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管理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04 17:46: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市場管理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當前農資市場存在問題
(一)違法經營現象仍有發生?;式洜I渠道多樣,有廠家直供,有二級商批發,也有經銷商向小廠家定制,再加上有些經營者專業素質較低,違法經營現象仍有發生。主要表現在少數不法經營戶以次充好,經銷劣質化肥、農藥、種子坑農害農現象不同程度存在;把濃度低的農藥和濃度高的農藥同價銷售;種子銷售中大小包裝同價銷售,短斤少兩,蒙騙消費者。
(二)農資價格猛漲難以抑制。近幾年來,農資價格的飛速暴漲,沖抵了國家惠農政策給農民的各項補貼,影響了廣大農民種田的積極性。據農業部門四月下旬的調查數據顯示,氮肥上漲了60%,鉀肥上漲了131%,磷肥上漲了93.4%,復合肥上漲了62.9%,農藥、農膜等均有不同幅度的上漲,近期還在上漲。農民種田成本逐年增加,農業效益不斷下降,出現了局部拋荒現象,種糧虧本的現象又重新抬頭,“谷賤傷農”轉變為“本高損農”,同樣導致農業不穩,農民不富。
(三)行政綜合執法氛圍不濃。農資市場是一個需要多部門管理的市場,由于職責不同,重復執法現象較多,加重了被執法者的負擔,增加了國家的執法成本,同時還影響了執法部門的權威和形象,有時還會造成有利就互爭案源、有責相互推諉的局面,嚴重影響了執法效果,使得不法經營戶有空可鉆。
(四)執法人員經費相對不足。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工商部門擔負農資市場監管責任,全縣農資市場經營點多面廣,而全縣工商執法人員平均年齡超46歲,現行的執法體系、機構設置、人員年齡均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農藥、肥料、種子、農產品質量等又很難從直觀上判別產品質量優劣,質量抽樣檢測需要較大的化驗費用,加之缺乏相應的交通、取證等工具,執法工作難度大,農資市場管理工作急需改善。
(五)農資商品包裝標準不規范。農資商品具有特殊性,對它的生產要求和使用特別嚴格,在說明書上必須注明使用地區及范圍(地域和氣候的差異,使用地區及范圍不同)、使用方法及使用條件等,而我們在檢查時,卻發現相當部分農資商品說明標含糊不清,造成農民消費者使用不當、利益受損。
(六)農民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差。農資商品的銷售對象是農民消費者,而農民大部分文化水平低,識假辯偽的能力有限,在購買農資商品時不主動索要信譽卡、發票或相關產品說明,受低廉的價格吸引,極容易上當受騙,出現問題時又不能提供有效的相關憑證或依據,給工商部門依法處理造成許多困難。
二、關于農資保障的幾點建議
(一)整合優化農資市場資源。目前,全縣農資市場銷售網點、點多面雜、參差不齊,游商游販不斷涌現,給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建議縣政府牽頭組織各職能部門深入對農資網點建設進行調查研究,針對我縣目前的農資市場狀況,對現有農資市場資源進行整合,著力培育幾家能夠主導我縣農資市場的龍頭企業,帶動全縣農資市場健康發展。同時,進一步優化全縣農資經營網點的布局,滿足農戶需求,更好服務群眾。加快建立農資行業協會,不斷完善協會章程,充分發揮協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作用,彌補執法管理漏洞,凈化農資市場,促進我縣農資市場逐步走向規范化。
(二)健全農資市場管理機制。一是市場準入機制。首先確保經營戶上崗之前必須經農牧部門的培訓拿到相應合格證書,然后到工商部門申請經營。在把好登記注冊關的前提下,對農資商品生產經營者,由側重登記管理轉向市場主體準入行為、交易行為和退出行為的全過程監管。在農資經營審批過程中,不亂開口子,不隨意降低登記門檻,確保主體資格合法,避免農資經營無序競爭。二是綜合執法機制。成立縣農資市場監管領導小組,建立農牧、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綜合執法機制,形成農資市場監管合力,確保農資市場秩序良好,農資商品質量監管落實,農業生產主體投訴維權渠道暢通。建立季度聯席會議和突發事件議事制度,明確職責,負責協調處理突發性緊急事務,研究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檢查議事各方工作的落實情況。各相關部門可定期組織聯合執法,對重點地區、重點市場、重點商品進行綜合執法,對全縣農資經營戶建立農資經營的經濟戶口檔案,各部門在此基礎上互通工作情況,建立監管動態信息共享機制,實行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監管格局。三是舉報有償機制,農資市場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切身利益,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要出臺相應的有償舉報辦法,嚴懲違法戶、重獎舉報者,使假冒偽劣產品、坑農害農現象得到遏制。四是價格監控機制,嚴防農資市場出現價格暴漲之勢。
(三)嚴格執行索證索票制度。進一步推行農資商品購銷臺賬制,指導農資經營企業,建立購銷貨臺賬制度及進貨備案制,將進貨商品的來源、數量等一律登記入賬,做到“三個清楚”(即:進貨渠道清楚、產品廠名廠址清楚、保質期有效期清楚)。同時要求供貨方提供營業執照、工業生產許可證、化肥生產登記證、產品合格證和注冊商標等,建立銷往地跟蹤卡,以確保農資商品來路明、去向清。全縣所有農資經營戶必須嚴格落實“兩賬兩票一書一卡”及種子留樣備查制度。工商等 相關部門應定期或不定期檢查農資經營單位的進貨來源、貨流去向,從源頭上杜絕不合格農資商品注入市場。
(四)深入開展“紅盾護農行動”。一是采取上下聯動的監管執法方式,建立“縱到底、橫到邊”的監管執法網絡,充分發揮基層工商所的作用,認真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制。二是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季節、重點市場,重點品種的監管和大要案件的查處,對涉農違法行為,發現一起,嚴肅查處一起。三是加大農資市場巡查力度,嚴厲查處無照經營,針對農資商品和停留市場自身流動性大的特點,要將監管任務分解到人,明確職責,對走村串戶、上門推銷農資商品的無照經營行為嚴厲查處。四是認真組織開展對種子、肥料和農藥等重要農資商品質量抽檢。對檢驗不合格的農資商品,依法責令停止銷售,召回售出商品,并從重從快依法追究生產、經銷企業的責任,防止不合格農資注入市場。并認真開展種子、肥料、農藥質量定向監測工作,通過網絡向社會公布監測結果,消費警示,指導農民消費。五是推進“12315”申訴舉報網絡進市場、進村鎮、進商家活動,切實解決好因農資消費引發的群體投訴事件,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篇2
關于我市客運市場管理情況的調研報告
為維護我市客運市場的穩定有序發展,為市民出行提供安全便利的交通運輸,近日,市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組織部分委員先后來到市交通局、市城鄉建設局、中達運輸公司和公交公司,通過調查走訪、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對目前我市客運市場管理和發展情況開展了深入的調研活動,通過了解現狀、查找問題、綜合分析原因,為進一步改善我市客運市場管理、推動客運市場發展提出了好的意見建議。
一、目前我市客運市場管理和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交通主管部門堅持把客運市場管理作為交通行業管理工作的重點來抓,不斷強化措施,加強管理,客運市場得到了穩定有序的發展。特別是客運出租業和城市公交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走向了規范發展、壯大規模的新階段,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極大地滿足了群眾需求,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我市有道路客運經營企業家,其中:家專業交通運輸公司分別為公司、運輸有限公司,其余兩家為社會兼營公司。全市現有客運站場處,其中:二級車站處為汽車站,處為中達客運站,四級車站處為社會客運站和客運站。全市道路客運線路條,其中:縣內線路條,市內線路條,跨市地線路條,跨省線路條。全市現有道路客運班車輛,其中:縣內班車輛,跨縣班車輛,跨地市班車輛,跨省班車輛。全市現有客運出租汽車輛,年實施出租汽車經營權有償使用,經營權年期限。全市公交營運線路條,營運車輛部,線路總長度達公里,年營運收入達萬元,固定資產已達萬元,城市公交成為我市城市交通的主力軍。
為促進我市公交客運市場的良性發展,市交通局和城鄉建設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對我市客運市場的管理主要抓了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加強對運輸企業的行業指導、管理,不斷規范客運線路班車、出租車的經營行為。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在主要客運汽車站設立駐站辦公室,派駐工作人員協助企業進行管理。二是堅持不懈的打擊“黑車”非法經營活動,凈化客運市場。建立長效打黑工作機制,量化工作任務,采取機動靈活的工作方式對“黑車”進行查處。同時重點打擊非法載客的二、三輪摩托車,××××年以來,共查處“黑車”臺,二、三輪摩托車輛。三是加強對群眾投訴客運車輛違章、宰客等違規經營行為的查辦工作,完善各項投訴制度,采取誰處理,誰簽字的責任制,確保群眾舉報投訴問題得到落實。在此基礎上,推出舉報投訴處理時限,保證事事都落實、件件有回音。四是大力扶持公交公司實行以“體制、機制、票制”改革為主的“三制”改革,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掛大靠強等措施,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打造自身“造血”功能,膠州公交走出了一條公益事業靠改革求發展,向市場要效益的全新發展道路。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二、目前我市客運市場管理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公交客運在滿足群眾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管理、收費和服務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公交客運市場的正常秩序,阻礙了公交客運行業的健康發展,并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出租車從業人員服務質量參差不齊。客運出租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職業道德素質普遍較低,服務不規范,態度差,特別是在夜間經營的出租司機,無服務資格證上崗的情況比較普遍,由此引發的服務差、宰客現象嚴重,乘客對出租車的投訴也大部分集中在夜間。由于大部分出租車有主、副兩個駕駛員,其為雇傭關系,為了經濟利益,車主經常更換駕駛員,新駕駛員在不經培訓、無服務資格證的情況下參與經營,違章現象時有發生。為了逃避乘客投訴、舉報,很多出租車不按規定擺放服務資格證和采取種種辦法遮擋牌照,給乘客投訴和有關部門對其進行查處增加了難度。大部分出租車還存在著車容車貌不整潔,車內環境臟亂差等現象。
(二)不使用計價器收費或不按規定收費現象十分普遍。很多出租車不按期到計量部門進行計價器檢測,造成計價器不準確,不開計價器,或開了計價器但不按計價器顯示金額收費,亂收費多收費現象較為普遍,在市區內收元錢不找零和不主動給付乘客車票的現象比較普遍。
(三)出租公司不能對出租車進行有效的管理。年,在實行經營權有償使用的同時,個體經營者全部掛靠到出租汽車專業公司,但出租公司的實質是服務公司,公司和車輛之間的關系是松散的掛靠關系,所謂的企業管理人員僅僅幾個人,僅為出租車提供證照辦理、代收稅費等一般,主要為收取掛靠費,對出租車基本上沒有管理措施及實施管理。
(四)出租車候客站場少,影響交通秩序。我市出租車候客站場建設長期未列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F有的幾處停車點,形不成規模,基礎設施不配套,缺乏綜合服務功能,造成出租車亂停亂靠、占道經營、各自為戰的局面,影響交通秩序,并危及道路行車安全。
(五)城市公交缺乏規范化管理。目前,我市尚未出臺對城市公交的管理及扶持政策,經營無法可依,依賴政府協調的隨意性大,很不穩定。即使市政府提倡大公交思想和戰略,也沒有從條文上確定下來,各方面對城市公交的地位、作用及其意義的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由于管理體制沒有理順,區域區劃存在著矛盾,城市公交實現“城鄉一體化”困難重重。
(六)宏觀管理失控,公交場站被非法占用現象屢禁不止,公交專營權受到侵犯。一是結構失控,比例失衡,私人交通工具膨脹,特別是摩托車、自行車堵塞道路,“乘車難”變成了行車難。二是個體中巴車與公交車在城區道路上爭搶客源,既擾亂了市區客運市場,又造成了交通堵塞,危害了交通安全。目前我市公交候車場站,被出租車、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和個體小公共非法侵占現象十分嚴重,沖擊了公交營運。三是公交專營受到侵犯。部分個體中巴車公然懸掛公交車標志(路)在所屬線路上為所欲為,多次調解無效。個體營運單位專線車侵占了公交站點、線路和客流,導致國有公交利益受到侵害。
(七)長途客運管理責權利不平衡。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推進的過程中,我市的客運公司作為獨立法人,雖屬企業管理,但還沒有完全脫離行政指導的約束,很難實現企業的自我經營、自我發展。目前,我市的長途客運車雖然掛靠在客運公司,卻屬個人經營,每月僅上交元的管理費,客運公司無權干涉其經營,客運車贏利不上交,出了問題卻往上推,元的管理費,遠遠不夠各項費用支出,特別是今年新交通法規的頒布實施,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大大增加,公司作為經濟實體,承擔的風險與其得到的利益很不相稱。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個體中巴車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且大多數司乘人員未受正規訓練,服務意識差,亂停、亂放、在道路上爭搶客源現象嚴重,極大地影響了道路行車安全。
三、造成我市公交客運市場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世界秘書網版權所有
(一)私下倒賣出租車經營權現象嚴重,出租車經營權價格不斷上升,導致新購出租車經營業戶的負擔加重,經營不規范。年,我市實施了出租車經營權有償使用,每輛車經營權萬元,使用期限為年。隨著城市規模膨脹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出租車市場運量不斷增長,但為保護出租車經營的利益,保持出租車經營群體的穩定,一直對出租車實行總量控制。經過幾年的經營與發展,出租車行業成為贏利較高的行業,出租車經營權的價格已被私下炒到了萬元。雖然交通管理部門嚴格清理私下轉讓出租車經營權,并處罰了一些經營業戶,但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還是想方設法蒙蔽過關。由于私下炒賣,導致出租車經營權價格的升高,出租車形成了投入高,回報慢的現象。一些新購車經營者為了盡快賺錢還本或還貸,不惜違章經營,宰客、不打計價器、亂要價的現象時有發生,給行業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群眾和乘客的意見很大。
(二)企業管理和市場意識十分薄弱。運輸企業普遍采取掛靠、承包、租賃等方式經營,“重收費、輕管理”,經營理念落后,企業缺乏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和發展的緊迫感。由于管理、經營能力不足,服務水平跟不上,也給交通部門管理客運市場增加了難度,使管理出現脫節,導致經營者違章經營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客運市場一直未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不能實現吐故納新、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客運業的發展壯大。
(三)黑車非法營運沖擊客運公交業。一些黑車、三輪摩托車、二輪摩托車非法經營現象屢屢發生,黑車擅自從事客運出租,不繳稅費,更無行為規范可言。特別是當前出租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大量黑車與出租車、公交車爭搶客源,侵害了合法經營者的切身利益。近年來,交通部門加大了打擊力度,查處并處罰了一批黑車,但由于黑車具有隱蔽性、流動性、反彈性等特點,黑車現象成為客運市場管理中的“頑癥”。
(四)管理體制不順。長期以來,我市公交和長、短途客運分屬兩個部門,出現了公交線路由建設局規劃,而公交車停靠、站牌設置歸交通局管理的現象,由此也造成了客運覆蓋區規劃的不合理和公交與長途客運之間的矛盾沖突。
四、整頓公交客運市場的措施和建議
為進一步促進我市公交客運業的發展,為市民提供安全、便利、迅速、舒適的交通服務,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推動我市公交客運業的有序發展:
(一)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要通過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加強企業資質管理,促進市場合理分工,促進企業規?;⒓s化、規范化經營,逐步規范掛靠、承包、租賃經營行為,可以通過提高管理費、客運車輛入股經營等方式,實現客運企業及營運車主的責權利平衡。
(二)進一步改革客運線路審批制度。要簡化審批層次,轉變審批方式,規范客運線路審批程序,建立市場推出機制,實施客運線路使用權期限制,促進合理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三)不斷提高客運運力水平。以膠州市發達的高速公路、國、省道公路網為依托,構建高速客運網絡,加大班車密度,牢固占領道路客運業的市場優勢。加快中高級客車的更新速度,提高單車運載能力,提高舒適化程度,提高客運經濟效益。
(四)大力推進農村客運“村村通”工程。要采取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法,提高農村客運通達深度,實現農村客運走得了、走得安全、走得經濟。要通過調整線網布局,建立長途客運和公共交通一體化網絡,重構客運覆蓋區,在城區規劃區范圍內實現公交車對接,使重疊的線路不再重疊,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
篇3
一、分析一下德芙巧克力的現狀
1芙的分類及特征:德芙口味絲滑,香甜,比較細膩,但很多人認為它太甜,容易上火,還是少吃為好,現在它的口味有:奶香白巧克力、香橙、麥芽、清涼薄荷、榛仁巧克力、黑巧克力、絲滑牛奶,品種有:德芙榛子巧克力,德芙奶香白巧克力,德芙香濃黑巧克力,德芙絲滑牛奶巧克力,德芙醇香摩卡及考杏仁巧克力,德芙榛子、杏仁及葡萄干巧克力,德芙脆巧心,德芙星彩巧克力,德芙脆香米可可粒夾心,椰奶巧克力。
3食品安全問題沖擊著它的銷售量:德芙原粒杏仁巧克力里竟然爬出了一條活著的小蟲,掰開杏仁,里面還躲著兩條與牛奶香濃,絲般感受的廣告語截然相反的一幕被杭州消費者陳女士遇上了,這嚴重地損害了德芙的形象。
4芙的市場前景:作為國際的一個知名品牌,德芙被許多消費者所認同,相比其他的巧克力,他擁有更多的忠誠消費者,擁有廣闊的時間,但連續得芙出現的蟲子危害了了德芙的品牌信譽,如果不及早重視,前景不容樂觀
二、目標人群的分析
以下是我們對目標人群分析的結果:
1、消費者喜歡吃的口味比例:
消費者購買巧克力產品時最關注的因素是口味,占30%;品牌和價格共同排在消費者關注因素的第二位,分別占20。9%。消費者購買巧克力產品時關注的其它因素還有就是喜歡占9.%,包裝和質量分別占8.%。由此我們不難總結出,有較高品牌知名度,口味好,價格適中的巧克力產品應該是最能被消費者接受的。
2、目標人群吃巧克力的主要顧慮
通過對消費者的調查,我們發現容易發胖和價格太高是消費者吃巧克力的主要顧慮,分別達到30。7%和15。1%。消費者吃巧克力產品存在的顧慮還包括含糖太多太膩占15。1%,對牙齒不好占13。5%,高熱量不利健康占11。4%,擔心質量問題占9。7%,其它顧慮只占4。5%。消費者的顧慮其實就是巧克力生產企業需要解決的產品問題。只有盡可能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根據消費者需求不斷研發新產品才能逐步做大市場,做強品牌。
3、目標人群對巧克力的心里價位
篇4
一、我區城區市場管理特點
xx區現有各類市場64個,其中位于龍溪、龍山、龍塔、回興、雙龍湖、雙鳳橋街道的城區市場41個,位于其他鎮街的農村市場23個。在城區市場中,農貿市場30家,工業品市場11個。另外還有600多家藥店,餐飲業1020家。市場總體規模均不大,大多數市場的年成交額都不超過5千萬元。
改革開放之初,主要由工商部門建設市場、經營市場。進入九十年代,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迎來了市場建設的黃金時期,“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的政策應運而生,形成了包括工商部門在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投資辦市場的熱潮,市場起到了繁榮一方經濟、富裕一方人民的重要作用。XX年,原先由工商分局興建并經營管理的渝航市場、龍溪松橋農貿市場、兩路農貿市場等先后出讓,雙鳳水果市場、兩路建材市場、沙坪農貿市場、石船農貿市場、統景農貿市場、洛磧農貿市場等,按有關政策規定整體移交給區商委下屬的物管所管理。XX年后,大型連鎖超市不斷開辦、市場周邊門市及游攤不斷增多,集貿市場發展趨于穩定,有的甚至出現萎縮態勢,呈現出市場開辦和經營管理模式多元化,市場管理“多龍治水”的特點。
市場主體多元化。xx城區既有國家開辦的市場,如商委下屬物管所(事業單位)開辦的市場,又有企業開辦的市場,其中企業開辦的市場占絕大多數。企業開辦的市場為了盡快回籠資金,往往對攤區攤位采取分零出售的方法,如華夏農貿市場,導致一個市場就有若干個業主,呈現出經營主體多元化的特點。
經營管理模式多樣化。市場開辦者的多元化決定了市場經營管理模式的多樣化。國家開辦的市場,市場監管及衛生保潔由開辦單位負責。企業開辦的市場經營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市場開辦者成立物管機構,自己經營管理市場,如華夏農貿市場、兩路農貿市場等;市場開辦者委托其他物管機構經營管理市場,如園區農貿市場、空港農貿市場等;市場開辦者失去行為能力,市場業主們自發管理市場,如紅金街農貿超市。
多頭管理效率較低。例如商委負責市場建設的布點審批;市政委負責監督市場的環境衛生和臨街商鋪超出門窗外墻設置的攤位;工商負責經營登記和維護交易秩序;公安負責市場治安秩序和消防工作;交通和交警部門負責交通秩序、車輛停放和機動車非法運營;質檢、衛生、動植物檢疫等負責商品衛生和質量。
二、我區城區市場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城區市場建設先天不足
現有的市場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興建,市場的配置和布局不合理,市場建設檔次不高,占道經營游攤較多。
篇5
一、我市城區農貿市場的現狀及特點
近幾年來,隨著中心城區規模的不斷擴大,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數量不斷增加,檔次不斷提高。目前,城區具有一定規模的農貿市場有26個,分別分布在赫山區14個,資陽區8個,高新區4個,總經營面積89098平方米,2007年交易量達32.22萬噸,交易額282679萬元,繳納稅費1875萬元,就業人數5210人。目前,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建設、管理和經營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投資主體多元化。市場的發展需要多種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市場的建設更呼喚多種投資主體的加入。近幾年通過各級政府的引導和激勵,中心城區農貿市場的投資建設已打破了過去政府和部門獨家建設的局面,形成了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政府、部門、社區、民營共同投資的格局。特別是社區和私人投資已越來越成為農貿市場建設的主體。26個市場中,除市場服務中心從市工商局分離出來的9個市場,市農業局下屬的團洲批發市場,赫山區經貿局(原區財委)90年代初修建的朝陽市場和七里橋市場外,近幾年新修建的市場基本上是社區和民營資本投資的。特別是由民間資本投資興建的學門口、大桃路、旭華等3個市場,投資規模較大,建設檔次較高,已成為了新建市場的主力軍。3個民營市場共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市場建筑面積16600多平方米,擁有攤位820個。其中,由海特房地產有限公司興建的學門口農貿市場總投資2300多萬元,市場建筑面積達12230平方米,建成后基本上解決了資江一橋下“馬路市場”的問題,并成為了城區最大的蝦類、肉類、凍品、熟食批發市場,年交易額達9億元。
——規模檔次層級化。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在其發展過程中,依據其城區人口分布、市民消費習慣、地理條件,經營者的經營方式以及市場功能劃分已逐步形成了三個級次的市場體系。一是以團洲蔬菜批發市場、馬良農產品批發市場、大橋綜合批發市場為龍頭的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這些市場一般都有相對固定的供貨基地和經營戶,形成了基地(農戶)+市場+零售商的供銷鏈,投資比較大,一般在2000萬元以上,輻射面較廣,經營戶穩定,效益比較好。二是以桃花侖、七里橋、朝陽、旭華、鹿角園及赫山南市場為主體的中心農貿市場。這些市場處在城區繁華的地區,服務半徑大、人口多,主要開展零售經營,產品大部分是從批發市場批發而來,也有的直接從蔬菜基地進貨。因處在城區人口密集區,成了市民采購農副產品的集中地。如桃花侖市場每年交易額達1.5億元。三是以江家坪、三益街、金銀山、工藝美大等15個小市場為基礎的社區市場。這些市場一般是先有“市”,后通過有關部門規范建起的“場”,市場規模較小,輻射范圍較窄,市場有固定攤位,但更多的是零擔,經銷的商品主要是農民自產自銷的農副產品。
——經營方式多樣化。與農貿市場投資主體多元化相適應,農貿市場所有者權益實現形式也出現了多樣化,即經營方式多樣化。26個農貿市場中,主要有三種類型的經營方式。一是市場業主直接經營。即市場所有者自己或派人直接經營市場,獲取收益。市場服務中心9個市場都是這種形式,部分民建市場采取的也是這種形式。二是承包經營。即市場所有者將市場承包給某個人或團體,承包者代表業主管理和經營市場,并向所有者交納承包金。社區市場大部分采取這種形式,一部分政府和部門建的市場,如赫山區經貿局建的七里橋市場等都承包給了個人經營。三是合作經營。即市場所有者以現有市場資產尋找合作伙伴,合作伙伴負責市場改造和經營管理,而市場所有者負責市場外部環境改善,并獲得比較固定的資產收入。如鹿角園市場,由姚家灣社區創辦,引進了南縣一個體戶經營市場10年,經營期間,該個體戶負責對場內設施進行改造,并分年度向姚家灣社區交納資產使用費共計110萬元。
——市場建設與房產開發和商業經營一體化。目前的農貿市場建設大都與房產開發和其它商業經營緊密相連。一般是上面建住房或商業用房,下面建農貿市場,整體開發,綜合經營。特別是近幾年民營資本投資新建的4個市場都是采取的這種建設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投資效益,但不利于市場的管理和市民居住環境的改善。
二、我市城區農貿市場建設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城區農貿市場在城市化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張,市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農貿市場無論是建設和管理、還是經營和服務都存在不少問題。
1、布局不合理,與城市發展不相適應
目前農貿市場的布局與城市重心的南擴東移明顯不相適應。一方面新區快速發展,農貿市場沒有很好的對接。近幾年來,高新區迎賓路以北隨著市委、市政府機關的搬入,一些部門和單位紛紛遷入該區內,大大小小近30個住宅小區迅速建成,居住人口增長至8萬人。但這一區域的農貿市場僅有4個,其中有2個還是臨時的,市民買菜很不方便,一些在高新區購房的市民因生活不便,遲遲沒有搬進新房。據調查,農貿市場跟不上新區發展步伐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過去的工業園區調整為行政用地和居住用地后,一些必要的生活設施如農貿市場沒有及時的配套;二是即使在原來的規劃中規劃了農貿市場,也存在其它用地擠占農貿市場用地的問題。如高新區在玉蘭路以西原來規劃建一個玉蘭市場,后被居住用地擠占,致使該市場輻射范圍內梓怡小區、紫荊小區、上城世家、麗景雅苑等小區沒有一個農貿市場,給小區居民生活帶來很大的不便。另一方面,城市重心轉移后,老城區功能和居民數量發生變化,這一區域的農貿市場消費群體急劇減少,致使農貿市場供過于求,空攤率上升,有的甚至成了空殼市場。如濱江路原來居民集中,公司企業多,在這條路東端500米范圍內建了二個市場,一個是市場服務中心下屬的新堤市場,一個是市供銷社修建的大渡口市場。由于城市重心的轉移和這條路兩邊的企業破產改制,這一區域的居民大量遷移,使過去熱鬧非凡的市場如今日益蕭條,其中市場服務中心下屬的新堤市場已成為空殼市場。
2、市場基礎設施薄弱,建設水平不高
基礎設施是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的硬件,但目前中心城區農貿市場,特別是一些老市場普遍存在設施老化,建設水平不高的問題:一是大部分農貿市場為大棚式結構,因年久未修,或材質達不到要求,支架已銹蝕嚴重,大棚開始滲漏,極易發生安全事故。在今年年初的冰凍災害天氣期間,朝陽菜市場、赫山工具廠菜市場、江金菜市場因冰災而全部或部分垮塌,造成較大的財產損失。二是給排水系統普遍不暢。如朝陽、桃花侖、大渡口市場的排水溝基本上是明溝,排水不暢,經常堵塞,污水橫流。三是進出通道設置不合理。一些市場未按要求設立兩個以上進出口通道,如赫山七里橋果菜大市場只設有一個進出通道,且通道兩旁擺設攤位,造成通道擁堵不堪,同時,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四是攤位建設簡陋。經營熟食的攤點達不到防塵、防蠅要求。極大部分禽畜宰殺場沒有與其它攤位分開,致使市場內臭氣逼人,極不衛生。五是管線安裝混亂。特別是一些老市場,如七里橋市場、桃花侖市場等市場內照明電線、電話、有線電視線路等如蜘蛛網一般互相交織,布滿灰塵,既不美觀又不安全。六是冷凍設施缺乏。26個市場中,除團洲、學門口、江金、大橋綜合批發市場有冷藏設施外,其余市場均沒有配置。七是大部分市場沒有配齊消防安全設備。八是極大部分市場沒有停車場地,市民購物不方便。
3、產權不清晰,存在潛在的發展障礙
因歷史和體制的原因,目前一部分農貿市場存在嚴重的產權糾紛,對農貿市場今后的發展帶來了障礙。特別是市場服務中心所轄的9個市場,因工商體改前,產權或未辦證、或已抵押、或與建筑商有糾紛,導致市場產權移交不到位。9個市場中,有赫山北市場、將軍廟市場、志溪河市場、東門口市場既無房產證,又無土地使用證;新堤市場有土地使用證,無房產證;橋南市場有土地使用證,但房產證因抵押給銀行;橋北綜合批發市場、桃花侖市場的兩證均已抵押給銀行。目前地產證、房產證齊備的僅有赫山南市場。造成兩證不齊的原因一是工商部門在上世紀90年代市場修建熱的浪潮沖擊下,匆匆上馬修建市場,當時就存在產權特別是土地權屬不清的問題。如將軍廟、東門口市場是在城市公共用地上搭建的棚子,志溪河市場是在工具廠的土地上修建的,“天上屬工商局,地上屬工具廠”。二是由于大量的修建市場,資金不能到位,而拖欠銀行貸款或與建筑商發生債務糾紛,致使“兩證”抵押后轉移。如橋北綜合批發市場和桃花侖市場的“兩證”因貸款已向銀行抵押,目前尚差銀行貸款480多萬元,銀行已將其定為呆滯貸款打包給長城資產公司收貸,而長城資產公司又將其債權轉給一個叫臧建華的市民,這個人手持兩個市場的“兩證”,經常糾纏市場服務中心領導,市場服務中心面臨著產權的官司,給其市場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4、管理不到位,經營秩序比較亂
目前對農貿市場的管理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商貿部門管市場的規劃布局和產業政策,而這種管理往往太宏觀而使管理職責虛置;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市場經營活動進行監督,開展行政執法,管經營資格、欺行霸市、摻雜使假、短斤少兩,但開展經常性巡查不夠,主動對市場經營活動監督少;特別是農貿市場的業主本應負責組織市場經營活動,為經營者維護和創造安全、衛生的經營環境,但目前政府和有關部門并沒有拿出一個規范農貿市場業主管理權限與責任的政策,受利益驅使這些業主往往注重收攤位費而忽視管理,致使市場的經營環境和經營秩序比較亂。一是許多市場沒有配足衛生保潔人員,市場內不斷產生的動物下水,腐爛的菜葉,污水垃圾不能及時清掃干凈,造成市場泥濘路滑,臭氣熏人。二是經營戶之間,經營戶與消費者之間往往因攤點擺設,價格競爭引起摩擦糾紛,而在此情況下,一些市場業主往往回避矛盾,不主動協調,造成矛盾升級,有的甚至上升為治安事件。三是沒有配套好市場管理必備硬件,如有關部門要求設立的食品安全檢測設備極大部分市場沒有配置,消費者購物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5、馬路市場猖獗,影響市容市貌
目前城區馬路市場與城市發展極不協調,城市中心馬路市場可以說隨處可見,其中頗具影響的馬路市場有10多處,包括赫山區龍鳳街、濱江路、體育路、白鹿路、航港巷、工農路、青年路的路邊市場,資陽區一橋下五一路兩旁的蔬菜批發夜市,橋北廣場邊的天成市場,橋北堤邊市場等。這些馬路市場按其形成的環境和條件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外溢型”馬路市場。城市發展起來后,一些區域的人口急增,原來布局的農貿市場不能滿足消費者的要求,如桃花侖市場場地狹小,只有攤位80多個,沒有開設自產自銷區,而這一區域人口密度大,場內經營已不能滿足要求,經營者場外經營形成了大桃路馬路市場,一度引起大桃路交通嚴重堵塞,后采取強硬措施整頓,將其“趕”到附近一條小巷內經營,但“巷子市場”也給附近居民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二是“候鳥型”馬路市場。主要是一些經營者為了回避城市管理部門和市民的監督,在一天的某些時段,某些特定的地域臨時擺設攤點經營,打“時間差”,時間一過就收攤走人。如一橋下五一路兩旁的蔬菜批發夜市,每天晚上10點鐘以后,附近大量的菜農將自產的蔬菜集中到橋下五一路兩旁進行批發交易,第二天早上5點鐘收攤,每天交易量達30噸。盡管是夜間交易,但給市容市貌和城市交通帶來了影響,市民反響強烈。三是“貨郎型”馬路市場。主要是一些蔬菜、水果零售戶1人或幾人結伴而行,或依路隨時隨地經營,或沿街叫賣,或走巷串戶,形成移動式的馬路市場。馬路市場之所以盛行,客觀上是在一定環境下供與求的平衡,買者愿在馬路邊買,賣者愿在馬路邊賣,便捷便利,從這個意義上講有其合理性。但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驅動。經營者在馬路交易不要交攤位費和一部分管理費,交易成本低。而相關社區、農貿市場管理者和城市管理部門也以向馬路市場經營者收取一定費用了事,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默認了馬路市場的“合法化”。
三、加強我市農貿市場建設和管理的建議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立以批發市場為龍頭,中心市場為骨干,社區市場為基礎的農貿市場網絡。要以現有市場為基礎,按中心城區發展的要求,分三個級次重新調整城區農貿市場布局。批發市場的布局要有基地作為依托,要體現專業化的特色,同時要有較大的規模。資陽區計劃在馬良路至沅益公路兩側修建一個800畝的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我們認為是可行的。它可依托于沅益高等級公路和常益高速公路的交通優勢成為沅江、南縣、漢壽等縣(市)農副產品的集散地。目前該市場中的水果市場已開始動工,但整個市場還沒有整體規劃。建議市政府敦促有關部門對市場選址予以確認,并納入中心城區農貿市場整體規劃,盡快拿出修建性詳細規劃后再動工興建,避免無規劃的分段建設對整個市場功能的破壞。中心農貿市場的布局要充分考慮人口密度、服務對象和范圍,既要考慮它對社區市場的帶動作用,又要考慮直接服務的人口。高新區城區迅速發展,人口急劇增加,要在人口密集區布局中心市場。建議在梓怡小區、紫荊小區、麗景雅苑等幾個小區區域內和火車站迎賓路沿線規劃中心農貿市場。社區市場的布局要把節約用地和便民快捷有機結合起來,把市場建設與社區、小區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星級小區和1萬人以上的社區都要規劃建設農貿市場。通過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使中心城區農貿市場與城市建設同步發展。
(二)抓緊改造,加快建設,盡快建設一批標準化的農貿市場。對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改造,既是上級商務部門的要求,也是我市城區農貿市場實際情況的需要。岳陽市從2007年起已全面啟動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工作,政府財政每年拿出200萬元作為市場改造基金,對按標準率先改造的農貿市場業主進行獎勵。借鑒岳陽的經驗,結合我市實際,建議盡快啟動我市城區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爭取用2—3年時間對城區大部分農貿市場改造完畢。一是要制訂改造標準。要根據國家有關農貿市場建設的技術標準盡快制訂出《*市農貿市場標準化建設和升級改造規范》。二是要搞好市場改造分類。要對城區農貿市場基礎設施、經營狀況進行一次全面調查,在調查基礎上進行分類,分出輕重緩急。對一些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經營效益差,甚至成了空殼市場的農貿市場,或地理條件差,沒有改造必要的農貿市場不列入改造計劃,要敦促業主和有關部門對其進行經營轉型。三是要出臺激勵政策。要學習岳陽的經驗,市政府財政每年安排一定資金,對在改造期限內率先按標準搞好改造的市場業主進行獎勵和補助;改造期限內政府要幫助市場經營者尋找零時經營點,以保證經營戶不因此遭受過大損失;市場改造報建所需的有關費用能減的減,能免的免;改造完成后,對新來的經營戶也要免收1—2年的市、區兩級政府行政性收費。四是要突出重點扶持。這次調查了解到,市場服務中心代表市政府管理的19個農貿市場,其中中心城區9個,過去曾是全市農貿市場的主力軍,為方便人民群眾生活,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現在還在中心城區市場中發揮著骨干作用。但由于市場建設的時間比較長,設施設備已嚴重老化,而市場服務中心是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人員有230多人,靠收取市場租金和工商“兩費”返還來維持運轉,2000年配合市政府對農貿市場的整頓,將一橋下的市場取締,減少收入140多萬元,更加劇了資金困難,很少有資金對市場進行維修改造,更沒有資金來對所屬市場進行全面的標準化改造。因此,建議市政府要把扶持農貿市場標準化改造的重點放在市場服務中心所屬的農貿市場。從今年起每年拿出50—80萬元資金改造一處市屬農貿市場。當務之急是盡快改造好桃花侖中心農貿市場,使之成為樣板,以帶動中心城區農貿市場的標準化建設。在搞好市場改造的同時,還要鼓勵支持社區和民營資本按規劃要求興建一批市場。
篇6
一、我區城區市場管理特點
*區現有各類市場64個,其中位于*、*、*、*、*、*街道的城區市場41個,位于其他鎮街的農村市場23個。在城區市場中,農貿市場30家,工業品市場11個。另外還有600多家藥店,餐飲業1020家。市場總體規模均不大,大多數市場的年成交額都不超過5千萬元。
改革開放之初,主要由工商部門建設市場、經營市場。進入九十年代,經濟體制逐步向市場經濟過渡,迎來了市場建設的黃金時期,“誰投資、誰受益、誰管理”的政策應運而生,形成了包括工商部門在內的任何單位和個人都可以投資辦市場的熱潮,市場起到了繁榮一方經濟、富裕一方人民的重要作用。*年,原先由工商分局興建并經營管理的渝航市場、*松橋農貿市場、兩路農貿市場等先后出讓,雙鳳水果市場、兩路建材市場、沙坪農貿市場、石船農貿市場、統景農貿市場、洛磧農貿市場等,按有關政策規定整體移交給區商委下屬的物管所管理。20*年后,大型連鎖超市不斷開辦、市場周邊門市及游攤不斷增多,集貿市場發展趨于穩定,有的甚至出現萎縮態勢,呈現出市場開辦和經營管理模式多元化,市場管理“多龍治水”的特點。
市場主體多元化。*城區既有國家開辦的市場,如商委下屬物管所(事業單位)開辦的市場,又有企業開辦的市場,其中企業開辦的市場占絕大多數。企業開辦的市場為了盡快回籠資金,往往對攤區攤位采取分零出售的方法,如華夏農貿市場,導致一個市場就有若干個業主,呈現出經營主體多元化的特點。
經營管理模式多樣化。市場開辦者的多元化決定了市場經營管理模式的多樣化。國家開辦的市場,市場監管及衛生保潔由開辦單位負責。企業開辦的市場經營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幾種:市場開辦者成立物管機構,自己經營管理市場,如華夏農貿市場、兩路農貿市場等;市場開辦者委托其他物管機構經營管理市場,如園區農貿市場、空港農貿市場等;市場開辦者失去行為能力,市場業主們自發管理市場,如紅金街農貿超市。
多頭管理效率較低。例如商委負責市場建設的布點審批;市政委負責監督市場的環境衛生和臨街商鋪超出門窗外墻設置的攤位;工商負責經營登記和維護交易秩序;公安負責市場治安秩序和消防工作;交通和交警部門負責交通秩序、車輛停放和機動車非法運營;質檢、衛生、動植物檢疫等負責商品衛生和質量。
二、我區城區市場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城區市場建設先天不足
現有的市場由于大都是在90年代興建,市場的配置和布局不合理,市場建設檔次不高,占道經營游攤較多。
1、市場規模已不適應城區發展需要。市場建設規模偏小、攤位少、人流量大、交易集中,導致保潔難度大、亂設攤點現象和“攤外攤”現象相當嚴重。垃圾滿地、人潮涌動,特別是下班時間,臟亂差、堵塞交通等情況非常突出,嚴重影響*區大都市形象。如兩路農貿市場建于*年,面積9000平方米,當時轄區10萬人,現在轄區人口已達30萬人,如此的市場規模已不能滿足群眾購物需求。
2、市場功能不完善。城區所有市場都沒有設停車場,各種車輛沒有固定地點停放,車輛占道停放和進場停放的情況大量存在,導致市場的安全通道不暢。部分市場經營者單純追求經濟效益,硬件設施投入不足,設施簡陋、陳舊,消防設施安裝不齊全,存在消防安全隱患。
3、市場與商居混合,未能有效隔離。為此,造成市場周邊及消防通道內長期存在大量游攤,嚴重干擾市場交易秩序和影響環境衛生。
4、城區占道攤點和背街小巷游攤較多。占道攤點主要表現為市場占道類、店外經營占道類、零星攤點占道類三種形式。各種占道經營,增加了市場管理的難度。
5、城區市場有市無人或有人無市現象突出。如四號橋農貿市場自建成到現在,進場經營商戶僅十余家,市場主辦單位一直處于虧損狀態。而一些人口密集地區由于規劃建設的農貿市場長期不建,給一些無照經營戶制造了可乘之機,自發形成農貿市場現象隨處可見。比較典型的是三號橋東側20個門面出租經營蔬菜、家禽、水產等農副產品,騎門攤現象非常嚴重,商品質量、商家誠信缺乏有效監督。
(二)市場管理中存在諸多薄弱環節
1、對商品質量缺乏誠信查處不力。調查顯示市場上眾多熟肉制品、豆制品、鮮肉的質量堪憂。經營戶聲稱自產自銷,其實大部分在家中沒有經過任何許可的情況下非法生產上市銷售。市場管理部門卻對此缺少有效監管。
2、對商品銷售短斤少兩管理不到位。絕大部分市場沒有設立公平秤,只是在檢查時做做樣子,市場上出售的商品短斤少兩現象時有發生。市場管理人員對此卻熟視無睹。
3、對市場管理人員疏于監管。市場管理人員重收費輕管理現象嚴重,不能及時制止和糾正市場中的非法行為,市場主辦單位疏于對管理員的管理,對出現問題的管理員不能嚴肅處理。
4、市場內環境衛生較差。市場內垃圾桶和保潔員配備不足,經營環境惡劣。特別是經營活禽、活魚場所,就地宰殺,血水、雞毛、魚鱗滿地,臭味難聞。主要是管理發營業執照的不管衛生,批準市場建設的不對市場經營進行管理。
(三)市場管理體制不順
現有市場管理體制難以使市場管理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根據有關法規規定,工商部門是集貿市場主要監管部門,承擔大量的集貿市場監管職責,但市場的人財物三權均不在工商,工商部門對市場物業管理單位無任何制約措施。有些市場物業單位對工商部門的日常監管,置若惘聞,不予配合,甚至公開抵觸。工商部門根據《*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明確了市場開辦者的職責,并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市場創建的獎懲措施,但無法兌現。市場設施的改造資金和用于市場保潔等方面的費用,工商部門無法落實。對市場監管中出現的問題,工商部門是看得見、管不著,有力使不上,因此,現有市場管理體制難以使市場管理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
(四)市場管理法規不夠完善
目前管理市場適用的法規,主要是*年頒布的《*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該條例規定了市場經營者的義務,但缺乏具體的界定標準,部分條款缺乏處罰措施。如第十九條規定“市場經營者應免費設置復檢的經依法檢定合格的計量器具”,但對短斤少兩的經營戶沒有設置處罰條款。又如規定“進入市場的商品經營者,應當在市場經營者或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統一劃定的地點經營,不得隨意擺攤設點”,該條款賦予了市場經營者劃定攤位的權利而沒加以限制,使一些市場在路口和消防通道以及市場內隨意擺攤的行為成為合法。
按照《*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條例》規定,工商部門對市場經營者和商品經營者不履行市場內環境衛生義務沒有處罰權,因此工商部門對市場內環境衛生管理束手無策。
三、加強市場秩序管理的建議
(一)提高對市場的認識,加強領導
市場管理工作是民心工程,關系到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搞好市場管理也直接關系到*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的成敗。市場是展示*城區都市風貌的窗口,市場秩序惡劣會造成不好的國內甚至國際影響。為此,政府對市場工作要加強領導。要充分發揮各市場管理者管理市場的重要作用,并且要繼續強化管理功能。特別是要將市場工作作為考核政府基層單位工作成績的重要項目。
(二)合理規劃,構建新的農副產品流通體系
1、把市場建設規劃納入*區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凡城市開發建設和危舊房改造,必須將集貿市場納入商業網點進行配套規劃和建設。參照其他直轄市的做法,要按照每萬戶居民擁有集貿市場面積不少于3000平方米的標準進行規劃和建設。新建市場要充分考慮停車場、消防安全通道及消防設施等市場安全設施的功能,新建農貿市場要以小為主,以社區為主。同時,新建市場可由社區負責經營,這樣既有利于社區的建設,又可解決社區下崗職工再就業,并且還能促進城市文明建設。
2、重點抓好居民小區市場的規劃和建設。居民小區越來越成為我區居民住宅的主要形式。超市在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上的科學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我區農副產品供應渠道多元化,特別是城區周邊有大量農民自產自銷蔬菜、水產、禽蛋等商品供應,農貿市場業態仍顯示出獨有優勢。調查表明市民在購買這些商品時,依然首選農貿市場。
3、加快現有城區集貿市場設施的改造。城區現有集貿市場,尤其是90年代興建的農貿市場,市場內設施陳舊、老化,部分市場已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加快設施改造迫在眉睫,然而,由于資金等原因成為改造的瓶頸。為此,要引導市場主辦單位打破所有制及地域界限,通過收購、控股、委托經營、融資租賃、招標招商等方式進行集貿市場設施改造。
4、加快現有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農貿市場農副產品實行無根無雜銷售,既可節省消費者的時間,適應現代城市發展需求,又可保證消費者的食用安全。因此,加快農貿市場超市化改造是現代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
5、做好“堵疏”結合文章。建議政府考慮在現有集貿市場的基礎上,協調有關部門在合理的位置上規劃一些便民攤點,以無償的形式供當地農民銷售一些自產的瓜果、蔬菜,同時為部分生活困難的居民及殘疾人提供自謀生路的渠道。
(三)建立并完善市場秩序管理法律法規
建議區政府向市政府反映廢止《*市商品交易市場管理條例》,重新制定一部包括市場的規劃建設、投資興建、登記注冊、服務管理以及入場主體和交易行為的地方性法規。徹底解決市場秩序管理工作中各方責、權、利相統一的問題。明確工商部門在市場管理中的主管部門地位和市場主管單位的責任,徹底解決市場內發生糾紛承擔責任的主體問題。明確將政府部門管理市場的重點由管理市場經營者向管理市場主辦單位轉移。
(四)探索新的市場監管模式
1、建立、完善政府行政管理-協會行業管理-企業經營管理-經營者自我管理互相銜接、互相融合的市場管理體系。建議政府有關部門加強重點引導,盡快建立起四位一體的工作體系,使四者有機結合,形成互動,推動市場管理水平實現質的飛躍。
2、建立市場管理的網絡機制。完善市場內打假維權網絡。建立和推行名優企業、市場主辦單位、執法部門以及消費者協會等多家參與的打假維權聯席會制度。由執法部門和市場主辦單位共同協商聘請消費者監督員,共同參與打假扶優維權工作。將名優產品廠家引入市場,設立名優產品專柜。結合工商部門“12315”投訴電話,對投訴問題多的市場、商品展開專項整治。完善消費者舉報獎勵和為舉報人保密的制度。建立針對市場管理人員的監督舉報網絡。市場服務管理機構要公布市場管理人員的監督舉報電話。對市場中存在的管理人員不作為現象,執法部門應及時糾正,影響惡劣、后果嚴重的要依法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3、完善上市商品渠道認證制度。對農副產品市場上銷售的豆制品、熟肉制品,要進行經營者提供合法進貨憑證的試點。在試點的基礎上,對市場內經營的商品全面推行索證制度。結合索證,對場內商品的廠家進行考察備案。
篇7
一、目前我市客運市場管理和發展現狀
近幾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交通主管部門堅持把客運市場管理作為交通行業管理工作的重點來抓,不斷強化措施,加強管理,客運市場得到了穩定有序的發展。特別是客運出租業和城市公交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走向了規范發展、壯大規模的新階段,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極大地滿足了群眾需求,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
目前,我市有道路客運經營企業4家,其中:2家專業交通運輸公司分別為xxxx公司、xxxxx運輸有限公司,其余兩家為社會兼營公司。全市現有客運站場4處,其中:二級車站1處為xxxx汽車站,xxxx1處為中達客運站,四級車站2處為社會客運站和xxxx客運站。全市道路客運線路64條,其中:縣內線路13條,市內線路6條,跨市地線路26條,跨省線路19條。全市現有道路客運班車354輛,其中:縣內班車106輛,跨縣班車171輛,跨地市班車42輛,跨省班車35輛。全市現有客運出租汽車245輛,96年實施出租汽車經營權有償使用,經營權XX年期限。全市公交營運線路13條,營運車輛168部,線路總長度達160公里,年營運收入達XX萬元,固定資產已達2460萬元,城市公交成為我市城市交通的主力軍。
為促進我市公交客運市場的良性發展,市交通局和城鄉建設局等行業主管部門對我市客運市場的管理主要抓了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加強對運輸企業的行業指導、管理,不斷規范客運線路班車、出租車的經營行為。交通行業主管部門在主要客運汽車站設立駐站辦公室,派駐工作人員協助企業進行管理。二是堅持不懈的打擊“黑車”非法經營活動,凈化客運市場。建立長效打黑工作機制,量化工作任務,采取機動靈活的工作方式對“黑車”進行查處。同時重點打擊非法載客的二、三輪摩托車,XX年以來,共查處“黑車”65臺,二、三輪摩托車260輛。三是加強對群眾投訴客運車輛違章、宰客等違規經營行為的查辦工作,完善各項投訴制度,采取誰處理,誰簽字的責任制,確保群眾舉報投訴問題得到落實。在此基礎上,推出舉報投訴處理時限,保證事事都落實、件件有回音。四是大力扶持公交公司實行以“體制、機制、票制”改革為主的“三制”改革,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掛大靠強等措施,不斷拓寬融資渠道,打造自身“造血”功能,膠州公交走出了一條公益事業靠改革求發展,向市場要效益的全新發展道路。
二、目前我市客運市場管理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成因
公交客運在滿足群眾生活需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管理、收費和服務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公交客運市場的正常秩序,阻礙了公交客運行業的健康發展,并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出租車從業人員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瓦\出租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職業道德素質普遍較低,服務不規范,態度差,特別是在夜間經營的出租司機,無服務資格證上崗的情況比較普遍,由此引發的服務差、宰客現象嚴重,乘客對出租車的投訴也大部分集中在夜間。由于大部分出租車有主、副兩個駕駛員,其為雇傭關系,為了經濟利益,車主經常更換駕駛員,新駕駛員在不經培訓、無服務資格證的情況下參與經營,違章現象時有發生。為了逃避乘客投訴、舉報,很多出租車不按規定擺放服務資格證和采取種種辦法遮擋牌照,給乘客投訴和有關部門對其進行查處增加了難度。大部分出租車還存在著車容車貌不整潔,車內環境臟亂差等現象。
(二)不使用計價器收費或不按規定收費現象十分普遍。很多出租車不按期到計量部門進行計價器檢測,造成計價器不準確,不開計價器,或開了計價器但不按計價器顯示金額收費,亂收費、多收費現象較為普遍,在市區內收10元錢不找零和不主動給付乘客車票的現象比較普遍。
(三)出租公司不能對出租車進行有效的管理。1996年,在實行經營權有償使用的同時,個體經營者全部掛靠到出租汽車專業公司,但出租公司的實質是服務公司,公司和車輛之間的關系是松散的掛靠關系,所謂的企業管理人員僅僅幾個人,僅為出租車提供證照辦理、代收稅費等一般,主要為收取掛靠費,對出租車基本上沒有管理措施及實施管理。
(四)出租車候客站場少,影響交通秩序。我市出租車候客站場建設長期未列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現有的幾處停車點,形不成規模,基礎設施不配套,缺乏綜合服務功能,造成出租車亂停亂靠、占道經營、各自為戰的局面,影響交通秩序,并危及道路行車安全。
(五)城市公交缺乏規范化管理。目前,我市尚未出臺對城市公交的管理及扶持政策,經營無法可依,依賴政府協調的隨意性大,很不穩定。即使市政府提倡大公交思想和戰略,也沒有從條文上確定下來,各方面對城市公交的地位、作用及其意義的認識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由于管理體制沒有理順,區域區劃存在著矛盾,城市公交實現“城鄉一體化”困難重重。
(六)宏觀管理失控,公交場站被非法占用現象屢禁不止,公交專營權受到侵犯。一是結構失控,比例失衡,私人交通工具膨脹,特別是摩托車、自行車堵塞道路,“乘車難”變成了行車難。二是個體中巴車與公交車在城區道路上爭搶客源,既擾亂了市區客運市場,又造成了交通堵塞,危害了交通安全。目前我市公交候車場站,被出租車、摩托車、機動三輪車和個體小公共非法侵占現象十分嚴重,沖擊了公交營運。三是公交專營受到侵犯。部分個體中巴車公然懸掛公交車標志(15路)在所屬線路上為所欲為,多次調解無效。個體營運單位xxx專線車侵占了公交站點、線路和客流,導致國有公交利益受到侵害。
(七)長途客運管理責權利不平衡。在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推進的過程中,我市的客運公司作為獨立法人,雖屬企業管理,但還沒有完全脫離行政指導的約束,很難實現企業的自我經營、自我發展。目前,我市的長途客運車雖然掛靠在客運公司,卻屬個人經營,每月僅上交200元的管理費,客運公司無權干涉其經營,客運車贏利不上交,出了問題卻往上推,200元的管理費,遠遠不夠各項費用支出,特別是今年新交通法規的頒布實施,交通事故的賠償責任大大增加,公司作為經濟實體,承擔的風險與其得到的利益很不相稱。同時,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個體中巴車單純追求經濟利益,且大多數司乘人員未受正規訓練,服務意識差,亂停、亂放、在道路上爭搶客源現象嚴重,極大地影響了道路行車安全。
三、造成我市公交客運市場諸多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私下倒賣出租車經營權現象嚴重,出租車經營權價格不斷上升,導致新購出租車經營業戶的負擔加重,經營不規范。1996年,我市實施了出租車經營權有償使用,每輛車經營權1.5萬元,使用期限為XX年。隨著城市規模膨脹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出租車市場運量不斷增長,但為保護出租車經營的利益,保持出租車經營群體的穩定,一直對出租車實行總量控制。經過幾年的經營與發展,出租車行業成為贏利較高的行業,出租車經營權的價格已被私下炒到了10--13萬元。雖然交通管理部門嚴格清理私下轉讓出租車經營權,并處罰了一些經營業戶,但一些人為了經濟利益,還是想方設法蒙蔽過關。由于私下炒賣,導致出租車經營權價格的升高,出租車形成了投入高,回報慢的現象。一些新購車經營者為了盡快賺錢還本或還貸,不惜違章經營,宰客、不打計價器、亂要價的現象時有發生,給行業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度,群眾和乘客的意見很大。
(二)企業管理和市場意識十分薄弱。運輸企業普遍采取掛靠、承包、租賃等方式經營,“重收費、輕管理”,經營理念落后,企業缺乏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和發展的緊迫感。由于管理、經營能力不足,服務水平跟不上,也給交通部門管理客運市場增加了難度,使管理出現脫節,導致經營者違章經營現象時有發生。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客運市場一直未建立正常的退出機制,不能實現吐故納新、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客運業的發展壯大。
(三)黑車非法營運沖擊客運公交業。一些黑車、三輪摩托車、二輪摩托車非法經營現象屢屢發生,黑車擅自從事客運出租,不繳稅費,更無行為規范可言。特別是當前出租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大量黑車與出租車、公交車爭搶客源,侵害了合法經營者的切身利益。近年來,交通部門加大了打擊力度,查處并處罰了一批黑車,但由于黑車具有隱蔽性、流動性、反彈性等特點,黑車現象成為客運市場管理中的“頑癥”。
(四)管理體制不順。長期以來,我市公交和長、短途客運分屬兩個部門,出現了公交線路由建設局規劃,而公交車停靠、站牌設置歸交通局管理的現象,由此也造成了客運覆蓋區規劃的不合理和公交與長途客運之間的矛盾沖突。
四、 整頓公交客運市場的措施和建議
為進一步促進我市公交客運業的發展,為市民提供安全、便利、迅速、舒適的交通服務,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推動我市公交客運業的有序發展:
(一)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要通過提高市場準入條件,加強企業資質管理,促進市場合理分工,促進企業規?;?、集約化、規范化經營,逐步規范掛靠、承包、租賃經營行為,可以通過提高管理費、客運車輛入股經營等方式,實現客運企業及營運車主的責權利平衡。
(二)進一步改革客運線路審批制度。要簡化審批層次,轉變審批方式,規范客運線路審批程序,建立市場推出機制,實施客運線路使用權期限制,促進合理競爭,實現優勝劣汰。
(三)不斷提高客運運力水平。以xx市發達的高速公路、國、省道公路網為依托,構建高速客運網絡,加大班車密度,牢固占領道路客運業的市場優勢。加快中高級客車的更新速度,提高單車運載能力,提高舒適化程度,提高客運經濟效益。
(四)大力推進農村客運“村村通”工程。要采取以點帶面、逐步推進的方法,提高農村客運通達深度,實現農村客運走得了、走得安全、走得經濟。要通過調整線網布局,建立長途客運和公共交通一體化網絡,重構客運覆蓋區,在城區規劃區范圍內實現公交車對接,使重疊的線路不再重疊,變無序競爭為有序競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城鄉一體化。
篇8
【摘要】 目的 探討湖南衡陽地區白細胞介素1B(IL1B)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的關系以及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后胃癌發生的易感基因型。方法 52例胃癌患者癌旁正常胃粘膜組織和55例慢性胃炎患者胃粘膜組織,均經快速尿素酶和PCR檢測HP,應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PCRRFLP)分析技術,進行基因型檢測,并對C/C、T/T進行測序,比較各基因型在胃癌組和胃炎組中的分布差異。結果 IL1B31T、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31T/T、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組的分布頻率高于胃炎組(P
【關鍵詞】 白細胞介素1B;基因多態性;胃癌;幽門螺桿菌
胃癌是由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共同引發的惡性腫瘤。在環境因素中,HP感染是主要因素,被認為是胃癌發生的啟動因素和促進因素。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數以上的人被HP感染,但其中大多數為無癥狀感染者,只有極少數發展成胃癌,因而認為存在這些差別的原因既有HP本身的因素,也有宿主本身的因素。
為此,本實驗在湖南衡陽地區以慢性胃炎患者作為對照,探討該地區患者被HP感染后IL1B31和IL1B511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發生的關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實驗組:72例胃癌標本均來自2005年3月~2005年12月南華大學附一醫院,經病理確診(賁門癌除外),所有病例術前均未行放療或化療,術前2周未口服抗生素治療。取胃竇部約0.5g癌旁正常粘膜組織(距癌灶>5cm)分為2塊,1塊行快速尿素酶檢測HP,1塊切成米粒大小置于-80℃冰箱凍存。實驗組及對照組患者均來自于湖南衡陽地區。
對照組:70例標本來自本院胃鏡室活檢組織,無系統性紅斑狼瘡、炎性腸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胃癌家族史,術前2周未口服抗生素治療,病理確診為慢性淺表性胃炎。取胃竇粘膜組織2塊,1塊行快速尿素酶檢測HP,1塊置于-80℃冰箱凍存。
1.2 實驗方法
1.2.1 基因組DNA的提取
實驗組胃竇部癌旁正常粘膜組織和對照組胃竇部粘膜組織,各取米粒大小一塊,分別放入無菌EP管中用無菌眼科剪剪碎,按照上海生工DNA抽提試劑盒要求操作,DNA提取后于-20℃冰箱中保存。
1.2.2 HP的檢測
(1)快速尿素酶法檢測HP 試劑盒由福建三強公司提供,按試劑盒要求操作,加入組織樣本后5min內顏色逐漸變紅為陽性,不變色則為陰性。
(2)PCR檢測幽門螺桿菌(HP) UreA基因 試劑盒由上海生工提供,引物參照文獻[1]由上海生工合成,上游:5’GCCAATGGTAAATTAGTT3’;下游:5’CTCCTTAATTGTTTTTAC3’;擴增出的UreA基因片段長度為411bp。反應體系為25μl,包括PCR Master 12.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模板DNA1μl,去離子水9.5μl。反應條件為94℃ 5min 1個循環;94℃ 1min,47℃ 1min,72℃ 1min,35個循環;72℃延伸10min。產物于2%的瓊脂糖凝膠(溴化乙錠染色)電泳,100V恒壓30min,紫外燈下觀察結果。出現411bp橙色條帶的為HP陽性,無條帶則為陰性,見圖1。
(3)診斷標準及檢測結果 所有標本經兩種方法檢測HP,兩種方法同為陽性則為HP陽性,同為陰性則為HP陰性,一陽一陰者剔除。最后測出實驗組標本52例,對照組標本55例。
1.2.3 基因多態性檢測
(1)IL1B31和IL1B511位點PCR擴增 引物由上海生工合成,序列為:IL1B31上游:5'
M:100bpDNA marker;14:HP陽性結果;5:陰性結果
圖1 HPUeaA基因檢測結果照片
AGAAGCTTCCACCAATACTC3’下游:5’AGCACCTAGTTGTAAGGAAG 3’。IL1B511 上游:5’TGGCATTGATCTGGTTCATC 3’下游:5’GTTTAGGAATCTTCCCACTT 3’。擴增體系均為25μl,包括PCR Master 12.5μl,上、下游引物各1μl,模板DNA 1μl,去離子水9.5μl。反應條件為94℃ 5min 1個循環;94℃ 30s,57℃ 40s ,72℃ 45s,35個循環;72℃延伸10min。產物于2%的瓊脂糖凝膠(溴化乙錠染色)電泳,100V恒壓30min,紫外燈下觀察結果。
(2)PCR擴增產物的限制性內切酶消化 酶切體系為20μl,其中內切酶0.5μl,PCR產物5μl,緩沖液2μl ,去離子水12.5μl,37℃水浴4h。瓊脂糖凝膠電泳及結果判定:3%的瓊脂糖凝膠(溴化乙錠染色)電泳,100V恒壓50min,紫外燈下觀察結果。IL1B31位點存在CT的基因多態性現象,為Alu I 酶切位點,基因型31C/C不被切開,只有239個為一個片段;31C/T產生239bp、137bp和102bp三個片段;31T/T產生137bp和102bp兩個片段,見圖2。IL1B511位點也存在CT的基因多態性現象,為Ava I 酶切位點,基因511C/C酶切后產生190bp和115bp兩個片段;511C/T產生305bp、190bp和115bp三個片段;511T/T產生305bp一個片段,見圖3。
1.2.4 CT突變和RFLP分析的可靠性證實
隨機挑選電泳圖上顯示的兩種不同純合子基因型的PCR產物送上海生工進行直接測序,見圖4~7。
1.3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1.0軟件建立數據庫,先計算各組各位點基因頻率以及等位基因頻率,在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后,通過χ2檢驗來進行組間比較,P
2 結 果
2.1 一般情況比較
M:100bpDNA marker;1:C/C型;2:T/T型;3:C/T型
圖 2 IL1B31基因多態性電泳圖
M:100bpDNA marker;1:C/T型;2:C/C型;3:T/T型
圖 3 IL1B511基因多態性電泳圖
圖4 IL1B31C/C基因型測序 圖5 IL1B31T/T基因型測序
圖6 IL1B511C/C基因型測序 圖7 IL1B511T/T基因型測序
胃癌組和胃炎組在年齡、性別、HP陽性率等方面無統計學差異,見表1。表1 胃癌組和胃炎組一般情況比較
基本特征胃癌組(n=52)胃炎組(n=55)人數(%)人數(%)P年齡≥50歲30(57.7)23(41.8)0.101
HP陽性35(67.3)34(61.8)0.553陰性17(32.7)21(38.2)
2.2 IL1B31位點和IL1B511位點基因型在胃癌組和對照組中頻率分布及比較
IL1B31T等位基因和IL1B31T/T基因型在胃癌組的分布頻率要高于胃炎組(P
2.3 HP陽性個體IL1B31位點和IL1B511位點基因型在胃癌組和對照組中頻率分布及比較
在伴有HP感染的群體中進行比較,IL1B31位點各基因型未見明顯差異。IL1B511T等位基因和IL1B511T/T基因型在胃癌組的分布頻率要高于胃炎組(P<0.05),OR值分別為2.16(95%CI=1.10~4.23)和3.43(95%CI=1.01~11.62)。 表2 IL1B31位點和IL1B511位點基因型在胃癌組
3 討論
胃癌的病因和危險因素很復雜,流行病學認為是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近年來,在尋找潛在相關基因時,IL1基因簇倍受關注,IL1基因簇包括IL1A、IL1B和IL1RN三個相關基因,定位于染色體2q13q14,全長430kb,分別編碼IL1α、IL1β和IL1ra。IL1β的生物活性是增強對表3 HP陽性個體IL1B31位點和IL1B511位點基因型在胃癌組和對照組中頻率分布
T等位基因=2×TT基因型人數+1×CT基因型人數外源性和內源性刺激的炎癥應答,對胃腸道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細胞因子,關于IL1β在HP感染下間接誘導胃酸分泌減少過程中的作用,Takashima等[2]的研究提供了一個直接的證據。ElOmar等[3]報道在白種人胃癌病人一級親屬中IL1B基因家族多態性(IL1B31C、IL1B511T和IL1RN*2等位基因)合并胃酸分泌過少、幽門螺桿菌感染后胃癌危險性增高;在波蘭人群的研究中發現,IL1B31C/511T等位基因和IL1RN2/2純合子基因型使胃癌發生風險增加,其OR值分別為1.6(95%CI=1.2~2.2)和2.9(95%CI=1.9~4.4)。該發現隨后被Machado等[4]在葡萄牙人群中的研究所證實。Ruzzo A等[5]在意大利人群中研究發現IL1B511T/T純合子基因極大增加了胃癌的發病風險,OR值為3.2(95%CI=1.27~8.05)。GarzaGonzalez E等[6]在墨西哥人群中調查研究IL1B31、IL1RN基因多態性;在只對有HP感染的胃癌病例和對照組進行比較時,OR值為7.8(95%CI=1.05~161.8,P=0.04)。楊捷等[7]在對中國江蘇金壇、淮安兩地胃癌病人和對照者的研究中發現,在調整年齡、性別等因素后,攜帶31TT基因型者比CC型胃癌發生的危險性增加75%;攜帶511CC基因型者比TT型危險性增加63%,分層分析表明,這一危險性在HP感染人群中更為顯著。然而,關于IL1B基因多態性與胃癌發病風險的關系也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研究結果。Gatti等[8]研究巴西北部人群發現IL1B31和IL1B511兩個位點的多態性都與胃癌(包括腸型和彌散型)無關。韓國Chang等[9]研究IL1B511、IL1B31等幾個位點基因多態性,結果發現在胃癌組和對照組的差別并無統計學意義。在中國ZR Zeng等[10] 在胃癌高發地區陜西取86例胃癌病人和169例健康對照者與在低發地區廣東取84例胃癌病人和192名健康對照者進行對比性研究。結果發現IL1B31C/C基因型頻率在胃癌高發地區與胃癌發病風險相關,而在胃癌低發地區此基因頻率與胃癌發病風險卻是不相關的。以上研究表明IL1B基因多態性在不同地域、不同種族之間可能存在著差異。
本研究結果表明,攜帶IL1B31T和IL1B511T等位基因,尤其是IL1B31T/T和IL1B511T/T純合子可能增加湖南衡陽地區胃癌發病的風險,在伴隨HP感染時IL1B511T/T基因型可能為湖南衡陽地區胃癌的易感基因型。
【參考文獻】
\[1\] YunLian T,Runliang G,BiHua D,et al.Detection and lo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human ganstric carcinomas\[J\].World Gastroenterol,2005,11(9):13871391.
\[2\]Takashima M, Furuta T, Hanai H,et al.Effect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on gastric acid secretion and serum gastrin levels in Mongolian gerbils\[J\].Gut,2001,48(6):765773.
[3] ElOmar EM, Carrington M, Chow WH,et al. The role of interleukin1 polymorphism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ic cancer\[J\]. Nature,2001,412(6842):99.
\[4\] Machado JC, Pharoah P, Sousa S,et al.Interleukin 1B and Interleukin 1RN polymorphisms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risk of gastric carcinoma\[J\]. Gsatroenteroloy,2001,121(4):823829.
\[5\] Ruzzo A, Graziano F, Pizzagalli F,et al.Interleukin 1B gene (IL1B) and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 gene (IL1RN) polymorphisms in Helicobacter pylorinegative gastric cancer of intestinal and diffuse histotype\[J\]. Ann Oncol,2005,16(6):887892.
\[6\]GarzaGonzalez E, BosquesPadilla FJ, Elomar EM,et al.Role of the polymorphic IL1B, IL1RN and TNFA genes in distal gastric cancer in Mexico\[J\]. Int J Cancer,2005,114(2):237241.
\[7\] 楊捷,胡志斌,徐耀初,等.IL1B及IL1RN基因多態性與胃癌易感性的關系\[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4,12(8):17691773.
\[8\] Gatti LL, Burbano RR, de Assumpcao PP,et al.Interleukin1beta polymorphisms,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inpiduals from Northern Brazil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J\].Clin Exp Med,2004,4(2):9398.
篇9
(一)調查目的。高職教育中,市場對高職學生各方面的要求是我們探索這片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為了解連鎖企業對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才素質的要求,改進連鎖經營管理專業教學模式,辦出專業特色,進一步拓寬本專業畢業生就業渠道,在今年的暑假中,我院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開展了對連鎖經營管理人才需求的調研活動。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本次調查主要通過對連鎖零售業以實地參觀、考察和與企業中層管理人員面談的方式進行,輔之以問卷調研;重點調研的企業有人人樂超市、永輝超市、金夫人婚紗、新世紀百貨、桐君閣大藥房等企業。其次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典型性抽樣調查。
(三)調查方案設計。本次調查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法進行,主要涵括對連鎖企業的調研和對畢業生的調查。其中對連鎖企業的調研內容分以下4個方面:1.企業對連鎖經營管理類人才的需求情況;2. 企業對高職類連鎖經營管理類人的態度、知識與能力的現實感受;3. 企業對高職類連鎖經營管理類人的培養要求;4.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課程的看法。
二、調研結果分析
(一)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重慶近年來零售業發展迅速,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實現增加值984.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0%,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7.8%;住宿和餐飲業實現增加值229.79億元,增長7.1%,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1.8%。2013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11.77億元,比上年增長14.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2.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287.05億元,增長13.9%;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24.72億元,增長14.8%;按行業統計,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3844.19億元,增長14.4%;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667.57億元,增長11.2%。
在本次調研中發現重慶連鎖企業發展呈現如下特征:
1、連鎖經營規模不斷擴大,近年來重慶市的連鎖經營步入快速成長期,連鎖經營的品牌效應和規模優勢得到進一步顯現,連鎖經營模式越來越受商家推崇和消費者歡迎,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2、超市、便利、快餐作為主要業態形式,日益深入百姓生活。以超市作為主要的業態形式,并走專業發展的道路。目前在重慶市連鎖商業零售企業中,近80%為超市和專業店,另外還有一定數量的專賣店。連鎖超市和連鎖便利店以居民生活必需品為主要經營商品,以相對低廉的價格、可靠的質量和周到的服務吸引消費者,成為居民日常購物的主要場所受到消費者的普遍認同,并日益深入百姓生活。
3、各種業態齊頭并進,專業店、超級市場仍是連鎖市場主體。重慶大型超市的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70%左右,并迅速向區縣蔓延,新增店鋪數量也直線上升。大型超市作為零售業主流,成為最具活力的業態之一。2012年底,批零連鎖企業所屬門店最多的仍是專業店,其次是超級市場門店。
(二)連鎖企業人才構成
本次調查中,我們專門選擇了三種不同類型并具有代表性的三類連鎖超市做了深入調查,調查顯示:1、連鎖企業在人才需求上并非依賴于學歷;2連鎖企業對人才需求在學歷上呈金字塔分布;2、連鎖企業對對人才需求的學歷要求有很大的潛力。
(三)企業對連鎖人才的評價
1、在本次調查中發現,企業選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時,不僅僅注重學歷,更注重其實踐操作技能和經驗,以及對所在行業是否了解。出于與海外客戶溝通聯絡的需要,眾多外資連鎖企業均要求這些人員須具備一定外語水平,能夠使用外語與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程度的溝通。
2、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技術參與連鎖企業的信息溝通在企業看來也很重要,現在上規模的連鎖企業在總部和各門店間普遍使用信息化管理,職工在與個別各部門間很大程度上通過信息化溝通,因此企業對高素質員工均有信息化操作的要求。
3、較強的溝通與協調能力。企業對連鎖經營管理人員的要求僅僅能銷售產品是遠遠不夠的,現在企業的要求包括了多方面,比如溝通、開拓、商務談判、把握商機等能力,有的企業還希望你擁有廣泛的客戶資源。
4、良好的職業道德。在調查中,企業都談到了畢業生的職業道德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都遇到過畢業生離職帶走并泄露企業機密的情況,使他們對這方面特別看重。
(四)企業對連鎖人才培養的建議
在本次調查中,絕大部分連鎖企業認為:連鎖專業人才的培養實踐比理論更重要,能力比知識更重要。門店管理能力、溝通交際能力、企業管理能力及營銷策劃能力顯得最為重要。對目前的課程開設方面,凡與連鎖經營管理能力方面的培養課程都被相關專家認為重要或認可。
三、對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明確培養方向。我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目前主要面向商業連鎖,兼顧行業連鎖。連鎖經營管理作為商貿系專業來說,在行業連鎖方面,商貿系并沒有相關專業優勢:如醫藥類連鎖需要專業醫學知識,電器類連鎖需要相關電器類知識。為發揮商貿專業優勢,我院連鎖經營管理專業進一步明確定位于培養商業連鎖類人才,著重于從商業思維和商業管理技能角度培養商業連鎖的商業型人才
(二)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從調研情況看,連鎖企業所引進的人才不愿尋求碩士學歷以上人才,最主要的還是因為連鎖企業家認為學歷高的人才愛跳槽,很難長期為本企業服務。因此,我們建議在本校的教學與管理中,應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吃苦耐勞的工作作風,嚴格的法律、法規觀念,良好的愛崗敬業精神為主要內容。
(三)加強學生專業實踐工作能力訓練。從本次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學生是否在學校期間有一定的實踐工作的經驗,是否在假期與節假日有企業實習、實訓、兼職的經歷對就業來講非常重要。另一方面,許多連鎖企業的管理人員素質比較低,連鎖經營管理人員的素質低下極大的阻礙了連鎖企業的發展,因此,預計在今后幾年內,具有一定的連鎖經營管理理論知識、能做會說擅長溝通協調的高職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求職前景會比較好。
篇10
一、關于中國當前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理論研究的總體思考
在FSI提交的主題報告中,吳曉求教授首先指出,在金融市場飛速發展的今天,中國金融領域有很多理論問題需要進行研究。在他看來,以下幾個理論問題在中國目前尤為重要:
(1)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問題。
吳曉求教授認為,由于客觀的、歷史的種種原因,我國的貨幣市場發展要比資本市場發展滯后。但從總體上說,資本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貨幣市場的發展來支持,資本市場很難有進一步的發展。沒有相應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缺乏風險規避和風險流動的調節機制。因而在現階段,研究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對于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金融體系的發展,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是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及特點是什么?這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我們的研究不能停留在二者只是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關系這個層面上,應該深入研究一下市場運行狀態的改變、資產形態的改變以及資產流動性的提升對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的影響是否存在?國際游資的大規模流動使得兩個市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雖然我們可以從期限上來劃分兩個市場的界限,但是從資金本身的性質來看,有時是很難劃分的,所以還應研究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在實踐中應如何區分的問題。
(2) 銀行信貸資金與股票市場發展之間的關系。
吳曉求教授認為,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關系理論研究的背后含義就是銀行的資金和資本市場的關系問題,或者更明確的說,就是研究信貸資金在什么條件下、通過什么管道進入資本市場的問題,以及如何設計這種有益的、必要的管道。他認為這一問題的解決,需要對國內外的發展歷史做出清理:首先要理清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的理論關系;其次,國外在歷史上銀行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上的管道有哪些,這些管道有什么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制定什么樣的規則來規避這些消極作用?第三,我國目前在打通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關系時有哪些通道和規則,哪些通道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有些管道無論是對貨幣市場還是對資本市場都是有害的,有些管道則對資本市場有利,對銀行自身的業務有所提升。對這些問題需要進行正確的評價,需要作詳細研究。 吳曉求教授在報告中指出,銀行信貸資金無論通過什么管道進入資本市場,都有一個如何認識潛在的信用危機問題。實際上,“中科系”事件已經給我國提出了這個警示。雖然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原則上不能進入資本市場,但股票質押貸款政策在銀行資金與資本市場之間建立了一個管道。在股票質押貸款過程中客觀上存在一個信用創造問題,因此我們要關注這種信用創造可能引發的資本市場的潛在風險和危機。
(3)金融業的發展與監管模式問題。
吳曉求教授談到嚴格意義上的金融業的分業發展要求資金界面分得非常清楚。在這種模式下,銀行信貸資金無論通過什么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都是不允許的。但實際上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突破了《商業銀行法》的某種界限,所以分業發展的模式實際上已經慢慢地受到挑戰,銀行資產已潛在地包括了股票這種股權性資產。我國傳統商業銀行如果不尋找新的業務平臺、不創造新的投資工具、不改變資產結構,將難于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競爭。所以,如何正確看待這種分業發展和分業監管的模式,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4) 貨幣政策和資產價格的關系問題。
吳曉求教授認為這個問題的政策含義就是貨幣政策制定應在什么范圍內、什么程度上來關注資產價格的變化。這涉及到貨幣政策是否有效、貨幣供應量是否充足以及資本市場上資產價格的變化是否真的反映經濟增長的實際狀態等問題。 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既是競爭的對手,又是協作的伙伴,兩者截然分離的時代已經不存在了。如何建立一個包括發達的貨幣市場和健康的資本市場在內的金融市場體系,是提高我國的金融競爭力的重要步驟,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戰略性課題。
二、資產價格與貨幣政策
FSI報告系統梳理了國內外關于“資產價格與貨幣政策”這一問題的理論研究。
FSI研究組認為,自70年代以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金融創新、放松管制和金融全球化使得主要以美國為代表的工業國家資本市場發展日益深化與廣化,傳統的貨幣政策目標與操作體系面臨著愈來愈多的挑戰。過去20年來,各國中央銀行雖然在控制商品與勞務的通貨膨脹方面已經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對于資產價格的膨脹,卻難有對策。80年代末,日本、北歐資產價格膨脹引發的“泡沫經濟”對其經濟造成了長期不利影響; 90年代后期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各國資產價格明顯地偏離實體經濟上漲的趨勢更是引起了決策部門普遍擔憂。例如,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多次呼吁有關方面加強對資產價格與貨幣政策關系的研究。
FSI研究組認為,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資本市場發展迅速,各種可交易金融資產總量急劇增加,因而,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對各種宏觀經濟變量影響越來越大。這種制度性變革對貨幣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傳統的貨幣政策,立足于保持幣值穩定,多將商品和勞務的價格作為目標;但是一般價格水平的反映的是當期消費成本的變化,如果居民財富總量中金融資產比重較大,從整個生命周期的角度看,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化也會影響當期的消費選擇和消費成本,因此,至少從理論上看,將一般物價水平作為貨幣政策最終目標是不完全的。實踐中,人們還發現,資產價格的過度上升往往出現在一般價格水平比較穩定的時期。
(2)貨幣政策的傳導過程中,傳統的、教課書式論述的是凱恩斯的理論,即央行的政策調整先影響市場短期利率,再傳導到長期利率,影響投資水平,進而影響實際經濟。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如果資產存量較大,短期利率的變化,會引起各種資產價格相對水平的廣泛調整,通過財富效應影響消費,通過企業凈價值變化影響企業的借貸成本和借貸能力,從而影響社會信用規模和實際經濟活動。
FSI研究組認為,雖然從理論上不能說明資產價格的變化對貨幣政策的意義,但是在實踐上,目前各國中央對貨幣政策操作是否要考慮資產價格因素普遍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其中主要原因在于,資產價格的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受變動不拘的心理預期左右,定價基礎很難把握,中央銀行缺乏影響、控制資產價格的有效手段。如果貨幣政策將資產價格納入調控范圍,可能會引起投資者的“道德風險”,導致資產價格更大的波動。
三、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的實證研究:國際視角
為了動態地把握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FSI報告系統研究了成熟市場國家的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以及這些國家銀行資金進入證券市場的監管及其演變,樣本為美國、德國和日本。FSI研究組希望從這些樣本中找到一些規律性的東西,供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提供借鑒。
(1)國際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的演變
FSI研究組分別對二戰以來,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末金融創新浪潮以來美國、日本以及德國三個國家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關系的演變作了歷史的回顧。
1、美國。美國自60年代掀起的金融創新浪潮,極大的推動了貨幣市場的發展,突出表現在貨幣市場涌現出許多新的工具,如大額可轉讓存單(CD),出現了新的子市場,如商業票據市場、可轉讓存單(CD)市場等。80年代后,美國貨幣市場與國際貨幣市場的關系日益密切,尤其是歐洲美元市場的迅速膨脹使得兩者的關系更加復雜。美國國內貨幣市場的發展和強大的國際貨幣市場為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與資本市場共同構建起美國以直接金融為主的金融模式。 2、日本。70年代末,日本啟動了以金融自由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為主要內容的金融改革,進而相繼建立和發展了拆借市場、票據市場、回購市場、大額定期存單轉讓市場、銀行承兌票據市場等貨幣市場,并先后向證券公司開放,極大的解決了證券公司的短期流動性需求,同時也為證券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巨額的資金支持。隨著1998年的“大爆炸”,日本銀行、證券和保險開始實行混業經營。銀行業和證券業的融合打破了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傳統界限,銀行和證券公司通過各自在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上的綜合性業務將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密切的聯系起來,實現了資金在兩個市場的無障礙自由流動,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逐步走上了相互融合的發展道路。 3、德國。德國金融體系的典型特征是占統治地位的“全能銀行”。全能銀行不僅提供銀行服務,還從事有價證券業務,很多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工具都是由商業銀行創造出來并由其來操作的。德國金融體系的這一特點導致了德國的資本市場對其貨幣市場較強的依賴性。
(2)國際信貸資金與資本市場關系的演變
在歷史的考察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的基礎上,FSI研究組深入地考察了美、日、德三國信貸資金與資本市場發展之間的聯系。
美國的金融業非常之發達,金融市場的深度、廣度和靈活度很大,這不僅得益于中央銀行得力的監管,也與美國整個金融體系的構架密不可分。在美國,金融體系從微觀到宏觀是一個統一的網絡體系,金融機構對資金如何運作完全是金融機構自身微觀層面上的選擇,監管部門只是通過一系列法律法規構建出一個框架加以督促和約束。因此,在信貸資金進入證券市場方面,美國金融監管當局并沒有明文限制,更多的是靠金融機構自身進行的微觀層面的管理。美國的這種模式對我國的借鑒意義就在于應該將著眼點放在健全和發展整個金融體系上,其中重中之重是加強各經濟、金融主體在微觀層面上的管理。 德國的金融市場比較落后,證券業發展遠遠滯后于銀行業務的發展,這與其強大的全能銀行體制有關。商業銀行不僅提供信用,還包攬了很多證券業務。這種銀行業和證券業混業經營的全能銀行占主導地位的間接式金融體系為信貸資金有序進入證券市場創造了條件。 日本的模式存在兩極化的趨勢,1998年以前一方面它對金融業實行嚴格的分業管制,另一方面其金融制度又是以銀行間接金融為核心的。這樣就造成了對銀行信貸資金流入證券市場的嚴格管制。但是隨著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進和金融大爆炸計劃的實施,日本也在逐步放松對銀行業務的限制,銀行資金流入證券市場也逐漸獲得了一些合法的渠道。
四、關于我國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政策研究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以及銀行資金進入證券市場的管理政策的中國部分,是報告的重要內容。在報告中,FSI研究組集中探討了以下三個問題:
(1) 我國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歷史回顧。
FSI研究組指出,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問題在我國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可以說,中國股票市場這10年的發展過程中,這一問題總是以或明或暗的不同表現形態出現。1997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下發了《關于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票市場的通知》,這在當時來說是必要的。1999年7月1日開始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一百三十三條明確規定:“禁止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1999年的下半年開始我國金融監管當局對銀行信貸資金入市在監管態度上出現了變化,先是允許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繼而又允許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以自營的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券作質押向商業銀行借款,從而為銀行信貸資金間接進入股票市場提供了兩條合法通道。在我國股票市場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的改革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之后,允許銀行信貸資金通過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間接入市,應該說時機是比較成熟的。
(2) 2000年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的規模測算與路徑分析。
FSI研究組認為2000年中國股市具有典型的資金推動型牛市特征,其中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是推動股價上揚的重要因素。我們估計,到2000年底,我國進入股市的銀行信貸資金存量在4500—6000億元左右,占流通股市值的28%-37%。其中有相當部分是違規進入的。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的具體路徑有以下幾條:(1)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融入資金,用于自營。這條路徑進入股市的資金余額在800-1000億元。2000年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一個月以內(含一個月)交易量占全部交易量的88.4%,其中7天的交易量占63.7%,這與2000年一級市場新股申購凍結資金量屢創新高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2)證券公司向銀行申請股票質押貸款,并將獲得的資金投入股市,估計為400-500億元左右。(3)企業挪用銀行貸款進入股票市場,規模應在3000—4000億元左右。2000年1-12月累計金融機構貸款增加額13300多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7870億元。我們通過圖表分析發現,金融機構貸款增加較多的月份,往往也是股票成交金額較大的月份。(4)其他途徑,如個人貸款炒股,來自境內外的銀行外匯信貸資金,國家股配股資金有一部分來自銀行貸款,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購買股票等,約在300—500億元左右。
(3) 關于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票市場的若干政策建議。
FSI研究組認為我國應允許銀行信貸資金合理有序進入股市,但同時也必須加強對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的監管。具體建議如下:
1)繼續允許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進入銀行間同業市場,繼續允許證券公司向銀行申請股票質押貸款,但必須規范運作。現階段我們的政策是制止銀行信貸資金違規進入股市,禁止銀行信貸資金直接入市,但絕不是要禁止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 2)開明流,堵暗渠。在開明流方面,主要是要積極準備并在適當時候推出非券商股票質押貸款,包括開辦企業股票質押貸款和個人股票質押貸款。在開明流的同時,要切實堵暗渠,企業和個人除了股票質押貸款可以用于購買股票之外,不得用其他任何貸款炒股;
3)銀行信貸資金進入股市最大的問題是金融風險問題,監管部門要完善銀行信貸資金入市規則,努力防范金融風險;
4)完善統計監測制度,適時調控銀行信貸資金入市行為;
5)及時調整對銀行信貸資金入市的管理政策,必要時修改有關法規;
6)各金融監管部門要統一政策,加強協調與配合。
前 言
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關系是我國金融市場發展到今天需要著重研究的問題。由于客觀的、歷史的種種原因,我國的貨幣市場發展要比資本市場發展滯后??傮w來說,資本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沒有貨幣市場的發展來支持,資本市場很難有進一步的發展,因為,沒有相適應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缺乏風險規避和風險流動的調節機制?,F階段,研究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對中國金融體制改革具有重要意義。大概有以下一些問題需要研究: 1、金融發展到今天,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關系是否與以前一樣?是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原因、特點是什么?這都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我們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研究二者只是相互依存、相互發展的關系這個層面上,應該深入研究一下市場運行狀態的改變、資產形態的改變、資產的流動性的提升對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關系的影響是否存在?研究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在實踐中應如何區分,因為資本流動性的改善和提高是一種趨勢。國際游資的大規模流動,使得兩個市場的界限不是很清楚。雖然,我們可以從期限上來劃分兩個市場的界限,但是從資金本身的性質來看,有時是很難劃分的,所以這個問題需要加以研究。 2、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關系研究的背后含義是銀行的資金和資本市場的關系問題,更明確地說,研究的是信貸資金在什么條件下、通過什么管道進入資本市場的問題,以及如何設計這種有益的、必要的渠道。這要對國內外的發展歷史作出清理。首先要理清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之間的理論關系;其次,國外在歷史上銀行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上的管道有哪些,這些管道有什么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制定什么樣的規則來規避這些消極作用,以及我國目前在打通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關系時有哪些通道和規則?對這些問題需要進行正確的評價,需要作詳細研究。 3、銀行信貸資金無論通過什么管道進入資本市場,都有一個如何認識潛在的信用危機問題。實際上,“中科系”事件已經給我們提出了這個警示。雖然商業銀行信貸資金原則上不能進入資本市場,但股票質押貸款政策在銀行資金與資本市場之間建立了一個管道。在股票質押貸款過程中客觀上存在一個信用創造問題,這要引起我們注意,要關注這種信用創造的可能引發的資本市場的潛在風險和危機。
4、金融業的發展和監管模式問題。嚴格意義上的金融業的分業發展,要求資金界面分得非常清楚,在這種模式下,銀行信貸資金無論通過什么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都是不允許的。但實際上我國在一定程度上已突破了《商業銀行法》的某些界限,所以分業發展的模式實際上已經慢慢地在受到挑戰,銀行資產已經潛在地包含了股票這類股權性資產。我國傳統商業銀行如果不尋找新的業務平臺、不創造新的投資工具、不改變資產結構,將難于接受來自各方面的競爭。所以,如何正確看待這種分業發展和分業監管的模式,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5、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問題。商業銀行業務中,如果還是傳統的業務占主導地位,從國際趨勢看,這肯定是沒有競爭力的。所以,需要研究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關系、研究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及其管理政策問題,即要研究商業銀行在不擴大風險基礎上來擴大其業務平臺以提高其競爭力,尤其是商業銀行如何擴大其邊緣性業務,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
6、我們應認真的梳理一下,目前有多少種管道使得銀行的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有些管道無論是對貨幣市場還是對資本市場都是有害的;有的管道則對資本市場有利,對銀行自身的業務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