,即上下隔離開關、斷路器處于合閘狀態,前后門關閉已鎖好并處于帶電運行之中,這時小手柄處于“工作”位置。先將斷路器分斷,再將小手柄扳到“分斷閉鎖”位置,這時斷路器是不能合閘。將操作手柄插入下隔離的操作孔內,從上往下拉,拉到下隔離分閘位置,將操作手柄拿下,再插入上隔離操作孔內從上往下拉,拉到下隔離分閘位置,再將操作手柄拿下,插入接地開關操作孔入,從下往上推,使接地開關處于合閘位置,這時可將小手柄扳至“檢修”位置,先可打開前門,取出后門鑰匙打開后門,停電操作完畢。檢修人員可以對斷路器室及電纜室進行維護和檢修了。
說明:以上操作步驟中如果開關柜中不含有其元件,操作步驟省略。如實訓的XGN開關柜中不含下隔離和下接地,故上述步驟中可以省去相關步驟。送電操作也是如此。
(2)送電操作(檢修―運行)。關閉后門關閉前門置“分斷閉鎖”檔分上接地分下接地合上隔離合下隔離置“工作”檔鎖定合斷路器。
送電檢修解釋:若已檢修完畢,需要送電,其操作程序是將后門關好鎖定,將鑰匙取出后關前門,將小手柄從“檢修”位置扳至“分斷閉鎖”位置,這時前門被鎖定,斷路器不能合閘,用操作手柄插入接地開關操作孔入,從上往下拉,使接地開關處于分閘位置,將操作手柄拿下,插入上隔離的操作孔入,從下往上推,使上隔離處于合閘位置,將操作手柄拿下,插入下隔離的操作孔入,從下往上推,使下隔離處于合閘位置,取出操作手柄,將小手柄扳至“工作”位置,這時斷路器可以合閘了。
4.斷路器操作機構分布
如圖3所示斷路器操作:利用附件手柄手動或使用電動儲能機構使彈簧儲能機構顯示為“已儲能”手動按下合閘按鈕或按下電動合閘的合閘按鈕斷路器合閘指示燈亮斷路器合閘成功。
通過本次實驗,學習了高壓開關的內部電氣設備(高壓隔離開關、真空斷路器、接地刀閘、互感器等)結構和參數,身臨其境地學習工廠倒閘操作、五防閉鎖內容和意義,學生們很感興趣。
三、強化課程設計
課程設計是工廠供電不可少的教學環節,設計內容是圍繞工廠供電課程內容所做的綜合訓練。初步培養學生查閱低壓配電設計規范(GB50054-95)及相關資料的能力,啟發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其中一個選題為“學院校內實訓基地供電系統的設計”。內容包括:電氣主接線方案的確定;主電源供電電壓等級的確定;供電系統電力負荷的計算,主要設備有普通機床、數控機床、照明;變壓器和高低壓開關的選擇與校驗;繪制供電系統圖等。設計須以學生為主,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指導教師抓重點總體方案制訂,抓方向,抓進度,抓說明書的撰寫和圖紙的繪制,積極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對學生設計中錯誤或不規范處應逐步加以引導,在老師或同學的啟發下,由學生自己糾正或改進,并且引導學生對不同方案進行比較,使用不同方案設計,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最后在總結階段進行點評。
四、建議
近兩年來,學院在強電類教學方面加強了實驗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工廠供電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以后還需要繼續探討,不斷完善。
建議電力系統實驗室的布置突顯工作環境,墻面布置操作人員守則、工作規范(如《電工倒閘操作規范》),布置常用工具、工作服、安全帽等,使學生身臨其境。
建議學校多提供任課教師去企業調研的機會,鼓勵任課教師針對不同專業、不同崗位進行企業調研,逐步形成針對典型崗位所對應的“工廠供電”教學知識框架。
鼓勵任課教師建立“工廠供電”網絡課程教學平臺和工廠供電實訓仿真平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