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肥胖及營養不良的干預措施范文
時間:2024-01-10 17:56: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肥胖及營養不良的干預措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批準號:
申請單位 ***市婦幼保健院
申請日期: 2010 年 10月 26 日
內容摘要
充分利用婦幼衛生三級網絡,結合我市現狀,制定了我市兒童營養狀況監測方案;計算樣本量,按照地域分布、經濟狀況,抽取我市4個區縣 24個鄉鎮的5歲以下兒童作為監測對象;在對兒童進行體格檢查同時進行問卷調查;通過對數據的收集、錄入、分析,初步掌握了我市5歲以下兒童營養狀況及相關因素,并根據調查分析結果提出針對性干預措施,通過實施有效的干預措施,達到減少兒童營養不良和肥胖發生的目的,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社會經濟效益
社會效益:
(1)對社會:研究5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肥胖相關影響因素,制定有效干預措施,提高兒童整體健康水平;(2)對家庭: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節約家庭經濟支出。(3)對個人:通過有效的干預措施降低營養不良和肥胖的發生率,有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對其成年后的健康也有重要影響。
申請鑒定理由
1、通過調查分析掌握了我市5歲以下兒童營養狀況及影響因素,填補了我市此項目調研的空白,為陜西省兒童營養不良、肥胖的發生率及相關因素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
2、兒童營養狀況的相關因素研究中:零食嗜好、快餐食品、飲料嗜好、油炸食品、托幼機構營養保健師等研究項目在查新的文獻中其他省市均未涉及。
篇2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153.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7)03-0258-02
【關鍵詞】 營養狀況;營養不良;肥胖癥;學生
隨著人們對健康知識認知度的提高,兒童青少年營養不良、肥胖問題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為全面了解九江市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及發展趨勢,以便為指導合理營養、平衡膳食及健康干預提供科學依據,筆者對該市15所小學、12所中學學生的營養狀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資料來自于2001-2005年九江市148 240名中小學生的健康體檢監測數據,均按衛生部《學校衛生情況年報表填報說明及技術規范》的統一要求,對學生進行身高、體重測量,并根據測量結果,采用《中國學生7~22歲身高標準體重值》[1]評價學生營養狀況。以同等身高標準體重值為100%,受試學生體重在標準體重的90%~110%為營養狀況良好;低于標準90%為輕度營養不良,低于80%為中度,低于70%為重度;超過標準體重110%為超重,超過標準120%為肥胖。數據處理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總體情況 148 240名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率為26.91%,超重率為9.33%,肥胖率為7.25%,營養正常者僅占56.51%。
2.2 不同學習階段學生營養狀況比較 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率分別為35.10%和12.33%,中學生高于小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 996.71,P<0.01)。中學生超重、肥胖率分別為7.81%
和6.72%,小學生超重、肥胖率分別為12.02%和8.18%
,小學生均高于中學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715.74
,107.01,
P值均<0.01)。見表1。
2.3 男女生營養狀況比較 男、女生營養不良率分別為23.89%
和30.31%,女生高于男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73.09,P<0.01)。男生超重、肥胖率分別為10.59%和9.24%
,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別為7.90%和5.01%,男生均高于女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315.69,982.63,P值均<0.01)。
見表2。
2.4 不同年份學生營養狀況比較 2001-2005年中小學生營養不良、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371.89,81.03和15.77,P值均<0.01)。2005年與2001年比較,營養不良率增加了5.98個百分點,超重增加了1.65個百分點,肥胖增加了0.63個百分點。見表3。
2.5 學生營養不良構成情況 營養不良學生中,輕度占77.76%
,中度占20.41%,重度占1.83%。見表4。
3 討論
九江市中小學生5 a營養不良檢出率為26.9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2.60%),高于上饒市、丹陽市的調查結果[2-3];超重和肥胖檢出率為16.58%,與上饒市、廈門市的調查結果接近[2,4],但明顯高于1995年全國平均水平(7.73%)[5]。從學生營養狀況變化來看,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檢出率均呈逐年增加趨勢,說明九江市中小學生營養問題較為突出,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同時并存,與相關報道一致[6-7],并呈現明顯的“雙峰現象”[8]。提示在控制營養不良的同時,重點應加強對營養過剩問題的防制,把此項工作納入學校衛生保健工作的重點,并引起學校、家長和全社會的關注。
中學生營養不良率高于小學生,超重率和肥胖率低于小學生,與青春期突增現象吻合。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新陳代謝旺盛時期,身體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增加。此時若營養攝入不足,就不能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加上中學生學習負擔較重,睡眠不足,消耗增多,造成營養不良率高于小學生,而超重率和肥胖率則低于小學生。中國部分家庭膳食結構不夠合理,早、中餐過于簡單,晚餐較為豐富,加之學生晚間活動量較少,極易造成營養過剩,引起肥胖。女生營養不良率高于男生,與女性生理特點有關,加上女生愛吃零食,追求苗條,刻意節食、減肥,是造成女生營養不良高于男生的主要原因。
篇3
【摘要】目的 了解南京市雨花臺區10年來集居兒童體格發育狀況及患病率情況。方法 對南京市雨花臺區2004~2013年集居兒童體檢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10年來集居兒童體重、身高達均值率呈上升趨勢,營養不良發生率、齲齒患病率明顯改善,肥胖發生率呈下降趨勢。結論需重視低收入家庭兒童的生長發育,對營養不良兒童及早進行預防和干預。
【關鍵詞】集體兒童 體格發育 評價 疾病檢出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9.064
幼兒園是幼兒和學齡前兒童集體生活的主要場所,集體兒童體格發育狀況及患病率檢出是衡量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工作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為了解南京市雨花臺區集居兒童體格發育變化趨勢和患病情況,進一步明確今后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落實相應的對策措施,現對南京市雨花臺區連續10年的在園(所)兒童健康體檢資料進行比較和分析,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全部資料來源于2004~2013年南京市雨花臺區所有在冊托幼機構在園幼兒年度健康體檢臺帳資料。兒童年齡2~6歲。數據收集時間是每年“六一”前后幼兒園兒童年度體檢時。
1.2標準
體重、身高以及低體重等指標均采用《WHO0-7歲兒童生長發育參照標準》進行評價。營養不良包括了三種類型:體重低下、消瘦、生長遲緩;均按WHO關于營養不良診斷標準進行診斷。 按照國家齲病統一標準,凡牙本質滑面或窩溝有明顯的色、形、質齲性改變者診斷為齲齒。肥胖的定義,采用WHO 推薦標準,超過同性別、同身高標準體重的20%判定為肥胖。
1.3統計學方法
用?2檢驗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體重、身高達均值率逐年比較
10年間南京市雨花臺區在園兒童體重達均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身高達均值率雖然有所波動,但整體呈上升趨勢。體重達均值率由2004年的57.58%升至2013年的69.25%,兩年間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05);身高達均值率由2004年的60.71%升至2013年的70.88%,兩年之間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05)。見表1。
2.2營養不良檢出率逐年比較
10年間南京市雨花臺區集居兒童營養不良檢出率有波動,但整體呈下降趨勢。由2004年的1.21%下降至2013年的0.69%,兩年間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05)。
2.3肥胖檢出率逐年比較
10年間南京市雨花臺區集居兒童肥胖檢出率從2004年的3.09%上升至2007年的4.95%,2007~2013年檢出率雖然有波動,但整體呈下降趨勢。2004年與2007年相比有顯著差異(p<0.005);2007年與2013年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0.005)。
2.4齲齒檢出率逐年比較
10年中齲齒檢出率雖然有波動,但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2006年最高為33.16%,2013年最低為16.15%,兩年間相比差異有顯著性(p<0.005)。
3討論
3.1體格發育狀況
體重和身高是評價兒童生長發育和營養狀況的最重要的指標。2004~2013年南京市雨花臺區集居兒童身高、體重達均值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營養不良檢出率呈下降趨勢。根據《關于8省嬰幼兒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報告》,江蘇地區兒童營養不良率<10%[1],可見南京市雨花臺區集體兒童營養不良率在同地區處于低水平,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當地近年來經濟條件改善、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兒童保健工作水平提高等因素有關。分析體檢資料可見,營養不良兒童主要集中在低收入家庭和進城務工人員家庭,關注這部分家庭兒童的生長發育問題應成為預防營養不良兒童的重點所在。
3.2肥胖檢出率
10年間集居兒童肥胖檢出率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變化規律,從2004~2007年呈上升狀態,從2007~2013年呈下降趨勢。檢出率波動在3.09%~4.95%之間。200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中心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城市3~6歲兒童單純性肥胖的發病率為8%[2],與其相比,南京市雨花臺區集體兒童的肥胖檢出率處于低水平。這可能與南京市雨花臺區加強集居兒童衛生保健,采取知識講座等方式對幼兒家長及保育員強化預防肥胖意識有關。近年,南京市雨花臺區開展了集居兒童的肥胖夏令營活動,采取生動活潑的宣教方式,傳播正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均有利于降低集居兒童的肥胖檢出率。
3.3齲齒檢出率
10年間集居兒童齲齒檢出率呈下降趨勢。國內文獻顯示,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狀況各不相同,李海峰[3]報道,大連市西崗區2012年所有托幼機構2 636例兒童齲齒患病率為52.53%;曹志茹[4]報道,2012年北戴河區農村幼兒園211例3~6歲兒童齲齒患病率為77.73%;彭陳岑等[5]報道,2012年武漢市洪山區9所幼兒園2 474例學齡兒童的齲齒患病率為51.01%;謝笑英等[6]報道,2012年廣州黃浦區7所幼兒園3 196名學齡兒童的乳牙患齲率為15.30%;田巍巍[7]報道,2011年南京市秦淮區6 433名學齡兒童齲病患病率為23.80%。綜上報道,南京市雨花臺區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率與其他地區及本地區比較均處于低水平。這可能與雨花臺區全面開展了氟保護漆防齲工作相關。我區從2006年開始每年一次對全區在園(所)兒童進行氟保護漆防齲工作,從而達到防齲目的;同時,在幼兒園開展了保健知識講座,指導家長和保育員注重培養口腔衛生意識;培訓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在每年檢查中發現的齲齒,及時以書面方式通知家長到口腔科接受治療。但目前學齡前兒童的齲病發病率普遍較高,一直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針對這一現狀,加強宣傳和逐漸普及窩溝封閉防齲措施,可以進一步降低齲病患病率。
綜上,南京市雨花臺區集居兒童體格檢查發育狀況良好,患病率均處于低水平,但需重視低收入家庭兒童的生長發育,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對營養不良兒童及早進行預防和干預,需要更加重視口腔保健。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關于8省嬰幼兒營養健康狀況調查報告[R].2005.
[2]龍磊.劉黎明.5歲以下兒童單純性肥胖的干預現狀與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08,19(6):595-597.
[3]李海峰.某區5歲兒童患齲情況的調查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1):414-415.
[4]曹志茹.北戴河區農村幼兒園3~6歲兒童齲齒發病情況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6):956.
[5]彭陳岑.黃濤.甘乾.武漢市洪山區學齡前兒童口腔保健情況調查[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4):128-130.
篇4
【關鍵詞】中小學生;生長發育;營養不良;超重、肥胖
【中圖分類號】R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3-0747-01
中小學生的生長發育和營養情況一直是社會所關注的話題[1],為了保證讓孩子能夠健康成長,我們必須進行相關調查并以此為基礎探討學生的營養健康保障,制定相關的對策,因此我們對2012年余慶縣中小學生的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并做出了相關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12年10月~11月參加健康檢查的余慶縣初中、小學學生作為對象,共27996人,包括男生15029例和女生12967例。
1.2 檢查方法 按照《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2]中的規定對學生進行身高、體重的測量,并將所有數據錄入長發育監測信息管理與評價系統進行處理和評價。
2 結果
共檢測余慶縣中小學生27996人,年齡在5~18歲之間,其中包括男生15029例和女生12967例,合計營養不良人數3336人,營養不良率為11.92%;超重人數2612人,超重率為9.33%;肥胖人數為1955人,肥胖率為6.98%。具體數據統計見表1。
3 討論
從本次調查結果我們可以看出,余慶縣中小學生營養不良狀況總體檢出率為11.92%,這個數據低于全國城鎮學生的平均水平(16.31%),但仍是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而從超重率和肥胖率來看,分別為9.33%和6.98%,均低于全國調查結果的12.41%和9.62%??傮w營養狀況良好。
有文獻指出[3]營養不良情況一般而言具有中學學生高于小學學生、存在男生高于女生的特點,而從本文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中學學生營養不良狀況高于小學學生的情況是切實存在的,而男生高于女生的特點則仍需進一步調查驗證??紤]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突增階段,學生的新陳代謝旺盛,學業繁重和體育活動等負擔也會加劇能量的消耗,而這一點在男生身上的體現尤為明顯,所以此階段的學生應當考慮增強營養攝入,有條件的學??梢钥紤]課間加餐等方式來改善學生的營養補充;營養過剩率則是小學生高于中學生,這一點原因與上文分析有相同之處,而有文獻指出[4]女生營養過剩顯著高于男生,考慮原因是由于女生喜歡零食、甜食等,加上家長寵愛養成挑食等不良習慣導致膳食結構不平衡所致。因此建議在日常學習中普及平衡膳食和合理飲食的相關知識,改善學生們的營養結構。
綜上所述,針對余慶縣當前學生的營養現狀,首先應當加強營養膳食相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部門做好溝通交流,重視學生的營養平衡,其次有針對性的對營養不良或營養過剩的學生進行干預,及時治療消化道疾病和加強體育鍛煉,保持營養攝入,確保孩子們能夠在良好的環境中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放.2006~2008年沈陽市沈河區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監測結果分析[J].中醫臨床研究,2009,2(3):73~76.
[2] 李福鎮.曲靖市麒麟區2009年中小學學生營養現狀分析[J].云南預防醫學雜志,2010,15(2):9~11.
篇5
[關鍵詞] 幼兒園 兒童 生長發育 疾病
[中圖分類號] R339.31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8-330-01
勐臘地處西南邊陲,人口約22萬的多民族縣,為了解本縣幼兒園兒童生長發育情況,搞好集體兒童的保健工作,婦幼保健院組織兒童保健專業人員于2010年5月對勐臘縣幼兒園(公立)在校兒童進行體格檢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勐臘縣幼兒園所有在校3-6歲兒童共495人,其中男童247人,女童248人。
1.2 方法 由專人負責測身高體重,兒童身高體重的發育評價按WHO推薦的體格發育評價標準、低體重、發育遲緩、消瘦,分別是指導年齡別體重、年齡別身高、身高別體重低于參考值的中位數減去2個標準差,體重大于同性別身高體重中位數的20%,診斷為肥胖,貧血為Hb<110g/L。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X2檢驗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兒童體格發育情況 見表1。
表1兒童體格發育情況
兒童體重正常占94.95%,其中男童占47.88%,女童占47.07%,(X2=1.03,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身長正常占94.55%,男童占47.07%,女童占47.47%(X2=0.04,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2 營養性疾病和常見疾病的患病率(%) 見表2。
表2 兒童常見疾病的檢出率分布(例%)
兒童齲齒患病率為60.61%,男童占28.69%,女童31.92%(X2=2,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3.1 常見疾病分析 勐臘縣為少數民族地區,公立幼兒園集體兒童營養不良患病率為4.85%,肥胖患病率為2.02%,貧血患病率為3.03%,明顯低于少數民族地區湖南湘西吉首市,公立幼兒園營養不良7.8%,肥胖6.4%,貧血7.4%[1]。營養不良肥胖患病率略高于省內思茅市公立幼兒園:營養不良3.9%,肥胖1.58%[2]。本組資料顯示集體兒童齲齒患病率達60.61%,明顯高于桂林市學齡前兒童齡齒患病率38.23%[3]及威海地區學齡前兒童齲齒患病率41.81%[4]。原因與下列因素有關:①縣幼兒園兒童為半托,早晨父母忙于上班,往往將孩子急忙送往幼兒園,刷牙與否,不被重視。②通過體檢詢問得知,多數兒童沒有刷牙習慣,或刷牙方法不當。③時下兒童多為獨生子女,由于嬌慣,孩子身上都有相當的零花錢,喜購含糖的飲料、零食等甜品。④家長沒有起到早晚刷牙的表率作用,營養不良的發病除了膳食不合理,腸道寄生蟲感染不容忽視。營養不良,腸道寄生蟲感染又導致兒童營養性貧血的發病。感染患病率6.06%,明顯高于各省市感冒患病率4%[1]。⑤當今的獨生子女,都被家長保護得很好,衣服穿得嚴實,以至沒有抵制寒冷的能力。肥胖患病率處以中上水平,肥胖癥不僅成為兒童嚴重的健康問題,而且將演變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應引起社會尤其是兒童保健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3.2 干預措施 ①開展體格鍛煉,增強兒童體質。②每年常規驅蟲,預防腸道寄生蟲病。③提高家長對肥胖癥危害性的認識及對兒童健康成長的正確引導,早期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④齲齒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并可引起全身疾病,應加大對家長及兒童有關口腔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兒童保健部門應設口腔保健門診,開展一年2次的氟化泡沫防齲工作。⑤兒童包莖可引起尿道炎癥、狹窄,嚴重者可引起尿道感染,應建議盡早到綜合醫院治療。
參考文獻
[1] 秦漢堯,李小敏.少數民族地區私辦和公辦幼兒園兒童生長發育狀況調查[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01).
[2] 李自梅,馬玉芬.思茅市幼兒園2261人體格發育狀況調查[J].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15(5):563.
篇6
【關鍵詞】 視力,低;肥胖癥;貧血;沙眼;齲齒;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9-0844-02
近年來,一些城市和地區都報道學生視力不良和肥胖患病率在不斷上升,已成為影響學生健康的首要問題,也已成為當前我國學校衛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問題[1]。視力不良不僅導致學生學習與日常生活不便,還會直接影響升學專業的報考。肥胖不僅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理功能,還是導致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腫瘤的潛在危險因素[2]。為了解北京市崇文區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變化情況,筆者對2008年與1998年崇文區中小學生健康體檢資料進行了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崇文區全體在校中小學生為檢測對象。1998年共檢測學生48 358名,其中,小學生21 911名、初中生13 901名、高中生12 546名;2008年共檢測31 754名,其中小學生12 341名、初中生9 358名、高中生10 055名。年齡為7~18歲。
1.2 方法
1.2.1 視力不良檢查 采用標準對數視力表按《學生體質健康檢測規范要求》檢查學生視力,凡單眼裸眼視力低于5.0確定為視力不良?;疾∪藬档拇_定以一眼視力低下人數為準。
1.2.2 肥胖和營養不良篩查 檢測學生身高、體重,肥胖、營養不良依據“中國學齡兒童身高標準體重判定標準”判定,實際體重在標準體重的90%~110%范圍為體重正常,高于120%為肥胖,低于80%為營養不良[3]。
1.2.3 貧血 采用WHO推薦的氰化高鐵血紅蛋白(Hb)法進行測定篩查。貧血按照《北京市學校衛生防病工作技術規范》采用2001年WHO、UNICEF制定的標準:5~11歲低于115 g/L,12~14歲低于120 g/L,15歲以上女生低于120 g/L,15歲以上男生低于130 g/L進行篩查。
1.2.4 沙眼、齲齒、腸道蛔蟲檢測 幾項常見病均嚴格按照《北京市學校衛生防病工作技術規范》要求進行檢測,參加調查人員均為保健所專業人員,并經過統一培訓。
1.3 資料整理 搜集1998與2008 兩年度全區中小學生體檢資料,進行統計學處理和樣本比較分析。
2 結果
2.1 2008年與1998年崇文區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比較 2008年學生營養不良、貧血、沙眼患病率分別為3.60%,1.54%和2.82%,均低于1998年的9.06%,6.17%和13.90%,差異各項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2 2008年與1998年崇文區學生視力不良及肥胖檢出年度比較 小學生視力不良率、肥胖率均以2008年高于1998年,視力不良率平均每年上升297個百分點,肥胖率平均每年上升150個百分點,年度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3 2008年與1998年崇文區學生視力不良及肥胖檢出率學段比較 1998年小學、初中、高中生視力不良率分別為23.89%、36.25%、59.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 045.56,P
3 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營養不良、貧血檢出率均明顯下降,中小學生營養狀況在不斷改善。這可能與推行規模防治、促進均衡營養知識的傳播與應用,使得由于營養素缺乏引起兒童少年營養不良和貧血的因素得到減弱有關;沙眼感染率大幅降低,這與個人衛生習慣和衛生狀況得到改善關系密切。近幾年來,崇文區在學生常見病預防工作中實施了衛生習慣養成教育,培養“一人一盆一巾”的個人衛生習慣。齲均亦呈減少趨勢,齲均是衡量齲患程度的指標,齲均減少反映了齲病程度有一定降低。表明崇文區多年采用氟化物防齲和2005年以來為小學一至三年級學生免費實施窩溝封閉預防齲齒的措施是必要而有效的。
視力不良和肥胖一直處于高發狀態。2008年小學、初中、高中學生各學段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達到53.59%,75.52%和83.95%,占據了常見病發生順位的第一位,并隨年度增長而大幅上升;從學段看,視力不良發生率是隨學習階段升高而上升的,可能與課業負擔加重有關。肥胖檢出率,1998年是以初中、高中學生高于小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2008年,小學生肥胖的發生率已經超過高中生,僅次于初中學生。說明10年前肥胖主要集中在初、高中學生,而現今小學生肥胖患病率急速上升,并且明顯向低齡化發展,應引起高度注意。
中小學生視力不良與肥胖均處于高發和快速上升狀態,已經成為當前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兩大嚴重公共衛生問題[4]。由此,應采取重點策略制定轄區常見病防治計劃,推行切實可行的措施是防治工作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內容。
預防近視應該重點做到:(1)定期進行視力監測,區分真、假近視[5],重點改善假性近視成分,采用遠眺法、霧視法、睫狀肌鍛煉法與局部用藥等方法調節視功能,緩解睫狀肌痙攣,達到恢復正視狀態的目的。(2)減輕課業學習負擔,規范課業時間和作息制度,保證每日充足睡眠和用眼時間。(3)對低齡化和青春期等各年齡段學生廣泛矯治不良用眼習慣,培養正確讀、寫、坐姿勢;堅持課間眼保健操活動。(4)每日保證體育活動1 h,對學生體育活動量予以監測,保證達到鍛煉的目的。
預防肥胖低齡化發展應加強檢測與結果反饋,學校和家庭配合培養學生健康飲食行為習慣,遵循飲食規律、不偏食,均衡營養和適當鍛煉等仍然是防治工作不可忽視的重點環節。筆者認為預防學生肥胖應做好以下幾點:(1)控制肥胖應從小抓起;(2)針對年齡特點選擇適當的體育鍛煉方式;(3)加強個體化正確膳食指導,引導兒童少吃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多吃新鮮水果蔬菜;(4)鼓勵學生每日戶外活動1~2 h;(5)應加強健康教育,讓學生本人、家長、學校乃至全社會重視肥胖危害性,同時傳授科學膳食知識,使學齡兒童,尤其是低齡兒童自覺堅持定時定量按早、中、晚時間正常用餐。
4 參考文獻
[1] 王玲.我國中小學生常見病的防治及疾病譜的變化.中國學校衛生,2006,27(4):277-278.
[2] 季成葉.兒童肥胖篩查方法研究的最新進展.中國學校衛生,2006,27(4):279.
[3] 教育部體育衛生藝術司,編.學校衛生人員培訓教材.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2:209-211.
[4] 季成葉.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流行現狀及其社會經濟差異.中國學校衛生,2008,29(2):106-108.
篇7
【關鍵詞】托幼機構;兒童體檢;結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R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594―02
托幼機構是學齡前兒童集體生活的場所,是易感人群集中的地方,加強托幼機構兒童健康管理,是提高兒童保健水平的重要環節。為了掌握縣城幼兒園入園兒童的健康狀況,了解入園兒童患病情況,為制定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科學依據,以便更好的開展托幼機構兒童疾病預防和兒童保健工作. 我們對2012年秋季學期涇源縣城區所有幼兒園(所)3~6歲的兒童進行健康體檢,現將健康體檢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對縣城所有托兒所、幼兒園2012年秋季入園的3-6歲兒童進行健康體檢。 1.2方法: 按照《寧夏回族自治區兒童保健工作規范》及《寧夏回族自治區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對2012 年秋季學期涇源縣城區所有幼兒園(所)3~6歲的兒童進行健康體檢, 然后按照《兒童保健技術規范》進行綜合評價、統計、分析。
2 結果
2.1疾病檢出率:本期應體檢3-6歲入園兒童578人,實際體檢545人,體檢率94.30%;身高評價在中上15 人,占總數的2.75%,評價中522人,占總數的95.79%,評價中下8人,占總數的1.46%;體重評價中上7人,占總數的1.28%,評價中527人,占總數的97.81%,評價中下5人, 占總數的0.91%;檢出患有各種疾病的262例,患病率48.07%。其中:男童259名,檢出疾病的124例,患病率47.88%,女童286名,檢出疾病的138例,患病率48.25%。 2.2年齡段患病情況:3歲組68名,患病人數22例,檢出率32.35%;4歲組84名,患病人數37例,檢出率44.04%;5歲組156名,檢出疾病人數72例,疾病檢出率46.15%; 6歲組237名,檢出疾病人數131例,疾病檢出率55.27%。
2.3疾病組成:齲齒124例,患病率 22.75%,疾病比例47.33%;視力不良46例,患病率8.44%,疾病比例17.56%;貧血32例,患病率5.87%,疾病比例12.21%;上呼吸道感染28例,患病率5.14%,疾病比例10.69%;生長發育遲緩13人,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8,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肥胖7人,患病率1.28%,疾病比例2.67%;乙肝表抗陽性3人,患病率0.55%,疾病比例1.15%;先天性腦癱1人,患病率0.18%,疾病比例0.38%。
3討論
3.1 統計顯示本次體檢身高評價在中上15 人,占總數的2.75%,評價中522人,占總數的95.79%,評價中下8人,占總數的1.46%;體重在評價中上的7人,占總數的1.28%,中的527人,占總數的97.81%中下的5人, 占總數的0.91%;身高和體重是兒童發育的主要指標,是兒童營養狀況主要表現,近年來,隨著我縣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兒童體格發育呈現了新的變化。 學齡前兒童體重身高均較十年前增高,城鄉差異在縮小,但仍低于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狀況對身體發育的影響決定著整個人群的發育水平[1]。
3.2 通過對體檢結果統計分析,在本次縣城幼兒園入托545名兒童健康體檢中、檢出患有各種疾病的262例,疾病檢出率48.07%,高于其他地區;男童疾病檢出率47.88%,女童檢出率48.25%,女童疾病檢出率高于男童;3歲組疾病檢出率32.35%,4歲組疾病檢出率44.04%,5歲組疾病疾病檢出率55.27%,疾病檢出率隨年齡增長而升高。提示我縣幼兒園兒童疾病檢出率較經濟發達地區高,因此0-6歲兒童保健工作十分重要,尤其大年齡組的兒童(托幼機構兒童保?。┙】邓接写岣?。
3.3統計顯示:齲齒、視力不良 、貧血 、上呼吸道感染 、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為我縣托幼機構兒童患病率前六位的疾病。因此,兒童口腔保健、科學用眼、眼科保健、良好的生活習慣、平衡膳食、適量室外活動和運動、計劃免疫對兒童健康十分有益和必要[2]。
3.4本次體檢營養性疾病導致生長發育遲緩13人,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8,患病率1.46%,疾病比例3.05%。統計顯示我縣入園兒童營養狀況明顯改善 , 營養不良患病率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經濟發達地區,是我縣影響兒童健康主要因素,應引起足夠重視。
3.5本次健康體檢貧血32例,患病率5.87%,疾病比例12.21%,統計顯示我縣兒童缺鐵性貧血患病率仍然很高,屬于我縣兒童常見和多發疾病,嚴重影響兒童健康水平。
3.6單純性肥胖7人,患病率1.28%,疾病比例2.67%。近年來,隨著我縣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洋快餐的進入,以及不吃早餐、不喝牛奶、少吃蔬菜等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兒童單純性肥胖癥呈逐漸上升趨勢,我縣與全國其他地區相同,肥胖也成為危害兒童身心健康因素之一,應引起社會各層高度重視,早采取干預措施。
4建議
4.1加大托幼機構的監管力度,嚴格托幼機構準入標準,提高托幼機構保健醫務人員的素質和專業水平。建立并落實托幼機構衛生保健管理制度。托幼機構要為兒童提供適合年齡特點的衛生保健和生活環境,一切保健措施必須以保護兒童身心健康為主要內容和出發點,
4.2加強全縣0-6歲兒童保健工作,加大兒童保健知識的宣傳力度,對存在影響兒童健康的因素和疾病及時進行干預,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提高全縣兒童健康水平。
4.3各級政府、衛生、教育部門、婦幼保健機構、托幼機構和兒童家長高度重視兒童的健康保健, 定期對兒童進行健康體檢,針對兒童的疾病情況,加強對體弱兒的管理,對所有篩查患有疾病的兒童進行個案管理,進行指導治療,采取預防保健措施,并將健康體檢結果及時告知家長,向家長介紹兒童常見疾病預防,從而引起家長的重視,配合兒童保健工作。
4.4教育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堅持早晚刷牙(用兒童保健牙刷、含氟牙膏),飯后漱口,多吃蔬菜、水果,進食要定時、定量,戒絕偏食、挑食、零食等不良飲食習慣;少吃零食、甜食,多吃新鮮瓜果蔬菜、蛋、奶及肉類食品,科學合理定制幼兒食譜,積極調整飲食,合理補充營養,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4.5重視兒童體質鍛煉,增加室外活動,應注重利用水、日光、空氣浴鍛煉,增強兒童體質,并按程序進行兒童計劃免疫是預防貧血 、上呼吸道感染 、生長發育遲緩、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肥胖 、乙肝等疾病主要措施。
4.6教育和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正確的讀寫姿勢,減少電視電腦手機游戲接觸時間,做到科學用眼,已患有屈光不正或視力不良患兒,及時到醫院眼科復查,及時糾正。
4.7患有乙肝或其他傳染性疾病兒童,應暫緩入園,積極治療原發病,定期復查,待傳染性疾病痊愈或無傳染性后,方可入園。
參考文獻:
篇8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4
【文章編號】 1000-9817(2010)07-0882-02
【關鍵詞】 視力,低;沙眼;齲齒;營養不良;肥胖癥;學生
衛生部于1992年下發了《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對學生常見病防治提出了明確要求。多年來,通過各級衛生和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學生常見病患病率有了大幅下降,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結構和生活條件的改變,近年來學生肥胖患病率迅猛上升,近視患病率居高不下,嚴重危害學生身心健康[1]。為了解襄樊市高中生的健康狀況,探索影響學生健康的主要因素,為有關部門做好中小學校預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筆者于2008年對襄樊市14所高中在校學生進行了健康監測,并根據檢查結果對學生健康狀況進行統計分析。
1 資料來源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于2008年襄樊市14所高中生健康監測資料,學生總人數為33 624人。
1.2 方法 按照《2000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研究工作手冊》的要求進行健康監測。監測工作由襄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經過統一培訓的衛生專業人員負責。學生主要的健康問題按營養不良、肥胖、視力不良、沙眼、齲齒等分類,營養不良和肥胖的評價按衛生部1985年《全國7~22歲城鄉學生身高標準體重評價表》進行。
1.3 數據處理 將監測結果錄入Excel數據庫,使用SAS軟件包進行統計和分析。采用行×列表分割后的χ2檢驗,比較14所學校學生各種常見病患病率的差異。
2 結果
2.1 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 學生視力不良、齲齒、營養不良、肥胖、沙眼的患病率分別為87.19%,20.32%,2.71%,7.20%和3.63%。
2.2 不同性別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 視力不良率女生高于男生,齲齒患病率女生高于男生,營養不良率男生高于女生,肥胖患病率男生高于女生,沙眼患病率男生高于女生,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值均
2.3 不同年級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 襄樊市高中生常見病檢出率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呈上升趨勢的有視力不良、齲齒(P值均
2.4 學生視力不良狀況 受檢的33 624名高中生中,查出視力不良29 316人,視力不良率為87.19%。視力不良程度構成中,輕度占5.46%,中度占21.21%,重度占73.33%。高中生視力不良以中、重度為主,占視力不良總數的94.54%。見表3。
2.5 學生齲齒患病情況 受檢的33 624名高中生中,查出患齲6 834人,齲齒患病率為20.32%,齲齒總數12 959顆,受檢者齲均為0.39,患者齲均為1.90。失牙率為9.70%,補牙(充填)率為19.56%。見表4。
3 討論
中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隨著年級(齡)增長而增加[2],已嚴重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成為學校衛生工作的難點。2004年全國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結果顯示,視力不良仍然位于中小學生常見病的首位,且患病率逐年上升,出現了低齡化、重度化趨勢[3-4]。本次監測高中生視力不良率為87.19%,高于高艷鳳[5]的調查結果,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有研究認為,緊張的學習、室外活動減少、視近時間過長是學生視力不良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因素[6]。監測顯示,女生的視力不良率高于男生,與有關報道[7]一致,可能與女生的運動時間普遍少于男生、眼睛得不到有效調節有關。教師及家長應重視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習慣,合理安排作息時間,減輕學業負擔,改善學習環境條件,減少視力不良的發生。對于出現近視的學生要及時進行干預,防止病情進一步發展。
齲齒是被衛生部列為重點防治的學生常見疾病。本次學生健康監測中,齲齒患病率為20.32%,高于曹型厚等[8]的調查結果。齲齒患病與學生食物結構過于精細、纖維素攝入相對不足、食糖增加等因素有關。女生齲齒患病率明顯高于男生,可能與女生常吃零食有關。學生齲齒患病率從高一到高三逐漸上升,說明對恒牙的保護不夠。本次監測齲齒充填率僅為19.56%,而上海市男、女生恒齲補構成比分別為63.60%和69.00%,一些發達國家齲補率已達85%[9]。說明襄樊市中學生及家長的口腔衛生保健意識缺乏,對齲病的預防及危害認識存在不足,患病后不能及時主動進行治療。說明應加強口腔衛生知識宣傳教育,擴大學??谇槐=「采w面,每年定期進行口腔檢查,結合氟化和窩溝封閉預防,大幅提高齲齒充填率,將綜合防治技術措施納入考核評價學校衛生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10]。
襄樊市高中生營養不良和肥胖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肥胖已成為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不良的膳食行為是引起營養不良或肥胖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須有計劃地開展營養不良和肥胖的綜合防治工作,加強對學生和家長的宣傳教育,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和運動習慣。
沙眼主要為接觸性傳染病,患病率已控制在3.63%,低于杭州市[11],這與襄樊市長期堅持開展學生沙眼防治工作是分不開的。綜上所述,襄樊市高中生視力不良、齲齒患病情況較嚴重,營養不良和肥胖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學生營養狀況不容樂觀,應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應加強綜合防治工作和學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4 參考文獻
[1] 季成葉.兒童少年衛生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1-113.
[2] 司梅,蔣驊,亓德云,等.上海市虹口區部分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現狀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9,30(5):455-456.
[3] 葉廣俊.兒童少年衛生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
[4] 熊莉華,郭仰峰.2004年廣州市中小學生視力現狀分析.中國校醫,2006,20(5):524-525.
[5] 高艷鳳.北京市崇文區1998年與2008年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情況比較.中國學校衛生,2009,30(9):844-845.
[6] 汪芳潤.近視眼.上海: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1996:188-215.
[7] 季成葉.兒童少年衛生學.5版.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281-286.
[8] 曹型厚,竇義蓉,蒲克勇,等.重慶市2008年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狀況.中國學校衛生,2009,30(8):767-768.
[9] 季成葉.中國漢族中小學生齲患動態分析及齲蝕與體格發育的相互關系研究//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2000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報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03-227.
[10]李姣,呂慧,李玉潔,等.云南省2005年7個民族學生常見病患病現狀分析.中國學校衛生,2008,29(12):1165-1166.
篇9
【中圖分類號】 R 179 G 478.2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8)09-0858-02
【關鍵詞】 營養不良;肥胖癥;沙眼;貧血;學生
《北京市學校衛生防病規劃(2006-2010)》對北京市學生常見病防治工作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防治方案。為了解2006年北京市西城區中小學生常見病的發病情況,探討其影響因素,為今后相關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現將西城區2006年學生常見病檢出情況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2006年北京市西城區9所監測學校所有在校學生共8 215名為調查對象。實際監測學生7 861名,健康檢查率為95.7%。其中男生3 933名,占50.03%;女生3 928名,占49.97%。小學生2 575名(男生1 313名,女生1 262名),初中生1 347名(男生747名,女生600名),高中生3 939名(男生1 873名,女生2 066名)。
1.2 方法 所有檢查、診斷、判定、質量控制以及標準均按照《北京市學校衛生防病工作技術規范》要求執行。參加調查者全部為專業技術人員,并經過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學校衛生所統一培訓。
1.3 統計方法 采用EXCEL,SPSS 11.5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運用描述性統計分析方法對學生常見病的檢出率進行統計。百分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營養狀況
2.1.1 營養不良 從表1可以看出,各個學習階段學生營養不良檢出率均為女生高于男生(χ2值分別為12.65,16.82,67.14,P值均<0.01),且學生的營養不良檢出率隨著學習階段的提高而增加(χ2趨=55.79,P<0.05)。
2.1.2 超重與肥胖 從表1可知,學生超重檢出率為12.11%,肥胖檢出率為20.05%。高中學生超重檢出率男生高于女生(χ2=6.79,P<0.01)。各小學、初中、高中學生肥胖檢出率均為男生高于女生(χ2值分別為24.52,42.87,142.56,P值均<0.01)。
2.2 視力不良 2006年西城區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70.45%,小學為45.86%,初中為77.06%,高中為84.26%。隨著學習階段的提高,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快速提高(χ2=1 136.78,P<0.05)。
2.3 沙眼 由表1可知,2006年西城區小學生沙眼檢出率最高(χ2=26.11,P<0.01),小學、初中、高中男女生沙眼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1.10,1.12,1.79,P值均>0.05)。
2.4 貧血 由表1可知,2006年西城區學生貧血檢出率女生高于男生(χ2=47.21,P<0.05),且隨年級的增加,貧血檢出率也逐漸提高(χ2趨=13.40,P<0.05)。
2.5 齲齒 學生齲齒檢出率為37.23%,小學生為28.62%,初中生為29.32%,高中生為45.57%,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齲齒檢出率逐漸升高(χ2趨=107.88,P<0.05)。
3 討論
3.1 營養不良和貧血 2006年北京市西城區學生營養不良和貧血檢出率女生高于男生,原因可能為:(1)女生追求體態苗條,經常節食,或者常有偏食、挑食的習慣, 造成營養素攝入不足;(2)女生青春期月經失血,營養素部分丟失。營養不良檢出率和貧血檢出率高年級學生高于低年級,其原因可能是:(1)中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發育期,需要的營養和能量增加,如果飲食習慣不良,容易造成膳食不平衡;(2)低年級學生的飲食由家長監督較多,隨著年齡增大,家長對學生飲食的注意力減少,而學生缺乏營養知識,導致營養不良率隨年級而升高[1];(3)高年級學生學習負擔加重,消耗較大;(4)高年級學生體育鍛煉及活動時間少, 安排的體育活動落實不夠。
3.2 超重和肥胖 肥胖不但影響學生的正常生長發育和學業,而且是一些成年期疾病的重要隱患[2]?,F在許多學生飲食習慣不好,經常攝入油炸、膨化等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造成營養不均衡;目前學生課業負擔很重,且大量電子產品不斷涌入家庭,許多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和虛擬空間,減少了參加戶外體育鍛煉的機會與時間,造成靜坐時間較長,缺乏運動,多余能量蓄積在體內,致使超重和肥胖。許多證據表明,兒童少年的超重與肥胖的疾病危險和健康后果以及對心理和精神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尤其是兒童時期的肥胖延續到成年之后可能導致的健康危害和經濟損失,因此必須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3.3 視力不良 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與2004年和2005年西城區學生健康體檢資料比較,不同學習階段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并且隨年級的增加,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也隨之上升,與文獻報道一致[3]。說明學生視力不良的情況不容樂觀,應引起學校和家長的高度重視。
3.4 沙眼 西城區男、女生沙眼檢出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黃文群[4]的報道一致。小學生沙眼檢出率最高,這與小學生尚未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應該重點加強對小學生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用眼衛生的重視程度,促進他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有報道顯示,空氣污染嚴重也可使沙眼的患病率增高[5]。
3.5 齲齒 2006年西城區學生齲齒檢出率高于有關文獻報道[6]。調查結果還顯示,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齲齒檢出率逐漸升高,與有關報道[7]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是:(1)西城區從2005年開始,為小學一至三年級兒童免費實施窩溝封閉預防齲齒,增強了牙齒抗齲能力,同時使早期齲損停止發展;(2)齲齒發病的內因主要與體內缺鈣、氟、維生素等營養素以及全身疾病有關[8]。高年級學生生長發育較快,對鈣、氟等需求量增大,如果營養不平衡,易導致缺鈣、氟等。對小學生進行齲病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降低齲患率[9],所以小學生仍要作為重點防治人群。
4 參考文獻
[1] 唐國成,諸筆科,朱志良,等.1998-2005年深圳市松崗街道學生常見病動態分析.實用預防醫學,2006,13(6):1 513-1 515.
[2] 葉廣俊.兒童少年衛生學.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75-76,88-91.
[3] 胡小煒.杭州市西湖區2003年中小學生視力低下監測結果.中國學校衛生,2004,25(6):5.
[4] 黃文群. 2004年炎陵縣中小學生常見病患病狀況調查. 實用預防醫學,2005,12(3):616-617.
[5] 張厚蘭,李剛,周慶珍,等. 大氣污染與中小學生沙眼患病率的關系. 中國學校衛生,1995,16(1):39.
[6] 楊延清.寧夏回漢族兒童少年齲齒調查分析.中國學校衛生,1998,19(6):47-49.
[7] 李金德,鄭文柱,崔愛環. 2004年濟寧市中小學生常見病與營養狀況調查.預防醫學論壇,2006,12(3):298-299.
[8] 朱剛,趙久霞,陳思玉. 640名兒童齲病調查分析.遵義醫學院學報,2003,26(2):191.
篇10
【關鍵詞】 營養狀況;人體質量指數;知識;行為;學生
【中圖分類號】 R 179 R 15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9)09-0794-03
Correlation Study of Nutrition Status and Dietary Knowledge and Behavior Among Students i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ANG Feng-Mei.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49),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college students' nutrition knowledge, harmful dietary behaviors, nutrition statu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mak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Methods By using cluster sampling 818 college students in grade 2 and 4 who major in technology were selected and surveyed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harmful dietary behaviors by on-the-spot questionnaire. Results College students' average score of nutrition knowledge was 14.4. There were 11.1 % of them had 5 or more harmful dietary behaviors, 29.8 % of them had 3 to 4 harmful dietary behaviors, only 16.9 % of them had no harmful dietary behaviors. Ignoring breakfast was common among them, 15.6 % of them had breakfast now and then, 2.4 % of them scarcely had breakfast. The rate of malnutrition and overnutrition were 8.8 % and 9.8 %. Students whose nutrition knowledge level was high showed fewer harmful dietary behaviors and had good circumstance of breakfast. The ratio of normal body weight was low among students had more harmful dietary behaviors, and the ratio of malnutrition and overnutrition were high among them. Conclusion The major nutrition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were malnutrition and overnutrition. It's necessary to take health education about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dietary behavior for college student.
【Key words】 Nutritional status;Body mass index;Knowledge;Behavior;Students
隨著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膳食結構和飲食行為發生了很大變化,由于飲食不合理導致的營養性疾病日益嚴重。研究發現,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性疾病與營養知識缺乏、不健康的飲食行為有密切聯系[1-3]。大學生正處于體力和智力發育的旺盛時期,膳食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其身心發展。同時,大學生的營養知識和飲食行為不但關系到自身的健康,而且會對周圍人群產生廣泛影響。因此,本研究通過對大學生營養知識、不良飲食行為、營養狀況進行了調查,探討其相關關系,為培養大學生健康飲食行為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以班級為單位,隨機抽取山東理工大學非醫學理工類二年級和四年級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排除惡性腫瘤、肺結核、嚴重肝臟疾病患者,符合條件的研究對象有818名,其中二年級學生672名,四年級學生146名;男生454名,女生364名。年齡19~25歲。
1.2 方法 自行設計調查表對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營養知識和不良飲食行為,其中營養知識20題,每題1分,共計20分;不良飲食行為9題,每題1分,共計9分。由經過培訓的調查員統一指導語,指導學生自行填寫問卷,當場收回,并對調查對象進行身高、體重測量。共發放調查問卷836份,回收有效問卷818份,有效回收率為97.8%。
采用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評價學生的營養狀況,BMI=體重(kg)/[身高(m)]2,判定標準:BMI
1.3 統計學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的統計學檢驗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統計學檢驗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2.1 營養知識、不良飲食行為與營養狀況
2.1.1 營養知識水平 營養知識總體得分為(14.4±3.2)分。男生為(14.3±3.2)分,女生為(14.5±3.1)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6,P=0.231);四年級學生得分為(14.5±2.8)分,二年級得分為(14.4±3.2)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96,P=0.814)。在調查的20個營養知識題中,知曉率較高的為“多食蔬菜水果有利于健康”、“偏食容易導致營養素缺乏”,分別為95.6%和93.2%;知曉率較低的為“過度精細加工容易導致糧谷類B族維生素喪失”、“肥肉是純能量食品,營養素單純”,分別為46.0%和50.0%。
2.1.2 不良飲食行為 在調查的9種不良飲食行為中,有11.1%的學生有5種以上的不良飲食行為,29.8%的學生有3~4種不良飲食行為,只有16.9%的學生無不良飲食行為。不良飲食行為在性別、年級分布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χ2值分別為6.60和4.67,P值均>0.05)。見表1。在調查的9種不良飲食行為中,發生率較高的為“經常吃油炸食品”和“食物種類單純”,分別為37.8%和35.6%。
2.1.3 營養狀況 調查的818名學生中,體重正常、體重過輕、超重、肥胖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1.4%,8.8%,7.3%和2.4%。男生體重過輕的比例明顯低于女生,超重、肥胖的比例明顯高于女生;四年級學生體重過輕的比例明顯高于二年級學生,超重、肥胖的比例明顯低于二年級學生。見表1。
2.2 營養知識水平與不良飲食行為的關系 表2顯示,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與不良飲食行為、食用早餐情況有密切聯系,營養知識水平較高時,不良飲食行為較少,食用早餐情況較好。隨著營養知識水平的升高,大學生無不良飲食行為的比例明顯升高,有3~4種、5種以上不良飲食行為的比例明顯降低,經常食用早餐的比例明顯升高,不同營養知識水平大學生不良飲食行為和食用早餐的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8.46,10.14,P值均
2.3 營養知識水平與營養狀況的關系 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較低時,正常體重人群所占的比例較低,體重過輕、超重、肥胖人群所占的比例較高。隨著營養知識水平的升高,正常體重人群所占的比例明顯升高,體重過輕、超重、肥胖人群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趨勢,不同營養知識水平大學生BM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6.99,P>0.05),見表3。
2.4 不良飲食行為與營養狀況的關系 大學生不良飲食行為與營養狀況聯系密切,無不良飲食行為人群正常體重所占的比例較高,體重過輕、超重、肥胖所占的比例較低。隨著不良飲食行為種類的增加,正常體重人群所占的比例逐漸降低,體重過輕、超重、肥胖人群所占的比例明顯升高。見表4。
3 討論
3.1 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較低,不良飲食行為普遍存在 本調查顯示,大學生營養知識知曉率較低,與其他調查[5-8]相符。既往研究發現,大學期間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營養知識水平普遍升高,且女生營養知識水平高于男生[9-11]。本研究發現,不同年級、不同性別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可能與本次調查對象為非醫學理工類大學,學生在校期間接受營養教育的機會較少有關。調查發現,41.0%的學生有3種以上的不良飲食行為,不良飲食行為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有研究表明,不良飲食行為的直接危害是導致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遠期危害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維生素A缺乏等營養不良性疾病和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12-13]。
3.2 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是大學生面臨的主要營養問題 本次調查發現,大學生營養不良、超重、肥胖所占的比例分別為8.8%,7.3%,2.4%。目前,多數營養不良性疾病并非由于貧困,而是由營養知識缺乏和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導致的;營養過剩導致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也與營養知識缺乏、膳食結構不合理有密切關系。
3.3 大學生營養知識水平、不良飲食行為、營養狀況三者聯系密切 營養知識水平較高人群不良飲食行為、營養不良和營養過?,F象較少,食用早餐情況較好,這與有關報道[9]一致,說明大學生能夠運用現有的營養知識指導飲食行為。人們的飲食行為與營養知識水平有密切聯系,營養知識缺乏會導致不健康的飲食行為和膳食結構不合理。因此,在學生中開展營養教育、改變不良的飲食行為是改善營養狀況的重要措施。
4 參考文獻
[1] 龐星火,焦淑芳,黃磊,等.北京市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結果.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05,39(4):269-272.
[2] 許雁萍,劉志榮,王淑芳,等.安徽省20歲以上居民營養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2002,18(10):1 233-1 234.
[3] 徐宛玲,王建國,王鳳枝.單純性肥胖青少年營養知識態度與飲食行為研究.中國學校衛生,2007,28(9):792-793.
[4]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我國成人體重指數和腰圍對相關疾病危險因素異常的預測價值:適宜體重指數和腰圍切點的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2,23(1):5-10.
[5] 劉曉莉,候莉娟.山西省大學生營養狀況與飲食行為現狀調查.山西大學學報,2002,25(1):86-88.
[6] 葉蔚云,高永清,尹章漢,等.廣州市大學生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態度行為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6,27(10):847-848.
[7] 劉真美,劉蕓蕓.貴州部分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中國學校衛生,2005,26(6):475-476.
[8] 許榕仙,胡志堅,黃芳.福建省4所高校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行為的調查.中國學校衛生,1999,20(1):24-25.
[9] 武頌文,楊年紅,王重建,等.醫學生營養知識及飲食行為對營養狀況的影響.中國學校衛生,2006,27(2):103-104.
[10]王素芳,高永清,宋玉梅,等.安徽醫科大學學生營養知識、態度及飲食行為調查.中國學校衛生,2002,23(5):401-402.
[11]晏渠如,龔媲姝.大學生營養知識、態度與膳食行為的調查.現代預防醫學,2008,35(3):520-524.
[12]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Guidelines for School Health Program Lifelong Health Eating. J Sch Health, 1997,67(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