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研究方案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技術研究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技術研究方案

篇1

(1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國家谷子改良中心/河北省雜糧研究重點實驗室,石家莊050035;2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信息與經濟研究所,石家莊050051;3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內蒙古巴彥淖爾015000;4深澤縣農業局,河北深澤052560)

摘要:為了緩解牧業冬春季節飼草不足的問題,有效利用8—10 月的水、熱、光和土地資源,復種青刈秣食豆,明確秋閑田秣食豆的高產栽培技術,促進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推廣應用。采用正交試驗與軟件PASW Statistics 18 的LSD法,以秣食豆產草量為主要考核指標,對秋閑田秣食豆播種行距、種植密度與氮、磷、鉀等影響因素進行比較試驗。結果表明,密度、行距與鉀肥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具有重要影響。明確了秋閑田秣食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的優化方案:每公頃留苗密度75萬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鉀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種方式以50 cm的行距進行條播。該方案的鮮草產量、干草產量分別為6661.67、2723.64 kg/hm2,較產草量位居第2 的優良組合的鮮重、干重分別增產24.17%、27.63%。為秋閑田栽培秣食豆的生產實踐提了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關鍵詞 :秋閑田;秣食豆;高產;栽培技術;優化方案

中圖分類號:S542.9,S318 文獻標志碼:A 論文編號:cias14110001

基金項目:農業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牧區飼草飼料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與示范”(20120304201)。

第一作者簡介:周漢章,男,1960 年出生,河北寧晉人,研究員,學士,主要從事植物保護與一年生飼用作物栽培技術研究。通信地址:050035 河北省石家莊市開發區恒山街162號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Tel:0311-87672505,E-mail:zhz5678@126.com。

通訊作者:侯升林,男,1978 年出生,山東東平人,副研究員,在讀博士,主要從事高粱與牧草科研。通信地址:050035 河北省石家莊市開發區恒山街162號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谷子研究所,Tel:0311-87670705,E-mail:shenglinhou@aliyun.com。

收稿日期:2014-11-03,修回日期:2014-12-25。

0 引言

近年來,中國牧區75%以上的地區冬春季節缺草[1],內蒙古、新疆、河北省也常在冬春兩季缺草[2-4],飼草短缺已成為影響畜牧業發展的突出問題[5]。在無霜期150~180 天的農區、牧區與農牧交錯帶,如何有效利用8—10 月的水、熱、光和土地資源,復種青刈飼用作物,譬如秋閑田復種一茬生長快的秣食豆,不但有利于土地利用和地力恢復,還可以生產優質青綠飼草,緩解冬春季節飼草不足的問題[6],對促進農牧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秣食豆[Glycine max (L.) Merrill]又名飼料大豆或料豆,是豆科1 年生優質高產飼用作物[7],無論是青刈或者制成干草,具有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的特點,是飼喂牛羊的較佳飼草[8-9]。近年來,有關秣食豆的研究多涉及青貯玉米與秣食豆的混播及其營養價值的評價[10-11],且取得了許多成果。1962 年,肖文一[9]首先通過秣食豆不同播期的田間試驗,明確了播種期對秣食豆生長發育、產量和品質的影響,摸清了秣食豆在哈爾濱市區自然條件下“采種栽培”與“青刈栽培”的適宜播期(采種為5 月26 日以前、青刈為6 月6 日),同時指出在7 月26 日播種的情況下,還獲得粗蛋白質350.78 kg/hm2和粗纖維347.18 kg/hm2的收益;張淑艷等[12]將玉米與秣食豆進行同行混播的田間試驗表明,玉米與秣食豆的比例以1:3 和1:2 混播為宜,其混播的群體產量分別比單作玉米提高15.5%和16.4%;顧雪瑩等[13]將全株玉米與秣食豆按不同比例進行混合青貯試驗表明,以70%全株玉米和30%秣食豆混合青貯的效果最好,秣食豆添加比例為20%和40%的混合青貯效果次之;沈懷民等[14]通過青貯玉米與秣食豆混播的田間種植試驗,分析了青貯玉米混播秣食豆的增產效果與提高青貯料蛋白質等級的機理;除此之外,張曉英等[15]介紹了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的秣食豆特征特性、田間栽培管理以及飼用方法,提出了秣食豆的莢果形成至籽粒飽滿為刈割最佳時期,同時指出“晚刈秣食豆干草的飼用價值高于早刈秣食豆干草”;張云影等[8]對麥茬復種飼料作物若干問題進行了探討,簡述了吉林省麥茬復種的發展歷史與現狀,篩選了4 種復種飼料作物,其中復種秣食豆草產量(鮮重)為16700 kg/hm2。目前,尚未見有關秋閑田秣食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優化方案研究的報告,因此,筆者采用正交試驗與軟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 法,以秣食豆產草量為主要考核指標,對秋閑田秣食豆播種行距、種植密度與氮、磷、鉀等影響因素進行比較試驗,旨在為秋閑田栽培秣食豆的生產實踐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供試品種牡丹江秣食豆(種子百籽重為12.5 g)由哈爾濱春又生草業有限公司提供。

1.1.2 供試肥料尿素(含純N 46%),磷酸二銨(含P2O5 46%,含N 18%)和氯化鉀(含K2O 62%)由石家莊市三元肥業有限公司提供。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于2013 年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園子渠試驗站進行。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園子渠試驗站,位于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陜壩鎮東郊,海拔1024 m,東經107°07´,北緯40°51´;土壤質地為壤質壤土,試驗地前茬小麥,土壤基礎養分是:有機質含量16.9 g/kg,全氮含量1.19 g/kg,堿解氮94.2 mg/kg,速效磷含量為48.7 mg/kg,速效鉀含量150 mg/kg,pH 7.5,全鹽0.3 g/kg。2013年9月24日早霜。

1.3 試驗方法

1.3.1 試驗設計以“牡丹江秣食豆”麥茬復播為研究對象,以秋閑田飼用作物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為研究方案,進行種植密度、肥料(N-P-K)用量、播種方式等不同影響因子的研究,采用4 因素4 水平與1 因素2 水平的正交試驗設計,按L16(44×23)正交表(表1)所列試驗因素和試驗水平進行試驗,試驗因素與水平見表2,重復3次,隨機排列,小區面積20 m2。

1.3.2 調查方法

(1)株高調查。刈割前每小區隨機取10 株,測量從地面至植株的最高部位的絕對高度,求其平均值。

(2)產草量測定。2013 年9 月28 日刈割測產。刈割時留茬盡可能低。測產時先去掉小區兩側邊行,再去掉小區兩側各0.5 m的行頭,并移出小區(本部分不計入產量),然后將余下中間部分刈割測產,按實際面積計算產量。要求用感量小于0.1 kg 的秤稱重,記載數據時須保留2 位小數。

刈割測產后,隨機從每小區取3~5 把草樣,將草樣混合均勻,取樣品1 kg,編號標記(標明作物種類、品種、處理編號、刈割日期、取樣時間),然后在干燥氣候條件下,用布袋或尼龍紗袋裝好,掛置于通風遮雨處晾干至含水量10%~13%時稱重,折算干重,計算干鮮比。1.3.3 統計分析試驗數據采用軟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16]。

2 結果與分析

2.1 影響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產草量、干鮮比與株高的主要因素

對秋閑田1 年生飼用作物秣食豆生物產量、干鮮比與株高的試驗數據(表3)進行方差分析(表4~5),密度、氮、磷、鉀與行距5 個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不同。其中,種植密度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產草量(鮮重、干重)、株高等均有極顯著的影響(Sig.=0.000,即P<0.01),對干鮮比有顯著的影響(Sig.=0.045,即P<0.05);氮肥(N)、磷肥(P2O5)2 個因素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鮮重、干重)、干鮮比、株高等無顯著影響(Sig.值為0.057~0.198,即P>0.05),鉀肥(K2O)對秣食豆產草量、株高等均有極顯著的影響(Sig.≤0.001,即P<0.01),對干鮮比影響較?。⊿ig.=0.126,即P>0.05);行距對秣食豆產草量、株高等均有極顯著的影響(Sig.≤0.002,即P<0.01),對干鮮比影響較?。⊿ig.=0.719,即P>0.05)。影響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鮮重、干重)的因素順序為密度>行距>鉀肥(P2O5)>氮肥(N)>磷肥(P2O5),影響秋閑田秣食豆干鮮比的因素順序為密度>磷肥(P2O5)>行距>氮肥(N)>鉀肥(P2O5),影響秋閑田秣食豆株高的因素順序為密度>鉀肥(P2O5)>行距>氮肥(N)>磷肥(P2O5)。

2.2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產草量的影響與優化方案的篩選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生物產數據時須保留2 位小數。

刈割測產后,隨機從每小區取3~5 把草樣,將草樣混合均勻,取樣品1 kg,編號標記(標明作物種類、品種、處理編號、刈割日期、取樣時間),然后在干燥氣候條件下,用布袋或尼龍紗袋裝好,掛置于通風遮雨處晾干至含水量10%~13%時稱重,折算干重,計算干鮮比。1.3.3 統計分析試驗數據采用軟件PASW Statistics 18的LSD法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16]。

2 結果與分析

2.1 影響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產草量、干鮮比與株高的主要因素

對秋閑田1 年生飼用作物秣食豆生物產量、干鮮比與株高的試驗數據(表3)進行方差分析(表4~5),密度、氮、磷、鉀與行距5 個因素對試驗結果的影響不同。其中,種植密度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產草量(鮮重、干重)、株高等均有極顯著的影響(Sig.=0.000,即P<0.01),對干鮮比有顯著的影響(Sig.=0.045,即P<0.05);氮肥(N)、磷肥(P2O5)2 個因素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鮮重、干重)、干鮮比、株高等無顯著影響(Sig.值為0.057~0.198,即P>0.05),鉀肥(K2O)對秣食豆產草量、株高等均有極顯著的影響(Sig.≤0.001,即P<0.01),對干鮮比影響較?。⊿ig.=0.126,即P>0.05);行距對秣食豆產草量、株高等均有極顯著的影響(Sig.≤0.002,即P<0.01),對干鮮比影響較小(Sig.=0.719,即P>0.05)。影響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鮮重、干重)的因素順序為密度>行距>鉀肥(P2O5)>氮肥(N)>磷肥(P2O5),影響秋閑田秣食豆干鮮比的因素順序為密度>磷肥(P2O5)>行距>氮肥(N)>鉀肥(P2O5),影響秋閑田秣食豆株高的因素順序為密度>鉀肥(P2O5)>行距>氮肥(N)>磷肥(P2O5)。

2.2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產草量的影響與優化方案的篩選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生物產量、干鮮比、株高的影響不同,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表6),表明這5 個因素均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現以飼用作物株高、干鮮比、生物產量為考核指標分析如下。2.2.1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株高的影響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株高的影響不同(表6)。種植密度75 萬株/hm2的植株最高,達到了45.69 cm,較種植密度30萬株/hm2、45萬株/hm2、60 萬株/hm2的株高差異極顯著,表明密度較大時,田間遮陰郁閉溫濕度較適,有利于植株生長,是秋閑田秣食豆的最適密度;種植密度60 萬株/hm2 的株高均值為40.63 cm,較種植密度30 萬株/hm2的差異不顯著,較種植密度45萬株/hm2的差異顯著;種植密度45萬株/hm2、30 萬株/hm2的株高分別為39.39、39.65 cm,二者差異不顯著。氮肥(N)用量225 kg/hm2 的植株最高,平均42.19 cm,較氮肥使用量375 kg/hm2的差異不顯著,較氮肥使用量300 kg/hm2 與不施用氮肥的株高差異顯著,氮肥使用量375 kg/hm2的株高41.22 cm,較氮肥使用量300 kg/hm2與不施用氮肥的株高差異不顯著;氮肥使用量300 kg/hm2 與不施用氮肥的株高差異不顯著,表明氮肥(N)225、375 kg/hm2 是適宜用量。磷肥(P2O5)用量112.50 kg/hm2的植株最高,平均41.95 cm,較磷肥使用量187.5、150 kg/hm2的株高差異不顯著,較不施用磷肥的株高差異極顯著,是較適宜的用量;磷肥使用量187.5、150 kg/hm2 與不施用磷肥的株高差異不顯著。鉀肥(K2O)用量為375、225 kg/hm2的株高分別為42.82、42.60 cm,差異不顯著,但較用量為300 kg/hm2與不施用鉀肥的株高差異極顯著;用量為300 kg/hm2與不施用鉀肥的株高分別為39.84 cm、40.11 cm,差異不顯著。行距60、50 cm 的株高分別為41.92、40.77 cm,差異顯著。

2.2.2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干鮮比的影響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干鮮比的影響不同(表6),其中,種植密度30 萬株/hm2、45 萬株/hm2、60 萬株/hm2的秋閑田秣食豆干鮮比均值分別為0.438、0.432、0.423,差異不顯著,種植密度45 萬株/hm2、60 萬株/hm2、75 萬株/hm2的干鮮比差異不顯著;密度75 萬株/hm2 的干鮮比均值(0.404)較密度30 萬株/hm2的差異極顯著,表明秋閑田秣食豆的干鮮比隨著栽培密度的增加而遞減。氮肥(N)、磷肥(P2O5)不同水平的秋閑田秣食豆的干鮮比之間的差異均不顯著,表明施用氮肥、磷肥對秋閑田秣食豆的干鮮比無明顯影響;鉀肥(K2O)用量300 kg/hm2的干鮮比最高(均值0.439),較鉀肥(K2O)用量為375 kg/hm2與不施用鉀肥的干鮮比差異不顯著,與用量225 kg/hm2的干鮮比差異顯著;鉀肥(K2O)用量375、225 kg/hm2與不施用鉀肥的干鮮比分別為0.417、0.412、0.429,三者差異不顯著。行距50、60 cm的干鮮比分別為0.426、0.423,差異不顯著。

2.2.3 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飼用秣食豆產草量的影響及優化方案的篩選由表6可見,在秋閑田秣食豆4個種植密度中,密度75萬株/hm2的產草量最高,鮮重、干重的均值分別為5534.5 kg/hm2、2236 kg/hm2,較其他種植密度的產草量差異極顯著,比產草量位居第2(密度60萬株/hm2)的鮮重、干重分別增產1227.50 kg/hm2(增28.50%)、424.50kg/hm2(增23.43%),是本試驗的最適密度;密度60 萬株/hm2的產草量位居第二,鮮重、干重的均值分別為4307、1811.5 kg/hm2,較其他種植密度的產草量差異極顯著,是本試驗的較適密度;密度45萬株/hm2、30萬株/hm2的鮮重均值分別為3615.5、3474kg/hm2,干重均值分別為1555.5 、1513.5 kg/hm2,二者差異不顯著。在氮肥(N)的4個水平中,用量300 kg/hm2的鮮草產量較高,鮮重、干重的均值分別為4449.50、1848.00 kg/hm2,較225 kg/hm2與不施用氮肥的差異均不顯著,較用量375 kg/hm2的差異顯著,比不施用氮肥的鮮重增產271.5 kg/hm(2 增6.50%),比不施用氮肥的干重增產100 kg/hm2(增5.72%),是氮肥最適用量;氮肥(N)用量375、225 kg/hm2與不施用氮肥的鮮重均值分別為3959.00、4344.50、4178.00 kg/hm2,干重的均值分別為1664.50、1855.50 、1748.00 kg/hm2,差異不顯著;氮肥(N)用量375 kg/hm2的產草量最低。在磷肥(P2O5)的4 個水平中,用量112.5 kg/hm2的產草量最高,鮮重、干重的均值分別為4471.00、1885.50 kg/hm2,較用量187.5 kg/hm2與不施用磷肥的產草量差異不顯著,較用量150 kg/hm2的產草量差異顯著,比不施用磷肥的鮮重增產276.5 kg/hm(2 增6.59%),比不施用磷肥的干重增產159.5 kg/hm2(增9.24%),是磷肥最適用量;磷肥(P2O5)用量187.5、150 kg/hm2與不施用磷肥的的鮮重均值分別為4214.00、4051.00、4194.50 kg/hm2,干重均值分別為1799.00、1705.00、1726.00 kg/hm2,三者差異不顯著,其中用量150 kg/hm2的產草量最低。在鉀肥(K2O)的4 個水平中,施用量375 kg/hm2 的產草量最高,鮮重、干重的均值分別為4748.50、1966.50 kg/hm2,較用量225 kg/hm2 的差異不顯著,較用量300 kg/hm2與不施用鉀肥的差異極顯著,比不施用鉀肥的鮮重增產740 kg/hm(2 增18.46%),比不施用鉀肥的干重增產258 kg/hm(2 增15.10%),是鉀肥最適用量;鉀肥用量225 kg/hm2產草量較高,鮮重、干重的均值分別為4430.00、1816.00 kg/hm2,較用量300 kg/hm2的差異極顯著,較不施用鉀肥的差異顯著;鉀肥用量300 kg /hm2與不施用鉀肥的差異不顯著,用量300 kg/hm2 的產草量最低。行距50 cm 的鮮重4626.50 kg/hm2、干重1951.50 kg/hm2,比行距60 cm的鮮重(3839.00 kg/hm2)增產787.5 kg/hm2,提高20.51%,比行距60 cm的干重(1606.50 kg/hm2)增產345.00 kg/hm2,提高21.48%,二者差異極顯著。

試驗表明參試因素不同水平對秋閑田秣食豆有不同的影響,合理密植、科學施肥與適宜的行距能有效提高秋閑田秣食豆的生物產量。在不考慮交互作用的情況下,篩選的秋閑田秣食豆高產栽培技術的優化方案為A4B3C2D4E1 或A4B4C3D2E1,具體配置為“種植密度75 萬株/hm2、氮肥(N)施用量300 kg/hm2、磷肥(P2O5)施用量112.5 kg/hm2、鉀肥(K2O)施用量375 kg/hm2、行距50 cm”或“種植密度75 萬株/hm2、氮肥(N) 施用量375 kg/hm2、磷肥(P2O5)施用量187.5 kg/hm2、鉀肥(K2O)施用量225 kg/hm2、行距50 cm”。

2.3 秋閑田秣食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優化方案的確定

2.3.1 秋閑田飼用秣食豆不同行距與密肥耦合試驗的優良組合的篩選由表3 和表7 可見,在正交表的16 個處理組合中,組合A4B3C2D4E1的產草量最高,鮮重單產6661.67 kg/hm2,干重單產2723.64 kg/hm2,與其他組合之間的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組合A4B4C1D3E1的產草量居前2 位,鮮重單產5364.82 kg/hm2,干重單產2133.93 kg/hm2,較組合A3B1C3D4E1、A4B2C3D1E2的差異不顯著,與之后的其他組合比較差異極顯著;組合A3B1C3D4E1、A4B2C3D1E2 的鮮重單產分別為5217.39、5114.11 kg/hm2,干重單產分別為2113.94、2094.79 kg/hm2,差異不顯著,較組合A4B1C4D2E2差異不顯著,較其他組合差異極顯著;組合A4B1C4D2E2產草量較高,鮮重單產4997.50 kg /hm2,干重單產1954.02 kg/hm2,較其之后的其他組合差異極顯著;組合A1B2C2D2E1、A3B3C1D2E2的產草量居中,鮮重分別為4652.67、4556.06 kg/hm2,干重分別為1954.02、1790.77 kg/hm2,二者差異不顯著,但較其他組合差異極顯著;組合A2B3C4D1E1、A3B2C4D3E1、A1B4C4D4E2、A2B2C1D4E2、A2B4C3D2E1、A3B4C2D1E2、A1B1C1D1E1、A2B1C2D3E2、的產草量依次遞減,其中組合A1B3C3D3E2 的產草量最低( 鮮重2359.24 kg/hm2、干重1082.79 kg/hm2)。結果表明,最優組合為A4B3C2D4E1 比產草量位居第2 的優良組合A4B4C1D3E1的鮮重增產1296.85 kg/hm2(增24.17%),比產草量位居第2 的優良組合A4B4C1D3E1 的干重增產589.71 kg/hm(2 增高27.63%)。根據秣食豆產草量與差異顯著性分析結果,初步確定秋閑田秣食豆高產栽培技術的優良組合為A4B3C2D4E1、A4B4C1D3E1 2 個組合。

2.3.2 秋閑田秣食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優化方案的確定為了優中選優,將篩選的優化方案A4B3C2D4E1 或A4B4C3D2E1與本研究的16 個試驗組合中的優良組合A4B3C2D4E1、A4B4C1D3E1 進行比較,結果顯示,組合A4B3C2D4E1既是最優方案之一又是本研究16 個處理組合中的最優組合,被決選為秋閑田秣食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的最優方案,其具體配置為“種植密度75萬株/hm2、氮肥(N)施用量300 kg/hm2、磷肥(P2O5)施用量112.5kg/hm2、鉀肥K2O)施用量375 kg/hm2、行距50 cm”。

3 結論與討論

3.1 明確了參試因素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干鮮比、株高的影響

3.1.1 種植密度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干鮮比、株高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種植密度對秋閑田秣食豆的產草量、干鮮比、株高的影響最大,是秋閑田秣食豆高產栽培特別重要的技術環節,合理密植問題應給予高度重視。種植密度不合理,將直接影響秣食豆的產草量,種植密度小,生物產量低,種植密度偏大,生物產量增高[17]。本試驗的最適密度為75 萬株/hm2,相應的植株的高度(45.69 cm)、鮮重單產(5534.50 kg/hm2)與干重單產(2236.00 kg/hm2)最高,較生物產量位居第2 的種植密度的植株增高12.45%,較生物產量位居第2 的種植密度的鮮重增產28.50%,較生物產量位居第2 的種植密度的干重增產23.43%,但其干鮮比較低(0.404),較生物產量位居第2 的種植密度的干鮮比降低了4.49%。由于種植密度較大時,葉面積增大,田間遮陰郁閉,裸露土壤減少,通風透光不好,土壤蒸發量減少[18],田間濕度大[19],植株含水量高,其干鮮比最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秋閑田秣食豆干草的調制。關于種植密度對秋閑田秣食豆的增產作用,尤其是具有增產作用的最適密度值,尚待進一步研究。

3.1.2 行距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的影響播種行距是秋閑田秣食豆高產栽培管理中最重要的技術措施之一,僅次于種植密度的影響。播種行距較小時,一是農田耗水量降低,二是秋閑田秣食豆相對延長株距,群體趨于均勻分布可降低株間競爭,使個體獲得良好生長環境[20],明顯提高生育前期秣食豆個體的生長速率,進而提高秣食豆產草量[21]。本試驗條件下,行距50 cm的生物產量最高[22],其鮮重較行距60 cm 的增產20.51%,干重較行距60 cm的增產21.48%。

3.1.3 化肥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干鮮比、株高的影響本試驗條件下,每公頃秋閑田秣食豆施用氮肥(N)300 kg 的鮮重、干重,比不施用氮肥的鮮重、干重分別增產6.50%與5.72%;磷肥(P2O5)用量112.5 kg/hm2時,比不施用磷肥的鮮重增產6.59%,比不施用磷肥的干重增產9.24%;鉀肥(K2O)用量375 kg/hm2時,比不施用鉀肥的鮮重增產18.46%,比不施用鉀肥的干重增產15.10%。試驗表明,秋閑田秣食豆需要較多的氮、磷、鉀三大元素,要注重秣食豆秋閑田合理施肥。據報道,氮磷鉀各元素之間具有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作用,一種元素的缺乏會影響其他2 種元素的吸收利用[23]。秣食豆需肥特點與大豆的需肥特點相同,其中氮素是秣食豆生長中最重要的養料,其來源主要為根瘤固氮、土壤氮和肥料氮3 個部分;生產中秣食豆1~5 葉期為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行期,肥料氮的作用已很小,5~9 葉期為生殖生長期,氮素營養主要來自根瘤固氮和土壤氮[24],肥料氮的作用更小。這與李金榮[25]報道的“當100 g 土壤中水解氮含量在3 mg 左右,增產顯著,而在5 mg以上時,施氮肥效果不顯”結果一致。磷肥(P2O5)也是秣食豆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秣食豆從出苗到盛花期對磷的要求最為迫切,特別是在苗期,缺磷會使營養器官生長受到嚴重抑制[22],適當多施磷肥對培育根系,增加根瘤非常有利[26]。秋閑田秣食豆對鉀肥(K2O)表現敏感,增施鉀肥有明顯的增產效果[27]。

3.2 確定了秋閑田秣食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的優化方案在本試驗條件下,根據參試因素對秋閑田秣食豆產草量的影響結果,明確了秋閑田秣食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的優化方案,該最優方案為:“每公頃留苗密度75萬株,并以氮肥(N)300 kg/hm2、磷肥(P2O5)112.5 kg/hm2、鉀肥(K2O)375 kg/hm2做基肥,播種方式以50 cm 的行距進行條播”,其鮮草產量、干草產量分別達到了6661.67、2723.64 kg/hm2,較產草量位居第二的優良組合的鮮重、干重分別增產24.17%、27.63%。種植秋閑田秣食豆是以收取莖葉、緩解冬春季節飼草短缺現狀為目的的,是以秋閑田秣食豆的生物產量為主要考察指標進行系統研究的。該研究各因素間的交互作用,尚待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蔡小艷,賴志強,韋錦益,等.農區種草養畜之發展現狀及對策[A].2012 第二屆中國草業大會[C].中國畜牧業協會草業分會:2012:26-30.

[2] 王炳煜,黃文廣,魯巖,等.解決畜牧業因災造成飼草短缺問題的途徑[J].今日畜牧獸醫,2013(4):63.

[3] 張麗霞.飼草短缺成新疆肉羊規劃建設瓶頸[N].中國畜牧獸醫報,2014-5-11(011).

[4] 劉春梅.翁牛特旗飼草料短缺10 萬噸[N].中國畜牧獸醫報,2012-12-16(015).

[5] 徐愛國.草食畜牧業如何突破飼草短缺瓶頸[J].中國牧業通訊,2004(15):52-53.

[6] 成慧,侯扶江,常生華,等.黃土高原秋播時間對3 種小谷物牧草生產性能的影響[J].草地學報,2013,21(6):1162-1168.

[7] 崔國文.優良牧草品種簡介(三) [J].養殖技術顧問,2002(4):14-15.

[8] 張云影,何中國,梅冬林,等.麥茬復種飼料作物若干問題的探討[J].農業與技術,2004,24(5):80-82.

[9] 肖文一.農區填閑種植飼料作物的研究[J].東北農學院學報,1964,(4):25-36.

[10] 遲文峰,張春華.青貯玉米混播研究進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3(23):28-30.

[11] 李晶,李偉忠,魏提,等.混播青貯玉米產量及品質性狀研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6):32-33.

[12] 張淑艷,戰海云,李強,等.玉米秣食豆混播比例對群體產量及產量構成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205-208.

[13] 顧雪瑩,玉柱,郭艷萍,等.全株玉米與秣食豆單貯混貯效果的研究[J].草業學報,2011,19(1):132-136.

[14] 沈懷民,劉樹聲,徐健,等.青貯玉米與秣食豆混播及飼喂效果[J]. 養殖技術顧問,2004(4):21.

[15] 張曉英,趙艷平,劉東軍.秣食豆栽培及飼用方法[J].特種經濟動植物,2012(1):34.

[16] 劉小虎.spss12. 0 for windows 在農業試驗統計中的應用[M].沈陽:東北大學出版社,2007:89-94.

[17] 何賢彪,周翠,楊祥田.密度與群體配置對蠶豆產量的影響[J].浙江農業科學,2010(4):721-723.

[18] 孫宏勇,劉昌明,張喜英,等.不同行距對冬小麥麥田蒸發、蒸散和產量的影響[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3):22-26.

[19] 宋偉,趙長星,王月福,等.不同種植方式對花生田間小氣候效應和產量的影響[J].生態學報,2011,31(23):7188-7195.

[20] 于鳳瑤,辛秀君,周順啟,等.不同株行距下大豆性狀的因子分析[J].遼寧農業科學,2010(1):5-9.

[21] 周勛波,楊國敏,孫淑娟,等.不同行距對雨灌夏大豆土壤水分特征及產量影響[J].水土保持學報,2008,22(6):217-221.

[22] 張巨明,王鎖民.行距及施肥量對蘭引3 號結縷草種子產量的影響[J].草業學報,1997,6(3):46-50.

[23] 姬景紅,李玉影,劉雙全,等.平衡施肥對大豆產量及土壤-作物系統養分收支平衡的影響[J].大豆科學,2009,28(4):678-682.

[24] 龔振平,金喜軍,馬春梅,等.春大豆對不同來源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J].土壤通報,2010,41(5):1138-1141.

[25] 李金榮.大豆的科學施肥技術[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05,14(3):20-21,35.

篇2

【關鍵詞】網絡加速 協議優化 負載均衡

1 引言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海量的數據使得移動網絡承載業務的壓力越來越大:數據業務的快速增長不僅擠占話音信道資源,還影響了語音質量;大流量的實時娛樂業務的增加也對網絡中其他業務形成沖擊,增加了SGSN(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GPRS服務支持節點)等網元的壓力。因此,從用戶到互聯網網關,網絡的承載能力都面臨嚴峻的挑戰,已經不能單純依靠擴容來簡單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從技術提升上入手?;诖耍鞣N網絡加速技術層出不窮。

2 網絡加速技術

網絡加速技術種類繁多,從技術的實現思想上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類別:

(1)協議優化

與傳統互聯網技術不同,移動終端通過空中接口接入網絡。由于無線帶寬資源受限,移動終端獲取信息不能像通過有線介質一樣迅速,因此原有采用大量的冗余信息來保證信息安全傳輸適用于有線網絡的網絡協議,不能簡單地移植到移動互聯網中來。協議優化已應用于無線網絡成為網絡加速技術的一大方向,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傳輸控制協議)優化、HTTP(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超文本傳輸協議)優化是其代表性的技術。

(2)負載均衡技術

移動互聯網數據請求以及下載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如何在現有的網絡資源下提高用戶獲取信息的速度,改進網絡架構,以負載均衡為主體思路的網絡加速技術應運而生,并且成為網絡加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核心網側,SGSN POOL(SGSN池組)技術以及Direct Tunnel(直達通道)等都是其中的一員。

(3)蜂窩網技術演進

根據移動通信網絡的演進,目前支持數據業務的蜂窩網包括2.5G、3G、WLAN以及還處于試驗階段的LTE網絡。在接入網絡時,選擇合適的接入方式需要各系統的技術演進,也需要網絡協同發展,這些都是合理利用現有無線網絡資源進行網絡加速的選擇方向,如GPRS系統的無線資源調度算法、LTE的多天線技術等。

3 網絡加速技術的選擇及部署

上文提出的三大網絡加速技術中,由于蜂窩網技術過多地依賴于制式,因此本文不做討論,主要是針對目前協議優化以及核心網側的負載均衡技術的技術原理和成熟程度,根據實際應用時部署的可行性做出選擇。

3.1 協議優化

(1)TCP加速

傳統的TCP協議主要針對有線網絡的特點進行設計,利用“慢啟動”和“擁塞窗口”設置可以解決有線網絡的擁塞問題,但是不能很好地適配快速變化的無線環境。過大的TCP和IP的分組頭嚴重浪費了有限的無線帶寬資源,大多數實時業務數據包中的有效載荷很小,相比有線網絡,無線網絡上較高的誤碼率和較長的傳輸時延使得實時業務的服務質量難以保證。

TCP加速技術即通過一組優化技術,將傳統TCP協議優化/替換為更適合鏈路情況的協議,可提高數據的網絡傳輸效率,同時不需要修改具體應用。

目前較為常用的TCP加速技術主要有無線TCP、Fast TCP和Zeta TCP。其中,無線TCP在RNC上設置一個實現對UE和Server間傳輸的數據包的解析和處理,提升TCP數據傳輸效率和數據業務吞吐率;Fast TCP算法利用時延作為擁塞/流量控制的參數,利用擁塞程度動態調整傳輸速率,以實現對下行數據的加速,主要解決標準TCP的慢啟動缺點;Zeta TCP利用快速精準判斷丟包、加速重傳來實現加速,提高帶寬利用率。

綜合以上三種技術可知,無線環境TCP優化僅適用于3G網絡,無法用于2G網絡和LTE網絡,不利于網絡演進。而Fast TCP和Zeta TCP目前的功能實現需要在核心網側部署,需要新增網元,并且針對不同的網關還應采用不同的部署方案,增加了網絡的負載度,后續的演進方向是將其功能逐步改在GGSN(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通用分組無線業務網關支持節點)內部由軟件實現。具體的部署方案如圖1所示。

(2)HTTP協議優化

HTTP協議屬于面向對象的應用層協議。目前使用的HTTP1.0雖然已經可以重用TCP連接,減少了開銷;但是嚴格限制請求必須以FIFO(First Input First Output,先入先出)的方式被處理,無線環境下增加了網絡的延時,并且很容易造成網絡的擁塞。目前各設備廠家已經著手對協議進行優化,通過一組優化技術以減少網頁加載時間,提升網絡速度,優化用戶的網絡使用體驗。主要的優化技術包括:

1)并行流:一個TCP連接支持多個并發請求,這樣不僅實現了較少的連接,還傳輸更少的包。同時對于處理大量并發連接的服務器而言,也很容易遇到性能擴展的問題。

2)優化排序避免隊頭阻塞:實現了有優先級的請求,客戶端可以請求盡可能多的元素,并且同時給每個元素賦予一個優先級。在帶寬受限的情況下,較高優先級的元素(如文本)將優先傳送,而較低優先級的元素(如視頻)將會被推遲傳送,避免因大量非重要資源擁塞網絡引起高優先級請求延遲等待。

3)壓縮HTTP頭部與數據:舍棄掉了不必要的頭信息,經過壓縮之后可以節省多余數據傳輸所帶來的等待時間和帶寬。

4)PUSH技術:服務器可以主動向客戶端發起通信向客戶端推送數據,這種預加載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狀態查詢與反饋開銷,使用戶一直保持一個快速的網絡體驗。

在網絡部署中,HTTP協議優化技術通常部署在綜合網關處,通過預測用戶行為,提前提取需要訪問的量,采用并行流的方式降低交互次數,從而減少了網絡的延時和負荷。具體的部署方案如圖2所示。

3.2 負載均衡技術

數據業務的高速增長將降低數據速率、擠占話音資源,使核心網網元壓力倍增。核心網側的負載均衡技術主要包括SGSN POOL和Direct Tunnel。

(1)SGSN POOL

在SGSN POOL模式下,一個BSC/RNC可以連接多個SGSN,由多個SGSN共同組成一個資源池,為連接的BSC/RNC提供服務,改進了傳統的SGSN設置中節點數量多、移動性信令負荷開銷大、Gb over E1/FR鏈路配置和割接復雜的缺點,并且通過池組的方式完成了網絡容災備份的需求。

SGSN POOL允許兩種組網方式:SGSN POOL間的和重疊組網。在實際的網絡應用中,考慮網絡擴容以及容災需求,采用獨立組網的方式,并且考慮將2G/3G網絡共同組POOL,完成負荷分擔。

(2)Direct Tunnel

將SGSN作為Direct Tunnel的中心控制節點,信令控制面消息仍然走RNCSGSNGGSN,用戶面數據則從RNC直接到GGSN,數據流量旁路了SGSN節點,通過將控制和承載分離,在RNC和GGSN之間建立直連用戶面隧道,用戶面流量繞過SGSN直接在RNC和GGSN進行傳輸,可以降低SGSN的用戶面壓力。其控制面信令仍然由SGSN完成,由SGSN決定何時建立直連隧道以及對隧道的更新等操作。

由此可見,SGSN POOL和Direct Tunnel都是為了非功過減輕核心網網元壓力。在實際的網絡部署中,可以考慮聯動部署,用SGSN POOL減輕控制面信令壓力,而用Direct Tunnel技術降低用戶面壓力,共同部署形成SGSN網絡加速解決方案。具體的部署方案如圖3所示。

4 結束語

數據業務的快速增長為移動網絡的運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各種各樣的網絡加速技術應運而生。本文將種類繁多的網絡加速技術根據其加速思想進行了歸類討論,并結合網絡運營的實際需求對相應的網絡加速技術進行了選擇,給出其部署方案。同時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加速技術成熟起來滿足數據業務快速增長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利強,周細義,張舸. 改進無線網絡TCP性能的研究[J]. 通信系統與網絡技術, 2008(1): 4-6.

[2] 王圣,蘇金樹. TCP加速技術研究綜述[J]. 軟件學報, 2004(11): 1689-1699.

[3] 查志琴,李慧. HTTP協議的發展對Web服務器性能的影響[J]. 常州工學院學報, 2003(2): 49-52.

[4] 張曉軍,呂潔,張蓓. HTTP重定向在網關認證中的應用[J]. 大連理工大學學報, 2005(z1): 48-51.

[5] 曾宇輝,朱光喜,吳偉民,等. LTE系統中適應鏈路層機制的TCP頭壓縮算法[J]. 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 2012(4).

篇3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安全;計算機病毒;系統漏洞;黑客攻擊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07-

20世紀微軟公司出版的視窗操作系統,為計算機的推廣和普及作出了巨大貢獻。現在計算機網絡已經進入了許多領域,推動了文明的進步和文化的傳播,但是關于其安全問題的報道逐漸增多,為了使計算機網絡能夠安全地為人類服務,所以對出現網絡安全的因素進行總結,并研究如何進行防范就顯得非常有必要。

1 網絡安全的意義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使機關和企業的工作效率加快,豐富了個人的生活,但是當網絡安全出現問題時,會很大程度影響程序的正常運轉,使數據造成一定的破壞,財產受到損失。所以應用計算機網絡的前提是要保證其安全可靠性,網絡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2 網絡安全的影響因素

能夠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構成威脅的因素來自于方方面面,有來自網絡黑客的威脅,也有軟件和個人的因素,下面對種種因素逐一詳細分析。

2.1 計算機病毒

計算機病毒的命名來源于生物病毒,也是通過不斷復制進行傳播和侵染,而且其速度是非??斓?,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使大范圍的電腦受到病毒的影響。計算機病毒是危險網絡安全的首要因素,下面對幾種常見病毒進行分析:

2.1.1 木馬病毒。木馬病毒是最常見的病毒,是利用一些誘餌或者捆綁于其他軟件上,用戶在下載后會感染木馬病毒,從而使計算機處于他人的監視和掌控中。

2.1.2 蠕蟲病毒。這種病毒是先對主機掃描,發現存在的漏洞并加以利用,以此來進行對主機的控制。蠕蟲病毒的隱蔽性高,可以捆綁在其他程序上,程序運行后進行激活,而且發生變種的速度很快,所以殺滅蠕蟲病毒是有一定難度的。

2.1.3 腳本病毒。這種病毒是存在于網站上的病毒,當計算機對網站進行訪問,點擊開啟時會使相關的腳本受到這類的病毒侵染。這種病毒會占用大部分的主機資源,使運行狀況變慢,中毒情況較深的電腦的硬盤數據受到損失。

2.1.4 間諜病毒。間諜病毒出現的時間不長,一般通過改變用戶的主頁,來提升一些網站的訪問人數,而且可以獲得用戶的數據,對用戶的數據安全具有一定的威脅。

2.2 網絡黑客攻擊

網絡黑客會通過種種方法,對選中的電腦進行侵入,下面對常見的方式進行簡要分析:

2.2.1 拒絕服務式攻擊。這種攻擊方式是通過占用用戶大量的硬盤、內存和帶寬等資源,使計算機和網絡變得異常緩慢,直至停止正常服務。

2.2.2 利用型攻擊。網絡黑客利用病毒程序對目標電腦進行攻擊,以此達到掌握用戶電腦數據的效果,最終目的是竊取用戶的資料。

2.2.3 信息型攻擊。這種攻擊方式是通過對目標電腦進行掃描,發現其漏洞并加以利用,從而達到竊取數據和存入所需數據的結果。

2.2.4 電子郵件攻擊。這種攻擊方式是通過電子郵件進行的,在郵件中寫入一定的病毒程序,進行大范圍的發送,使目標電腦接收之后并打開后,即會發生中毒。

2.3 操作系統的安全問題

計算機的操作系統本身的特性使得它出現安全問題是不可避免的?,F在用戶最多的是微軟的視窗操作系統,其安全漏洞屢屢出現,很容易成為黑客攻擊的對象,而且現在大多數用戶都在使用盜版系統,計算機無法受到保護。

2.4 網絡協議的安全問題

目前網絡上使用最廣泛的是TCP/IP協議,但是這項協議在設計時沒有充分考慮網絡威脅,導致了許多漏洞的出現,使黑客可以利用漏洞進行入侵,從而竊取信息。

2.5 安全防范技術的滯后性

計算機的網絡技術一直在飛速發展,各種軟件和產品陸續在市場上得到推廣,軟件專業也一度成為了高校的熱門專業。但是在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同時,其安全防范技術的發展速度并不協調,電腦病毒和黑客攻擊無時不在,病毒變種的速度非???,而用戶普遍使用的殺毒軟件和安全系統,卻只能定時對病毒庫進行更新,在這段空白時間內,計算機的安全保護處于真空狀態。

2.6 用戶安全意識不強

排除以上這些因素,還有一項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人為的因素。用戶對互聯網安全的重視不夠,沒有提前預想到發生網絡安全事件的嚴重后果。許多用戶沒有安裝防火墻和殺毒軟件、密碼設置簡單或長期未進行更換、在公共場合上網未清除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等,這些個人網絡生活習慣和對計算機網絡安全意識的缺乏,導致出現安全風險事件的概率大大升高。

3 安全防范技術對策

經過以上分析,發現目前計算機的網絡安全面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過在國內外已經有了很多相應的對策,下面對這些方法技術和對策進行逐一分析:

3.1 防火墻技術

防火墻技術已經得到了廣泛使用,是利用防止外界用戶侵入互聯網,來確?;ヂ摼W內部信息和硬件設施。防火墻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過濾式防火墻,現在數據一般都是先經過路由器再進入計算機,通過對經過路由器的數據進行分析,如果發現存在問題則會將數據阻擋在外,不會進入到計算機;另一種是應用級防火墻,通過提前準備好的服務器發揮作用,在外界黑客侵入內部網絡前,首先要受到服務器的檢查,發現有問題的直接會被攔截在網絡外部。

3.2 數據加密技術

將數據進行加密處理,能夠有效地防止數據被非法竊取,是維護電腦穩定運行目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數據傳送的步驟不同,采取的加密方式也不一樣。在數據傳送過程中,要對數據流進行加密。當人們對其進行存取時,也要對存取方法做好加密,核對人的身份信息是否正確,當它需要存儲時,可以將它轉化為密文來存儲。

3.3 容災技術

由于計算機的網絡安全涉及到的方面很多,所以就算其安全體系再完善,也不能保證100%不會發生安全問題,所以計算機容災技術的應用就顯得尤為重要。計算機容災技術是指當計算機出現問題,數據大量丟失時,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得到恢復,并使計算機能夠正常運行,使損失減少到最小。通常這種技術是使用兩個不同區域的存儲器,通過網絡進行連接,彼此進行數據傳輸,在一臺計算機存儲器信息丟失的時候,可以利用另一臺存儲器進行快速傳輸,使受損的計算機系統短期內能夠趨于正常。

3.4 限制訪問技術

這是一項通過對訪問進行限制,來確保數據安全性的一種有效方法??梢苑譃閮煞N方法:設置訪問區域和限制訪問客戶。前者是利用對訪問區域進行劃分,規定了可訪問的空間。后者是通過對計算機設置安全等級的高低,只有符合條件的用戶才可以訪問。

3.5 動態隔離技術

通常所見的動態隔離技術是在電子商務方面,用于保護用戶的財產安全。最常見的是銀行發給網銀客戶的安全設備,這種利用動態隔離的技術,來對客戶進行認證,能夠使客戶的財產得到安全保障。

3.6 修補漏洞

電腦的操作系統、各應用軟件和互聯網方面漏洞要及時進行修補。一般方法為通過利用相應的修復軟件,定時將計算機進行全盤掃描和修復。這樣做,可以有效降低網絡安全風險。

3.7 及時查殺病毒

病毒對電腦系統能夠造成嚴重侵害,目前對付病毒的方法通常利用軟件進行,通過購買正版軟件,獲得及時更新的服務,對病毒起到主動防御的功能,其應用效果非常顯著。

3.8 數字簽名和鑒別手段

目前計算機技術越來越先進,人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制造和偽造任何信息,數字簽名是解決網絡通信中這些特有的安全問題的方法。目前數字簽名采用較多的是公鑰加密技術,通過這項技術,任何知道接收方公開密鑰的人都可以向接收方發送加密信息,只有唯一擁有接收方私有密鑰的人才能對信息解密。

鑒別手段是證明一個對象身份的過程,一般分為兩種。在登錄過程中,計算式通過口令、一次性口令、智能卡和生物卡對用戶進行鑒別。在操作過程中,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鑒別,通常計算機的配置是不同的,所以通過鑒別是否符合原先的配置,可以判斷用戶的身份。

3.9 基于IDS

入侵檢測技術(IDS)是為保證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設計與配置的一種能夠及時發現并報告系統中未授權或異?,F象的技術,是一種用于檢測計算機網絡中違反安全策略行為的技術。IDS主要用來監視和分析用戶及系統的活動,可以識別反映已知進攻的活動模式并向相關人士報警。對異常行為模式,IDS要以報表的形式進行統計分析。產品提供的功能還可以評估重要系統和數據文件的完整性。

3.10 VPN虛擬專用網絡

VPN屬于遠程訪問技術,簡單地說就是利用公網鏈路架設私有網絡。VPN服務器有兩塊網卡,一塊連接內網,一塊連接公網,可以實現遠程訪問。為了保證數據安全,VPN服務器和客戶機之間的通訊數據都進行了加密處理。有了數據加密,就可以認為數據是在一條專用的數據鏈路上進行安全傳輸,就如同專門架設了一個專用網絡一樣。但實際上VPN使用的是互聯網上的公用鏈路,因此只能稱為虛擬專用網。所以VPN技術是非常安全實用的,用戶無論是在外地出差還是在家中辦公,只要能上互聯網就能利用VPN非常方便地訪問內網資源。

3.11 提高安全意識

計算機網絡安全防范的技術再先進,最終也是要靠人去設置和執行。所以,無論是互聯網安全管理員還是普通的個人,都要對目前復雜的網絡環境保持警惕,及時應用各項措施來避免安全隱患的出現,同時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避免因為個人的疏忽導致計算機系統和數據受到損失。

4 結語

目前計算機的發展是飛速的,技術革新異常迅速,所以本文中分析的僅僅是近期的安全防范技術,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安全的防范技術會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 張淼.淺談網絡安全面臨的威脅因素[J].科技向導,2010,(34):21.

[2] 劉采利.淺析計算機網絡安全隱患[J].科技天地,2010,(8):44.

[3] 韓斌.防火墻技術在網絡安全中的實際應用[J].科技咨詢,2010,(1):38-39.

[4] 鄒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入侵檢測與防御研究[J].煤炭技術,2011,(1):92-94.

[5] 李海燕,王艷萍.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與防范方法的探討[J].煤炭技術,2011,(9):108.

篇4

[關鍵詞]測繪工程 特殊地形 測繪技術方案

中圖分類號: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5)10-0345-01

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測繪技術在地表動植物、地形構造、礦藏、水文、地貌等反面勘測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測繪工程不僅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還可以保證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一定要對其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

1 測繪工程概述

(一)測繪工程概念

測繪工程指的就是繪制地形、空間信息的一種信息地形圖,主要研究對象就是地球、其它行星、重力等,在現代社會中得到了普遍的應用。一般而言,在一個區域建設中,一定要讓地形測繪師事先對該地區地理結構與地形情況進行調查與統計,進而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完成。所以,測繪工作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

(二)特殊地形的測繪工作

特殊地形測繪工作和傳統測繪工作之間并不是對立的,其只是在傳統測繪工作基礎上對特殊地形進行測繪的一種新技術,在實際工作中,其主要工作內容與方式均是來自測繪學。在特殊地形測繪工作中,無論是運用傳統測繪技術,還是運用特殊地形測繪技術,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為了得到相應的數據與地形狀況,同時也是加強土地資源利用的重要手段,加強施工效率的提高,減少施工時間。

2 地形測繪工作的要點

在測繪工程中,均會遇到各種困難問題,特別是一些地形測繪,怎樣合理利用土地,怎樣勘測偏遠地區的土地等,已經成為了測繪工程中的難點問題。我國地域比較遼闊,地形也比較復雜多變,特別是高原地區,比如黃土高原,因為其土質比較疏松,存在著很多的溝溝壑壑,在開展測繪工作的時候,出現了很多的難題,無法確定鐵道位置,導致鐵道非常容易被雨水沖壞。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河流、高山等均是阻礙測繪工程有序進行的障礙。因此,在開展測繪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進行不斷的學習。探索更加先進的測繪技術,改良測繪設備,創新管理理念,加強測繪工程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我國綜合實力的提高?,F階段,全站儀數字測圖與GPS―RTK數字測圖這兩種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局限。其主要體現為:在測繪工作中,利用全站儀測繪技術的時候,需要在測站與測點之間實現通視,并且測量精度不夠均勻,隨著距離的逐漸增加,其精度也在逐漸下降;而應用GPS―RTK技術的時候,盡管不需要實現基站與移動站之間的通視,就可以完成遠距離的三維坐標測繪,避免出現誤差累積,但是也只適合應用在一些視野比較開闊、地勢比較平坦的地方。所以,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加強對傳統測繪技術與現代測繪技術進行改進,實現其互補,盡可能提高其工作效率,實現測繪目的,促進工程建設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以林地繁茂地區為代表的隱蔽區域測繪方案

在樹林中開展測繪工作的時候,受到高度角的影響,GPS―RTK信號非常弱,無法確保測繪精度達到工作要求;而如果使用全站儀技術進行測繪,就會出現一些樹木障礙,導致無法完成測繪工作。此時,就可以利用導線推進斷面的測繪方式:利用測設導線點、距離、角度、放樣點坐標的數據,結合其理論坐標值進行測站待測點坐標的計算,并且計算出相應的距離與方位角,進而得到相應的數據。因為在同一斷面內,其方位角是固定的,可以利用斷面兩端點坐標進行斷面方位角的計算。之后利用三角形的正弦定理進行斷面任意距離的計算,得到通視距離。通過相關計算可以得知,無論是測站左偏離設計斷面線,還是測站右偏離設計斷面線,只要明確測站點到已知斷面線的角度,就可以利用正弦定理計算出偏離設計斷面的距離,得到相應的數據,之后利用全站儀測繪技術進行實地放樣。

4 以舊城鎮村舍房屋密集區為代表的區域測繪方案

首先,野外草圖繪制。通過相關實踐工作的開展,在設計規劃村莊測繪工作的時候,其野外草圖繪制均比較直觀、清晰,相應的布局也比較合理、完整。但是沒有進行計劃規劃的村莊野外草圖,即便是一些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也會感到難以理解,經常出現測點與草圖不符的情況,導致室內編圖經常產生差錯,甚至在進行野外測繪工作的時候,經常出現丟失地物的情況。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可以不進行野外草圖的繪制,直接設置一些測站,進而對各房角點進行測定。在完成所有碎部點的測量工作之后,進行直觀的匯總,整理相關的測量信息,并且對這些信息進行一定的簡化,根據相應的比例尺進行打印,之后再去野外進行實際情況的定位,繪制相應的草圖。這樣不僅可以保證野外草圖與室內圖件的符合、完整、準確,還可以確保具有相應的測繪精度。其次,強調野外數據采集。尤其是在一些地物比較密集的區域,全站儀測繪技術的測距速度比較快,并且測距鏡頭非常靈活,可以盡可能接近地物,展開相應的測繪工作,加強數據的采集,具有GPS―RTK技術無法相比的優勢。所以,在工程項目測量中。全站儀測繪技術可以采集一些GPS―RTK技術無法采集的數據,進而提高測繪精度,保證工程建設的完整、精確。但是,因為居民區經常出現一些鎖門的情況,測繪人員無法直接進行實地測繪工作,此時也就無法使用全站儀測繪技術和GPS―RTK技術。為了確保測繪精度,一定要及時聯系主人,如果無法及時開展測繪工作,可以在測區其它比較高的地方,設置GPS―RTK技術測站,之后利用免棱鏡全站儀進行碎部點的測繪,這樣的方式非常省時,并且具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同時還可以確保測繪精度。

5 以荒漠區、灘涂地、泥濘地等為代表的區域測繪方案

針對海邊、河邊等因為落潮產生的荒漠區、灘涂地、泥濘地等,均具有相同的特點,也就是,盡管地表處在狀態,但是人們即使借用一些相關工具,如船只等,也是無法進行通行的。針對面積比較小的區域而言,可以進行范圍線的繪制,并且在內部設置相應的等高線,但是如果面積太大的話,就一定要對區域內的高程進行測定。為了確保測繪的精度,可以在測區周圍進行GPS―RTK測站的設立,之后利用免棱鏡全站儀進行相應的測繪,或者進行近景攝影測繪,完成相應的測繪工作,保證相關工作的全面落實。

總之,在開展測繪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加強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并且學習一些國外的先進水平,不斷改進與完善我國的測繪技術,進而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可靠的依據,促進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實現社會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高我國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 和平.我院測繪工程系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02).

[2] 曲嬌婷,張冬巖.淺談測繪工程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3).

[3] 陳志超,鄧安健,魏峰遠.測繪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教學改革及其成效[J].中國電力教育. 2009(12).

篇5

關鍵詞: 數字圖書館 計算機網絡 安全防護技術

引言

目前,國內對電子圖書館的使用還處于較低層次,人們在使用電子圖書館的過程中,過于注重電子圖書館的便利性和實用性,對相關安全防護工作不夠重視,導致一些圖書館的信息處于開放狀態,相關網絡病毒很容易進入,嚴重時會導致整個管理系統癱瘓。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對電子圖書館進行防護是很有必要的。

1.數字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防護技術的基本概念

所謂數字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防護技術,就是采取相應的預防手段確保數字圖書館內部的組成部分不受病毒等有害物質損壞,從而確保各個程序有效運行,且在相關數據信息傳播過程中,數據信息不被盜取或者阻礙等。

數字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防護技術具有以下幾方面特點:(1)保密性,所有相關信息在儲存、傳輸及瀏覽過程中,不被外界因素侵害;(2)完整性,確保信息數據在傳輸過程中不被非法途徑損壞;(3)實用性,電子圖書館主要作用就是給人們提供快捷服務,因此,要確保相關數據信息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2.數字圖書館計算機網絡存在的安全問題

2.1病毒傳播帶來的安全問題

網絡病毒作為計算機系統最大的危害因素之一,一旦系統被病毒入侵就會導致相關數據損壞或者丟失。此外,網絡病毒還可以入侵電子圖書館的硬盤,并且可以盜取或者破壞硬盤內儲存的相關數據信息,從而阻礙計算機網絡系統正常運作。病毒的入侵還會導致信息數據傳輸異常,從而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

2.2非法破壞電子圖書館系統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不正當的手段對電子圖書館系統進行破壞,對硬盤內儲存的信息進行修改和盜取,嚴重時會對相關系統進行破壞,因此采用相應的預防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3.數字圖書館安全防護措施

3.1采用預防病毒的安全防護技術

現階段對數字圖書館危害最嚴重的就是網絡病毒,因此,使用一些殺毒軟件或者防火墻,是進行電子圖書館網絡保護的主要手段。此外,還可以安裝反病毒裝置,從而提升電子圖書館的安全性能,并且對相關數據信息進行二次儲備,避免不安全情況發生。

3.2數字圖書館數據信息安全防護措施

數字圖書館數據信息安全防護措施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使用安全加密算法,把重要相關數據信息轉換為密碼文本,這樣即使數據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被攔截,也很難進行破譯,確保數據傳遞的安全性。加密算法又被簡單地分為相應密匙加密算法和顯示密匙加密算法,相應密匙加密算法較為簡單,指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算法,一般使用在對數據信息要求不高的行業;顯示密匙加密算法比較復雜,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算法,因此,被廣泛使用在大型企業中。電子圖書館一般使用相應密匙加密算法。

(2)隨著信息計算不斷發展,國內已經研究出信息偽裝安全防護技術,對不法分子可以進行攻擊,還可以避免電子圖書館信息數據被破壞,簡單來說就是將相關文本、圖片等相關信息進行隱藏,從而達到預防保護的目的。

(3)水印安全防護技術,在信息數據傳輸過程中,可以將相關信息數據隱藏在水印中,從而起到保護作用。

3.3數字圖書館網絡安全防護技術

現階段最流行的就是網絡防火墻,可以對電子圖書館的網頁進行監督和管理。網絡防火墻具有監督管理電子圖書館信息不受侵害,并且可以在非法手段干擾數據傳輸時,對傳輸的信息流量進行控制,盡可能控制在預期傳輸軌道上。網絡安全防火墻能夠阻止外來危險源的攻擊,不管是在系統內部,還是外部都可以起到監管作用,對電子圖書館的持續穩定運行有很大幫助。

3.4用戶安全防護措施

圖書館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人服務,確保用戶準確及時地獲得相關網絡數據信息。用戶的安全防護措施有以下兩個方面:

(1)對用戶的身份進行注冊和鑒別,避免非法手段危害用戶的合法權益。

(2)對用戶進行安全危害等級劃分,簡單來說就是根據用戶的威脅等級進行劃分?,F階段使用的用戶安全認證手段較為簡單,很容易被非法手段入侵,因此,提升用戶認證標準是很重要的。

結語

現階段影響數字圖書館的安全因素較多。因此,為了確保數字圖書館能夠安全有效地為人們服務,對數字圖書館計算機網絡采取相應安全防護手段很有必要。

參考文獻:

[1]李友紅.數字圖書館計算機網絡的安全技術與防護策略[J].電子測試,2014(05):135-136.

篇6

[關鍵詞] 計算機 軟件安全 檢測方法

1.前言

安全性是軟件質量的一個重要屬性。對軟件安全的測試就是采用各種方法來驗證或發現系統安全方面的問題。從計算機軟件的應用來說,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的目的是避免由于軟件應用所帶來的潛在風險。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方法的研究對軟件安全檢測工作來說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是保障計算機軟件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2. 軟件的安全性分類

軟件的安全性,可以劃分為失效安全性和保密安全性。

所謂失效安全性,即軟件運行不引起系統事故的能力,強調的是一類安全關鍵軟件的安全性失效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環境污染等危險事故。對失效安全性的度量主要有建立在可靠性理論基礎上的安全度、失效度、平均事故間隔時間、軟件事故率等。對于失效安全性測試,常用的測試方法目前有基于故障樹的測試和基于最小割集的測試。[1]

所謂保密安全性,即與防止對程序和數據進行非法存取的預防能力有關的質量屬性。軟件安全性是軟件在受到惡意攻擊時仍提供所需功能的能力。對于保密安全性測試,目前主要有代碼走讀與審查、靜態分析、形式化方法、故障注入、基于模型的測試、基于屬性的測試、語法測試、模糊測試等測試方法。

3. 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是應注意的問題

從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來看,其是一個動態的檢測過程。在進行軟件安全檢測是需要關注到的問題有:

① 針對所檢測的計算機軟件所特有特點與涉及要求,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通過選擇適合軟件的檢測技術手段,并從實際出發的角度制定合理的安全檢測方案。同時,在進行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時要關注檢測人員的多元化,在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過程中不僅僅要配備軟件安全分析員,還要需要配備對該軟件系統熟悉同時是還是該系統的總體設計人員參加,只有多領域的配合才能更好的對軟件安全進行檢測。

② 在進行計算軟件安全檢測時,系統級、需求級與代碼級的分析是必須的。如果該軟件的規模比較大,還應對其進行軟件結構設計方面的分析。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從實際工作需要選擇合理的分析技術,必要時可以進行仿真環境與分析工具來協助檢測工作。從計算機安全檢測的角度來看,其過程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無法通過簡單的方法來解決一個系統的所有安全檢測問題,因而在具體的家算計安全檢測過程中,需要選擇合理的安全檢測方法。

4 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的主要方法

4.1靜態分析安全測試

靜態分析安全測試主要通過對源代碼進行安全掃描,根據程序中數據流、控制流、語義等信息與其特有軟件安全規則庫進行匹對,從中找出代碼中潛在的安全漏洞。它可以在編碼階段找出所有可能存在安全風險的代碼,開發人員可以在早期解決潛在的安全問題。[2]

4.2形式化安全測試。

該安全檢測方法是確立軟件的數學模型,通過形式規格說明語言的支持提供形式化的規格說明。比較常用的形式規格語言有基于模型的語言、基于有限狀態的語言及基于行為的語言。有定理證明與模型檢測兩種形式化安全檢測的方法。

4.3基于模型的安全功能測試。該方法是對計算機軟件的行為與結構通過建模的方式生成測試模型,以測試模型為基礎生成檢測用例,進而驅動軟件安全檢測。比較常用的模型安全功能測試方法有有限狀態機與馬爾可夫鏈等等。

4.4語法測試。

該測試方法是以被檢測軟件的功能接口的語法生成軟件的測試輸入,通過這種方式檢測軟件對不同種類輸入的反映情況。用該方法進行測試的通常程序是對軟件接口的語言進行識別,定義語言的語法,在以語法為基礎生產測試用例同時執行安全檢測。

4.5基于故障注入的安全性測試。

該安全檢測方法是應用故障分析樹與故障數的最小割集來生產檢測用命。故障樹分析法用系統最不該發生的時間作為頂事件,在尋找導致事故發生可能的中間事件與底事件,通過合理的邏輯門符號將頂事件、中間事件與底事件進行連接,形成故障樹。該方法可以顯著提高檢測的自動化程度,是比較充分的安全檢測方法。

4.6模糊測試。

目前所用的是基于白盒的模糊測試,是對傳統模糊測試技術的進步。該檢測方法有效的結合傳統的模糊測試技術與動態測試用例。

5. 計算機軟件安全檢測的主要技術

5.1功能驗證

功能驗證就是對軟件需求中確定的有關安全模塊的功能進行測試驗證。作為網絡信息系統自身安全建設的需要,設計者會在軟件設計和開發過程中增加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如權限管理模塊,數據加密模塊,傳輸加密模塊, 數據備份和恢復模塊等, 對安全的功能驗證可以采用與一般的程序功能測試相似的方法,如黑盒測試方法, 白盒測試方法或灰盒測試方法等用例來進行測試。

5.2 漏洞掃描

漏洞是指硬件、軟件或策略上的缺陷,這種缺陷導致非法用戶未經授權而獲得訪問系統的權限或者擴大訪問權限。在計算機軟硬件系統中,沒有絕對安全的組件,各種操作系統存在安全漏洞, 各種數據庫管理系統也存在安全漏洞,漏洞掃描軟件可以有針對性地對信息系統和應用軟件的有關漏洞進行掃描,再對發現漏洞進行有效的防范或補救措施,也可以對采取保護措施防止非法者利用已知的漏洞進行攻擊。常見的漏洞有拒絕服務漏洞,本地用戶擴權漏洞和遠程用戶擴權漏洞等。

5.3 模擬攻擊

模擬攻擊,就是假設自己是一個非法入侵的攻擊者(如黑客),利用目前存在的系統漏洞和常用的攻擊手段,對提交評測的系統的開發環境或使用環境里進行攻擊,以發現安全問題。主要的攻擊技術分為以下三類:服務拒絕型攻擊,漏洞木馬型攻擊,偽裝欺騙型攻擊。

5.4 偵聽技術

偵聽技術,也稱網絡監聽,可以獲取網絡上傳輸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并不是發給自己的,網絡偵聽技術是一個常用的手段,可以有效地管理網絡,診斷網絡問題,檢查網絡的安全威脅。目前網絡偵聽工具有多種, 有硬件,也有軟件的。測評人員為了評測信息系統的安全環境,熟悉網絡偵聽技術,使用偵聽技術是一種有效地安全測試方法。[3]

6.結束語

近年來基于Web 服務的分布式軟件快速發展,如何對Web 服務開展安全性測試是分布式軟件安全性測試面臨的嶄新課題[4]。而軟件安全檢測方法的存在其主要作用就是檢測、分析軟件或軟件設計中存在的這些安全問題,從而指導軟件進行安全性能改善[5]。另外,我們還要將軟件安全測試貫穿于整個軟件開發過程中,并采用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和方法,定能保證軟件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陳璇.淺談關于軟件安全性測試方法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9(3).

[2]施寅生,鄧世偉,古天陽.軟件安全性測試方法研究[J].微計算機信息.2008, 24 (1-3):56-58.

[3]王曉華.軟件安全測試方法研究.農業網絡信息.2010(3).

[4]晁永勝,鄭秋梅.軟件安全建模與檢測[J].計算機仿真,2007(10).

篇7

【關鍵詞】網絡安全 防火墻 信息加密 入侵檢驗 防病毒功能

計算機網絡的普遍使用和發展,讓人們的工作與生活都方便化。但計算機網絡中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威脅。計算機網絡違法行為大大增加,更多的黑客網站隨之產生,不得不讓人們對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開始注重和研究。

一、解析計算機網絡的危險原因

(一)數據庫存放內容有隱患

計算機通常把數據庫控制體系的大部分數據存放在不同的數據庫中,包含我們上網用的全部信息,數據庫看重與信息的存放、使用與管理的方便性,卻未顧慮安全性能。要使數據庫具有安全性,一定要確保信息的安全與全面性。信息的安全性主要預防數據庫被損害與不法存?。粩祿斓娜嫘允穷A防數據庫里有與語義不相符的信息。

(二)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因素

操作系統是一種支撐軟件,為系統操作的環境與多數管理性能提供了控制系統的軟件與硬件能源。操作系統軟件本身的安全隱患和系統研發策劃不細致落下的漏洞都給網絡帶來了威脅性:1.操作系統構建版塊的不足。一些黑客常常對操作系統的缺陷實行進攻,使計算機體系,尤其是服務器體系馬上壞掉。2.操作系統帶有的程序,可使人們通過網絡發送文件、加載或組裝,包含可運行文件,上述內容都帶有危險因素。3.操作系統有另一個危險因素,就是它能建立進程,含有進程的遠程建設與使用,使被建立的進程含帶創建的性能,這為在他端服務器上裝建“奸細”軟件創造了環境。4.操作系統也有遠程調選性能,而這性能需通過許多的步驟,其中的通訊步驟也許會有被人控制的危險。5.操作系統自身的缺陷存在的危險,雖然能通過更新版本來填補操作系統的不足,但系統的若有一處漏洞,就會讓系統的全部安全操作一文不值。從察覺問題到升級,很微小的漏洞就能夠讓整個網絡作廢。

(三)別的因素

自然環境很容易對計算機系統硬件與通訊設備帶來影響,例如眾多自然災情給計算機網絡帶來的威脅和突發原因,如電源壞掉、機器的功能錯亂、軟件開創中遺留的疏忽等,都會給計算機網絡帶來嚴重影響。另外管制不妥、規定章則不全面、安全管制水平低、操作錯誤、失職行為等都對計算機數據安全存在威脅。

二、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預防方法

(一)技術方面

1.處理IP 盜用現象。把IP與MAC 地址綁定在路由器上。若是某一IP由路由器連接Internet 時,路由器需檢驗發送此IP地址的工作站的MAC與路由器上的MAC地址點符合與否。若是符合則通過,不然就失敗,同時向發送此IP地址的工作站返還警報提醒。

2.通過網絡監控保護子網系統的安全。網絡外部的侵襲可使用防火墻來阻擋,但這對網絡內部的侵入就沒有任何用處。這時,我們可使用對每個子網建一個具備審計功能的文件,給管理者解析自身的網絡操作提供根據。建立一個專門長久監聽子網里計算機的彼此互聯情況的程序,就可把系統中每個服務器的審核文件拷貝下來。

3.數據庫的拷貝和復原。數據庫管理者保護信息安全性與全面性的主要步驟就是數據庫的拷貝和復原??截愂菑驮瓟祿熳詈唵魏妥羁梢灶A防意外的準確方式;復原是指產生意外后使用備份進行復原數據的步驟。

4.使用加密技術。使用加密技術是數據安全關鍵技術,加密步驟是為了使信息安全化。通過密碼的數字簽署與身份驗證是目前確保數據完整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5.使用入侵檢驗系統。入侵檢驗技術是為確保計算機系統的安全而研制和配備的一種可以準時察覺且讀出系統中沒有授權或異常情況的技術,是一種可檢驗計算機網絡里犯罪行為的技術。在入侵檢驗系統運行時,入侵檢驗系統可辨別出每個不應有的操作,從而禁止操作,來確保系統安全。把入侵檢驗技術應用在學校網絡中,最好使用混合入侵檢驗,在網絡中同時使用基于網絡與主機的侵襲檢驗系統,便可構建一套全面的立體的主動預防系統。

6.Web、Email、BBS的安全監控體系。在網絡的www服務器、Email服務器等中采用網絡安全監控體系,進行追蹤、監控網絡,攔截Internet服務器傳送的消息,并把它換為原有的www、Email、FTP、Telnet運用的樣式,構建存儲瀏覽內容的數據庫。及時察覺在網絡上輸送的不法數據,及時向高層安全網管站申報,進行防護。

(二)管理方面

交換及背面有一個標記為Console的接口,它專門用于對交換機進行配置和管理;通過Console接口連接并配置交換機是最常用、最基本的,也是網絡管理員必須掌控的管理和配置方式。雖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若干種配置和管理的方式(如Web方式、Telnet方式等)但這些方式必須通過Console接口進行基本配置后才能進行;不同交換機的Console接口的類型也是不同的,多數采用RJ-45接口,但也有少數采用DB-9或DB-25串口接口。上述的各個接口方式都是需要通過Console線連接到配置用計算機的串行口。

(三)物理安全方面

為確保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和可靠,一定要確保系統機器具備安全的物理環境。這一環境是說機房和其設備,主要內容如下:計算機體系的環境條件、機房地點環境的選取與機房的安全預防。

總的概括,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計算機網絡安全問題。網絡安全不單是技能因素,也存在安全管理缺陷。我們一定要全面思考安全問題,研制適合的目標、技能策劃與有關的配套法律等。世界上沒有絕對安全的網絡體系,伴隨計算機硬件與軟件的快速變更,它的技術水準也在增高;伴隨計算機網絡技能的不斷進步,網絡安全預防措施也相應網絡使用的進步而迅速進步。

參考文獻:

[1]紀祥敏,連一峰,許曉利,賈文臣.入侵檢測技術的研究與進展[J]. 計算機仿真,2011,21(11):130-131.

[2]郭洪剛,劉克勝.入侵檢測技術及其脆弱性分析[J].信息安全技術,2012(5-6):50.

篇8

關鍵詞:應急通信;綜合組網;異構網絡融合

近年來,自然災害等各類突發事件頻繁發生,所造成的影響非常惡劣。應急通信作為國家應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應急保障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運用異構網絡融合的思想,進行應急通信綜合組網技術方案的研究,可實現應急條件下多種通信手段融合互通、多種網系綜合集成、多種業務綜合保障,必將成為未來應急通信發展的一種趨勢。

1方案技術原理

1.1衛星通信網作為廣域網接入

當重大災害發生后,交通、電力與地面通信設施均可能遭受嚴重損壞。在這種情況下,要充分發揮應急通信網絡的功能,就必須綜合現存的網絡基礎設施,有效集成各種通信手段,包括無線自組網、蜂窩網、因特網、短波網等,特別是利用衛星通信網構建空間通信鏈路、作為廣域網接入這一關鍵環節。因為災害救援現場的集群通信網、MANE等網絡可通過衛星中繼的方式,繼續擔負災區應急通信保障任務,還可以對次生災害發出報警,保持政府救援機構與災區的通信聯絡,提供救援隊伍的通信設備,恢復受災群眾與外界的聯系,讓外界實時了解災情和救援進展等。由此可見,將地面通信網與衛星通信網互聯,進行應急通信C合組網,構建一體化的應急通信綜合保障體系,將有效形成無縫覆蓋的立體化的應急通信服務區,實現快捷順暢的應急通信保障。

1.2無線Mesh網絡做無線局域網覆蓋

無線Mesh網絡是通過無線鏈路把用戶節點、路由器節點和網關節點三個部分連接起來,構成的一個多跳的移動自組織網絡。它基于IP協議,具有無中心、自組網、容量大、速率高、覆蓋廣、成本低等特點,與現有無線網絡可兼容互通,方便提供因特網的寬帶接入、無線局域網覆蓋,為靜止或移動終端都能提供網絡連接。在Mesh網絡環境下,各用戶終端可通過相關的無線技術連接到蜂窩網、WiFi網、WiMAX網、衛星通信網、短波/超短波通信網和無線傳感網,不同網絡根據其支持的協議選擇與Mesh網關互聯,而Mesh網關可通過無線多跳與視距范圍外的路由器、因特網核心網或PSTN網建立聯系,實現整個應急區域內網絡的無縫覆蓋。

1.3無線WiFi網絡連接通信設備

近年來,無線WiFi網絡正在引領著世界時尚潮流,它憑借網絡覆蓋范圍較廣、建設費用低、傳輸速度快、安全可靠等優點,廣受人們所歡迎,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運用。目前,世界上已經將IEEE 802.11系列標準統稱為WiFi。其中,IEEE 802.11a及IEEE 802.11g標準的傳輸速率可達到54Mb/s,而IEEE802.11n可以將傳輸速率提高到300Mb/s以上,網絡覆蓋范圍可擴大到幾平方公里。在應急通信保障中,我們也可以在WiFi網絡環境下,將各類基礎通信設備與智能終端進行互聯,達到簡潔高效的通信效果。

2方案整體架構

2.1硬件設備

本技術方案借鑒異構網絡融合的思想,采用衛星通信網作為廣域網接入,以應急指揮車為基本結構單元,利用無線Mesh網絡作無線局域網覆蓋,綜合集成無線IP視頻采集系統、無線IP語音通信系統、數據信息采集系統、災情信息系統等應急通信設備,再用無線WiFi網絡實現短波綜合接入設備與移動智能終端的有效互聯。除此之外,再輔以網絡接入接口、高性能計算機和供電系統等配套設備,可快速實現突發事件救援現場應急通信的綜合組網,能為救援隊伍和受災群眾提供及時可靠的應急通信保障。方案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

2.2軟件系統

軟件系統方面主要包括:災情監測數據處理系統、IP視頻處理系統、IP語音處理系統、語音系統、網絡管理系統、用戶管理系統、信息及交流系統、信息安全系統、數據備份存儲系統等。

2.3方案功能

該方案可實現以下功能:

(1)構建災害現場網絡平臺(網絡管理、數據管理、數據平臺);

(2)實現與后方的網絡通信;

(3)可召開視頻會議;

(4)可進行單兵圖像、數據采集;

(5)筆記本電腦、PDA等設備的網絡接入;

(6)應急流動災情觀測網絡接入;

(7)具有WiFi功能的智能手機通話,而無需運營商的網絡支持。

3短波綜合接入設備

在無線Mesh網絡覆蓋下的WiFi網絡環境中,接入一種短波通信綜合接入設備,該設備以應急通信保障的組織運用為目的,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通過WiFi技術實現短波通信設備與移動智能終端的有效互聯,提供一種方便指揮員使用的通用通信和指控手持操作終端。這種終端依托多信道適配器,屏蔽用戶與各種通信設備的聯系,使用戶進行各種通信和指控作業時,不需要直接操作通信設備即可完成所需業務,可以大幅提升用戶的操作靈活性。該設備軟硬件可剪裁,具有軟件代碼小、高度智能化、響應速度快等特點,非常適合于應急通信條件下實時與多任務的特點。

3.1短波綜合接入設備的結構

短波綜合接入設備主要由主機與智能手機及其應用軟件組成。其中主機包括1個主控單元、1個業務傳輸單元、1個信道適配單元和1個電源管理單元。組成框架如圖2所示。

(1)主機

主機是綜合接入設備的核心,由主控單元、業務傳輸單元、信道適配單元和電源管理單元4個部分組成。經過WiFi連接智能手機后,通過手機應用程序控制完成網絡接入和對等通信模式的切換功能、短消息、短語音、聲碼話、電子郵件、代碼指揮、專項語音、應急協調、文件傳輸、數據廣播接收等功能。

其中,主控單元是系統軟件的硬件支撐平臺,是主機的核心部分。主要完成對其它單元的控制,使各單元組成有機整體,同時實現對系統外接設備的監視、控制、調度、管理等功能,充分發揮各單元的通信功能;業務傳

輸單元在主控單元控制下完成各種類型的業務傳輸,包括專網建鏈和信息散布服務功能,完成高速數據調制解調功能和聲碼話功能,完成有線電話、有線數據傳輸功能,完成移動3G網絡下的數據、語音和視頻等業務功能;信道適配單元是應急終端與外接設備進行連接的核心模塊,可通過無線方式和有線方式連接各種外部設備,實現數據的收發;電源管理單元完成D/C變換,為整機其它單元提供穩定的直流電源。

(2)智能手機應用軟件

智能手機應用軟件是綜合接入設備的客戶端,為用戶提供各項服務的操作和現實,滿足用戶的各種應用需求,主要為用戶通訊錄管理、短消息收發、短語音收發、電子郵件收發、代碼指揮、專項語音通信、聲碼話、文件傳輸、數據廣

播接收等具體功能。該軟件可運行于安卓智能手機操作系統。

3.2短波綜合接入設備的功能

短波綜合接入設備可實現以下功能:

(1)在專網選頻接入方式下,提供通用網絡語音服務、通用網絡數據服務接口,內置電子郵件、文本短信等信息服務,通過配接短波綜合終端可為用戶提供應急網絡語音、電子郵件、文本短信和代碼指揮等功能。

(2)在專網選頻對等通信方式下,通過專網選頻快速建鏈技術,實現同一子網內現場用戶之間的對等通信,提供專網協同語音服務和專網協同數據服務接口,完成現場用戶間的專網協同語音通信和自定義數據信息交互。

(3)擴展設備接口,適配多種通信方式。同時增加數據路由交換,提供數據加密傳輸服務、語音加密傳輸服務。完成短消息、微信短語音、聲碼話、電子郵件、代碼指揮、專項語音、網絡電話、網絡視頻、有線電話、有線數據、數據廣播接收等功能。

(4)嵌入應急指揮信息系統軟件后,為指揮員提供在線/離線地圖展示、導航定位、災情接報、位置上報、態勢共享、威脅告警、標圖標繪、預案管理、資源管理等服務。

4結束語

由于現階段我國應急通信系統建設還存在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關于應急通信的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尚未健全,各種應急通信網絡的標準制式不夠統一,通信手段之間還不能實現有效的互聯互通,通信運營商之間的合作機制尚未完善,因此,應急通信綜合組網技術的研究還有較長的路要走。本文提出的應急通信綜合組網的技術方案,是對應急通信保障模式的一次探索,其科學性和實用性還有待繼續論證,需要在實踐中經歷一個認識、深化和完善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陳兆海.應急通信系統[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

[2] 王一.WLAN Mesh技g及應用探討[J].無線通信技術,2011.

篇9

摘要:本文從課程內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討論了我校對大學本科階段的“多媒體技術基礎”課程教學的一些改革實踐。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課程;同步多媒體集成語言(SMIL);課程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華東師范大學自1979年計算機系成立以來,就開設了“多媒體技術”課程,長期以來由于學生人數眾多及實踐條件的限制,這門課程主要以理論知識的教學為主。隨著PC機的日益普及以及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日益廣泛,學生對多媒體技術課程實踐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總結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并借鑒國外同類課程的教學經驗,根據目前的教學條件,針對計算機專業本科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出了下面的課程設計方案。

2課程設計方案

多媒體技術方面國內外有不少教材,但覆蓋的主要內容都差不多,其核心的主題如表1中主題列所示,而主要設計的內容如表1課堂實驗考察的內容列所示。以往教學主要強調多媒體的概念的講解,以及多媒體涉及的算法等,其中涉及較多的微積分公式、矩陣運算和復雜的概率問題。查閱以往的調查表,學生反應該課程內容過于枯燥,而且比較抽象和深奧。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和提高教學效率,該課程在保持傳授內容不變的基礎上,調整一下教學方式,通過課堂實驗來增強學生對于多媒體概念的理解,并在課時安排上壓縮了以往對某些算法及公式的詳細推導,而采用實驗對比方式讓學生對這些算法及公式有一個直觀的印象。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在課后仔細研究那些推導過程,也鼓勵他們研究與改進算法。

3實施方案

多媒體技術課程由教師授課和學生課堂實踐兩部分組成。實踐方面的實施方案采用NAS為主的硬件環境,學生最終要提交一份實驗演示系統,架設Helix Server流媒體服務器,并利用SMIL語言進行布局和管理,編寫簡單的PHP腳本,以WEB的方式來遠程管理流媒體服務器。

3.1實驗內容

針對表1中的教學安排設想,針對應該完成的十大主題內容,相應的實踐內容設計如下。

① 將圖片和視頻以CMY/RGB/YUV/YCbCr存儲,觀察高分辨率下效果;

② 通過電視、電腦、攝像頭等設備理解模擬視頻和數字視頻;通過麥克風、混音器等理解聲音數字化與MIDI;

③ 利用GIMP、MSPaint等工具查看不同算法下的圖像的邊緣輪廓等;

④ 利用ImageJ觀看圖像不同壓縮率下像素頻率分布圖;

⑤ 利用Adobe Premiere采集,Vegas Video編輯視頻和重現素材;

⑥ 利用Audacity錄制音頻并編輯,利用Sound Forge進行音頻壓縮;

⑦ 利用QuickTimePro,RealProducer及WindowsMediaEncoder

對視頻和音頻進行編碼;

⑧ 配置Helix服務器,編寫SMIL文本,實現多媒體動態網頁,及了解流媒體的傳輸機制;

⑨ 利用Ekiga和Skype進行視頻會議,考察手機接受多媒體的同步化、吞吐量、延遲、抖動和錯誤率指標;

⑩ 編寫簡單PHP腳本,實現內容管理系統,自動生成個性化的流媒體文件。

3.2硬件環境設計

NAS是一種將分布、獨立的數據整合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數據中心,在架構上類似簡單的個人電腦,只需電源與簡單的控制鈕,適合作為課堂實驗硬件環境中重要的流媒體服務器和存儲控制設備。網絡攝像頭作為廉價的視頻采集工具,可通過路由器直接將視頻信號存儲在NAS中。話筒和音響設備作為音響的采集和重現工具,通過數字媒體適配器,將音頻信號送入NAS中,并可以通過電視機觀看最終的影音效果。掃描儀和打印機可以讓學生手工修改某些圖像或者加入自己的簽名,而外接的USB硬盤和閃存可以作為鏡像服務器,在NAS崩潰時進行恢復。USB不間斷電源可以保證視頻和音頻采集過程不被中斷,也可以確保NAS崩潰時恢復過程不被中斷。通過支持多種協議(如NFS、CIFS、FTP、HTTP等)和多種操作系統的NAS,學生可以通過任何一臺手機/PC/Mac,在互聯網上采用IE或Firefox瀏覽器就可以對NAS設備進行直觀方便的管理。多媒體服務器硬件整體環境如圖1所示:

圖1 硬件整體環境

3.3流媒體服務器的選擇

目前常見的流媒體服務器,主要有RealNetworks Helix Server,Microsoft Corona Server,QuickTime Darwin Server,其中以Helix Server較為流行。Helix Server是整個流媒體架設平臺的核心軟件,通過Helix Server的建立,可以使瀏覽者訪問服務器上的影音文件,由此實現網上在線視聽。通過修改服務器的配置文件,定義服務器最大連接數,分配IP地址和端口號,啟用緩存管理,添加用戶和分發許可證等,可以利用RealProducer將原始的影音文件轉化成多流的影音文件,這種文件是可以根據瀏覽者的網速而傳送不同質量的影音文件,以適應用戶的不同網速(如撥號上網、ISDN、局域網、DSL/Cable)。

在NAS上安裝Helix Server,提高了資源信息服務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時具有良好的可擴展性,且成本低廉。Helix服務器的日志功能可以整合NAS的日志功能,提供全面的性能分析和故障排除,提供數據在線備份的環境,減少系統崩潰幾率。

3.4多媒體同步集成語言的使用

SMIL(多媒體同步集成語言)是基于XML標準用來描述多媒體內容互動展示的工具。學生制作好多媒體文件后,可以通過SMIL布局模塊,添加屏幕左上方偶爾翻轉的電臺標記或節目標記,在屏幕右下方不斷滾動前置的微型廣告,在屏幕的底端從左到右滾動某些特殊友情提示或其他信息。學生還可以通過SMIL的計時模塊,執行基本配置文件處理DOM事件(如點擊、鼠標移過,事件可以用來開始、中斷和終止多媒體對象和時間容器)來實現交互式體驗,利用提供的3種時間容器(eq、par、excl)對多媒體對象或時間容器的排序來實現同步。學生可以利用內容控制模塊來個性化和預取多媒體對象,定義多媒體流之間的過渡效果(如淡入淡出)。

3.5內容管理系統的實現

多媒體課程的實驗演示系統如圖2所見,學生使用PHP開發內容管理系統(CMS),后臺運行的WEB服務器是Apache,數據庫是MySQL,學生需要擴展他的系統使其適應交互式多媒體對象的演示。在CMS中,樣板參數預先存儲在數據庫中,當有請求需要時被調用填入預定義的樣板中。樣板處理器是CMS中的PHP腳本,響應來自WEB服務器端的CGI呼叫請求。由客戶端提交的XHTML表單文件,最終生成SMIL文檔。樣板是SMIL文檔,通過樣板處理器從MySQl數據庫中收集的樣板參數,通過CGI請求中收集多媒體對象ID參數?;谛实目紤],多媒體對象直接以二進制文件方式存儲在網絡硬盤上(而非以BLOB的方式存儲在數據庫上),通過SMIL文檔調用,以URL鏈接的方式嵌入用戶瀏覽的頁面中。

圖2 內容管理系統

這個項目建議用戶端采用RealPlayer,RealPlayer比其他播放器有更多的優勢:RealPlayer能安裝在各類操作系統(Windows,Linux/Unix,Mac)上并得到了廣泛應用,RealPlayer支持SMIL 2.0幾乎所有的標準(QuickTime只支持基本配置文件)。圖2的SMIL文檔網頁頁面是生成的SMIL演示文檔的屏幕截圖,該頁面的布局、內容等都可以通過用戶提交的表單來定義。

隨著時間或者通過用戶的交互,演示頁面不停的變化,可以通過底部導航欄來設置自己想看的圖片、聲音或視頻。可以通過向左("")按鈕來選擇所需要的多媒體對象,標題欄的信息通過數據庫取出顯示在網頁上,并且會隨時間變化而產生變化的。通過這個Web版的管理工具,可以自由展示各種圖片、音樂、影片等,并將文字、字幕等信息,并以自定義的方式同步顯示。

4學生考核評價

篇10

關鍵詞:供電網;安全運行;防雷技術

中圖分類號:TM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3)08-0130-02

1 配電線路防雷的意義

配電線路的防雷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雷電會直接傷害到配電線路本身,并且因為雷電具有高溫、穿透性較高,以及有著較強的高輻射壓等,因此就容易對配電線路和配套設施產生破壞。配電網絡在雷電的作用下會瞬時增加電壓,這樣在升壓的過程中,就很容易擊穿配電系統的變電設備和容電設備,從而對整個配電線路的正常使用產生很大的影響。并且,瞬間增加的電壓會損毀用電設備,從而帶來經濟方面的損失。另外,在配電線路的施工中,因為配電網比較的高,并且很容易導電,那么在雷電的作用下,就很容易出現施工人員的雷擊事件,嚴重影響到了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就需要重視配電線路的防雷處理技術,從而保證施工的正常運行以及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

2 雷電給配電線路帶來的危害

目前,在我國的廣大不發達的地區,包括郊區和城區,依然將無備用的放射式、干線式以及樹枝式的方式應用在電網的接線中,這種接線方式雖然具有很多的優點,比如操作十分的簡單,不需要花費很多的資金,運行起來也比較方便等等,但是一系列優點的背后必然會存在著缺陷,那就是在供電可靠性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特別是農村電網中的35 kV輸電線路和10 kV的配電線路,它在線路方面有著十分廣泛的分布,并且絕緣等級方面也存在著問題,如果出現了雷雨天氣,那么在雷電的作用下,就很容易出現事故,比如大面積的停電等,這樣就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工農業正常的生產,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日常生活。

3 10 kV配電線路防雷的基本手段

①避雷針引雷防雷手段。根據以往的實踐經驗,如果將線路避雷器或者避雷針安裝在輸電線路上,那么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防雷效果;配電線路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并且如果在配電線路上安裝避雷器,還可以對架空絕緣線路起到一個保護的作用。但是這種方法存在著弊端,比如避雷器容易老化,會產生比較多的故障等,這是因為避雷器在工頻電壓下往往需要工作十分長的時間,并且偶爾還會出現雷擊等現象,這樣頻繁的發生事故,必然會影響到配電的穩定性。因此,就可以將氧化鋅避雷器安裝在配電線路中,這種避雷器不需要進行維護,并且在安裝的時候應該進行選擇,重點那些容易被擊中的配電線路段。此外,為了全面的對配電線路進行保護,還需要安裝一些相應的配電設備。

②接地法防雷。在配電線路中,在對接地電阻進行降低的時候,往往可以采用兩種方法,采用水平接地體法;在降阻中經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水平接地體法,但是經過長時間的實踐研究以及調研結果發現,水平接地體并不能有效的達成目標,甚至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此基礎上,因為它需要水平接地,那么就很容易受到腐蝕和損毀,這樣就會大大的降低它的使用年限。采用降阻劑降阻:這種方式指的是將一些高效膨潤土降阻防腐劑添加在水平接地體的周圍,這樣就可以將降阻效果充分的施加在降低塔桿上,并且具有穩定的性能和較好的防腐性等優點。高效膨潤土降阻防腐劑因為存在著較低的電阻率,那么如果遇到了水就會發生膨脹作用,從而增大體積,那么這些特點就可以被合理的利用起來,將高效膨潤土降阻防腐劑添加在接地體的周圍,這樣就可以擴大接地體的有效的面積,然后在吸水膨脹的作用下,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接地體與周圍土壤的接觸電阻起到消除的作用。同時,土壤中會逐漸的滲透高效膨潤土降阻劑的強吸水性和保水性,那么就會對接地體周圍的土壤電阻率起到降低的作用。又因為高效膨潤土降阻劑具有較大的年度,在滲透和擴散方面有著比較慢的速度,這樣在接地的前五年時間里,接地電阻會一直的下降,而過了這五年電阻就會逐漸的穩定,它的使用年限至少可以達到五十年。

③增加配網線路絕緣線。在局部加強絕緣,可以有效的對線路工程造價起到降低的作用??梢圆扇∵@些方法,加厚絕緣導線的固定處,這樣就可以保證放電在擊穿導線時只能夠從加強絕緣區的邊沿處來進行,或者是將絕緣皮擊穿之后才能夠將導線擊穿,這樣就可以實現線路的擊沖放電電壓提高的目的。

4 10 kV架空絕緣導線雷擊斷線防護措施

①架空地線的安裝。架空地線可以將很大幅值的雷電壓轉化成為電流,這樣桿塔接地電阻就可以將這些電流給有效的派出去,這樣就可以起到對雷電過電壓進行大幅度降低的作用,從而保護導線。如果是110 kV及以上的電壓等級送電線路,并且具有較高的絕緣水平,那么通常在防雷方面都是采用這樣的方式。10 kV的配電網因為有著較低的絕緣水平,如果架空地線被雷擊之后,就會出現反擊閃絡,從而可能產生絕緣導線被燒斷等情況。根據相關部門的有效統計表明,直接雷只有很小的概率會擊中配電線路,而感應過電壓則是配電線路雷電過電壓的主要故障原因。

②防弧金具的安裝。防弧金具往往安裝在距離絕緣子中心150~200 mm之間的范圍內,這樣就可以讓雷電過電壓在絕緣子鋼腳和防弧金具之間定閃絡,那么防弧金具上就會燃燒連續的工頻短路電流電弧的弧根,這樣導線就不會被燃燒。這種方式只需要十分簡單的操作即可,并且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資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它可以防止雷電將導線擊毀,但是雷電會將絕緣層破壞到,所以如果遭受到雷擊,那么就需要對燒傷的防弧金具進行及時的更換。

③合成絕緣子的安裝。合成絕緣子如果安裝在架空地線中,那么就可以對線路的沖擊耐壓水平進行提高,保證閃絡現象只會發生在雷電感應過電壓比較高的情況下,合成絕緣子的有著較大的放電爬距,那么工頻續流就不能夠建弧,從而熄滅。但是合成絕緣子有著比較高的價格,如果發生了多次閃絡,就會損傷到合成絕緣子。

④避雷器的安裝。避雷器可以對感應過電壓幅值進行有效的限制,在雷擊閃絡后可以對放電能量進行吸收,對工頻續流起弧產生阻止的作用,從而對導線進行有效的保護。但是因為氧化鋅避雷器的價格并不低廉,那么就需要仔細的研究,比如各組之間應該安裝的距離等等,要保證最少的安裝,但是卻能夠對全線起到保護的作用。

5 結 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應用到電力的地方越來越廣,電力的穩定和安全運行關系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還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經濟的發展,因此就需要產生足夠的重視。電網要想安全穩定運行,必須要做的就是防雷;根據實踐研究證明,供電網中很容易出現事故的就是配電線路,因此就需要重視配電線路的防雷技術,本文主要分析了配電線路的防雷技術,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 李留斌.配電線路防雷技術工作分析[J].北京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