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方案范文
時間:2023-12-28 17:5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線上線下同步教學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以“學出效果、用出效益”為目標,堅持以學促用、以用促學,積極探索遠程教育新模式,不斷提升遠教站點綜合服務效能。
h性教育定期學。區遠程辦制定出臺遠教固定學習日制度,要求各站點每月定期開展以黨史、先進典型人物事跡為學習內容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時,將黨規、系列講話和“兩學一做”先進典型作為必學內容,每月在江蘇先鋒平臺制作固定學習日專輯,及時上傳學習課件,實現線上線下同步收看。在學習日當天,先安排專人對站點進行實時督查,將培訓情況拍照上傳至遠教綜合服務平臺,再由區遠程辦采取網上督查和實地查看方式隨機檢查。通過固化學習時間、地點、人員和內容,充分確保了黨員群眾能學得真、學得實。
專題教育每月學。建立“遠教+互聯網+部門”的工作機制,由區委組織部牽頭,開展“一月一題”宣教活動。區遠程辦敲定專題教育方案,每月制定一項培訓主題,由相關單位組織具體教學。今年3月,會同政法委開展了“同創平安家園、共享發展成果”平安建設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動漫、微電影等形式宣傳了平安創建成果。5月,會同衛計委開展“線上+線下”服務日活動,線上,全區336個基層站點通過江蘇先鋒收看“關于全面兩孩政策解讀”電視訪談;線下,在鄉鎮設置全面兩孩政策宣傳咨詢服務臺。據統計,僅活動當天就發放宣傳材料6000余份,接受咨詢2000余人次,免費參與體檢600余人。
服務培訓經常學。區遠程辦通過遠教廣播、遠教大屏、遠教廣場為廣大黨員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播放收看服務,滿足大家的日常文娛需求。同時,依托茭陵文化大院、博里農民畫等示范站點定期開展廣場舞、說唱技巧、戲劇表演、器樂演奏、農民畫創作等現場培訓活動;依托席橋浦馬蔬菜基地和蘇嘴現代農業園等現代農業示范站點開展最新農技知識培訓和新品種推廣,把培訓課堂放在了田間地頭。截至目前,淮安區共開展文化培訓36場、農技知識培訓60場、畜牧養殖培訓21場,共計5000余人參加培訓,有效地推進了遠程教育學用轉化。
(陳在昌 梁 瀟)
篇2
關鍵詞: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多方協作推廣;線上線下互動
中圖分類號:F840.16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1
一、平臺簡介
社區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國民族生活習慣,選擇居住在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養老方式。它由通信終端、智能平臺收集使用者需求信息,聯合社區、企業、非營利組織等為老人提供多元化服務。
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使用者提供了三大類服務:一是生活照料服務:為老年人提供日托、配餐送餐、家政服務等一般照料和陪護等特殊照料的服務。二是醫療保健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開設家庭病床等服務。三是文體娛樂服務:為老年人提供知識講座、書法繪畫等服務,打造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圈。這種服務模式既解決了在養老院養老親情淡泊的問題,又解決了傳統居家養老服務資源不足的難題,是一種介于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之間的新型養老模式。
二、推廣策略分析
1.差異化營銷策略
老年人對社會服務的需求存在共性,集中表現在基本的生活、健康服務上,同時老年人對社區服務項目上又存在一定的個性化需求要求。因此,在居家養老服務推廣中,要根據不同狀況的老年人推薦不同的服務項目,達到供需匹配。
第一,根據年齡層將老年人劃分為60~75周歲以及75~90周歲的群體。依據不同年齡層對養老服務需求的特殊性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服務。
第二,根據收入水平劃分,目標市場的老年人的月可支配收入在2500以上。而在此范圍內,根據收入水平的高低,老年人所選擇的服務標準也呈現差異。
第三,依據生活方式劃分,可分為生活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以及完全不能自理的特殊人群。生活基本自理老人相對獨立,享受居家的生活,可以根據平臺自主選擇多樣化服務項目。而對于一部分需要特殊看護和醫療監護的人群,則需要為其提供較簡單的一鍵呼叫服務,并結合平臺入駐的醫療機構為其提供專業看護服務。
2.拓寬宣傳渠道
從橫向宣傳看,宣傳對象應涵蓋老年消費者,及其家庭成員和子女一系列潛在消費對象。從縱向宣傳看,老年人對服務產品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建立在其對服務來源可靠性的認可。例如,消費者最偏愛的是來自當地政府/社區或者是有政府/社區參與和認可的信息。
因此,本研究提出以發揮政府/社區力量為首選推廣渠道,充分利用政府在養老服務平臺中的主導地位,大力借助政府的力量和渠道,通過與老齡辦等政府部門的合作,由上至下同步宣傳平臺的服務理念和服務內容。
其次,養老服務企業增大自身面向社區的廣告宣傳投放力度,配合與相關社區的談判進度,通過傳統紙質媒介、現代多媒體媒介,以及線下活動方式進行部分推廣。
3.優惠讓利政策
從政府主導平臺發展的地位出發,按照“待遇有別、突出重點、適當普惠”原則,在指定部門評估核實后,劃分個人使用平臺的補貼標準。具體分為三類對象:無償、低償、有償服務。補貼以居家養老服務券、現金券等形式發放,具體用于老年人購買照顧護理、家政保潔等服務。
從養老服務企業角度出發,在項目初期,企業在試點社區進行適度、準確的促銷以擴大其服務范圍。一方面,在社區推出一定比例的無償公益服務,將這部分公益作為在當地社區宣傳推廣的案例。另一方面,計劃在不同時期對消費者給予一定促銷優惠的方案,迅速擴大服務產品對消費群體的服務品牌影響力。
4.老年人信息技術教育
開展面向老年人的信息技術教育,提高老年人對互聯網的接受度,解決老年人普遍缺乏計算機操作技術是促進居家養老服務平臺推廣鏈條中的關鍵一環。因此,本研究認為信息技術教育的開展應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1)政府訓練引АR攬空府引導,以街道/區為單位,組織專門的較大規模的老年人信息技術培訓班,挑選年齡層次較低、對新事物接受度高的老年人為代表,進行系統化的訓練。
(2)市場化教育。由市場主導,成立專門的老年人信息技術教育學校。利用學校規?;虒W的優點,針對互聯網“零基礎”的老人和有更高教育需求的老年人開設更個性化、科學化的學習課程。
(3)志愿服務。發展志愿服務團隊,開展公益性養老教育服務活動。利用學校、非盈利機構的志愿服務力量,積極開展志愿者上門培訓活動,同時大幅削減培訓成本。
總之,通過以上的方式將居家養老平臺在目標受眾間推廣普及,不僅僅提高老年群體對這一新型養老模式的接受程度及使用率根本目的是希望通過平臺的普及來推動居家養老的發展,讓更多的老年人享受老年生活,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享。
參考文獻:
[1]2013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
[2]穆光宗.家庭養老面臨的挑戰及社會巧策問題.中國的老年之路,2005.
[3]盧清.張家港市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研究.2015(5).
[4]陳雪萍社區為基礎的老年人長期照護體系構建――基于杭州市的實化分析.杭州:浙汀大學化版社,2011第1版: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