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寫作指導范文
時間:2024-02-07 18:09: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作文寫作指導,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想讓學生真心實意地喜歡寫作,需要教師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而要寫好初中作文,符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生寫作的要求、要求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結構嚴謹、語言流暢,甚至達到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新的發展等級,就需要讓學生有生活體驗,并把這種生活體驗傾注筆端,結成文字。
如今學生的考場作文多因為缺乏生活的真切體驗,閱讀量又非常有限,靠著臆想,寫出的文章干巴枯燥,“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為文造情;或者空洞無物,抒情議論“空對空”,缺乏情感的載體和落腳點,這樣的文章自然無法感染讀者或者評卷老師,更加無益于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對此,教師只有創造條件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真切的體驗中感知、感受、感悟。在有限的校園學習、生活空間,積極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第二課堂”活動來延展體驗的范圍?;蛘呓M織好文情并茂的朗誦比賽、唇槍舌劍的辯論比拼、心曠神怡的校園采風、滿懷愛心的社區服務,布置語文課外實踐和研究性學習任務,設置獨特的語文家庭作業等等,有了這些真切的體驗,要求學生及時記錄、積淀和升華,建成寫作的情感素材寶庫,成為寫作持續不斷的源頭活水,“不斷地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
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對個人與社會、自然、國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
作文的評點是作文教學的關鍵環節,教師及時、科學的評點和評價能讓學生及時了解寫作的不足,彌補寫作的缺陷,鞏固寫作的技巧,延續學生的寫作熱情。但現在有些教師作文評改已經習慣于慢條斯理,經常拖兩三個星期,然后打一個分數,寫上一些空泛、簡單的評語,結果是學生都早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大作”寫了什么內容,激情全無的時候教師再來講評,效果也好不到哪
里去。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參與評改,主要采用了學生“互助評改”模式,激發寫作正能量。在學期初就通過作文例文分析,明確互助評改的原則、評改方法和評語標準寫法,設置初評和復評兩個步驟:
初評,要求學生用紅筆重點圈出并修改學生習作中的錯別
字、病句和不規范標點,達到人人在評改中互相學習、鞏固語文基礎知識的效果;
篇2
【關鍵詞】任務驅動;作文;寫作;特點;要素
任務驅動型作文概念的核心在于任務驅動,即具體明確的寫作任務,并要求學生完成指定的任務,這與以前的材料作文有一定的區別。首先提供敘事體材料,材料貼近生活,提供真實的情景。其次,任務驅動。再次,就事論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帶有應用性寫作的色彩。然后,圍繞任務,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最后文明交流,呼應他說,包容異見。
一、讀懂材料,明確任務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出現的新題型,這種題型的宗旨在于考察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對于學生而言,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需要擁有讀懂材料的能力,并在讀懂材料的基礎上,按照給定的任務指令進行作文,所以學生在審題時,需要具備較好的領悟能力及閱讀能力。以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類卷作文為例,給出的材料是“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更多角度的討論。(詳見全國Ⅰ類卷)?!鳖}目提出的要求是針對材料,以寫信的方式向材料涉及的人物:小陳、父親、警方、網友、媒體,表明自己的態度,闡述看法。要求結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首先對材料進行精讀,抓對象法和關鍵詞句法,深入挖掘材料當中的內容及含義,以上文的材料看,要明確其中的人物(即小陳、父親、警方、網友、媒體);明確事件“女兒向警方舉報自己的父親,父親受到警方的教育和處罰,這件事在網上引發熱議,有質疑有點贊?!逼浯危谧x懂材料的基礎上,明確任務指令,針對材料所述事件,學生以寫信的方式發表看法,要求結合材料完成寫作任務,角度自選,確定立意。這跟傳統的材料作文不同的是,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有一定的封閉性,從上文的分析來看,作文寫作的目的、要求更加明確單一,學生需要在材料給定的真實情境中辨析關鍵概念,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
二、分析材料,就事論事
基于上述的分析,分析材料的目的就是要挖掘材料中的關鍵概念,找出其中蘊含的或對立、或遞進的問題角度,以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一大特點之一,即在真實情境中,就事論事。這就要求學生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明確要寫的立意角度。以2015年新課標全國Ⅰ類卷作文題目給的材料為例,以父親(老陳)作為觀察點,在材料中抓關鍵詞句,“總是”“高速路”“開車接電話”“屢勸不改”,根據這些關鍵詞句,可以發現父親無視交規,違規成性。以女兒(小陳)作為觀察點,抓關鍵,“迫于無奈”“出于生命安全考慮”“舉報父親”,這些詞句表明女兒在無奈的情況下訟親。以警方來看思考方向在于執法;網友點贊或質高中語文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指導探究江西省贛州市第一中學王麗華疑是社會輿論,媒體報道則是宣傳。
三、辨析概念,比較論證
任務驅動型作文給出的材料當中往往會出現許多人物、多角度的看法,這些人物或看法的關系,相同或相反或相對或遞進等,學生就需要對每一個要素進行準確的分析、評價、概括,方便后續“在多維度的比較中說理論證”。從上文的分析來看,將2015年全國Ⅰ類卷作文題目的材料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這就要求學生應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樣以本文涉及的材料為例,上文已經對材料中的關鍵概念進行了逐一分析,此時就需要對立意的方向進行考慮。就高考內容改革而言,高考語文的命題方向在于將“一點四面”滲透在作文之中。所謂“一點四面”,“一點”以立德樹人為重點;“四面”包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能力、依法治國等方面。任務驅動型作文就是要通過“一點四面”,發揮語文的育人導向作用。那么根據材料來分析其中各人物行為的內涵,以小陳(女兒)為例,小陳因父親的違規成性,舉報了自己的父親,從倫理上看,這種行為是不孝的,與古已有之的文化傳統“親親相隱”不符。從法律上看,小陳的行為是正確的,是對父親實施終極關愛。據此,就可確定作文的寫作方向——為大義“滅”親的好閨女點贊,但采用的方法值得商榷,也就是法治精神、批判繼承傳統文化。要注意確定立意,開始寫作時,需要對其他角度的看法進行呼應,包容異見,文明交流。
四、轉變觀念,提高水平
基于上文的分析,學生在面對任務驅動型作文時,應轉變觀念,對這種類型的作文予以正確的認識。要明白任務驅動型作文的核心在于任務指令,必須要針對題目給出的任務進行寫作,否則就可能出現偏題。這與傳統的材料作文差異極大,傳統材料作文可以抓住材料當中的一個詞確定作文的立意,準備幾個范文例子就可寫作。任務驅動型作文的防套性、探究性、導向性是其基本的特點,基于此,以前的作文寫作學習方法已經達不到學生的學習要求。因此,學生必須在平時增加自身的閱讀量,積累作文寫作的素材,同時要對時事熱點予以關注,針對這些熱點闡述自身的觀點,也就是寫“讀后感”。以此為基礎開闊自身眼界,提高自身思想境界,方能在面對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寫作時,圍繞任務讀材料,寫作文。
【結語】
任務驅動型作文是高考改革的嘗試,對于學生閱讀能力、領悟能力、思維能力等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任務驅動型作文與傳統的材料作文差異很大,對于學生來說,作文難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因此,要讓學生理解這種作文寫作類型,采用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指導,同時學生要轉變自身的觀念,在平時多積累,多讀、多看、多寫,方能從容面對任務驅動型作文。
【參考文獻】
【1】謝啟團.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J】.廈門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1)
【2】施仁港.高考任務驅動型作文思路開拓策略【J】.語文知識,2016(09)
篇3
一滴水能反映出太陽的光輝,一片枯葉能顯現肅殺的清秋,窺一斑而見“全豹”。
馬蹄聲聲,我心悠悠。那鳥兒一定在安慰我,望著薄暮中的宮殿,我竟發現它有些衰敗,有些齷齪。我清楚地記得,在宮中,我的每一夜都獨自在冰冷的玉枕上度過,每一日都在猜忌與妒忌中度過,錦衣玉食,絲竹管弦之后,我面對的是毛延壽們的貪婪和盤剝,以及姐妹們孤獨的淚水。我曾希望皇帝會垂青于我,但我又怎能向毛延壽彎腰低頭!
“老栓也向那邊看,卻只見一群人的后背,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
(阿Q)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只是抖,于是那人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平生的力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并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合縫,卻又向外一聳,成了瓜子模樣了。”
約客(趙師秀)
l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材料二點絳唇
李清照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i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1、秋天樹上枯黃的葉緩緩欲墜的姿態令人駐足,它總是在落地之前,做出最后的拼搏,到少再做一個優雅的后空翻或者再轉個圈,然后才心甘情愿地成為人們腳下那一聲不以意的脆響。
2、天邊那一彎新月發出淡淡的清輝,靜靜地灑在陽臺上。迷朦的月色下,那些白天里姹紫嫣紅的花,青翠欲滴的葉,都顯得暗淡多了。這時候,幾朵剛開的曇花冰清玉潔,散發出縷縷清香,沁人心脾。??!還有一朵正含苞欲放的蕾兒,會不會開呢?我端詳了好一會兒,忽然間,花蕾動了一下……終于,花蕾尖上不知不覺裂開了一個小孔,接著,小孔緩緩地張開,然后花瓣一片片地逐漸舒展開來。那一片片花瓣象是水晶雕成的,連一條條花脈都看得清清楚楚;花心潔白柔嫩,花邊透出了一層鵝黃。”
1、王道士每天起得很早,喜歡到洞窟里轉轉,就像一個老農,看看他的宅院。他對洞窟里的壁畫有點不滿,暗乎乎的,看著有點眼花。亮堂一點多好呢,他找了兩個幫手,拎來一桶石灰。草扎的刷子裝上一個長把,在石灰桶里蘸一蘸,開始他的粉刷。第一遍石灰刷得太薄,五顏六色還隱隱顯現,農民做事就講個認真,他細細刷上第二遍。這兒空氣干燥,一會兒石灰已經干透。什么也沒有了,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凈白。道士擦了一把汗憨厚地一笑,順便打聽了一下石灰的市價。他算來算去,覺得暫時沒有必要把更多的洞窟刷白,就刷這幾個吧,他達觀地放下了刷把。
2、他呆坐在地上,雙目呆滯,兩眼無神,一切都無法挽回。一切還浮現在眼前,劊子手刀起刀落,自己便失去了做人的尊嚴,他想到了死。
篇4
一、認真審題,理解比喻義
比喻性題目以形象性語言蘊涵觀點,要對喻體的特點把握準,找到對應的本體。需要注意的是,找本體時要把握兩者的相似性。把本體找出后,可以試著改成一個明喻來驗證。而比喻意義通常來自材料,所以要緊扣材料寓意理解該比喻的含義;如若沒有材料,我們應當理解喻體在生活中的含義,充分而深刻地揭示類比事物和所要說明的道理之間的共同屬性。
例如2007年安徽高考作文《提籃春光看媽媽》,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題作文。審題的關鍵在于挖掘題目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詞語的深層含義: 一是“春光” 二是“媽媽”,三是“看媽媽”,三點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實可虛,實指春天的美好事 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虛指驕人的成績、豐碩的成果、頑強的拼搏、 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媽媽”也是可實可虛,實指賜予生命的媽媽、諄諄教誨的良師、 臨危濟困的路人,虛指山水靈動的自然、親情彌漫的故鄉、欣欣向榮的祖國;第三就是 “看媽媽”,關鍵是如何理解“看”字,題目中的“看”有“回報、感恩、反哺、報效” 之意,而不僅僅是“看望”。因此,只有將整個題目的深層含義都發掘出來,才能夠全 面準確地審清題意。
二、巧妙構思,引出比喻義
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睂懽魑漠斎灰膊焕猓恼麻_頭就應該簡潔明了地引入話題,吸引閱卷者的眼球,然后再漸漸深入話題。針對比喻性的題目,我們更要在立論時對喻體有適當闡釋。
例1 “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樹,那人的成長過程就是樹木長高,變粗,變壯的過程,難免會長出多余的枝干和樹葉,就會吸收多余的養分,影響樹木的生長。這些多余的枝干和樹葉就好比是影響我們成長的種種缺點,這就需要一把剪刀,剪掉長在我們身上的多余的“枝和葉”。
此文段中“若把人生比喻成一棵樹”“這些多余的枝干和樹葉就好比是影響我們成長的種種缺點”直接將本體喻體帶出,再出現人生“剪刀”就不會顯得突兀了。
例2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這句話道出了人若想成就一番事業,就必須放棄某些東西。我們都需要一把剪刀,來剪掉生命之樹上多余的枝椏,使其長得更加繁茂。
此文段有了“我們”前的闡釋,比喻性的中心論點含義更加清楚。
可見,開篇無論是開門見山還是打比方抑或是排比反問,都要把握住一個原則,那就是要抓住本喻體的關系。如前上面三個例子,都能恰如其分的引出需要“剪刀”,并且我們能通過闡述知道要用“剪刀” “剪去”我們身上的各種惡習、雜亂的思想等。但是最后一個例子,只是用排比給我們指出人生有哪些必需品,可是為什么需要“剪刀”,“剪刀”能做些什么呢,這就無從得知,顯然,這樣的習作屬于“貼標簽”,無法扣住主題。
三、行文過程,扣住比喻義
寫文章要有好素材,但是不是素材好,文章就好呢?顯然這不能成正比,尤其是在比喻型作文中,行文過程更要認真琢磨如何把材料與喻體緊緊相扣。那么我們應該堅持的原則就是本喻體必須有著相似之處,否則再精彩的材料也不適合寫在文章里,如有同學寫到“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剪掉我們的自私。一家著名電視臺招聘節目主持人,經過層層篩選,只剩下兩名女孩。最后一場是讓應聘人用英語簡述自己和對節目的看法,最終,其中一個女孩獲勝了,她就是現在著名節目主持人——楊瀾。導演在談到她的成功秘訣時,說自己在準備進入面試間時,發現另一個女孩正在向楊瀾請教幾句英語,而楊瀾在很細心的給那位女孩講解。最終楊瀾在發音方面比較占優勢的情況下而被錄用。因此,人生需要一把剪刀,剪掉我們的自私?!笨?,這就讓人有些莫名了,這個例子怎么體現了楊瀾的大度,又為什么需要“剪刀”,“剪刀”有什么喻義, 所有的這一切在文中都無從找尋答案,明顯的“貼標簽”。就此放棄這個材料又有些可惜,所以這個同學進行了些修改“……發現另一個女孩正在向楊瀾請教幾句英語,在這樣勢均力敵的狀況下,楊瀾完全可以給那女孩致命一擊,可是她沒有,而是很細心的給那位女孩講解,最終楊瀾在發音方面比較占優勢的情況下而被錄用。楊瀾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心胸坦蕩的她,如果她自私一點,或許今天她也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在如今的社會中,謹記,自私的人注定會被別人所排斥,也注定會被社會所淘汰。我們就需要一把大度的剪刀,剪去我們的自私?!边@樣改后,我們就知道原來本體是“大度”,“剪刀”的作用是“剪去自私”,各方面都照顧到了,且形象生動。
四、精彩結尾,引申比喻義
篇5
1.游戲法
游戲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喜歡玩,在玩中體驗到無盡的快樂。游戲、比賽活動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如擊鼓傳球、氣球新玩法、放風箏比賽、跳繩比賽等活動,學生動在其中,樂在其中。當學生感到無話可寫時,就讓他們通過游戲有感而作,如參加“玩陀螺”、“玩吹泡泡”、“猜字謎”、“畫鼻子”等活動,學生興趣很濃,游戲結束后,讓學生通過游戲再寫日記,指導他們相互交流活動中難忘的情節,然后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情緒、心里的描述,從而愉快、輕松地完成了作文。這是因為,學生經歷了活動全過程,真正體驗到了其中的樂趣,就會情不自禁地學會了寫作文。
2.實踐法
生活是習作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參與生活,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如要求學生幫父母做家務、擦玻璃、拖地板、刷碗、做健身運動等;幫助同學參加公益勞動,參加社會實踐,試驗生活新方法、飼養新方法、種植新方法等,或舉行寫字比賽、繪畫比賽、手工制作比賽、班級文藝演出等。指導學生把參加活動的“實況”和體會,寫成“作文”、“消息”、“通訊”、“偶感”等等;又如背誦比賽:每組推選代表互相競爭,其他同學當觀眾助興,要求每人仔細觀察其他人在比賽中的神態、動作,體察自身的心理、感受,然后自己擬題,寫出真情實感;再如參加“燒不壞的紙船”、“蠟燭蹺蹺板”、“杯子‘跳高’”等科學小實驗,既能培養學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能力,又能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引導他們從“做”中體驗,從“做”中感受,從體驗中找靈感獲得寫作材料,讓自己的文字從體驗中來,讓自己的真情從心中流淌出來。
3.參觀游覽法
盡管生活豐富多彩,但學生往往疏于主動觀察,導致對生活的感受往往膚淺,寫作文極似流水賬。教師應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安全地開展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觀當地名勝古跡、展覽館、博物館等。教師事先不但要做好物質準備和思想教育,而且要讓學生對所要去的地方有較多的了解。到參觀點之后,讓“知情者”當導游,使“參觀者”能有更多的觀察感受,然后寫日記、游記。教師要精心引導學生用心觀察,學會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點,用眼睛多角度去看,真實記錄。如觀察一朵花:可以看花的顏色、形狀,還可以看花瓣的紋絡、柔嫩的花蕊,以及鮮嫩的花兒和落花的區別;用耳朵聽:聽清脆的鳥叫、蜜蜂的歌唱、蟋蟀的琴聲、蚯蚓的呢喃、孩子們的歡笑等;用雙手摸:摸春天的嫩草、秋天的落葉、漂亮的蝴蝶等,感受生命的律動和生活的多彩。
4.讀寫結合法
學生平時讀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而且幾乎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這些課文不僅是閱讀的范例,也是學生寫作的借鑒。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文,可以與練作文同步進行,如學了《瀑布》《樂山大佛》《家鄉的紅橘》《高原》等課文后,指導學生在初步掌握了寫景狀物寫作知識的基礎上,可以實地仔細觀察日出、月色,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寫出眼中獨特的家鄉風景。也可以將典型文本作為習作資源,努力拓展典型文本的可利用和可創造的空間,學會續寫、改寫、擴寫、縮寫、寫讀后感等;如學了《奇妙的橋》后,我讓學生進行小創作,為自己的手工制作開一個產品會,同學們都情緒飽滿、興趣盎然地積極參加。實踐證明,這樣的習作活動,學生不但把文中學到的知識恰當運用,還有助于自己寫作水平的提高。
5.知識競賽法
篇6
正文一般采用文章式,有時為了醒目,也可采用廣告式。廣告式要力求簡明扼要,一個句子可分幾行。每行第一個字母一般要大寫。
看例文:
(2005年湖北)明天(星期五)全班同學將去參觀科學博物館(the Science Museum),由你(班長)通知全體同學。(通知的開頭和結尾已給出)內容如下:
1. 早上8點鐘在校門口集合,步行前往。
2. 下星期一交一份有關參觀的報告。
3. 參觀時要認真聽,仔細看并記下有趣的東西。
4. 不可在博物館內大聲喧嘩及拍照。
5. 帶筆和筆記本。
要求:①不要逐句翻譯。 ②字數60~80。
Fellow students,
篇7
關鍵詞: 中學生 語文 寫作
一、感情要真
所謂“真”,就是要求文章有真情實感,言從心出,在情字上下工夫。“情動而辭發”,自己心中有感情的沖擊波,寫出來的文章才會以沖擊波叩響別人的心扉。
詩人艾青說:“我的保姆你們可能認為很美,其實長得不好看,詩里沒有寫它的相貌。他養了好多孩子,喂養我時已是第五個了,奶已不多,不可能哺育得很好。不過我幼小的心靈中總是愛她,直到我成年,也還是深深地愛她?!薄笆窃谝环N比較冷漠的環境中生活的,只有在‘大堰河’家里,我才能感到溫暖,得到寵愛?!笱吆印軔畚?,我也愛她?!薄啊洞笱吆莹D我的保姆》是出于一種感激心情寫的。”正因為詩人在寫作時說真話,抒真情,情真意切,感人肺腑,所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發表出來,就“轟動了全國,許多人看了流淚”。由此可見,作文要有感而作,寫出真情實感。微型作文更應如此,切不可矯揉造作,為文造情。
二、角度要小
所謂“小”,就是要求作者從平日生活的零碎見聞中,點滴感恩,信筆成文。重巖疊嶂,懸泉飛瀑,固然使人驚心動魄,而夜宿山村古寺,臥聽山谷中一聲聲纖細的巖滴,不亦撩人情思嗎?因為你可以從中想見宇宙的深沉。置身于爭氣斗艷的百花叢中,自然使人賞心悅目,而郊野路旁的一枝野花,則使你凝目遐思,因為它使你感受到大地的溫馨。
微型作文,就像這山谷的“巖滴”,路旁的“野花”,叫人從一個極小、極細的“平凡處所”,走進一個豐富而深邃的“極樂世界”。你可以從樹聲、鳥語里聆聽到宇宙的妙理;你可以在綠潭清溪邊明心見性,或者在“一縷感想”、“一星冥想”里,咀嚼出人生的甘苦滋味。總之,寫微型作文角度要小,著眼點要集中,精選突破口,切不可求大求全。朱自清的精短散文《白水濠》便是最好的范例:
幾個朋友伴我游白水濠。
這也是個瀑布,但是太薄了,又太細了。有時閃著些許白光;等你定睛看去,卻又沒有,只剩一片飛煙而已。從前有所謂“霧亮”,大概就是這樣了。所以如此,全由于巖石中間突然空了一段;水到哪里,無可憑借,凌虛飛下,便扯得又薄又細。當那空出,最是奇跡。白光變成飛煙,已是影子;有時卻連影子都不見。有時微風過來,用纖手挽著那影子,它便涓涓地成了個軟弧;但她的手才松,它又像橡皮帶兒似的,立刻伏伏貼貼地縮回來了。我所以猜,或者另有雙不可知的巧手,要將這些影子織成一個幻網。微風想奪了她的,她怎么肯呢?
幻網里也許織著誘惑;我的依戀是個老大的證據。
朱自清十分強調體物察真,他總是發掘描寫對象的“新異的滋味”,要寫“獨特的秘密”。在《白水濠》里,他通過精密的觀察,選擇精小的突破口,靈思獨用地借助風力的描寫,捕捉“影子”的存在,從而把那渺如“飛煙”的細流寫得活靈活現、富有生氣。風吹水動,薄細的水流在微風吹拂下波動不已,這完全是實際情景,又有兩只纖手在爭奪它,則完全是想象了。作者通過這一奇思妙想,把那“凌虛飛下”薄如飛煙、渺如影子的薄流“奇跡”寫得充滿靈氣、富有韻味。
三、立意要新
所謂“新”,就是在嚴格的題意要求之內創新,不落前人S臼。密切聯系當前實際,內容富有新意,寫新人新事新風尚,論新形勢、新任務、新精神。
微型作文要想立意新穎,應注意兩點:一是開掘寄托點,使其豐富內涵與作者的深刻認識相溝通。作者以深刻認識和獨特見解,將事物內涵豐富的內容含蓄地揭示和表現出來,這樣寫的雖然是萬物之一鱗,卻能暗示出深廣而復雜的生活背景,讓人悟出深刻、精辟的人生意義。二是深化感受點,使“萬慮一交”,加強對寄托點的“投射”。自然物本身并不包孕豐富深刻的生活內容,但一經“人間趣味”的“投射”,便有了動人的生命和思想。請看阿富汗著名作家烏爾法特寫的短文《生活》:
同是一個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卻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無金杯又無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來是沒有任何差別的,差別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君王與乞丐的差別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從沙漠中走來的??式患拥穆眯姓呤侵浪淖涛兜娜?。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當農民們忙于耕種而大汗淋漓的時候,水對他們是最寶貴的東西。
當一個牧羊人從山上下來,口干舌燥的時候,要是能趴在河邊痛飲一頓,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個人,盡管他坐在綠蔭下的靠椅邊,身邊放著漂亮的水壺,拿著精致的茶杯喝上幾口,也仍然品不出這水的甜美。
為什么呢?因為他沒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樣干渴,沒有在烈日當頭的時候耕過地,所以他不會覺得那樣需求水。
無論什么人,只要他沒有嘗過饑與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遠也享受不到飯與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篇8
針對學生的現狀,我覺得教師應該注意聯系生活進行進行作文指導。
1 指導學生留心生活,尋找作文的源頭。
葉圣陶老先生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睕]有源頭,泉就流不起來;沒有生活,文章就寫不出來??梢?,充實的生活是寫作成功的必要條件。農村學生的生活雖然沒有城市孩子的豐富多彩,但卻有城市孩子沒有的田園樂趣,他們有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快樂。可由于他們年齡小,經歷少,知識不夠豐富,致使他們了解生活觀察事物的能力還不強,因此,他們對周圍事物及自己的行為不太留心,好端端的材料往往從眼皮底下溜走。于是,可以讓每個學生準備一本“記事本”,記下平時生活中接觸到的人或事。對于這個本子,只需要有每周兩至三次的數量要求,內容不限,同學間還可以傳閱、借鑒。其實,這是一種作文素材的積累,為他們以后的作文提供了大量的可寫的、可借鑒的東西。
讓一本小小的記事本,像攝象機一樣,攝下了他們看到的點點滴滴,攝下了他們經歷的風風雨魚,有鄰居打架,有追逐打鬧,有欣喜若狂……也正是它,引導了學生認識了客觀世界,體會了生活,積蓄了經驗,做了生活的有心人。以后的作文中,再寫好人好事時,沒有了扶盲人過紅綠燈,而是鄰居間很平常的互幫互助了。假話套話空話少了,代之的是內容真實,感情真摯,在很多學生的作文中,我們可以聞到來自田間羊腸小道的清新空氣,可以看到田野上滿是舉著紅纓樂滋滋的玉米,可以感受到金黃的稻穗帶給人們沉甸甸的幸福。
2 指導學生注重積累,優化作文的語言
有了好材料,等于房子有了堅固的結構,要想使房子舒適美觀,還得要好磚好瓦,可農村的小學生由于地域、知識面的原因,致使他們有了好材料卻缺少的詞句來進行修飾。針對這種情況,可以讓他們準備 “積累本”,在學習和生活中一旦遇到好的詞句,馬上記在積累本上面,以后隨時拿來寫作就會輕松很多。于是,我校在黑板上開辟一塊積累專區,每天由老師抄寫優美語句,讓學生課后讀、背誦并且抄在積累本上。隨著季節的更替、氣候的變化、節日的到來、農事的忙閑,天天更新內容。春天,抄寫春景;夏天,抄寫炎熱;十月,抄寫田野……滴水穿石,半學期下來,學生作文時的語言生動多了,“積累本”也越來越厚了。事實證明,積累,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一大幫手。語文課上,我一直告訴學生“學語文是為了用語文”,并對偶爾引用課文中的詞語、段落的同學大加表揚。
課外讀物,也是學生積累的好途徑。 我要求孩子每月讀一本好書,并且自己要準備一本心靈雞湯,把讀書感想和讀書筆記寫在上面和同學老師交流。這種課外閱讀,雖然沒有強迫學生積累,但無形中帶給學生審美享受,讓他們受到熏陶,也在無形中優化了他們的作文語言。
3 教師更新評價方式,激發學生作文的興趣
3.1 批改作文的方式進行變革。我逐步拋棄了傳統的“老師改作文,學生看等第”的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改,先是自己改,改標點,改病句,然后是小組討論改,由作文水平較高的同學當組長,牽頭批改小組內的作文,看是否離題,是否詳略得當,最后由老師過關。老師批改時,不僅改該學生的作文,還要改批改者的批語,并對兩者進行講評。三篇作文下來,被改的和批改的,水平都有明顯提高,我也終于擺脫了語文老師最怕的改作文的苦差事。
3.2 評價方式的變革。引導學生發現文章中自己認為好的方面,特別其中有真情實感的、精彩的語句,培養自我評價能力。通過種種評價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天地,以調動他們的寫作的積極性。
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班級里發表了,被廣播里播出了,誰都會從內心里產生一種愉悅感、成就感。這種發自內心的內驅力可以激發創造潛能,幫助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篇9
書面表達一直是高考英語的重頭戲,綜觀2014高考18套英語試卷,書面表達不外乎有以下六種形式:半開放性作文,開放性作文,看圖作文,提綱類作文,讀寫任務型作文,應用文。
在《江蘇省2014年高考考試說明》中,書面表達示例部分多了讀寫任務作文,這一作文類型在《江蘇省2013年高考考試說明》上是沒有的。當時就有專家預測:2014江蘇高考英語寫作要求必然出現變化。果然,今年江蘇高考英語考查了讀寫任務型寫作。
讀寫任務型作文中要求先用約30個詞歸納所提供文章的大意,再用約120個詞就這一事件發表自己的觀點。兩部分看似關系不大,其實前一部分的歸納大意是事實的提煉,它和后一部分的發表觀點有著密切的聯系;看起來好像容易寫,但事實上思維如果放不開,會覺得無話可寫,更寫不出出彩的文章。如何才能較好地完成這樣的書面表達呢?
一、歸納文章大意
根據文本內容,文章一般分為三類:敘事類、論述類和說明類。
1、敘事類文章的內容包括“主題、情節和主旨”三個方面,其中情節是主要部分,“主題”和“主旨”有時藏于“情節”之中。但在寫摘要時,不能僅僅寫情節,必要時要點出“主題”和“主旨”。敘事類文章通常用what-who-when-where-how-why的方法去總結和串聯文章的大意,這幾個要素有時全有,有時只有一部分。用最簡練的語言來說明故事講述了什么,要省去其中的細節,不要拖泥帶水。
2、議論文的內容包括“觀點、論據、結論”三個方面,所以議論文的摘要就是把這三個方面說清楚。議論文的主體部分是論證的過程,論據占有很大的部分,但在寫摘要的時候,不需要詳寫論證的過程,因為它有很多細節信息,而細節信息是寫摘要所應該剔除的,所以議論文的摘要應當將“觀點、論據、結論”三個方面同等對待。通常在文章的首段或末段中找出主題句;在文章的主體部分中找論據或事例。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大意只是概括文章作者的觀點,而不是你的觀點,所以一定要客觀地陳述文章的觀點,不能添加或轉變。
3、說明性或描述性短文是用概括的文字來說明某種現象。如閱讀材料是一個故事,應該用最簡練的語言來說明故事講述了什么,不能拖泥帶水,而且最好講述該故事給你的啟示或其中的一個道理。
二、發表自己觀點。
讀寫任務型作文要求將閱讀與寫作有機地結合,通過閱讀所給材料,對信息進行加工,并結合積累的相關知識,按照任務要求謀篇布局,完成寫作任務。發表觀點即表示作文屬于議論文范疇,即使用一般現在時和第三人稱。要特別注意思想的辯證性,看待問題要一分為二,不能絕對化。要盡量使用自己熟悉的單詞句式,也要使用高級詞匯和高級句型使文章顯得更有檔次。以2014年江蘇卷為例,卷面要求是:
【寫作內容】
1.用約 30 個單詞寫出上文概要;
2.用約 120 個單詞發表你的觀點,內容包括:
(1)支持或反對漢語詞典收錄英語詞匯;
(2)用 2-3個理由或論據支撐你的觀點。
【寫作要求】
1.可以支持文中任一觀點,但必須提供理由或論據;
2.闡述觀點或提供論據時,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語句;
3.作文中不能出現真實姓名和學校名稱;
4.不必寫標題。
解題思路為:
1、認真審題,領悟題意
用約 120 個單詞發表你的觀點,內容包括:
(1)表明支持或反對漢語詞典收錄英語詞匯的態度;
(2)用 2- 3個理由即論據支撐自己的觀點,要擺事實,講道理。
根據寫作內容確立以下要點:
①文體:議論文
②人稱:第一人稱
③時態:一般現在時(主體時態)、一般過去時(“經歷”)
2、整理要點,布局謀篇
在明確寫作要求和寫作內容后,不要急于動筆寫作。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劃分文章的段落,理清文章的層次。如這篇文章我們可以把主體部分直接按照寫作內容中的兩個點分成三段。這樣閱卷老師一眼就能看出你是否把要點寫全。此外,第二段的筆墨分配要有機平衡,不能光用理論也需要事實論據。
3、組織材料,充分論證
(1)開門見山,簡潔明了
由第一步分析可知,本文是議論文,要求我們首先表明自己的認識??梢杂靡痪湓捀爬壳坝⒄Z詞匯使用的普遍性及大家在討論漢語詞典是否需要收集英語詞匯。然后直接闡述自己對此事的觀點
(2)收集材料,逐步論述
寫作要求中提到:闡述觀點或提供論據時,不能直接引用原文語句。那么,在材料中查看有無可以利用的論點、論據后,再用自己的話語進行歸納總結,用以充實文章的內容,從而達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如原文中有:English words and expressions like these are getting popular.They have already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anguage.可以轉述為As the number of English learners is on the rise,it’s not difficult for them to understand these words in Chinese contexts.要求說明理由和提供論據,那么,可以闡述事實:Most people nowadays use “IT” instead of its translation “xinxi jishu.”也可以闡述其他國家的做法,如In English,there are many words borrowed from Latin,French,or even Chinese.還可以從自身的做法出發,漢語曾經引進過日語,如Chinese has never stopped taking words from other languages,say,“ganbu” or “minzhu” from Japanese.從這幾個方面出發,就能將論據整理得清晰全面而又有說服力了。
4、勘誤潤色,錦上添花
打好草稿后,需要認真復查,盡可能減少失誤。檢查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時態、語態是否正確,主謂是否一致,句子結構是否完整,詞語搭配是否恰當,單詞拼寫是否有誤,標點符號是否準確等。
篇10
【關鍵詞】作文;教學;指導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留心周圍事物,樂于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的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惫P者結合自己的作文教學實踐和體會,粗淺的談一談小學生作文教學寫作能力的有效培養與指導。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睂W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要使學生能寫好作文,教師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能力。
1.從閱讀教學入手,要上好閱讀教學課,從中學習其寫作方法
因為模仿,是兒童的天性,兒童的一切學習活動都 是從模仿開始的?!澳7聦τ趦和?,正如獨立創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比~圣陶也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 吐,傾吐能否有法度與吸收有密切的關系?!闭n文習作范文到讀寫例話,正好體現了“由讀到寫”這一過程。
閱讀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使學生得到方法于課內,然后再得方法于課外。課文,實際就是給學生借鑒提供的范例。正如葉圣陶所說:“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習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巧?!彪x開閱讀教學去搞作文教學,必然使學生作文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難的后果。因此作文經常是從閱讀教學開始的。在閱讀教學中學習人家的觀察方法以及表達方法等。
2.要讓孩子喜歡作文,就得引導學會作文,使他們感到作文不難
孩子覺得作文很難,主要的難在內容上,也就是缺少寫作材料。怎么辦?一是多觀察;二是多讀書?!皢柷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古代教育家朱熹的這句名言不僅道出了學習的方法,同時也說明了只有在生活實踐中才能獲得真知,求的發展。對于作文來說,生活就是作文的源頭活水。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讀書是寫作的“流”。引導孩子作文應該開展豐富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 還要引導孩子注意觀察生活,在觀察中,培養孩子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養成眼看、耳聽、腦想手記的習慣,在認識中學認識,在理解中學理解。為此,在觀察生活中,引導孩子邊看邊想,多問幾個“怎么樣”、“為什么”,逐步提高觀察、思考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為生活感動,善于從身邊選材,從小事中挖掘其深遠的意義并逐漸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社會的能力,從而培養寫作興趣。
3.注意寫作素材的積累
學生作文,每每苦于無物可寫;或是勉強寫,也都是一些假大空的套話。根本原因在于平時疏于積累,等到寫作時才來抱佛腳,自然是絞盡腦汁也枉然。因此,平時勤于積累,才是打開寫作源泉、豐富寫作庫存、提高寫作能力的根本措施。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要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學生要“有較豐富的積累”。學生必須自己學會“找米下鍋”,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那么,如何在目前的情況積累素材呢?在平時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中注意觀察和思考。關注每天發生在自己身邊各種各樣的人和事,對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斷和評價,這樣在你心中新鮮的事、生動活潑的人就多起來了,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
4.多加肯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用委婉的話指出不足之處。同樣,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習作并不見佳,但在用詞、組句等方面有一點值得學習和借鑒的,我們也應多給予贊美,激發其創作的興趣。否則,教師若是把學生作文評得一無是處,這不僅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而且打擊了他們的寫作興趣,以為寫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難以“登堂入室”。
5.在教室開辟“佳作展示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