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治理范文

時間:2023-12-26 18:06: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地下水治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地下水治理

篇1

地下水治理費用是地表水的上千倍

地下水的治理難度非常大,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楊大文教授表示,治理成本有時是治理地表水的上千倍。

地下水有不同深度,地表水可以直接采樣,但是地下水的采樣卻需要通過打井等方式,這項工作非常復雜。即便確定了某地深層地下水遭受污染,治理起來也費時費力。目前的污水凈化分為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以及它們的組合方法。一般生物方法比較經濟,如活性污泥或生物膜法。

由于地下水污染的區域往往范圍較大,井口狹窄,這就使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這些生物技術無法大規模的開展?!艾F有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清水大量注入深井中進行稀釋,這必將造成更大的水資源的浪費?;蛘吖嘧⒋罅刻砑犹厥馑巹┑娜芤?,而購買這些藥劑無疑是筆巨大的開支,效果如何也很難保證。所以最好的治理方法就是預防。”楊大文說。

“深井灌注”難保安全

地下水污染仿佛是伴隨工業發展而生的“原罪”,沒有哪個國家能完全規避它。

雖然濰坊市許多工廠將污水通過高壓水井壓到地下1000多米的水層的事情并沒有查實。但在歐美,有些地方允許向地下排放污水,但必須通過專門的方式排放,且對地下排污的水質要求要高于地表排污?!坝捎诘叵滤h很慢,修復也更困難,所以對排污的水質標準要求非常高。”

目前,美國 89% 的工業廢水采用深井灌注的方式被深埋到地下。這種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在地質結構符合條件的情況下,構筑一個千米深井,然后將工業廢液灌注進去,封存其中。在灌注過程中,廢液會穿越若干個地層,會有六層安全保護管道將廢液和周邊地層完全阻隔。隨著時間推移,酸性廢料和堿性土壤層中和,最終實現無害化。

但是,美國實施深井灌注有著嚴格的規范,它的前提是保證排放物與地下水完全隔絕。目前人們開采地下水的深度一般不超過 300 ~500 米,“深井灌注”的井深通常約 800 米到超過 3200 米不等。

然而,在美國歷史上,始于上世紀 50 年代的深井灌注技術還是遇到過兩次事故,一次是 1966 年在科羅拉多州,一家化工企業在利用深井灌注廢液過程中由于壓力過大引起了地震。另一次事故是某一個深井管道腐蝕,造成滲漏。

隨后,美國環保署連續頒布法案,要求企業在實施深井灌注的時候,必須提供“無轉移”示范證明,確保在1萬年內,所灌注液體的有害成分不會從灌注區發生轉移,或者當有害廢料離開灌注區的時候,已經不再含有有害成分。

近幾年,深井灌注技術已開始逐步進入中國。由于深井地下的地質勘察很困難,所以不可能像地表地質勘察那樣全面細致。即便現在確認地下沒有斷層,也不能保證它像美國環境署規定的“1 萬年無轉移”。與此同時,由于中國還沒有出臺相應相關法規,所以對于這一技術的監管還是一片空白。在國務院行政法規規定中,只有《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涉及深井灌注行為,但沒有具體、有針對性的規定。

而目前在美國,除了完備的立法外,技術革新也為地下水污染修復帶來了曙光??蓾B透反應墻(簡稱“PRB 技術”)是目前歐美許多發達國家新興的用于原位去除地下水及土壤中污染的方法。

可滲透反應墻是一面由活性鋁、活性炭及沸石等活性物質組成的埋在地下的“墻”。當污染物通過反應墻時,通過離子交換、表面絡合、表面沉淀、生物降解等作用除去污染物。

這項技術已經在北美和歐洲地區成熟應用,在治理點污染上收效良好。然而,這項技術在中國幾乎沒有應用的案例。這可能與我們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相對滯后有關。

亟須建立新的水質監測標準

其實國家相關法律早有規定,對于非法排污的企業行為,對相關責任人可做出最高7年有期徒刑的判罰,然而這樣的懲罰力度并沒有阻擋企業追逐利潤的腳步。

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楊大文表示,對地下水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對污染源的控制,污染源控制了,地下水污染問題就能解決。但這存在很大難度,如農業施肥造成的污染,由于涉及到的農戶多、又非常分散,因此不好控制。

篇2

【關鍵詞】地下水資源;污染治理;方法

0.前言

地下水資源的循環持續應用對創建潔凈、環保、低碳城市極為有利。倘若無法應對處理地下水資源持續應用有關問題,便會對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形成不良影響。為此,應采用科學有效的工作策略,凸顯地下水資源綜合效益,預防對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形成破壞影響。在實現效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可凸顯有利影響,降低不利因素??稍诒Wo與應用資源之中贏得平衡。本文基于這一目標研究了地下水資源污染治理的有效方式技術,明確了應依據具體的污染物類別、地貌地形狀況、區域地質環境等因素綜合考量,選擇合理可行的治理方式,進而提升工作實效性。

1.地下水資源污染治理方法

1.1抽出處理修復方法

抽出處理修復技術方法為修復地下水異位的核心技術手段,實現了廣泛持久的應用。伴隨污染治理技術的不斷深化發展,令該方法具備了更豐富的含義。應用該方法修復處理通常劃分成兩類,即地下水動力管控以及處理地上污染物質。該技術依據地下水形成污染的范疇,在場地之中布置定量抽水井,借助水泵以及水井抽取污染地下水,而后通過地面凈化處理設施進行有效的污染治理。該抽取階段中水井水位將不斷降低,位于水井四周將構成水位下降漏斗,令四周地下水持續的流入水井,降低污染擴散。可引入地表徑流,回灌入地下,也可滿足當地供水需求。

當前抽出處理修復方法主要的治理對象包括十二類污染物質。典型目標為TCE,還包括鹵化有機物質,例如VC以及PCE等。

1.2監測自然衰減修復方法

監測自然衰減法是利用污染場地天然存在的自然衰減作用使污染物濃度和總量減小,在合理的時間范圍內達到污染修復目標的一種地下水污染修復方法。自然衰減作用包括對流、彌散、稀釋、吸附、沉淀、揮發、化學反應和生物降解作用等。污染物的自然衰減存在于任何一個污染場地,但是自然衰減強度各不相同,主要取決于污染物性質和地下環境條件。對一個具體的污染場地,地下水污染修復能否采用監測自然衰減法修復需要調查評價。通過野外和室內物理、化學、生物調查獲得有關數據,進行自然衰減有效性評價,包括污染場地水文地質條件評價,提供生物自然衰減正在發生的證據,估計污染物衰減速率和衰減容量,預測修復達到目標所需的時間等。

監測布置應考量污染源的綜合分布以及具體的擴散模式、呈現出的地質水文狀況、開采地下水的條件、呈現出的水化學特點等。應引入點面結合方式,明確核心重點。針對區域狀況應進行合理管控,監測控制對象主體為排放大量毒害物質、危害影響明顯的污染源、重度污染區域,供水水源基地等。監測點位的設置應基于地下水質中污染物質的擴散狀況明確。

1.3原位修復方法

原位修復方法可用于治理飽水帶有機污染問題,并適合同SVE聯合應用。具體方法為,注入空氣至地下,構成氣流屏障,預防污染暈持續的向下方擴散并發生遷移現象。可在氣壓梯度影響下對地下存在的揮發污染物進行匯總收集,并通過供養方式,令污染物完成生物降解。該過程之中,形成質量遷移轉化的機理較為復雜,在各個修復時期,存在的控制速度以及效率也包含差別。

1.4石油污染物有效治理方法

針對石油污染物進行有效治理的方法包括,物理方式、水利控制技術、原位處理方式、化學氧化處理、生物修復方法、地下曝氣以及綜合處置方式。

應用物理方式手段,可針對導致石油烴污染現象的地下水展開有效治理,具體方式涵蓋評比處理以及被動收集技術方式等。水利控制技術主要借助井群系統,利用抽水,或者向著含水層進行注水的方式,通過人為影響令地下水水利梯度發生變化,進而可令形成石油污染的水質同潔凈水質實現有效分離。采用原位處理方式為治理地下水形成石油烴污染現象的重要研究內容。該方法技術不但投入經費較低,同時還可省略較多地表處理系統設施,可最大化的降低石油烴暴露,進而預防潛在的污染問題。為一類具有廣泛發展前景的治理污染方法技術。

原位化學氧化處理方式為新時期逐步研發的,可良好處置土壤與地下水之中石油污染物質。另外可采用地下水曝氣處理方式應對污染問題。原位生物修復處理為抵御地下水石油污染現象的創新方法,在目前具備良好的發展前途。

2.地下水資源污染治理方法比較

針對各類修復處理方法不同的工作機理,探究其治理不同污染物質的功效,可通過選擇較為常見的污染物作為治理對象。例如選擇汽油添加劑,比較各類治理污染方法的應用,為工程投資、技術方法運行成本、具體的治理時間以及呈現的修復水平分析提供統一的研究平臺。

通過綜合比對,區域調查層面,自然衰減監測修復方法所需的投入最高,接下來便是原位修復技術。工程設備配備投入層面抽出處理方法技術呈現出較高的造價水平,相比之下,自然衰減監測修復方法的技術造價水平最低。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工作中,原位修復以及自然衰減監測修復方法實力相當,投入成本較低,抽出處理方法需要投入較高的成本費用。系統檢測管理工作中,自然衰減監測修復方法需要投入較多經費,而原位修復方法投入較低。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抽出處理修復方法總體成本處在首位,而原位修復技術投入成本水平最低。治理時間層面,排除自然衰減監測修復方法外,其他方法并不具備鮮明的優勢與缺陷。修復處理的效果則為抽出處理方法排在首位,接下來依次為原位修復技術以及自然衰減監測修復方法。

3.結語

總之,針對地下水資源污染狀況,為有效的治理修復,我們只有明確各類方法技術特征、應用機理,適用范疇,通過比對研究、內涵把握,合理的選擇適用性、可行性技術手段,樹立創新發展意識,借鑒發達國家成功經驗,方能真正提升地下水資源污染治理綜合水平,達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進而實現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科]

【參考文獻】

[1]溫隨群,劉雁翼,宋文娟.我國地下水資源開發對環境的影響與治理對策[J].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2008,29(2).

[2]吳親幫.地下水資源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治理對策[J].中國水運(下半月),2009,9(1).

篇3

關鍵詞 承德市;地下水污染;分析;治理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4-0132-02

承德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山水園林城市,是連接京津冀遼蒙的區域性中心城市。2011年底承德市中心城區人口規模約57萬人,總面積為96.62km2。承德市市區地下水監測點原有17眼井,隨著城市改造,部分井位逐年被填埋,截止到2011年只剩10眼井。每年逢單月監測,監測項目24項。

1 監測結果

按GB/T14848-93《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中的三類標準,對2007年-2011年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將主要污染物監測數據列表、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承德市地下水超標的項目有:硝酸鹽氮、總硬度、亞硝酸鹽氮、氨氮。其中:

1)總硬度:均值為523.11mg/L,監測值范圍為278.0mg/L~670.0mg/L,超標率為84.44%。主要超標點位為馬圈礦新井、三塑、太平莊、營子水源井。五年間監測最大值為670.0mg/L,最大超標倍數為0.5,出現在馬圈礦新井;

2)硝酸鹽氮:均值為19.54mg/L,監測值范圍為6.63mg/L~37.4mg/L,超標率為44.4%。主要超標點位為冷凍廠、三塑、釀造廠、莊頭營、紅石巒、承鋼水源井。五年間監測最大值為37.4mg/L,最大超標倍數為0.8,出現在冷凍廠井點。主要超標點位為冷凍廠、三塑、釀造廠、莊頭營、紅石巒、承鋼水源井。五年間監測最大值為37.4mg/L,最大超標倍數為0.8,出現在冷凍廠井點;

3)亞硝酸鹽氮:均值為0.024mg/L,監測值范圍為0.002 mg/L~0.534mg/L,超標率為24.4%。有3個點位超標,分別為制藥廠、營子水源井、馬圈礦新井。五年間監測最大值為0.534mg/L,最大超標倍數為25.7,出現在馬圈礦新井;

4)氨氮:五年均值為0.45mg/L,均值范圍為0.012 mg/L~9.92mg/L,超標率為28.89%。分別為營子水源井和馬圈礦新井,超標率為28.89%。五年間監測最大值為9.92mg/L,最大超標倍數為48.6,出現在營子水源井。

統計指標 監測項目

總硬度 氯化物 硝酸鹽氮 亞硝酸鹽氮 氨氮

平均值 523.11 109.04 19.54 0.024 0.450

最小值 278.00 1.38 6.63 0.002 0.012

最大值 670.00 283.0 37.40 0.534 3.14

檢出率 100.0 100.0 100.0 28.89 31.11

超標率 84.44 2.22 44.44 24.44 28.89

最大超標倍數 0.5 0.1 0.9 25.7 14.7

注:單位為mg/L。

表1 地下水主要污染物均值統計表

2 水質評價

2.1 評價標準

評價方法選自現行國標《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93中地下水評價部分,此評價方法基于《地下水質量標準》,因此評價結果全國可比。

2.2 評價結果

承德市地下水的主要污染物為硝酸鹽氮、總硬度、亞硝酸鹽氮、氨氮,其余監測項目均達到國家III類標準。污染程度嚴重的為氨氮和亞硝酸鹽氮,超過國家V類標準。

從監測點位上看,水質極差的井有2個,占總數的12%。其中營子水源井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和亞硝酸鹽;馬圈礦新井主要污染物為氨氮和亞硝酸鹽;水質較差的點位有8個,占總數的47%,主要污染物為硝酸鹽氮和總硬度;其余點位水質較好或良好,均符合國家III水質標準。

從污染物空間分布上來看,主要污染物的分布較為集中。氨氮和亞硝酸鹽污染集中在鷹手營子礦區的營子水源井和馬圈礦新井,且污染程度很重;總硬度和硝酸鹽氮污染集中分布在雙橋區的冷凍廠、三塑、釀造廠、莊頭營、紅石巒。

3 地下水污染原因分析

承德市區地下水賦存條件、水理性質及水力特征,分2個含水層。分別為河谷平原孔隙潛水含水層和基巖裂隙潛水含水層。根據含水層的分布特點及賦存條件又分3級水文地質區。河谷孔隙水區分布于境內的河谷平原及其河流支谷種的第四系中。低山丘陵裂隙水區分布雙橋區、雙灤區及承德縣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帶的基巖出露區。中低山深谷裂隙巖溶水區分布鷹手營子礦區及承德縣南部的碳酸鹽巖類地層出露區。

市區地下水補給主要來自大氣降水?;鶐r山區裂隙含水層在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后,通常以側向滲流的形式補給臨近溝谷的孔隙含水層,或以泉的形式進行排泄。山間河谷孔隙含水層除接受基巖裂隙水的側向補給外,還接受上游地下水的徑流補給,雨季則直接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水源附近,因地下水開采強烈,形成地表水流向開采區的反向滲流狀態。山間河谷孔隙水除向下游徑流排泄及消耗于蒸發外,人工開采已成為重要排泄方式。

根據以上地質及水文情況分析,市區地下水污染原因主要為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水以及煤炭開采對地下水資源的破壞造成的局部污染。

1)由于承德市目前還沒有能夠進行高級處理的垃圾場,生活垃圾只能進行簡單的填埋處理,經過雨水浸瀝,垃圾中的污染物滲入地下水,造成污染。冷凍廠和三塑一帶污染就是這個原因所造成的;

2)營子區的兩個水源井氨氮和亞硝酸鹽污染嚴重的主要原因在于煤炭開采對地下水環境質量的破壞。營子區的工業主體為煤炭開采業,煤炭資源在開采過程中,經過一系列的化學反應產生含有大量污染物的礦井水,由于礦井水與圍巖裂隙水存在一定的水力關系,只是污染物釋放到淺層地下水中,從而造成地下水污染。

4 結論及建議

針對承德市地下水環境的污染特征,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地下水資源管理

地下水是一種寶貴的天然優質水源,具有較強的穩定性,一旦打破其收支平衡,所造成的后果將無法彌補。為了維護環境質量的可持續發展,決不可無節制的濫采地下水。

2)取締滲坑滲井排污方式

地下水水質與地面水的垂直滲透有很大關系,采用滲坑滲井排污方式不僅對地下水水質產生嚴重影響,也會影響土壤質量。取締滲坑滲井排污,對工業、生活排水治理后采用排水管道、防滲排水渠等方式排放,可減少工業、生活污水對地下水的影響。對排放含有有害物質廢水的工業企業進行嚴格監督。

3)加強固體廢棄物、堆放物的治理

對于工業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的治理。加緊建設工業固體廢棄物集中處置場所和城市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廠,對工業固體廢棄物和生活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有害物質滲入地下,污染地下水環境質量。

4)加強地下水源的監控能力,建設飲用水源水質預警體系,開展水質自動在線監測。制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應急預案,成立領導小組并明確職責分工,對應急預案準備、應急處理進行明確規定。

參考文獻

[1]章偉民.中小城市地下水污染現狀調查及評價方法介紹.勘察科學技術,1994(6).

篇4

【關鍵詞】地下工程;漏水;原因;治理

1.地下工程漏水的原因

地下工程漏水的原因主要涉及到防水工程的設計、地下工程的防水材料的使用以及施工和工程管理的諸多因素。

1.1地下工程的設計方案欠缺總體的考慮和布局造成漏水

地下工程的設計方案欠缺總體的考慮和布局易導致地下工程漏水:① 在對地下水的勘察時,沒有充分考慮到上層滯水和壅水對防水工程造成的危害,容易導致地下工程在建造的過程中工程防水標高確定不合理的現象;②在對地下水的水質的檢測過程中,對地下水中侵蝕性介質造成工程滲漏水的危害重視不夠,導致地下水對地下工程的侵蝕性破壞,缺乏對防滲漏措施設計的考慮;③在對地下水的水位進行勘察時,對防水層高度的設計的考慮不周到,容易因為生活用水或生產用水的排放不當而導致管道漏水; ④在防水方案的設計中對特定的地下工程的結構形式的考慮不周,如地下綜合管廊通常在設計中對縱向均設計為構造配筋,只取管廊的橫斷面計算,容易導致管廊壁出現環狀變形裂縫而漏水; ⑤對穿墻管和變形縫等細部構造設計不當,導致漏水的發生。在地下工程設計中,通常采用的橡膠止水帶容易造成60% 左右的滲漏率,而且橡膠止水帶也容易被鋼筋等劃破,從而造成變形縫滲漏水現象的發生;穿墻管的部位或者防水處理沒有設置得當也容易造成地下工程漏水;⑥沒有根據地下工程的特定結構和地質水文條件,因地制宜的選擇合適的預防地下工程滲漏的防治方案,也容易造成地下工程的漏水; ⑦對地下工程防水等級的劃分方案的設計不當,也容易造成地下工程的漏水,由于不同的地下工程對防水的要求不同,甚至同一工程在不同水文地質條件下的防水要求也不一樣。因此,在對防水工程的防水級別劃分上要根據地下工程的結構特定和重要性進行區分設計。

1.2地下工程材料的質量要求不當造成漏水

地下工程對建筑防水材料的要求很高,質量不達標或選材與配比不當造成滲漏:①對市場上出現的新型的防水材料的性能和作用認識和了解不清,容易造成漏水。比如UEA復合膨脹劑被應用于取代傳統的礦渣水泥或普硅水泥,用傳統工藝施工造成了滲漏;②對泵送混凝土的處理不當,容易造成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往往超過限值,致使混凝土收縮增大,出現裂縫造成滲漏;③使用與堿反應的骨料,堿及硅膠吸水膨脹;或混入海沙或海水,使混凝土產生放射狀裂紋或從混凝土內部產生龜甲狀放射性裂紋造成滲漏。

1.3地下工程建造過程中對鋼筋混凝土本身防水功能的認識片面造成漏水

地下工程建造過程中對鋼筋混凝土本身防水功能的要求很高,片面化的認識容易造成漏水:①對鋼筋混凝土耐久性的認識不足,容易混淆鋼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強度。實際上,在水工或海邊建筑中耐久性比強度更為重要。地下工程設計和建造中對鋼筋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更高,這是由于絕大多數的混凝土建筑物的破壞原因與耐久性有關;②對鋼筋混凝土材料特性的認識不足,不了解鋼筋混凝土是一種非勻質性材料,誤認為鋼筋混凝土是防水的,但其內部實質是有空隙的,容易滲水造成對鋼筋的銹蝕,導致鋼筋表面上生成“純化層”,進而促使鋼筋混凝土強度下降,產生各種裂縫導致滲漏;③對鋼筋混凝土水泥砂漿的密實性和貫通性認識不足,混淆了水泥和砂漿的配置比例,造成滲漏。一般而言,當用水泥砂漿作保護層時,采用1:2.5以上配比的水泥砂漿,而不用1:3水泥砂漿,可減少地下工程滲水。

1.4地下工程的管理不當造成人為漏水

地下工程的管理不當造成人為漏水現象的出現:①地下工程的建造部門不按照設計部門的設計要求建造,偷工減料或者隨意改變用途,導致功能性的缺失,造成滲漏; ②由于一些冰凍等災害性因素的影響,造成滲漏。由于冰凍破壞,體積反復膨脹收縮,形成表面起鱗分層,逐步深入內部而出現滲漏;③地下工程建造完成并交付后,使用部門未按照要求,進行地下水位以下部位的密封處理,導致滲漏;④ 在地下工程的使用中對地下室積水的清理不及時,導致地表水、上層滯水、毛細管水對地下室滲透;再加上對附加防水層保護不好,造成損壞,從而出現地下水的滲漏。

1.5地下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標準不達標造成漏水

地下工程的施工質量和標準不達標造成漏水:①防水混凝土澆灌時不按配合比原則施工,導致混凝土的防水特性發生變化,造成滲漏;②地下工程的地基處理不達標,產生不均勻沉降,造成結構斷裂,從而導致滲漏;③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藝不達標,造成防水材料不能很好的起作用;④在地下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對變形縫或穿墻套管等關鍵部位的施工未用橡膠止水帶、套管外止水環等進行定位,使混凝土傾斜或變形,造成滲漏。

2.地下工程漏水的治理措施

地下工程漏水的治理要堅持首先查找并切斷漏水源,再選擇合適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藝,找準滲漏點,必須盡量減小滲漏水面積,使漏水集中于一點或幾點以減少其它部位的滲水壓力,最大限度保證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的原則。采取疏通漏水的孔洞,引水泄壓,在分散低壓力滲水面上噴涂速凝材料,以創造無滲水壁面,然后涂抹剛、柔防水材料,最后封堵引水孔洞的治理步驟,達到治理的目的。地下工程漏水的治理措施包括:

(1)加強對《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和《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的學習和領會,以保證在地下工程漏水的施工和治理中做到設計、施工、防水材料生產及維護管理的規范化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證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

(2)根據地下工程防水的等級,構造情況,應用部位、功能要求及耐用年限確定地下工程的防水方案,并確保防水方案的實施的質量和進度等。

(3)積極開展防水專業人員的教育與培訓工作,提高相關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水平,從而從根本上加強防漏治漏的水平。

(4)地下工程漏水的治理中,運用好各種不同種類的專業防水材料,把握好防水性材料的性能特點,提高防漏治漏的水平,充分利用各種防水材料的各自特長,取長補短進而達到杜絕滲漏符合使用的目的。

(5)加強對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研制和推廣工作,新型防水材料的質量和防水性能對地下工程漏水的治理至關重要,進一步發展具有我國特色的標準化的新型建筑防水材料,以達到防漏治漏的目的。

(6)在地下工程漏水的治理中,加強滲漏工程實施的監督機制,推行由設計、選材、施工、保養一體化管理,提高各環節的責任感,重視對滲漏工程施工監督,以保障滲漏工程有序的實施,逐步提高綜合治理地下工程防滲堵漏的能力。

3.總結

地下工程的防水和漏水治理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于對防水性材料的認識不足、對設計過程的疏漏以及施工技術的缺陷等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地下工程的漏水現象的發生。為了根治滲漏,必須找準滲漏原因、找到病根,再對癥進行綜合治理,達到符合使用要求的目的。 [科]

【參考文獻】

[1]張威.地下工程中常見的滲漏水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天津市政工程,2010,86 (4):38-40.

篇5

關鍵詞 地鐵隧道結構 地鐵道床 涌水涌沙病害 病害機理 治理措施

自20世紀60年代起,我國就開始修建地鐵。地鐵線從開始運營至今,已經有了相當長的運營時間,到了一定的時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病害。北京某地鐵車站就在近期出現了涌水涌沙病害。此病害治理工程是國內地鐵車站病害治理很具代表性的案例,我們應該認真分析涌水涌沙病害的成因,并提出對此類病害進行治理的一系列措施。

1 病害概況

該地鐵車站主體結構長約208m,東側有長約153m的喇叭口區段(明挖矩形結構)。車站自西向東以3‰的坡度下降,寬22.3m,高16.4m。車站為矩形雙層3跨框架結構,頂板埋深約4.8m,頂板結構厚1.5m,側墻厚1.1m,底板厚1.3m。車站框架結構采用C35混凝土,結構外防水為五氈六油防水層,變形縫處采用合成膠片和紫銅片加強。軌道系統是于車站主體結構完成之后,在底板結構上增設道床,而后鋪設完工。道床厚0.28m,為C30素混凝土結構。

病害現象為在車站及站端明挖區間底板道床向外涌水、涌沙。經現場勘察,在大約450m范圍內,從隧道結構變形縫及道床開裂縫中向外涌水涌沙,共發現21個滲漏點,涌水涌沙量大小不一。其中北側道床13處,7處處于變形縫位置;南側道床8處,1處處于變形縫位置。滲漏點均有泥沙涌出,有的點涌沙量較大,且發展速度較快。道床開裂現象較為嚴重,局部區域道床與底板明顯脫開。另外,通過調查歷史資料,該車站主要穿越雜填土層、沙質粉土層、細沙層、圓礫層及粘質粉土層,結構底板坐落在沙質粉土層上。場區范圍內第四紀地層含有3層地下水,分別為上層滯水、潛水、承壓水。

病害并未達到威脅地鐵運營安全的地步,但絕對不能任其發展,必須找到原因,針對病害采取相應措施。

2 原因分析

通常來說,地鐵日常的維修和養護主要集中在檢修軌道和消除安全隱患兩個方面,但是對于地鐵隧道結構和現澆混凝土整體道床的維修和養護,往往是很少甚至沒有的。因此,地鐵隧道結構和道床就成為病害發生的薄弱環節,這兩者一旦發生病害,也就成為地鐵車站涌水涌沙病害的主要病害因素。

2.1 隧道結構的病害因素

隧道結構可能引起地鐵車站涌水涌沙病害的誘發因素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結構的各種構造縫、結構鋼筋混凝土自身的質量以及隧道坐落位置的地質條件變化。

隧道結構在施工的過程中,為了方便施工會留有施工縫,考慮溫度變化,會預留伸縮縫。此外,還包括其他一些構造縫。這些縫隙很可能成為結構的薄弱環節,如果防水措施不利,甚至在防水措施有利的情況下發生防水部分老化嚴重,這些縫隙就可能成為結構的裂縫。如果結構發生裂縫,那么這些裂縫就為結構以外的水和沙上涌提供了前提條件。

篇6

第二條本辦法之適用。暫以臺北市及臺灣省之基隆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臺北縣之三重、中和、永和、新店、新莊、蘆洲、五股、泰山、板橋、土城、樹林等鄉鎮(市)為限(以下簡稱管制區)。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主管機關,為省(市)政府建設廳(局)。

第四條管制區內在本辦法前已使用之水井,未于主管機關公告辦理登記助間內辦理登記者,由主管機關命令停止使用。經核準登記之水井,不得申請變更水權增加抽水量。

第五條管制區內經核準登記之水井所有人或使用人,應裝設水表或累計出水量之量水設備。

第六條管制區內經棱準登記之水井,抽水量不得超過原核準之水量或變更用途。

第七條于管制區內鑿井,以合于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為限

一、自來水廠水源,有不能充分利用地面水之困難,為應緊急需要,必須利用地下水者。

二、自來水系統不能供應之地區,但以發給臨時用水執照,且用水量以必要者為限。

第八條主管機關得視管制區內用水情形,劃定禁止開發區。

前項禁止開發區內已取得之水權,主管機關得予變更或撒銷。

管制區內自來水系統可以地面水水源充分供應時,主管機關對于已取得水權之水井,得予限制、變更或撤銷其水權,并通知其所有人或使用人改用自來水。依前項規定撤銷水權之水井,應依水利法第六十條之二關于水井封閉或填塞之規定辦理。

第九條鑿井商不得于管制區內鑿開未經主管機關核準之水井。

第十條管制區內抽水用電之供應,須憑水權狀或主管機關之證明。

第十一條管制區內地下水作為工業用水及冷卻用水者,由主管機關按其實際情形。分別通知水井所有人或使用人,限期裝設循環設備,以為水之再利用。

篇7

關鍵詞:連續墻;施工工藝;滲漏;修復

1概述

隨著城市交通的日益擁擠,地鐵將逐漸成為全國各大城市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國內地鐵車站施工大部分還是采用明挖法,基坑圍護結構主要是旋噴樁、地下連續墻等支護方式。在眾多的支護方法中,地下連續墻以剛度大、整體性強、位移控制效果好等突出的優點和廣泛的適用性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所謂地下連續墻,就是預先進行成槽作業,形成具有一定長度的槽段,在槽段內放入預制好的鋼筋籠,并澆注混凝土建成墻段,如此連續施工,各墻段相互連接構成一道完整的地下墻體。由于這種施工方法可以開挖任意深度和斷面的深槽,所以能夠根據設計要求,建造各種深度、寬度、形狀、長度和強度的地下墻[1]。

2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

在施工地下連續墻之前,首先應該明確施工工序及內容。其中包括:導墻施工、鋼筋籠制作、泥漿制作、成槽放樣、成槽、下接頭管、鋼筋籠吊放和下鋼筋籠、下拔混凝土導管澆筑混凝土、拔接頭管。

2.1地下連續墻施工要點及相應措施

施工要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1根據地質條件,選擇挖槽方案。地下連續墻的挖槽并不能簡單的理解成只能用挖槽機進行挖槽。實際工程中,由于地質情況變化較大,在部分槽段的土質較硬,要考慮采取綜合的挖槽方案。因此對埋深較淺的連續墻,可選擇抓斗挖槽簡便有效,但只靠抓斗挖槽,在土質硬的槽段成槽作業時,就出現了成槽精度降低,效率明顯下降的現象。為此,可采用抓斗挖槽和沖擊成槽相結合的施工方案。

2.1.2合理劃分槽段。槽段的劃分原則是不影響槽壁的穩定性,同時考慮附近已有建筑物情況、挖槽機類型、槽壁的穩定性、鋼筋籠的重量等因素,盡可能的減少接頭數量,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還可以提高地下連續墻的防水性和整體性。

2.1.3嚴格防止導墻開裂和位移變形。導墻的作用是為挖槽機具導向、蓄存泥漿和防止槽口坍塌,同時可作為施工時水平與豎直測量的基準,安裝鋼筋籠、設置混凝土管、架設挖槽機具的支點。為此,在導墻的施工中重點是防止導墻開裂和位移變形。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拆模后應立即在墻間架設支撐,并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以前,禁止任何重型的機械設備在導墻附近停留。

2.1.4根據施工過程調整泥漿性能。2.1.4.1地下連續墻用泥漿的成分和性能要求。地下連續墻用泥漿通常是膨潤土(主要成分:SiO2,Al2O3,Fe2O3)泥漿。泥漿成分是膨潤土、摻合物和水。2.1.4.2調整泥漿性能的措施。在泥漿中摻入摻合劑改善泥漿的性能,提高泥漿的工作效能。a.摻入分散劑。當泥漿粘度太大時,可加入碳酸鈣等分散劑以降低泥漿粘度,從而可以達到置換對膨潤土有害的離子。

b.摻入增粘劑CMC。摻入泥漿后可提高泥漿的粘度,防止泥漿沉淀,使泥皮致密而堅韌,增強槽壁的穩定性。c.摻人堵漏劑。當槽壁是透水性較大的砂礫層,或由于泥漿粘度不夠,形成泥皮能力弱等因素而出現泥漿失水量過大時,就需要摻入水泥、鋸末等堵漏劑。d.摻入加重劑。當松軟土層或在地下水位較高的槽段施工時,由于壓力較大,需加大泥漿比重,以維護槽壁穩定。但如果一味加大膨潤土的濃度,則會造成比重過大。此時就可以加入比重大的摻合物,如珍珠巖等。

2.1.4.3必須對泥漿進行凈化處理。循環使用或澆筑混凝土置換的泥漿,其質量會逐步惡化,必須進行凈化處理,才能繼續使用。當地下連續墻工程結束后,將泥漿和泥水做分離處理,才可直接采用管溝排放。

2.1.5地下連續墻鋼筋籠吊裝方案制定要點。地下連續墻的鋼筋籠尺寸通常是按單元槽段制作而成,體積相對較大。要保證鋼筋籠的整體剛度,應科學的編制吊裝方案,并根據鋼筋籠的重量和制定的起吊方式和吊點位置,在鋼筋籠內布置2 ̄4榀縱向鋼筋桁架及主筋平面的斜向拉條,以防止在起吊時鋼筋籠橫向變形和吊放入槽內時發生左右相對變形。

2.1.6地下連續墻混凝土必須符合配合比設計要求。地下連續墻混凝土的澆筑是采用導管澆筑水下混凝土,混凝土的各項指標要比在水上澆筑的要求有所調整。按導管澆筑水下混凝土法的要求,混凝土要達到的配合比設計要求是應比水下澆筑的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提高5MPa。此外,要有較大的坍落度,流動性好而不易發生離析,使其在澆筑時,能在槽中均衡地保持基本水平上升。此時,要求的水灰比不大于0.6,水泥用量不小于370kg/m3,坍落度為18 ̄20cm,擴散度為34 ̄38cm。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木質素磺酸鈣等外加劑,對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坍落度、擴散度和提高強度均是有利的。

2.1.7接頭拔管時間的控制。連接兩相鄰單元槽之間的施工接頭方式有多種,工程中最常用到的是接頭管方式。從混凝土澆筑完畢到旋轉撥動和全部拔出的時間,是隨混凝土的性能、接頭管的長度、直徑和形狀及氣溫等條件的不同而變化的。拔管時間過早,會導致混凝土坍塌;過遲會因粘力過大而難以拔出,因此一定要掌握好拔管時間。

2.2地下連續墻滲漏的修復地下連續墻中出現的滲漏現象一般可分為點漏、線漏、面漏三種形式,其滲漏程度基本上可分為滲水、漏水、涌泥漿水等[3]。

2.2.1點漏、面漏的修復。對于不太嚴重的點漏、面漏,先用人工清除雜質,鑿去混凝土表面松動的石子,并用水將表面清洗干凈、鑿毛,然后選用硫鋁酸鹽超早強膨脹水泥與一定量的中粗砂配制成的水泥沙漿或混凝土來進行修補。也可用TZS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劑與超早強雙快水泥配合進行防滲堵漏。對于較大的孔漏,為防止出水口繼續擴大,現場可采用鍍鋅水管或塑料管作引流管插入漏水口,四周用快凝水泥嵌固,并在出水口處支設模板,拌制快凝混凝土形成止水內襯墻,然后采用雙管壓密注漿封堵漏水點。注漿材料為:漿液采用4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調制,水灰比0.8 ̄1.0;凝固漿液為水玻璃,水玻璃模數為2.5 ̄3.3,要求不溶性雜質含量小于2?,F場可用工程地質鉆機在漏水點正后方2m處開機鉆孔,鉆孔深度比漏水點淺2m,孔徑為100mm左右,成孔后在孔內并排插入2根注漿管,注漿管間距2cm左右,在其中一根管中首先用注漿泵泵入水泥漿,待發現水泥漿液從漏水點流出后,再在另一根管中泵入水玻璃溶液,由于水玻璃的凝結固化作用,過一段時間之后,滲漏點即可逐漸閉合。為增強封閉止水效果,同時填補可能存在的裂隙,應繼續原地注漿30min左右,然后停止送入水玻璃,但邊往上拔管邊注入水泥漿液,用以填補鉆孔形成的孔洞。

2.2.2線漏的修復。首先對漏水處進行割縫與剔槽,即人工修出寬3 ̄5cm,深15 ̄20cm的溝槽,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滲漏處的夾泥和雜質;其次對溝槽進行鑿毛、引流和封堵,具體做法是在接縫表面二側10cm范圍內鑿毛,以增加外防水層和原混凝土的粘結力。鑿毛后在溝槽處安入塑料管對漏水進行引流,并用封縫材料(即水泥摻和材料)進行封堵,封堵完成待達到一定強度后,再選用TZS水溶性封漏劑,用泵進行化學壓力灌漿,待漿液凝固后,再拆除注漿管,能有效地解決地下連續墻線漏的修復問題。

2.2.3嚴重的漏水涌砂的搶修。當遇到漏水涌砂嚴重而可能危及基坑或周圍建筑物安全時,應采取緊急措施,對其進行處理。漏水孔很大時,用土袋堆堵,然后用化學灌漿封閉,止水后,再拆除土袋?;佣侣岆U必須固砂,才能止水,從而使基坑安全。通常所使用化學灌漿材料的水玻璃濃度為39 ̄42波美度,經驗證明,用清水稀釋成25波美度為最佳濃度,在這種條件下,漿液固結自形程度好,凝固時間和固結硬度都利于形成漿團塊,堵塞漏洞。

3結論與展望

地下連續墻在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體現的優點主要有:

3.1施工中振動小,噪聲低。現在,地下連續墻能在城市建設工程中得到飛速發展的最大理由是施工時振動小,噪聲低。可以說各種方法和各種挖掘機械都具備這一特點。對于地下連續墻的高度評價是:工期短,經濟效果好,可晝夜施工。

3.2墻體的剛度大。地下連續墻可構筑成很大的混凝土墻體,能承受較大的土壓力,在基坑開挖時不會產生地基沉降或塌方等事故,因而在城市地下工程和臨近現場有建筑物的工程中它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方法。

3.3防滲性能好。由于地下連續墻的接頭處理得到了很大的改進,可使其防滲性能具有更可靠的保證。

3.4對周邊地基無擾動。

3.5可用于逆筑法施工。將地下連續墻方法與過去的逆筑法結合起來,能進一步發揮這兩種方法的優點,既安全又合理。

3.6可用作剛性基礎。可以把墻體組合成具有很大承載能力的任意多邊形,用以代替樁基礎,沉井或沉箱基礎。

3.7適用于多種地基條件。地下連續墻對地基土的適用范圍很廣,從軟弱的沖積層到中硬的地層、密實的砂礫層、軟質巖石、硬質巖石等所以的地基都可以施工。

地下連續墻的上述優點,使其在基礎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通過技術的發展、施工方法和機械的改進,地下連續墻的應用前景廣闊。但,護壁泥漿、墻段的接頭、鋼筋等的構造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陸震銓,祝國榮.地下連續墻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7.

篇8

關鍵詞:地下室;防水施工;監理;質量控制

隨著城市建筑日益向地下空間縱深發展,地下室防水工程質量問題愈來愈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為了保障工程的施工質量,做好監理工作就非常重要了。這也使得相應施工的監理人員必須要做好監理工作,以確保防水工程的施工?;诖耍疚木偷叵率曳浪こ淌┕けO理的質量控制進行了探討,相信對有關方面能有一定的幫助。

1 工程概況

某工程總建筑面積15620m2,地上26層、19層,為兩單元斜板高層住宅;地下2層,為非可燃物、設備用房,地下建筑面積為1184.6m2。

該工程的防水等級為一級,防水設計比較簡單,地下室采用混凝土自防水與卷材防水相結合的防水做法,卷材防水層采用3mm+4mm厚兩層SBS聚酯胎改性瀝青防水卷材。施工及驗收按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嚴格執行。

設計提供的地下二層和地下一層建筑平面圖中標明:

(1) 在沉降變形縫處用特制的橡膠止水帶進行防水(圖1);

(2) 連通地下車庫通道變形縫的防水采用金屬止水帶。

2 防水監理的審批工作

(1)審批防水材料廠家的選定工作。

(2)審核防水施工隊伍的施工資質是否符合要求。

(3)審核防水操作人員是否經過專業培訓,并取得防水操作上崗證,無證人員不得進入現場進行作業。

3 防水監理的驗收工作

地下工程的施工工藝過程應該是:基槽開挖澆筑混凝土墊層澆筑底板導墻底板SBS卷材防水層施工防水保護層施工綁扎底板鋼筋澆筑底板混凝土地下二層結構施工地下一層結構施工地下外墻防水層施工防水保護層施工回填土。從該過程可以看出,每一步的施工質量都對防水有影響,因此,監理要加強過程巡視、旁站和驗收,做到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不得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3.1 防水材料進場驗收

把好防水材料進場驗收關,包括:

(1)對SBS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的外觀質量、品質規格進行檢查,要求符合國家現行的標準規定;

(2)防水材料實行現場見證取樣制度,要求所用材料一次性進場,不得分次進場,否則每次進場不管數量多少都要進行見證取樣檢測。

3.2 防水層施工基層驗收

底板基層與防水層往往是不同單位施工的,為了防止相互之間扯皮,監理組織總包單位和防水分包單位進行專項驗收,看基層還有什么缺陷需要修補,影響不影響防水層施工等。

專項驗收主要內容包括:

(1)基層必須平整;

(2)導墻陰陽角做成45°弧;

(3)基層必須干燥;

(4)基層必須干凈、不起砂等。

驗收不合格不得同意防水施工。

3.3 底板防水層驗收

底板防水層驗收內容包括:

(1)附加層卷材是否按要求鋪貼到位;

(2)卷材接縫的搭接寬度必須達到要求,接縫必須粘貼密實;

(3)兩層卷材之間必須錯縫施工,鋪貼密實,中間不得有空鼓;

(4)防水層要得到可靠的成品保護。

3.4 鋼筋工程驗收

按照結構圖集和規范對鋼筋進行驗收,從防水角度來看,重點驗收:

(1)加強對地下室外墻鋼筋的排列控制,控制好鋼筋的保護層和間距,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加強對鋼筋內預留套管的驗收,確保位置準確以及止水鋼板的尺寸和焊縫質量;

(3)加強對穿墻螺栓的驗收,做到穿墻螺栓均有止水鋼板,且止水鋼板的焊縫質量均滿足要求。

4 防水監理的旁站工作

根據監理規范的要求,監理要對防水混凝土、防水細部節點、回填土等施工進行旁站,并認真做好旁站記錄。

4.1 防水混凝土澆筑時的旁站監理工作

總監理工程師簽署混凝土澆搗令后,監理單位就要做好檢查、旁站的準備工作,要認真查驗施工單位的施工準備情況。作為旁站監理,需做好以下工作:

(1)混凝土到場驗收,首先查驗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合格證是否滿足設計要求,其次檢測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損失是否滿足規范要求;

(2)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鋼筋及預埋管、洞口保護情況跟蹤檢查,出現問題立即督促整改到位;

(3)見證混凝土強度試塊、抗滲試塊的制作并監督保管,根據監理的平行檢驗方案,必要時進行監理的平行檢驗試塊留置。

4.2 鋪貼防水卷材的旁站監理工作

防水卷材要分層施工,工藝為:清理基層涂刷基層處理劑鋪貼附加層卷材檢查驗收熱熔鋪貼第1層3mm厚卷材檢查驗收熱熔鋪貼第2層4mm厚卷材封邊處理鋪貼蓋縫條檢查驗收。

對每一步的施工都要做好旁站監理,并記好旁站記錄,旁站時主要控制:

(1)施工資源投入情況:人員是否符合要求,器具是否運轉良好,防火、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

(2)防水基層細部處理與驗收情況:是否滿足施工規范要求;

(3)防水層細部節點處理情況:包括施工縫、沉降縫、陰陽角、預埋管等細部節點;

(4)材料見證取樣情況:材料見證取樣,試驗合格(結果)等。

4.3 基坑回填土施工的旁站監理工作

本工程設計圖紙中關于回填土明確指出,在地下室外墻800mm寬肥槽內用2∶8灰土進行回填。為保證回填土的質量,監理安排專人跟蹤,做到:

(1)檢查施工準備情況:土料準備充足,機械準備到位,作業環境安全可靠等;

(2)檢查土料質量情況:含水率、土質、灰土拌合情況等;

(3)分層回填施工情況:人工回填分層厚度不超過250mm,灰土回填范圍、寬度大于800mm;

(4)壓實情況:壓實方式、壓實度、土樣壓實試驗情況等;

(5)防水層保護情況:保護層的施工質量等。

5 防水監理的資料工作

5.1 防水監理資料管理

防水監理管理的資料主要有:

(1)防水分包單位資質、人員上崗證等報審資料;

(2)防水施工專項方案、技術交底等資料;

(3)廠家考察、材料選定等資料;

(4)監理細則、監理旁站記錄、監理日記等資料。

5.2 防水混凝土監理驗收資料

自防水混凝土監理的驗收資料主要包括:

(1)水泥、砂、石、外加劑摻合料合格證及抽樣試驗報告;

(2)預拌混凝土出廠合格證;

(3)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單;

(4)坍落度檢驗記錄;

(5) (砼試件)抗壓強度和抗滲壓力試驗報告等。

5.3 SBS卷材防水施工監理驗收資料

防水卷材施工監理驗收資料主要有:

(1)防水材料的合格證、檢測報告、見證試驗報告;

(2)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3)工程技術文件;

(4)檢驗批質量評定表等。

6 結語

綜上所述,地下室防水工程是建筑工程防水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其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也關系到地下室長期的正常使用。因此,為了保障地下室防水工程的施工質量,就需要做好工程施工的監理工作,相應的工作人員必須要認真對待,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施工的質量,以避免工程出現質量和安全的問題。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連續墻; 施工工藝; 滲漏; 修復

1 概述

隨著城市交通的日益擁擠, 地鐵將逐漸成為全國各大城市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目前國內地鐵車站施工大部分還是采用明挖法, 基坑圍護結構主要是旋噴樁、地下連續墻等支護方式。在眾多的支護方法中, 地下連續墻以剛度大、整體性強、位移控制效果好等突出的優點和廣泛的適用性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

所謂地下連續墻, 就是預先進行成槽作業,形成具有一定長度的槽段, 在槽段內放入預制好的鋼筋籠, 并澆注混凝土建成墻段, 如此連續施工, 各墻段相互連接構成一道完整的地下墻體。由于這種施工方法可以開挖任意深度和斷面的深槽, 所以能夠根據設計要求, 建造各種深度、寬度、形狀、長度和強度的地下墻[1]。

2 地下連續墻施工工藝

在施工地下連續墻之前, 首先應該明確施工工序及內容。其中包括:導墻施工、鋼筋籠制作、泥漿制作、成槽放樣、成槽、下接頭管、鋼筋籠吊放和下鋼筋籠、下拔混凝土導管澆筑混凝土、拔接頭管。

2.1 地下連續墻施工要點及相應措施

施工要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2.1.1 根據地質條件, 選擇挖槽方案。地下連續墻的挖槽并不能簡單的理解成只能用挖槽機進行挖槽。實際工程中, 由于地質情況變化較大, 在部分槽段的土質較硬, 要考慮采取綜合的挖槽方案。因此對埋深較淺的連續墻, 可選擇抓斗挖槽簡便有效, 但只靠抓斗挖槽, 在土質硬的槽段成槽作業時, 就出現了成槽精度降低, 效率明顯下降的現象。為此, 可采用抓斗挖槽和沖擊成槽相結合的施工方案。

2.1.2 合理劃分槽段。槽段的劃分原則是不影響槽壁的穩定性, 同時考慮附近已有建筑物情況、挖槽機類型、槽壁的穩定性、鋼筋籠的重量等因素, 盡可能的減少接頭數量, 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 還可以提高地下連續墻的防水性和整體性。

2.1.3 嚴格防止導墻開裂和位移變形。導墻的作用是為挖槽機具導向、蓄存泥漿和防止槽口坍塌, 同時可作為施工時水平與豎直測量的基準, 安裝鋼筋籠、設置混凝土管、架設挖槽機具的支點。為此, 在導墻的施工中重點是防止導墻開裂和位移變形。因此在工程施工中拆模后應立即在墻間架設支撐, 并在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以前, 禁止任何重型的機械設備在導墻附近停留。

2.1.4 根據施工過程調整泥漿性能。2.1.4.1 地下連續墻用泥漿的成分和性能要求。地下連續墻用泥漿通常是膨潤土(主要成分:SiO2,Al2O3,Fe2O3)泥漿。泥漿成分是膨潤土、摻合物和水。2.1.4.2 調整泥漿性能的措施。在泥漿中摻入摻合劑改善泥漿的性能, 提高泥漿的工作效能。a.摻入分散劑。當泥漿粘度太大時, 可加入碳酸鈣等分散劑以降低泥漿粘度, 從而可以達到置換對膨潤土有害的離子。

b.摻入增粘劑 CMC。摻入泥漿后可提高泥漿的粘度, 防止泥漿沉淀, 使泥皮致密而堅韌, 增強槽壁的穩定性。c.摻人堵漏劑。當槽壁是透水性較大的砂礫層, 或由于泥漿粘度不夠, 形成泥皮能力弱等因素而出現泥漿失水量過大時, 就需要摻入水泥、鋸末等堵漏劑。d.摻入加重劑。當松軟土層或在地下水位較高的槽段施工時, 由于壓力較大, 需加大泥漿比重, 以維護槽壁穩定。但如果一味加大膨潤土的濃度, 則會造成比重過大。此時就可以加入比重大的摻合物, 如珍珠巖等。

2.1.4.3 必須對泥漿進行凈化處理。循環使用或澆筑混凝土置換的泥漿,其質量會逐步惡化, 必須進行凈化處理, 才能繼續使用。當地下連續墻工程結束后, 將泥漿和泥水做分離處理, 才可直接采用管溝排放。

2.1.5 地下連續墻鋼筋籠吊裝方案制定要點。地下連續墻的鋼筋籠尺寸通常是按單元槽段制作而成, 體積相對較大。要保證鋼筋籠的整體剛度,應科學的編制吊裝方案, 并根據鋼筋籠的重量和制定的起吊方式和吊點位置, 在鋼筋籠內布置2 ̄4 榀縱向鋼筋桁架及主筋平面的斜向拉條, 以防止在起吊時鋼筋籠橫向變形和吊放入槽內時發生左右相對變形。

2.1.6 地下連續墻混凝土必須符合配合比設計要求。地下連續墻混凝土的澆筑是采用導管澆筑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的各項指標要比在水上澆筑的要求有所調整。按導管澆筑水下混凝土法的要求, 混凝土要達到的配合比設計要求是應比水下澆筑的混凝土設計強度等級提高 5MPa。此外,要有較大的坍落度, 流動性好而不易發生離析, 使其在澆筑時, 能在槽中均衡地保持基本水平上升。此時, 要求的水灰比不大于 0.6, 水泥用量不小于370kg/m3, 坍 落 度 為 18 ̄20cm, 擴 散 度 為34 ̄38cm。在混凝土中摻入適量的木質素磺酸鈣等外加劑, 對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增加坍落度、擴散度和提高強度均是有利的。

2.1.7 接頭拔管時間的控制。連接兩相鄰單元槽之間的施工接頭方式有多種, 工程中最常用到的是接頭管方式。從混凝土澆筑完畢到旋轉撥動和全部拔出的時間, 是隨混凝土的性能、接頭管的長度、直徑和形狀及氣溫等條件的不同而變化的。拔管時間過早, 會導致混凝土坍塌; 過遲會因粘力過大而難以拔出, 因此一定要掌握好拔管時間。

2.2 地下連續墻滲漏的修復地下連續墻中出現的滲漏現象一般可分為點漏、線漏、面漏三種形式, 其滲漏程度基本上可分為滲水、漏水、涌泥漿水等[3]。

轉貼于

2.2.1 點漏、面漏的修復。對于不太嚴重的點漏、面漏, 先用人工清除雜質, 鑿去混凝土表面松動的石子, 并用水將表面清洗干凈、鑿毛, 然后選用硫鋁酸鹽超早強膨脹水泥與一定量的中粗砂配制成的水泥沙漿或混凝土來進行修補。也可用TZS水溶性聚氨酯堵漏劑與超早強雙快水泥配合進行防滲堵漏。對于較大的孔漏, 為防止出水口繼續擴大, 現場可采用鍍鋅水管或塑料管作引流管插入漏水口, 四周用快凝水泥嵌固, 并在出水口處支設模板, 拌制快凝混凝土形成止水內襯墻, 然后采用雙管壓密注漿封堵漏水點。注漿材料為:漿液采用 42.5 級普通硅酸鹽水泥調制, 水灰比 0.8 ̄1.0;凝固漿液為水玻璃, 水玻璃模數為 2.5 ̄3.3, 要求不溶性雜質含量小于 2 ?,F場可用工程地質鉆機在漏水點正后方 2m處開機鉆孔, 鉆孔深度比漏水點淺 2m, 孔徑為 100mm左右, 成孔后在孔內并排插入 2 根注漿管, 注漿管間距 2cm左右, 在其中一根管中首先用注漿泵泵入水泥漿, 待發現水泥漿液從漏水點流出后, 再在另一根管中泵入水玻璃溶液, 由于水玻璃的凝結固化作用, 過一段時間之后, 滲漏點即可逐漸閉合。為增強封閉止水效果,同時填補可能存在的裂隙, 應繼續原地注漿 30min左右, 然后停止送入水玻璃, 但邊往上拔管邊注入水泥漿液, 用以填補鉆孔形成的孔洞。

2.2.2 線漏的修復。首先對漏水處進行割縫與剔槽, 即人工修出寬 3 ̄5cm, 深 15 ̄20cm 的溝槽,然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滲漏處的夾泥和雜質; 其次對溝槽進行鑿毛、引流和封堵, 具體做法是在接縫表面二側 10cm范圍內鑿毛, 以增加外防水層和原混凝土的粘結力。鑿毛后在溝槽處安入塑料管對漏水進行引流, 并用封縫材料(即水泥摻和材料)進行封堵, 封堵完成待達到一定強度后, 再選用 TZS水溶性封漏劑, 用泵進行化學壓力灌漿, 待漿液凝固后, 再拆除注漿管, 能有效地解決地下連續墻線漏的修復問題。

2.2.3 嚴重的漏水涌砂的搶修。當遇到漏水涌砂嚴重而可能危及基坑或周圍建筑物安全時, 應采取緊急措施, 對其進行處理。漏水孔很大時, 用土袋堆堵, 然后用化學灌漿封閉, 止水后, 再拆除土袋?;佣侣岆U必須固砂, 才能止水, 從而使基坑安全。通常所使用化學灌漿材料的水玻璃濃度為 39 ̄42 波美度, 經驗證明, 用清水稀釋成 25波美度為最佳濃度, 在這種條件下, 漿液固結自形程度好, 凝固時間和固結硬度都利于形成漿團塊,堵塞漏洞。

3 結論與展望

地下連續墻在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體現的優點主要有:

3.1 施工中振動小, 噪聲低?,F在, 地下連續墻能在城市建設工程中得到飛速發展的最大理由是施工時振動小, 噪聲低??梢哉f各種方法和各種挖掘機械都具備這一特點。對于地下連續墻的高度評價是:工期短, 經濟效果好, 可晝夜施工。

3.2 墻體的剛度大。地下連續墻可構筑成很大的混凝土墻體, 能承受較大的土壓力, 在基坑開挖時不會產生地基沉降或塌方等事故, 因而在城市地下工程和臨近現場有建筑物的工程中它是一種不可缺少的方法。

3.3 防滲性能好。由于地下連續墻的接頭處理得到了很大的改進, 可使其防滲性能具有更可靠的保證。

3.4 對周邊地基無擾動。

3.5 可用于逆筑法施工。將地下連續墻方法與過去的逆筑法結合起來, 能進一步發揮這兩種方法的優點, 既安全又合理。

3.6 可用作剛性基礎??梢园褖w組合成具有很大承載能力的任意多邊形, 用以代替樁基礎, 沉井或沉箱基礎。

3.7 適用于多種地基條件。地下連續墻對地基土的適用范圍很廣, 從軟弱的沖積層到中硬的地層、密實的砂礫層、軟質巖石、硬質巖石等所以的地基都可以施工。

地下連續墻的上述優點, 使其在基礎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同時通過技術的發展、施工方法和機械的改進, 地下連續墻的應用前景廣闊。但,護壁泥漿、墻段的接頭、鋼筋等的構造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陸震銓, 祝國榮.地下連續墻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7.

篇10

關鍵詞:地下工程 滲漏水 治理

中圖分類號:K82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地下工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滲漏會導致鋼筋的銹蝕,這將會降低混凝土的強度,縮短其使用壽命。因此對于混凝土滲漏的治理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采取有效的止水材料和方法來防治混凝土滲漏水成為地下工程混凝土防滲漏急需解決的問題。

1滲漏成因簡析

混凝土的滲漏通常可以分成三種情況,即點、線及面滲漏。

1.1 “點”漏

“點”漏是指不連續的、無規律的滲漏現象,主要表現形式為孔洞滲漏水。產生點滲漏的原因主要有:混凝土施工不當造成的孔洞、模板對穿螺孔及其它孔眼未及時封堵或封堵不當引起的滲漏、鋼筋銹蝕引起的滲漏、穿墻管等細部構造留設處理不當引起的滲漏和二次施工或裝修施工不慎,破壞了原防水層造成的滲漏等。

1.2 “線”漏

“線”漏是指連續的或有一定規律的,并以縫漏作為其主要表現形式的滲漏現象。線漏可分為變形縫和非變形縫兩種,主要包括伸縮縫、沉降縫、施工縫和裂縫等。產生線漏的主要原因有:

(1)變形縫防水設計、施工不合理;(2)止水片、止水帶等材料質量不佳或由于老化等原因而引起的止水失效;(3)未按施工規范要求留設施工縫或未對新老混凝土結合進行嚴格處理,造成施工縫滲漏;(4)因混凝土配合比不當,導致干燥收縮增大,或因結構變形、溫度應力等原因使混凝土產生裂縫;(5)不同材質之間接縫因防水處理不當,所產生的滲漏。

1.3 “面”滲

“面”滲是指混凝土大面積潮濕和微滲水,俗稱“冒汗”。產生面滲漏的原因主要有:

(1)基坑降水未達到設計要求,為了搶進度,混凝土帶水澆注,在水壓力作用下,形成滲水通道;(2)混凝土澆注過程中,由于混凝土拌合不均勻,振搗不密實,從而出現蜂窩、麻面等引起的滲漏;(3)混凝土養護不當,造成早期失水嚴重,或因混凝土配合比不當,如水灰比過大,形成毛細管孔隙,從而形成滲水通道。

2、混凝土滲漏治理方案

滲漏治理方案是混凝土滲漏處理的關鍵,技術人員應對結構設計、防水構造設置、混凝土施工質量和防水材料品質及維護保養等因素進行分析,找出產生滲漏的原因和滲漏水的來源,并結合建筑物的防水要求,根據滲漏水的特點和防水材料性能及施工工藝選擇相應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藝。

可供選擇的防水材料種類繁多,如防水卷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剛性防水材料、化學灌漿材料等等。從防水施工工藝上來看,有貼、涂、嵌、抹、堵、灌等多種工藝。

地下工程混凝土滲漏水治理原則是“治本為主,治表為輔,表本結合,綜合治理”的。所謂“治本為主”,是指在混凝土滲漏水處理中應盡可能地選擇合適的防水材料和工藝封閉混凝土內部的滲水通道和孔隙,從而達到既防滲堵漏又保護混凝土免除水的侵蝕的雙重目的?!爸伪頌檩o”是指當混凝土內部的滲水通道和孔隙非常細小難以封閉時,可采用噴、抹、堵、涂、嵌等工藝作為輔助手段從混凝土表面進行防滲處理。二者的有效結合、綜合治理,便可達到良好的滲漏治理效果。

3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藝簡述

一般來說,防水施工可根據所采取的“灌、堵、嵌、噴、涂、貼”等不同工藝而選用不同的防水材料。

4.1 灌漿工法

“灌”即灌漿工法,灌漿工法就是采用泵送設備以一定的壓力將一些具有特殊性能的灌漿材料灌入混凝土、巖石縫隙或地層中,使其在空隙中擴散、凝固,從而封閉縫隙,達到防滲、堵漏、補強、加固的目的。灌漿工法出現于19世紀初,采用灌漿技術以解決土建工程的有關技術難題,至今已有近二個世紀的歷史。隨著灌漿技術的廣泛應用,灌漿材料得到了較大的發展。灌漿材料從最早的石灰和粘土、水泥,發展到今天的水泥——水玻璃漿液和各種化學灌漿漿液。而灌漿材料的開發與應用,又反過來推動了灌漿工法在更廣泛的領域內的應用?;瘜W灌漿是用高分子材料配制成的溶液作為漿液的一種新型灌漿技術。漿液灌入地基或建筑物裂隙中,經凝固后,可以達到較好的防滲、堵漏和補強加固的效果。化學灌漿材料應具有較好的可灌性,其膠凝時間可根據工程需要調節。有的可在瞬間固化,適用于大流量漏水、涌水的處理;有的膠凝時間長,起始粘度低,適用于混凝土細微裂縫的滲漏處理。可供選擇的化學灌漿材料有很多,常用的有水玻璃類、木質素類灌漿材料、丙烯酰胺類灌漿材料、丙烯酸鹽類灌漿材料、聚氨酯類灌漿材料、環氧樹脂灌漿材料、甲基丙烯酸酯類灌漿材料、脲醛樹脂類、其它類化學灌漿材料等等。一般可根據孔隙的大小和材料的可灌性選用適當的化灌材料。水溶性聚氨酯材料具有良好的親水性,遇水可分散、乳化進而凝固,適用于潮濕或帶水部位的防滲堵漏處理。

4.2 封堵

“堵”是指對孔洞或縫面的封堵,對于化學灌漿來說,這是施工過程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封堵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化學灌漿的效果。在干燥條件下,可供選擇的封堵材料較多,如高分子涂料、聚合物水泥砂漿或普通水泥砂漿等。在滲漏條件下,必須先采用快速堵漏材料進行封堵,將水從灌漿管中引出,必要時可在表面涂抹高分子涂料或聚合物水泥砂漿進行加強處理。常用的快速堵漏材料有五礬防水膠泥、水不漏、堵漏靈、防水寶、堵漏王等等。

4.3 嵌縫

“嵌”是指沿裂縫鑿槽,并在槽中嵌填彈塑性或剛性止水材料,以達到封閉裂縫的目的。一般來說變形縫宜采用彈塑性止水材料,且在迎水面采用塑性止水材料,而在背水面則采用彈性止水材料,非變形縫則可采用剛性止水材料。彈性密封材料種類有許多,如聚氨酯材料、丙烯酸酯材料、有機硅材料等,應用也較廣泛。塑性止水材料以往常用的有聚氯乙烯膠泥等。

4.4 噴涂

“噴”是指聚合物水泥砂漿噴涂。聚合物水泥砂漿是采用水泥和聚合物作為膠結料來膠結骨料的砂漿,當水泥與水形成水泥石的同時,聚合物乳液本身脫水干燥在砂漿集料表面形成了有自粘性和粘結性的聚合物薄膜,封閉了砂漿內的細微裂縫和毛細通道,將水泥石和填料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因此,聚合物水泥砂漿具有優良的防水、抗凍、防腐、防碳化及其它物理力學性能,已在水電、交通、土建、市政等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4.5 涂布

“涂”就是指在裂縫表面涂刷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這種涂料是以合成橡膠或合成樹脂為主要成膜物質,具有理想的防水防滲效果。常用的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有聚氨酯、環氧防水涂料等。聚氨酯防水涂料是一種通用的涂膜防水材料,其特點和性能就不在此贅述。

4.6 粘貼

“貼”是指在混凝土表面粘貼防水卷材,一般用于大面積混凝土的防滲處理,如屋面和大壩壩面的防水處理。防水卷材有多種材質,如橡膠防水卷材、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等。一般來說橡膠防水卷材綜合性能優異,但往往受膠粘劑的影響不容易與混凝土粘牢,從而導致實際防水效果不佳。而一般的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必須加熱施工,給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難,而且它的綜合性能也不太好。

以上分別介紹了幾種常用的防滲堵漏所采用的方法和材料,在實際操作中,一般均需根據實際情況將幾種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的防滲效果。

參考文獻

[1] 趙志縉.建筑施工.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

[2] 沈榮熹,王璋水主編.纖維增強水泥與纖維增強混凝土.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

[3]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S].山西省建設廳,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