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包裝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12-22 17:49: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食品包裝的概念,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食品包裝的概念

篇1

食品包裝設計》全書共分為四個篇章。其中,理論篇從食品包裝設計的理論概念出發,對其發展歷程、基本功能、設計原則進行了詳細闡釋?;A篇以食品包裝設計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內容為主,詳細介紹了食品包裝從調研分析到最終成型的全部流程,大致包括調研分析、定位預判、造型設計、材料選取、裝潢設計以及打樣輸出等六個步驟。實訓篇聚焦食品包裝的實踐應用,運用具體的設計案例,深入分析了各類食品包裝的設計特點和創意方式,如飲品類包裝、零食類包裝、生鮮類包裝等,清晰展現了造型結構等因素對于提高包裝創意的重要性。拓展篇主要介紹食品包裝設計的發展趨勢,闡明了生態食品、文化食品、功能食品等三類食品包裝設計風格的創意特色。從本書來看,油畫藝術作為食品包裝設計的創意元素,有效打破了傳統包裝設計方式的束縛,為設計師提供了更加多元廣闊的創作空間和靈感來源,通過藝術美學與營銷理念的深入結合,推動了食品包裝設計的創新發展,為提高食品企業市場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相比于傳統包裝設計,油畫藝術包裝的優勢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色彩豐富、裝飾性強。在琳瑯滿目的商品陳列中,食品包裝要在第一時間抓住消費者注意力并激發其購買欲,必須充分利用色彩元素,借助于醒目直觀的視覺效果,設計出優美的包裝造型,使得消費者獲得物質與精神的雙重滿足。而油畫藝術憑借其亮麗明艷的色彩風格,能夠有效彰顯出產品的精致度和層次感,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和審美性,給人以良好的視覺享受,在保持藝術性的同時又不失質感,為食品包裝設計打開全新的創意思路。第二,技法純熟、增強包裝厚重感。油畫創作既需要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敏銳度,也需要扎實的技法功底和純熟的繪畫手法。油畫技法在食品包裝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傳統包裝設計的沉悶單板,通過壓色、刮除等多種方法創造出新穎獨特的造型風格,有效提升食品包裝的視覺美感和商業價值。同時,油畫技法的純熟應用通過多元化的表現形式,使得原有的排版設計和色彩層次更加豐富厚重,實現了包裝內容的拓展充實。

油畫藝術與食品包裝設計的創新融合,對設計師的藝術修養和專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為提高設計創新性,設計師可采取以下策略開展包裝設計:其一,把握食品特性,增強包裝的文化內涵。無論藝術設計形式如何變化,文化內涵始終是藝術設計長遠發展的核心要素和根本支撐。在應用油畫藝術時,設計師應當從品牌文化或者產品背景出發,圍繞企業經營理念來深入挖掘不同產品的藝術內涵和文化底蘊,并借助特定的繪畫技法,將自身對于產品文化的解讀與詮釋融入于包裝造型設計中。

一方面,設計師可應用油畫技法,細致描繪食品的代表性特征,如食品外形、口味特色、產地等,并借助一系列創意構思對其進行加工改造,凸顯食品特色之處,增強食品包裝的符號性。另一方面,設計師應分析消費人群的消費習慣、消費心理并解讀產品的文化內核,實現包裝文化與設計技法的有機結合。以西洋酒的包裝設計為例,通過描繪秋天落葉的自然景象,營造出意境深遠、半虛半實的油畫藝術,恰好與酒的原產地相對應,使得人們能夠間接聯想到酒品味道的自然醇厚;同時通過落葉、植物、地貌等元素的烘托,促使消費者感受到濃濃的詩意情懷,提高了包裝設計的表現力。

篇2

【關鍵詞】兒童食品 消費品市場 信息交流 漢語語言 包裝設計中 食品品牌

引言

兒童食品在現代消費品市場中比例較大。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越來越多的商家將目光放在食品的包裝上。近年來,隨著我國食品行業的飛速發展,兒童食品包裝整體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尚存在一些不盡人意[1]。兒童食品包裝時并沒有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需求,且包裝設計時缺乏個性及創造性,導致食品的包裝缺乏針對性。文字在包裝設計中主要有兩種功能,一方面是傳達信息,另一方面是滿足兒童視覺,它是傳達食品信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位。本文主要以兒童食品包裝中常用的文字類型為起點,分析漢語語言在兒童食品包裝設計中的應用,現綜述如下。

1 包裝的文字類型

包裝的文字類型較多,主要包括:說明文字、品牌、品名文字以及廣告文字等,它們均在食品包裝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具體如下。

1.1 說明文字語言

說明文字在兒童食品包裝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夠闡明食品產品的原料、使用方法說明、執行標準、保質期以及生產廠家等。該類文字語言在編排的時候主要采用規范的印刷字體,并且根據食品的類型不同進行合理的版面設計,并且從整體上安排文字的布局及適度進行裝飾。該類文字語言一般安排在食品包裝的側面,同時也可以在包裝的背面顯示。而對于重要的文字則可以調節文字的行距、字距等,以便達到醒目的目的。對于特殊的語言文字則可以單獨印刷后附著在包裝食品內部,如:食品的用法、注意事項等??傮w來說:語言文字在設計過程中應該突出簡潔、準確、明了[2]。

1.2 品牌及品名文字語言

在兒童食品包裝過程中,品牌、品名文字是相對較重要的主體之一,它能夠向消費者傳達食品的首要要素,它不僅代表了產品的名稱,同樣還代表了企業的形象,能夠直觀的向消費者傳達食品的相關信息,在食品包裝設計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3]。兒童食品包裝在設計過程中其品牌和品名必須符合企業的內在特點,盡可能做到新穎、創意、表達準確,如:恰恰瓜子在包裝設計過程中“洽洽”二字生動形象,像兩個大笑的口,讓消費者產生一種愉快的感覺。

1.3 廣告文字語言

廣告文字語言在兒童食品包裝中也比較常見,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推廣、宣傳食品的特點,盡可能提高食品的銷售量,它屬于是一種強有力的促銷手段。根據兒童食品包裝的需要,廣告文字語言在選擇時應該盡可能的簡潔、精煉,采用通俗易懂的言語,使之流露出自然、親切感。廣告文字語言在選擇過程中應該更加靈活、多樣,能夠直接拉近消費者與食品的關系。同時,文字語言在設計時應該融入字體內容,使其更具運動感、活潑感,提高食品與人之間的感情[4]。

2 漢語語言文字在兒童食品包裝中的要求

漢語語言博大精深,在眾多的漢語語言中選擇合適的言語對食品進行包裝難度較大,兒童食品在包裝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天性,應該突出食品屬性、注意識別性、具備藝術性,最后還應該重視漢語語言的整體編排,具體如下。

2.1 突出食品屬性

兒童食品包裝上的漢語語言文字在設計時必須嚴格按照食品的材料或者工藝實現其造型的改變,使得食品類型存在較大的關聯度。食品包裝過程中在選擇漢語語言時必須明確的表現出食品的相關信息,從而能夠樹立良好的食品企業形象,實現企業的宣傳功能。同時,食品包裝過程中漢語語言文字還應該突出其獨特及典型的沖擊效果。如,牛肉干包裝的品牌文字語言在使用時就融入了食品的自然屬性[5]。

2.2 漢語語言的識別性

兒童食品包裝在選擇漢語語言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兒童的天性,盡可能選擇兒童能夠識別的、通俗易懂的言語,并且應該具有一定的藝術變化,充分展示食品包裝中漢語語言的提醒。同時,兒童食品包裝中在選擇漢語語言時必須考慮其可讀性。因此,兒童食品包裝文字語言在使用過程中應該不需要出現很大的變化。如果運用一些兒童看不同的語言文字容易對產品的可讀性產生很大的影響,不利于產品的銷售。

2.3 具有藝術性

在兒童食品包裝過程中,選擇漢語語言時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性。在包裝設計中文字的字數、造型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打動消費者,為了進一步提高兒童購買率,應該善于使用一些美好的形式法則,使得語言的傳達給消費者以美得享受。

2.4 重視漢語語言的整體編排

漢語語言的編排設計是兒童食品包裝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漢語語言在確定后字體的編排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到整體的關系和聯系,必須充分注意不同字、行、組之間的關系。同時,漢語語言文字在排版時必須充分注意到文字的排版方向、位置、大小等綜合問題,盡可能追求整體,避免支離破碎。對于干果類兒童食品包裝,可以將品牌文字與其他文字進行融合,合理的編排設計,從而更加體現了兒童對于食品的愛好和興趣[6]。

結語

綜上所述,將漢語語言運用于兒童包裝中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在選擇漢語語言時必須針對兒童的興趣特點,尋找相關的漢語語言設計元素,結合兒童和家長的消費觀念、消費心理進行綜合設計和創造,并且設計時應該能夠根據社會的發展不斷地更新,這樣既能夠豐富兒童食品的包裝表現,同時還能夠凸顯其藝術價值。

同時,兒童食品包裝在設計過程中應該趨于多樣性,善于將藝術性與科學性相互結合,在滿足兒童消費心理需求的同時,還對兒童的教育產生作用,使得兒童能夠在消費過程中智力等得到綜合提高。同時,漢語語言在兒童食品包裝過程中還應該聯系人們的審美水平、審美需求等,充分考慮其影響因素,做到不同因素之間的融會貫通,設計出美觀、大方、方便使用的兒童食品包裝。

參考文獻

[1]SONG Dong-hui,GE Jun-jie.The Significant Role of Semeiology in Graphics Design[J].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2002,12(5):59.

[2]趙立新.兒童食品包裝圖形語言的表現形式與運用[J].輕工科技,2012,12(20):99.

[3]辛藝華.圖形設計中本土文化資源的現代性轉換[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146.

[4]XU Na.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Cartoon Image to Child Product Packaging[D].Shanghai: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2010.

篇3

關鍵詞:色彩元素;食品包裝設計

人類自古以來即從大自然中獲取很多原始材料,以作為盛裝物體、保護物體之用。[1]比如猿人用樹皮做衣服、葫蘆做成水瓢盛水、用石頭磨成石器等等。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人類文明的進步,進入21世紀,人們物質水平極大的提高,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滿足于產品的保護和盛放的簡單功能,更突出的顯示了個人的需求和個性的需求。商品包裝的主色調能夠直接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使之通過一系列的色彩聯想,引發占有欲望,促成消費行為。在商業極大繁榮,各類商品日趨同質化的現代貨架上,無數品牌、無數規格的各類商品令人目不暇接,無法抉擇,商品的包裝尤其是包裝的色彩可以直接吸引消費者。

1.色彩的基本元素

人們通過眼睛感受色彩,眼睛又收到光的刺激而產生色彩,網膜中的細胞含有感受紅、綠、藍光三原色的細胞。而色彩還有三個基本屬性:色相、純度、明度。色相是區別于別的色彩的名稱,比如紅、黃、藍、綠……等。

2.色彩元素的功能及表現形式

存在大自然中的色彩,讓生活在其中的人類無時無刻地感受到美麗的色彩、和諧的配色,并經由色彩的改變領會到天氣的轉變和天氣的陰晴。[2]包裝設計中有造型、產品、色彩元素組成一個完整的包裝,其包裝色彩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美麗合體的外觀會讓消費者達到心理和物質上的滿足,包裝色彩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產品的特點,突出企業品牌的特性。比如水果包裝可以按照水果各自的特點運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包裝,在結構上也可以適當仿照水果的原型對其產品做保護,達到美觀實用的目的。

一、 色彩元素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運用

包裝在現代流通領域,起著無聲推銷員的作用,它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3]色彩在食品包裝設計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色彩可通過與商品本身的實物相結合,達到極好的推銷員作用。

1.包裝設計的色彩是實現消費者從感受包裝到喜愛商品的情感轉移的一座“橋梁”。[4]色彩對于人的感官會產生刺激,從而引起人們的注意和喜歡,食品色彩包裝的色彩要根據自己的產品屬性和目標客戶來定義其用什么樣的色彩,比如同行業臺灣一番草莓干包裝、加州原野草莓干包裝。通過這兩個品牌草莓干包裝的設計可以看出食品類的色彩都采用比較暖的色調,同時和自己產品“草莓”本身的顏色融合,達到一種吸引人視覺的效果。

2.食品包裝色彩元素的易識別性

包裝設計的色彩目的是增加視覺沖擊力,加強易識別性。在食品包裝設計中,整體來看,圖形和文字主要是準確而完整的傳達商品信息的作用。色彩在包裝設計的主要作用是增強包裝外觀的視覺沖擊力,因為,相對形象和文字而言,色彩更容易在最短時間里讓大眾識別和記住。而且不同的色彩效果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同的心理反應,這會直接誘導顧客購買作出購買的重要因素。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麥當勞的標志和其食品的包裝設計,色彩上運用紅色和金黃色,這兩種顏色配合起來既和諧又具有很強的識別性,包裝袋上的圖文編排是通過精心的設計的。再比如日本的男前豆腐從一個傳統的老豆腐品牌轉型成為一個走在時尚潮流前的品牌,享譽全世界。由此可見,色彩在食品包裝設計上的易識別性是非常明顯的。

3.食品包裝色彩的心理知覺反應

色彩通過人的視覺作用,會對人的認知判斷和心理情緒產生影響,這些作用在視覺傳達設計中具有積極的意義。色彩能調動人的心理知覺力,除了上述的誘目和易識別的作用,同時色彩也會影響心理感受情緒,由此會誘導潛在的心理訴求,同時,色彩也能包涵豐富的象征意義,起到特殊的傳達作用,這也是其他設計元素無法達到的。

4.食品包裝色彩的視覺聯想

由視覺感受的色彩會引起相應的心理聯想,這種現象既是普遍的,又會因個體不同而有所差別。由看到的色彩聯想到的可能是具體的食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色彩的視覺還會引起對聽覺和味覺的聯想,這種聯想現象心理學家認為是知覺的產物,它能在各種感官之間產生通感作用。色彩上各種審美聯想是復雜的心理活動,它們有時是交叉、混合在一起的。

5.食品包裝色彩的宜人性

包裝設計的宜人性可通過其造型結構、色彩等元素組成的。色彩在食品包裝設計上的運用已經越來越靈活了,宜人性顧名思義就是適合人的某種精神心理需求,使消費者購買商品時心情也會得到愉悅。人們在選擇一個商品的時候都會受到商品外觀上色彩的影響,男女老少以及各個國家和名族都是對色彩有很大的差異的。作為一名設計師,要立足于消費者的角度上設計出更加宜人性和適合消費者的商品。

二、色彩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現今社會包裝在商品流通和宣傳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任何商品都離不開包裝,包裝不僅起到保護的功能,同時具有美觀、吸

引消費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包裝樣式充斥著生活的方方面面,食品包裝設計更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食品包裝設計現狀目前存在問題:

1. 過于重視產品結構包裝,輕視材料的運用

重視結構的包裝會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費和破壞環境,沒能合理保護產品本身,一些材料的濫用造成食品質量超標。比如一些鮮嫩豆腐、果凍的包裝,如果不合理利用適合的材料作為保護,就會使其質量下降。

2. 積極學習國外包裝,忽視自主的研發

國外的一些食品包裝比如日本、韓國的小食品包裝很受國內的消費者喜歡,一些商家生搬硬套其包裝,穿上其“國王的新衣”。造成一些純模仿,忽視自主的創新和開發,造成國際競爭力較弱,只能制造沒法成為很大的影響力。

3. 重視包裝的運用,缺乏與民族性的結合

市面上一旦有一種新的包裝出現了,緊接著很快就會看到同類產品都出現一樣的包裝,努力學習國外的包裝設計,從結構到色彩,卻很少去與民族性的色彩和廣告技術結合,開發自己品牌特有的包裝。

三、 結語

包裝設計包涵食品包裝設計,但是對于食品包裝設計上的要求是和包裝設計一致,我國目前食品包裝設計上存在模仿和過度包裝的現象,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包裝的時候要有所創新和具有獨特性,更大發揮色彩在食品包裝設計中的作用。增加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增加中國的食品包裝設計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鄭國裕?林磐著: 色彩計劃,云風堂,1991年8月,153頁.

[2]鄭國裕?林磐著:色彩計劃,云風堂,1991年8月,100頁.

[3]戴丹丹.《探析自然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裝飾,2010.

篇4

本文分為有機食品內涵、有機食品包裝設計與西方人本思想、有機食品包裝設計與中華傳統哲學觀、有機食品包裝設計與傳統藝術形式等四個部分,對有機食品包裝設計的傳統文化基礎進行了探討。筆者認為,設計師只有充分理解了有機食品包裝設計的傳統文化基礎,才能在有機食品包裝中表現出深刻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

有機食品;包裝設計;人本思想;傳統文化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有機食品行業在我國有了快速的發展,但與有機食品相關的服務業的水平還有待提高,這其中就包括有機食品包裝設計行業。目前的有機食品包裝設計整體上和普通食品包裝差別不大,缺乏對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的表現,缺乏中華民族文化的表現。要在有機食品包裝設計中體現出與普通食品的區別,就要求包裝設計師對有機食品的內涵與理念有透徹的理解;要在有機食品包裝設計中體現出中華民族文化,就應借鑒與有機食品理念相契合的傳統思想觀念與傳統藝術形式。

一、有機食品的內涵

有機農業是采用有機肥料和適當的耕作以及養殖措施,提高土壤肥力的農業生產體系。有機農業使用有機肥與天然礦物質肥料,不允許使用化肥;使用自然的、生物的方法控制雜草和病蟲害,不允許使用化學農藥。有機食品則是指遵照上述標準生產的一切農副產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乳制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蜂產品等種類。因其土壤增肥方式主要是施用有機肥,所以冠以“有機”二字。

二、有機食品包裝設計與西方人本思想

人本思想是指以人為萬物的尺度,強調人的自由與尊嚴,是“以人為中心和準則的哲學”。人本思想在西方有長期的發展過程,在公元前5世紀,希臘形成了人本主義哲學思想;在文藝復興時期,人本思想以人文主義形式表現出來,強調人的獨立和價值,主張把人從神的統治下解放出來;到了18世紀,人本思想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人道主義的提倡,人道主義倡導博愛,珍視生命,重視自由平等;到了20世紀中葉,人本主義則以人權主義的形式表現得更為深刻。20世紀30年代,出于保護環境、維護人類健康的長遠目的,有人提出了“有機農業”的概念。有機農業的興盛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是西方傳統的人本思想在當代的重要體現。人本思想對有機食品包裝設計具有指導性意義。設計師應該將人本思想貫徹到包裝設計的每一個細節,消費者的點滴需求都應該是包裝設計師實踐人本思想的重要考量點。在包裝材料設計上,應該選擇有利于環保的材料,材料種類不應過多,種類過多不利于包裝的回收利用;在包裝結構設計上,應該進行減量化設計,并針對消費者需求進行方便于使用的結構設計。包裝設計師要解決成本核算與應用新型環保材料的矛盾,要尋求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都有賴于人本思想在設計中的深入貫徹。

三、有機食品包裝設計與中華傳統哲學觀、飲食觀

《易經》在中國的思想史上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天人合一”的思想來源于《易經》。后人在解釋“天人合一”時,將其闡釋為兩層意思,一是天人相類,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則是一個小天地;二是天人相通,是說人和自然在本質上是相通的,所以人類應該順應自然規律,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道家的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產生萬物的本源,自然是“道”的本性,天地法之,則天地因而自然;萬物法之,則萬物因而自然。天地萬物和諧完美的秩序都是道無為自化、自然生成的結果。人類作為道的自然運化的產物,應該效法道的自然本性,對一切事物采取順應自然的態度而不應妄加干預。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看重“人”的價值。儒家以看待“人”的眼光審視自然萬物,對基于生存需要,開發利用自然的行為持認可態度。但儒家在肯定開發自然的同時,還主張人類必須有節制地利用自然??鬃诱f:“釣而不綱,弋不射宿。”孟子說:“數罟不入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種思想可以稱為一種涵蓋社會和自然的中國式的人文主義精神。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中國天人合一的哲學觀與有機農業追求的環保與健康理念不謀而合,這是有機食品在中國發展的最有利的理論支撐。“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出現在有機食品包裝的說明性文字中或者廣告語中,從情感上拉近有機食品與中國消費者之間的距離。“粗茶淡飯”被我們的祖先推崇為健康的法寶,其有不挑食、節制飲食的科學依據,同時,也受到了老子自然觀的深刻影響。對于“飲食自然”的觀念,在《山海經》中描繪為“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凰——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老子堅持強調人類的一切活動應該合乎“自然”,因為“自然之道,何所不知,何所不化,動錯自無所私。飲食天廚,衣服精華,欲復何求,是太上之君所行也”。中國人十分重視飲食,《周易》中談到“生生之謂易”,先哲講“養生之道莫先于飲食”,自古以來,吃飯是頭等大事。管仲說:“王者以民為天,民以食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天”在古漢語里面的解釋有多種,其中一種是“凡所仰賴者皆曰天”。也就是說飲食是人得以存在的最重要基礎。《黃帝內經》中也認為:“救療于后,不若攝養于先”。同時,飲食也是禮儀制度的重要物質基礎,《禮記•禮運》中寫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足見中國人對飲食理解之獨到與深刻。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飲食自然”“養生之道莫先于飲食”“救療于后,不若攝養于先”這些傳統的飲食觀念,與有機食品追求健康、環保,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完全契合的。這些傳統的飲食觀念都可以作為廣告語或說明性文字出現在有機食品包裝上,使有機食品的理念更容易為中國消費者所接受。

四、有機食品包裝設計與傳統藝術形式

華夏文明孕育了多種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如:書法、中國畫、剪紙、年畫、壁畫等等。在這些傳統藝術形式中,筆者認為最適合在有機食品包裝中應用的就是書法與年畫。書法具有強烈的民族文化感,表意明確,識別性強,且符合現代的簡潔設計語言的要求,很適合表現有機食品追求純天然的環保、健康理念;年畫的色彩明快,裝飾性強,寓意美好,消費者樂于接受。另外,我國各個歷史時期的圖案紋樣也各具特色,例如,青銅器紋樣、畫像磚圖案、京戲臉譜、中國結等,這些圖案紋樣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審美情趣與生存觀念,具有強烈的平面裝飾性,也很適合作為包裝的圖形加以應用,對我們設計出有中國特色的有機食品包裝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包裝設計師只有深入理解有機食品的傳統文化基礎,只有不斷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只有將民族藝術形式與現代設計語言相結合,才能在包裝設計中更好地表現出有機食品的深刻內涵,以及既時尚又傳統的民族文化感。

作者:石辰三 單位:邵陽學院藝術設計系

參考文獻:

[1]任繼愈,張岱年等.中國哲學史通覽[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8.

篇5

【關鍵詞】食品包裝 綠色印刷 油墨

近年來,食品安全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而食品包裝作為食品不可或缺的容納物和裝飾物也越來越引起重視。食品包裝是否環保、健康,是否會污染我們的食物,直接影響著食品安全。眾所周知,印刷油墨現已大規模地應用于食品包裝,而印刷油墨有害物質的遷移就很可能對食品包裝產生影響。面對這樣緊迫的形勢,為了減少或完全消除印刷在食品包裝中的污染,使食品包裝印刷變為綠色環保印刷,許多行業都在為保證發展的同時盡量減少污染而努力。包裝行業也在積極尋求“綠色”發展道路, 這正逐漸成為國內食品包裝印刷界關注的焦點。

包裝印刷是現代工業的最后一道工序,起著保護、美化、宣傳和方便儲藏、運輸與銷售的重要作用。隨著食品行業的飛速發展及包裝印刷材料和加工技術的不斷提高,食品包裝印刷正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包裝印刷行業與能源消耗和環境保護密切相關,包裝印刷所涉及的塑料薄膜、油墨和復合膠黏劑無一不是石油化工相關產品。因此,印刷包裝從原材料的選擇、生產、使用,到回收整個環節都應符合綠色印刷環保要求。

1 綠色印刷的發展概況

油墨是印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也是印刷行業最大的污染源之一。號召發展低碳經濟、推廣綠色印刷的今天,生產和使用綠色環保油墨正日益成為油墨業和印刷業的共識。

綠色印刷是指采用環保材料和工藝,印刷過程中產生污染少,節約資源和能源,印刷品廢棄后易于回收再利用再循環、可自然降解、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印刷方式。國際上綠色印刷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在以日本、美國、德國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出現,經20余年的發展,現已從概念討論階段進入到實際應用階段,無論從理念還是到技術標準、設備工藝、原輔材料以及軟件應用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發展并日趨成熟。

綠色印刷已成為21世紀歐美發達國家普遍應用并日趨普及化的一種新型印刷方式。在歐美發達國家,綠色印刷是其科技發展水平的體現,同時也是替代產生環境污染和高能耗的傳統印刷方式的有效手段。除膠印印刷外,水墨正逐步取代傳統的溶劑型油墨。

在我國,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綠色印刷油墨已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印刷行業的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就業崗位,但隨著行業的發展,它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為此,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于2011年關于實施綠色印刷的公告,提出了綠色印刷標準以及綠色印刷認證。綠色印刷已成為未來印刷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雖然目前在食品包裝行業的標準中已逐步引入溶劑殘留及重金屬的指標,如2010年我國陸續實施了GB/T 26394―2011《水性薄膜凹印復合油墨》、GB/T 26395―2011《水性煙包凹印油墨》、GB/T 26461―2011《紙張凹版油墨》、QB/T 4103―2010《水性凹版塑料薄膜表印油墨》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并陸續新修訂實施了QB/T 1046―2012《凹版塑料薄膜表印油墨》和QB/T 2024―2012《凹版塑料薄膜復合油墨》以及QB/T 2624―2012《單張紙膠印油墨》等。上述標準中均加入了一定的衛生安全指標,如可溶性有害元素的限量、溶劑殘留量等項目,將食品包裝用油墨以及非食品包裝用油墨的技術指標加以區別,這將有利于推動食品包裝用油墨產品健康有序地發展。

2 食品包裝上的綠色印刷油墨性能特點

油墨是由有色體(如顏料、染料等)、連結料、填(充)料、附加料等物質組成的均勻混合物;能進行印刷,并在被印刷物體上干燥;是有顏色且具有一定流動度的流體。油墨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其中包括重金屬、殘留溶劑、有機揮發物以及PAHs(多環芳烴)等,一旦油墨遷移滲透入食品中,就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傳統油墨印刷主要是溶劑型油墨,有機溶劑可溶解許多天然樹脂和合成樹脂,是各種油墨的重要成分。但部分卻會損害人體及皮下脂肪,長期接觸會令皮膚干裂、粗糙,如果滲入皮膚或血管,會隨血液危及人的血球及造血機能;被吸進氣管、支氣管、肺部或經血管、淋巴管傳到其他器官,甚至可能引起肌體慢性中毒。部分油墨有重金屬離子的毒性問題,顏料和染料含致癌成分,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害處。這些溶劑,雖然通過干燥可除去絕大部分,但是殘留的溶劑卻會遷移到食品中危害人體。食品包裝不得使用傳統油墨,承印廠商必須確保印刷后油墨中的溶劑全部揮發,油墨則要求固化徹底,并達到應用行業的相應標準。

綠色印刷油墨是相對環保的油墨,其明顯降低油墨中對人體有害的成分,明顯降低其在生產過程中對操作人員及環境的危害。同時,油墨在制作和使用過程中所用能源明顯降低,并且有利于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與處理。以水性油墨為例,水性油墨主要溶劑是水和乙醇等,可以大大降低有害物質排放,完全消除溶劑型油墨中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和對被包裝食品的污染。以水作為溶劑的水性油墨是世界公認的環保油墨。近幾年,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環保的要求下,水性油墨在食品包裝中的使用量迅速增長。水性UV墨是目前UV墨領域研究的新方向,目前使用在普通UV墨中的稀釋劑丙烯酸酯類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性及毒性,因此,使用水及乙醇作為稀釋劑可以大大降低UV墨的毒性。目前,水性UV墨已經研制成功,并在一些印刷中開始得到應用。

目前我國軟包裝方面的水性油墨以35%的用量排在其他印刷油墨之首,主要領域是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和絲網印刷。水墨的印刷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水墨很容易干結在網紋輥上,影響傳墨的均勻性;水墨很容易起泡沫,影響色密度;水墨的耐水、耐溶劑以及耐磨性比較差等。這都需要科研人員進一步去開發研究,以使水性油墨得到更加迅猛的發展。

3 綠色印刷油墨應用于食品包裝的重要性

伴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快速發展,各國油墨制造業面臨著如何開發和制造無毒、無污染綠色產品的壓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自從我國食品包裝產品納入市場準入制度后,許多食品包裝標準逐步引入了溶劑殘留量等安全性指標。這些標準的出臺,從一定程度上開始促使企業在進行食品包裝印刷時盡量選擇醇溶性等所謂“無苯無酮油墨”或水性油墨以及膠黏劑。這也就意味著對我國的油墨生產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制定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包括環保油墨及綠色印刷在內的完善的法律法規或制度,以此來規范和約束印刷用戶特別是食品包裝用戶能合理有效地選擇油墨產品。

總之,在當前生態不平衡已構成對人類生存挑戰的形勢下,國家對食品包裝印刷油墨的安全、環保性能提出了更為苛刻的質量標準和基本要求。大力發展綠色印刷、綠色包裝,是發展循環經濟的本質要求,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有力舉措。印刷界都要從戰略的高度去認識,用全局的視野去把握印刷與環保發展循環經濟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自覺性和責任感。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綠色環保印刷是印刷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而要實現綠色環保食品包裝印刷,采用綠色油墨是必備條件。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后會有更多更好的綠色油墨不斷開發出來,綠色環保食品包裝印刷定能實現。符合環保要求的水性油墨普及將越來越廣,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參考文獻

[1]董文麗,李云靜,張萬峰.復合包裝膜殘留溶劑在食品中的遷移特性研究.包裝工程,2011,32(21),27-29.

[2]楊雯,彭俊玲.近5年國內綠色印刷包裝文獻研究動態.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13,21(2):41-44.

[3]甄艷霞.淺談塑料包裝的綠色印刷.中國包裝,2010(10):52-55.

篇6

記者:在當今社會,綠色包裝已經成為了種趨勢。特別是在歐洲,各國政府紛紛制定包裝法來推進綠色包裝的發展。德國制定了“循環經濟法”,丹麥率先實行綠色稅制度,很多國家要求制造商進口商與零售商負起將包裝材料回收利用與再制造的責任。我國也在2007年頒布了“限塑令”并且大力支持企業綠色包裝的發展。請問這種趨勢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形成的?

陳志周:包裝工業在人類生產。流通、消費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據統計,進入21世紀后,全世界每年僅包裝材料與容器的消費總額就超過8000億美元?,F在包裝已經成為商品的一部分,生產商在包裝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來滿足消費者的需要,然而,精美堅固的包裝往往轉瞬間就會成為棄之不用的垃圾,包裝廢棄物,尤其是以石油基產物為主不能夠降解的塑料包裝的大幅度增長,已成為目前不容忽視的問題。據統計,目前包裝廢棄物重量已占發達國家固體廢棄物總量的1/3左右,中國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步伐的加快,這一比重在不斷提高。包裝物的使用壽命是短暫的,而對人體健康、資源環境的影響是長期的。另外,包裝作為商品的“貼身衣物”,其在原材料、輔料,工藝方面的安全性上將直接影響產品的質量。正是基于包裝廢棄物對環境影響嚴重和商品包裝的安全性,人們對“綠色包裝”的呼聲越來越高。

鮑新春:綠色包裝是企業的一項利國,利民、利子孫的社會責任。因為隨著資源減少和環境的污染,企業應該更好的承擔社會責任并響應政府號召,來承擔綠色包裝的責任。在不遠的將來,沒有綠色環保理念的企業是不能生存的。綠色包裝從長遠意義上講不但可以直接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更重要的是不污染環境,確保人們生活的環境安全。包裝用品非常消耗現有的資源,如不能回收利用那會嚴重造成資源的浪費。如果包裝產品實現原材料――加工成綠色包裝品――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模式就能有效的節省資源的使用。綠色包裝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越早行動越能搶得先機,既是為了保護環境,同時也是為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記者:綠色包裝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在歐洲發達國家開始發展,而直到最近幾年才被人們逐漸認識,據了解目前很多人對綠色包裝的概念還比較模糊,為此請介紹一下綠色包裝應包括哪些方面?其特點是什么?

陳志周:綠色包裝又可以稱為無公害包裝和環境之友包裝指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無害,能重復使用和再生,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包裝。它的理念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保護環境,另一個就是節約資源。這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其中保護環境是核心,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又密切相關,因為節約資源可減少廢棄物,其實也就是從源頭上對環境的保護。

綠色包裝分為A級和AA級。A級綠色包裝是指廢棄物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含有毒物質在規定限量范圍內的適度包裝。AA級綠色包裝是指廢棄物能夠循環復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且在產品整個生命周期中對人體及環境不造成公害,含有毒物質在規定限量范圍內的適度包裝。

綠色包裝的特點:

包裝設計人員應盡量采用綠色包裝材料并設計長壽命的包裝材料,盡可能減少包裝物廢棄后對環境的污染。

包裝減量化。在一些發達國家,不少超市鼓勵消費者使用能多次使用的尼龍購物袋,而少用

次性塑料袋,在包裝設計中使用的材料盡量減少,盡可能消除不必要的包裝,提倡簡樸包裝,以節省資源。

包裝材料單一化。采用的材料盡量單純,不要混入異種材料,以便于回收利用。

包裝設計可拆卸化。需要復合材料結構形式的包裝應設計成可拆卸式結構,有利于拆卸后回收利用。

重視包裝材料的再利用。采用可回收,復用和再循環使用的包裝,提高包裝物的生命周期,從而減少包裝廢棄物。

包裝材料的無害化?!稓W洲包裝與包裝廢物指令》規定了重金屬含量水平(鉛、汞和鉻等),例如鉛的含量少于100PPM。我國也應以立法的形式規定禁止使用或減少使用某些含有鉛、汞、錫等有害成份的包裝材料,并規定重金屬允許含量。

鮑新春:綠色包裝是指所生產的包裝材料達到國家對綠色包裝的要求。即滿足對食物無污染,不傷害身體健康,不污染環境可循環利用節省資源等等這些綜合性因素。其中綠色包裝最重要的因素就必須是綠色印刷,綠色印刷指的就是水性油墨印刷,與油性油墨的區別是水墨不含苯類等有害物質,減少了VOC(有揮發物)的排放量,從而避免了對大氣及食物產生污染。對于食品包裝企業來說首先是原料的選擇必須是食品級的原生木漿,絕對不能含有熒光增白劑,外表的印刷必須使用無毒,無味的環保水性油墨來印刷,從這些方面有效確保食品的衛生。我們公司柔印印刷機的使用就是綠色環保的見證,與普通膠印、凹印等印刷工藝相對比此種印刷更加環保。柔印印刷工藝大特點是減少了VOC(有揮發物)的排放量,從而避免了大氣污染,改善了印刷作業環境,有利于工人的身體健康。它可以完全消除溶劑油墨中某些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的危害和對包裝產品的污染,特別適用于食品這類衛生條件要求嚴格的包裝印刷產品。此外,它還可以減少印刷品表面殘留的溶劑氣味。在當今崇尚安全,環保綠色的競爭氛圍中,有利于健康、環保的包裝印刷材料無疑更具有競爭力。

記者:近些年來,政府和企業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綠色包裝進行研究特別是食品行業,其包裝不但要對環境無污燃,還要做到對人絕對無危害。因此,綠色包裝在食品行業的應用顯得教為突出,作為綠色包裝領域的專業人士,請陳教授介紹下當前包裝在食品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是怎樣的。

陳志周:食品安全直是人們比較關注的問題,然而食品安全并不僅僅指食品自身的安全,還包括食品被包裝后的安全性,考慮食品與包裝之間是否會發生反應和包裝材料有沒有成份遷移到食品中去等問題。

食品包裝被稱做是“特殊食品添加劑”,是現代食品工業的最后一道工序,從定程度上說,食品包裝已經成為食品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裝作為食品的“貼身衣物”,其在原材料、輔料、工藝方面的安全性

將直接影響食品質量,繼而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目前,用來包裝食品的材料大多數是塑料制品,在一定的介質環境和溫度條件下,塑料中的聚合物單體和

些添加劑會溶出,并且極少量地轉移到食品中,從而造成人體健康隱患。我國食品包裝行業面臨的形勢卻不容樂觀。近年來,由于食品包裝中有害物質殘留過高,因此食品被污染而引起食物中毒的事件頻頻發生,給創建和諧社會帶來諸多不利因素。有關方面必須盡快加強油墨、膠粘劑、印刷、復合加工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生產出安全、環保的食品包裝產品。

記者:據了解傳統的包裝形式對環境的污染日益嚴重,據統計,我國縣以上城市固態垃圾年產量約2億噸,美國1.5億噸,日本約0.5億噸:其中包裝廢棄物發達國家站垃圾總量的1/3,我國約占1/10即每年達到2000萬噸,可見包裝污染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對此請介紹下政府企業應該做哪些努力。

陳志周:首先要借鑒國外經驗,實施包裝立法。目前,我國雖頒布了《固體廢棄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有關法規,但尚無專門的包裝管理法規。雖然近年來陸續出臺了些有關包裝的政策,但缺乏強制性的約束力,我們應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借鑒這些國家的成功經驗,并根據國際上的發展動態制定政策。

其次加快綠色標志認證工作。我出口企業需要全面開展有關的綠色認證工作,推行環境標志制度。要積極推行lS014000國際標準,通過建立,實施環境管理認證體系,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的產生,減少污染處理費用,給企業帶來綜合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還要積極實施環境標志產品制度,讓更多的出口商品在開展環境標準認證的基礎上,進一步取得發達國家的環境標志,使更多的出口商品達到“綠色壁壘”的要求,獲得國際產品出口的通行證。

今天,在綠色化的浪潮下,我們要順應世界的形勢發展,為我國自身的環境保護和資源利用,為子孫后代的長遠利益著想;在新的形勢下,為迎接國際貿易中“綠色壁壘”的挑戰做好準備。

鮑新春:就國家而言,應當完善執法依據和手段,提高治理整頓的效果。完善綠色包裝檢測手段,增強工商部門檢測假冒偽劣商品的力度。同時,監管部門還要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對冒用綠色包裝認證標識及亂貼綠色標簽的行為要予以嚴厲查處。

企業在包裝材料的選擇上,除了一方面要加快技術創新,研制新工藝和新產品,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開發多樣化的綠色包裝材料,特別是一些天然生物包裝材料。如木材、竹編材料,木屑、麻類棉織品、柳條、蘆葦以及農作物莖稈,稻草、麥秸等。例如:在果品主產區,果樹枝完全可以成為高檔木漿紙的生產原料,木漿紙可以用來制造高檔紙箱、紙張、紙袋等。

記者:綠色包裝對于國家和企業來說有什么意義?

陳志周:對國家來說,包裝綠色化可以減輕環境污染,保持生態平衡。包裝若大量采用不能降解的塑料,將會形成永久性的垃圾,塑料垃圾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氣體,包括產生容易致癌的芳香烴類物質,若包裝大量采用木材,則會破壞生態平衡,因此采取綠色包裝是一個國家保護環境和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途徑之一。

篇7

最好的創意是沒有創意。Stina品牌葡萄酒的設計師似乎深諳此道。在此款葡萄酒的標簽設計中,設計師僅以一張帆布質感的白色標簽搭配銀色品牌名稱及相關說明作為全部設計的內容,不禁讓消費者為之疑惑。原來此款名為Stina的葡萄酒,其產地人杰地靈,誕生了很多藝術家及詩人,并以盛產白色石頭聞名于世。為了彰顯其產地特色,設計師以白色標簽作為白色石頭的象征,并以此作為藝術家們的創作天地:每一位品酒人在品嘗葡萄酒時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在標簽上隨意涂畫,勾勒獨一無二的藝術圖景。原來“沒有創意”的真正含義是發揮所有人的創意,這個辦法在此款葡萄酒上運用得似乎恰到好處。

簡約輕便的 遠征食品包裝

如圖所示的包裝為LYO品牌遠征食品包裝。不同于普通食品包裝,遠征食品包裝是專為遠征、科考、探險等戶外運動愛好者而設計的包裝,因此此類包裝必須具備體積小、重量輕,且能承受惡劣環境的特點。為了達到以上要求,此款包裝采用輕質的包裝材料,以真空包裝的形式,將內裝物密封于包裝內。在裝潢設計方面,以灰、白為主色調,設計簡約,營造了一種極地嚴寒的視覺效果,具有一定的貨架辨識度。

清新怡人的 干果包裝

在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時代,干果包裝也是日新月異。如圖所示的包裝來自“新農哥”干果包裝系列。為了增強用戶體驗,此系列包裝雖仍舊采用塑料基材作為包裝的主要材料,但摒棄了以往“四封袋”這一簡單的包裝形式,采用“自立袋+可再封拉鏈”的形式,方便消費者拆封、存放,提高了品牌的檔次。在裝潢設計方面,設計師以清爽的白色作為底色,在開口處點綴片片新綠,以內裝干果的真實形象作為主要圖案,縷縷山野清新之氣透過包裝傳遞至消費者的感官體驗中,具有不錯的貨架吸引力。

鳥蛋狀的 礦物鹽包裝

形如鳥蛋的橢球體包裝內實則承裝著來自西班牙圣地亞哥的礦物鹽產品。此款礦物鹽包裝不同于我國食鹽塑料袋裝的包裝形式,生產商將礦物鹽盛裝于塑料罐狀容器內,當消費者打開罐蓋后,可從罐中央小孔處傾倒礦物鹽。雖然此款包裝造型新穎獨特,但在健康理念被日益推崇的氛圍下,此款包裝與其他罐裝類包裝一樣,存在一個問題:不能對每次傾倒礦物鹽的克數進行度量,不便于消費者使用,在用戶體驗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懷舊復古的 醬汁包裝

五味雜陳的生活不但充滿了柴米油鹽的瑣碎,更重要的是,它還蘊含著喜怒哀樂的沉淀。那么,我們何不借以閃爍在生活中的真實表情來裝點生活必需品的標簽呢?如圖所示的包裝來自Via-Roma品牌。在花團錦簇的包裝設計產品中,該品牌的設計別具一格。設計師選取老年人微笑瞬間的真實影像作為標簽的裝飾圖案,以灰、白色彩覆蓋整個標簽,除了品牌名稱及相關說明外,再無多余的設計元素,但懷舊溫馨之感卻油然而生。在設計不斷沖擊視覺體驗的今天,偶爾嘗試懷舊復古,或許也能找到一條打開銷售大門的通道。

具有提示作用的 藥品包裝

“按時吃藥”雖為一條簡單的治療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患者卻常常因種種原因而忘記服用藥物,甚至導致貽誤治療的后果。多年來,醫師與藥品生產商一直在尋找解決此類問題的有效辦法。他們開發了內含芯片的智能醫藥包裝,利用電腦監控機制,督促患者按時服藥。如圖所示的包裝也是一款具有提示功能的藥品包裝。與上述智能包裝不同,此款由設計師Moon Sun-Hee設計的包裝借助新穎醒目的設計達到預期效果。設計師將“盆栽鮮花”的設計元素融入藥品泡罩包裝的設計中,摒棄以往規則有序的泡罩排列方式,將花瓣的排列形式結合鏤空花盆底座,創造出溫馨淡雅的視覺效果,一掃藥品在患者心中冰冷刻板的形象。當患者服用此藥時,可將花盆鏤空處進行翻折,形成支架,放在桌面或其他醒目處,以便引起患者注意,按時服用藥物。

鑲嵌于手掌之中的 文具包裝

對于橡皮、尺子、鉛筆等文具來說,若想將這樣一套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文具包裝于一體,同時兼顧美觀實用的包裝特性,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圖所示的包裝來自Stabilo公司。其新穎之處在于設計師借助“手掌”的概念,將五件形狀迥異的文具巧妙地結合在一個塑料包裝盒之中,充滿趣味且有效展示了各個產品的面貌。此外,設計師以粉紅與淺藍作為裝潢主色調,設計簡單時尚,能夠充分吸引兒童的目光,貨架吸引力十足。

篇8

關鍵詞:綠色包裝;可持續;發展問題

中圖分類號:J525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11)15-0213-01

綠色包裝這一概念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提出來的,是指能夠循環使用,再生利用或降解處理,且在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人體及環境不造成公害的包裝。綠色包裝可使資源、能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包裝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低或完全無污染。它既順應了國際環保發展趨勢的需要又迎合了世界范圍內的綠色營銷新浪潮,同時還是綠色產品中綠色設計與管理的重要環節。更直接的是其有利于中國產品沖出國際貿易的綠色壁壘,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與國際競爭力,是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綠色包裝設計作為一種新的設計思想與方法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可和重視,同時帶動了綠色包裝產品循環周期內各個階段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形成了以綠色包裝產品設計為龍頭的綠色包裝產品工程。因此,把綠色包裝設計引入包裝工程領域,也向設計師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點、開辟了一個新的路徑,作為包裝設計師,更需要在這一領域技術體系、美學思想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我們深信提倡綠色包裝設計,創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化、人性化包裝空間,必將成為包裝設計的主流。

一、對于食品包裝而言,可采用可食性包裝

這是解決食品包裝廢棄物與環保之間矛盾的好辦法。在進行部分食品包裝的設計中,可制成一種不影響被裝食品原味的可食性包裝膜。目前,世界各國現在已開發出很多種,如澳大利亞的一家公司就研制出一種可食用土豆片包裝,人們吃完土豆片后還可食用其包裝。又如英國一家公司就制成了一種可食用的果蔬保鮮劑,它是由糖、淀粉、脂肪酸和聚酯物調配成的半透明的乳液,可采用噴霧、涂刷或浸漬等方法覆蓋于蘋果、柑橘、西瓜、香蕉、西紅柿等水果蔬菜的表面。由于這種保鮮劑在水果表面形成了層密封膜,故能防止氧氣進入果蔬內部,從而延長了熟化過程,起到保鮮作用,涂上這種保鮮劑的水果蔬菜保鮮期可達200天以上。最妙的是,這種保鮮劑還可以同果蔬一起食用。

二、使用可降解、可再生的包裝材料

可降解性材料是一種值得深入研發的材料,這種材料使用后,在光和作用或土壤及水中微生物作用下,在自然環境中逐漸分解和還原,最終以無毒形式重新進入生態環境中,回歸大自然。如法國一家奶制品公司制造出一種從甜菜中提取的乳酸,制成的酸奶盒和杯盤。這種生態盒的基本原料是甜菜,通過摻入礦物質后便成為一種輕型、堅固的材料,用這種材料制成的盒(杯)可在攝氏55度以下、60天內分解為農家肥料。

在包裝材料選擇上還應盡量避免木制包裝,大力發展再生材料是環保包裝的趨勢。大地和森林是人類生態平衡的基礎,木材的肆意砍伐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災難是不可估量的。針對這種現況我們可以考慮采用可重復再用和再生的包裝材料,如,紙類材料是包裝行業中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材料。紙的原料主要是天然植物纖維,在自然界中會被很快地分解,造成環境污染程度低并可以重新回收利用。在許多國際大公司,使用可回收紙用于年報、宣傳品的制作,用回收紙制成的信箋、信紙,以體現其關注環境的綠色宗旨,同時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還比如聚酯類包裝材料再回收之后,用物理和化學兩種方法再生使其循環使用。

縱觀我們的歷史,流傳至今的許多包裝仍然值得我們設計時借鑒學習。例如中國的米粽包裝就是一項極佳的傳統包裝設計,作為包裝外衣的粽葉是一種自然植物蘆葦,味道清香令人回味無窮,而且用后會在自然中分解消失。還有現今在中國酒包裝設計上仍然隨處可見陶器與瓷器的良好應用,經過匠心獨具的造型設計,加之色調及文字的藝術處理與巧妙搭配,使其包裝不僅具有現代感又深浸了厚重的傳統文化,可謂與綠色包裝原則形成了神奇的吻合。這說明只要因地制宜、巧于意匠、立足于地方材質,既可節省能源又利于環境,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綠色包裝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產品包裝的圖案和色彩聽起來似乎和環保沒有多大關系,但是它卻直接影響著消費者的視覺感受,在設計中要時刻體味設計與生產的調和,生產與消費的默契,生活與生態的和諧。設計師在包裝表現上應多強調與宣傳環保方面的訊息,在圖案、品名、色彩、文字間要流露出綠色包裝的氛圍,使其形成一種設計主流而傳播。

綠色包裝不僅是包裝設計本身面臨的一場大革命,也是包裝材料的一場大革命,更是有關我們人類生存衍展的大革命。綠色包裝給包裝設計帶來了更多的挑戰,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如何保護資源與環境,創造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是實施可持續經濟全球良性發展的基本戰略,讓我們企盼綠色真正成為21世界的迷人色彩,綠色包裝真正成為包裝設計的未來。

篇9

蔬菜精包裝也有隱患

從營養的角度看,精包裝蔬菜只能保住水分,不能保住營養。即使是在包裝嚴密的塑料膜內,蔬菜的存放時間一旦過長,所含的維生素、蛋白質等營養成分還是會降解。此外,精包裝蔬菜經常只標包裝日期而不標采摘日期,可能會對消費者判斷蔬菜新鮮程度有一定的影響。

從食品安全的角度看,精包裝的蔬菜在塑料袋或保鮮膜包裝的密閉空間中不能很好地呼吸,如果放置時間過久,雖然水分保存得很好,但是卻很容易成為厭氧菌繁殖的溫床,即使沒有腐爛變質,也有可能對身體造成潛在的健康隱患。此外,精包裝蔬菜的“干凈”外表,可能會讓消費者誤以為蔬菜經過清洗,從而忽略了蔬菜農藥殘留問題。

如何挑選精包裝蔬菜

首先購買時要認真查看包裝上的認證標簽。注意查看包裝上的質量認證、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等相關標識。蔬菜可以分為普通蔬菜、無公害蔬菜(承諾不會發生農藥超標)、綠色食品蔬菜(種植中不用任何中高毒物質)和有機蔬菜(栽培中不用任何人工合成物質)四類。盡量購買無公害蔬菜,普通蔬菜自不必說,購買精包裝產品意義不大,而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實際上目前屬于概念商品,尚無明確的國家標準。

其次要認真查看包裝上的日期。蔬菜是易變質食品,對新鮮程度要求比較高,因此購買精包裝蔬菜時一定要查看包裝日期,詢問生產(采摘)日期,盡量購買當天生產或采摘的蔬菜,并注意保質期。天氣與季節變化對蔬菜的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應盡量購買當季蔬菜。不要一次性購買過多蔬菜存儲在冰箱里,應根據就餐人數適量購買,在保質期內食用完。

還有一些蔬菜要特別注意清洗方法,比如大部分的山野菜,包裝中的一些化學物質必須通過水洗、浸泡、加熱、烹炒等方法來減少。還有的蔬菜所含的化學物質是在蔬菜生長過程中通過水和土壤逐步滲入其中的,并非存在于蔬菜表面。因此,在選購精包裝蔬菜時,同樣要注意了解蔬菜生產來源,避免購買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抽檢公布的不合格產品。

跟普通蔬菜一樣,精包裝蔬菜不是高溫處理過的罐頭食品,也應盡可能在新鮮時食用。實在食用不完,應根據不同蔬菜的特點采取不同的保存方法,于陰涼處存放及冰箱內冷藏是最常用的方法。

篇10

1以生態美學為理論基礎看包裝設計理念

(1)“和諧、統一”的審美感受。我國古代的藝術家始終把“和諧”致力于美的創造中,在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秦代的青銅器、漢代的漆器都已經表現出高度的美感,不論是器物造型、制作工藝、材料和裝飾上都達到了很高的水平。由于青銅器的地位所以不是一般百姓能用得起的,發展到漢代,漆器已經取代了青銅器,作為了普通人家也可以用到的必不可缺的生活用品,為了適應生活的需要,手工藝人還創造出了多功能、組合化和系列化的漆器。將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高度統一于產品優美的形態和精巧的制作工藝之中,用恰當的比例尺度來體現造型的多樣化,創造了實用和美觀相統一的最高境界。(2)“物盡其用”的傳統思想在設計中的運用?!拔锉M其用”對當今構建節約型社會,維持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傳統的物盡其用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是產品材料達到最大限度發揮,盡可能的充分利用原材料的價值。二是在使用物品的過程中尋求最大程度的使用價值,發揮其最大的使用效益。(3)帶有民族、宗教符號的生態設計。人類的藝術起源與宗教是分不開的,在現代社會最有代表性的為宗教而生的藝術作品就是藏式家具。藏式家具是中國家具中帶有強烈民族感的標志性藝術作品,家具多用核桃木、松木等軟木制作,而木材又是中國傳統造物中最喜歡的元素??少F的是古老的藏式家具仍然依照傳統的造物結構,不用一釘一鐵,而是運用“榫卯”結構固定與連接,這種源于自然的審美情趣帶有強烈的民族時代感,在現代社會這種民族設計已經是難能可貴的了。

2以生態美學觀對現代食品包裝設計進行理論構建

(1)建立與市場環境共生的創新型生態設計。作為設計者,設計時的首要任務是要充分注意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盡量消除不合理的設計造成的環境污染與危害,最好選擇使用在自然環境下易降解和易于回收的材料;再次就是要考慮到設計的產品能否被市場所接受。作為科技工作者在科學技術與社會環境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與自然的關系,即人如何利用科學技術既開發自然又保護自然,真正造福于人類的問題。①例如,澳大利亞一家公司就研制出一種用于土豆片的包裝,人們可以把土豆片連同包裝一起吃掉。對食品來說,解決食品包裝與環境之間矛盾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可食性純天然的包裝材料,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科學技術之上的。(2)堅持“以人為本”的人性化設計。人的需要是設計靈感的泉源,設計是以滿足人的需要為目標的創造活動。②堅持設計的本真是“以人為本”,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作為產品的附加,除了功能的滿足以外,當然也需要讓包裝起到宣傳作用,但是,應該避免浮躁和過度包裝,做到貼切、樸實、恰如其分的表達產品的品質與內涵,把握包裝設計中的“度”。英國斯特萊斯克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研制成功一種可提醒消費者食物何時開始變質的食品包裝袋,當食物開始變質或超過保質期但沒有放進冰箱冷藏時,包裝袋內氧氣含量便會上升,包裝袋將改變自身的顏色。這種包裝袋還可以為食物提供特殊的保存環境,以延長食物的保存時間。國外包裝制品的人性化趨勢更加明顯,更富創意,未來的包裝理念就是將自然生態的長遠價值融會于人性化的科學設計理念中,倡導公益包裝、綠色包裝、適度包裝、輕度包裝。(3)包裝設計的形式與功能相結合?!靶问健迸c“功能”關系問題一直是設計中討論的焦點。在設計發展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設計不僅要滿足人們生理的需求,而且要滿足人們心理的需要;設計不僅要實用,而且要適用;不僅要適用,而且要在設計中賦予更多審美的、情感的、文化的、精神的含義。追求包裝設計形式與功能的和諧統一。(4)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設計的可持續性原則要求我們的設計應該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影響后代人生存及其發展環境。當前社會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能源材料的無形浪費,就比如國內在的紙質材料使用上的一些問題。紙質本身是無污染材質,但是在進行“設計———加工———成型”的過程中會有各種來自其他重金屬或者油墨的污染,結果造成不必要的環境污染,給我們的可持續設計又增添了諸多阻礙。國外的不少包裝設計都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在秉承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對多個方面都做出了改進。一是節省材料,同樣品牌的洗發水,大包裝可比小包裝節省20%的包裝材料,節省材料就是節省地球資源。二是材料安全,如一個啤酒莊園用麥殼制成啤酒禮盒來贈送給顧客,既天然又環保,廢棄物也可自行分解,這樣就能避免原材料的二次加工,過多的添加各種化工原料能使包裝使用壽命增長,但是卻是對消費者的健康最不安全的做法。三是設計生活化,把包裝當作一種生活器具來設計,使其可被反復使用,延長使用壽命,減少垃圾。四是廢棄物的分類回收,把包裝的各種材料分類丟棄,以便于垃圾回收時的處理再利用,在這一點上我們國人的垃圾分類意識是十分薄弱的。還有一點就是國內現有的包裝有追求高成本的趨勢,為了保持自然環境的原生態,保持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推行環保節能型的生態包裝勢在必行。(5)包裝設計的風格化。一個品牌的包裝設計應該結合各個國家、地區的具體情況來做出適當的改變,要適應這個國家、民族的習性和理念。日本的食品包裝設計在民族與國際的契合點上找到了合適的出路,設計的東西既有強烈的民族風格又用現代化的元素表現。例如,古市庵生產的午餐套盒,飯團用竹葉包裝,捆繩也是竹葉,包裝不僅把竹子的香氣傳到了米飯里,而且是天然的,原生態的。雖然這樣的包裝與我們國家粽子包裝理念是一脈相承的,但是一看到這種包裝就主觀認為是日本的包裝概念。原因在于我們僅僅把粽子的包裝當成一種模式,就只是認為這樣的原生態包裝只適合粽子,而不是去利用這種取法自然、源于自然的設計理念去置換一些同概念的商品,在這一點上國內的過于追求現代化而忽視民族化的做法上是十分令人惋惜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也有不同的文化底蘊,其審美行為也不盡相同。在工業化發展的時代國內的包裝設計失去了我們的民族特色,包裝風格和國際化越來越近,卻和自己的民族文化越來越遠,一些需要反映民族、宗教特性的設計也打上了國際化印記,所以設計的本土化、風格化勢在必行。設計要反映地域性審美觀念。并且提倡充分利用新技術與新材料,結合本地設計材料和傳統材料的設計手法以及生態美學元素的地域性表現形式,創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產品。民族的設計就是世界的設計,在這個高度工業化和商業化的社會,帶有明確的民族、地域風格的包裝設計才能在世界包裝設計中獨樹一幟。大自然無處不在的設計讓我們必須找回對自然與生命的同感,對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出睿智的生態設計。

作者:李思琪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 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