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支付的特點范文
時間:2023-12-28 17:49:3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支付的特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對1987.2006年間湘西自治州少數民族地區七縣一市共18家縣及縣級以上醫院收治的1 030例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民族分布、患者年齡及病理類型逐年統計后進行分析。結果 近20年來我國自治州子宮頸癌發病總人數呈持續增加趨勢,不同民族又各有其分布特點,苗族婦女為子宮頸癌高發人群,20年間發患者數所占比例一直位居首位且逐年持續增加;土家族婦女則基本維持在15%~25%的水平,兩民族間變化比較差異顯著。好發年齡苗族婦女呈年輕化趨勢;土家族婦女則一直為45~55歲。
【關鍵詞】 宮頸癌;不同民族; 分布特點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ervical cancer in various ethnic in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GU Hai.yan, ZHONG Min, CHENG Qiu.rong, CHEN Feng.xian, YANG Yong.hong, ZHANG Ying, HE Shu.xiang, LI Tao.feng, LI Hong.mei, SHANG En.ni.,LUO QunHuNan Jishou, 416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in different nationalities of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20 years,fi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era cervical cancer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venting cervical cancer.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1 030 cervical cancer patient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y by ethnic distribution, ages and pathological type betwee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Xiangxi Autonomous Prefecture from 1987.2006 year by year.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ervical cancer is uprising,women of Miao nationality were the high risk population and the ratio ofthe number of the patients is uprising year by year and Tuminority were 15%~25%.national difference existed significantly.the patient's age of Miao nationality become younger,ages for Tuminority were 45~55.The ratio of the young patients below 35 years old with cervical cancer was going up with years,(P
【Key words】 Cervical cancer; Different ethnic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宮頸癌是嚴重影響婦女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诩韧餍胁W調查的結果,大家把防治的重點放在圍絕經期的婦女,而疏于年輕婦女的篩查與預防,致使一些年輕患者診斷時已至晚期,失去最佳的治療時機。最近有學者發現宮頸癌的發展具有年輕化的趨勢[1,2],表現在其高發年齡提前,臨床及病理類型亦有所不同。湘西自治州是一個少數民族集聚的地區,共居住著土家族、苗族、回族、瑤族、侗族、白族、壯族等43個少數民族,其中土家族占35.17%,苗族占33.31%,不同民族婦女子宮頸癌的發生是否與漢族婦女具有同樣的變遷規律,本文就1987.2006年20年間湘西自治州少數民族地區的1 030例宮頸癌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收集1987.2006年間湘西自治州少數民族地區18家縣及縣級以上醫院診治1 030例經病理診斷確診的子宮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20年間按每5年為一個時間段進行分組,分為1987.1991年、1992.1996年、1997.2001年、2002.2006年4個時間段。
1.2 方法 將全部資料按民族分布、患者年齡及病理類型逐年統計后采用SPSS軟件進行分析。因回族、瑤族、侗族、白族、壯族等民族患者少,單獨統計無意義,予以合并。但合并后失去民族特征,故不做具體討論。
2 結果
2.1 年齡構成特點 將患者年齡分為
2.2 民族分布特點 20年間,子宮頸癌患病總人數1987.1991年為67人、1992.1996年為125人,1997.2001年為358人,2002.2006年為 480人,呈持續增加趨勢(P
2.3 病理類型分布特點:將20年分成前、后10年兩個時間段進行觀察,苗族婦女子宮頸癌患者的病理類型由1987.1996年間鱗癌占90%以上,腺癌及腺鱗癌不足10%變成了近10年的鱗癌占72.1%,腺癌和腺鱗癌占27.9%,變化明顯,有統計學意義。而土家族婦女子宮頸鱗癌、腺癌、腺鱗癌所占比例均無明顯波動,分別維持在80%~90%、7%~8%、2%~4%的水平。對兩個民族婦女子宮頸癌患者各病理類型的變化進行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3 討論
是目前我國最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年發患者數占世界宮頸癌新發人數的1/3[3]。最近研究顯示宮頸癌是一種可以早期發現宮頸癌、早期預防并治愈的疾病。既往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其高發年齡為圍絕經期前后的婦女。依此為指導,我國在防治宮頸癌的工作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長期實施,國內人民的生活模式及生活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遷。許多學者注意到了宮頸癌發年齡患者數的增多及病理類型的變化。本研究顯示:作為少數民族積聚的湘西地區,近20年來,子宮頸癌發患者數逐年上升,自1997年后的10年間,診治的子宮頸癌患者是前10年的4倍余,但在不同民族婦女中的分布又各有其特點。
苗族婦女為子宮頸癌高發人群,20年間發患者數所占比例一直位居首位且逐年持續增加;好發年齡呈年輕化趨勢,由1987.1991年的60歲提前到了近5年的35~40歲,提前了20歲; 35歲以下年輕子宮頸癌患者發病率明顯增高;腺癌所占比例1987.1996年為3.8%,近5年為20.5%,明顯上升。均與相關報道[4~9]相似?!?5歲子宮頸癌患者的構成比成下降趨勢。分析導致以上結果可能的原因有:①國人女性使用宮內節育環避孕的約為67%,混合方式避孕的約占14%,認真使用的夫婦不足5%,湘西少數民族地區使用避孕的夫婦比率更低,無防護的性生活導致HPV的感染和STD的高發;②我自治區地處邊、山、窮地區,苗族群體經濟狀況差,近10余年來外出務工的婦女人數增加,年輕女性多,性自由在年輕群體中泛濫,而過早性生活者下生殖道發育尚未成熟,對致癌因素的刺激較敏感,一旦感染某些細菌或病毒后易在多個男子性關系刺激下發展而導致宮頸癌[10]。國外多數文獻[11]報道用PCR技術檢測宮頸癌標本,HPV陽性率在70%~93%。蒿艷蓉[12]對88例年輕宮頸癌資料分析HPV16陽性率達89.58%??梢娫谀贻p婦女中HPV感染率高,說明HPV感染與宮頸癌年輕化密切相關;③性生活混亂又是HPV的主要傳播途經。越多,初次年齡越小,發生子宮頸癌的危險性越大。Veiem[13]等研究發現,初次年齡在15歲以前且有6個或6個以上性伴者,其患宮頸癌的危險性將增加5~10倍;④苗族婦女的衛生狀況較差,加上受民族習俗、傳統婚育文化觀念影響,早婚早育、多生超生現象仍然存在,直接影響了生殖健康;⑤婦女保健網不健全,不能定期普查防治而降低宮頸癌的發病率;⑥外出務工者長期生活在各大中小城市,見多識廣,對疾病預防的相關知識逐漸了解,自我保健意識逐漸增強,加上經濟收入的提高,導致求醫態度改變,使疾病早期診治率增高。
20年間,土家族婦女子宮頸癌患者的好發年齡一直為45~55歲;年輕患者及≥65歲患者的構成比分別平穩在7%~9%、4%~6%的水平;病理類型的構成比也無明顯變化,鱗癌、腺癌、腺鱗癌分別維持在80%~90%、7%~8%、2%~4%的水平。這可能與土家族婦女群體文化程度、經濟收入、衛生習慣及就醫態度等與苗族婦女不同有關。
基于以上特點,為篩除宮頸早期病變,最大限度的降低我自治區子宮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篩查干預年齡應從傳統的圍絕經期延伸到年輕、有性生活的婦女。同時除考慮常見原因外,還要關注不同民族間的差異,根據子宮頸癌在各民族分布特點的不同選擇該民族防治的重點人群。隨著衛生知識宣教的加強,不良的節制、約束,宮頸癌病因學研究的進展及HPV疫苗的研制、使用等,子宮頸癌將有望成為人類全面預防和根治的第一個惡性腫瘤。
參考文獻
1 Elliot P,Tattersall MH,Coppleson.年輕婦女宮頸癌.實用婦產科雜志,1987,1:26.27.
2 章文華,白萍,吳令英,等.35歲以下婦女宮頸癌.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1999,6(6):39.41.
3 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Estimating the world cancer burden:globocan 2000.Int J cancer,2001,94:153.156.
4 Elliot PM,Tattersall MH,Coppieson M,et al.Changing character of cervical cancer in young woman.1BMJ,1989,298(4):288-290.
5 Turkistanli EC,Sogukpinar N,Saydam BK,et al.Cervieal cancer prevention and early detection:the role of nurses and midwives.Asian Pac J Cancer Prev,2003,4:15221.
6 張月.年輕婦女宮頸癌78例臨床分析.實用腫瘤學雜志,2006,20(2):1101.
7 曹澤毅.子宮頸癌治療的變遷和思考.中華婦產科雜志,2004,39(3):2121.
8 胡明,朱滔,羊正炎。Ib和IIa期子宮頸癌.96例臨床分析。腫瘤預防雜志,2002,9:513.515.
9 梁立治,堯良清,黃欣,等.35歲以下宮頸癌235例臨床分析。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0,16:545.546.
10 樂杰.婦產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2881.
11 Cuschieri KS,Cubie HA,Whitley MW,et al.Multiple high risk HPV infections are common in cervical neopasia and young women in a cervical screening.Population J Clin Pathol,2004,57(1):68272.
篇2
項目編號:YJSCX2012-095HLJ
一、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的共性特點
1.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與時俱進的特點
在黨的明確了改革開放的總體方向之后,中國進入了社會的全面轉型期。在此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青年知識分子,其幸福觀無疑會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社會流動速率的加快,社會系統運轉的日趨穩定,青年知識分子這一特殊群體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青年知識分子社會地位的上升,社會參與熱情的提高,青年知識分子的幸福觀也發生著巨大的改變:受到社會主義建設欣欣向榮景象的感染,絕大部分的青年知識分子表現出對國家發展命運的關心,能夠將社會整體幸福作為實現個人幸福的基礎條件,對于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愿意提供自己的力量;
2.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吐故納新的特點
青年知識分子因其受教育情況,決定了他們對于傳統文化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接納。我國傳統的幸福觀,雖然歷經數千年的洗禮,但其中的精華部分依舊歷久彌新,每個時代的幸福觀,都由當時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中國傳統幸福觀中的糟粕,早已被歷史的長河所淹沒,而儒家重義輕利、注重社會整體利益的幸福觀,道家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幸福觀,墨家兼濟天下,興天下之利的幸福觀,以及道教注重養生保健、提倡生態和諧的幸福觀,仍然值得青年知識分子去吸收和借鑒。改革開放強化了青年知識分子的主體意識,喚醒了青年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念,使其不再不假思索地迷信某種幸福觀,不再漫無目的地批判某種幸福觀,而是在充分參考的基礎上進行適度改良;
3.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從善如流的特點
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多元化特征與多元化主體組成的多元化社會格局相關,改革開放之初原有的觀念意識與西方新晉思潮的碰撞,曾經引發青年知識分子思想上的混亂和社會秩序的錯亂,然而隨著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隨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確立,在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的多元格局體系中,積極、正面的幸福觀念逐漸居于主導地位,不再追求好丹非素、論甘忌辛,也不再是兩豆塞耳、一葉障目,而是更多的表現出對祖國的前途充滿信心,擁有強烈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意識,注重事業、立足奉獻,自強進取、誠實守信。青年知識分子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完善和成熟的階段,容易情緒波動,加之青年知識分子對于細節變化的反應極其敏銳,生活環境發生的一點顯著地變化就會引起青年知識分子對于生活滿意度的偏差,這恰恰證明了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完全擁有可供塑造的空間。馬克思認為,個體的主觀幸福體驗必須作用于客觀的社會存在基礎之上,中國社會的變革、發展、進步無疑為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的優化和成熟提供了宏觀背景和客觀條件。
二、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的個別誤區
1.個別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存在功利主義傾向
隨著經濟社會條件的影響和利己主義思潮的滲透。個別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有功利化傾向。眾所周知,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較低且發展不平衡,生產力水平不足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F階段,我國多種所有制及其相應的分配制度還將長期存在,所以,在不同的經濟生產領域,不同的勞動形式所獲取的勞動報酬必然不同,收入差距必然存在,青年知識分子知識作為經濟領域的智力勞動者,在向社會提供復雜的腦力勞動的同時,必然希望得到相應的甚至更高的勞動回報,這就使得青年知識分子向高收入領域流動,當然,隨著市場經濟的運行、人才市場、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也為青年知識分子提供了更多的流動機會。
改革開放的哨響,使我國加緊了融入世界的腳步,在同國外進行設備、技術、管理經驗等交流的同時,西方的一些價值觀念也通過各種渠道乘虛而入。部分青年知識分子由于思想、立場的不堅定,由于對所處環境的不滿,缺乏明辨是非、辨別真偽的能力,往往主觀地、片面地對于西方幸福觀的部分內容,選擇盲目的接受和崇拜,以好逸惡勞、得過且過為榮,以吃苦耐勞、勤奮奉獻為恥,貪圖安逸,吃喝玩樂。
第二,幸福目標的功利化。部分青年知識分子作為知識經濟的創造者,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沒有把國家需要放在第一位,沒有將自身發展與社會主義的發展命運聯系起來,在社會轉型的大潮中,帶有嚴重的功利主義傾向,過多在意個人利益,將擁有優越的生活條件作為追求幸福的終極目標,一旦遭遇挫折,或某些愿望無法實現,就會怨天尤人、消極頹廢;或為了滿足個人利益,不擇手段,也伴隨著幸福實現手段的功利化。
2.個別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存在享樂主義傾向
享樂化幸福觀表現為:青年知識分子淡化理想,缺乏責任感;在職業選擇上,缺少奉獻精神,一味追求優越的待遇;對于個人前途,以實現個體利益為主,缺少服務大眾的精神;在人際交往上,追求金錢、權勢,失去道德底線;在挫折和失敗面前,投機取巧,推卸責任。
3.個別青年知識分子幸福觀存在個人主義傾向
篇3
摘 要 隨著信息化水平和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上電子支付服務已成為引領電子商務的主流趨勢,雖然相關法律政策的出臺和實施,進一步規范了我國電子支付各種交易行為,強化了人們對于電子支付的安全信任度,但是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仍然是抑制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所在。本文針對電子支付的網絡安全問題進行了詳細、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加強電子支付安全性的具體對策。
關鍵詞 電子支付;網絡安全問題;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2)70-0186-02
0 引言
電子支付主要指進行網絡化商務交易的雙方當事人,通過快捷、安全的支付手段實施的貨幣支付行為?;陔娮又Ц毒哂泄澥r間、操作方便以及成本低等基本優點,是目前電子商務普遍采用的一種方式。
隨著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關鍵問題。
當前我國仍有許多網絡用戶對于電子支付方式存在心理層面上的擔憂,據最新數據調查顯示,我國網絡用戶對于電子支付安全性存在極大擔憂的比例已超過30%,顯然如何加強電子支付的安全管理,已成為我國電子商務領域亟待于解決的重大課題。
1 電子支付存在的網絡安全問題
1.1 網絡用戶對于電子支付安全性缺失足夠信任度
據社會調查顯示,約為23.5%的企業和26. 34%的個人一致認為誠信問題是電子商務最讓人擔憂的問題,誠信已成為發展電子商務備受關注的焦點問題。基于互聯網交易具有開放性、廣泛性的特點,交易雙方不需見面,交易真實性缺乏實際的驗證,因而對于社會信用度具有更高的要求。
由于我國目前電子商務信用體系仍不健全,使電子支付活動缺失可信賴的信譽基礎,社會誠信度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另外,企業和個人各種數據信息資料不完備,海關和稅務等部門不能和銀行信息資源共享,銀行對于客戶信息資料不能完全掌握,也影響了電子支付系統的順利開展。
據網上支付研究報告顯示,約有80.5%的網絡用戶表示將會繼續使用電子支付業務,僅為5%的網絡用戶明確表示不繼續使用,大概有14.5%的網絡用戶不太確定,在抵觸使用電子支付的網絡用戶中,約為70%以上的用戶是過分擔憂資金交易的安全問題。
1.2 電子支付市場秩序不夠規范化
隨著電子支付的高速發展,市場秩序的不規范抑制了電子商務的健康、有序發展,導致電子支付產業出現目標不明確的現狀。
目前我國仍沒有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規定電子支付權利和義務的內容,同時尚未制定關于保護網絡消費權益保護的具體規則,對于網上銀行的運營仍沒有專門法律加以規范和約束。尤其對于客戶信息資料的安全保護方面,目前仍沒有先進的技術措施和成熟的經驗。
比如,第三方支付企業關于法律方面的定性問題;第三方支付企業不具備提供電子支付服務的資質問題;銀行和第三方支付企業對于電子支付過程采取哪種風險防范措施;在電子支付行為過程中發生糾紛時責任的舉證以及確定問題等。
此外,我國電子商務信息跟蹤、檢測等各種法律法規尚未建立,通過網絡進行合同簽訂、資金交易服務等電子商務行為中存在諸多尚待完善之處。
1.3 電子支付市場網盜事件難以避免
經過理論和實踐證明,電子支付技術維護能很大程度上確保電子支付的網絡安全,網上支付安全性問題主要從兩方面來追溯,主要是指信息被竊取和追溯根源方面的可能性。
從信息被竊取的角度考慮,無論哪一種電子支付安全保護措施,都是經過反復推敲和論證,并得到完全證實才得以采納,電子支付的數據傳輸信息,利用當前的維護技術是無法破解的。
從信息可追溯性角度考慮,網上交易所留下的信息痕跡較現實交易要多,主要是每次網絡交易都會在各層面被系統記錄,因而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隱患。
無庸置疑,進行電子支付必然存在諸多不安全隱患,各種不安全問題的產生并不源自電子支付技術維護方面,而源自于非網絡方面?;诰W絡交易的開放性和廣泛性,為各種計算機病毒和木馬程序等對于網絡銀行系統的攻擊提供了可能,尤其是很多網絡用戶缺失安全防范意識和安全保護知識,進一步加大了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2 解決電子支付安全問題的基本對策
2.1 增強電子支付的社會誠信度
1)嚴格限定電子商務準入體制。一般來講,進行各種經營活動的贏利性企業必須具備營業執照,但電子商務目前卻缺乏這方面的嚴格控制,很多經營商家并不具備營業執照,難以為消費者提供可靠的信譽保證,產品質量也缺乏足夠保障,因此,應加快通過立法的步伐,嚴格電子商務的準入體制;
2)建立和健全電子商務信用評價機制。據現實調查顯示,71.1%的企業和64.2%的個人用戶進行網絡交易時定會關注賣方的信用評價指數,這就完全證實提高電子商務誠信度的一個重要方式就是增強企業自身的信用度,因此,應建立和健全公正、嚴格的電子商務信用評價機制。
2.2 逐步整頓和規范電子支付市場環境
我國電子商務得以順利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于一個健康、有序的電子支付市場環境。有效確保電子支付的資金交易安全則是備受電子商務領域關注的重點問題,支付清算作為電子支付事務中的重要環節。
近些年來,人們逐漸將支付清算作為關鍵要素突出加強以促進網絡金融交易的順利發展。一方面除了銀行要加強安全維護工作外,另一方面第三方支付平臺也應把加強安全維護工作作為重點來抓。
同時,政府應強化電子商務市場環境的規范化管理。并盡快貫徹和落實《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和《電子支付指引》的相關政策,逐步促進電子支付市場的規范化發展,不斷規范支付清算行為,以增強清算效率和防范金融風險,確保為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篇4
關鍵詞:電子支付;網絡外部性;雙邊市場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最早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末,經歷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由產品生命周期的最初起步階段逐步進人了高速發展階段,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的經濟學特征逐漸顯現。
一、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現狀
(一)電子支付定義 在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中,將電子支付的定義界定如下:“電子支付是指單位、個人(以下簡稱客戶)直接或授權他人通過電子終端發出支付指令、實現貨幣支付與資金轉移的行為。電子支付的類型按電子支付指令發起方式分為網上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銷售點終端交易、自動柜員機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歷經了傳統支付向以網絡支付為主的新興支付的轉變,其涵蓋范圍也從atm取款、pos消費擴大到b2c、b2b、c2c等網絡支付、電話支付、移動支付領域。
(二)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狀況 隨著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的逐年提高,互聯網正在走進人們的工作與生活。據cnnic最新的《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調查顯示,商務交易類應用的用戶規模增長最快,平均年增幅達到了68%。其中,網上支付用戶年增幅80.9%,在所有應用中排名第一。2009年中國網絡購物市場交易規模達到2500億,2010年網絡購物市場將迎來更大規模的發展。 目前我國的電子支付產業模式呈現出網絡支付(b2c、b2b等)蓬勃發展,移動支付、電話支付蓄勢待發的特點。網絡支付按照機構類型主要劃分為三種類型:商業銀行支付網關、中國銀聯支付和第三方支付平臺。
1、商業銀行支付網關 我國最早推出網上支付的機構是商業銀行。商業銀行支付網關系統由各家商業銀行自行開發,制訂統一的接口標準,通過與商戶服務器直連,借助網上銀行系統滿足網上購物和客戶商戶間的資金結算的需要。銀行支付網關的推出,有助于各家商業銀行拓展新商戶、收取結算手續費、擴大本行銀行卡、網上銀行的影響面進而綁定客戶存款、獲得綜合收益。銀行支付網關已經成為各商業銀行近年來發展的重點及未來市場爭奪的焦點。 2、中國銀聯支付 中國銀聯支付由銀聯公司與商戶服務器聯接。商戶并不與發卡各商業銀行連接,銀聯通過現有的銀聯收單系統實現各發卡行與商戶間的資金清算。銀聯支付可以受理各家銀行卡且支付方式簡單,用戶只需輸入卡號、密碼就可以進行付款,但也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3、第三方支付平臺 主要是指商業銀行支付網關和銀聯支付網關之外的支付平臺。目前國內比較知名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有支付寶、網銀在線、上海環迅、騰訊財付通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由非金融機構創建,但已基本實現了與各商業銀行的直連,能夠受理各家銀行卡,而且比普通商業銀行支付網關功能完善、能夠提供全方位、專業化的電子商務服務,因此雖然起步晚,但競爭力強,成為很多中小商戶和網上支付消費者的首選。
二、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經濟學特征
電子支付產業中包含著眾多的參與者:商業銀行、商家、消費者、第三方支付平臺以及監管機構等。各參與者之間關系復雜。但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一些經濟學特征逐漸顯現。
(一)網絡外部性特征 1、網絡外部性定義 網絡外部性(network extemality)最早是jetlrey rohlfs在研究電信服務時發現的,后來的經濟學家對這一概念進行了進一步完善,katz和shapiro對網絡外部性是這樣進行解釋的:網絡外部性是指產品使用者來自消費該產品的效用會隨著其他使用該相同產品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加的效應。在更廣泛的意義上。是指當采取同樣行動的人(agents)的人數增加時該行動所產生的凈價值的增值。網絡外部性實質上是網絡規模擴大過程中的一種規模經濟。 網絡外部性有正負之分,產品使用效用既會隨著消費該產品的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大,導致正的網絡外部性;同樣消費者也會因該消費產品的人的數量增加而增大外部成本,從而產生負的網絡外部性。 網絡外部性根據產生方式不同分為直接網絡外部性與間接網絡外部性。直接網絡外部性是指通過消費相同產品的市場主體數量的增加而導致的直接物理效果產生的外部性,例如電話網絡、電子郵件、網絡游戲等。而間接網絡外部性是指隨著某一產品使用數量的增加,該產品互補品數量隨之增加,價格逐漸降低,從而間接提高了該產品的價值。間接網絡外部性比較典型的例子如電腦操作系統,隨著終端使用客戶數量的增加,在該操作系統上進行軟件開發的公司逐漸增多,新軟件產品不斷豐富,從而進一步吸引越來越多的客戶使用該系統的終端,推動操作系統這個平臺的價值不斷提升。 2、電子支付產業網絡外部性特征分析 電子支付產業的網絡外部性同樣既有正的網絡外部性又有負的網絡外部性。隨著網上消費群體與商戶群體規模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能夠購買到網絡提供的物美價廉的豐富商品而不用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能夠享受到電子支付帶來的方便快捷的購物新體驗;網上商家能夠從網絡這個巨大的無形市場中吸引到天南地北的客戶,同時降低交易、庫存等成本,賺取豐厚利潤;同時電子支付的發展完善了電子商務產業鏈,大大帶動了上下游相關產業(如銀行卡、物流等產業)的發展。這些方面無疑都提升了電子支付產業的價值,是電子支付產業正的網絡外部性的體現。 同時,電子支付將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商家、金融機構以及物流等電子商戶相關產業聯系在一起,它的發展也引發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網絡上的隱私權保護問題,電子支付過程中,客戶賬戶、聯系方式、住址等大量個人隱私信息在網絡上進行傳播,擁有此類信息的各相關機構如果處理不當容易引發大規??蛻綦[私泄漏風險。再比如,電子支付實現方便快捷支付的同時,也引發了比如信用卡套現、網絡洗錢等新型犯罪問題。這些又體現出電子支付產業負的網絡外部性。 從直接網絡外部性和間接網絡外部性劃分角度上分析,電子支付產業的網絡外部性應該屬于間接網絡外部性。因為單純電子支付消費者數量的增加并不能提升價值,消費者選擇是否進行電子支付取決于網上商家的多少及產品種類,網上商家選擇是否接受電子支付這種結算方式也取決于另一端消費者的數量。這就體現出了間接網絡外部性的特征。
(二)雙邊市場特征 1、雙邊市場定義 目前常見的雙邊市場(two-sided markets)定義有arm- strong2004年提出的:雙邊市場是指兩種參與者需要通過中間層或平臺進行交易。而且一組參與者(最終用戶)加入平臺的收益取決于加人該平臺另一組參與者(最終用戶)的數量。更確切的定義是rochet和tirole2004年提出的:平臺兩端市場的定價總和固定,如果交易平臺上成交的交易總量與兩端之間的價格結構有關,或者說與兩端的相對價格有關,則這樣的市場就是雙邊市場。
2、電子支付產業雙邊市場特征分析
電子支付產業是具有典型的雙邊市場特征的產業。按照雙邊市場的定義,雙邊市場是一種類似于“啞鈴形”的產業結構。當平臺對兩端的參與者制定的價格總水平保持不變時,價格結構或兩端的相對價格改變將影響到雙方對平臺的需求和參與平臺的程度,并會進一步影響到平臺實現的交易總量。在電子支付產業中,電子支付平臺提供機構(金融機構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為網上消費者和網上商戶提供結算服務的同時也對平臺的兩端實行收費,收費價格策略的制定既包含對消費者端收費價格策略,也包含對網上商戶端的收費價格策略。 電子支付產業中只有電子支付平臺兩端的參與者達到一定規模,電子支付平臺才能夠正常運轉,并在一定的規模臨界值之后實現盈利。要使平臺兩端參與者同時達到一定規模,就必須制定合理的定價策略。相較于平臺兩端的價格總水平,兩者間的價格結構更為重要。在實際的電子支付平臺運營中,常常采用定價平衡法則,平衡法則是指為平衡兩邊用戶的需求,交易平臺通常對一方采取低價策略或轉移成本的方式,以吸引其來平臺注冊交易。具體來講,就是僅收取網上商戶的費用而對網上消費者低收費或不收費。這正是雙邊市場特征的明顯體現。
三、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的發展建議
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過程中呈現出來的網絡外部性及雙邊市場等經濟學理論特征研究為促進我國電子支付產業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
1、大力扶持,合理定價,促進電子支付產業發展
篇5
關鍵詞:旅游;電子商務;電子支付;對策
中圖分類號:F5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9)02-0176-02
2007年,我國接待入境過夜旅游人數達5 472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達419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國內旅游達16.1億人次;出境旅游達4 095萬人次,居亞洲第一位,旅游業總收入達到1 540億美元。有關專家預測,到2015年,中國入境過夜旅游人數可達1億人次,國內旅游達28億人次,出境旅游約1億人次,游客總量約30億人次。旅游業增加值可達2 820億美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1%、國內生產總值的4.8%?;趯χ袊糜螛I的預期,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UNWTO)預測,2015年,中國將成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國、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旅游電子商務作為旅游業和信息化相結合的模式之一,也得到了飛速發展。
一、我國旅游電子商務與電子支付概述
1.1 旅游電子商務
廣義的電子商務一般是指使用各種電子工具從事商務或活動。這些工具包括從初級的電報、電話、廣播、電視、傳真到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到NII(國家信息基礎結構-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礎結構)和Internet等現代系統;而商務活動是從泛商品(實物與非實物,商品與非商品化的生產要素等等)的需求活動到泛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費除去典型的生產過程后的所有活動。旅游電子商務旅游實際上是旅游經營在網上詢價、報價、預訂、支付、配送(服務)等等一系列商務活動的過程。
旅游業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產業,這一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與旅游業之間的深層次互動關系,作為兩者結合產物的旅游電子商務已經并將繼續顯現出充分的活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市場競爭格局基本呈現四大陣營:攜程作為第一陣營依然處于領先者地位;芒果網以強大的旅游資源整合優勢、資金優勢、品牌優勢以及國資委支持的優勢,作為強大的挑戰者進入市場,已經形成僅次于攜程網的市場地位,與e龍和傲游網等為市場的第二陣營;以旅游搜索引擎為創新運作模式的“去哪兒”比較搜索網站仍處于盈利模式的探索期,位于第三陣營;訂房為主或是訂票為主的旅游預訂網站,以差異化產品為特點存在于旅游預訂市場,作為市場第四陣營,處于補缺者地位。
2007年,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市場規模達到22.5億元人民幣,較2006年增長65.4%。預計2008年受奧運因素強有力推動,中國與更多國家之家旅游市場開放因素的推動,以及中國本地商旅、私人旅行市場發展影響,該市場規模將達38.4億元,增長率達70.7%。然而,目前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的。以2007年為例,旅游電子商務營收只占旅游業總營收的0.2%左右,而在歐美發達國家,這個數字往往在30%以上。
自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兩大巨頭攜程和e龍分別于2003年和2004年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后,我國旅游電子商務市場的巨大潛在市場受到了國際和國內資本的關注。從2005年開始,在國際、國內大量資金支持下,各類旅游電子商務服務商紛紛通過新設或者收購的方式創立,爭奪我國旅游電子商務服務市場,迅速填補了我國旅游電子商務服務的空白細分市場,加速提高了我國旅游電子商務的服務水平。我國旅游電子商務正在迅速發展中。
1.2 電子支付
電子支付(electronic payment)是指以電子計算機及其網絡為手段,將負載有特定信息的電子數據取代傳統的支付工具用于資金流轉,并具有實時支付效力的一種支付方式。信用卡、借記卡、手機、網上銀行、支付寶等都屬于電子支付的范疇。2007年我國電子支付市場全年交易額實現了100%的增長,突破1 000億元大關,并預計2008年仍將保持100%以上的增長。到2007年末,使用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電子支付平臺“支付寶”的用戶已經超過6 000萬,日交易總額超過2.7億元,日交易筆數超過130萬筆。中國移動也開始試水電子支付,用戶網上購物使用移動的小額支付平臺,在購物后直接扣除用戶手機話費。與此同時,網上銀行也開始成為電子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個人網銀2007年的交易額增幅高達284.6%,成為電子支付中最為搶眼的一支力量。目前,幾乎所有的銀行都開設了網上銀行業務,幫助用戶通過互聯網購物及繳費,足不出戶就可以完成整個購買流程。
從技術角度上看,電子支付包括“在線支付”和“離線支付”兩種方式。信用卡、借記卡、網上銀行支付等等支付方式由于需要實時與銀行通信,所以被稱為“在線支付”;而手機支付、校園中廣泛使用的一卡通以及公交卡等等,因為采用預存款方式,并不需要與銀行賬號相連,因此稱為“離線支付”。我們在旅游電子商務中應用的往往是在線支付方式。
二、電子支付在旅游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現狀
國際旅游組織(WTO)的一份藍皮書《E-Business for Tourism》中提到:旅游和電子商務是天生的伙伴。在過去幾年的相關文獻中,有些研究者也認為旅游電子商務不涉及到其他電子商務類型中較為頭痛的物流配送問題,并且對于支付、信用等重要方面的需求也沒有零售業電子商務活動那么高。在傳統旅游業中,支付方式往往是通過前臺支付來完成的,剛剛開始起步的旅游電子商務自然也往往采用這種方式。
然而,2006年10月26日年電子客票全面推行后,旅游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開始微妙轉變,促使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也開始積極考慮應對方案。在旅游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的需求是不斷擴大的。隨著電子客票的推行,越來越多的旅客會從“電話訂票,送票付款”的傳統方式,過渡到“網上支付,實時出票”的全數字化方式。在酒店預訂方面,盡管旅游者大多在前臺付款,而在旅游高峰期,多數酒店都要求旅游者有信用卡擔保或付預訂金,由此產生了電子支付的需求。與此同時,全國廣泛推行的“交通一卡通”以及某些旅游景點推出的基于信息化技術的卡式門票或者數字門票,以及電子支付方式的多樣化以及迅速普及,也對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對電子支付的需求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較大的旅游電子商務網站攜程和e龍,目前,只接受信用卡支付或擔保。但是信用卡在我國并不普及。究其原因,可能是這些網站定位于較高端的商務旅游者,同時,傳統支付方式的替代性較強,對電子支付的依賴程度不大。時下,網站用戶使用電子支付的比例不高。不久前e龍進行的一次調查顯示,沒有在線支付經歷的會員達到74%,其中35%拒絕嘗試這種新的支付手段。而占絕大多數的中小型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往往不提供電子支付方式。
除此之外,在支付額度方面,機票、旅游產品涉及的金額普遍較高。按照2005年10月30日央行出臺的《電子支付指引(第一號)》規定,除非采用數字證書或電子簽名,網上支付單筆不超過1 000元,每日累積不超過5 000元。這就意味著一張售價在1 000元以上的機票至少要支付兩次才能成功,高于5 000元的國際機票則難以在網上支付。
旅游電子商務的發展似乎有些跟不上電子支付的發展了。
三、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發展電子支付方式的對策
游客的旅游過程一般包括旅游前決策過程、出行旅游過程、旅游后行為等三個主要過程。旅游前決策過程會經歷確認旅游需要、收集旅游信息、評價旅游方案、做出旅游決策等四個階段;出行旅游過程是散客旅游者從居住地出發進行旅游最后回到居住地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旅游者吃、住、行、游、購、娛等基本旅游要素;旅游后行為是散客旅游者在旅游后體會到某種程度的滿意或不滿意,會尋求能證明旅游產品價值高(或低)的信息或采取的行動。對于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來說,旅游者進行支付的時機是旅游前決策過程之后、出行旅游過程之前,即是旅游者在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幫助下做出了旅游決策之后及實際出發進行旅游活動之前。在這一時刻,“趁熱打鐵”式地提供電子支付接口,對商家與用戶都是有好處的。
基于目前旅游電子商務中電子支付的現狀,本文提出以下對策:
1.加速信用體系建設
旅游產品往往不能夠直觀地通過互聯網展示,因此旅游電子商務企業的信用問題就開始凸顯出來。因此,完善旅游電子商務企業信用查詢系統,建立中小企業基本信用制度,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等,通過構建旅游電子商務市場信用,促進電子支付發展。
2.采用多樣化的電子支付手段
網上銀行、銀行卡、信用卡、手機支付等等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技術,旅游電子商務企業應當與相關金融服務提供機構廣泛聯系,為旅游者提供多種選擇,促使旅游者選擇電子支付方式。
3.與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合作
大多數中小型旅游電子商務企業往往沒有足夠的資金及資源建立自己的電子支付平臺。而市場上已經出現了很多較成熟的第三方支付平臺,例如,支付寶、貝寶、快錢、易網通等等。通過與這些第三方電子支付平臺的合作,利用現有資源發展電子商務,未嘗不是一條可行之路。
4.適當采用離線支付方式
對于酒店、旅游景點景區來說,可以考慮適當采用這種技術。旅游者在開始旅游活動前先對門卡或者門票充值,在接下來的旅游活動中都可以使用這張卡票進行支付。這種便捷的支付方式對提高顧客忠誠度有一定幫助。
四、小結與展望
旅游電子商務活動中的電子支付的成功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信用體系的建立,即通過商家信用認證、信用憑證上傳、支付信用度累計和用戶監督(評價)相結合的辦法,盡可能確保商戶的誠信和信息的真實;二是引入誠信支付工具,確保用戶在享受到服務后再正式支付費用,進一步減少旅游者交易風險。這種模式建立后,旅游活動的吃、住、行、游、購、娛都將可以在此模式之上發展,從而讓旅游活動更加方便和安全。
參考文獻:
[1]羅莉婭,武建鋒.我國電子支付的現狀及法律對策[J].商場現代化,2008,(6):168-169.
篇6
【關鍵詞】電子支付;風險;監管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4)011-0016-01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及普及化,互聯網的陣地已經逐步從科研機構、大學、IT行業走進企業、家庭和個人,互聯網的媒介已經廣泛應用于電腦PC端和手機應用客戶端,互聯網的功能也從從信息共享的過程演變為一種面向大眾信息傳播的過程,在商業貿易活動領域,電子商務應運而生,由此帶來的電子支付也隨之而來,目前,電子支付行業在我國發展迅猛,電子支付系統逐漸完善,迎來了電子支付企業(移動支付企業、IT支付企冶、預付卡企業、POS收單企業)等多元化運營主體并存的局面。這些新生事物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商業運營的成本,提高了商業流通的速度,同時也創造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因此電子支付成為了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互聯網金融的領域,電子支付在提供給我們便利的同時,也深深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隨之而來的電子支付的風險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問題。
一、電子支付簡介
什么是電子支付呢?電子支付廣泛的可以理解為個人或企業通過直接或著授權別人通過PC終端或手機客戶服務端發出指令進行支付,實現支付與轉移資金的操作,包括互聯網支付、手機(或固話)支付、商戶POS終端交易、ATM交易和其他電子支付等。簡單來說電子支付可以理解為參與電子交易的各方,包括金融機構、個人和商戶,通過安全快捷的電子支付方式,通過互聯網或手機客戶端進行支付或流轉貨幣資金。
電子支付業務已經成為貨幣資金支付系統中最快捷、最活躍、最具有發展前景的組成部分,在整個電子貨幣參與交易信息傳輸的過程中,電子支付系統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利益,包括個人、企業乃至國家的資金安全和經濟利益,電子支付在國際金融市場中,國際金融風險傳導、擴散的風險收到了影響。因此管理電子支付行業的風險,評估其潛在的金融風險并進行有效監管,是目前金融監管當局面臨的重要課題。
二、電子支付的主要風險
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的同時給消費者帶來便利,同時也給銀行機構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電子支付主要面臨著信用風險、法律風險、監管不力風險以及安全交易風險等,對于傳統意義上的金融系統這些風險顯得尤為突出。
(一)電子支付的法律風險
(1)電子支付相關領域的立法相對滯后。電子支付業務涉及多方面的法律風險,比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濟法、銀行法、知識產權法、公司法和貨幣銀行制度等。而我們現行的許多法律往往適用于傳統金融業務,在電子支付行業產生的法律問題很難用傳統金融行業的法律范疇來得以解決,諸如:電子支付的交易多方的責權利、電子支付貨幣的主體資格、電子支付的貨幣交易量控制及電子支付行業資格等等,這些問題不僅僅在我國乃至世界其他各國也缺乏相應的金融相關法律法規加以規范。電子支付業務需要第三方支付機構、金融機構與網絡或移動運營商等不同行業的機構合作完成,各不同機構的風險管理控制存在差異性致使其管理方法存在差異,會較容易導致客戶在某一個環節出現風險,這個風險也是電子支付法律風險最薄弱的環節。我國的《刑法》也缺乏較為明確的法律界定由電子支付的引起的網絡犯罪,從而導致電子支付中出現的經濟糾紛難以得到快速而有效的解決。為了明確電子支付交易主體的責權利,對電子支付各個方面亟需完善相關業務的管理辦法和法律法規,從而規范電子支付業務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2)電子支付的信用風險。信用風險是交易雙方出現違約的風險,交易的多方因為各自特殊原因,不愿意或無能力履行合同條款而構成的違約,由此可能致使交易各方遭受損失。在電子支付業務中交易方在合同到期日不完全履行其義務的這種違約風險比較突出。電子支付業務開展金融交易,提供金融服務的方式不是一種面對面的方式,而是通過一種虛擬化的互聯網技術來得以實現,突破了金融服務地理、國界的限制,因此對電子支付業務的交易方就要求更高、更加合理的信用結構,對目前我國的金融信用評估系統提出了更高的信用評估要求。
此外,由于我國信用保障體系及征信系統的不完善,頻頻出現類似惡性、荒誕的電子交易問題,跟可怕的是關于電子支付的詐騙案例。因此不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金融信用風險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約電子支付業務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對電子支付行業監管不力的風險
隨著金融創新的迅速發展,電子支付業務也出現了多樣化的形式,而由于目前金融監管當局的監管手段相對匱乏,同時受人員限制、缺乏經驗,而電子支付業務的跨地域性、創新性、無痕性的特點,使得監管當局深入開展現場檢查顯得比較困難。
目前,人民銀行、銀監會、商務部、工信部等多個部門對電子支付業務行駛主要監管權,外匯管理局參與跨境支付,分布較為分散,而對于這些監管機構的框架體系缺乏協同監管機制,難以形成監管合力,尚無明確的牽頭部門和職責分工,重復監管現象及監管盲區容易出現,電子支付的多元交叉交易的行為難以應對。監管當局在一定程度上對已取得支付業務牌照的支付機構缺乏后續的動態監管,因此影響了電子支付行業的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對于新興的第三方移動支付行業,特別是監管當局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及傳統金融業務覆蓋不足的落后地區開展的移動支付業務缺乏一定的激勵機制,缺乏資金支持、技術扶持和創新支持,不利于長遠發展電子支付行業。
(三)電子支付的交易安全風險
線上(online)電子商務及線下(offline)其他商業客戶的需要通過電子支付完成交易,但是電子商務在技術安全設計、交易制度設計、大數據設計、技術線路設計等方面可能存在缺陷,支付信息泄露或被篡改等安全問題往往是由于運營商交易系統被攻擊或因網絡信息、大數據信息傳輸被截取等問題造成的,這些系統缺陷必然會導致在電子支付交易安全風險,進行交易支付多方的風險不是單方面出現的,極有可能波及整個電子支付系統的風險。
在線下的商業活動中,電子支付服務機構(POS收單機構)為了利潤往往不能嚴格執行實名制注冊制度,對客戶虛假身份視而不見,作為第三方支付的交易模式,可能會產生客戶與商戶之間的不誠信交易,比如信用卡的持卡客戶惡意套現的行為,這個行為能給第三方支付的商戶帶來一定的額外收益,但是這個交易是虛假的,這個風險是很大的一個交易安全風險,影響到電子支付的貨幣現金流量,使該領域的洗錢風險也大大增加,如果電子支付交易的商戶或個人存在匿名或虛假交易,而虛假交易和真實交易難以用傳統的稅收管轄權和納稅申報制度確認商戶的,也加大了稅務機構的追查困難,給國家稅收帶來很大的損失,甚至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經濟安全。
隨著電子支付清算系統的國際化,已經金融交易的國際化,自然加大了電子交易的國際結算風險?;陔娮踊Ц肚逅阆到y的各類金融交易,國際利率市場價格波動、外匯匯率波動都可能給電子支付清算帶來交易風險,從而可能會間接的引發市場波動,引起市場風險。
電子支付的風險除了上面闡述的以外,流動性風險、聲譽風險、操作風險也是電子支付行業較為常見的風險,更大的是由此導致的實體經濟波動的風險。因此需要我們金融監管當局不斷加強對電子支付的監管,加快電子支付行業的立法規范,加強金融網絡安全管理,亟需將我國的電子支付系統更加完善,積極參與鏈接全球金融系統,進一步深化金融的全球化,加快金融創新的步伐,從而更加合理有效的控制電子交易系統。
參考文獻:
[1]張勁松,《中國第三方電子支付盈利模式創新問題研究》,學苑出版社,2012年5月;
[1][英]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大數據時代》,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
[1]李麟/錢峰,《移動金融》,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2月;
篇7
關鍵詞:電子支付系統;安全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TP393.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8-0000-01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 Security Analysis and Techniology Measures
Cha Yuxiang
(Jiujiang Vocational College,Jiujiang 332000,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openness of the Internet,making e-payment security,payment security than traditional banks problem is more serious,more complex.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payment,a security analysis of their problems,and to further explore the online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 security technical methods.
Keywords: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Security Issues;Measures
一、前言
互聯網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網上電子支付的安全問題就遠比傳統銀行支付的安全問題要嚴重、復雜。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的核心環節,它的安全完成是電子商務成功實現的最基本保障。因此,要想電子商務得以順利進行,就必須構建一個完善的安全控制系統,收集、分析和鑒別網上交易信息的真實性,解決非法交易對電子支付帶來的安全問題。
二、電子支付系統安全問題分析
(一)來自互聯網的風險。電子支付系統都是通過互聯網與銀行發生關系,而由于互聯網自身的自由性、廣泛性等特點,自然容易受到惡意入侵者的攻擊。據有關調查,目前國內的網站中約有80%存在著安全隱患,約20%的網站存在著嚴重的安全問題。國內曾發生過多起證券交易系統被侵入事件。犯罪分子挪用、盜取他人股票賬戶資金,盜買盜賣他人股票,屬于惡性計算機犯罪,對社會產生了極壞的影響。雖然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黑客成功入侵銀行網站的案例,但是許多客戶仍然心存顧慮,不敢輕易用互聯網傳遞自己的信用卡賬號和密碼等關鍵信息。由于網絡安全問題尚未能夠得以徹底完好的解決,利用互聯網進行犯罪的案例很有可能將日益增多。這些網絡安全問題為電子支付帶來了安全風險,嚴重制約了網上銀行的業務發展,制約了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
(二)來自銀行內部的風險。據調查統計,在已發生的網絡安全案例中,70%的攻擊來自單位內部,因此內部網的安全風險更為嚴重。首先,銀行內部員工對自身企業網絡結構、應用比較熟悉,自己攻擊或內外勾結,故意泄露重要信息,都將可能成為導致系統受攻擊的最致命的安全威脅。其次,大部分銀行系統都發展到全國聯網,分布全國各地,范圍很廣,各級銀行獨立核算。因此,對于每一個區域銀行來說,其他區域銀行都存在相對不信任因素,同樣存在著安全風險。
(三)來自銀行以外企業和事業單位的風險。近年來,銀行系統在不斷地增加中間業務,和服務功能,比如代收水電費、電話費、學費、保險費以及證券轉賬等諸多業務。因此,就與電信局、學校、保險公司和證券交易所等許多單位網絡互聯。由于銀行與這些單位之間可能存在某些不信任因素,因此,它們之間的互聯,為銀行網絡系統帶來了許多外單位的安全威脅,成為電子支付安全的隱患。
以上三方面安全威脅可能引發的結果有:惡意破壞數據、非法使用資源、數據篡改或竊取等。從技術層面講,網上支付的安全性主要表現在對交易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安全認證,加密保存、傳送,防止否認以及完整性控制等方面。
三、應對電子支付系統的安全問題的技術策略
要想保證電子商務活動的安全、順利地進行,保證我國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就必須探討出適合我國的具體國情的網上電子支付運作機制并探求能提高其安全的技術措施。
(一)加強網絡安全。網絡安全的加強可以通過加強訪問控制、網絡結構安全、網絡安全評估和安全檢測等途徑來實施。1.訪問控制。銀行系統若需要連接因特網,則其業務系統網絡就必須同因特網進行物理隔離:兩個網絡間完全斷開或使用物理安全隔離卡。另外,內部局域網內可通過交換機劃分VLAN功能進行不同級別用戶、不同部門間的簡單訪問控制。再有,內部局域網與不信任域網、外單位網絡之間可通過架設防火墻進行隔離和訪問控制。2.網絡結構安全。網絡結構安全體現在網絡結構布局的合理性,表現為對與外單位互聯的接口網絡、辦公網和銀行系統業務網間按各自的安全保密程度和應用范圍進行合理布局,確保不會因為安全性較低的局部網絡出安全問題而波及整個網絡。3.網絡安全評估。成功的黑客攻擊絕大部分是對系統或網絡的安全漏洞進行攻擊的。而網絡安全性掃描分析系統則可以檢查系統的漏洞與弱點,并提出安全策略與補救措施,增強網絡的安全性。4.安全檢測。為了保障系統的安全,安裝入侵檢測系統不僅可以對進出的網絡數據流進行實時分析,還能對網絡違規事件進行跟蹤、進行實時報警、及時阻斷連接、做日志,既可以應付往外的攻擊,還可以阻止內部人員發起的攻擊。
(二)增強信息鑒別能力。數據的完整與真實也是系統的安全的重要部分,故必須增強信息鑒別能力,分辨數據是否完整、真實。數據在傳輸時有時會被非法篡改甚至竊取等,要保證數據完整、真實,就要采用信息鑒別技術,如安裝VPN設備、數據源身份認證等。當原始數據包進入VPN設備時,它可先加密數據,再用HASH函數對其進行運算,并將產生的信息摘要同加密數據一并發到目的方的VPN加密設備。目的方的VPN加密設備又先解密已加密的數據包,再用HASH函數運算解密后的數據,然后將所產生信息摘要同所收到的信息摘要對比,若兩信息摘要完全相同,則表明所解密的數據的完整性沒有被破壞,是原始數據,否則就表明該數據已被非法篡改甚至竊取。
(三)安全認證。支付系統的安全肯定要依賴加密系統,加密就需要密鑰,而密鑰的產生、管理和頒發均存在安全隱患。發放密鑰往往是以證書的方式來實現,故就要解決證書的發送方同接收方怎樣確認對方的證書的真實性問題,引入第三方來發放此證書恰好能因應之。各銀行聯合構建一權威認證機構(CA認證中心),建立銀行系統的CA系統,借以實現此系統內證書的發交和業務的安全交易。
參考文獻:
[1]李早水.電子支付系統的安全問題分析及對策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1-15
[2]豆根生,任銘,袁超.淺談電子商務中的支付安全技術[J].科技信息,2010,7-10
[3]劉紀峰.淺析我國電子商務支付系統及安全問題[J].網絡財富,2010,13-16
篇8
關鍵詞:電子支付 安全 網絡
所謂電子支付,是指從事電子商務交易的當事人,包括消費者、廠商和金融機構,使用安全電子支付手段通過網絡進行的貨幣支付或資金流轉。電子支付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電子支付的工作環境是基于一個開放的系統平臺(即因特網)之中,使用的是最先進的通信手段,用戶只要擁有一臺上網的PC機,便可足不出戶,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整個支付過程。
一、電子支付安全問題
從我國當前的電子支付實踐來看,由于開展網絡銀行業務的支付業務時間不長,結合具體國情在中國實施電子商務支付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信用度欠缺,用戶對電子支付的安全性信心不足
互聯網具有充分開放的特點,網上交易雙方互不見面,交易的真實性不易考察和驗證,對社會信用有較高要求。我國目前的信用體系發展程度低,經濟活動缺乏可靠的信譽基礎,社會誠信觀念有待加強。另外,企業和個人客戶資信資料零散不全,海關、稅務等部門與銀行信息不能共享,銀行對客戶的資信情況不能完全了解,也制約了電子商務支付系統的發展。
(二)電子支付產業發展迅速,但市場秩序仍不規范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網上金融服務在世界范圍內部如火如荼地開展了起來。銀行紛紛發展自己的網上銀行業務,大大小小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都在為用戶提供著各種不同的電子支付服務。電子支付市場呈現一片“繁榮”景象。與以往相比,用戶可選擇的支付手段和方式豐富了許多。然而,電子支付的巨大市場前景與目前整體產業環境形成較大落差,造成了這一產業方向不明的現狀。
(三)網絡侵權行為和網絡信息惡意被盜行為
時有發生網絡侵權行為主要有: (1)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 Internet ServiceProvider)的侵權行為。(2)互聯網內容提供商( ICP InternetContent Provider)的侵權行為。ICP是通過建立網站向廣大用戶提供信息,如果ICP發現明顯的公開宣揚他人隱私的言論,采取放縱的態度任其擴散, ICP構成侵害用戶隱私權。(3)由于電子現金可以實現跨國交易,稅收和洗錢將成為潛在的問題。網絡信息惡意被盜,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交易各方的利益。
二、提高電子支付安全性的策略
為推動電子支付的健康發展,提高電子支付的安全性,需要從以下范圍構筑防范體系:構建嚴密的電子支付監管體系,防范系統性風險;構建覆蓋全社會范圍的信用評估體系,防范道德性風險;完善網絡信息安全技術、構建統一的電子支付安全認證平臺,防范技術性風險;加強電子支付的立法工作,從根本上規范電子支付產業的市場。
(一)構建嚴密的電子支付監管體系
由于我國對電子支付提供商監管的缺失,少數第三方電子支付企業在處理電子商務過程中龐大的資金流時,突破經營限制,從事吸收存款等違法活動。構建安全高效的電子支付流程監管體系,可以對電子支付服務提供商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以防范與電子支付相關的金融風險。
(二)構建覆蓋全社會范圍的信用評估體系
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權威公正的信用體系。為促進電子商務快速健康發展,構建安全高效的電子支付信用評估體系,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信用評估指標體系的制定與研究、建立支付信用信息系統、落實賬戶實名制。制定相關統一的第三方支付標準,實現與傳統支付清算的對接,采用類似銀聯的模式,解決用戶、商家、銀行之間的相互選擇問題,提供透明、便利的電子支付服務。
在此之上,繼續研究電子支付信用數據交換模型和網絡服務方案,結合目前人民銀行的征信體系數據,客觀、公正、全面地提供電子信用評價服務,完善信用評價指標體系,設計與其他相關系統和部委之間的網絡服務平臺,設計數據交換模型,制定與其他相關誠信系統互聯互通的服務方案。
(三)完善網絡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技術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解決電子支付安全性問題: (1)架設防火墻。它是近來發展的最重要的安全技術,它的主要功能是加強網絡之間的訪問控制,防止外部網絡用戶以非法手段通過外部網絡進入內部網絡。(2)數據加密技術。數據加密被認為是最可靠的安全保障形式,它可以從根本上滿足信息完整性的要求,是一種主動安全防范策略。數據加密原理是利用一定的加密算法,將明文轉換成為無意義的密文,阻止非法用戶理解原始數據,從而確保數據的保密性。(3)數字簽名技術。數字簽名技術是將摘要用發送者的私鑰加密,與原文一起傳送給接收者。接收者只有用發送者的公鑰才能解密被加密的摘要。在電子商務安全保密系統中,數字簽名技術有著特別重要的地位,在電子商務安全服務中的源鑒別、完整、不可否認服務中都要用到數字簽名技術。(4)數字時間戳技術。在電子商務交易的文件中,時間是十分重要的信息,是證明文件有效性的主要內容。在簽名時加上一個時間標記,即有數字時間戳數字簽名方案:驗證簽名的人或以確認簽名是來自該小組,卻不知道是小組中的哪一個人簽署的。指定批準人簽名的真實性,其他任何人除了得到該指定人或簽名者本人的幫助,否則不能驗證簽名。(5)還可以通過設置電子商務信息安全協議來進行?,F有的電子商務交易協議有多種,但是目前常用的只有SSL和SET兩種。安全套接層協議(Secure Sockets Layer, SSL),SSL協議向基于TCP/IP的客戶、服務器應用程序提供了客戶端與服務的鑒別、數據完整性及信息機密性等安全措施。
(四)構建統一的電子支付安全認證平臺
為確保電子支付信息的真實性,還需要有相應的電子商務認證機構,為買賣雙方提供值得信任的認證服務。為電子支付業務應用提供保障的安全認證技術在我國已經了較好的研究與應用。我國自主研制出入侵容忍PKI系統、PMI權限管理系統、電子證書認證系統、PKI中間件等一批認證產品和支撐系統。這些技術和產品在在人民銀行多個主要業務系統中得到應用。CFCA證書及各商業銀行的CA證書已經在銀行業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峨娮诱J證服務管理辦法》實施近兩年來,認證市場主體的合法性得到了規范。但我國認證體制缺少一個全國認可的、最權威的國家級機構。
(五)加強電子支付的立法工作
在電子支付立法方面應該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對目前電子支付存在的問題的研究,清楚每個問題的癥結所在,哪些是引用現行法律可以解決的,哪些是有賴于修改現行法律才能達到對電子支付合理規范的,而哪些又是需要制定新法律才能解決的問題,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2)認真學習國外成功的立法,參照國際慣例,努力做到和國際接軌。(3)電子支付法律及監管政策的建設應該充分考慮我國的實際情況,不能脫離我國實際的金融市場現狀,我國電子支付立法不能一味照搬別人的一套,而是應該在立法上充分考慮我國目前金融體系建設的情況和速度,不能過于嚴格,同時又應該體現出一定的前瞻性。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互聯網 第三方支付 法律風險 監管
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作為一種新型的電子支付方式,憑借其高效,低成本的貨幣支付結算模式,近年來發展迅速。但是由于目前國內這種新型的電子支付缺乏完備的有效法律監管制度,導致這種電子支付方式存在一系列的法律風險,不僅嚴重影響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同時還影響了網絡交易者的自身利益。本文將通過分析這種電子支付方式的法律風險問題,進而對規制著風險提出一些合理建議,促進這種支付體系整體穩定和安全。
一、新型電子支付方式存在的法律風險
2010年9月中央人民銀行出臺的《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正式將第三方支付機構定位為“非金融機構”。但是“非金融機構”是一個十分籠統的概念,沒有明確的解釋,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新型電子支付存在著潛在的問題和風險。
首先,主體資格和經營范圍的風險。該種支付提供的支付中介服務實質上類似于金融機構的結算業務,介于網絡運營和金融業務之間的“灰色地帶”,已經明顯突破了現有的一些特許經營的限制,為資金的非法轉移和套現提供便利,構成潛在的金融危險。
其次,沉淀資金及其產生的孳息風險。由于從賣方發貨到買方付款存在一定的時間間隔,使得平臺上積聚了大量的資金。如果缺乏有效的監管,此種支付利用用戶的備付金從事投資等營利活動,用戶根本沒有辦法察覺。另外,第三方支付平臺沒有建立金融機構關于資金風險控制和補救的措施,加上部分平臺自身的注冊資本和價值遠低于用戶備付金的總和,備付金的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
再次,消費者權益保障的風險。由于我國現行法律缺乏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責任承擔的相關規定;在網絡交易過程中,用戶的信息資料存在泄漏的風險,一旦資料被泄漏,將造成巨大的金融損失;如果第三方支付機構面臨暫?;蚪馍r,用戶資金面臨風險,由于缺乏退出時的相關消費者保障機制,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帳號及帳號中的資料信息如何進行保護,也沒有明確的監管機制。
最后,洗錢、套現、詐騙、偷漏稅等非法活動的風險。由于網絡交易隱蔽性、匿名性的特點,辨別資金的真實來源和去向難度增大,第三方支付平臺容易成為資金非法轉移和套現的工具;由于我國社會信用機制不健全,未實現網絡實名制,網絡的虛擬性會誘發詐騙等犯罪行為。
三、新型電子支付方式的法律風險規制建議
為了防范新型電子支付方式的上述問題和風險,必須加強法律監管,構建完善的法律制度體系對其進行規制。本文從該支付方式容易產生的法律風險角度出發,提出適合我國的規制這些風險的建議。
第一,規范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市場準入機制。一方面,在注冊資本要求額度上,可以降低新型電子支付平臺進入支付市場過高的初始注冊資本金要求。另一方面,從資本充足率要求上來看,筆者認為應當契合實際內外在因素,考慮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實繳貨幣資本占日均客戶備付金余額的比例要求由當前規定的10%降低至7%。
第二,加強沉淀資金的管理。一方面,要完善沉淀資金監管制度,可以有條件的允許一些規模大、信譽好、資質高的新型電子支付平臺對專用賬戶里的部分沉淀資金進行低風險、收益有保證的合法投資,實現沉淀資金的有效增值。這樣的做法,對新型電子支付平臺和客戶來說都是互惠互利的,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其次,明確沉淀資金孳息歸屬在沉淀資金歸屬已經有了明確以后,沉淀資金的歸屬問題也就不再是虎狼般難克的攻堅。因此,加強相關立法讓新型電子支付平臺沉淀資金孳息有個明確的歸屬已是劍在弦頭、刻不容緩。
第三,加強對金融違法犯罪的規制。首先,要加強對信用卡套現的規制。例如:通過收取服務費的方式提高套現成本,以及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其次,加強對反洗錢的規制。必須努力通過完善網絡洗錢相關立法,建立相對系統的法律體系,打擊遏制網上洗錢的犯罪行為。最后,要加強對網絡詐騙的規制。由于以新型電子支付平臺為載體實施詐騙活動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型犯罪現象,我國的法律明顯滯后于現實。因此,我國應逐步完善新型電子支付平臺相關立法,對新型電子支付領域金融詐騙行為進行全面規制,保障網絡安全,維護金融秩序。
第四,構建以中國人民銀行為中心的監管體系。一方面,要重視央行的監管主體地位,以央行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職能為基礎的相關監管權則必須由央行繼續保留。另一方面,必須做好協同監管部門間的配合工作新型電子支付平臺的監管權單單由中國人民銀行來行使是遠遠不夠的,選擇工信部門、商務部門、工商部門、公安部門、稅務部門等多個監管部門,與銀監會一起協同人民銀行做好新型電子支付領域的監管工作,明確各部門的監管職責和權利范圍。
四、結語
新型電子支付方式依靠互聯網技術的快捷方便,作為買賣各方交易過程中的支付中介平臺,憑借自身的優勢特征,在支付結算業務領域迅猛發展,成為當前互聯網經濟發展中的一股強大動力,推動電子商務向前發展。因此,必須完善我國關于新型電子支付的法律規制,而相關法律文件和意見稿的相繼出臺,理論界的不斷討論研究都表明了監管部門對該問題的重視。
參考文獻:
[1]阿拉木斯.第三方網絡支付方式所面臨的七大法律風險[J].電子商務,2007(1):32.
篇10
關鍵詞:電子支付;貨幣;流通價值
電子支付作為一種新技術,對傳統的現金支付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并且由于電子支付技術所特有的快捷性和高效性,導致市場上的貨幣流通速度大幅度增加,所以在電子支付的時代下,貨幣的流通價值也有了相應的變化。
一、我國電子支付的現狀
(一)銀行卡支付。銀行卡一般分為借記卡和信用卡,這兩種卡可以作為卡基支付、網銀支付和第三方支付的載體,是目前我國電子支付市場的主要形式。在20世紀80年代末期,我國的銀行卡業務才剛剛起步。2004年3月在銀行界發生了一件十分標志性的事件——中國銀聯成立,這標志著我國的銀行卡進入到全面聯網的時代,到2016年底,已經有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使用銀聯卡。(二)網上支付。 這種電子支付方式是在千禧年后逐漸發展起來的。由于各種網絡購物平臺的興起,各大商業銀行在網上銀行的支付業務開始有了新的突破。央行2014年底相關報告顯示,我國的網上支付業務在跨行清算方面就處理16.39億筆業務,金額總計達到了17.79萬億元,每天平均出了452.80萬筆相關業務,金額總計達到491.42億元。(三)移動支付。移動支付是一種隨著智能手機和通訊網絡技術的發展而創新出來的支付方式,是當下人們最常用的電子支付方法,它一般是通過各種電子移動通訊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移動POS機等)來完成資金的支付和交易,其支付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進行近場支付,另一種是通過電話銀行等遠程指令來進行遠程支付。中國移動支付的規模在2014年底就已經達到了22.59萬億元。(四)儲值卡支付。在各省市的一線城市的公共交通方面使用的是公交地鐵一卡通,在全國各大高校的校園日常消費方面使用的是校園一卡通,這兩種都屬于儲值卡支付,可以有效的減少現金的流通和支付處理時間,并增加支付的處理效率,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捷。
二、電子支付對貨幣流通價值的影響
(一)劃分界限不清晰。凱恩斯和弗里德曼等著名傳統的貨幣需求理論,都明確了貨幣的界限,但是電子支付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很難用相關理論進行界限的劃分。各種不同種類和用途的貨幣可以不再受種類、地域和時間等方面因素的限制,相互之間的轉換變得十分快捷方便,并且轉換成本也極大地降低。這就使各種不同種類和用途的貨幣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貨幣的流通價值受到影響。(二)流通速度變快。由于電子支付的發展和廣泛應用,貨幣的流通速度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傳統的現金貨幣大規模的被電子貨幣所取代,使現金交易的頻率也急劇降低。首先,由于在市面上流通的現金數量變少了,所以相應的貨幣的流通速度變快了;其次是由于現金的電子支付在信用憑證方面依舊存在問題,使得相應的貨幣比較不穩定,進而導致相應的利率也不太穩定。電子支付的快速發展,使得整個市面上的貨幣流通速度變快,其流通價值也相應改變。(三)貨幣和其他債權憑證的預計收益率差異降低。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電子支付正在逐漸加大貨幣的投機性需求。在傳統的貨幣相關理論里,貨幣和其他債權憑證(股票、債券等)的預計收益率有著十分明顯的差距,但是由于電子支付的廣泛應用,加強了貨幣的流動性,使得這種差異正在逐漸減小??梢灶A計隨著電子支付的進一步廣泛應用,貨幣的流通價值將會受到更大的影響。
三、在電子支付背景下貨幣的流通價值如何體現
(一)貨幣的流通價值。貨幣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是被作為一種價值尺度來使用的,它以一定的數量來代表各種商品的實際價值,顯示各種商品的價值在本質方面上的相同,只是在數量方面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由于各種商品是一種人類勞動力的體現,所以他們具有相同的本質,只是勞動力的多少,造成了數量上的差異,才顯得各種商品是因為有了貨幣才能進行相互比較。但是這種勞動力的本質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是不能夠直接體現出來的,所以需要用其他的商品來進行比較,在交換過程中,呈現出一種等價交換的現象,一般被稱為一般等價物,是可以來估計任何商品的勞動價值量,并進行相應的價值表示。貨幣的根本職能就是當做商品的外在價值尺度,是人類勞動時間的具體表現形式。貨幣的流通價值計算公式:M=k•p•y。M表示人們持有的貨幣量,k為貨幣量占全體國民收入或全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率,P為產品最終和勞務價格水平,y為按固定價格計算的全體國民收入或全體國民生產總值,P即為名義收入,貨幣的流通價值用V表示,又稱貨幣的收入流通價值,是現今世界上有關貨幣流通價值的流行觀點。(二)電子支付對貨幣流通價值的作用。電子支付的方式主要是用電子貨幣代替了傳統紙幣,這種替代方式直接影響了貨幣的流通價值,并且會造成兩種影響效應。第一種是加速效應。當雙方擁有相同數量的貨幣時,甲方選擇的電子支付方式,乙方選擇傳統的現金支付方式,在相同的時間里面,甲方所擁有的貨幣周轉平均次數一般是多于現金支付的周轉平均次數,這種加速效應,等于貨幣的周轉速度變快,相應的貨幣的流通速度和流通價值增加。第二種是轉換效應。當電子貨幣代替傳統紙幣時,會造成M0(現金)向M1(狹義貨幣)和M2(廣義貨幣)轉換,這樣會降低現金比率,使得貨幣的流通速度和流通價值降低。目前,在我國轉換效應的作用是大于加速效應的,所以我國的貨幣流通性是降低的,相應的貨幣的流通速度和價值也是降低的。雖然我國電子支付的EU(使用效率)還較低,自身的影響系數還較小,但是電子支付的確降低了我國整體的貨幣價值。(三)如何體現貨幣的流通價值。貨幣體現流通價值,本質上是一種資本的流通。例如:一名旅客想去一個風景優美的小鎮度假,他事先在某個旅游APP上看好了當地酒店的一款房型,但是訂購該房間需要一定的預定金,于是旅客給該平臺支付了一千元的預定金;在旅客前往該小鎮的路程中,該平臺把這一千元拿去退款給一位取消某服務的顧客;該顧客又拿著這一千元去某商家買了一些生活用品;該商家又用這一千元去付清欠某人的貨款;某人又拿著這一千元去還清了在該旅游平臺上所沒有支付的消費款;最后等旅客到達小鎮時,當他入住事先在該酒店所預定的房間后,同時又收到了旅游平臺的預定金退款。這個事例可以清晰表明貨幣一定要進行流通,才能夠產生相應價值。事例中每一方都有欠款關系,然后通過逐個還錢去掉欠款,表面上每個人擁有的錢并沒有增加,形成了一種貨幣循環。但在現實的經濟體制當中,流通中的貨幣一旦進入銀行,再通過銀行體系借出則能使市面上的貨幣增多,形成倍增效應,最終產生貨幣的流通價值。價值尺度、流通手段、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這五種貨幣職能,是貨幣價值的五種主要表現方式,但貨幣價值的真正核心,更多的是在價值的流通和交換兩方面。所以,包括美元、人民幣和歐元等在內的貨幣所進行的市場化和國際化等其他各方面的職能,都是建立在商品價值、資本價值和社會價值的流通上面。而在電子支付背景下,貨幣的流通價值主要體現在資本價值的流通方面,由于電子支付特有的高效性和擴張性,都比較符合資本價值所具有的多維度且雙向的價值擴張特性,所以只要貨幣還存在價值,無論是貶值或者是升值,都可以通過貨幣的流通,來實現價值的擴張,即資本的擴張。電子支付對于市面上流通的現金是有很大程度替代作用的,但不是簡單的替代,更多的是作為一種補充。電子支付的快捷支付等特點直接影響了貨幣的流通速度,并最終間接影響了貨幣的流通價值。
參考文獻
[1]靳超,冷燕華.電子化貨幣、電子貨幣與貨幣供給[J].上海金融,2004(09):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