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12-19 17:50: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健康飲食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海事勞工公約; 船員; 健康; 飲食管理;

0引言

為有效維護中國海員以及航運業和港口的權益, 促進航運業健康發展, 我國于2015年11月12日, 向國際勞工組織遞交了《2006年海事勞工公約》的批準書, 成為第68個批準這一公約的國家。該公約于2016年11月12日起對我國生效 (不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006年海事勞工公約》中:規則3.2:食品和膳食服務的目的是確保海員獲得根據規范的衛生條件提供的優質食品和飲用水, A3.2提出了食品和膳食服務標準, B3.2提出了食品和膳食服務導則。其中對成員國主管機關監管、船東 (管理公司) 管理、船上管理及廚師任職資歷等方面提出相關要求, 關注船員飲食健康和安全, 加強船上食品和膳食管理, 確保提供高質量的船員食品并做好膳食管理, 提高在船人員的生活質量, 達到讓海員真真切切成為一份體面的工作的目的。

OCIMF組織的TMSA中第三部分:船上人員的招募和管理, Stage 3中要求:公司應開展相關活動, 促進船上人員健康意識提高。相應的最佳實踐指南 (BPG) 中提到對健康意識的促進包括在極端的氣溫、濕度或者其他惡劣條件下工作的注意事項, 通過餐飲和其他的設施鼓勵船員健康飲食并進行足夠地鍛煉。因此必須從體系文件、日常管理、實際操作等環節對船上人員食品和膳食進行系統的管理, 倡導船員健康飲食文化, 逐步讓船員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促進船員身體健康。

現在大家都非常關注飲食健康, 新聞媒體中經常談及有關飲食健康話題。但對于海員這個職業,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質和環境, 無法達到或形成陸地上工作人們的健康飲食習慣, 只能結合船上特殊情況借鑒其中通用部分, 盡可能地鼓勵、帶動船員養成相對良好的健康飲食習慣。

船上日常食物的供應及個人就餐時間均受到工作及其他客觀因素影響, 比如:一個航次可能需要十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在海上航行, 不能供應新鮮的瓜果蔬菜;船上實行24h輪流值班制度, 加上工作隨機性, 正常的一天三餐按時吃飯, 對在船工作人員來說都是一種奢望, 尤其0000~0400時值班人員可能經常熬夜不吃早餐。加之船上信息相對閉塞, 船員健康意識不高, 主管機關、公司及船舶自身調配健康飲食的能力相對薄弱, 導致大部分船員形成了一些不良飲食習慣, 例如高糖、高鹽、高脂肪, 而瓜果蔬菜的攝入量嚴重不足, 飲食營養嚴重失衡。另外, 船上生活和工作空間狹小, 不利于進行體育鍛煉, 尤其一些年輕的船員, 日常飲食及休息隨心所欲, 形成了極不健康的生活規律, 透支著自己的身體。日積月累, 導致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甚至患上嚴重的疾病。身邊不乏一些海員, 在船上工作幾年后, 每次健康體檢時身體各項指標超標, 都苦不堪言, 這不僅影響正常上船工作, 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也影響整個家庭生活。因此, 船舶管理公司對于船員飲食健康的管理, 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并制定可操作的控制程序。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建議。

1 公司岸基應該認識到船員健康飲食管理的重要性

在整個航行過程中, 海員不僅工作在船上, 而且所有的時間都在船上度過, 關注船員在船健康飲食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晒┻x擇的健康食品盡量豐富, 讓船員有機會養成更加健康的飲食習慣, 使他們在船生活更加健康幸福。強有力地執行食品安全和衛生的高標準, 確保健康環境下攝入食品的健康, 這對健康飲食管理體制非常重要。健康的食品和愉悅的進餐時間, 將有助一個人養成和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2 船員健康飲食管理建議

應鼓勵和激勵船員飲食更加健康。在日常會議、體檢等環節更多地關注健康飲食問題。通過各種途徑講解健康飲食知識并激發船員的興趣, 提供多種多樣的食物。一個健康的食譜不見得比那些非健康食譜成本高。全體人員均需參與到健康飲食計劃中, 船長和高級船員需做出承諾。船員飲食習慣的改變可能需要好幾個月時間, 而帶來的實際效果需要更長時間才能見到。應針對健康飲食做一個系統性的計劃。計劃包括在船上健康飲食管理想要達到的目標以及需要的時間。將廚師、食品供貨商等關鍵人員納入該計劃管理范圍, 同時應確立一個公司層面的健康政策。為健康飲食項目做好計劃, 確保計劃開展的活動做過充分評估, 并準備好調整計劃, 當有些活動不如其他項目受歡迎 (不成功) 時須立即調整。正式宣布實施健康飲食計劃和預期目標, 專門組織一個健康飲食計劃啟動慶?;顒? 比如采用特別的菜單或者給大家分發水果及小禮品等。保證下一周菜單提前公布給大家, 并說明菜單中出于健康考慮而提供的食物, 同時提供健康的飲品和小吃。在供應食物的地方通過張貼畫及宣傳單的方式提供相關信息。應要求船員填寫調查問卷, 評估健康飲食計劃的優點和不足, 鼓勵船員提供改進建議和嘗試新的菜譜。跟蹤船上食物消耗種類的數量, 判斷船員飲食情況, 當發現飲食不合理或者有失平衡時應及時告知船員。把健康飲食與食品安全和廚房衛生聯系起來, 系統、全面地進行管理。在船上提供健身設備并開展其他有益健康的活動。還應確保為船員免費供應符合要求的飲用水。

3 健康飲食基礎

膳食應提供足夠的蛋白質來形成和修復人體組織, 適當的補充礦物質來加強人體組織, 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和適量的脂肪為維持人體所需能量。身體同時需要維生素和抗氧化物保證身體所有的功能正常運行。每天至少喝1.5L品質良好的飲用水對于身體至關重要。以下是對健康飲食習慣的五點建議:一是保持平衡是非常關鍵的信息;二是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 土豆和全谷類制品;三是減少對肉類、脂肪、糖類和食鹽的攝入量;四是飲用大量的水和奶制品;五是必須吃早餐。

食物金字塔 (見圖1) 是保持平衡飲食的好參考。因各個國家、地區的飲食習慣大不相同, 所以不可能提供一個全世界通用的健康飲食和保持身體健康指南, 但是人體所需的基本元素是相同的, 船上應根據食物金字塔合理安排食物供應, 保證每餐營養搭配均衡。

4 船上健康飲食相關設備的配備與管理

在船員健康飲食管理體系中, 船上食物加工和保鮮設備、飲用淡水的配備是實施健康飲食計劃的硬件保證。

在船舶建造時, 冷庫的制冷能力和儲藏容積的設計應充分考慮船舶營運航線、船員配備人數等因素, 確保能儲存足夠數量的食品, 儲存期更長、更可靠。船上應加強食品日常儲藏管理, 采用有效措施延長食品的儲藏期。每航次開始前應根據航行計劃進行合理、充足的安排。另外, 船上廚房烹飪設備配備的多樣性也應受到重視, 應滿足船員多樣性食品制作的需求。

對于飲用水, 除了配備足夠的自帶淡水外, 應設置性能可靠、便于維護的反滲透飲用水制造裝置, 為船員提供優質水源。

篇2

【關鍵詞】 飲食習慣;健康行為;對比研究;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9 R 15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8-0697-03

Dietary Behavio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GAO Xian, LU Li-xin ,YANG Wen-na, et al. Center for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10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earn prevalence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ietary behavior, in order to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Methods Using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 2 007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were tested by "health-related behavior of young people in Beijing questionnaire". Results Un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drinking daily, eating dessert daily, eating fried food daily, often eating fast food, often eating food on street, monophagia were 17.94%,30.77%,7.08%,7.73%,9.42%,41.49%. Healthy dietary behavior report rates of eating fruit daily, eating vegetable daily, often having breakfast, drinking milk regularly were 69.90%, 85.30%, 88.18%, 69.48%. Gender, study phase, academic record, mothers' education level and family type wer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ietary behavior.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based on students' characteristics, healthy lifestyle should be fostered to reduce risk factors ofdisease.

【Key words】 Food habits;Health behavior;Comparative study;Students

青少年期是從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關鍵時期,是日常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良好飲食行為和科學合理營養有助于青少年智力發育和體格生長,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健康狀況,還會對他們成年期產生一些遠期不良影響。為研究北京市西城區青少年學生飲食行為的流行現狀以及影響因素,發現存在的問題,為制定學生的預防政策和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對西城區中學生的健康相關危險行為開展了調查,現將調查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方法,在西城區中學中抽取5類(普通初中、重點初中、普通高中、重點高中、職業技術學校)共9所學校59個班級的全體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調查表2 017份,收回有效問卷2 007份,有效率為99.50%。其中男生1 002人(49.93%),女生1 005人(50.07%);初中生、高中生、職高生分別953人(47.48%),855人(42.60%), 199人(9.92%)。年齡11~21歲,平均14.95歲。

1.2 方法 主要依據北京市學校衛生防病工作領導小組統一制定的《2008年北京市青少年健康危險行為監測工作手冊》。監測方法采取集體問卷調查方式,由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利用上課時間,使用統一指導語,組織學生集體自填問卷,匿名填寫,完成的問卷由調查員收集并保管,教師不參加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08年3月3-14日。

1.2.1 不健康飲食行為 調查學生在過去7 d里,每天喝飲料: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飲用汽水飲料(如可樂、美年達或雪碧);每天吃甜點: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甜點(包括糖果、巧克力、糕點等);每天吃油炸食品: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油炸食物(如油條、春卷、炸薯條、炸雞翅等);經常吃快餐:至少有3 d及以上在西式快餐店 吃飯(如麥當勞、肯德基、比薩店);經常吃路邊攤:至少有3天及以上吃過路邊攤(如麻辣燙、烤串等);偏食:討厭吃某類食物(如某類蔬菜、肉類、水果等)。

1.2.2 健康飲食行為 調查學生在過去7 d里,每天吃水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過新鮮水果(不是罐頭水果);每天吃蔬菜:每天至少1次及以上吃過蔬菜;經常吃早餐:至少有5 d及以上吃了早餐;經常喝牛奶:至少有5 d及以上喝1杯牛奶(或豆漿、酸奶、豆奶)。

1.3 統計分析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數據庫,用SPSS 11.5軟件系統進行數據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方法,百分率和構成比的比較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中學生飲食行為總體調查結果 調查的2007名學生中,每天喝飲料、每天吃甜點、每天吃油炸食品、經常吃快餐、經常吃路邊攤、偏食等非健康飲食行為報告率分別為17.94%,30.77%,7.08%,7.73%,9.42%,41.49%。偏食行為的報告率最高,每天吃油炸食品行為的報告率最低。健康飲食行為中,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經常吃早餐、經常喝牛奶的調查報告率分別為69.90%,85.30%,88.18%,69.48%,報告率最高的行為是經常吃早餐,最低的是經常喝牛奶。

2.2 不同性別學生的飲食行為 在非健康飲食行為中,男生偏食報告率為40.22%,女生為42.6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161,P=0.281)。女生每天吃甜點報告率為38.09%,高于男生23.39%(χ2=50.645,P=0.00),其余4項行為(每天喝飲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經常吃快餐、經常吃路邊攤)報告率男生均高于女生,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8.357,5.380,4.424,21.870,P值均

2.3 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的飲食行為 學生每天吃甜點報告率分別為初中29.16%、高中32.90%、職高29.29%,每天吃油炸食物行為報告率分別為初中7.35%、高中5.99%、職高10.71%,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3.179,5.553,P值均>0.05)。偏食報告率為高中學生最高45.03%,其余非健康飲食行為(每天喝飲料、經常吃快餐、經常吃路邊攤)報告率均為職高學生高于初、高中學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62.431,6.602,19.497,P值均

2.4 不同母親文化程度學生的飲食行為 在非健康飲食行為中,母親文化程度越高,學生每天喝飲料(χ2=12.663,P=0.002)和吃路邊攤(χ2=8.967,P=0.011)的行為報告率越小,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健康飲食行為均隨母親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2.5 不同家庭類型學生的飲食行為 重組家庭學生非健康飲食行為(每天喝飲料、每天吃甜點、每天吃油炸食品、經常吃快餐、經常吃路邊攤、偏食)報告率高于其他類型家庭的學生,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403,3.588,1.615,4.830,4.089,4.248,P值均>0.05)。健康飲食行為(每天吃水果、每天吃蔬菜、經常吃早餐、經常喝牛奶)報告率大家庭最高,重組家庭最低,核心家庭和大家庭高于其他家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17.719,14.062,20.327,14.324,P值均

2.6 不同學習成績學生的飲食行為 不同學習成績學生每天吃甜點和偏食的行為報告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18,1.346,P值均>0.05)。學習成績越好,每天喝飲料、每天吃油炸食品、經常吃快餐,經常吃路邊攤行為報告率越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9.079,7.922,9.306,8.724,P值均

3 討論

3.1 學生自身特點對青少年飲食行為的影響 從本次調查的總體情況來看,飲食行為女生優于男生。由于女生對食物的喜好,每天吃甜點報告率高于男生,與沈蕙等[1]的相關報道結果一致。偏食在非健康飲食行為中的報告率最高41.49%,低于相關報道[2]。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偏食會導致身體營養素的缺乏,減緩生長發育,并容易誘發疾病。除甜點和偏食之外的其他非健康飲食與喝牛奶行為,男生報告率較高,女生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報告率較高。這與男、女生對食物的注重方面不同有關:女生較注意食物的衛生狀況與營養成分,個別女生注重保持身材而少吃肉類多吃水果;而男生喜歡獲取方便快捷、口感較好的食物,此外,男生平時運動較女生激烈,能量需求增加,并且男生自我控制力較差。

3.2 學校學習環境對青少年飲食行為的影響 初中生、成績好的學生飲食行為與其他學生相比更為健康,其可能原因:(1)初中生課業負擔較高中生輕,學校在課時安排上能充分保證健康教育課與健康知識宣傳活動的開展。初中生年齡小,其飲食行為也多受家長和教師監督。高中生較初中生經濟狀況靈活,有更多的自,選擇范圍多樣化,但易受同學、周邊環境以及廣告宣傳的影響。職高學校校內管理較初、高中松散,職高學生對其行為健康程度重視不高,其行為習慣受約束較少。(2)成績好的學生,一般較聽話,對于教師和家長提出的飲食要求能夠認真執行,能快速接受健康知識,并體現在其行動上。應針對不同的學校環境的特點,選定不同內容的宣傳教育,制訂相對應的健康教育策略和干預措施。

3.3 家庭環境對青少年飲食行為的影響 青少年還未獨立,生活方面的事情多由母親主管,母親在孩子食物選擇上起著重要的作用[3]。有研究顯示,大多數父母有提示孩子吃他們認為有營養食物的習慣,而且父母的提示對孩子選擇食物有較大的影響[4]。母親的日常行為對孩子的影響較大,這些影響包括父母的提示和/或教育,父母飲食行為的影響、食物購買和分配的影響、食物非營養目的使用的影響以及家庭環境的影響[5]。母親文化程度的高低影響了其對健康知識與行為的掌握程度。文化程度高的母親重視孩子健康行為習慣的培養,并能夠給予科學的指導。本次調查中,有88.18%學生經常吃早餐,報告率隨母親文化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上午是學生一日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階段。已有研究表明,經常不吃早餐將會影響兒童的行為和健康[6],早餐吃得好的學生明顯比不吃早餐和早餐質量不好的學生精力充沛,考慮問題積極,文化課不及格的比例也明顯較低[7]。學生的早餐多由父母安排,早餐的品種與質量,會影響學生的早餐食欲和食品的營養成分是否能滿足需要。因此,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學生家長,尤其是母親營養知識的培訓,向家長宣傳學生早餐的重要性,并督促學生早餐吃好吃飽。

此外,家庭結構的構成也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為,核心家庭和大家庭學生的飲食行為好于其他類型家庭的學生,與沈蕙等[1]的相關報道一致。穩定和睦的家庭的青少年有父母及長輩的共同關心,能使其有良好的心態,正面積極的對待生活。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有助于培養青少年科學健康的生活行為習慣。國內有人通過家庭干預研究,初步得出家長在限制高危因素的發生和控制肥胖中的積極表率作用,即提倡家庭行為療法,包括改變飲食習慣、參與減肥方案、督促孩子運動、限制孩子進食高能量的食物、家長帶頭進行體育運動等[8]。因此,要注重家庭環境對中學生生活習慣影響的重要性,指導家長建立健康的飲食方式和生活習慣。

目前肥胖學生的報告率正在逐漸升高,肥胖已經成為較為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它是一種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營養性疾病,不良的飲食行為和運動行為,將通過多種方式影響能量攝人和消耗[9]。非健康飲食行為,例如喝飲料、吃甜點、吃油炸食品、吃快餐等,會攝入過多的能量和脂肪,易堆積于體內,造成肥胖。除對青少年心理與精神會造成影響外,肥胖也是多種成年期疾病的隱患,例如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奶制品、蔬菜、水果對人體營養需求很重要,奶制品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鈣質,蔬菜水果中有多種維生素。青少年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健康的行為能夠保證各種營養素的攝取,充足的營養不僅能滿足體格生長的需求,還能促進大腦發育,從而促進其智力發展。

因此,對學生的生活習慣要有正確導向,開設健康教育課,向學生和家長宣傳《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加強學生保健意識,提高學生和家長對飲食、健康及相關疾病的知曉率,從而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飲食行為,使其意識到健康行為的重要性,協助學生將健康知識轉化為行動。

4 參考文獻

[1] 沈蕙,滕臣剛,李海,等. 江蘇省青少年飲食行為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6,27(7):602-603.

[2] 朱紅艷. 張家港市中學生飲食行為與日常鍛煉狀況調查. 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44-45.

[3] 羅海燕,潘小幫,劉輝.南京市中學生飲食行為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0):920-921.

[4] 馬文軍,杜琳,林國楨,等.父母及家庭環境因素對中小學生飲食行為的影響. 疾病控制雜志,2001,5(2):125-127.

[5] 馬冠生.兒童少年的飲食行為.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1999,26(4):240-242.

[6] 杜琳,鄧小冰,倪莉紅,等. 廣州市城區中小學生飲食行為調查與分析.中國公共衛生,1999,15(8):711.

[7] 戴傳文,賈曉飛,高小苑,等.深圳市高中學生飲食習慣相關因素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07,34(23):4 523-4 524.

[8] 蔣竟雄,夏秀蘭,惠京紅,等. 家庭因素對兒童肥胖治療的影響.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9,7(1):2.

篇3

[關鍵詞] 湖州某高校;女生;體形狀況;相關行為

[中圖分類號] R151.4+1 [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

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于2002年7月25日印發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實行辦法》,并規定從2003年起,所有高等學校都要實施《標準》[1]。該標準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所規定的BMI為標準,即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2(m2 ),采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推薦的標準進行評定,即BMI

1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在湖州某高校女生中隨機抽取20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最高年齡22歲,最低年齡19歲,平均年齡在20歲。

1.2 調查方法 運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表進行隨機調查,調查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身高與體重、遺傳因素、飲食結構、運動與生活習慣,情緒和精神等因素。這次調查共發放問卷表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5份,有效回收率為87.5%。

2 結果

2.1湖州某校女生體型狀況的調查結果(見表1)

2.2湖州某校女生消瘦體型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

在調查中顯示,對于偏瘦的人,影響他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飲食的物質含油脂低,有近70%的人以蔬菜,水果類為主,82.75%的人沒有很好的飲食規律:其中24.13%的人從來沒有吃早餐的習慣,58.62%的人偶爾有吃早餐,僅有17.25%的人有較為規律的進食習慣,在運動方面,75.86%的人運動時間少于每天0.5個小時,20%的人,每天運動量在0.5個小時左右。

2.3湖州某校女生偏胖體型影響因素的調查結果

對于偏胖的人,影響他們的因素有以下幾方面:在飲食方面,他們大部分的人喜歡含卡路里含量較高的食物:5.71%的人喜歡油炸食品,28.57%的人較喜歡肉類食品,35.71%的人較喜歡含糖量較高的甜品,很少部分的人喜歡含纖維高的食品,另外64.28%的人有在晚上吃夜宵的習慣,同時近60%的人有暴飲暴食的情況;在運動方面,有大部分的人每天運動量少于0.5小時,相較于體質在標準范圍的人(他們的飲食習慣為:食物較為多樣化,對于蔬菜類、水果類,魚肉類等無特別偏愛;運動時間:72%的人每天運動量在0.5個小時或以上),其在方面都缺乏規律性。

3 健康干預對策

3.1普及營養學知識,調整大學生膳食結構

調查結果顯示:偏瘦或偏胖的女生都沒意識到平衡飲食的重要性,對營養知識缺乏系統的了解,大多都是憑自己的喜好來加以選擇飲食,長期不均衡飲食的攝入,最終導致了體型偏離了正常。對此,高校及社會應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大力宣傳合理的、科學的營養學知識,加強對大學生營養衛生知識的教育,讓大學生了解人體每日所需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化大營養素均衡攝入的重要性;食物要求多樣化,以谷類為主;多吃優質蛋白和新鮮蔬菜水果;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經常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葷油;少吃糖、鹽、糕點。幫助學生樹立膳食平衡的觀念,了解各種營養素在人體內相互聯系、彼此影響的關系,徹底糾正偏食的不良飲食習慣,樹立營養攝入平衡為佳、膳食內容多樣化的正確膳食思想。三餐熱量分配要科學合理,能量比約3: 4: 3,以保證食量與體力活動的平衡和保持適宜體重。

3.2構建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檢測系統,提高體育課教學質量

調查結果顯示:現今高校女生的運動量普遍較少,尤其是偏瘦或偏胖的女生,他們的運動量均在每天半小時以下,而這易導致體質變差。故為改善此種狀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學校體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方針,學校應改變傳統的學校體育工作期末一次性集中考核方式,構建一個將學生體質測試、體育考核相結合的動態監測系統,培養有健康體魄、健全人格、意志頑強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同時,在體育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己獨立開展學習活動,使學生意識到自己是主體,并幫助學生制定個人目標,選擇適當的鍛煉學習方式、途徑,讓學生充分體驗體育學習和體育活動的樂趣,并在愉快的學習活動中獲得進步和發展。教師還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形成充滿活力、富有個性的課堂教學氛圍,以一種開放的心態面對學生,從而使學生在課中身心愉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智。于體育活動中予教育樂,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參加體育鍛煉達到好的鍛煉效果,這樣才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目的。

3.3 充分發揮社團、校園網、校園廣播的作用,擴展宣傳力

學??山M織學生開設相應的社團,如養生協會等,開展相關的健康飲食的知識的競答,以及相關的游戲活動,吸引學生加入其中,共同學習營養相關知識,減少學生的不良飲食行為,加強體質,維持正常體型。同時,也可通過校園網增加相關健康飲食頻道,增加學生對健康飲食的了解,為學生提供更多健康飲食方面的知識。再則,亦可在校園廣播中,穿插營養知識的講解,均衡飲食重要性的解說,如何進行食物的搭配,出售營養餐點的地方等相關知識,擴展宣傳力,引起高校學生的重視度,以便其落實到實處。

3.4調動家長及社會的重視度,間接地促進學生的飲食規律化

學生飲食健康與否,很大的一個因素來源于家庭的教育與培養。故增強家長,尤其是新婚夫婦營養、運動的相關知識,提高對體質與健康重要性的認識,鼓勵其觀看關于幼兒、青少年運動營養知識手冊、光盤、宣傳畫,以便更好的教育其子女,可非常有效地促進學生或未來學生的飲食規律化。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針對性護理;慢性胃潰瘍;臨床效果;分析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中最常見的一種,主要是指胃粘膜被胃消化液自身消化而造成的超過粘膜肌層的組織損傷[1]。其臨床常見并發癥有穿孔、出現及幽門梗阻等,具有起病隱秘、緩慢等特點,臨床早期難以發作,病程較長且難以短期內痊愈,給臨床增加了治療難度,也給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危害[2]。隨著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社會工作任務的繁重,飲食無規律、暴飲暴食及過分追求口感而忽略營養等不良生活習慣嚴重危害著人們的胃腸道健康,導致慢性胃潰瘍的發病率高居不下[3]。因此,如何培養人們健康飲食習慣,降低臨床發病率,是臨床治療慢性胃潰瘍患者的一項重要護理舉措。為探討針對性護理在慢性胃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筆者對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68例慢性胃潰瘍患者進行了研究,并取得了顯著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1年3月~2013年3月所收治的68例慢性胃潰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經病理檢查以及胃鏡診斷確診。按照對照原則將68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其中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5~62歲,平均(36.34±1.27)歲,患病時間9個月~12.5年,平均病程(5.05±1.56)年;高中及中專文化21例,大專以上文化13例。觀察組男16例,女18例,年齡25~60歲,平均(36.37±1.30)歲,患病時間9個月~13年,平均病程(5.08±1.52)年;高中及中專文化19例,大專以上文化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方案,例如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指導,指導患者健康飲食,同時指導臨床用藥情況,確?;颊甙踩盟幍取S^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針對性護理,根據患者年齡、病情、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及營養需求等多方面對患者進行評估,制訂一套全面詳盡的個性化護理方案,并在實施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反應及時作出調整。具體方案如下:①生活指導:詳細了解患者的生活習慣并進行評估,糾正或改正患者的各種不利于病情恢復的習慣,保留好的生活習慣;指導患者建立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做到定時定量進餐,食物以高蛋白、少脂肪、少熱量、少膽固醇為主,不宜使用辛辣刺激、過冷過熱等易傷腸胃的食物;保證足夠睡眠。②心理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對慢性胃潰瘍的病原、機制及發病原因等有初步的了解,并囑咐患者治療中可能出現的疼痛和不適、并發癥等,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向患者分發健康教育小冊子;多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增強患者戰勝病魔的決心,積極配合治療。

1.3療效評價[4] 對患者進行病理學檢查及胃鏡檢查,觀察比較其病情變化。①顯效:胃部潰瘍面完全愈合,患者身體無人惡化不適,所有癥狀完全消失;②有效:胃部潰瘍面明顯好轉,潰瘍變小,身體狀況有所好轉,許多癥狀消失;③無效:胃部潰瘍面無愈合表現或擴大,身體狀況變差,癥狀無消失現象或愈加明顯??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結果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經過治療和護理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無明顯不良反應發生。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存在顯著性差異,P

3 討論

胃潰瘍是消化性潰瘍中常見的一種,臨床主要表現為噯氣、腹脹、反酸、疼痛以及嘔吐、黑便等,嚴重者可導致患者胃穿孔、胃出血、幽門部梗阻等。其發病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促胃液素及自由基等。此外,現代人類不規律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也與胃潰瘍的發展密切相關,如暴飲暴食、不按時進食、嗜煙酗酒等。

針對性護理是針對每一位患者的經濟情況、文化程度、病情病程等制定的個性化的護理方案,重點在于向患者強調自我調理的重要性,結合患者自身病情,向患者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發病原因,使患者認識到治療后調理的重要性;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合理健康飲食,少食多餐,戒煙戒酒,注重個人健康維護,合理安排作息時間,避免過度勞累,注意個人保暖;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運動,勞逸結合,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護理方案。

本實驗表明,慢性胃潰瘍患者不能僅靠藥物進行治療,應注重自身的調理工作。實施針對性護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臨床效果,減少疾病復發率,促進患者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郭順錫.慢性胃潰瘍患者的針對性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318):277-278.

[2]李莉.65例慢性胃潰瘍患者的針對性護理及體會[J].中國實用醫藥,2013,8(18):228-229.

篇5

    現在,許多家庭和幼兒園對營養健康的認識還是非常不夠的。身體健康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基礎,為保障兒童健康成長,不僅需要孩子積極鍛煉身體,也需要普及兒童營養健康知識;我們通過開展幼兒營養健康教育,提供幼兒合理營養,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飲食制度、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創設良好的飲食環境,使每位教育者都該懂得,幼兒營養,貴在合理;通過實施幼兒營養健康課程,讓幼兒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提高健康認識、改善健康態度、培養幼兒健康行為,從而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健康。

    關鍵詞:幼兒 營養 膳食 膳食營養健康教育 課程

    正文

    一、家庭與幼兒園的飲食營養狀況及分析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可見,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

    幼兒的身體要健康,健康飲食少不了?,F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飲食業發展迅速,各類飲食五花八門,我們的孩子飲食健康是否能得到保證呢?

    經調查發現,在家庭中,每一種飲食行為兒童與家長都有相關性。例如在食物的選擇上,家長認為哪些食物營養價值高,哪些食物的營養價值低,他們會將自己認為正確的觀念灌輸給孩子,從而導致孩子在食物選擇上的差異。

    其次是口味問題,每個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樣。家長往往根據自己的口味來選擇食物,不大會單獨為孩子準備食物。例如有的家庭口味偏咸,有的家庭偏愛油炸食品等等。家長對某些食物的偏好也會直接影響幼兒,往往家長不喜歡食用的食品孩子也不太喜歡。這就造就了在飲食習慣上家長和子女的相似性較高。

    人們的飲食行為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文化、傳統、民族、教育等,改變一個人的飲食行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個家庭飲食習慣的改變。經過科學調查,在中國25%-35%的兒童有進食問題。[1]

    在我們幼兒園,我經??吹胶⒆訋е徺I的早餐在活動室內吃。經過調查,這樣的孩子大概占2成左右。因此我想到,現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與孩子共進早餐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即使在家中父母與孩子共進早餐時,早餐的食物品種也相對較少。

    在幼兒園的午餐桌上,我經常發現,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蘿卜、魚、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帶等被扔在吐司盤里。年齡越小這種情況越為嚴重。問問孩子們為什么不吃呢,他們回答我說就不喜歡吃。究其原因,是現在的孩子都喜歡吃零食。零食通過媒體打入孩子的世界只需幾分鐘。家長也會根據孩子的意愿給孩子提供許多零食。據調查發現,現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這些偏食孩子喜歡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飲料、肉加工制品等不喜歡食用綠葉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蘿卜、魚、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帶等,堅持喝純鮮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兒也相對較少。 [2]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

    1、家長對幼兒營養健康重視度不高

    家庭對營養健康的重視度不高,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馬虎"、中餐"湊合"、晚餐"豐富"的現象,恰恰不符合營養健康飲食。很多孩子喜吃零食、愛吃"洋快餐"、不愛吃主食,營養不良者日益增多。由于營養知識缺乏,還一味給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結構不合理,孩子們偏食癥、嗜食癥、肥胖癥、性早熟等現象越來越普遍。

    2、幼兒園缺乏專業營養人才,營養健康教育不被重視

篇6

臨床資料

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住院高血壓病患者238例,男134例,女104例;年齡18~80歲;病程3~10年;住院時間21天~3個月。合并糖尿病24例;腦中風偏癱14例;發生心肌梗死、心肌衰竭、腎衰竭的10例。均為臨床確診。

心理護理措施

樹立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從病人入院時要視病人如親人,服務周到,和藹可親,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耐心傾聽病人的主訴,使患者入院時產生一種親切感,消除陌生感覺,盡快解除他們的恐懼心理,使他們的心理障礙得以解決,鼓勵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穩定患者容易激動的情緒:應盡量地避免治療過程中激惹病人,使他們情緒穩定,積極配合治療,按時服藥打針,保持情緒穩定,若病人產生應激反應,如交感神經興奮、內分泌紊亂、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其結果勢必影響藥物治療,甚至可誘發和加重病情。

消除藥物的依賴心理:情緒變化直接影響到血壓變化,因此,高血壓患者既有治療疾病的需要,更渴望得到情感的交流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勵,通過這一方式使情緒發生轉換,以保持心理的相對平衡狀態。高血壓病人一般對自己的血壓非常敏感,一旦發現血壓升高均要吃藥,但病人的情緒直接影響到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各個環節。

為病人創造安靜舒適的病室環境:做好晨晚間護理,保持病床的清潔,使病人處于安靜舒適的狀態,最大限度減少心理緊張的刺激。安靜舒適的心理效應勝過藥物的作用,環境和自身調節對積極抵御消極心理和穩定血壓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按時定期服降壓藥:高血壓病人必須樹立長期乃至終身服降壓藥的習慣,鼓勵病人按時吃藥,克服不良生活習慣,按時測量血壓。測血壓時要做到定時間、定、定血壓計,使血壓始終保持平穩。

飲食健康指導

高血壓患者80%是由于平時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引起的,因此,保持患者血壓穩定,防止和減少心腦血管及腎臟并發癥,降低病死率和病殘率,合理的健康飲食,克服不良生活習慣十分重要。

注意飲食調節:高血壓應以低鹽低脂肪飲食,限制鹽的攝入,每天攝入食鹽量不超過6g為宜,禁食腌制食品,多食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新鮮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質的飲食。用植物油炒菜。

戒煙和控制飲酒,克服不良的生活習慣:吸煙不僅可以導致血壓升高,并且可增加心腦血管的并發癥;飲酒可導致血壓升高。吸煙的耗氧量與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呈負相關,吸煙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所以高血壓患者應戒煙限酒。

控制體重:限制總熱量,控制高脂肪飲食,吃些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使體重逐漸下降,向患者講解體重增加的危害和減輕體重的重要性。

休息運動:急性期的病人要臥床休息,為病人提供安靜的環境,必要時限制探視。一般夜間休息8小時,午間休息1小時,減輕患者的疲勞感,減輕心腦負擔。病情穩定期間可適當參加體育活動,如步行、打太極拳、騎自行車、游泳。

定期的測量血壓:按時測量血壓。一般血壓降壓目標應該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老年高血壓應控制在150/90mmHg左右。定期對血液、尿液、腎功能、心臟功能和眼底等檢查,隨時觀察病情的變化,可及時地配合醫生及早的調整治療方案。

臨床實踐告訴我們,解決病人的發病因素難以靠藥物治療來實現,對其實行心理護理以及愈后的健康飲食指導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胡容.對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中華護理雜志,2002,37(11):841-843.

篇7

好味分享的時候最美?!蓖趿照f。

“在海外旅游或生活時,你應該時刻準備好品嘗、且接受當地的菜肴。

最后,中國還有一個很好的文化,即樂于分享的傳統。”

格德?克瑙斯特(Gerd Knaust)先生說。“生活的美好在于分享?!睔W陽應霽說。

當王琳遇到格德,一個是精致淡雅的東方女子,一個是邃密飽滿的西方紳士,

將彼此對健康飲食、文化藝術的熱忱與探索,編撰出一份輕食曼活的生活食譜,以饗眾人。

“我在吃的方面幾乎沒有要求?!蓖趿臻_場就很“驚艷”,“但是一定要保證有蔬菜和水果?!贝颐Φ默F代生活里,亞健康的狀態下,身體的每個細胞似乎每一刻都想著被重口味刺激一下,同樣是忙碌和快節奏工作生活的王琳卻始終讓自己的身體保持健康和諧,味蕾的平靜與溫和恰恰印證了這一點。“飲食健康的關鍵字便是保持搭配平衡。” 格德?克瑙斯特先生則通過專業的視角來詮釋健康飲食觀。

克瑙斯特先生強調早餐的重要性,在他看來,早餐作為身體機能運轉后的第一餐,通常需要足夠的食物來提供能量,但應盡量避免甜食以及經深度油炸、烘烤的脂肪類食物的攝取,而以蔬菜、水果及沙拉為宜。這些食物將有助于在稍后2-4個小時更有成效性地工作,更有效地抑制住午餐中的過多攝入。到了晚上,身體機能的運轉開始減慢。此時,黃瓜與蘿卜則成為充饑的佳品。簡單幾句話,克瑙斯特先生就將營養科學和飲食結構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來。

可能是在香港生活了7年的緣故,即使身在片場,王琳也盡可能的要吃一口熱食喝一口熱湯,她說這是女人都應該注意的細節,東方人的飲食結構使然,同時要堅持吃7分飽,盡量避免吃太多的肉類,經年累月保持這樣的飲食習慣,身體會達到輕松和舒適的狀態,胃部沒有長期的負擔和壓力,好氣色好身材才會如影隨形一直伴隨。當然,也要保持適當的運動讓新陳代謝的步伐年輕有力。舞齡六年的王琳,每一次跳舞都會持續2-3個小時,坦率如她,“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都需要運動?!倍髓固叵壬鸁嶂杂诟郀柗蜻\動,他喜歡能夠接觸自然的室外活動,每兩天進行45分鐘-60分鐘的有氧運動,例如步行、騎單車、游泳等項目,這不僅是針對個人,對于當下每一位長期緊張工作、生活節奏快的職場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模式。正確的飲食搭配和良好的運動習慣從來都不分國界和性別,無論是成功的管理者亦或是溫婉的大明星,在追求美食和藝術的道路上不會停止努力與探索。

克瑙斯特先生鐘愛中國食物。深諳美食的他,將地大物博的中國喻為云集法國、日本及印度等眾多國際美食的歐洲。中國的飲食文化因地域的不同而精彩紛繁,就海鮮而言,南北在口味上的差異性讓他著迷,通過嘗試各地的美食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髓固叵壬信e中國美食如數家珍:昆明的穆斯林食物多數以雞肉和蔬菜等為基礎;最愛海南海鮮,但最著名的是文昌雞;哈爾濱的食物辛辣美味……他把在海外工作生活當做一次美食之旅,始終保持對飲食和文化的熱情與探索。王琳亦是如此,多年來堅持每年兩次海外旅行,帶著兒子和朋友一起享用美食、感受不同國度的文化。會專門飛去日本陪兒子吃和牛和烏冬面,會專程去香港挑選不同等級的鮑魚宴請朋友,會“自主研發”中西合璧將煮熟的土豆配魚子醬,會挑選一些好吃的香腸配紅酒……盡管是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兩位“生活家”,卻已然將生活的經驗和美食的文化融合創新。

西方人更多講究食物性能搭配??髓固叵壬妮p食配方在于減少糖分以及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即可。碳水化合物包括:面食、米飯及肥肉等食物。飲食的重點就是,當你完全轉變為半個素食主義者時,只以沙拉、蔬菜、魚肉以及雞肉為主,那么你在短時間內就能減少體重,最好每周能夠保證1-2天飲用新鮮蔬果汁來調整新陳城代謝的速率,這樣更有助于健康。當然,偶爾喝1-2杯葡萄酒或紅酒,也是可以的。但是,啤酒和軟飲是絕對要避免的,因為啤酒與軟飲的卡路里很高,且含有糖分,此外,奶制品、乳酪及黃油,對于想要控制飲食的人而言,也是不利的。食用沙拉時,通常應以天然的橄欖油、葵花籽油及胡椒粉、檸檬汁等來搭配調味,不含化學物質的健康調料非常重要。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注重于食補,而喜歡喝湯的王琳更是懂得如何將食材與不同功能性的藥材一起調配,黃豆煲豬腳、青紅蘿卜煲豬展、節瓜章魚煲豬尾骨等靚湯,她信手拈來,既滿足味蕾的需求同時滋潤了身體。與此同時,王琳兼任兒子的營養師,會根據兒子生長階段的需要來搭配食材,專門為兒子準備牛肉,以兒子喜愛的口味來烹調羅宋湯、牛排、咖喱牛肉、烤牛肉等,而她堅持以蔬果或者輕食為主,保證自己有最佳的身體狀態,即使去跳舞的日子也不會因此而更多攝入食物。她說:對美食的控制力就是對于生活的態度。所以說有魅力的女人是不會褪色的,她不但逆生長且充滿能量。

篇8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9(b)-0125-02

肺癌和糖尿病都屬于高消耗性疾病,對營養需求均較高,但肺癌患者在化療階段由于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常引發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臨床表現,進而引發營養不良,對疾病治療和控制極其不利[1]。為了提高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飲食依從性,在保證機體營養消耗的前提下,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提升患者對自身營養需求的認知能力,該院自2015年3月―2017年5月開展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個體化飲食護理,選取患者116例,收到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11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58例,男38例,女20例,鱗癌31例,腺癌23例,小細胞肺癌4例,年齡43~72歲,平均(57.3±3.8)歲;平均體重指數(BMI)為(22.71±2.14)kg/m2,入院時平均空腹血糖(11.37±2.05)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13.05±2.14)mmol/L;對照組58例,男36例,女22例,鱗癌29例,腺癌26例,小細胞肺癌3例,年齡45~73歲,平均(56.8±3.5)歲;平均體重指數(BMI)為(22.48±2.75)kg/m2,入院時平均空腹血糖(12.07±2.11)mmol/L,平均餐后2 h血糖(13.52±2.27)mmol/L。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種類、血糖水平、體重指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①從患者入院,被確診為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那一刻起,由個體化飲食護理小組成員分組護理,首先在對其進行化療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患者的心理護理和溝通,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保持積極樂觀精神,積極配合各項治療及護理工作,在溝通的同時,收集患者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信息,結合患者病情等實際情況,充分對其營養狀況和飲食側重點進行評估,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飲食護理計劃。②做好化療反應的護理,促進患者食欲,加強其營養,在促進食欲的同時還應考慮患者的血糖水平,合理應用降糖藥物,避免進食增高血糖的食物,盡量給予富含優質蛋白、高熱量、低脂肪、低糖、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易消化的食物,對于化療藥物反應劇烈,反復嘔吐者,應給予止吐藥物,先從易消化、好吸收的流質、半流質飲食開始,避免反復嘔吐導致機體水電解質紊亂,指導患者加強口腔衛生,預防口腔感染,以增加其食欲[2]。③根據每位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個體化的飲食護理計劃,對于化療治療開始前患者,應盡量補充優質蛋白和維生素,多食蔬菜和新鮮水果,根據不同患者飲食習慣,制定個體化的菜譜,加強集體營養儲備;對于化療初期患者,化療胃腸道反應劇烈,應鼓勵患者多飲白開水,以補充反復嘔吐和汗液的水分丟失,此時可鼓勵患者多食蔬菜、木耳、芹菜、瘦肉,保持大便通暢,少食或進食含糖分較高的食物和水果;對于胃腸功能紊亂患者,可采取少量多餐的方法,以保證每日營養的攝入,多食香菇、木耳、黃瓜等健脾開胃的食物[3]。④健康宣教的開展可幫助患者樹立加強營養攝取和血糖控制能力,每周開展兩次健康飲食專題健康宣教,以口頭講解、發放健康宣教手冊、圖片展示、視頻播放、PTT文稿播放等多形式教育方式,使每位患者重視自身營養攝取和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兩者相互協調的重要性和技巧,教會不同病情、不同體重指數、不同血糖水平的患者每日營養攝取總量的計算方法,提高親身體驗和視覺感知來掌握常見食物的熱量、糖分、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的評估,以達到加強患者營養認知能力。

1.3 血糖水平監測方法和營養認知水平評價方法

分別在實施個體化飲食護理之前后和護理3周之后,抽取兩組患者靜脈血液送醫院生化室進行血糖水平監測,抽血時間分別為餐前空腹和餐后2 h。通過向患者發放調查問卷的方法收集患者營養認知水平,調查內容主要包括患者對飲食知識的系統掌握情況、對食物選擇、進餐時間及次數的設置、自身標準體重的計算方法、以及自身每日所需總熱量的計算方法等,根據患者知曉情況將其分為知道、一知半解、不清楚3個層次。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各項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血糖水平變化情況

實施個體化飲食護理之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個體化飲食護理之后,兩組患者FPG和2 hPG水平均較護理前有所下降,且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營養認知情況比較

通過個體化飲食護理的實施,觀察組患者對自身標準體重和每日所需總熱量等相關知識掌握度明顯高于對組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篇9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英語;高效課堂

G633.41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國的初中英語課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效。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等。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很多英語教師沒有深刻理解新課改,或者沒有嚴格按照新課改的目標來進行教學。本文,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構建高效課堂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希望可以為當前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提供幫助。

一、高效課堂及其構建的重要性

有效課堂的定義為:“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以稱之為有效教學”[1]。由此延伸而來的高效課堂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目的和教學方法。高效課堂就是教師能夠在規定的教學時間內,依據教學內容采取適宜的教學策略,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實現三維目標,達到較好效果的教學方法和思想,讓學生最大程度上掌握既定的知識。這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也是高效教學的最終體現。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模式己跟不上時展,不僅不能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也限制了英語老師的教學熱情,同時降低了初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所以,現在的初中英語教學急需通過新的教學模式來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師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和水平,提高英語的能力。只有推進新課改,才能培養出適應新時代需要的人才。所以,構建英語高效n堂非常重要。

二、新課改下構建英語高效課堂的具體措施

1.合理設置教學環節

(1)做好課堂導入環節

有效課堂導入俗話說的好“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良好的課堂導入對于一堂高效率的課堂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Healthy eating》這個單元的中心話題是“健康飲食”,這個話題是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日、日、相關,筆者在導入部分首先給學生們展現了一個學生們都比較喜歡的卡通人物一一加菲貓,通過師生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加菲貓的日常飲食是否健康,進而引出本單元的話題“健康飲食”加菲貓是一個又懶又饞,經常吃垃圾食品的大肥貓,由它不健康的飲食方式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才是健康飲食,學生比較容易理解。

(2)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

《英語新課標》中強調指出:“初中英語課程應力求通過各種不同形式的自主學習,探索活動,讓學生體驗英語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發展他們的創造意識”[2]。教無定法在日常教學中,要積極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期達到最高效的教學效率。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只需;授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教師不僅僅要教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新課改的精髓正是“再創造”,也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所學的規律方法劉造性地學習更多的知識,實現從“學會”到“會學”,從“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和“我能學”。

(3)教學反饋要及時

及時的教學反饋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會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新課改的課堂不僅要有學生的自主學習,更要有老師的及時評價,鼓勵教師應該在學生自主完成一項任務后,鼓勵學生采取師生共評或者是生生互評的方式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結果評析,對于學生大膽的創意給予及時鼓勵,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在這節閱讀課中,筆者采用了讓學生搶答,互相提問,以及自導自演的方式及時監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及時給予恰當的指導,讓學生做到真正的查漏補缺。

(4)布置創造性的課后作業

一堂完整高效率的授課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端,一個豐富的過程,更少不了一個精彩的結束,這就體現在我們留給學生的日常作業中。教師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應該注意安排一些創造性的作業給學生完成,不要讓機械性的作業磨滅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

2.注意因材施教

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很低,不利于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英語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創造實際應用的機會。另外,可多推薦一些英語方面的課外讀物,培養學生的英語素養,多調動學習情緒,發展學生們的多維智力。心理學證明,老師的消極評價往往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影響,甚至影響以后的發展。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多用鼓勵的話語來激發學生的信心,從而產生學習的興趣。

3.多組織一些有效的活動

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以完成任務的形式來提高英語方面的能力。所以,老師要多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并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其中。如果一時無法組織大的活動,可以將活動的規??s小,或者給活動的成員編號,使得內容細化,分給每個人任務,讓每個同學都有機會擔當活動的組長。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閑地方,布置一些手抄的作業,并將優秀者公布到墻上,這樣既檢查了學生的作業,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

任務型就是“課堂教學應該改變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痹谡n堂上為同學布置一些恰當的任務,使得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英語的認知水平,隨后對任務進行檢查,確保學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多使用英語。另外老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時,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達到目的,最后實現英語能力的提高,取得學習上的成功。

5.加強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

能夠實現全員參與到課堂的互動中,可大大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和效果。所以,老師要盡可能多地設計一些符合學生水平的互動環節,開展相關的活動進程,例如即興問答等。要及時提供話題的關鍵詞,提供交流的案例素材,能夠使更多的學生融入到互動環節中,盡量減少其中的困難,使得學生在互動中提高自身的英語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結語:

總之,高效課堂建設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項重要課題,英語教師要不斷更新和改進教學理念,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能力,真正構建起高效的英語課堂。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合理 烹飪 科學烹飪

中國的烹飪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燦爛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長期發展演變過程中,形成了一個涉及面較廣的系統工程,在食品原料的選擇、主副食品的搭配、烹調技法的運用上都素有研究。在現實的烹飪過程中,經過某些烹飪方法加工而成的菜肴,風味會比較獨特,例如腌臘、煙熏、油炸等等,但是,過多食用這些食物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據有關資料顯示,一塊木炭燒烤的牛排含有的多環芳烴化合物相當于吸600支香煙。苯并芘主要存在于熏制食品和燒烤食品中,如熏魚、煙熏肉、烤羊肉串等。熏制時產生的煙是進入食品的致癌性烴類的主要來源。另外,根據科學調查研究發現,高溫烹調或油炸的肉食中含有誘變劑。在我國居民的飲食結構中,油炸食品的比例較高,食用油脂在煎炸食品的過程中,經高溫加熱可發生熱氧化反應、熱分解反應及熱聚合反應,產生包括油脂過氧化物在內的多種有害物質,這樣不僅會降低食品的營養價值,而且還會影響消費者的健康。

1 科學烹飪是大勢所趨

199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發表的加強國家級食品安全性計劃指南中把食品安全解釋為對食品按其原定用途進行制作和食用時不會使消費者身體受到傷害的一種擔保。而合理烹飪的目標不僅是要保證食物加工后的色、香、味俱全,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確保食物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在烹飪過程中,某些環節產生有害物質的可能性很大,比如油溫過高、使用香辛佐料及劣質調料、味素放法不當、熏或烤制食品。合理的烹飪加工過程可以有效控制或消除食品的不安全因素,而不科學的烹飪操作不僅不能降低食品的危害因素,甚至會成為食品污染的途徑,使食品中的有害物質增多,影響食品的安全質量。所以,倡導合理、健康的烹飪非常必要,符合現代人健康飲食的理念,對食品安全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2 傳統觀念與技術存在誤區

由于傳統觀念和定性思維的影響,我國烹飪還存在許多誤區,比如將肉用淀粉上漿后再用熱油炒。其實,先上漿再熱炒是不正確的。因為在高溫下,肉中的氨基酸和淀粉會發生糖胺反應,生成焦糖色素,所以炒糊的飯菜往往呈褐色。隨著焦糖色素的生成,還會產生有害成分。此外,還會生成一種致癌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過高油溫條件下用淀粉上漿炒肉,同時火不可過大,以免炒糊。還有炒青菜時,用油越多越好。炒青菜時,用油過多會使其他調味品難以滲入青菜影響味道,更重要的是食物外部包裹的油脂太多,進入腸胃后會妨礙消化液與食物接觸,不利于消化。

3 傳統烹飪應向合理的烹飪技法發展

傳統烹飪歷來講究技法的多樣,有的因火候大小、時間長短而區別,如燉、燜、煨等,有的因味型、口感差異而不同??v觀現階段流行的烹飪技法,單就成菜后烹飪原料的營養價值而言,有必要進行取舍。如油炸類菜肴應盡量減少其成品出售。高溫反復油炸的食物中均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還有些采用腌、鹵、熏、泡等法制出的菜品,如香腸、臘肉、鹵肉、泡鳳爪等,隨著國人養生理念的深入,健康知識的普及,逐漸失去部分市場份額,消費群體也在萎縮,這是飲食觀念進步的體現。傳統烹飪面臨挑戰,就得拋棄固有傳承,改良其落后的技法,創新有利于養生健身的新式烹飪技法,其思路為:可燒可蒸的原料盡量采用蒸;先煮后燴的菜品一次烹熟,水量摻足;油炸原料時勤換新油,炸一次換一次;多選擇急火爆炒的方式,縮短其受熱時間,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料的有效物質。目前菜單的改進已到了可供顧客選擇是用一般的油還是用橄欖油烹制菜品的消費階段,就如同乘飛機有頭等艙、商務艙之分一樣。傳統烹飪已面臨著新的挑戰,菜品創新僅僅是一個表象,而深層次的改革則是廚師文化程度的提高,營養知識的普及,養生理念的樹立。同一原料不同價值的多元化選擇,烹飪技法精湛熟練和理性認識程度,都將成為烹飪理論者和操作者的全新課題。

4 養生專家應與烹飪大師強強聯合

味型的調兌離不開姜、蔥、蒜、糖、醋、醬油、味精、香油、花椒油、紅油、藤椒油、芥末、生抽等調味品。味型的多樣是吸引顧客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有一個難題常常困擾著烹飪大師和營養學者,即傳統味型中姜汁味、糖醋味、魚香味都離不開醋,尤其是在春夏季,用姜汁味涼拌空心菜、菠菜、豇豆等時令鮮菜是令人賞心悅目的,但是由于醋的加入,時間一長,菜品即變色,這是因為醋能使葉綠素褪色,葉黃素溢出之故。而加堿能使葉綠素更綠,于是有些廚師在對綠色蔬菜焯水時往往要加些堿,堿會破壞綠葉菜蔬中所含的維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C等,這就需要廚師改進做法,在做冷菜時,調好姜汁味后不要將之直接淋在菜面上,而采用分裝的形式,上桌蘸食,這樣二者都有所兼顧;綠色菜蔬在焯水時也不要加堿,這樣更有利于原料營養成分的保存。綜上所述,許多傳統的烹飪技法至今仍在影響著人類的飲食健康,如饅頭加堿、油條加白礬、魷魚漲發加堿,做豆腐用石膏、膽鹵水等等。人們一直在試圖改變這些做法,但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廚師不懂營養學,而營養學者不熟悉餐飲文化,所以應該將營養學家、養生專家與烹飪大師強強聯合,研制出成功的健康菜例,比如豬肉燒紅蘿卜,在烹制紅蘿卜時,選用豬的五花肉,使紅蘿卜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A原即胡蘿卜素在油脂的環境下被人體合理地吸收和利用,同時為菜品制作營養標簽,這樣即科學又美味的菜品就呈現出來,所以傳統烹飪和健康飲食的觀念應由碰撞轉向學科的融合,讓烹飪技術完美。

參考文獻

1 牛盾.認清形勢把握方向推動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快速發展.在全國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工作會議上講話[EB/OL],2005.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