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給排水設計要點范文
時間:2024-02-06 17:34: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景觀給排水設計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住宅建筑、室外給排水、環保、設計依據、程序、要點
中圖分類號:S27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住宅建筑室外給排水設計工程是城市市政基礎建設工程的重點,是建筑給排水設計的重要內容,在市政規劃和整個建筑工程建設中均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設計的好壞還與住宅建筑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所以環保、節水、可實現水循環再利用的最優化給排水系統成為諸多設計者精心研究的課題。
1、室外給排水設計依據。
室外給排水系統是連接市政給排水系統和住宅小區建筑給排水系統的橋梁。設計即要符合市政給排水規劃要求,也要滿足建筑物本身的需求,同時還要處理好各期工程的設計深度,不違反相關的規定和規范。通常可以為設計提高依據的規范有《室外給水設計規范》、《室外排水設計規范》、《建筑給排水設計規范》、《居住小區給水排水設計規范》、《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等,在設計中要準確運用規范中相關內容,選擇適用的條件,在滿足規范規則的同時,并依據建筑實際情況,結合運用單位要求等和建設單位共同制定設計程序,因地制宜、恰到好處的做到設計的先進性、合理性和經濟性,以取得最優化的設計成果。
2、室外給排水設計程序
住宅建筑室外給排水設計,除了要依據國家相關規范規定外,還要掌握與設計相關的所有資料(如住宅建筑離附近污水處理廠距離、周圍地質情況、供水情況、供水方式、各個給排水系統間的關系及管線間的關系等等),以便做出合理的室外給排水設計方案。通常設計程序可按六步走:①收集相關資料、了解當地供水排水情況及管理要求等。②確定項目水源、系統分區,一般住宅區給水引入管由臨近的市政道路配水干管接入,關于市政道路配水干管的水量、水壓等資料可以向當地供水運營單位咨詢,給水系統分區需結合單體給水設計及當地市政水壓確定直供區域、變頻增壓區域。排水系統的設計要以方便管理、利于污水、生活水排放、再利用為原則。③計算用水量排水量。計算可根據最新修訂的《室外給水設計規范》、《民用建筑節水設計標準》、《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等規范,并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取適當的用水定額和時變化系數等計算生活用水量,根據建筑規模、高度、使用性質等計算室外消防用水量等。④根據管段流量選取符合室外給排水系統實情的流速,計算管道直徑。⑤依據相關規范,結合水質要求、系統壓力、當地習慣及計算數值等,選擇最適合的室外給排水系統所用管道材質。⑥管道布置、計量設施及配件設置。根據《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結合項目實際,注重利用住宅區公共用地,統籌考慮與其他各專業管線間的關系,對室外管道進行合理布置,做到有機協調、互為一體。
3、室外給排水設計要點
通常從功能上來說,設計時常把住宅建筑室外給排水隸屬于建筑給排水的一部分。而實際上它不單單需要考慮滿足建筑居住上的需要,還要考慮與市政給排水的銜接,因此需要考慮的方方面面比較多,是最能體現給排水設計師綜合素質的一項設計,需要有熟悉的專業知識和足夠的業務技能,現筆者從環保、節約、水循環再利用角度出發,將需要注意的設計要點概述如下:
3.1室外給排水設計要點概述
結合上述室外給排水設計程序,筆者認為在收集相關資料進行設計時要注意:對住宅區內的單體建筑需要預留室外給排水系統的位置和方向,以方便后期施工需要;盡量運用住宅區已有的資源(例如,可將消防水與景觀水結合使用,利用已有的消火栓資源,市網水壓直接供水等),以減省造價,節約成本;設計牽涉到產品的選用要盡量采用科技含量較高且節能環保的產品,選用的管材要以環保、長壽、方便維修為原則,盡量避免給后期維修費帶來負擔;管道布置要嚴格參照《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的要求,合理布置各種管線的順序,室外消防給水管道應布置成環狀, 其進水管不宜少于兩條,給水管在住宅區內連成環狀,當一條進水管發生故障時,其余進水管應能保證全部用水量;雨水設計應盡量實現循環綜合利用,雨水口應盡量采用立箅式雨水口,以利于住宅區環境美化;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設計時應注意室外消火栓和水泵結合器的設計,室外消火栓除了要滿足室外消防撲救半徑的要求外,還要滿足距水泵接合器15到40 米內應設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要求,且幾組水泵接器宜分點設置;總之需要注意的設計要點十分多,不能一一列舉。此外,個人認為從近年來的行業設計實踐來看,室外采用分質供水排水不但可實現水的循環再利用,還可有效節約水資源, 做著重論述如下。
3.2室外給水系統分質供水設計。
為了節約水資源,近年來室外給水設計依據“高質高用、 低質低用”的用水原則,可實行分質供水。通常住宅區的給水主要包括生活飲用水、生活雜用水(綠化、澆灑、 洗車等)、 水景用水和消防用水。設計時應針對用途具體分析,生活飲用水的對水質要求較高,宜用市政給水作為水源,一些高檔住宅區可設置直飲水系統,以市政給水為源水,后進行深度處理供給。生活雜用水及景觀用水對水質要求較低,可設計使用再生水,將優質雜排水或雨水收集處理后(處理后的出水水質要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標準》中的綠化、沖廁和灑掃路面標準。景觀用水的水質要滿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 環境用水水質》的規定,方能使用)用于沖廁、綠化、景觀等用水。而消防用水則可單獨考慮將市政給水作為水源,也可與景觀水池結合起來一起考慮??傊?,確定好分質供水后,還要結合市政資料,通過水量平衡算出住宅區每日自來水用水量、生活污水排放量、中水系統規模及回用目標、景觀水體的補水量等等,隨后才能依照上述設計程序,進入管道選材、選徑、布置等流程,逐一完成全部給水設計工作。
3.3室外排水系統分質排水設計
與給水系統水用途相對應的分質排水設計,首先是根據市政排水接入點的位置、標高、管徑合理地劃分各部分排水區域,確定排水管線的走向及位置,設計時要遵循“各區域附近有市政接口的則就近排放,無市政接口的要考慮與其它區域的連接”的原則。生活污水的排放,由于污廢水需要分流,在室外地坪標高及排水接口標高允許的情況下,污水排水坡度應盡量≥1%,以減少污水管道的堵塞。生活雜排水管線的敷設要依據水處理站的位置和標高來確定。綠化排水是利用綠地的標高高于周邊道路標高,并依靠坡度重力散排至道路的雨水口,或利用土壤的吸水性、滲透性下滲到地下水中。而水景排水設計其水池應設泄水口和格柵,同時也不可忽略溢水口的設計,避免暴雨造成水位升高或池水外溢。雨水排水設計要注意其綜合循環利用價值,衡量設計的標準是不增加建設區域內雨水徑流量和外排雨水總量。通常設計時可將雨水收集后經混凝、過濾、沉淀、消毒處理后,用于生活雜用水,也可讓雨水經土壤滲透凈化后補充地下水或將雨水適當處理后回灌地下水層。
總之,隨著人們對居住環境要求的提高,室外給排水設計更應立足長遠,嚴格依照相關規范,深入研究工程實際和當地實際,結合工程本身特點和功能要求,做好技術匯總,抓住設計要點,充分體現環保、節水、再利用的設計意識,才能不斷為給排水系統的正常運營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
參考文獻
[1]陳銳;淺議住宅建筑工程給排水設計與優化[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年13期
[2]鄭可子;淺析住宅建筑給排水設計常見的問題[J];廣東科技;2010年12期
篇2
【關鍵詞】綠色生態;住宅區;給排水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91.6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要建設綠色化與生態化的住宅區,則離不開綠色理論、設計、建材、施工以及管理。當前在設計綠色化與生態化的住宅區當中,面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給水與排水的設計[1]。住宅區內給水以及排水的設計在整個住宅設計工作當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部分,并占有重要地位,將對住宅整體的設計效果產生直接影響。本文從綠色生態住宅區的建設角度出發,探討了給水與排水的設計要點。
1在住宅區當中制定科學化以及合理化的生活用水規劃
為確保住宅區當中的水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并使住宅區內部的生態環境以及水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則在設計綠色化與生態化住宅區的給水排水系統之前,應規劃好住宅區用水。將城市水環境以及水資源的總體規劃作為依據,制定科學化以及合理化的住宅用水規劃。在規劃時,應當堅持以下原則,即供水分質、高用高質以及低用低質;對于不屬于市政供水范圍內的部分水資源要充分利用,例如生活污水以及雨水等,可以對這部分水資源進行處理之后,實現回收再利用。規劃的具體內容為以下兩方面。第一,實現水量平衡,按照相關標準中所提到的要求,對收集雨水的總量、排放污水的總量以及生活用水的總量進行計算,同時考慮回用雨水以及污水,計算出住宅區內所需的市政供水量。第二,制定回用率以及節水率方面的指標[2]。將高用高質以及低用低質作為制定原則,合理確定水費計量標準。為了將市政對于住宅區的供水量減少,以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則可以對出水壓力進行控制,或利用收集的雨水等。盡量使住宅區當中的節水率在20%以上,使用雨水以及中水的比率在總用水量當中應大于30%。
2綠色生態住宅區當中的室內給排水設計
2.1飲用水的綠色生態化給水設計
要建設綠色化與生態化的住宅區,室內環境的完善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如果室內給排水設計不合理,將會對居民的正常生活與身體健康產生嚴重影響,因此要重視室內用水設計。當前,住宅區當中的自來水容易受到生活污水與工農業污水的污染,難以保證水質的質量。部分輸水管道已經出現銹蝕,也沒有定期對水箱進行清潔與消毒,也導致了水質下降[3]。對此,應定期清潔給水配件、給水儲存裝置、給水管線以及其他給水設備等,從而減少水資源被污染的概率。此外,在住宅區當中,飲用水在總供水量當中約占3%至7%,為了保證飲用水符合綠色生態化建設標準,可以在住宅區當中設置飲用水的一級凈化裝置,從而為住宅區居民提供直接的管道飲水,如此一來,不僅有利于保護居民的身體健康,而且又有利于能源的節約。
2.2室內污水的綠色生態化排水設計
在住宅區室內的污水會釋放出危害人體健康的揮發類化合物、微粒以及氣體;特別是在廚房以及廁所當中,潮濕的環境則更容易滋生出有害病毒與細菌。完善以上區域的排水設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應選擇密封性良好的衛生潔具產品,以預防臭氣外溢;應在建筑凹槽或管道井當中集中設置出戶的管線,不應將管線在其他住戶中穿越,從而方便檢修以及預防滲漏的污水對多個住戶造成污染。應將不透水類型的材料作為廚房以及衛生間的地面鋪設材料,并使地面保持一定的坡度,約為0.01至0.015之間,在地面設置地漏,其標高應比地面低5毫米至10毫米[4]。因為地面排水的一個主要裝置為地漏,因設計地漏的位置為最低,當出現意外時,其排水通道就容易發生堵塞情況;而當排水橫管以及地面低于地漏標高,則會引起地漏冒水現象。對此,可在地漏當中設置深水封或存水彎,并在設計時選擇密閉性較好,可以進行調節、可以有效防止污水溢出的鐘罩式產品。
2.3室內給水排水系統的綠色生態化聲環境設計
給水與排水系統在運行時產生的噪聲會對住宅區居民的正常生活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在大部分居民都已經休息的情況下,因此要完善給水設計以及排水設計,以控制噪聲,構建綠色生態化住宅區。要有效控制給水排水系統所產生的噪聲,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對產生噪聲的源頭加以控制,可以對住宅室內的給水管道原有的流速加以控制,從而使管道壓力得以降低。在高層建筑當中,應將水錘消除設備安裝在各供水分區的管路當中,以達到減壓的目的,也可以將自動化排氣閥安裝于供水立管的最高位置,從而有效避免出現汽蝕噪音。應合理構造衛生設備當中的水力條件以及給水配件,將空氣混合裝置安裝于出水配件當中,以便使汽蝕噪音得以降低,同時也可以降低開啟水閥時所出現的出水哨叫聲。如果供水管道容易出現共振,而引起噪聲,對于共振噪聲,解決的方法為,可以將比重大以及壁厚的的材料做為管道材料或將可以實現彎曲的橡膠接頭安裝于給水支管當中,以達到隔振降噪的目的。
在控制排水系統所產生的噪聲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對不同橫管間以及橫管與立管間的連接進行調整,也可以將特設配件加裝于排水管道當中,以使水流的流速以及水躍高度得以降低,從而使管道內部的氣壓狀況得到改善,使氣壓變得穩定,從而使噪聲得以降低。還可以對水封高度進行控制,預防水封發生冒氣現象而產生涌動噪音。
3綠色生態住宅區當中的室外給排水設計
3.1雨水系統的設計與利用
利用雨水可以節約水資源,有利于建設綠色生態化住宅區。在住宅區當中利用雨水時,可以采用直接與間接兩種方式。直接利用指的是收集雨水后,并經過消毒以及沉淀等處理,將凈化后的雨水用于洗車、水景補水以及沖廁等,或將其作為補給中水的水源。間接利用指的是對雨水進行處理之后,再將其用于地下水的涵養與保護工作。其中利用雨水的一種最直接與最簡單的方式為土壤滲透。滲透的常用設施包括綠地以及嵌草磚等。
3.2景觀用水以及綠化用水設計
在景觀用水設計方面,應注意以下事項。第一,在規劃住宅區水景時,應將住宅區的地形特征作為依據,合理設計。第二,應對水景當中的硬件設施進行完善,如噴水設施以及涌水設施等[5]。第三,應實現景觀用水的循環,并采用中水系統來優化景觀用水,以使其水質得到保證。第四,為了避免水景中的動物以及植物遭到破壞,則應保證景觀水的無臭與無毒以及清澈,避免景觀水當中出現致病菌。因此,如果將再生污水作為景觀水的補給水源,則應將其中的營養物去除,并進行脫氯處理。在綠化用水方面,應盡量將收集的廢水以及雨水作為綠化用水,避免或盡量少將市政供水作為綠化用水,為了避免噴灌時出現噴頭堵塞現象,則應使SS在30 mg/L以下。
4結語
綠色生態是人類經歷工業文明發展過后,對于遺留問題進行反思而得到的成果,體現了現代人對于生命本源的渴求。綠色化以及生態化的住宅區符合人與自然實現和諧相處的要求。住宅區當中的給水與排水設計則是綠色生態化設計當中的一個必要部分,綠色以及生態的給水與排水設計能夠有效促進居民的健康,并對居民索取自然的程度加以控制,將環境污染減少,有效保護環境。
【參考文獻】
[1]霍艷敏,王金波,黨麗妮,王大慶.現代住宅建筑給排水設計淺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1,24(11):90-91
[2]肖巍.淺談住宅給排水設計的小細節――給排水設計工作的心得[J].民營科技,2010,26(17):547-548
[3]李偉光,周斌.淺析建筑給排水設計及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1,34(18):702-703
篇3
Abstract: urban landscape is the center of the city people's leisure activities, is also one of the best places to enjoy the quality of life. Good planning and design urban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nd landscape, is to bring people to the final benefits. In city planning, city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design is the core of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This article first from some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design theory, then contact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of chongqing garden show park design examples for the analysis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ipe network design process. Key words: desig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ity garden
中圖分類號: K928.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園林給排水的特點
園林給水的特點
園林用水點分散,地形起伏,高度變化差距大,水質也各異,需要分別處理,因為時間的不同,導致季節性變化大。
水源選擇
只要是滿足水質良好、水量充沛、便于防護的要求的水質,就可以從就近的城市給水管網系統接入,也可以從一處或者幾處就近水廠的給水干管接入。如果附件沒有給水管網,那可以首先選擇地下水源,再就是湖泊、河流或者水庫的水。
選用的水質標準為不渾濁、無有害物質、無色、無味,并且經過檢測不含有傳染性病菌。物理化學性質、毒理學、細菌等都達到相關的標準。
園林給水管網的布置與計算
給水管網的基本布置形式和要點
1、樹枝形式的管網。這種設計方案比較簡單、省材料,樣子像樹枝狀,適合用于比較分散的用水點和建設初期的構造。它的缺點是不能保證供水一直很通暢和順利,如果有一點受到影響,那么就會大面積的被牽連。2、環狀管網。環狀管網是閉合的形狀。在建設的時候耗費材料多,投資大,但是其可靠性高,并且供水可以互相配合和調劑。
給水管網布置的一些原則性問題
在設置管網的時候,要確保安全可靠、布線簡單,投資盡量減少、管線布滿,三指標符合規定的要求,并且要將以后的規劃設計考慮在內。
布置給水管網時,應該靠近調節設施和主要供水點,并且在確保不受凍的情況下,因地制宜的選擇鋪設方式,避開難以施工的地段,并且盡量減少土石方的工程量。盡量避開園路,埋設在綠地下,與其他管道按照相關的規定保持一定的距離。
布置管網的相關規定
布置管網的深度問題,在容易受凍的地區,應該埋設在冰凍線下四分米的以下的地方,不易受凍的地區,埋設的深度也不能小于七分米;因為埋得過深,會導致工程花銷大,埋設的過淺,管道的安全問題又會受影響。
選擇管道材料的時候,可以選擇黑鐵管、鑄鐵管、石棉水泥管、白鐵管等等。
閥門及消防栓的配置是必要的。為了便于檢修,在節點的地方應該設置閥門、閥門井等設施,其中每隔500米的地方可以設置一個閥門井。配水管上消防栓的安裝問題,間距一般都為120米左右,然后其離建筑距離大于5米,離車行道距離小于等于2米為最佳。
用水量計算
用水量是管網工程設計施工過程中必須考慮的一項基本數據。用水量標準是國家根據每個地方、城鎮的一些生活水平、習慣、氣候、性質或者生產性質等要求的不同設定的標準。
最高日用水量除以平均日用水量,就是日變化系數Kd,農村的用水量偏高,一般是1.5到3.0之間;城鎮的一般是1.2---2.0之間。把最高時用水量除以平均時用水量,就是時變化系數,農村的時變化系數一般是在5—6之間,城鎮的一般取1.3到2.5之間??傋兓禂禐閮蓚€系數的乘積。在園林規劃設計中,一般取Kd為2—3,Kh取4—6。
管段計算流量等于管段傳輸流量和節點流量之和。管道流量的含義是單位時間內通過某管道的水量,其數量等于管道斷面積S和流速的乘積V。Q=S*V,由這一定義和公式可知,S和V就是相互制約的。當Q一定時,S變大,那么流速就變小,但是管道斷面積變化的情況下,對管材的投資也會變大;當S變小,那么V就會變大,這樣對水頭的損失就會隨之增加。這兩個因素要根據實際情況權衡,以選擇一個合適的流速,使得水頭損失和管材的浪費達到一個中間平衡的狀態。這一流速就是經濟流速。經濟流速一般可以采取經驗值,比如小管徑情況下,D在100---400毫米之間時,可以選取V為0.6—1米每秒,在大管徑的時候,D大于400毫米的時候,可以選取V為1—1.4米每秒。
在實際的公園各個節點的用水中,時間是不同步的,比如澆灌一般是在清晨或者傍晚,而餐廳用水一般在中午前后。用水時間不同,所以可以合理安排用水時間,錯開用水高峰期。
分析重慶園博園給排水管網實例
本文針對管網的設計,選取了重慶園博園為例子,進行排水管網設計的分析。根據它山地公園的特點和地形外貌,設計出了適合山地公園的排水管網設計方案,做到了因地制宜和依山就勢,并且滿足了給排水的功能要求。園內的最高標高是427米,最低的是271米,高度相差100多米,山勢險峻,地勢復雜,并且有一定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
園區主管道設計
如果在山地采用和一般城市市政主干管的管道埋設方式,那么就會有優點,也會有缺點。優點是安裝簡便,而且便于檢修,但是缺點是管溝安裝在人行道的下面,這樣就限制了人行道的最小寬度。所以根據園博園的地勢要求,采取了管道直埋的方式,減少對山體的破壞。管道斷面如下圖:
雨水的收集和利用
山區地勢需要考慮其實際地勢,采取不同的雨水排放方式,并且還要考慮水資源短缺和防洪的問題。所以,在園博園的雨水系統中,設計了雨水收集、儲存、利用系統。山區公園一般在下雨的時候,雨水匯集迅速,并且容易造成對水土的沖刷和破壞。所以為了綠化植被,一般采取明溝排水,在廣場的雨水可以采用管道收集。
雨水儲存系統中,可以利用地形、雨量和氣候條件,來營造雨水花園,達到節約資源的目的。雨水利用系統中,可以利用水泵來綠化和澆灑周圍的道路;收集到的雨水可以用于道路澆灑、綠化環境、為景觀補水,這樣可以起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污水的處理問題
園博園面積很大,地形變化復雜,所以一般采用污水就地處理方式、環保生態廁所相結合、利用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道等三種方式對污水進行處理。
總結
園博園的設計有它自己的特色,主管道采用的是依地勢直接埋設的方式,合理利用高位水池,并且利用雨水花園和水體來收集和利用雨水,污水處理方式也根據地勢的變化來實行不同方式的處理。在園林給排水系統中,不僅要考慮經濟方面的節約問題,也要考慮實際的地形和需要,從而設計出符合規劃設計的管網設計方案。
參考文獻:
[1]羅建、任榮志.重慶園博園給排水管網設計探索,風景園林,2012(5).
[2]陳幸.園林中給排水工程的特點及相應措施,江西建材,2011(2).
篇4
關鍵字: 老城區現狀 排水系統 改造措施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氣候的異常,極端氣候災害的增多,洪澇災害趨多趨強。原有的城市排水設施都不能滿足現狀要求。因此,對老城區的排水設施進行改造和對新城區的排水系統的合理設計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排水系統現狀:
我國老城區的排水系統一般均用雨、污合流制,在其改造、擴建工程中排水體制的選擇是首要問題,它直接影響到排水系統的設計、施工、維護和管理以及工程投資與運行費用,對城市排水規劃和環境保護的影響深遠。從理論講,分流制是比較科學、先進的,有許多優點,但事實上,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將合流制改造為完全分流制系統比較困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①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滯后于排污管網,不少實施分流制城區的污水因沒有出路而接入雨水管網或直排入水體。
②由于資料缺乏監管不力,一些施工單位及居民圖方便將雨污管道錯接亂接,導致雨污混流。
③一些排污企業為了偷排漏排,非法將污(廢)水偷排入雨水管網。
④部分住戶擅自將住房陽臺改為廚房或將洗衣機搬至陽臺,利用陽臺雨水立管排水從而使污水進入雨水系統。
⑤一些洗車場洗車污水及建筑工地生活污水直接流入雨水系統。
⑥在現狀合流制排水管網改造成分流制的工程中,需增加一套排水管網,不但牽涉面廣,實施難度大,而且投資高,耗時長,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二、具體改造方案分析及措施:
成功的分流制系統存在不是之處,一方面分流制雖然減小了污水廠的處理規模和投資,但需增加污水收集系統,其工程量及投資較大。20世紀 60年代,美國曾對600多個城市的排水系統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把直排式合流制改造為截流式合流制與將其改造為分流制的投資比為1 :3。另一方面分流制中雨水管網在絕大部分時間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造成資源浪費,尤其是在氣候干燥、雨量貧乏的地區,這種浪費更加顯著。另外分流制在雨季時污染嚴重的初期雨水都直接排入水體,在減小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同時卻增加了非點源污染問題。
合流制排水系統分為直排式、截流處理式和全處理式。我國老城區的合流制水系統均屬于直排式。為了解決雨水徑流對水環境造成的污染問題,產生了截流式合流制,目前老城區管網改造工程中多采用該種體制。這種系統對帶有較多懸浮物的初期雨水和旱季污水進行處理,有利于保護水環境,但另一方面超過設計截流量的混合污水溢流到排放水體造成局部和短期污染。此外進入處理廠的污水,由于混有大量雨水,使原水水質、水量波動大,對污水廠的運行產生沖擊,并對污水廠的處埋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投資和運行費用。對于排水改造應充分借鑒國內發達城市和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避免走彎路,不要盲目模仿,生搬條款,應根據實際情況經綜合比較后選擇合適的體制。排水體制的選擇應充分體現前瞻性、全局性及戰略l度,從動態發展的角度進行研究。排水體制應考慮整個流域水體的保護以及遠期城市的發展對環境的要求,隨者社會經濟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環境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1.對現有老城區的雨水系統進行改造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①在整治河道的基礎上完善城市排水設施,提高城市排澇、排洪能力,逐步消除市區的雨澇災害;
②選擇合理的排水、排洪、防潮方案。用最經濟的手段充分利用地形,結合城市防洪標準,嚴格遵守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散就近排入受水體;
③在經濟、合理、可行的前提下,城區的雨水排放盡量采取“平時自排為主、汛期電排為輔”的方式合理布置排水管道和設施。
④整個城區雨水系統的改造規劃應結合城區的土地利用規劃,做到以近期為主,近遠期相結合,避免在短期內進行二次改造。
2.對現有老城區雨水系統改造設計進行分析,提出以下具體對策:
①盡量利用已有的排水設施,局部增加現有管渠容量。對于成片現狀地勢低洼區(主要集中在舊村),由于集體改造代價太高,而且也不現實,建議近期設臨時泵站,同時對合流管渠進行截流改造。遠期在舊村改造的同時,逐步提高現狀地面標高,重新設置分流排水管渠。
②盡快完善管道建設,堅持排水管道與設施建設和交通道路建設同步進行。加強排水管理,健全管理機構,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及時進行管渠、河道清淤,保證雨水排放系統的暢通。
③城區雨水系統規劃應將城市排水、防澇、防潮統一考慮。
④全區雨水系統應統一規劃,統籌考慮,統一標準。規劃要有系統性、綜合性和超前性。規劃市政配套設施用地時應考慮擴建、改建的可能,適當留有余地。
3.對于雨水系統改造,除了對市政大管網進行合理改造,根據各區域地塊的雨水系統的現狀,還可以通過進行合理的利用來減少雨水外排量,具體做法如下:
① 雨水調蓄
“一蓄”是對由景觀水池的地區,可改造現狀景觀水池成為具有雨水調蓄功能的人工水體,減少地表徑流總量并對徑流洪峰進行調蓄,降低排水系統高峰時水量從而提高排水標準。
人工水體是雨水利用與景觀設計相結合的辦法,通過水體池容調節與水景設計相結合,在非暴雨季節,水景調蓄池在較小的水位變化范圍內主要起到景觀、雨水調蓄和改善生態等作用;暴雨時,利用常水位與最{水位(專門設計的溢流口處)之間的空間來調蓄暴雨峰值流量,暴雨過后再逐步恢復到正常水位。
② 滯水措施
“二滯”是指推廣透水地面,降低停車場地坪改造成滯水區,從而遲滯暴雨徑流。
③雨水利用
“三用”即積極開展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考慮通過源頭控制,減少排人排水系統的雨水量。通過初雨棄流沉淀砂濾蓄水池消毒(視情況而定)回用的措施,基本可以降低10%左右的外排雨水量。在雨水處理后將中水回用于綠化澆灌、道路沖洗及景觀水體補充等生活雜用水。
小結:
在城市化加快推進、超雨等災害性天氣l發的新形勢下,排澇設施建設管理與運行安全保障顯得尤為重要。市政排水建設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排水系統設計時應充分考慮水系網絡,確認設計標準及收水范圍。對中心城區低洼地區雨水排水系統在設計時應在經濟可行的前提下適當提高設計標準并應充分考慮地面控制標高和水體排放水位,以此通過水力驗算確定管道管徑和坡度,進一步完善城市排水功能,提升城市防御洪澇災害的能力?,F狀排水系統中存在一些問題如缺乏科學性、合理性,可通過加大宏觀管理力度、科學規劃給排水工程、做好防洪排澇工作、水資源的平衡,改進給排水工程系統設計的有關工作,確保更科學、合理的進行設計工作。
參考文獻:
[1]王強、張曉昕、韋明杰,北京市城市雨水排除系統規劃設計標準研究.給水排水2011(10)
篇5
關鍵詞:大型住宅小區;給排水綜合管網設計;地下車庫
中圖分類號:TU9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09)10-0052-02
一、概述
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庭汽車的保有量也在迅速增加,住宅小區停車庫的規模也在迅速的加大,1:1的停車位甚至都不能滿足要求,由此造成小區建筑紅線內地下車庫滿鋪。再加之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除了人車分流的基本要求外,小橋流水、鳥語花香已成為小區景觀建設的基本元素,車庫上部設計有大量的道路、綠化、水景等。而且大型小區的設備用房往往面積大,布置復雜,且絕大部分都設置在地下。
上述種種原因都使得居住區地下停車庫的面積大型化、功能多樣化、布置復雜化成為小區建設的必然趨勢。由此給大型居住區的給排水、雨水、消防等總體管網設計也帶來了很多新的問題。
現筆者結合曾參與設計的某小區的給排水設計實例,對大型住宅小區的室外管網的設計以及設計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闡述。
二、小區的總體特點
(一)地下車庫的建筑面積大,連接關系復雜
該小區由9幢小高層住宅、10幢洋房、15幢別墅商業裙房、會所、物業用房、幼兒園及地下車庫等組成,建筑規劃建設用地約為8萬平方米。小區總建筑面積約28萬m2,分兩期建設,筆者參與了二期設計。
小區9幢小高層住宅、10幢洋房,全部坐落在小區地下室上部,15幢別墅在地下室外,建筑物的分布是:靠江邊的是別墅區,接著是洋房,然后是小高住宅。小區內地下室為汽車庫和設備用房。
(二)管線多,規格大,系統復雜、敷設難度大
由于甲方為降低工程造價、便于后期管理,要求將小區內的所有供水、消防、動力、電力設備均集中設置在小區地下一層的設備用房內,這樣勢必造成小區總體管網多,管徑大,管道復雜。且車庫頂板上覆土深度有限,僅為1.2米,小區內設有水景、園建等景觀管道,還有暖通專業的部分管溝,空間非常緊張。
因此把所有管道都設置在覆土層是不現實的。為方便施工和后期管理,將壓力管線均敷設在地下車庫內。
三、給排水綜合管網的設計要點
(一)給水、熱水、消防等有壓管道均設于地下車庫頂板下
本小區地下車庫層高3.6米,扣除800mm的大梁(人防的部分地方還有1.0米的大梁),大部分地方凈高只有2.8m,而甲方為降低土建造價,不愿意再加大車庫的凈高,為滿足規范和使用要求,留給設備專業的布管空間就相對較小。而暖通專業的地下車庫風管、住宅的給水及消防管道、電氣專業的電纜橋架都要設置在車庫頂板下,這就要求我們在管線布置時要統一協調,盡量避免交叉。經過水、暖、電三個專業的協商配合,最終決定:因水專業進單體管道較多,管道走車庫周邊最,可就近接入單體;其次是暖通管道和電氣橋架。
本著一個大原則:小管讓大管,有壓讓無壓,從而保證了地下車庫的使用高度。
(二)市政給水管道設于車庫頂覆土層內
本小區市政給水管道為兩路進水,繞小區成環并在其上設置室外消火栓,將水供至地下室貯水池,并且在小區環狀管網上還應考慮布置室外消火栓以及綠化澆灑用水的灑水栓。由于商業用水與生活用水的計量方式不同,在市政管網單獨設置一塊水表引至各個商業用水點。鑒于以上兩種管道與地下車庫以及各個單體的聯系不大,且主要用于室外給水及消防,為了盡量減少地下車庫的安裝難度,將上述兩種管道設于地下室頂覆土層內,并盡量設于綠地下部,可盡量避免上部荷載對管道的影響。
(三)污水管道優先布置,并與其他管道全盤考慮;化糞池分散布置
按照城市排水體制,室外污水和雨水為分流制排水系統,生活污水均經化糞池處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道。
由于污水管道數量多,連接復雜,且為重力流,必須優先布置。當然,優先布置并不是說就不考慮其它管道管線。我們最早在進行每個單體的設計時,水專業就與建筑專業及其它專業密切配合,根據室外總體與各棟單體的具體情況,確定單體的給排水與其它專業管道的進出口位置,做到排水管道與其它專業管道在室外均能避開,尤其在室外總體做到管道不沖突,不交叉,這樣就可充分利用覆土層的有限高度,將所有管道合理有效的布置。
由于本小區占地面積大、使用人數多,管線關系復雜,若是集中設置化糞池,將會占用很大的地下面積,且要增加大量的排水管道,對排水系統不利,同時也增加了以后維護工作的難度。考慮本小區的東西兩邊均為市政道路,且與小區同時施工建設,經與市政部門協商,在道路施工過程中為本小區預留了五個污水排放井供本小區污水排放。因此在室外根據具置,利用單體周圍無地下室的空地處分散布置了五個化糞池,將小區污水分散排放,避免了在中央車庫頂布置大量排水管道,從而進一步減少了各種管道的交叉。
(四)雨水設計采用暗溝與管道結合方式收集排放
前面我們已經提到覆土層的深度非常有限,且覆土層內有很多管道,如果雨水也按常規的檢查井、雨水管方式設置,那么雨水管道也要設于覆土層內,一旦雨水管道與排水管道相碰,將沒有足夠的高度讓兩種管道避開。通過與建筑專業以及景觀專業的協商,決定地下室車庫頂的雨水采用暗溝排水,溝寬300mm,以便于清通維護,坡度0.004,在暗溝上間隔適當的距離設置雨水篦子收集雨水。在車庫范圍外和別墅區設置雨水檢查井,將雨水暗溝排水改為雨水管道排水。在道路及單體周圍按照常規設置雨水篦子收集雨水。
小區地面雨水采用就地入滲和雨水滲管方式。
與污水管道同樣,市政也為本小區預留了四個雨水排放井供本小區雨水排放。因此將小區雨水分散排放,盡量可能多的避免了雨水管道與污水管道的交叉,減少了管道的敷設深度,降低了工程造價。
四、結語
建筑設計作為一個整體的工程,是各個專業協作的結果,有些方案在本專業的角度看起來好一些,但對工程整體的影響就不一定如此??梢哉f,一個工程各專業協同度越高,它的整體效果就越好。合作與協同的藝術對給排水工程師至關重要。給水排水設計中,往往受場地和標高的限制而需要考慮管線的相互避讓和調整,這是小區室外給排水設計中的難題。作為設計人員,我們按照國家規范設計,服務于甲方,服務于業主,向他們提供優良的服務是我們的職責。因此,在設計前,我們必須明了他們的要求和意圖,以便在確定方案時根據他們合理的愿望和要求來決定我們的取舍,這就要求我們設計之前不僅僅只收集技術資料,還要充分聽取甲方的意見和要求,并在設計中盡可能予以滿足。
篇6
【關鍵詞】景觀設計;園林;施工圖
前言
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是將人由心而發的設想與美好的現實結合起來的綜合設計。它不僅僅是把園林景觀方案設計落實到圖紙上面的一個深入設計,更是建筑、園林、藝術的結合體。本文中與大家探討景觀施工圖設計的一些內容與部分景觀施工圖設計的要點。
一、園林景觀施工圖設計內容
在我們拿到一個初步設計方案的時候可根據方案復雜程度適當增減施工圖設計圖紙。但一般都應包括封面、目錄、設計說明書、設計圖紙四大部分。在這四部分中最重要的是施工設計圖紙。按照設計步驟圖紙應包括總平面圖、總索引圖、豎向布置圖、總平面放線圖、種植設計圖、詳圖等等。設計圖中還包括結構專業、給排水、電氣專業三個方面設計,應有專業工程師設計。
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習慣把一個景觀設計方案分成兩部分來做施工圖設計。一部分是土建方面、一部分是植物種植設計方面;土建方面主要是設計施工圖設計說明、部分總圖與詳圖,無論是簡單的鋪裝、還是復雜的建筑小品等等都是體現整個景觀設計方案的思路與風格,所以在施工圖設計前期我都會與方案設計人員溝通,熟悉了解整個景觀設計方案的每個細節,力求做到景觀與自然的美好結合。植物種植設計方面,需要清楚標明植物種類、株行距、栽植位置、栽植密度、植物規格、數量。對于植物設計較復雜的的地段,可分為喬木種植圖、灌木種植圖以及地被種植圖。苗木統計表應包括序號、中文名稱、拉丁學名、苗木規格、數量及對苗木的特殊要求。在設計施工圖時要按照設計步驟,不漏項、圖紙詳細清晰,確保讀圖者能夠順利的指導施工。
二、園林景觀鋪裝、水景設計要點
(一)鋪裝設計
鋪裝設計主要分為各類園路、廣場、活動場地等不同的鋪裝形式。在施工圖設計中鋪裝的形式與材質往往是決定建成后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鋪裝紋理與尺度總會使人感受不同,通常大尺寸的花崗巖、石材等材料適宜大空間,而中、小尺寸的地磚和小尺寸的馬賽克,更適用于一些中小型空間。就鋪裝形式而言,尺寸的大與小在美感上并沒有多大的區別,并非越大越好。有時小尺寸材料鋪裝形成的肌理效果或碎拼圖案往往能產生出較好的形式趣味,園林中比較常用的還有一種仿自然的不規則鋪裝,如亂石紋、冰裂紋等,更具有樸素自然的感覺。
鋪裝的色彩與質感往往更能體現整個園林景觀的藝術性。例如兒童游戲場,可使用色彩鮮艷的鋪裝,造成活潑、明快的氣氛;在安靜休息區域,可采用色彩柔和素淡的鋪裝,營造安寧、平靜的氣氛;在紀念場地等肅穆的場所,宜配合使用沉穩的色調,營造莊重的氣氛。所以在設計鋪裝形式、選擇鋪裝材質時要符合整個園林景觀設計風格。
(二)水景設計
水景設計水景施工圖包括人工水體、各類水池、溪流、跌水瀑布、旱噴泉等。在水景施工圖設計中需要做的詳圖都必須清楚的表示出各個節點的結構做法、材質名稱等等。水景設計多數都分為靜態水景與動態水景兩大類。靜態水景一般為人工水體、各類水池等,主要設計內容有駁岸做法、池底做法與給排水的設計。駁岸設計需要根據整套景觀方案設計風格來確定駁岸的材料與構造,一般分為水生植物駁岸、仿木樁駁岸、草坡駁岸、自然山石駁岸、板巖駁岸等等。動態水景一般為溪流、跌水、瀑布、噴泉以及水循環系統等。跌水、瀑布在景觀設計中是比較常用的水景設計,所以在施工圖設計中要注意跌水高度、高差、落水位置、水流界面構造以及細部做法等等。噴泉設計要根據噴泉的體量大小設計噴射形式、高度、水系統管材的壓力等等。水景施工圖設計防水處理在南方多雨地區可做柔性防水,在北方降雨量較少的地區需做剛性防水。
三、園林景觀建筑、小品設計要點
園林建筑小品內容極其豐富,無論是傳統設計的亭、廊、榭、墻、或是實用的園桌園椅還是用以觀賞的雕塑、景墻、再或是輕巧美觀的裝飾構件、花格,這些都可以歸類于園林建筑小品。恰到好處的園林小品離不開精心的設計,所以在施工圖設計中我比較注意以下幾個要點:
(一)熟悉整套景觀方案設計思路,確定建筑小品風格
一方面在形式上要講究視覺效果,另一方面在立意上要強調精神文化的內容,這兩者必須結合起來。例如一組文化景墻需要通過它要體現內容來決定景墻外飾面的材質。
(二)根據景觀場地大小確定建筑小品體量
在施工圖設計中無論是景亭、廊架、榭或者是景墻、欄桿、路燈等等,都要根據園林空間的不同,對應設計平立面尺寸。例如在施工圖設計中可以先從總平面上確定好建筑小品的平面尺寸,再相應的做單獨設計。
(三)確定建筑小品的材料、質感與自然的融合
例如在中國傳統造園中我們常常會用到灰色青磚、自然石材作為外飾面,而在現代設計中往往會用花崗巖以及大理石等等來裝飾。
(四)滿足功能要求和技術要求
在施工圖設計中要注意不但要追求外觀造型的效果,還要滿足使用要求以及設計規范要求,例如臺階和園林坐凳的高度、寬度都有一定的尺寸要求,太高或太低都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所以在施工圖設計中有些功能性的建筑小品一定要人性化。
園林建筑小品應該說是最能體現一個景觀設計作品的風格,例如說在中國傳統造園風格中都會搭配中國古代建筑,古建主要是木構架結構,構件用榫卯方式結合?,F在的設計中也有用混凝土來效仿木結構設計。北方善于使用色彩,建筑的主體部分、也即經??梢哉盏疥柟獾牟糠?,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朱紅色門窗部分和藍、綠色的檐下部分往往還加上金線和金點,藍、綠之間也間以少數紅點,使得建筑上的彩畫圖案顯得更加活潑,增強了裝飾效果。南方使用的色彩就比較淡雅,多用白墻、灰瓦和栗、黑、墨綠等色的梁柱,形成秀麗淡雅的格調。而在現代風格的景觀中建筑小品外飾面多運用木材與板巖相結合,這種風格在平時的設計中常常會遇到,所以在施工圖設計中要注意材質的應用,還有建筑結構的設計要符合相關的規范。
篇7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水資源;污水;可持續發展
Abstract: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in the city an important part of good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the building of a good urban living environment of great significance. Especially in the current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city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must b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limited resources under the premis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hich requires the city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jects well in advance before construction related planning designs. This paper mainly for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ain problems,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relevant points.
Key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water; sewag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S276文獻標識碼:A
一、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市政給排水系統規劃缺乏科學依據
目前我國的水量預測工作主要是參照《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中有關規定,根據城市規模確定所在地區的人均綜合用水指標和人均綜合生活用水指標,以及不同性質用地的用水指標為參考,通過對歷史綜合用水數據的回歸外推得到。這種預測方法十分落后,可靠性差,主要表現在水量預測過高。很多國家的城市已表明了明顯的城市用水量與城市發展的 Kuznets 曲線進入下降區,1995 年全球實際取水量僅為 30 年前預測的一半。同時,我國不論在國家還是在區域層次上均缺乏對各種用水器具、用水工藝和用水行為的詳實系統監測,缺乏對新型用水技術替代規律和擴散規律的基礎研究和把握,缺乏對多種用水信息的綜合性、結構性分析手段和方法。
(二)排水體制不合理
傳統的防洪和排水設施設計中,強調采用分流制排水體制將雨水和污水盡快排出城市,忽視了城市徑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資源的利用。隨著流域整體水質的逐步改善,隨機性暴雨徑流和突發排放事件所帶來的對水體生態系統的沖擊,已日益成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內容?,F有的城市雨污分流排水體制并不能經濟有效地解決暴雨污染負荷問題。
另外,城市徑流污染問題的日益突出,迫使人們在排水體制的選擇中不能盲目選取排水體制,必須根據當地的降雨、水文和地質情況,經過詳細的經濟和技術比較后才能確定。特別是老城區排水管網改造,應對各種因素進行長期綜合評估,制定因地制宜的合理的改造方案,包括污水、暴雨和溢流污染負荷的長期和瞬間變化,暴雨負荷對污水廠的沖擊,城市管理和城市下墊面變化對暴雨徑流負荷的影響,當地的降雨特征和地質條件等,因此找到一種新的解決水危機的辦法是當務之急。
(三)造水”“、沖水”現象時有發生
近年來,無論是房地產基于市場需要的“造水”,還是用于城市大規模“生態環境”的“造水”,大部分都是只強調局部的景觀效果,并沒有過多地考慮其生態功能以及水體本身對城市或流域內水循環的擾動。這就使得大規模的所謂的“生態用水”進入城市,但并沒有發揮其生態的功能,反而增大了城市的需水量。
還有一些地區,在解決城市污水問題時,并不從污染本身入手,而是引水沖污,使得本身已經緊缺的水資源還要完成額外的任務。這種盲目地、不合理利用水資源的“造水運動”或“沖水運動”已經造成了水資源需求量的不合理增加,嚴重浪費資源。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加劇了城市的水資源危機和水環境危機,雨水和污水的再生利用已經提到了日程之上。
從全局把握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
(一)水資源區域性平衡的規劃設計
水資源區域性平衡的規劃設計由于我國特殊的氣候條件和地形條件,很容易出現南澇北旱,南澇北旱的直接原因是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嚴重不均,造成水資源的嚴重浪費。如果既不造成浪費,又能夠最大限度的滿足人民生活的用水需求,水資源區域性平衡的規劃設計無疑是關鍵所在,要求市政給排水工程的設計與規劃階段加強對各區域的用水估量,確保水資源的供求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
在給排水規劃設計之前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要實地的對居民、生產、生活、農、林、牧、副、漁的用水信息情況進行考察統計、檢測。另一方面,在對各區域的水資源需求量進行考察、研究時要詳細了解該區未來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避免對地下水資源的過度、過分開發。對各項資源進行合理的安排,實現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注重開源節流,預防在市給排水規劃時片面的看重短期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視了城市的持續性發展規劃設計。最后還要在市政給排水工程投入使用后加強追蹤,做好記錄,為以后的市政給排水工程規劃提供經驗和教訓。
(二)合理處理城市生產生活污水
1、合流制與分流制
一般而言,在新城區采用分流制,舊城區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鑒于我國目前排水系統的實際情況,真正意義上的分流制在實踐中很難做到。雨污系統中有一根接錯,兩個系統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據某污水廠廠外管網工程實踐證明,完全分流制必須從化糞池出口分流開始,并且采用專業監督和專業隊伍施工。同時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較嚴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中小城市建議以截流式合流制為宜。
日本東京區部地區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統,他們認為盡管合流制會增加污水處理量,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統可充分利用原下水道系統,將其進行改造、重建與完善的建設費用、技術要求均低于分流制,故廣泛使用。
2、污水廠排水去向
目前國家強調水的循環再用,要從“污染控制”向“水生態修復和恢復”轉變,因此污水廠處理后污水的排放以就近向可作為中水回用的途徑或可向內河排放作景觀用水為宜。而環境影響評價常以事故排放為由,建議將處理后的污水向外江江心排放,兩者矛盾如何協調值得進一步討論。
(三)雨水管道設計新思路
在缺水地區或地下水較深區域,盡量使雨水不排人下水道,盡量通過設計施工,將雨水滲透或截留。一則可以減少排水負荷,減少雨水管道投資;二則增加地下水補給,涵養地下水,進行水生態修復。另外,也可以設置雨水貯水池截留雨水作中水使用,但這要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譬如地下水位高,下雨后地面充分濕潤,地下徑流很大,就不宜采用滲透法。
(四)對給排水進行科學的規劃,解決水資源問題
1、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城市市政給排水要全面的提高水資源的效率,要達到與社會的發展趨勢同步。應開展一系列活動,以此推進城市的節水,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
大力地開發并利用好水資源
如果只是單純的從徑流里提取水資源,那么取水的利用率就極低,大量的過往水資源都沒有有效的利用。這就要求城市改變被動的供水局面,要充分利用并開發身邊流失的水資源。水資源的開發則應遵循“修建水利,攔河筑壩,調節徑流方向,采取蓄豐補枯”的原則。城市市政應積極主動地開發水資源,不僅僅要符合水源的開發規律,還要和水利部門開發計劃一致。水利工程還具備多功能、影響面廣泛的特點,所以在開發水資源時,要認真、仔細地進行對環境影響的評價工作。必須要把城市供水與防洪、航運、環保、發電、防洪等多方面的關系都要協調好,要有主有次,綜合平衡,達到趨利避害的效果,從而實現國民經濟的全面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要加強保護水資源
目前,水資源遭到嚴重的污染,對水環境造成了破壞,使可供人們飲用的水源逐漸減少,間接性的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短缺。首先,就要在給排水的規劃中依據水文、水力的關系和環境的容量,來劃分城市水源的一、二級保護區與準保護區,嚴格按照飲用水源的保護來進行分區給水;要杜絕排放新污染源的產生,要經過城市市政的規劃,并要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對其進行綜合管理。
(五)防洪排澇的規劃設計
面對自然災害頻發的現實環境,應充分樹立洪水對市政給排水工程帶來的大面積威脅,在市政排水工程的防洪排澇規劃時,應將設計重點放在排洪、排水的重現期標準銜接上,根據城市的發展規模、流域排洪面積等綜合因素進行實地考察與設計。在排洪措施的選擇上,我們應根據不同的地形、地貌做排水設施的合理布局,如果城市處于山區較多的地域,則應多考慮內洪來、退皆快的特點選擇全抬高的方案,并在人口密集的地區加設排水裝置。
提高市政給排水規劃設計水平的措施
(一)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正確認識市政給水與排水的統一性
自然界的水是循環的,給水和排水是統一的,人類社會對水的使用應服從這一過程。在水循環過程中,給水與排水是人類向自然界“借水”和“還水”的兩個程序,為了不破壞這一循環,給水和排水不可偏廢。在用水之后,必須對水進行再生處理,使水質達到自然界自凈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則,只使用而不處理,累積的大量污染物將超過水環境的容量,就會導致水資源危機和水污染現象,從而破壞水的良性循環,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二)樹立前瞻、動態的規劃思路
市政給水排水工程設施屬于公共物品,在市場經濟下若沒有政府的強有力支持,規劃實施的難度較大。因此,需要改變以前市政給水排水規劃期用最終藍圖的表示方法,應在論證城市的發展方向、城市資源與環境承載力的基礎上,結合城市發展的可能階段,合理進行規劃分期,每一規劃階段的內容應體現相應合理性與完整性,使規劃富有彈性,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同時,還應考慮城市發展的連續性,使給水排水工程設施分期開發建設與下一階段的繼續開發建設緊密聯系,保持持續發展,有利于城市的動態開發。
(三)因地制宜進行城市給排水的規劃設計
根據各城市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制定市政給水排水工程的建設目標和規劃,保護城市水資源和水環境的良好狀態。此外,規劃設計人員應及時掌握工程技術新動態和新材料發展,將有利于開拓規劃思路,解決以往困惑的問題。
結語
綜上,在對城市市政給排水系統進行規劃設計的時候,應該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其設計的基本理念,以城市建設的整體格局為出發點來對城市給排水系統進行規劃設計,與時俱進地加入一定程度的創新,運用先進的技術對城市市政給排水系統進行優化,建設更加完善的城市市政給排水系統,讓人們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更加方便。
參考文獻
[1]王長軍.市政給水排水工程規劃設計與施工管理[J].今日科苑,2009.20.
篇8
關鍵詞:工廠道路;設計思路;技術要點
近年來,很多企業在不斷的發展和擴張過程中,企業原有的道路已經難以滿足生產和通行的需要。所以在進行工廠道路改擴建之前,就必須切實明確設計思路和技術要點,才能更好地強化設計的水平和質量。因而本文結合某企業的工程道路工程實踐,就此展開以下幾點探究性的分析。
1 工程實踐
本工程屬于某大型國有企業的廠區道路工程,其廠區道路當前路面已經破損,很多道路路面出現了諸多斷裂和裂縫,局部路基明顯的下沉,兩側的道牙嚴重破損,整個廠區內缺乏統一的規劃與建設,而且傳統設置的道路沒有考慮線形要求,加上常年缺乏維修和管理,當前廠區道路系統已經難以滿足企業快速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需要重新規劃建設。
2 工廠道路設計思路分析
首先,整體規劃思路,結合該企業生產和辦公的需要,考慮到生產流程、安全環境、場地等因素,科學合理的布局整體空間,并將道路作為依托,合理的布局各種管線,給管理和維護提供便利,并對廠區的建設風格和規模進行了明確。其次,進行專項設計時,主要是緊密結合生產流程對建筑物進行布局和規劃,并利用廠區運輸設施、建筑物和空地對辦公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并在此基礎上對道路網進行規劃。尤其是在管網規劃過程中,應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例如給排水、通信、電力、燃氣、熱力等管線,才能更好地強化維護效果和降低維護成本,并在規劃過程中緊密結合實際實際需要確保其得到科學的設計[1]。
3 技術要點
3.1 道路工程設計技術要點
在道路工程設計中,主要包含了平面線形設計、縱斷面設計、橫斷面設計以及路基和路面的設計。第一,在進行平面線形設計時,充分考慮廠區現有生產設施布置及廠區發展規劃,在原有道路的基礎上進行平面線形布設,并對道路中出現的局部扭曲進行通直設計;第二,在進行縱斷面設計時,始終按照《廠礦道路設計規范》、《城市道路設計規范》中的有關要求,在不破壞景觀的前提下將其與建筑物改造進行有效的銜接;第三,在進行橫斷面設計時,主要采取兩種橫斷面的形式,其中一條道路采取5米的斷面形式,而剩下的道路斷面均采用的斷面寬度為7米;第四,在進行路基路面設計時,由于廠區的道路人員較少,而車輛較多,而且承載較重,因而對其承載性能要求較高,結合氣候、施工條件等因素,采取就地取材和便于施工的原則對其進行設計[2]。
3.2 管網工程設計技術要點
在管網工程設計中,主要是需要對給排水工程進行合理的優化和設計??紤]到工程實際建設的需要,例如綠化灌溉和后期的管理維護的便利性,在排水工程設計,其設計技術要點如下:(1)采取路面排水的方式將道路范圍內的雨水排出,而在道路的兩側由于主要的樹木和綠地為主,且道路的寬度在5~7米之間,所以路面范圍內的雨水量較小,加上工程所在地的蒸發量較大,但是降水量較少,正是基于這一考慮采取路面排水的方式,根據不同路段采取路邊排水溝或者雨水篦子收集雨水,匯集入廠區污水處理系統凈化后循環利用,且考慮到廠區基礎設施、未來建設的需要,還在道路的兩側預留了一定的寬度,并設置綠地,同時也提高了其空間和景觀上的效果;(2)將低洼地帶的雨水排出與排污措施相結合,尤其是在局部地區由于雨水匯集而難以將其排除時,采取雨水和污水排放相結合的方式將積水排除;(3)在設計污水管道時,主要是結合現有建筑物對未來新建的建筑物的排污預留一定的空間。
3.3 照明工程設計技術要點
在廠區道路設計中,照明設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程。所以在選擇燈具時,不僅要考慮到風格和意境的需要,而且還要考慮到節能環保和維修的便利性等方面,最后才能從成本上進行考慮。本道路工程采取高桿燈,燈的縱向間距是30米,能有效的滿足照明對亮度、眩光度和均應度的需要。高桿燈主要在道路的單側進行布置,并靈活利用道路邊的廠房、管架等設施架設燈具,可有效減少燈桿數量。而在供電線路方面,對于照度要求較高的區域,則采取敷設電纜的方式為其提供電源,且每隔30米設置一個電纜檢查井。
3.4 環境工程設計技術要點
在工程道路設計中,往往會忽視對環境工程的設計,但是環境工程又是一個必須面臨的問題,不僅其涉及的范圍較廣,而且與其它的土建工程之間相比而言,其具有的彈性較大,所以為了加強對其廠區環境的保護,致力于環境工程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實際設計時,應在細節之處著力體現環境設計,并在整個設計過程中始終堅持人本理念,從多方面將人文關懷體現出來,從而更好地彰顯環境設計的成效。例如在進行線路設計時,應設立必要的指示標志:道路標牌、廠區交通圖、建筑標志牌等;在道路急轉處為通行車輛設置凸面鏡;引進少量雕塑等來強調環境氛圍和生活氣息,從而更好地突出反映獨特的企業文化魅力所在[3]。
4 結語
工廠道路設計與一般道路設計存在的差別較大,所以工廠道路設計往往比一般道路設計的側重點各不相同。作為新時期背景下的工廠道路設計人員,必須致力于自身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和完善,切實加強專業技術知識的學習,加強先進經驗和施工教訓的總結,并在工程實踐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切實掌握工廠道路的設計思路,并掌握其設計技術要點,切實做好各方面的設計工作,才能更好地確保整個工廠道路設計的科學合理性,進而在確保設計質量的同時彰顯設計的內涵,為整個工程質量提升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為工廠道路系統的完善和優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段進兆.工業企業廠內道路設計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2]劉靜.廠區道路和綜合規劃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9(09):29-32+228.
篇9
關鍵詞:海島型地區,給排水設施,規劃
中圖分類號:TL353+2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沿海島嶼眾多,分布很廣,據統計,500 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就有7000多個。我國沿海島嶼作為海洋國土的重要基礎,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及經濟價值[1]。我國島嶼小島多、大島少,缺水島多、有水島少。針對海島地區的特殊性,在市政給排水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方面應創新規劃思路,采取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手段,使海島規劃建設科學合理、生態環保。
海島型地區給排水規劃需要注意的問題
按照海洋和大陸的過渡,城鎮類型可以劃分為海洋性城鎮和陸地性城鎮,海洋性城鎮又可具體分為半島型城鎮和島嶼型城鎮。文中所探討的海島型城鎮是指遠離大陸的海洋型城鎮,是一種特殊的地理單元。如何科學合理地規劃建設好這些島嶼型城鎮具有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2]。與陸地城鎮相比,海島型城鎮給排水設施規劃有以下問題需要注意:
1.1 水資源的缺乏性
海島四周被大海包圍,可以說并不缺水,但實際中大多數海島城鎮的淡水資源均十分缺乏。許多海島型城鎮都面臨海水倒灌的危機,在海島陸地上地下水資源非常短缺,許多海島城鎮不得不從陸地運水以支撐自身的發展。因此,在供水工程規劃中,對于淡水水源的選擇和獲取非常重要。
1.2 水環境的脆弱性
海島是海洋中間凸出的一塊陸地,一般都有起伏的地形,四面大海的圍合,使海島獨立形成一個小型生態系統,其資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尤其水環境,一旦破壞,重新恢復的難度將會非常大,因此,對于這樣一個敏感區域,在開發利用時注重水環境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1.3水安全的嚴峻性
海島型城鎮水安全主要涉及到風暴潮海洋氣象災害和島內防洪排澇的問題,風暴潮主要采用建設防潮堤和防護林的工程措施。而內澇問題的預防主要通過調蓄、下滲等削減暴雨徑流量的方式或者抽排來實現。排澇是水域的主要功能之一,與區域的安全和人居環境密切相關,同時也是水安全的評價指標之一。而排澇與雨水管理緊密相關,需考慮海島開發前后雨水徑流的變化對島內防洪排澇的影響。
海島型地區給排水工程規劃要點
2.1給水工程規劃要點
海島地區淡水資源匱乏,海島型地區供水工程規劃的首要任務是解決水源問題,目前很多未開發海島現狀用水主要依靠地下水,但長期大量開采地下水會引起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水量減少,以致枯竭,造成海水入侵,地面沉降。鑒于海島的特殊情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用水經驗,按照新加坡的“四個水喉”理念,從雨水收集利用,大陸引水工程,再生水利用以及海水利用等四個方面解決供水水源問題。
雨水的收集利用
新加坡分為六個集雨片區,建有十余個水庫和蓄水池,以便盡可能地收集雨水,實現雨水100%收集。我國海島地區可結合規劃分區集水,充分利用水庫和蓄水池作為景觀用水。如果集雨面積足夠大,可作為備用水源。
大陸引水工程
新加坡有超過50%的供水來自馬來西亞的柔佛州。我國海島地區可就近依托大陸地表水系合理利用引水措施將淡水資源輸送至海島,解決海島缺水問題,該辦法具有供水穩定的優勢,但是投資及對大陸水量分配要求較高。
再生水利用
新加坡在污水處理與回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利用微過濾和逆滲透兩項先進技術生產新生水,其衛生要求完全符合世界衛生組織的飲用水標準。我國海島的再生水可以作為工業用水、綠化用水、回灌用水,也可進一步深度處理作為供水水源。
海水利用
目前,海島區域海水利用的方式包括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其空間布局要因地制宜,因需而建,堅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3]。新加坡的海水淡化廠,利用反滲透技術,將海水淡化,供生產和生活使用。鑒于“海水淡化”成本較高,可根據實際情況用于部分片區。同時,海水可直接作為養殖用水和沖廁用水。
結合海島實際情況選擇不同水源方式,有效解決供水水源問題,然后根據規劃用水量合理選址建設自來水廠,以滿足海島用水需求。
排水工程規劃要點
(1)排水體制的選擇
一般而言,在新開發建設區采用分流制,現狀建成區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真正意義上分流制在實踐中很難做到。雨污系統中有一根接錯,兩個系統就相通,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據某污水廠廠外管網工程實踐證明,完全分流制必須從化糞池出口分流開始,并且采用專業監督和專業隊伍施工。同時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較嚴重,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因此海島城鎮建議以截流式合流制為宜。
(2)污水處理系統
污水處理系統獨立性較強,受外界限制相對較小,與大陸地區相比,主要區別為污水處理模式的選擇以及尾水排放和利用等問題。
污水處理模式的選擇
一般來說,污水處理有集中處理和分散處理兩種模式,對于處理模式的選擇,成片連接的海島在地形允許的情況下,推薦采用集中處理模式,盡可能發揮污水處理廠的規模效應,提高污水處理廠利用率。對一些被海水隔離的規模較小的群島,由于污水管道穿越較寬水面工藝復雜,或者需要設置污水提升泵站,對后期維護管理帶來諸多不便,建議采用分散處理模式,每個組團均設置小型污水處理設施,并考慮與中水回用系統合建。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要充分考慮分期實施的可能性,做到既不浪費投資,又能滿足經濟建設不同時期對污水處理量的需求。隨著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可靈活確定后續的建設規模。
尾水排放及利用的問題
國家強調水的循環再利用, 要從“污染控制”向“水生態修復和恢復”轉變,因此污水處理廠尾水排放以就近向內河排放做景觀用水為選擇之一。另外,城市污水經妥善處理后可作為低質用水,如作為工業冷卻水和雜用水(如廁所沖洗水、洗車水、灑水、消防用水、空調用水等)。城市污水資源化,在解決水污染的同時,也解決了缺水地區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污水的再生利用是開源節流、減輕水體污染、改善生態環境、緩解缺水的有效途徑,可以降低給水處理和供水費用,減少污水排放及相應的排水工程投資和運行費用,具有經濟、社會、生態三重功效,且由于海島內河水環境容量限制,因此對污水進行回用,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滿足水環境容量要求。鑒于海島淡水資源的缺乏性和水環境的脆弱性,污水處理廠尾水應作為再生水廠水源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3) 雨水管理系統
海島資源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對于這樣一個敏感區域,在土地開發利用時應最大程度地減少和降低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鑒于此,海島的雨水管理系統應采用LID技術進行規劃設計,對初期雨水徑流污染處理推薦采用“道路下凹式綠化帶”、“綠色屋頂”等應用LID理念的源頭式處理方式。
與傳統雨水管理方法相比,LID不但可以提高開發項目的環境效益,而且還能降低項目開發的費用。LID不僅能夠有效地在源頭去除雨水中營養物質、病原體、重金屬離子等,還可以有效減少地表徑流量,減少徑流峰值量,減輕市政排水管網系統的壓力,降低建筑區域洪澇發生的頻率,并能有效控制雨水沖刷帶來的污染物對收納水體的污染[4]。實施LID能夠充分體現綠色建筑的生態和節能理念,并且對初期雨水的污染治理具有處理效果更明顯、維護管理更方便的特點。對改善海島的生態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結語
針對海島型地區水資源的缺乏性、水環境的脆弱性、水安全的嚴峻性,在市政給排水基礎設施規劃設計方面應創新規劃思路,采取切實可行的規劃設計手段,使海島規劃建設更加科學合理、生態環保,以保障海島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耀光.中國海島縣經濟類型劃分研究[J].地理科學,1999(8):35-36.
[2] 樊文斌.海島型城鎮規劃研究[J].山西建筑,2008(1):59-60.
篇10
關鍵詞:園林景觀;細部處理;細部特征;
Abstract: Landscape design a garden art and technology in an integrated project, its value is necessary to meet the pract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function to use, but also to fully demonstrate the artistic beauty of its landscape and requirement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the garden landscape detail treatment and landscape engineering details part of the processing method were analyzed.Keywords: landscape; detail treatment; detailed features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碼:
前言
園林景觀工程的設計,細部的處理關乎全局的完美。目前,在很多園林景觀工程施工過程中,園林景觀細部處理還存在著重大的欠缺,也造成很多的現實問題。
1 景觀細部與景觀工程細部處理概述
1.1 景觀細部與景觀工程細部處理的概念
景觀細部是整體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分布在景觀工程的每個角落,它包括每個景觀元素的細節。通??煞譃閮山M:景觀設計中的細部和景觀建設中的細部。景觀工程細部處理,是指在景觀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期間,所有關于景觀細部的構造、形式、材料、表達等的選擇和做法,即細部設計與細部營造的所有內容。
1.2 園林工程景觀細部處理的重要作用
1.2.1 景觀細部處理可提高項目的觀賞性
良好的景觀,能給人帶來美的享受和感染,做到既可遠觀又可近賞;完美的細部,可提升觀賞的層次,增加觀賞的內涵,能更直接地把園林景觀所蘊涵的文化性、歷史性、地方性、民族性、時代性及美學特征體現出來,讓人身臨其境而獲得美的享受、愉悅身心。
1.2.2 景觀細部處理可提高項目的實用性
以人為本的實用性理念,在園林景觀細部上也可充分體現。以人的尺度和視覺距離,真正接觸的園林景觀空間,多數都離不開細部的處理,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與人發生最直接關系的園林景觀,就是近在咫尺的細部。細部處理好了,可以提高園林景觀使用的安全性、舒適性和實用性,如臺階的高度和寬度、欄桿扶手的收口、園路排水口的設置、燈光照明的色溫和照度等,讓人在使用園林景觀設施時,感覺方便、安全、舒適,樂在其中,流連忘返。
2 園林景觀工程細部的構成特征
景觀中細部的范圍很廣,包羅萬象,且一個細部處理中又常包含更小的細部處理。如此繁多的細部元素的構成特征基本包括以下幾點:
2.1 材質肌理
肌理指形象表面的紋理。由于物體的材質不同,表面的組織、排列、構造各不相同,因而產生粗糙感、光滑感、軟硬感。近距離情況下,肌理作用于人的心理感覺是最強的,以致在視覺上和觸覺上均能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不同的材質肌理給人不同的感覺,并能加強形象的作用與感染力。所以景觀的細部設計尤其應該注重設計對象材質肌理的選擇,以達到需要的質感,取得理想效果。
2.2 色彩
色彩主要作用于人的視覺感官,我們生活在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不同的顏色讓我們對外物有著不同的反應。每個物體都有它固有的顏色,明暗、冷暖、動靜、悲喜……色彩在一起的搭配,講求對比中求協調,協調中尋對比。通過色彩理論,可以輔助研究景觀環境中的氛圍營造,看它們是如何作用于景觀細部,使原本材質形態普通的物體從平淡無奇中跳脫出來,打破平面構型的單一。
2.3 形態
環境中的各個組成部分都有其固有的形態。形態在樹立各個環境場地的個性、特征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研究景觀形態,對設計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在細部設計中,無論多小的節點的形態都值得大力挖掘?,F有物體形態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固態三維,所以應該注重設計對象的平面立面的協同,以及其隨時間的運動變化、光影構成等,作全方位考慮。比如動態雕塑,不僅需要考慮其靜止形態,還要關注其運動姿態、運動軌跡及光影效果等。
2.4 施工工藝
在大多數景觀工程中,往往局限于現在的施工水平和技術,導致許多圖紙上的構想與實際效果偏差很遠。當我們驚嘆于中國古建筑上細膩繁復的磚雕圖案;絢麗、精致的梁棟彩畫;蜀錦般的地面鋪設;精巧別致的門框窗格時,自然由衷地對古代工匠們發出贊許,是他們精湛的工藝將中國古代園林建筑如瑰寶般展現給了后人。
3 園林景觀工程細部處理的具體內容
3.1 景觀建筑的細部處理
景觀建筑是園林景觀工程中最大的項目,包括門廊、景墻、假山、水池、亭臺樓閣、景觀橋、駁岸、臺階、欄桿、圍墻、花基、樹池、平臺、鋪裝、花架及擋土墻、堆坡造型等,約占景觀工程總工程量的70%以上。因此,景觀建筑的細部處理是景觀工程最主要的環節,決定了項目的景觀效果。
3.1.1 壓頂
壓頂通常出現在景墻、花基、水池邊緣、跌水等部位,壓頂的形式和材料也多種多樣,有直線的、弧線的,有花崗巖的、板巖的、火山巖的、混凝土的、耐火磚的。壓頂細部處理的關鍵在于線條順暢,水平一致,模數合理,轉角位及端頭位收口細致,材料規格統一,色差均勻,與墻體相接處無明顯縫隙,不露砂漿,不滲水(尤其是水池壓頂)。
3.1.2 飾線
飾線常見于景墻收邊、亭子的梁與柱、門套、窗套等,形式多樣,材料有花崗巖的、木頭的、GRC的、石膏的、砂巖的等。飾線的細部處理需注意線條的完整和精致,接頭處的拼接方式應根據材料而確定,并注意飾線與周邊其他材料的過渡和連接處理。
3.1.3 檐口
檐口是指亭、廊、山門等的屋檐收口,有木作的、泥瓦的、板巖瓦的、琉璃瓦的等,細部處理的要點是檐口外觀平齊,模數完整,轉折處收口精細,考慮滴水處理,防止雨水倒流。
3.1.4 臺階
只要有高差變化的地方,通常都會有臺階,有木臺階、石臺階、磚臺階等,臺階細部的關鍵在于臺階的高度不大于15 cm,寬度在25~40 cm之間,臺階必須平整,踏面與踢面的模數最好相同,同一段臺階內要統一對縫形式。
3.1.5 平臺
有木平臺、石平臺、卵石鋪裝平臺等,平臺的細部主要是考慮平臺的周邊收口處理、如臨水的需結合環境和功能確定離水高度、平臺與欄桿、過道等的交接細節。
3.1.6 地面鋪裝
地面鋪裝是景觀建筑中平面面積最大的項目,它包括廣場、園路及亭、廊內的地面,形式和材料各種各樣,由于地面鋪裝是游人觀賞和使用頻率最高的項目,所以鋪裝的細部尤為重要,主要在于放線精確、模數合理、排磚嚴謹、收口細致、材料規格、尺寸、色澤均勻、做工精細,尤其是有圖案的花崗巖或卵石鋪地。
3.1.7 水池飾面
游泳池和水景在現代園林景觀工程中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水池飾面的形式和材料繁多,細部處理的重點在于飾面施工前水池的防水層和保護層必須做好并經過嚴格檢查,飾面材料鋪貼時必須保證滿漿,填縫處理時要做到毫無遺漏,同時黏結和填縫材料的選擇也很關鍵,防止水池反堿、吐白等通病,另外還要注意轉角處及與壓頂之間的細部。
3.2 景觀小品的細部處理
景觀小品通常包括雕塑、花缽、水缽、指示牌、垃圾桶等配套設施,其中最引人關注和最具觀賞性的應該是雕塑,而雕塑又可分為圓雕和浮雕等,雕塑的細部除了其本身的創作和制作必須精雕細作外,還要注意雕塑的安裝位置、高度、工藝及基座的形式和材料配合的細節,同時,雕塑與周圍環境的細部協調也很重要。
3.3 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
綠化種植就像是給模特穿衣服一樣,而種植的細部處理也就像給穿了時裝的模特,再搭配一些裝飾品、提包、手袋之類一樣,是錦上添花之作。綠化種植的細部處理主要包括處理植物與景觀建筑、小品及給排水照明等的協調、過渡和銜接關系,合理選擇植物的形態、色彩和質感,加上層次的變化,往往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
3.4 景觀給排水的細部處理
景觀給排水主要包括園林景觀工程場地內的人工湖、水景、游泳池的給水(包括動力)、凈化過濾和溢水、排水,以及廣場、園路、平臺的排水和種植區的灌溉用水等,其中最需要關注的是游泳池周邊的排水和廣場道路的排水設施細部處理。
3.5 景觀照明的細部處理
景觀照明包括園林景觀場地內除市政路燈外的所有室外照明,需要特別關注細部的設施集中在特色景觀燈、特色煤氣或煤油火把及埋地燈、泳池燈、射樹燈等,在設計和施工中,如何把各種照明設施巧妙地融入到景觀環境中,對燈具的選型、密度、光源的色溫和色調、防眩目處理以及保安的需求等細節方面做出充分的考慮。
4 結束語
在園林工程的各個環節中注重細節,是一個作品成敗與否的關鍵。要想建成高質量的園林工程,需注重施工中的細節,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匠心往往透過細部傳達,似乎不經意間,實為刻意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