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意識的含義范文

時間:2024-01-09 17:35: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環保意識的含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環保意識的含義

篇1

關鍵詞: 綠色體育 環保意識 實施途徑

在以往的體育教學中,教師通常只關注體育知識的傳授和體育技能的培養,忽視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致使學生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然而,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體育教師要提高對環保意識的重視程度,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滲透環保教育,逐漸提高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下面就討論實施綠色體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途徑。

一、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還可以強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因此,學校要重視對教育環境的創建。在體育教學中,優美、舒適的教學環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能夠提高學生對于體育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到體育項目的學習當中。另外,教師還要重視教學氛圍的營造,增強體育課堂教學的和諧性。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要平等看待每個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拉近師生間的距離,營造和諧、溫馨的教學氛圍。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體育教學。

二、做好體育場地的建設工作

體育教學的課堂一般在室外,體育場地和設備是體育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體育場地建設好了,自然就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標準的足球場和籃球場、美麗的操場、整潔的體育館等,都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育場地和設備是無聲的教材,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校園的美好,讓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完成體育課程的學習。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體育教師要適當將環保理念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如愛護體育設施、文明參加鍛煉等,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將環保教育與體育課堂相結合

(一)將環保教育和課堂內容相結合

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比如在進行乒乓球項目的教學時,教育學生不能將打破的球和壞掉的球拍亂扔。在活動完成之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打破的球和壞掉的球拍都是塑料,扔掉會對環境造成什么危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讓學生通過思考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同樣,在進行足球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草坪保護的重要性。

(二)將環保教育和體育知識相結合

教師可以在傳授體育理論知識的同時,將環保知識滲透其中。比如在講解健康的含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生活方式,明確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如教育他們不要接觸煙酒、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隨地吐痰等。在講解跑步的原理時,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一些跑步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要調整好呼吸,在遠離噪音、車輛和人流的地點進行跑步等。在進行競賽知識的講解時,教師可以介紹歷屆比賽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取得的節能環保的成效,并且讓學生理解北京奧運會所提出的“綠色奧運”的含義,從而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三)將環保教育和天氣變化相結合

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天氣變化,結合我國常出現的自然災害,引發學生思考。比如,如果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出現大風天氣,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我國沙塵暴現象頻繁出現的原因;遇上晴朗的天氣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臭氧層的重要作用;遇到下雨天,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酸雨出現的原因和危害;遇上寒冷的天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寒潮對河流和農作物的影響。思考能夠讓學生了解到環境變化對生活的重要影響,從而明確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

(四)將環保教育和環?;顒酉嘟Y合

在進行體育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組織開展一些環?;顒印1热缭趯W習籃球、排球等項目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籃球場地和排球場地進行清掃;在進行跑步訓練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操場的跑道進行清理;在進行跳遠項目的練習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沙坑進行水淋處理,避免出現大量灰塵。通過環?;顒拥拈_展,學生養成環境保護的習慣。

四、開展與環保相關的課外活動

在體育教學課堂之外,學校和教師也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環保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學校和班級可以利用黑板報進行環保知識、環保措施和環保重要性的宣傳。學生要根據要求完成對教室和校園的清潔工作。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進行春游、夏令營和實踐拓展活動,讓學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在召開運動會或其他集體活動時,要進行精神文明班級的評比,對于衛生保持良好的班級給予獎勵。利用與環境保護有關的節日開展環保教育,如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開辦與環保有關的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讓學生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學習環保知識。

總之,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環保意識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將環保知識與體育教學內容相結合,實施綠色體育教育,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參考文獻:

[1]涂涓.實施綠色體育教育培養學生環保意識[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2(06).

[2]杜芳軍.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09(03).

篇2

近日,由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主辦、著名童裝品牌派克蘭帝承辦,以小朋友為參與主體的中國首個兒童環保聯盟“愛地球?童盟會”于8月7日在京成立。與此同時,以“低碳環保”為主題的“愛地球?童盟會”系列社會公益活動在北京金源新燕莎Mall正式啟動。此次童盟會的成立旨在培養孩子保護環境的意識和參與環保的主動性,也是首次由企業搭建公益平臺、倡導環保意識從孩子抓起的一次嘗試和創新。

據了解,“愛地球?童盟會”系列社會公益活動是對派克蘭帝2009年“衣”行動的升級,并在“衣”行動愛心援助的基礎上深入傳遞了低碳環保的理念。2010年“愛地球?童盟會”活動得到了來自公益組織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顒蝇F場,國內實力派音樂人“水木年華”也以“愛地球?童盟會”環保大使的身份傾情加盟,給了到場的觀眾一個驚喜?!耙隆毙袆幼鳛椤皭鄣厍?童盟會”系列社會公益活動之一,即在節約和環保的理念下,在全國收集小朋友捐獻的舊衣服,然后與貧困地區的孩子共同分享環保和關愛?!耙隆毙袆訉⒃谂煽颂m帝全國各大銷售店面與營業網點同時展開,作為活動的首站,北京將舉行三場聲勢浩大的“衣”行動路演活動,并以北京為中心逐漸把環保行動蔓延至全國,在為期三個月的時間將影響到成千上萬個孩子及家庭熱情參與。

目前,隨著大眾對環保意識的增強,節能減排和低碳生活已成為主導我國經濟發展的工作核心,“綠色”觀念也逐漸改變著大眾的生活態度。在此背景下,以倡導環保意識從小做起的中國首個兒童環保聯盟“愛地球?童盟會”應運而生。據該聯盟的負責人介紹,“改善地球環境,倡導節能減排和低碳意識不是短期效應,而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所以要從孩子抓起,讓孩子們懂得資源減少和環境改變的憂患意識,培養他們保護地球、節約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睒I內人士認為,由企業組織發起,讓孩子參與綠色環保、倡導低碳生活等公益活動在國內尚屬首次,孩子們的行動對家長以及社會也將起到感染效應,從而使更多的人認識到環保和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作為國內一家著名的童裝品牌,派克蘭帝一直堅持從事兒童教育、成長的各種體現社會責任的公益活動。繼去年“衣行動?心感動”關愛貧困弱勢兒童的公益活動之后,派克蘭帝不僅在童裝領域中樹立了一個品牌領先者的地位,表現出了一個具有國際化發展眼光和負責任的企業態度,更重要的是通過愛心公益活動,讓更多的孩子在行動中懂得了低碳環保的真正含義,也讓越來越多的家庭感受公益活動所帶來的非凡教育意義。

篇3

我對環保意識的了解

可以說公眾的環保意識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環境保護事業的成敗。而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培養公民環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徑就是有效開展環境教育。目前,全世界都在進行環境教育的探索與實踐,本文對從我國的現實情況出發,闡釋了環境教育的重要性介紹了國際教育的發展歷程,初步分析了環境教育的含義和基本內容,并提出環境教育體系構建的設想。

人類與環境的關系十分復雜,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依賴于對環境和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然而正是在人類開發利用環境和資源的過程中,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種種環境損害行為歸根到底是有人們缺乏對環境的正確認識,要消除對人類生存的威脅,只有通過每一個人的革命性變革,也就是說欲使人們正確認識環境,解決各種環境問題,加強環境教育,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是人們的行為與環境相和諧則是必由之路。

需要說明的是,有些學者認為環境教育是一門理論科學,然而筆者認為定是一門應用科學,因從環境教育的目標可以看出它是通過環境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使人們參與到保護和改進環境的活動和氛圍中去。同時,從另一個層面上看,環境教育的目的是傳授一種自然和生態平衡的價值觀,因而也可以說是一種哲學的體現。

篇4

Abstract: Low-carbon economy is based 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low emission.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s China''s inevitable choice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s the leader of the 21st century, college students play a guiding role and demonstration effect. To promote "low-carbon economy" to them is conducive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economic model and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and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China''s low-carbon economy. Taking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e author discussed how to promote low-carbon econom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low-carbon economy.

關鍵詞: 低碳經濟;大學生;推廣研究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students;to promote research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03-0194-03

1 低碳經濟及校園低碳經濟的概念

“低碳經濟”一詞最早見諸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其含義在學術界、理論界沒有統一的界定,總體而言,“低碳經濟”是一種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旨在通過消耗較少的自然資源、污染較少的環境,獲得較多的經濟產出。國內學者一般認為:低碳經濟的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創建清潔能源結構,核心是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發展觀的轉變①。

2010年8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在5省8市開展低碳產業建設試點工作,同年,我國“碳排放和碳減排認證認可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成功列入國家首批啟動的“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這意味著我國在建設新能源經濟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對此,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理應響應國家的號召,在校園里實施和推廣低碳新生活。

考慮到大學生在建設“低碳經濟”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及其所處環境的特殊性,筆者認為有必要提出一個新概念:校園低碳經濟,即一種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學習、工作、生活三位一體的經濟模式,校園低碳經濟是指在校園中實行低碳經濟的生活模式,教育及引導廣大師生參與到低碳校園建設當中②,做節能環保、倡導可持續發展的先鋒,營造人文型、生態型、環境友好型的和諧校園,促進高等學科教育的發展和高級人才的培養,為國家經濟的發展做貢獻。

2 研究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目的及方法

2.1 研究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目的

2.1.1 大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推廣低碳經濟 對于“低碳經濟”這一概念,從被引進到被接收、被采納、再到被實踐需要一個很長的時期,可是當今嚴峻的生態環境明顯表示我們已經沒有時間來等待它慢慢被接受,現代社會迫切的需要我們盡快地把低碳經濟引入到我們生活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聯系很緊密,并擅長于接受新知識,對于“低碳經濟”這一概念也易于進行深入理解和推廣,雖然低碳經濟具體概念至今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界定,但大學生是社會的精英,他們有著較強的理論知識,有著較高的素質,也有著較強接受最新理念的能力,在校園里推廣低碳經濟,能夠很快的被大學生所吸收,進而向全社會推廣。

2.1.2 大學生是未來實踐低碳經濟的主體 發展低碳經濟需要政府部門的組織推動,更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大學生作為未來建設低碳經濟的主體,在他們中推廣低碳經濟更有利于我國新經濟模式的發展。隨著各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占全國總人口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二十一世紀是大學生的時代,他們將擔任著未來社會建設的重任。大學生素質的高低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未來社會的發展走向,加強對大學生的低碳經濟理念的教育,把低碳經濟的觀念植入他們的心中,并引導他們把這一理念實踐到現實生活中,這對于建設低碳國度、低碳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

大學生這一新生代力量,是未來建設社會的主力軍,他們的低碳經濟意識,從某種程度上講,關系了我們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向,在他們中推廣低碳經濟能更好達到最終目的。

2.1.3 大學生具有很好的帶頭作用 在中國,大學生是知識分子的代表,有著很重要的社會地位,他們被看作是一種標桿和風向標,能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如果一個大學生能把低碳經濟相關理念進行深入理解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那他可以以自己為中心,對其家人、朋友、同事等身邊的人產生影響,使低碳經濟的概念以乘倍數增長的速度在社會中廣泛推廣。當把這種低碳經濟意識貫徹到實際生活中,這個社會就會在這些大學生的帶領下,走出一條低碳之路。

2.2 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研究方法 《低碳經濟在大學生中推廣問題的研究》是針對于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相關問題展開的,主要就低碳經濟在高校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于促進低碳經濟在各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對此,項目組主要采用了以下研究方法:

2.2.1 資料收集法 由于項目立足于高校,所以項目組成員深入有代表性的十幾所高校,深入學生群體,對學生于低碳經濟的了解現狀進行調查,對他們的低碳經濟生活的方式進行研究,利用不同的資源進行收集分析,找準存在的問題,并分析其原因。項目組成員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得到了很多詳細的數據及信息,為其研究做支撐。

2.2.2 文獻法 項目組成員利用圖書館、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收集和整理中外各種文獻資料,通過閱讀經典書籍,了解相關的理念和作者思想,總括和提煉出了自己的觀點。現階段,低碳經濟在國內的發展主要介于理論到實踐的過渡中,而在國外,低碳經濟相關方面發展更進一步,已經向較成熟的實踐過程邁進,公民意識更加深入和具體。

2.2.3 學生帶動法 在項目實施后期,項目組成員提出了針對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相關措施,為了驗證其可行性,項目組選取了一部分人進行特定培養,讓他們遵循要求開展相關活動,同時讓他們帶動、感染他周圍的學生,實踐證明,項目組成員提出的措施能有效達到推廣低碳經濟的目的。

3 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相關問題及原因

項目組成員通過對成都具有代表性的十幾所大學進行實地調查分析后,找出了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存在的三個主要問題,下面就進行具體分析。

3.1 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不足,對低碳經濟還沒能很好的實施 眾所周知,大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是大學生能否正確認識理解低碳經濟的重要前提。根據筆者對成都部分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的2000多份問卷調查統計分析和訪談記錄的數據,可分析得知,當代大學生中環保意識很好的只有18%,其中66%的是環保意識一般的,而差的要占到23%,這說明當代大學生的環保意識需要進一步提高,大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他們的低碳環保意識決定著我國未來低碳環保的發展方向,因此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迫在眉睫。

按理說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了高等學科教育,同時也能夠及時的接觸到社會信息,他們的環保意識應該比較強。然而從分析結果來看,事實卻并非如此。筆者通過調查分析,總結出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1 學校環保意識教育機制不健全 大學校園由于更側重于高等的素質教育,可能在環保意識教育方面比較欠缺,而大學生由于在校期間相對于初中和高中更加的自由,因此在個人的自律方面會較之高中有所欠缺,環保意識沒能強化于大學生行為意識中。

3.1.2 輿論宣傳機制不健全 低碳環保意識是一個逐漸養成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大學生如果能夠不斷地受到輿論媒體的宣傳報道的熏陶,那么對于其樹立一種良好的低碳環保意識有著重要作用。輿論的導向力是巨大的,但是由于各高校對低碳經濟的重視程度不高,而同學們的低碳意識也不強烈,校園里也就缺乏了相對健全的輿論宣傳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低碳環保意識的薄弱。

3.2 大學生對低碳經濟認識不夠充分,不能準確理解其內涵 低碳經濟自見諸于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以來,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模式。能否正確的理解其內涵,對于當代大學生能否正確的踐行與宣傳低碳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當代大學生對于低碳經濟的理解卻并不樂觀,根據調查得知,有59%的同學了解過低碳經濟,但是他們并不掌握其確切含義及行為方式,只是大概知道部分內容,而31%的同學雖然聽說過低碳經濟,但是并不知道其具體是什么意思。只有6%的同學十分了解其內涵。因此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還是十分必要的,有必要讓當代大學生了解低碳經濟的確切含義,進而指導他們在現實生活當中低碳經濟理念的實踐,讓低碳經濟深入每位大學生的心中。大學生對低碳經濟認識不夠充分,原因在于:

3.2.1 低碳經濟作為新生的經濟模式,還沒能有效地深入人心

低碳經濟一詞是最近幾年剛剛興起的新名詞,作為一種新生的經濟模式,其與之前的產業結構有很多不同。習慣了以往的經濟模式,而對于這個新起步的模式的認識的并不充分,導致低碳經濟沒有能夠大眾化,深入人心。

3.2.2 低碳經濟的概念本身不好界定,導致大學生對其認識模糊 低碳經濟,其含義至今在學術界、理論界都還沒有統一的界定。由于這種眾說紛紜的現狀,當代大學生無法準確的把握其概念與含義,或許只有一種是是而非的認識。低碳經濟的這種宏觀性和廣泛性使得大學生對其認識比較模糊。

3.2.3 雖然低碳經濟已經作為經濟發展的主流,但是其發展并不成熟,大學生對其認識可能只是名詞上的感知,并沒有切實體會到本質 低碳經濟作為新生的經濟模式,雖然最近幾年提出的比較火熱,但是其技術上并不成熟,大學生對其的產業生產模式以及其帶來的產品體會的并不深刻,對低碳經濟的認識也只是在于表面的感知上,并沒有體會其內涵。

3.3 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存在不小的阻力 前面已經提到,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當代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存在著一些困難,當問及“您認為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生活模式的困難有哪些”時,大家指出了很多不同的阻力,其中19%的同學認為是理念上的差距,48%的同學認為是來自生活習慣上的阻力,33%的同學認為是現實中的制約。因此我們可以看出,生活習慣和社會經濟中各種不低碳的產業等現實的制約是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最大阻力。因此在以后的推廣中我們要側重于引導同學們改變生活習慣以及消除現實中實踐低碳行為的各種制約因素,同時加強在理念認識上的宣傳教育。

4 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的措施及建議

根據項目組針對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所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后,項目組提出以下幾點推廣措施及建議:

4.1 實施低碳經濟教育,增強大學生低碳行為意識 所謂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主觀印象,筆者認為大學生的低碳行為意識主要是指以低碳經濟理念為指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在大學生頭腦中形成的主觀印象。因此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關鍵是要增強大學生的低碳行為意識。

高校作為以培養高素質人才為主的教育機構和傳播知識、傳承文明的社會組織,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舉辦專題講座是一種增強大學生低碳意識的有效方法,它能夠在短時間內,普及低碳知識,讓大學生形成低碳意識。學校在培養大學生低碳意識時應重點關注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大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并學習低碳意識,履行低碳行為,使低碳思維模式融入到每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

4.2 建設低碳經濟機制,促進大學生低碳學習方式 學習是在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低碳經濟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推動大學生以低碳方式進行學習。

首先,學??山⒍纸滩幕厥赵倮脵C制。跟據我們調查,每年高校畢業生離校之際人均將會處理掉200元左右的舊書,而這些舊書當中大部分是可回收、再利用的。對于課程內容變化較小的教材,通過建立二手教材回收再利用機制,在學校圖書館、后勤中心或者教材科等機構設立一個專門的二手教材回收部,以合理價格收購舊教材,并出售給所需同學,這種行為能有效減少大學生教材紙張使用量,同時可大大減少大學生教育費用,更有助于貧困同學完成學業,促進大學生學習低碳,以實際行動踐行低碳理念。

另一方面,針對大學生紙張使用量大的問題,高校應加快建設信息化的步伐。信息化、無紙化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前提,針對校園中的紙張浪費現象,高校應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在日常教育管理中的功能③,通過無紙化教學、電子化考試、畢業論文電子化等形式減少紙張使用量,達到低碳機制的貫徹和實施,進而使學習方式向低碳轉變。

4.3 營造低碳經濟環境,激勵大學生低碳生活模式 眾所周知,環境對一個人的發展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甚至有的時候在眾多影響因素里占著主要地位。所謂低碳經濟環境是一個在生活、學習、工作中處處充滿著低碳經濟的多維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人們有著良好的低碳意識,有著高素質的低碳行為,在這樣的環境影響下,發展大學生低碳經濟將會事半功倍,這種意識熏陶有利于大學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大學生的生活環境主要是校園,要在校園里營造低碳環境,主要是著手于“衣”、“食”、“住”、“行”等相關方面④。在穿衣方面,應提倡選擇棉質、亞麻和絲綢,不僅環保、時尚,而且耐穿,女生盡量少買不必要的衣物。在飲食方面,應提倡大學生多食用蔬菜、水果,少食用肉類、油炸類食品,這不僅有利于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而且有利于大學生自身健康的發展。在出行方面,應提倡大學生盡量選擇步行或搭乘公交車、地鐵等交通工具,時刻關注汽車尾氣排放指標,以身作則,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增加自己對低碳的認知⑤。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的,在推行低碳經濟的當今社會,各高校也可以開發一種大學生的低碳生活模式,從平時生活點點滴滴入手,促進大學生踐行各種低碳行為。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大學生生活模式的多樣化,各高校普遍存在著浪費現象。就拿水資源為例,由于很多高校沒有對大學生實施水費購買機制,因而他們的節約水源的意識并不是很強。針對這一現象,學??梢砸M社會上的水費機制,實行按比例收取水費,同時也可以針對用水情況實施獎懲機制,把水源浪費嚴重的寢室予以張貼,形成一種懲罰,并把收集起來的水費用于植樹造林。總之,在大學校園里建立一個良好的低碳生活模式,營造一個低碳經濟環境是行之有效的推廣低碳經濟的方法。

4.4 設立低碳經濟學科,培養低碳經濟專業人才 通過筆者調查得知,加強低碳知識宣傳和低碳文化傳播有助于低碳經濟的開展和普及,政府扮演著“低碳經濟倡導者”這一重要角色,大學生普遍認為在校園中宣傳低碳經濟比政府面向公眾宣傳所取得的效果更加顯著及深入,所以各高校需高度重視低碳經濟在校園內的推廣及相應人才的培養。

針對這一新型經濟模式,學校可開設低碳經濟相關課程,通過課堂這種傳統的教育方法,對相關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低碳經濟知識的培養,讓大學生系統的學習低碳經濟知識,樹立起低碳經濟意識,必要時還可以針對那些對低碳經濟有著較高興趣的人進行專業化培訓,培養低碳經濟的專業人才,為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輸送高素質人才。

5 結論

根據以上的研究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是十分必要性的,并具有可行性和重要性。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生的經濟模式,必然會成為今后全球經濟模式的主導,理應由大學生肩負起其開拓和發展的重任,大學生作為國家棟梁,具有模范帶頭作用,研究如何在大學生中推廣低碳經濟,對于帶動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注釋:

①王蕾.低碳經濟背景下大學生的“低碳生活”[J].職業教育研究,2010,(S1).

②毛學東.高校低碳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年Z2期.

③趙彥龍.關于低碳校園建設的若干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0(9):42.

④黃娟.淺談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踐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2):137.

⑤任愛紅.低碳時代的到來與大學生消費觀念引導[J].教育探索,2010(11):29.

參考文獻:

[1]王蕾.低碳經濟背景下大學生的“低碳生活”[J].職業教育研究,2010,(S1).

[2]毛學東.高校低碳校園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0(2).

[3]趙彥龍.關于低碳校園建設的若干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0(9):42.

[4]黃娟.淺談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踐行低碳生活[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12):137.

[5]任愛紅.低碳時代的到來與大學生消費觀念引導[J].教育探索,2010(11):29.

[6]Tovey, K; Turner, CH.Carbon reduction strategies at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UK[J].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CIVIL ENGINEERS-MUNICIPAL ENGINEER,2006(4).

[7]Ahmed F.UC Berkeley Climate Action Partnership Feasibility Study 2006-2007 Final Report[R/OL].2007.sustainability.berkely.edu/calcap/docs/CalCAP%20Report%20FINAL%202007.pdf.

[8]李玉珠.“低碳經濟”下的高校選擇[J].教育與職業,2010,(22).

篇5

1.認識本課生字“偵、蚊、毒、悲”。學習“信息、加急電報、偵察、哭泣、悲劇、威脅”等詞語。

2.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環境污

染帶來的危害,增強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鳥兒的偵察報告分別是什么?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板書課題,對課題質疑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引導分析: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讀中思考:課文寫了幾種報告?這幾份報告是怎樣的?

(三)再讀課文,自學生字

1.畫出生字,借助注音讀準字音。有興趣的學生可結合詞語查字典了解字義。

2.老師檢查學生認讀情況。

3.說一說自己最感興趣的句子。

4.質疑問難。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幾種報告?這幾份報告是怎樣的?

(五)自學生字

1.學習生字交流記憶的方法。

(學生自讀課文,然后指名朗讀。要求讀準字音,不加注音或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

2.指定學生朗讀,評估朗讀效果。抽幾個學生分段讀課文,看他們是否讀得正確,有沒有讀不準的字詞,幫助糾正朗讀的錯誤。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同學們,在上節課的學習中,你了解了什么?

2.今天我們一起深入地學習課文,了解鳥兒偵察報告的含義。

(二)學習課文,了解第一份偵察報告的含義

1.鳥兒為什么要向“我”發出偵察報告呢?

2.學生默讀第一段。

3.教師引導學生要讀出對話中“我”焦急的語氣

4.學生練習朗讀。

5.第一份偵察報告是什么內容呢?在文中畫出來。

6.看了這樣的偵察報告,你有什么感受?

7.練習朗讀,讀出悲傷語氣。

(三)學習課文,了解第二份偵察報告的含義

1.第二份偵察報告是什么內容呢?請你和同桌互相交流。

2.海里怎么會有石油呢?

3.讀課文,體會海水遭到污染的后果。

4.練習朗讀,讀出焦急語氣。

(四)學習課文,了解第三份偵察報告的含義

1.第三份偵察報告講的是鳥兒在城市里迷失了方向,呼吸困難,十分難受,請求“我”的救助?

2.結合實際說說城市空氣污染帶來的后果。

(五)總結全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師小結:這篇課文,向我們揭示環境污染給鳥兒的生存帶來了極大的危害。經過同學的討論,我們能感受到,環境的破壞會給世界上的一切生物帶來危害,包括我們人類自己。因此,樹立環保意識,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保護環境,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六)作業

制作一份環保小報。

四、板書設計

鳥兒的偵察報告、保護環境

燕子在哭泣、農藥過量

海鷗再也飛不起來、石油泄露

篇6

關鍵詞?演損失厭惡;綠色供應鏈;定價策略;訂貨策略;博弈模型

中圖分類號?演F224.9 ?眼文獻標識碼?演A ?眼文章編號?演1673-0461(2013)12-0018-06

一、引 言

供應鏈研究大多數是基于風險中性假設,但是,實際環境往往存在各種風險,供應鏈企業可能面臨各種損失風險,如果決策者存在損失厭惡心理,傳統的期望效用準則就不再適用了。所謂損失厭惡是指決策者對損失的厭惡程度大于對相同大小獲益帶來的滿足。損失厭惡模型最早源于Kahnman和Tversky[1]的前景理論,之后國內外很多學者就損失厭惡決策者的決策行為進行了相關研究,從研究對象的角度來看,目前的文獻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損失厭惡消費者研究,如:Tversky[2]等認為顧客的消費選擇依賴其現狀或參考水平,提出了經濟行為中損失厭惡的含義。Hardie[3]等將損失厭惡模型運用到顧客品牌選擇中,證明了當產品特性改變時,損失厭惡能夠解釋顧客非對稱反映。Abdellaoui等[4]假設無參數前提下,通過實驗的方法度量了消費者的損失厭惡程度。

第二類是損失厭惡報童研究,如:Schweitzer等[5]假設不考慮缺貨損失,發現風險中性報童的訂貨量大于損失厭惡報童的訂貨量。Wang等[6]考慮了在較高的缺貨損失情形下,損失厭惡報童的訂貨量可能高于風險中性報童的訂貨量。文平[7]建立了損失厭惡報童的最優訂貨量模型,并進行了比較靜態分析。譚建等[8]在考慮缺貨成本情形下,建立了損失厭惡報童的最優訂貨決策模型,證明了隨著缺貨成本的增大訂貨量也增大,而隨著損失厭惡的增大訂貨量卻呈現不同的變化趨勢。

第三類是損失厭惡供應鏈博弈與契約研究,如:Ho等[9]運用損失收益函數對傳統經濟理論不能回答的現象進行了很好地解釋,同時,證明了固定費用支付契約不能給供應鏈帶來較高的效率,而且,數量折扣契約帶來的效率要高于兩部分收費契約。Wang等[10]構建了由風險中性制造商與損失厭惡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研究了該供應鏈的協調問題,證明了供應鏈成員分享收益或損失可以減弱損失厭惡給供應鏈帶來的不利影響。Wang[11]構建了由一個風險中性供應商與多個競爭損失厭惡零售商組成的供應鏈,研究了該供應鏈的博弈問題,證明了存在納什均衡訂貨量,且該訂貨量是唯一的,而當損失厭惡較大時,零售商將減少其訂貨量。胡支軍等[12]在忽略缺貨成本情形下,構建了由多個競爭損失厭惡零售商與一個風險中性供應商組成的供應鏈,研究損失厭惡心理和競爭因素對零售商訂貨決策以及收益共享契約的影響,研究表明如果損失厭惡心理越嚴重,供應鏈庫存將減少。王虹等[13]在忽略缺貨成本情形下,研究了損失厭惡供應鏈的協調問題,證明了供應商實施帶有懲罰和獎勵的回購契約可以激勵損失厭惡零售商。孫玉玲等[14]分別考慮制造商在風險中性和損失厭惡兩種情形下,研究供應鏈的協調問題,證明了批發價和收益共享系數的取值范圍。林志炳等[15]分析了損失厭惡心理對零售商訂貨決策的影響,并將收益共享契約在損失厭惡與風險中性兩種情形下進行了對比。劉珩等[16]在考慮缺貨成本情形下,研究了損失厭惡供應鏈的協調問題,得到供應鏈訂貨量與企業訂貨量偏差較大,但是,供應商通過實施價格補貼契約可以對供應鏈進行協調。

第一類和第二類研究只考慮了單個決策者的決策行為,而第三類研究雖然研究了多個決策者之間博弈以及供應鏈協調等問題,但是,這些文獻都是在無綠色供應鏈情形下討論的,忽視了企業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目前,供應鏈節點中很多企業都非常重視環保問題,環保意識逐漸增強,綠色供應鏈已經成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途徑,因此,很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綠色供應鏈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研究。例如:朱慶華等[17]建立了綠色供應鏈管理中考慮產品綠色度和政府補貼分析的三階段博弈模型:第一階段為政府選擇單位產品補貼系數,第二階段為采取不同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的最終產品生產商確定各自的產品綠色度水平,第三階段為采取不同綠色供應鏈管理戰略的最終產品生產商確定各自產品的價格。通過數值仿真討論了各種參數變化帶來的影響。王能民等[18]認為環境問題的突顯使得制造業需要從系統角度以集成方法進行環境管理,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提升環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并介紹國內外有關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進展,分析了現有研究的特征、研究趨勢及有待深入研究的問題。顏江[19]認為中國家電企業構建綠色供應鏈的步伐正逐漸加快, 這對提高我國家電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實施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但家電企業在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過程中, 也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必須對其進行識別與控制。并對家電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中的風險進行了研究, 同時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朱慶華等[20]在闡述綠色供應鏈管理基本內容的基礎上, 通過實證研究, 對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踐進行了統計分析, 以識別中國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施狀況及薄弱環節, 為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管理提供參考。馬麗娟[21]發現目前國內很多企業對于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決策還存在比較多的障礙,主要表現在實施綠色供應鏈不僅管理流程復雜而且市場風險較大。所以,對企業實施綠色供應鏈管理存在的各種風險進行有效評估和控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曹海英等[22]構建了零售商主導型綠色供應鏈企業間的博弈模型,通過均衡分析,比較了零售商與供應商合作與不合作的收益,得出的結論是只有雙方進行合作,才能使得綠色供應鏈上企業整體效益最大化。進而建議零售商要采取有效措施促進鏈上企業知識的流動,使得知識溢出的效應更加普遍。

文獻[17-22]對綠色供應鏈的基本原理和實踐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對我國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的快速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這些文獻都忽視了企業決策者的損失厭惡心理對企業決策和供應鏈績效的影響。目前,很少有學者將損失厭惡與綠色供應鏈結合起來研究供應鏈的博弈行為,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上游制造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知名度和企業形象,往往特別重視產品的環保問題,而下游零售商企業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隨時都面臨倒閉的風險,因而很多零售商對損失的厭惡程度相當強烈。所以,本文結合現實情況,考慮零售商具有損失厭惡心理,當制造商無環保意識和有環保意識時,研究零售商的訂貨策略與制造商的定價策略,分析環保意識和損失厭惡的相互影響機理,以及兩者對企業決策和供應鏈績效的影響。

二、無綠色供應鏈模型

考慮無綠色供應鏈由一個損失厭惡零售商與一個無環保意識制造商組成。假設隨機市場需求X,分布函數F(x),概率密度函數f(x),方差σ2,均值μ,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系數λr(λr?叟1),零售價格p,訂貨量q,產品殘值s,制造商的批發價格w,生產成本c,理性假設p>w>c>s,不考慮產品的缺貨損失。

依據假設得到零售商的利潤為:

П■(q)=pminq,x-wq+sq-x+

=П■(q)=(p-s)x-(w-s)q x

基于損失厭惡的零售商效用函數為:

U(П■(q))=П■(q) П■(q)?叟0?姿rП■(q) П■(q)

其中,λr為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系數,它表示人們對損失的規避程度,λr越小表明對損失規避程度越小,λr越大表明對損失規避程度越大,λr=1表示對損失沒有偏好,即損失中性。

當x

EU(П■(q))=?姿r■П■(q)f(x)dx+

■П■(q)f(x)dx

當x?叟q時,零售商獲得收益,所以,得到零售商的期望效用為:

EU(П■(q))=■П■(q)f(x)dx

因此,容易得到損失厭惡零售商的期望效用為:

EU(П■(q))=EU(П■(q))+EU(П■(q))

=?姿r■П■(q)f(x)dx+■П■(q)f(x)dx+

■П■(q)f(x)dx

=(?姿r-1)■П■(q)f(x)dx+■П■(q)f(x)dx+■П■(q)f(x)dx

=(?姿r-1)■[(p-s)x-(w-s)q]f(x)dx+

■[(p-s)x-(w-s)q]f(x)dx+■(p-w)qf(x)dx (3)

將上式對q求一階導數得到:

■=p-w-■(p-s)f(x)dx-

(?姿r-1)■(w-s)f(x)dx

令上式等于0得到:p-w-■(p-s)f(x)dx-

(?姿r-1)■(w-s)f(x)dx=0 (4)

又由于■=-(p-s)f(q)-

所以通過求解方程(4)可以得到零售商的最優訂貨量q?鄢

當?姿r=1時,通過(4)式可以得到損失中性零售商的最優訂貨量q0為:

q0=F-1(■) (5)

將(4)式與(5)式進行對比可以得到:

q*

也就是說具有損失厭惡心理的零售商最優訂貨量小于損失中性零售商最優訂貨量。

依據假設可以得到制造商的期望利潤為:

E(П■(w))=П■(w)=(w-c)q (6)

由于零售商的損失厭惡心理導致其訂貨量下降,所以,由上式可知下游零售商對損失的厭惡程度給上游制造商的績效也帶來了負面影響。

通過(6)式對w求一階導數可以得到:

■=q+(w-c)■

令上式等于0可以得到:

q+(w-c)■=0 (7)

通過求解(7)式可以得到制造商最優批發價格w*,其中■通過(4)式的隱函數求導可以得到:

■=-■

(8)

將批發價格w*和訂貨量q*代入(3)式和(6)式,分別可以得到零售商期望效用EU(П■(q))以及制造商期望利潤E(Пm(w))。

通過(3)式和(6)式可以得到無綠色供應鏈的期望效用為:

EU1=EU(П■(q))+E(Пm(w))

=(?姿r-1)■П■(q)f(x)dx+■П■(q)f(x)dx+■П■(q)f(x)dx+(w-c)q

=(?姿r-1)■[(p-s)x-(w-s)q]f(x)dx+

■[(p-s)x-(w-s)q]f(x)dx+■(p-w)qf(x)dx+(w-c)q

(9)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到,在供應鏈上游制造商沒有環保意識情形下,下游零售商的損失厭惡心理不僅導致其訂貨量下降,而且也給上游制造商的績效帶來負面影響。那么,如果制造商有環保意識時,能否促使零售商增大訂貨量,從而提高雙方企業的績效呢?

三、 綠色供應鏈模型

考慮綠色供應鏈由一個損失厭惡零售商與一個有環保意識的制造商組成。為了提高環保成果和企業知名度,假設上游制造商企業具有環保意識,制造商通過環保努力,減少企業的變動成本,例如:企業實行環保包裝袋可以減少其單位生產成本。另外,環保產品的研發與生產管理也需要支付一定的環保成本,例如:企業增加環保相關管理人員費用。因此,采取綠色環保措施的制造商期望利潤為:

E(П■■(w))=П■■(w)=wq-(c-MmXm)q-■X■■

(10)

其中,Xm表示制造商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的環保成果,Mm表示制造商節約的環保成本系數(0?燮Mm?燮1),■X■■表示制造商的環保成本,它是環保成果的二次函數,r表示正的常系數。

將(10)式對w求一階導數可得:

■=q+(w-c+MmXm)■

令上式等于0可得:

q+(w-c+MmXm)■=0(11)

上式的解為環保制造商的最優批發價格w■■,其中■由(8)式得到,由方程(4)得到的解為零售商的訂貨量q■■,將批發價格w■■和訂貨量q■■代入(3)式和(9)式,分別可以得到零售商期望效用EU(П■■(q))和環保制造商期望利潤E(П■■(w))。

通過(3)式和(9)式可以得到綠色供應鏈期望效用為:

EU2=EU(П■■(q))+E(П■■(w))

=(?姿r-1)■[(p-s)x-(w-s)q] f(x)dx+

■[(p-s)x-(w-s)q] f(x)dx

+■(p-w)qf(x)dx+(w-c+MmXm)q-■X■■ (12)

制造商的環保政策對自身的定價會產生什么影響?會提高損失厭惡零售商的訂貨嗎?能否弱化損失厭惡對企業和供應鏈產生的不利影響?下面通過算例作進一步分析。

四、算例分析

假設供應鏈由一個制造商和一個損失厭惡零售商組成,市場需求服從均勻分布X~U[0,200],p=30,c=10,s=1,Xm=5,Mm=0.2,r=0.5;當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系數?姿r發生改變時,根據無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優化模型,得到各變量的優化結果(見表1);根據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優化模型,得到各變量的優化結果(見表2)。

1. 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對企業決策的影響

通過表1、表2數據可以得到圖1和圖2。

由圖1可知,在無綠色供應鏈和綠色供應鏈情形下,訂貨量均隨著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的增大而減小;而且無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訂貨量小于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訂貨量。

由圖2可知,在無綠色供應鏈和綠色供應鏈情形下,批發價格均隨著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的增大而減?。欢覠o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批發價格大于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批發價格。

由圖1與圖2可得,零售商的損失厭惡心理會導致其采取減少訂貨的措施,從而影響到制造商下調其批發價格,當制造商采取環保措施時,制造商會通過降低批發價格來激勵零售商提高訂貨量。

2. 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對企業和供應鏈績效的影響

通過表1、表2的數據可以得到圖3,圖4和圖5。

由圖3可知,在無綠色供應鏈和綠色供應鏈情形下,制造商利潤均隨著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的增大而減小;而且無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制造商利潤小于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制造商利潤。

由圖4可知,在無綠色供應鏈和綠色供應鏈情形下,零售商效用均隨著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的增大而先小幅度增加,后呈現明顯下降趨勢,這是因為當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程度較小時,制造商的降價給零售商帶來的收益大于損失厭惡給零售商帶來的損失,當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程度較大時,制造商的降價給零售商帶來的收益小于損失厭惡給零售商帶來的損失。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零售商效用大于無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零售商效用,當零售商損失厭惡程度越大時,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零售商效用與無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零售商效用差額也越大。

由圖3與圖4可得,零售商的損失厭惡心理不僅給自身帶來了負面影響,而且,也給制造商的績效帶來不利影響;同時,制造商的環保意識能夠有效提高制造商的利潤,也能夠提高零售商的效用。所以,綠色供應鏈能夠實現企業雙贏;且當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程度較大時,制造商的環保意識能夠對零售商發揮更大的激勵作用。

由圖5可知,在無綠色供應鏈和綠色供應鏈情形下,供應鏈效用均隨著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的增大而減小;無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供應鏈效用小于綠色供應鏈情形下的供應鏈效用。這表明雖然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給供應鏈帶來不利影響,但是,制造企業的環保意識能夠提高供應鏈績效。

五、結 論

本文考慮零售商存在損失厭惡心理,當制造商無環保意識和有環保意識時,分別建立零售商的效用函數和制造商的利潤函數,基于博弈模型,分析零售商的最優訂貨策略和制造商的最優定價策略。同時,研究下游企業零售商的損失厭惡心理、上游企業制造商的環保意識對企業和供應鏈的影響。通過理論與數值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結論:當其它條件不變時,訂貨量和批發價格隨著零售商損失厭惡系數增加而減少,損失厭惡給企業和供應鏈績效帶來了不利影響;制造商環保意識能夠降低批發價格,有效激勵零售商提高訂貨量,緩解零售商損失厭惡對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績效造成的不利影響,且當零售商的損失厭惡程度較大時,制造商的環保意識能夠對零售商發揮更大的激勵作用。

文中基于博弈模型研究了損失厭惡零售商分別面對無環保意識制造商、有環保意識制造商兩種情形的決策問題。如果上下游企業均存在損失厭惡心態和環保意識時,企業的環保意識還能否緩解損失厭惡給企業和供應鏈帶來的不利影響。如果上下游企業采取合作博弈時,綠色供應鏈對損失厭惡企業的影響又會發生什么變化。這些問題都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Kah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s under risk[J]. Econometrica 1979,47, 263-291.

[2] Tversky A, Kahneman D. Loss aversion in riskless choice: a reference-dependent model[J].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1,106(4):1039-1061.

[3] Hardie B G S, Johnson E J, Fader P S. Modeling loss aversion and reference dependence effects on brand choice[J]. Marketing Science. 1993,12(4):378-394.

[4] Abdellaoui M, Bleichrodt H, Paraschiv C. Loss aversion under prospect theory: a parameter-free measurement[J]. Management Science, 2007,53(10):1659-1674.

[5] Schweitzer M E, Cachon G P. Decision bias in the newsvendor problem with a known demand distribu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J]. Management Science, 2000,46(3):404-420.

[6] Wang C X, Webster S. The loss-averse newsvendor problem[J]. Omega, 2009,37:93-105.

[7] 文平. 損失厭惡的報童-預期理論下的報童問題新解[J].中國管理科學, 2005,13(6):64-68.

[8] 譚建,王先甲. 缺貨懲罰下的損失厭惡報童模型[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 2010,43(5):677-680.

[9] Ho T H, Zhang J J. Designing pricing contracts for boundedly rational customers Does the framing of the fixed fee matter[J]. Management Science, 2008, 54(4):686-700.

[10] Wang C X, Webster S.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a supply chain with a risk-neutral manufacturer and a loss-averse retailer[J]. Decision Sciences, 2007,38(3):361-389.

[11] Wang C X. The loss-averse newsvendor game[J]. Int.J.Production Economics, 2010, 124:448-452.

[12] 胡支軍,王永利,向淑文.多個損失規避零售商競爭下的收益共享契約[J]. 控制工程, 2010, 17(5):704-709.

[13]王虹, 周晶. Loss-averse零售商參與的供應鏈協調機制研究[J]. 統計與決策, 2009, 279(3): 180-182.

[14] 孫玉玲,周晶,王虹.損失規避型制造商的契約機制研究[J]. 軟科學, 2010, 24(6):106-110.

[15] 林志炳, 蔡晨, 許保光. 損失厭惡下的供應鏈收益共享契約研究[J]. 管理科學學報, 2010, 13(8):33-41.

[16] 劉珩, 潘景銘, 唐小我. 基于損失厭惡型零售商的易逝品供應鏈價格補貼契約研究[J]. 控制與決策, 2010, 25(8):1149-1154.

[17]朱慶華, 竇一杰. 基于政府補貼分析的綠色供應鏈管理博弈模型[J]. 管理科學學報, 2011,14(6):86-95.

[18]王能民, 汪應洛, 楊彤. 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進展及趨勢[J]. 管理工程學報, 2007,21(2):118-122.

[19] 顏江. 家電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中的風險研究[J]. 現代管理科學, 2007(7): 49-51.

[20] 朱慶華, 曲英, 武春友. 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實證研究[J]. 數理統計與管理, 2005, 24(6): 67-88.

篇7

    一、在日常教學中,做好表率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影響

    在課堂上,不抽煙、不隨地吐痰,不隨意亂拋粉筆頭;在做物理實驗的過程中,除了指導學生整理好實驗器材外,實驗廢棄物品的合理處理也相當重要。例如:廢舊電池不能丟進普通垃圾箱,應放在指定垃圾回收箱巾;水銀溫度計破損后,應立即將水銀回收等,這直接影響到學生在物理實驗過程中的環保意識;在課外活動中,教育學生不亂扔果皮、紙屑、礦泉水瓶之類生活垃圾,將它們放在隨身攜帶的垃圾袋中,教師若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做好,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未來的環境使者。

    二、充分利用教材相關章節,進行環保教育

    初中物理教材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與環保有關的素材。我們在教學時,除了要教會學生對相關物理知識理解和運用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成為未來的環保使者。例如:《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一節中先要讓學生知道從環保角度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著干擾的聲音,都屬于噪聲;在明確噪聲含義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噪聲來源:工廠、企業的機器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噪音;汽車等交通工具帶來的噪音;音箱、喇叭等社會生活噪音;我們教室里令人心煩的噪聲有哪些?學生會回答:有的隨意講話,有的隨便談天等等,都妨礙了老師和學生的正常工作和學習。教師總結:這不僅僅是紀律問題,也是噪聲污染問題。接著教師介紹噪聲危害:如果長期生活在噪聲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引起神經衰弱、頭痛、血壓升高等疾病,嚴重時會導致聽力的喪失。

    在充分認識噪聲危害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保護我們周圍環境,我們該怎樣做?學生們都認識到:在別人工作和學習時不應大聲說話、放聲大笑,不要讓自己成為令人討厭聲音的制造者,這也是一個有教養的人應自覺注意的。在講授《內能的利用與社會發展》一節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人類社會前進的每一步都和能源利用息息相關,還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常規能源利用中所造成的環境污染帶來的嚴重危害。比如:隨著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不斷增大,它們燃燒后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氣體,又由于天災和人為亂砍濫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大片森林卻在不斷減少,使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大,導致溫室效應,使全球變暖,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為了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防止溫室效應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該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減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更多地利用氫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在講授《電磁波及其傳播》一節時,教師除了要讓學生知道電磁波在為人類的生活帶來日新月異變化的同時,也給人類生存的環境帶來了危害。它會使人出現頭痛、眠、健忘等“亞健康”狀態。還會使人體體溫調節機制失衡,導致心律加快,吸障礙,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教育學生要合理地利用電磁波。

    在光現象中,除了要讓學生知道光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的世界,同時,也會給我們帶來污染??梢姽馕廴?比較常見的眩光。例如:汽車夜間行駛時所用的前大燈,電焊時產生的強光,若沒有保護會傷害人的眼睛。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太陽光的反射造成污染日趨嚴重。如:高大建筑物的玻璃幕墻,會產生很強的鏡面反射,不僅影響人們的正常工作和學習,還會影響街道上行駛車輛行人的安全。過度受紅外線、紫外線照射會使人的皮膚,免疫系統受到損害當然。

篇8

關鍵詞: 生物學 生物教學 教學方法

一、利用生物課預防中學生早戀

在預防早戀的教育上,生物課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課堂教學中滲透預防早戀的教育,比機械說教和粗暴制止更有說服力,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生殖和發育》一章,通過講述青春期的生長發育的特點,向學生強調青春期是人生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是學習知識的最佳時期。這一階段大腦的思維最敏捷,記憶力最強。人的一生有所發明、創造,事業上取得的成功,往往是青春期打下的基礎。所以,同學們應珍惜這一寶貴時期,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而且在青春期人的身體并未完全發育成熟,骨骼的完全鈣化及心、腦等重要器官的發育完善要到25歲左右。如果在這一時期發生早戀,則不僅會嚴重分散精力,影響學習,耽誤自己的前途,而且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危害。在講述青春期的心理衛生時,我向學生講明,中學階段,男女同學由開始的互相疏遠發展到對異性同學的好感、接近,是一種自然、正常的心理,甚至偶爾對個別出眾的同學產生傾慕心理,也無可非議。但此時應把這種情緒努力壓制下去,把精力主要用在學習上。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就會走上早戀的歧途。從而幫助早戀的同學認識到早戀的危害,全身心投入學習。

二、利用生物學知識引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青少年時期,養成一些健康的生活習慣對人的一生都會產生深遠影響。生物教學中,我及時利用剛獲得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讓他們自己主動改變不良習慣。如學習了《食物中的營養物質》,學生明白了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可以從食物中獲取,引導學生觀察課本P38―P39的食物成分表,知道牛奶中所含的多種營養成分,然后針對部分學生不愛喝國家專門為邊遠貧困地區的孩子配發的“課間學生飲用奶”,告訴學生這不僅能適時為學生補充多種營養物質和能量,而且可以養成長期喝奶的意識和好習慣,培養學生學會適應、學會感恩。在學習“合理膳食”一節時,我針對一些學生存在的挑食、偏食、營養餐不吃在商店買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讓學生寫出近日自己的一日三餐,對照各項指標評價自己的營養狀況,設計出符合營養標準的一日食譜,引導學生合理膳食。學習《呼吸道對空氣的處理》,告訴學生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衛生,因為鼻中有纖毛和黏膜可以清潔、溫暖、濕潤空氣。痰的形成是由于病毒和細菌等被氣管中的黏液粘住。吃東西時說話會嗆是因為會厭軟骨在食物進入咽時,會將氣管的通道堵住。結合“健康地生活”的教學內容,督促學生改變吸煙、酗酒、吸毒、生活無規律、長時間上網玩游戲、隨地吐痰、隨手扔垃圾、飯前便后不洗手等不良行為。

三、利用生物課堂增強學生環保意識

環境保護、生態危機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因此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我尋找教材中與環境保護的契合點,把書本知識和現實的環境問題聯系起來,這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又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如在講《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時,讓學生探討“生物圈二號”失敗的原因,使學生意識到進行環境保護和生態恢復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講述《生物的多樣性及保護》這部分內容時,結合“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意識到:我國的生態環境面臨嚴重威脅,多植樹造林、退耕還林是有效的辦法之一。在講解“生物與環境”這一章時,讓學生認識到生物與環境是相互依賴的,二者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同時讓學生拓展認識到,若隨意捕捉、殘殺野生動物,會對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在進行觀察“魚尾鰭的血液流動”的實驗時,要求學生自己動手準備實驗材料并設計實驗步驟,實驗完后讓學生把實驗完的小魚放回小魚原先生活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生物的奧秘,并從實驗中不知不覺地增強環保意識。

當然,在利用好課堂教學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應結合生物學科的自身特點,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在各種活動中向學生滲透環保意識。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增長了環保意識,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四、利用生物課堂引導學生關注食品、藥品安全

篇9

本文闡述了低碳環保調查小組先后在岱山和定海做了關于低碳環保方面的調查問卷,并采訪了當地的居民對有關環保的認識和平時的實際行動,收集了一些真實有效的數據。通過這些數據來分析舟山民眾對低碳生活和節能減排的意識和了解程度。經過問卷調查結合檢索的資料綜合分析得出,目前舟山市民環保意識總體不夠強,生活垃圾未分類處理,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盛行,節電意識不強。建議政府加強環保宣傳和監督力度,呼吁市民加強環保節能意識,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就是保護子孫后代的未來。低碳生活,節能減排,人人有責。

前言

低碳生活,其含義指生活作息時耗用的能量要盡量減少,從而減低碳排放,特別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1]。從生活角度考慮,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實現低碳生活。2003年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中提出低碳經濟,“低碳生活”這一新概念也隨之應運而生[2]。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以及制定相關政策來確保社會生活的可持續發展。從中國環境報了解到,當前“十一五”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大多數企業尤其是知名企業在開展節能減排的同時,都提出了低碳發展的目標;在城市建設上,各地也不斷涌現出建設低碳城市的風潮[3]。本課題組試圖針對目前舟山低碳生活與節能減排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選點岱山、定海兩地,通過采訪、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獲取第一手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以期讓低碳生活理念深入民心,扎根海島,從而改善人民生活,進一步改進生活環境。

1 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本次活動采用了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點設在舟山市岱山和定海兩地。我們在調查的過程中,采用非等概率抽樣的方式對這兩地的居民進行調查,并從中獲得了第一手資料。本次活動共散發300份問卷,實際回收問卷242份。

1.2 方法

檢索資料,結合社會實踐調查所得的資料,以及通過數理統計分析總結調查所得數據。從而得出岱山和定海兩地居民對低碳生活和節能減排的認識。本次調查還采用了大量的文獻研究比較研究等方法,從而提高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 結果與現狀分析

2.1低碳環保節能節電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從表2表3可得知,關于夏天空調控溫度問題,把溫度調到26℃以上的民眾比列,岱山有46.7%,而定海區有52.1 %,兩個地區的人們把空調溫度調到26℃或以上的比例均在50%左右。而還有50%的民眾在夏天把空調溫度控制在26℃以下,不注意節約用電。對于關閉電腦主機后關閉顯示器問題,岱山和定海的數據非常相似。岱山有64.6%的人經常關閉電腦后會隨手關閉顯示器,定海區也有62.2%的人會這樣做。但是,兩地均有近40%的人平時不注意關閉電腦后關掉顯示器,關于房間無人時是否關燈問題,定海和岱山都還有近20%的人在房間沒人的情況下不會關燈,這些都使得電能白白浪費。

由以上調查數據分析可知,岱山縣和定海區居民的節電意識不夠高,平時用電不夠節約。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政府在居民限制居民用電過度方面的措施不夠嚴厲,“梯度電”的實施沒有落到實處,民眾的節約用電習慣沒有養成,民眾在如何節約用電方面的知識缺乏。

2. 2 生活垃圾處理的現狀調查與分析

在問卷調查中得知定海將近有41.6%的群眾隨便將廢舊電池扔進垃圾箱,僅有52.1%的居民會把廢舊電池放入專門的回收箱。而相比之下,岱山縣的數據更令人堪憂,將近一半以上的人對廢電池隨意亂放。而對于其他垃圾的分類情況,定海區有31.3%的人經常把垃圾分類投放,岱山縣有25.6%的人會這樣做。由此可見兩地共還有70%的人平時不經常把垃圾分類放置,隨便把垃圾投入垃圾箱或垃圾桶。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岱山縣和定海區街道兩旁每隔不到50米就有一個分類垃圾箱。垃圾箱上分明寫著“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字樣。當打開垃圾箱,群眾并不是根據字樣來投放垃圾。

就其分類垃圾箱里放置的垃圾不是分類的原因可分為兩點:(1)政府的環保宣傳不到位。人們不了解什么是可回收的垃圾,什么又是不可回收的垃圾;(2)民眾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夠高。不會主動將垃圾進行分類投放。

2.3 一次性用品現狀調查與分析

由定海區和岱山縣的問卷調查數據得出:定海41.7%,而岱山22.2%的居民出門就餐會使用一次性餐具。而對于塑料袋問題兩地均有超過過50%的居民沒有全部收集以備下次利用。在調查過程中獲知,很多上班一族平時工作忙,中午一般都是吃快餐,每次至少用掉兩個飯盒,一雙一次性筷子和一個塑料袋[3]。大多受訪者表示自己知道使用這些一次性用品會給環境造成危害,也不利于身體健康,但是這些用品在生活中確實習以為常,有意識卻沒有實際行動。調查時發現,有些餐館只提供了一次性餐具,即使有些居民環保意識高,也不得不使用這些一次性餐具。有些小商場小超市也只提供了塑料袋,沒有為群眾提供環保節能購物袋。過多的使用這些一次性用品不僅僅是環境和身體健康的問題,還有資源問題。塑料袋的原料是石油,用塑料袋的習慣每年會耗費我們16億加侖的石油,而這還是09年最新的一次統計[4]。

就其一次性用品盛行問題可總結出兩點:政府和有關部門對一次性用品的管制力度不夠;群眾對一次性用品抵制不夠自覺,雖然知道這些都是有害物品,但是在市場上的盛行也導致群眾們不得已而為之。

3 存在問題討論及解決建議

3.1環保意識不夠強,建議政府加強環保宣傳和監督

針對居民環保意識不夠高。首先,政府應該加強低碳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力度。不只是在電視、新聞媒體上做宣傳,要走進人們的生活中。比如,在一些人員集中的地方舉行大型環保宣傳活動,對一些在低碳環保方面做得好的企業或個人給予表彰,相應的懲罰那些“高碳生活”的企業和工廠。其次,政府還可以把低碳環保知識編成書冊,在學校開設專門的環保知識課堂,環保意識教育從娃娃抓起,從青少年抓起,讓環保知識通過教育扎根民心。最后,政府應該制定專門的環保法律法規加強環保監督,以法律手段督促人們履行環保低碳的職責。比如,“花園城市”新加坡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5]。

3.2 生活垃圾未分類處理,建議政府加大有關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力度和實踐力度

經過問卷的分析可知,人們的垃圾分類意識不夠高,生活垃圾隨手扔進垃圾箱。一些人有垃圾分類投放到垃圾箱的意識,卻缺乏垃圾可回收與否的知識。針對這一問題,建議政府加大有關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力度,增長人們的垃圾分類知識。建議把所有的垃圾箱改建為可分類垃圾箱,加大垃圾分類監督,時刻提醒人們把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進垃圾箱。

3.3 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盛行,建議政府加強管制

一次性用品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但是它們卻在不斷污染我們的生活環境,存在嚴重的衛生隱患。經過問卷數據的統計分析,兩地區的居民使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頻繁,造成白色污染。對于這一隱患,建議政府加大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的管制。例如,對一些生產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的工廠,實施高稅收政策。在經濟上施壓,使得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生產數量相對減少。政府應當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對堅持使用環保袋或竹籃的群眾給予一定獎勵,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群眾給予一定的經濟處罰。政府加強在菜市場和一些小商店的宣傳力度,減少塑料袋的使用。在各超市相應提高塑料袋的價格,使得群眾對塑料袋引起重視。

3.4節電意識不強,建議群眾注意平時的小細節

篇10

無論是油田的負責人,還是油田的工作人員,要將安全防范意識、安全責任意識放在第一位,保證油田的長遠發展。文章立足于油田安全環保管理現狀,主要分析了“加強油田安全環保管理的意識和措施”。

關鍵詞:

油田安全;環保意識;管理措施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油田管理工作是否能順利開展下去,安全管理起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樹立油田安全環保管理意識,重視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對于管理油田大有幫助。

1油田安全環保管理中的不足

現階段,盡管我國油田按照國家的各項規定與要求來開展安全環保管理工作,但是在油田安全環保管理中仍然存在著不足,具體的不足表現如下:

1.1缺乏完整的管理責任機制當前,我國油田并沒有嚴格貫徹、落實管理責任機制,部分負責人缺乏對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不重視檢查工作,僅僅是依據工程提出表面上的意見,并沒有深入了解施工單位,同時他們對施工單位的資質也缺乏準確的認識。除此之外,部分負責人所提出的意見缺乏目的性、針對性,尤其沒有將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油田中有部分職工出生60、70年代,他們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安全意識欠佳,但是油田單位并不去定期培訓這部分員工,從而導致這些員工在實際工作缺乏對自身責任、安全工作的認識。

1.2忽視安全隱患項目每個油田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安全隱患的項目,但是油田的負責人卻忽視了潛在的安全隱患項目,甚至有些油田仍然使用存在安全隱患的機械設備。還有就是,有些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遠遠超過了說明書上標明的年限,但是油田單位并不報廢這些陳舊的機械設備,增加了油田工作的危險系數。

1.3缺乏安全采油的專業技術所謂采油安全專業技術是指為了控制與消除各種潛在的不安全因素,針對勞動環境、機具設備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而采取的一系列技術措施。采油人員要配帶工裝、手套等基本的個人防用品,做好安全防護。在開采過程中,采油人員的操作存在著錯誤,還有極少部分采油人員的專業技術存在欠缺,從而影響到油田的安全性。

1.4忽視對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的管理在存放危險化學品、放射性物品的時候,相關人員并沒有做到分類存放。由于存放的不合理,這增加了管理工作的安全隱患。

2加強油田安全環保管理的措施

2.1做好宣傳工作,增強人員的安全環保意識從本質上來講,員工自身安全意識薄弱嚴重影響到油田單位的發展。油田單位要想得以長遠發展下去,其將環保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做好宣傳工作,潛移默化中增強員工的安全環保意識。宣傳工作的開展并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要有間斷、有規律的進行,從而才能取得良好的宣傳效果。宣傳不能僅僅停留在紙上,也要通過口頭宣傳,讓每位員工對安全環保管理有了全面的認識。

2.2健全管理機制,消除安全隱患在油田單位發展過程中,管理機制是關鍵。如果缺乏合理的、科學的管理機制,這勢必會影響到工程氛圍,還會影響到工程進程。當管理機制正式問世之后,油田單位會按照相關的規定來開展工作,這從源頭上保證了油田單位的安全生產。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監管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解“監管”時,我們可以將其視為“監督”和“管理”這兩層含義。所謂“監督”針對于生產的各個環節的潛在問題;所謂“管理”是確保生產各個環節的順利開展。只有將“監督”和“管理”全面落實到生產工作,這可以消除潛在的安全風險、當前,在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油田單位不能完全沿用傳統、落后的管理體制,否則會進入固步自封的境地。鑒于此,油田單位要創新管理機制,確保管理機制向著現代化、規范化的方向發展。另外,在健全管理機制的同時,要構建安全長效機制,確保油田安全環保工作的順利進行。油田單位還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定期檢查機械設備,換掉超年限的設備,保證機械設備的安全工作。另外,要嚴格落實淘汰制度,堅決淘汰存在安全隱患的老設備與舊設備,將安全生產要求作為基礎,讓各個生產環節得以安全、順利的進行下去。

2.3定期培訓員工,提高員工的技能水平在開展培訓活動的時候,油田單位要明確培訓內容。通常情況下,培訓內容既要包括安全環保這一部分,還要包括專業技能這一部分。在實際培訓過程中,培訓老師要專門講解安全的重要性,讓員工從心底里真正認識到安全環保的要點。另外,培訓老師要講解與技術相關的知識,拓寬員工的知識面,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讓他們能輕而易舉的克服工作中所遇到的技術問題。

3結語

在油田的發展中,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一旦油田安全環保管理工作做得不好,那么會影響到油田單位的經濟效益。為此,油田單位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安全環保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并且尋找的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推動油田單位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米秀峰.關于加強油田安全環保管理的意識和措施研究[J].化工管理,2014(32)

[2]周志強,瞿強.數字化建設在油田安全環保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