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的內容征范文
時間:2023-12-20 17:40: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活垃圾分類的內容征,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以人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在全市開展以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和城市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為主要內容,重點建立健全覆蓋城鄉的生活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實施“村收集、鄉鎮轉運、市處理”的處理模式,改善城鄉生活環境,提高群眾生活質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目標任務
結合我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要求,到2012年底,全市初步建立覆蓋城區的垃圾收集、運輸網絡;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90%以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全面開征,征收率達到80%以上;到2015年,形成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的全覆蓋體系,城鄉生活垃圾基本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城市餐廚垃圾實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建設完成并投入運行;全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0%以上。
三、工作重點
(一)建立完善生活垃圾收集和清運機制。各縣、區要合理布局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設施,逐步建立“全面覆蓋、設施完好、運行安全、保障有力”的城鄉環境衛生保潔和生活垃圾收集清運體系。到2015年,全市(市區除外)共需配備縣(區)、鎮(辦)、村三級清運、保潔人員約11000人。全市34個鎮(辦)或經濟條件較好的中心村,至少建設一個壓縮式垃圾中轉站,配備垃圾密閉運輸車輛,以滿足區域垃圾轉運的需要。全市村莊(組)要按照各自的實際,建設兩個以上的標準垃圾收集點(池)。
(二)加快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一是加快推進中心城區生活垃圾處理能力提升工作。宇能熱電公司要立足目前的處理能力,加大技術升級改造力度,適時進行產能的調整,以滿足全市城鎮(宿永路以北)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的需要;同時,要積極協調解決衛生防護等發展中的實際問題。二是因地制宜,做好邊遠地區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濉溪縣南部的雙堆、南坪、孫疃、五溝、韓村、臨渙和烈山區臨海童辦事處、任樓辦事處等鎮(辦),可依托臨渙工業園區的開發建設,對生活垃圾進行集中處理;杜集區段園鎮、朔里鎮和石臺鎮等鎮(辦),適時調整生活垃圾轉運線路,選擇適宜的垃圾無害化處理工藝,保障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加快無害化處理建設步伐,力爭2013年底前建成投入使用。三是學習借鑒省內外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設施的建設、運營經驗,結合實際,建立餐廚垃圾分類收集和排放登記管理制度,2015年底建成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實現城區餐廚垃圾的單獨收集和循環利用體系。同時設立城區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管理機構,具體負責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籌建工作,協調管理城區餐廚垃圾分類收運工作,餐廚垃圾處理項目運行的日常監管工作。
(三)規范管理垃圾處理費的征收和使用。各縣、區要根據《市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管理暫行辦法》和《垃圾處理費征收標準》,結合實際情況,制定適合可行的征收方式,在城區范圍內積極拓展征收面,提高征收率,切實做到“應征盡征”。要建立垃圾處理費“收支兩條線”的使用管理制度,確保垃圾處理費用于生活垃圾的收集、清運和處理等環節,嚴禁挪作他用。
(四)創新環衛作業管理體制。城區范圍內的環衛管理體制,要按照事企分開、管干分離的環衛管理體制,在堅持市場準入制度、統一質量服務標準、統一價格的前提下,放開環衛作業市場,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生活垃圾的清掃、保潔、轉運工作。市、縣(區)市容環衛部門要依據環衛作業質量標準,加大日常督查考核力度,確保環衛作業質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效力。農村的環衛作業體制要采用鎮(辦)、村與農村保潔人員以承包方式建立勞動關系,簽訂承包協議。農村保潔人員可以采用以工代賑的形式,優先從政治素質好、責任心強、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軍烈屬、傷殘軍人、特困戶、低保戶中選擇。
(五)保障環衛職工合法權益。各縣、區要加強和規范合同用工管理,對聘用的環衛工人要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依法參加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社會保險。要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確保環衛工人工資收入增幅不低于當地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增幅。要提高環衛作業機械化水平,改善環衛作業條件,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市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長擔任聯席會議召集人,發改委、財政、國土、衛生、審計、商務、環保、物價、規劃、市容、招標、地稅、供水公司和縣區政府等相關部門為成員,定期研究和解決與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相關的問題,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
(二)納入目標考核,兌現獎懲措施。按照省政府目標考核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考核評分辦法》規定,制定和出臺《市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考核評分辦法》,并將考核工作納入市政府的年度目標考核體系??己斯ぷ鲝某青l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城鄉垃圾管理運行情況兩個方面進行考核。市財政將采用“以獎代補”的方式,對超額完成垃圾轉運量的縣、區給予補貼,超額部分每噸補貼25—30元。對財政、地稅、市容、衛生、招標、商務、供水等7家市直征收主體和各縣區政府的垃圾處理費的征收額和征收率進行明確,合理制定獎懲措施,嚴格兌現。
(三)加大監管力度,確保處理達標。宇能熱電公司要嚴格按照《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程技術規范》和《生活垃圾焚燒污染物控制標準》要求,加強規章制度建設,規范處理工藝流程,確保進場垃圾達到無害化處理標準;要制定各種應急預案,防止可能出現的環境污染事故。市容環衛部門要依據《生活垃圾焚燒廠評價標準》,加大對處理企業日常運行的監管力度,切實做好綜合評價工作。環境保護部門要定期對處理企業進行各類污染物排放情況進行監測,并適時將監測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市財政、審計部門要對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補貼數額進行認真核準,及時撥付處理補貼費用,保障垃圾處理企業運轉正常。
篇2
一、市容管理精細化。嚴格按照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和城市形象設計提升工作要求,整治市容環境,規范形象設計,打造亮點品牌,不斷提升市容精細化管理水平,為重大活動提供優質的市容保障,為爭創全國文明城市、聯合國人居獎城市奠定基礎。
1、提升城市形象。編制戶外廣告設置規劃,規范戶外廣告管理,提升報刊亭檔次。2014年,市中心城區要完成戶外廣告設置規劃編制,完善《市中心城區戶外廣告設施設置管理暫行辦法》,改造升級安東路、躍進路等5條路戶外廣告,規范設置高品位報刊亭。制定《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密閉改造建筑垃圾運輸車輛,嚴格建筑垃圾運輸準入、處置核準,源頭治理建筑垃圾污染路面“頑癥”。
2、規范市容秩序。根據“禁止、控制、規范”要求,制訂專項市容整治方案,實行分層管理,著力解決非機動車亂停、攤點亂擺、垃圾亂倒等突出問題,推動市容管理長效化。依法履行食品攤販監督管理和亂扔亂倒餐廚垃圾專項整治。積極參與“掃黃打非”、流浪乞討人員救助、中小學周邊環境整治、犬類管理等治理工作。
3、依法控違拆違。堅持屬地管理,突出重點村鎮違建、項目區違建、主次干道兩側違建、黨員干部違建、頂風違建等五個重點,落實領導帶隊指導督查、部門協調聯動、違建案件集體審議、控違拆違宣傳教育、拆違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等制度,確保管轄區域內無新增違建,歷史遺留違建有序清理。
4、推行網格管理。按照統籌協調、相對平衡的原則,根據實際工作量,劃分市容監管、清掃保潔網格,建立片區管理、定人定崗等制度,細化責任分工,實現市容環衛管理全覆蓋。推進城管信息化系統建設,制定城管GPS定位管理方案,對市容環衛管理作業行為及城管巡查執法、環衛作業車輛軌跡進行實時定位和視頻監控,及時掌握路況、車況和人員作為情況,提升市容環衛管理效能。
二、環衛作業現代化。貫徹落實《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和《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實施意見》,加強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實現生活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5、加快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升級生活垃圾收運設施,推廣使用新型環衛作業車輛、壓縮收運設備,確保中心城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達到50%以上。2014年,市中心城區要繼續組織實施生活垃圾轉運系統工程,新建2座、改造4座垃圾中轉站,新建旅游生態環保公廁5座(含2座星級公廁),建設環衛基地。制定《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試點生活垃圾分類收集。2014年,祁門縣要完成生活垃圾滲瀝液處理設施建設,市中心城區要實施市污泥、餐廚和糞便垃圾綜合處理工程,排污管道,建筑垃圾處置場等項目建設。
6、提高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制定《市2014年度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工作考核評分辦法》,強化區縣無害化處理工作指導督查。各區縣及市生活垃圾處理中心要認真對照《生活垃圾填埋場無害化評價標準》(CJJ/T107-2005),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場運行管理,執行各項工程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落實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排放物定期監測制度,及時向社會公示主要監測數據和結果,確保全市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0%以上。治理東關垃圾填埋場、歙縣老垃圾填埋場、黟縣艾峰老垃圾堆放場、休寧縣秀陽村長塢垃圾填埋場和區老垃圾填埋場等5個存量生活垃圾場,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對周邊環境不利影響。
7、深化環衛事業改革發展。逐步建立完善管干分離的環衛行業管理體制機制,堅持市場準入制度、統一質量服務標準、統一價格收費,放開環衛作業市場,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道路清掃保潔、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等環衛作業服務。細化完善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收運、公廁和中轉站管理等工作標準和操作規范,加強環衛作業督查,確保垃圾落地不超過15分鐘、清掃保潔達到“六無六凈”標準、生活垃圾日產日清。加大《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和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等相關政策宣傳力度,創新舉措,拓寬渠道,提高生活垃圾處理費征收率。2014年,區、黟縣要全面開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
8、保障環衛職工合法權益。認真落實《關于進一步保障市環衛行業職工合法權益的意見》,嚴格按照《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法規規定,與環衛職工簽訂勞動合同,規范辦理各項社會保險及意外傷害保險;實現環衛合同制職工的月工資收入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10%,并建立正常增長機制,確保工資收入增幅不低于當地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的平均增幅;充分利用公廁、中轉站等管理房,引導鼓勵沿街單位、商業、銀行儲蓄網點免費為環衛職工提供休息場所,逐步改善環衛職工工作環境。
三、依法行政制度化。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創新城管綜合執法體制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能力水平,構建法治和諧城管。
9、創新體制機制。出臺《市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實施辦法》,推進城管相對集中處罰權向鄉鎮延伸,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聯動”的城市管理責任體系,推進城管綜合執法重心下移,屬地管理。加強處罰權與管理權有效銜接,建立城管綜合執法信息通報、工作協調機制,提高行政執法效能。
10、創新執法模式。堅持“一區一品、一縣一策”,開展城管系統依法行政示范創建活動,培育工作亮點,推廣典型經驗、促進行業依法能力水平提升。繼續推行說理式執法、懇談式執法、首違不罰的執法模式,落實當事人權利義務一次性告知、全員辦案和行政處罰案件回訪制度,實現和諧執法。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完善政務公開目錄、行政職權目錄和權利運行流程,做好工程建設領域項目信息公開和誠信體系建設工作,探索實施網上辦案,健全城管信息公開機制。
11、創新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行政執法程序、行政執法責任制、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行政執法爭議協調解決等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修訂完善全市城管系統行政處罰、行政許可、行政強制法律文書、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制度、統一執法程序。規范內部辦件銜接制度,完善戶外廣告并聯審批方案,壓縮審批環節,壓縮辦理時限,減少申報材料,力促行政許可提速增效。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法制機構審查、專家論證機制,完善行政許可首問負責和一次性辦結機制,實現重大決策事項風險評估和合法性審查率100%。
四、隊伍建設規范化。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創先爭優、作風整治長效機制,優化政治生態環境,強化隊伍執行力,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12、強化教育培訓管理。舉辦依法行政培訓班、案例剖析會、法律知識竟賽、案卷評查等活動,繼續推行法律法規“月學季考”,規范執法行為,全面提升城管隊伍依法管理城市水平。制定實施《市容環衛管理督查考評辦法》,切實提升管理效能。
篇3
關鍵詞:環境保護;實施建議;垃圾處理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ans and way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cord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key to living garbage process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commendations; Garbage disposal
中圖分類號:[TU984.1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關注健康的意識在不斷的加強,對環境質量要求更高。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極為密切,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加強環境保護是城市化進程的重要任務之一。
1環境保護的手段與方法
1.1防治由生產和生活活動引起的環境污染,包括防治工業生產排放的“三廢”(廢水、廢氣、廢三廢渣)、粉塵、放射性物質以及產生的噪聲、振動、惡臭和電磁微波輻射,交通運輸活動產生的有害氣體、液體、噪聲,海上船舶運輸排出的污染物,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使用的有毒有害化學品,城鎮生活排放的煙塵、污水和垃圾等造成的污染。
1.2防止由建設和開發活動引起的環境破壞,包括防止由大型水利工程、鐵路、公路干線、大型港口碼頭、機場和大型工業項目等工程建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農墾和圍湖造田活動、海上油田、海岸帶和沼澤地的開發、森林和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新工業區、新城鎮的設置和建設等對環境的破壞、污染和影響。
1.3保護有特殊價值的自然環境,包括對珍稀物種及其生活環境、特殊的自然發展史遺跡、地質現象、地貌景觀等提供有效的保護。另外,城鄉規劃,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樹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長和分布、合理配置生產力等,也都屬于環境保護的內容。環境保護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行動和主要任務之一。中國則把環境保護宣布為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并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以保證這一基本國策的貫徹執行。
2針對環境保護實施的幾點建議
2.2 加大環保資金投入,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環保事業,資金先行。開展全國性的環境保護事業,事關我國經濟的長期發展與穩定,是一項關乎子子孫孫千秋萬代的偉業。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對環保事業的資金投入。
要廣開思路,開辟多元化社會融資渠道,促使環保產業可持續發展。環保事業投入具有需求大、技術性強等特點,而當前我國對于環保事業的資金輸入方式,主要是以政府投入為主。隨著環保事業的壯大,政府的資金投入已經逐漸不能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其巨大的資金缺口,對于各級政府而言都成為了不斷增強的壓力。多元化社會融資渠道,成為我國當前的必然選擇。而國外的運行模式,例如開征環境稅、組建環保產業投資基金、BOT模式、發行環保彩票等手段,在籌集社會資金,促使環保產業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5]
政府應大力增強宏觀調控能力,針對政府可利用環保資金投入慢慢減少的現狀,要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收稅力度,調整資源稅稅率,擴大各資源稅率之間的差距;調整稅收體制,改革現行稅制,增強資源稅、消費稅對于環境保護的功能。減免環保企業的稅收,加大對環保企業的財政補貼,切實保護和扶持環保事業的發展。
2.3 開展環??破展ぷ?提升全民環境保護意識
為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政府將環保知識納入學校的教育內容與科學研究的范圍,同時還制訂了一系列環境保護法規,來強化國民的環境意識。環境保護理念的教育,應從幼兒園、小學抓起。通過宣傳手冊,電視媒體廣告,向群眾發出珍惜環境,保護環境的倡議,組織各種大型環保活動,號召廣大群眾參與進來,逐步形成環保的主動意識和參與意識,幫助和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環保理念、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從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節約資源、愛護家園”。
2.4 大力開展科技創新,全面推進企業節能減排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帶動下,環保技術創新對于我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作為環境技術開發與創新的核心主體,政府除了加大對企業用于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以后,還應該依托科技革命的優秀成果,積極加大環保產業重點領域核心技術的開發,不斷提高企業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促進環保產品和技術的的更新換代,加快先進、成熟技術的推廣應用,依靠技術創新,促進環保產業升級。
2.5加強國家立法支持,確保環保工作有法可依
從各國的經驗可以看出,各國不斷完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對污染者或公共機構所應采取的行動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因此,我國應堅決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達國家所走過的老路,必須緊跟全球經濟發展的步伐,根據環境狀況及時修改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利于環境保護。
要盡快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完善法制建設,為環境保護工作保駕護航;要建立健全環保執法機構,從提高基層執法能力做起加大環境保護的執法檢查和監督力度。同時,配合以司法建設,以《刑法》環境污染罪為依據,不斷加大對環境污染,環境破壞的打擊力度。只有充分尊重法律,利用法律,才能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勝利。健全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章,促進環境管理沿著法制化和規范化軌道發展。
3垃圾的規范處理
目前,我國鄉鎮居民環境保護意識不強,亂將垃圾堆放在居住點周圍;尤其是存在趕集的鄉鎮、街道,垃圾污染更是嚴重,或者隨便找個地方堆放,或者直接傾倒進附近河流,對河流水質造成極大污染,對河流內水生植物造成致命危害,給下游生活居民造成了視覺污染和精神危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部門必須立即牽頭進行宣傳,一方面動員居民將垃圾進行分類回收,然后進行無害處置;另一方面對將垃圾亂丟、亂倒進河流的居民進行教育,對情節嚴重的實施處罰。做到將環境保護觀念深入民心,人人動手參加環境保護工作。
3.1垃圾填埋
垃圾填埋是我國目前大多數城市解決生活垃圾出路的最主要方法
2005 年底全國共有356 座生活垃圾填埋場,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處理。根據工程措施是否齊全、環保標準能否滿足來判斷,可分為簡易填埋場、受控填埋場和衛生填埋場三個等。簡易的填埋、受控填埋、衛生填埋。首先,我們說一下簡易填埋,簡易填埋是填埋的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也不用什么技術和工具,但這種原始的填埋方式在一定情況下,嚴重的污染了周邊環境。其次,受控填埋雖然受一些條件是制約,但是還是不能滿足環保標準和技術規范的要求,同時也會對周圍的環境有一定的影響,這就給填埋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是衛生填埋,這種填埋技術是運用最廣泛的,既合乎環境保護的標準也能滿足大部分居民的健康要求,目前在我國約占15%。I 級填埋場(無害化)目前在我國約占5%,深圳下坪、廣州豐興、上海老港四期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是其代表。
3.2高溫堆肥
就是將人糞尿、禽畜糞尿和秸稈等堆積起來,使細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細菌和真菌等可以將有機物分解,并且釋放出能量,形成高溫
高溫堆肥是生產農家肥料的重要方式。高溫堆肥過程中形成高溫,也可以殺死各種病菌和蟲卵?,F在農村采用這種方式,不但能處理垃圾,美化環境,更節約了能源。
3.3焚燒
焚燒是目前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方式。大型的配備裝備有熱能回收與利用裝置,由于順應了回收能源的要求,然而處于發展中的中國,技術沒有西歐國家成熟,一些焚燒設備有待于提高,目前國外工業發達,我國主要致力于高效、節能、低造價、低污染的方向發展。我國城市垃圾處理起步較晚,截止1992 年底,全國垃圾、糞便清運量已達11263 萬t,而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廠僅有381 座,處理總能力72450t/d。近幾年各地根據實際情況,從對策和規劃著手,對城市垃圾處理技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杭州、常州、天津、綿陽、北京、武漢等城市在學習國外城市垃圾處理技術經驗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垃圾機械化堆肥處理生產線;深圳、樂山等城市建設垃圾焚燒廠的成功,也為各城市應用焚燒技術提供了經驗;沈陽、鞍山等城市對醫院垃圾實行統一管理,集中焚燒,也走出了特種垃圾處理的新路。
篇4
關鍵詞:山地風電場 建設期 環保治理
中圖分類號:TM6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11(c)-0060-02
風能作橐恢智褰嗄茉矗利用風能進行風電發電是我國現階段新能源開發以及利用的一個重要趨勢。當前,由于人們在山地風電廠建設的過程中,缺乏環境保護理念,使得山地風電場在建設期出現了諸多的環保問題。
1 山地風電場建設期產生的環境問題
1.1 山地風電場項目概況
莆田頂巖山風電場位于秀嶼區埭頭鎮后鄭村西南側山坡地上,場地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19°18′09.4″,北緯25°17′29.6″,該項目包括24臺單機容量2 000 kW、輪轂高度80 m的風力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48 MW,項目依托已建接入擬建大蚶山風電場220 kV升壓站及附屬生活設施,不再新建升壓站。擬建風機所在地段均位于低山―殘丘地段,地形起伏,場內最大高程約300 m,最低處風機的地面高程約80 m,風機編號為1#~24#。施工場地地貌為沿海丘陵區,各風機分布地面高程起伏變化較大且場區有部分林地,施工道路布置較困難。
1.2 山地風電場建設期產生的環境問題
(1)空氣環境影響:在莆田頂巖山風電場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在場內新建公路、塔架基礎以及其他工程項目,這些工程項目在建設的過程中會出現土方填挖,同時在土渣運輸的過程中產生的揚塵會對大氣產生十分不良的影響。
(2)水環境影響:在莆田市頂巖山風電場建設的過程中會產生生活污水以及施工廢水等。其中,生產施工所產生的廢水主要是來源于項目的臨時施工區,并且產生的主要來源是混凝土運輸車、工程攪拌機等。
(3)聲環境影響:在莆田市頂巖山風電場的建設期中,噪聲的主要來源是施工車隊以及施工器械所產生的噪聲影響。按照我國的相關標準,這些噪聲的聲源聲功率最高會達到110 dB(A),在距離施工場地240 m以外的地區,噪聲值也會達到55 dB(A)。
(4)生態環境影響。
①林地等植被的影響分析。
在莆田市頂巖山風電場的建設中,主要建設工程內容包括,施工工程內部的修路工程、通信電纜建設工程、塔架施工工程等,這些建設工程對當地的地表植被會產生不良的影響。同時,在該風電場的建設中,臨時搭建的工棚以及倉庫等也會破壞當地的地表植被。由于頂巖山風電場建設項目所在地為山區,項目的風機機位以及進場道路所占用的土地面積為22.0 hm2,林地面積為9.706 7 hm2。
②土壤侵蝕影響分析。
莆田頂巖山風電場的水土流失區域主要包括風電機組區、升壓站區、場區道路及電纜埋設區、施工及安裝區。這幾個區域擾動地面強度高,水土流失量大。
(5)固體廢棄物影響。
在頂巖山風電場施工項目的建設過程中,按照一般平均施工人數220人來計算的話,每個人每天的生活垃圾為0.7 kg,該項目的建設周期為12個月,那么在建設期所產生的生活垃圾有56 t。由于這些生活垃圾的成分比較復雜,垃圾中的有機物會出現腐爛的情況,那么腐爛所導致的惡臭會吸引蚊子、蒼蠅和老鼠等。
2 山地風電場建設期環保治理措施分析
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莆田頂巖山風電場在建設期產生的環境問題比較多,接下來該文將結合成功的風電發電場環境保護治理經驗,提出有針對性的環保治理措施以及對策。
2.1 空氣環境環保治理對策
以福清高山一期風電場項目為例,在該風電場建設的過程中,為了盡量減少施工過程中對空氣環境的影響,在工程的建設過程中,采取的揚塵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在運送土方材料以及建筑材料的過程中,按照施工工程的相關規定來配置一定的裝備,同時要求土方以及建筑材料的裝載不能過慢,在運輸的過程中實施密閉運輸。土方渣土的高度不能夠超過運輸車輛的槽幫上沿,從而有效避免在運輸的途中出現泄漏的情況。另外,對于那些不慎灑落的建筑材料,應該安排人員及時清理。(2)在建設項目的臨時施工場地中,應該設置相應的洗車平臺、排水以及泥漿沉淀設施,當運輸建筑材料的車輛駛離工地時,應該在相應的洗車平臺清洗輪胎以及車身,從而使其表面不再附著污泥等。(3)開挖和拆遷過程中,灑水作業保持一定的濕度;對施工場地內松散、干涸的表土,也應該經常灑水防治粉塵;回填土方時,在表層土質干燥時應適當灑水,防止粉塵飛揚。(4)加強回填土方堆放場的管理,采取土方表面壓實、定期噴水、覆蓋等措施。不需要的建筑材料、棄渣應及時運走,不宜長時間堆積。(5)工程建設期間,施工場地內車行路徑應鋪設鋼板、混凝土或其他功能相當的材料,出口處硬化路面不小于出口寬度,防止機動車揚塵。
2.2 水環境環保治理對策
在福建省東山澳仔山風電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東山風電二期擴建項目中,施工期產生的生活污水及清洗廢水可采取在附近修筑蒸發池進行處理,施工結束后對蒸發池進行掩埋處理。
2.3 聲環境環保治理對策
在福建省東山澳仔山風電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東山風電二期擴建項目中,限制老、舊施工機械數量,及時維修噪聲大的施工機械;嚴禁夜間施工,減輕因施工對附近居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不良影響。建議以風機為中心約200 m范圍為衛生防護距離,200 m范圍內不得再新建村莊及遷入居民。
2.4 生態環境環保治理對策
在福建東山澳仔山風電場項目建設中,為了減少工程施工對山地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嚴格按照設計文件確定征占土地范圍,進行地表植被的清理工作,嚴格隨意擴大占地范圍。(2)嚴格控制進場道路和風機基座開挖施工作業面,避免超挖破壞周圍植被。(3)臨時施工場地搭建臨時建筑,應盡可能采用成品或簡易拼裝方式,盡量減輕對土壤及植被的破壞。(4)進場道路穿越林區路段,施工單位應加強防火知識教育,防止人為原因導致森林火災的發生。(5)進場道路及風機基座施工前,應將占用農用地的表層熟土(其中耕地約30 cm厚,園地、林地約15 cm厚)剝離,并在臨時用地范圍內適當位置進行集中堆放,并采取臨時攔擋和覆蓋措施,防止雨淋造成養分流失,以便用于后期的綠化和土地復墾。(6)對于坡面工程及時采取工程或植物防護措施加以防護,以減少水土流失現象發生。(7)凡因進場道路等施工破壞植被而的土地(包括路界內外)應在施工結束后立即整治利用,恢復植被,泥結石路面播撒草種。(8)進場道路應選擇原有機耕道路或空曠、地表植被稀少的地段。
2.5 固體廢棄物環保治理對策
仍以福建東山澳仔山風電場項目為例,在該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剩余土石方用于場內道路的鋪墊,施工廢料、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包括運營期)就近集中運至垃圾填埋場處置,在施工結束后應及時清運所有廢棄物。維修產生的廢舊的線路和配套電氣設備(重點為電纜頭、熔斷器、低壓開關等)均進行回收利用。
3 結語
風能開發是我國現代經濟社會一個重要的環保開發項目,對于全面貫徹節能環保思想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但是隨著現代風電場項目建設水平的逐漸提高與發展,在山地風電場項目的建設中運用了各種環境保護措施,因此,在山地上建設風電場對于山地環境的破壞也在逐漸減少。
參考文獻
篇5
我國現行的環境治理手段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無論是在理論層面還是實踐現狀,抑或從財政經濟學和法學的視角來分析,這些治理手段不能滿足當前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環境治理水平的總體要求?!稕Q定》指出“財政是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同時明確“建設法治中國”與“加快財稅體制改革”并重。由此可見,新形勢下構建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一,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是構建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的政治因素?!稕Q定》指出,當前深化稅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規范的現代增值稅制度,進一步發揮消費稅調節功能,加快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開征環境保護稅,加強和改進稅收優惠政策設定,完善國稅、地稅征管體制?!笨梢婇_征環境保護稅具備現實的緊迫性,是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因此,要盡快將現行排污費等環境污染費改革為環境保護稅,從而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向前發展。
第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構建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的經濟因素。黨的十以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成為社會、學界普遍關注的議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內容,即是由不可持續性發展轉變為可持續性發展、由粗放型經濟轉變為集約型經濟、由高碳經濟型轉變為低碳經濟型、由忽略環境型轉變為環境友好型經濟增長。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與生態環境保護是辯證統一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關注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構建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積極發揮環境保護稅的引導功能,有助于淘汰污染嚴重、資源浪費、經濟效益低下的落后產業,有助于推動企業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藝和節能技術的釆用,有助于環保產業、綠色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從而加快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第三,建設法治中國、實現財稅法治化是構建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的法律因素。當今,稅收法定主義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最高法———憲法的認可,在其憲法文本中專門對稅收法治進行了明確規定。如法國《第五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四條第二款規定,“法律規定有關下列事項的準則……各種性質的賦稅的征稅基礎、稅率和征收方式”;《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七款規定,“所有征稅議案應首先由眾議院提出;但參議院可以如同對待其他議案一樣,提出修正案或對修正案表示贊同”;《新加坡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凡作出(不論直接或間接地)以下規定的法案或修正案……,(1)制定或增加任何稅收,或者廢除、削減或豁免任何現行稅收者”;“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約旦等國憲法均有類似規定”[9]。除此之外,多數法治國家或者地區、若干發展中國家先后制定了專門的環境保護稅法律。財稅法治化包含形式上的稅收法定主義和實質上的稅收法定主義,前者強調稅收應當有法律依據,后者關注稅收法律規范的合憲性、正義性等法律價值。故,從法律價值的角度看,通過實施環境保護稅法,明確稅收機關和納稅人之間的稅收法律權利和義務,有助于協調法律主體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從而為我國財稅法治化奠定法治先例。
第四,生態文明建設是構建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的社會因素。稅收政策作為財政政策的有機組成部分,可以通過開征環境保護稅這一路徑來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其一,改革現行財稅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主要包括改革消費稅、資源稅、車船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等與環境相關的稅種。此外,可以開征必要的環境保護稅新稅種,如能源稅、大氣污染稅(主要是碳稅和二氧化氯稅)、水污染稅、垃圾稅等。其二,通過開征環境保護稅,讓環境污染者履行其保護環境的法定義務,自行承擔污染成本,并通過完善稅收優惠政策,調動行為人的環保積極性,從而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奠定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開征環境保護稅能夠籌集大量稅收收入以用于生態環境建設,以實現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雙重目標。
二、我國環境保護稅費制度的現狀及困境
1.我國環境保護稅費制度的現狀及不足
第一,現行稅收體系中未規定專門的環境保護稅種,由此導致我國環境保護稅收體系缺乏明確性和規范性。國家通過開征環境保護稅,目的是將其作為環境保護、自然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財稅手段。相比環境直接管制措施,環境保護稅具備公平、高效、方便、簡潔的優勢,為當今世界絕大多數法治國家所采用。我國目前并未開征獨立的環境保護稅,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收政策主要體現于其他稅目中,未能建立較為完善的專門以促進生態保護為目標的各稅種要素相互配合與協調發展的環境保護稅收制度。
第二,與自然環境、環境保護相關的稅種在制度設計上缺陷重重。(1)目前我國環保相關產品的消費稅稅率普遍較低,未能發揮對消費行為的調節作用。一些屬于限制消費、對生態環境危害較大的稀缺資源,其稅目稅率卻不高,如汽油、柴油消費稅稅率過低,甚至一些產品未納入消費稅的征稅范圍。(2)增值稅中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目減免計算方法過于繁多,在稅收征管監督不力的情況下,多重減免方式易導致稅收流失。(3)《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第三項、第三十三條、第三十四條對企業所給予的一些稅收優惠政策雖然有明確規定,但是我國企業所得稅所規定的取得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異??量獭灮萜谙捱^短、優惠形式單一,且大多限于對排放的廢物利用采取直接減免等優惠形式,而對綠色產業設備的投資抵免、加速折舊或免稅政策難以落實。除此之外,資源稅存在一定缺陷,對此有學者認為,消費稅在稅收功能定位上體現出“單一征收范圍過窄、計稅依據不合理”等瑕疵[10]。
第三,我國目前排污收費制度已不符合社會變遷之需要,存在諸多弊病。其一,排污收費制度立法價值存在錯誤的利益導向,使得一些污染企業和個人認為,只要交納相應排污費后,就可以無所顧忌地排放未經處理過的廢物。其二,排污收費制度的立法依據為《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該規范性文件僅為國務院的行政法規,立法層次低且排污收費體系極不規范,這降低了稅收對環境污染的控制力度,也難以對其進行有效的監督。其三,排污費征收范圍過于狹窄。繳費主體僅限于企業,使得大量的非企業排污主體被排除在外。在收費項目上,《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規定的收費項目僅包括污水、廢氣、超標噪聲、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等5類113項污染源收費,而未將國際通行的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生活廢水以及流動污染源納入收費范圍,且未將間接污染納入排污收費制度之中。
其四,違法法律責任與違法收益不匹配。根據《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第二十一條之規定,對環境污染違法行為一概處以罰款1至3倍,但在現實執法中,由于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過大,極易導致處罰不公。即使相對于3倍的環境污染處罰,企業的違法所得收益仍遠遠高于其處罰,造成大量企業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寧可認罰也不愿采取切實措施以治理污染。最后,排污費征管難度大。由于排污費征收立法層次低以及征收手段缺乏強制執行力,導致大量排污企業存在拖欠排污費的現象。2.構建我國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的困境首先,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難度大,尤其體現在新稅種的確立上。筆者認為,構建環境保護稅體系必須著眼于當前深化財稅體制改革這一新形勢之下。簡言之,開征環境保護稅,即將對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的利用和保護造成負面影響的一切生產經營行為均納入其征收范圍。故此次改革,尤其是環境保護稅這一新稅種的設立,涉及領域廣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影響巨大,制度設計難度大,環境保護任務艱巨。其次,環境保護稅稅制設計及征收難度大,尤其表現為環境保護稅稅率設計與社會變遷的契合。目前,學者在討論環境保護稅稅率設計時,多從一般均衡模型這一理論層面設計次優環境保護稅率。但是,我們看到環境保護稅在實際征收中還應當根據我國國情,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稅收征管現代化水平、污染物排放量、排污者利潤與實際負擔能力、環境治理成本等外部因素。故,筆者認為,通過科學合理的環境保護稅稅率設計來實現環境保護稅稅制的優化,在確保環境保護收入、實現環境保護目標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低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最后,我國缺乏環境保護資金管理、使用方面的先進經驗。當前,我國稅法理論研究多停留在稅收征管機制的完善,以求實現稅收征管的現代化、信息化和規范化,較少關注國外對稅收款項的市場化運作。世界多數國家和地區對環境保護資金管理多采取基金方式,其做法是環境保護稅由稅務部門統一開征,再納入生態基金或專用基金,并全部用于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方面的開支。
三、新形勢下我國環境保護稅法律制度之構建
首先,提高環境法治化水平。將環境保護稅與生態建設納入法治范疇已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稕Q定》在“加快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中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由此可見,加快環境治理法制建設,提高環境法治化水平,是構建環境保護稅的邏輯前提和制度保障。1979年9月,我國頒布了建國以來第一部綜合性的環境保護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隨后,我國先后頒布了《海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草原法》、《漁業法》、《森林法》、《礦產資源法》等30余部有關環境、資源、能源與清潔生產等方面的法律,對控制污染排放和環境保護起到了積極作用。面臨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當前迫切需要將環境保護稅與生態建設納入環境法治之中。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加強環境保護稅法治建設。其一,加強立法,制定《環境保護稅法》,以構建獨立、統一的環境保護稅收法律體系。《環境保護稅法》應當包含以下內容:環境保護稅稅收法律關系、環境保護稅法的基本原則、納稅人、征稅對象、稅率、計稅依據、納稅環節、納稅期限、納稅地點、環境保護稅優惠政策、法律責任等內容。其中,《環境保護稅法》應當分別確立自然資源稅法律制度、二氧化碳稅法律制度、二氧化硫稅法律制度、垃圾稅法律制度、生態補償稅法律制度等其他稅法律制度。其二,修改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形成相互協調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筆者認為,主要修改《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等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等規范性文件。其三,廢除與環境法治化不符的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有《排污費征收標準管理辦法》、《排污費征收使用管理條例》和《排污費資金收繳使用管理辦法》等以費代稅的規范性文件。
其次,加快改進我國現行稅制中與環境保護相關的稅種。
(1)改進消費稅,發揮其對消費行為的調節作用,提高消費稅的環境保護力度。一是適當提高生態環境危害較大的稀缺資源的稅目稅率,如提高汽油、柴油消費稅稅率;二是適時擴大消費稅的征收范圍,把高污染、高能耗的消費品納入征稅范圍,以充分發揮其保護環境的作用;三是改進消費稅計稅方式,采用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價外稅”形式,以加強我國市民的稅收法律意識。
(2)改進資源稅,提高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以實現環境治理和可持續發展的有機統一。目前資源稅的征收范圍可以擴大到與自然資源使用與保護息息相關的非礦藏資源,同時提高不可再生資源的單位稅額,從而增加資源稅稅負。
(3)簡化《企業所得稅法》中稅收優惠政策,如簡化稅收優惠政策的條件、擴大優惠期限、增加優惠形式,從而推動企業淘汰污染嚴重、資源浪費、經濟效益低下的落后產業,進一步促進環保產業、綠色產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再次,開征獨立的環境保護稅。我國現行的排污費制度,已遠遠不符合當前國際環境法治化的要求,在世界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均開征獨立環境保護稅的國際形勢下,開征獨立環境保護稅是完善我國環境保護制度的必然趨勢。
具體而言,我國獨立的環境保護稅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保護稅稅制要素設計。一是征稅對象及稅目。目前世界主要國家的環境保護稅征收范圍為大氣污染、廢水、固體污染物、垃圾、噪聲等5大類。我國現行排污費制度征費范圍為污水、廢氣、固體廢物、危險廢物、噪聲等5類。故應將部分排污費直接改制為排污稅,同時開征二氧化硫稅和二氧化碳稅,適時、適度地將居民生活廢水廢物納入征稅范圍。二是納稅義務人。污染排放稅由污染行為者承擔,其中主要以企業為主。污染產品稅、二氧化硫稅和二氧化碳稅以使用該污染產品者承擔。三是稅基。污染排放稅和碳稅依據實際排放量計稅,污染產品稅依據稅目從價計征。四是稅率。環境保護稅稅率既要體現其對環境的污染程度,又要對于同一類產品依據環境友好程度區別設計稅率。按照稅收財政學普遍共識,環境保護稅率的最低水平應當維持污染行為所導致的環境治理的邊際成本。五是稅收優惠政策。對采用先進技術或技術改造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對居民垃圾稅實行“階梯價格”,即對居民生活垃圾實行分類計量收取和超定額累進制。
(2)稅收征管。我國《環境保護法》第十六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對本轄區的環境質量負責,采取措施改善環境質量”,可見,防治環境污染的主要責任在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筆者認為,為兼顧效率與規范,環境保護稅統一由國稅局征管,再按一定合理比例返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最后,加強我國環境保護稅收法律體系的配套制度與機制建設。
(1)改革創新環境保護稅收征管體制。鑒于環境保護稅的專業性和綜合性,筆者認為,可由地方各級環保部門為國稅部門提供技術支持。各級環保部門負責定期監測污染源,為稅務部門提供各種計稅資料,再由國稅部門計算征稅款。在環境保護稅征管主體方面,筆者認為,國家稅務總局設立環境保護稅收司,各級國稅局設立環境保護稅收科(室),負責本地的環境保護稅征收與監管工作,并負責與本級環境保護部門協調工作。
篇6
【關鍵詞】 CSSD; 工作人員; 手衛生; 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 R47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5)30-0061-02
doi:10.14033/ki.cfmr.2015.30.030
消毒供應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是防止醫院感染的重點科室,在醫院感控地位占據重要位置,其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臨床的醫療安全,是保證醫療質量的堅實基礎[1-2]。人們對醫院感染的認識和研究逐步加深了,因而對于醫療安全和醫療護理質量也愈加重視[3]。有文獻[4]報道,約有33.33%的醫院感染是醫務人員衛生狀況較差形成的交叉感染所致,也由此進一步驗證了醫務人員衛生狀況與醫院感染發生的密切關系。近年來,隨著醫院感染控制的規范制度不斷修改完善并發行,無論是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還是就醫診治的患者及家屬,大家都越來越重視醫院內工作人員的手衛生問題[5-6]。筆者所在醫院的CSSD于2015年3-4月,對在崗的不同類型CSSD工作人員進行多次手衛生質量監測及洗手依從性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4月在崗的不同類型CSSD工作人員,其中包括護士、臨時工(實習護士、輪轉人員、進修人員)、保潔員。選取其優勢手進行手表面采樣,共采集標本131份,被調查人員中,護士51人,臨時工42人,保潔員38人。三組成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衛生采樣方法 按照GB1599-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規定的方法,由受過專業培訓的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進行采樣,被調查人員用抗菌洗手液洗手后,五指并攏,專職人員用浸有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浸濕的棉拭子涂擦,將棉拭子接觸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 ml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內,及時送檢。
1.2.2 洗手依從性調查方法 參考我國衛生部《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技術規范》等,自行設計手衛生依從性觀察記錄表,內容包括:職業、是否按照洗手指征洗手(包含洗手指征)、影響手衛生依從性因素等,見圖1。采用隱蔽跟蹤及現場觀察法,為確保此研究的真實性,觀察延長時間為2 h以上。
1.3 評定標準
依據GB1598-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三類環境醫務人員洗手后細菌菌落總數≤10 CFU/cm2為合格。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手衛生質量監測結果
采樣的131人,手衛生質量總合格率為64.12%。比較結果證明,手衛生質量合格率護士較保潔員、臨時工均高(P
2.2 洗手依從性調查結果
該CSSD洗手依從率護士較保潔員、臨時工均高(P
手衛生依從性的影響因素當中,感控認知缺乏80人,工作時間41人,自主性35人,缺乏監督28人,洗手程序21人,設施不全19人,領導不重視12人,未按要求洗手8人,制度落實不到位3人。
3 討論
在CSSD工作人員中,護士手衛生合格率為88.24%,較保潔員的44.74%和臨時工的52.38%均高,且臨時工較保潔員高。經隱蔽跟蹤及現場觀察后發現,該CSSD護士自我防護意識較強,手衛生相對規范,這可能與受過多次專業化培訓有關。但是該CSSD臨時工與保潔員手衛生合格率及依從性明顯較低,部分臨時工在接觸污染物體表面后未洗手、從污染部位移到清潔部位后未洗手、接觸無菌物品前未洗手、回收物品時摘除手套后未洗手、包裝物品后未正確洗手或做干手處理,另一方面,多數保潔員在進行區域保潔時由污染區域移到清潔區域的同時未洗手,甚至在更換生活垃圾與醫療垃圾時摘除手套后均未做手衛生處理。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手衛生質量總合格率為64.89%。在周玉萍等[7]的報道中,臨床護士的手衛生消毒合格率為85.25%,雖然與本文研究結果相比,合格率更高,然而探究發現實際工作中手衛生的情況并不樂觀,常受到工作忙無時間洗手、工作環境中缺乏洗手設施、缺乏改善手衛生可影響醫院感染的認知等因素的影響。洗手依從性的調查結果,護士(82.35%)較保潔員(7.89%)、臨時工(23.81%)均高,且臨時工較保潔員高。而影響洗手依從性的最大因素為感控認知缺乏,占比61.07%。這一結果與周柳蔥[8]的報道結果類似,醫護人員的實際手衛生依從率平均為42.28%,表明了對手衛生知識的認識程度的不足。
CSSD管理者應該加強對臨時工與保潔員的管理,營造自覺手衛生的氛圍,在手衛生方面給予必要的財力投入,利用晨會及業務學習時加強手衛生的宣傳教育及手衛生知識的普及,安排專人負責督查手部衛生情況;定期追蹤手部衛生的依從性,及時分析原因,及時反饋;并進行長期、有效地、定時或不定時的全面的監控;建立臨時工與保潔員的個人檔案,并且將手衛生質量納入科室質量考評的指標,強化人員整體重視度;在此同時應注重管理的方法、方式、注意人性化管理,為醫院樹立行為榜樣。
CSSD加強對臨時工與保潔員慎獨精神的培養,CSSD是相對獨立的部門,因其工作性質的不同,所有工作的完成應以良好的慎獨意識來規范和約束個人行為,不斷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監督,提高手衛生合格率及依從率,有效控制醫院感染[9]。
醫院感染部門應加強醫院臨時工與保潔員的監管,普及相關理論和操作技能并規范進行循環式考核。同時,醫院應有計劃、有目的、系統地對全院臨時工與保潔員進行教育與宣傳,總體提高控制醫院感染意識。
參考文獻
[1]蔣文華,孫曉平.基層醫療機構在執行CSSD新標準中存在的問題及管理對策[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8-9.
[2]倪玲美,戴新娥,莫軍軍,等.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的職業防護[J].護理與康復,2012,11(1):75-76.
[3]孟淑穎,駱素輝,石毅.現代化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素質要求與管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4):77-78.
[4]何祿林,熊祖軍.患者家屬手衛生認知和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14,29(5):12-13.
[5]董明駒,史莉,楊富強,等.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管理與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3):508-509.
[6]袁詠梅,邵蘇吉,周慧珠.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改進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5):3219.
[7]周玉萍,李志建,譚妙蓮,等.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與醫院感染相關性調查[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4):3452-3454.
[8]周柳蔥.手術室護士醫源性感染職業安全教育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5):67-68.
篇7
關鍵詞 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聚類分析;評價
中圖分類號 F061.3;X2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2-2104(2010)03-0149-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27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作為中國探索可持續發展道路的一種嶄新模式,日益受到理論研究界的重視。目前,針對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下文簡稱“實驗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實驗區管理、建設和規劃思路[1-3];分析實驗區管理建設過程中面臨的實際問題[4-6]以及以地方實驗區為對象的實證研究[7-9]等方面。在新的歷史 發展時期,加強對國家層面實驗區分類管理思路研究,完善管理操作流程,是提高實驗區管理工作能效,推進可持續發展探索實踐的重要途徑。
1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管理與分類
現行的《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管理辦法》將國家級實驗區的建設管理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新區申報階段、中期檢查階段和期末驗收階段。從管理的基礎理論看[10],在各個階段的評審或檢查過程中,對特定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水平進行測量,即對某一區域在特定時點的經濟、社會、環境、資緣等諸要素的協調狀態進行度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見表1)。
目前對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測量大體分為兩種方式:一種是測量該水平的相對 值(如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所處位次等);另一種為定量測量該水平的絕對值(如設計評價指標體系及協調度的計算方法得出確定分值)。在管理理論和實踐中,由于評價對象分屬不同的類型(見表2),無論采取何種測量方法,試圖采用一套固定的指標來評價不同類型的實驗區均缺乏足夠的說服力和可操作性。因此,以現有實驗區管理統計指標為基礎,尋求一種合理的分類依據(在眾多的分類標準采用哪一種或幾種標準作為分類依據),在此基礎上對待評價實驗區歸類,而后
表1 不同管理階段測量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的作用
Tab.1 Function of measuring the distri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 in different management period
實驗區建設管理階段
CNSCs' management period測量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的作用
Function of measuring the distric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evel新區評審階段評價該區域開展可持續發展實驗的基礎條件是否具備;
診斷該區域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制約因素,明確實驗主題和內容。中期檢查階段評價該區域相關實驗項目實施的進展情況;
監測該區域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改善情況。期末驗收階段評價該區域開展可持續發展實驗取得的成效;
明確該區域期末的可持續發展水平,作為示范區評審的參考。
表2 實驗區分類標準與類型
Tab.2 Classify criterion and styles of CNSCs
分類標準
Classify criterion類 型
Styles按行政建制劃分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城區,地級市,地級市城區,及上述行政區劃的特定區域,縣及縣級市,鎮級行政區按經濟發展水平劃分經濟發達水平、發展中水平、欠發達水平按地區分布劃分東部沿海、中部、西部產業類型新興工業城市、傳統工業城市、以農業為主的市等
在同一類別中對實驗區進行橫向比較成為一種比較可行的評價思路。在此過程之中,通過研究得出合理可靠的分類依據是評價過程的關鍵,本研究主要致力于解決分類依據(包括分類數量和分類標準)問題。
2 實驗區的聚類分析思路與分類評價模型
2.1 聚類分析原理
聚類分析是按照數據本身的結構特征對數據進行分類的一種探索性統計方法。其 實質就是按照距離的遠近將數據分為若干個類別,使得類別內數據的“差異”盡可能小,類別間“差異”盡可能大[11]。聚類分析的基本步驟首先確定距離的基本定義和類間距離的計算方式,隨后按照距離的遠近,通過把距離接近的數據一步一步歸為一類得到可能的聚類結果,最后再利用一些相應的指標來確定聚為幾類最為合適。
2.2 實驗區聚類分析思路及分類評價模型
對實驗區的數據進行聚類分析旨在改變傳統的經驗劃分方法,從數據著手,運用聚類分析方法從實驗區申報數據本身的結構特征對數據進行分類。具體而言,即以現有統計指標為基礎,以實驗區申報數據為對象,對一定數量實驗區的申報數據進行聚類分析,通過驗證不同分類方案的合理性及類別間的特征,得出合理的實驗區可持續發展水平測量的分類標準,并在此基礎上統計得出不同類別的特征值(如均值和極值)。
明確實驗區的類別數量和分類標準之后,實驗區的評價流程可劃分為如下的兩個步驟:首先,將待評價實驗區數據與該階段已有實驗區數據對比,通過專家評價法或重復以上的聚類分析過程,劃定該實驗區所屬的種類;而后,參照同類別實驗區相關指標,進行定性或者定量評價。聚類分析方案及分類評價模型見圖1。
陳華榮等:基于聚類分析的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分類評價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0年 第3期3 實驗區聚類分析過程及結果
3.1 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數據采用08年17個新區的申報材料中提供的數據?,F有實驗區指標體系共由覆蓋7個領域(人口、生態、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科技教育)的30項指標組成,按照指標的代表性和數據的可獲取性原則,從中遴選出19項指標組成的新的研究指標體系。指標體系及數據見表3。
圖1 聚類分析方案及分類評價模型
Fig.1 Clustering schedule and classificationevaluation model
表3 指標體系及實驗區數據
Tab.3 Index system and CNSCs date
領域
Field指標
Index鄂爾多斯市
Ordos City渝北區
Yubei District紹興市
Shaoxing City克拉瑪依市
Kelamayi City阜康市
Fukang City蘇州市
Suzhou City張家港市
Zhangjiagang City元寶山區
Yuanbao District婺源縣
Wuyuan County人口Population人口自然增長率(‰)6.12.360.925.215.433.1-0.275.037.4生態Ecology人均公共綠地面積(m2)713.312.611.368.214*4.914森林覆蓋率(%)21.331.6851.8313.957.2144.210.233.882.3資源Resource人均耕地面積(667m2)40.7530.5740.95.48*0.041.150.758每萬元產值能源消費總量(t標煤)3.60.810.961.825.950.961.163.260.33每萬元產值水耗(t)116.61.81*6914.02266611660.67環境Environment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6010097.8490.4784.15999864.759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7510080.8469.946094.199.4384.9990生活垃圾處理率(%)501008075.02100*1008565經濟EconomicsGDP年均增長幅度(%)25.823.114.3127.0615.418.515.313人均GDP(萬元)102.6864.5249.839.867.772.60.915社會Society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萬元)1.91.370 82.197 11.310 91.0282.1261.934 7*0.854 5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萬元)0.690.438 50.9730.656 80.621.042 90.962 50.610 90.395 4自來水普及率(%)8885*10099*10054.380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覆蓋率(%)44905098649699.0410070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人)3.41.8154.237.76*5.075.134.3科技教育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科技三項費占本級財政支出比重(%)1.31.274.51.331.3842.7*1.1每萬人口大專學歷以上人口比重(%)3.664.13.8817.96.811.367.110.071.95教育經費占本級財政支出比重(%)16.2619.4122.5819.0634.8714.111.3815.093.35領域
Field指標
Index崇義縣
Chongyi County貴溪市
Guixi
City華龍區
Hualong District龍巖市
Longyan City神龍架
Shenlongjia豐順縣
Fengshun
County新會區
Xinhui District海西州
Haixi
Zhou人口Population人口自然增長率(‰)7.97.414.785.686.253.868.24生態Ecology人均公共綠地面積(m2)7.3218.7216.28.75212.68.983.5森林覆蓋率(%)85.760.76187887.868.230.62.06資源Resource人均耕地面積(667m2)0.570.850.740.841.320.520.551.25每萬元產值能源消費總量(t標煤)1.071.131.221.4120.970.852每萬元產值水耗(t)2603.112.31843251046.2224環境Environment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84.1999.9377.895.59086.191.738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7068.248065.876083.299.8615.17生活垃圾處理率(%)7071.2710049.9613.9509180
續表3 指標體系及實驗區數據
Tab.3 Index system and CNSCs date
領域
Field指標
Index崇義縣
Chongyi County貴溪市
Guixi
City華龍區
Hualong District龍巖市
Longyan City神龍架
Shenlongjia豐順縣
Fengshun
County新會區
Xinhui District海西州
Haixi
Zhou經濟EconomicsGDP年均增長幅度(%)1212.817.915.813.910.915.9117.3人均GDP(萬元)1.26227 8692.062.0090.9960.8543.744.7社會Society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萬元)0.819 41.146 11.2231.412 80.915 81.134 21.514 91.154 8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萬元)0.314 50.464 60.441 30.508 60.3330.413 50.670 30.305 9自來水普及率(%)9394.79571.73608910090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覆蓋率(%)20.3276068897645.53100每千人口衛生技術人員數(人)3.51.99103.132.813.284.713.43科技教育Science &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科技三項費占本級財政支出比重(%)1.11.813.41.51.11.312.681.4每萬人口大專學歷以上人口比重(%)*13**9.167.885.17.4教育經費占本級財政支出比重(%)3.551.5324.11525.3728.3210.73
3.2 數據處理
缺省值處理:由于部分地方提供的申報材料數據不完整,造成部分分析數據缺失。對于缺失值,分析過程采用均數替代。
數據標準化處理:17個指標數量級并不一致,各指標數據的平均數從最小的0.57到最大的88.20,標準差也從0.23-93.23(各指標分析表略),顯示了數據量綱之間的差異性。為了消除不同變量大小不同對聚類結果的影響,有必要在聚類分析前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本分析過程采用Z―評分法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3.3 數據分析及結論
本研究運用SPSS軟件(版本:SPSS 13.0 for windows)對數據進行聚類分析。對于兩個類之間的距離,采用離差平方和法計算,距離測量方法選擇“平方歐幾里得距離方法”,這意味著對于兩條數據(x1,y1,z1)和(x2,y2,z2),平方歐幾里得距離[6]:
Euclid2(1,2)=(x1-x2)2+(y1-y2)2+(z1-z2)2
全部數據標準化化為Z-評分,希望保留的類別數為3-5類。同時,為便于觀察理解,分析結果采用樹狀結構圖的方式表示(見圖2)。樹狀結構圖直觀地表現了聚類的全過程,橫坐標代表對類間距離的度量,它把類間的最大距離算作相對距離為25,其余的距離換算成以之相比的相對距離大小。在下圖中,圖形左邊代表進行聚類的對象(本研究為實驗區),線條連接表示類別的合并過程。 不同的分類方案產生的分類結果見表4。
在分類方案2,3中,第2類包含對象的數量(1個)與第1類(6個)相比過于懸殊,另外從樹狀結構圖來看,分類方案二、三中,第2類和第3類相對距離過小,兩類別間差異不明顯,綜合以上分析,采取分類方案一,將實驗區分為三類為宜??偨Y各類的特征如下:
第1類:以加速經濟發展為實驗主題的實驗區:此類
圖2 樹狀結構圖
Fig.2 Dendrogram
表4 不同分類方案分類結果表
Tab.4 Results of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schedules
方案 Schedules 1:3類方案 Schedules 2:4類方案 Schedules 3:5類第1類(6個):神龍架林區、貴溪市、崇義縣、豐順縣、龍巖市、婺源縣;第2類(4個):阜康市、海西州、元寶山區、鄂爾多斯市;第3類(7個):華龍區、克拉瑪依市、張家港市、新會區、蘇州市、紹興市、渝北區。第1類(6個):神龍架林區、貴溪市、崇義縣、豐順縣、龍巖市、婺源縣;第2類(1個):阜康市;第3類(3個):海西州、元寶山區、鄂爾多斯市;第4類(7個):華龍區、克拉瑪依市、張家港市、新會區、蘇州市、紹興市、渝北區。第1類(6個):神龍架林區、貴溪市、崇義縣、豐順縣、龍巖市、婺源縣; 第2類(1個):阜康市;第3類(3個):海西州、元寶山區、鄂爾多斯市;第4類(2個):華龍區、克拉瑪依市;第5類(5個):張家港市、新會區、蘇州市、紹興市、渝北區。
地區經濟水平一般,產業結構以農業為主,生態環境基礎較好。在資源環境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加速發展經濟是實驗工作重點。
第2類:以促進生態環境建設為實驗主題的實驗區:此類地區工業特別是能源化工工業發展迅猛,經濟發展迅速,資源消耗大,社會進步顯著,但環境治理水平未能與經濟發展速度相適應。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提高環境治理能力是實驗工作重點。
第3類:以全面協調發展為實驗主題的實驗區:此類地區經濟基礎雄厚,產業結構較為合理,社會事業興旺。進一步全面協調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發展,建設和諧社會是實驗工作的重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對實驗區的分類,應結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兩方面狀況進行評價,具體分類標準見表5。
表5 實驗區分類標準
Tab.5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 for CNSCs
分類標準
Classification
criterion經濟發展狀況
Economical development良 好一般生態環境狀況
Ecology and environment良 好第三類第一類一 般第二類
以上述標準進行分類,各類實驗區之間的差異顯著而同類實驗區存在較好的相似性,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評價,評價結論具有較強說服力。各類別部分主要指標的對比見表6。
表6 各類別主要指標對比表(部分)
Tab.6 Comparison table of key indications between styles (portion)
類 別Styles人口自然增長率Natural growth rate of population(‰)人均耕地面積Farmland areas per person(667m2)能源消費總量Total energy consumption t標煤/萬元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rate of industrial solid wa ste and garbage (%)生活垃圾處理率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Rate (%)GDP (萬元/人)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income per resident of urban family (萬元)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Net income per residentof rural family (萬元)自來水普及率
Penetration rate of Tap water (%)科技三項費占本級財政支出比重Three Items of Scitech Funds proportion to local financial expenditure(%)第1類7.0930.8091.15172.88553.3551.4701.0470.40481.4051.320第2類6.2002.9703.70258.79078.7505.0751.3140.55682.8251.518第3類2.8510.6891.11189.16788.5485.7771.6680.74093.3282.840匯 總5.1371.2691.73576.27373.8224.0921.3660.57986.6491.9934 結 語
本文通過采用聚類分析的手段分析實驗區樣本數據,揭示了不同實驗區發展狀態 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研究得出合理的實驗區分類標準和分類數量,解決了傳統的經驗分類方法導致的客觀性缺乏等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初步設計了實驗區分類評價模型,為實驗區的分類管理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手段。作為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一種有效的探索模式和實驗示范方式,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實驗區工作必將迎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陸學藝.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歷程回顧與建議[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3):1-2.[Lu Xueyi. The Review of Development Progress and Suggestion for CNSC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7,17(3):1-2.]
[2]陳劭鋒,,鄒秀萍,等.可持續發展治理的一個理論架構[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18(6):23-29. [Chen Shaofeng, Wang Yi, Zou Xiuping et al.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Governanc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8,18(6):23-29.]
[3]宋征.21世紀新曙光:可持續發展實驗區[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12(3) :108-112.[Song Zheng.The 21st Century's New Dawn-National Sustainable Communit y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02,12(3):108-112.]
[4]徐俊.系統工程方法及其在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評價中的運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6,(1):109-111.[Xu Jun. System Method an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CNSCs [J].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2006,(1):109-111.]
[5]李善峰.科學發展觀在我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實踐[J].理論學刊,2004,127(9): 8-11.[Li Sanfeng.The Practice of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pplied in t he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munity [J].Theory Journal,2004,127(9):8 -11.]
[6]江涌.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發展循環經濟路徑探究[J].軟科學,2007,21(4):123-125 .[Jiang Yong.Exploration on the Way to Develop Circular Economy in SustainableDevelopment Testing Regions [J].Soft Science,2007,21(4):123-125.]
[7]叢林.福建省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模式的示范作用[J].海峽科學,2007,(7):3-5. [Cong Lin. The exemplary role of construction model of FuJian Province's CNSCs[J]. Straits Science, 2007,(7):3-5.]
[8]郎友興,周津象.地方政府與中國鄉村的可持續發展:以浙江省橫店鎮可持續發展實驗 區為個案[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17(4):134-139.[Lang Youxing,Zhou Jin xiang.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Rural China:A Case St udy of Hengdian Town [J].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g,2007,17(4) :134-139.]
[9]王興杰,劉照勝,王偉莉.可持續發展:由理念走向行動:山東省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 區現狀分析[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20(2):72-74.[Wang Xinjie,LiuZhaosheng,Wang Weili/Sustainable Development:From ldea to Action-Analysis to Pr esent Situation of China National Sustainable Commmunity in Shandong Province[J ].The 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2004,20(2):72-74. ]
[10]牛文元.中國可持續發展總論[M].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50-351. [Niu Wenyuan. The Overview of Chin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M].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07.350-351.]
[11]張文彤,董偉.SPSS統計分析高級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6-237. [Zhang Wentong, Dong Wei. Senior Textbook for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M]. Beijing: High Education Press, 2004.236-237.]
Study of China National Sustainable Community's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Clustering Analysis
CHEN Huarong WANG Xiaoming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 Mechanics,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4,China)
篇8
1.1手術前
多數病人對手術產生焦慮、緊張、恐懼、不安、抑郁、消極和悲觀等不良的心理反應。特別是當接近手術日期時,會直接影響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動,從而造成心理和軀體的不適,甚至導致強烈的生理與心理應激反應。病人的憂慮更加明顯。為配合病人訪視,手術室可以根據各科室的特點,編寫相應的訪視綱要,制作心理護理手冊。了解患者的一般情況、過敏史、檢查結果、有無合并癥, 了解病人心理活動, 針對不同的病人心理耐心地做好解釋工作,認真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了解他們的心理反應,針對患者存在的護理問題,給恰當的解釋和安慰,讓病人在最佳的心理狀態下接受手術。對術中可能出現的異常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并且要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1.2手術中
病人進入手術室后,由于對周圍環境較陌生而緊張,此時巡回護士要及時迎接護理患者,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并做一些查對和解釋工作,讓患者感到放心和有安全感。之后,手術室護士同時和病房護士認真進行交接班,核對姓名、床號、診斷、手術名稱及手術部位,以關切的話語詢問病人術前休息情況、心理是否焦慮,扶著或推著病人進入手術間,邊走邊向病人介紹手術室的布局和設備以打消病人對手術室的恐懼和神秘感。到達手術間后,護士應將病人扶到手術床上,輕柔地協助醫師擺好麻醉,注意不要過多暴露非手術部位,尊重病人的隱私,并不斷地安慰病人,詢問病人的感覺,將病人擺放成最舒適的姿勢以協助完成手術。在此期間,對患者進行術野消毒,術中沖洗腹腔,使用的是37℃溫鹽水,這大大提高了患者術中舒適度。人性化服務更需要手術室護士在操作中,動作精細、嫻熟。比如,給患者擺放時,動作要輕柔,盡量使患者舒適并保證患者的呼吸。骨突出置海面墊,以免壓傷患者。約束患者時,約束帶下面要稱棉墊以防患者不適。術中配合要穩、輕、準;盡量減少發生器械碰撞,以減少患者的感官刺激,密切觀察生命體征、意識變化,確保手術安全。在手術進行過程中,要保證室內溫度保持在24 ~26℃,濕度50%左右,以防止因術中病人的低體溫引起凝血障礙、術后滲血量多、切口愈合時間延長、感染增加等手術并發癥的發生。
1.3手術后
為了便于消毒和充分暴露手術視野,患者進入手術室有可能暴露隱私部位,為了維護患者的尊嚴,在麻醉及術中應注意遮蓋患者,盡量減少患者身體的暴露。手術結束后,為病人穿好衣褲,即使患者尚未完全清醒,不方便穿時,也應該用病員服完全遮蓋住身體,使患者及家屬感到被重視及尊重。術后3 天內需要再次到病房訪視患者,觀察他的精神狀態,傷口敷料是否清潔,傷口疼痛及睡眠情況。以誠懇的態度詢問患者對手術室護理的意見和建議,以不斷豐富手術室護理內容,使手術室的人性化護理得到完善。
二、“人性化”硬件設施
2.1手術室房間
手術室是一個特殊的環境,因此手術室房間,應該是潔凈、照明、溫度、濕度、噪音等,這些各項指標要達到國際標準,同時配有背景音樂、各種監測報警系統、數據通信系統、供氣系統、電視教學系統,為工作人員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工作環境,也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診治場所。定期清潔通風管道,每月清洗風口過濾網,每3個月清洗1次初效過濾器,每年更換1次過濾器。有效保障空氣層流循環系統,確??諝鈨艋|量。同時,增設患者專用的風林通道,地面鋪設清潔消毒地毯,使用醫用轉換車接送手術患者,減少或杜絕了在接送患者中心環節致手術室環境的污染。
2.2手術室內的儀器
通過增加儀器:如增加電刀、c型臂X光機、電動止血器等儀器滿足各種儀器的及時供應和手術的安全,減少因儀器不足造成的患者不必要的等待。通過增加設備:如進口手術床等增加患者的的舒適感,避免或減少壓瘡的發生等。
2.3手術間的物品
對于手術間物品、地面、墻壁每日用有效氯消毒劑擦拭消毒,保持清潔無灰塵、無血跡。
2.4一次性醫療用品
使用一次性醫療用品必須嚴格把好購買關節、使用環節、回收環節。購進環節: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前必須查看生產廠家、供貨單位、產品名稱、規格、單位、產品批發號、消毒或滅菌日期、出廠日期、衛生許可證有效期限以及有無破損和變質等,完全符合一次性醫療用品質量標準的方可使用。使用環節:一次性醫療用品與其他無菌物品分別放置,存放的房間需要保持通風干燥,定期進行紫外線消毒,把物品存放在密閉的無菌柜內。回收環節: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的處理實行專人負責制,建立登記制度,嚴格按規定正確操作,感染性廢物與生活垃圾嚴格分開,分類入袋由專職人員運送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避免一次性醫療用品使用后丟棄造成社會污染及社會公害。
三、總結
3.1人性化護理能使得病人獲得最佳的狀態
近年來為了適應飛速發展的臨床醫學及手術,護理模式也在不斷改進,以期更好地做到為患者服務,提高護理質量,達到盡快讓患者康復的目的。人性化護理運用于手術室, 具體貫徹到護理估計、診斷、計劃、實施及評估各個環節之中,營造一種以病人利益和需求為中心的既舒適又安全的人文環境,使得病人在整個的手術過程中,從心理和生理上均獲得滿足感和安全感,并盡可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手術,以最佳的身心狀態配合手術,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創造良好的條件。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以“患者的需要就是我們的追求”為則,注重語言溝通、形體溝通以及心靈上的溝通。使患者從術前訪視到術后隨訪,每個環節和每個場所都受到熱情、周到、細致的服務。
篇9
關鍵詞:邊緣區;土地利用;對策
Abstract:Marginal area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is the link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brings future development space and a new impetus for the city. Land use in urban marginal areas take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duction mode, lifestyle of the residents,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land use issues of the urban marginal areas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f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Marginal areas;Land use;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U412.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1 邊緣區的涵義與特點
1.1 邊緣區的涵義
城市邊緣區是指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在周邊區域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時所形成的位于城鄉之間,其特征、結構、和功能實質介于傳統城市和鄉村之間的地理區域,是城市和鄉村的社會、經濟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滲透的交接地區。它是城市地域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環境向鄉村環境轉化的過度地帶,是城鄉建設中最復雜、最富變化的地區。
1.2 邊緣區的主要特點
城市邊緣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主要特點是過渡性、混雜性和動態性。
(1)過渡性
城市邊緣區的過渡性主要體現在它處于城市與鄉村的結合部,兩種地域的特征都兼而有之。在城市邊緣區的內側是以城市建成區為主,傾向于城市形態,而外側則以鄉村為主,傾向于鄉村形態。
(2)混雜性
城市邊緣區屬于城市、鄉村和外來成分共同作用的地域,其混雜性特點非常突出。由自身的復雜性質和特殊的區位特點決定了其體現在人口混雜性、經濟混雜性和景觀混雜性三方面。大城市邊緣區的人口往往由本地農業人口、非農業人口和外來流動人口組成,成分復雜,流動性大。
城市邊緣區是城市增長的前沿,始終處于變化之中是城市邊緣區發展的重要特征。其動態性主要取決于主城區的膨脹和空間擴張以及邊緣區的鄉村-城市轉型。
2 城市邊緣區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土地利用效率低
邊緣區既是城市化的前緣地帶,又是鄉鎮工業等非農產業和宅基地迅速擴張的區域,農用土地資源的非農占用最為集中。由于缺乏統一的規劃、建設和管理,造成大城市邊緣區土地的占有率高,利用率低,產出率更低,嚴重破環了土地利用的整體性,造成土地資源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嚴重浪費。邊緣區土地非農開發,特別是房地產開發容易出現土地投機,農民擁有耕地數量減少,農業兼業化經營等現象,造成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下降的趨勢。同時,也存在著開發區數量與占地規模失控的問題:開發區主要集中于大城市邊緣,不僅數量過多,而且占地規模偏大。另外,大城市邊緣區是全國鄉鎮企業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但非農用地中存在大量亂占亂建、占而不用,鄉鎮企業小而分散的現象,造成了土地資源的濫占、濫用與閑置浪費,邊緣區居民點建設分散,用地超標,這些都限制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浪費了土地資源。
2.2土地閑置荒蕪
城市邊緣區一方面是農用土地資源嚴重流失和人口聚集背景下尖銳的人地矛盾,另一方面卻又存在著非農用地長期征而不用、閑置的現象。邊緣區的污染壓力除了來自自身鄉鎮工業污染、大量使用農藥化肥而造成的土壤污染外,還承載著城市工業三廢和生活垃圾污染,承載著從市中心移出來的重污染工業;同時,邊緣區作為城市垃圾的主要堆放場所,其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垃圾堆場不僅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而且惡化了周圍的土地生態環境,一些城市已出現了嚴重的“垃圾圍城”現象。
2.3基礎設施落后
城市邊緣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嚴重缺乏,主要表現在道路網分布和結構不合理,路網密度低,功能不明確,道路狹窄曲折,不成系統,無法滿足人流、物流、停車及消防的基本要求;電力、電訊線路走向雜亂;煤氣管道無法鋪設;排水雨污不分,排量有限,導致經常內澇;學校、幼兒園、醫療衛生等公共設施的數量和質量都嚴重滯后于經濟建設的發展和邊緣區居民的需求,這些因素都成為邊緣區發展的瓶頸,極大地制約了邊緣區的城市化進程。
2.4用地布局混亂
城市邊緣區土地利用類型復雜多樣,但各類型之間的協調性能差,在布局上各種用地類型混雜,疊加干擾作用強烈,這首先表現在城市建設用地與農村建設用地的無序混雜。由于短期利益的驅使,在城市外延擴展過程中,為節約經費,一些城市在征地時有意避開農村居民點,造成“農村包圍城市,城市又包圍農村”的無序混雜局面。在城市邊緣區這一快速發展地帶,規劃大都相對滯后,同時,由于管理上我國現行的城、鄉兩種管理體制,城市邊緣區的管理工作交叉、混亂,使得城市邊緣區成為管理的薄弱地帶,導致城市型建筑中夾雜著大片農民居民點;邊緣區鄉鎮企業過于分散,長期以來,邊緣區的村鎮住宅建設就出現缺乏統一規劃,以單家獨戶建設為主等現象,很多村鎮居民點建筑密度高、建筑容積率低。而鄉鎮企業的分散布局既不利于形成規模效益,又增加了農田占用,擴大了污染范圍,加大了對附近居民點和農用地的干擾破壞作用。
3 對于邊緣區土地利用存在問題的對策
3.1調整土地利用結構
要解決城市邊緣區土地利用的問題,使大城市邊緣區土地得到可持續的利用,就需要適當的增加經濟效益較高的土地利用類型,調整農用地中經濟作物的結構,增加其他經濟作物的比重,集約利用土地,優化土地利用結構。針對大城市邊緣區土地開發、利用過程造成的土地空置、閑置多的情況,結合有關政府部門運用經濟、行政、法律等手段對該地區重新進行土地結構的調整,比如采用財政稅收手段的辦法,開設土地閑置稅,對可利用而逾期沒有利用的或者是低度利用的土地,就其閑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面積比例開征稅收,或者普遍加大未經市場化處置使用的土地占用成本,同時還可以借鑒美國、日本等國家實施的土地證券化的土地利用政策,把土地的開發、利用、規劃等信息像上市公司公布公司業績一樣完全公開化。
3.2優化建設用地模式
目前,我國大多數城市主要采取的是“攤大餅”式的空間擴展模式,即以已經形成的主城區為核心向外層擴展,每發展一次就向外擴大一圈。這種擴展模式不利于推進城市建成區土地的集約利用,常表現為低密度蔓延式低效擴展,易造成邊緣區優質農田的大面積侵占。同時,它為城市建設按產業與地區發展規劃用地提供了區域空間,將土地劃分為若干區域,按區域供地,實現集約用地,統一征用、統一開放,發揮地價杠桿的調節作用。
3.3完善土地產權制度
從經濟學意義上說,產權是市場交易的前提。只有土地產權受到保護和足夠的尊重,公平、有序的競爭才有可能存在,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才有可能出現。目前,在多級所有的土地制與嚴格的自上而下各級政權結構形式下,法律上明確的全民所有土地的實際所有權代表是模糊而不易定義的。同時,為防止由于產權界定不清晰而產生“外部性”和“搭便車”現象,考慮到某些公共用地的產權確實難于明確到個人頭上,政府可以考慮使用征稅發放許可證等措施來控制公有土地資源的使用量,以此來增加企業或個人使用該資源的成本,使個人成本和社會成本達到一致,利用市場機制來發揮作用。
3.4注重土地有序推移
城市邊緣區是生態敏感地區,亦是產業擴散的前沿地帶,因此必須注重邊緣區有序推移而非無序蔓延。首先需對邊緣區用地屬性進行理性分析,制訂城市邊緣區分期用地布局,通過經濟或行政手段設立產業準入門檻,形成合理的城市產業空間拓展范圍,使邊緣區處于循序漸進的發展狀態。關鍵之處需進行工業生態布局,鼓勵集約型和內涵提高型的產業集群發展模式,杜絕原工業園區、主城搬遷企業以及鄉鎮企業隨意發展狀態,解決工業生產與環境超載之間的矛盾,改變不盡合理的邊緣區產業布局現狀,減少環境污染。
3.5規劃與管治相結合
邊緣區規劃與總體規劃相輔相承、相互協調。首先總體規劃轉變規劃理念,由原來側重于空間發展變為空間結構、生態系統和社會進程的協調發展,確定大城市成長邊界,鼓勵進行邊緣區密集式開發;其次邊緣區規劃中在服從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可采取更具體的控制性內容,以便對邊緣區起到調控和引導作用。充分利用上級(省、市)政府的資金及政策支持,協調街道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和辦事的透明性,營造優越的邊緣區制度環境,為接受核心區輻射、接納外部要素創造條件。對于現有各類園區,應該嚴格按照國土資源部有關標準進行清理整頓,減少圈地和耕地閑置現象。
3.6改善政府管理職能
雖然在當前的城市事務中,居民參與的部分越來越多,但是決策權依然掌握在管理者手中,所以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非常必要。城市領導者首先要以可持續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決策行為,要以發展、開放的視角進行城市發展決策。
市政府可以通過確定中央和地方政府在土地上的財政分成比例,成立獨立于各級政府的地產經營公司,以此改善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職能,使地方政府能夠從更多市場運作領域退出來,更多參與到土地市場化配置的制度建設,及市場監管等職能上來。市政府可以制定更加完善的土地市場供給的規劃、年度計劃,制定土地合理作用的規劃等,土地利用規劃、土地供應規劃和年度計劃制定應該堅持土地資源的市場化優化配置,把城市國有土地配置與集體建設用地相融合,堅持土地合理利用優化原則。市政府還需要監督土地資產經營公司的經營行為,同時監督市場主體行為,防止土地市場投機,通過建立法律和規則相統一的制度規范,有效防止土地投機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行為,政府在實施土地管理過程中要堅持不干涉土地市場利用行為,采用土地儲備制度,公布土地供應計劃等手段實現對土地市場的間接調控。
參考文獻
[1]王玲慧.大城市邊緣地區空間整合與社區發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周國華,唐承麗.試論我國城市邊緣區土地的可持續利用[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0,2:49~53
[3]張鵬,劉一蘇.我國城市邊緣區土地利用問題及其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6,(6)
[4]程力,黃際恒.對城市邊緣區土地可持續利用有關問題的探討[J].南方國土資源,2007,(5)
[5]張波,鄭新奇.濟南市土地可持續利用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1,12
篇10
【關鍵詞】 標準化; 科室建設; 探討; 體會
隨著國家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一切以“患者為中心”,以“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為主題”的全新醫療服務理念和工作模式,改變了以往醫院管理局限性的格局,醫院管理從階段性活動逐步轉入制度化、規范化的常態管理軌道。2009年,筆者所在醫院率先對醫院醫療、臨床用藥、護理、感染四個重點專業開展了貫穿全年的規范化標準化臨床科室建設工作,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 方法
以大慶油田總醫院集團開展的“醫院管理年活動”為契機,以實現“規范管理,真情服務,構建和諧示范礦區”為總體目標,以進一步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優化醫療服務,規范醫療管理為己任,推出了全新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室建設活動。
結合醫院工作實際,對醫療、臨床用藥、護理、感染四個重點專業,進行示范性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室建設,全年采取整章建制階段、持續改進階段、督導落實階段及總結評比階段。
2 主要步驟
2.1 統一標準,規范醫療行為 加強規范化管理,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病區安全保障體系。在科室管理上,牢固樹立四個“第一”(患者第一、質量第一、安全第一、服務第一),強化五個意識(法律意識、責任意識、質量意識、風險意識、優化意識),使醫療安全制度化、規范化、標準化,切實為患者提供安全、方便、放心、滿意的優質服務。
2.1.1 強化制度落實,做到有章可循 結合醫院實際,以總醫院集團《創建規范化標準化臨床科室指導手冊》、中華醫學會主編的《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和《(2008版)黑龍江省病歷書寫規范》,作為醫院開展規范化標準化科室創建的工作標準和行動指南,并重新修訂了醫院《醫療核心制度匯編》,優化了臨床路徑,建立了《醫療工作應急預案》,明確了各個崗位職責,完善了基本技術操作規范,形成人人按制度辦事,按規范操作,按標準服務的工作氛圍。
2.1.2 “練內功、強素質”,提高醫技水平 在創建規范化標準化科室活動中,醫院先后開展了“規范化病歷書寫與病案質量管理培訓講座”若干期,舉辦“醫務人員病歷書寫質量競賽”,開展全院性“急診急救創傷應急演練”,同時,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辦法,派科室骨干到上級醫院進行觀摩學習,互相取長補短。另外,醫院重點在病歷記錄的內涵上下工夫,醫務科每月都組織專家組對科室病歷逐一進行檢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立即整改、舉一反三,查找不足。
2.1.3 強化醫療業務管理,嚴格實施醫療技術分級管理 醫院制定并完善了醫療行為三級質量管理控制體系,即醫院、醫務科、臨床科室,以科主任為第一負責人,以每一名醫生為具體實踐者,嚴格執行三級醫師查房制度,做到時間細化、人員細化、內容細化;嚴格按照臨床路徑開展醫療工作;制定五項病歷質量管理制度,(即醫護人員病案質量個人檔案管理制度、病案質量缺陷重點檢查制度、病案質量評審質量考評制度、病案質量缺陷責任追究制度、病案質量通報制度),從而切實做到全面質量管理和全程質量控制的有機結合,樹立良好的服務形象和醫療品牌。
2.2 規范臨床用藥管理,做到合理用藥
2.2.1 明確重點崗位職責,加強專題培訓 醫院藥師持證上崗,保證其嚴謹性。定期進行相關藥理知識培訓,開展“處方實行評價登記制度”,每月進行處方大檢查,防止不合格處方的發生。
2.2.2 注重藥品投放管理,保證用藥合理、科學、有效 遵循藥物應用準則,按照臨床需求,嚴格掌握藥品適應證,合理選擇藥物;注重給藥劑量、途徑、療程得當;嚴格掌握藥物配伍禁忌和聯合用藥的指征和原則[1];對無菌手術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做到術前半小時用藥;毒麻藥品專人重點管理,建立嚴格的登記制度,掌握好適應證,防止不良反應的發生。從而保障了患者利益,降低了抗菌藥品使用率,提高了診療水平和醫療質量。
2.3 改變觀念,拓寬護理服務半徑
2.3.1 健全規章制度,規范護理服務行為 規章制度是護理人員從事臨床護理活動的準則和標準,是提高護理質量管理的關鍵環節[2]。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有關規定,除了進一步完善原有的護理規章制度和崗位職責外,又建立了《護理人員告知制度》、《護理突發事件報告和處理制度》、《患者外出請銷假制度》以及《患者意外傷害處理制度》等一些與護理安全相關的規章制度,大大提高了護士的法律意識,增強了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的能力,更進一步規范了護理行為。
2.3.2 溫馨服務,盡顯人文關懷 實行“責任護士全程負責制”。即患者從入院的第一刻起,一名責任護士就對他進行環境介紹、入院指導、檢查須知、健康宣教、藥物指導、康復訓練、出院指導等一系列和患者相關的知識進行適時地教育;在護理工作中,推行“七聲服務”、禮儀規范“125工程”即:一張笑臉、兩個統一(衣帽、名簽要整齊劃一)、五心服務(用真心感動、用熱心溫暖、用誠心服務、用細心照顧、用愛心奉獻),并做到來有迎聲,走有送聲,從而讓患者感覺到家的溫暖。
2.3.3 注重護士內涵建設,提高護理業務知識 在2009年醫院開展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室建設活動中,護理部先后開展了“假如我是患者”專題大討論、“技高一籌,我最棒”靜脈輸液競賽和“護理理論知識考核”、“護理記錄單書寫大賽”等許多針對性較強且豐富多彩的活動,使護理人員整體素質得到大幅度提升,護理業務技術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
2.3.4 重視細節管理,提高護理質量 建立健全各科室護理質量監控管理體系,以集團《安全目標管理辦法》為護理工作的行為準則,注重《腕帶識別制度》、《手術患者溝通制度》、《手術患者交接制度》等的臨床應用,同時在開水間、走廊、樓梯、廁所等處,使用“地滑,防止跌倒”、“防止燙傷”等溫馨的標識,以達到警示的作用。另外,對藥物過敏試驗陽性患者,在床邊懸掛過敏標識[3]。病區護士長做到“日督促檢查、周講評整理、月計劃控制”,加強護理業務和行政查房,做到人人參與管理,人人注重細節,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2.4 醫院感染,責任重于泰山
2.4.1 提高認識,確立目標 醫院具備職能性較強的感染科,有專業人員定期對全院醫護人員,特別是新畢業、剛調入、進修等人員,進行院內感染知識的培訓,每天深入病區進行現場勘察,每月進行一次感染監測和考核,每季度進行一次全院感染知識大考試,從而使醫務人員預防醫院感染的意識得到明顯的提高。
2.4.2 從點滴做起,預防醫院感染的發生 根據《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為指導,加強醫護人員手部衛生,對導致多部位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4](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菌),提高認識,尤其加強“六步洗手法”,并配備“潔膚柔”等優質手消毒劑,即保護了醫護人員,又防止了交叉感染;加強醫療垃圾的管理,在全院各科室配備了醫療及生活垃圾箱二十多只,對垃圾進行嚴格分類、無害化處理,記錄清晰;加強重點部門、重點科室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力度,加強監管;為預防一些突發事件的發生,醫院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醫院感染應急預案,建立規范的防控制度,增加防護設施,開展了防控應急演練,強化預檢分診工作,有效的控制了傳染病的發生。
3 結果
通過一年的規范化標準化科室建設,醫療、臨床用藥、護理、感染這四個重點專業,在科室管理、基礎設施、理論層面、技術水平等方面都較前有了較大的突破和提高,形成了問題管理與目標培訓相結合、實戰演練與長效機制相結合、跟蹤問效與綜合評估相結合,使“醫、藥、護、感”平衡定位的管理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和深化,理論技能達到同軸并進。
4 結論
規范化標準化臨床科室建設的實施,規范了診療行為,提升了醫務人員整體技術水平,規范了科室管理工作,完善了醫療質量管理體系,保證醫療服務質量穩步提升,有利于總結經驗,持續改進,形成醫療安全長效管理機制;有利于促進總醫院集團不斷提升醫療質量的主線進程;有利于保障集團醫療工作整體安全,提高整體影響力;有利于構建和諧、創建健康的醫療環境。
參考文獻
[1] 李雪梅,郭蔚,常紅霞.住院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調查分析.科學技術與工程,2007,7(17):4444-4448.
[2] 談文娟,王伯霞,柳文清.運用現代質量管理理念推動護理質量持續改進.齊魯護理雜志,2005,11(2),173-174.
[3] 趙玉蘭.急診科實施規范化護理管理探討.中華腹部疾病雜志,2004,4(8):597-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