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的任務范文
時間:2024-01-12 17:39: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劑學的任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小學數學 計算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026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學習時間長,分量也最重。計算的準確率和速度如何,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質量。在數學的計算教學中,有效地抓住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結合相應策略對于學生給于恰當的輔導,對于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掌握情況有著十分有效的作用。
一、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各種各樣計算題。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么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夠正確計算的前提。有些學生在考試中計算題做錯,并不是真正的不會算,而是由于運算定律或是運算法則沒有弄清,導致計算出錯。只有把有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楚,讓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差錯。
如學生在計算125×28時,很多學生是這樣算的:125×28=125×(20+8)=125×20+125=2500+125=2625。這部分學生知道這道題能夠用簡便方法計算。但在計算時由于乘法分配律用錯而導致最后的計算結果錯誤。試想,我們的老師在教乘法分配律時,如果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質,知道該定律是把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變為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的和,學生在計算時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
特別是學生到了高年級,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在教學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學會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做題時能靈活運用。
二、掌握教學策略
從學生計算錯誤的原因出發,對小學生運算能力的提高也應從兩方面同時著手,即:情感態度方面與技能技巧方面。
(一)情感態度方面
1.培養堅強的意志。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每天堅持練一練。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簡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梢酝ㄟ^各種方法進行練習,如:“趣題征解”“巧算比賽”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意志。
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堅強的學習信心。計算時要求學生認真細致,碰到數據大,步驟多的題目要冷靜分析,逐步計算;課堂上,多讓后進生解答一些較簡單的題目;課后根據他們知識和技能的缺漏,加個別輔導,逐步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多表揚、鼓勵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3.培養學生敏捷的思維。在四則混合運算中,很多題目都能運用運算定律性質進行簡便計算。我在教學中認真指導學生學習運算定律和性質,理解掌握它們的含義。指導學生在計算時認真審題,分析題中計算符號、數字的特征,分析是否能簡算,能簡算的一定要簡算,并指導學生說出簡算計算的依據。經過長期的訓練,使學生能熟練地掌握簡便運算的方法,并合理、靈活地運用,從中啟發學生敏捷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技能技巧方面
1.培養口算能力,注重訓練質量??谒阋卜Q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課程標準》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也很注意觀察作業比較慢的學生,是方法沒掌握,還是計算上有困難。這時,我發現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20以內的加、減法,如:7+15、13-8等,還有簡單的求積、求商的,如:13×2、60÷2等,他們還要列出豎式來計算。這多浪費時間呀!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打好口算的基礎就顯得十分重要。
2.要注重掌握口算的方法。例如: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利用加、減法的互逆來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口算等。
3.注意觀察口算題目的特征。如:398+45,可把398看作400的整數,去加45,然后再把多加的2減去,這樣心口合一,計算起來就又快又準確。這一點我認為非常重要,但在我們的學生當中卻很難做到,他們總是一拿到題目,就開始做,總覺得觀察沒有必要,還很浪費時間呢!在這里,我們老師則應特別注意,要做到勤提問,常提醒,嚴把關。
4.做形式多樣的口算練習??谒隳芰Φ男纬?,要通過經常性的訓練才能實現,且訓練要多樣化。每堂課上安排練。每節數學課教師視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選擇適當的時間,安排3―5分鐘的口算練習,這樣長期進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多種形式變換練。例如:視算訓練、聽算訓練、搶答口算、口算游戲、“對抗賽”、“接力賽”等等。
(三)巧妙地運用計算法則,使學生做到觸類旁通
一個新的數學知識是由幾個舊的知識組合和發展而成的。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促進新知識的掌握,找出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辨別知識點之間的差異,防止知識的負遷移。抓住計算法則,可以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因勢利導,教會學生正確掌握運算順序。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是計算能力訓練的一大難點,在教學中必須要讓學生理解掌握好運算順序,認真讀題、審題、理解式子的含義,明確式子中有哪幾種運算,確定先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才能正確、迅速地進行計算。
三、精心設計,練習呈現多樣性
篇2
蘇教版《化學2》第四專題“化學科學與人類文明”的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從化學學科在物質及其變化研究、新物質合成方面的貢獻,化學科學對科學技術發展、環境保護事業的重要性,認識到化學與科學、技術、社會的關系,擴大視野,感受化學的魅力,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研究化學的興趣,讓學生能選擇更多的選修模塊開展學習。
這節課是本專題的第一課時,簡明揭示人類認識物質世界的過程,不要求接受大量新的化學具體知識,不能把這堂課上成“科普知識講座”, 重點應放在知識的整合和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熏陶上。
本節課的核心問題是:(1)能舉例說明(如人們對酸堿的認識)人們對物質世界認識的發展;(2)能舉例說明化學理論的建立在幫助人們認識物質世界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引入課題――化學是打開物質世界的鑰匙
師:數學老師說:數學是自然科學的皇后(幻燈片),物理老師說:物理是整個自然科學的基石(幻燈片)。那么化學老師該怎么說呢?
化學老師說,化學是一把鑰匙,板書(化學,鑰匙,物質世界)。這把鑰匙打開了物質世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四章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瘜W是打開物質世界的鑰匙。幻燈片打出標題。
點評:以化學與數學、物理的對比突出化學在自然科學中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主題――化學是打開物質世界的鑰匙。
第二環節:以火為引子貫穿古今,導出實驗在化學中的重要性
我們來看兩幅幻燈圖片。師:這兩幅圖讓你想到了什么?學生:鉆木取火。師:取得火種,給人類的祖先帶來了什么作用?生:有了火種以后,不僅使人類的祖先們在黑暗中得到光明、嚴寒中取得溫暖,而且還可以抵御野獸的襲擊。人類用火燒烤食物,擺脫了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
師:火,可以說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分界線(幻燈片)。你知道現代漢語詞典中火是怎么解釋的嗎?停頓,學生思考一下。師:沒查過吧,我查了。
火,是物體燃燒時所發出的光和焰(演示幻燈片)。我們學過物質燃燒要具備的兩個條件,是什么,生:一是與氧氣接觸,二是達到著火點(幻燈片)。師:可是古代的人們對于燃燒的認識卻是神秘而模糊的。在十七世紀的時候,人們認為可燃物能夠燃燒是因為它含有一種叫燃素的物質,燃燒的過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過程,可燃物放出燃素后成為灰燼(幻燈片)。這種燃素說整整統治了一百多年??墒撬鼌s無法揭示金屬在燃燒后質量增加的事實。直至1774年,法國化學家拉瓦西(演示幻燈片)通過化學實驗,即著名的空氣中成分的測定實驗,證明燃燒是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的劇烈作用,了燃素學說,建立了氧化學說,拉瓦西用實驗事實揭開了燃燒的神秘面紗。我國著名化學家傅鷹先生曾說過一句話,這句話恰如其分的表達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和權威性:化學是實驗的科學,只有實驗才是最高的法庭(演示幻燈片)。
下面我們就用化學實驗來鑒別這三瓶無色溶液。它們分別是稀鹽酸、氫氧化鈉和碳酸氫鈉溶液,可用的器具與材料有pH試紙、比色卡、表面皿、玻棒、試管(演示幻燈片)。想想如何來鑒別它們。學生分組實驗。請一位學生講一下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下面我給大家做了“藍瓶子”實驗。在錐形瓶中加入100毫升水,加入2克左右葡萄糖,再加入0.5~2克氫氧化鈉,滴加3~5滴亞甲基藍溶液,這時混合溶液呈藍色,塞緊瓶塞,振蕩錐形瓶,藍色溶液變成無色,停止振蕩,溶液又恢復藍色;循環操作,藍色和無色就交替出現。師:你肯定很想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循環的顏色變化吧。答案就在這本書上。展示《實驗化學》,高二時你可以選修《實驗化學》,它將帶你領略化學實驗的千變萬化。板書(選修,《實驗化學》)
點評:古人的鉆木取火,十七世紀的燃素說,拉瓦西提出的氧化學說,這些都使學生感受到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化學發展的艱難歷程,又使學生有足夠的想象空間,想象古人如何從野蠻走向文明,科學家一種謬誤的艱難。利用三種鹽溶液鑒別實驗中用到的酸和堿能使pH試紙變色的性質為下面的酸堿理論做一下鋪墊,更是為了說明化學實驗的重要性和權威性。而“藍瓶子”實驗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為高二學生選修《實驗化學》出點力。我想這樣的設計有趣味性,又不乏科學性,學生又動了一回手,課堂氣氛應該不錯。
第三環節:由碳酸氫鈉屬于哪一類物質引出人類對酸堿認識的發展,繼而引出化學理論的發展。按物質的分類,我們應把碳酸氫鈉歸為哪一類物質?學生:鹽類??墒怯腥苏J為:碳酸氫鈉是酸堿兩性物質(演示幻燈片)。我們來判斷一下這種說法對不對。請同學們參考書本第87頁“人類對酸堿認識的發展。學生看書。并解決這么幾個問題:(1)閱讀了人類對酸堿認識的發展之后, 你有何感想(2)寫出NaHCO3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NaHCO3溶液分別與鹽酸、 NaOH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3) NaHCO3是否可稱為酸堿兩性物質?為什么?依據的是什么理論?(演示幻燈片)學生思考討論,回答(1):人們對酸、堿的認識從感性到理性,適用范圍從水溶液到非水溶液,隨著化學的發展逐步走向深刻和全面。請兩位學生把問題(2)中的離子方程式寫黑板上。學生回答問題(3)根據酸堿質子理論,碳酸氫鈉是酸堿兩性物質。碳酸氫鈉與酸與堿的反應,即它接受質子和給出質子的過程。
化學理論的發展為現代化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在化學1和化學2中也學習了一些化學基本理論。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瘜W1第一專題第三單元人類對原子結構的認識。大家是否記得原子結構模型的演變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最早提出原子學說的是誰?是道爾頓(演示幻燈片)。他認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是一個實心球。1897年,湯姆森發現了什么?電子,他提出電子是鑲嵌在原子中的,就象葡萄干夾在面包里一樣,稱為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結構模型,也叫棗糕模型。
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根據α粒子散射實驗確定了原子是由帶正電的原子核與帶負電的電子組成,電子在核外空間做高速運動,就像行星繞太陽運展一樣。
1913年丹麥物理學家波爾提出電子是在一系列穩定的軌道上運動。
到了二十世紀,科學家們用量子力學方法來描述核外電子的運動(演示幻燈片)。
化學2 專題1中我們學習了元素周期律,誰提出的?生:門捷列夫(演示幻燈片)。那么還記不記得什么是元素周期律?第7頁:元素的性質隨著元素核電荷數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演示幻燈片)。在元素周期律的基礎上人們把已經發現的元素按一定的規則排呈元素周期表(演示幻燈片)?,F在人們可以借助元素周期表研究合成有特定性質的新物質。例如在金屬和非金屬的分界線附近尋找半導體材料,在過渡元素中尋找各種優良的催化劑和耐高溫耐腐蝕的合金材料。我們還學了微粒之間的相互作用力,有哪些?生:有離子鍵,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這位笑容可掬的學者就是價鍵理論的先驅鮑林(演示幻燈片)。
人類對物質結構研究的發展,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F在,人們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應用STM技術,可以看到越來越細微的結構,并實現對原子或分子的操縱(演示幻燈片)。如果你對這方面有興趣,請在高二選修教材《物質結構與性質》(演示幻燈片,板書)。
點評:第二環節中出現了碳酸氫鈉,第三環節就利用碳酸氫鈉是不是酸堿兩性物質展開討論,結合書本中的交流與討論,設計幾個問題,借此了解人類對酸堿認識的發展,從而引出化學理論的發展,最后引導學生選修《物質結構與性質》。這樣的設計把第二環節和第三環節自然地聯系起來,又自然地把理論的發展帶出來,還復習了《化學1》和《化學2》中已學的化學理論知識。
第四環節:金屬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發展過程
(演示幻燈片)這是一個古代的陶器。你知道古人是怎樣學會制陶的嗎?學生思考。師:其實最早的陶器是人們在偶然中發現的。人們發現泥土制品經過火燒變得堅硬牢固,遇水也不再會變成泥巴了,這樣人們就學會了制造陶器。后來,人們又發現某些石頭在烈火中會燒煉出閃閃發光的金屬,經過長期摸索之后,人類又學會利用礦石、木炭冶煉金屬。從這段文字中你能歸納出哪些冶煉金屬的方法(演示幻燈片)?生:第一種方法,熱分解法。
幻燈片上打出氧化銀和氧化汞加熱分解的化學方程式。
(演示幻燈片)煉丹圖。大家肯定聽說過古代的煉丹術
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為求得長生不老的仙丹,不畏煙熏火燎,煉丹術士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驗。在中國、阿拉伯、埃及、希臘都發現了不少記載和總結煉丹術的書籍。
煉丹術最早的研究的材料就是紅色硫化汞及其反應2HgS +O2=2HgO+2S(在加熱條件下) (演示幻燈片)。據《史記?秦始皇本記》記載,在秦始皇的墓中就灌入了大量的水銀以為“百川江河”,而這些水銀主要是從硫化汞提煉的。
生:第二種方法,熱還原法。
你能舉出哪些金屬是用熱還原法制得的嗎?
銅,鐵。請學生寫出冶煉銅、鐵的化學方程式(演示幻燈片)。你們知不知道鐵大約是在什么年代被人類大規模開發和利用的嗎?學生思考一下。師:答案就在書上。請同學們看書本86頁的交流與討論。人類大規模開發和使用銅是在約6000年前,大規模開發和使用鐵是在約2500年前。
錫和銅是在差不多時候被開發和利用的。古人將錫石(SnO2)與木炭放在一起燒,錫便會被還原析出。
并且古人還在銅中加入錫,制成了顏色呈青灰色的合金,叫什么呢?。生:青銅。青銅與純銅相比具有哪些優點呢?生:具有強度高熔點低,鑄造性好,耐磨且化學性質穩定的優點。師:中國青銅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會新石器時代,而其真正的發展最高峰則出現在商朝和西周時期,我國出土了最大的青銅器,叫什么?生:司母戊鼎(演示幻燈片)。
除了銅和鐵之外,我們在化學1中還學了哪些金屬的冶煉?生:鈉、鎂、鋁。師:請分別寫出它們的方程式(演示幻燈片)。歸納一下用了什么方法。生:電解法。師:金屬的冶煉方法與金屬活動性之間是不是有什么規律呢?請學生思考回答(學生可討論)。
生:汞和銀屬不活潑金屬,用熱分解法;鐵銅中等活潑,用熱還原法;鈉、鎂、鋁,性質活潑,用電解法。師:(演示幻燈片)不同金屬冶煉方法的選擇。
師:現在大家是不是可以理解為什么金屬越活潑,開發利用的時間就越晚了吧。請學生來講。生:金屬越活潑,越不容易被還原,冶煉的方法和技術要求越高,只有化學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能開發利用。
師:如今人們對金屬及合金的利用相當廣泛,你能舉出例子來嗎?學生討論,舉例。我們來看幾幅圖片,這些都是人類對金屬合金的利用。(演示幻燈片,有日常生活用品,如鍋、卷門、音箱外殼、休閑桌椅等;有大的建筑,如南京朗詩城市廣場、新的中央電視臺,還有航天飛機等)。
師:科學家還制造出了記憶合金,儲氫金屬,泡沫合金(幻燈片)
泡沫合金:含有泡沫氣孔的特種金屬。如:向熔融的鋁合金中通入空氣,然后加入發泡劑如氫化鈦可形成泡沫鋁合金。它有質輕、隔熱、吸音的效能。
儲氫合金:Ti-Fe和La-Ni合金能大量吸收H2。為推動H2作為能源的實際應用可起到重要作用。
記憶合金:Ni-Ti等合金,在較低溫度下受力發生變形后,當加熱某溫度時,形狀會恢復到受力前的形狀。
點評:這一環節與第二環節的火遙相呼應。由于用火,人們發現了冶煉金屬的方法,結合學生學過的幾種金屬的冶煉方法,以及書本中的交流與討論,共同探討出金屬的活動性與人類開發、利用這些金屬的時間先后的關系。又把古代的煉丹術和青銅稍做介紹,溶歷史于化學中,突出了歷史的發展中化學確實是打開物質世界的鑰匙。最后幾種合金的介紹給學生新奇的感受,他們不得不折服于化學所創造的物質。
第五環節:結束語成為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的紐帶,使兩個課時順利過渡。
自從化學這把鑰匙打開了物質世界,人類就一直在試圖創造更多的新物質,以適應社會生產發展和人們生活的需要。所以說化學又是人類創造新物質的工具。下節課我們將做詳細闡述。
點評:介紹幾種新合金,目的就是從金屬自然過渡到這些新物質,為第二節課化學是人類創造新物質的工具做好鋪墊。
作業設計:
1. 道爾頓的原子學說曾經起了很大作用,其內容包含下列三個觀點: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 同種元素的原子的性質和質量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從現代觀點看,你認為這三個結論不正確的是( )
A. ③B. ①、③
C. ②、③D. ①、②、③
2.人類使用材料的增多和變化,標志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下列材料與化學制備無關的是()
A. 石器 B. 青銅器 C. 鐵器 D. 高分子材料
3.化學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A. 利用化學知識和化學規律,人們可以更好地開發和利用資源
B. 利用化學知識和化學規律,人們可以制造更多物質,豐富物質世界
C. 人們在開發和利用資源地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化學對此無能為力
D. 人們對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過程中,時刻不能忘記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4. 根據酸堿質子理論判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所有的弱酸根都是堿
B. 酸式弱酸根既是酸又是堿
C. 不可能一種物質既是酸又是堿
D. 氫氧根是堿
5. 19世紀,化學理論建立了哪些有代表性的科學成果?思考這些成果對人類進步產生的影響。
教學反思:
1. 我還有一種想法就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個組,每組從不同的角度來討論化學是打開物質世界的鑰匙,這樣,課堂的預設性不會那么強,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較大,但此舉需要學生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否則可能會出現冷場。
2. 此教學設計的結尾是把課題自然過渡到第二課時――化學是人類創造新物質的工具。我之所以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考慮到這一單元兩個課時的連續性和統一性,但這樣的設計也許會讓人覺得最后沒有能突出點明主題。我想,整個設計的過程就已經把主題,即核心觀念融合滲透進去了,最后的刻意點題反而覺得畫蛇添足,不如考慮這一單元的整體性,讓它成為這一單元兩個課時的紐帶。
參考文獻:
[1]王磊等.選修課教與學化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6.8.
[2]王祖浩等.高中化學教學參考書[M].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86.
[3]王祖浩等.高中化學新教材教學情境設計[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147.
篇3
【關鍵詞】原發性高血壓;非藥物治療
上海作為一個早早進入老齡化的人口密集型城市,年齡,地域,環境,遺傳……在各個因素的綜合影響下,本市居民慢性病的發病已經呈現出同一些發達國家類似的態勢,近10年來高血壓、糖尿病等患病率均上升了30%以上,慢性病的防治任務日漸突出。本文的重點在于闡述通過對高血壓防治指南的解讀,分析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如何把握藥物治療的時機和具體非藥物治療的方法。
首先來對于長期高血壓,而不去控制及治療會有怎樣的后果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大量的人群流行病研究證明,從血壓110/75毫米汞柱起,隨著血壓升高,心血管病的發生幾率就會增高。此外,血壓長期過高,還會帶來一系列的并發癥,累計到人體的重要器官如人腦、心臟、眼睛、腎臟帶來諸如中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失明及慢性腎病等惡果,直接縮短病人的壽命,更不用談他們的生命質量會如何了。造成身體和經濟上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通過對于2010年修訂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1]的解讀,明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針對我國人群的特點,防治策略的重點在于從控制危險因素、早診早治和病人規范化管理入手,目前詢證醫學已充分表明,高?;驑O高危患者的血壓控制目標應低于低?;颊撸?140/90和
那么在日常的門診中,面對一個已經剛剛診斷明確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他們可能會有很多的困惑,是不是需要服用藥物?不進行藥物治療行不行?到底該如何選擇哪種藥物?首先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必不可少,再需要必要的實驗室檢查,明確高血壓分型以及有否靶器官的損害或者亞臨床靶器官損害,進行綜合危險因素的評估和考慮。與高血壓密切相關的幾個因素包括:①體重因素,研究表明,BMI指數偏高是血壓升高的獨立危險因素,對肥胖者和中度過重的人,減肥可降低他們的血壓。②飲食因素,鈉鹽的過度攝入可使血壓升高,而低鈉飲食可降低血壓。健康成人的鈉鹽生理需要量為每天5克,每人每日食鹽平均攝入量增加2g,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增高2.0mmHg和1.2mmHg。③吸煙,長期大量吸煙,可以引起小動脈持續收縮,時間一久,小動脈的動脈壁上的平滑肌就會變性,損害血管內膜,使小動脈的血管壁增厚,而引起全身小動脈硬化,致使血壓升高。④飲酒,長期中度(每天飲酒50毫升)以上的飲酒,對血壓有不良影響。⑤運動,運動不僅可使收縮壓和舒張壓下降(約6-7mmHg),且對減輕體重、增強體力、降低胰島素抵抗有利。⑥精神因素,緊張可引起血壓上升、心跳加快,若反復發作,可導致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性和器質性病理損害??梢苑忠韵聨追N情況討論,如果已經出現由高血壓引發的并發癥,那么立即進行藥物干預的同時可配合非藥物治療;如果發現的時候尚未出現任何臨床不適,但是血壓值已經達到2級甚至3級高血壓,那么也應該是用藥時機了;如果患者僅為臨界值高血壓,且綜合評價其自身無危險因素,那么這時可以給患者一個時間窗努力降低自己的血壓值,針對高血壓相關的危險因素制定個性化的非藥物治療,戒煙酒,適量運動并控制鈉鹽的攝入等,從而達到制體重BMI至理想范圍,此時再重新測量血壓進行評估,考慮下一步的治療。
篇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6-280-01
1藥學服務模式轉型的必要性
11新醫改的要求隨著我國“以藥補醫”時代的終結, 醫院的藥學部門也從原先的利潤部門變為成本部門, 醫院藥學人員的地位和發展面臨巨大威脅。藥學服務若只局限于傳統的保障藥品質量與供應, 顯然無法跟上新醫改時代的步伐。新醫改要求醫院藥師藥學服務理念由“以藥為中心”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以合理用藥為核心”, 同時也指出要落實藥事服務費, 將隱含在藥品加成中的藥師技術價值剝離出來, 使藥師技術價值得到具體的體現。藥事服務費的收取有利于提高藥師工作的積極性, 重新樹立職業自信, 增強自身的社會使命感和價值歸屬感。因此, 醫院藥師轉變服務理念, 轉變藥學服務模式刻不容緩。
12時代變革的需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發展, 醫院藥學服務模式也應與時俱進, “互聯網+藥學服務”成為一個時代熱詞勢必會替代傳統藥學服務。經研究發現, 以互聯網為平臺提供藥物咨詢的一種全新的醫院藥學服務模式以其新穎、互動的形式得到廣大咨詢者的一致好評。研究還發現, 相比于傳統藥學服務, 利用互聯網對慢病患者用藥情況進行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用藥知識掌握度和用藥依從性。由此可見, 大數據時代下, 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為患者提供藥學服務, 以其便捷、時尚、提高患者滿意度和用藥依從性等優點值得在醫院藥房進行推廣。
13患者用藥的需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合理用藥意識的增強, 對醫院的藥學服務需求也在不斷增高。患者用藥依從性與其年齡、性別、學歷之間無較大關系, 而與藥學服務模式密切相關, 患者用藥依從性的提高有賴于藥學服務模式的優化。因此, 全面提升藥學服務質量, 創建新型藥學服務模式勢在必行。
2轉型后適用于門診藥房的藥學服務新模式探討
21制度建設方面新醫改的目的是切實解決近年來老百姓不斷反映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而造成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是藥價虛高。為控制藥品費用不合理增長, 醫院應逐步完善處方點評制度, 建立處方監督機制。目前我院門診藥房處方點評工作主要針對的是格式不規范、用法用量不合理的處方。新醫改還要求醫院對藥學發展從關注創收轉變為關注有效控制成本, 控制不合理用藥。而控制醫院不合理用藥則有賴于處方審核制度的建設與落實。根據新醫改要求, 新形勢下藥師的工作應“以患者為中心, 促進合理用藥為前提”, 窗口調劑藥師除將正確的藥品發給患者外, 還應保證藥品的正確使用。因此, 為提升醫院合理用藥水平, 促進藥學服務工作合理規范化, 我院門診藥房還制定了藥品調配制度、用藥交待制度, 使得各項藥學服務有章可循、有規可依。
22信息化建設方面目前, 我院門診處方由門診藥師人工審核, 藥師知識、能力、工作經驗、門診人流量等因素均可影響審方效率及準確性。因此, 為保?C處方審核的正確性及患者用藥安全性, 建議醫院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 盡快安裝信息化軟件,利用大數據信息化手段, 將軟件審方與人工審方有機結合, 采用合理用藥監測系統和藥師工作站相結合的審方模式, 規范醫生的診療行為, 同時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23慢病用藥管理方面我院門診藥房專門開設慢病用藥咨詢室, 主要由臨床藥師及有經驗的藥學專家坐診。用藥咨詢室主要針對慢性病患者, 可彌補發藥窗口藥師因忙碌而無暇提供的藥學服務, 同時也可有效保護患者隱私, 拉近彼此的距離, 讓患者充分感受到醫院人性化的藥學服務。藥師通過與患者面對面交談, 可了解患者病史及服藥情況, 并結合自身專業知識, 給予患者合理的用藥指導, 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同時藥師可從藥物經濟學角度分析, 為患者篩選出成本最少、療效最佳的用藥方案, 提高藥物治療的經濟性, 控制藥品費用, 這也是新醫改所提倡的。藥師在與患者交談時, 應充分尊重患者, 對患者親切熱情, 避免使用專業術語, 這樣藥患溝通才可持續有效進行。藥患溝通也是一項技術活, 對藥師的專業知識、心理素質、人際交往能力及應變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這也從側面促使藥師團隊全面提升綜合素質, 以達到新醫改對醫院藥學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
24人員管理方面
241增強藥學人員綜合素質, 提供更細化的用藥交代服務為適應新醫改方案對藥師提出的要求, 醫院調劑藥師就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專業實踐能力, 同時可借助醫院藥品信息網及藥學雜志更新自己的知識, 掌握最新的藥學動態, 提高藥學服務能力, 充分體現自身專業價值??剖铱啥ㄆ诮M織員工進行業務考核, 并邀請國內專家進行合理用藥知識宣講, 提升藥師的藥學專業水平。同時鼓勵有條件的藥師下臨床科室學習, 詳細了解患者用藥全過程, 不僅能補充自身臨床專業知識, 同時可提高藥學服務水平, 能有效回答患者用藥咨詢中涉及臨床方面的問題。
242實行工作量化考核及服務質量績效管理, 提高藥學人員服務積極性新醫改要求醫院藥師從藥學服務內涵入手, 在提升服務方面做到更加深入, 從而要得到各方的認可, 必須以“患者的滿意度評價及需求度作為績效考核的最終指標”。為提高藥學服務水平, 可定期開展窗口滿意度問卷調查, 讓患者根據藥師服務情況進行評價, 將評價結果作為藥師的工作質量并納入績效考評, 構建一套全面客觀的績效考核體系, 以全面提高藥師工作積極性, 提升藥師在患者心目中的形象, 并提高患者對醫院藥學服務的滿意度。
篇5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法 高職英語教學 優勢 任務設計
引言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approach)是20世紀80年代外語教學研究者經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提出的一個具有重要影響的語言教學模式,它把語言運用的基本理念轉化為具有時間意義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能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交際能力,因為任務型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就是在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分析能力、主題性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它是一種以語言學習者為中心把學生放到學習主體地位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
一、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現狀分析及采取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高職,作為職業教育的一種形式,其教育具有鮮明的職業性、地方性的特點,在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上有如下特點:以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為主線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以“必需”“夠用”為度。作為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部門,應根據實際生產的需要進行英語教學。英語作為重要的信息載體,也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就其教學而言,2001年頒布的《高職高專英語課和教學基本要求》,使高職高專英語教學有了明確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因為它明確規定: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經過180―220學時的教學,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具備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從而能借助詞典閱讀和翻譯有關英語業務資料,在涉外交際的日常活動和業務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并為今后提高英語的交際能力打好基礎。
而在我們的教學中仍然處于以應付考試為核心的階段,大多數教學仍然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和以教師為中心。教師使用的主要是詞匯、語法、翻譯教學法,教師普遍缺乏綜合運用多種英語教學法從事教學的能力,在教學中存在重詞匯質量,輕數量;重精讀輕泛度;重知識傳授,輕技能訓練;重應試教學,輕素質培養等現象。這種方式只能產生“滿堂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缺乏實踐體驗和鞏固,缺乏師生互動,致使教學效果不佳。因此逐步建立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體系和教學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根據高職院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生產一線進行實際操作的技術型和高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在高職教育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是體現以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熟練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實現理論與實際、教學與生產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正是基于實踐性教學的考慮,本人在幾年的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實踐中嘗試著在高職英語教學實踐中進行任務型教學的設計與運用,所采用的任務型教學模式深受學生的歡迎,并從中得到了一些啟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任務型教學的優勢及任務設計原則
(一)任務型教學的優勢
教師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的,學生的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指向和具體的操作要求,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大腦始終處于一種激活狀態,他們獲得的不僅是語言知識,還獲得了運用語言的能力。隨著學習任務的不斷深化,學生語言能力的不斷提高,整個語言學習的過程越趨于自動化和自主化,學生就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因此任務型學習活能激勵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盡快大面積地提高學生的成績,而教師只起一個引導的作用,這完全符合新大綱對學生能力的要求。通過任務型教學,學生由原來靜態的學習變為動態的學習,從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得到加強。
(二)任務設計的基本原則
根據Willis的觀點,結合筆者幾年來的教學體會,以下四項原則應該得以堅持。
真實性的原則:這是任務設計的關鍵,教學中盡可能讓學生接觸和加工真實的信息,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上使用的語言和技能在實際生活中同樣能得到有效的應用。
多樣性原則:任務形式的多樣化、任務題材的多樣化及任務本身的趣味性有利于學習者從不同的角度接觸到語言在不同社會層面的運用,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將語言能力與社會活動和交際能力緊密地聯系起來。
適宜性原則:任務的難度要適宜,要考慮到它在課堂環境中的可操作性。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生情況設計不同的任務,使學生感受到成功,同時又取得進步。
形式―功能性原則:任務的設計要注重語言形式和語言功能的結合,使學習者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培養其運用語言的能力。通過任務訓練,讓學生能夠自己進行推理和演繹,從而理解語言的功能,并在交際中進行實際的運用。
三、高職英語任務型教學中任務的設計實例
以廣泛采用的《新編實用英語》這一教材為例,該教材依據教育部《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和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特點編寫,以學生為中心,重視語言基本功的訓練,根據“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原則,注重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并將文化素質教育貫穿于語言教學之中,將教學貫穿于信息交流之中,選材具有真實性、科學性、時代性、趣味性和多樣性,有利于進行任務設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現培養目標。下面以《新編實用英語》第二冊Unit 2 Passage I Are You Really Being Invited?為例。
(一)前任務階段
任務的第一步(聽力填空),以簡短的材料引出(lead-in)單元主題,要求學生用10分鐘左右當堂完成。任務第二步,講解、檢查信息獲取的程度和交流課前給學生布置的任務,即收集有關英美文化及風土人情的信息(由一部分學生來完成)。這一任務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資料和信息,一方面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其他同學通過提問獲得知識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任務階段
通過前任務階段的準備,學生們對invitation的話題無論從內容上還是語言表達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開始閱讀理解和語言學習階段,具體步驟如下:
1.閱讀前任務Lead-in Questions:
a.Do different countries vary in their customs when people invite friends?Give examples.
b.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he practice of invita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2.閱讀中任務:
a.Ask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Are You Really Being Invited?”with exercise1
b.Questions for group discussion during reading
What are you expected to do if you have to decline an invitation?
What is the proper etiquette for declining an invitation?
3.閱讀后任務:
Ask some student representatives to summarize the passage.
(三)后任務階段
后任務階段主要由教師根據大綱、教材和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對任務進行分類、分析,對語言和知識進行強化,目的是讓學生記住語言本身,促使學生掌握詞語、語法用法及表達方式。如下:
Read the text globally again with the teacher to study how the text is organized.
(1)The passage falls into 3 parts
(2)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Briefly analyze or review some related key expressions and structures.
Words sentence structures
Commit not...until
Identify turn out to be/that...
Casual be in a position to do...
Appropriate be more of a...than a...
Explicit There are...that...but in fact...
任務型教學是以明確目標為向導的語言交際活動,它要求學生通過完成任務的學習活動來掌握真實、實用和有意義的語言。它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在參與教師或教材精心設計的任務型學習活動中認識語言,運用語言,發現問題,找出規律,歸納知識和感受成功。
結論
任務型教學是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一個新理念,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因此,任務型教學深入到教學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教學過程中,任務型教學的運用的確讓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變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自主學習及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但是由于學時的限制、測試、考核形式的單一、學生基礎薄弱等原因,任務型教學在實際操作中還存在許多困難,因此,在實踐中還有待于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參考文獻:
[1]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6.
[2]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篇6
運用地圖和資料,描述區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點;以區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為例,繪制略圖,并描述該地理事物的分布特點;舉例說出影響區域農業或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以某區域為例,說明我國西部開發的地理條件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說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位置,土地面積在全國的位次,鄰國、鄰省、分布的民族;說出新疆的重要山脈、盆地、沙漠及地形特點;說出新疆礦產及能源資源分布,理解西氣東輸工程的重大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讀人口密度圖,了解新疆人口分布不平衡的特點;通過觀察新疆地形分布格局與“疆”字右半部分的相似性,更好地記憶地形特點;通過讀新疆年降水圖,理解新疆氣候干旱的特點;通過讀坎兒井結構圖,了解暗渠與新疆氣候特點的關系;通過比較吐魯番和上海兩地氣溫日較差,理解新疆水果甜的原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教師自助游線路,鞏固地形及氣候特點,喜歡新疆,關注新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地形特點:三山夾兩盆;氣候特點:溫差大、干旱。
難點:坎兒井暗渠的作用。
四、教學流程(見圖1)
篇7
關鍵詞人參皂苷Rb2; 藥代動力學; 代謝產物; 液相色譜四極桿飛行時間質譜
1引 言
人參皂苷Rb2為人參(Panax ginseng C. A. Mey.)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 含量約為6.7 mg/g[1]。研究表明, 人參皂苷Rb2能抑制地塞米松引起的細胞凋亡作用[2], 對于小鼠在輻照誘導的造血系統損傷具有保護作用[3]。人參皂苷Rb2能夠降低在高膽固醇或脂肪酸培養下的3T3L1脂肪細胞的膽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含量[4]。另外, 人參皂苷Rb2對物質代謝亦有一定的影響, 能夠通過AMPK介導抑制糖原異生作用[5]; 能明顯增加大鼠骨髓細胞DNA、蛋白質的合成, 促進血清蛋白質合成等活性[6~10]。人參皂苷在胃腸道中和酸性條件下會產生多種代謝和轉化產物, 包括人參皂苷Rg3和CK等具有活性的化合物[11~13]。因此人參皂苷的藥代動力學、生物和化學轉化產物研究也一直備受關注, 對于揭示人參皂苷的藥理作用和物質基礎有重要意義, 并且直接影響人參的開發應用。Karikura等[14,15]對于人參皂苷Rb2在大鼠大腸和胃中的代謝情況進行了研究, 鑒定了氧化和去糖基化代謝產物。有文獻針對口服后復方中人參皂苷Rb1、柚皮苷和人參皂苷Rb2進行了藥代動力學研究[16]。但對于人參皂苷Rb2單體的大鼠體內代謝動力學和代謝產物未見報道。為了獲得人參皂苷Rb2在生物體內藥代動力學參數, 更好地理解其在生物體內的生物轉化和排泄途徑, 本研究將利用RRLCQTOF MS聯用技術對大鼠靜脈注射和口服人參皂苷Rb2后的血漿、尿液、糞便進行檢測, 計算靜脈注射后相關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并分析鑒定其代謝產物。為深入研究開發人參皂苷Rb2提供理論基礎, 對進一步闡明人參皂苷Rb2的生物活性提供依據。
2實驗部分
2.1儀器與試劑
6520RRLCQTOF質譜儀(美國安捷倫公司); 5804R臺式高速大容量冷凍離心機(德國Eppendorf公司); ULT13863V41超低溫冰箱(美國Thermo公司); 超純水機(美國Millipore公司)。人參皂苷Rb2, Rf, F2, CK固體對照品(吉林大學, 純度95%); 甲醇、乙腈和甲酸(色譜純, 美國TEDIA公司); Wistar大鼠(體重(200 ± 10)g, 雄性, 購自吉林大學)。
2.2實驗條件
2.2.1色譜條件Agilent SBC18色譜柱(100 mm× 3.0 mm, 1.8 μm, 600 bar), 柱溫25℃; 采用二元線性梯度洗脫: 流動相A為0.1%甲酸溶液, B為乙腈。梯度洗脫: 0~13 min, 25%~46% B; 13~19 min, 46%~50% B; 19~22 min, 50%~90% B; 22~25 min, 90% B。進樣量為5 μL。
2.2.2質譜條件采用電噴霧負離子模式; 質量掃描范圍m/z 100~2200; 干燥氣流速(N2)為8.0 L/min; 干燥氣溫度為350℃; 霧化氣壓力為255 kPa; 碰撞電壓為3500 V, 裂解電壓為175 V, 錐孔電壓65 V。實驗數據采用安捷倫Masshunter軟件(B.03.01版本)進行分析。
2.3樣品的配制及樣品處理
以甲醇為溶劑將Rb2和Rf(內標)標準品分別配制為100和10 μg/mL的對照品母液。4℃冷藏備用, 實驗時用甲醇稀釋。將不同濃度的Rb2對照品母液和Rf工作液各100 μL, 加入100 μL 空白大鼠血漿中混勻, 再加入200 μL甲醇, 渦旋1 min沉淀血漿中蛋白, 離心5 min, 取上清放入另一試管中, 最終配制成相當于Rb2濃度為0.08, 0.1, 0.2, 0.4, 0.6, 0.8, 1.0和1.3 μg/mL的血漿標準液。
2.4驗方法
選取6只大鼠分別用于Rb2靜脈注射給藥, 給藥方式為尾靜脈注射, 給藥劑量為2mg/kg。分別于給藥前(0時)和給藥后2, 5, 10, 15, 20, 30, 40, 60和90 min和2, 4, 6, 8, 12及24 h目內眥取血, 每個時間點取血0.5 mL, 血液冷卻后3000 r/min離心10 min, 取上清血漿100 μL, 測定前加入100 μL Rf內標液和300 μL甲醇, 渦旋30 s, 靜置5 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 裝瓶, 待測。
選取6只大鼠, 隨機分為Rb2靜脈注射組和口服組, 每組3只, 靜脈注射劑量為2 mg/kg, 口服劑量為50 mg/kg, 制備方法同上。以上動物給藥后均放入代謝籠中收集尿液(0~24 h)和糞便(0~24 h), 尿液樣本收集后, 經氮氣吹干濃縮, 水飽和正丁醇萃取, 萃取液再用氮氣吹干, 經過80%甲醇提取后, 用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 最后用80%甲醇定容至1 mL, 待測; 糞便樣本收集后進行研磨粉碎, 加入50 mL水溶解, 再用100 mL水飽和正丁醇分3次萃取, 萃取液放置蒸發皿中, 置水浴鍋上蒸干, 然后用80%甲醇溶解并定容至1 mL, 待測。
3Y果與討論
3.1RRLCQTOFMS和MS/MS方法的優化
利用人參皂苷Rb2進行RRLCQTOFMS和MS/MS的檢測方法優化。Rb2是二醇型人參皂苷(圖1), 在苷元的C3位和C20位分別為葡萄糖葡萄糖和葡萄糖阿拉伯糖取代。分別在RRLCQTOFMS正離子和負離子模式下進行測定。測定的準分子離子和碎片離子的誤差小于10 ppm(圖2A), 在下文中討論的離子的m/z數值均用整數表示。在0.1%甲酸水溶液作為流動相的條件下, Rb2在負離子模式下分別給出[M-H]
3.2方法學考察
3.2.1專屬性通過比較空白與加入Rb2和內標的血漿樣本的LCMS色譜考察本實驗的專屬性。人參皂苷Rb2和內標Rf的選擇性良好, 生物基質的干擾較小, Rb2和內標Rf的保留時間分別為10.08 min和10.57 min。
3.2.2線性關系用Rb2/內標Rf的峰面積比值(Y)與Rb2含量(X)進行最小二乘線性回歸, 得到標準曲線回歸方程為Y=3.5174X+0.117, R2=0.9937。結果顯示在0.10~1.26 μg/mL的濃度范圍內線性關系良好, 檢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別為0.08和0.10 μg/mL。
3.2.3精密度與準確度采用高、中、低3個濃度的Rb2血漿QC樣本, 每個濃度進行6個樣本分析, 連續測定3天。計算日內和日間精密度和準確度。日內和日間精密度的相對標準偏差別(RSD)均小于5%, 表明本方法的精密度和準確度良好。
3.2.4提取回收率分別取Rb2高、中、低3個濃度的QC樣本, 將空白血漿中先加入Rb2, 處理后計算所測得峰面積, 與空白血漿處理后加入相同量Rb2所測得峰面積比值的百分率進行比較, 考察樣品的提取回收率。結果表明, Rb2提取回收率范圍為92.6%~93.4%, RSD小于15%。
4結 論
本研究建立了人參皂苷Rb2的RRLCQTOFMS 和MS/MS藥代動力學和代謝產物研究方法。藥代動力學研究表明人參皂苷Rb2體內分布代謝符合二室模型, 血藥濃度半衰期的α相(t1/2α)和β相(t1/2β)分別為(23.576±1.103)min和(1306.545±147.226)min, 在體內有較高的血漿蛋白結合率。α相分布較快, 而β相的消除較緩慢。運用優化后的RRLCQTOFMS/MS方法, 對靜脈注射和口服后人參皂苷Rb2的代謝產物進行了系統研究。結果表明, 去糖基化是人參皂苷Rb2在大鼠體內主要的代謝方式。鑒定了代謝產物M6、M2(CY)、F2和CK, 總結了大鼠在靜脈注射和口服給藥后Rb2尿液和糞便的代謝路徑, 分別為Rb2M6M2和Rb2M6M2(CY)/F2CK代謝途徑。人參皂苷Rb2的藥代動力學研究和體內代謝轉化研究結果為更好地理解和開發人參皂苷Rb2的應用價值提供了理論基礎。
篇8
【摘要】 目的 建立人血漿中羅紅霉素濃度的高效液相分析方法,用于研究羅紅霉素膠囊在人體的藥代動力學和生物等效性。方法 血漿樣品采用己烷異戊醇(98∶2)液液萃取,反相高效液相法測定。結果 羅紅霉素的線性范圍為0.25-32.06mg/L(r為0.9992),最低檢出質量濃度為0.25mg/L,最低檢出量為12.5ng,提取回收率為68.0%-72.8%,方法回收率為90.7%-99.4%。單次服用300mg羅紅霉素膠囊受試制劑或參比制劑后的藥動學參數AUC0-48h、Cmax、tmax、t1/2分別為(101.84±27.69)(mg·h)/L和(103.5±30.83)(mg·h)/L,(8.54±1.95)mg/L和(8.07±1.81)mg/L,(1.6±0.6)h和(1.8±0.6)h,(10.4±2.9)h和(10.5±2.6)h。受試制劑相對生物利用度為(100.5±19.1)%。結論 該方法專一性較好,血漿內源性雜質無干擾,結果準確。羅紅霉素的兩種制劑間主要藥動學參數無明顯差異,具有生物等效性。
【關鍵詞】 羅紅霉素;HPLC;生物等效性;藥代動力學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of roxithromycin capsules in human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method of assaying roxithromycin in human plasma by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to study its pharmacokinetics and bioequivalence. Methods The plasma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hexane isoamylalcohol (98∶2) and reversed phase chromatography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 of roxithromycin. Results The calibration curve was linear from 0.25mg/L to 32.06mg/L, the minimum concentration was 0.25mg/L(r=0.9992) and the minimum quantitation was 12.5ng. The extraction recovery rate was 68.0%-72.8% and the method recovery rate was 90.7%-99.4%.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300mg roxithromycin test or reference capsules,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as follows: AUC0-48h(101.84±27.69)(mg·h)/L and (103.5±30.83)(mg·h)/L, Cmax(8.54±1.95)mg/L and (8.07±1.81)mg/L, tmax(1.6±0.6)h and (1.8±0.6)h, t1/2(10.4±2.9)h and (10.5±2.6)h, respectively.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the test fomulation was (100.5±19.1)%. Conclusion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in the analysis of roxithromycin in the plasma without endogenic substance interference. The method is specific and accurate. No significance difference exists among the main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for the test capsules and the reference capsules. The two formulations are bioequivalent.
KEY WORDS: roxithromyc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bioequivalence; pharmacokinetics
羅紅霉素是半合成的十四元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具有口服吸收好、半衰期長等特點。在較低波長處,羅紅霉素具有較高的吸收,可采取分光光度方法檢測。本實驗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測定血漿中羅紅霉素的含量,最低檢測濃度為0.25mg/L,可滿足羅紅霉素藥動學的研究。此方法簡便迅速,結果準確。
1 材料與方法
1.1 藥品、試劑與儀器 受試制劑:羅紅霉素膠囊(T),規格:150mg/粒,批號:030701,山東天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參比制劑:羅紅霉素膠囊(R),規格:150mg/粒,批號:03121202,江蘇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羅紅霉素對照品含量946u/mg,批號:30351-200303,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試劑:甲醇由美國Fishers公司生產,色譜純;正己烷由德國Merck公司生產,色譜純;異戊醇以及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異戊醇用前經重蒸餾;水為超純水。儀器: 美國Waters公司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486可變紫外檢測器,510型高壓泵,7725I型進樣閥,AS938色譜工作站;TDL40B臺式高速離心機。
1.2 受試對象 20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年齡(24±2.8)歲,身高(173±4.9)cm,體重(64±5.8)kg。肝、腎功(GPT、GOT、BUN、CR)、心電圖、血糖、血壓、血常規試驗前檢測均正常。受試者試驗前兩周至試驗結束未服用其他藥物,受試期間忌煙、酒和含咖啡因的飲料。試驗期間統一食譜,試驗前簽署知情同意書。試驗方案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3 色譜條件 色譜柱:Hypersil柱(250mm×4.6mm,5μm),美國熱電公司提供;流動相:甲醇15mmol/L磷酸二氫鉀=70∶30(氨水調pH=6);流速:0.7mL/min;檢測波長:220nm;進樣量:50μL;柱溫:60℃。
1.4 給藥方案及血漿樣品的采集與處理 實驗采用單劑量雙周期交叉實驗設計,受試者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單劑量口服受試制劑和參比制劑,劑量均為每人300mg,受試者用藥前12h及用藥后4h內禁食,實驗期間統一進餐。間隔一周清洗期后再交叉。受試者于給藥前及給藥后0.25、0.5、1、1.5、2、3、4、6、8、12、24、36、48h取靜脈血4mL置肝素化試管中,3000r/min離心10min,分離血漿,-20℃冰箱凍存待測。
吸取血漿樣品1mL于10mL帶塞試管中,加入0.1mL 1mol/L NaOH溶液,渦旋混勻后放置5min,加入4mL正己烷與異戊醇的混合液(正己烷∶異戊醇=98∶2),渦旋混勻2min,2500r/min離心5min,移去上層有機溶液,45℃水浴下氮氣流吹干,殘渣加100μL流動相溶解,取50μL進入HPLC分析。
1.5 數據處理 所得血藥濃度時間數據用3P97藥動學軟件計算藥動學參數,經統計矩計算得AUC0-t,AUC0-∞,MRT及t1/2。按公式t1/2=0.693/ke計算ke,Cmax和tmax為實測值,用3P97藥動學軟件進行生物等效性分析。兩制劑的AUC,Cmax 經對數轉換后進行方差分析、雙單側t檢驗,并計算90%的可信區間。tmax進行Wilcoxon檢驗。
相對生物利用度(F)=AUC試驗藥/AUC參比藥×100%
2 結果
2.1 方法的專屬性 在已建立的色譜條件下,測得空白血漿、標準血漿、受試者血漿的色譜圖。由圖1可見血漿中的內源性雜質不干擾羅紅霉素的測定。羅紅霉素的保留時間為9.5min。
2.2 標準曲線的制備及定量下限 取正常人空白血漿1mL,精密加入不同量的羅紅霉素的標準品溶液,配制質量濃度為32.06、16.03、8.02、4.01、2.01、1.00、0.50、0.25mg/L的系列標準血漿樣品,按“血漿樣品”的處理與測定方法操作。以羅紅霉素峰面積(y)對濃度(x)回歸,得標準曲線方程為:y=295.6+42874.1x,r=0.9992(n=6),在(0.25-32.06)mg/L范圍內線性良好,羅紅霉素在血漿中的定量下限(S/N=3)為0.25mg/L,最低檢出量為12.5ng。
圖1 血漿中羅紅霉素的HPLC圖(略)
Fig.1 HPLC chromatograms of roxithromycin in human plasma
A: blank plasma; B: blank plasma with roxithromycin (4.408mg/L); C: subject plasma sample 2.0h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2.3 回收率的考察結果 取空白血漿加入羅紅霉素對照液配成的16.548、4.408、0.547mg/L樣品各5份,按“血漿樣品”的處理與測定方法操作,測定其含量,再與加入量相比即為相對回收率。以3個濃度對應相同的進樣量的對照品進行分析,計算血漿樣品的絕對回收率,結果見表1。
表1 人血漿中羅紅霉素的回收率的測定結果(略)
Table 1 The recovery of roxithromycin in human plasma
2.4 精密度的考察結果 取空白血漿加入羅紅霉素標準液配成的16.548、4.408、0.547mg/L三個樣品各5份,按血漿樣品的處理與測定方法操作,于同日不同時間測定和不同日內重復測定,計算日內、日間精密度,結果見表2。
轉貼于
表2 人血漿中羅紅霉素的精密度的測定結果(略)
Table 2 The precision of roxithromycin in human plasma
2.5 血漿穩定性的考察結果 取1mL空白血漿若干份,加入羅紅霉素標準液配成的濃度為15.960、4.409、0.547mg/L的標準血漿樣品。分別對室溫放置穩定性(12h)、凍融穩定性(反復凍融2次)、長期冷凍穩定性(-20℃保存3周)以及血漿樣品處理后流動相復溶穩定性(室溫放置12h)進行考察,結果表明羅紅霉素標準血漿樣品室溫放置12h、反復凍融2次、冷凍保存3周后顯示穩定,血漿樣品處理后流動相復溶室溫放置12h顯示穩定。
2.6 羅紅霉素藥動學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20名受試者單劑量口服羅紅霉素受試制劑或參比制劑300mg后,藥時曲線見圖2。主要藥動學參數見表3。單劑量口服羅紅霉素受試藥和參比藥的lgAUC0-∞、lgAUC0-t進行三因素方差分析,結果表明二者試驗制劑間、周期間、個體間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進一步進行雙單側t檢驗及(1-2α)置信區間分析,以80%-125%為等效標準,結果判定均具有生物等效性(表4)。受試制劑的相對生物利用度F0-t為(100.3±19.1)%;F0-∞為(100.5±19.6)%。
圖2 20例志愿者服用羅紅霉素后的平均血藥質量濃度的經時曲線(略)
Fig.2 Mean plasma concentrationtime curves of roxithromycin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300mg in 20 healthy volunteers
表3 20名健康受試者口服羅紅霉素300mg后的藥動學參數(略)
Table 3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roxithromycin after a single oral dose of 300mg in 20 healthy volunteers
表4 羅紅霉素的生物等效性分析(略)
Table 4 The bioequivalan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roxithromycin
3 討論
羅紅霉素的測定方法有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13]、HPLCCED法[45]、HPLCMS法[67]和HPLCUV法[810]。HPLCUV法具有定量快速、精確的特點,方法明顯優于微生物效價測定法。本試驗采用了反相高效液相法測定血漿中的羅紅霉素的濃度,具有較高的選擇性。此方法專屬性強,精密度、靈敏度較好,能夠滿足該藥的藥動學研究的要求。用二氯甲烷或乙醚作為萃取溶媒回收率低,乙醚提取雜質成分較多。在測定血漿羅紅霉素濃度的文獻[9]中,樣品預處理用特殊的固相提取柱提取,其方法操作極其復雜。根據Macek[10]的方法,本文用己烷異戊醇(98∶2)的液液萃取方法提高了回收率,改進了樣品提取純化效果。在220nm波長處檢測羅紅霉素無雜質干擾峰。
20名健康受試者的自身對照試驗表明,受試藥羅紅霉素膠囊和參比藥羅紅霉素膠囊在健康人體內的過程基本一致,其主要藥動學參數相近,具有生物等效性。受試者在試驗過程中未發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呂雄文,李俊,徐元宏,等. 單劑量與多劑量口服羅紅霉素緩釋片與普通片的犬體藥物動力學研究 [J]. 中國藥理學通報, 2004, 20(7):811814.
[2]張莉蓉,喬海靈,賈琳靜,等. 羅紅霉素顆粒劑在健康人體內的相對生物利用度 [J]. 河南醫科大學學報, 2000, 35(4):331333.
[3]馬小亞,王美納,王信隆,等. 羅紅霉素分散片的人體藥物動力學及相對生物利用度 [J]. 西安醫科大學學報, 2001, 22(1):2337.
[4]Hedenm M, Eriksson BM. Liquid chromatographic determination of the macrolide antibiotics roxithromycin and clarithromycin in plsma by automated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J]. J Chromatogr A, 1995, 692(12):161166.
[5]Taninaka C, Ohtani H, Hanada E, et al. Determination of erythromycin, clarithromycin, roxi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in plasma b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amperometric detection [J]. J Chromatogr B, 2000, 738(2):405411.
[6]Zhong DF, Shi XG, Sun L, et al. Determination of three major components of bitespiramycin and their major active metabolites in rat plasma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ion trap mass spectrometry [J]. J Chromatogr B, 2003, 791(12):4553.
[7]朱余兵,肖大偉,鄒健軍,等. 國產與進口羅紅霉素片的人體生物等效性研究 [J]. 中國藥房, 2005, 16(16):12451247.
[8]García MA, Garcinuo RM, Fernández HP, et al. Liquid chromatography–UV diodearray detection method for multiresidue determination of macrolide antibiotics in sheeps milk [J]. J Chromatogr A, 2006, 1122(12):7683.
篇9
【關鍵詞】中藥藥劑學 啟發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251-01
啟發式教學[1-4]是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習的客觀規律,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生動活潑的一種教學方式。
中藥藥劑學[5]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藥藥劑的配制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合理利用等內容的一門綜合性應用技術學科。中藥藥劑學是聯系中藥研究-生產-醫療實踐的關鍵環節。一方面通過合理地設計劑型、給藥途徑、制備工藝,實現從實驗室向產業化的轉化;另一方面,不斷依據生產實際情況解決工藝、技術和質量中存在的問題;同時還密切聯系臨床醫療實踐,及時根據臨床醫學在治療疾病中的問題和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制劑質量。因此,作為中醫院校藥學類的學生而言,學習和掌握好此門課程至關重要,能為學生未來的科研、生產等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但是由于本門課程教學內容多,學時少,很容易形成“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本人積極地探索如何將啟發式教學合理地應用到中藥藥劑學的教學中來,爭取在課堂上盡可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及求知能力。本人在中藥藥劑學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并應用啟發式教學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第一堂課的重要性
學習任何一門新的課程,不論該課程是考試課、考查課或選修課,教師都應該特別重視第一堂課的教學,應使學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意義,特別要在第一堂課中激發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中藥藥劑學的內容主要圍繞各種劑型展開,本人通常先從劑型入手,如將一常用中成藥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液、藿香正氣膠囊及藿香正氣軟膠囊拿到同學們中去,聊天式地講述藿香正氣劑型發展的過程,并讓學生選擇若是自己會服用哪種劑型,這樣能有效調動學生對劑型這個詞的興趣。此時同學們會根據自身的用藥經歷及現場觀察展開討論,氣氛活躍。而教師就討論結果做總結,從該中成藥的療效、優缺點及劑型發展需要等方面將該中成藥與中藥藥劑學結合起來,引導同學們從剛才問題的思考中進一步了解中藥藥劑學的主要內容及劑型的發展的意義。通過這樣的一種方式,有效的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親切感、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主動的想要去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習本門課程。
2.課堂前五分鐘的重要性
課堂的前五分鐘,至關重要,通過有效的總結和對比,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很多學生都是上堂課的內容上完了就不去復習,幾天后再上課很多都忘了,而在課堂的前五分鐘應先總結上次課的內容,簡述即將要講授的內容,幫助學生將之前的內容與即將講解的內容相銜接起來,使學生在簡短的時間內有清晰的脈絡,承前啟后,更有助于新內容的理解和學習。例如,膠囊劑講完后應講丸劑,課程一開始就先給同學提問,膠囊劑的特點是什么,通過同學們的回答先做一個總結,再簡單講述膠囊劑的制備等其他內容。在這個基礎上,再問學生,丸劑和膠囊劑比較有什么特點?通過這個設疑,同學們會結合自身對丸劑的認識思考丸劑和膠囊劑的不同,而此時教師應對膠囊劑和丸劑的概念以及特點做一個系統的比較,比較后正式引入丸劑的主要內容。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膠囊劑的記憶,也讓學生對丸劑有了初步的認識,激發了學生對丸劑學習的興趣。
3.教師明確思路,啟發學生如何學習知識
藥劑學內容雖多,歸納起來主要包括緒論、藥劑制備所涉及的前期操作(如粉碎、干燥)、具體劑型的制備以及中藥制劑的穩定性四大部分。而這四個部分中涉及知識點最多的最難記憶的主要在前期操作和具體劑型講解這兩個部分。因此在講解的過程中,應幫助學生梳理脈絡。例如,藥劑的前期操作主要包含了如粉碎、混合、干燥、提取、精制等重要步驟,這些也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但學生在學習和記憶的過程中普遍反映知識點多,難記。因此在講授這些知識點之前,教師應先以中藥為例,講解為什么中藥劑型要進行粉碎、干燥、精制等操作,首先讓他們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例如,先進行一個設疑,以前的中藥復方每次要喝一碗湯藥能到達療效,而現在將其制備成中成藥后,只需服用兩粒膠囊。如何將一碗湯藥制備成兩粒膠囊呢?中間應該有些什么步驟?為什么需要這些步驟?先讓同學們思考并討論,根據學生們的回答老師詳細講述中藥材制備成中成藥的具體步驟,特別要講清楚為什么要進行這些步驟。例如講述精制的意義,為什么精制?如果不精制,很多中藥復方藥味多,劑量大,如果跳過精制直接制備成新劑型(如片劑、膠囊劑),那最終患者必須要每次服用十幾片才能達到療效,那這種中成藥研制出來是毫無意義的。通過這樣簡單的解釋,學生們立刻明白了為什么要精制。明確了意義后,還應將精制的新方法與老方法做比較,讓學生理解新方法的特點和優勢,通過老師這樣的啟發,使學生對精制工藝的內容學起來比較輕松。
4.視頻教學
中藥藥劑學是一門與實踐結合非常緊密的一門學科,課程內容主要圍繞劑型的制備,制備工藝是教學中的重點。傳統教學方法僅僅是結合圖片進行的,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單調、枯燥。為了改變傳統課程教學方式,啟發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本課題組制作了常用劑型制備工藝的視頻, 視頻能幫助學生直觀、形象、生動地學習實驗操作各過程及要點,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不是簡單的說教,更應傳授相應的技巧。教師應在傳導知識的過程中,應努力思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有興趣地學習這門課程,學習效率高。教學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本人將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總結思考,深入探討啟發式教學的方法,有效地將啟發式教學應用到《中藥藥劑學》的教學中,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使學生愿意學、開心學、會學,最后能真正的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劉偉,王慧玲.啟發式教學在藥劑學教學中的應用[J].專家論壇,2011,18(14):7-8
[2]時軍,周毅生,沈雪梅,王巖.中藥藥劑學啟發式教學的認識與實踐[J].安徽醫藥,2010,14(12):1524-1525
[3]鐘延強,李國棟,魯瑩,等.討論式授課在藥劑學教學方法改革中的嘗試與體會[J].藥學實踐雜志,2006,24(5):307-308
[4]衛世杰,金描真,秦浩,等.《藥劑學》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探索[J].教育論壇,2009,6(31):101-102
[5]張兆旺主編.中藥藥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
篇10
關鍵詞: 藥劑學 教學方法 教學探索
《藥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學科,其特點在于理論性強,對于操作的要求比較高,對于高職學生來說,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通過微課和信息化資源的開發,以及其他教學手段的使用,能夠更好地滿足廣大藥學工作者和高等醫藥學院學生掌握藥劑學理論和實踐知識的迫切需求,是在網絡化和信息化的新形勢下開展藥劑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創新構想[1],通過實施,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采用模塊化教學,對知識進行分類和模塊化。
藥劑學是一門不斷發展的學科,知識的更新非常迅速,需要學生不僅要學會用,還要學會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具備自己主動獲得知識的能力。因此,我們不斷針對教材特點,為了幫助學生的理解和學習,將各種劑型模塊化,如藥物制劑的基本知識、液體制劑的制備技術、半固體制劑的制備技術、固體制劑的制備技術、其他制劑的制備技術、中藥制劑的制備技術、藥物制劑的新劑型和新技術等。通過對教材模塊化的處理,能夠讓學生對書本有一個整體把握,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各種劑型之間的關系,同時對知識的脈絡變得清晰,有利于接下來的學習。
二、在信息化教學的環境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PBL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2]。將PBL與信息化相結合,通過信息化平臺,將模塊化的內容以任務形式放置到平臺的任務中,要求學生在課前完成任務,確保對知識有一個初步了解,有利于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在課堂過程中,要求學生通過教師指導,通過小組討論,完成課堂任務,并將結果反饋到信息化平臺,由老師進行評價和總結,并展開新的教學過程。以片劑為例,在片劑的學習過程中,首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搜集有關片劑的名稱及說明書,描述它們的形態,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壓片的方法,學生通過軟件的練習,逐步了解制備的步驟及工藝要求,順利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最后將自己的操作過程反饋到信息化平臺上,由老師對學生的操作過程進行評點。通過這樣的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把他們的注意力拉回課堂,從而強化課堂效果。
三、豐富教材資源,利用微課、多媒體課件等形式,使教材立體化、形象化。
微視頻的形象生動輔助了學生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對制備工藝中涉及的儀器設備操作的親近感[3]。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難理解的內容、較為抽象的內容、教材中的實驗部分及難點章節,將知識點以微課形式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觀看,有利于突破難點,化繁為簡。微課的內容可以在終端設備上觀看,有利于學生在課后溫故知新,并有利于遠程教育的進行。比如在實驗維生素C注射液的制備中,首先將其制備的流程、注意事項等制成微課視頻,讓學生在實驗前觀看,對實驗有一個根本了解,再進行操作的過程,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微課的視頻中還可以添加企業一線生產時所使用的設備和操作環境及生產要求,學生通過觀看學習,可以更好地重現知識,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對于知識可以起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效果。
四、充分結合臨床,采用案例式教學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藥劑學的課程內容對于初學者來說略顯枯燥,學生容易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厭倦心理,針對這一情況,對于各種劑型的學習,充分結合臨床,采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從身邊鮮活的案例中得到知識,使原本不太熟悉的內容成為身邊的實例,有利于更好地理解理論內容。如在注射劑的學習中,引入魚腥草事件、齊二藥事件,讓學生明白注射劑的質量要求,了解在不遵守操作規程和質量標準生產的前提下生產的注射劑所產生的嚴重危害,從而明白質量對于藥品的意義;在膠囊劑章節的學習中,引入毒膠囊事件,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膠囊劑的囊材,了解制藥行業對于人類的意義。結合制藥行業的發展和身邊的社會事件,不斷豐富案例內容,在授課過程中貫穿案例,讓學生了解事件,分析事件產生的原因,談談自己的體會,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理論內容,培養良好的職業精神。
五、以技能比賽為抓手,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讓學生更好地走向臨床。
藥劑學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課程,對于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同學來說,掌握實踐操作顯得尤為重要。理論起源于操作,最后服務于操作。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充分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充分發揮校內外實訓基地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制藥行業的快速發展,各種制藥設備也在日新月異地發展。以片劑為例,通過實訓基地制藥設備的操作訓練,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片劑的制備原理,壓片機操作時的注意事項,生產中的質量控制等,在熟悉操作方法的前提上,讓學生進行技能比賽,在最短的時間內制作出質量最穩定的片劑,并且在系部進行推廣,讓更多學生參與到技能比賽之中,以點帶面,進而提高學生的操作技能。同時,結合校外實訓基地――藥廠,讓學生通過在藥廠的參觀與實踐,了解更多壓片機的形態、生產參數、操作方法、生產文件等,讓學生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校內走向校外,對知識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隨著比賽的推廣和校內外實踐基地的不斷推進,逐漸在學生中形成你追我趕、人人爭學先進技術的良好局面。
總之,藥劑學是一門高職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教學方法較為多樣,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摸索、不斷反思、不斷創新,不斷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并結合臨床最新發展,結合社會關注的案例,拓寬思路,強化教學效果,為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衛技人才而努力。
參考文獻:
[1]成穎,周四元,張邦樂.基于mooc的藥劑學課程教學改革構想[J].教育探索,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