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案例范文

時間:2023-12-19 18:0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案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案例

篇1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文教學;合作教學案例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1-0048

寫作是英語學習中的最高境界。“寫”是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的綜合運用,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很高。那么,這就提醒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注意教學手段,不能出現因為寫作的要求高,學生聽到寫作心里煩從而不愿意去練習的現象。合作教學是教師可以進行嘗試的一種作文教學手段,它讓寫作活動成為學生共同合作的活動,彼此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此期間,學生還可以增進彼此了解,學習彼此的語言能力、思維方式和個人品質。以下是筆者在初中英語作文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兩個生生合作教學案例。

案例一:“拼圖式”合作教學

題目和要求:

As students, you go to school from Monday to Friday. How do you and your classmates usually go to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 way to school?Why?Please write a passage about the information above.

合作教學方式和過程:

以一位同學的作文為例,讓其寫在教室白板上。通過全部集體分析作文,同學們很快明白自己作文的問題所在,主要是:沒有回答題目的問題,亦未抓住題目信息中的重點。接下來馬上讓同學們進行合作學習,按位置便捷,把全班分成五組,合作學習任務如下:了解大部分同學的上學方式為第一步。同學們非常積極地問組內組外同學: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第二步:小組合作學習匯報成果,每個小組說一個答案,不能和其他組重復,然后再搶答說出之前大家都沒有說出的答案。最后總結有:by bus, by bike, by car, by underground, by taxi, on foot,當然個別同學幾種交通方式混合使用。接下來,筆者按照六種交通方式重新分組,把同學們分成6組,并注意組內人員的能力構成,盡量安排英語能力好的和中的以及下的一起合作,一組內英語能力有明顯的差異。每組的任務是說出自己組所選的交通方式的優點和缺點。并且:每組如學有余力,可以考慮別組的內容。同學們踴躍參與,討論熱烈。下面以簡單的表格形式來看看同學們所思考的成果。

合作教學的成果:

對此次合作教學的評價:

這是一個“拼圖式”的合作教學方式,各組各完成一個任務,最后進行任務的整合和相互補充。在教學中,同學們增加了和他人交流的機會,加強了對彼此的了解?;A好的同學和其它層次同學搭配,可以幫助他人在語言表達困難時給與及時的幫助,幫助提高了其語言能力,也增進了同學間的友誼。在思維方面,通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提示:比如分析問題思考要完整,對所選擇的交通方式的優缺點要很明確;比如思路要清晰,既然選擇一個方式,那么就要多說其優點。

案例二:“團體研究”式合作教學

題目和要求:

According to our reading passage in Unit 4 9B,what aspects(方面) 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computer facts?Please write down a topic sentence then detailed information with at least 60 words.

合作教學方式和過程:

首先:課文的內容已經包含電腦的發展、主要功能這兩方面。由于拓展有一定的難度,筆者還明確學生們可以繼續談論書上關于“電腦事實”的這些方面,亦可談到其他方面。作為教師,筆者示范自己準備講的方面的內容:Shopping online。支撐信息如下:Nowadays most of the people like shopping online. There are some reasons for this. First of all, people in modern life are really busy doing their work. And also they care lots of other things. So computer and internet give people a good chance to choose various goods without leaving their houses. Then most of the goods are cheaper online than in the common stores. Now people can buy most of the things online. And the situation i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likely to buy things online and they only eat and drink in common shops or enjoy music or films in theatres or cinemas. 筆者原本覺得自己示范后,學生會有許多不同的想法,可是單個學生在回答的時候,所說內容不如筆者預設的答案那么豐富。

接著,筆者就進行了合作教學。按照原先reading第一課時的post-task時的分組方式,四人組活動繼續進行討論來拓展關于computers facts的內容。學生們在reading第一課時的基礎上,比較熟悉地繼續進行小組活動為作準備。四人組小組活動的要求和內容如下:繼續討論準備講“電腦事實”方面的哪些內容,達成一致后,組內推選一個leader成員寫出組員決定的topic內容,并一起協調修改。接著大家需要用足夠的信息來支撐主題句,每人都要有句子呈現。學生進行了小組討論,筆者同時也允許他們在實在不會相關英語詞匯的時候用中文來表述,組內能力強的同學盡可能幫助其用已學英語知識進行表述。果然,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筆者了解到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時想法很多。一組:他們打算說說電腦的歷史和發展(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第二組:他們說到電腦的環保性。第三組:說到電腦和網絡相結合的強大。再一組:說到電腦的將來。非常豐富的內容,讓筆者體會到頭腦集合的強大。

對此次合作教學的評價:

篇2

引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的目的在于有意識的幫助學生增強對漢語文化的理解能力與對語言描述能力的表達,因此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案例模式”應用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勢在于可以拘束于課本,只要是好的文章都可以采用這種模式,而且還能在教學中有機滲透,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實踐性,讓學生的語文水平有所提高。

一、充分利用教材,拓展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

相對而言,語文閱讀在某種程度上其實是是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中國大百科全書教育卷定義為:“閱讀是一種從印的或寫的語言符號中獲得意義的心理過程。閱讀可以分為感知、理解、評價三個不同的階段,但是思維活動卻是貫穿這三個階段的始終。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通過眼睛對文字的識別將抽象的符號變成具體的信號傳入大腦,然后進行思維分析。而入選教材的文章絕大多數都是很有典范的語言作品,可以說是語言藝術精華的濃縮,作品反映出作者敏銳的觀察力、精辟的分析與周密的推理,新奇的想象,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開展“案例模式”閱讀教學,拓展學生的思維分析能力。

例如在講有關父愛的時候,這必然要牽扯到一個寫作的問題,而當時又是閱讀課,所以只能實現這兩種可重的融合,而采用“案例模式”是較好的一種方式。在朱自清的《背影》中,文章內容可以碩士樸實無華,但是如果同樣是背影的話題讓學生寫作,學生卻不能構思作文寫作的細節,準確把握作文的立意。我痛毆這篇文章采取了舉一反三的凡是更好,也就是在講述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思考自己生活中父母的身影,讓學生通過一件小事來刻畫父親母親的偉大。直的指出的是,駕駛在采用“案例模式”的時候還要積極對教材的內容進行評價分析,讓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進行的寫作訓練。

二、閱讀教學過程中融入“歷史案例”,開拓學生視野

初中語文閱讀教材有很多內容與歷史相關,特別是在詩詞閱讀方面。詩詞中中蘊含的豐富的歷史文人知識,教師如果僅僅是教授詩詞學生很難理解其中的意境教師在授課的時候基于其詩詞的語言環境的差別,要想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在授課過程中就需要將其中的歷史背景也闡述出來,特別是提出一些與之相關的“歷史案例”,才能夠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授學生閱讀杜甫的《石壕吏》詩的時候,學生如果憑借自己已有的感官能力與閱讀思維分析能力,他們會很快知道表現出來的當時封建統治下的統治者殘暴無比,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但是如果教師問學生“詩人是在什么背景下寫下來的這首詩呢,為什么當時的統治者如此殘暴呢、”學生則很少能夠回答。在這個時候,我是穿插融入了“安史之亂”的歷史,給學生講述那場動亂是李唐王朝由強盛變為衰落的轉折點,經過這場東亂后國家財政枯竭,而地方藩鎮格局,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增加稅賦。農民占當時人口的絕大部分,因而成為了主要承擔者。又例如,在學習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時,可能學生很難理解作者重歸田園的那種喜悅之情,教師可插入東晉時期政治黑暗的歷史案例就行分析,舉出幾個例子表明當時社會情況,由此反映了作者迫切歸園田居的心情。閱讀教學過程中融入“歷史案例”,一定程度上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理解歷史。

三、開發語文新資源,實現案例與閱讀有機融合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開發新資源成為教師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重要手段。開發語文新資源,不在于教材上的內容,也有課外教材的內容,也就是只要文章寫的好,不妨拿來“試一試”。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實現案例與閱讀有機融合也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所在。文學作品源于生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對作品的認識,挖掘語文課外的教學資源,開發語文教學研究課題,提升新型教學模式,促進學生的自主創作能力。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優秀的各位同仁:

教師節剛剛過去,我還沉浸于自己榮獲XX市師德標兵的喜悅中,今天又迎來了名師工作室正式掛牌的日子,人逢喜事精神爽,作為一名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我倍感振奮。

自2012年幸運地入選第二期XX名師人選以來,我響應名師辦領導的安排,在"XX教育體育信息網"上建立了"劉峰工作室",圍繞研究初中語文教學,發博文近四百篇,分為讀書筆記,中考語文試卷,隨筆,中考專項復習,中考作文專項,中考復習策略,作業練習,隨冊專項復習,計劃反思總結論文,教學案例及設計 ,課題研究,下水文 ,名師工作室,課堂教學參考等十多個目錄。 成立工作室三年以來,我像一位辛勤的老農,不辭勞苦的精心侍弄著自己的這一畝三分地,可以說,"劉峰工作室"現在已經成為我們章丘市乃至濟南市初中語文教師,尤其是初三語文教師經常光顧的一個教學平臺,現在博客訪問量已達XX萬之多。

作為一名XX市名師建設人選及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我提醒自己必須更多地發揮帶頭輻射作用。暑假期間,我圓滿完成了2014年XX省遠程研修初中語文指導教師的培訓任務,并參與了XX市教研室初中語文導學案的編寫。我想著重跟大家匯報一下我參加語文導學案編寫的一些感想。 2013年的春天,我們初中語文教研交流中心的12名語文骨干教師在教研員馬XX老師的帶領下,開始了艱苦的語文導學案編寫工作。我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一遍又一遍地研讀教材,不厭其煩地查閱各種相關資料,常常為編寫中的某一問題未得解決廢寢忘食;編寫組成員們湊在一起的時候,也是常常為編寫中的某一問題商討得熱火朝天。多少個節假日,多少個夜晚,我們都在編寫導學案中度過,兀兀窮年,深宵燈火是我們的伴侶,任它漂白了四壁。2014年9月2日,新學期開學了。隨之飄然而至地還有一本金黃封面、美觀大氣的精編語文教輔——《語文導學案》。摩挲著它,自豪、喜悅、欣慰、激動…… 真是難以言表,可謂百感交集。因為我們所參與的這項導學案編寫工作,是我們XX市教體局領導為全面落實"優質教育均衡發展、城鄉教育一體化"的兩化戰略,大力推進高效課堂建設的高瞻遠矚、深思熟慮的教育惠民工程。作為一名骨干教師,能參與這么一本富有深刻含義的語文導學案的編寫,真是個人工作生涯中的一件幸事。暢想著:當千名章丘教師因我們的辛勤付出而使課堂教學變得高效,當三萬多名XX學子因我們的辛勤付出而讓學習變得快樂,作為一名熱愛語文教育教學的教師,的確是人生至樂。

篇4

郝巧芳

一、課題的產生

《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而語文課前預習一直是個困擾語文教師的問題,由于學生來源的家庭和環境的因素,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特別是七年級學生,課前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即使預習也草草瀏覽教材,或對字詞做一些簡單預習,直接導致課堂學習處于被動狀態,教學互動難以展開,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使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的傳授式學習方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定位于學生的學先于教師的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預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能力,利用教材工具書及其他輔導資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預習,是上好課的前提,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會讀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從而提升預習的有效性??梢?,預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本課題研究以新課程改革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視角,在調查基礎上,重新審視傳統教學中的預習環節,剖析傳統學習方式下預習環節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弊端,挖掘預習環節中可能實現的促進學生有效自主學習的空間。預習不能老一套,要不斷反思預習中的科學性、合理性,反思預習要求與學生的預習的興趣、學生的差異性等之間的聯系,預習的效果與預習的時間之間的有效性等,從而使得此課題的研究更具有前瞻性與必要性。同時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有效落實預習環節,促進學生語文學習自主性的具體策略做出歸納和總結,基于此,我想探討這一課題—-初中語文預習方法研究。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通過研究提高學生對預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通過研究,引領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通過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的能力。課題的實施會促使教師深入學習理論,以研促教、以研助學,教、學、研相互融合,在實踐中成長,從而提升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

三、課題研究內容

1、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研究。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預習,怎樣選擇有效的預習方法是學生進行有效預習的關鍵。

2、研究針對不同體裁的課文選擇合適的預習方法。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難點。

3、語文教師課前預習指導研究。根據課文特點,教師選擇適合學生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指導。

4、探索適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體系,打造新課程下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

四、課題研究思路

先了解學生語文的預習習慣、預習能力、預習效果等現狀,從中發現存在問題,以便制定出可行的培養預案;其次,選擇七年級四班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從培養興趣、教會方法等方面入手,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文獻研究法和經驗總結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論學習,堅持用理論指導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時總結經驗,在實施過程中,逐步探究出培養學生預習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對這個班學生再次實施調查,并于前次調查進行對比,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形成研究結論;最后,把課題研究成果在校內甚至更大范圍內進行推廣,以實現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學生從中受益。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1、教育調查法:對學生進行有關課前預習人數、課前預習興趣等方面的調查問卷,經科學的統計分析后,得出較有說服力的數據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查閱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促進研究的深入。

3、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與不足,撰寫階段性小結和有關教學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學中以初一語文課本教學作為案例研究,輔助課題研究。

六、研究過程設想

準備階段 (2014.12月—-2015.1月)

1.用文獻研究法進行理論搜集和學習研究,了解教科研前沿動向。

2.設計調查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通過調查確定研究方法、內容及措施。

實施階段 (2015.1月——2015.5月)

1、根據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進行實證性研究。重點在初一年級四班進行實驗。

2、請本學科教師配合聽課評課,聽取教師對課的評價,特別是對課堂預習設計的意見和建議。

3、指導預習方法,下發預習方法的指導材料,幫助學生了解一般的預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因文因人而異,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幾種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

4、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語文預習方法的策略

5、布置預習內容任務,分階段分內容有計劃有步驟的加以訓練鞏固。初步打算定為課外自主預習與課內自主預習。

總結階段(2015.5月DD2015.6月)

1.收集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實施第二次調查,與第一次調查進行對比,進行分析、歸納、總結。

2.撰寫研究報告,書寫結題報告。

七、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形式

課題預期效果: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讓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全面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習慣,完善預習后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保證高效課堂的有效實施,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并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