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文明城市的調研報告范文

時間:2024-01-11 17:40:3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創建文明城市的調研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媒體助政”,新時期辦好黨報的需要

一直以來,黨報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媒體助政,顧名思義,是指媒體發揮自身作用,積極主動地幫助黨委政府推動工作。某種意義上,媒體的這一功能,是新時期辦好黨報的需要。

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需要。構建和諧社會,不僅要依靠組織和行政的力量,更需要充分發揮社會輿論的作用,鞏固和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以正確的思想理論、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影響社會、凝聚群眾。

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和社會矛盾凸顯期,各種利益矛盾劇烈沖撞,各種思想文化交鋒頻繁,新聞輿論領域的斗爭形勢更趨激烈和復雜。在人人都有話語權的“麥克風時代”,黨報必須充分發揮主流媒體作用,不斷創新傳播的方式方法,增強輿論引導的權威性、時效性、公信力和影響力。尤其在事關政治方向和根本原則的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始終站在黨和人民群眾一邊,站在時代前列,正確引導輿論,切實擔當責任,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滿意。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需要。黨報肩負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及時、準確、全面地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使黨委、政府的重大部署和中心工作及時準確地在報紙上得到反映。

秉承“打造高品質都市黨報”這一辦報理念以及注重深度報道和權威資訊的報紙定位,《鄭州日報》在“媒體助政”的實踐中,既堅持政治家辦報的原則,積極主動地報道好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時又積極穩妥地反映群眾呼聲,找到黨的主張與人民群眾共同關心問題的結合點,努力做到指導性與可讀性相結合,權威性與群眾性相結合,思想性與服務性相結合。

凝聚社會共識,形成發展合力的需要。在通過新聞報道有效地把黨的主張傳遞到人民群眾中去,并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的同時,“媒體助政”還體現在運用新聞手段,創造性地為黨委政府的正確決策及決策的執行提供幫助,把黨報服務黨委和政府工作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今年3月,全國“兩會”傳來消息:中原經濟區正式寫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多嵵萑請蟆吩诘谝粫r間刊發了這一喜訊。隨后,又趁熱打鐵,結合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設鄭州都市區,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的宏偉目標,圍繞“建設中原經濟區,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在頭版陸續推出了一組縣(市)區委書記訪談。緊接著,為了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凝聚力量,一組圍繞大局精心策劃的“關鍵在做”系列談見諸報端,為加快建設鄭州都市區提供了堅實有力的輿論支持。

探索創新,“媒體助政”的幾大要點

樹立大局意識。宣傳黨的聲音、服務工作大局,是黨報的生命線。在日常報道中,《鄭州日報》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斷提高輿論引導能力,尤其是在全面推進鄭州都市區建設、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的跨越中,充分發揮權威性、公信力、影響力的作用,為產業項目拉動、領導方式轉變、投資環境改善,為鄭州都市區、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

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當好黨委政府“第一傳達室、第一督察室、第一監察室”,一個重要的前提是要有高度的政治敏感。

這種政治敏感源自對大局的把握和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黨委政府決策的透徹理解,源自將這種理解與具體實際相結合做出的準確判斷,并注意按照新聞規律的要求,結合實際,將其在第一時間轉化成新聞選題,做到自覺圍繞中心、主動服務大局、緊密貼近實際、有力引導輿論。

黨報的編輯記者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去分析事件,報道新聞,這樣才能在黨委政府最需要的時候提供最及時的幫助,產生最佳的傳播效果。今年2月10日,鄭州市委召開黨務工作會議,學習傳達了河南省委提出的樹立領導干部“六種形象”的新要求,動員全市領導干部全面樹立勇于對人民負責、能夠對人民負責的形象,以實干贏得人心、以正氣凝聚人心的形象,以人民為重、以人民為先的形象,能夠推動工作、人民群眾愿意跟著你推動工作的形象,說到做到、說好做好、誠實守信的形象,自重自省自警自律、以身作則的形象。在及時報道了這一新聞的同時,2月28日起,《鄭州日報》以“樹為民形象建設鄭州都市區,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為欄題,在一版頭題位置陸續推出《論領導干部樹形象》系列評論,系統闡述六種為民形象,以協助廣大黨員領導干部準確把握 “六種形象”的科學內涵,深刻領會樹立“六種形象”的現實作用和深遠意義。號召全市每一個黨員干部在建設鄭州都市區、打造中原經濟區核心增長區、建設全國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新征程中,成為勤政為民理念的忠實踐行者、成為六種為民形象的忠誠代言人。

要積極主動作為。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媒體助政”要求黨報發揮更高的能動于黨委政府的工作大局。輿論監督是黨和政府賦予新聞媒體的重要使命,加強輿論監督、通達社情民意是黨報的重大責任。2010年8月11日,《鄭州日報》等市屬媒體公開曝光了148個市容環境衛生“最差地點”,其中包括機動車、非機動車亂停亂放致交通秩序混亂的10條路段、10處最差綠化帶、10個最差建筑工地、10個最差背街小巷等。僅5天后,媒體追蹤調查發現,名單涉及的絕大部分單位和區域,針對存在的問題迅速整改,效果明顯。2011年起,《鄭州日報》又開設了《創建文明城市 創造美好生活》、《市民挑刺 給力創建》等欄目,配合鄭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多側面、多角度地報道,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和參與創建的良好氛圍。

民生無小事,群眾關心關注的事情,就是報紙關心關注的事情。2010年9月下旬,《鄭州日報》組織記者分別對蔬菜便利店進社區、早餐工程和食品安全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調研報告提交市委。今年,又組織記者先后對市區積水點改造工程、15條道路存在的問題組織專題調研,分別形成調研報告。

對一些社會敏感問題不宜公開報道的,《鄭州日報》以內參的形式進行監督,及時將群眾的要求和呼聲傳遞給有關部門和責任領導,促進了相關問題的解決。

除此之外,強化媒體助政,就要在高揚主旋律,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快速傳遞黨委、政府一系列重要精神的同時,打破定勢,從報道理念、報道內容和報道方式等方面,大力改革創新。要把黨報的紐帶作用、橋梁作用發揮好,為市委、市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更扎實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