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經濟現象范文
時間:2024-02-08 17:49: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經濟現象,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互聯網+;網絡經濟;現代經濟;協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53.9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fter 30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China's economy has been slowing down by the influence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new normal is not adapt to the traditional real econom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internet plus”network economy relation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economy and the role and influence, put forward with the widely used internet plus, accelerate the network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of organic integration, accelerate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real economy,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that modern.
Key words: internet+; internet economy; modern economy;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在我國經濟增長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時刻,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各行業、各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得網絡經濟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它依靠信息的快速傳遞對經濟發展方式的拓展,并且不斷激發產生更高更多的社會需求,從而促進互聯網技術依托網絡更深入地滲透到人們生活的各方面,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通過計算機網絡最新成果的不斷研發、應用和轉化,協調和促進經濟運行,調動更多的經濟實體參與進來,推動了現代經濟發展的快速健康發展。
1 “互聯網+”與現代經濟發展的關系
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全面部署推進“互聯網+”國家行動戰略,從此拉開了“互聯網+”為我國傳統實體經濟升級轉型的序幕。“互聯網+”使我國傳統實體各行業同網絡經濟進行有機的融合,為推動經濟發展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新動力引擎,從而引領和促進傳統行業實現質的跨越。它突破時間和地域的限制,促進創業創新、協同制造、現代農業、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等行業新產業模式形成,實現對產能過剩、低效能傳統實體經濟的結構調整,振興現代實體經濟穩健發展。
1.1 “互聯網+”與現代經濟社會息息相關
互聯網密切聯系著現代社會、生活、經濟的各個方面,其動態對現代經濟的發展產生直接影響。通過互聯網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以電子數據、信息流通的方式安全、可靠的運行,對于現實生活中各種商務、金融交易、企業營銷活動和日常綜合服務活動等通過電子化、自動化運作,以高效、快捷的商務經濟形式為人們提供了極大方便。它還帶動了傳統實體行業、企業間的跨界融合,使傳統產業借助互聯網技術應用,驅動生產和變革流通,加快先進技術的引進、新產品的開發、生產環節的改造和銷售等系統的創新,為企業增加新發展途徑和成長空間。還能激發“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創造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帶來各類眾多傳統行業的商業和經營模式改變,降低創業門檻,“互聯網+”服務將吸收大量剩余和新增的勞動者加入創業者行列。例如,2015年中國網絡經濟營收達到1.12187億元,年增長率高達47.3%。移動電商營收占了主要的增長部分,僅廣告網絡經濟年增長達到3.5%以上。另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0.5萬億元,同比增長37.6%,增幅上升7.2個百分點[1]。僅從淘寶的雙十一近5年交易額狀況來看:2012年191億,到2016年已達到1 207億,增幅為531.94%,平均年增長率高達133%(如表1所示),這充分體現了網絡經濟高速發展的勢頭,也極大促進實體經濟各行各業有了長足進步。
1.2 “互聯網+”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根據國家經濟工作實施“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和降成本、補短板的改革措施,為加強“互網+”與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應用機會,例如將過剩的鋼鐵、煤炭、水泥等傳統行業產能降下來,使傳統的實體產業積極適應市場需求,根據國家政策,依靠“互聯網+”大力發展經濟增長的核心推動力,淘汰不符合環保、質量、標準的落后生產制造業務,促進產業升級,積極培育新產業,形成多元化發展。
在日常消費領域,通過淘寶、天貓、京東等網絡平臺的建設,既為各類企業銷售產品提供了更快捷的渠道,創造了萬眾在電子商務創業平臺,又為人們購買日用品提供直觀便捷的途徑,還帶動了物流業的空前繁榮。特別是在傳統工業領域,通過互聯網帶來的新技術應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的興起,為不同產業間的聯合、合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有力推動傳統產業的內部調整和新興產業的迅速發展,使它們邁入高速發展期,對加速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發揮了積極、重要作用,對深層次范圍內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進程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1.3 現代經濟的發展對“互聯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現代經濟使貿易自由化、經濟一體化都需要保障“互聯網+”的應用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此,對“互聯網+”下網絡服務平臺根據行業、企業的特點進行完善,滿足開放、安全、信息全面、更新及時等公眾化需求,這樣就既能提供便捷的電子網絡服務,又防范可能發生的網絡詐騙、財務杠桿、信用違約等金融風險,滿足推動城鄉一體化和電子商務等網絡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障企業、個人的資金、資產安全的要求。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通過發展信息化,圍繞信息產業與相關服務業的技術轉移、產業結構調整和國際分工格局,充分發揮互聯網推動現代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完善互聯網絡建設和擴大應用的針對性,以降低相關產品和服務價格,不斷改善質量性能,主動適應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加速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信息化,確保進一步促進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調平穩發展。
互聯網+與現代經濟發展的關系如圖1所示:
2 “互聯網+”對現代經濟發展的作用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型技術,越來越與人們的工作、生活發生緊密聯系,它通過與實體經濟結合,將促進實體經濟升級轉型,引領現代經增長。利用“互聯網+”進行經濟交易活動,拉動市場消費者的消費,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快現代經濟發展的步伐。
2.1 促進實體經濟的升級與轉型
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我國的廣泛應用,有效地促進國內傳統企業、實體經濟結構上的升級與轉型,同時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進一步促進市場制度的創新、生產技術的進步、銷售渠道的暢通,通過產業之間的聯動來有效地發展社會實體經濟,實現滿足社會需求的目標。具體表現在:一是互聯網經濟依靠信息的快速傳遞和處理,行業、企業主動順應政策要求,促進了生產廠家對市場需求的跟進和及時把握,積極適應市場需求而進行升級或轉型。二是通過制度和法律來規范行為,達到保護市場各方在網絡交易中的安全。三是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步,逐漸為我們構建和完善虛擬的網絡服務系統,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信息技術的需要,帶來了經濟的增長方式變化。四是有效地促進了企業相互之間開展公平競爭,切實地認識到計算機網絡技術進步與制度創新的重要性,通過正確運用銷售渠道,不斷地提高了自身的效率和經濟效益。互聯網+促進實體經濟的升級與轉型如圖2所示:
2.2 引領現代經濟的增長
互聯網發展影響著經濟結構的全新變化,不僅擔負著信息與交易的橋梁,更是在專業化的高度發展背景下,在企業內部,通過互聯網技術制定經營策略,有效促進生產成本、資源總量、技術狀況等的配置,不斷改進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在市場的競爭能力;在企業外部,加速互聯網產業迅速向各行各業、各領域的滲透,進行市場分析和開拓網絡服務平臺、暢通信息渠道和公平競爭作用,改變了我國經濟結構,發揮引領經濟的增長作用,大大提升了國家實力與國際影響力。例如,2015年中國出口額達2.27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國,體現了以互聯網為基礎快速增長的網絡經濟對現代經濟作出的突出貢獻?;ヂ摼W引領現代經濟增長示意圖如圖3所示:
2.2.1 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企業借助“互聯網+”網絡經濟,增加了對市場需求、生產制造、銷售信息的處理能力,在營銷過程中加強了生產者與消費者直接聯系和交易,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營銷成本,激發企業轉型、升級、開發新產品的動力,促進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增強發展潛力。
2.2.2 專業化分工驅動效應
互聯網對行業或企業的專業化分工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判斷,針對需求和供給相互間的協同需要,快速連結供需雙方,引導市場的資源配置、經濟活動形式和經濟運行模式。在企業的不同領域發揮其驅動效應,使供應鏈上各方做好自己的專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節省大量的人力與物力,降低生產經營成本。
2.2.3 規?;嵘洜I能力
在一定的條件下,經濟規模越大,所發揮作用的空間就越大。無處不在的互聯網絡,為人們提供了很好的市場交易平臺,例如,對于分散的農產品,依靠網絡層級營銷,最終匯聚成巨大的批量產品到達需求的終端;相反的,像人們日常需要的各類生活用品,從專業生產廠商依據層級網絡,最終到達每位消費者?;ヂ摼W擴大了規模化效應,活躍了商品流轉的速度,并且增大了信息的擴散面、接收面,激勵新老用戶對網絡信息進行資源共享,形成互惠互利的正向刺激,不斷提高企業經營能力。
2.3 “互聯網+”加速我國現代經濟融入世界經濟
特別在世界經濟發展放緩的背景下,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正在逐步實施,通過“互聯網+”打破了時空局限,不同國家的信息主體通過快速傳播,充分發揮中國經濟的優勢,將有力促進我國現代經濟的走出國門,引領和推動沿線國家間實現合作,通過互補來創新經濟發展、區域合作和經濟全球化,建立經濟融合的利益共同體,加速了現代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的進程(如圖4所示)。
2.3.1 網絡經濟發展的時空性
借助建設、完善互聯網云平臺以實現信息共享,體現網絡巨大的傳遞能力,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能通過互聯網及時、準確地了解到所需要的信息,極大地突破實體經濟受地域、空間的限制,形成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補充和拓展。
2.3.2 傳播性對網絡經濟增長的作用
互聯網絡高速傳播性是虛擬經濟的重要發展方式。使企業、個人在日常大量的經濟活動中,通過網絡平臺使得交易更加快捷便利。支付寶等虛擬網絡支付平臺出現后,受到大眾的歡迎和積極參與,它占據了中國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一半以上的份額,對現代經濟發展的影響不可忽視,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再上一層樓。
2.3.3 一體化決定網絡經濟的發展
通過“互聯網+”在企業與企業、國家與國家之間建立起緊密的合作和協調機制,加強新產品、新技術、新原料的引進與研發,開辟新市場和新的合作領域。逐步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有序發展,進而增進虛擬經營與現實經營一體化結合,形成共建共享的多贏局面。
2.3.4 差異性的市場細分帶動經濟發展
通過互聯網技術的應用,正確分析企業、行業、區域及全球的經濟發展差異,有針對性的就產品和服務,了解掌握不同層次需求的差異,建立和提供直接交流的平臺,由此推動滿足相同需求和不同需求的細化對應設計、制造,填補市場的空缺,帶動區域經濟的良性發展。
2.3.5 相互依存性
互聯網經濟的成長性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現實中如果沒有實體經濟作基礎,互聯網經濟就是無水之源、無本之木。離開了互聯網經濟,實體經濟缺乏發展的引領者和助推器,將會變成死水一潭;在做實做強實體經濟的同時,注重依靠互聯網經濟的便捷和高效,提升實體產業的質量和合核心競爭力,增強應對危機的能力和拓展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
3 對于“互聯網+”促進現代經濟發展的建議
為了發揮“互聯網+”對現代經濟的引領和促進作用,需要加快互聯網在我國各領域、各行業的深入融合,帶動生產模式和組織方式變革,形成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協同化的產業發展新形態,促M技術進步、管理模式創新,優化經濟運行模式和增長方式,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互聯網+”廣泛應用,使我國現代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3.1 國家或行業出臺支持和激勵“互聯網+”應用的政策
國家或行業要出臺發展“互聯網+”可操作的支持和激勵政策,以激發企業制定“互聯網+”下的企業發展戰略。企業加速與外界的信息有效傳遞和共享,以研發新的軟件,不斷做好硬件設施的配套,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和管理中推進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加快傳統企業的升級或轉型,更好地通過互聯網與實體企業的高度融合,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3.2 加強“互聯網+”網絡平臺的建設與完善
要實現全球經濟一體化目標,大力發展網絡經濟,消除行業的差別和區域經濟的發展不均衡,需要互聯網企業搭建開放的網絡服務平臺,為我國傳統企業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積極落實“深化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去庫存”的要求,將各企業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優勢資源通過“互聯網+”密切連接,使各企業在此平臺上深度協作,實行整合共享、跨界融合,消除短板。還依托云計算、云存儲和寬帶資源等互聯網數據中心,發揮網絡經濟的全時空性,使各方主動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要求,注重網絡安全的建設,結合各行業特點,特別針對網絡詐騙多發的實際,進一步完善網絡平臺的安全防護,通過法律和技術手段及時研究應對新出現的網絡犯罪策略,努力建設開放、安全和功能完善的網絡服務平臺,防范通過網絡泄露企業和個人的秘密,切實保護企業和個人的利益。
3.3 充分利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發展契機
通過實施“一帶一路”經濟帶和籌建亞洲基礎設施亞洲建設銀行的戰略,在國內日益開放和加強國際合作的今天,引領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互聯網+”網絡經濟將發揮重要作用。對內,使我國在技術、標準、政策等多個方面實現互聯網與傳統實體經濟的充分對接融合,促進互聯網資源的開發利用,加速產業的升級換代,加快東部、中西部及沿線區域經濟的梯次發展,積極適應新業態的要求,將我國經濟中最優勢的部分與世界經濟最具發展潛力和最具實力的部分聯系起來,加快經濟轉型,使機器人、3d打印技術等新型制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積聚的產能提供新的成長空間,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對外,借助“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以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能源利用、投資貿易等方面進行高度融合,尋找新的經濟貿易發展點,擴大國家投資領域,積極拓展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空間,探索互惠互利的多種合作模式,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新動力。
4 結束語
在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情況下,我國積極通過“互聯網+”增強對傳統實體企業向縱深方向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使企業融合到“互聯網+”的環境中,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按照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決策部署,積極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形勢,在保障互聯網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互聯網平臺等多功能、多服務、多業態等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快實體企業的升級與轉型,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不斷向健康發展的現代經濟邁進。
參考文獻:
[1] 楊鑫. 在信息發展下計算機網絡和經濟發展關系分析[J]. 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16(12):193-194.
[2] 汪憬. 淺析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關系[J]. 網絡通訊及安全,2013(9):154.
[3] 叢子涵,畢鵬,王寧. 新常態下“互聯網+”對中國經濟的影響[J]. 中國商論,2016(2):121-123.
[4] 朱伶瑾. 國際經濟貿易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 商場現代化,2015(9):7-8.
[5] 梁紅波. “互聯網+”時代經濟發展的新模式[J]. 現代經濟探討,2016(2):10-14.
[6] 劉佃泉. 基于信息發展下的計算機網絡與經濟發展的關系[J]. 學術論壇,2013,20(12):148-149.
篇2
關鍵詞:網絡經濟;現代企業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5-00-01
一、網絡經濟的概述
我們不能因為在網絡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泡沫”而否定網絡經濟本身價值,以及它對人類生活和生產方式所帶來的影響。事實上,盡管一哄而起的網絡“激情”所導致的一輪“泡沫”已經破滅,而網絡經濟大潮并不會因此而停滯不前,相反,在股市的喧囂和震蕩之后,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正在越來越明顯地凸顯出來。同時,人們也日益清醒、冷靜地認識到,網絡經濟的發展不僅不能離開實體經濟,而且一定要扎根于實體經濟。生產力變革的最終實現,取決于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能否進一步磨合。只有當網絡經濟創造的生產力可以使傳統經濟的創新能力獲得更大的提升,“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矛盾才有可能消除,然而,這需經歷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因此,從企業運行的角度講,應當這樣定義網絡經濟:網絡經濟是扎根于實體經濟之中,建立在國民經濟信息化基礎之上,各類企業利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各式各樣的信息資源,并依托企業內部和外部的信息網絡進行動態的商務活動和管理活動所產生的經濟。按照這個定義,網絡經濟絕對不是網站經濟,也不等同于網絡公司經濟,在網絡經濟中唱主角的恰恰是應用信息和網絡技術、整合信息資源且進行研發、制造、銷售和管理活動的各類實體企業,而各類網站企業或網絡公司只不過是為各類實體企業提供各種各樣的網絡服務而已,它們中的一些不景氣正是市場經濟規律發揮作用的結果,并不意味著新興企業的破產,更不意味著網絡經濟從此停滯不前。
二、網絡經濟對現代企業的影響
1.在企業產品消費方面的影響
進入網絡經濟時代,人們正由穩定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轉變為臨時的商品供應壟斷者主宰的經濟,大批量制造和大批量銷售正在讓位于大批量定制。因此,網絡經濟時代市場競爭的焦點不再集中于誰的科技更優良、誰的規模更強大、誰的資本最雄厚,而是要看誰最先發現最終消費者,并能最先滿足最終消費者的需求;誰最先順利地為消費者提供了其所需的商品或服務,誰就是成功者。這里并不是說企業可以忽視發展科技,而是要把技術研發看成是工具、手段,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是目的。
2.在企業生產組織方式上的影響
在因特網的支持下,傳統企業的生產組織方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所謂“虛擬垂直一體化”就是對這種新的生產組織方式的描述。這種生產組織方式以國際品牌為龍頭,通過原廠委托制造(OEM)的方式把生產過程分包給下游廠商,其極端的形式是全部產品均為外包生產,品牌公司只負責設計和營銷。此外,我們還應該意識到,在網絡經濟中,企業大小的意義在減少,因為進入虛擬市場的門檻很低,任何人都能夠通過網絡與大企業向全球市場提供非物質產品,既不需要自己擁有生產設備,也不需要擁有銷售渠道。
3.在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上的影響
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將會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進一步電子化、信息化,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的變革?;谛畔⒑途W絡技術的一系列企業內部管理方法和手段不斷地開發出來,使企業的內部機制和管理更為高效、協調和及時。通過因特網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溝通,形成內部的高度整合是企業信息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上網尋找客戶、擴大新的銷售渠道,形成新的管理職能;第三步是對價值鏈或供應鏈進行全面整合,實現電子化管理的高效運作,使企業內部機制和管理發生實質性變化;第四步是通過網上銷售擴大相關的服務范圍,進一步完善企業的經營管理。
三、中國企業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對策
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資源建設信息化,知識經濟和可持續發展國際化,使我們對信息化和網絡經濟不能再有模糊的認識和膚淺的理解。實際上,正如前面所言,企業對網絡經濟的理解和態度將決定其生存與發展的命運。為此,我們只能丟棄幻想,積極參與,勇于創新,急起直追。
首先,中國企業必須意識到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已經如此緊迫地逼到了各行各業的面前,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發展網絡經濟已不單純是一個電子信息技術的運用或是商務模式的選擇問題,而是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面對經濟全球化,這是唯一的選擇,任何忽視和等待都要不得。只有徹底轉變觀念,中國企業才能夠通過學習來認識和把握未來社會的基本走勢,調整、變革企業的戰略構想、運作模式和組織結構,以求在新一輪的競爭和合作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其次,中國企業應對網絡經濟既要主動地抓住機遇、積極融入,又要穩妥地防范風險和躲避陷阱。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脫胎換骨般地改造企業,是對企業家戰略遠見、創新意識、經營智慧和管理藝術的最大考驗。一般說來,近期要以信息技術應用為重點,以電子商務為突破口,結合企業信息化戰略和對傳統運作方式的改造,促進自身結構優化升級,適時推動企業管理體制改革和經營模式創新。當務之急是找準切入點,構建企業內部網,用最新的、最適宜的電子信息技術改造企業業務流程和經營組織方式。通??梢赃x擇從最重要的局部流程或部門做起,然后逐步推廣,直至全面提升企業自身業務流程的運作水平和管理水平。
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應當根據自身業已建立起來的核心能力和競爭優勢,緊密觀察適應宏觀環境和市場的變化,設計或選擇自己的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模式和開展電子商務的長期可持續盈利的商業模式,并通過與不斷變化的網絡運用環境相適應的多檔次技術和經濟組合,循序漸進,完成從基礎到高端的分階段、分步驟的發展過程。具體而言,中國企業與網絡經濟的結合大體上需要經歷如下過程。第一步:部署企業的網絡基礎設施,搭建企業網絡,為構建企業電子信息管理和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基礎硬件、軟件環境。其中,對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可以考慮采用公共的基礎設施平臺,通過公共接口直接接入公共電子信息管理系統或電子交易市場。第二步:一方面在企業內部建立網上協作環境,即通常所說的辦公自動化,滿足信息的共享和及時上傳下達的要求,實現高效率的網絡協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企業外部網站,從而加強企業內部運轉效率,及時對內、對外信息。第三步:建設企業的核心業務管理和應用系統,最典型的系統是企業資源規劃管理(ERP)。第四步:建立針對企業經營3個直接增值環節來設計的客戶關系管理(CRM)、供應鏈管理(SCM)和產品研發管理(plm)等。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詞:圖像分類;深度學習;Caffe框架;卷積神經網絡
中圖分類號:TP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5-0209-03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WANG Chao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anchang 330013, China)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has been the core problem in computer vision. A good solution is developed by further study which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extracting image features in image classification. In order to learn image features efficiently, constructing the machine learning model with hidden layer as well as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image data will eventually promote the accuracy of image classification or prediction. This paper is intended as an in-depth Caffe learning framework to construct a small image data-base. The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provided by Caffe framework will make a training analysis of the data set and then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target image features. These can be used for the final prediction of the target imag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imag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the accuracy of the prediction will be greatly improved.
Key words: image classification; deep learning; Caffe framework;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著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以圖像構建的世界。但是面臨有海量圖像信息卻找不到所需要的數據的困境,因而圖像分類技術應運而生。通過各種機器學習算法使計算機自動將各類圖像進行有效管理和分類,但是由于圖像內容包含著大量復雜且難以描述的信息,圖像特征提取和相識度匹配技術也存在一定的難題,要使得計算機能夠像人類一樣進行分類還是有很大的困難。
深度學習是近十年來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的重要突破,在圖像識別中的應用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傳統的機器學習模型屬于神經網絡模型,神經網絡有大量的參數,經常會出現過擬合問題,因而對目標檢測準確率上比較低。本文采用卷積神經網絡框架,圖像特征是從大數據中自動學習得到,而且神經網絡的結構深由很多層組成,通過重復利用中間層的計算單元來減少參數,在特征匯聚階段引入圖像中目標的顯著信信息,增強了圖像的特征表達能力。通過在圖像層次稀疏表示中引入圖像顯著信息,加強了圖像特征的語義信息,得到圖像顯著特征表示,通過實驗測試,效果比傳統的圖像分類算法預測的準確度有明顯的提升。
1 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圖像分類方法
1.1 人工神經網絡
人工神經網絡(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是描述生物神經網絡運行機理和工作過程的抽象和簡化了的數學物理模型,使用路徑權值的有向圖來表示模型中的人工神經元節點和神經元之間的連接關系,之后通過硬件或軟件程序實現上述有向圖的運行[1]。目前最典型的人工神經網絡算法包括:目前最典型的人工神經網絡有BP網絡 [2]Hopfield網絡[3]Boltzmann機[4]SOFM網絡[5]以及ART網絡人工神經網絡[6],算法流程圖如圖1所示[7]。
1.2 卷積神經網絡框架的架構
Caffe是Convolutional Architecture for Fast Feature Embedding的縮寫[8],意為快速特征嵌入的卷積結構,包含最先進的深度學習算法以及一系列的參考模型,圖2表示的是卷積神經網絡結構圖。Caffe深度學習框架主要依賴CUDA,IntelMKL,OpenCV,glog軟件以及caffe文件。本文使用的各個軟件版本說明,如表1所示。
Caffe深度學習框架提供了多個經典的卷積神經網絡模型,卷積神經網絡是一種多層的監督學習神經網絡,利用隱含層的卷積層和池采樣層是實現卷積神經網絡特征提取功能,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通過采取梯度下降法最小化損失函數對網絡中的權重參數逐層反向調節,通過頻繁的迭代訓練來提高網絡的精度。卷積神經網絡使用權值共享,這一結構類似于生物神經網絡,從而使網絡的復雜程度明顯降低,并且權值的數量也有大幅度的減少,本文使用這些模型直接進行訓練,和傳統的圖像分類算法對比,性能有很大的提升,框架系統訓練識別基本流程如圖3表示。
1.3 圖像分類特征提取
卷積神經網絡的結構層次相比傳統的淺層的神經網絡來說,要復雜得多,每兩層的神經元使用了局部連接的方式進行連接、神經元共享連接權重以及時間或空間上使用降采樣充分利用數據本身的特征,因此決定了卷積神經網絡與傳統神經網絡相比維度大幅度降低,從而降低計算時間的復雜度。卷積神經網絡主要分為兩個過程,分為卷積和采樣,分別的對上層數據進行提取抽象和對數據進行降維的作用。
本文以Caffe深度學習框架中的 CIFAR-10數據集的貓的網絡模型為例,如圖4所示,對卷積神經網絡模型進行訓練。CIFAR-10是一個標準圖像圖像訓練集,由六萬張圖像組成,共有10類(分為飛機,小汽車,鳥,貓,鹿,狗,青蛙,馬,船,卡車),每個圖片都是32×32像素的RGB彩色圖像。通過對數據進行提取和降維的方法來提取圖像數據的特征。
2 實驗分析
將貓的圖像訓練集放在train的文件夾下,并統一修改成256×256像素大小,并對貓的圖像訓練集進行標記,標簽為1,運行選擇cpu進行訓練,每進行10次迭代進行一次測試,測試間隔為10次,初始化學習率為0.001,每20次迭代顯示一次信息,最大迭代次數為200次,網絡訓練的動量為0.9,權重衰退為0.0005,5000次進行一次當前狀態的記錄,記錄顯示如下圖5所示,預測的準度在98%以上。而相比傳統的圖像分類算法BP神經網絡網絡的收斂性慢,訓練時間長的,網絡的學習和記憶具有不穩定性,因而卷e神經網絡框架在訓練時間和預測準度上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3 結束語
本文使用Caffe深度學習框架,以CIFAR-10數據集中貓的網絡模型為例,構建小型貓的數據集,提取貓的圖象特征信息,最后和目標貓圖像進行預測,并和傳統的圖像分類算法進行對比,預測的準確率有很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錚, 吳陳沭, 劉云浩. 位置計算: 無線網絡定位與可定位性[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4.
[2] 丁士折. 人工神經網絡基礎[M]. 哈爾濱: 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 2008.
[3] McClelland J L, Rumelhart D E, PDP Research Group. Parallel distributedprocessing[J]. Explorations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cognition, 1986, 2.
[4] Hopfield J J. Neural networks and physical systems with emergent collectivecomputational abilitie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982, 79(8): 2554-2558.
[5] Ackley D H, Hinton G E, Sejnowski T J. A learning algorithm for boltzmannmachines[J]. Cognitive science, 1985, 9(1): 147-169.
[6] Kohonenmaps T. Self-Organized Formation of Topologically Correct Feature Maps[J]. Biological Cybernetics,1982, 43(1): 59-69.
篇4
【關鍵詞】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17-0043-01
精品課程建設就是在多媒體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基礎上的優質課程資源建設,是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體現,也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其建設目標就是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隨著精品課程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影響范圍的不斷延伸,對精品課程資源共享的需求也在增加。所以,一定要加強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建設。
一 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的現狀
1.缺少暢通的資源獲取渠道
在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獲取中,渠道不暢通問題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精品課程網站知曉率較低。根據相關調查表明,大多數老師與學生訪問精品課程網站均是通過學校主頁宣傳欄或網站鏈接進入的,針對本校的精品課程設置相對熟悉,對其他學校設置的精品課程知曉度較低。針對國家精品課程網站設置而言,除了一些參與項目建設的老師之外,很少人知道這個網站,也就不存在相應的訪問,明顯存在著資源獲取渠道不暢通的問題。(2)精品課程網站訪問成功率較低。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資源共享的需求程度越來越高,教育部也在加強學校資源共享建設。在已經公開的精品課程中,大部分課程只可以打開一級頁面,并且只可以查看精品課程資源框架,要想打開具體課程介紹等內容,就需要一定的權限,除此之外,網絡課件與視頻資源設有一定的權限,其他人員無法觀看,進而導致精品課程資源共享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資源內容缺少及時更新
現階段,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管理問題主要體現為精品課程負責人缺少對網絡資源后期的維護和更新。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建設是一個相對長期的過程,不能只停留在評審階段。在建設精品課程時,一定要結合教學與科研的更新資源,設置相應的課程資源,這樣才可以滿足老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但在精品課程資源網站建設中,除了一些設有權限的網站之外,一些可以訪問的網站,都缺乏相應的更新,其資源內容比較落后,并且也沒有進行后期的維護與更新,降低了資源共享的優質性。
3.缺少資源共享互動性
精品課程網絡資源主要就是向社會提供一些免費的優質教學資源,因此,在各院校網站中推出了很多精品課程網絡資源鏈接,通過相應的訪問獲取一些資源。但大部分網站均沒有向使用者提供一些交流、討論的平臺,或只是一種形式,設置的一些在線答疑無人回復、沒有后臺回應等。事實上,精品課程網站建設的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一個虛擬學習氛圍,如果沒有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不僅無法為使用者提供有效的資源,也無法得到使用者的反饋,進而無法對網站資源進行合理的調整與更新,導致影響學習效果。
二 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的對策
1.強化優質資源項目的建設與應用
隨著精品課程的不斷建設與發展,其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廣,資源越來越豐富,所以,要想有效發揮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共享功能,就一定要加強其建設與推廣,擴大其知曉率。在進行宣傳推廣時,可以利用一些有影響的網站,設置一些推廣專欄或公益性廣告,增加精品課程網站的知曉度。除此之外,可以強化精品課程建設的培訓工作與經驗交流,通過校際合作,設立精品課程建設與推廣的研修班。
2.構建資源共享平臺,增強精品課程獲取性
要想有效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發揮應有的作用,一定要保證其可以被訪問,這樣才可以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要想實現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共享,就一定要建立共享平臺。在建設共享平臺時,一定要保證其統一性,這樣才可以為其維護與管理提供便利,實現精品課程質量的提高。學??梢栽O立專門小組,從人員、技術等方面展開視頻錄制、網站制作等。除了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外,還要加強其內容的建設,促進精品課程質量的提高。同時,在完善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時,一定要制訂統一的課程流程、資源格式、模塊設置等,在內容上設置通用語言,避免出現過分依賴插件的情況,提高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利用效率。除此之外,在共享平臺上,盡可能提供一些課程討論區與論壇,實現訪問者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促進精品課程的不斷改革與創新,進一步促進網絡資源質量的提高。
3.強化長效監督機制,確保共享資源優質性
在建設精品課程時,一定要確保長效監督機制的設立,實現共享資源的優質性。首先,建立資源共享激勵機制。在建設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時候,建議學校出臺一些有關政策,制訂有效措施,鼓勵老師及時更新網絡資源,在機制上,掃清精品課程建設和維護的障礙。其次,強化網絡資源更新、維護、檢查力度,引進“進退機制”。教育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新的檢查指標,明確其網上操作與評估,保證網絡資源的優質性。同時,對于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整改合格的精品課程而言,需要取消其資格。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建設精品課程時,一定要加強資源共享的建設與推廣,促進優質資源的全面利用。要想有效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就一定要加強共享平臺的建設,并且建設相應的長效機制,促進精品課程網絡資源的全面共享與利用,進而實現其真正價值。
篇5
[關鍵詞] 神經網絡;數字示波器;項目風險評估;仿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2. 041
[中圖分類號] N945.13;F2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4)12- 0067- 02
特種數字示波器是航空裝備重要的維修檢測設備,是快速高效地實施航空裝備維修保障的重要檢測技術手段。示波器研制項目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特種示波器的性能,進而影響航空裝備維修檢測任務的順利進行。基于BP神經網絡對特種數字示波器研制項目進行風險評估是一種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法。
1 特種數字示波器研制項目風險因素分析
建立特種數字示波器研制項目風險評估指標體系,首先要分析研制階段每一個過程的風險以及各個風險的影響因素,然后在風險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基礎上,選擇那些影響各個風險的主要因素,構成風險識別指標的集合,然后通過對預選指標進行優化,最后確定風險綜合評估指標。
技術風險主要包括設計風險、工藝風險、元器件風險、原材料風險、設施風險等;費用風險是指維修檢測設備研制在實現其研制過程費用目標方面存在的風險;管理風險是指在特種數字示波器研制項目的組織管理過程中,由于項目管理不善,職責不清,權限錯誤,運作失誤以及其他不確定性而引起的直接影響到項目目標實現的風險;保障性風險是指由于設備研制的管理組織管理水平的狀況及其變化對設備研制產生的風險;進度風險是指因對設備研制過程所估算和分配的工作時間不足而產生的風險。
2 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建立
對于具體的LHSB11特種數字示波器項目研制過程而言,采用3層BP網絡預測該型示波器研制項目的風險。通過風險識別,將研制過程中的風險分為5類,每類風險又可以分為若干個風險因素。本文選取了16個已完成的同類示波器研制項目作為BP神經網絡模型的訓練和檢測樣本。采用專家評分法來獲取指標體系的樣本數據。通過評分表的形式向10位專家(其中3位權威專家,2位生產廠家項目負責人、3位企業領導、2位研制項目干系人),權威專家權重分別為0.15,生產廠家負責人和企業領導的權重分別為0.05,研制項目干系人權重分別為0.15。其中每一指標均分為5個等級:風險很低、風險較低、風險一般、風險較高、風險很高。此5個風險等級分別對應于5個區間內的數值:[0,1.5],[1.5,3],[3,4.5],[4.5,6],[6,8],風險程度越低,相應的評分數值就越低。通過統計分析,得到了16個樣本評估指標體系的指標值。
同時,在專家組評分以后,得出每個項目整體風險打分結果,即期望風險值。經綜合分析整理得到示波器研制項目期望得分表。
3 BP 神經網絡模型的建立
對研制風險的評估問題,可以看作是輸入(各風險指標)到輸出(該項目的最終風險評估值)的非線性映射。將樣本數據中的前12組數據作為訓練樣本,樣本中的評估指標體系指標值作為輸入節點,與之對應的由專家評分法確定的期望風險值作為輸出值,并通過Matlab軟件編寫神經網絡仿真程序,創建BP神經網絡并進行訓練與仿真。
初始化后得到訓練結果如圖1所示。
圖1中縱坐標為均方誤差,橫坐標為步數。由圖可知,誤差曲線的初始誤差為14.2,在340步以后誤差曲線呈明顯梯度性下降,在1 354步時誤差精度達到設定的0.001,完成訓練。
訓練結束后,調用sim函數對所建立模型進行仿真,得到如圖2所示的仿真圖形。
然后調用sim函數對所建立模型進行仿真,并計算出仿真誤差。
%計算仿真誤差。
E=t-A;
MSE=mse(E);
最終得到仿真誤差。
由圖2可知,訓練得出的輸出曲線仿真圖(綠色帶圓圈的虛線)與實際輸入的曲線(藍色帶星號的實線)基本相符,擬合程度較高,而且其均方差很小,效果非常理想。達到了訓練的預期目的。
將專家評分組打分得出的期望輸出和仿真實際結果輸出作為比較,得出誤差值。通過檢測結果可以發現,期望輸出與實際輸出的誤差較小,這說明運用BP神經網絡模型建立的LHSB11系列示波器研制項目風險評估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這個評估模型對項目的研制階段進行風險評估。
篇6
關鍵詞:二級倒立擺;神經網絡;逆系統
中圖分類號:O231文獻標識碼: A
倒立擺平衡系統是一種典型的非最小相位、強耦合、自然不穩定、具有參數不確定性的非線性多變量系統,其是現代控制理論的一個重要的研究對象之一,也是檢驗包括智能控制方法在內的各種先進控制方法的穩定跟蹤控制系能、魯棒控制性能的理想平臺。
目前,人們對倒立擺的研究越來越多,倒立擺的種類也由簡單的單級倒立擺發展為多種多樣的形式,已經出現了球擺、柔性擺、傾斜軌道式倒立擺、旋轉式倒立擺等。而對倒立擺的控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狀態反饋 控制;(2)PID控制;(3)自適應控制;(4)非線性控制;(5)神經網絡控制;(6)采用遺傳算法與神經網絡相結合的方法;(7)模糊控制等。
本文研究了直線二級倒立擺的神經網絡逆控制方案。采用線性二次最優(LQR)控制器控制倒立擺并采集倒立擺的輸入輸出數據;然后,以這些數據為基礎訓練倒立擺的神經網絡逆系統;針對神經網絡逆系統和原二級倒立擺系統設計比例微分(PD)控制器,實現閉環控制。仿真結果表明,所采用的神經網絡逆控制有較短的調節時間和小的超調,能較好地實現倒立擺的穩定控制。
一、二級倒立擺數學模型及可逆性分析
對于二級倒立擺系統,當取以下六個變量為系統的狀態變量:,其中,x為小車的位置,和分別為二級倒立擺的擺角1和擺角2。并且取小車加速度為輸入變量,即:,那么,可得系統的狀態空間表達式:
(1)
(2)
經計算,有,根據逆系統理論,可知系統可逆。
二、二級倒立擺的神經網絡逆控制
由于二級倒立擺系統存在參數難以精確獲取、系統在實際運行中存在各種擾動等影響,因此難以精確獲得其逆系統。神經網絡逆控制方法作為一種不依賴于被控系統精確模型的控制方法,已廣泛應用于許多控制對象。本文提出基于神經網絡逆系統的二級倒立擺控制方法,其控制原理圖如圖1。
圖1小車倒立擺系統的控制結構圖
神經網絡逆控制的主要包括數據采集與處理、神經網絡逆控制器設計和閉環控制器設計三步:
(1)數據采集與處理
要成功地進行神經網絡逆控制,第一步是產生數據樣本集,這也是特別關鍵和重要的一步。由于倒立擺系統本質為一不穩定系統,因此難以采用對被控系統直接施加激勵信號進行開環控制并采樣的數據采集方法,因此本文首先使用LQR控制使得二級倒立擺系統實現穩定控制,并取LQR控制下的輸出、、、作為輸入數據,原系統輸入u作為輸出數據。為便于神經網絡學習和訓練,我們將采樣數據歸一化處理到[-1 1],即y=(x-MinValue)/(MaxValue-MinValue)*2-1。其中,x、y分別為轉換前、后的值,MaxValue、MinValue分別為樣本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用MATLAB中min和max函數容易得出樣本最大最小值;并對輸出u作反歸一化處理,即y=(x* (MaxValue-MinValue)+ (MaxValue-MinValue))/2。
(2)神經網絡逆控制器設計
理論上已經證明:具有偏差和至少一個S型隱含層加上一個線性輸出層的網絡,能夠逼近任何有理函數。同時,由于BP網絡被廣泛成功應用于許多對象控制中,因此本文選用三層BP網絡。三層BP神經網絡的隱層采用tansig函數,輸出層采用purelin函數,隱節點個數采用“試差法”確定。將采樣數據2/3作為訓練樣本,1/3作為測試樣本,經過離線訓練多次達到滿意的控制性能和測試樣本檢驗,得到神經網絡逆系統,然后將離線訓練的神經網絡逆系統與被控二級倒立擺系統串聯起來,構成復合偽線性系統,并檢驗神經網絡逆與二級倒立擺組成的復合系統的線性化效果(見圖2)。
(3)閉環控制器設計
由于二級倒立擺系統可逆,且當取輸出為、時,系統的相對階為2,由經典控制理論可知,對2階積分系統,設計PD控制器可使閉環系統穩定。因此,本文對神經網絡逆系統與被控系統組成的偽線性復合系統設計PD控制器()以實現二級倒立擺系統的閉環控制。
圖2輸入輸出線性化效果
三、數值仿真
基于Matlab軟件,進行數值仿真,構建的仿真模型如圖3。
圖3復合控制系統圖
其中,設計PD控制器為20+5s,控制效果如圖4-6。
圖4 小車位置
圖5 角度1波形
圖6 角度2波形
由以上波形可知小車位置在3秒后能夠跟蹤給定值,擺桿也能在一定的小范圍內振蕩,即實現了二級倒立擺的穩擺控制。
四、結語
本文研究了二級倒立擺的神經網絡逆控制方案。首先,采用線性二次最優(LQR)控制器控制倒立擺并采集倒立擺的輸入輸出數據;然后,以這些數據為基礎訓練倒立擺的神經網絡逆系統;針對神經網絡逆系統和原二級倒立擺系統設計PD控制器,實現系統的閉環控制。仿真結果表明,所采用的神經網絡逆控制有較短的調節時間和小的超調,能較好地實現倒立擺的穩定控制。
參考文獻:
[1]任祖華.倒立擺系統的智能控制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6.
[2]陳謀,姜長生,吳慶憲. 基于非線性控制方法的倒立擺系統控制[J].控制理論與應用,2004,21(5):684-688.
篇7
然而,人們震驚地看到:科學家在短短的年代中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上給予了世界一個因特網絡,給予了網絡經濟的運作平臺,網絡經濟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開,然而經濟學家卻還沒有來得及對其進行那怕是粗淺的研討!這便是我們選擇這一課題的意義與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實證調研方面,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從1999年開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傳播政策研究中心啟動“全球互聯網項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自1997年起開展互聯網調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調查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中心從1999年夏天開始準備加入“全球互聯網項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實施了問卷調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會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個前言與五部分內容,前言是對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約定與說明;第一部分“世紀之交:互聯網引致網絡經濟”;第二部分“石破天驚:互聯網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聯共享:認識網絡經濟新本質”;第四部分“論道經邦:點解網絡經濟面臨的難題與對應措施”;第五部分“傳承經典: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理論挑戰探微”。
“互聯網”、“網絡”概念,無疑是世紀之交的第一關鍵詞。迄今為止,互聯網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種事件無法比擬的。它是空間拓展遠遠超越時間的一個典范。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為8700萬,上網計算機達到3630萬臺,躋身于世界第二網絡大國。全世界億萬個終端同在一個互聯網上傳遞交流信息、運作種種事務,剎時間,前所未有的網絡企業、電子商務、網上銷售、網絡教育、電子貨幣、網上資訊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聯網上展現,形成一種基于國際互聯網的壯觀經濟現象,真可謂石破天驚。網絡如此快捷地結緣經濟,新的網絡經濟現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開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務模式、新的經濟機制如此快捷地被創造出來。在15世紀,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長僅0.1%,在此后5個世紀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紀下半葉接近3%,而2000年美國在這一年就上升22%。這就是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時代的輝煌,就是計算機網絡時代的輝煌!事實上,世界正在進行一場計算機網絡經濟革命,這場革命給予了每個國家、每個區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一個千載難逢的挑戰與機會。盡管經歷了世紀之初網絡經濟的“寒夜”,但如今網絡經濟的輝煌再次閃耀。
網絡經濟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其根源在于國際互聯網的革命性意義,那么它究竟給予我們何等昭示?第一,互聯網絡顯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一個虛擬而又真實的世界,一個嶄新的統一的網絡國際社會,大體可以從以下9個方面理解網絡的神奇:無差別化,數字化,互聯實時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資源共享化,虛擬化,高速化,全球一體化,綜合化。第二,基于這樣的特征,它最終將成為帶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引擎,它曾經創造了這樣的奇跡,而今經歷了重新融合后的網絡經濟正在創造新的奇跡。第三,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國際互聯網絡及其網絡經濟,之所以說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為重要的產業革命事件,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來透視它震撼全球的影響力:一是它的影響廣度,它幾乎布線于全世界各個角落;二是它的影響深度,它在微觀上改變著人類行為各個方面,在宏觀上改變著現行社會體制、結構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三是它的影響速度;四是它的影響長久度。第四,基于當代計算機、光纜通訊技術之上的網絡經濟,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為偉大的產業革命,它事實上已經構成第三次產業的科技基礎。幾乎可以說,正是網絡經濟的出現與形成,使得自上個世紀初葉出現的三次產業分化真正完成??梢灶A料,扎根于新技術基礎之上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將前程似錦。第五,互聯網產生的信息服務社會。如果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資本社會,那么互聯網產生的則是信息服務社會,或者說是信息社會。正是互聯網產生的上述革命性意義,它給予了互聯網絡下的新經濟獲得新的本質,或者說發生著本質性嬗變。第一,一種嶄新的網絡企業誕生。所謂網絡企業,是互聯于因特網絡中的各類企業,是由于網絡經濟拉動起來的企業系統。在網絡經濟中的企業,已經可以完全實現:“無論你在天涯海角,企業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網絡企業為基礎迅速形成網絡經濟,網絡經濟由于互聯網的特征而有力地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網絡企業的誕生,大量網上經濟活動的涌現,從而形成了一種史無前例的“網絡經濟”現象。所謂網絡經濟,是指建立在由現代通訊網絡、電子計算機網絡所形成的信息網絡基礎之上的一切經濟活動,即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發生的經濟行為以及網絡的上游、下游經濟活動。第三,比之傳統經濟,網絡經濟具有如下新的本質:它是人本經濟,它是和諧經濟,它是可持續經濟,它是低成本經濟,它是互惠經濟,它是一體化經濟。第四,在這個新興的經濟體系中,智慧資本、知識資本最終獲得了自己的歷史地位。因為,知識經濟時代價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點在于智慧勞動。第五,在計算機與互聯網的平臺上,體現不出人們的社會差別(階層、民族、區域、地位、性別、身份、年齡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時空界限,將勞動者之間的差別簡化為人們能力的差別,簡化為人們利用自己的知識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價值、服務企業的差別。這便為勞動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無拘無束的時空,就是說,勞動者邁向自主勞動的路途坦蕩。第六,網絡經濟的發展,將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次上打造出新的經濟機制,而且最終會形成一整套與新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新機制系統。
基于以上對互聯網及其引致的網絡經濟的探討,我們對網絡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是,目前網絡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很多,處境也是十分困難的。本研究論文中,作者對其中最為緊要的幾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應對策略或者政策建議。第一,作者告誡,網絡經濟發展到今天,如果想減少市場的盲目性帶來的損失,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必需也必須介入了。必須制定給網絡經濟基礎產業中的每一塊均衡發展的政策,也就是說,政府應該通過政策來調節網絡經濟豐厚利潤與趕超利潤的分配。第二,針對我國大批網絡企業不能贏利的根源,作者強調,網絡信息產品的商品化是關鍵,為此建議:對信息、網絡產品要區別對待。軟件、專用信息、經過研究加工過的信息,必須將其產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給出產品的邊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獨有性。而對公眾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產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強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眾信息為平臺,提高點擊率即贏得人氣后,再以廣告銷售、網上產品銷售為盈利點。第三,互聯網經濟決不是一個產業的“專利”,不是技術的副產品,更不是個別產業部門的特權。互聯網將引發各行各業的變革,因為必須明確認識到,發展網絡經濟必須發揮傳統產業的作用,只有當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了,網絡經濟才找到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第四,雖然網絡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但決不能忽視自身的創新,而且網絡經濟的生命就在于不斷創新。第五,作者還對新近發表的“第1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若干重要數據進行了解讀,并藉此給出了若干政策建議。比如,加快農村與西部互聯網絡的發展,政策要傾斜;對.CN域名的開發戰略要再認識;要加強對網絡安全的關注,加強研究投入;提高對網絡信息利用的深度;網絡企業要以誠信取勝。
篇8
然而,人們震驚地看到:科學家在短短的年代中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上給予了世界一個因特網絡,給予了網絡經濟的運作平臺,網絡經濟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開,然而經濟學家卻還沒有來得及對其進行那怕是粗淺的研討!這便是我們選擇這一課題的意義與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實證調研方面,以美國為首的世界各國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從1999年開始,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傳播政策研究中心啟動“全球互聯網項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法,了解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中國互聯網中心CNNIC自1997年起開展互聯網調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調查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中心從1999年夏天開始準備加入“全球互聯網項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長沙實施了問卷調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會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個前言與五部分內容,前言是對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約定與說明;第一部分“世紀之交:互聯網引致網絡經濟”;第二部分“石破天驚:互聯網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聯共享:認識網絡經濟新本質”;第四部分“論道經邦:點解網絡經濟面臨的難題與對應措施”;第五部分“傳承經典: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理論挑戰探微”。
“互聯網”、“網絡”概念,無疑是世紀之交的第一關鍵詞。迄今為止,互聯網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種事件無法比擬的。它是空間拓展遠遠超越時間的一個典范。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國上網用戶總數為8700萬,上網計算機達到3630萬臺,躋身于世界第二網絡大國。全世界億萬個終端同在一個互聯網上傳遞交流信息、運作種種事務,剎時間,前所未有的網絡企業、電子商務、網上銷售、網絡教育、電子貨幣、網上資訊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聯網上展現,形成一種基于國際互聯網的壯觀經濟現象,真可謂石破天驚。網絡如此快捷地結緣經濟,新的網絡經濟現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開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務模式、新的經濟機制如此快捷地被創造出來。在15世紀,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長僅0.1%,在此后5個世紀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紀下半葉接近3%,而2000年美國在這一年就上升22%。這就是信息經濟、網絡經濟時代的輝煌,就是計算機網絡時代的輝煌!事實上,世界正在進行一場計算機網絡經濟革命,這場革命給予了每個國家、每個區域特別是發展中國家一個千載難逢的挑戰與機會。盡管經歷了世紀之初網絡經濟的“寒夜”,但如今網絡經濟的輝煌再次閃耀。
網絡經濟之所以產生如此巨大的影響,其根源在于國際互聯網的革命性意義,那么它究竟給予我們何等昭示?第一,互聯網絡顯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創造了一個新世界,一個虛擬而又真實的世界,一個嶄新的統一的網絡國際社會,大體可以從以下9個方面理解網絡的神奇:無差別化,數字化,互聯實時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資源共享化,虛擬化,高速化,全球一體化,綜合化。第二,基于這樣的特征,它最終將成為帶動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新引擎,它曾經創造了這樣的奇跡,而今經歷了重新融合后的網絡經濟正在創造新的奇跡。第三,人類經濟發展史上,國際互聯網絡及其網絡經濟,之所以說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為重要的產業革命事件,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來透視它震撼全球的影響力:一是它的影響廣度,它幾乎布線于全世界各個角落;二是它的影響深度,它在微觀上改變著人類行為各個方面,在宏觀上改變著現行社會體制、結構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三是它的影響速度;四是它的影響長久度。第四,基于當代計算機、光纜通訊技術之上的網絡經濟,是工業革命以來最為偉大的產業革命,它事實上已經構成第三次產業的科技基礎。幾乎可以說,正是網絡經濟的出現與形成,使得自上個世紀初葉出現的三次產業分化真正完成??梢灶A料,扎根于新技術基礎之上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將前程似錦。第五,互聯網產生的信息服務社會。如果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社會,蒸汽機產生的是資本社會,那么互聯網產生的則是信息服務社會,或者說是信息社會。
正是互聯網產生的上述革命性意義,它給予了互聯網絡下的新經濟獲得新的本質,或者說發生著本質性嬗變。第一,一種嶄新的網絡企業誕生。所謂網絡企業,是互聯于因特網絡中的各類企業,是由于網絡經濟拉動起來的企業系統。在網絡經濟中的企業,已經可以完全實現:“無論你在天涯海角,企業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網絡企業為基礎迅速形成網絡經濟,網絡經濟由于互聯網的特征而有力地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網絡企業的誕生,大量網上經濟活動的涌現,從而形成了一種史無前例的“網絡經濟”現象。所謂網絡經濟,是指建立在由現代通訊網絡、電子計算機網絡所形成的信息網絡基礎之上的一切經濟活動,即基于互聯網基礎上發生的經濟行為以及網絡的上游、下游經濟活動。第三,比之傳統經濟,網絡經濟具有如下新的本質:它是人本經濟,它是和諧經濟,它是可持續經濟,它是低成本經濟,它是互惠經濟,它是一體化經濟。第四,在這個新興的經濟體系中,智慧資本、知識資本最終獲得了自己的歷史地位。因為,知識經濟時代價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點在于智慧勞動。第五,在計算機與互聯網的平臺上,體現不出人們的社會差別(階層、民族、區域、地位、性別、身份、年齡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時空界限,將勞動者之間的差別簡化為人們能力的差別,簡化為人們利用自己的知識在這個平臺上創造價值、服務企業的差別。這便為勞動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無拘無束的時空,就是說,勞動者邁向自主勞動的路途坦蕩。第六,網絡經濟的發展,將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層次上打造出新的經濟機制,而且最終會形成一整套與新的經濟基礎相適應的新機制系統。
基于以上對互聯網及其引致的網絡經濟的探討,我們對網絡經濟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但是,目前網絡經濟發展面臨的難題很多,處境也是十分困難的。本研究論文中,作者對其中最為緊要的幾個問題發表了自己的應對策略或者政策建議。第一,作者告誡,網絡經濟發展到今天,如果想減少市場的盲目性帶來的損失,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必需也必須介入了。必須制定給網絡經濟基礎產業中的每一塊均衡發展的政策,也就是說,政府應該通過政策來調節網絡經濟豐厚利潤與趕超利潤的分配。第二,針對我國大批網絡企業不能贏利的根源,作者強調,網絡信息產品的商品化是關鍵,為此建議:對信息、網絡產品要區別對待。軟件、專用信息、經過研究加工過的信息,必須將其產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給出產品的邊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獨有性。而對公眾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產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強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眾信息為平臺,提高點擊率即贏得人氣后,再以廣告銷售、網上產品銷售為盈利點。第三,互聯網經濟決不是一個產業的“專利”,不是技術的副產品,更不是個別產業部門的特權?;ヂ摼W將引發各行各業的變革,因為必須明確認識到,發展網絡經濟必須發揮傳統產業的作用,只有當網絡經濟與傳統產業相結合了,網絡經濟才找到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第四,雖然網絡經濟是一種創新經濟,但決不能忽視自身的創新,而且網絡經濟的生命就在于不斷創新。第五,作者還對新近發表的“第1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的若干重要數據進行了解讀,并藉此給出了若干政策建議。比如,加快農村與西部互聯網絡的發展,政策要傾斜;對.CN域名的開發戰略要再認識;要加強對網絡安全的關注,加強研究投入;提高對網絡信息利用的深度;網絡企業要以誠信取勝。
另外,作者對網絡經濟引發的對政治經濟學重大理論問題的挑戰,給予了經濟學的詮釋與回應。面對網絡經濟,傳統的經濟學方法顯得力所不逮,應當與時俱進地吸收西方經濟學與其它科學的方法;知識、信息商品的出現,是對傳統商品理論的補充與拓展;同時,也引起了對傳統使用價值的補充與拓展;網絡經濟的出現,并沒有否定勞動價值論,種種挑戰都未能動搖這一理論的真理性;智慧資本、知識資本作為一種資本的新“品種”,豐富了資本理論;由于網絡經濟的調整發展,以及由此引起的新機制的形成,已經構成對傳統增長理論與經濟周期理論的挑戰,所以必須發展原有理論;在分配理論上,網絡經濟的出現與發展,為分配的多元化創造了經濟基礎。
篇9
20世紀中葉以后,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人們曾創造過三個社會公認的概念,即信息經濟、知識經濟、網絡經濟。
對于信息經濟,人們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把通過信息配置社會生產力要素和資源的經濟活動稱謂信息經濟。這里強調的是信息的驅動力。
對于知識經濟,雖然有不同的解釋,但是強調的是靠智慧、主意、點子等知識的驅動力所形成的經濟內涵。著名政治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哈耶克曾形象地解釋過知識經濟。他認為,世界上的經濟有兩種,一種是有了“權”才能買“錢”的經濟;另一種是有了“錢”才能買“權”的經濟。這兩種經濟都不好?,F在,應該說世界上已經出現了第三種經濟,這種經濟是有了“智能”才能“買錢”和“買權”的經濟。在這種經濟中,“經濟剩余”的瓜分權威已經不再是“達官”和“富豪”,而是“智士仁人”。哈耶克把這第三種經濟稱為知識經濟。
那么,何謂網絡經濟呢?目前尚未有權威的解釋,人們多是從自身的研究角度對網絡經濟作了許多界定。比如網絡經濟是對網絡自身運營規律的概括;網絡經濟即網絡功能經濟;網絡經濟即網絡商業經濟;網絡經濟即網絡技術經濟;網絡經濟即新傳媒經濟……在對網絡經濟的這種不同解釋上,雖然都有其合理內核,但是都是不完全的,因此,缺乏嚴密的科學性。
在網絡時代,由于科技的發達和人們智力的充分開發,不允許人們還停留在某一個局部或某一個側面去看待事物,否則,要么是受保守思想的影響,要么還沒有弄清楚事物的本質,或者在知識結構上還不具備去認識新事物的能力。目前,從對網絡經濟的認知程度來看,以上三種情況都存在著,也正因為這樣,真正科學地、全面地認識網絡經濟就必須消除一切影響對網絡經濟認識的因素,采用科學的觀察事物的方法。
在我國現階段,怎樣消除一切影響對網絡經濟認識的因素呢?網絡經濟一方面同網絡技術相聯系,另一方面同人們的智慧開發程度相聯系,而這兩個方面都是同人們擁有的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相關聯的,因此,強調網絡知識的教育既是確立網絡經濟地位的需要,也是網絡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在整個社會教育領域要提倡學習型與研究型相結合的教育模式,把網絡知識普及與提高結合起來;在學校教育領域要提倡學習型、學習研究型、研究型的教育模式,有效提高學生對網絡知識的全面了解和深化研究的水平,這是深刻理解網絡經濟概念的前提。現在,我國的網絡熱雖然較2000年有所降溫,但是非理性化現象還嚴重地存在著。比如隨便有一個新創意就企圖通過網絡獲利;隨便成立一個網絡公司就企圖上市;隨便建立一個網站就期望有大批的廣告客戶投放廣告;隨便找一個名人就企圖借用網絡把他(她)變成搖錢樹……就因為有這么多“隨便”存在,表明理性化經營網絡的時期還尚未到來;就因為有這么多的“隨便”造成了大批網站的虧損。
消除一切影響對網絡經濟認識的因素,除了強化網絡知識的教育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即政策性因素。因此,提高政策性管理水平對于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篇10
網絡經濟是衍生于傳統經濟的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它以知識為核心,是指以網絡尤其是互聯網為平臺產生的經濟活動的總和,它是在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時產生的一種新經濟現象。網絡經濟時代,作為經濟主體的人和各種金融機構以及政府部門在經濟活動中更加依賴網絡,他們不但要從網絡中獲取大量的信息來對今后的經濟形勢或決策提供依據,而且在網絡平臺上直接進行交易。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聯系與區別
(一)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聯系
傳統經濟是網絡經濟產生和發展的基礎,網絡經濟是傳統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的產物,網絡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傳統經濟的扶持。在網絡經濟中,價值規律仍然起作用,傳統經濟中的等價交換、利潤最大化等法則仍適用于網絡經濟。網絡經濟的發展實際上是傳統經濟在知識經濟時代煥發出的新的生命力?;ヂ摼W使得各種有效信息得以快速傳播和獲取,降低了傳統經濟形態中的交易成本,這就使得過去因經營成本過高或達不到規模效益的企業開始盈利,而由于網絡技術的應用也會延長部分產業的成長周期。
在傳統經濟中,如果供給與需求脫節則會造成通貨緊縮或通貨膨脹,而網絡經濟也會出現這種問題。其原因就在于網絡經濟的虛擬性特質。過度投資會引起經濟過熱、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雖然在網絡經濟中,過度投資不會像在傳統經濟中一樣造成引發經濟過熱、物價上漲甚至通貨膨脹的危機,但是因為存在資本的作用,也會引起產生泡沫,造成不良的經濟后果。從某種意義上說,網絡經濟其實是傳統經濟的一種衍生形態,網絡經濟不能脫離傳統經濟而獨立發展。
(二)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最大區別就是:傳統經濟的價值體現在于資源的稀缺,“物以稀為貴”是最好的總結和描述,換句話說就是市場上的某類商品生產量太多時價格就會下跌而影響銷售。而網絡經濟確實與此相反,在網絡中,參與的人數越多,那么體現出來的網絡價值也就越高,某個網站的點擊率越高那么所帶來的其他效應就越強大。兩者的區別具體見表1所示。
網絡經濟發展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挑戰
盡管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關系十分密切,但是在網絡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對傳統經濟理論產生影響,這種影響從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是對傳統經濟理論的挑戰,因為理論總是會在不斷變化的經濟現象中得以發展。
(一)對工業社會生產價值觀的挑戰
前文已經提到,傳統經濟是建立在實物基礎上的、以物質資源消耗為主的經濟形態,這種經濟主導下產生的后果就是資源耗盡、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雙雙惡化。網絡經濟的虛擬性使其注重高科技、高教育、高生活、高國民保障和低交易成本,因此,網絡經濟無論是從成本構成還是從價值實現形式,都對傳統經濟的資源稀缺現狀帶來挑戰。
工業社會使人們形成了大量消耗物質資源為代價獲取更多物質財富的價值觀,然而這種循環導致的結果是什么呢?那就是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資源稀缺問題等等一系列難題。為了讓人類的后代能夠繼續在這片曾經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那么就必須盡快的改變向自然強取豪奪的做法,采用更加科學、更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形態來實現生存的原始目的。
(二)對邊際效益收益遞減理論的挑戰
通過分析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區別,可以發現,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傳統經濟由于受資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約,單位生產成本的上升是以產量的增加來實現的,并且單個消費者占有的實物財富越多,那么增加單位財富對其使用價值則會下降,這就是收益遞減效應。
而網絡企業較少受資源和交易成本的制約,占有更多的信息是其獲得更多收益的途徑,因此,它的單位服務成本因服務量的增加而下降,這也就形成了收益遞增效應。工業社會里,收益遞增效應會使得一些小企業迅速并且無所限制的擴張,形成壟斷。而在網絡經濟中,大型分布、具有專業化優勢的企業集團才能獲得成功。
(三)對經濟個人主義的挑戰
西方經濟學中的帕累托最優狀態是指,在承認人性自私的前提下,依靠市場規律的平衡性,使具有利己主義的經營者和消費者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然而這種狀態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只能是一種理想狀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對稱,與經營者相比,消費者對商品的信息是不了解的,這種信息不對稱的狀態勢必存在欺詐行為。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指出,完全依靠市場實現資源最優配置的情形具有“幾乎可以說是奇跡般的偶然性”。假如僅僅依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的話,那么自由競爭結果何其低效。前美國總統顧問斯蒂格利茲最近指出:“市場原教旨主義認為,市場本身會帶來有效而公平的結果,華盛頓將這些觀點奉為神明。其實,亞當•斯密那只看不見的手之所以看不見,原因是它根本就不存在……市場的確有非常強大的力量,但是取消一切管制,市場同樣無法運行”。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隨著網絡技術的日漸發達以及獲取信息的渠道便捷,這也就使得傳統經濟下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得以解決,信息透明化程度的提高,使得誠信交易成為可能,這也就從根本上杜絕了經濟個人主義帶來的不良后果,營造了一個充滿平等、協作的剛性氣氛。
(四)對經濟博弈論的挑戰
在傳統經濟博弈論看來,經濟世界是一個大的博弈場,不存在對錯之分,博弈的雙方包括個人,組織,也包括政府,這樣就使得社會缺乏一種約束機制,法律約束只能用來解決典型的矛盾和糾紛,道德約束成為眾望所歸。網絡經濟就是在創造一個新平臺,這個平臺不是以法律的剛性狀態出現,而是用公布于網上的形式。無論是遵紀守法,誠實守信,還是損公肥私,缺斤少兩,網絡都會使其無所遁形。網絡使得地球成為一個大家庭,人與人之間的虛擬距離越來越近,這就形成了一種非法律手段的約束機制。
(五)對生產力要素理論的挑戰
生產力是生產關系的物質基礎。生產力究竟是由哪些要素組成的,歷來有不同的觀點。其中有“兩要素說”和“三要素說”,而“多要素說”成為現今理論界備受關注的觀點,該觀點認為生產力要素還取決于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的應用程度等等。
網絡經濟中,生產力中的活躍因素——勞動工具已經網絡化、智能化,并且信息網絡本身也成為重要的勞動工具??茖W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生產力發展產生革命性變化,信息科技成為高科技的主要代表,它對社會和經濟產生了重要的滲透作用和帶動作用。同時,教育也發生了根本性變革,遠程教育、終身教育發展日趨完善。這些都是對生產力要素理論的挑戰。
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的融合發展
新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有一個被接受和被認可的過程,新技術也不例外,網絡經濟盡管是傳統經濟的衍生品,但是仍然是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出現的,因此,它也需要一個被接受和廣泛使用的過程,兩者的結合正是實現這一過程的必要階段。但是雙方融合成為一體經濟還需要較長時間,期間涉及到以下幾個問題。
加快網絡技術推廣。網絡技術作為一門新技術,需要人們對其進行了解和學習,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加強宣傳,創造條件讓那些從事傳統行業的人們及時掌握先進技術,然后,根據本行業的要求,結合網絡技術,實現創新融合。換個方面來說,對于從事網絡技術研發的人們來說,也應該了解傳統行業的特點,根據這些特點研發出更具有實操性的網絡軟件,加快技術的融合。
加快觀念的更新。網絡技術不同于傳統技術,生產方式上也是要有大的變化,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一旦人們接受了網絡技術,那么勢必要改變原有的生產、生活方式,這就需要加快觀念的更新,從觀念上改變原有的一種生產生活態度,逐漸接受新的技術理念。
融合的主要模式。具體而言,網絡經濟與傳統經濟融合的主要形式有兩種,一是購并方式,即網絡經濟并購傳統經濟,披上傳統經濟的外衣,這種方式運用起來較難;二是傳統經濟逐漸向網絡經濟轉型,主要是IT類傳統經濟、制造類傳統經濟、服務類傳統經濟向網絡經濟轉型。事實上,傳統經濟和網絡經濟并不是對立關系,網絡經濟能夠合理調整傳統經濟的產業結構,與此同時,網絡企業也不可能完全擺脫傳統企業的固有模式。
綜上,21世紀被稱為網絡經濟時代,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網絡空間很可能成為重要的戰略資源。網絡經濟對傳統經濟提出了挑戰,無論是從理論層面還是實踐層面,這種挑戰都是存在的。然而,網絡經濟發展又離不開傳統經濟的基礎作用,兩者并不是對立的關系,應該相互促進,加強融合,達到一種互利的結果。同時,從我國的實際來看,加速發展網絡經濟應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這對于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增長將是極為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