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災害的定義范文

時間:2023-12-21 17:36: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氣象災害的定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氣象災害的定義

篇1

關鍵詞 氣象災害;評估;現狀;建議

中圖分類號:P4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4)10-0197-01

1 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定義與意義

1)定義。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是根據規劃、建設項目所在地的氣象要素空間、時間分布特征及其衍生災害特征,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對各類氣象災害可能導致的人身財產損失、社會影響危害等進行綜合風險計算分析,為規劃建設項目的選址、功能布局、氣象災害防護等級與措施、應對災害事故方案等方面提出建設性意見的一種評價方法。

2)意義。開展工程建設項目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工作可以有效避免或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從而有效地保障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并有效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的防災減災能力。防御氣象災害一直是國家公共安全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因此開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是氣象部門履行政府社會化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體現。

2 吉林市開展評估的必要性

1)吉林市地處長白山向松嫩平原的過渡地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地形復雜,山區、半山區、丘陵、平原、盆地、谷地和湖泊交錯分布,氣候多樣,氣象災害發生頻繁,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尤為重要。

2)貫徹國家地方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稓庀鬄暮Ψ烙鶙l例》《吉林省氣象條例》《吉林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及《吉林市氣象災害防御條例》從國家法律到地方性法規分別規定了建設項目應當充分全面地考慮其在氣候方面的可行性和可能受到的氣象災害風險性,盡力避免、減輕氣象災害的影響。吉林市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是貫徹國家法律法規履行部門職能的必然要求。

3 評估現狀

吉林市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工作開展于2012年,是由雷電災害風險評估發展而來,現已形成了以雷電、暴雨、暴雪、大風、大霧、冰雹、高溫、嚴寒等吉林市主要氣象災害對項目可能造成的風險評估。評估范圍涉及有大型建設項目、爆炸火災危險環境、普通住宅、重點工程、人員密集場所等新建、改建及擴建項目,至今已完成了百余個項目的評估。

4 評估報告內容與地位

4.1 評估報告的內容

1)規劃或者建設項目概況。根據發改立項確認書、規劃建設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及風險評估現場勘查情況綜合得出評估對象概況。

2)氣象資料來源及其代表性、可靠性說明。評估使用經省氣象主管機構審查通過的氣象資料,吉林市城郊氣象站因有較長的觀測記錄,在資料年代和氣候環境上其均均有代表性,故選為評估中參證站。

3)吉林市氣象災害歷史與現狀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

4)規劃、建設項目可能受到的雷電、暴雨、暴雪、大風、大霧、冰雹、高溫、嚴寒等其中一種或多種極端氣象災害并存的危險程度評估,預防及減輕氣象災害影響的措施。

5)規劃、建設項目選址地點的氣候條件背景分析,極端氣象災害出現的概率,通過對暴雨、雪壓、風壓等不同重現期的計算得出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及防災減災措施。

6)進行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的規劃或者建設項目的評估結論及建議,提出應對氣象災害,預防或者減輕影響的意見和建議。

7)其他有關內容。關于評估報告的說明、結束語及開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工作的法律依據等。

4.2 評估報告的地位

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結論及建議作為項目建設設計方案的重要依據,并已納入政府行為,成為建設項目立項階段行政審批中非行政許可審查的必備要件。

5 幾點建議

1)細化評估范圍。作為本地化法規,《吉林省氣候可行性論證若干規定》及《吉林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3年11月1日起施行)雖都規定了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的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重大區域性經濟開發項目及城市規劃、氣候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等應當由氣象主管機構組織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但《吉林省氣候可行性論證若干規定》也同時規定了氣候可行性論證項目的范圍,即由縣級以上氣象主管機構與當地發改委、住建、交通運輸以及其他相關部門依法確定。目前吉林市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針對的是所有新、改、擴建建筑物,不區分項目大小及性質,這樣容易造成受氣象災害影響較小的小型建設項目對評估工作的錯誤認識。

2)充分利用氣象數據。目前所利用氣象臺站多年觀測記錄多是進行氣候分析統計及氣象極值出現概率統計,應加入閃電定位數據、大氣電場及衛星雷達產品的使用,充分體現出氣象數據的全面性及科學性。

3)完善豐富評估方法。目前尚未出臺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方面的技術規范,開展評估只針對規劃或建設項目整體,缺乏項目分區評估,如一建設項目內部各個單元的自身參數及周邊環境取值不盡相同,所面臨的風險值是不同的,相應評估的技術結論意見也不同。

4)建立氣象災害數據庫。氣象相關部門應當對氣象災害的種類及強度、出現次數和造成損失等情況開展普查,建立完備的氣象災害數據庫,使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工作能夠準確地按照氣象災害的種類和分區進行。

5)提出針對性的評估建議。針對不同的項目,選擇其面臨的主要氣象災害種類進行評估,選擇符合其特性的評估方法和標準,并應根據評估對象特性提出有針對性的評估建議。

6)加強相關部門交流協作。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應加強與城市建設、規劃、國土及水利等部門的學習交流,使得評估報告更具科學性。

吉林市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工作開展較早,發展較快,目前已形成了成熟的操作流程,原始氣象數據詳實可靠,內容全面,評估思路清晰,計算分析精密,結論科學合理的評估報告模板。但評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的環節,需要通過不斷的發展完善來保障評估工作的健康有序開展,為吉林市防災減災工作,保障人民的福祉安康作出積極地貢獻。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氣象災害;農業;影響;時空分布;特征

中圖分類號:S42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02-0136-06

濰坊市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地勢南高北低,西部與南部為山地丘陵,東部為平原,北臨渤海灣。四季均有不同氣象災害發生,春季干燥大風,春夏之交冰雹多發,夏季降水集中,洪澇災害較多,秋季易出現干旱、霜凍、連陰雨,冬季易出現風雪災害。農業氣象災害一般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發生的導致農業顯著減產的不利天氣或氣候條件的總稱,它是影響作物穩產、高產最主要的自然因素,與農業經濟效益緊密相連[1,2]。目前,已有許多學者對不同地區的氣象災害進行了深入研究,房世波[3]、盧麗萍[4]等分析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變化趨勢和分布特征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王靜[5]、孫霞[6]、邵末蘭[7]、解明恩[8]、朱保美[9]等分別對山東、河北、湖北、云南、山東德州等地區的氣象災害時空分布特征進行了研究。本文利用1978-2015年資料分析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時空分布特征,對更精確地指導當地農業生產及提高防災減災的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本文所用1978-2015年的農作物受災面積數據來源于濰坊市九個縣市區氣象局、民政局和《中國氣象災害大典(山東卷)》[10],播種面積及糧食產量數據來源于《濰坊統計年鑒》。

1.2計算方法

1.2.1線性傾向估計用線性傾向估計對農業氣象災害變化程度進行描述,分析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的年際變化特征。

1.2.2受災率因每個地區每年糧食播種面積與遭受自然災害的受災面積不等,造成災害的危害程度不同,本文采用受災率統一反映各年的受災狀況。

受災率定義為某一種氣象災害當年農作物受災面積與當年總播種面積的比值[11]。

1.2.3經驗正交函數(EOF)分解[12]利用經驗正交函數(EOF)分解將原變量場分解為正交函數的線性組合,用個數較少的幾個空間分布模態來描述原變量場。以受災率作為定量表征指標,應用經驗正交函數(EOF)分析濰坊市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

1.3氣象災害類型

1978-2015年濰坊市出現的氣象災害包括冰雹、暴雨洪澇、大風、干旱、雷擊、風暴潮、臺風、霜凍、低溫凍害、大霧、雪災、龍卷風、蝗災、雨凇、連陰雨、颮線、赤潮等17種,累計出現230次。其中,冰雹(占全部氣象災害的35.2%)、暴雨洪澇(18.7%)、大風(11.7%)、干旱(7.8%)發生頻次較高,占全部氣象災害的73.5%,定義為濰坊市出現的主要氣象災害,故本文對主要氣象災害進行分析。

2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年際變化特征2.1氣象災害比重的年際變化特征

為更好地分析每年各類氣象災害的發生特征,將洪澇災害、干旱、風災和冰雹四種氣象災害在當年總災害中所占比重進行統計,分析氣象災害引發的災害程度。結果(圖2)表明,暴雨洪澇、干旱、大風和冰雹災害的比重分別為14.9%、45.2%、10.6%、29.3%,其中干旱和冰雹是濰坊發生受災面積最重的兩種農業氣象災害。干旱災害比重超過90%的年份主要發生在1979、1981、1983、2000-2002、2006-2009、2014年,2000年以來的連年大旱造成的損失嚴重;冰雹災害比重超過90%的年份主要發生在1982、1986、2004-2005年,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冰雹災害發生,每次發生時造成的受災面積相對較小,但發生次數較多,農作物受災損失嚴重;洪澇災害比重較大的年份主要出現在1998和2013年;風災比重相對較少,一般伴隨著暴雨、冰雹等天氣出現,1988、1990-1995年所占比重在23%~49%。

圖21978-2015年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所占比重

2.2氣象災害對糧食產量的影響

濰坊是農業大市,農作物種植面積廣,糧食產量高,西部與南部屬于山區丘陵地帶,基礎設施薄弱,自然抗災能力差,受災強度大,對糧食產量影響較大。從濰坊市農業氣象災害與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之間的關系(圖3)可知,農作物播種面積變化較小,略呈增加趨勢;隨著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糧食產量呈顯著增加趨勢,氣候傾向率達到5.4×105 t/10a(通過了α=0.001的顯著性檢驗),而受災面積呈顯著下降趨勢,氣候傾向率為7.3×104 hm2/10a(通過了α=0.05的顯著性檢驗),糧食產量與受災面積呈現明顯負相關關系。1978-1979、1981、1984、1987-1989、1992、1997-2002、2014年,主要災害的總受災面積較大,糧食產量明顯減少;1993-1996、2006-2013年,庀笤趾減少,糧食產量提高。因此,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產生直接影響,成為糧食產量增減的重要原因之一。

圖31978-2015年農業氣象災害與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產量的關系

2.3各類農業氣象災害年際變化特征

濰坊市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農業氣象災害發生,受災面積呈減少趨勢,年平均成災面積為28.7×104 hm2。按受災比重大小分析干旱、冰雹、暴雨洪澇、大風災害的年際變化特征。

2.3.1干旱災害年際變化趨勢干旱災害雖然發生的頻次少,但是影響范圍大、持續時間長,受災程度重。由圖4可知,38年來,干旱受災面積呈波動性下降,階段變化明顯,氣候傾向率為-4.04×104 hm2/10a,平均受災面積為19.6×104 hm2。20世紀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1989年、2000年代初與末發生的干旱受災面積最大,最大值出現在1979年,達93.3×104 hm2,1999-2002年連續干旱受災面積達147.9×104 hm2,

變化趨勢

2006-2011年連續干旱受災面積達162.2×104 hm2;干旱受災面積在平均值以下的年份有1980、1982-1983、1985-1996(除1989)、1998、2003-2005、2009、2011-2013、2015年,其中有17年未發生過干旱災害,受災面積統計結果為0。

2.3.2冰雹災害年際變化趨勢冰雹是一種局地性較強的農業氣象災害,濰坊市冰雹常出現在每年的5-6月份,正值農作物成熟收獲季節,而且冰雹發生頻次高,遭受冰雹的地區易產生嚴重的損失。從圖5冰雹受災面積的變化趨勢可知,冰雹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2.1×104 hm2/10a,年平均成災面積為4.1×104 hm2。38年中,除1992、2011、2013年未發生冰雹災害外,其余年份均發生不同程度的冰雹災害,受災面積最大的年份發生在1987年,達30.8×104 hm2。統計資料顯示,1987年5月23日凌晨發生冰雹天氣,冰雹大者如雞蛋,持續10~15 min,同年7月7日,降雹持續20 min,地面冰雹厚度5 cm,最厚的地方達7 cm以上,因冰雹局地性強,冰雹多發區易產生較嚴重的災害。

2.3.3洪澇災害年際變化趨勢洪澇災害主要是短時間內降水量大而造成的一種災害,濰坊地區遭受暴雨、大暴雨時易發生洪澇災害,以夏季雨澇為主。從圖6可知,洪澇受災面積變化趨勢不明顯,呈波動性變化,年平均成災面積為3.4×104 hm2。1987年與1997年受災面積的變化幅度呈主高峰,分別為30.8×104 hm2與45.1×104 hm2;1990、1998-1999、2012年,洪澇受災面積的變化幅度呈次高峰;1978-1986連續9年、2000-2011連續12年受災面積低于洪澇年平均受災面積,除1981、1984、1986、1989、1991-1993、2002、2006、2014年未發生洪澇災害外,1996年受災面積最小,為30 hm2。洪澇災害雖然發生的次數少,但危害很大,1997年8月19-20日,濰坊各縣市區均遭受了特大暴雨襲擊,直接經濟損失達16.55億元。

2.3.4大風災害年際變化趨勢濰坊市春季的干燥大風易引發風災,出現6級(平均風速10.8 m/s)以上大風時,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非常大。由圖7可知,大風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9×104 hm2/10a(通過了α=0.05的顯著性檢驗),年平均成災面積為1.6×104 hm2。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風災面積較大,最大年份出現在1988年,受災面積達15.4×104 hm2,其次出現在1990年,受災面積達11.0×104 hm2,1994-2015年連續22年大風受災面積小于年平均值。統計資料顯示,1988年6月1日,濰坊全市遭受大風襲擊,平均風力7~9級,局部10級以上;1990年7月15-16日,濰坊全市遭受暴風雨襲擊,風力達8~10級,局部11級以上,這種范圍大、持續時間長、風力強的大風出現在春夏季節,造成損失較高。

3.1總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

利用EOF正交經驗函數分析1978-2015年9個縣市區38年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圖8顯示,受災率大值區主要出現在濰坊西部與南部,臨朐受災率最大,為0.211,其次是諸城、安丘,受災率分別為0.209、0.193;東部、北部受災率相對較小,高密受災率最小,僅為0.119,其次為壽光和寒亭。濰坊西部與南部為山區和丘陵地形,易發生干旱、冰雹、洪澇等氣象災害,受災率較高,成為氣象災害的重災區,北部地區易出現風災,風災影響面積較小,東部受災率低,受災程度相對弱。

3.2四種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特征

從圖9a干旱災害分布可知,西部臨朐、青州、昌樂的旱災最為嚴重,其次是東北部的昌邑和寒亭,再次是諸城和安丘的西部,受災率在0.102~0.147,其他地區的受災率均在0.008~0.010??梢?,西部是干旱的重災區,西部山區地形造成土壤水分喪失快,影響了農作物的播種及生長,易引發旱情;旱災持續時間較長,局部性或區域性的旱災經常發生,統計資料表明,濰坊地區易發生春夏連旱、夏秋連旱等,連旱造成的災害更加嚴重。

從圖9b冰雹災害分布情況可知,安丘西部和臨朐南部的雹災最嚴重,受災率分別達到0.061和0.053,其次是濰坊南部的諸城、西部的青州和西北部的壽光,受災率在0.044~0.048,再次是昌樂、寒亭和昌邑,受災率在0.003~0.004,東南部的高密受災率最小。冰雹災害是一種局地性很強的氣象災害,雖然影響范圍小,但對農業生產的危害較為嚴重[13],濰坊西部山區與南部丘陵地帶是冰雹多發地。

洪澇災害分布情況可知,濰坊南部的諸城災情最嚴重,受災率為0.054,其次是安丘和昌妨降兀受災率在0.003~0.004,濰坊西部和北部災情最輕,受災率0.010。對比圖9a和9c可知,濰坊西部、南部的旱災和洪澇災害分布基本成反向變化。

從圖9d風災分布情況可知,濰坊北部的寒亭、壽光、昌邑是風災的重災區,受災率最大為0.009,其次東南部的諸城和高密,風災最小的地方出現在西部的臨朐,受災率不足0.001。濰坊北部頻臨渤海灣,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大的影響,北部的風力較大,易出現大風天氣,對露地農作物的影響較大。

4結論

利用1978-2015年38年資料分析濰坊市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時空分布特征,主要結論如下:

(1)濰坊市出現的氣象災害有17種,累計出現230次,出現最多的是冰雹、暴雨洪澇、大風、干旱,災害比重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受災面積比重分別為29.3%、14.9%、10.6%、45.2%,干旱和冰雹災害最為嚴重。

(2)氣象災害與糧食產量呈負相關關系,即受災面積大,糧食產量低;受災面積小,糧食產量高。

(3)濰坊市總氣象災害受災面積以7.3×104 hm2/10a速率呈下降趨勢,年平均成災面積為28.7×104 hm2。干旱受災面積呈波動性下降,20世紀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1989年、2000年代初與末發生的干旱受災面積較大;冰雹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除1992、2011、2013年三年外,每年都會出現冰雹災害;暴雨洪澇災害變化趨勢不明顯,呈波動性變化,1987與1997年受災面積的變幅出現兩個高峰;大風受災面積呈顯著減少趨勢,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風災面積較大。

(4)濰坊市主要氣象災害出現在西部與南部,臨朐受災率最大,其次是諸城、安丘,東部與北部受災率小。各種氣象災害的空間分布不統一,干旱災害多發生在西部的臨朐、青州、昌樂,其次是東北部的昌邑和寒亭,再次是諸城和安丘的西部;冰雹災害分布范圍大,安丘西部和臨朐南部的雹災最嚴重,其次是南部諸城、西部青州和西北部壽光;洪澇災害多發生在南部諸城,其次是安丘和昌樂,濰坊西部、南部的旱災和洪澇災害分布基本成反向變化;風災主要出現在北部的寒亭、壽光、昌邑,其次東南部的諸城和高密。

參考文獻:

[1]陳懷亮, 鄧偉, 張雪芬, 等. 河南小麥生產農業氣象災害風險分析及區劃[J]. 自然災害學報, 2006, 15(1):136-140.

[2]程純樞. 中國的氣候與農業[M]. 北京: 氣象出版社, 1991: 542-603.

[3]房世波, 陽晶晶, 周廣勝, 等. 30年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變化趨勢和分布特征[J]. 自然災害學報, 2011, 20(5):69-73.

[4]盧麗萍, 程叢蘭, 劉偉東, 等. 30年來我國農業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及其空間分布特征[J]. 生態環境學報, 2009, 18(4):1573-1578.

[5]王o, 劉煥斌, 曹潔, 等. 1984-2013年山東省主要氣象災情特征分析[J].內蒙古氣象,2015(5):53-56.

[6]孫霞, 俞海洋, 孫斌, 等. 河北省主要氣象災害時空變化的統計分析[J].干旱氣象,2014,32(3):388-340.

[7]邵末蘭, 向純怡 . 湖北省主要氣象災害分類及其特征分析[J].暴雨災害,2009,28(2):179-185.

[8]解明恩, 程建剛 范菠. 云南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J].自然災害學報,2004,13(5):40-47.

[9]朱保美, 周清, 胡雪紅, 等. 德州市農業氣象災害特征與區域分布[J].山東農業科學,2015,47(11):94-98.

[10]溫克剛. 中國氣象災害大典[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6.

[11]魏亞剛, 陳思. 23年來河南省主要氣象災害對農業的影響及時空分布特征[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5,27(3):65-71.

[12]魏鳳英. 現代氣候統計診斷與預測技術[M]. 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155-122.

山 東 農 業 科 學2017,49(2):142~146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東 農 業 科 學第49卷第2期王可,等:濟寧青山羊微衛星標記多態性分析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02.030

收稿日期:2016-07-07

篇3

[關鍵詞]農業氣象工作;計算機應用;農業氣象業務

一、提高農業氣象服務水平的現實需要

若干年來,我國北方地區的農業主要是在自然條件下進行的生產活動,天氣變化對整個農業生產活動和作物生長過程影響較大,天氣等自然現象中的光、熱、水、氣的某種組合對當地的某項生產有利,形成有效的農業自然資源,而對另一種不同的組合狀態下的農業生產有害,構成農業自然災害,這就是傳統農業中的“靠天吃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設施農業、特色農業已成為廣大農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設施農業的種植戶中有相當一部分的農民訂制了天氣預報手機短信,還有的通過撥打氣象服務電話進行咨詢。在一少部分的農民溫室中,安裝了簡易溫度表,根據天氣預報和實測溫度的高低,進行保溫和通風管理。在關鍵農時季節的氣象條件和預報信息的服務情況對農民一年收入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傳統農業種植格局和“靠天吃飯”的被動局面即將告別歷史舞臺,而新型農業生產正在向規?;?、效益化、現代化的發展方向邁進,科技生產力以不可阻擋之勢發展,自然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問題必須解決。農業氣象服務是指從農業生產需要出發,在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農業氣象預報的基礎上,結合農業氣象指標體系、農業氣象定量評價技術等,預測未來對農業有影響的天氣條件、天氣狀況,并分析其對農業生產的具體影響,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和建議,為農業生產提供指導的農業氣象專項業務。農業氣象服務項目應該多元化,與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密切結合,提高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實效是當前面臨的最大現實問題,對提高整個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基本內容

通過有效開展農業氣象預報和天氣變化咨詢等信息和科技服務工作,對農業生產提供有價值的指導和建議,從而實現合理利用氣候資源,規避惡劣氣象環境因素,采取有效的農業保護措施,促進農業生產向規?;托б婊~進,進一步降低由于自然災害及其它環境因素造成的損失,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效益。為此,農業氣象服務工作要利用現代化設備和計算機信息技術優勢,進一步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首先要依托計算機及其它現代通訊技術,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對當前農作物的影響,及時災害性天氣預報和預警,遇到災害性天氣立即深入田間調查,在對氣象災害的影響作出分析后提出合理化生產建議,把針對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的實用氣象信息及時送到農民的手中,開展農業氣象專題信息服務工作,為當地政府和相關部門提供有針對性的氣象信息,切實幫助農民做到有效而及時的防災減災工作。開展農業生產基本狀況以及關于自然氣候的年景預測,開展大宗單項經濟作物的年景預報,開展針對設施農業和特色農業的氣象服務工作,制作詳細的農業氣象服務信息。定期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否則觀測資料與農田的實際情況有時會出現差距,需要農業氣象工作者根據天氣變化適時指導農民利用氣象信息和技術,進一步加強氣象科學普及工作,讓農民了解氣象,讓氣象走進農村,切實服務農民。在重大氣象災害發生前,通過各種媒體及時向社會預警信息,特別是向訂制氣象手機短信的農民用戶及時對農業生產有影響的氣象信息。及時把氣象預警預報信息通過電話等方式通知給農民,讓農民對突發的氣象災害提前做好預防工作,把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強化計算機應用與農業氣象服務工作的結合

農業氣象業務水平需要不斷提高,充分應用計算機信息技術使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更有成效,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建立更加有效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體系,逐步拓展農業氣象服務領域,使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更加人性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利用計算機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氣象服務系統,圍繞農業生產的規?;稗r村種養大戶開展有針對性的氣象預報專項服務工作。對農村合作組織、農業龍頭企業等專業用戶的農業氣象服務能力建設,建立農業氣象服務信息平臺,推進農村氣象綜合信息服務站和農村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農業氣象服務的針對性、準確性、及時性、有效性以及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農業氣象服務信息基本覆蓋到農業生產和農村社會經濟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用戶。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進一步做好主要糧食與經濟作物的農業氣象災害監測、預警與評估工作,加強特色農業、生態農業、旅游觀光農業和設施農業等重大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針對干旱、洪澇、霜凍等天氣變化,針對積雪、大風、沙塵暴等災害天氣,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氣象災害的監測、預警工作。氣象服務必須為農業生產和管理者提供決策依據和咨詢服務,為農民及時服務,使他們能夠及時采取相關防災減災措施,以確保盡可能減少天氣變化對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開展農業氣象移動觀測和野外調查工作,得以全面掌握農業生產狀況、農業氣象災害,及時準確提供需要進行應急服務的目標。利用計算機技術優勢,及時開展農業氣象災害的應急調查工作,對農作物長勢、種植面積、播種或收獲進度等動態情況進行實時觀測。利用計算機建立移動觀測與野外調查資料處理與傳輸平臺,提高農業氣象移動觀測與野外調查能力。有了計算機網絡,能夠進一步加強對邊遠地區的農業生產、農村基層組織和農民的農業氣象服務工作,有效開發精細化的農業氣象服務產品,有針對性地開展專業農業項目的天氣預報服務,加強對各種農事活動的有效氣象指導工作。發揮計算機應用技術優勢,提高精細化農業氣象信息服務水平,提供更加方便、有效、及時的氣象咨詢服務,提高氣象信息服務農業生產活動和防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篇4

關鍵詞 災害性天氣;統計分析;遼寧普蘭店

中圖分類號 P42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1-0170-03

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發生頻繁,其中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占到我國各類自然災害損失的60%以上[1]。自20世紀末期全球氣候增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頻發,威脅著人類的生活環境,也對社會與經濟的發展造成巨大負面影響。我國受氣象災害的影響較大,各類氣象災害每年給社會生產帶來嚴重影響,經濟損失高達GDP的3%~6%[2-7]。暴雨(雪)、臺風、大霧、高溫等極端天氣現象出現頻率增加[8-12],氣象災害呈現出突發性與不可預見性,影響范圍也逐步擴大[13],因此氣象災害性天氣事件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普蘭店市農業種植面積達70%以上,各種極端性災害天氣事件給普蘭店市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均造成了重大影響。如1983年9月14日普m店市遭受雷雨、大風、冰雹襲擊,災害造成受災農田51 900 hm2,死亡5人,傷150人,經濟損失達1.086億元。1992年6月7日至7月19日高溫無降水,嚴重干旱,造成全市干旱面積已達播種面積的50%。2004年8月27日夜間至28日,普蘭店市出現了強降雨和強陣風天氣,造成全市民房倒塌77戶237間,農田被淹4 433 hm2,絕收15 hm2;塑料大棚被淹1 659座,倒塌2 378座,橋梁沖壞36座,經濟損失達92 115萬元。2005年8月8日,受強風影響,造成農作物被風折斷2 733 hm2、倒伏6 767 hm2,林木損毀1 639株,經濟損失7 918萬元。2007年3月4日大暴雪造成全市房屋倒塌21戶50間,畜牧養殖業、水產養殖業、電業、交通等皆受災嚴重,直接經濟損失約為57 700萬元。2012年8月3日暴雨天氣導致沖毀農田813 hm2、道路沖毀172.46 km、水淹農田6 858.3 hm2,轉移人口11 773人。為此,本文從統計學角度對1965―2015年近50年普蘭店市的暴雨、大霧、大風、高溫干旱、冰雹等5類主要城市災害性天氣特征進行分析,為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及防災減災提供借鑒。

1 資料來源與分析方法

1.1 資料來源

選取1965―2015年普蘭店市國家氣象觀測站資料作為研究資料,災情信息來自普蘭店市相關涉災部門。

1.2 分析方法

采用線性方程y(t)=a0+a1t對氣象要素序列y進行擬合,回歸系數a1作為氣候變量的傾向率或傾向度,反映氣候變量的變化趨勢,a1×10表示氣候變量每10年的變化[14]。暴雨日數定義為日降水量≥50 mm為暴雨日;大風日數定義為風速達到10.8 m/s為1個大風日。

2 主要災害性天氣統計特征

2.1 暴雨災害

1965―2015年普蘭店市共出現暴雨日113 d,年平均為2.2 d,主要集中在7月、8月,其中7月最多,共41 d,占36.3%。3月和10月、11月只出現過1次暴雨天氣,1月、2月和12月無暴雨記錄(圖1)。由圖2可知,年暴雨日數呈緩慢增多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014 6 d/年。1994年出現暴雨日6 d,為最多,其中15年每年只有1次暴雨過程,1989年、1993年、2002年和2014年未出現暴雨。

1965―2015年普蘭店市大暴雨日數(日降水量為100~199 mm)共19 d。20世紀60年代為2 d;70年代為2 d;80年代為7 d,僅1985年就有2 d;90年代為5 d,1994年有2 d;2000―2015年共有3 d。特大暴雨(日降水量超過200 mm)普蘭店市歷史上出現過4次,均發生在各鄉鎮不同地區,其中,1981年7月28日同益鄉西韭日降水量為583.7 mm,為歷史所罕見的,這場特大暴雨造成死亡163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

2.2 大霧災害

大霧導致見度降低,容易引發交通事故。1965―2015年普蘭店市出現大霧日數1 722 d,年平均為33.8 d,主要集中在6月、7月、8月,其中7月最多,為262 d,占15.2%;1月最少,為74 d,占4.3%(圖3)。由圖4可知,大霧年平均日數整體呈現緩慢上升趨勢,其氣候傾向率為0.255 1 d/年。大霧在本地區四季均可見,其中夏季出現較頻繁,大霧最多為66 d,出現在1990年;最少12 d,出現在2012年。大霧帶來的災害相當嚴重。例如2013年12月23日,大連丹大高速公路明陽段因大霧發生40余輛車連環相撞,造成3人死亡。

2.3 城市風災

城市風災一般指瞬時風力達到8級以上,即風速超過17 m/s。普蘭店市冬季大風產生的原因是強冷空氣南下,特征為持續時間長,溫度急劇下降;夏季大風產生的原因是局地強對流,特征為雷雨相伴,發生時間短,危害大,較難預防。1965―2015年普蘭店市共出現大風日642 d,年均為12.6 d。出現頻率較高的月份為3―4月、2月和11月。出現頻率較低的月份為7月,僅占2 %。大風出現日數呈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723 1 d/年,即每10年減少7.2 d。例如1994年8月15―16日,受強風影響造成普蘭店市17人死亡,136人受傷,損失船只29艘。

2.4 高溫干旱災害

高溫一般指日最高氣溫超過33 ℃的天氣。1965―2015年普蘭店市共出現高溫日115 d,年均出現2.3 d,主要出現在6月、7月、8月。高溫發生日數逐年增多,氣候傾向率為0.062 7 d/年。20世紀90年代后高溫日數增加趨勢明顯,這與普蘭店市年平均溫度的變化趨勢一致。高溫日數一般持續3~5 d,受一定的大氣環流的影響下,1997年7月24―31日連續8 d高溫為歷史持續日數最長。2015年7月13日最高氣溫38.5 ℃為歷史極值。普蘭店市高溫天氣主要是受副熱帶高壓和大陸高壓影響,一般風速較小,濕度較大,高溫高濕“桑拿”天氣,危機城市用水安全。

2.5 冰雹災害

普蘭店市境內雹線主要有3條:第1條是從老帽山和老光頂山之間經安波鎮奔雙塔鎮,影響北部地區;第2條是在瓦房店境內,從四平鎮入境影響中部地區;第3條是從瓦房店市嵐崮山經瓦窩鎮、元臺鎮、夾河鎮到楊樹房鎮影響南部地區。其中以北線的冰雹危害最重[15]。

1965―2015年普蘭店市共出現冰雹日30 d,年平均為0.6 d,主要出現在6月和10月,其中10月占全年的43%,6月占20%。冰雹發生的日數呈波動起伏減少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019 9 d/年。1983年7月21日,因降冰雹造成普蘭店市1人死亡,133 hm2絕收。

3 結論與討論

通過對普蘭店市5種主要災害性天氣特征進行詳細分析得出如下結論:普蘭店市暴雨發生日數逐漸增多,而且降水集中強度大。大霧發生呈現緩慢上升趨勢,20世紀90年代后增加明顯。高溫發生日數呈現逐年增多趨勢,主要出現在7月、8月。大風日數呈現明顯減少趨勢,即每10年減少7.2 d。冰雹發生的日數呈現波動起伏減少趨勢,主要出現在10月。

在城市建設規劃中,應綜合考慮氣象致災因素;加大城區多要素無人自動站的建設密度;加強對災害性天氣的監測和預警,提高預警A報時效和信息覆蓋面;加強部門間協調合作和提升抵御氣象災害能力;做好氣象防災減災知識的宣傳,提高廣大群眾防災意識。

4 參考文獻

[1] 王道龍,鐘秀麗,李茂松,等.20世紀90年代以來主要氣象災害對我國糧食生產的影響及減災對策[J].災害學,2006,21(1):18-22.

[2] 王維國,王秀榮.2007年城市極端天氣事件及其危害分析[J].氣象,2008,34(4):16-21.

[3] 唐國利,巢清塵.中國近49年沙塵暴變化趨勢的分析[J].氣象,2006,32(5):8-11.

[4] 李棟梁,魏麗,蔡英,等.中國西北現代氣候變化事實與未來趨勢展望[J].冰川凍土,2003,25(2):135-142.

[5] 楊淑萍,趙光平,馬力文,等.氣候變暖對寧夏氣候和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及防御對策[J].中國沙漠,2007,27(6):1072-1079.

[6] 劉彤,閆天池.我國的主要氣象災害及其經濟損失[J].自然災害學報,2011,20(2):90-95.

[7] 張倩,趙艷霞,王春乙.我國主要農業氣象災害指標研究進展[J].自然災害學報,2010,19(6):40-54.

[8] 李嵐,唐亞平,才奎志,等.1960―2008年遼寧東部產糧區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18):8579-8580.

[9] 張慶云,陶詩言,彭京備.我國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成因機理的研究進展[J].大氣科學,2008,32(4):815-825.

[10] 李嵐,唐亞平,孫麗,等.遼寧省高速公路不良氣象條件分析及服務探討[J].氣象與環境學報,2010,26(1):49-53.

[11] 趙春雨,劉勤明,李晶.遼寧省近48年來氣候變化研究[J].氣象,2000,26(5):32-35.

[12] 美國聯邦氣象協調辦公室.美國交通氣象信息國家需求評估報告[M].黎健,魏麗,傅敏寧,等,譯.北京:氣象出版社,2008.

[13] 關穎慧,王彬,鄭粉莉,等.2012年我國氣象災害特征分析[J].自然災害學報,2014,23(1):24-28.

篇5

關鍵詞:港口;氣象服務;PHP技術;MYSQL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01-0000-02

The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Service Suppor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Lianyungang Modern Port

Qi Xin,Yang Hongmei,Hu Dongli,Zhang Huarong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Lianyungang,Lianyungang222006,China)

Abstract:This project was developed to establish consisten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port required for three-dimensional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forecasting and early warning service system for the port construction,fishery production,aquaculture,coastal tourism,maritime transport and other marine works to provide a variety of marine environment Forecasting services to the port of the operating units,aquaculture operators and port users with real-time weather-specific monitoring information,and port forecasting,early warning,emergency support services such as protection of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System uses the Linux operating system,MySql database and PHP web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and effectively guarantee the security and platform stability.

Keywords:Port;Meteorological service;PHP technology;MYSQL database

一、系統開發目的

系統的開發是為建立符合現代港口快速發展所需的立體氣象監測、預報預警和服務體系。本項目實施后,將向港口各作業單位、海水養殖戶及特定用戶提供港區高分辨率的天氣、風向、風速、溫度、氣壓、濕度等實時氣象信息,及港區精細化預報、預警、應急保障等綜合氣象信息,充分發揮氣象部門技術優勢,提升港口氣象服務綜合保障能力。

二、現有軟硬件設備

目前本項目為了研發系統,采用了兩臺大型IBM服務器,其中一臺做數據庫服務,另一臺做對外公眾服務。兩臺服務器都安裝RHEL5.4操作系統,安裝mysql數據庫,對外服務采用web服務,使用php技術作開發語言。

另外開發后臺數據服務處理軟件,收集自動氣象站實況、雷達資料、衛星云圖資料、數值預報資料等上傳到數據庫服務器。

一批專業制作天氣預報的電腦,專業制作數值預報產品的工作站,每個小時都生成最新的數據或圖片來更新服務器。這些電腦大多都運行在Linux操作系統下,軟件也是基于這類系統開發。

在防火墻上做了端口映射,將對外公眾服務的服務器掛到網上,所開發的php網頁都放在該服務器上。

三、系統平臺主要功能及各模塊開發

系統包括港區氣象監測、港區氣象預報預警、港區氣象綜合服務三大子系統,即港區實時氣象監測信息、海洋數值預報產品、港區預報服務產品、港區預警服務產品、港區氣象災害預報方法、預警人員及專業用戶數據庫等模塊。

要進行各功能模塊的開發,先在服務器上配置好Apache環境,以便運行寫好的php網頁,并且要安裝好php連接mysql數據庫的模塊,因為在系統默認安裝時,不安裝這項功能。

(一)港區實時氣象監測信息模塊

包括海溫、海浪、本地自動氣象站監測、多普勒雷達實時資料、衛星云圖顯示、臺風路徑顯示、風廓線雷達資料、波高雷達等模塊。實現了連云港海域各類氣象數據實時顯示、歷史資料查詢等功能。使用Dreamweaver來建立php網頁,以上模塊都要連接數據庫來獲取數據。連接數據庫的部分代碼如下:

$conn=mysql_connect("172.21.40.197","qx","111111");

mysql_select_db("lygqxzdz",$conn);

$q="SELECT zm FROM zdmc where bz=1";

$rs=mysql_query($q,$conn);//獲取數據集

if(!$rs){die("Validresult!");}

while($row=mysql_fetch_array($rs))echo"".$row["zm"]."";

mysql_free_result($rs);//關閉數據集

mysql_close();

(二)海洋數值預報產品模塊

包括連云港海洋數值預報產品、江蘇省海洋數值預報產品、國家氣象局海洋數值預報產品等三個子模塊。其中連云港海洋數值預報產品為該系統平臺的核心和自主創新部分。項目組以NCEP的AVN全球大氣環流業務預報模式的分析場和預報場以及國家局T213的分析場作為背景場,以全球海浪數值預報模式、上海臺風所新型混合型海浪模式以及美國第三代WAVEWATCHⅢ海浪模式作為預報模式,結合本地WRF數值預報模式開展了每天兩次(08時、20時),預報時效72小時的連云港本地海洋數值預報產品的制作分發。這部分模塊產品大多是通過后臺程序生成好了圖片,然后在php中讀取指定目錄的圖片文件,部分代碼如下:

echo"";

$aFiles=array();//定義保存文件的數組

$dp=opendir("./wgcpic/");//打開目錄

while($file=readdir($dp)){//讀取目錄和文件列表

if(is_dir($file)==false){//判斷是否文件

if(eregi(".gif",$file)){

$aFiles[]=$file; }}}//保存文件列表

natcasesort($aFiles);

foreach($aFilesas$file){

echo"".$file."";}

echo"";

(三)港區預報服務產品

包括港區短時預報產品、港區短期預報產品、港區生態環境預報產品、港區旅游預報產品、國內主要港口天氣預報產品等五個子模塊。

本模塊所提供的內容是由預報員每天做好預報文檔,更新服務器,這部分的php網頁的主要技術是讀取文件目錄列表,并顯示相關文檔。

(四)港區預警服務產品

包括重要海洋天氣公報和突發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兩部分,為港區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資料,實現了從港口常規預報到海洋預警的無縫隙全領域服務。這些功能模塊實現,將預警信息或應急事件等通過網絡發送到傳真服務器、短信服務器、電子顯示屏服務器上,這些服務器收到預警信息后,調用相關硬件資源發送信息到用戶處。

(五)預警人員及專業用戶數據庫

本項工作花費了大量時間進行用戶資料的收集和分類。預警服務對象人員數據庫以市領導、漁民、港口生產單位負責人員、相關安全管理部門人員為主要服務對象,主要收集了電話及手機號碼等聯系方法,預警信息的能通過傳真、電子顯示屏或手機號碼批量發送到用戶手中,同時根據預警服務對象所在地區進行二級分類,使預警服務更具針對性、用戶接收更加快捷,有力地保障了港口作業人員的生產安全,為公眾防御各類氣象災害特別是海洋氣象災害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四、系統平臺應用情況

系統于2010年12月投入業務使用,它是一個集管理、指揮、預警、決策于一體的指揮系統,采用公網瀏覽方式,在提供決策氣象服務,公共氣象服務的同時,也可以針對專業用戶氣象服務的需求,開展相關的氣象信息服務。

系統將我市所有漁民的手機納入了氣象災害預警短信數據庫,同時建立健全了以漁民、港口生產單位負責人員、相關安全管理部門人員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海洋氣象災害應急服務網絡,用戶數已近六千人,并建立了相關氣象災害應急預案及氣象服務流程,為我市港口防災減災和應急救援等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服務平臺。

參考文獻:

篇6

1.1災情信息表

對災情數據進行信息分類是一項非常重要的過程,適當的分類可以簡化系統結構,實現數據的精確分析。具體來說,災情數據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過程信息表,一部分是災情信息表。其中,過程信息表用來記錄災害天氣發生過程中的災害信息,這部分記錄是災情數據庫的基礎;災情信息表是受災后的災情詳細信息記錄,如災害強度、災害損失、災害原因等。兩部分在數據使用方面體現為一對多關系,即一次災害過程對應著多個災情信息記錄。災情信息表是整個數據庫系統的核心,其結構是否科學合理決定了后續災情分析的準確程度。為滿足分析需求,通常災情詳細信息表的數據存儲字段可分為災情起因信息、基本信息、空間屬性信息、災害帶來的損失信息、后期影響信息等幾部分。

1.2災情的協同通報信息結構

數據庫的建立不僅僅用于記錄,還應該具有聯網通報的功能,通過該功能可以實現信息的聯網分析和總結,提高災情通報的實時性和系統使用效率,減少或者避免重復工作所帶來的人力資源浪費。該部分數據庫架構為,在災情協同錄入界面,輔助錄入人員可以將災情數據進行及時收集整理后進行錄入,然后利用協同通報系統將信息上傳到數據庫端并將該部分數據標記為待審核數據。經過工作人員的審核和評定后,若該數據錄入準確且具有唯一性,則取消待審核狀態,轉為災情詳細信息數據,為后續上報或者災情分析評估等提供數據支持。該部分的信息需要進行單獨存放,以免與災情信息表產生混淆。

1.3災情評估信息數據結構

災情根據災害特點和災害原因可以分為多種類別,如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地質災害和天氣災害等。不同的災害收集方式和評估方式均有所不同,因此在數據庫架構中如何合理制定災害信息采集分析表對應用災害數據進行災情評估具有重要作用。該部分數據庫應該按照如下方式進行構建。首先建立災情分類數據庫,不同災情與對應災情描述之間進行特征關聯,同類型災害進行細分和歸類。然后根據災情特征建立對應的數據模型,便于數據錄入和災害評估。

1.4輔助數據表結構

為提高系統的應用性能,可以增設部分輔助數據表作為災情數據庫的補充。利用該表可以進行新災情的自定義等,增強數據庫的可擴展性。同樣輔助表還具有區域記錄功能,通過對受災區域進行記錄,可以提高災情地理分布的精確度,增強局部預警能力。

2基于災情數據庫的災害評估技術分析

在建立氣象災情信息數據庫的基礎上結合使用GIS技術、數據分析技術、WEB技術等,可以保證對數據庫的充分利用,實現災情的精確評估,減少災害帶來的經濟損失。

2.1災情統計分析技術

對災情進行記錄的主要目的在于利用這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并對分析結果進行總結,生成統計報表,根據報表制定防災決策,或者指導今后的災情預警等。該技術生成的統計報表可以用于存儲或檢索。其中,檢索功能可以進行要素關聯檢索、條件檢索、影響檢索等。通過進行細分檢索和信息對比,可以方便的實現災害評估。

2.2可視化分布圖顯示技術

在對災害數據庫進行限定檢索后,可以獲得相關災情信息和氣象數據。結合使用可視化技術等,可以根據數據統計量生成要素分布圖。如災情分布圖、災害損失分布圖等。這些分布圖可以直觀、便捷的實現天氣和災情的關聯,突出災害易發點,為不同天氣下的災害預防工作提供理論依據。

2.3災害防御對策技術

災害防御對策技術主要是指對數據庫內的災害數據進行分析,根據各要素的影響程度調用對應的防御對策信息以供氣象工作人員參考。該技術的實現需要對現有的應對策略進行收集、整理和歸類,并根據災害程度制作成相應的數據庫文件,進而將該數據庫與災害信息庫進行關聯。

3總結

篇7

關鍵字:c#;自動站;遙測站;

Temperature & rainfall displayquery system Based on the Oracle database

--- guangzhou ( 59287) as an example

Li yin-yin Gu tao-feng,Huangjun

( Guangdong Provincial Meteorological Station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80 Guangzhou Meteorological Station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80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to national economy brought serious effect, the resulting economic losses cannot be estimated, thus more and more public attention and the attention of various government, especially like electric power, petroleum (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production ), shipbuilding, port terminals, fishery, maritime, railway transportation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such as executive attention.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rapid, convenient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release, query system, can help the user to understand the weather information, weather condition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for early emergency 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 C sharp; automatic station; telemetry station;

引言

整個系統采用C# 高級語言以及html語言編程,讀取oracle數據庫中給定的四市(廣州、深圳、佛山、東莞)逐時雨量、氣溫實況,生成帶有四張sheet表的excel表格。

正文

本系統在開發過程中面臨三大難點:難點一:程序要定時運行,只能通過定時器定時調用程序實現,所以,必須編程實現定時器定時調用功能。定時器運行界面如下圖一所示:

圖一 定時器運行界面

難點二:定義Excel模板文件,然后通過打開模板文件,處理模板文件數據,通過SQL查詢數據庫生成Excel報表。模板文件如圖二所示:

圖二 模板文件

難點三:一張excel表中向多張sheet表寫入數據,難度較大。程序實現代碼如下:

結 論

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用戶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如何真正做到“及時、準確、高效、快捷”、如何更好的落實科學發展觀,值得我們思考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楊長興,劉衛國.C#程序設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8.

【2】 周存杰.C#網絡編程實例教程【M】.北京:北京希望電子出版社,2002,3

【3】 羅斌,羅順文.Visual C# 2005編程技巧大全.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1.1

篇8

關鍵詞:梨樹花期;凍害特征;風險區劃;河北省

中圖分類號:S1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61032028

河北省果樹資源豐富,是果區農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也是河北省特色農業產業[1]。河北省梨樹面積達20萬hm2,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也是梨果出口第一大省[2]。

20世紀80年代以來,氣候明顯變暖[3-4],暖冬、暖春年份明顯增多,但同時,氣候變化具有不穩定性,極端氣候事件頻發,因此,凍害風險不減,同時影響愈來愈重。Connell提出了“氣候變暖實際增加了植被霜凍害風險”[5],如,2007年美國東部發生了果樹霜凍害[6],2014年河北省發生的大范圍果樹花期凍害。葛徽衍等研究提出“由于氣候變暖,果樹花期提前,遭遇霜凍危害的可能性增大[7]。近年來,國內學者針對果樹凍害研究較多,多側重于果樹凍害發生原因、癥狀及防御措施等方面[8-9],對于氣候變暖背景下果樹花期凍害規律及風險區劃研究較少,尤其針對河北省梨樹花期凍害研究尚未見報道。為此,本文擬以河北省梨樹為例,依據1973年以來的梨樹花期氣象資料,開展河北省梨樹花期凍害特征分析,并采用ArcGis等方法風險區劃分級研究,為開展其它果樹凍害研究提供參考,并為梨樹生產科學適應氣候變化、應對氣象災害、提高產量與品質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及處理

梨樹主要種植區為石家莊、保定、衡水、滄州、邯鄲、邢臺地區,次要種植區為廊坊、秦皇島及唐山,張家口、承德地區幾乎很少種植,因此選用河北省除張家口、承德以外的分布在各地市的75個氣象站1973―2012年3―5月日最低氣溫( Td )記錄、日平均氣溫()記錄,數據來源于河北省氣象局。

1.2 方法

1.2.1 梨樹花期確定

梨樹的始花期與溫度關系密切,本文采用已應用的成熟預報模型(式1)進行花期預報。

Y=24.967-0.078x (1)

式中Y代表預測初花期,x代表3月份日平均氣溫≥0℃的積溫。

1.2.2 凍害頻率

依據梨樹花期凍(冷)害等級指標,分別挑選了逐站逐年梨樹花期凍(冷)害出現的天數,考慮各地花期不一致,利用1.2.1方法確定各地梨樹花期,并將各地40a逐年花期內凍(冷)害天數進行累加,所得值與總年數相比,本文將比值定義為凍害頻率,為方便統計,將凍害頻率擴大了100倍。

式(2)中,y為凍害頻率,x為某站逐年凍(冷)害次數,i=1,2,…,40。

1.2.3 ArcGis反距離插值法

2 結果與分析

2.1 凍害預警指標的界定

關于果樹花期凍害指標,受時間、品種和地域生態條件的影響而略有差異。河北省梨樹主要品種為鴨梨、雪花梨、黃冠梨等,均屬白梨品系,其凍(冷)害指標基本相同。結合近年來實際災情調查資料,通過專家評定、查閱文獻、區域考察等方法,以氣象站最低氣溫為著眼點,提出了河北省梨樹花期凍(冷)害氣象服務預報預警指標(表1)。

2.2 花期界定

將各站點x代入式1,得出河北省75個站40年逐年梨樹初花期。將初花期進行對比歸納,得出9個地市的初花期(表2)。

由表2可見,梨樹初花期預測值在3月30―4月25日之間,這與河北省梨樹實際初花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基本一致。各地初花期不盡相同,其中,秦皇島、唐山相近,廊坊、保定、滄州相近,石家莊、衡水、邢臺、邯鄲基本一致。梨樹進入初花期,其凍害風險即加大。

2.3 風險區劃繪制

依據梨樹花期凍(冷)害不同等級指標(表1),對75個縣1973―2012年梨樹開花期凍(冷)害進行統計,以統計結果為標準繪制出河北省梨樹低溫冷害、凍害、嚴重凍害風險區劃圖(圖1-3)。

2.4 分區評述

由圖6-8可見,河北省上述9個縣市總體上低溫冷害歷史上均有發生,年平均天數為0.1~1.3d,相對凍害及嚴重凍害發生較多;凍害年平均天數為0~1.1d,發生頻率相對低溫冷害較高、相對嚴重凍害較低;嚴重凍害年平均天數為0~0.6d,大部地區未發生過嚴重凍害,發生頻率相對低溫冷害、凍害低得多。河北省梨樹花期低溫冷害、凍害、嚴重凍害分布總體相近,程度較重的均為保定西北部山區,由于海拔較高,造成了當地相對其它地區同期氣溫偏低明顯,低溫冷害、凍害、嚴重凍害的年平均天數分別為1.3d、1.1d、0.6d;其次是河北省西部山區、西南部、以及秦皇島、唐山、廊坊等地的部分地區,發生低溫冷害、凍害、嚴重凍害的年平均天數分別在0.5~0.9d、0.1~0.3d、0.03~0.08d,其它地區凍(冷)害發生較少或不發生,年平均天數分別在0.5以下、0.1d以下以及0d。

3 討論與結論

3.1 果樹花期凍害是河北省果業主要氣象災害

梨花期凍害的等級指標為:低溫冷害(0℃

3.2 確定了9個地市

梨樹初花期在3月30日―4月25日之間,這與河北省梨樹實際初花期一般在4月上中旬基本一致,以此確定了各地凍害氣象服務關鍵時段。

3.3 將日最低氣溫確定為風險源

統計凍害頻率作為風險源,繪制河北省梨樹花期低溫冷害、凍害、嚴重凍害風險區劃。明確河北省梨樹花期低溫冷害、凍害、嚴重凍害分布總體相近,程度較重的均為保定西北部山區,由于海拔較高,造成了當地相對其它地區同期氣溫偏低明顯,其次是河北省西部山區、西南部、以及秦皇島、唐山、廊坊等地的部分地區,其它地區發生較少或不發生。為梨樹花期凍害防治提供精細化依據。

參考文獻

[1]河北林業網.http:///menu/show.php?pid=27[EB].

[2]劉利民,張二亮,王立輝.河北省梨園不同時期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措施[J]. 現代園藝,2011(8):31.

[3]任國玉,徐銘志,初子瑩,等.近54年中國地面氣溫變化[J]. 氣候與環境研究,2005,10(4):717-727.

[4]李春強,杜毅光,李保國,等.河北省近40年(1965-2005)氣溫和降水變化特征分析[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09,23(7):1-7.

[5]CANNELL M G R,SMITH R I.Climatic warming, spring budburst and frost damage on trees [J].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1986(23):177-191.

[6] GU L H,HANSON P J,POST W M,et al. The 2007 eastern US spring freeze:increased cold damage in a warming world? [J].Bioscience,2008,58(3):253-262.

[7]葛徽衍,張永紅,張金武.渭南市果樹花期凍害氣候分析[J]. 陜西農業科學,2005(3):95-96.

[8]李巖,王少敏.果樹晚霜凍害的特點及預防措施[J].河北果樹,2002(2):30.

篇9

2010年8月7日夜至8日凌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突發特大泥石流,造成重大人員傷亡。

僅僅一周后,四川汶川境內也因強降雨而引發泥石流阻斷道路、沖毀房屋的情況,并造成多人死亡、失蹤。

8月16日,四川省氣象局向全省發出氣象災害預警,四川省“5?12”地震災區地質災害本身的防御能力就較為脆弱,目前階段持續的強降水天氣,很容易導致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災害的進一步加重。

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除了政府、社會、企業、組織或個人的捐贈、救濟,保險保障也是其中少不了的一環。那么,在泥石流災害事故中,保險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呢?

人身險大多可“抵御”泥石流

無論是人的生命、健康還是財產,在災害事故面前往往不堪一擊,而提前安排的保險保障雖然不能避險,但至少經濟上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償。

先來看看與普通老百姓最密切相關的人身保險。目前市場上的人身保險產品中,大多都可以“抗擊”泥石流災害。

先看各類壽險。這種用人的生死來衡量理賠是否發生的險種,能為在泥石流災害中失去情人的家庭帶去約定額度的保險金,給予家屬一定的經濟補償。

再看人身意外險。一般而言,遭受了意外事故導致傷殘或死亡時,可以得到全部或部分保險金的保險。意外事故的性質定義為突發、非人為、非本意的,泥石流作為突發的自然災害,顯然在意外險理賠范圍之內。

而健康醫療險是否能保障泥石流之“痛”,則要看具體的險種情況。

如果是投保了普通的住院醫療險,只要是“既保疾病住院又保意外事故導致住院”的產品,不論是津貼型還是費用報銷型,如果是因為此次遭遇泥石流導致住院的,理論上都可以獲賠。如果是投保了附加意外醫療險的,也能獲得理賠。

但如果之前投保的是重大疾病險,又在這次災害事故中受傷住院,一般無法獲賠,因為不符合“重大疾病”的相關定義。但如果最終是導致了符合條款約定的重大疾病,則可以申請理賠。

比如,此次舟曲泥石流事故中,中國農業銀行舟曲縣支行的55名職員團體投保了中國平安的“員工綜合福利保障計劃”,涉及的理賠險種主要就是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以及團體意外醫療險,額度分別為5萬元和2萬元。

泥石流災害進財產險責任范圍

在財產保險方面,與泥石流比較相關的險種主要有家庭財產險、企業財產險、車險、工程險等等。是否能夠獲得理賠,主要看保險責任范圍。

一般來說,車險的保險責任范圍較為寬泛,如若遭遇雷擊、暴風、龍卷風、暴雨、洪水、海嘯、地陷、冰陷、崖崩、雪崩、雹災、泥石流、滑坡等典型的自然災害,導致車輛損失,基本都能通過車損險獲賠。尤其這種明顯的大規模自然災害事故,車輛受損或滅失的原因比較顯見。只需要氣象部門的“統一證明”即可,事故認定和理賠都比較便捷。

截止記者發稿時,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平洋產險、中華聯合保險等公司,已經陸續接到了大量的車險損失、失蹤報案。

在家庭財產險、企業財產險這兩類險種,對“海嘯、暴雨、洪水、臺風、暴風、龍卷風、雪災、雹災、冰凌、泥石流、崖崩、突發性滑坡、地面突然塌陷”等自然災害,各家保險公司的各款產品在保險責任定義上有一定的差異,但“泥石流”大多都被列在了保障范圍之內。具體的表述差異可詳見附表。

比如,此次泥石流災害中,工商銀行甘肅分行就投保了平安的財產一切險及附加機器損壞險和公眾責任險,總保額分別為4.43億元、8237.6萬元和3500萬元,工商銀行舟曲縣支行作為其屬于的下轄機構,屬于承保范圍,該支行此次遭受水淹并夾帶淤泥,受損標的主要為辦公設備和房屋裝修,預計可以獲得一定的財產險及附加機器損壞險賠償金。

而企業建筑、安裝工程險方面,泥石流一般都會被列在責任范圍內,或者屬于“其他自然災害”這樣概括性的描述中,一般不會被列為除外責任。而地震保障責任則一般會通過附加的“地震擴展條約”來進行保障。

篇10

關鍵詞: 氣象預警; 移動短信; 信息平臺; 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 TN9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6)21?0029?03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eteorology early?warning information

comprehensive release platform based on mobile short message

LIU Xiujuan, CHEN Huahui, WANG Yantong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zhou 313000, China)

Abstract: The channels and research status of the weather early?warning information release are introduced. The information release system with mobile short message mode and its structure are expounded.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the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 was designed in the aspects of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atabase, logic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of different businesses. The platform was tested practically. It is found that the designed platform is safe,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ystem well, and provides a relevant reference for the similar information routing.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warning; mobile short message; information release platform; meteorological service

由于近年來發生在中國的自然災害比較多,并且大多數是突發性和局部性的,引起人們對氣象服務行業的關注。傳統的氣象方式比較單一、效率較低,要實現氣象預警信息的及時,就必須加強對氣象預警信息的建設。學者們利用GIS、數據庫等技術手段對預警信息的做了大量的研究,結合這些手段的實際運用,雖然能夠實現預警信息的,但是費用較高、使用起來比較復雜[1?3]。

移動短信服務是以手機短信的方式實現信息的發送和接收。本文把計算機和短信服務平臺結合在一起,構建預警信號的服務平臺,及時準確地將災害情況發送給公眾,有效地提高了災害防御以及財產的保護,具有重大的意義。

1 系統簡介和結構

整個預警系統采用Windows對界面進行編輯,通過簡單的操控和同步信息的發送,就可以實現信息快速到達用戶。此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不同用戶的管理、安全的處理、統計的分析等。此平臺還能根據實際的需要提供專用的接口,如不同組件的接口、二次開發的接口以及不同合作的接口。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從不同的邏輯結構進行劃分主要有接口層、數據層、不同數據的支撐層、實際應用層等。其中接口層主要實現電信商與用戶的對接,需要特定的協議建立通道;數據層主要是信息的核心內容;數據支撐層主要實現預警內容的方式;應用層是指到達客戶終端的一系列服務[4?6]。系統結構實現框圖見圖2。

2 預警平臺設計

為了使平臺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對系統的硬件進行更新配置。服務器采用戴爾R710,其擁有16 GB內存,硬盤是由6塊RAID磁盤構成,另外,還有數據庫服務器、網絡服務器、雙電源等。根據上面預警平臺的層次,將整個系統分為接入電腦系統、數據支撐系統、界面管理系統。下面對這些系統進行設計[7]。

2.1 數據庫的規劃

計算機的數據庫對性能比較注重,能夠很好地評估數據以及內存的分配等。在雙機的方案中,不同的網關服務器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數據庫,實現數據的實時更新和同步。整個數據庫的設計采用集中的方式進行構建,中心實現對整個數據的概括,然后實現數的分配。數據庫主要對權限管理、通道管理、用戶管理以及任務管理四個方面進行設計。分布和集中的搭配實現了存儲容量的擴大,實現高效率的傳送。

業務庫的對象主要是業務配置、系統配置等,能夠保存設置業務的數據。對于話單庫,其能夠很好地運用存儲系統,客戶利用管理系統平臺實現信息的及時查詢。所有經過系統平臺的消息,在網關服務器都有備份,系統平臺可以保存近3個月的通信記錄,一旦中間故障,可以及時查詢。另外,運營商可以對短信進行監控和實時跟蹤,保證了信息的完整度。

2.2 支撐系統

數據的支撐系統能夠完成所有業務的支撐和擴展,其可以把不同的業務引進,不同的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支撐系統主要針對的是通信層,能夠及時與客戶進行溝通。整個系統可以從數據和業務兩個方面進行完善,支撐整個平臺的發展,保證不同數據的更新。

2.3 接口系統

整個系統的接口能夠保證與上級網關良好的接入,實現信息的互通。只有在網絡連通的情況下,系統的信息才能及時的發送出去。網關的功能除了保證上述的功能外,還具有共享不同技術,實現信息流的暢通無阻,并且可以對日志進行發送和接收的功能。在接口時,對混合接入也有優先等級,發現故障的信息,還能夠自動處理,發送故障的報告,進行重新發送[8?9]。

2.4 管理系統

系統的管理主要包括業務、任務、內容、號碼等,將這些信息提供給管理者,更好地實現預警信息的管理和維護。

對于號碼的管理主要分為不同號段的劃分,并對不同區段的功能和屬性進行分類。除此之外,還支持很多用戶信息及時錄入以及系統的打包。管理者就會根據不同的預警信息和設置號碼段的屬性發送不同的信息。如果用戶得不到相應的信息,系統平臺支持多種查詢方式[10]。

信息平臺也對用戶提供多種服務,如信息的訂購、日志查詢、訂閱信息等。操作人員根據客戶反饋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并對發送的信息進行瀏覽。整個系統的任務管理主要包括當前的任務、待發以及暫停任務。當前的任務主要指信息的不定期發送,填寫相應的信息后,選擇所需要的城市情況完成內容的發送。待發和暫停業務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對不同狀態的報告機制進行維護。系統也能夠對不同業務的用戶進行統計分析,包括不同時期的用戶統計、發展對比等[11?13]。

3 同類技術的對比

由于實際氣象情況的變化,較短的信息并不能滿足要求。普通的70字短信限制了發展的需要,為了解決此類問題,特設計了長短信的技術。

長短信的技術就是指字符量超過70個漢字的短信。不同的用戶手機會根據要求使得界面顯示收到的多條信息。這些信息使得它們相互隔開,客戶不能很好地利用發來的氣象信息。長短信協議能很好地運用這種情況滿足要求,除了使字體的字數相互分開,在邏輯上也是相通的,不會破壞信息的整體性。在格式上,主要有兩個地方不同,也就是UD和UDHI。

網絡安全也是保證信息發送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訪問、檢測、攻擊、操作等。設計的網絡應滿足以下幾個功能:

(1) 系統網絡需具有冗余的能力,關鍵的網絡鏈路能夠應對冗余的問題,實現路由的切換;

(2) 網絡的系統應能夠區分安全的區域,針對不同的業務區設定不同的訪問策略,也可以對IP以及端口進行設置;

(3) 網絡的服務器能夠保證系統抵抗非法入侵以及帶有病毒的鏈接。此時的系統能夠自動阻斷通信,實現整個通信的自定義;

(4) 系統的網絡服務器能夠定期檢查安全情況,對檢測到的漏洞能及時補救;

(5) 保證信息的保密性以及遠程的維護。

4 系統實現

根據上面對各個模塊的設計要求,對各類的氣象信息進行報錄和審核。因此,在進行時需要建立預報的網絡系統。根據數據庫SQL 2000進行設計,在氣象平臺上錄入當天的氣象。

以四川氣象信息為研究對象。氣象的預報必須經過一定的審核,才能正式。當信息正式確定后,整個狀態就確定了。當定制信息情況時,首先是預報的錄入、審核以及信息的。預警信息的錄入平臺登錄,進入管理界面編輯。管理者可以選擇不同的運營商、地區,提取想要得到的信息,完成上述要求后,就可以點擊提交并完成錄入。預報審核圖如圖3所示。

信息提交后,管理者可以進入預編輯管理,確定內容無誤后,開始單個或多個審核,完成審核后系統的界面顯示為待。

信息審核無誤后,可以預。預警的信息發送也是有時間限制的,在特定時間點之前是可以修改的,其后是不能進行修改的。當預警信息發送后,就需要對服務的效益進行評估[14?15]。

后臺的處理主要是指數據的后臺處理,一旦到達指定時間,模板信息的內容就會根據合成的內容及時實現信息發送。用戶接收到這樣的信息后,就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在整個信息的發送過程中,其流程主要是模板的采用、特定任務的生成、氣象信息的發送、群發服務器。所謂的群發服務器就是實現天氣短信的群發。由于每天的通信量非常巨大,因此要保證信息的快速、高效、安全。當上面的內容完成之后,群發器經過統一的調度實現信息發送。

定制點播功能主要包括上行信息的處理和相關業務的命令。上行信息的功能主要指網關程序與用戶之間的關系。當生成定制命令時,系統每天會自動;當生成點播命令時,上行就會根據要求發送相對應的信息。預警信息的主要根據Web網絡系統進行登錄和管理,包括權限、角色、群組以及操作員的管理。當完成數據的發送后,可以對歷史任務進行查詢以及通道的管理。

5 結 論

突發的天氣狀況給國民經濟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因此設計了移動短信的預警信息的平臺開發。手機短信能夠很快獲取重要信息。對設計好的平臺進行檢測,主要是預警信息的錄入、審核、以及信息的統計等。信息發送后能夠準確地到達用戶手機中。此平臺的設計安全、高效、方便,很好地滿足了系統的要求,同時也為同類信息的發送提供了相關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肖春光.氣象預警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2011.

[2] MACHIKO L, VEIJONEN T, AHOLA J, et al. A disaster information and monitoring system utilizing earth observation [J]. Manag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13, 18: 246?262.

[3] 李旭.四川省氣象短信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09.

[4] 李明元.短時臨近預警業務平臺開發研究[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2.

[5] 王S,段燕楠,姚愚,等.氣象預警信息綜合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2011(6):656?662.

[6] 苗傳海,潘靜,張超.基于CMPP協議的氣象災害預警短信網關接口系統設計與實現[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4):2194?2196.

[7] 王峰,史杏榮,張亞,等.氣象預警信息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信息安全與通信保密,2008(10):100?101.

[8] MASINDE M. An innovative drought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sub?Saharan Africa: integrating modern and indigenous approaches [J]. African journal of science,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5, 7(1): 8?25.

[9] 楊金華.內蒙古手機短信氣象災害預警平臺的開發[J].內蒙古氣象,2015(1):36?38.

[10] 齊鑫.營口市氣象服務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14.

[11] 羅紅梅,周峰,陳湘華.湖南省氣象災害預警信息業務平臺的設計及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23?24.

[12] 劉文,杜景林.基于LBS的氣象預警Android平臺設計[J].湖北農業科學,2013(24):6161?6165.

[13] 劉忠平,郭俊福.基于GSM短信無線式LED氣象信息屏系統設計[J].氣象科技,2007(2):303?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