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理學研究方法范文

時間:2023-12-28 17:48: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理學研究方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藥理學研究方法

篇1

【關鍵詞】 中藥 血清藥理學 研究方法

中藥血清藥理學是指將中藥或中藥復方經口給動物灌服一定時間后采集動物血液,分離血清,用含有藥物成分的血清進行體外實驗的一種實驗技術。1988年日本學者田真代一[1]提出了血清藥理學的概念和實驗方法。國內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探索,近10年來此法越來越多地應用于中藥藥理的研究。

1 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方法現狀

1.1 動物模型制備

1.1.1 實驗動物選擇 不同種屬的動物,血清成分不同,人與動物血清更存在差異。陸慧晶[2]認為,選擇動物時應盡量選與人類生物特性近似的物種,制備血清的動物應與獲取離體器官、組織細胞的動物相一致,從而縮小或避免動物血清之間以及動物血清和人類血清之間在理化、生物等特性上的差異,提高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劉成海等 [3]提出,在體外培養實驗中宜采用同一種單一血清,既為細胞提供營養,又為藥物載體,還避免了多種血清的干擾。動物常采用大鼠小鼠、兔、豚鼠等來制備血清。一般家兔和大鼠應為首選。

1.1.2 離體組織(細胞)選擇 體外培養細胞的供體動物與含藥血清的供體動物應同種屬。因為實驗是要在體外盡可能準確的再現在體實驗時藥物與機體相互作用的整個過程,所以應盡可能減少因動物種屬差異而造成的免疫反應。因此,在體外培養實驗中宜采用同種單一血清,既為細胞提供營養,又為藥物載體,還避免了多種血清的干擾[4] 。

1.2 動物給藥方案

1.2.1 給藥途徑 一般多用口服(灌胃) 給藥方式制備含藥血清,由于中藥新型制劑不斷產生,也可以用注射、皮膚、粘膜、呼吸等給藥途徑來試驗制備含藥血清。一般在制備含藥血清時,供體動物的給藥途徑應該與臨床給藥途徑一致,以避免由于給藥途徑的不同帶來結果的差異[5]。

1.2.2 給藥劑量 血清藥理學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是給藥劑量的確定,合適的給藥劑量,對保證實驗的成功很重要。給藥劑量目前尚無統一標準。因含藥血清加入反應體系后,濃度被稀釋,使反應體系的濃度達不到在體條件下的藥物濃度。王力倩等6]發現,以參考公式:給藥劑量= 臨床常用量×動物等效面積系數×培養基內血清稀釋度,計算給藥劑量,得到的含藥血清對腫瘤細胞體外生長有抑制作用,而比上述參考公式計算的給藥量小1 倍量的含藥血清無明顯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反應體系出現陰性反應,并不能排除藥物濃度過低而出現的假陰性反應。李儀奎等 [7]提出兩種方法:一是增大給藥劑量,即給藥劑量= 在體實驗的給藥劑量×反應體系中被稀釋倍數(同上述王力倩所提參考公式) 。然而,其不足之處是給藥劑量與血藥濃度并不是呈等比增加,況且受到灌胃藥物濃度和體積的限制。二是按新藥藥理研究的技術要求設計劑量給藥,將含藥血清制成冷凍干燥粉,以凍干粉形式加入反應體系使其達到所需濃度。其優點是:根據需要提高體外反應體系中的含藥濃度或形成等容,有利于血清的儲藏保存。王寧生等 [8]認為,給藥劑量以整體模型動物的有效劑量8~18 倍為宜。筆者認為,實驗給藥劑量,最好通過預實驗解決。

1.2.3 給藥次數與時間間隔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1 次給藥或間隔2~4 小時給藥,或1天1~3 次,連續3~10 天。根據藥代動力學理論,以固定給藥時間間隔,相同劑量多次重復給藥后血藥濃度達到穩態,并將在穩態下不同采血時間取得的含藥血清進行實驗,均表現較高而且相似的藥理作用強度。孟李[9]就復方丹參血清對中性粒細胞釋放活性氧的影響,探討含藥血清制備方法的實驗,證實了此觀點。說明同一給藥方案連續數日給藥較1 次給藥有明顯差異,與藥物誘導機體產生內源性生物活性物質有關[10] 。此結論目前已成共識。目前國內很多學者提出每天給藥3 次,連續5~7 天的給藥法,認為與臨床用藥情況相合同時蓄積的血藥濃度已近坪值。

1.3 采血時間 理想的采血時間應該在血藥濃度的高峰期。蒙一純[11]認為,根據實驗動物消化生理特點和中藥吸收轉化特點確定取血時間范圍是合理的。如大鼠一般1~2小時 可達血藥濃度峰值,此時血清即為含藥血清;時間延長將有部分藥物組分發生轉化,成為藥物代謝血清。一般采血時間多集中在末次給藥后30min~3小時間。由于中藥復方給藥后,不同藥物達峰時間不同,故對于采血時間很難有一個統一標準。筆者認為應對不同時間分別采血進行預實驗,將不同時間的含藥血清進行比較后再確定采血時間,是較為可靠和科學的方法。

1.4 含藥血清的預處理和保存

1.4.1 含藥血清的預處理 血清中有許多酶、抗體、補體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質,它們對體外培養的組織細胞及離體組織器官可能有作用,甚至嚴重影響實驗結果。 因此,在許多情況下有必要對血清進行預處理。通常有3 種方法。①丙酮法: 向血清內加入4~5 倍量丙酮,混勻,于3000 r/ min 離心,取上清液溫水浴上蒸發,除去丙酮; ②乙醇法: 向血清內加入4~5倍95%乙醇,混勻,于3000 r/ min 離心,取上清液溫水浴上蒸發,除去乙醇; ③加溫法: 56 ℃水浴上放置30min。這3 種方法主要去除了血清中的大部分蛋白質、糖及部分電解質,血清的正常生理活性基本喪失,容易突出血清中中藥的作用。同時,從實驗中可看到,滅活血清不易起泡沫,對實驗干擾較小。趙萬紅等[12]認為,在對含藥血清進行滅活時還要考慮兩點: ①這3 種處理方法并不能去掉血清的所有正?;钚? ②有可能去掉或減弱血清中中藥的作用。這些情況沒有統一的解決辦法。

1.4.2 含藥血清的保存 周明眉等 [13]以含頭風飲血清抗血小板釋放52HT 和阻滯內皮細胞鈣通道作用為指標,探討了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對含藥血清的影響。研究發現含藥血清經長期低溫保存(-20℃,2個月) 后藥效顯著降低(P

1.5 含藥血清加入量和對照組的設立 從實驗設計的角度考慮血清藥理學實驗方法時,應控制好實驗結果的真實性和可比性,基本原則是:一是研究含藥血清的加入量來評價血清中藥物的真實有效濃度;二是設立正常血清空白對照組來排除血清本身所含干擾性物質對實驗結果的影響。張瑋函等[14]研究了當歸補血湯及其含藥血清對小鼠紅系造血祖細胞克隆的影響。結果顯示,等劑量的2 組當歸、黃芪,其含藥血清與正常血清比分別為1∶5 和1∶1 ,歸芪1∶5 組促進CFU2E 和BFU2E 的增殖的作用要明顯強于1∶1 組(P

轉貼于

2 存在問題與研究的難點

中藥血清藥理學起步較晚,現仍處于探索階段,尚不可完全替代傳統中藥藥理實驗方法。①血清本身內源性成分復雜,給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帶來了極大困難;② 不同種屬、不同年齡的動物對藥物吸收有一定差異,從而影響到血清中含藥成分及其含量。因此,開展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有待于規范動物的種屬和年齡;③ 因給藥劑量、采血時間不同,血清中含藥成分及其含量也不盡相同,故必須充分把握好給藥劑量及采血時間;④不同個體,會出現含藥血清差異,增加了研究難度。

3 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方法的幾點設想

3.1 含藥血清和中藥粗制品協同研究 大多數試驗表明,含藥血清療效較好,中藥粗體物無效,也有相反的結論,還有兩者均有作用。這表明中藥血清和粗提物的作用是有區別的,有的是中藥原藥起作用,有的經胃腸道消化吸收后起作用。如能協同研究,可以更好的發現中藥發揮作用的物質基礎,對于臨床用藥也更有指導意義。

3.2 離體試驗和在體試驗并行 離體實驗條件易控制,可以排除體內干擾,但由于體內外的環境不同,體內外的細胞功能不完全相同。如果離體實驗與在體實驗相配合,能從深層次上闡明復方制劑的作用機制,并且能更好的與臨床實驗相符,從而增加實驗設計的說服力。

3.3 血清藥理學、血清藥化學、藥物動力學同步 迄今含藥血清試驗方法偏重于藥效研究,沒有對血清中有效成分作更深層次的分析,尚缺乏對血清中所含藥物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其在體內的代謝過程也未知。若能以空白血清做對照,借助光譜圖、色譜圖等分析技術,對藥物血清做綜合技術評定,同時監測多種成分的血藥濃度變化及其藥效變化,建立藥效—藥動—時間三維模型,研究其相關性,血清藥理學、血清藥化學、藥物動力學同步進行,系統研究,尋求和探索科學方法,勢必加速中藥研究的發展。

3.4 血清藥理學的研究與中醫辨證施治結合 辨證施治是中醫診治疾病的方法和特點,實驗醫學卻往往忽視中醫的內涵,多采取辨病論治的方式。由于辨證可以反映疾病內在規律,疾病又是辨證施治的依據,所以,中藥血清藥理學的研究應與中醫辨證施治結合起來,既體現中醫特色,又符合臨床需要。

【參考文獻】

1 田代真一.“血清藥理學”と“血清藥化學”—漢方の藥理學がい始まつた藥物血中濃度測定の新しい世界.TDM 研究,1988,(5):54

2 陸慧晶.血清藥理學研究中的若干問題探討.基層中藥雜志,2000,14(3):5153

3 劉成海,劉 平,劉 成,等.抗肝細胞纖維化有效中藥復方血清藥理學方法探討.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1994,4(2):1618

4 徐海波,吳清和.中藥血清藥理學實驗方法的探討.中國中醫藥科技,2000,7(1):43

5 王 睿.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進展.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18):243

6 王力倩,李儀奎,符勝光,等.血清藥理學方法研究探討.中藥藥理與臨床,1997,13(3):2931

7 李儀奎.中藥血清藥理學試驗方法的若干問題.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1999,10(2):9597

8 王寧生.關于血清藥理學的若干思考.中國新藥與臨床藥理,1999,10(5):263266

9 孟 李,王寧生.含藥血清的制備方法研究.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00,2(2):16

10程珠爐,洪 浩.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方法幾點思考.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01,20(2):53

11蒙一純.中藥血清藥理學應用研究展望.北京中醫藥大學報,1999,22(4) :42

12趙萬紅,曹永孝,袁澤飛.中藥血清藥理學的方法學探討.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02,13(2):124

13周明眉,楊 奎,姜遠平,等.中藥血清藥理學的方法學研究—含藥血清低溫保存和血清滅活的影響.中藥藥理與臨床,1999,15(2):4446

14張瑋函,吳咸中.藥物血清在中藥復方藥理研究中的應用及其發展.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07,13(2):190

15米永杰,李 健.中藥血清藥理學研究概述.四川解剖學雜志,2006,14(4):35

篇2

了解學生需要,改進實驗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是教師的首要任務。采用調查分析法了解我校2015級高職藥學專業學生藥理實驗課程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多角度、多層次的實驗考核也有助于對學生能力作出公正評價。

關鍵詞:

藥理實驗;技能;調查研究

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對職業院校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應做好充分準備,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另一方面,學生需掌握精湛的實驗技術,能夠盡快融入工作??梢哉f,實驗技能的好壞已成為評價職業院校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1]。藥理學是藥學及相關專業重要的專業課之一,也是職稱晉升及執業藥師、主管藥師等資格考試的必考科目。但藥理學具有學習內容多而散,敘述性、記憶性強等特點,學生常常感覺枯燥無味,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將藥理實驗與藥理理論知識有機結合,可以大大提高學生藥理學習興趣,同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提高自己,為下一步優化實驗課程設置奠定基礎。本研究以藥理實驗教學為例,淺談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實驗技能的幫助。

1研究方法

1.1藥理實驗教學措施

1.1.1教學過程和教學手段多樣化

教研室重建生物機能實驗系統的藥理實驗室,配備BL41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該系統具有一機多能的特點,適用于多個系統、多項指標的實驗操作,可以完全替代傳統實驗儀器,操作簡便。在配備BL41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的基礎上,輔以相應的檢測儀器,并在實驗室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實驗教學手段多樣化,豐富實驗教學內容。如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將圖文、影像融為一體,在實驗教學開始前,播放本次實驗操作難點、操作技巧相關視頻,使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做到心中有數,降低實驗的盲目性和失敗率,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達到預期教學目的。

1.1.2根據實驗項目特點,制訂教學計劃

目前藥理實驗分為3類[2],即基礎技能實驗、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教師在講授基礎技能實驗內容時,要求學生通過對不同實驗的反復操作,熟練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技能。對于綜合性實驗,應在基本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強化綜合技能訓練,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而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例如,對于藥理實驗中藥物的協同和拮抗作用等實驗,教師課堂上不再講授實驗要點,而是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自主實驗,分析實驗結果,討論實驗得失。對于設計性實驗,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和協助下完成一到兩個簡單的實驗,培養創新能力。

1.1.3分組教學

分組教學令教師有更多時間進行個別輔導,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法,而且能加強師生互動,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程,調整教學方法。

1.1.4角色互換

選定一些實驗操作較熟練的學生作為“小老師”,由他們進行實驗操作示范并回答其他學生的提問,教師只在必要時指導。在“小老師”的人選上,筆者有意選擇平時成績不理想,但有很強動手能力的學生,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實踐證明,這項措施能較大程度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小老師”在指導過程中認識到理論知識對增強實驗技能的作用,也會進一步提高他們對理論知識的學習興趣。

1.1.5校外合作,資源共享

與其他職業院校(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建立合作關系,利用他們豐富的教學資源開展實驗教學活動,派學生到外校學習,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先進的儀器設備,了解更多學科前沿知識。

1.2問卷調查

對我校2015級藥學專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包括客觀題和實驗技能考查兩部分。以學生平時參加實驗課的態度、實驗技能水平、回答問題情況、實驗報告書寫和對問題的闡述分析能力作為基礎性能力評價指標。最后,結合上述標準按一定權重系數進行綜合評價。期末進行實驗考核,考核內容包括基本技能操作、藥理作用、藥理病案分析,考核形式分為技能操作和筆試。

2結果

2.1問卷調查結果

80%以上的學生對藥理實驗課產生了極大興趣;70.00%的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完成較多實驗,只有少部分學生能獨立完成實驗;90.00%的學生認為分組教學時,同學間的互相指導、相互合作有必要;60.00%的學生基本能獨立完成實驗報告,能全部獨立完成的占33.33%;通過藥理實驗課的學習,許多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得到提高;86.67%的學生認為目前的實驗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手段先進、適當;90%以上的學生明確實驗考核方法及要求。

2.2技能操作考核結果

對我院2015級高職藥學專業學生進行兩次實驗考核,第一次考核前按照以前的教學方法進行,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后,進行第二次考核。隨機抽取30名學生兩次考核的成績進行統計,兩次成績均符合正態分布。教學改革后的考核成績顯著高于改革前成績,由68.63分提高到79.30分,說明經過實驗教學改革,學生實驗成績明顯提高。

3討論

學生對實驗教學的態度:有利于激發創新思維,增強學習興趣與信心,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說明藥理實驗教學使學生對整個實驗過程有比較全面的了解,加深了對實驗重點和難點的認識,增強了學生藥理實驗興趣。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藥理實驗室硬件建設是至關重要的,是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和開展教學改革的基本保障與前提。另外,對于基礎技能實驗教學,要求學生形成良好的實驗習慣,熟練掌握基本藥理實驗技能,了解常用藥理實驗儀器操作方法。對于一些較簡單的試劑或藥品,由學生在課堂上自行配制,并運用到實驗中。調查結果表明,學生的實驗技能得到提高,不少學生對腹腔注射技術、動物捉拿技術等基本藥理實驗技能已熟練掌握,試劑配制也很熟練,并養成科學實驗習慣。進行綜合性實驗時,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獨立完成,雖不能完全自主地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但能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和教師討論實驗相關問題,提出實驗修改意見,而不僅僅是盲目聽從教師意見。實驗考核是教學效果理想與否的標準之一[3]。因此,如何科學公正地進行實驗考核,了解學生真實實驗技能水平,調動學生參與藥理實驗的積極性,是改進藥理實驗教學方法的目的。傳統藥理實驗考核方式比較簡單,以學生參加實驗課的次數、操作表現和實驗報告書寫情況給出實驗成績。這種方法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局限性,不利于對學生所學技能的全面了解,存在不公平性。針對傳統實驗考核方式存在的問題,筆者對實驗考核方式和內容做了相應調整,以學生參加實驗課的態度、實驗技能水平、回答問題情況、實驗報告書寫和對問題的闡述分析能力作為基礎性能力評價指標,并以實驗設計、創新性、實驗結果的正確性和可靠性、書寫與應答能力等作為評價標準。最后,將上述標準按一定權重系數進行計算,作出綜合性評價。該實驗考核模式對教師而言增加了額外工作量,對學生來講卻有著積極影響,使學生提高了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并對學生能力作出了公正評價。當然,學生也提出了一些建議,如增加新實驗儀器、臨床藥理知識、醫院藥房管理模式介紹等,而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改進與完善。

作者:吳倩 單位:黔西南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護理、藥學和醫學相關類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Z].2004.

篇3

【關鍵詞】 教學方法; 醫藥數理統計; 教學質量

《醫藥數理統計學》是高等醫學院校及農科院校等部分專業要學的基礎課程及必修課程,也是許多專業招收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夺t藥數理統計學》是一門講述隨機現象和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它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計算技巧。與學生學過的高等數學的思考方式不同,兩者思想體系差別較大,學生除了具備高等數學的基本知識外,還應具備語文知識、邏輯學知識,是大家公認的一門較難的課程。此課程中隨機變量理論特別是一些習題,學生常常感到困惑,缺乏思路,難以下手。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有必要對教學方法進行進一步研究。

1 教學過程中應采取的思想和做法

由于此門課程的講解注重應用因此應著重于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思想方法的講解,淡化定理的嚴格證明,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思考空間,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提高教學質量。

2 《醫藥數理統計學》課程部分難點重點的教學措施

2.1 隨機變量的分布函數

隨機變量分布函數的定義有現代數學中泛函分析的初步思想,因此分布函數的定義是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個主要難點。學生比較難理解,在教學中我們強化分布函數的講解和應用,在求隨機變量函數的分布時強調分布函數的作用,讓學生多練習使用分布函數,這樣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當他們接受了分布函數的定義之后,也就潛移默化地有一點現代數學思想。

2.2 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

大數定律與中心極限定理是概率論的兩個重要理論,對它們的理解是接受概率思想的標志。它們都是極限問題,需要極限的思想和任意小的概念。只靠語言敘述、定理證明是很難理解它們的。我們在教學中淡化定理的證明,著重于定理的分析理解,例如,作某種觀察或試驗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如環境、情緒、儀器的偏移、主觀感覺等等。它們每一個因素對觀察結果的影響都很小,但是它們綜合起來構成了觀察誤差。觀察誤差是一個隨機變量,它是很多微小的獨立隨機變量的總和。按中心極限定理,這個總和(隨機變量)應服從正態分布。結合實際例子,使大數定律的思想在學生頭腦中自然形成。多舉一些與醫藥學聯系緊密的例題和習題。

2.3 最大似然估計方法

最大似然估計的思想方法不容易掌握,求解過程也比較煩瑣,而它又是實際中很有意義的估計方法。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一個老獵人帶領一個新手進山打獵,遇見一只飛跑的兔子,他們各發一彈,兔子被打中了,但身上只中一彈,到底是誰打中的呢?憑知覺絕大多數人認為是老獵手打中的;醫生看病,在問明病人的癥狀后(包括必要的一些檢查),作出診斷時總是對那些可能直接引起這些癥狀的疾病多加考慮等,通過實例來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產生初步的最大概率的想法。這種選擇一個參數使得實驗結果具有最大概率的思想就是極大似然法的基本思想,使學生將直觀想法化成理論表示,建立模型函數,最后找出估計量。這樣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能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極大似然估計的方法。

2.4 假設檢驗的思想方法

假設檢驗是依據經典數學的反正法原理,結合概率論中的小概率原理進行統計分析和推斷的方法。理解它的難度大,往往學生會套公式做,但不會解釋,更不能解決新遇到的問題。對此可采取多將實例,細講分析過程,講明白小概率事件原理,同時注重學生思考,調動其積極性踴躍回答問題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3 提高《醫藥數理統計學》學習效果,保證學習質量,對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提出幾點建議

3.1 善于歸納

本課程內容較為散亂,每個問題都有不同背景,系統歸結,找出共性,有利于整體掌握所學內容。例如:古典概型所求概率是隨機事件在樣本空間所占比例,是隨機事件樣本點數與樣本點總數之比,幾何概型雖然對象不同(樣本點無窮多個,不可數),所求概率是兩個幾何體度量之比,但也是隨機事件在樣本空間所占比例,兩者本質思路都是一樣的,搞清這一點,對全面掌握知識很有幫助。

3.2 學科交叉,提高認識

本課程雖然內容獨特,但我們將概率視為函數之后,就可以用《數學分析》方法進行研究,廣泛應用極限、導數、積分之后,不僅處理問題嚴格科學,更提高了對問題的理解認識。

3.3 加強練習,掌握技巧

在教學中要加強課后練習,對例題及課后習題作精心選取,重點選擇既具有實用背景又能對闡明基本概念、基本方法有幫助、能夠提高學生興趣的例題和習題,利用課堂討論、思考練習、課外答疑、批改講評作業等各個教學環節,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結合概率與數理統計應用性較強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收集醫藥學以及經濟生活中的實例,并根據各章節的內容選擇適當的案例服務于教學,將理論教學與實際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得課堂講解生動清晰,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法不僅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而且對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通過案例教學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看問題,從數量的角度分析事物的變化規律,使概率與數理統計的思想和方法在現實工程或經濟活動中得到更好的應用,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獨立完成作業是學生學好本課程的一項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工作。通過對課后習題的練習,逐步加深對課程中各種概念理解,熟悉各種基本解題方法,達到基本掌握本課程主要內容的目的。很多學生在學習了統計方法,也記憶了很多公式以后,很茫然,不知該選用哪種方法來處理資料。例如:為了比較兩種安眠藥的療效,將20名年齡、性別、病情等狀況大體相同的失眠病患者隨機平分為兩組,分別服用新舊兩種安眠藥,測得的睡眠延長時數如下表。

新藥組xi 1.9 0.8 1.1 0.1 -0.1 4.4 5.5 1.6 4.6 3.4

舊藥組yi 0.0 0.7 -0.2 -1.2 -0.1 2.0 3.7 0.8 3.4 2.4

假定兩組睡眠延長時數均服從正態分布且方差齊性,試檢驗兩種安眠藥的療效是否有顯著性差異? 很多學生發現兩組樣本含量相同,往往采用配對設計資料的t檢驗,這說明學生還沒有真正理解這種設計方法的內涵。配對設計的每對數據要求測自同一個個體(稱為自身配對設計)或同一個來源的兩個個體(稱為同源配對設計)或條件相近的兩個個體(稱為條件相近者配對設計)。題中從失眠病患者這一總體中隨機抽取20例受試對象,然后隨機平分為兩組,是典型的成組設計。如果題中說20例患者按照某一條件(對結果有影響的非處理因素)配成10對,然后把每對中的兩個個體隨機分到新藥組和舊藥組中,問新舊兩種藥物對睡眠延長時數效果有無差別,這才是配對設計,所以學生一定要明白實驗的設計方案,這是正確選用統計方法的前提。

3.4 聯系實際,培養興趣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課程產生的背景,是迫切解決當時實際問題的需要。當今社會環境中,醫藥學、生物學、經濟等大量問題都可以用概率方法研究解決,讓學生們做一些相關資料處理工作,把所學的統計方法用到實際中,理論聯系實際,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每講授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后,學生除了完成基本作業外,還要要求學生到圖書館查閱文獻,找出運用所學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的文獻例子,這樣學生不僅學會查閱文獻,而且通過查閱文獻這一過程,對所學的統計方法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有的同學還對一些雜志的文章所用的統計方法提出質疑,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逐漸認為統計學其實是很實用、很有趣的一門課程。

3.5 在《醫藥數理統計學》的教學中引入CAI是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CAI的引入,將為學生提供一個因材施教、具有創造性的學習環境,可以大大增加信息量。但CAI教學是一種輔助教學手段,不能取代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教師的人格魅力和語言魅力是任何機器都無法取代的,一節課是否能吸引學生,不在于CAI課件的吸引力,而在于教師的講課方法和教師的語言魅力,教師不可在教學的全部過程應用CAI課件,不適合過多地用課件進行講授,會影響他們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影響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祝國強,劉慶歐. 醫藥數理統計方法.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4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040

高血壓是世界流行病,其患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

為了控制和降低高血壓死亡率、致殘率,研究開發了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系統,系統采用C/S結構,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進行開發,模塊應用程序采用Delphi 7.0工具進行了系統開發。結果,通過使用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系統,提高了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網絡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的利用率、周轉率、及成本核算的準確率。現報告如下。

設計目標和技術特點

設計目標: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頌布的《藥品法》、《傳染病管理法》標準,參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研發社區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系統。為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工作提供科學化、數字化、程序化指導,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設計原則:遵循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標準、協議和接口的原則,確保系統先進、經濟、適用、安全、可靠;采用國際通用的軟件開發標準和開發工具,確保系統的開放性和較高的可維護性;充分考慮系統的可擴展性,以適應不斷發展業務需求;充分保護現有軟硬件和數據資源。根據《藥品法》、《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建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高血壓防治的自動化網絡平臺,推動業務流程的標準化和自動化,提高業務處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體系結構和技術特點:采用以C/S模式為主體的體系結構。界面框架采用Powerbuilder 8.0工具進行開發[1],模塊應用程序采用Delphi 7.0工具進行開發。系統功能強大、穩定、操作方便;數據庫端充分利用了sql server 2005的特性,利用存儲過程實現了大量業務處理邏輯的封裝,利用觸發器維護了數據的一致性、完整性。文檔處理系統采用MS Office 2003。

外部接口:軟件接口可將數據輸出到Excel,Word或Access等[2],或從這些格式的數據文件中導入數據,從而使用戶有更大的靈活性。硬件接口主要解決從各種檢測設備中自動提取數據。

運行環境:硬件平臺,微機(CPU 586及以上,內存64M以上),打印機(針式Lq1600系列),磁卡讀卡器(RS-232串行方式)。軟件平臺:中文WINDOWS 98/ME/NT。應用軟件:開發工具Visual Basic[3]。數據庫用Microsft Access。服務器網絡操作系統選用Microsoft Windows 2003,數據庫為sql server 2005,客戶端操作系統為Windows xp/vistar系列,文檔處理系統采用MS Office 2003。

系統功能

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系統主要子系統包括:藥品管理、入庫管理、出庫管理、庫存管理、查詢管理、數據字典。由系統主控模塊負責各個子系統的統一管理。

藥品管理:主要用于維護系統基礎資料、相關標準等,提供整個系統運行所須的基礎數據設定功能。相關標準包括詞組查洵、收費標準和處置費設定。

入庫管理:主要登記編號、入庫時間、進貨單位、藥品種類、數量、單位、價格、廠家、批號、出廠日期、有效期、加價比率、經辦人等。入庫登記藥品名稱采取詞組查洵。出庫管理主要登記購買單位(人)、出庫數量、藥品名稱、出庫時間、經辦人等。出庫時藥品名稱采取詞組查洵。

庫存管理:庫存管理采取計算自動化管理,能做到藥品先入先出、效期短的藥品優先出庫,藥品數量較少時能自動提醒。

查詢管理:系統查詢功能十分簡便、易行、快速、準確,可查詢所有處方和藥品入出和庫存管理信息、也可按時段查詢科室、人員、時段的成本、收入和利潤進行成本核算。藥品庫存查詢可按藥品名稱、批號、入庫時間、有效期、廠家。查詢使用十分科學、快速、方便。

數據字典:數據庫數據字典不僅是每個數據庫的中心。而且對每個患者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用戶可以用SQL語句訪問數據庫數據字典。本系統數據字典主要包括檢測類別、包裝形式、物態顏色、檢測目的、樣品處理方式、報告單標識、化學單位設置、報告設置等。

系統維護:包括備份數據、恢復數據、系統設置和修改密碼功能。信息資料、信息模板等數據,定期備份。提供用戶權限管理功能可自行編輯對象的編碼和內容,方便添加、修改、刪除信息資料,提供操作日志管理功能;提供在線幫助功能等。

系統的特點

該系統的設計是基于藥品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而設計開發的。它遵循QA/AC、ISO9000、ISO/IEC 17025等管理規范,對影響藥品管理質量的要素,包括人員、儀器設備和方法等進行全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統有以下特點:采用Windows NT技術和先進的Client/Sever客戶/服務器模式,支持MS-Sever Sybase等多種大型數據庫,提供intent服務;治療按中國高血壓聯盟推薦的NAH方案,該方案治療效果好、費用低;采取模塊化設計,可方便實現系統功能的增加及調整,易于升級和維護,具有修改、查詢、快速、準確等優點;本系統硬件要求低,運行費用少,而且界面美觀,操作簡便,經過幾天的培訓就可上崗,適合基層醫院使用。數據輸入方式靈活多樣,可以直接錄入、拷貝錄入或批量導入。數據輸出可以打印,也可以導出為Excel、Word、HTML等格式。這樣,有效保證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實用性。業務處理高度自動化、智能化、無紙化。

討 論

我國的藥品管理工作進入了網絡管理時代。為了提高了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網絡化、程序化、制度化,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把藥品管理與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相結合,研發社區高血壓防制藥品管理系統。實現了以藥品管理工作為核心的的全方位管理,該系統有以下優點:該系統操作快速,準確、方便,實用,藥品從入庫時間、進貨單位、藥品種類、數量、單位、價格、廠家、批號、出廠日期、有效期、加價比率、經辦人等,全部微機化,信息由手工記錄變成自動記錄,使藥品管理管理更加及時準確,全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藥品信息資料可在微機上長期保存,利用率高。同時也保證了藥品信息的真實、可靠。特別是庫存管理采取計算自動化管理,能做到藥品先入先出、效期短的藥品優先出庫,藥品數量較少時能自動提醒。系統查詢功能十分簡便、易行、快速、準確,可查詢所有處方和藥品入出和庫存管理信息、也可按時段查詢科室、人員、時段的成本、收入和利潤進行成本核算。藥品庫存查詢可按藥品名稱、批號、入庫時間、有效期、廠家。查詢,使用十分科學、快速、方便。使用該系統后, 深受藥品管理工者的歡迎,社區藥品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促進了藥品管理工的規范化管理,使我市藥品管理工上了一個新臺階。

總之,通過該系統的實施,加強和規范了藥品管理,優化了工作流程和崗位安排,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效率,降低了工作運行成本,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當然,該系統功能需要進一步開發完善,擴充網上對外服務功能,以及與疾控機構其它業務系統的有機整合,建立標準統一的藥品管理軟件,以便資源共享。其次是各單位也耍增強藥品管理意識,貫徹執行《藥品法》《傳染病管理法》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藥品管理工作的經費投入,協調各科室藥品管理工作的關系,固定和培訓專職藥品管理工員,提高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藥品管理工作的水平。使藥品管理工作走向科學化、系統化、數字化、程序化、規范化。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檢驗和校準檢測檢驗能力的通用要求.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2.

篇5

(鄭州測繪學校,河南 鄭州 450015)

【摘 要】土地資源調查的技能和方法是《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核心能力,目前該專業的學生所學習的土地變更調查技能還停留在手工調查的階段,傳統的變更調查方法已不能滿足土地管理現代化、信息化的需要。研究了基于DOM的土地資源調查方法和基于遙感圖像變化檢測的土地資源變更調查方法。

關鍵詞 遙感;國土資源調查;實踐教學

基金項目: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ZJB11161)。

作者簡介:王勇(1979—),男,河北永年人,工程碩士,畢業于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攝影測量內外業和遙感圖像處理教學及研究工作。

0 引言

開展國土資源調查的目的是為了摸清“家底”,利用調查的結果指導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由于經濟社會發展變化較快,國土資源的使用變化情況較大,因此必須適時的開展國土資源調查工作。土地資源是國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地資源變更調查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的重要工作,它的主要作用是:為土地資源管理提供基本數據和有關圖件;為合理利用土地、充分發掘土地資源潛力提供基礎工作和動態監測;為制定綜合農業區劃、改善或調整土地利用方式提供重要依據。土地資源調查的技能和方法是《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學生應該掌握的專業核心能力,目前該專業的學生所學習的土地變更調查技能還停留在手工調查的階段,傳統的變更調查方法已不能滿足土地管理現代化、信息化的需要。采用簡便先進的技術手段獲取土地利用變化的地理位置和屬性數據,利用高科技手段進行實時動態的土地變更調查、監測勢在必行。本文研究了基于DOM的土地資源調查方法和基于遙感圖像變化檢測的土地資源變更調查方法,為改進《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學生的操作技能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能進一步提高中職院校培養實用型人才的水平。

1 傳統土地資源調查方法及優缺點

(1)不能準確地獲取變化圖斑邊界的準確位置,僅依靠圖像的相關特征進行判讀和量測,很難準確的獲取變化邊界的具置,從而導致地類的圖斑形狀產生變形和量測的面積不準確。

(2)傳統的土地變更調查、統計,過程非常復雜、工作量也比較大,既要到外業實地調查,又要進行面積量算、更新圖件,數據統計、編寫文字報告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來完成,很難保證調查成果的質量。

(3)通過基層上報得到的各種統計數據,受行政干預和地方利益的影響較大,會存在錯報、瞞報、漏報的現象,大大降低了土地資源變更調查的準確性。

2 基于遙感影像的土地資源調查方法

2.1 土地資源調查底圖制作

首先要利用gps技術獲取正射糾正所需的控制點,搜集測區已有的數字高程模型(DEM),對多光譜影像和全色影像進行正射糾正,然后經過影像融合、鑲嵌生成正射影像圖(DOM)。在正射糾正前,要先配準同步獲取的全色和多光譜影像使得全色和多光譜影像具有統一的地面分辨率,并進行融合。多光譜影像分辨率如果能夠滿足DOM生產規定要求時,可不與全色影像融合,直接進行正射糾正。影像糾正要保證每景影像不少于9個控制點且均勻分布;配準后的影像應保留原始影像波段數目、順序和采樣間隔;經過融合處理后的影像應有合適的反差,清晰的紋理、均勻的色調、逼真的色彩,保證影像能夠將耕地等重要地類類型清晰的判讀出來;鑲嵌處的影像應無裂縫、模糊和重影現象;最后按標準圖幅內圖廓外接矩形外擴1cm范圍裁切標準分幅影像。

2.2 土地資源調查判讀

首先要進行室內預判,以DOM為基礎,利用MAPGIS軟件平臺,以遙感圖像解譯的方法為基礎,認真的分析比較土地利用詳查資料,將我們所需的線狀地物、行政和權屬界線、土地利用的地類界及地類屬性等要素進行分析提取,在MAPGIS軟件上進行矢量化并把屬性進行整理輸入,制作出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底圖供外業調繪使用,同時要打印好外業調查表。然后按照統一性、科學性、實用性的原則進行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分類時要靠充分考慮到土地的利用方式、覆蓋特征以及它的用途和經營特點等因素,確定土地利用分類系統。分類系統建立好以后建立解譯標志,好的解譯標志能夠提高判讀的質量。 最后利用計算機自動識別與目視解譯相結合的信息提取技術,利用外業調繪底圖數字化每一地塊的位置、形狀、范圍,最終將包括每一塊土地的界線、范圍、面積的土地利用信息準確獲得。

3 基于變化檢測的土地資源調查方法

3.1 選擇數據源

利用衛星影像進行土地資源變更調查需要大量的同一地區不同時相的遙感影像,因此我們要選擇價格適中、易于獲取的衛星遙感影像,來保證遙感影像的數量,并且衛星影像的數據來源一定要連續、穩定,能夠滿足我們所進行的土地資源變更調查的精度要求。

3.2 校正和配準

通過圖像配準和相對輻射校正方法實現不同時相遙感圖像的幾何和輻射校正是利用圖像差分法進行變化檢測的關鍵。配準是將多時相圖像的同名像點互相重疊,將一幅影像作為基準圖像(t2時刻影像),另一幅作為待配準圖像(t1時刻影像),并通過選取的控制點采用多項式的方法確定基準圖像與待配準圖像之間的對應關系,實現相對配準。

3.3 影像裁剪

由于糾正后,兩幅影像實現了幾何位置的配準,但圖像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因此要對兩幅圖像進行剪裁,使兩幅圖像所覆蓋的是同一地區的同樣大小的范圍,這樣才能保證檢測信息的準確性。

3.4 基于差分圖像融合的變化檢測

首先對變化前圖像、變化后圖像分別進行灰度差分和紋理差分,得到灰度差分圖像和紋理差分圖像;然后根據乘積變換算法融合紋理差分圖像和灰度差分圖像;接著根據ISODATA算法進行融合后的分類,結合目視解譯,得到變化區域。

3.5 土地利用變化信息提取

利用監督分類方法將遙感圖像中被增強顯示的變化信息分離出來,最終得到土地利用發生變化的位置、大小和范圍。

變化信息提取后結合外業調查結果進行核對比較。必要時還要注意:1)分層規范、內容齊全;2)影像覆蓋完整轄區;3)保留的圖斑及其編號與整理后的《變化圖斑外業核查記錄表》以及外業調查圖、變更調查圖上的相應圖斑一致。

4 結論

傳統的土地資源調查方法費事費力且精度低,已經不能滿足目前國土資源管理的工作需要?!秶临Y源調查》作為中職院校的骨干專業,根據職業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要求,本文研究總結了利用DOM作為土地資源調查底圖的制作方法、規范要求和基于遙感影像變化檢測的土地資源調查過程方法,對進行該專業建設、課程設置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進步和應用需求的加大,利用遙感技術進行土地資源調查將成為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重要技術手段,對于《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有很高的指導意義,可以作為各中職院校進行《國土資源調查》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和參考,該專業的學生應該熟練掌握這項技能,為工作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曉波,等.基于遙感與GIS的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3,12(2):130-134.

[2]田靜毅,等.基于3S技術的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研究[J].燕山大學學報,2005,11.

[3]李宗華,等.高分辨率衛星遙感影像在土地利用變更調查中的應用[J].測繪信息與工程,2005,8.

篇6

【關鍵詞】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現狀

【中圖分類號】R-05【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10-0128-03

Abstract:

Keywords:

自20世紀80年代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新編的中藥專業教學計劃中正式列入中藥藥理學課程,80年代中期第一本由國家衛生行政部門組織王筠默主編的《中藥藥理學》教科書出版,中藥藥理學科正式形成[1],至今,中藥藥理學學科已走過近40年的歷程。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在其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績,但同時,由于其發展歷史尚短,在中藥藥理學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著許多方法學上的問題,如中醫“證”的實質尚不清楚,病理機制不明,成為復制理想的中醫“證”的病理模型用于中藥的藥理學研究最大的瓶頸,嚴重阻礙了人們對中藥功效的認識,也造成了中醫藥院校在開展《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普遍反映該課程“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狀。因此,近年來,全國各大中醫藥院校相繼開展了大量關于《中藥藥理學》課程改革的探討,這些有益的探索推動了中藥藥理學科的發展,也為中藥藥理研究方法學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筆者對近12年來(2005~2016年),《中藥藥理學》課程改革的現狀進行了梳理。通過中國知網文獻檢索平臺,以“中藥藥理學”為主題詞,并含“教學改革”,發表時間從2005年1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進行精確檢索,獲得文獻169篇,剔除與《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無關的文獻后,納入分析的文獻有100篇。

1教學改革數量的變化趨勢

近年來,隨著新技術、新方法在中藥藥理學研究中的廣泛應用,研究內容也不斷深入,《中藥藥理學》課程的教學,無論是教學理念還是教學內容,均已明顯跟不上學科發展的前沿,因此,對課程教學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從近12年《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的數量變化趨勢(詳見圖1)可以看出,數量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2012年,教育部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應改革教學管理,探索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各中醫藥院校積極響應教育部的號召及要求,對《中藥藥理學》課程進行了內容廣泛的改革,2013年教學改革論文數量呈井噴式的升高,論文的內容涉及了教學方法改革[2-3]、實驗教學內容改革[4-5]、人才培養模式改革[6]等多個方面。

2教學理念的改革是主流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培養創新型中醫藥人才的需要,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所有高等教育工作者關注的問題。教育改革的重點是對教育理念的革新,通過改革,讓教學不再是教師“滿堂灌”式傳授知識、學生“填鴨式”被動接受的過程。通過對近12年這100篇《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的分析筆者看到,無論是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還是對教學內容的改革,其核心均是教育理念的革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經形成,大量教學一線教師從不同的角度,毫無保留地介紹了自己在《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中的教學經驗、對現狀的分析,經過這10多年的思想碰撞,使中藥藥理學學科的教育教學水平得到了整體的、較大幅度的提高。

3教學方法改革是重點

在這100篇教學改革文章中,以教學方法改革為主的文章超過80%,提示,近年來對《中藥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教學方法的改革。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大量新的教學方法被引入到中藥藥理學的教學當中。其中,關于“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研究最多。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一種逆向學習方法,首先由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貫穿知識點的學習,整個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減少了演示性、驗證性教學,而增加了研究性、設計性、綜合性教學,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7]。在《中藥藥理學》的教學過程中,由于本門課程是一門與多個學科緊密聯系、中西醫藥高度結合的新興學科,中藥學專業的學生對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生理學、西醫病理學等基礎科目掌握程度不佳,缺乏中醫思維,而且中醫院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仍普遍存在過度依賴老師的問題,造成在學習困難。采用PBL教學法,教師和學生的角色發生了轉化和更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提出問題,帶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內部動機,發展他們有效的問題解決能力,訓練出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的技能[8]。在PBL教學法的基礎上,根據《中藥藥理學》課程自身的特點,有衍生出了許多高效的教學方法,如“多元化互動式教學模式”[9]、“CBL+PBL”雙軌教學模式[10]、TBL團隊學習模式[11]、案例教學法[12-13]等。通過這些教學方法的改革,對承擔《中藥藥理學》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不斷鉆研業務,拓知識面,及時把握本學科的研究前沿,提高業務素質,對學生來說,學習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這對于培養具有較高自主學習能力的創新型的中醫藥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篇7

關鍵詞: 藥理學 實驗教學 綜合性改革

提高學生素質,增強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及創新能力是高校教學永恒的命題。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納入實驗教學中是適應國家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需要[1],實驗教學是學生接受實踐鍛煉和提高實踐能力的良好途徑,在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對藥理學實驗教學進行綜合性改革的背景及意義

《藥理學》是高等醫學的主干學科,是醫學與藥學、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的橋梁,對醫學生和藥學生均是關鍵的專業基礎課程?!端幚韺W》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藥理學理論的任何進展均要以嚴謹的基礎與臨床實驗證實,因此《藥理學》實驗課教學對于促進醫藥類本科生深入地理解藥理學理論知識,從而在以后的臨床工作和藥學服務工作中更好地運用藥理學知識是十分重要的。同時,由于醫藥類各學科的科學研究幾乎均用到《藥理學》實驗設計和實驗技能,因此良好的訓練對于醫藥類本科生進一步深造的科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不少院校同仁對《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了多種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廣州中醫藥大學將藥理學實驗教學整個過程分五個階段進行,由淺入深、由簡漸繁,進行“漸進性、探索性藥理學實驗課程”教學改革,不同層次學生均自第一階段起始,終止于不同階段,從而滿足不同層次教學的需要[2]。內蒙古醫學院在實驗教學中引入科研設計性實驗,將選題立項工作也交給學生自主完成[3]。有些院校強調采用現代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教學、虛擬實驗教學等進行實驗教學改革[4]。北京中醫藥大學在本科生藥理學實驗教學中增加SCI論文的實驗設計,增強學生的自由探索科研意識,幫助學生掌握科研設計的基本原則與思路,結合采用實驗方案討論會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藥理學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改革與創新[5]。

2.我院《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目前我?!端幚韺W》實驗教學方法仍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方法。課前實驗師準備好所有實驗所用藥品、試劑及儀器,實驗課堂上先由帶教老師講授實驗目的、原理、實驗材料、實驗方法,然后示教,最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整個實驗,取得實驗結果,提交實驗報告。實驗項目基本為驗證性實驗,強調通過實驗教學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應該肯定,現有的《藥理學》實驗內容及教學方法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對本科生實驗技能的訓練和理論教學的鞏固作用基本符合大綱要求。但是由于《藥理學》實驗教學內容已經采用多年,實驗內容陳舊、單一,缺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容的安排,無法適應新形勢下對醫藥類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筆者對實驗教學進行了綜合性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2.1對現有實驗項目進行漸進性安排

現有的八個實驗項目,由易入難,每個實驗著重訓練不同的藥理實驗技術。第一次實驗組織學生分組觀看“藥理實驗基本技術”教學錄像,促使學生對藥理實驗技術建立一種初步感性認識。然后考察硫酸鎂不同給藥途徑的不同藥理作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給藥途徑對于藥效的影響,同時訓練學生灌胃及腹腔注射兩個最基本的實驗技術。第二次測定某藥物的LD50,該實驗為經典的藥理總論部分實驗,學生既可以復習上次訓練的技術,又可以深入理解藥物的安全性。第三次實驗進行有機磷農藥中毒與解救,訓練學生的家兔靜脈給藥技術,中毒及解救實驗結果的觀察能力,并對擬膽堿藥及抗膽堿藥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進行復習及深入理解。第四次考察巴比妥類藥物的中樞抑制作用,訓練學生對于中樞抑制藥篩選方法的掌握。第五次考察呋塞米的利尿作用,訓練學生對家兔的灌胃操作技術及靜脈注射技術。第六次考察糖皮質激素的抗炎作用,訓練學生肌肉注射操作。原有的家兔離體平滑肌運動實驗及家兔血壓實驗整合進新研發的藥理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內。整個藥理學實驗課程安排在第七周開始進行,以配合《藥理學》理論課教學進度。

2.2《藥理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發

選擇“β-受體阻斷藥(普萘洛爾)對高血壓、心律失常及呼吸道平滑肌運動的影響”作為實驗項目,訓練學生獨立自主完成實驗的能力,包括查詢文獻、設計實驗方案、分組討論、優化方案、準備藥品及儀器、進行預實驗、正式實驗、結果觀察與分析及總結等各項能力。由此,我校醫藥本科生將獲得有關藥效學實驗全程的嚴謹訓練,從根本上提升我校學生的培養素質。

2.2.1普萘洛爾對高血壓的降壓作用。家兔麻醉后,固定,頸動脈插管測定血壓,通過RPMI624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描記血壓曲線。先分別給予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造成高血壓動物模型,然后耳緣靜脈注射給予普萘洛爾,觀察普萘洛爾對血壓的影響。

2.2.2普萘洛爾對心律失常的作用。大鼠麻醉后,固定,針型電極插入大鼠四肢皮下,連接RPMI624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選用II導聯,描記正常心電曲線。頸外靜脈插管,給予氯化鋇至心律失常,記錄心律失常持續時間。取另一大鼠重復上述操作,誘發心律失常后給予普萘洛爾,考察心律失常發生時間或持續時間變化,評價普萘洛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2.2.3普萘洛爾對呼吸道的作用。豚鼠處死后取出氣管,制備氣管螺旋條,放入盛有克氏液的麥氏浴管中,張力換能器連接于RPMI6240生物機能實驗系統,描記豚鼠離體氣管的收縮曲線,觀察給藥前后收縮幅度、張力及收縮頻率的變化。

3.結語

本研究通過對現有藥理學實驗項目進行重新整合與修訂,強化對本科生的基本實驗技能及操作技術的訓練,保證學生通過認真完成藥理學經典驗證性實驗,熟練掌握基本實驗技能,并具有必要的觀察能力。在此基礎上,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并采用PBL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自己準備試劑、儀器,自行完成實驗并對結果進行處理、分析。通過本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與掌握藥理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培養適應科研、臨床、藥學服務工作需要的本科畢業生。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R].2011,教高[2011]6號.

[2]蔣蘇貞.漸進性探索性藥理學實驗課程設計與分析[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0):55-56.

[3]韓瑞蘭,范蕾,常福厚,龔延平.藥理學實驗教學中開設科研設計性實驗研究[J].北方藥學,2012,9(1):78-79.

[4]方歡樂,衛華,馬懷芬,張颯樂,李英.藥學本科專業藥理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5,(S1):96-97.

篇8

關鍵詞:中藥藥理學;探究式教學;研討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8-0126-02

中藥藥理學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運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藥與機體(包括正常機體、病理機體和病原體)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規律的科學[1]。中藥藥理學是醫藥院校中醫藥專業學生的主要課程,是一門溝通中醫與西醫、中藥與西藥、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學科,也是近幾十年才形成的一門新興學科。中藥藥理學中的中藥作用繁多,有效成分復雜,涉及內容較多,學生經常感到該課程信息量大,理解記憶存在困難,學習得吃力。對于教師,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全面詳細地傳授教材中藥物的藥理作用與機制、臨床應用及近現代研究概況是較困難的,對于學生,這種單純采取以“教師為中心,滿堂講授”的教學方法,則非??菰铮讍适W習興趣,難以達到既定教學目標。學好中藥藥理學,不但能夠闡明中藥作用的機理,對促進中藥現代化及中西醫的結合具有深遠的意義。筆者在中藥藥理學的教學過程中,嘗試將一些教學方法運用到實踐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研討式教學在《中藥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教學強調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探究式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體現了課堂以學生為主的理念,讓學生自主學習。減少死記硬背,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邏輯思維能力。研討式教學是讓學生以實驗小組為單位(3~4人/組),根據老師課堂上布置的教材內容,利用課外時間組織資料查閱、展開討論,每組選出一位發言者,課堂上抽簽決定每組的匯報內容,這迫使學生在課外必須按老師布置的內容全面準備,減少了投機取巧的概率。其他同學通過聽演講而學習更多的知識,最后教師再對重點內容進行總結概括,而發言者的表現作為該組成員的評分依據,不僅加強了學生對重點知識的掌握,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例如,在講授每一類中藥的藥理作用前,結合概述及各個章節重點內容,先提出如下問題讓同學們思考:該類中藥的藥理作用研究中涉及哪些常用的實驗方法,每種方法的原理是什么?圍繞這一問題,學生們在課外以小組為單位,查閱文獻、資料,集中討論,集思廣益,逐漸形成對該類藥物進行藥理學研究的框架思路,為課堂學習做好鋪墊。

二、探究式教學在《中藥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是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與中藥藥理學研究內容相關的課題,或者學生自主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在完成課題期間教師可以對每個課題均給予學生一些啟發和提示,提綱挈領地介紹主要研究方向,而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主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學生通過圖書館、計算機網絡查閱文獻資料,對各研究課題的發展趨勢、進展、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并撰寫論文,進而讓學生自己獨立探索知識的發生過程,從而解決實際問題。然后學生之間對研究結果進行討論和學習,最后教師對學生撰寫的論文進行評價和總結。目前我們實施的基本步驟如下:結合課堂講授內容提出研究型內容學生文獻查閱實施研究設計得出研究結論討論交流成績評價(定性與定量相結合),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結合文獻、實驗等去探究中藥藥理學有關的內容,可大大提高他們理論學習的熱情,使學生對學習的目的、動機和意義十分明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得以往那種“要我學”,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我要學”,實現了教學方法由傳統的“灌輸式”向“研究式”的轉換,使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終身的行為。學習效果評價的載體,不僅僅是考試,可以是學生討論問題的質量,或寫一份報告,或提交課題設計方案等多種形式。探究式教學不僅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撰寫學術論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師講授麻黃的藥理作用前,先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們提前準備:請設計實驗方案以闡明麻黃的平喘作用原理。該問題實際上涉及學生們前期《藥理學》的相關知識,該問題的設置,旨在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先弄清楚哮喘的病理生理機制,確定控制哮喘的關鍵環節,上課時再向學生介紹相關的中藥藥理研究方法,然后針對這些關鍵節點,提出實驗任務和要求及學生需要弄清楚的幾個問題,對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及實驗步驟不做過多解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展開麻黃平喘的作用機制研究。問題式的學習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該研究方案及實驗的設計過程中,既對前期的內容進行了鞏固,培養了學生們對前期的藥理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又讓學生們嘗試了中藥藥理課題研究的一些基本模式,初步掌握了中藥藥理的研究思路,通過積極參與培養學習興趣,為今后繼續從事中藥藥理學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礎。

三、案例教學在《中藥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利用已經發生或將來可能發生的問題作為個案,啟發學習者分析和研究,提出可能出現的問題、相關機制及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習者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法。如在介紹藥物的不良反應時,可給學生講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6年曾的通告,鑒于魚腥草注射液等7類含魚腥草或新魚腥草素鈉的注射液在臨床應用中引起較嚴重的過敏反應,進而在全國范圍內暫停使用的事件[2],還有日本的小柴胡湯事件、歐洲的馬兜鈴酸事件、美國、加拿大的麻黃素減肥藥事件等,使學生重視藥物的不良反應,并思考為什么會產生這些毒性以及相關有效成分的作用機制?以此說明中藥毒性學習和研究的重要性,啟發大家在今后學習中注意中藥作用的兩重性、差異性、量效關系、時效關系及雙向性,隨后介紹不良反應的表現類型及如何測定這些毒性。接著可向學生介紹一些中藥毒性研究的方法,如急性毒性試驗、長期毒性試驗等,一方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更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理論實驗相聯系,教師示范,學生動手

實驗方法是中藥藥理學的基礎,但課本中對這部分內容介紹較少,而實驗大多是動物實驗,在介紹相關章節藥物作用機制時,我們可以聯系實驗,將實驗方法用生動的語言向學生描述,如介紹抗炎作用時,可以同時向學生介紹抗炎藥物的研究方法[3],即大鼠足腫脹法、白細胞游走實驗以及毛細血管通透性實驗法等,并通過多媒體等多種形式示范,邊講邊操作,對操作的重點反復強調,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講解,結合具體實驗內容反復練習,而成績則根據實驗動手能力、實驗報告、結果分析三者相結合的方法評定,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也使得學生可以很快掌握實驗技術,為后期的實驗研究等打下基礎?!吨兴幩幚韺W》中藥物的藥理作用很多是建立在功效主治基礎上的,根據這一特點,我們在介紹了藥物的功效主治后,通過相關的動物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動物實驗,觀察實驗現象,采用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對中醫中四氣五味等進行思考,根據中藥相關功效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判斷該藥物可能具有的藥理作用。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該科目的意識,調動了其學習的積極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課后能主動探究相關藥物的作用機理,進而能證實相關實驗現象及結果,并對自己的分析結果進行總結,使學生建立了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式,為以后的學習和科研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總結和思考

教學不僅是一個如何傳授知識、如何調動學生注意力的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傳授并激發、生產學習的過程??傊灾魇?、探索式的教學法有力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有助于系統、綜合地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培養科學的思維方法。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掌握必備的實驗技能,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為今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基礎。教學改革的任務是艱巨的,還有許多工作需要教師不斷探索。今后,筆者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中藥藥理學》的教學方法,積極探索新方法,并在探索中完善、總結和創新,使《中藥藥理學》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為社會培養具有扎實基礎理論、較強實踐能力和良好道德素質的實用型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沈映君,陳長勛.中藥藥理學[M].上??萍汲霭嫔纾?008.

[2]趙玉叢,李利紅.淺談中藥藥理學教學中的幾點體[J].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29(2):61-64.

篇9

關鍵詞 藥理學教學 現狀分析 改進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藥理學相比于其它醫學學科屬于基礎學科,是聯系疾病學與藥物治療學的紐帶,同時也是現代醫學體系發展壯大的主要基石之一。由于該學科理論性強且需要記憶、理解的知識較多,從而給學生學習及學校教學帶來很大困難。因此,為適應當前醫療事業發展形勢,為祖國公共衛生醫療事業建設培養更多優秀人才,我們需要對當前藥理學教學進行必要改革創新。

1當前藥理學教學工作存在問題分析

目前,藥理學教學工作面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對此本文從以下各方面入手展開具體分析:

1.1藥理學教學模式落后

當前藥理學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大多還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例如: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類傳統教學方法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足,綜合素質不高。

1.2教材內容比較匱乏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新藥的不斷涌現,藥理學的應用范圍在快速擴大。然而傳統的藥理學專用教材并不包括這些新型藥物以及應用范圍,因此造成藥理學教學與時代脫節,教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1.3教學考核方法缺乏科學性

考核方法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以及教師教學成效的主要方法,對幫助教師調整教學計劃進度以及學生鞏固專業知識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當前,眾多高等醫學院校采用的主要考核方法是考試,雖然這種方法有利于學生鞏固自身知識,但是從實際情況來說這種考核方法過于重視對知識掌握程度的檢驗,而忽略了對學生時間能力的考核,從而造成學生“眼高手低”,無法將知識與實際工作實踐結合起來。

1.4師資隊伍薄弱

當前,從事藥理學醫學教學的教師大多是從一畢業開始就直接參加工作。雖然這部分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與學歷水平能夠滿足教學要求,但是這些教師缺乏必要的實踐經驗,無法將實踐與教學結合起來,從而造成學生動手操作實踐能力不足,教學難以取得預期效果。

2當前藥理學教學應該采取的改進措施

2.1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

藥理學教學要將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操作結合起來,通過案例式、情景式以及啟發式等教育方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思維,從而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師要以教材內容為基礎,結合臨床中常見病例對教材中的難點、重點等進行仔細講解。例如:教師針對重點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分組討論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對小組討論工作進行評價,點出教學目的。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得到極大鍛煉,綜合素質將會明顯提高。

新教學模式中,學生在第四年可以到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學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隨時可以進行實際操作,并且學校要配備專門的具有豐富實踐經驗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將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2加快教材的編寫更新,豐富藥理學教學內容

學??梢越Y合自身藥理學教學課程安排,增加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學科,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藥理學的專業知識。另外,學校還要及時跟蹤醫學界中有關藥理學的新技術、新知識、新方法的發展動態,在無法改變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通過印發參考資料等方式單獨將最新的技術、方法以及知識傳遞給學生,在課堂上增加對新知識、技術、方法的講解,從而使藥理學教學跟上時展腳步。

2.3建設藥理學教學師資隊伍

針對當前藥理學教學師資隊伍存在的弊端,學校要想建設自身師資隊伍,需要做到:

(1)提高教師招聘要求,積極招聘優秀的高學歷人才,從而提高教師隊伍專業知識的整體水平。另外,學校還要加強對教師的在職培訓,組織教師定期學習藥理學醫學界出現的新技術、方法以及知識,從而確保教師的知識儲備不會與時代脫節。

(2)聘請優秀的具有臨床實踐經驗的醫師來校講課。學??梢悦嫦蛏鐣刚堄胸S富臨床實踐經驗的醫師定期來校講課,組織學生集體聽課,幫助學生解決有關實踐操作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將專業知識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3結語

藥理學教學是當前醫學教育體系中的重點也是重要學科之一,它能夠在藥物治療學及疾病學之間建立聯系,使學生深刻認清各類疾病病理與藥物作用原理等。本文在簡單概述藥理學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對當前藥理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研究了學校在進行藥理學教學時應該采取的對策,為推動藥理學教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參考文獻

篇10

1.1學科歷史短,發展不成熟

中藥藥理學仍處在起步階段,相應的教材和課程出現較晚,1984年第1本教材正式出版,1987年全國中醫院校正式開設中藥藥理學課程,中藥藥理學教材及課程建設只有短短二十余年。學科不成熟必然反映在教材和課程建設中。同時,中藥藥理學還在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其科研活動與課堂教學聯系緊密,以至于課堂教材不斷更新仍趕不上學科發展步伐[1]。因此,教師授課時不應局限于傳統講授形式,學生學習時也不應全盤接受教材內容。如果學生被動接受存在爭議和分歧的教材內容,既不利于其科研精神和創新思維培養,也不利于中藥藥理學發展。

1.2中醫與西醫結合,中藥多效性與雙向調節作用

(1)中藥藥理學信息量大是由學科自身特點所決定的,中藥藥理學涉及的基礎理論多,必須堅持中醫藥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藥學獨特的理論體系主要是結合哲學、文化形成的,古人結合當時的哲學、文化研究成果,從抽象角度去闡釋中藥作用原理,這便是傳統中藥藥性理論,如四氣、五味、升降浮沉、歸經等。中醫理論多數出自臨床經驗積累,缺乏嚴密、客觀的統計學處理,上升為理論必然存在諸多缺陷,對其不足要通過中藥藥理學實驗加以修正,從而使臨床用藥更加安全。中藥藥理學利用現代科學手段驗證傳統中醫藥理論,深化中藥功效、修正中醫藥理論之不足,同時,必須堅持中藥自身系統特色,不能失去中藥本身的特色。在堅持中醫藥理論指導的前提下,中藥藥理學教學中涉及中醫藥基礎理論,另外還要結合西醫理論和現代科學手段闡述藥物作用,因此使得中藥藥理學講授和學習信息量增大,要在有限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并保證教學質量,存在一定困難。(2)與西藥藥理學相比,西藥多為純度較高的單一化學成分,其成分、作用、作用機理、作用部位明確,而中藥成分復雜,一味中藥本身就是一個小復方,同時存在多個有效成分部位,含有復雜的多種有效成分,從而形成中藥作用的多效性,具有多種藥理作用。但這也恰好說明中藥是通過多途徑、多靶點、多環節發揮作用的,是中醫藥從整體治療疾病的基礎[3]。中藥藥理中經常出現雙向調節作用。雙向調節作用是指同一中藥及組成方劑,在機體不同狀態下以不同方式應用,可以發揮趨向相反的作用,其形成原因復雜,影響因素較多[3]。常見的雙向調節作用有陰陽、寒熱、表里、補瀉、升降、利澀、燥潤、散收、活血止血等,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由于中藥的多成分性,不同成分對不同作用環節起作用,最終表現出有利于機體的變化;二是機體處于不同機能狀態下,對同一藥物中不同成分具有不同反應所致。雙向調節作用及機制恰好體現了中藥調節機體平衡的內涵。

2解決方法

2.1調整教學方法

現階段的中藥藥理學教材內容不完善,類似微型綜述,可對教學方法做出相應調整,以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適當采用啟發式、問題式、探究式教學方法,將教材內容欠成熟的劣勢轉變為促進學生自學能力、創新思維和科研精神培養的優勢,將其作為培養高素質人才的突破口和提高教師綜合水平的契機。例如,注意啟發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盲目輕信某種學說、某種觀點,因為中藥藥理學是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學科,部分觀點還存在爭議,很多新的研究成果既可能古籍理論,也可能產生新的理論,讓學生通過學習能搭建知識基礎框架,但又不局限于知識框架內,做到活學活用;對教材某些前后矛盾的論述,課前要求學生帶著問題查閱相關文獻,自己歸納總結出較明確的結論,上課時再討論修正。這樣既能解決學習中的疑惑,又能鍛煉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由于中藥藥理學發展迅速,教材部分內容滯后,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介紹最新研究進展。

2.2理順、歸類教學內容

2.2.1理順教學內容,堅持中醫藥理論指導中藥藥理學教學應堅持中醫藥理論指導,側重中藥藥理特色,以現代醫學基礎知識做鋪墊,中西醫藥理論,堅持走中西醫結合、互補互用、交叉融合的道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特色,清楚中醫藥傳統理論是可以用現代醫學語言進行闡釋的,其內涵是相通的。在講授相關藥理作用前,回顧現代醫學基礎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但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問題,安排學生課前復習,有了醫學基礎知識做鋪墊,學生學習中藥藥理學就容易理解了;或在課堂講述過程中將涉及的相關學科內容進行簡單回顧,但要注意控制時間,不能影響重點內容學習,要求教師課前進行周密的課程教學設計,確保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既完成教學任務又保證教學質量。

2.2.2藥理作用歸類、對比介紹由于每種單味藥或復方的作用都很廣泛,造成各種單味藥或復方相同的藥理作用、研究方法在不同章節反復出現。如果完全遵循教材進行授課,勢必造成內容重復,浪費教學時間,無法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可參照其他學??偨Y出的方法[4],先將教材中各中藥涉及的藥理作用進行統計歸類,一個藥理作用無論在書中出現多少次均重點講授一次;每次講授重點藥理作用時,應從實驗方法、實驗條件、實驗誤差控制、實驗結果分析方面進行系統、完整地講述,使學生獲得系統、完整的知識。另外,適當應用比較教學法。由于中藥藥理學是建立在西藥藥理學基礎上,藥理學理論及技術方法是學科發展的基礎,所以中藥藥理學和西藥藥理學教學有很多共同之處,將西藥藥理與中藥藥理進行比較介紹,可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中藥藥理學知識。例如在介紹中藥作用機理和功能主治時,選擇作用機理和藥效相似的西藥與其進行比較,分析異同,便于學生更好地掌握各中藥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

2.2.3雙向調節作用與中醫的平衡觀、生物體調整系統聯接將中藥常出現的雙向調節作用與中醫的平衡觀與生物體調整系統聯系起來。古代醫藥學家對雙向調節作用進行過探索,現代中藥藥理學又對此進行深入研究,雖尚未形成系統理論,但這些作用目前可從現代生物化學、受體遞質學說的角度做出初步解釋,如引導學生用生化新陳代謝的平衡、網絡調控系統和藥物成分的受體作用機制來解釋雙向調節作用,將古老的問題和現代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相結合,形成有趣命題,用中藥藥理學最新研究成果來解答古老問題,容易激起學生興趣。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