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培訓感悟范文

時間:2024-01-17 17:52: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初中數學培訓感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初中數學培訓感悟

篇1

但是當前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老師們很少甚至不愿意去運用探究性教學,甚至認為數學探究性教學是“花哨”的東西,這種教學模式只適合公開課、觀摩課;在一些初中學校,特別是在農村初中學校,數學探究性教學還沒有真正走進課堂,教師教得苦,學生學得累的情況依然存在.

鑒于此情況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當前我國數學探究性教育的主要原因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初中數學教師自身的內在因素;二是初中數學教育的外部環境.

一、初中教師的內在因素

1.初中數學教師對數學探究性教學的理念認識不到位.

在我國,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對探究性教學不夠重視,認為只要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數學書本知識,無論采用什么方式進行教學都是可行的;認為數學探究性教學的價值就是讓學生通過比接受式教學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識,卻沒能理解數學探究性教學有著比獲得知識更豐富的意義.

2.初中數學教師駕馭探究性教學的能力欠缺.

探究性教學的實施需要初中數學教師具備高水平的科學素養和探究教學技能.由于初中數學教師自身的探究教學能力的限制,使得數學探究教學過程力不從心.如有的初中數學教師在實踐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學程序,卻沒能關注學生完整生命的成長;給學生數學探究的時間,卻沒給學生數學自主學習的空間;主張學生自己探究,卻不能善待差異;讓學生嘗試探究,卻不能寬容學生的失誤.

二、初中數學教育的外部環境

1.探究性教學文獻缺乏.

通過調查發現,雖然我國目前也有大量有關探究教學的著作和論文出現.然而它們的理論性太強,中小學初中數學教師比較喜歡的直接結合學科的探究性教學模式、案例以及教學視頻卻很少,初中數學教師很難將一些宏觀抽象的探究教學理念和實際課堂教學結合起來,這也是束縛初中數學教師放不開手腳的一大因素.

2.體系的滯后.

自從探究性教學引入基礎教育以來,評價問題一直未能很好地解決.很多初中數學教師也理解探究性教學的優勢及其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雖然中考命題也正在一步步地向著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卻相對滯后.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評價體系,很多學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評價機制對初中數學教師進行評價.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迫于中考、高考成績等評價的壓力,而更加傾向于使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

3.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

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探究教學中也常常使用演示來貫穿整個教學過程.而在中西部農村地區或一些偏遠山區,學校很難負擔得起學生探究實驗甚至初中數學教師演示實驗所需的儀器、設備.另一方面,農村學校初中數學教師外出交流、培訓需要的經費,學校無法滿足,初中數學教師對于探究教學的理念和教學能力的掌握,也就成為無源之水了. 三、從教師內在因素入手,促進探究性教學的開展

第一,初中數學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進發出思維的火花,這些都應該在注重學生的知識水平、理解水平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數學學習的探究性.

第二,為學生的學習設置數學探究的情境,創設情景、類比聯想、問題開放和動手操作的探究教學設計,讓學生自己經歷“探究”的過程,從本質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從而使學生學會數學,發展數學能力.

第三,善于總結,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學習完一個數學問題后,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教材要求和學生合作探究情況,簡要歸納、概括要點:應掌握什么方法,弄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幾句畫龍點睛的話,就給學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學生運用自學和探究獲得的數學知識,學會舉一反三,解決類似或相關的問題,從而牢牢掌握數學知識.讓學生學會分析、解決問題是數學探究性教學的關鍵,也是整個數學教學活動的核心.

四、從教學外部環境入手,推動探究性教學的發展

1.教育行政部門應從政策上進行支持.

由于數學探究性教學實踐在我國還處于摸索階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應該從政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給予有力的支持.如制定激勵制度、聘請專家或教研員深人數學課堂教學,對一線初中數學教師進行專業支持.使他們從教學設計、教學活動過程、教學反思與評價等環節人手,親身感受數學探究性教學如何從理論的廟堂走向實踐.

2.探究性教學技能培訓應落實在初中數學教師上.

篇2

一、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1.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和綜合素質,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解決數學,真正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找到學習數學的興趣. 促進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在當今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有助于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內容,通過學生的實際經歷變生活問題為數學模型,將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更好的學好數學,促進了學生快樂學習,和數學教學的科學發展.

3.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將理論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是貫徹教育回歸生活這一準則的重要途徑,通過合理地整合,采取符合學生經歷和思維的生活化教學手段,有效的改善了師生關系,改變了過去數學教學知識化教條化的傳統,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也是數學教學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從而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充滿朝氣. 二、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存在問題

1. 教學中一些數學教師雖然采取了一些切實可行的生活化教學,但從內心里重視不夠,依舊偏重于課堂上理論知識的重復和指導性概念的記憶,教學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而是成績和分數,不重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做表面工作,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沒有恰當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生活實踐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無法領會數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的重要性,導致教學實踐收效不大.

2. 在數學生活化教學中,許多教師沒有真切體會不同學生在生活中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差異性,以一己之愿去教導學生,不是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學生生活的周邊環境和教師的自身體驗對立起來,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特點,脫離了學生的現實生活,造成學生學習數學的理解困難,背離了我們的教學初衷.

3. 在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教師片面強調課本內容和教材標準,過分加強題海訓練和方法灌輸,只重視數學知識的完整和系統性,沒有把抽象的問題生活化,使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學習效果不顯著,生活化教學難以開展.

三、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改進措施

1. 重視生活化教學,提高教學改進成果

數學教師要樹立教學生活化的指導思想,使這一理念貫穿教師的整個數學教學實踐中. 在教學中導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和人物,增強了教學的親切感,拉近了學生和教材中數字圖表的距離,激起學生去親自探究學習的欲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自然就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如教學中學習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一章節時,教師設計了一個貼近生活的情景,李村和王村分別位于某條大河兩側,政府準備出資在兩村之間設立一個公交站,便于村民的出行,怎樣滿足兩村村民的要求使站點到各村的距離相等呢?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過來,躍躍欲試,這時候教師因勢利導,運用線段的垂直平分線這一概念輕松解決了這一問題,使學生自然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上來,學習熱情異常高漲. 使學生意識到學好數學和生活的關系,從心底里重視起數學學習并產生學習欲望.

2.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專業水平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要進一步探究有效的教學方法. 這就要求教師打破教材局限,尋找生活中的具有時代特色、與教材內容有聯系的數學素材,拿到課堂上去,并積極探索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加強和學生的思想交流,強化學生的思維和推斷能力,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方式,改變一貫僵硬枯燥的教學局面. 同時要注意對師資力量的增強,要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使其更好的掌握信息化教學等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及時更新專業知識和技能,強化其實操能力,才能培養出更具專業性和實踐能力的學生.

3. 創設情景化教學,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師在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中應根據初中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模擬科學合理的數學教學場景,編排具有生活情趣的例題,讓學生產生求知欲和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學習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而是富有生活意義的活靈活現的東西,真切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享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讓數學課堂真正富有生活味,讓學生的生活充滿了數學味.

篇3

【關鍵詞】 數學教學;生活課堂;實施策略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目標,其實現的基本途徑是從學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中發現數學,掌握數學和運用數學,體驗數學與周圍世界的聯系以及數學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逐步領悟學習數學和個人成長之間的關系,感受成功,增進自信.

一、以生活話題導入新知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內容中的生活素材,找準每個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切入點”,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導入新課,引出數學問題,以此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引起一種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愉悅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之中. 例如,教學“相似三角形”時,先展示兩幅形狀相同大小不等的杭州地圖,提問學生各自有什么關系,形狀有什么特點,然后在地圖上找出西湖、靈隱寺、六和塔三大著名景點,提問這兩個三角形有什么關系,形狀有什么特點,再引導思考對應的角和邊有什么關系.這樣很自然得出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關系,從而自然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義. 這樣設計,既創設了與學生已有知識背景相聯系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情境,體現了數學內容來源于生活實際,從而使學生體驗數學是現實的、有意義的.

二、鏈接生活實例講解新知

很多學生愛上數學課,是因為他們覺得上數學課好玩有趣,貼近生活且富有挑戰性. 而討厭數學的同學一般是因為覺得數學枯燥繁難. 為了使每名學生學好數學,學習過程要盡量生活化. 數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應是學生“生活”的樂園. 在教學的重點、難點處設計生動形象、深入淺出的生活化語言,降低了難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語言,讓學生倍感親切,加上與生活密切聯系,所以學生記憶深刻,學得扎實. 使學生不再害怕數學,不會覺得數學難學,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隨機事件(2)”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在一個黑色的袋子中裝4個黑球和2個白球,這些球形狀、大小、質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況下隨機拿出一個球,問:(1)你會摸到什么球?(學生猜:我肯定摸黑的,我肯定摸白的……)(2)若兩個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樣大嗎?針對上述問題讓全班同學參與了摸球游戲,并做到記錄、匯總,最終得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以游戲形式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 使整個學習過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個性.

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組的應用時,通過課件演示增補了“打折問題”這一節課,我先創設一個小商店,我當營業員,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單價,讓學生扮顧客進行購物活動,師生互動,課堂氣氛熱烈. 在活動中,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去理解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讓學生自己結合教材進行觀察和討論“利潤是如何產生?”及“每件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之間有何關系?”等問題,這時學習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已成為學生的自身需要. 當學生理解了商品的進價、售價和利潤等后,同時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對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銷售,以及打折銷售的商品中顧客是否真正受益. 于是又激起了學生的探求欲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終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活動.

三、開展實踐活動應用新知

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仿佛是動聽的“交響曲”. 精心設計題目,提供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 理解、掌握知識的最終目的在于應用,通過知識的應用,問題的解決,可使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和作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應用意識.

例如,在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我讓學生自己設計有創意的圖形或作品,同學們利用自己的巧手設計出了精美的圖案,漂亮的剪紙,立意新穎的版畫. 更有利用牙簽做的手工畫,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 這些作品在學校開展的學生成長展示會上受到普遍的好評,有的同學到初中畢業的時候還一直珍藏著,因為初中的數學課堂學習讓他們懂得珍愛生活. 通過這樣的一次次讓生活走進初中數學課堂實踐活動,學生直接把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很有用,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給我們帶來快樂.

綜上所述,我覺得數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力求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盡量以生活化的形式引入課堂.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 我們的數學教育要盡量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與社會生活,讓數學教學充滿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真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數學課堂不應僅僅是學習的地方,更應是學生“生活”的樂園. 讓生活走進初中數學課堂,適應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個性發展的需要,讓所有的初中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中接觸生活、感悟生活,學習生活中必需的數學. 這樣才能更好地實踐課改精神,推進課程改革,促進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篇4

一、領悟課標要求,把握數學方法

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感性認識不斷積累的過程,當這種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序時就產生了質的飛躍,從而上升為數學思想。若把數學知識看作一幅構思巧妙的藍圖而建筑起來的一座宏偉大廈,那么數學方法相當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這張藍圖就相當于數學思想。

1、明確基本要求,滲透“層次”教學?!墩n程標準》對初中數學中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劃分為三個層次,即“了解”、“理解”和“會應用”。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了解”數學思想有:數形結合的思想、分類的思想、化歸的思想、類比的思想和函數的思想等。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有些數學思想在教學大綱中并沒有明確提出來,比如:化歸思想是滲透在學習新知識和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的,方程(組)的解法中,就貫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轉化的思想方法。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該使學生能夠領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應用,而且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獨立思考,不斷追求新知,發現、提出、分析并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課程標準》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類法、類經法、反證法等。要求“理解”的或“會應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數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等。在教學中, 不能隨意提高層次,不然的話,學生初次接觸就會感到數學思想、方法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從而動搖他們的學習信心。

2、從“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導“方法”。關于初中數學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內涵與外延,目前尚無公認的定義。其實,在初中數學中,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兩者之間很難分割。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蘊含。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數學方法的理解和應用,以達到對數學思想的了解,是使數學思想與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歸思想,可以說是貫穿于整個初中階段的數學,具體表現為從已知到未知的轉化、一般到特殊的轉化、局部與整體的轉化,課本引入了許多數學方法,比如換元法,消元法、圖象法、待定系數法、配方法等。在教學中,通過對具體數學方法的學習,使學生逐步領略內含于方法的數學思想;同時,數學思想的指導,又深化了數學方法的運用。這樣處置,使“方法”與“思想”珠聯璧合,將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寓于教學之中,教學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認識規律,把握教學原則,實施創新教育

要達到大綱的基本要求,使學生能對數學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靈活運用,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幾項原則:

1、滲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弱,把數學思想、方法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還缺乏應有的基礎。因而只能將數學知識作為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的載體。教師要把握好滲透的契機,重視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法則的提出過程,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解決問題和規律的概括過程,使學生在這些過程中展開思維,從而發展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形成獲取、發展新知識,運用新知識解決問題。忽視或壓縮這些過程,一味灌輸知識的結論,就必然失去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機。如《有理數》這一章,與原來部編教材相比,它少了“有理數大小的比較”一節。而它的要求則貫穿在整章之中,在數軸教學之后,就引出了“在數軸上表示的兩個數,右邊的數總比左邊的數大”,“正數都大于0,負數都小于0,正數大于一切負數”。而兩個負數比大小的全過程單獨地放在絕對值教學之后解決。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住這個逐級滲透的原則,既使這一章節的重點突出,難點分散;又向學生滲透了形數結合的思想,學生易于接受。

2、訓練“方法”,理解“思想”。數學思想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方法也有難有易。因此,必須分層次地進行滲透和教學。這就需要教師全面地熟悉初中的全部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進行數學思想、方法滲透的各種素材,對這些知識從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認真分析,按照初中三個年級不同的年齡特征、知識掌握的程度、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分層次地貫徹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如在教學同底數冪的乘法時,引導學生先研究底數、指數為具體數的同底數冪的運算方法和運算結果,從而歸納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數,用m、n表示指數的一般法則以后,再要求學生應用一般法則來指導具體的運算。在整個教學中,教師分層次地滲透了歸納和演繹的數學方法,也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

3、掌握“方法”,運用“思想”。數學知識的學習要經過理解、應用、練習復習等才能掌握和鞏固。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樣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經過反復訓練才能使學生領會。另外,使學生形成自覺運用數學思想方法的意識,必須建立起學生自我的“數學思想方法系統”,這更需要一個反復訓練、不斷感悟的過程。比如運用類比的數學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識點的講授過程中,學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在學次函數有關性質時,我們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性質類比。通過重復性的演示,使學生理解和運用類比法。

篇5

初中數學可喜現象存在的問題

一、可喜現象

經過幾年的新課程改革,課堂教學行為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數數學課堂一改以往沉悶的氣氛,數學課堂教學中已顯露出勃勃生機,具體來說,課堂教學行為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課堂上經常能聽到老師說:“你想得真不錯,誰還有其他的想法嗎?”“同學們贊成他的想法嗎?”“你們組表現得很好!”“誰想給大家匯報一下?”“他還沒有想好,哪位同學能幫他一下?” 做一做、想一想、試一試、議一議、說一說,還可以怎么想?還可以怎么做?你是怎么考慮的?有沒有別的方法?正逐漸成為教師的日常用語;這些話語的運用,既讓學生備感親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師在鼓勵學生、尊重學生,努力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上所做出的努力。

2.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意識

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師們十分重視的問題,也是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個可喜變化。如在學習正數和負數時,教師就農產品的收成與溫度的關系引出溫度的表示;在學習一元一次方程的討論時,能結合銷售中的各種現象引導學生分析和思考,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從而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調動起來。

3.重視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已經被許多教師采納。在解決探究性問題或需要實踐操作驗證等環節上,教師常常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學習同底數冪的乘法時,為了讓學生自己發現和總結出“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這一結論,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研究,在小組計算、觀察、分析、討論中,學生漸漸發現“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這一規律。

4.注重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和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的導向作用

經過幾年的培訓和教師自身的感悟,教師在教案和課堂教學中都能體現出三維教學目標,特別是對于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度目標較之以前有了足夠的重視。并且能夠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對教學方式和教學過程適時的作出選擇和調整。

5.根據教學需要,嘗試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和處理

教師能夠以新的課程理念為指導重新審視教材,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和處理。如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時補充代數式的知識、合并同類項的知識;對教材后的習題和各種教輔資料都能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取舍。這既充實了教材的內涵又滿足了不同層面學生的需求。

總之,教師們正在努力按新課程理念、新課程標準要求進行教學,努力改進以往的教學方式,嘗試讓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力求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模式展開,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普遍存在的問題

1.在課堂教學方法上,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還比較嚴重

在我所有到過的學校中,讓人感到很滿意的學校比較少,在課堂上新課標體現很突出的也不很多,大多數老師仍然用傳統的方式教學。主要原因在思想上沒有真正重視新課改,更重要的是對新課改還沒有從理論上轉過彎來。從原因上分析主要是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不深,對新課程標準還學習得不夠。許多教師僅僅是通過了粗略新課程的學習,之后就沒有進行系統的理論學習,還有一步分教師確實是因為還沒有掌握新課標中的方法。所以應該加強學習,當然應以學校組織學習為主,教師個人也要加強學習,要落實檢查,才有可能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

2.新的課堂教學模式還沒有完全確立

有的教師幾乎整堂課找不出一點新課標的痕跡,完全照舊。對于初中數學來說,新課標主要體現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上,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師是水平問題,但有的教師我認為是態度問題,怕麻煩,想讓學生討論覺得還不如由教師講來得方便,習慣成自然,這樣,新課標就難以實施,也就談不上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了。

3.小組合作學習還停留在一些混亂和膚淺的形式上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的運用,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發揮學生各自的優勢,通過互幫互助,提高整體水平。但在實際運用中,一些學生還沒有學會分組協作,有的學生把持著整個操作過程,而有的學生則處于觀望狀態,還有的學生為了獲得更多的參與機會而相互發生爭執;還有一些沒有必要小組合作研究探討的問題,教師為了課堂的“熱鬧”,動不動就小組合作。所有這些表明,目前的小組合作學習尚不完善,還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

4.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利用率還不高

我校的教學環境較之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多媒體教室的配置,信息技術的便捷讓絕大多數的教師在教學上如虎添翼。但更多的時候也就是在上展示課、優質課評比時擺擺門面。信息技術的運用還不能成為教師們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日常行為。

三、老師們的迷惘、困惑和擔憂

(1)是否每一節課都要合作學習?合作學習中應關注什么?

(2)部分學生厭學數學的現象較嚴重,并且這種厭學面還有逐步擴大的的趨勢,對待這部分學生到底有何良方?

(3)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怎樣定位、怎么把握?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孰輕孰重?強調過程體驗、經驗獲得,知識技能能否落實,不太清楚。

(4)上課熱熱鬧鬧,學生思維活躍,但一考試,分數不高,中考怎么辦?

(5)學生學業水平的兩極分化加大,怎么看待?這種分化是否正常,是否允許?

篇6

--馬金玉

2014年3月14日,遼寧省初中數學宋春暉名師工作室和遼寧省高中數學周凱笳名師工作室在我市正式揭牌啟動。啟動儀式暨工作室第一次培訓活動在市教育學院一樓大會議室隆重舉行。作為宋春暉名師工作室成員,能夠參加本次活動使我深感榮幸,倍受鼓舞!

一、學習的體會:

1、感受名師風采,著力打造自己的教學風格。

會議上,兩位工作室主持人分別介紹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他們勇挑重擔、踏實認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令我欽佩,值得我終身學習。名師工作室成員各有風格,各具特色,吸取他們的精華,創造出自己的教學風格。借助名師工作室這個平臺,讓我有了與名師近距離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學習他們教研的方法、幽默風趣的語言、駕馭課堂的能力。讓這里成為我們放飛理想、成就未來的溫馨家園!

2、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學素養

通過本次啟動儀式上兩位老師的講座,使我認識到學習是提高自身素養的最有效的途徑,我要制訂計劃和目標,投入更多的時間進行讀書和學習,閱讀更多的專業教學報刊雜志,從中獲取最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最前沿的信息。

3、工作中的外在動力轉化為強大的內驅力

參加本次活動,我覺得無比榮耀,更覺得身上多了一份責任,工作中時時刻刻想著自己是名師工作室的一員,不能做得比別人差,對于學校安排的任何工作都樂意接受,沒有怨言,都會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到最好。

4、增加了交流與學習的機會

篇7

關鍵詞: 數學教學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學 實施策略

中、小學數學既是基礎數學教育的重要階段,又是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實上,數學在日常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的方便,讓我們心思縝密。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學好數學不僅能夠幫助其更好地觀察和處理生活事務,而且對其后續學習至關重要。那么我們怎么才能引導中小學生學好數學呢?接下來筆者將基于自身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理解,對探究式教學在中、小學中的實施策略進行討論,希望能夠對中、小學數學教學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塑造探究式的學習氛圍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往往會面臨很多問題,比如學生聽不進去,沒有興趣,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那么我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首先,我們可以從營造學習氛圍入手,也就是在教學中將學生帶入相關的情境,學生能“設身處地”地進行思考,找到問題并且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激勵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所以教師要對教學內容爛熟于心,不斷剖析教材,實時關注學生近況,了解學生平時的生活感悟和經驗;將實際生活與教材中的理論相結合,讓學生不再紙上談兵,讓學生知道自己的生活與數學其實息息相關,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

以小學除法的教學為例,可以讓學生討論這個問題:現有11個梨,1個小朋友要分3個,可以分幾個小朋友?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兩種方法解決:

方法1:運用學過的減法:11-3-3-3=2,可見,能夠分3個小朋友,還剩下2個梨。

方法2:運用即將要學習的除法:11÷3=3…2,這種方法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

至此,學生就能夠通過這種自己熟悉的氛圍對什么是除法加以理解,并對除法與減法的不同有所感悟。

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什么叫做自主探究?當然不是過去的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這一教學理念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結合自己的思維模式,對問題進行獨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究。

以初中“圓柱體體積計算”的知識點為例,在講授過程中,教師可以提供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究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老師應該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比如長方體。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提供幾組相似的長方體容器及圓柱體容器,讓學生通過測量這些容器中盛滿水的體積,從而比較圓柱體體積和相似長方體體積的關系。最后,讓學生討論長方體體積公式:V=S■h能否適用于圓柱體體積的計算?通過數次盛水的測量,可以論證該公式的合理性。進一步的,可以通過圓柱體底面圓的面積的計算探究出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V=S■h=πr■?h

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這一步驟就需要教師放開“權力”,讓學生在思考與探究過程中有更多的自,獨立的空間和充裕的時間,讓學生擁有不怕犯錯的勇氣與覺悟,不要在探究過程中縮手縮腳,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有質疑的機會和能力,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

三、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流

無論何時人們都不會忽視合作的力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更要注重合作的力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溝通交往的能力,當然進行小組合作的前提是學生需要進行自主探究這一環節?!叭齻€臭皮匠賽過諸葛亮”,在解決難題時讓學生利用合作的手段,找出問題的原因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之中,發現自己的短處,吸取別人的優點。因此在講解課后難題時利用這一手段,可以讓學生集思廣益,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新思路。

教師可提前將本班的學生進行小組劃分,每個小組人數保持在4―5人,每一個小組都有一個待解決的難題,給學生一些時間,找出解題思路,最后每一個小組派出一個代表進行黑板講演,然后教師為每一個小組的成果進行打分;教師也可以讓多個小組同時解決一個問題,看哪個小組率先想出解決方法,或者哪個小組解決方法最簡便,解題方法更多,等等,讓小組同學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提升。

以初中數學為例,已知圖形中有A、B、C、D、E五個點,其中D、E在邊BC上,且邊存在以下關系:AD=AE,AB=AC。那么,如何證明BD=CE?

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小組內進行討論,并最后交流各自的思路和解題感受。從不同角度探究解決方法,并要求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難易程度。

小組1:經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可以運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來證明。運用已知條件可以得到ABE與ACD全等,并可進一步得到ABD與ACE全等。那么,BD=CE也就可以得到證明。

小組2:經過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可以先運用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證明ADE和ABC是等腰三角形。接著,通過點A作垂直于BC的輔助線AH,能夠得到DH=EH和BH=CH。最后,BD=CE也就得證。

最后,兩個小組的同學可以比較各自解決方法關鍵思路、優缺點。除了這兩種思路外,同學們還可以一起再次討論是否可以從其他角度思考。總之,教師不要告訴學生“這就是標準解法”,而是告訴學生通過一起討論和交流,其他解決方法總是可以被不斷探究出來。

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

由于課改和新的課程標準的頒布,無論是領導還是學校,都開始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因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培養出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只會紙上談兵不具備很強實踐能力的學生。我們所倡導的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并不是指單單培訓學生的解題技巧,更是對解決問題這一過程的豐富和完善。

以小學數學為例,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一個實踐情境:小明和爸爸媽媽去果園摘西瓜,小明、爸爸和媽媽都摘了3個,請問他們一共摘了多少個?

同學1:可以用加法:3+3+3=6+3=9(個)。

同學2:可以用乘法:3×3=9(個)。

可見,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再是讓孩子一味地死學知識,而是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如此,便可以培養學生“邊學邊用”的意識,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問題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注重評價的導向作用

當然在完成這些步驟的時候我們也要注意對于學生表現的評價,評價不是為了批評學生,而是為了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總結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所以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這一環節中學生是否表現出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出積極或消極的情緒,解決方法是否具有創新性;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是否與同伴積極交流,協作配合,在小組討論中是積極地參與還是消極懈怠奉行“拿來主義”;在解決問題中,知識體系是否完善,知識點掌握得是否扎實,有哪些優點和特長,學生自身的短板有哪些,學生在解決問題中能否應用不同的知識和策略,對自己進行自省,總結自身的特長與不足,是否積極地進行實踐勇于創新,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配合老師的教學活動,都是我們在具體的教學評價中需要注意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培養一批又一批有創造力、基礎扎實、勇于實踐的學生。

六、結語

在數學探究式教學的實施策略這一課題的探究中,我們從五個方面進行了分析與論證。塑造相關的學習氛圍,使我們看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積極影響;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戰”中提高自我;注重評價的作用和經驗的總結,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提高自身能力,幫助教師掌握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1]顧敏芳.初中數學的探究性教學[J].廣西教育,2013,7.

[2]張汝新.數學探究性教學的現狀與改進建議[D].中學教學參考,2015,4.

[3]明哲.初中數學創新性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4,9.

篇8

高等教育

(1)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listening text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張景京

(3)impa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word understanding 黃偉

(6)on the schema theory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徐小靚

(8)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approach for

polytechnics students whose is not specialized and not major in english

徐碩雁

(10)大學英語課導入部分的互動性及教育性 姜華

(11)英語課堂用語的語用學分析 李鑫 陳盼

(12)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 劉娟

(14)合作教學模式在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潘麗萍

(15)大學英語生態課堂的失衡狀況及對策研究 王靜

(17)英語三級考試中的閱讀理解題的應試技巧和策略 王國瓊

(18)推進項目教學法 構建高職語文與專業課結合的平臺 姜靜

(19)高校微積分的教學淺析 林喜季

(20)關于高等數學教學中情景創設方式的探討 邵杰

(22)鋼琴曲《彩云追月》音樂分析及演奏處理 張美靜

(23)科學發展成人教育的對策探析 俞紅梅

(24)關于將雷鋒精神融入職業院校班級管理的探索 胡麗芳

(25)淺談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實訓課程與實訓教學方法改革 李滿 劉恩鎖

(26)高職院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 李花 孟得華

(27)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的教學改革探討 陸路 李萍

(29)淺談現代微生物課程教學的改革與體會 宋兆齊

(31)“丑”之我見 蘇敏

(32)高職學院提高教學質量的思考 王又軍

(33)微電影語境短片創作的教與學 吳迎君

(35)大學生畢業論文撰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辛悅

(36)淺議如何做好高校圖書館服務育人工作 顏冬

(37)凝聚班集體向心力 建立和諧大學班級——大學生班長有效管理班級的策略淺探 張旭

(38)參加技能競賽,提高職業技能水平 張亞東 鄭玉娟 孫德剛

(39)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與對策研究 鄒靜蘭

(40)人體工程學在展示中的應用 班乃明

中學教育

(42)大閱讀——學生全面發展的營養品 鮑冬梅

(43)淺談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偷懶” 董海英

(44)高中名著閱讀教學初探 黃非冰

&

nbsp; (45)語文教學中“關聯作文”的實踐和思考 蔡登科

(46)作文教學備考策略與技巧 馮華瓊

(48)“預習——展示——反饋”教學模式在語文復習課中的應用例談 褚芳芳

(49)讓生活的浪花綻放——淺述體驗在作文中的運用 王恒

(50)讓“思維”飛一會——淺談高三語文課堂留白藝術 譚蕾

(51)中學語文教學中后進生的轉化策略 蔡亮

(52)淺談新課標下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馮軍梅

(53)新課標下審美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方略 戈靜

(54)細節之美——談記敘文寫作中的細節描寫 高立志

(55)綜合性作文題型引導作文教學改革方向 馮興華

(56)2012年高考作文給教學帶來的啟示 黎靜萍

(57)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措施探討 高尚武

(58)蘇北農村初中學生語文課外閱讀的困難和對策 楊孝雷

(59)談中學生作文由模仿到創新的漸變策略 葛春榮

(60)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劉軍

(61)芻議初中語文詩詞教學方法 韓志勇

(62)中考文言文節奏劃分的解析 馬艷

(63)做一個會激趣的老師 李芹

(64)淺析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地位 馬路

(65)初中語文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 劉曉艾

(66)朗讀對初中生的作用之我見 孫子東

(67)高中生不良閱讀心理及其優化 王美蓮

(68)注重教學藝術性,提升初中語文教學成效 王萬元

(69)課后練習在初中語文復習中的運用研究 汪東風

(70)“文”和“言”的完美結合 魏杰允

(71)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探微 楊愛玲

(72)巧用多媒體,優化文言文的教與學 楊德東

(73)借助想象、聯想,提高教學效益 楊家山

(74)回歸高中文言文教學 彰顯漢語語言魅力 姚春亭

(75)試論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應避免的誤區 于千

(76)淺談排比在高考作文寫作中的有效應用 張玲

(77)情在不言中——談初中語文情感教育 趙啟云

(78)高中語文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 趙宗明

(79)作好讀書 達到良好的誦讀效果 鐘冰

(80)初中語文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周成平

(81)巧借詩歌三篙力,贏得作文一脈香——淺談如何在詩詞教學中提高學生作文水平 朱凱

(82)激發學生興趣,展現文言魅力——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思路淺探 周成榮

(83)淺談本土文化與作文資源的結合 朱燕英

&nb

sp; (84)如何讓學生喜歡文言文 周云田

(85)讀出詩歌情韻來 宗玉波

(86)巧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思維 程長勝

(87)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二次函數綜合問題中的運用 賈興艷

(89)“自主合作探究”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張海鶯

(90)立體幾何教學之我見 曲顯明

(91)樹立創新教育意識 提高初中數學教學實效 阮秋月

(92)構建和諧的數學學習氛圍 高宏軍

(93)初中數學期末復習技巧例談 吳月軍

(94)關于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多媒體的整合研究 肖云

(95)淺談初中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朱秀華

(96)談影響高中數學成績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徐曉霞

(97)數學后進生問題的對策思考 仲其龍

(98)農村英語“后進生”產生原因及其轉化途徑 陳潔

(99)例談初中英語聽力階梯式教學 陳國強

(100)發揮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陳連紅

(101)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方法淺析 陳麗

(102)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語寫作能力 黃斌

(103)實施任務型教學,創建精彩課堂 李洪英

(104)淺談英語學習興趣的培養 高錦蘭

(105)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語聽力 李義滿

(106)淺談高中英語閱讀理解題的答題策略 黃德志

(107)初中英語教學中趣味性教學的研究 李慧

(108)我的學習我做主——談談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湯曉蓓

(109)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馬宜江

(110)淺談高中英語文化意識的培養與教學 王輝

(111)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陸洪燕

(112)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許朝銀

(113)如何讓語法教學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 黃斌

(114)九年級英語復習備考策略淺談 張玲

(115)初中英語教學中新型教學關系的構建策略 王薇薇

(116)新課程教學中政治教師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翟新鮮

(117)淺談新課程背景下政治教師的教學反思 李鐵

(118)高中歷史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探究 齊洋生

(119)淺析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改革 王永波

(120)初中地理教學中如何突出中學生的主體性地位 裘建

(121)探求初中地理教學的“三模塊教學

” 楊梅

(123)多媒體技術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陳金涼

(124)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有效培養的方法 李云

(125)高三物理復習課之快樂小攻略 李小明

(126)淺談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問題情境 王達浩

(127)淺談如何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傅麗華

(128)生物教學中學生創造力開發與培養的策略 任利軍

(129)在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洪秀玲

(130)淺談多元化教學模式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崔世林

(131)淺談提高初中生的體育運動能力 錢書江

(132)如何在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 徐軍

(133)初中體育教學中推進學生主動參與的策略研究 許波

(134)高中體育課的準備活動的再認識 楊登軒

(135)淺談在體育課改中如何提高高中女生的運動興趣 劉瓊

(136)如何解決美術鑒賞課存在的問題 王洪梅

(137)淺談美術課堂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 楊偉琳

(138)談肖像素描方法 周游

(139)高中美術教學中實現校本推進策略的研究 黃秋雁

(140)見仁見智各千秋 郭蓮

(141)淺談分層教學理念下的小組合作學習 華翠芹

(142)試論網絡環境下家?;影l展的瓶頸及對策 顧建忠

(143)高效集體備課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零玉英

(144)論初中信息技術的高效教學 孫祥

(145)班主任的人文管理藝術 張金丹

(147)淺談新形勢下少先隊輔導員的工作策略 陳志斌

小學教育

(148)教學中要注重細節 陸文霞

(149)激活創新思維 閃現智慧的火花 白蘭花

(150)讓學生輕松快樂地寫話 郝妍

(151)閱讀教學的方法與感悟 賀秀

(152)架設小學生“作文”和“新意”的橋梁 季文修

(153)聚焦“活”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鮑俊武

(154)創新教育在培智語文教學中的嘗試 陳遠俊

(155)語文美育思想研究 付金風

(156)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姜玉君

(157)淺談語文教學中小學生語感的培養 王正婧

(158)創新內容,改變形式,不斷提高學生日記寫作水平 葛希波

(159)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徐思花

; (160)研究習作教學策略 提高學生習作水平 華學紅

(161)最是書香能致遠——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 王素君

(163)農村小學生作文思路拓展的幾點思考 李桂芝

(164)電教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應用淺析 李尚海

(165)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 李永明

(166)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解題能力之我見 林素霞

(167)淺談低年級寫字教學 劉慶慶

(168)為有源頭活水來——小學作文教學初探 馬學瑾

(169)小學語文教育對張揚兒童自塑個性的研究 李金躍

(170)互動——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錢瑜

(171)探討小學生語文基本技能的培養 施淑梅

(172)聯系生活實際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史林艷

(173)書香潤澤校園,閱讀充盈生命——關于小學閱讀指導的幾點思考 施彩華

(174)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魏志東

(175)淺談低年級作文教學策略 許東

(176)學以致用為根本 黃紅蘭

(177)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嘗試 楊穎

(178)廣開言路 培養低年級學生說話能力 薛玉珍

(179)小學語文有效認知教學策略研究 周月俠

(180)如何讓閱讀教學高效 張小飛

(181)構建以評價為主導的個性化作文教學策略 吳英

(182)挖掘生活源泉 優化作文教學 朱榮梅

(183)優化小學寫作教法 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楊志權

(184)走進文本 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朱作梅

(185)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策略簡探 陳士高

(186)智慧應答 成就精彩課堂 孫華峰

(187)用趣味開啟小學低年級數學之門 丁平

(188)優化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主人 李偉杰

(189)創新數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 顧建芳

(190)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 扈善國

(191)打造小數數學高效課堂芻議 毛志林

(192)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教學策略探索 李杰

(193)把握“五度”,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謝怡梅

(194)小學數學教學淺探 孟令巧

(195)淺析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提問藝術 王玉東

(196)如何培養學生的猜想、驗證、拓展能力 嚴正光

(197)啟發式教學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錢永梅

(198)讓英語課堂“活“起來 楊麗娟

(199)試論體態語

在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 蔣蓉蓉

(200)小學英語教學中情感的重要意義 章慧

(201)提升農村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探究 殷艷

(202)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朱晨霞

(203)淺談課堂評價的激發作用 趙寶森

(204)在溝通中尋求和諧——淺談小學生與父母溝通的方法和技巧 陳永紅

(205)向往“至圣”的道德理想境界——由《中庸》的一句話想到的 鄭麗芹 馮兆海

(206)整合電子白板技術,搭建信息技術課堂新平臺 黃勇

(207)用語言澆灌,以情理育人——談班主任的語言藝術 李勇

(208)淺談如何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 羅曉明

(209)在情境中激感的火花 孫佳

(210)開展游戲教學 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田原

(211)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體育創新能力 謝祥斌

(212)淺談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張美紅

(213)試論在體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張素美

(214)淺談小學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 謝環

(215)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例談 陸衛

(216)農村小學美術課改十年后的思考 馮素云

(217)多途徑提高農村美術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 張淑華

(218)淺談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趙彩鳳

(219)愛是一種責任 石云秀

幼兒教育

(220)充分利用農村環境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 王玉春

(221)簡談如何進行剛入園幼兒的教學工作 常媛靜

(222)陽光體育 快樂體驗 方婭萍

職業教育

(223)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黃喜超

(224)中職語文分層次教學實踐總結與反思 程迎春

(225)淺談如何提高中職生的語文素養 丘素珍

(227)聽說讀寫在小班化語文課堂中運用策略 孫國軍

(228)不僅僅是生命活力的頌歌——劉成章《安塞腰鼓》創作風格解讀 郝雪琴

(229)中職語文興趣教學——《雷雨》一文課堂教學的嘗試 張峰

(230)比較法在電工基礎教學中的應用例談 郭菊蘭

(232)談談中職數學的分層次教學 譚鵬

(233)做好職中畢業生就業指導 實現職業教育社會功能 金霞

(234)淺談幾何形體在素描學習中的作用 金書芳

(235)運用圖書館資源激發職業學校學生的寫作 林慧

(237)談中專生靜物素描訓練方法 蔣成瑞

(238)?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陳

畚謀鏡鬧魈逍約捌湟庖宓納??楊科

(240)研究性作業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作用 劉芳

(241)淺談鉗工實訓安全教育 孫宏林

(242)引發學習興趣 激發求知動力——幼師地理課堂教學克服學生學習障礙的實踐與思考 武洪川

(243)中職電子電工課程有效教學的探究 孫玉鋒

(244)職業中?!稒C械基礎》課程的教學目標與項目教學法 崔濤 燕子連

(245)淺析中職體育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張建偉

(247)小議中職生實際能力的培養策略 張軍

教育探討

(248)《探討加酶洗衣粉的洗滌效果》教學設計 畢紅書

(249)《家》教學設計 李素芳

(250)《人有兩個寶》教學設計 潘玉蓉

(251)《學棋》第二課時 湯維克

(252)19.《錢學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吳新華

(253)《二氧化碳的功與過》教學設計 翟其君

綜合文稿

(255)淺談怎樣做好女工工作 袁金蓉

(256)小組工作在涉外收養兒童心理輔導中的應用 邱文婷 何麗菲

(257)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的探討 閆彬

(259)關于成人教育與社區教育相關關系的論述 許云祥

(260)淺談陶瓷質量檢驗工作的重要性 曾良煥 鄭永泉 陳炎良

(f0003)《讀與寫》雜志教育教學刊投稿須知 無

篇9

差點教育初中數學教學設計“差點教育”是由教育部國培專家、吉林省第二實驗中學黃寶國副校長根據多年的教育實踐經驗總結并提出來的?!安铧c教育”的理念是“尊重差異,研究差點,縮小差距,共享差別”。是教育者通過關注學生個體縱向發展,促進學生自我激勵、自我反思,最終使學生個體得以自我發展的一種教育理念。把這種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學設計中,可以使我們的教學設計能有針對性,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設置不同層次的習題,進行不同層次的評價等,積極地肯定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差別,研究差點,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一、教學目標要實現彈性化

教學目標主要是指通過數學教學能夠讓學生達到什么程度的發展,也就是發展到什么程度的指向性目標。教學目標是我們教學的最原始的出發點,也是教學的終結點,它對教學的實施具有指導性、誘發性和激勵、調控的功能。教學目標的彈性化主要表現在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我們數學課本的例題、練習以及習題中的基本題是要求全體學生都會的內容,但是課本上的靈活運用的以及探究性的題目,僅要求層次高的學生做。我們在教學目標上如果設置一個高度的目標,就不會適合所有的學生。數學教學目標的彈性化,是要求教師在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的前提下,既能達到《數學課程標準》對全體學生的要求,也能讓優等生吃飽,使其達到更高層次的要求,把全班學生的教學目標,制定為只保底但上不封頂的目標要求。圍繞教學目標的彈性化,我們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初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下、中、上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 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A 層、B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然后按照教學目標來開展教學,這樣做有利于讓學生們都能體驗到成功后的樂趣,有利于誘發學生進行積極的自我評價,促使自我激勵措施的產生。

制定彈性的教學目標,就是要讓學習程度不同的學生都明確要學什么,要達到什么程度或目標,以及怎樣才能達到這種程度或目標。

1.針對學生實際,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對于A層次學生,在課堂上我盡量做到多關心、多鼓勵、多面批、多提問、多板演、多巡視,讓他們有足夠的理解時間及練習時間,在基本概念以及運算方面都能過關。對于B、C層次學生要加強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在可能的情況下,適時適度地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啟發,讓一些成績比較好的學生配合教師對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一幫一輔導。運用梯度例題、設計變式訓練以及一題多解、一例多練等教學方法。例如,在講解《三角形全等判定(二)》――“角邊角”公理的運用時,可以在課本的例一之前加上一道引例。課本的例一是這樣的:

已知:點D在AB上,點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點O,AB=AC,∠B=∠C,求證:BD=CE(如圖)。

而加上去的引例是用例一的已知條件(AB=AC,∠B=∠C)和例圖的, 只是在解決問題之前, 先求證:ACD≌ABE。

教學中先要求C、B 層次學生解決引例,再通過全等的性質得出:AD=AE,方便例一的引入。A層次的學生可以不提醒運用引例,讓他們在求證的過程中,自己通過已有知識摸索出這一思路,然后自己總結出結論。這樣處理,可以將課本的例一的難點分化,也可以幫助學生分層次分階段逐步消化理解教學內容。

2.利用有利于分層教學的投影設備等現代化電教手段。由于分層教學要顧及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僅有的一堂課內教學時間會顯得緊張,利用投影設備、幻燈片來顯示例題或者習題,可以節省書寫黑板所需的時間,使教學過程緊湊。投影可以顯示各組不同難度的題目,充分利用投影、幻燈,讓它們有效地為各層次學生服務。分層輔導,要讓上中下三個層次的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針對性地根據學生的情況和教學需要,為各層次的學生提供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輔導。

二、練習及作業要像“自選超市”

教師在下課以后布置作業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鞏固課上所學的知識,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一般會按照中等學生的水平,給全班學生布置一樣的作業,這樣僅僅對中等生起到促進作用,但是對于優等生就會出現浪費資源的現象,對于后進生也會導致他們因為不會做而出現興趣下降的現象。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就能使各層次的學生得以提高,避免學生的抄襲作業現象的發生。教、學、做相結合是最好的教學手段,在作業布置上,設置四類不同類型的作業:針對優等生的拔尖題、針對中等生的提高題、針對學困生的基礎題,還有針對個別學生只要求對基礎知識的了解。批改作業的時候,要及時鼓勵B、C、D 類學生,對于他們完成了較高層次的作業要加倍鼓勵加分,對于做錯的題目,要面對面的輔導,并再出一部分類似的題目讓他們完成,對于A 類學生要求他們按照學習的內容自行設計測試題,并寫出答案展示答題思路。這就會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都有“嘗試――矯正――再嘗試――再提高”的機會,讓他們感悟到成功的喜悅,切實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我們編寫課堂小測驗時可以做到同卷不同題,同題不同解,同解不同分等方法。

相信,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數學教學上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力爭使各種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寶國.差點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課程,2014,3(下).

[2]齊德隆.讓每一位學生都出彩――黃寶國和他的“差點教育”[J].長春教育,2014,(3).

[3]黃寶國.差點教育理念的生成與發展[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4,(6).

[4]黃寶國.“差點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學生評價[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3,(5).

[5]黃寶國.差點教育:為每一個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N].吉林日報,2013,4(19).

篇10

 重慶市開縣西街中學 羅堂喜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中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是所有教師思考的一個重要課題,由于數學教學過程中,可能忽視數學教學規律和教學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加之學習負擔重,束縛了學生潛力和智力的發展,因此,我們的教學壓力大,我們一方面要傳授知識、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們還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一些生活習慣,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下面我談談幾點心得:

一、重視養成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

我對學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會:會聽講,會學習,會做作業。我經常告訴學生的一句話是:學習是自己的事,別人無法代替。

會聽講:即做好課前準備,細心傾聽老師的講解,耐心傾聽學生的發言,全神貫注,集中精力。

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仔細觀察,善于總結,獨立思考,獲取信息,提出問題,不懂就問,合作學習,自我評價等。我用自己的實踐經歷告訴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學了就會有用,因此要求學生經常提醒自己,要向書本學習,向老師學習,向同學學習,從生活中學習。

會做作業:要求學生先復習再做作業,作業時,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從要求書寫規范開始,逐步培養學生會做作業。

二、引導學生學會總結和反思。

對初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好奇心特別強,對同學、老師、學校各方面相當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學習不容易進入狀態,為了轉移他們的視線,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每周布置他們進行一次總結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內容包括本周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已掌握的知識,知識網絡結構,還未解決的問題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即復習和反思了本周學習的知識,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并能及時改正,為下周的學習明確了方向,通過總結、反思提醒學生把心思和時間放地學習上。

三、隨時與學生交心

“將軍決戰豈止在戰場”,學生學習,老師教學也不止在課堂上,課余時間,我盡量多地與學生聊天,讓他們覺得老師真心與他們交流,為他們的學習擔心,讓他們心底里感到老師時刻為他們好,即使受懲罰的學生,只要學生喜歡老師,他們就會自覺學習這門學科;也會把他們學習上的困惑,困難及時告訴我,課外交流,讓學生放下包袱必無芥蒂,在課堂內、外敢于講真話、講實話,說出自己真實體驗,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性。

四、有效教學

在開縣第六屆骨干教師培訓期間,進修校李勝利教師給我們提出了有效教學要回答三個問題:

1、把學生帶向哪里

2、如何把學生帶向那里

3、如何確信你把學生帶向了那里

把學生帶向哪里--教學準備,實際是教學的重心前移,進行課前準備是高效課堂重點。包括調研學習情況,研究教學資源,明確教學目標,我在教學實踐中,切實做好各項課前準備。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確、理解《課標》要求,設計完成知識和技能教學任務,借助教材拓寬知識和技能,通過教學過程的設計,對學生進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養

如何把學生帶向那里—教學實施, 借鑒中感悟,實踐中探索,學習中升華,反思中前進。我的課堂教學實施,注重每一個細節,根據學生的“學”來組織進行的。針對性地設置例題和練習,最大限度地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有不同的收獲,而且不同的教學實施過程也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

如何確信你把學生帶向了那里—教學評估,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夸獎,希望被鼓勵,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揚是老師對學生一種肯定,是學生成功的一種標志。 “ 好表揚 ” 是每一個學生共同的心理特點。我在教育教學中抓住學生的這一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表揚是可以用點頭表示肯定、贊許;用鼓勵的話來激勵;還可以用師生鼓掌、等形式??陀^公正地評價每一位學生,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產生更大的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實施數學教學 “ 生活化 ” 。

(一)課堂學習問題生活化。

1 、導入生活化,利用課件展示生活中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物和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2 、例題生活化,讓學生體驗、感受數學。學生從生活實踐中 “ 找 ” 數學, “ 想 ” 數學,真切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會數學的實用性。

3 、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學生學習數學是 “ 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使數學成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 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

(二)課外生活問題數學化。

1 、做一做。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學會生活。

2 、找一找,培養從數學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