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運維培訓心得體會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5: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變電運維培訓心得體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變電運維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關鍵詞:電網調控;一體化;系統建設

作者簡介:韓海龍(1970-),男,內蒙古巴彥淖爾人,內蒙古巴彥淖爾電業局,工程師。(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張海霞(1972-),

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電力(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電力培訓中心,工程師。(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3-0202-02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繁榮,電力工業也有了飛躍式的發展,電網的結構越來越復雜,給電網的運行管理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利用傳統的方式對電網進行調度和運行管理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電網調控一體化系統應運而生,使電網的調度、集中運行、監視、控制成為可能。

一、電網調控一體化模式的概念和優勢

1.電網調控一體化模式的概念

電網調控一體化模式,就是在電網調度和變電監控中實施一體化設置,使電網調度、監控中心和運行操作站等各方面結合起來,共同對電網進行管理。

在傳統的電網管理模式中,電網調度由電網調度中心負責,而對變電站進行監控、運行、維護等內容則由集控站負責,這就需要較多的人力,而且工作分配也很不均衡。集控站往往表現為忙閑不勻,有時人手不夠,有時人員又大量閑置,提高了運營成本,形成了人力資源的嚴重浪費。

在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中,電網的調度、對變電站進行監控都由調度中心負責,而且還可以執行在特殊情況下的緊急遙控等操作;對于調度指令的分解、執行和運行、巡視等內容則由運維操作站負責,二者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在實際運行中,取消縣級調度,把原來由集控站負責的監控工作調整給調度控制中心,進行集中監測,能夠有效地整合資源,有利于建設和運用統一的監控管理系統。[1]

2.電網調控一體化模式的優勢

電網調控具有多方面的優勢,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更好地實現調度運行的集約化管理,提高了調度人員的日常工作的效率。具體體現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精益化管理提高電網設備操作效率。在一體化模式下,監控人員一旦發現事故及異常,可以在第一時間匯報給調度中心,不同于原來那種調度、集控站、操作隊的調控模式,省去了中間環節,因為調度能夠直接參與對故障性質的判斷,縮短了匯報時間,同時又能提高故障結論的正確性;當發生緊急情況時,當值的調度員能夠直接給監控員下達命令,利用遙控操作,及時隔離故障發生點。例如,當系統出現單相接地故障,當值的調度員、監控員通過分析和判斷,直接實施遙控操作,迅速地切除故障。如果需要臨時調整電網的運行方式,當值的調度也可以通過遙控操作,改變電網的過渡方式,切實提高對事故的處理效率和應變能力。[2]

(2)通過集約化運行避免人力資源的浪費。調度和監控共同值班能夠有效減少值班人員的數量,降低監控設備和場地等方面的投資,對資源進行優化布局,實現減員增效的目標。從原來的監控、倒閘操作、運行、維護等多種人員變成單一的監控電網設備人員,能夠使監控人員對監控信號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全面,可以借助上傳的信號作出快速的判斷,及時發現影響電網設備運行的問題和程度,從而能夠保證更加及時地隔離故障,促進電網的安全運行。

(3)通過智能化技術平臺促進電網技術裝備的完善。電網設備和技術水平的發展和變革使電網調控一體化運行成為可能,而這種新的運行模式反過來又能促進電網運行的設備更新和技術水平的再提高,這與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生產關系之間的辯證關系不謀而合。事實上,為了保障順利實施調控一體化,體現這種新模式的特點和優勢,各地的電力系統都在人才培養和設備更新上進行了相應的投入,對老電站、電網進行了綜合性、自動化的升級和改造,大大提高了電網運行的技術水平和裝備程度,出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

二、電網調控一體化系統的建設

根據調控一體化的要求,我們對電網調控一體化進行了建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建設目標

根據調度集控集約相融合、優化調整調度結構的基本原則,推行調控一體化的運行和管理模式,根據調度管理、設備運行維護的職責范圍,把地(市)、縣公司的輸變電站的運行、監控業務集中納入電網調度的范疇,進行統一管理,切實實現調控合一。在省級調度層面上,結合電網特高壓的建設進度進行結構和功能方面調整,實現電網的一體化運作。同時,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工作流程、業務體系、技術平臺,對整個體系進行優化。

2.實施內容

對省電力公司直管的電業局、縣級公司的變電運行進行集中監控、統一調控的一體化模式,建立電網調度監控中心運行所。在建制上,電網調度監控中心歸調度部門管理,而運行所則劃歸到變電運行部門進行管理。在地調層面上,根據原有的地市公司機構設置情況,加強了對變電設備運行和集中監控的功能,把原來屬于變電部門負責運行和維護的35~220kV輸變電設備納入到地調進行統一監控和管理,把原來的調度班組改制成為調控中心,對所屬地域的電網設備進行統一運行,集中監控和調度管理。在縣調層面上,把轄區內的配電網絡集中納入到縣調統一管理,同樣把原來的調度班組改制成縣級調控中心。

運行所接受對應的調控中心的運行指揮,無需承擔輸變電設備的運行和監控業務,只需要做好所轄變電站的日常操作、巡視維護、事故及異常情況的處理。在建制上,按片對運行所進行劃分和設立,原則上要位于所轄變電站的中心位置,從運行所到所轄的各個變電站所用的時間,按正常行駛速度不能超過45min;同時,在人員配置上和所管轄的變電站數量相適應。[3]

3.業務流程的優化和變更

設立地區調控中心后,省級調度員只是和地調調度保持業務聯系,不再和運維站、變電站等值班人員進行直接的業務聯系,這樣簡化了工作業務的流程。針對調控運行結構、功能方面的變化和調整,整個電網需要制定統一的調度運行業務流程,強化工作規范,保證和電網調控一體的運行管理模式相適應。[4]

4.技術平臺的升級

為了滿足電網調度一體系統的需要,對原有的EMS等設備進行擴充、開發,建立了新智能化的技術平臺,為實現信息共享、實施高級應用操作提供了技術和信息支撐。并借此時機對信息分類工作進行了全面整頓,治理了信息抖動等突出的問題,實現了規范和“五防”等系統的關聯和配合,確保調控機制的高效運轉。

三、當前電網調控一體化模式中問題

由于電網調控一體化與原來的電網運行方式明顯不同,是一種新的變革,在實施和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問題與不足。

1.調度人員對新設備的認識和操作能力不夠

有些調度人員多年來一直工作在調度運行的崗位上,具有豐富的調度運行經驗,可是,由于電網的發展,新技術、新設備不斷更新,有些工作人員在對新設備的認識和接受、操作能力上都相對缺失,監控信號時很容易形成疏漏。在技術層面上,調度一體化系統能夠實現開關的遙控,可是對于刀閘、繼電保護等設備卻不能進行遙控操作,仍然要靠工作人員在現場進行操作,無形中降低了運行的效率。

2.影響和干擾調度人員的因素眾多

在原來調控相對分離的運行模式中,調度人員在運行值班時的環境較為封閉和獨立,便于調度人員集中精力對電網進行監視、處理故障。在新的調控一體化模式下,由于監控機會頻繁發出語音告警、彈出窗口等信息,帶來信息的堆積,越是有事故發生時無用的信息就越多,信號迅速刷屏,監控人員根本不可能篩選出最重要的信息,從而影響對事故性質及程度的判斷和應變,必然會延緩處理故障的時間。

3.人員協調溝通不暢影響電網的服務質量

由于一般電網中的變電站較多,各變電站的地理位置跨度又比較大,每天安排的當值工作人員的數量是一定的。如果某一天需要檢修的電網設備較多時,調度往往不能按照計劃的時間下令進行停電操作,就會推遲電網的檢修和送電時間,影響電網的服務質量。特別是如果電網發生故障時,如果沒有及時對故障進行隔離就會增加電網的運行風險,帶來更大的事故和損失。

四、完善電網調控一體化運行模式的對策

1.加強培訓,提高調度人員素質

為了提高調度人員的業務能力,需要經常組織調度和監控人員到現場認識和學習新變電設備的操作能力,要求他們撰寫出現場學習報告,內容包括對設備的了解掌握情況、學習效果和心得體會、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要求等內容;同時,要加大在電網設備方面的升級和改造,使設備更加適應遙控操作。

2.加強信號監視確保重要信息及時上報

在信號監控方面需要配備專門的信號監視工作人員,對信號進行分工監視,強化、細化信息篩選和分析手段,必要時可以關小信號上報聲音。明確信息監視的原則,使用規范的信息名稱,采用更加科學的技術,開發智能化的信號分析系統,濾除誤報信息,實現信息的智能、分層、分流管理,在信息顯示方面采用更加直觀、簡潔的人機界面,提高信息監視的安全性和高效率,避免錯過重要信息,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優化人員配置,確保信息通暢

調控中心和運行所的人員配置要合理優化,每天的值班人員要充足到位,確保電網設備的操作及時。安排專門的人員進行每日檢修,按設備的數量配備合理的人數,避免調度、運維站操作時出忙閑不均衡的情況,保證各方面的人員溝通協調通暢。

五、結語

實施電網調控一體化運行模式是滿足電網安全、穩定的現實需要,也是電網調度發展的必然趨勢。需要不斷探索新的管理模式,使監控人員適應電網調控一體運行,早日實現電網的智能化控制。

參考文獻:

[1]趙亮,錢玉春.適應集約化管理的地區電網調度集控一體化建設思路[J].電力系統自化,2010,34(14):96-99.

[2]羅濤,何海英,呂洪波,等.基于全壽命周期理論的電網調控一體化管理模式評價[J].華東電力,2011,39(2):17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