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級林長制工作制度范文

時間:2024-01-22 18:15: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鎮級林長制工作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鎮級林長制工作制度

篇1

敘永縣河長辦公室:

2020年,分水鎮按照市、縣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工作的決策部署,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認真開展清河、護岸、凈水、保水“四項行動”,扎實推進河長制工作,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提供更加堅實的生態保障,現就相關工作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明確工作重點,強化組織保障

分水鎮區域內有主要河道有3條,即倒流河、海溪河和梭鍋河(河水流入威信)。三條河道制定了一河一檔,一河一冊實施方案,另有主要小型溪流6條:終南村長壩河、路井村老鷹半溝、石院村猴子巖溝、魚洞村趙家溝、興隆村興隆山溝、新民村板橋溝。有中型水庫一座:倒流河水庫,小(1)型水庫一座:龍洞水庫,本轄區內無湖泊。

針對分水鎮河流、溪流(溝)、水庫(山坪塘)點多面廣的實際,為切實落實好河長制全面工作,我鎮根據人動,適時調整充實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立由黨委書記駱國洪、鎮長王世林同志任組長的“雙組長”制,進一步明確總河長、各村(社長)轄區河長及村級河段長,充實了總河長辦公室和河長制辦公室,總河長辦公室主任由副鎮長陳昊擔任,副主任由黨政辦主任曾慶梅、水務站站長朱正剛擔任;河長制辦公室設在農業農村辦公室,由農業農村辦主任謝濤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上傳下達和相關事務的協調等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完善組織體系

2020年,我鎮結合全鎮工作實際,制定了《分水鎮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河長制實施范圍和主要目標。實施范圍:即縣、鎮、村三級河道。主要目標:一是到2021年全面完善鎮級“河長制”組織體系。二是建立責任明確、制度健全、運轉高效的河庫管理體系,全面推行“河長制”。三是到2021年,基本建成河庫健康管理機制和保障體系,實現常態化管理,基本實現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保護目標。河庫水域面積保有率、自然岸線保有率、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地表水達標率80%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同時,我鎮還完善了鎮村河長組織體系,明確了職責劃分和責任落實。即由鎮黨委書記擔任總河長、鎮長擔任副總河長,鎮相關領導擔任鎮管河流河長,河流所經過的村支書、主任擔任村級河長;河流所經村級組織、單位為責任主體,分別設立鎮總河長、副總河長和村總河長;村組設專職巡查員,實現了全鎮河道全覆蓋。

(三)完善各項制度,工作開展有序

我鎮根據制定的“六項”制度:即會議制度、督查制度、驗收制度、考核問責與激勵制度、信息共享與信息報送制度、巡查制度。扎實有序開展河長制常態工作,并將河長制工作納入村(社區)年終目標考核。

(四)嚴格督察檢查,全面綜合整治

一年來,我鎮以中央環保督察為契機,集中開展“四項”行動,切實加強河道管理,堅持鎮河長每旬一至二次巡河,河道巡河員每日一次巡查,每月一次河道垃圾清理。全年河長巡查督查達120次,巡河員累計巡河達350次以上,累計清理垃圾200余噸,加設規范性河長制公示牌3塊,宣傳牌3塊,宣傳標語13幅。利用扶貧公益崗位確定河道巡管員3人。在縣水務局的幫助和協助下處理了一起在倒流河違章建筑,至12月底轄區內河道及兩岸無其它違章建筑,無亂棄土棄石,確保了河道無漂浮物和白色垃圾,使河道便通暢,水質更清澈。

二、存在的不足

(一)全民的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人人關心河道、支持環保、參與環保的良好社會氛圍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農村和場鎮生活污水和垃圾還未得到根本治理。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加強各河長對河道的管理工作,每月各河長巡河不少于三次。

(二)督促各村完善工作方案。

(三)加強對巡管員、保潔員工作考核。

篇2

基于上述背景和形勢,一些農村中學在探尋自身生存與發展之路時,紛紛將目光轉向了特色辦學上,試圖以“特色”來引領辦學“突圍”,在不斷被“包圍、壓縮、弱化”的生存空間里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富有競爭力的辦學新路,從而在基礎教育改革浪潮中,在農村教育布局調整中“突圍”。本文主要結合我校自身的實際,從特色辦學的原則、理念、文化、管理、環境等方面來探尋農村中學的“突圍”之旅。

一、特色辦學,關鍵在于理念“突圍”

辦學理念是校長基于“辦什么樣的學?!焙汀霸鯓愚k好學校”的深層次思考的結晶。因此,作為一校之長,作為學校的領航人,在引領學校走特色辦學之路時,首先要明白以下幾點:1.走特色辦學是教育競爭的客觀要求。這種競爭不是互爭生源、互挖墻腳、互相保密、互相封鎖,而是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的卓越教育的過程。2.特色辦學是優質教育的要求。它不僅表現在教學質量、教育效果上的“優”,而且還要能提供多樣化的教育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及潛能的需要。3.特色辦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有特色的學校,才可能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的學生,否則只能是“千人一面”的“標準件”。所以,農村中學在走特色辦學道路時,要把握好辦學原則,否則很有可能陷入狹隘的“叢林法則”中去,在教育市場化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我校創辦于1946年,至今已經歷經了65年的風風雨雨,是安溪茶鄉大地的老校、名校之一。不過,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底子較薄,競爭力不強,導致教育資源不斷“弱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頻頻遭遇“瓶頸”。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教育市場的開放,教育競爭加劇,具有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的部分縣域中學辦學層次不斷提升,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校生源的質量和數量;另外,由于區域外優越的教學環境和福利待遇等因素,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紛紛變成了“金鳳凰”,飛出了“草窩”,師資流失也比較嚴重。在面對這些難題時,我校努力尋求“突圍”之路,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學校把“全面發展,文學見長”作為辦學特色,走上了一條特色辦學新路,逐步創建出屬于藍溪人的特色文化,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的目標。2011年5月13日,我校以93分的高分通過省二級達標驗收,躋身省二級達標高中行列。

二、特色辦學,關鍵在于文化“突圍”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血脈,不注重學校文化建設,就無法培養出具有健全品格的人。離開了文化的教育,必定是膚淺的、蒼白的、功利的、沒有根基的教育。因此,走特色辦學之路,文化“突圍”是關鍵。

“彰顯文化,激發內省”,是我校一貫堅持的特色辦學方向,在它的指導下,我校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下四種較為主要的特色文化:

1.勵志文化。在我校,每個班級、每個宿舍,都有師生們共同討論決定的、凝聚著師生們的夢想和追求的班名、班訓和舍名、舍訓。此外,各班還開展“每日(每周)格言進班級”活動。教師鼓勵學生原創或摘抄經典格言,每學期從這些格言里評選出100條最佳格言,把它們編輯成《凡人哲語》,進行全校交流。通過勵志文化氛圍營造,學生們不僅學會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也學會怎樣生活和相處。

2.關愛女孩文化。2003年,我校被確定為全國“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單位。幾年來,我?!芭刹殴こ獭苯Y出累累碩果,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4年8月,國家人口計生委與各省計生委有關領導到我校視察;2005年8月,我校被評為泉州市“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先進單位,市教育局、市計生委聯合發文,在全市中小學中推廣我校經驗;2005年至今,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紐約時報》、法國電視臺、新加坡《聯合早報》等中外媒體記者,先后到我校采訪,并就“關愛女孩”成才工程做了專題報道。

3.“口技”文化。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里的文言名篇《口技》,其作者林嗣環的祖籍是我校所在地――安溪縣官橋鎮赤嶺村。為此,我校充分挖掘這一地方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活動。2007年8月,我校承辦“林嗣環誕辰四百年紀念學術研究會”;2010年秋,我校成立了“林嗣環文化探究室”,結集編印了第一本具有鄉土特色的校本教材《清代著名文學家――林嗣環》,并開設課程,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教育資源。

4.社團文化。我校“藍溪”文學社創辦于1982年春,是我縣最早的校園文學社之一。29年來,文學社培養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陳建功、北京大學副校長郝建斌等十幾位知名專家、學者都曾來函來稿祝賀或題詞。在文學社的帶動和影響下,我校高考語文和各類文學活動成績喜人:2004屆高考,我校學生陳培源、林麗水語文成績位居全縣第一、第二名;我校學生在CN刊物上發表作品50篇,省級以上作文競賽獲得金獎8項,銀獎16項;在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中,我校先后摘得“創作基地”、“十佳組織獎”、“十佳文學社團”、“文學搖籃獎”等多項榮譽。2007年,文學社被評為安溪縣優秀校園文學社。

三、特色辦學,關鍵在于管理“突圍”

雖然在均衡教育發展方針的指導下,農村中學的辦學條件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從軟件上看,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的學歷、職稱、素養、待遇、教科研問題;一方面是學生的品質、厭學、習慣、流失、安全問題。這些問題給農村中學的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因此,要走一條特色辦學的新路,關鍵還在于實現管理的“突圍”。

近幾年來,我校根據自身的實際,不斷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1年1月22日,隨著新大門的正式啟用,我校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已初步形成了制度約束、精神引領、活動展示等特色管理模式。

1.制度約束。立足我校地處村部,周邊環境較為復雜的不利處境,我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門衛值班制度、指紋考勤制度和寄宿生管理制度,確保師生安全;同時,修訂、完善、重建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如制訂《普通學生進出校園指模考勤規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問題學生”轉化教育細則》等。目前,我校已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匯編成冊。學校管理規章健全,崗位職責明確,工作運轉高效、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2.精神引領。精神文化是學校的“軟文化”、“隱性文化”,通過它的“精神影響”可以達到長期的、巨大的熏陶效果。因此,我校歷來十分注重挖掘精神文化資源對教師、學生進行引領、熏陶。65年的辦學積淀,形成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藍中精神,在它的影響和熏陶下,藍中人獲得了進取的力量源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精神風貌;比如,憑借校具有鄉土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清代著名文學家――林嗣環》,用林嗣環的求學進取精神來激勵每一個藍中學子。

3.活動展示。我校生源主要分布在官橋、龍門、虎丘、西坪、蘆田、龍涓、大坪六個鄉鎮,大部分學生家長制茶或經營茶產業,幾乎都是“在家的很忙,在外的很遠”,因此,我校寄宿生和留守學生特別多。針對這一特點,我校充分挖掘關工委、家庭、社區等社會德育資源,努力構建“三位一體”的綜合教育管理機制。如與官橋派出所、交警中隊、敬老院,安溪茶廠,武警安溪中隊,安溪慈山農中等建立共建單位,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同時,學校每年都舉辦校園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節、宿舍文化藝術節、“慶中秋?迎國慶”游園活動等多種文體活動,為廣大學生搭建各種展示自己的平臺。通過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寄宿的樂趣和學校的溫暖,從而更加自覺、自律和自愛。

四、特色辦學,關鍵在于環境“突圍”

校園是學校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和人才成長的基地,環境具有育人功能。因此,建設一個具有文化品位,環境優美,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景觀良好,學習生活舒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型校園是十分重要的。農村中學要走特色辦學之路,環境“突圍”也是十分關鍵。

我校坐落在安溪官橋鎮赤嶺村村部,與鎮中心距離5公里,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建校65年來,雖然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各種建筑不斷增多,但校內還保留許多早期建筑,特別是一些年代較久的石頭建筑,學校缺乏整體的規劃和布局,新舊建筑、磚石建筑“混搭”嚴重,校園環境整體較差。2009年秋,隨著創辦“省二級達標高中”和校安工程建設各項工作的逐步推進,學校確立了“再造一個藍中,打造花園式農村中學”的工作目標,實現了校園環境的整體“突圍”。

兩年來,我校聘請設計院對學校進行整體設計,先后完成了瑤閘樓、露水玉珍樓、林配綜合樓、標準運動場、新大門等五大工程的建設,同時還對整個校園進行綠化、美化、凈化。現在的藍中,已經今非昔比:青山環抱,群峰拱衛;布局合理,格調高雅;坐西向東,朝氣蓬勃;新舊混搭,大方古樸;群雕羅列,時尚文明;綠樹成蔭,寧靜美麗……,經過精心設計、合理規劃,一個集文化、學習、景觀、活動、休息為一體的育人“花園”已經形成,在這個花園里,每一個區域都具有教育功能,每一項設施、每一個自然景觀都滲透教育因素,起到了更好的育人作用。

近三年,我校的特色辦學風生水起,辦學質量不斷提高,中、高考佳績頻傳,呈現“初高中比翼雙飛”的良好局面。中考方面,上高一級學校升學率和上一級達標中學正式錄取線的學生數居同類學校前列。2010年中考,初三年(1)班林宇萌同學英語科以149.8分的佳績位居泉州市第一名。高考方面,2009年,本科上線人數近300人;2010年,本科上線人數達328人;2011年,高考上本一33人,創歷史新高;本二以上304人,本科上線率近60%;文科最高分林梅萍同學以619分位居全縣第五名,體育類考生陳桂生同學更是以文考537分勇奪全省第一名,其體育綜合總分617.85分,被有全國三大體院之一的武漢體院錄?。粚W科競賽方面,三年來已有55人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6人獲得市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