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林長制工作制度范文
時間:2024-01-23 17:49: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鄉鎮林長制工作制度,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河道 管理 措施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區有關部門的關心指導下,錫山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為目標,扎實開展河道綜合整治各項工作,全面落實河道管理各項措施,區、鎮、村河道“河長制”管理得到不斷深化,錫山區水環境質量得到有效改善,為錫山區經濟社會科學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1 健全保障機制,探索管理新路
近年來,錫山區依靠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完善“河長制”管理工作機制,確保了河道整治和管理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一是健全組織機構。錫山區成立了由分管副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的“河長制”管理辦公室,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從區水利、建設、農林、環保、城管部門各抽調一人實行全脫產集中辦公。各鎮(街道)也分別設立了相應機構,明確了辦公場所和專職工作人員,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工作制度。在建立健全“一河一檔”基礎資料數據庫和制定完善“一河一策”整治方案的基礎上,全面落實了工作例會、工作月報、限期整改、工作考核和效能監察等五項工作制度,真正做到了以制度促管理、促推進。截至目前,已累計編發簡報27期,進行集中督查28次,發送督查通報16次,發放“限期整改通知單”62份。三是加強獎懲考核。各鎮級以上河道“河長”均需繳納3000元個人保證金至區“河長制”管理保證金專戶,于年終由錫山區河長辦根據全年考核情況進行獎懲。同時,區設立“河長制”管理工作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河長制”管理工作的開展、推進、配套補助及獎懲。按照鎮級以上河道通過河道綜合整治驗收每公里獎勵20萬元、村級河道每公里獎勵10萬元的以獎代補資金鼓勵政策,截至目前,全區共有358條河道通過綜合驗收,區共核撥以獎代補資金2198.65萬元;共獎勵河長174人、獎勵資金188.25萬元,扣罰河長21人、處以罰金3.9萬元。
2 落實管理措施,“水”“岸”兼管齊抓
河道污染、水質惡化,“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為此,錫山區在推進“河長制”管理工作過程中,始終堅持“兩手抓、兩手硬”,既管河道,更堵源頭。一方面加強河道水系梳理。以黑臭河道整治為突破,加強水系溝通,將“活水”作為改善水質的重要手段,結合現有水系規劃及水利工程,充分發揮水利設施的調引水功能,增強各級河道暢通能力和自凈能力。其中列入市“清河行動”黑臭河道整治范圍之一的雙涇河,目前正在實施工程總概算達2.11億元的拓浚建設。以有效改善水體流動性為目標,積極開展河道清淤清障各項工作。近兩年全區共清淤河道土方203.55萬方;清理漁網漁籪3291處;清理違章搭建267處,雜物垃圾15794噸;整治住家船475條、棄沉船406條;打撈水面漂浮物、水草共計17.28萬噸。另一方面不斷深化排污管控。污水管網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累計完成企事業單位污水接管1.3萬家,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主城區達90%,鄉鎮建成區達80%。沿河排水監管得到進一步強化。全面禁止沿河企業違規排污、雨污混流、超標排放,無證排污口全部實施封堵,雨水口、達標排放口登記一律納入長效監管范圍,累計接管沿河企業排污口246個、生活排污口3056個。沿河容貌得到進一步改觀。累計完成整治養殖場162家,食品加工作坊31家,廢品收購站83家;完成護岸建設34750米,河道綠化658畝。
3 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河長制”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錫山區當前所取得的進展和成效,得益于區、鎮、村三級的上下合力、全力以赴,更得益于區各有關部門的協同配合和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一是環保部門在水質監測預警方面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發揮。通過對全區177個河道斷面水質以及重點排污單位出水口水質的定期監測和分析,使得河道水質總體變化趨勢得到了及時掌握。從前幾年的監測結果看,全區150條河道中,達到地表水IV類水質標準的有85個,占考核斷面的48%,提標的斷面數量43個;好轉的斷面數量91個,達標的斷面水質在不斷提升,水質在不斷改善。二是各級河長在組織協調方面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發揮。在錫山區四套班子主要領導的率先垂范下,各級河長積極深入現場巡查督查,使得一些突出問題和關鍵瓶頸得到了集中反映并有效及時地協調解決和落實整改。三是河道保潔人員在日常巡查方面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發揮。按照“綜合治理、建管并重、長效管理”的工作要求,錫山區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道均落實有保潔公司和保潔人員進行后續管理,這支隊伍對管轄河道中出現的不明排污、占道阻河等問題起到了很好的信息反饋和動態監管作用。四是河道護河衛士、義務河道督查員巡查舉報的力量得到了充分發揮。一方面,他們對沿河企業、小區居民違規排水、垃圾入河等不文明行為起到了很好的規勸和舉報作用。同時,對照由錫山區統一制作的全區150條河道176個考核斷面的“河長制”管理公示牌內容,對各級河長進行監督提醒。
篇2
基于上述背景和形勢,一些農村中學在探尋自身生存與發展之路時,紛紛將目光轉向了特色辦學上,試圖以“特色”來引領辦學“突圍”,在不斷被“包圍、壓縮、弱化”的生存空間里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富有競爭力的辦學新路,從而在基礎教育改革浪潮中,在農村教育布局調整中“突圍”。本文主要結合我校自身的實際,從特色辦學的原則、理念、文化、管理、環境等方面來探尋農村中學的“突圍”之旅。
一、特色辦學,關鍵在于理念“突圍”
辦學理念是校長基于“辦什么樣的學校”和“怎樣辦好學?!钡纳顚哟嗡伎嫉慕Y晶。因此,作為一校之長,作為學校的領航人,在引領學校走特色辦學之路時,首先要明白以下幾點:1.走特色辦學是教育競爭的客觀要求。這種競爭不是互爭生源、互挖墻腳、互相保密、互相封鎖,而是追求“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人特我新”的卓越教育的過程。2.特色辦學是優質教育的要求。它不僅表現在教學質量、教育效果上的“優”,而且還要能提供多樣化的教育來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及潛能的需要。3.特色辦學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有特色的學校,才可能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的學生,否則只能是“千人一面”的“標準件”。所以,農村中學在走特色辦學道路時,要把握好辦學原則,否則很有可能陷入狹隘的“叢林法則”中去,在教育市場化競爭中逐漸被淘汰。
我校創辦于1946年,至今已經歷經了65年的風風雨雨,是安溪茶鄉大地的老校、名校之一。不過,由于學校地處農村,底子較薄,競爭力不強,導致教育資源不斷“弱化”,在發展的過程中,頻頻遭遇“瓶頸”。特別是近幾年來,由于教育市場的開放,教育競爭加劇,具有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的部分縣域中學辦學層次不斷提升,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校生源的質量和數量;另外,由于區域外優越的教學環境和福利待遇等因素,一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骨干教師紛紛變成了“金鳳凰”,飛出了“草窩”,師資流失也比較嚴重。在面對這些難題時,我校努力尋求“突圍”之路,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學校把“全面發展,文學見長”作為辦學特色,走上了一條特色辦學新路,逐步創建出屬于藍溪人的特色文化,實現學生自主學習、全面發展的目標。2011年5月13日,我校以93分的高分通過省二級達標驗收,躋身省二級達標高中行列。
二、特色辦學,關鍵在于文化“突圍”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血脈,不注重學校文化建設,就無法培養出具有健全品格的人。離開了文化的教育,必定是膚淺的、蒼白的、功利的、沒有根基的教育。因此,走特色辦學之路,文化“突圍”是關鍵。
“彰顯文化,激發內省”,是我校一貫堅持的特色辦學方向,在它的指導下,我校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目前已經形成了以下四種較為主要的特色文化:
1.勵志文化。在我校,每個班級、每個宿舍,都有師生們共同討論決定的、凝聚著師生們的夢想和追求的班名、班訓和舍名、舍訓。此外,各班還開展“每日(每周)格言進班級”活動。教師鼓勵學生原創或摘抄經典格言,每學期從這些格言里評選出100條最佳格言,把它們編輯成《凡人哲語》,進行全校交流。通過勵志文化氛圍營造,學生們不僅學會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也學會怎樣生活和相處。
2.關愛女孩文化。2003年,我校被確定為全國“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單位。幾年來,我?!芭刹殴こ獭苯Y出累累碩果,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04年8月,國家人口計生委與各省計生委有關領導到我校視察;2005年8月,我校被評為泉州市“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先進單位,市教育局、市計生委聯合發文,在全市中小學中推廣我校經驗;2005年至今,中央電視臺、《南方周末》、《紐約時報》、法國電視臺、新加坡《聯合早報》等中外媒體記者,先后到我校采訪,并就“關愛女孩”成才工程做了專題報道。
3.“口技”文化。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里的文言名篇《口技》,其作者林嗣環的祖籍是我校所在地――安溪縣官橋鎮赤嶺村。為此,我校充分挖掘這一地方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校園文化活動。2007年8月,我校承辦“林嗣環誕辰四百年紀念學術研究會”;2010年秋,我校成立了“林嗣環文化探究室”,結集編印了第一本具有鄉土特色的校本教材《清代著名文學家――林嗣環》,并開設課程,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教育資源。
4.社團文化。我?!八{溪”文學社創辦于1982年春,是我縣最早的校園文學社之一。29年來,文學社培養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陳建功、北京大學副校長郝建斌等十幾位知名專家、學者都曾來函來稿祝賀或題詞。在文學社的帶動和影響下,我校高考語文和各類文學活動成績喜人:2004屆高考,我校學生陳培源、林麗水語文成績位居全縣第一、第二名;我校學生在CN刊物上發表作品50篇,省級以上作文競賽獲得金獎8項,銀獎16項;在全國青少年冰心文學大賽中,我校先后摘得“創作基地”、“十佳組織獎”、“十佳文學社團”、“文學搖籃獎”等多項榮譽。2007年,文學社被評為安溪縣優秀校園文學社。
三、特色辦學,關鍵在于管理“突圍”
雖然在均衡教育發展方針的指導下,農村中學的辦學條件有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的問題。從軟件上看,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教師的學歷、職稱、素養、待遇、教科研問題;一方面是學生的品質、厭學、習慣、流失、安全問題。這些問題給農村中學的教育教學管理帶來了很大的難題,因此,要走一條特色辦學的新路,關鍵還在于實現管理的“突圍”。
近幾年來,我校根據自身的實際,不斷加強學校內部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11年1月22日,隨著新大門的正式啟用,我校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和實踐,已初步形成了制度約束、精神引領、活動展示等特色管理模式。
1.制度約束。立足我校地處村部,周邊環境較為復雜的不利處境,我校實行封閉式管理,嚴格門衛值班制度、指紋考勤制度和寄宿生管理制度,確保師生安全;同時,修訂、完善、重建教育教學管理制度,如制訂《普通學生進出校園指??记谝幎ā贰缎睦斫】到逃ぷ髦贫取贰丁皢栴}學生”轉化教育細則》等。目前,我校已經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匯編成冊。學校管理規章健全,崗位職責明確,工作運轉高效、管理水平日益提高。
2.精神引領。精神文化是學校的“軟文化”、“隱性文化”,通過它的“精神影響”可以達到長期的、巨大的熏陶效果。因此,我校歷來十分注重挖掘精神文化資源對教師、學生進行引領、熏陶。65年的辦學積淀,形成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藍中精神,在它的影響和熏陶下,藍中人獲得了進取的力量源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精神風貌;比如,憑借校具有鄉土文化特色的校本教材《清代著名文學家――林嗣環》,用林嗣環的求學進取精神來激勵每一個藍中學子。
3.活動展示。我校生源主要分布在官橋、龍門、虎丘、西坪、蘆田、龍涓、大坪六個鄉鎮,大部分學生家長制茶或經營茶產業,幾乎都是“在家的很忙,在外的很遠”,因此,我校寄宿生和留守學生特別多。針對這一特點,我校充分挖掘關工委、家庭、社區等社會德育資源,努力構建“三位一體”的綜合教育管理機制。如與官橋派出所、交警中隊、敬老院,安溪茶廠,武警安溪中隊,安溪慈山農中等建立共建單位,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同時,學校每年都舉辦校園科技文化體育藝術節、宿舍文化藝術節、“慶中秋?迎國慶”游園活動等多種文體活動,為廣大學生搭建各種展示自己的平臺。通過活動,讓學生們感受寄宿的樂趣和學校的溫暖,從而更加自覺、自律和自愛。
四、特色辦學,關鍵在于環境“突圍”
校園是學校最基本的物質條件和人才成長的基地,環境具有育人功能。因此,建設一個具有文化品位,環境優美,特色鮮明,功能完善,景觀良好,學習生活舒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型校園是十分重要的。農村中學要走特色辦學之路,環境“突圍”也是十分關鍵。
我校坐落在安溪官橋鎮赤嶺村村部,與鎮中心距離5公里,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建校65年來,雖然學校規模不斷擴大,各種建筑不斷增多,但校內還保留許多早期建筑,特別是一些年代較久的石頭建筑,學校缺乏整體的規劃和布局,新舊建筑、磚石建筑“混搭”嚴重,校園環境整體較差。2009年秋,隨著創辦“省二級達標高中”和校安工程建設各項工作的逐步推進,學校確立了“再造一個藍中,打造花園式農村中學”的工作目標,實現了校園環境的整體“突圍”。
兩年來,我校聘請設計院對學校進行整體設計,先后完成了瑤閘樓、露水玉珍樓、林配綜合樓、標準運動場、新大門等五大工程的建設,同時還對整個校園進行綠化、美化、凈化?,F在的藍中,已經今非昔比:青山環抱,群峰拱衛;布局合理,格調高雅;坐西向東,朝氣蓬勃;新舊混搭,大方古樸;群雕羅列,時尚文明;綠樹成蔭,寧靜美麗……,經過精心設計、合理規劃,一個集文化、學習、景觀、活動、休息為一體的育人“花園”已經形成,在這個花園里,每一個區域都具有教育功能,每一項設施、每一個自然景觀都滲透教育因素,起到了更好的育人作用。
近三年,我校的特色辦學風生水起,辦學質量不斷提高,中、高考佳績頻傳,呈現“初高中比翼雙飛”的良好局面。中考方面,上高一級學校升學率和上一級達標中學正式錄取線的學生數居同類學校前列。2010年中考,初三年(1)班林宇萌同學英語科以149.8分的佳績位居泉州市第一名。高考方面,2009年,本科上線人數近300人;2010年,本科上線人數達328人;2011年,高考上本一33人,創歷史新高;本二以上304人,本科上線率近60%;文科最高分林梅萍同學以619分位居全縣第五名,體育類考生陳桂生同學更是以文考537分勇奪全省第一名,其體育綜合總分617.85分,被有全國三大體院之一的武漢體院錄?。粚W科競賽方面,三年來已有55人獲得省級以上獎項,16人獲得市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