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統計分析范文
時間:2024-02-18 18:00: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傳統的統計分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摘要] 本文以中國金融服務業顧客的電子口碑傳播信息為例,比較了電子口碑與傳統人際傳播,以及積極的和負面的電子口碑之間在傳播范圍和影響力等方面作了比較。文章提出負面的電子口碑實際上是一種特殊的顧客購后不滿意反應行為,應該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本文首次專門從顧客角度對在線負面口碑的性質和影響力作了定量研究,并提出了對企業管理者的啟示及未來研究方向。
[關鍵詞] 口碑傳播 電子口碑
“輕點鼠標賽過口耳相傳”,這句電子商務時代的新諺語,把口碑傳播在網絡世界的特點描述得淋漓盡致??诒畟鞑?,即顧客在購買和消費后對產品和服務的評價,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關系到企業的聲譽,更是潛在顧客購買的重要決策依據。本文試圖對目前中國金融服務消費者的電子口碑信息進行統計分析,力圖從口碑信息的發出者和接收者兩個角度,揭示電子口碑的性質和特點。這一研究將傳統的口碑研究擴展到在線領域,并澄清了將在線口碑、尤其是將在線負面口碑等同于傳統口碑的認識偏差,從而豐富學術界和企業界對口碑傳播的認識。文章最后還給出了對企業管理者的建議。
一、研究程序和方法
我們希望發現:
1.較之傳統口碑傳播,顧客更傾向于在線負面口碑而不是正面口碑;且對負面口碑的參與力度較傳統口碑更強;
2.較之傳統口碑傳播,在線口碑的傳播范圍更廣;
3.較之積極口碑傳播,負面口碑的傳播范圍更廣,影響力更強;
4.較之其他同類信息,負面口碑對接受者有更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樣本來自知名中文門戶網站新浪網財經論壇的銀行和保險版塊。時間跨度為2007年11月至2007年8月。樣本簡況見下表。顧客參與口碑信息的行為和參與力度,用發表相關主帖的次數計量。在線口碑的傳播范圍和影響力,用點擊數和回帖數計量。網友的點擊行為表示對主題的一般關注,代表著信息的送達;回貼行為則表示更為深入的關注,代表著信息的影響力度。本研究使用SPSS11對樣本數據進行假設檢驗。
表 研究樣本簡況
二、結果與討論
1.參與和參與強度――負面口碑vs.正面口碑
樣本中對金融服務商負面口碑的主帖有159條,而正面口碑只有6條,其中關于銀行服務的負面和正面口碑分別為115和5條,保險服務分別為44和1條。這表明在互聯網背景下,金融服務業的顧客相對于正面口碑更愿意負面口碑信息。
這一發現與傳統的人際交往背景下的研究結果有很大不同。以往的研究表明,口碑傳播行為是顧客對購后滿意/不滿意的一種反應;如果顧客感到滿意,會進行積極(正面)的口碑傳播,反之,則傳播負面口碑,這意味著顧客表達正面或負面口碑的可能性受購后滿意/不滿意評價的制約。有關研究發現,高達70%的顧客在被問到對所接受服務是否滿意時表達了完全滿意或非常滿意的評價,那么可以推斷,傳統的口碑溝通中,積極口碑較負面口碑更為多見。在互聯網背景下的不同發現,傳達出一個在線口碑在性質上迥異于傳統口碑的清晰信號。
傳統口碑研究還發現,顧客對負面和正面口碑事件的參與強度是不同的,那些經歷過差的服務的顧客大約會告訴11人,而那些有愉悅經歷的只會告訴6個人。我們可以近似地將其理解為顧客負面和正面口碑信息動機的強度對比為11/6。那么在線口碑的情形如何?對銀行、保險兩組樣本的分布形式進行非參數檢驗,卡方檢驗值為76.914,p值為0.000,拒絕負面與正面口碑參與強度為11/6的零假設。這表明金融服務業顧客在互聯網背景下,對負面口碑傳播的熱衷遠遠超過了現實世界中類似行為的熱情;參與負面口碑傳播的力度也大大超過了正面口碑。
2.傳播范圍――傳統負面口碑vs.在線負面口碑
樣本中159條負面口碑信息點擊數均值為914,中位數386,眾數286,最小值48,最大值10653。這些數據表明,在線負面口碑的傳播人數遠遠超過傳統口碑的11人。
傳統負面口碑傳播的范圍大小與顧客的主觀努力有關,并且受顧客社會結構(如家庭,社會群體等)、時間精力成本等條件制約。在線負面口碑傳播則不同,它借助互聯網這一特殊工具,能夠使負面口碑信息以更快、更低成本的傳播在更大范圍內制造輿論從而給企業造成影響,其實這也是絕大多數在線負面口碑傳播者的主觀意圖,也確實形成了如此的客觀后果(高點擊數)。因此,在線負面口碑行為較傳統口碑行為發生了質的變化,變成一種心懷不滿的顧客采取的具有相當破壞力的報復行為。
3.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在線正面口碑vs.在線負面口碑
對樣本進行兩獨立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由于p值為0.045和0.017,均小于0.05,故拒絕檢驗零假設,即結論為在線負面WOM與正面WOM的點擊數和回帖數不同。由于編秩次采用由小到大,因此平均秩次大的其實際水平高,平均水平小的其實際水平低。負面口碑的點擊數平均秩和為84.72,大于正面口碑的37.42,表明負面口碑較正面口碑獲得了更多點擊。同理,負面口碑也較正面口碑獲得了更多的回帖(84.44>44.92)。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在線負面口碑較正面口碑更加受到關注,其傳播范圍和影響力更大。
4.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在線負面vs.其他相關信息
對樣本進行兩獨立樣本比較的秩和檢驗。由于p值均為0.000,小于0.05,因此拒絕零假設,即結論為在線負面口碑主帖與其它同版塊主帖的點擊數和回帖數不同。而且,負面口碑主帖較其它主帖獲得了更多點擊(3146>2106)和回帖(2778>2121)。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對于互聯網論壇的瀏覽者(口碑信息的受者)來說,在開放性的論壇提供的多種信息選擇中,人們更傾向于關注負面購后評價,從而使其影響力度較其他同類信息更大。
上述研究揭示了在線口碑行為的一個重要性質,即口碑信息的接收者開始由被動變主動,其主動獲取的行為使得在線口碑的影響力大增。而且,相對于其它信息和正面口碑信息,接受者有主動獲取負面口碑信息的傾向。這在金融服務業中表現得十分明顯,可能與消費者竭力規避風險、追求財產安全的動機有關。消費者的這一行為更增加了在線負面口碑的破壞力,這對管理者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
三、結論和啟示
在此,我們將在線口碑與傳統口碑的性質比較總結如下:
1.傳統口碑傳播是由傳者主動,受者被動接收;而在線口碑傳播則是傳者主動與受者主動獲?。c擊行為)以及雙方互動(回帖行為)的雙向交流過程。
2.傳統口碑信息具有易逝性,信息隨傳隨消,除非啟動另一個傳播過程;而在線口碑信息則可以隨時隨地獲取。
3.傳統口碑屬私人信息,而在線口碑則具開放性,其顯性化特征增強了顧客獲取信息的便利,也使管理者和營銷學者對其進行研究并進一步利用變成可能。
4.傳統口碑的基本型態為一對一傳播,而在線口碑傳播的初始型態即為一對多;如果有轉帖或轉載行為(轉帖是網上論壇的普遍行為,指主帖被其他網友在其它論壇或版塊;轉載指被傳統媒體轉載或追蹤報道),則進入多對多傳播過程。
綜上,傳統口碑與電子口碑傳播的效率、范圍和影響力都不可同日而語,不能簡單地認為在線口碑是傳統口碑在互聯網上的簡單復制和再現。尤其是負面在線口碑遠遠超過傳統口碑的傳播范圍和影響,更應該引起企業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本文對此提出的建議如下:
第一,加強對顧客電子口碑現象的研究和控制。這要求企業認真研究顧客對企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不滿所在,顧客怎樣表達他們的不滿以及后續行為,以利于服務質量的改進,提高顧客滿意度,最終達到維系顧客忠誠和提高經營績效的目標。
第二,與時俱進,掌握與消費者新的溝通方式。企業管理者對口碑在顧客購買決策中的重要性已達成共識,但傳統口碑的私人隱秘性質使得營銷者幾乎無法直接控制這一因素。使用在線收集的方法,將會大大增強企業獲取信息并參與溝通的可能性。目前已有企業有意識地與顧客在線直接溝通,對服務失敗的及時補救和實現顧客二次滿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Reichheld & Schefter. E-Loyalty: Your Secret Weapon on the Web 2000.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78(4):105-113
[2]Stauss, B. Global Word of Mouth. Service Bashing on the Internet is a Thorny Issue Marketing Management, 1997,6(3):28-30
[3](加)杰姆?G?巴諾斯著劉祥亞等譯:客戶關系管理成功奧秘――感知客戶.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12:109
[4]徐嵐:消費者口碑交流事件的分類研究.經濟管理?新管理,2005年第10期,45-52
篇2
關鍵詞:軌道交通;通信傳輸系統;傳輸系統;技術應用
1 引言
軌道交通通信傳輸系統是在光纖寬帶基礎上進行的數字傳輸網絡,它不僅可以對通信系統下子系統實行自動監控,還可以對自動銷售檢票情況、乘客信息及列車安全等一系列綜合信息進行自動儲存,并以語音、數據及圖像的形式傳送到相關管理端口使工作人員可掌握實時情況,以此來保證軌道交通的正常運行及人員的安全。
2 軌道交通通信傳輸系統組網現狀
1965年,國內第一個軌道交通項目建成,時至今日,北京、大連、廣州、上海等城市的軌道交通線路也早已建成通車。但是,這些軌道交通當中所采用的通信傳輸系統是不一樣的。
若使用的是OTN傳輸制式,那么自愈環通常只有一個,若使用的是SDH傳輸制式、ATM傳輸制式、MSTP傳輸制式,那么自愈環會是多個或者是單個。通常情況下,組網采用的是MSTP或者是SDH制式。自愈環保護方式是國內交通傳輸網的常用保護方式。[1]
3 傳輸系統需求分析
3.1 基本性能需求
城市的軌道交通情況是變化的,所以通信系統必須具備很好的可維護性,能夠防止一般的環境或者是人為損害,具備良好的可擴展性,以實現在節點增加時,盡量對軟件設置不做任何更改。
3.2 功能需求
3.2.1 多業務接口
國內現有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和其他系統的接口通常有以下幾種:音頻接口、E1中繼接口、視頻接口、RS422、以太接口( GE、FE) 等等。雖然在不久的將來以太網接口會成為大眾化趨勢,但是目前這一時期還沒有完全到來,所以,保留多種接口也是有必要的。
3.2.2 系統保護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中的通信系統應當具備自保功能,主要是兩個方面的保護,核心板卡冗余保護以及線路保護。線路保護是指要有兩個光纖線路互為備用,當某個設備發生問題時,可以使用備用設備保持線路的暢通,切換時間還應該盡量短,不能超過五十毫秒。
4 通信傳輸系統技術
4.1 基于SDH的多業務傳輸平臺MSTP
MSTP技術是從SDH發展起來的,現已涵蓋了以太網、RPR、PDH、ATM、SHDSL、DDN等諸多技術為一身。MSTP技術采用的是VC虛級聯技術、LACS、成幀過程協議等技術來確保網絡傳輸的速度。該項技術在國內的應用還是很廣泛的,例如廣州地鐵的五號線。
4.2 OTN系統
OTN是一種光纖傳輸技術,是德國西門子研發的。該項技術的自愈性非常好,能夠在整個網絡的任意地點接入主機進行網絡管理,帶寬分配也可以實現計算機智能化,還可以根據信道對視頻傳輸數據進行切換。但是OTN也存在一些缺點:這是西門子公司的專利產品,后續服務有限。該項技術在國內的很多城市軌道設計和建設中都得到了應用,例如天津輕軌、廣州地鐵、深圳地鐵、上海地鐵等等。
4.3 RPR技術
所謂的RPR技術,主要是為了重新利用空間,能夠使得數據流在目標節點以及源節點之間進行傳輸。目標節點從環中分離出來之后就不再占用原有環的帶寬了,這些釋放出來的帶寬就可以分配給其他的分組。廣州地鐵公安通信傳輸系統使用的是就是這種技術,而且運行情況良好。RPR技術尤其適合視頻數據傳輸,所以在網絡運營領域的使用也是很多的。[2]
5 PTN 在城市軌道交通的應用分析
5.1 PTN 技術特點
PTN是一種傳送平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傳送并進行分組。IP是PTN的核心,以太網是它的業務層。該項技術的特點主要是:1)對于出現的故障可以迅速定位,還可以進行故障管理,OAM能力很強大。[3]2)可擴展性能很好。3)網絡系統不僅可以對業務進行配置,還可以較為方便的提供多種業務。4)網絡安全性比較可靠,保護性能良好。
網絡節點接口即為NNI,而設備接口是UNI。數據平臺的功能是對業務進行保護、交換、轉發等等,還可以傳送同步信息。端與端之間的連接可以通過控制平臺來實現。
5.2 PTN 作為城市軌道交通傳輸系統的符合性
對于PTN技術而言,其業務模式有三種:第一,PWE3 隧道協議,這是一種點對點的協議,并保留了ATM、TDM接口;第二,EVC協議,該協議可以滿足點對點以及點對多點的傳輸需求,并可以接入以太網;第三,可以與IP網絡進行互聯,并支持局域網接入,還可以開展語言業務。不難看出,對于地鐵傳輸系統涉及到的諸多業務種類,PTN都可以很好的支持。對于城市軌道交通傳輸系統而言,PTN的OAM能力、可擴展性能、生存性技術都是可以滿足設計和使用需要的。
有很多的設備制造商都推出了很多PTN類型的產品,例如比較有名的華為、阿爾卡特、烽火公司等等,這些產品的交換容量一般都超過了10GB,可以很好的達到日常地鐵傳輸系統運行的要求。
5.3 PTN 作為城市軌道交通傳輸系統的優勢
相信在未來的城市交通傳輸系統中,PTN將會得到廣泛的應用,總體而言,PTN的技術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1)PTN具備的優勢:對于業務的適用范圍廣泛,可以滿足各種類型的業務需要,組網能力強大,對于IP等業務,其傳輸通道的優勢則更加明顯。[4]2)QOS 機制十分完備:對于COS 差異服務、QOS差異服務,PTN采用分級技術都可以很好的滿足需要,能夠以最大的效率利用有限的網絡帶寬。3)OAM功能強大:傳統系統的傳輸習慣被PTN很好的繼承了下來,維護性能良好。能夠對MPLS進行支持,還可以進行 SDH維護,OAM機制較為完備,能夠對出現的設備或者是網絡故障進行及時的反饋并進行修復。4)同步時鐘:對于SDH的時鐘傳輸性能,PTN也進行了繼承,可以同步頻率,在協議滿足既定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同步時鐘,這使得設備之間的連接可以得到實現。
6 結束語
軌道交通通信傳輸系統的特點很明顯,其支持和提供的業務越來越趨于數字化,和網絡之間的聯系也是越來越密切,PTN技術保護倒換能力以及OAM機制都是十分完備的,可以極為便利的處理IP業務?;谑袌龅男枰瑖鴥韧夂芏嗟脑O備研發和制造商都推出了很多的PTN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很好的滿足不同層次的市場需要。國內的很多電信運營商都已經開始使用PTN設備。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的PTN技術也將不斷的完善和成熟,PTN技術將會在以后的軌道交通通信傳輸系統中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蔣肖鋒.鐵路通信技術在客運專線的應用[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2.
[2]章達.楊勇.地鐵通信傳輸系統方案研究[J].科技傳播,2011.
篇3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傳感器技術;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TH-39;TP21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16-0000-01
一、前言
傳感器技術很好理解,指的是用容易測量的電信號來替代能被測的非電量。國家相關的委員會對傳感器做了一個明確的定義,它作為一種前置部件存在于測量系統中,用可供測量的信號替代原來的輸入能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傳感器在信息采集系統中的作用越來越大。
二、傳感器技術在機電一體化系統中的應用
機械加工過程的傳感檢測技術:眾所周知,在機械加工過程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檢測。在機械加工之前,需要自動檢查件和所用的加工設備,只有這樣,才能夠正常的開始加工過程,比如對坯件的夾持方位自動判斷和調整,對夾緊力的大小進行確定等等。完成了加工之后,需要測量工件,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相關的要求,比如測量工件的尺寸、粗糙度、形狀等等。對于其他的工件,比如齒輪、螺紋等,需要對它的齒距、螺距等進行檢測。最好可以自動開始這些檢測,并且在下道工序自動輸入這些檢測結果。在加工過程中,對于加工條件也有著嚴格的要求,這樣才能夠提高精密產品的合格率,因此,就需要自動檢測和自動調整加工過程中的諸多參數,比如切削力、切削扭矩、進給速度等等。再如切削過程中的傳感檢測技術,它的目的在于對切削過程中的生產率、制造成本等。在對機床加工的動態穩定性與加工精度等問題進行研究時,需要相關的儀器對刀架、床身等振動參數進行測量,對機床的動態特性進行檢驗,將哪些不利于精度提高的薄弱環節給找出來。通過測量切削力,對金屬的切削原理進行研究,將這些必要的切削力數據提供給機床和夾具的設計和制定者,可以有效的提高產品的合格率。
傳感器技術在汽車行業的應用:近些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并且逐步向電子化和小型化的方向邁進。在汽車行業中,對于傳感器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可以這樣說,只要是采用電力控制系統的現代汽車,傳感器技術都十分的重要,比如汽車制動防抱死系統、驅動防滑系統等等。尤其近些年來,車用電子裝置越來越普遍,比如娛樂裝置、通信裝置等等,還有那些輔助駕駛裝置,用來減輕駕駛人員的疲勞。在汽車的機電一體化方面,純機械式控制部件逐漸被自動控制系統所取代,在汽車的全身,都已經覆蓋了先進的檢測和控制技術。汽車傳感器有一些不同的特點,一是較強的適應性,在惡劣的環境中也可以發揮作用。因為汽車有時需要在極度惡劣的條件下工作,不管是大風大雨還是塵土飛揚,這樣就對傳感器的密封性、耐潮濕等提出了要求。二是有著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因為在汽車發動機艙中安裝傳感器,發動機發動時會有高溫和高壓,并且震動特別強,此外,發動機在工作的過程中,還會有電磁波產生,那么就要求傳感器有較強的抗感染能力。三是有著較高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對于汽車各種部件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都有著嚴格的要求,傳感器也不例外。四是價格較低,可以大批量生產,這就需要傳感器具有較好的一致性,不需要做出復雜的調整。
傳感器在數控機床上的應用:數控機床指的是采用了數控技術的機床,機床的運動過程和加工過程都是由數字信號來控制的。具體來講,指的是在程序介質上利用數字化的代碼記錄將刀具移動軌跡等加工信息記錄上去,然后在數控系統中輸入這些信息,經過運算過程,將指令發出去,對機床上刀具和工件之間的相對運動進行自動控制,從而保證加工出來的零件在形狀、尺寸、精度等方面符合相關的要求。這種機床就被人稱之為數控機床。主要有光電編碼器、接近開關、溫度傳感器以及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等傳感器技術應用于數控機床上,這些設備來對位置、直線位移、角位移、速度、壓力等進行檢測。在數控機床的具體操作中,我們會發現傳動軸傳動過位的情況經常發生,如果不能夠及時發現和解決這些問題,就會有故障存在于機床當中,對于正常的工作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就需要實時檢測數控機床的軸動過位情況,保證故障可以被及時的發現和消除掉,正常的生產。再如,在數控機床中,可以利用壓力傳感器來檢測工件夾緊力,如果夾緊力比設定值要小,那么工件就會出現松動的情況,系統在發出報警信息的同時,走刀立即停止。另外,車刀切削力的變化可以利用壓力傳感器來測定。再者,在系統、液壓系統以及氣壓系統中應用壓力傳感器,可以對油路或者氣路中的壓力進行檢測,如果設定值大于油路或氣路中的壓力,觸點就會發生動作,數控系統及時接收故障信號。總之,在數控機床中應用傳感器,可以將故障及時的發現,并且采取措施及時的解決,工作效率也可以得到大大的提高,數控機床的故障率也可以得到大大的降低。
三、結語
隨著機械工業自動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要求更高質量的自動檢測系統。經過近些年的發展和創新,傳感器技術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是我們需要清晰的認識到,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需要相關的研究人員繼續努力。
參考文獻:
[1]成木弟.傳感器技術在機電一體化中的應用初探[J].商品與質量,2011,2(1):123-125.
篇4
關鍵字:船閘結構;安全監測系統;監測點
水路運輸是現代交通運輸的重要部分,對社會主義建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及促進文化交流都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各國加快綜合利用與開發水資源的步伐,在水利工程中興建的通航建筑物日益增多。船閘作為通航建筑物的主要型式,為使船舶暢通過壩,充分發揮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益。因此船閘的結構安全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船閘類型較多,其結構的設計較為復雜,不同船閘結構的受力狀態也各有不同。同時,結構的設計和施工直接影響建成后船閘的內力分布。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加強船閘結構的監測與優化,在保障船閘結構的安全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一、船閘安全監測的概述
(一)船閘安全檢測的含義
現階段,我國船閘安全監測主要是由人工巡視檢查和儀器自動化監測組成,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船閘的安全檢測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步有傳統的人工巡查發展成為自動安全檢測。在相同的工作量之下,與自動化安全監測相比,人工觀測的周期長,觀測數據精確度和同步時間較長。如果遇到河流的汛期,在水位猛漲的條件下,以人工的能力做到及時監測與精確分析計算是比較困難的。因此,目前船閘的監測已經在逐步趨向自動化和系統化了。但是,受限于船閘的特點和目前自動化儀器監測水平有限,船閘安全自動化監測系統還不夠完善,因此在采用儀器對船閘進行自動化監測的過程中,同樣需要結合人工檢查的方式,對船閘進行巡視檢查,從而科學得出船閘安全監測所需要的數據,這樣才能保障船閘安全監測系統的職能健全。
(二)船閘安全監測的意義
第一是船閘的安全檢測可以讓人們及時有效地了解船閘的運行狀態和安全狀況,主要是通過獲取環境數據、水文信息、結構和滲流狀況等信息,進行分析、計算以及判斷等程序,最終對船閘的安全情況進行了解也為其穩定運行提供了支持。
第二是有助于根據觀測的數據和規律對船閘的結構進行計算和模擬,總結觀測數據的變化及其物理成因,及時發現隱患并采取適宜的措施,確保船閘的安全,延長船閘的使用壽命,提升運行效率。
第三是有利于反饋信息。因為船閘的工作環境較為復雜,但好在相關負載、計算模型及有關參數的確定總是帶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因此利用船閘安全監測產生的數據進行正反分析,結合設計施工方案,對在建或擬建大現提出反饋建議,從而實現檢驗和優化設計、指導施工。
二、船閘水工建筑物觀測項目及測點布置
(一)視頻監測
安裝視頻監控的主要監控對象是:過閘船只航線軌跡、船閘檢測修理狀況,水文狀況,泥沙狀況通航水流狀況,船閘是否阻塞或其他事故情況,方便管理人員、技術人員以及維修人員通過實時監控對船閘工程的關鍵處運行狀況進行查看,同時也能對關鍵的結構部位和埋設的傳感器進行查驗。查看船閘閘門開啟關鍵部位的運行情況,以及重要部位的結構外觀及其位置處埋設傳感器的運行情況,安裝視頻監控系統。
(二)水位監測
水位監測是針對水工建筑物周邊水位的具體情況而進行,以此來評判該工程控制狀況和建筑物運行狀態的根據。其主要包括了閘室水位觀測和墻后地下水位觀測兩個部分,前者須在閘室內外水穩處設置自計水位計并定期觀測;后者須按規定距離設置觀測井。
(三)滲流監測
滲流監測主要是在翼墻后、閘底和閘體內三處加強監測和數據收集,且每個觀測點都需要選取至少三個斷面設置三個觀測儀器,還要能夠保障同時能收集上、下游水位的狀況。
(四)變位監測
船閘的監測主要是通過變位儀器而實現,該儀器需要固定在船閘的標點之上[1]。在監測之前,首先要確定船閘的垂直變化,這就需要測算出被測物的基點高程。為了確保船閘變位監測更為精確,除了需要監測其垂直變化之外,還需要檢測水平的變位情況,以及上下游的水位變化和混凝土的溫度、氣溫、濕度等變化情況。船閘竣工驗收之后,變位檢測每個月還需要至少監測一次,變位穩定之后,一年還必須要檢測超過8次,而在水位變化較為劇烈的時間里,就需要進行多次監測。
三、船閘結構監測項目及測點布置
(一)土壓力監測
土壓力監測主要在墻后和建筑物底部兩處進行監測。前者需選取不多于三個斷面,設置不少于三個測點,根據水頭作用和時間的變化進行墻后土壓力監測。后者的測量情況也比較相似,唯一的不同是后者的測量點須至少五個,監測點選在建筑底部。
(二)結構及鋼筋應力監測
在進行混凝土閘墻應力監測時,需要從施工期就在典型的閘段將監測器按照十二個斷面的不同截面上均設置35個監測點進行裝配,埋設應變計監測閘墻應力分布。此外,該監測點附近也應當設置無應力計用以監測混凝土在溫度、濕度及化學作用下的變形情況,后者則只需在彎矩最大處設置應力計,監測鋼筋應力。
(三)船閘地基與回填土的觀測
而這部分監測主要是為了應對沉降問題而設置的,主要是閘底板在澆筑過程中的沉降、墻后土體和地基沉降。均需要在固定標點處設置監測垂直變位[2]的儀器,測出高度,計算結果。
(四)船閘結構溫度場的監測
溫度場的監測也應當在混凝土結構施工時進行,且測點一般分布在應力監測的監測段內,測點在接近表面時加密,在特殊地點,應適當增加測點。溫度監測次數和時間應與應力監測一致。
四、自動化監測系統的架構
與自動化的監測系統相比,運用人力對工程運行實現管理存在一定不足。因此,為了更好的實現觀測的時效性,將盡可能的使用自動化系統來完成安全監測。而安全監測自動化系統的架構主要由以下四個方面組成。
(一)監測儀器
根據船閘的運行特點,自動化系統的監測儀器需要具備高穩定性、高靈敏度以及實用性強等功能特點。該部分的主要監測設備為引張線儀、靜力水準儀、滲壓計、水位計、應變計、土壓力計、鋼筋計和測縫計[3]。
(二)數據收集設備
數據的收集設備是自動化安全監測系統的重要組成,是整個數據收集網絡的節電裝置。它由密封機箱、智能數據采集器、供電設備、人工比測設備和防雷器等部分組成。數據收集設備的功能應當能夠實現測量控制、顯示打印、查詢測試及系統性能檢查的需求
(三)通信網絡
船閘安全監測系統的通信網絡一般采用光釬通訊的方式,由于其容量大、串擾小、傳輸質量高以及傳輸距離長和防雷等特點,可以實現安全監測系統的大量數據的穩定傳輸。
(四)監控主機及數據采集軟件、數據管理軟件
監控主機一般設在工程調度中心的控制室內,分別安裝數據采集軟件及數據管理軟件,通過接收各數據采集裝置的監測數據、存儲監測數據、繪制實時曲線等工作,并自發啟動警報裝置等。
結束語:
船閘結構安全監測是水工建筑物數字化建設管理的重要內容,本文在分析船閘結構安全監測系統的監測項目選擇、傳感器測點布置、數據采集與處理系統構成進行了設計分析的基礎上,對安全監測系統的自動化構建提供了一定的意見和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清杰.引張線法在船閘閘墻水平位移監測中的實踐[J].水利水文自動化,2005(3).
篇5
關鍵詞 船舶主機;遙控系統;故障;分析
中圖分類號U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4)108-0116-02
現代的船舶基本上都已經實現了現代化,船舶的主機系統也實現了高科技,而且發展較快,在其主機系統發展的歷程最早是氣動式的控制系統,再到電動式發展,如今已經發展為電子集成氣動式,甚至很多船舶已經使用了微機氣動式的控制系統。主機遙控系統是現代化船舶的核心技術,此系統是微機控制的,集控室等于主機之間的信號交流,系統控制的內容多且繁雜,其邏輯關系是人腦所不能理清楚的。正是因為控制系統的復雜性,一旦船舶的主機發生了故障,一時間很難找到故障部位。而主機系統出現了故障,將會使主機不能正常啟動,進而威脅到船舶的正常運行。船舶輪機管理人員只有掌握了各種現代化的科學技術和原理,能對船舶主機遙控系統有全面的專業知識,才能比較快速,準確的做出分析與判斷,并且找到故障原因。船舶現代化的發展,要求能夠快速準確的找出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的故障原因。以下以MAN-B&W-L-MC/MCE為例分析船舶主機系統的常見故障原因。
1常見故障分析
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經常在啟動時和換向時出現故障。附上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的結構圖1。
圖1 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的結構圖
1.1 啟動故障分析
1)故障現象描述。拿MAN-B&W-L-MC/MCE主機遙控系統為例,在集控室利用空氣啟動時,雖然機器的轉速沒有異常,但是卻不能正常啟動點火裝置;
2)測試確定故障現象。當出現事故時,要啟動船舶自動安全裝置,將燃油斷開停航檢測。經常使用的辦法是根據控制原理對集控室等的氣動裝置進行逐一測試。先將操縱手柄推向啟動按鈕,啟動空氣在通向啟動空氣導閥,同時通向燃油氣動裝置,結果主機空氣啟動轉速無異常,然后將操縱手柄推向滿標位置,主機仍然不能啟動。換閥進行空氣換向導通試驗,換閥處的燃油限制汽缸啟動,向左推動活塞,導致左側的燃油限制汽缸釋放部門燃油,減少燃油入缸。啟動完成之后,這一系列的限制裝置反向連續啟動,最后由調速器調節供油量。如果閥門長久使用老化,彈不起,將導致空氣從破裂處噴出,閥內氣壓不足,難以啟動油門限制位置,終導致主機啟動不起。其他駕駛臺等的測試也如此進行;
3)確認故障表象。經過檢查,各種設備操作均正常,正車,倒車換向也正常,正車,倒車氣動控制也正常,但是主機總是不能啟動;
4)分析故障原因。初步檢測船舶主機系統的氣動控制和正車倒車換向正常,沖缸現象正常,最后可以確定船舶主機故障發生在控油系統的某一元件上。見圖1,若B手柄(操作)從啟動到滿標的時候,經檢查發現,閥63與64都回復到原來位置,后者引起管路2號不再通氣,同時控制油量停止的閥25在右邊。而其下面的位置保持通常,且電位器62電壓信號確立,而此時15若把停車指令解掉的話,主機將啟動起來。如此推斷故障為圖1中編號15和25引起。若15引起,那么將沒油使用,那么噴油氣將嚴重缺油;若25引起,此時15仍然不能將指令解除,那么高壓油泵也不能維持正常狀態,此時應該排查應急停車情況,最后對15和25進行認真的檢查,在檢查25的時候,發現其閥芯生銹在左邊,處理后主機可以恢復正常。
1.2 換向故障分析
1)故障現象描述。船舶只能倒車啟動,不能正車啟動,而且不能進行倒車正車換向;
2)測試確定故障現象。根據前面對故障進行分析的方法對駕駛臺,集控室和機旁的位置進行測試,發現船舶的主機系統均能倒車啟動,但是所有的都是不能從倒車位置換向到正車位置;
3)分析故障原因。依然根據前面的分析,出現故障的原因最可能是船舶主機系統的換向單元元件出現了問題。從圖1 主機遙控系統簡圖可以看出:如果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的一些關鍵元件出現了問題,都可能造成換向故障,如汽缸57,汽缸13及其他控制元件等,由于咬合不穩或者復位出現問題或者空氣分配不合理等。對于主機遙控系統閥件來說,是最為可能發生故障的地方,針對故障,應該對其進行徹底檢查,可以依據氣路的行駛路向,首先檢查閥的相關情況,如果發現5卡死且在右方,可以斷定此是故障主因,因為此時正車換向受到阻止使得57,13不能正常工作,檢查5,處理之后,系統則可以正常運轉,可以將這些故障經過排查去掉。
2要對船舶主機遙控系統進行日常管理維護
船舶主機遙控系統由微機控制,系統結構復雜,除了要有專業的輪機管理人員外,主機遙控系統的日常管理和維護也要做到位。只有工作做到細致處,才能使控制系統處于最佳的狀態,才能保證船舶的正常運行。
1)經常檢查各種元件之間的密封墊是否老化,不能等到老化再換新;
2)經常對活動元件進行檢查;
3)要有專業人員檢查拆裝,安裝各種元件;
4)做好空氣濾器和干燥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5)各種易損元件要及時做好備件;
6)做好啟動閥門元件的定期保養,必要時檢查更換。
3結論
綜合以上分析,因為船舶的主機遙控啟動系統的復雜性和高科技性,一旦主機遙控系統出現故障,在外面海況允許的條件下需及時停航進行檢修,這里要求船舶人員要有較強的專業技術。故障排除要從駕駛臺,集控室和機旁的操控設備進行檢查測驗,先確定故障現象,再對故障進行檢測確認,最后針對遙控系統的各種元件進行故障分析,排查。只有對主機遙控系統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和做好日常維護,才能保障船舶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鄭振杰.MAN-B&W-L-MC/MCE主機遙控系統常見故障分析[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5):26-27.
篇6
關鍵詞:有線傳輸技術;通信工程;影響
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方式都離不開通信技術,如今,有線傳輸技術得到了十分廣泛的使用和推廣。要想保證有線傳輸技術的作用可以最大化的發揮出來,相關人員就必須對有線傳輸技術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不斷的改善,將有線傳輸技術的優勢充分的發揮出來,從而促進通信工程的建設事業可以實現更加穩定的發展。
1有線傳輸概述
通常通信系統要想保持正常的運行,需要在交換設備、終端設備和傳輸設備的共同協作下才能完成,其中傳輸設備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傳輸設備主要就是將信號進行傳輸,把接受到的信號通過一定的方式轉化成電光,然后在傳送到終端設備。有線傳輸技術在進行傳輸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物力性質來完成的,主要指的是通過兩部以上的終端設備或者是與其他關聯性的部分。如今的傳輸介質經過不斷的改善一共發生了三級變化,其中的一級是雙絞線,雙絞線在進行作業的時候主要是通過電話線來完成的,但是電話線在進行傳輸的時候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導致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對傳輸介質的連接方式與技術進行不斷的改善,將雙絞線逐漸轉換成同軸電纜。傳統的傳輸技術一般都是采用的比較落后的電纜進行傳輸,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如今已經開始普遍采用光纜進行傳輸。光纜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出很多的優勢,不但可以保持信息傳輸的穩定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信息傳輸的效率。
2有線傳輸技術
2.1使用架空明線的傳輸技術
架空明線通常情況下都被叫做“明線”,是通過電桿支撐架在地上的一種電信線路,在使用的過程中主要是進行一些比較傳統的通信業務,比如傳真、電話以及電報等。架空明線在進行作業的時候對于設備沒有太高的要求,并且在管理以及之后的維修工作上也比較的簡單,與一些大型的基站進行相比,架空明線也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反而在最后可以獲得很高的經濟效益。但是這種傳輸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必須要擁有單獨的傳輸線路,建設單獨的傳輸線路需要消耗很大的成本,并且如果是在氣候條件不穩定的時候,信號可能也會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導致信號在傳輸的過程中受到一定的阻礙。
2.2運用同軸電纜的傳輸技術
有線傳輸在進行信號傳輸的過程中,在內部的光電信號可能會散發出一些電磁波,當電磁波在受到了屏蔽層的阻擋之后,在能力上就會漸漸的降低,同軸電纜的傳輸信號的輸送帶具有一定的寬度,并且進行傳輸的內容非常的多,包括了有線電視的信號與話音信號等,事通信線路在進行信號傳輸時可以變得更加的順暢。
2.3使用光纖進行有線傳輸
為了滿足通信行業不斷發展的需求,在傳輸技術中逐漸形成了光纖,光纖在內部的組成中包含了很多電路系統,并且這些話路系統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部分被使用在上傳部分主要是進行信號的發送,另外用在下傳部分主要是負責信號的接受,每一部分的工作內容都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信號在輸送的過程中不會受到其他因素的限制。光纖傳輸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發揮出很多的優勢,在進行信號傳輸的時候不會對資源進行大量的損耗,同時也不會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從而可以有效的保證信號傳輸過程中的通暢性。
2.4光通信技術
光通信技術在信息傳輸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廣播來完成的,傳輸帶與其他的傳輸技術相比有著一定的寬度,并且在通信的容量上也比較的大。光通信技術與光纖傳輸技術相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抗干擾能力比較突出。但是目前光通信技術還沒有得到很廣泛的使用,在技術上還有許多需要進行改善的地方,將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決,光通信技術可以向智能光網絡進行不斷的轉變。
3有線傳輸技術對于通信工程的影響
根據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通信工程在使用的技術中主要包括了有線傳輸技術與無線傳輸技術兩種,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無線傳輸技術得到了非常好的發展前景,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滿足人們的一些具體需求,并且也能保證信息傳輸的效率和質量,并且無線傳輸技術與有線傳輸技術在相比,也不需要太多的成本投入。無線傳輸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也比較的方便,比如移動通信設備與WIFI等都需要進行無線傳輸。有線傳輸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改善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在使用的時候也可以發揮出非常多的優勢,比如傳輸速度非常的快,信號比較穩定并且抗干擾能力很強等。有線傳輸通過自身的優勢不斷推動通信事業的發展,時有線傳輸可以逐漸的轉變為智能化和網絡化。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減少對光功率的消耗,并且在管理的時候也會非常方便,相應的可以減少工作人員每天的工作量。在之后的應用過程中,相關人員還需要對有線傳輸的結構進行不斷的優化,從而才可以推動通信事業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
4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有線傳輸技術在通信行業中得到了十分廣泛的使用,與其他的通信技術相比有線傳輸技術可以發揮出非常多的優勢。有線傳輸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滿足人們的一些具體需求,并且還有著非常強的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有效的保證了信號傳輸過程中的效率和質量。有線傳輸技術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同時在通信事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閆偉弟.通信工程中有線傳輸技術的應用及改進[J].通訊世界,2017,05:103-104.
[2]韓超.探究有線傳輸技術在通信工程中的應用及發展方向[J].通訊世界,2017,06:101-102.
篇7
關鍵詞:中國傳統民居;庭院空間;價值;繼承
中圖分類號:J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6-0027-01
一、中國傳統民居庭院空間的生態哲理與文化內涵
(一)哲學思想
我國傳統民居庭院空間的發展歷史悠久,其顯著特點是采取以庭院為核心的內向圍合、對外封閉的空間布局。這種獨特的“庭院文化”首先來源于中國哲學思想即“天人合一”。它在營造過程中順法自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生態資源,非常節約資源,巧妙地綜合利用這些資源,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
(二)禮制觀念
我國傳統民居庭院空間的布置形式也受到儒家“禮制”倫理觀念的影響。如民居中規整的長方形平面表現出一種天然的方向性,主座朝南、強調中軸線、門堂分立等都是在“禮制”上體現出來的嚴格的組織層次、內外上下秩序,是社會精神的物質外延。
(三)空間布局
我國傳統民居非常注重“庭院”的空間布局,并形成以庭院為核心的建筑群體組合。把“庭院”作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筑的精髓與空間核心,是中國特有的時空意識的體現。各個庭院往往通過門進行連接,庭院之間形成空間的對比與轉換(大與小,收與放,開與合,行與止),也形成空間的分隔與引導,空間的擴展與界定。同時,庭院空間的形態、比例,空間的光影,空間的劃分,空間的先藏后露,空間的閉合與通透等變化,使庭院空間的形態更加動人,為空間增添了層次感和豐富感,形成引人人勝的空間境界。
(四)文化內涵
中國傳統民居包含著普通大眾的情感,即所謂的“情態”,它指民居聚落環境和民居建筑洋溢著生活的氣息,充滿著人情味和有著宜人的尺度,它更多地表現為精神層次的東西,然后依附于實實在在的環境和建筑之中。庭院是這種“情態”的具體表達。鄭板橋在描寫自己庭院時寫道“十笏茅離,一方天井,修竹數竿,其地無多,其費亦無多也,而風中雨中有聲,日中月中有影,濤中酒中有情,閑中悶中有伴,非唯我愛竹,即竹石亦愛我也?!边@是古代文人理想的居住環境。同樣,這種思想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現代人們的審美和心理滿足。人們對院落空間的心理需求,一方天地,包含萬物,釋放情懷,接近自然,它已經成為我們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影響著人們的審美情趣、價值取向和道德標準。人與自然環境及人際交往的和諧與秩序,生態、形態和情態的交融匯合,真善美的統一。
二、傳統民居庭院空間的功能作用
以“院”為核心的房屋群落組織方式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房屋的主要布置形式,最大的原因就是“院”。
在功能上,“院”是外界環境與室內環境的一個過渡空間,即所謂的灰空間。傳統民居的庭院式布局,使庭院成為內外空間的中介與過渡,不僅在組群內部形成了一系列露天的、具有室外空間性質的庭院空間,而且又通過庭院圍合面的調節,給這些室外空間以不同程度的內化,使得傳統民居建筑既有多樣的、引人注目的室內外化的復合空間,又有極具情趣、令人贊嘆的室外內化的復合空間,所以說傳統民居庭院是多層次、多量度的交織和合成的空間。在生活中,人的思想感情是要求有這種過渡的空間環境的,這種分隔可能出于一種防御、安全的心理需要。在情趣上,庭院空間中的植物、山水和建筑有序的結合,構成一個“雖為人作,宛自天開”的景觀空間,以愉悅人們的感情,陶冶人們的情操,使人得到自然美、人工美的藝術享受。一般來說,每個庭院空間,都應該組織視覺中心,在我國傳統庭院中常常以山石、池水、盆景、花木(如松、竹、梅等)、引壁題刻等藝術手段作為視覺中心,這些處理手法都為庭院空間增添了獨特的民族文化色彩。因此,庭院便成為中國傳統建筑平面組織的一個重要內容。房屋與院落的組合設計,構成形態的虛實相生,內與外,虛與實、動與靜的相輔相成和辯證轉化。
三、對中國傳統民居庭院空間的繼承與發展
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以庭院為空間核心的居住建筑越來越少,而以集合公共空間形式出現的較多。有些住宅即使有單獨的庭院,也不再是住宅建筑空間組織的核心,而是依附于住宅,處于空間的邊緣地帶。所以,現代意義上的庭院空間與傳統民居的庭院空間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傳統民居院落的空間構成特質“天人合一”以及其特有的精神文化內涵仍是值得我們借鑒的。結合現代住宅空間設計理念,我們要利用“庭院”,就要適應建筑所在地的地域、氣候、環境等特征,還要滿足功能、時空、環境、人為的需要,與自然環境、鄉土文化巧妙地融合,再現自然,形成富含人情味的庭院空間。
為了將“庭院”引入到鋼筋混凝土的住宅建筑中,建筑設計師也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如天津的東麗湖聯排別墅,它發展出“合院式”的住宅建筑,并以此為基本單元,經過重復復制,形成了一組組院落串接起來的合院式連排別墅。它基本上沿用了傳統聯排住宅的特點,但是突出強調了宅前院落、入口的過渡空間及室內的開敞空間之間的銜接、咬合和相互滲透。它從傳統的方形院落出發,每戶都占據獨立的一角來享用不同的風景及充足的陽光,并在內部形成一個私密的小空間,把室外環境空間作為建筑整體空間的重要部分,最終形成的是一種自有天地的居家感受。
近年來,多層住宅建筑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形式,被稱為“花園洋房”、“疊加別墅”。它打破了原有多層住宅的簡單疊加結構,豎向剖面上更加富有變化,通過采用“退臺式”結構設計,將庭院重新引入到住宅建筑中。廣州萬科藍山就是多層庭院住宅設計的代表。它通過建筑形體豐富多變的處理,采用層層退臺的手法,為每個住戶都創造了單獨的室外庭院。所以,庭院式多層住宅是一種挖掘更多空間可能性,讓人性回歸,貼近自然,追求人們身心健康的住宅類型,也是將中國傳統民居中的庭院概念引入到當代住宅建筑中的有益嘗試。
將庭院引入到高層住宅中也是一種發展趨勢。通過擴展戶內陽臺的概念,到屋頂花園的設計,利用不同形式實現傳統庭院的意境再現。傳統庭院的設計手法也由圍合方式發展到嵌入、挖減、退臺、疊加以及通過戶型組合創造出庭院空間特征和文化內涵。王澎設計的錢江時代是100米高的住宅單體組成的群體,首層住戶擁有小型的私家花園,其它層均設置了一塊公共活動空間,使每一戶無論住在什么高度,都有前院后院,每個院子都有茂盛的植物。因此,它的庭院設計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有特定場所的精神空間,而采用特殊的技術處理手法,又實現了在一個限定空間內的園林式自由建造。
總之,院落空間蘊涵了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和空間精神。建筑文化不應是封閉的,而應堅持繼承、創造和延續。將庭院空間引入到現代建筑設計中應做到結合當地的固有經驗,從傳統民居庭院空間中的整體布局,平面布置,空間技藝,鄉土建材,細部設計中吸取民族地方的內涵,結合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與現代科學技術、文化有機地結合,使傳統庭院的構成要素繼續發揮他們的積極作用,讓傳統民居的庭院空間風格和特點得以延續和發展,從而創造出具有民族風格,地方特點的綠色生態的環境空間。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人文傳統;技術哲學;經驗轉向
一、技術哲學研究
傳統的劃分卡爾?米切姆(CralMitcham)通過對技術哲學研究的歷史考察,將技術哲學研究分為人文傳統與工程傳統。工程傳統的技術哲學的研究主體多為工程師,他們以技術為出發點,對技術進行考察與分析,由于其起點為技術,在看待其他事物時,也帶有技術思維的影子。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則以人為出發點,探究技術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以及技術與人類社會中的各種要素如文化、政治等之間的聯系。盡管米切姆的二元劃分僅屬一家之言,且有過于簡單之嫌,但由于其概括性強,具有廣泛的通約性,因此得到了普遍的認可。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伴隨著對技術的懷疑與批判出現。在米切姆對技術哲學人文傳統的劃分中,主要包括了人類學———文化批判傳統的路易斯?芒福德、哲學———現象學批判傳統的敖德佳及馬丁?海德格爾和社會———政治批判傳統的埃呂爾等人的技術思想。芒福德考察了技術發展的歷史,考察了技術的起源,區分了綜合技術與單一技術[1]56,并對單一技術這種現代技術的主要形式進行了批判。海德格爾從他的存在主義現象學出發,區分了古代技術與現代技術,并指出現代技術的本質并非技術性的東西,而是一種真理的形式,是展現存在的一種手段。埃呂爾認為,自己是用“與馬克思研究資本相似的方法來研究技術”[1]75,他通過區分“技術操作”與“技術現象”對技術進行分析,指出技術是現代社會的統治力量。這些技術思想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是出于哲學的批判與反思精神,考察現代技術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由于環境污染、生產過剩以及經濟危機等問題日益嚴重,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傾向于認為現代技術是有害的,同時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使一些哲學家諸如埃呂爾等認為技術是能夠自主發展的獨立系統,不是人類掌握技術,反過來很有可能是技術掌控人類。同時,這些技術哲學家也對如何面對技術引起的社會危機提出了一些見解,也“致力于探求人類怎樣才能與技術發展一種更好的關系”[2]9-10。這種技術哲學研究在多個方面受到批判。首先,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家大多對技術持有悲觀態度,他們的技術思想是出于對技術造成的不良后果的批判,因此較少關注技術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其次,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家在對技術的本質認識中賦予了技術主體性,傾向于把技術當作一種人類無法控制的獨立自主的力量,技術對社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與人類使用并無太大關系,而是由技術本身決定。再次,在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的研究中,“技術被作為整體研究,……幾乎沒有注意到不同技術之間的差異性”[2]11。因此,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很少關注具體的技術,并不能對現實中的各種技術問題提出有效的建議。
二、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的當代體現
鑒于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20世紀80年代歐美技術哲學研究發生了經驗轉向。技術哲學“經驗轉向”的概念由荷蘭技術哲學家提出并進而在歐美技術哲學研究中得到認可和發展。漢斯?阿卡特胡斯概括了這一新的研究范式的三個特點:
第一,它不把技術人工物看作是先天給定的,而是試圖打開黑箱,對技術的具體發展和模式展開分析。
第二,它認為技術可以從多個部分展開分析,而不是一個凝固的整體。
第三,它關注技術與社會的共同演化[3]13。菲利普?布瑞在其《經驗轉向之后的技術哲學》一文中指出,在經驗轉向的過程中,存在著兩種路徑,分別是“面向社會的”經驗轉向與“面向工程的”經驗轉向。由于技術哲學的經驗轉向要求打開技術黑箱,在具體的層面考察技術,面向社會的經驗轉向也關注具體的技術,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媒介技術等具體技術成為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家的關注點。同時,由于受到社會建構論的影響,當代的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家對技術的認識也發生了改變,他們不再把技術當做獨立的主體或系統,而是認為技術是社會建構的產物,社會中的各種要素都影響技術的設計、產品的制作等。也因為如此,他們對技術的批判采取了更為溫和的態度。這種經驗轉向與之前的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的共同之處在于,他們關注的中心都是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以此為出發點評估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因而是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在當代的延續。具體來講,在當代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中,溫納及芬伯格延續了技術哲學中的社會———政治批判傳統。溫納吸收了埃呂爾的技術自主論思想,在更具體的層面上考察了技術,提出了較為溫和的技術決定論。芬伯格沿襲了馬克思及法蘭克福學派的傳統,尤其吸收了社會建構論的思想,他對現代社會、現代性及民主等問題進行了考察,形成了社會批判理論體系。當代哲學———現象學傳統的技術哲學成果豐富,其中尤以唐?伊德的實用主義的技術現象學影響廣泛。唐?伊德作為美國本土哲學家,沿襲了杜威的實用主義傳統,同時結合現象學的分析方法,提出了人與技術的具身關系、解釋學關系、它異關系和背景關系。當代的人文傳統技術哲學研究已經開始考察具體的技術,不再把技術作為一個整體進行批判,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家對技術持有了更合理的態度,社會建構論對當代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研究產生了較大影響。
三、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的首要性
在兩種傳統的技術哲學中,米切姆從歷史從屬性、相容性和精神延續性三個角度闡述了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的首要性。即使在今天,技術哲學研究中更強調基于經驗基礎的研究,基于哲學反思與批判精神的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仍具有首要性。從哲學發展的角度來講,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研究帶來的是新的哲學視角,甚至可能開創一種新的哲學綱領;從技術哲學學科建設來看,秉承哲學批判反思精神的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是這一學科立足的根基所在。正如吳國盛所說:“當代中國的技術哲學家應該始終扣住‘技術何以能夠成為哲學的核心問題’這個基本問題,否則,無非是把也已出現的相關話題和相關領域,一廂情愿地劃到自己的領地上?!保?]同時,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以人類作為出發點,考察技術對人類社會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哲學精神的根本體現。在技術哲學中,“技術”是基礎,“哲學”是核心,人文傳統的技術哲學研究相對于工程傳統的技術哲學無疑具有首要性。米切姆對兩種傳統的對立及分裂的風險也有所提及,同時也指出了這兩種傳統融合的可能性,即來自工程共同體內部的德國工程師協會中的“人與技術”委員會,以及哲學共同體內部的技術的實用主義現象學。然而從技術哲學的經驗轉向中可以看出,面向社會的經驗轉向與面向工程的經驗轉向之間仍然存在分裂的風險。因此,如何在兩種傳統的技術哲學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兩種技術哲學傳統的匯通值得深思和探究。
[參考文獻]
[1]卡爾?米切姆.通過技術思考:工程與哲學之間的道路[M].陳凡,朱春艷,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8.
[2]菲利普?布瑞.經驗轉向之后的技術哲學[J].閆紅秀,譯.洛陽師范學院院報,2013(4):9-17.
[3]朱春艷,陳凡.在“轉向”中展現自身:國外技術哲學發展狀況概覽[J].長沙理工大學學報,2015(2):12-17.
篇9
關鍵詞 電力通信;傳輸網設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 TN9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671-(2012)122-0133-01
由于電網的相關單位對數據網以及綜合的數據網進行的調度和應用范圍變得廣泛,規模變得越來越大,因此電力通信的傳輸網承接的業務變得非常豐富,它對電網的安全運行承擔的責任也變得越來越重,具有巨大的社會責任以及義務。目前不同種類的新型業務正不斷興起,隨著電力通信的傳輸網覆蓋的逐漸完善,傳統SDH的傳輸網絡存在許多不足,而基于MSTP技術的電力通信的傳輸網可以對數據、語音和圖像等不同的業務進行支持,突破了電力通信的傳輸網絡的發展瓶頸。
1 MSTP的技術概念以及特點
MSTP指的是基于SHD技術,并且可以實現TDM、ATMA以及IP等業務的接入,進行處理和傳送,建立統一網管多業務的傳送平臺。
MSTP的技術能夠快速的收斂,可以使不同的VLAN流量沿著各自路徑進行轉發,提供一種負載的分擔機制。MSTP通過設置VLAN的映射表,將VLAN以及生成樹進行聯系。通過實例的增加,將許多VLAN整合為一個集合,對通信開銷以及資源的占用率進行節省。MSTP可以把一個交換的網絡分成不同的域,每個不同區域有許多棵生成樹,生成樹是彼此獨立的。MSTP把環路的網絡進行修剪以后形成無環樹型的網絡,避免發生報文在環路的網絡增生以及無限的循環,提供數據轉發許多個的冗余路徑,數據轉發的過程中可以對VLAN的數據進行分擔。MSTP的傳輸設備對以太網進行的配置要在物理的端口和內部的端口分別進行配置。對內部端口進行配置主要是將光路時隙和以太網口的內部時隙進行對應和分組,設置物理端口可以與設備的物理端口相匹配。
MSTP的重要特點是對以太網業務進行的處理。按照技術進行劃分,MSTP以太網的功能有透傳、二層的交換、環網技術等。透傳:客戶端以太網的信號不進行二層的處理,把數據包封裝在SDH中VC的容器里。因為功能非常簡單,所以經濟成本很低。二層的交換:使用透明網橋算法,依據數據包MAC地址,可以進行以太網的接口側不同的以太網端口和系統側不同的VC容器的數據包交換,也可以利用生成樹的協議對以太網的業務進行二層的保護。
環網的技術:使用SDH技術VC的容器用作虛擬的環路,可以對所有的環路節點和帶寬進行動態的分配以及共享。環網技術是二層交換中的特殊使用,某些MSTP的設備使用二層的交換可以建立以太環網,它的缺點是不能保證環路中節點和帶寬公平的接入,環路業務中QoS不能實現端對端。針對這種情況,MSTP設備使用內置的RPR技術,SDH的環網可以開辟VC的通道作為虛擬的環路。
2 對MSTP進行技術的分析
基于MSTP技術多業務的傳送平臺對傳統SDH的設備進行了改進,提供不同顆粒多種業務,接入多種協議,具有匯聚以及傳輸的能力,是現在電力通信的傳輸網最主要的一種實現方式。MSTP不僅能夠對傳統電力通信的傳輸網業務進行傳送,還可以接入ATM和以太網等分組的業務。它包含的技術有以下幾種。
2.1 虛級聯技術
虛級聯是指把完整的一個客戶端的帶寬進行分割,連續的帶寬可以拆分成許多獨立形式的VCs,獨立形式的VC分別進行傳送。接收側進行重新的組合。虛級聯的技術可以把不同分布的STM-N中的VC-n通過級聯方法,形成虛擬結構進行傳輸,每一個VC-n依據獨立結構和相對應POH,形成完整VC-n的結構。
2.2 2MSTP封裝的技術
GFP是一種非常標準封裝的協議,它可以把信號通過適配進入到傳送網中。業務的信號包括:協議數據的單元PDU,數據的編碼。GFP可以用于傳送電力通信的傳輸網元,還可以在電力通信的數據網元中使用。
2.3 鏈路的容量調整技術
LEAS,這是一種基于虛級聯技術的雙方握手,傳送層的信令協議。它主要用在兩個方面:1)如果鏈路的狀態發生變化的時候:LCAS對電力通信的傳輸網中成員進行檢測,如果出現成員失效的時候,對虛榮器的容量進行自動減?。蝗绻蓡T的失效修復以后,對虛榮器的容量進行增加。2)帶寬的配置發生變化:LCAS依據電力通信的業務帶寬的要求對容量進行調整,調整過程中不會影響到用戶正常的業務。
3 電力通信的傳輸網設計介紹
3.1 基于MSTP技術多層的網絡結構
進行電力通信的傳輸網設計的時候,要特別考慮網絡業務的承載能力以及可靠性。依據電力通信的SDH傳輸網絡業務的需求和業務的流向特點,遵照網絡管理和運行的簡易化原則,對網絡結構進行分層優化的分析。本地的傳輸網包括三層的網絡結構:骨干結構、匯聚結構以及接入結構。骨干結構指的是地區的骨干網,匯聚結構指的是縣市骨干網,對網絡結構劃分為三層,網絡的結構變得很清晰,避免骨干結構的節點太多,增加匯聚的節點,有利于接入層的雙節點的接入,有利于分層的管理。分層的環形電力通信的傳輸網對資源的利用率和對節點業務流向、分類、分組劃分等密切相關。
3.2 電力通信的傳輸網在業務組網方面的設計
電力的通信傳輸網主要承接實時的業務。對安全和實時性的要求比較高。為了對QoS的安全可靠性進行保證,可以使用以太業務的匯聚方式進行傳輸,把接入結構層的站點信息全部匯集到數據網匯聚點,配置EPL/EVPL的業務類型。通過進行VLAN的識別,隔離不同的VLAN業務,安全性非常高,可以起到節省端口資源以及貸款資源的作用。寬帶的數據網使用GE+MPLS的技術進行組網。通過MPLS進行封裝,使用MPLS標簽對電力的通信傳輸網數據進行區分,可以起到多點的帶寬動態共享以及實現數據的隔離。并且由于使用RPR的技術,可以對電力的通信傳輸網進行帶寬的公平分配,對業務進行優先處理和提高對帶寬利用的效率,避免廣播風暴。
3.3 電力的通信傳輸網采取的保護方式
電力通訊的傳輸網保護的方式有兩種:子網的連接保護、復用段的保護。復用段的保護包括:線性的復用段保護、二纖雙向的復用段共享環的保護、四纖的雙向復用段的共享環保護。使用相交環保護采用雙節點的互連保護。因為電力的通信傳輸網業務是匯聚性的業務為主的,因此要使用SNCP的網絡通道進行保護,當兩個相交環進行互通的時候,使用DNI的雙節點保護。
3.4 電力通信的傳輸網設備的選擇
電力的通信傳輸網中,MATP的設備要首先選擇原有的網絡中存在的設備,要對電力通信的傳輸網的統一和完整性進行保持,實現對電力通信傳輸網管理和維護的集中化。對設備的種類進行控制,對后續開發的成本和運營維護的成本進行減少。為了組建具有低成本和很強競爭力的電力通信的傳輸網,選擇設備的時候要考慮到設備具有的兼容性。
4 結束語
電力通信的傳輸網保障了電網的安全運行,基于MSTP技術的SDH的通信網絡對電力光纖化通信網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彌補,使用MSTP電力通訊的傳輸網組網的技術對電力通信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高繼,信衛軍,熊建芳.多業務傳輸平臺MSTP技術及其組網的探討[J].計算機與現代化,2007.
[2]國廣州,李偉英.MSTP技術在電力通信專網的應用[J].農村電氣化,2008.
[3]龔字.MSTP在云南電力通信網中的應用[J].電力系統通信,2008.
篇10
關鍵詞:通信;光纖;數據傳輸
中圖分類號:E968文獻標識碼: A
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高錕提出了光傳輸理論,真正實現產品的是在1976年,出現了實用化的光纖傳輸產品。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有規模的使用PDH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組建和完善了SDH標準,其主力仍然為PDH。在1994年,通信傳輸的首選設備就是SDH了,到了1998年,開始建設了DWDM網絡,同時開始探討ASON技術,也著手研究ASON了。大規模的對DWDM進行組建是在上世紀末的時候,開始,出現了全光網的試驗工作。MSTP技術的開始出現是本世紀初,并且在工業生產中逐漸投入了試運行,到了2003年的時候,人們已經在通信技術中使用了ASON/OADM技術。同時在2005年的時候,大規模的建設和運用ASON技術,同時在骨干網絡傳輸介質中也出現了ROADM技術。這時候,很多行業就逐漸出現了光纖通信技術,我國各行業現在都使用過光纖通信傳輸技術,并且很多地方都是采用光纖技術來進行數據傳輸的。隨著光器件和LIC技術的不斷發展,有效地利用了光纖的1.3㎛與1.55㎛的低損耗、低色散特性,使565Mbit/s和相當于565Mbit/s及其以下的光纖通信系統得到普及。1987年左右,1.6 Gbit/s(舊本)、1.7Gbit/s(美國)系統也投入實用。超高速光纖通信的傳輸方式,除目前廣泛應用的光強度調制――直接檢波(IM/DD)外,還提出了波分復用、相干光通信、光FDM(光頻分復用)及光孤子通信等。由于IM/DD光通信方式簡單,調制、解調比較容易,對器件要求比較低,所以在研究速率更高、距離更長的新通信方式的同時,仍在探討IM/DD的通信潛力。由于近幾年來超高速光器件和光電集成器件的研制成功,特別是EDFA(摻餌光纖放大器)的出現,擴大了IM/DD方式的傳輸能力,在傳輸速率和傳輸距離方面,每年都取得新得進展。從目前發表的實驗數據看,傳輸速率可達到20 Gbit/s以上,傳輸距離超過1萬km(2.5 Gbit/s)。
1 通信中的光通信技術
光通信傳輸技術是近幾十年興起的一種新技術,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利用光通信技術來進行數據交換,使用的很頻繁。所謂的光通信,是一種以光的波為媒介來進行傳輸信息的通信方式。無線電波是發源比較早的通信傳輸數據技術,光波和無線電波一樣都屬于電磁波,但光波的頻率比無線電波的頻率高,波長比無線電波的波長要短一些。因此,相比之下光波具有傳輸頻帶寬、抗電磁干擾能力強和通信數據量大的優點。根據光波波長的長短,可以分為紫外光、可見光和紅外光。其中只有可見光才能為人所看得見,其他波長的光是人看不見的。但是這些不同波長的光都能用來傳輸數據。如果從光源的特性上來分,可以將光分為非激光通信和激光通信。如果按照廣的傳輸媒介來區分,可以將光分為有線光通信和無線光通信。常說的光通信傳輸,一般有這五種:紫外線通信、紅外線通信、大氣激光通信、藍綠光通信和光纖通信。
2 光纖通信技術內涵
文章中的光通信傳輸技術在專業領域的應用主要是指在油氣田和長輸管線上的傳輸。文章將光通信傳輸介質的四種不同技術進行對比和分析,這四種技術分別是:RPR技術(也叫光以太網彈性分組環技術)、、OTN技術(光傳送網技術)、SDH及基于SDH的多業務傳送平臺(MSTP技術)。SDH也稱為同步數字體系、ATM技術(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顧名思義就是異步傳輸模式技術)。
2.1 光以太網彈性分組環技術
光以太網彈性分組環技術(RPR技術)對于實時性的時分復用業務,RPR技術定義了協議,在實際中需要得到進一步的驗證。對于數據業務而言,RPR技術具備絕對的優勢,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來分配帶寬,該技術支持統計復用技術和空間復用技術,在網絡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可使帶寬利用率相對SDH網絡提高3-4倍。RPR技術還可以對數據業務進行優化,能有效的支持IP的突發特性。
2.2 光傳送網
光傳送網也就是OTN技術,它是采用基于TDM體制的一種復用技術,每路信號占用在時間上固定的比特位組,信道通過位置進行標識,有獨特的幀結構,可以區分不同等級速率,還能在同一網絡中綜合不同的網絡傳輸協議,對于非實時性業務和實時性業務都能提供相應的承載,該技術實現了從窄帶到寬帶的綜合業務傳輸。該技術的傳輸設備可以直接提供工業標準的通信協議接口,不需要借助其他的接入設備。缺點是該技術被壟斷,設備的維護受原廠家的束縛,與其他非OTN網絡進行連接總會有些莫名其妙的故障,設備的兼容性比較差。
2.3 MSTP技術
MSTP技術是SDH及基于SDH的多業務傳送平臺的縮寫,該技術也是一種光纖傳輸體制,它以同步傳送模塊為基本概念,其模塊由三部分構成:段開銷(SOH)、管理單元指針(AU)和信息凈負荷。MSTP技術的特點有:第一,克服了SDH設備中的一些不足,多數情況下不需要額外的接入設備,但新技術產品的增加可能會需要增加新的接入設備。第二,能利用虛容器方式來兼容各種PDH的體系。第三,SDH傳輸網具有智能化的路由配置能力、能方便的上下電路、監控維護管理的能力比較強、光接口的標準相對統一。
2.4 異步傳輸模式
異步傳輸模式技術也稱為ATM技術,ATM雖然可以承載實時性業務中的時分復用業務,但每一個節點的延時都要大于SDH傳輸制式,特別是故障時系統切換時間較SDH傳輸制式長,所以一般在時分復用業務的承載方面不用ATM技術。
3 光纖通信傳輸技術的應用
根據上文所描述,可知這四種技術各有各自的優缺點。在實際應用中應該充分考慮各個技術的特點綜合性的來運用這些技術服務于生產。在實際生產中,一般將光纖通信傳輸技術與實際的工程情況相結合,進行核算,計算出合理的工程成本。
經過分析在具體的通信傳輸中,其設計思路如下。先進行優化設計,選擇跟實際情況相匹配的數據傳輸技術,其次根據實際情況和相關費用,計算出合情合理的投資費用,最后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光纖傳輸方式,進行實地使用。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證了通信數據傳輸的順暢和安全。
參考文獻
[1]高嵩,裴麗,祁春慧,安麗靖,李卓軒,趙瑞峰. 色散對ROF系統性能的影響[J].光電技術應用,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