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如何滲透勞動教育范文

時間:2023-12-28 17:3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語文如何滲透勞動教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小學語文如何滲透勞動教育

篇1

關鍵詞:德育滲透;新課改;教學方法;故事;道德品質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教師不能只是片面性地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播,同時還要注意將德育滲透在平時的教學中。在新課改背景下開展的德育滲透,教師應該認清新形勢,促進德育實效的提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應該根據語文教學的思想內涵,將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進行深度挖掘,讓學生能夠在學習課文的時候,逐漸形成自信心,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道德素養,建構積極的人生態度。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遵循的原則

(1)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滲透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彼幍沫h境如何,對于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現階段正處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各種主流或者非主流的思想在沖擊著現代小學生的思維,他們在接觸事物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正在衍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識。首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思考,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缺乏較為完善的價值判斷能力,認知水平也較低,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要注意與學生開展平等的對話,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在日常教學與教學的生活中,滲透德育,遵循潛移默化的原則,讓學生在與主流價值觀接觸的過程中,逐漸鍛煉閱讀能力。(2)做到“合于文,立于道”關于道德品質教育,表面上看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與思想觀,實際上卻與文字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甚至可以說,道德教育與文字的脫離,就好似無源之水。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在讓學生對文章的文字進行品讀時,要注意與思想教育并行。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出塞》這篇文章,闡述了遼闊的邊疆,但是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出征戰役的不容易,之后,再從更深的思想角度進行拓展,要讓孩子們體會到愛國之莊嚴,享受和平的彌足珍貴?;诖?,語文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將思想品德教育當作重要的環節,讓學生在接受正確品德理念熏陶的同時,逐步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3)因勢利導,豐富多元由于語文學科涉獵范圍較廣,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應該死板單調,而應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在趣味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在小學語文現行的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包括了豐富的情感,比如小學語文《媽媽睡了》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文字描寫作者對媽媽的愛,通過這篇課文,教師可在文字之中滲透德育,通過因勢利導,讓學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感覺到作者熱愛自己的媽媽,珍惜母愛,隨之進行德育。

2.新課改下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德育滲透的方法

(1)體會語言美,將德育滲透在語言文字中首先,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美好情感。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涉及諸多描寫中國大好河山、瑰麗山水、名勝古跡的文章,其字里行間無不滲透著語言美,可以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體會其中的美好情感,讓學生不斷萌生愛國激情,同時,還能讓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有效的完善。小學語文教師在引導這些文章教學時,比如《富饒的西沙群島》《美麗的小興安嶺》等,教師可讓學生朗讀時反復體會其中的文字美,根據文字的描寫,激發學生對祖國秀麗河山的熱愛。其次,引導學生在體會語言美的同時,還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F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容易在長輩的寵愛下,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勞動觀念缺失。而勞動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該結合語文教材,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念。比如四年級的《幸福是什么》這篇課文,可讓學生對這篇課文反復閱讀,思考幸福究竟是什么?根據這個話題,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會說:幸福是擁有很多錢;還有的認為:家庭和睦,吃好住好就是幸福;或者認為學習成績優秀就是幸福;等等。當然,這是小學生們自己內心的想法,對于幸福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相對比較片面。教師可引導學生聯系這篇課文,讓學生明白真正的幸福需要用自己的雙手,通過辛勤勞動,最終促進人類的共同進步,促使人民共同富裕,而非個人的貪圖享受。之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強化勞動觀念的養成,促使學生基于幸福的理解,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活動。(2)凝聚智慧,將德育滲透在成語故事中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很多的民間成語故事,凝聚了古代人民的聰明智慧,可以說是歷史時代的產物,具有十分深層的含義和內容,蘊藏的道理十分豐富。語文教師可通過一些民間成語故事,讓小學生在聽故事成語的同時受到啟迪,民間成語故事的情節曲折,語言優美,能夠對小學生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學生會受到感染,并學會分清假惡丑與真善美。例如,《刻舟求劍》這個成語故事,教師可針對這個故事的情節,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內容,這個成語故事主要是講有一個人坐船過江時,不小心將自己的寶劍掉入了江中,他沒有立即跳下去撈寶劍,而是刻記號在船舷上,想等船靠岸之后,再根據刻記號的地方去撈寶劍。教師可先讓學生思考一下這個人的做法是否正確?之后給學生講解,讓學生明白處理問題時,應該隨機應變,而不是固化在老套的思維中,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問題。再如《聞雞起舞》這個成語故事,主要講的是晉代將軍劉琨和祖逖,為了解救國家的民眾,二人相約每天聽到雞叫聲就起床練劍,無論嚴寒酷暑,從未間斷,之后在自己刻苦努力下,終于為報效祖國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聽完這個故事后,教師可讓學生學人的刻苦精神,要珍惜自己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將來長大了也能報效祖國。(3)結合生活,將德育滲透在閱讀實踐活動中鑒于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教師可指導學生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并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積極滲透德育。語文課外閱讀活動要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以促進學生形成堅毅的性格品質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作為前提。而生活作為學生實際參與的一種實踐性教育素材,教師可在安排課外實踐活動時,讓學生感受生活的真諦。例如,小學語文中《自己去吧》這篇課文學習完之后,可以設置相關的題目“我學會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比如在家中學會了干哪些家務活,或者學會了哪些本領技能?這個實踐活動的舉辦,學生需要親自動手去完成,還要思考應該在課堂上怎樣介紹,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組織能力,懂得勞動最美好的意義。語文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拓展自己的課外知識視野,積極參與多種實踐活動,并在實踐活動中形成高尚而又美好的道德品質,陶冶情操,具備審美情趣。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之余,還能具備健全的人格,形成社會責任感。(4)聚焦寫作,將德育滲透在作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除了閱讀教學,作文教學也是重要的組成環節,通過寫作文的過程,學生能夠真實地將自己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利用語言文字的形式表達出來,體現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認知水平?;诖擞^點,教育滲透在作文教學中,可以將學生的作文與教學生做人統一起來。而學生作文的思想源泉素材主要來源于自己的生活體驗,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結合自身的親身實踐,提高思想感悟程度,寫出的文章要有獨立的見解,勇敢敞開心扉,真實反映社會實踐。例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楊桃》這篇課文,作者基于實事求是的原則,針對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進行了詳細的講述,作者根據自己所看所想,將楊桃畫成像五角星的樣子,引發了其他同學的笑談。這篇課文主要是指導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要基于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不能憑空想象,要尊重客觀事實,之后,教師可指導學生自行舉例,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應該如何做到實事求是,以及實事求是的具體準備工作應該怎樣開展。在此指導下,學生將生活實際與課文內容有機整合,根據課文所闡明的道理,指導自己今后的為人處世方法。除此之外,教學生通過寫作文的過程,還可以將自己心中的想法,盡情地傾吐,展示自身的才情,教師可結合習作批改與心理健康指導,讓學生掌握寫作技巧的同時,還要及時發現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出現的情緒變化,及時地對學生做出適應性的引導?;蛘呖梢哉f,教師的一句叮嚀與鼓勵,會讓學生產生莫名的感動,甚至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

3.新課改下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德育滲透教學實踐思考

(1)教師作為組織與實施者,需要德才兼備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教師的努力付出,但是從實際的教學效果考慮,教師不但要在教育實踐中制訂科學的教育方案,還要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成為學生的典范,要給學生樹立榜樣,要認識到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思維以及成長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與學生共處的過程中,要做到德才兼備,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道德素養,為開展德育提供重要的保障。在新型素質教育提倡德育滲透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同時,還要實現更加科學的育人操作,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操與道德品質,充分發揮語文學科優勢。(2)德育的滲透要恰當地結合教材,做到適度適中小學語文教材中的體裁比較豐富,有記敘文、散文、古詩詞、文言文等多種體裁,這些教材中不乏形式多樣的德育資源。因此,在實際的課程教授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不能忽視教材中滲透的德育因子,通過教材內容,讓學生懂得主流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集體主義思想、樂于助人與遵紀守法的高尚品質,等等。而對教材內容中德育因子的挖掘,需要教師科學的指導,學生正確的掌握內在蘊含的含義,真正完成對文章思想的體驗。(3)教師要與學生的特征相結合,因材施教不只是在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開展因材施教,在德育滲透的教育中,教師同樣要結合小學語文教材,將其中可利用的素材與學生的性格特點有機整合。比如關于德育理論知識的滲透,教師可主要針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進行講述,讓學生從心理上了解德育的概念,讓學生的行為習慣能夠遵循德育的相關規定;而具體的教學資源與德育的有機整合,教師可在小學高年級進行滲透,尤其是高年級教材中,一些課文充滿了教育意義,教師可結合其中的故事以或者英雄事跡,在教材中自然而然地滲透德育。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基于新課改的精神要求,在教學實踐中尋找德育滲透的有效方法,除了要讓學生學國的語言文字,還要對學生的心靈給予凈化,在課文的字里行間中滲透德育,幫助學生在學習文章的時候感知其內在的深意,開展學習過程中感悟語言美。除此之外,教師還要做到德才兼備,為學生樹立榜樣,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尋找中心教育知識點,將思想品德教育在語文教學的環節中巧妙滲透,促使教學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