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檢驗基本常識范文

時間:2024-01-03 17:51: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檢驗基本常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學檢驗基本常識

篇1

關鍵詞 社區健康教育 高膽固醇血癥 干預

中圖分類號:R589.2; R197.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15)01-0036-03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XU Tai

(Beixinji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Changning District, Shanghai 20033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terven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fifty-six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nd educated by health knowledge such as drug effec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et,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Changes of life behavior, blood fat and blood pressure were compared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life behavior such as diet, sleep, exercis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dication compliance, active learning of medical knowledge and neither drinking nor smoking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P<0.05), and the levels of total cholesterol (TC), triglycerides (TG) an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 diastolic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after intervention than before (P = 0.028, 0.031, 0.000, 0.005, 0.002,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level of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 in the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intervention. Conclusion: The health consciousness and physical condition of patien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by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hypercholesterolemia; intervention

高膽固醇血癥是人體血脂代謝異常的一種疾病,主要指血清中的總膽固醇或甘油三酯的含量升高。高膽固醇血癥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遺傳因素、飲食方式、睡眠質量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血脂異常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其能引發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1] 。目前,人們對血脂異常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的基本常識缺乏了解,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缺乏基本的健康護理能力,從而增加了高膽固醇血癥并發癥的發生率。血脂異常的基本常識普及已成為當今趨勢[2]。本研究通過社區健康教育的形式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實施一定程度的干預,探討其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選擇上海市長寧區新涇六村小區356例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其中男性232例,女性124例,平均年齡(63.9±10.4)歲,平均病程(17.3±10.6)年。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由中華醫學會制定的高血脂診斷標準。部分年齡>60歲的患者,以生活能夠自理,自我鍛煉,正常語言溝通等作為入選標準。所有患者能夠自主學習,具有小學以上文化水平。雙方簽訂知情同意書。

干預方式

健康教育

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進行宣講,攜帶DVD或PPT等相關資料,發放預防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的注意事項等基本常識的宣傳單。使患者了解基本的醫學知識,加強對自身健康的護理[3-4]。

合理用藥

多數患者往往在出現疼痛或不舒服等情況下才會服藥,平時并不能按時、按量服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了解各項藥物的特異性和不良反應,根據病情選擇正確的藥物服用,并定期去醫院進行血脂、血壓以及血糖的測定,一旦有任何不良反應,應及時停藥并反饋給醫生[5]。

中醫調理

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組織進行中醫預防常識的普及,每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了解自己的體質,根據不同的病情、發病特點制定個性化的中醫治療措施,從膳食、養生、養氣等方面提高患者的體質,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從而更好地預防高膽固醇血癥[6-7]。

合理飲食,適量運動

飲食方面制定合理的食譜,注意飲食結構,不抽煙喝酒,少吃油膩食物、肥肉以及油炸食品等,多吃蔬菜水果,尤其是低脂、低膽固醇食物,如豆類食品、粗糧、大蒜、香菇和木耳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根據每位患者的自身情況,為其制定合理有效的運動方式,如廣場舞、散步、太極拳等[3, 8]。適量的家務等也可作為運動方式。

心理調整

良好的心理狀態對疾病的恢復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加強與每位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對疾病的態度和認識,避免焦慮、恐懼甚至抑郁的負面情緒。患者之間也可以組成小組進行交流和溝通,形成小群體式的管理模式,共同恢復健康[9]。

評價指標

患者行為方式的改變:隨訪1.5年,記錄每位患者在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的行為,干預前后進行統計分析。

患者血脂、血壓的變化:隨訪1.5年,測定患者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舒張壓和收縮壓的值,干預前后進行統計分析。

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方差)的形式表示,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P

結果

干預前后生活的行為方式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后的忌口意識、睡眠、有效運動、溝通意識、藥物依從性、主動學習醫學常識以及不抽煙喝酒等行為方式較干預前均有明顯的改善,干預前后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干預前后血脂、血壓的變化

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后的TC、TG和LDL-C、舒張壓、收縮壓較干預前有明顯的降低,干預后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HDL-C的平均值明顯升高,結果見表2。

討論

高膽固醇血癥的治療不僅要控制血清中總膽固醇的含量,更要改善患者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行為方式,從而避免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等的發生。單純的醫院就醫并不能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療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自我健康意識和科學的健康態度是重中之重[10]。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教育,合理有效的溝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能使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達到生活行為方式的自我管理,降低高膽固醇血癥危險因素的發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通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干預的探索,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癥狀。在工作中,我們發現健康教育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如宣講、放映幻燈、互相提問等,從而增強干預作用的有效性和實用性。

總之,社區健康教育對高膽固醇血癥患者起到了積極的干預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孟麗蘋, 張堅, 王春榮, 等. 我國中老年人群高膽固醇血癥的膳食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8, 42(z1): 118-122.

劉軍, 趙冬, 劉群, 等. 中國多省市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住院患者高膽固醇血癥患病現況[J]. 中華心血管病雜志, 2009, 37(5): 449-453.

周文杰, 王旭, 金民.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家系低密度脂蛋白受體基因突變分析[J]. 實用醫學雜志, 2010, 26(22): 4134-4137.

Ahn-Jarvis J, Clinton SK, Riedl KM, et al. Impact of food matrix on isoflavone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biomarkers in adults with hypercholesterolemia[J]. Food Funct, 2012, 3(10): 1051-1058.

Mittal A, Sathian B, Chandrasekharan N, et al. Role of hypercholesterolemia in prostate cancer ― case control study from Manipal Teaching Hospital Pokhara, Nepal[J]. Asian Pac J Cancer Prev, 2011, 12(8): 1905-1907.

丁躍有, 蔣世峰, 康彬, 等. 辛伐他汀對老年高膽固醇血癥患者骨密度和骨轉換影響的研究[J].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9, 29(4): 457-459.

馬斐斐, 王綠婭.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亞型――隱性遺傳性高膽固醇血癥研究進展[J].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志, 2006, 26(2): 99-101.

徐超, 周波, 王曉紅, 等. 補鈣對高膽固醇血癥女性血脂影響[J]. 中國公共衛生, 2008, 24(12): 1465-1467.

黃治平. 中西醫結合治療穩定性心絞痛合并高膽固醇血癥48例[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 2010, 16(14): 237.

篇2

摘要: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包括兩大方面,即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中醫學十分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因此將中醫護理引入基礎護理教學實驗十分必要,根據辨證理論所施行的護理原則和方法,其有效完成離不開中西醫結合護理,是兩者互補的共同結果。因此可將中西醫護理的優勢結合起來,并加以發展鞏固。具體做法有:重視學習和交流,運用當前護校中現有的中醫方面的資源進行交流式教學,將中醫知識貫穿于基護教學實驗中,重視護生操作技能與課后考核與反饋,既學會了知識的融會貫通也發揚了祖國的傳統醫學。

關鍵詞:中醫; 整體護理; 基礎護理教學; 辨證施護

中國有幾千年的文明歷史,傳統醫學至今仍在不斷地應用與發展,這對護理學有著深遠的影響。表現在臨床護理方面,除了西醫護理外還存在著我國特有的護理類型中醫護理和中西醫結合護理。中醫護理在預防、治療和康復護理中,在中國人生活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預防和康復護理[1]。因此,作為護校的學生有必要學習中醫護理知識和技能,運用這些理論維護自我健康和病人的健康,并不斷實踐上升至高層次的中醫護理理論,使祖國的醫學護理事業發揚光大。

1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

它包括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兩大方面[2]。整體就是統一性完整性。中醫學十分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及其與自然界的相互關系,它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協調、互相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同時也認識到人體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體的生理和病理是變化不斷受到自然界影響的,人類在能動地改造自然的斗爭中,維持機體正常的生命活動。這種內外環境的統一性,機體自身整體性的思想,稱為整體觀念。這一思想貫穿到生理、病理、辨證和護理等各個方面。人體是由若干臟器、器官和組織所組成、各臟器、器官和組織都有著不同的功能。但五臟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體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決定了人體各臟器、器官和組織和生理上是互相影響,以維持其生理活動的協調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另一方面人體局部和整體也是辨證的統一,因此,我們在護理病員過程中,必須從整體出發,通過觀察病人的外在變化,了解機體內臟病變,從而提出護理問題和采用護理措施,使疾病早愈。如臨床上見到口舌糜爛的局部病變,實質是心火亢盛的表現。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同時,自然界的變化又可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人體,而機體相應地產生生理性反應,若超越生理范圍,則產生病理變化。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又一基本特點,是中醫學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所謂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本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及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施護,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是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辨證和施護,在護理過程中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又是理論聯系實踐的具體體現。

2 將中醫護理引入基護教學的必要性

整體護理是當前我國護理學理論與實踐發展的重要特征,整體護理的核心是以人為中心,將人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看待[1],保持人與內外環境的平衡。辨證施護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根據辨證理論所施行的護理原則和方法,其有效完成離不開中西醫結合護理,是兩者互補的共同結果。因此將中西醫護理的優勢結合起來,并加以發展鞏固,對提高護理的價值和地位是十分必要的。整體護理是在中醫整體辨證觀指導下的護理方法,中醫整體護理思想貫穿于護理過程的始終。如口腔潰瘍以補充維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療,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整體護理的角度進行護理,就可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心開竅于舌,舌為心之苗”,即心通過舌竅與外界相連。中醫認為,口舌生瘡是心火上炎或小腸實熱所致,治療除選用清熱解毒、導熱下行的藥物外,還應選取一些寒涼清火食物,如鴨、鱉、豆芽、豆腐、藕、海帶、梨、西瓜、白蘿卜等,勿食辛辣溫燥之品。同時要避免情志過激,以免出現過喜傷心、急躁傷肝之弊。

轉貼于

3 具體方法

3.1 學習和交流教師首先要懂得中醫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參加有關中醫護理知識的培訓,到中醫醫院參觀學習,到社區參加社會實踐,可與中醫系或中藥系教師共同探討中醫護理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可以利用學校中醫康復系從事過中醫診療技術的老師來參與中醫護理的臨床實踐與教學,從中學習不同教師應用中醫護理知識的技巧,探討在基礎教學中應用中醫護理的知識。在基礎護理實驗課教學中,結合中醫學的基本特點,認識和理解整體護理??梢栽诶碚撜n講授時先進行中醫方面知識的穿插,先在學生頭腦中有一個認識,再在基護實驗操作課中具體講解中醫學的知識的運用。如在褥瘡護理教學中,結合中醫護理的特點,重點講解褥瘡的分期和各期護理的要點;運用中醫知識講解褥瘡的形成是由于長期受壓,血液循環受阻,持續的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導致的組織潰爛、壞死。在具體操作實驗課中,可結合中醫的穴位知識,進行按摩,從而完成褥瘡護理的實驗課教學,既講解了它的原因,又具體操作了它的預防方法,這樣把中醫知識結合起來,學生既好懂也好學,效果不錯[3]。又如在講給藥法實驗時,指導學生根據病情和醫囑用藥,不要自己濫用藥物,以免延誤病情,用藥中還要根據年齡、性別、環境、氣候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從而使學生具備中西醫結合的護理知識基礎,也就是新的護理觀,即對人、環境、健康、護理要領的認識。又再例如對高熱不退者,可采用物理降溫法。當熱入營血時,護理上應預防并發癥的發生。當熱病后期、余熱未盡時,護理上應在”調“字上,通過調養使病癥得到痊愈。這些也是運用了中醫護理的知識。

3.2 基護技能的培養重視學生操作技能的學習與提高,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運用知識的能力。如基護操作中“灌腸法”與中醫的“導便法”相似,在保留灌腸中,學習運用中藥灌腸治療某些疾病,重點講解各種不同的灌腸液及濃度與溫度等,使學生掌握灌腸的技術。又如按摩法,是運用醫護人員的雙手,在患者身上推穴道,循經絡,并結合有關部位進行按摩,使機體內部產生發散、宣通、補瀉等作用。在基護操作教學中,主要是針對一些常見疾病的護理:如發熱、咳嗽、疼痛等,通過布置護生這些疾病的護理操作,使同學們更加理解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中醫護理理論對醫學事業的貢獻。針對中醫護理基本知識在基礎護理操作實驗課中,除了要練習基本操作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操作的步驟和要領及實踐的運用。運用中醫護理的知識到基護操作實驗中,除了在操作過程中提問及討論外,還可以留置課后習題,運用所學知識寫出中醫的護理診斷這個方法,具體體現在寫實驗報告中,規定學生要寫出中醫的一項護理診斷,既可完善護理診斷計劃,又可復習中醫護理的知識,也學會了知識的融會貫通。將中醫護理的基本知識運用到基礎護理的實驗教學中,是可行的。它不僅發揚祖國醫學的長處,又促進了基礎護理學實踐的發展,使中西醫護理相互促進與提高并產生積極影響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燕京.將中醫護理引入基礎護理教學的嘗試[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4):231.

篇3

1.1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08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100人,年齡18~21歲,均為五年制本科生。其中50人作為觀察組,在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基礎上加入預實習模式。50人作為對照組,按照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執行教學。

1.2研究方法

(1)傳統實踐教學模式

在第1~5學期不安排實踐教學,在第6~7學期安排配合臨床理論課程的教學見習,在第8~期安排畢業實習,在第10學期安排畢業臨床技能考核,即教學見習與畢業實習兩段的傳統實踐教學模式。

(2)預實習模式

①教學內容及要求

了解我國醫療衛生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如《執業醫師法》等;了解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相關知識等;了解醫院的環境、布局、各科室職能等;熟悉醫院規章制度、患者就診流程等;熟悉臨床科室的工作制度和內容;熟知接診基本常識、醫患溝通技巧;了解醫患糾紛的防范技巧等;初步掌握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及臨床各項基本技能操作等。

②教學安排

預實習的教學安排,以“兩階段、三自主、一強化”為特點,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努力構建“早臨床、零接軌、不斷線”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預實習分職業認知階段和技能強化階段。在第1、2、3學年后的暑假安排3次預實習的職業認知階段,每個暑假安排10天。在畢業實習前安排預實習的技能強化階段,共24學時;學生自主聯系預實習單位。學校要求,學生在家庭所在地就近自主選擇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如各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衛生所(室)、療養院、個體診所以及疾控中心、衛生防疫站等;學生自主安排預實習形式。學校認可并推薦學生采取以下預實習形式:觀察調研、跟師學習、志愿服務等;學生自主總結預實習收獲。學校認可并推薦學生采取以下總結形式:撰寫調研報告、記錄學習日志、制作志愿服務匯報ppt、書寫一份醫療記錄(如門診病歷、住院病歷、首次病程、搶救記錄)等;臨近畢業實習前,學校安排學生在實驗中心,應用教學模擬設備,進行臨床常用的20余項技能操作的集中培訓。

(3)評價。

①職業綜合素質評價。在學生實習中期,向帶教老師發放《實習生職業綜合素質評分表》,要求帶教老師根據實習生的表現打分?!秾嵙暽殬I綜合素質評分表》包括:①遵規守紀,堅守崗位;②尊師重教,勤奮刻苦;③醫德醫風,嚴格操守;④臨床專業知識;⑤與患者溝通交流能力;⑥病情觀察與評估能力;⑦知識應用能力。⑧臨床思維方式、方法;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⑩無菌觀念與技術,每項10分,共計100分。我們得到100名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成績,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②技能操作畢業考核。在學生畢業前夕,組織臨床技能操作考核,每人隨機抽取一項臨床常用技能進行考核,滿分100分。我們得到100名學生的臨床技能操作成績。應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比較采用t檢驗。

2結果

兩組學生的成績比較。兩組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成績、臨床技能操作成績和綜合成績均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成績、臨床技能操作成績和綜合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3討論

3.1預實習能有效強化醫學生的職業綜合素質

我們從學生的調查報告、學習日記等文字總結中可以看到,在職業認知階段的預實習中,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親眼所見,充分體會到醫生職業的光榮感和使命感,增強了事業心和責任心,樹立了遠大的奮斗目標。學生通過及時地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病例對照,不僅深化了理論知識,提高了知識運用能力,而且發現所學知識的不足,從而明確了學習目的,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從實習帶教老師對學生職業綜合素質的評分上,我們發現,學生通過早期接觸患者、醫生、醫院,鍛煉了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形成了臨床思維,鞏固了專業思想,職業綜合素質得到了有效強化。

3.2預實習能有效提高醫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在技能強化階段的預實習中,學生通過老師的指導,明確了臨床常見技能的操作標準、適應證、禁忌證和注意事項。同時,學生通過在教學模擬設備上的反復操作練習,熟練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術,彌補了實習中由于《執業醫師法》的規定、帶教老師的不放手、患者的不配合等原因造成的動手機會少的缺憾。從畢業技能考核成績來看,技能強化階段的預實習有效提高了醫學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3.3預實習能有效完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

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是“基礎理論課-臨床理論課-教學見習-畢業實習”。在前4個學年的理論課學習中,醫學生已經習慣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學習過程。第5學年的畢業實習開始后,醫學生直接面臨“從理論到實踐,從課堂到醫院”的巨大挑戰,會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如接診患者手忙腳亂、醫療記錄書寫不規范、缺乏與患者的溝通、醫療法規制度不了解、臨床技能操作不熟練等,從而影響實踐教學質量。

篇4

【關鍵詞】 牙齒缺失;口腔修復;口腔保健

The investigation of tooth-missing dental restorations of students in Henan University

LIU Yan-lin,ZHANG Wen-ling,TIAN Yao-ying.Huai 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tooth and dentition defent and restoration condi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Methods 953 cardes aged from 18to 24 yearrs old involved in this study were tested by clinical invr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Results The incidence rate of tooth-missing was 9.23%.The main reason of tooth-missing was caries.The rate of dental restortion was 32.95%.Conclusion There’s different attitude toward tooth-missing and restorattion in university students.so it`s urgent to improve the knowledge of oral hygiene health in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Tooth-missing;Prosthodontics;Oral health

牙齒缺失是口腔疾病中的常見病,多發病,它不僅影響面容而且影響咀嚼和語言功能。因此在缺失牙后及時修復很重要。盡管牙齒缺損多發于老年人,但在青年中也有不少患者,由于口腔保健知識的缺乏,使他們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為了探討青年人缺牙及修復情況,筆者于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調查了河南大學臨床醫學院及其他學院的學生953名?,F將調查資料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本文根據本校附院口腔修復門診中的在校學生病例以及從河南大學學生中抽取醫學生及其他專業學生共953例進行調查。其中男生415人,占43.55%,女生538人,占56.45%,年齡18~24歲。

1.2 方法 統一指標,統一調查標準[1],基本同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標準,采取一人一卡制,全部受檢者由第一作者調查缺牙及修復情況,進行常規門診檢查。使用SPASS 1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將牙齒缺失、修復情況與性別、地域、不同專業、病因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1~4。

2.1 牙齒缺失、修復與性別的關系:從表1中可知,在953例受檢者中,男生415人,缺牙人數47人,失牙率11.33%。女生538人,缺牙人數41人,失牙率7.62%。男生失牙率高于女生,有統計學意義(χ2=3.83,P

表1

河南大學學生牙齒缺失和修復與性別的關系

性別受檢人數缺牙人數失牙數失牙率(%)修復人數修復率(%)

男415475011.33*1123.40

女53841427.62*1843.90

合計95388929.232932.95

注:*χ2=3.83,P

2.2 以牙齒缺失、修復與地域的關系 本組調查中來自城市和城鎮的學生366人,缺牙人數36人,失牙率9.84%。鄉村學生587人,缺牙人數52人,失牙率8.86%,二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26,P>0.05),城市、城鎮修復率41.67%,鄉村21.15%,二者有統計學意義(χ2=4.14,P

表2

河南大學學生牙齒缺失、修復與地域的關系

地域受檢人數缺牙人數失牙數失牙率(%)修復人數修復率(%)

城鎮36636409.84*1747.22

鄉村58752528.86*1223.08

合計95388929.232932.95

注:*χ2=0.26,P>0.05;χ2=5.61,P

作者單位:475001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口腔科

2.3 牙齒缺失、修復與不同專業學生的關系 由表3中可知,醫學生285人,缺牙人數23人,失牙率8.07%,其他專業人數668人,缺牙人數65人,失牙率9.73%,二者無統計學差異(χ2=0.68,P>0.05)。醫學生修復率52.17%,其他專業學生修復率26.15%,兩者有顯著差異(χ2=5.21,P

表3

河南大學學生牙齒缺失、修復與不同專業學生的關系

專業受檢人數缺牙人數失牙數失牙率(%)修復人數修復率(%)

醫學專業28523258.07*1252.17

其他專業55865679.73*1726.15

合計95388929.232932.95

注:*χ2=0.68,P>0.05,χ2=5.21,P

2.4 牙齒缺失原因 在表4中可知,牙齒缺失原因最多的為齲病,占58.65%,外傷次之,占22.15%,牙周病占8.64%,先天缺失占5.77%,其他原因占4.81%。

表4

大學生牙齒缺失原因

病因齲病外傷牙周病先天缺失其他

缺牙數6123965

百分比(%)58.6522.158.645.774.81

2.5 失牙未修復原因很多 感覺失牙影響不大,無所謂,怕麻煩,經濟問題,擔心修復有不適感。

3 討論

本文調查河南大學醫學系及其他專業學生953人,失牙人數88人,失牙率9.23%,修復率27.27%。所得結果基本反映出河南大學學生的口腔健康狀況,大學生為接受高等教育人群,有如此之高的失牙率,以及如此之低的修復率,口腔衛生狀況值得關注。

從本次調查中可以看出,失牙率顯示性別差異,男生高于女生,與某些文獻報道不同[2,3]這個可能與有關文獻多為中老年人牙齒缺失的統計有關。而對青年人來說,存在性格差異以及對口腔衛生保健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失牙率的顯著差異。由于疏于口腔衛生預防保健導致牙病,沒有及時治療,逐漸發展導致失牙。在對城市與鄉村學生牙齒缺失與修復的調查中,筆者發現在失牙率方面,兩個地域的失牙率沒有明顯差異,但修復率卻存在顯著差異。由于城鄉經濟情況差異的逐步減小飲食生活習慣的差異也在減小,從而導致失牙率的統計無差異,而鄉村在口腔衛生預防工作未隨著經濟水平的改善而發展,就牙齒修復而言,經濟水平以及對口腔衛生保健知識的認知則是影響其結果的不可忽略的社會因素。本次調查修復率低,由于缺失牙者缺失牙數較少,多為1~2顆又多為后牙,很少影響面容及咀嚼功能,多數學生認為不修復沒有任何影響或者經濟情況不允許而忽略了及時修復,延遲修復常造成患者偏側咀嚼,進食速度減慢,長期會影響面容及周圍余留牙,進而影響整個口頜系統,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對其進行有關義齒修復知識的宣教很有必要。城鄉修復率的差異提示要在鄉村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做好齲病預防和修復工作的及時進行。

在本次調查中筆者專門抽取醫學生285名,其他專業學生668名,結果顯示醫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在失牙率是無顯著差異,在修復率上存在顯著差異,醫學生修復率為52.17%,其他專業學生修復率為26.15%??赡苡捎谠缒陮谇恍l生保健了解和生活習慣上沒有較大差異,所以在失牙率上沒有顯著差異,從大三時河南大學口腔系即對本院的醫學生開展了口腔科學的課程,向他們講解了口腔科學、口腔衛生預防及保健知識,從而使醫學生口腔保健意識增強,口腔衛生習慣好具有牙病治療和失牙后修復的消費意識。在這些醫學生的修復體中符合臨床要求,固位好,能恢復正常功能的義齒合格率也較高。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取得初步成效。

在本次調查中筆者還將大學生牙齒缺牙的原因進行統計,齲病依然為牙齒缺失的主要原因,其次為外傷,然后為牙周病,這與有關文獻基本一致 [4]。

在大學生口腔保健工作的開展應以口腔預防為主,在醫學專業或其他專業的健康教育課中加大口腔衛生教育比重,強化學生口腔預防意識,應以口腔專業技術人員為主體,通過多種形式普及口腔衛生教育保健基本常識,改變不良口腔衛生行為,養成良好的日常衛生習慣,讓他們認識到定期口腔檢查對齲病、牙周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重要性,提高防止牙齒缺失,以及缺失后及時修復的理念,通過對大學生的宣教來減少口腔疾病的發生率。

參 考 文 獻

[1] 全國牙病防治指導組.第二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抽樣調查.人民出版社,1999:5-11,20.

[2] 胡香權,朱文軍.廣州市636名青年干部牙齒缺失與修復情況分析.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2002,3(4):247-249.

篇5

關鍵詞: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干預;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4-0-01

近年糖尿?。╠iabetic mellitus,DM)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我國現有糖尿病患者約4000萬,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0%[1,2]。老年人工作壓力減小,營養相對過剩,加之各項生理機能退化,使糖尿病患病率增加。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糖尿病發病率約為10%[3]。選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與我院就診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探討護理干預對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1年3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糖尿病診斷標準[4],將12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齡40~72歲,平均(56.5±5.3)歲;病程1~10年,平均(6.6±2.4)年。對照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齡41~71歲,平均(57.3±5.6)歲;病程1~11年,平均(6.8±2.0)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干預

1.2.1 心理護理

糖尿病患者易產生害怕、焦慮等情感障礙,不利于疾病的治療。消除患者情感障礙,使患者愉快地接受治療格外重要。醫護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溝通,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取得患者信任,并對患者心理狀態進行評估,針對性做好心理指導,消除緊張、悲觀等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主動參與治療。

1.2.2 用藥指導

護士反復強調患者用藥時間和劑量重要性,指導督促患者按時按量服藥。老年糖尿病患注射胰島素等強降血糖藥物時易發生低血糖,應密切監測患者血糖變化以免發生休克。指導患者及家屬胰島素的使用劑量、時間及注射部位,同時指導患者及家屬掌握低血糖的癥狀、預防及處理。

1.2.3 飲食護理

飲食護理是糖尿病治療的重要部分,總原則是在控制總熱能的前提下,保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及維生素等營養物的全面均衡攝入。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性別、年齡、身高、體重等具體情況為患者設計合理的飲食計劃,在控制總熱能的前提下均衡營養攝入?;颊呷粘o嬍持邢拗铺欠謹z入,忌葡萄糖、蔗糖等高糖飲料。

1.2.4 運動護理

運動是糖尿病治療中的又一重要部分。適當的運動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促進脂肪和糖的代謝,降低胰島素抵抗,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根據患者身體狀況制定運動計劃,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以適宜的有氧運動為主,如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極拳等中、低強度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不宜空腹或劇烈運動。

1.2.5 健康教育

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有利于患者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提高治療效果。根據患者文化程度,講解糖尿病的發病原因、病程轉歸及臨床特點等基本常識。強調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需要長期合理飲食、堅持運動、科學用藥,同時學會放松心態,才能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質量。

1.2.6 出院指導

定出院后發放糖尿病知識手冊,定期隨訪,隨訪1年,定期復查血糖和尿糖等,電話督促患者合理飲食、堅持運動、科學用藥、血糖監測及預約復診。

1.3 觀察指標

患者出院后隨訪1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1-74)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5]。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的形式表示,用t檢驗進行分析。定義P

2 結果

1年后隨訪,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ADL評分和生活質量分值顯著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嚴重影響患者自身的生活質量,并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患者對糖尿病疾病的認知程度低,生活方式不合理與病情發展密切相關。老年糖尿病患者并發癥多,病情復雜,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糖尿病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對患者進行系統的護理干預,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合理用藥,健康飲食,運動指導,科學用藥,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同時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1年后隨訪,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1-74)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結果表明,實施系統的護理干預1年后,觀察組ADL評分和生活質量分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趙雪紅,程麗君.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急救醫學,2005,25(2):130.

[2] 王.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效果評價[J].吉林醫學,2012,33(6):1306.

[3] 福建省.心理護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比較[J].福建醫藥雜志,2011,33(4):167-168.

篇6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研究對象為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所有在門診就診的復診患者300例,其中,男184例,女116例;平均年齡48.6歲。涉及科室情況:創傷科58例、手足外科76例、骨病科21例、骨腫瘤科14例、脊柱脊髓科43例、顯微外科22例、腦外科17例、關節科22例、小兒骨科27例。功能檢查情況:300例復診患者均需攝X光片,兼做CT檢查96例、核磁檢查53例、化驗檢查31例以及兼做其他功能檢查42例。需再住院者62例。

門診設有3個復診室,專門固定3名復診護士,每周工作日為復診患者就診日。輔助設施有平車8輛、輪椅10輛,免費供復診患者就診之用。

1.2護理方法

1.2.1利用信息技術,簡化就診流程:自2009年10月起,我院“計算機中心”正式成立,借此平臺,取消了復診患者掛號、劃價、交費等環節,將其全部納入“一卡通”一站式服務[1],即復診患者可持卡直接去相關科室進行診查、檢查、治療、取藥等,且各種檢查結果也可通過網絡直接傳送回門診,大大縮短了患者排隊等候的時間。

1.2.2制作標識圖,公示就診流程:將復診患者的就診流程制作成標識圖,標明相關科室的方位、行走的路徑,張貼于診室門口,讓患者及家屬一目了然。

1.2.3調整復診護士人力:每一復診室固定一名復診護士,實行專人管理,與出診醫生共同負責復診工作,并對患者進行一對一、針對性的功能鍛煉指導和健康咨詢,確保了復診患者的護理質量。

1.2.4安排高年資護士擔任復診室護理工作:鑒于復診患者病程較長,疑問較多,特別安排高年資護士擔任復診室工作。因高年資護士對醫院的各種情況較為熟悉,臨床經驗豐富,具有豐厚的醫學護理知識和人文知識,溝通能力較強,能夠更好地為復診患者提供咨詢服務。

1.2.5分析患者就診規律,統籌安排患者就診:復診患者來院習慣趕早,有調查現實,上午8∶00至10∶00是復診患者最為擁擠的時間。因此,我們與病房接洽,將復診預約納入了出院宣教,即由病房護士在患者出院時做好宣教,預約復診時間,從而減少了擁堵高峰現象[2],使復診工作有序進行。

1.2.6規范病理借閱制度:與病案室協調,在病案室和各復診室門口張貼病歷借閱流程,方便患者快捷復印病歷。

1.2.7提高復診護士的綜合素質:復診護士每天要面對不同職業、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和家屬,甚至還會遇到某些情緒激動、行為過激、舉止不良人員,因而要求復診護士必須具備較好的心理素質,時刻保持冷靜,隨時以平和的心態、豁達的胸懷、寬容的心態耐心幫助患者[3]。為此,我們每年制定的“復診護士培訓計劃”中,除專業知識外,特別加強了心理學、健康教育、溝通能力的內容,并定期組織考核,以不斷完善護士的心理素質,提高她們的業務水平。

1.2.8努力適應醫療環境和市場的發展變化:我們將服務理念在“以患者為中心”的基礎上,拓展到“以人群的健康為中心”[4]。即在充分尊重和關懷患者的同時,更關注亞健康人群,例如,在患者候診過程中進行衛生科普知識宣傳,開展健康教育專題講座等,使復診患者在就診過程中增長健康的有關基本常識,并緩解他們等候時的焦躁情緒。

1.2.9加強了復診室與相關科室的銜接:遇再住院患者護士提前10min通知病案室、接診室、住院處,有效縮短了患者等候時間。

1.3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護理干預前后隨機抽查300例復診患者發放調查問卷,采集平均復診時間(含辦理一卡通、調閱住院病歷、就診、各種檢查、治療、取藥、病歷復印、結算等)、功能鍛煉方法知曉率和患者滿意度。見表1。

篇7

【關鍵詞】 優質護理服務;預后;老年心肌梗死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7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for prognosis in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78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by their admission time into control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ith 39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pain condition,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hospital stay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tervention group had lower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10.3% than 3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6.0926, P=0.0136

【Key words】 High quality nursing service; Prognosis; Senil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梗死是R床心內科非常常見的冠心病之一, 其屬于急危重癥, 具有發病急驟、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點[1, 2]。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7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目標,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78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入院時間不同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各39例。對照組男21例, 女18例;年齡61~79歲, 平均年齡(68.3±3.7)歲;其中后壁梗死10例, 下壁梗死8例, 側壁梗死7例, 前壁梗死14例。干預組男22例,

女17例;年齡63~76歲, 平均年齡(69.1±3.5)歲;其中后壁梗死12例, 下壁梗死10例, 側壁梗死5例, 前壁梗死

12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 主要包括對患者日常飲食、用藥及住院環境等進行干預指導。干預組患者給予優質護理服務, 主要包括:①入院基礎指導和環境:患者入院時責任護士要真誠熱情的予以接待, 對其病情和心理狀態等進行全面評估, 以此為依據制定個性化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安靜、舒適、溫馨的病房療養環境, 減少噪音、強光干擾, 使患者可以安心養病[3]。②宣教指導:將心肌梗死的基本常識和注意要點等積極主動的介紹給患者聽, 使其明確該病的常見誘因, 增強其對自身疾病的認知能力, 并將出院之后的注意事項告訴患者, 囑其保持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改變吸煙酗酒的不良習慣。③飲食及運動護理:囑患者規律休息, 保持充足睡眠, 臥床期間將肢體被動活動和腹式呼吸鍛煉的方法教給患者, 禁止其進行其他無用性的活動, 運動鍛煉時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 運動強度以患者可耐受最為適宜。飲食上要選擇低膽固醇、鹽含量低的粗纖維、高維生素食物, 遵照少食多餐的規律, 避免生冷、辛辣等刺激性大的飲食, 日常生活中多吃水果和蔬菜[4-7]。發病1周內要予以流質飲食, 病情有所改善后予以半流質飲食。④心理干預:大多數心肌梗死老年患者會因為擔心病情威脅到生命安全, 增加家庭經濟負擔等而出現焦慮、恐懼、煩躁、壓抑的不良心理, 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病情, 所以護理人員需在綜合評定患者心理情況后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安慰和疏導, 教會患者正確宣泄情緒的技巧, 盡可能減輕其心理壓力和思想負擔。向患者介紹本院治療效果較理想的病例, 幫助其增加與疾病斗爭的決心和恢復健康的信念[8-10]。⑤疼痛指導:胸前區壓榨性的劇烈疼痛會大大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肌負擔, 進而引起心力衰竭或休克等一系列并發癥, 發現患者出現疼痛癥狀時要立即讓患者吸氧, 合理控制吸氧速度、氧氣濃度和總吸氧時間, 嚴格遵醫囑應用止痛藥物, 也可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幫助患者減輕疼痛。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并發癥:密切觀察患者護理期間有無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呼吸困難、血尿等并發癥出現;②疼痛評分:采用VAS評定患者疼痛情況, 分值介于0~10分之間, 得分與疼痛程度呈正比[11];③住院時間:統計記錄兩組平均住院時間。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 1 兩組并發癥情況比較 干預組出現呼吸困難、心律失常各1例, 血尿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10.3%(4/39);對照組出現呼吸困難4例, 心律失常5例, 血尿、心源性休克各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33.3%(13/39)。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φ兆椋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6.0926, P=0.0136

2. 2 兩組疼痛情況和住院時間比較 干預組護理后VAS評分為(2.2±0.4)分、住院時間為(6.3±0.6)d;對照組護理后VAS評分為(2.9±0.5)分、住院時間為(8.3±1.0)d。干預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 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6.8271、10.7101, P=0.0000、0.0000

3 討論

隨著老齡化趨勢的逐漸加劇, 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明顯升高, 其起病比較突然, 病情變化迅速, 搶救不及時或搶救方法不當, 患者就會存在生命危險。近年來, 醫療診療技術的改革與完善, 大大降低了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但對患者實施必要的藥物治療和搶救措施時, 還需高度重視臨床護理與患者預后之間的密切關聯[2, 12-14]。相關文獻報道[3, 15], 對急性期心肌梗死患者實施針對性護理指導, 可顯著提高救治成功率, 降低死亡率。優質護理服務避免了傳統護理模式的被動性和盲目性, 其秉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原則, 通過個性化心理指導, 幫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緒, 預防并發癥;通過吸氧和疼痛護理, 緩解患者疼痛程度;通過宣教指導增強患者遵醫行為和自我監督的能力, 避免其他不利因素對病情產生影響;通過合理飲食和運動指導, 幫助患者縮短康復時間, 提高生活質量, 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的服務理念[16-1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和VAS評分均顯著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 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預防并發癥, 減輕疼痛, 縮短住院時間, 改善預后, 值得在臨床中積極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 于冠華.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施行優質護理服務對預后的影響分析.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34(30):216-217.

[2] 陸豫, 王芳, 單麗萍, 等.優質護理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及體會.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5, 20(9):160-161.

[3] 袁園.對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優質護理對其預后的影響探析.當代醫藥論叢, 2015, 45(16):53-54.

[4] 詹翠娥.優質護理服務在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中的具體實施.醫學信息, 2015, 28(27):109-110.

[5] 王瑞英.探討加強優質護理對改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預后的影響.健康前沿, 2016, 23(4):40.

[6] 李富紅. 優質護理服務在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觀察. 吉林醫學, 2013, 34(4):775.

[7] 林枝珠. 急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礎護理應用優質護理服務的影響研究. 中外醫學研究, 2016, 14(16):101-102.

[8] 黃常英. 加強優質護理對改善老年心肌梗塞患者預后的影響. 大家健康旬刊, 2014, 8(12):193.

[9] 寧娟. 優質護理服務活動對急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基礎護理質量的影響. 中國當代醫藥, 2012, 19(15):112-113.

[10] 荊麗娜. 優質護理服務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68):206-207.

[11] 陳明紅. 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2, 21(17):78-79.

[12] 李夢芳. 優質護理服務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的應用. 醫學美學美容旬刊, 2014(1):179.

[13] 廖容, 彭銳. 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 當代護士旬刊, 2011(4):151-152.

[14] 周記. 優質護理服務對心肌梗塞患者康復的效果分析. 醫藥, 2015(2):103-104.

[15] 梁蓉, 殷黑蘭, 姚芳. 優質護理服務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效果的臨床觀察. 吉林醫學, 2016, 37(4):999-1000.

[16] 冼燕君. 圍手術期優質護理對介入治療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臨床醫學工程, 2016, 23(6):814-815.

篇8

【關鍵詞】 食品處理和加工;組織和管理;學生保健服務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3-0279-02

安徽財經大學后勤集團飲食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共有4個食堂,向全校17 000余名師生供餐,在保證師生吃好、吃飽的前提下,探索出切實可行的食品安全自身監查管理辦法,既合理配置了有限的人力資源,又提高了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受到了師生員工和社會的認可。2005年蚌埠市衛生局在全市第一批餐飲業食品衛生量化分級評定中,授予該校食堂“A級單位”稱號,2006年5月被中國高校后勤協會安徽分會授予高校“十佳”食堂,2006年10月中國高校后勤協會授予全國高校“百佳”食堂。

1 建立食品安全管理組織

為加強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預防學校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保護師生身體健康,安徽財經大學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食品安全領導小組,進行逐級明確分工,并簽署《食品安全保障責任書》,對各層組織的人員配置采取公布崗位標準、自愿報名、群眾推薦、組織批準、競聘上崗。采購供應部、質量監控部、各食堂的經理必須具備20 a以上飲食工作經驗、豐富的食品安全知識和商品流通基本常識,有較強的食品安全意識。由于組織健全、分工明確、責任到人,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有了組織保障。

1.1 采購供應部 “中心”實行安徽財經大學食品供應商準入制度,并建立電子檔案,主、副食品原料全部實行集中招標采購,統一向各食堂配送。參與投標的供應商要提交完整的食品索證材料(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食品衛生許可證、食品檢驗合格化驗報告、QS認證等及供貨內容、名稱、價格),采購供應部對供貨商提供的樣品價格、質量、感官性狀進行比對篩選,必要時到供貨企業生產現場,對生產工藝流程和可信度進行調查。符合準入條件的供應商方可進入“中心”準入檔案,并簽訂食品衛生安全保證責任書,才能從事許可范圍內的商品銷售。采購供應部人員參與商品入庫全過程的監管活動,負責驗貨、驗證,保證了食品原料入庫前的安全。

1.2 “中心”倉庫 在商品入庫時核對商品的名稱、數量、生產日期、保質期,并對商品的變質、霉爛、異味、蟲蛀等感觀性狀進行現場抽查,發現問題立即停止入庫,“中心”倉庫嚴格按規范保管商品,不準提供不符合要求的食品原料,不準拒絕各食堂退回的不符合質量要求已領用的食品原料?!爸行摹敝贫藢}庫、配送、食堂班組串聯起來貨隨單走的物流管理程序,促使發、領、收環節認真驗收,各負其責。領用、加工單位對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物品有拒收權、退貨權。商品入庫后或在出庫使用時發現商品質量與采購訂單不相符合,或有摻雜摻假等偽劣商品,立即停止使用并退貨。同時對該供應商建立不信任記錄,撤消其向“中心”倉庫供貨的信用資格。

1.3 質量監控部 對各食堂食品加工、生產、經營全過程以及全體從業人員的衛生狀況進行監查管理。要求全體從業人員一律佩證上崗,要領取上崗證必須先交驗健康體檢、衛生知識培訓合格證。這就解決了目前一線服務人員流動性大、健康體檢難管理的問題。為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中心”每年2次組織全體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凡未參加培訓或培訓測評不及格的不準上崗。為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每學期組織1次業務技能比賽,分別設烹調技術、餐具清洗消毒保潔、冰箱冷庫的使用及食品留樣、餐廳衛生保潔等4組,對比賽獲得先進的班組和個人給予獎勵。參照餐飲業衛生量化評分內容,每周開展不少于1次的對各食堂加工場所和餐廳衛生、從業人員個人衛生、規范著裝的衛生監查,發現問題,現場記錄,現場解決,由當事人簽名,并和當月獎金掛鉤。質量監控部參與入庫商品的全過程質量監查。

良好的食品衛生管理組織與機構是全面落實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礎。

2 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1 加強食品生產經營單位衛生管理制度建設 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需要衛生監督部門、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及消費者等各個方面的密切配合,尤其是食品生產經營單位的自律至關重要[1]?!爸行摹睘樘岣呷w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和守法意識,以食品衛生監督量化評分為樣本,制定食品安全領導小組工作制度和食物中毒事件應急工作預案,針對性地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范,做到所有部門有制度,所有工序有規范,所有崗位有規定。同時把這些規章制度、操作規范張貼在相應的區域,讓員工樹立安全規范操作意識。堅持管理人員每周一例會、班組每天一小會的學習制度,反復宣講食品衛生安全制度。為了認真實行自我監管,在餐廳設置值班經理和食品安全投訴電話,接待舉報,使每個從業人員把食品安全放在心上、落實在工作中。

2.2 開展食品衛生安全知識培訓 食品生產經營人員素質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食品生產人員除應健康狀況合格外,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相應的食品衛生知識、食品營養知識以及相關法律知識[2]。為使食品從業人員自覺達到食品衛生的良好水平,每年安排全體員工培訓2次,“中心”邀請食品衛生專家和衛生監督人員為從業人員講授食品衛生法規、食品安全基本常識,從思想上牢固樹立食品安全意識。

2.3 全方位開展食品安全自身監查管理 學校食品安全工作責任重大,尤其在高校更為敏感,在制度上著重對各個工序間關連點的控制,突出各個工序間關連點的制約關系。“中心”以《食品安全保障責任書》的形式,分別與供應商、監控部、中心倉庫、各伙食單位建立食品安全保障責任關聯體系。對食品保管、領料、加工、銷售各環節,明確責任和處理權限,列出高額的獎罰措施和責任追究程序,使各個部門、各個環節認真履行驗收程序,把制約機制落在實處。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嚴格的執行措施,為安徽財經大學食堂食品安全構筑了牢固的第2道防線。

3 實施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

學校食品安全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學校食品安全涉及到學生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學校食品安全水平提高需要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以及食品從業人員衛生安全意識的提高和消費者的積極配合[3],其中食品從業人員的自律至關重要。食品衛生量化分級管理是以現行的食品衛生法律、法規、標準和規范為依據,對食品加工、經營的全過程進行全程監督、量化評價、動態監督、公開透明、衛生安全的科學管理辦法[4]?!爸行摹睂⑹称沸l生量化分級管理作為自我監管的辦法,進行經常性的自我監管;同時,積極主動配合衛生執法部門的監督,推進食品安全工作。衛生監督部門的重視和支持是高校食堂落實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動力。該校食堂在實施量化分級管理過程中,衛生局衛生監督人員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食堂建立分級管理細則和檔案資料。

此外,“中心”還請消費者參與開展全方位的監查管理工作,選聘學生代表擔任食品監管員,建立學生監管員和專職食堂監管員餐廳聯席值班制度,共同負責副食品留樣登記、食品安全投訴處理等工作;經常組織學生代表進入食堂后堂,參觀食品加工和餐具清洗消毒的全部流程;在烹調技術比賽時,請學生代表做評委,對飯菜色、香、味、營養、價格等進行評分,并向他們闡述食堂執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的原則。提高了學生代表對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的信任度,并通過他們把信息擴大反饋給全校學生,取得了消費者的理解和支持。

4 討論

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關系到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到高校教學秩序的穩定,關系到高校的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是高校食堂自我約束管理中可以借鑒的切實可行的辦法。由于市場食品原料價格的不斷上漲,高校食堂食品供應價格也相應提高,給學校的食品安全管理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高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必須得到高校學生的主動配合和支持,也必須在師生的監管中進行。

5 參考文獻

[1] 孫獻忠.內黃縣1998年-2006年餐具消毒監測分析.河南預防醫學雜志,2007,18(5):385-386.

[2] 顧聰,閆建民,李雨,等.淺談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07,23(5):444-445.

[3] 陳衛東,張永慧,蔡雪毅,等.廣東省實施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現狀與對策研究.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7,19(5):403-407.

[4] 田建新,常麗媛,高竹,等.北京市實施餐飲業量化分級管理公眾認知情況調查.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07,19(5):411-413.

篇9

湖南省新化縣人民醫院 湖南省新化縣 417600

【摘 要】目的:探討對骨科擇期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1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間收治的骨科擇期手術患者9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5 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對兩組患者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不存在顯著差異,研究組護理后SAS 評分為(40.34±2.45)分,負面情緒發生率為24.4%, 患者滿意度達95.6%,較對照組效果顯著,兩組數據間比較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骨科擇期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效果顯著,有利于綜合改善患者心理與生理的負面因素,提高患者滿意度及生活質量,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 心理干預;健康教育;骨科擇期手術;心理狀況

骨科擇期手術患者大部分是由一些外傷,意外事故受傷等導致的[1]。絕大多數骨科擇期手術患者在遭受意外的傷害后易引發心理不良情緒,對進一步診療及護理造成影響,同時對疾病的轉歸、預后造成影響[2]。為探究骨科擇期手術患者實施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其療效分析,我院于2011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對90 例骨科擇期手術患者給予了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取得滿意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病例資料來源于我院22011 年7 月至2012 年9 月間收治的骨科擇期手術患者9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其中男性44 例,女性46 例。對照組患者45 例,其中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齡22-65 歲,平均年齡(40.6±6.4) 歲,其中8 例腰椎間盤手術患者,25 例股骨骨折復位內固定患者,4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患者,5 例脛腓骨骨折內固定患者,3 例四肢手術患者;研究組患者45 例,其中男性22 例,女性23 例,年齡23-67 歲,平均年齡(41.3±6.5) 歲,其中9 例腰椎間盤手術患者,24 例股骨骨折復位內固定患者,5 例人工股骨頭置換患者,3 例脛腓骨骨折內固定患者,4 例四肢手術患者。兩組病例基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臨床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專業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具體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給予患者心理護理,以平和的態度耐心與患者溝通,充分熟知患者的病史,闡述手術的過程,使患者知道實施手術的必然性及重要性,告訴患者手術的失敗性率很低,減輕患者過度擔憂手術會失敗,緩解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幫助患者對手術樹立信心,告知患者深呼吸與轉移注意力的減壓方式,針對無法自身減緩焦慮情緒的患者給予安定鎮靜藥物,保證患者睡眠充足。

1.2.2 健康教育

采用簡潔的語言或術前圖像輔導告知患者受傷部位的情況及治療方案,讓患者對其治療過程有全面了解。宣讀和講解身邊已康復的案例,與患者進行充分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產生負性情緒的原因,認知醫患配合的重要意義,有利于早日康復。術前叮囑患者注意飲食,切勿暴飲暴食,對實施全麻與硬膜外麻醉的患者,注意術前4 小時禁飲以及12 小時禁食[3]。

1.3 療效判定標準

手術后1 天及2 天利用Zung 焦慮自評量表(SAS) 評定患者的焦慮程度:SAS 分為20 個評定項目,根據患者各自的感覺評定每一個項目,分為1、2、3、4 等級,各項目的對應等級再乘1.25 即為評定分值,分值超過50 分便為焦慮,在該分值基礎上隨分值的升高,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均通過spss19.0 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當P<0.05 時表示數據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SAS 評分的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SAS 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的SAS 評分較護理前均明顯降低,與對照組護理后比較,研究組SAS 評分減少更明顯,兩組護理后各項數據差異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服務滿意度的比較研究組患者護理服務總滿意度為95.6%,明顯高于對照組77.8% 的護理服務滿意度,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伴隨交通工具的飛速發展及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各種工傷、車禍、意外事故等常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手術雖是外科治療中重要的手段,但同時也是一個創傷過程,手術會對患者造成心理上的壓力。骨科患者大部分突然受到各種意外導致外傷,對其打擊非常大,再加上傷后劇痛,擔心引發后遺癥或并發癥,導致失去治療的信心,尤其是肢體斷裂受傷的病患感覺會終身殘廢,不愿意同他人交流,有的甚至會做出輕生的舉動。這些都會對手術治療造成影響,對機體康復不利。故在護理工作中需對不同程度的創傷病患實施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干預及正確的健康教育,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與負面情緒,滿足患者心理、生理的需求。

心理護理需先建立好護患關系,應尊重患者尊嚴;對患者熱情,以愛心去溫暖點亮他們的心[4]。充分關心患者,滿足其生理、心理需求,并解決患者的實際困難,使其直面現實,積極的面對疾病。列舉身邊成功病例,給患者帶來積極作用,形成良性循環。對患者進行圖像輔導教育,因其簡單易懂,易為患者接受,豐富教育內容的同時,也對教育效果起到了提高作用,使患者對基本常識及手術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并利用多次觀看術前圖像資料,可以有效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另外,仔細關注病患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健康教育,給予幫助及調整,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態面對手術。與患者交流的過程中,應耐心細致,注意溝通技巧,對于不同患者的特點,給予不同的措施幫助他們進行自我調節,如放松訓練、聆聽輕松的音樂。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運動、床上大小便、身體鍛煉與術后康復的相關知識。

在本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的模式上實施了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護理后研究組的SAS 評分小于50分,較對照組顯著降低,研究組中43 例患者比較滿意我院的護理措施,滿意度為95.6%,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與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模式比較,該護理模式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能夠有效減少患者的負面情緒,有利于綜合改善患者心理與生理的負面因素,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建議將心理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在骨科擇期患者的臨床護理工作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劉紅梅. 骨科創傷患者的心理護理方法研究[J]. 中國醫學創新,2010,27(27):70.

[2] 周明英. 人文關懷護理對骨科擇期手術患者術前焦慮情緒的影響[J]. 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20):4843-4844.

篇10

【關鍵詞】糖尿病人;飲食;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311-02

糖尿病是一種很常見的全身性慢性代謝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高血糖,主要是胰島分泌的胰島素量長期低于身體所需值(胰島素分泌量減少或身體所需胰島素量增加),引起的糖代謝紊亂,繼而導致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1]。由于其綿長的病程,易導致足部、血管、神經、腎臟、眼等器官組織發生并發癥[2],要治療糖尿病,就要對患者的飲食有嚴格要求。飲食護理主要是指為患者量身定做科學合理的飲食食譜,控制糖、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指導患者通過體重、血糖和尿糖自我檢測等時時監視手段達到治療目的,是治療糖尿病患者最有效,也是最基礎的方法之一[3]。本研究意在研究飲食護理在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中的臨床意義,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資料

選取70例于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34例,年齡在28~73歲之間,平均年齡(46.5±1.3)歲。將所有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和飲食組,每組35例患者,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如年齡、病史、合并其他疾病等,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一定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糖尿病患者均接受心理護理、藥物護理和注射胰島素治療護理等基本糖尿病治療護理措施,飲食組糖尿病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再接受飲食護理,飲食護理具體如下。

① 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熱量,根據血糖、標準體重和患者工作強度計算患者每日所需熱量,具體為每日所需熱量是身體質量指數對應的與勞動強度有關的能量供給和標準體重之間的乘積,一般無體力勞動的成年人在26~31千卡/kg/d左右,輕度勞動的成年人在32~36千卡/kg/d左右,中度勞動的成年人在37~41千卡/kg/d左右,重度勞動的成年人在42千卡/kg/d以上,孕婦、兒童、消瘦、營養不良和肥胖的患者應酌情加減。

② 多食用醋,酸性成分與血糖濃度呈負相關性,即體內酸性成分升高,血糖濃度就呈指數形式降低,所以食物中配合少量酸性成分,如醋或檸檬汁等,有助于降低患者血糖濃度。

③多食用高纖維食物,纖維能很好地促進腸胃蠕動,改善腸胃功能,從而控制血糖的攝入,并且纖維食物還含有多種營養成分,有利于改善或平衡患者的腸胃吸收功能。

④平衡患者的飲食分配,一般經碳水化合物吸收的能量占總每日所需總熱量的55左右,脂肪占30左右,蛋白質占15左右。

⑤三餐攝入熱量比例,一般為1:1:1,或1:2:2。

1.3 統計學分析

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x ± s)表示,計量資料的比較用t檢驗進行分析,P

2 結果

飲食組糖尿病患者通過一段時間飲食護理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即血糖濃度得到的改善比對照組明顯,大體能夠長期維持在正?;蚪咏K降姆秶鷥龋⑶一颊叩捏w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3 討論

糖尿病并發癥很多,可高達數百種,病情也隨之千變萬化[4],據WTO統計,10至20的糖尿病死亡患者合并腎衰竭,50左右的糖尿病死亡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8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足部神經病變,并因足部血流量不足造成非外傷性截肢,9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合并視網膜病變。

飲食護理在糖尿病治療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最基礎的治療方法,其合理性與否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發展,即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通過科學規律的飲食習慣,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物質能量代謝紊亂癥狀。護理的目的是在延緩并發癥發生或發展,保證糖尿病患者充足營養供給的前提下,改善高血糖、高血脂、尿糖等癥狀并使之維持在正常水平,減輕胰島組織的負擔,恢復身體的正常代謝,增加身體對糖的代謝功能,最終使肥胖患者的體重下降,消瘦患者的體重上升,達到正常的體重水平。

同時要做好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指導工作,讓患者了解到糖尿病的一些基本常識,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明白飲食護理的重要性,減少因情緒波動造成的不良影響。由于糖尿病患者要長期堅持飲食護理治療糖尿病,并且要長期服藥,這對患者是很重的心理壓力,再加上消極情緒的產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因此要重視患者的心理治療,使患者不僅身理狀況得到改善,心理狀況也得到好轉。

糖尿病患者在進行飲食護理的同時應注意,不喝酒,不吸煙,禁止食用甜品、咖啡、濃茶、富含膽固醇的蛋黃、魚子、動物內臟等食物等,盡量少吃高脂肪或油炸食品,少吃動物類脂肪,并且嚴格按照飲食方案,定時定量,有規律飲食,不得出現大幅度的飲食變更,并積極進行定期足部、腎臟、心電圖、眼部和神經系統的檢查,爭取實現并發癥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

治療糖尿病的方法不僅有飲食護理,還有藥物療法和運動療法等[5],可通過適當的運動,如快走、游泳等運動來降低血糖,也可結合醫生開據的相關藥物進行降血糖治療。

通過科學護理的飲食護理配合其他基礎的糖尿病治療方法,能明顯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可以大面積推廣經飲食護理治療糖尿病。

參考文獻

[1]閆雅更, 董鳳利, 孫廣文, 等. 糖尿病病人飲食行為及其與并發癥關系的研究[J]. 吉林醫學, 2010, 8.

[2]童立紡, 劉智平. 糖尿病飲食標準化治療方案的臨床應用[J]. 護理研究: 中旬版, 2010 (003): 709-710.

[3]馮瑞華. 糖尿病飲食治療的誤區與對策[J]. 中國誤診學雜志, 2010, 10(29): 7102-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