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劑學的研究對象范文

時間:2024-01-12 17:40: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藥劑學的研究對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藥劑學的研究對象

篇1

人學思潮在我國興起已有近三十年歷史。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我國哲學界有一批新的研究領域或學科在誕生和興起,但有些領域或學科只能是曇花一現,如今很少有人再去關注它們了,而有的領域、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則是深人持久地向前發展,方興未艾,像西方哲學、科學哲學、技術哲學、中西方比較哲學、社會發展哲學等。一個學術領域或學科的命運與時代生活的現實需要相關,也與學者、學術前沿對這個理論基本問題的理解密切相關。

 “人學”曾經在上個世紀末被教育部確定為二十一世紀優先支持發展的新興學科,中國人學學會是國內學術團體中的一級學會,可是現在老一代人學理論家們逐漸離場,而新生代的人學理論家正在成長,面向有些新人人學之境的青年學者,特別面向當前我們國內人學影響力不升而降的情況,筆者曾提出人學發展需要扎根課堂,人學研究和人學教學需要相彰并重的想法。而本文的主旨則是要為哲學人學的學術位置“再正其名和再定其位”。我們對一些基本人學理論問題的理解,對這個理論領域的學術位置,對這項研究在中國當前思想解放時代中的特殊意義,都需要再思考和再認識。對于人學基本理論的重要問題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曾經有激烈爭論,黃楠森教授的著作《人學的足跡》就是那些重要爭論的真實寫照。但是在人學理論的熱情紅火上升時期,這些基本性的問題認識并沒有推向深人,學者們多是被一些實踐性較強的具體人學問題所吸引。而如今面臨著國內學術前沿對人學的興趣冷清下降的情況,我們就需要補好這一課。只有在基本理論的研究上扎穩了根,才會在從屬和派生性問題的研究上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關于人學的學術位置,國內曾有的學者提出,在希臘文和英文中,都沒有“人學”這個詞,只有“人文主義”這個詞,在西方思想史上也沒有人學這個領域,只存在著人文學科的問題,而人文學科主要是區別于自然科學的學科,后者不涉及人的價值和意義。即使像心理學、生理學這樣直接把人作為對象的科學,也只研究人是什么的科學性問題,而不研究人應如何的價值性問題。而人文學科的各種研究都把人的價值和意義作為中心問題。所以當前我們講人學的話語方式應該變換為講人文學科,而不是講人學或哲學人學。另外又有學者提出,人學只能是一個學派或觀點,把它作為學科處理不能成立。因為許多寫人學的書和論文的人,實際上是把西方現代人本主義哲學的理論當作人學理論(國內有許多重要的人學著述確實都是這樣處理的)。這種看法其實也是在抹平人學研究的相對獨立性和重要意義。對這些學者的看法我們是需要認真回應的。當前國內學者中否定歷史觀、認識論、政治哲學、科學哲學等一些哲學領域的獨立性和重要位置的人不多,但否定人學或哲學人學的獨立性和重要位置的人卻不少。黃楠森教授生前曾在各種學術會議上多次講過,他原來也不贊成有相對獨立意義的人學,只是認為人的問題是從屬于社會歷史觀領域中的一個專題。后來在國內外人學思潮的推動和自己的深人研究中,他看到了人學是和哲學歷史觀、哲學認識論同樣重要的,而且是最為根本性的哲學領域。黃老師還指出,我國當前的人學研究就像上個世紀的人道主義討論一樣,將會對中國哲學事業發生著深遠重大的影響。所以黃老師把他一生中最為成熟和輝煌的晚年時期全部貢獻給我國人學理論的研究和人學學會的工作。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學者都像黃老師那樣有著高超的自我批判和自我革新的哲學智慧,我們的許多學者在對人學學術性質的理解上,或是輕信他人,或是固守己見。列寧曾經提出過一種“哲學幼稚病”,這種疾病指向那些輕信他人的學者,這些人聽了誰的話就信誰,就跟誰跑,看了誰的書就愛誰,就說誰好。黑格爾還提過一種“精神自大狂”,指向那些頑固獨斷的學者,他們充耳不聞,視而不見別人的見解,總是自言自語孤芳自賞,動不動就宣布了真理事業的完成。這種獨斷論的方法即使在當代中國的學術中也十分流行,一些學者講學問和寫文章都是用祈使句和命令句,通篇講話和寫文章都是“心須如何,只能如何,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就是如此”。他們的話語和文字毫無分析和辯駁,一旦講完和寫完就把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封閉起來,再沒有反思和批判。然而哲學藝術的先驅者蘇格拉底卻自詡為是一只大牛氓,他不斷地給那個城邦里當時最有學問的人,最有權威的人們制造出麻煩。最后那些人趁著城邦暴亂失去理性之機,聯合起來控告蘇格拉底,把他處以死刑。這些人有一種直觀,他們都看到蘇格拉底是最危險的煽動者,因為如果他的質疑批判辯證法真的深人人心,那么城邦的觀念和秩序都會面臨著不可容忍的革命。蘇格拉底總是在不斷提問和質疑別人和自己的思想,從而把真理不停息地向前推進,而我們的許多學者則是完全陷人了“蘇格拉底的遺忘”。但愿我們的人學事業不會被“幼稚病”和“自大狂”這樣的哲學疾病所干擾,能夠走出一條健康的發展道路。    

篇2

【關鍵詞】內傷血瘀癥;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1 ; 活血化瘀中藥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PAI and the Effects of pathogenesis of herbs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

YANG Xing-yue1MA Yi-nan2DUAN Yi-mei3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Chengdu ;2.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2.Dali university, Yunnan Dali 671003)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 DATA SOURCES:We collected literatures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The Chinese literure rooted from CNKI between 2000 and 2007,the search words are “blood stasis syndrome ,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Pudmed was usrd to search English liture,the search time was limited to recent 15years,the search word is “PAI”. STUDY SELECTION:We sorted all the litures that had been searched and choosed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DATA SELECTION:Totally 16 of them were enrolled as the references of this paper.DATA SYNTHESIS: There is a obvious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treatments can obtain satisfied curative effect aiming at patients.CONCLUSION:the study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blood stasis syndrome and th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have been made a big progress..however,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should trend to a rational way,especial research ofthe the pathogenesi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which influence the PAI-1.

【Key words】blood stasis syndrome ;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 ;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劑(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 PAI) 是纖溶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 是纖溶酶原活化系統(plasminogen activator system, PAs) 的重要調節物。隨著對PAI , 尤其是PAI-1 、PAI-2 的測定及其與疾病關系的深入研究, 發現PAI 與許多疾病有較密切的關系, 現就其進展綜述如下。

1PAI 的特性與功能

PAI 是PAs 特異、快速的抑制物, 研究已發現四種不同類型的PAI ( PAI-1 、PAI-2 、PAI-3 、PAI-4) 均有抑制纖溶酶原活化劑(PA) 的作用。PAI 與相應的PA 作用, 形成等摩爾復合物, 通過蛋白裂解, 導致PA 滅活[1]。其中PAI-1 和PAI-2 是主要的特異性抑制物, 下面簡介兩者的特性和功能。

1.1 來源及特性 PAI-1 由血管內皮細胞、巨核細胞、肝細胞等合成, 主要存儲于血小板α顆粒[2]。PAI-1 在體內外極不穩定, 半衰期很短, 但其可通過玻璃體結合蛋白(VN)的結合, 增加其穩定性, 并使PAI-1 成為其活性形式。PAI-1 可被活化蛋白C (APC) 和凝血酶滅活。

1.2 血漿濃度及合成調控 PAI-1 的水平在正常人群中差異較大, 其含量約為0~50ng/ml , 活性范圍為810~1517IU/ ml[1]。許多激素、細胞因子及生長因子都可影響體外培養細胞PAI-1的合成。其中地塞米松、細菌內毒素或脂多糖(LPS) 、IL-1 、IL-6 、轉化生長因子-β ( TGF-β) 、腫瘤壞死因子-α ( TNF-α) 、表面生長因子( EGF) 等均具有上調作用。具有下調作用的有多肽類激素如促卵細胞激素(FSH) 和黃體生長素(LH) 等。

1.3功能 PAI-1 是抑制PA 最重要的一種,占血漿中PAI 抑制作用的60 %。其主要功能為滅活單鏈t-PA、雙鏈t-PA 及雙鏈u-PA, PAI-1 與PA 的反應中心結合形成可逆的復合物或兩者共價形成不可逆的復合物, 從而使PA 失活[2]。

2 內傷血瘀癥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后PAI 水平的變化

2.1腦血管栓塞性疾病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藥PAI 水平的改變 腦缺血是內科常見疾病,是導致中老年人致死致殘的主要原因,主要病機按中醫觀點為氣血逆亂在腦,瘀血阻絡、腦脈痹阻,因此活血化淤就相當重要。疏血通注射液是動物類中藥復方制劑,以水蛭、地龍組方,經低溫提取、膜分離等先進工藝精制而成,臨床用于治療血栓性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療效。吳玲[3]等通過檢測疏血通注射液治療前后對急性腦缺血患者血液中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因子(PAI- 1)的變化,,經過疏血通治療14天后,PAI-1較治療前明顯下降。陳興華[4]等運用加減桃紅四物湯測定31 例風心腦栓塞患者(男18 ,女13),平均年齡56±8歲, ,對治療前后血中抗凝和纖溶方面指標進行測定。同時測定30 例正常人血指標(男19 ,女11) ,平均年齡54±4歲,所有病人服藥14 天。結果纖溶酶原活化素滅活劑(PAI) 比用藥前下降(P < 0.05) 。結論:桃紅四物湯具有一定抗凝作用,促進微血栓的纖溶過程,在風心腦栓塞患者的治療中有一定價值。詹合琴[5]等探討三七皂苷Rg1對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活性的調節作用。運用發色底物方法測定三七皂苷-Rg1在體外和靜脈注射對血漿或血小板釋放的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響。結果表明,三七皂苷-Rg1在體外呈濃度依賴性明顯抑制血漿PAI-1活性;30和60 mg/kg的三七皂苷-Rg1靜脈注射顯著抑制血漿PAI-1活性,同時降低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所釋放的PAI-1水平。本實驗提示三七皂苷Rg1能抑制PAI-1活性,可能是其抗血栓作用的分子機制之一。李京[6]等對42例腦梗死急性期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22例,采用中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20例,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口服中藥湯劑化痰祛瘀湯。治療前后行神經功能評分及中醫證候評定,并測定治療前后血漿PA I水平。治療組總有效率達75% ,對照組為41% ,組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 0.05 ) 。神經功能評分有明顯改善,降低PAI水平(P

2.2急性心肌梗死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后PAI 水平的改變 林輝文[7]等觀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漿組織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含量的動態變化及復方丹參注射液的療效,將患者3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組均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加用復方丹參注射液。兩組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2 周測定血漿PAI濃度,并觀察其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的發生情況。結果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PAI 濃度均接近正常,12 周后治療組 PAI水平低于對照組;其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療效確切,并能降低其嚴重心律失常、心絞痛、心功能不全的發生率。

2.3高血壓病人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后PAI 水平的改變 劉繼軍[8] 等將60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 和對照組(30 例)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配合三七皂苷治療,療程均為3 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壓和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抑制物-1 ( PAI-1)的變化,結果表明治療組對血壓影響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治療組( P < 0. 01)降低PAI-1 ,作用優于對照組(P < 0. 01)

2.4原發性腎病綜合征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后PAI 水平的改變 顧華[9]等觀察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患者30例,服用雷公藤后,測定血漿中PAI-1的含量,血漿中PAI-1的含量明顯降低與用藥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P

2.5脂肪肝以及使用活血化瘀中藥后PAI 水平的改變 嚴茂祥[10]等發現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組織出現嚴重脂肪變和不同程度的炎癥細胞浸潤、肝細胞壞死、匯管區滲出后,血漿PAI-1 活性和PAI-1值較正常大鼠顯著升高,應用理氣化痰祛瘀中藥進行預防和治療后,大鼠肝組織脂肪變程度和炎癥活動程度顯著改善, 同時血漿PAI-I 活性和PAI-1值顯著降低。說明理氣化痰祛瘀中藥能調節PAI-1 的分泌和纖溶系統平衡,防止脂肪肝的進一步發展。

3中藥調節PAI-1水平的機制

現代藥理研究[11]表明,常用活血化瘀中藥能有效地改善改善患者中醫證候,并能夠改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同時對患者纖溶系統有調節作用,降低PAI-1含量,其作用機制可能與其對PAI-1活性的影響有關。如葛根素是從豆科植物野葛根干燥品中提取的單體異黃酮化合物,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對抗血管痙攣、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微循環、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心血管藥理作用[12]。丹參的有效成分為丹參素,能有效改善血流變學,降低血液的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纖維蛋白酶溶解性,清除氧自由基,保護內皮細胞等[13] 。紅花、雞血藤及桃紅中含有黃酮類多聚體成分,能延長凝血酶元時間,使出血時間延長[14 ] ,起到抗凝血作用。三七皂苷是五加科人參屬植物三七的主要有效活性成分,含有多種單體皂苷。具有擴張血管,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血小板凝集,延長凝血時間,降血脂,清除自由基,抗炎,抗氧化等藥理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 PNS 及Rg 型皂苷均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目前普遍認為三七皂苷是一鈣通道阻滯劑,其擴血管機制可能與其阻斷去甲腎上腺素所致Ca2+ 內流作用有關[15]且三七皂苷具有抑制冠心病病人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抗血栓形成的作用[16]。

4討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針對血瘀證與PAI表達的相關性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是初步的、散在的,缺乏系統性和規范性,尤其是中藥調節PAI-1水平的機制的研究。而且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中醫內傷瘀血癥,因此廣泛地開展證候客觀化與標準化的研究非常必要,也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Tapiovaara H , Alitalo R , and Vaheri A. Plasminogen activation on tumor cell surfaceand its involvement in human leukemia[J]. AdvCancer Res 1996 ,69 : 101-133.

[2] Bell WR. The fibrinolytic system in neoplasia[J]. Semin Thromb Hemostas 1996 ,22 (6) :459-471.

[3]吳玲.疏血通注射液對急性腦缺血患者t- pA 和PAI- 1 水平的影響[J]. 現代醫藥衛生.2006,22 (17 ):2677-2678

[4]陳興華,陳偉,姚革,等.藥對腦栓塞患者抗血栓作用的研究[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3,16 (3):146-147

[5]詹合琴,楊錦南,沈志強等.七皂苷Rg1對t-PA和PAI-1活性的調節作用[J].天然藥物研究與開發2005,9(3):123-124.

[6]李京,曹銳,胡文忠.瘀同治對腦梗死急性期t-PA、PAI影響的臨床觀察[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6,29(9):641-643 .

[7]林輝文,彭環慶.復方丹參注射液對急性心肌梗死t-PAPA、I、GMP140的影響! [J].中國中醫急癥2005 ,(14 )7:615-616

[8]劉繼軍,陳蓉.七皂苷對高血壓病人血壓及vWF 、t-PA 、PAI-1含量的影響[J] 齊魯醫學雜志2007,22.(3):221-222

[9]顧華,杜梅.雷公藤對腎病綜合征患者血漿中PAI-1的影響[J]. 長春中醫學院學報2002.18(3):9-10

[10]嚴茂祥,陳芝蕓,施軍平,等.氣化痰祛瘀法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纖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的影響[J].中醫藥學刊. 2005, 23( 11): 1979-1981.

[11]牛愛軍,吳玉生,孫曉明,等.水蛭粉對早期腦梗死大鼠的治療作用[J]. 實用醫藥雜志, 2004, 21(4):341-342.

[12]沈虹,李佳敏,付緒杰,等.葛根素和丹參治療不穩定心絞痛的療比較[J]. 實用醫藥雜志, 2005,22(4):316.

[13] 陳向榮, 陸京伯, 石漢平,等.丹參的藥理作用新進展[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 2001, 21: 44- 45.

[14]陰健. 藥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M].京:中醫古籍出版社.1998(2) :10

[15]Nahsy,Parkhi,Mccl Eskeyew. Atrace component of ginseng that inhibit Ca2+channels through apertussistoxin sensitive Gprotein[J].Proc N at l Acad Sci US A , 1995 ,92(5) :8739-8743.

[16]孫小梅,姚琰,紀三姣,等.三七總皂甙對冠心病病人血漿內顆粒膜蛋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響[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1 ,14(1) :26-27

作者簡介:陽星月(1981-),女,漢族,四川新津人,成都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院在讀研究生

篇3

>> 基于電子醫療數據的舒血寧注射液對肝功能影響的臨床實效研究 疏血通注射液不同劑量對肝功能影響的真實世界研究 基于醫院信息系統數據的舒血寧注射液對腎功能影響的臨床實效研究 基于真實世界數據的舒血寧注射液臨床用藥分析 基于注冊登記研究的舒血寧注射液治療腦梗死臨床用藥特征探析 簡述舒血寧注射液的臨床運用 舒血寧注射液的臨床運用 阿司匹林聯合舒血寧注射液對急性腦梗塞患者的臨床療效 舒血寧注射液治療原發性腦出血的臨床研究 痰熱清注射液對肝癌介入治療術后肝功能的影響 基于真實世界的舒血寧注射液治療腦梗死患者臨床用藥特征分析 舒血寧注射液治療冠心病左室舒張功能不全的臨床療效觀察 舒血寧注射液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的臨床療效 舒血寧注射液臨床不良反應特征及預警信號探測研究 舒血寧注射液聯合利多卡因注射液治療眩暈癥的臨床觀察 386例阿司匹林聯合舒血寧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觀察 舒血寧注射液與臨床相關藥物的配伍穩定性研究 舒血寧注射液對于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分析 舒血寧注射液治療挫傷性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觀察 舒血寧注射液治療36例急性腦梗死的臨床體會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 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 中藥注射劑超劑量使用引發后果及原因概述[J]. 中國藥物警戒,2011,8(10):611.

[3] 許莉.中藥注射劑臨床不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2010,19(4):40.

[4] FDA.Guidance for industry dosage and administration section of labeling for human prescription drug and biological products-content and format[EB/OL]. [2010-03-22].http:// fda. gov/downloads/Drugs/GuidanceComplianceRegulatoryInformation/Guidances/ucm075066.

[5] 李雪梅,蕭惠來. FDA《人用處方藥和生物制品說明書的用量和用法部分指導原則》概述[J]. 中國新藥雜志,2011,20(6):493.

[6] 莊嚴,謝邦鐵,翁盛鑫,等. 中藥上市后再評價 HIS“真實世界”集成數據倉庫的構建與實現[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0):2883.

[7] 楊薇,程豪,楊虎,等.基于HIS燈盞細辛注射液“真實世界”臨床用藥特點分析[J]. 中國中藥雜志, 2012,37(18): 2718.

[8] 楊薇,謝雁鳴,莊嚴. 基于HIS“真實世界”數據倉庫探索上市后中成藥安全性評價方法[J]. 中國中藥雜志,2011,36(20):2779.

[9] 沈福民.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

[10] 曹建華,孔新秀,陳群蓉,等. 年齡和性別與血清肝功能相關酶的關系探討[J]. 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4):325.

[11] 鄭立文,朱喜梅. 嚴重輸液反應致多臟器功能受損1例[J]. 沈陽部隊醫藥,2011, 1:36.

[12] 馬劉江,李星,安京華,等. 舒血寧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1例報道[J]. 當代醫學,2011,22:107.

[13] 錢維,葉小飛,王超,等. 藥品不良反應信號檢測中混雜因素的控制方法[J]. 中國藥物警戒,2010, 7:142.

[14] Stukel T A, Fisher E S, Wennberg D E,等. 對存在治療選擇偏倚的觀察性研究的分析:采用傾向評分和工具變量法評價有創性心臟治療對AMI患者生存率的影響[J]. 世界核心醫學期刊文摘:心臟病學分冊,2007(7):5.

Outcome research of Shuxuening injection different dosage

impact on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YANG Wei1, LI Lin2 , XIE Yan-ming1*, YANG Wei2, ZHUANG Yan3

(1. 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School of Statistic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

3.The 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 Beijing 100048, China)

[Abstract] The safety of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Chinese medicine has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clinicians, patients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s. However, there are few studies that have assessed liver function damage from these medications. 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HIS) data, from 20 nationwide general hospitals, of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parenterally administered Shuxuening. Patients that were given doses of 21-50 mL, which is above the recommended dose, act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ose receiving the recommended dose of

篇4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 綜合探究課 課堂教學 問題 對策

一、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概述

在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設置,給學生提供質疑、探究與討論的機會,要求綜合運用多種知識探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多方面的實際問題,引領學生去觀察,去感悟,使學生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前提下,強化基礎知識的記憶,進一步開拓視野,深入思考,經歷實踐,培養主動探究精神,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在這樣一種全新的綜合探究教學中,學生隨時都會遇到各種困難,有時甚至感到茫無頭緒,思想政治教師除了幫助引導外,更要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戰勝脆弱,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最大限度地開發出學生的創造力潛能。

二、當前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為了解新課程下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組織自己所帶的研究生、本科生,利用國培頂崗支教及教育實習的機會,選取江西省永新、九江、修水、余干、萬年、寧都等十個縣市20所普通高中(每校選1個文科班50人;2個理科班100人)300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關于目前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教學實效性的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000 份,收回2985份,有效份數2952份。與此同時,我們還對部分高中思想政治教師進行了訪談,通過調查、訪談,深入課堂教學一線聽課發現,新課程改革后,我們欣喜地發現:教師的角色在悄悄變化,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增多、距離拉近,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躍起來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取得了很大成績,也積累了很豐富經驗,但我們也發現綜合探究課在教學中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如先進的教育理念與具體的教學實踐之間仍有一定距離,從而導致教師課堂行為與新課程理念形似神異,貌合神離,徒有形式,沒有實效的怪異現象。值得思考,更需要我們提出相應的對策。

1.受現行高考制度影響,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的開設舉步維艱

由于社會輿論一直渲染著一切為高考讓路,眾多學子也為日后前途而夜以繼日“奮力拼搏”,去擠那獨木橋--高考,基本上所有的學子父母都視高考為唯一出路。不少教師也希望自己所教學生高考能考出好成績,以此來證明自己的教學能力。在這樣一種思想意念支配下,任何教學行為只要不與高考直接掛鉤就得往后擺一擺,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無形中就充當著這樣尷尬的角色,其處境和命運可想而知。他們認為組織綜合探究活動會影響學習,對綜合探究能力的培養那是以后的事。據調查統計得知,在高中階段每個學生要學習思想政治4門必修課,2門選修課。教學內容多任務重,而高一學生每周只有2節思想政治課,即使是高二文科班學生每周也只有5節思想政治課??梢?,思想政治課課時是很緊的。而要有效開展一次綜合探究活動,從確定探究主題,到最后的總結反思,至少需要一周時間,而高中學習科目眾多,每門課都有綜合探究課,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本來就少,沒時間組織活動。所以,只能選用傳統授受式教法來組織綜合探究課教學。調查數據顯示,57.8%的學生表示“現階段老師在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普遍使用的教法是講解和提問為主”, 10.1%的學生表示“教師主要是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回答問題”,32.1%的學生表示“老師從頭講到尾,很少提問”,有29.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家長會出于安全考慮,擔心借探究之名,影響學習成績和升學,不希望學生離開課堂,進入社區等地進行走訪調查,而且很多學生家長在周末會給孩子請家教補習,學生根本沒有時間搜集資料。

2.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忽視學生情感的內在升華

新課程實施以來,大多數教師能通過鉆研《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在課堂上設置了許多探究活動,通過小組討論、質疑辯論等多種形式輪番上陣,整堂課熱鬧生動,學生激情倍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對人的發展也有重要意義。但透過這繁華的表面,我們仍能感到其中的問題和不足。筆者認為,雖然課堂上出現了搶答、辯論等感人場面,特別是班上同學異口同聲回答問題,表面熱鬧,有時覺得有華而不實之感。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忽視學生情感的內在升華。我們在一線課堂看到的是,有的老師只要有問題,無論難易都要小組討論。有些不需要討論的問題也討論;有些問題需要討論,卻只給學生不到一分鐘時間,學生還沒有進入討論狀態,還沒有說上兩三句話,就草草收場。特別是有的老師把全班60多個學生從左到右分成4個小組進行討論,第1排的學生與第8排的學生間隔這么遠,根本不可能進行討論。結束時每個小組派代表發言,自然是這個小組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擔當,學習差的學生在小組中不管有沒有搞懂都無所謂,他們更多的是聽眾,甚至連聽眾都不愿意當,干脆做自己喜歡的事。還有的教師為完成事先設置好的探究題,課前就指定幾位學生去準備,適時在課堂上展示,學生的能力被框定在某一小部分人的圈子里,使那些有點能力,但不是很好,有話想說的學生,卻失去了嘗試機會,成為一個湊熱鬧的“觀眾”。對學生而言,合作前沒有認真思考,就會缺乏平等的交流與溝通。

3.綜合探究機械單調,教學方法缺乏新意

筆者調查走訪發現有的教師在綜合探究課教學時,教學形式也顯得比較簡單,不管是那種類型的綜合探究課一律采用課題研究的方法開展教學,其結果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老師疲憊,學生更加疲憊,事倍功半,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種為探究而探究往往容易導致簡單模仿,將探究降格為模仿,并沒有達到探究的真實目的。有的示范課,仍然會為了“迎合”評課標準而設計出不少教學環節。學生異口同聲說出正確答案的同時,學生的思維實質并沒有參與問題的討論。課堂不是教師一人表演的舞臺。它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和互動的舞臺。課堂應該是引發學生發展的場所。通過探究學習,發展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能力,并在發展各項能力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因此,課堂要進行有效提問、有效交流、有效評價,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處處體現精致化、體現有效性。

4.課堂教學難以調控,不敢放手學生參與

新課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和勤于動手,培養學生主動獲取新知的能力,但老師們經常會感到活動放開容易收起難,故有的老師干脆讓學生少討論、少合作,很顯然,這與新課程教學理念是相悖的,教師只有恰當地處理好“收”與“放”的關系,才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生的思想趨于成熟,思維趨于深刻。因此,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教學,就不應該是為了讓學生開心而設計幾個小品或笑話;也不應該以知識為核心來設計相關活動。更應該做的是:讓學生輕松的同時,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過程與方法,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解決高中思想政治綜合探究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1.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點燃學習激情

從新課程改革角度看,學生不僅是學習的主人,而且是課堂的主人。新課程強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因為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是與以前不同的。教學活動能否取得預期效果,歸根到底將取決與學生參與的態度、狀態和程度。如果沒有絕大多數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的投入,沒有學生自始至終地動手、動腦,教師的教學目標、計劃乃至費時費力所做的實踐活動都將流于形式,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如《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綜合探究《做好就業和自主創業的準備》,在探究時先分小組進行,明確各自的探究目的與責任。在各自分工后同學們要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歸納、分析、提煉,最后派代表到課堂上發言,教師適時點評引導。 在分組合作探究中,要鼓勵學生敢于和善于發表自己的觀點,敢于質疑,提倡答案的多元化和開放性。教師組織學生在全班分組分類展示探究成果,允許各組之間相互質疑,展開辯論,思想在碰撞中拓展和深化。在共同的學習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客觀地、辯證地分析和思考問題,而且也體驗到了合作探究的愉悅,提高了學生參與水平、解決復雜問題并促進差生的學習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力,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精神。

2.注重交流互動,構建和諧課堂

要想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地探索求知,必須是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師生關系基礎上,創設和諧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首先,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保持最佳狀態。如教師保持積極心態,保持課堂上學識淵博,樸實大度的風貌,保持生動有趣而又認真嚴謹的態度,和藹可親的形象,不偏不倚的胸懷,這樣就會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較高威信。也只有這樣,才能有感染力,才會喚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其次,課堂上學生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顯得也尤為重要。具體表現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之間互相尊重鼓勵、關心幫助,相互交流學習方法和學習感受,以及克服學習困難的決心和信心。教師在課堂上,要及時發現并掌握學生的思想感情脈搏,巧妙消除學生之間有形無形的誤會和隔閡,杜絕胡亂猜測和鄙視其他學生的現象。讓全體學生共同感受到整個班集體的課堂是每個學生的課堂,是互相團結,共同提高的課堂。

3.由淺入深,提高課堂效益

綜合探究課無疑應該做到內容和形式具體形象、活潑有趣,讓形式新穎別致,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探究中提高思想素質。如《哲學與生活》第三單元的綜合探究《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基于學生對《哲學生活》第三單元的學習,已基本掌握了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知識和一定的運用能力,綜合探究課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學生對有關唯物辯證法的知識了解更加系統更加全面,從而在行動上自覺堅持唯物辯證法反對形而上學,特別是用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觀點深刻理解科學發展觀的內涵。但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的觀點比較抽象,理論概括性強,學生較難理解。如何把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學生興趣的知識呢?在課題設計時特別注重與學生生活的實際聯系起來,與學生關注的問題聯系起來,使學生有興趣去探究。首先,在課前讓學生分別去收集、查閱唯物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相關資料,并準備好交流發言稿。其次,在問題設問上不能面面俱到,要層層遞進,由淺入深,以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分歧的觀點為依據,聯系學生最感興趣的身邊小事為依托,收集經典案例。最后,引導學生理解科學的發展觀內涵和哲學依據,了解國家的方針政策。

4.求真務實,綜合利用課內外資源

求真務實要求我們務實效、辦實事、重實績。著眼現實的發展變化,從發展的視角去探求“真知”,找出規律,制定對策;從變化的觀點去務出“實事”,找準突破口。

首先,既要利用教材資源,又要跳出教材搜索資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學生們的合作學習能力。如配合知識點“勞動與就業”的學習,以“做好就業與自主創業的準備”這一探究課為例,讓學生體驗就業中不同觀念,然后加以辨析,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活動前,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收集材料。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提出要求,給學生科學性的建議。先帶著學生把教材相關的要求深刻認識和領會,比如要干什么、怎么干,同學之間協作,探討,師生互議共評,讓學生明白自己應該準備哪些材料。

其次,借助網絡收集材料。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校園網搜索相關知識,做好材料的篩選和整理。把所掌握的資料進行篩選和交流,要求每個小組有針對性的對材料進行分析,把這些資料進行共享。使學生不僅提高分析能力,且還能夠使學生感受到集體智慧、合作學習的快樂。

篇5

近年來,我國腦血管病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急性腦梗死約占全部腦卒中的70%左右,其致死、致殘率很高。因此,對腦缺血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但是,目前在治療領域還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尋求新的治療方法和途徑已成為最緊迫的重要研究課題。近年來研究表明,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作為神經元損傷性生化標志物,已備受腦血管病研究領域的重視。

NSE是糖酵解過程中的一種關鍵酶,對維持神經系統的生理功能極為重要,其絕大部分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中,其他臟器與血清中不足中樞神經系統中的1%,神經系統中又以腦內最多。腦梗死時,神經元變性壞死,血腦屏障通透性增高,NSE可以透過血腦屏障進入體循環血液,血清NSE可明顯增高,因而可在外周血中測定NSE。腦卒中后能量耗竭,再灌注后氧的利用仍然很差,NSE的增加加速了神經元胞體膜的破壞,神經髓鞘崩解,NSE釋放出來,神經元細胞內的糖酵解途徑,使三磷酸腺苷增加,以維持細胞的正常功能,同時加劇了自由基產生及乳酸堆積,進一步加重腦組織損害。血液NSE的濃度變化與腦損傷呈正相關,檢測血清NSE水平能反映腦梗死病人早期腦損傷程度,并可作為評定恢復期神經功能康復程度的客觀生化指標之一。NSE作為神經元損害的定量生化標志物已為多數研究者所認定,但是目前關于中醫藥對腦梗死急性期病人血清NSE的研究并不多,中藥對其的影響尚需進一步臨床驗證和實驗室研究,因此,發揮中醫藥優勢,對本病進行深入的研究,尋找理想的治療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現將研究進展綜述如下。

1 病因病機

腦卒中屬于中醫學“中風”范疇,早在《靈樞?刺節真邪篇》就有記載:“虛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內居營衛,營衛稍衰,則真氣去,邪氣獨留,發為偏枯”。關于中風病機的認識,歷來論點不一。唐宋以前,主要以“外風”學說為主。多以“內虛邪中”立論。唐宋以后,特別是金元時代,多以“內風”立論。明?張景岳《景岳全書?非風》倡“中風非風論”“非風一證,即時人所謂中風證也。此證多見卒倒,卒倒多由昏聵,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厚非外感風寒所致”。清,王清任指出,半身不遂的主因在于元氣虧損,元氣虛損不能激發氣血正常運行,血液運行無力易致血瘀,即“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認為氣虛血瘀是中風病的主要病機,氣虛為本為因,血瘀為標為本,創補陽還五湯治之。

1.1 痰瘀互阻或痰瘀痹阻 缺血性中風急性期的主要病機為痰瘀互阻或痰瘀痹阻。從中風病全程來看,致病因素不外虛、火、風、痰、氣、血六端,此六端因素可出現多種轉歸:或由深出淺,表現為邪漸消,正日復而病向愈;或由輕漸重,表現為風邪橫竄經絡,每結痰挾瘀。痰瘀一旦產生,每每互相膠結,阻遏氣血。史玉香等認為中風病急性期,肝、脾、腎三臟皆虛,導致水津運行受阻,聚而生痰,痰阻脈道,郁而成瘀,痰瘀內阻,進一步損傷臟腑功能,臟腑功能低下,化生氣血津液功能受損,導致氣血不足,腦髓失充,中風不易恢復,故此期以痰瘀內阻為主,且痰瘀貫穿中風病的全程。

1.2 腎氣虧虛 腎氣虧虛為中風急性期的重要病機。腎藏精,主骨生髓,腦為髓之海,腎氣虧虛,髓海不足,則腦絡不暢,神機失靈,肢體筋絡、五臟六腑之功能失調,必致肢體癱瘓難以恢復。腎陽虛則水濕不運,聚成痰濕,阻滯經絡,旁達四末則手足麻木不用,上犯于腦,則腦脈閉阻,血運不暢,痰瘀互結,阻于清竅,而成中風諸癥。王進等強調“腎虛血瘀”,進一步說明了腎虛對于中風發病的基礎作用。國素梅宗《素問?靈蘭秘典論》“腎者,作強之官,伎巧出焉”之說,認為腎精虧虛,不能作強,筋骨失于充養,伎能失于精巧,故肢體癱瘓。中風病人精細動作恢復最難,從而強調補腎法在中風急性期的重要性。氣虛血瘀的中風病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有腎虛的表現,而中風發病,年齡50歲以上為多,“人年五十以上,陽氣日衰,損與日至”。元氣為腎中精氣所化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腎中精氣不足,則元氣日漸虛弱,當“七情內傷,或酒色過度之時”,必發生腎虛血瘀之病。

1.3 氣虛血瘀 《景岳全書?非風》曰:“卒倒多由昏聵,本皆內傷積損頹敗而然”。認為正氣虛衰是中風病發病的基本病理基礎。清?王清任《醫林改錯》中說:“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強調氣虛是致病根源,而血瘀是其結果。正氣虛推動血液循環功能減弱,而致血流緩慢,血行不暢,阻塞于腦,血瘀髓海,腦竅閉塞,發為中風。中風病發病后的基本病理為腦脈瘀滯不暢,瘀象存在自始至終,表現為偏癱、失語等諸癥。

1.4 中風毒邪論 認為中風病在病機演變中,諸多病理因素如風、火、痰、瘀等久留不去,眾邪歸一,釀積成毒,是為中風發病的基本點,這個基本點,貫穿于病程的始終。常見的毒邪有熱毒、痰毒、瘀毒、寒毒,其中熱毒多見于中風先兆期和急性期,痰毒多見于恢復期,瘀毒和寒毒多見于恢復期和后遺癥期。王永炎提出“毒損腦絡”病機假說,認為中風病發病是由于毒邪損傷腦絡,絡脈破損,或絡脈拘攣瘀閉,氣血滲灌失常,致腦神失養,神機失守,發為中風。毒之來源,因于臟腑虛損,陰陽失衡,內風叢起,風火上擾,氣血逆亂,上沖于腦,或風火挾內生瘀血、痰濁上犯于腦,交結阻于腦絡等,終致營衛失和而壅滯,則毒邪內生。強調營衛失和、火毒損絡是較嚴重的微觀病機。

1.5 其他病因病機 張漢梁等認為氣虛證和陰虛陽亢證是中風急性期的主要改變。麻志恒等認為腦與脾胃在生理上相互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從而導致中風病急性期脾胃虛弱為本,瘀痰風火為標的病理變化,提出中風恢復期治療當重于脾。李橋等提出中風病急性期以腦絡瘀血、顱腦水瘀、腦竅閉塞為基本病理環節,瘀血、痰濁、邪毒、水瘀是阻礙中風病早期康復的主要標實病理因素。

總之,對中風病機的認識,眾說紛紜,正由重瘀時代、重痰時代、重痰瘀時代向中風毒邪淪方向發展。概言之,中風病急性期以本虛標實為基本病機,正氣虧虛為本,痰、瘀、毒眾邪蒙蔽清竅,阻滯脈絡為標,虛實夾雜,互相影響,共同導致陰陽失調,氣血逆亂,腦神失養,而出現偏癱、失語,甚至神昏癡呆等癥狀。

2 辨證論治

2.1 口服中藥

2.1.1 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治療缺血性中風已得到廣泛的應用和認同,成為治療缺血中風的基本方法。傅玉成認為中風恢復期病機特點為氣滯血瘀,非蟲類搜剔難以奏效,自擬參蛭通絡湯加減治療78例,對照組給予尼可占替諾、胞二磷膽堿、維生素E、阿司匹林等常規西藥治療,兩組療程均為4周,均配合針灸按摩治療,觀察治療前后頭顱CT變化,結果提示治療組在改善梗死區域血供方面優于對照組。韋月梅報道所觀察

的腦卒中病人均有瘀血存在,自擬活血通絡湯藥用地龍、全蝎、水蛭、穿山甲、烏蛸蛇、蜈蚣、黃芪、姜黃,前6味藥碾粉,用后2味藥水煎沖服,每日3次,15 d為1個療程,治療58例病人,對照組50例,給予復方丹參注射液及胞二磷膽堿注射液靜脈輸注。結果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3.1%和80.0%,(χ2=4.09,P

2.1.2 化痰通絡法 化痰法亦為腦梗死急性期的常用治法。葉人等宗丹溪“中風大率主血虛有痰,治痰為先”之言,以豁痰開竅法治療大片腦梗死急性期病人38例,伴有高血壓和糖尿病者分別予以西藥降壓、降糖對癥處理,30 d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總有效率為89.47%,治療前后神經缺損積分值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1.3 益腎通絡法 腎虛是中風發病之本,痰瘀阻絡為中風發病之標,故益腎通絡法是標本兼治的方法。趙擁軍認為中風急性期的治療當以平補腎陽.腎陰、兼祛痰活血通絡為大法,取地黃飲子(補腎、化痰、通竅之功)加減治療病人62例,與常規西藥治療對照組58例比較觀察,總有效率分別為95.16%和73.31%,兩組遠期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中藥針劑 中藥針劑主要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利于梗死區周圍側支循環的建立為立法依據。邱全采用黃芪注射液、水蛭注射液配合功能鍛煉治療50例(治療組)與采用西藥曲克蘆丁(維腦路通)注射液配合功能鍛煉治療50例(對照組)進行臨床療效及血液流變學、SOD、丙二醛(MDA)水平變化的對比觀察,結果總有效率分別為92%和74%,治療組血流變學的改善、提高SOD活性、降低MDA水平等指標均較對照組明顯。黃芪注射液、水蛭注射液通過改善異常的血液流變性,增強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對腦梗死恢復期的康復有良好的作用。華剛用補陽還五湯合復方丹參注射液治療腦血栓形成病人65例(其中病程7 d以內者50例,1個月~6個月以內者12例,半年以上者3例),結果治愈42例,好轉23例,總有效率為100%。

2.3 中醫綜合療法 目前辨證論治規范化和治療方法多樣化是中風病治療的主要趨勢,臨床研究資料顯示,中醫綜合療法對于腦梗死恢復期病人肢體、綜合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的改善有顯著療效。采用溫膽湯加減、針刺(頭針、體針)、推拿、藥枕法、穴位注射、中成藥,并注意飲食、起居、情志、環境的調理及護理和康復訓練。提示中醫綜合療法對腦中風恢復期病人的肢體、綜合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有顯著療效。

3 小 結

中風為本虛標實,急性期以標實為主,實者即風、火、痰、瘀、腑實也。風乃肝陽化風,表現為頭痛、眩暈、肢體麻木、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火乃五志化火,心火暴亢,表現為煩躁、面紅、口干、舌紅苔黃;痰乃嗜食肥甘,脾失健運,水濕停聚為痰,痰蒙清竅則神昏不語,喉中痰鳴;痰阻經絡則肢體麻木不遂;腦脈破損,學溢腦外則為瘀血,血阻絡脈則肢體麻木;腑實乃邪濁中阻,氣機升降失常,出現腹脹便秘,口中臭穢,脈滑。在腦出血的急性期,風、火、痰、瘀、腑實往往兼見。若單用醒腦開竅,則腦中瘀血不能及時消散,腑氣不通暢,痰火不能清化;若單用活血化瘀,則風邪不能平熄,火熱不得清泄,腑氣不得通暢;若單用承氣類瀉實,則上炎之風火,痹阻之痰瘀均不能同時消除,這對于及早控制病情,改善主證,縮短病程都是不利的。應風、火、痰、瘀、腑實綜合治理,方能符合病機,收效滿意。為此,根據急性期腦卒中的發病特點,熔清熱熄風、化痰活血,通腑開竅于一爐,選擇力專效宏的中藥組成一方,故臨床收到滿意效果。

篇6

關鍵詞:藥劑學 網絡課程教學 效果分析

中圖分類號:G8074;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017-02

當前,高校推進“互聯網+”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已成為課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藥劑學作為中醫藥院校重點課程其涉及的知識面廣,專業性強。傳統“黑板+粉筆”的教育方式很難理解《藥劑學》課程的全部內容,利用多媒體技術對授課內容進行設計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進步的空間。[1]

一、“互聯網+”時代下《藥劑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應用

“互聯網+”時代下的網絡教學是指利用計算機網絡為主要教學手段,對學生實行網絡信息化教育的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更能發散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自主W習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梢哉f“互聯網+”時代下《藥劑學》課程教學模式是對傳統教育模式的一種補充[2],是通過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如網絡平臺、多媒體教學技術等,使一些復雜教學內容直觀化,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并解決了傳統教學在時間上和地點上的局限。[3]藥劑學課程具有學科交叉性強,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因此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既重視藥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更應注重綜合能力、創新能力及科學態度的培養。[4]

我校藥劑學網絡教學綜合平臺設置了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師信息、教學材料、課程通知、答疑討論、課程問卷、教學郵箱、教學筆記、個人資源、研究型教學、課程作業、試題試卷庫、在線測試、課程管理16個板塊。當理論學習完成后,學生在學習中如果遇的問題,可以到答疑討論板塊,同學們先進行討論,最后由老師進行解答。教師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課題作業及答案,并對學生晶型在線測試,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及對課程的熟悉程度,有針對性地進行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教師還可以將課程介紹、教學目標、教學大綱、課件等上傳至網絡教學系統,以供學生學習及相互討論所用。同時討論專區為師生、學生之間提供交流的平臺,使學生可以在此專區中發表自己的想法與見解,并進行交流討論,以此來加強對問題的理解,或者實時與老師進行交流,來達到解惑的目的。

抽取我校藥學院13級制藥工程及藥劑學學科四個班級的本科生157名作為研究對象,女生118名,男生39名,隨機分為試驗組(制藥工程專業1、2班,74名)和對照組(藥劑學專業2個班,83名),分別對其進行網絡模式教學和傳統模式教學。通過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兩組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生素質、主修課程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可進行對比實驗。

選擇《藥劑學》課程的上半部分章節作為試驗的教授內容。對照組接受傳統模式的教學,即教師通過講授方式,借助于書本、教案等教學工具在教室內進行教學;試驗組同時接受傳統模式教學與網絡模式教學,試驗組學生可隨時自主上網進行學習、提出問題、相互討論、拓展學習。兩種教學模式的教學大綱保持一致。試卷由不參與授課的教師按教學大綱進行出題,試卷包括學科基礎知識(占比90%)和拓展知識(占比10%)兩部分。采用SPSS 190對兩組學生成績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的統計學方法兩獨立樣本t檢驗對結果進行分析,檢驗水準α=005。

表1中試驗組平均成績為9307,而對照組平均成績為8542。試驗組拓展知識平均成績為910,而對照組拓展知識平均成績為790,表明接受《藥劑學》網絡輔助教學的試驗組學生的成績明顯優于沒有接受《藥劑學》網絡輔助教學的對照組學生的成績。表2結果表明:對照組P=0143>005,表明對照組學生總分數服從正態分布。試驗組P=0054>005表明試驗組學生總分數服從正態分布;表3結果表明:F=0606,P=0437>005表明方差齊,且t =-1245,P=0000

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學生對“互聯網+”時代下《藥劑學》課程教學的評價。隨機發放試驗組(2個班,74名)調查問卷74份,回收有效問卷74份,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4名,女生60名。

調查表明“互聯網+”時代下《藥劑學》課程教學對于學生學習此門課程有很大幫助,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及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表4問題1、問題2、問題3)。多數同學認為《藥劑學》網絡課程可以增加師生間的互動,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表4問題4、問題5、問題6)。975%的學生認為網絡在課程學習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并且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多數學生認為其提高了團隊協作精神及生生間的互動頻率,大多數學生還是傾向于網絡輔助教學的模式。這一結果正是網絡教育優勢在教學效果中的良好體現。

網絡課程教學使我們很輕松的轉化了課堂內容,由單一的文字講授轉變成了網絡上新穎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凡是使學生有可能出現不感興趣的內容,都可以借助網絡以某種新穎有趣的方式進行呈現,讓學生們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平時的嘗試中,效果非常好,學生們在網絡課程學習中取得良好的成績。另一方面,網絡課程容量比較大,出現問題得到解決的所需時間明顯減少,節約了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問題的時間,這樣就使學生們和老師之間擁有更多的研討時間。網絡課上只要問題一展現,各小組便積極地投入研討中,最后通過老師給大家講析。經過高效率的討論、講解,學生們忙得不亦樂乎。正是在這樣的忙碌中,不僅提升了學生們自己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而且增強了他們的積極主動性。

與此同時,“互聯網+”時代下《藥劑學》課程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缺陷。首先,“互聯網+”時代下網絡課程教學面臨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挑戰。要大力推行“互聯網+”時代下教學模式,就要在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上有所突破。要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增加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鼓勵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營造有趣的學習方式。因此,教書育人過程中,要遵循學生成長和成才規律,樹立現代的教學觀,要推陳出新,將新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傳統教學當中,形成新的教育體系來迎接新的教育時代。

其次,“互聯網+”時代下網絡課程教學面臨教學環境的挑戰。一般而言,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接受知識往往通過教師課堂講授、學生聽講來完成,而“互聯網+”時代下課程教學則是通過互聯網進行知識的傳遞,學生可在線上自主學習,實現知識傳遞的功能。但此學習過程存在學生登錄校園網受限、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學習條件受限等問題,所以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場新的學習革命。

最后,“互聯網+”時代下網絡課程教學需要被正確地認識及運用。盡管“互聯網+”時代下網絡課程教學已經對傳統模式教學和傳統學校教育帶來了較嚴重的影響與挑戰,但我們也要認識到,互聯網輔助教學與傳統學校教育不同,也不能完全替代傳統學校教育。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而傳統學校教育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良好的教學傳統與教學文化對學生成長成才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也是互聯網教學所不能取代的。因此,作為嶄新的并具有先進性的學習方式,互聯網教學可以在傳統教學中起到輔助的作用,豐富傳統教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氛圍,但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教學。只有應用“互聯網+”時代下網絡教學模式來輔助傳統教學模式,才可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更好地開闊學生的學習思維。

二、結語

將藥劑學課程與網絡教學平臺緊密聯系,不僅能夠拓寬藥劑學教學空間、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可以充分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通過學生在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習,然后發現問題、與同學們討論、通過查閱資料、尋求老師答疑,然后再次進行討論,最后找出正確答案,在這一過程中不僅解決了問題,增加了學生與同學之間、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同時也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主張網絡教學的同時,也不能放棄傳統教學形式,只有正確地使“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優勢發揮出來,才能實現互聯網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二者并用,才可獲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屈少敏,徐蕓.互動式多媒體教學課件設計之探索[J].河南工業大學學螅2010(6):150-152.

[2]楊春梅.網絡課程在實驗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J].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4(4).

篇7

英國一項研究認為,男人性感的秘密可能涉及一個簡單的計算結果。根據古生物學家的說法,嘴巴與眉毛之間這個區域的尺寸,決定了一位男性的臉部對異性到底有多大吸引力。

研究發現,在青春期,男性和女性臉上部(嘴唇和眉毛之間的區域)的長度發育情況不同。男性上唇和眉毛之間的臉部發育得短,這使他們的下巴看上去較大,臉頰較寬,眉毛比較凸出。

研究表明,用面部的寬度去除眉毛和上唇之間的距離,結果越小,這張臉就越有男子氣概。很難解釋為什么男性進化形成了較短、較寬的面部,只能說因為女性認為男性這樣的面部更具吸引力。

(摘自《莫愁?天下男人》)

肥胖也會“夫胖婦隨”

美國查珀爾?希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對8000名青年志愿者進行了長達5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被調查對象的體重普遍呈增加趨勢,但相比之下,已婚者體重的增速更快。

婚姻生活之所以使人容易發胖有諸多原因,婚后經常在家烹飪美食、生兒育女造成鍛煉時間減少等都是導致夫妻體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研究者同時指出,由于飲食和生活習慣類似,夫妻雙方的體重很容易相互影響。如果其中一方體重迅速增加,另一方也很難保持良好身材。建議夫婦之間相互督促,共同養成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

(摘自《現代快報》)

吃葡萄有助于睡眠

日前,意大利科學家公布了一項發現:吃葡萄有助于睡眠。報道稱,研究人員共對8種葡萄汁進行了檢測,發現其中可能含有睡眠輔助激素――褪黑素。褪黑素是大腦中松果腺分泌的物質,可以幫助調節睡眠周期,并能治療失眠。

其實,葡萄除了有助睡眠,還有很多好處。葡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能補益氣血、強筋骨、通經絡、通淋消腫、利小便,能起到補腎、壯腰、滋神益血、降壓、開胃的作用,尤其在預防和治療神經衰弱、胃痛腹脹、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有較顯著的療效。

(摘自《女子世界》)

接吻方式影響女性擇偶

最新研究顯示,接吻的重要性或許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對于女性來說,一吻尤其是初吻或許足以定終身。因為接吻的感覺如何,是女性衡量對方是否可以做終身伴侶的一個重要標尺。

研究發現,對于女性來說,“感覺良好的一吻”可以幫助女性確認男友值得自己付出和托付終身,而如果接吻的感覺不好,那么這名男友將受到她的排斥。

研究還表明,一個人的健康信息可以通過接吻被傳達出來。在接吻過程中,女性更關注情侶呼吸的氣息、嘴里的味道和牙齒狀態,因為女性對長期關系更感興趣。

(摘自《廣州日報》)

女人曲線美孩子更聰明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豐臀細腰的女性生的孩子更聰明。

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加州大學的科學家分析了1.6萬名女性的身材數據,并對她們進行了認知測試。結果發現,腰圍與臀圍比例在0.6~0.7之間的女性在認知測試中得分較高,她們的孩子在認知測試中得分也較高。研究人員分析,臀部和大腿脂肪較多意味著歐米伽3脂肪酸水平較高,而這種脂肪酸在懷孕期間對嬰兒大腦發育起至關重要的作用。腰部積聚的脂肪可能使歐米伽6脂肪酸水平上升,但這種脂肪酸不適合嬰兒腦部生長發育。

(摘自《生命時報》)

皮膚指甲顯示壓力指數

據《印度時報》報道,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一個人是否承受壓力,可以通過其指甲、頭發以及皮膚觀察到,壓力能導致諸如痤瘡、指甲易碎甚至脫發等疾病。

篇8

【關鍵詞】 中藥;藥代動力學;方法學

藥物動力學是應用動力學的原理與數學處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藥物通過各種給藥途徑進入機體后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過程的動態變化規律,即研究給藥后藥物在體內的位置、數量、療效與時間之間的關系。藥物動力學又被稱為“藥物代謝動力學”、“藥代動力學”等,其中“代謝”含義包括了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藥物動力學是一門新興的介于藥學與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已成為生物藥劑學、臨床藥劑學、藥理學、臨床藥理學、分子藥理學、生物化學、藥劑學、毒理學等學科的基礎推動著這些學科的蓬勃發展。近幾十年藥物動力學的研究成果對指導新藥研究、制定臨床最佳給藥方案、評價制劑質量、改進藥物劑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藥藥代動力學,其研究對象是中藥及其復方,是指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利用動力學的原理與數學處理方法,定量地描述中藥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單味中藥和中藥復方通過各種給藥途徑進入機體后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過程的動態變化規律。中藥藥物動力學對中藥現代化和中藥走向世界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其研究方法大體可分為:血藥濃度法和生物效應法兩大類。同時隨著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的越來越受重視,先進檢測技術的不斷增加,出現了一些新技術新方法,如臨界流體萃取、在體微透析、核磁共振、生物電阻抗、細胞培養研究體外吸收模型、證治藥動學[1]、中藥血清藥理學[2]、中藥胃腸藥動學等。下面就對常用的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進行簡要介紹。

1 血藥濃度法

適用于有效成分比較明確的中藥及其復方制劑,通過中藥復方給藥后,用現代分析儀器如氣相色譜法、氣-質聯用法、高效液相色譜法或液-質聯用等,分析生物樣品中有效成分原型或代謝物,進行中藥復方的體內成分分析、體內過程和動力學研究。目前用藥物濃度法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已成為中藥復方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熱點,近年這方面的研究報道很多。如報道大鼠口服黃芩湯后用HPLC法測定血漿中的多種成分:黃芩苷、漢黃芩苷、千層紙素A苷、黃芩素、漢黃芩素、千層紙素A、芍藥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烏拉爾甘草次酸、paeonimetabolin-I(PM-I),再分別計算各自的藥動學參數[3];用HPLC法測定大鼠口服甘草附子湯后血漿中烏拉爾甘草次酸的藥動學參數[4];用SPE和HPLC法研究大鼠口服四物湯后血漿中白花素、芍藥苷的藥動學特征[5];用LC-ESI-MS法研究大鼠口服黃連解毒湯后血漿中小檗堿、巴馬丁的藥動學特征[6]。然而,在采用藥物濃度法進行中藥復方藥代動力學研究中,盡管有些報道檢測了復方給藥后體內多種成分,再對每一種成分逐一進行動力學分析,從而避免了單一成分的藥動學脫離了中醫藥整體觀思想,但這些研究仍沒有闡明多種成分與復方藥效的關系,因此,這種多種成分的藥動學研究也難以合理地闡明中藥復方的藥代動力學特征。中藥復方藥代動力學研究中,上述常用的藥物濃度法也存在缺陷[7]。由于中藥復方化學成分的復雜性、中藥藥效的多效性和中醫臨床應用的辨證施治及復方配伍的中醫特色等特點,使得中藥復方藥代動力學研究有別于化學藥品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而有其特殊性和復雜性[8]。

2 生物效應法

適用于有效成分尚不明確的中藥及其復方制劑。采用單一組分為指標,用體液藥物分析方法求得的藥動學參數代表中藥整體的藥動學有很大的局限性。20世紀80年代初期產生了以藥效為指標進行藥動學研究的理論和方法,主要包括毒理效應法、藥理效應法和微生物指標法。這些方法體現了整體觀,從而使中藥藥動學研究邁向了一個新階段。

2.1 毒理效應法 該法分為急性累計致死率法及LD50補量法。急性累計致死率法基本原理是將藥物動力學中的血藥濃度多點測定原理與用動物急性致死率測定藥物蓄積性的方法結合起來,即給多組動物不同時間間隔給藥,求出不同時間體存百分率的動態變化,由此推算藥動學參數。LD50補量法在急性累計致死率法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將第2次腹腔注射同量藥物改為求測LD50(t)。其優點是結果更精確,誤差小;但動物用量成倍增加,操作更加復雜。用此法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有含劇毒藥馬錢子的九分散和疏風定痛丸,結果表明:兔體內,兩者均符合一房室模型;馬錢子在體內吸收迅速,而疏風定痛丸吸收較九分散慢,從而降低毒性和不良反應[9],為臨床合理用此類中藥提供了依據。劉延福等[10]研究附子理中丸在小鼠體內的藥動學參數,結果表明:按一級動力學消除,呈二室開放模型。此法觀察指標明確,實驗操作簡便,但只適用于藥理效應和毒理效應是同一組分的中藥。同時它以藥物毒性為主要指標來反映藥代動力學規律,不能代表有效量的藥代動力學規律。

2.2 藥理效應法 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假定藥物在體內呈線性配置,藥物在作用部位的藥量Q(t)與藥物效應強度(E)存在函數關系Q(t)=f[E(t)],而Q(t)又與給藥劑量(D)成正比。所以給藥后某時刻生物相藥量Q(t)與該時刻的效應強度E之間的函數關系便可以用給藥劑量D與效應強度E的函數關系D=f[E(t)]來表示,建立“時間-效應曲線”,然后再變換為“血藥濃度-時間曲線”,求出動力學參數。該法以越來越廣泛地用于中藥及其復方制劑地藥動學研究中。如富杭育等[11-14]分別以解熱、發汗、抗炎、抑制腸蠕動等藥理效應為指標,研究了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等的藥物動力學。盧賀起等[15]以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為藥效指標,研究了四物湯的藥動學,結果表明:家兔經口服給藥后體內過程符合一室模型,t1/2α=0.37 h,t1/2β=0.4 h。藥理效應法研究中藥復方藥動學,更能體現中醫藥的整體思想,符合中醫藥的基本理論,是一極具發展前景的方法。但由于生物差異性,以及測定方法的準確度、精密度等限制,所得參數具有表觀性;難于找到靈敏又準確地定量療效的藥理指標;而且由于所選藥效指標的不同,測得的藥動學參數差異較大。

2.3 微生物指標法 其原理主要是含試驗菌株的瓊脂平板中抗菌藥擴散產生的抑菌圈直徑與其濃度的對數呈線性關系。選擇適宜的標準試驗細菌菌株,可以測定體液生物樣品濃度,計算藥動學參數。王西發等[16]選用金葡菌為試驗菌株,用此法測定了鹿蹄草素在兔體內的藥動學參數。潘嘉等[17]以抑菌效應為指標,測定川芎揮發油藥動學參數,符合一室開放模型。此法適用于具有或以抗菌活性為主要藥效的中藥制劑,有簡便易行,體液用量少等優點。但特異性不高,測定結果包括具有抗菌活性的代謝物;機體內外抗菌效應作用機制的差異、細菌選擇的得當與否、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藥代參數的準確性。

3 PK-PD模型、PB-PK模型的建立及應用

3.1 PK-PD模型應用 藥物PK-PD模型[18]反應了藥物濃度-時間-效應的三維關系,體現了特定時間內藥物濃度與藥效之間的關系,故能描述和預測一定劑量下藥物的時間-效應過程。藥物動力學(PK)解釋的是“機體對藥物的處置”問題;藥效動力學解釋的是“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問題,將二者分開研究所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和充分。與藥效或不良反應密切相關的被測藥物濃度隨時間的變化過程是我們迫切需要掌握的信息,這樣的PK研究才有意義;PD研究只涉及時間-效應關系,未涉及到效應室中藥物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藥效變化過程,實際情況中藥效峰值出現時間常滯后于血藥濃度峰值(藥效與血藥濃度之間存在逆時針滯后環),孤立的進行PK或PD研究不能闡明藥物的體內過程,故有必要建立PK-PD結合模型,對藥物的濃度-時間-效應關系進行估算,通過對靶部位藥物濃度及藥效的關聯度分析,評估藥物的體內過程。

3.2 PB-PK模型應用 血藥濃度法和生物效應法目前占據了復方藥動學研究的主導地位。PB-PK模型結構與生物體解剖結構大致對應[19],參數來自生理解剖資料和藥物理化性質,PB-PK模型以生理解剖資料和藥物理化性質為基礎來分析藥時數據,且有強大的種屬間外推(Interspecies Extrapolation)能力[20],所得參數更具有實際的生理意義,相比房室模型更有優越性和實用價值,可提供其他模型不能提供的參數(如藥物在人體器官內的代謝速率常數、進入器官的彌散系數等等),故有必要加強中藥復方的PB-PK模型研究以PB-PK模型參數提供更多有實際意義的參數為復方配伍規律進行參考。

4 小結

目前中藥藥代動力學研究尚處于探索階段。對中藥藥動學研究,雖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然在許多方面存在著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首先對中藥的整體觀難以把握,目前對于中藥復方的研究多數以其中一種或幾種成分為代表以此成分的代謝過程來表示整個復方的代謝過程。很明顯中藥方劑中依靠單一成分作用于單一靶點而發揮全部藥效功能的情況很少見,無論復方還是單方都是個復雜的系統,多個成分相互拮抗和協同產生的綜合作用。所以在研究中不應背離中醫藥整體觀的理論基礎,過分依賴西藥化模式和西藥植物藥的研究思路。其次中藥化學成分是復雜和多樣的,中藥處方的變異性和狀態的不可預測性,給藥物治療的物質基礎研究帶來許多問題,上述對純化學來源的藥物可以分析的方法,還是難以全面認識中藥作用的物質基礎。還有眾多的中藥復方雖然臨床療效確切,但長期臨床應用是按中醫理論和經驗用藥的,對其作用機制的內涵以及與物質基礎的關系,尤其是從藥代動力學角度進行研究與國際水平還有相當差距。但是我相信隨著藥代動力學的不斷發展,不斷涌現出來的新方法和理論許多新技術如:超臨界流體萃取、在體微透析、核磁共振、生物電阻抗、細胞培養研究體外吸收模型等,將會將為單味和復方中藥的藥代動力學研究開辟了新思路。

參 考 文 獻

[1] 黃熙,陳可冀.“證治藥動學”新假說的理論與實踐.中醫,1997,38(1):745-747.

[2] 徐海波,吳清和.中藥血清藥理學實驗方法的探討.中國中醫藥科技,2000,7(1):43-44.

[3] Zuo F Zhou ZM,Zhang Q,et al.Pharmacokinetic Studyonthe Multiconstituents of Huang qin Tang Decoctionin Rats.Biol Pharm Bull,2003,26(7):911-919.

[4] GaoQT,Chen XH,Bi parativ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Glycyrrhetic Acid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 Glycyrrhizic Acid and Gancao-Fuzi-Tang.Biol Pharm Bull,2004,27(2):226-228.

[5] Sheng Y,Li L,Wang C,et al.Solid-phase extraction-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ofalbiflorin and paeoniflorin in rat serum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ofSi-Wu decoction.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04,806(2):127-132.

[6] Lu T,LiangY,SongJ,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berberine and palmatine in rat plasma by HPLC-ESI-MS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of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 Huang-Lian-Jie-Du decoction and the pharmacokinetic application ofthe method.J Pharm Biomed Anal,2006,40(5):1218-1224.

[7] 馬越鳴.中藥復方藥代動力學研究方法的評價與展望.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02,7(3):273-275.

[8] 盧弘,李敏,邢東明,等.對中藥復方藥代動力學研究中血藥濃度測定方法的評述與思考.世界科學技術-中藥現代,2000,24:22-25.

[9] 任天池,王玉蓉,曾立品,等.用藥物累積法研究九分散和疏風定痛丸的藥物動力學實驗.中成藥,1991,13(7): 2-4.

[10] 劉延福,周毅生,葉纓,等.附子理中丸方藥的藥物動力學研究.中成藥,1992,14(8): 6-7.

[11] 富杭育,賀玉琢,周愛香,等.以解熱的藥效法初探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的藥物動力學.中藥藥理與臨床,1992,8(1): 1-5.

[12] 富杭育,賀玉琢,周愛香,等.以發汗的藥效法再探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的藥物動力學.中藥藥理與臨床,1992,8(5): 1-5.

[13] 賀玉琢,富杭育,周愛香,等.經抗炎的藥效法再探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的藥物動力學.中藥藥理與臨床,1993,9(1): 1-4.

[14] 富杭育,賀玉琢,周愛香,等.經抑制胃腸亢進作用再探麻黃湯、桂枝湯、銀翹散、桑菊飲的藥物動力學.中成藥,1993,15(1): 35-36.

[15] 盧賀起,張智,魏雅川,等.以藥效法測定四物湯藥動學參數的研究.中藥藥理與臨床,1995,11(1): 11-13.

[16] 王西發,秦駿,楊彩民,等.微生物測定家兔體內鹿蹄草素藥動學參數.西北藥學雜志,1997,12(2): 70-71.

[17] 潘嘉,王家葵,鄒文侯,等.抑菌效應法測定川芎揮發油藥動學參數.中藥藥理與臨床,2002,18(4): 18-19.

[18] Bertera FM,Mayer MA,Opezzo JAW,et al.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 modeling of diltiazem in spontane-ously hypertensive rats:A microdialysis study.J Pharmacol Toxicol Methods,2007,56(3):290-299.

篇9

【關鍵詞】BOPPPS;循證醫學;教學效果;參與式學習;教學設計;課堂氛圍

循證醫學是由美國和加拿大流行病學家提出的以證據為基礎的醫學,是目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的一門新興學科[1],循證醫學的核心思想是指醫生在自己的臨床實踐中,針對患者的具體臨床問題,謹慎、確切和明智的采用目前最佳的證據對患者的診治做出科學的決策,從而取得最有效的治療結果[2]。傳統經驗醫學轉向循證醫學的理念是當今醫療界的一場偉大變革,循證醫學的科學思維貫穿于整個醫療活動中,循證醫學在醫學的發展中永居前沿。我國醫學院校將《循證醫學》課程加入常規授課計劃并強調增強醫學生循證醫學的理念對于培養一名合格醫師,使學生在臨床實踐中能夠自己主動查詢最新的醫學知識和臨床指南至關重要[3]。我校早已將《循證醫學》這門課程作為所有醫學專業的常規選修課,而且即將納入必修課范疇,對已選修的學生按必修課對待,對未選修的學生統一安排補修,說明循證醫學越來越受醫學界對醫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的重視。在上該課程時,學生已學過基礎醫學和統計學的相關知識,我們將循證醫學課程設為16個學時,正好可以全面地講述循證醫學的產生背景,概念和作用,醫學文獻的閱讀和檢索,循證醫學的實踐和評價以及一些醫學科研項目書的撰寫等。因為臨床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的關系密切,臨床流行病學是循證醫學產生和發展的基礎,循證醫學是臨床流行病學的延續[4],流行病學也屬于醫學生的必學課程,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方便知識的融匯貫通,我們選用了王家良主審、劉續寶主編的第4版《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的教材。通過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評價循證醫學課程過于枯燥,對其缺乏學習興趣,厭學情緒比較高,該課程主要以教師傳統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聽講,課堂氛圍比較沉悶,所以采取何種教學方法,使課堂設計變得高效、有趣極為重要。據此,我們將BOPPPS教學模式引入循證醫學課程,對其教學效果做初步的探索。

1BOPPPS教學模式概述

起源于北美高校技能培訓機構的BOPPPS[5]是基于教育學關于人的認知理論所推崇的有效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是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和反饋的閉環式教學模型[6]。根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學生的注意力最多維持10~15min[7],BOPPPS教學模式將課堂設計分為6部分[8]:B(bridge-in,導入)、0(objective,學習目標)、P(pre-assessment,前測)、P(participatory–Learning,參與式學習)、P(post-test,后測)、S(summay,總結),六個字母代表六個互相關聯的教學環節,從而使課堂教學不分散,教學設計更合理、更高效、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9]。根據學生對循證醫學內容的興趣度,我們選取“臨床醫學科研項目申報書的撰寫”內容為例進行BOPPPS教學效果探討。

2BOPPPS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

2.1教學研究對象和方法

2.1.1研究對象。選取山西大同大學醫學院2016級臨床醫學專業對口升學生共1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實驗組(50人),對照組(50人),實驗組平均年齡(20.3±0.2)歲,學習成績(76.32±8.27)分,對照組平均年齡(20.1±0.4)歲,學習成績(76.51±8.12)分,兩組一般資料及前期學習過的相關課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2研究方法。實驗組學生給予BOPPPS聯合多媒體教學法,具體教學設計如(表1)所示;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課堂灌輸式講課結合多媒體課件講授的方式,兩組學生布置相同的作業進行考核。

2.2BOPPPS具體教學實施過程

課前告知學生下節課要學習關于臨床醫學科研項目申報書撰寫的相關知識,令其通過網絡搜索或者圖書館查閱的方式查詢有關科研以及科研項目申報書的內容,做到對該內容有初步的認識,做好課前預習;課堂講解過程為:B(bridge-in,導入),首先通過引入圖片和畫簡表的形式向學生展示項目申報書的模板以及具體內容組成包括什么,之后對什么是科研以及科研項目申報書包含的每項內容(比如:課題名稱、項目組成員、立項依據等等)進行詳細講解,趁學生思維比較投入時再進入具體的案例分析比如應用某醫學院學生撰寫的題為“口腔保健在你我身邊”的項目申報書的例子詳細分析該項目申請書的每一步是怎樣構思和撰寫的,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的學習狀態。0(objective,學習目標),接著說明我們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為:希望學生了解并掌握科研項目申報書的撰寫(重點);通過學習本節內容學生可以自己構思并完成一份簡單科研項目申報書的撰寫(難點)。P(pre-assessment,前測),利用幾個隨機小測試詢問學生對科研項目申報書的了解度,比如說是否有同學申請過學校組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申報?或者是否有參與本校教師的科研團隊,并接觸過項目申請書的書寫?亦或是在參加大學生的科技創新競賽時是否有過簡單的申報書的書寫?如果有學生先前書寫過科研申報書,可以讓其對書寫過程做個簡單分享,根據學生的回答可以側面了解他們對本內容的熟悉度,從而適當調整上課節奏。P(parcticipatory,參與式學習),是該教學模式的核心環節,通過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比如:大學生不吃早飯與健康的關系,大學生熬夜對學習成績的影響等例題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核心思想主要圍繞“對于上述這些例題是否能進行科研項目的申報,如果可以應該怎么樣按項目申報書的構成撰寫一份合格的項目申報書呢?或者學生之間可以集思廣益,共同擬寫出一個有意義的、切合實際的項目課題”。教師聽取各組同學的發言并做相關點評,或者讓學生之間互相點評,在這種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被調動,課堂參與度提高,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P(post-test,后測):為檢測學生對本節課內容的掌握程度和學習效果,要求每位學生利用自己現有的醫學知識,自行選題獨自完成一份醫學科研項目申報書的撰寫,包括(項目題目、研究背景、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預期研究結果、項目的展望和不足之處)(20分)作為本課程的考核,對照組學生也采用此方法進行考核。S(summay,總結),教師通過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向學生展示一份完整科研項目申報書的撰寫流程和需要注意的細節,起承前啟后的作用,幫助學生再次回顧和梳理知識框架,引導學生深入反思,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3教學效果評價

為觀察BOPPPS模式的教學效果,給予兩組學生布置相同作業作為考核。其中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成績以(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結果

得到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在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通過應用BOPPPS的教學模式后,其在科研項目申報書撰寫考核中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學生(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本節課程應用BOPPPS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討論

BOPPPS這種新型的、實操性較強的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課堂講授的低效率、枯燥無趣的特點,通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使得課堂時間分配更合理,知識講授結構更清晰[10]。本研究中選取了循證醫學課程的一節內容運用了BOPPPS的教學模式取得了較突出的效果,改變了原來沉悶的課堂氛圍,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了學生課堂注意力,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使學生的潛力得到挖掘,增加了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和對學習的積極性,并使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11]。與此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應當靈活應用BOPPPS教學模式,不是所有內容都可以采用,授課教師應該根據所講內容的難易度和學生的背景知識選擇性的應用,對于較難理解的內容還是應該采用傳統的詳細講解為主,而且其6個環節順序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講授內容和學生的學情分析做相對應的調整[12],使得BOPPPS的教學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狀況,使課堂教學真正變的簡單、高效。

參考文獻

[1]王凌鵬,蔣華,羅健.PBL教學法與循證醫學思維相結合在心血管病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科技信息,2017(22):63-66.

[2]李瑞,秦麗巖,姚華,等.PBL結合循證醫學理念在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7,31(9):41-42.

[3]幸世峰,周麗莉,羅梅.循證醫學思維模式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應用研究[J].新疆醫學,2019,49(1):99-100,90.

[4]張玲,楊興華,閆宇翔,等.整合基礎和臨床資源創建臨床流行病學與循證醫學課程聯合新模式[J].醫學信息,2015,28(38):8-9.

[5]李超慧.BOPPPS教學模式在《傷寒論》教學中的應用[J].光明中醫,2017,32(19):2884-2886.

[6]沈昕,楊慧敏,文學明,等.BOPPPS教學模式結合基于案例學習教學方法在臨床醫學概論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9,39(5):362-366.

[7]趙紅曄,王月飛,王洋,等.BOPPPS教學模式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9,21(6):424-426.

[8]劉春伶.互聯網+時代BOPPPS教學行動研究[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8,37(6):102-105.

[9]楊秀華,孟濤.BOPPPS結合畢博平臺在產科課間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9,11(2):29-32.

[10]應亮.BOPPPS教學模式在醫學倫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7,30(3):352-354,358.

篇10

【關鍵詞】PBL聯合LBL教學法 中藥炮制學 實驗教學

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是學習中藥炮制重要的一環,在實驗課的學習上,學生不僅能鞏固理論課上的知識,同時還能鍛煉個人的動手技能,將課上所學的理論得以應用,對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針對目前學生普遍認為中藥炮制實驗課對炮制火候以及藥材炮制程度的掌握不清,有目的性地進行了PBL聯合LBL教學方法,以期學生取得更良好的成績,并使得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更大提高。

LBL教學法是醫藥學科傳統教學中的常用方法,它將把老師放在主置上,學生放在接受知識的被動位置。課堂上都是教師向學生單方面傳遞知識,其具有傳遞知識信息快,易于掌握,系統性強。但同時也存在著忽視學生能力培養,不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而PBL教學法則是以問題為出發點,以學生為中心,旨在培養醫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但PBL教學法也存在自身的不足,如學生學習知識不系統,課上傳授知識少,要求學生自學能力較高等現狀?;谝陨蠁栴},根據中藥炮制實驗教學的特點,采用PBL和LBL相結合的方法,使其各自在優缺點上互補,并通過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和科學性的引導學生,突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以此在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中得以應用。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校中藥制劑專業2010級學生1、2、3班90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三班的學生均為國家統一招生入校,在入學成績、年齡、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上均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教材與方法

1.2.1 教材

三個班級的學生均采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賈天柱主編的《中藥炮制學》精編教材,中藥炮制教研室集體編制的教學方案并經學院院辦審定。三個班級均又同一教師授課。

1.2.2 教學方法

三班學生分三個組分別進行PBL、LBL、PBL與LBL結合的教學方法:其中一組進行單純PBL教學,上課內容為炮制理論和炮制方法等相關問題討論的方式來進行。第二組進行單純的LBL教學,上課的內容以教師全程傳授知識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第三組為PBL與LBL結合教學組,課堂內容為理論知識以LBL教學進行,理論內容結束后進行PBL教學的討論。問題的討論以4人為一個小組進出,教師給出所炮制中藥成品的質量要求(形狀,外觀、氣味、顏色等,并提供炮制過程的視頻錄像),之后查閱資料和文獻,小組內組織炮制藥材,與給出標準品的質量進行對比,如果與成品要求的差異很大,則在課堂內進行討論,說出在炮制過程的注意事項給予糾正,如果與成品要求很接近,則在課堂內討論炮制過程值得總結的經驗。最終教師評價,并將課堂上的討論內容加以總結。

1.3 效果及評價方法

采用實驗考試以及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參加課程的三組學生進行效果評價,考試題均為上課討論和練習的藥材,并最終以百分制的形式給出分數;問卷調查則是不記名的形式,對參加課程的每位學生以調查表的形式,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體會,學生在所被試的教學法中選取是與否兩個登記,現場填寫。發出調查表90份,收回90份,回收率100%。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以SPSS15.0統計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卡方檢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以P

2 結果

2.1 三組學生考試成績的比較

通過考試的成績對比,發現分數以PBL聯合LBL組>LBL組>PBL組考試成績依次降低,且在操作考試的結果分析上,PBL聯合LBL組相對于單純的教學方法有顯著差異, (P

2.2 問卷調查的結果比較

通過問卷調查反饋的結果可以看出,PBL聯合LBL教學法還是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并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等內容上都要優于單純的PBL和LBL教學法。問卷調查結果見表2。

3. 討論

中藥炮制學作為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在按照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對中藥材加工成中藥飲片的方法和技術,藥物經過炮制后,可以提高藥效,降低毒副作用,是一項具有傳統特色的制藥技術。但從現狀來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藥炮制技術,相關部門對其繼承和保護還不夠重視,學科發展緩慢,炮制工藝的不統一等是目前學科的弊端。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加大對中藥炮制的重視和扶持是至關重要的。

中藥炮制學的實驗教學優劣直接影響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從上面的應用結果可以看出PBL聯合LBL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的解決能力,學生普遍對此教學方法反映較好。

根據PBL聯合LBL教學方法的特點,筆者在實驗教學中的麩炒、砂燙、麩煨等技能進行了聯合教學的方式??紤]到所設計的問題應該引出教學的課堂重點,并結合之前在總論學到的知識點,進行穿插整理,將各論的單味藥的特殊內容以問題的形式拋給學生,并通過總論內容的基礎知識,讓學生進行思考,使得PBL和LBL聯合進行。如在進行砂燙的實驗教學講解時,先進行河砂輔料的整體作用的介紹,從功用到炮制方法逐一加以講解,之后在單味藥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和思考,如“砂燙的藥物都能達到藥物利于粉碎,成分易于溶出,而這樣的作用是怎樣達到?”“給同學展示砂燙馬錢子的最終成品形狀,并讓學生思考為了達到這樣的成品形狀,在砂燙馬錢子的時候應該有什么注意事項?”“如何進一步提高飲片的質量標準以保證用藥安全有效?”等問題。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學生再通過動手進行實驗操作,驗證討論的內容。在學生動手操作的時候,教師根據學生炮制品的性狀,提出相應的問題并對此加以改進,確保學生的炮制品達到相應的成品要求。這樣,以教師講解奠定基礎知識學生討論動手操作炮制品性狀反饋改進炮制方法(火候和火力等)的教學模式,最終達到炮制品的質量要求。

通過進行PBL、LBL、PBL聯合LBL三種教學方法的成績比較發現,對于中藥炮制的實驗課來說,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是PBL聯合LBL教學方法,單純的PBL與LBL教學方法反而沒有理想的效果,PBL教學方法很難在不講解炮制經驗和注意事項而達到炮制品的要求,而LBL教學方法對學生僅僅講解了炮制的方法,而缺乏將理論的內容與實際生產的聯系,故在操作起來很難與炮制品的要求相一致,故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中實行PBL聯合LBL教學法是科學可行和至關重要的。

綜上,在中藥炮制的實驗教學中,科學地應用PBL聯合LBL教學方法,根據不同內容和時間安排教學模式,兩者互通有無,是可行的教學方法,在提高了教學質量的同時,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周忠,信陳,慶林,藝雄等.教學模式的研究進展和現實意義醫學[J].醫學與哲學,2007,28(8):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