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考核辦法補充規定范文
時間:2024-01-19 17:48: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績效考核辦法補充規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剛到公司,王總就看到桌子上放著兩份人力資源部的請示。一份是《員工考核辦法》的請示,與目前正在實施的考核辦法相比,這份辦法對員工考核指標和考核辦法做出了調整;另一份是已經在集團內部執行的《業務人員工作規范》,其中條款根據歷年實際工作總結而來,與舊版本相比并無太多變動。
人力資源部主動積極規范管理是好事,但讓王總心煩的是,《員工考核辦法》的適用范圍是公司內部所有員工,并規定“考勤”和“日常工作完成情況”都是員工考核指標因素。而《業務人員工作規范》卻明確提出,銷售人員應做到“業績至上”――只要確保個人業績超過銷售部規定的人均水平,就可以采取靈活考勤制度。這與《員工考核辦法》存在明顯矛盾。盡管公司提倡各部門規范管理行為,完善企業制度,但人力資源部同時提交的兩份制度之間卻存在著不可調和的沖突:各種“辦法”寫得多了,規定得更細了,反而使管理更亂套。
企業需要制度,但制度卻很難面面俱到,甚至各項管理制度之間還會存在交叉和矛盾。管理者總是忙于檢查制度漏洞,修補制度問題,但問題仍是不可避免地重復出現。那么,該如何處理制度之間的銜接問題呢?
這需要企業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的設計??茖W的制度體系設計,可以使企業避免重復管理和管理漏洞,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幫助管理者理清管理體系,形成一致性管理思想;有助于管理者按照重要程度,按序列、分步驟理順管理行為;便于員工系統了解企業管理思想,形成管理合力。
總的來說,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設計要做好三步:整體規劃、分層管理和配套制度的設計。
第一步:制度規劃
制定清晰的制度規劃。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設計應在企業發展規劃的前提下。在不同的發展時期,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重點不同,規劃要點也有所側重。在創立初期,企業需要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此時應該給予一線員工更大的權限,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設計應突出激勵性和靈活性,不必過分關注整個管理系統的完整性;在成熟期,企業需要延長產品生命周期,規避企業經營風險,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要綜合體現選、用、育、留的全部過程,并強調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發揮的作用。制度規劃的目的就是厘清企業要制定哪些制度、各個制度之間的關系以及不同階段需要制定哪些制度等問題。
以流程為基礎確定制度內容。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應當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企業管理的不同環節對人力資源管理的要求。以流程為基礎確定制度內容,可以避免在制度覆蓋過程中出現盲區。在制度制定過程中,人力資源部可以對已經出現的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對尚未出現的問題或管控要點提出管控原則,為制度的完善和修訂打基礎。
以職能為基礎做好制度設計。企業管理強調部門和崗位的職責和權限分工,這也是制度設計工作開展的前提。企業的職能分工提高了管理專業化水平,但也增加了各專業職能部門間的隔閡。不同職能部門或崗位按照管轄權限設計不同的管理制度,難免會存在重疊或真空地帶,在制度設計上,各職能部門或崗位的出發點不同,管理觀點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在處理此類問題時,管理者有必要分析制度間的聯系,引導職能部門和崗位間溝通合作,確保制度間的成功銜接。
綜上,以流程為基礎的制度解決了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問題,而以職能為基礎的制度設計,則解決了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專業性問題。管理者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規劃階段,要確保制度內容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制度設計和分工要以企業的管理職能分工為主,以有效避免制度制定中的權責不清和內容重復現象。
第二步 制度分層設計
管理決策層。管理決策層的工作包括提出企業發展目標、制定企業發展戰略、確定人力資源規劃和人力資源管理政策、原則等。
業務管理層。業務管理層的工作是落實管理決策層的要求,按照人力資源規劃、管理政策和原則,提出具體的管理方法并制定制度。其工作接受管理決策層的監督。
基礎操作層?;A操作層的工作是落實制度,即按照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制定實施細則、工作手冊、作業指導書等,并對制度執行中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三個層次的管理重點和工作要求不同,管理制度的方法和形式也不同。三個層次的制度應該按照自上而下的順序執行:首先,由管理決策層提出企業總體的發展要求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然后,由業務管理層根據總體要求,確定企業采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最后,由基礎操作層根據管理制度制定員工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標準,并具體落實到工作手冊和作業指導書上。
第三步 制度配套設計
區分重要制度和一般制度。重要制度是企業內部需要橫跨不同職能,或對企業經營管理直接影響較大的制度;而一般制度則是職能相對單一、影響較小的制度。
制度設計階段的跨職能參與。在制度設計中,需要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職能部門需要提前了解該制度會對本職能工作產生哪些影響,并根據本職能工作情況提出修訂建議,或跟進調整本職能下的配套制度,提前做好制度銜接。
制定具體的實施細則。制度所規定的通常是一般情況,注重長期性和通用性,不要苛求面面俱到。制度實施時,還需要通過其他細則加以明確。例如:在修訂薪酬制度時,企業往往會同時出臺薪酬實施過渡性方案或細則,以解決新舊體系的人員過渡問題,針對性和時效性都很強。待員工全部納入新的薪酬體系中后,該方案或細則才自動失去作用。
在制度落實上,重要制度的綜合性強,應該提升到管理決策層組織落實。一般制度則完全可以從業務管理層的專業特點出發予以明確,而配套細則應當與實際操作和具體落實的單位或部門結合起來,共同面對和解決具體問題。
將重要制度上升到管理決策層的舉措,有利于推進各項配套工作的跟進,提升管理效率。例如,企業績效考核制度涉及的不只是員工考核方式的改變,還會牽涉到部門或下屬單位的組織考核、業務部門的考評方式和激勵方法、財務和專業統計方法的改變等內容。這些工作或者不為人力資源部所了解,或者人力資源部無法獨自決定該部門的工作方式。如此看來,將考核制度的調整工作上升到管理決策層非常有必要。
人力資源管理制度體系設計案例
某集團總部職能部門包括行政、人事、財務、管理、信息、審計等部門。下屬若干家企業,分布于全國。該集團之前已經制定出一套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但隨著集團新的發展戰略的提出,集團對核心人才的需求加大,而配套的實施細則也需要不斷改進。為了適應集團戰略目標的需要,管理者希望重新梳理并建立新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作為管理政策和方法的載體,集團重新整理人力資源管理的制度體系,并形成以下結構:
制度規劃:
集團公司戰略目標對人力資源工作提出了四項要求:核心人才、技術能力、納才和留才,對應了人力資源管理的選、用、育、留等環節,并對核心人才提出明確要求。由于該集團已建立了基本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所以對核心制度的梳理正是基于集團戰略和現有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要求。
集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基于職能的人力資
源管理體系,其職位管理系統是基礎,績效考核系統是核心。系統出發點是人力資源規劃,系統底層包括素質評價、職位管理、開發培訓、考核評價和薪酬分配五項內容。集團首先將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職位管理、績效考核、人力資源規劃、培訓管理、任職資格管理、薪酬管理和福利管理制度納入重要制度??紤]到集團戰略對核心人才引進和管理的特殊要求,在重要制度中增加了員工招聘和核心人才管理制度??紤]到集團員工數量龐大,為了規范勞動用工,規避用工風險,將勞動關系制度也納入到重要制度中。這樣,需要董事會審議的重要制度包括了十大制度(如圖2)。其中,人力資源規劃、核心人才管理、任職資格、績效考核和薪酬福利管理制度等體現了集團戰略需要;招聘、職位管理、培訓、勞動關系管理的制度設計體現了人力資源管理的業務流程。
制度分層設計:
董事會制定集團人力資源戰略;由管理層根據人力資源戰略要求制定人力資源各項制度,并經董事會審議通過,以確保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戰略的銜接;人力資源部根據各項制度制定具體的管理辦法,考查制度的專業性和可操作性。經總經理辦公會審議通過,將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與管理實踐相結合;下屬企業根據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和各專業人力資源管理辦法,依企業實際情況制定本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辦法,并向集團人力資源部備案,接受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監督。制度制定過程由上及下,以戰略為出發點,每一級組織負責根據上級單位要求,在本級組織管轄范圍內進一步明確規則,并對下一級組織的管理制度進行審核,以保證政策和規則向下延伸。
篇2
繼續以院科兩級管理為主線,按照《**市市直醫療機構以獎代補暫行辦法》(*衛醫發(20**)41號)文件精神,堅持以“一切為了病人”為宗旨,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改善服務態度。以鞏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為抓手,不斷提升醫院服務水平和服務形象。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力爭實現業務收入1760萬元,門診人次達100000人次,住院5300人次,床位使用率達65%。
二、硬件建設目標
20**年醫院的硬件建設目標是:(1)通過不斷改善病房服務條件為目標,不斷提升醫院病房服務設施水平。(2)按照醫院設備購進計劃,分步驟地購進醫療設備,增強醫院競爭能力。(后附20**年設備修購計劃,見附件九)。(3)建立醫生工作站及相應的配套硬件,醫院微機管理軟硬件建設。減輕醫生書寫工作量,使醫院管理走上規范化、科學化的軌道。
三、醫德醫風建設目標
20**年繼續按照衛生局制定的醫德醫風建設責任書要求,在做好行風教育和正面引導的同時,嚴格落實“十不準”和“十項便民措施”,加大醫德醫風監督力度。堅決制止亂收費和私自收費現象,大力查處“吃、拿、卡、要”收受“紅包”、藥品提成等不正之風。每月調查門診病人200名以上,門診患者調查滿意率達95%以上;每月調查住院患者100名以上,住院患者滿意率調查達95%以上。
四、科教目標
20**年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在職職工的繼續醫學教育,大力培養人才。力爭20**年聘請省內外專家來院講學指導36人次;送出去進修學習16人次;參加各類學習班20人次;培養來院進修、學習、實習人員60人次。大力提倡學術活動,鼓勵開展科研項目,力爭年內開展學術活動12次,開展科研項目4-5項,開展新技術項目10項。
五、醫療目標。
(1)嚴格按照二級甲等醫院醫療標準和醫院管理年中對臨床、醫技、護理的規范性要求,不斷規范醫療行為,確保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
(2)嚴格按照《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加強院內感染控制工作,防治院內感染事件的發生。
(3)堅決杜絕二級以上醫療事故的發生。
(4)積極落實醫患溝通制度,及時化解醫患矛盾,杜絕因醫療糾紛而發生群體上訪事件。
(5)嚴格執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救治預案》,做好院前、院內各類醫療急救工作。
(6)因病施治、合理治療,盡量為患者提供服務優、價格低、流程短的醫療服務,平均住院天數控制在9.5天以內。
(7)合理用藥,力爭把藥品收入控制在全院業務總收入的37.5%以內。
(8)嚴格執行藥品網上詢價采購,詢價采購的實際*額達到全院采購藥品*額的90%以上。中成藥使用*額達到藥品總*額的25%。
(9)采取措施,不斷降低醫療成本,最大限度為患者提供優質低價的醫療服務。平均門診費用控制在52元以內,平均住院費用控制在2200元以內。
(10)各科室工作要按照衛生部頒布的《醫院工作指南》認真抓落實,要在現有的醫療工作基礎上,不斷改進,力求醫療、醫技、護理工作不斷規范花、科學化,使醫院整體醫療工作邁上新臺階。
六、后勤管理目標
1、繼續結合全市衛生城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積極做好醫院內外環境建設。院內綠化、硬化、美化要常抓不懈。重點抓好門診、病區的衛生管理工作。行政科等相關科室定期、不定期對醫院衛生工作進行督查,現場辦公,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為患者提供良好、舒適的就醫環境,樹立醫院衛生單位的良好服務形象。
2、在做好服務工作的同時,實行“下送、下收、下修”。同時加強對院內物資、資源的管理和利用。在物資購進、合理使用、降耗節約上下功夫,不斷探索醫院后勤工作的新路子。通過不斷加強、細化節能降耗的管理,使醫院在保證正常運轉的前提下,水、電、煤等主要的后勤消耗物資數量在前三年平均數的基礎上,節省10%。
七、實施辦法
(一)、行政管理
1、改革分配機制,職工工資按每人在冊工資進行績效考核發放(具體內容詳見醫院績效考核辦法)。同時醫院每月拿出一部分獎*,對醫院臨床、醫技科室進行二次分配獎勵標準,以充分發揮院科兩級管理效能,激發科室的責任感、發揮科室能動性,促進各項工作,順利實現醫院各項目標。
2、各職能科室對所分管的工作常抓不懈,負有管理、協調、監督、促進、指導的責任。對分管的工作及時總結研究,改變因循守舊的管理模式,不斷探索醫院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對各科室的任務經常檢查督促,每月按期對臨床醫技科室考核一次,并將考核結果上報財務科進行核算。
(二)、科室管理
1、根據省市有關文件精神,醫院中層管理干部,進行有序輪轉。以便更好地的進行科室管理。
2、科主任(科長)在院長領導下工作,并對院長負責。對科室所有工作負有組織領導責任。經常督促、檢查、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按時完成醫院的各項任務,認真履行職責,防止醫療事故、差錯和醫療糾紛的發生。每月對本方案規定的各項工作做出公正的評價并做好記錄,對缺點、錯誤及時處理、上報。做到令行禁止,重大問題及時請示報告。合理公正的應用好二次考核分配經費。
3、科主任對無故缺勤、不按時上班、不堅守崗位、上班干私活、打架斗毆、不服從分配等違反勞動紀律及表現不好的人員,按照職工守則中的相關規定做出嚴肅處理,讓其停職檢查(三天之內),扣發工資,并上報醫院。
4、護士長對科室成員按技術能力分類排隊,按技術能力、工作質量、數量、平時表現等綜合考核發放獎勵工資。
5、各科室對科內考勤管理、勞動紀律管理、請銷假等,嚴格執行衛生局(20**)51號文件《關于進一步加強衛生系統勞動紀律的通知》中的相關規定。
八、考核標準
(一)醫院感染管理考評標準(附件一);
(二)醫療質量檢查評分標準(附件二);
(三)醫技科室檢查評分標準(附件三);
(四)臨床科室門診工作質量評分標準(附件四);
(五)護理質量月考核標準(附件五);
(六)行政后勤質量考核標準(附件六);
(七)財務考核標準(附件七);
(八)黨務、人事考核標準(附件八)。
具體考核標準參見附件(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