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養殖技術范文

時間:2024-03-11 17:4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畜禽養殖技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畜禽養殖業 健康養殖技術 現狀 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 S8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2017)05-0258-01

1 發展畜禽健康養殖的主要意義

在我國的國民經濟發展中,畜禽業有著重要的作用,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然而,由于我國畜禽產業的自身生態結構的缺陷,以及畜禽產業的傳統養殖方式的缺陷,導致大多數的養殖都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第一,一些養殖場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潤,從以下幾方面的目的出發[1],(1)促生長、(2)控制疾病、(3)提高瘦肉率等,違禁使用礦物質以及防腐劑等藥品,促使畜禽產品中的激素以及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出現殘留超標的現象,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第二,規模化的畜禽養殖雖然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在養殖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大腸桿菌以及沙門氏菌等致病菌,對人畜的健康有著嚴重的損害。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現如今,世界各國對環境保護以及食品安全更加重視。發展健康養殖已經是全人類的目標,制定以食品安全為核心的質量保證體系已經成為社會公眾所重視的一個問題。WTO各成員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制定了針對動物產品的貿易法律,實施綠色貿易壁壘。此外,世界各國也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強化食品安全的檢查手段,提高食品市場的準入標準。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質量有了較大的改善,在人們的食品結構中,畜禽產品在其中的比例逐漸增大,畜禽產品的安全問題與衛生問題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也得到了社會公眾的共同關注,健康養殖勢在必行。

2 籠養蛋雞的研究現狀

2.1 優良品種的選育

現如今,我國蛋雞的品種主要以下面幾類為主,(1)京白、(2)濱白,累計的祖代種雞大約有50萬套,在這之中,可以生產商品的代蛋雞大約有20億只。我國引進了一些原種,包括以下幾種[2]:(1)海蘭、(2)羅曼、(3)黃金褐等,這些原種雞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1)抗應激能力較強。(2)產蛋率較高。在當前的本土育種中,以往的數量遺傳理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未來的分子遺傳會與生物技術相結合,進而推動育種的健康快速發展。

2.2 籠養雞的飼養方式

近些年來,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以及動物保護意識有了較大的提升,籠養在給人們帶來了很多的福利之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得到了社會公眾的關注。因為籠養雞會導致蛋雞的行動受限,長期的籠養會使蛋雞的骨骼變得更加的脆弱,進而導致蛋雞出現骨質疏松的問題。

2.3 飼養環境的優化

對于籠養蛋雞這種養殖模式而言,飼養環境的優劣會直接影響蛋雞的產量。 現如今,我國的飼養環境以大棚式的飼養方式為主,這種粗放型的飼養模式在通風方面不夠完善。因此,后期就有專業人士研發了一個裝置,用來對冬季的熱能進行回收,這樣就能夠使室內的通風換氣更加順暢,還能夠使畜禽的保溫問題得到解決。

2.4 飼料的生產和配置

現如今,我國的雞飼料生產加工還處于一個相對完善的階段,營養的調配也較為完善,針對不同的畜禽品種,以及針對其生長階段的不同,都會配置相應的飼料。雞飼料中所含的元素,會對雞蛋的品質有著重大的影響,對雞蛋的產量影響也較大。一般情況下,在雞蛋飼料之中,往往含有較多的葉黃素,這樣就會使蛋黃顏色變得更深。科學合理的飼料配置,一方面能夠促使飼料中的營養物質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還能夠減輕對環境的污染。

3 發展趨勢

3.1 抗病養殖品種的培育

對適應與籠養方式的抗病蛋雞品種進行選育與改良,促使養殖品種與B殖方式相匹配。以數量遺傳為基礎,以分子遺傳理論為基礎,再結合生物技術手段,來進行高強度的品種選育。

3.2 健康養殖模式與技術開發

對不同飼養模式對蛋雞以下幾方面的影響規律進行研究[3],生產性能、健康品質、產品品質,對配套管理技術進行研究。針對不同的雞種特點進行研究,研究出開發動物生產環境的飼養工藝,研究出飼養動物的關鍵設備。對健康養殖配套設備進行開發,環保型可移動雞舍進行開發。

3.3 病害控制技術

針對農村養殖戶蛋雞的圈舍環境較為惡劣這一問題,研究適用于蛋雞養殖小區的防疫技術措施。從分子、器官水平上來對蛋雞抗氧化應激的以下幾方面關系進行研究,(1)構效關系、(2)量效關系,以及對提高蛋雞免疫進行研究。對添加劑以及獸藥合理使用技術進行研究。對蛋雞場場內以及場外的環境標準進行研究,確立衛生防疫體系。

3.4 清潔生產控制技術

對雞舍氣源以及糞源以及有害微生物的快速篩選檢測技術進行研究,對定量確認檢測技術進行研究。對雞舍內生產環境質量以及周邊環境的水體以及土壤等以下幾方面技術進行研究,(1)動態監測技術、(2)實時測定控制技術。對揭示蛋雞糞便的環境特性進行研究,對養殖生產過程以及處理過程進行研究,對廢棄物利用不同環節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研究等。

結語

綜上,由于我國許多養殖企業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為了提高瘦肉率,促生長等,而違禁使用一些防腐劑或者是抗激素等,這樣就導致畜禽產品中出現藥物殘留超標的情況,極大的威脅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就需要施行健康養殖技術,以保證人們的食品安全。本文主要圍繞畜禽健康養殖技術的現狀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并對其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以便更好的推動畜禽健康養殖技術的研究。

參考文獻

[1]劉世榮,劉雁征,李云開.籠養蛋雞健康養殖技術研究的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農學通報,2008,01:23-28.

篇2

關鍵詞: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851.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532065

前言

我們的養殖場可以反應全國平均技術水平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能夠促進水產養殖業的發展,為水產養殖業提供了市場基礎,而且為改變農村傳統產業的結構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促進了產業的發展。但在水產養殖產業的發展中,還有許多相關的問題,如畜牧業集約化的發展,產生了大量的糞便,糞便的處理是在沒有河流,下水道的情況下,將對水質和空氣造成嚴重污染,嚴重地影響了我國畜牧業環境污染的處理。因此,我國的防治技術的研究,特別是養殖場化農業環境的污染處理至關重要。

1 禽畜養殖場存在的污染問題

近年來,畜牧業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畜禽養殖中,污染是最大的問題。在中國的許多農村地區,農場的糞便排放量遠遠超過農村居民日常生活和企業排放量,主要河流、湖泊污染嚴重。根據調查顯示,中國超過90%的養殖場化養殖不受環境影響,80%的規?;B殖場處理糞便的一些基礎設施不全面,糞便不經過處理,直接排放,不僅污染了當地的環境,而且阻礙了地方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1.1 現代化肥污染問題

畜禽養殖污染問題是前提,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在某些情況下,會出現一些問題。我國近年來畜牧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再是過去的自由運行狀態,使企業越來越集中,集中排放,由于農業、畜牧業的發展,及大規模的農業種植逐漸分離,然后排放的糞便流不出去的土地,而是流動的,成為了當地的污染源,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由于使用化肥,使用方便簡單,效果好,保存的時間長,因此使用有機肥的人越來越少,不重視有機肥的使用,使不必要的地區流動的糞便對環境造成污染。

1.2 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系統

10a前,對環境的污染,絕大多數都沒有法律規定,在城市和工業區的環境污染問題,只有一少部分的肥料和其他材料的使用。近年來,對于中國迅速發展的農業,我國污染環境的法律管理看起來明顯落后。所以大農場生產的污染問題沒有處理好[1]。

2 畜禽養殖場污染防治技術

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有糞便處理和資源利用技術、除臭技術等技術可以進行污染的防治。

2.1 畜禽糞便處理技術

在固體動物糞便中,含有大量有機質和植物生長需要的某些營養物質,但也有許多寄生蟲和微生物,因此,應用時必須進行相應的處理,防止和消除寄生蟲和細菌,處理后才可以應用。

2.2 干燥處理技術

動物糞便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干燥和干燥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在溫室自然干燥,高溫干燥,干燥速度快,干燥,經化學處理的糞便,肥料造粒,可生a有機肥料。農田溫室自然干燥后,是用純天然的陽光,利用自然條件,節約了成本,成本相對較低,但是利用自然條件,干燥速度比較慢,高溫干燥,干燥速度快,干燥時間少,能迅速破壞細菌的病毒,但是這種干燥方法的需要成本高,干燥迅速,易于惡臭,因此,在目前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完美的干燥技術,可以根據我國畜牧業經濟狀況和當地的自然條件,選擇合適的干燥方法[2]。

2.3 堆肥處理技術

在過去,最常見的是自然堆肥過程,不需要復雜的高科技設備,但也有相應的缺點,就是占地面積大,需要更多的時間,生產效率低。現代堆肥法發酵塔,進行堆肥的效果和效率是傳統的10倍,時間為6d,與烘干相比,不僅節省了大量的燃料,而且成本相對較低,在處理過程中糞便不會產生臭氣,所以應該優先選用養殖場化堆肥處理糞便,堆肥是最好的規?;笄蒺B殖技術[3]。

許多專家認為,在我們的國家,在農村地區需要大量的肥料和一系列的有機肥,在農場規模化階段,糞便可直接通過中心的產業,不僅包括耕地,節省時間,節約成本。在農田使用化肥和有機肥,以有機肥為中心的工業干燥堆肥和有機肥處理,獲得優質的肥料。

3 結束語

對于中國養殖場的污染,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健全的國家法律法規,加強監督和管理,國家和政府的職員,為農場水產養殖污染防治的專業人員,提供保護機制。提高畜牧業和環境保護申報和審批程序,對公司的工作和排放進行嚴格的處理,定期檢查和監測排放量,超過國家規定的,按照有關規定嚴厲的懲罰。畜牧業集約化管理,是一種低盈利的行業,國家應在防治污染時進行補貼,在相關期間進行適當的激勵措施,使更多的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有利于畜牧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程璜鑫.基于生命周期理論的畜禽養殖跨介質污染防治技術評估[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

篇3

第二講生物有機肥生產技術

近些年來,我國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既有規?;⒓s化的生產方式,也有家庭平養、散養等模式,市場上以肉、蛋、奶為代表的畜禽產品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消費需求。然而,大多數養殖場對所產生的污水糞便貯運和處理能力不夠,大量糞便未經有效處理便直接排出,造成對大氣、水體、土壤、生物等多方面的污染,嚴重影響養殖場(戶)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更加阻礙我國生態建設的發展。另一方面,化肥在種植業中的大量使用,雖使農產品在產量上有了很大的增長,但是由于土壤長期缺乏有機質和化肥過量使用,也帶來農產品品質退化、土壤板結、肥料利用率低和污染水土資源等一系列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最根本的辦法是減少化肥的使用量和增加土壤有機質。特別是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應對國際競爭的需求,都對農產品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外越來越多的專家都在積極呼吁減少化肥的使用,增加畜禽糞便有機肥和生物有機復合肥等綠色肥料,掀起了肥料的“綠色革命”。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將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接種活性生物劑,加工成環保、優質的生物有機肥,不僅可以有效地解除畜禽糞便對環境的威脅,也可為發展生態農業、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及有機食品產業提供優質環保肥料,加速我國生物有機肥產業的發展,提高有機食品在我國市場的占有量,促進環境友好型和資源節約型社會的發展。

1生物有機肥的概念及其優點

生物有機肥是以畜禽糞便(或生物發酵床墊料)、有機垃圾、農作物秸稈、農副產品和食品加工產生的有機廢棄物為原料,配以多功能發酵菌種劑,使之快速除臭、腐熟、脫水,再添加功能性微生物菌劑,加工而成的含有一定量功能性微生物的有機肥料。

生物有機肥含有農作物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和豐富的有機質,與傳統農家肥和化肥比較,它具有以下優點:①利用畜禽糞便及生活廢棄物,成本低,無污染,無公害。②營養平衡,肥效高,促進作物生長。生物有機肥中含有大量的固氮菌、解鉀菌、解磷菌、酵母菌、放線菌等功能菌,具有固氮、解鉀、解磷、分解粗蛋白等作用。③改善農產品品質,果品色澤鮮艷、個頭整齊、改變因施用化肥而產生的“瓜不香,果不甜,茶無味”的現狀,使農產品各項指標達到綠色食品的標準。④抑制病原菌,減輕病蟲害,特別是對花葉病、黑脛病、炭疽病等的防治都有較好的效果。⑤改良土壤,改善使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結,激活土壤中微生物活躍率,增加土壤空氣通透性和土壤保水、保肥、供肥的能力。⑥減少水分流失與蒸發,減輕干旱的壓力,保肥,增加作物對水分的吸收,增強作物抗旱及抗倒伏能力,提高產量。⑦克服大量使用化肥帶來的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土壤地力下降,減少環境污染,對人、畜安全無毒。

2技術原理及制作工藝

生物有機肥的制作方法可因地制宜,如畜禽糞便、谷糠、雜草、作物秸稈、鋸末木屑、食用菌基質殘渣和餅粕等,將制作原料和生物肥菌種與營養劑稀釋混勻后,按照水分含量35%左右堆積壓實,夏季7~10d,冬季15~20d即可。接種發酵菌后,在有氧條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強烈分解糞便中的有機物質,在高溫及微生物作用下,有機質氧化分解產生生物熱形成能量交換,48h內溫度升至50~60℃,經翻堆溫度穩定在55~65℃,最高可達75℃,此溫度下經10~15d處理即可徹底脫臭、腐熟、殺死蟲卵、殺滅病原微生物,并產生礦物化和腐殖質化過程,釋放出N、P、K和微量元素等有效養分,在堆肥發酵過程中具有特殊作用的芽孢桿菌產生的非特異性免疫因子,能抑制有害微生物活動和糞中腐敗菌、致病菌的生長以及腐敗物質的分解;菌劑中的絲狀真菌、光合菌能吸收、分解惡臭和有害物質。最終,畜禽糞便經過生物發酵后生成了無害無臭無病菌蟲卵的高效優質生物有機肥。制作工藝流程如圖1所示。

3生產工藝的技術要點

(1)在生物有機肥的生產過程中需有效地控制影響有機物發酵、微生物繁殖的各種因素。主要的影響因素為有機質含量、含水率、碳氮比、堆肥過程的氧濃度、溫度以及pH值等。

(2)控制堆肥產生的惡臭,避免二次污染。在堆料中加入發酵劑或快速分解菌可在較短時間內使臭氣基本消失,可以有效解決自然發酵有機廢物產生較濃烈的異味的問題,且感官較好。

(3)生物有機肥的成品應能夠滿足國家有關生物有機肥產品的質量控制標準,成品經過分析檢測,其有機質、腐殖酸、氮、磷、鉀及其中微量元素含量、活菌數等應達到或超過國家標準,并嚴格控制重金屬含量,防止有機肥中重金屬超標,污染土壤及農作物。

4綜合利用畜禽糞便生產生物有機肥的效益

4.1環境效益

生物有機肥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畜禽廢棄物的污染問題,減輕了化肥對環境的污染。畜禽糞便經無害化處理后,減少了畜禽糞便的大量堆積,解決了大面積的土地污染與占用問題,減輕了對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污染,降低了水體的富營養化程度,改善了固廢堆積所散發的惡臭對空氣的污染以及抑制了蚊蟲等孳生而引起的病原體傳播,改善了養殖企業的生態環境和農村衛生狀況,防止大規模流行疾病的發生。生物有機肥在土壤中的施用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減輕了化肥對環境的污染。

4.2 社會效益

(1)生物有機肥的使用減少了化肥的施用量,同時減輕了化肥施用所帶來的土壤環境污染、農作物產量低及品質差以及導致的周圍空氣與水體污染,改善了人類健康。

(2)生物有機肥的施用改善了土壤環境、土壤結構,提高了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為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提供了保障。

(3)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和生態農業的迅速發展,人們越來越崇尚無公害食品,生物有機肥的施用為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提供了條件,提高了綠色食品在我國市場的占有量。

4.3經濟效益

(1)畜禽養殖場廢棄物每年的排放量大,其中所含的有機成分及氮、磷等有效成分將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比如,一個年出欄10 000頭的養豬場,平均每天的糞便排放量達17.5t,其中氮和磷的排放量分別可達到105kg和70kg,年飼養10 000只產蛋雞的雞場,平均每天的糞便排放量達1.5t,其中氮和磷的排放量分別達24.45kg和23.7kg。

(2)化肥生產需消耗大量的能源,生物有機肥的施用意味著化肥使用量的減少,于是就減少了能源的消耗,并使氮的利用率提高,而且在相同作物產量的情況下,可節約氮肥30%以上。生物有機肥作為一種新型肥料,它集化肥、農家肥的優點于一身,且肥效穩定,可使農作物增產約15%~20%,這也必將帶來可觀的經濟收益。

篇4

關鍵詞: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技術

前言: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農業結構的調整,規?;笄蒺B殖業發展迅速,并已成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柱。規模化畜禽養殖具有許多優點,它可以縮短畜禽養殖的生長周期、提高產量、節約成本、便于管理; 但是,規?;笄蒺B殖產生大量畜禽廢水,帶來一系列的環境污染問題,且污染相對集中,處理困難。畜禽養殖廢水的直接排放不僅會污染地表水體,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還會對地下水和農田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甚至危害人體健康。國內外已開發出多種禽養殖廢水處理技術,對這些技術進行分析和總結,對于推動我國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技術的進步非常重要。

1.畜禽養殖廢水特點與污染現狀

畜禽養殖廢水處理難度大"其特點主要如下:

①COD、SS、NH、-N含量高;②可生化性好,沉淀性能好;③水質水量變化大;④含有致病菌并有惡臭。

畜禽養殖業發展迅速。僅以四川省為例,據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四川省生豬等主要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45%,預計2020年將提高到80%以上.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畜禽糞便約45億噸,其化學需氧量 (COD) 超過我國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之和。因此畜禽養殖污染已經是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而畜禽養殖廢水的處理則是其中的重點。

2.畜禽養殖廢水處理技術

為控制畜禽養殖廢水直接外排對環境的破壞,目前畜禽養殖廢水的處理技術可分為物化處理技術和生物處理技術兩大類。

2.1 物化處理技術

2.1.1常用的物化處理技術有吸附法、磁絮凝沉淀、電化學氧化、fenton氧化等。

吸附法。該法的關鍵是吸附介質的選取,目前常用沸石等作為介質。錢鋒等采用吸附―過濾法對實際養豬廢水進行預處理,以稻草―沸石雙層濾料為過濾介質,在 5m/h的濾速下,COD、NH、-N和磷的最高去除率分別達47.9%、72.9%和50.1%,還能去除一定量的小分子有機物和臭味,同時附著有大量固體有機物的稻草和吸附有氨氮、磷的沸石,經過處理后可作為土壤改良劑或肥料,但該法對于吸附飽和的過濾介質必須嚴格處理,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梁文婷等采用氧化鎂改性沸石,在最佳作用時間4h下,得到豬場廢水中NH、-N、總磷的去除率分別為88.6%和76.2% ,該法的改性沸石使用微波制成,能耗和技術要求較高,且吸附劑達到飽和時必須脫附,故只能間歇處理廢水。

2.1.2磁絮凝沉淀。崔麗娜等通過投加磁種和絮凝劑進行磁絮凝分離反應,處理豬場廢水,實驗條件下,COD為3232mg/L的豬場廢水樣,去除率最高可達61.2%。該技術工藝流程簡單、沉降性好、處理周期短,但會產生大量的化學污泥。

2.1.3電化學氧化"電化學氧化對氨氮的去除率較高。歐陽超等對實際養豬廢水進行電化學氧化處理,在180min內,NH-N、的去除率可達98.22% ,但COD 的去除率僅14.04% 。

3.畜禽養殖廢水的預處理

畜禽養殖廢水無論以何種工藝或綜合措施進行處理, 都要采取一定的預處理措施。通過預處理可使廢水污染物負荷降低, 同時防止大的固體或雜物進入后續處理環節, 造成設備的堵塞或破壞等。針對廢水中的大顆粒物質或易沉降的物質, 畜禽養殖業采用過濾、離心、沉淀等固液分離技術進行預處理, 常用的設備有格柵、沉淀池、篩網等。格柵是污水處理的工藝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作用是阻攔污水中粗大的漂浮和懸浮固體, 以免阻塞孔洞、閘門和管道, 并保護水泵等機械設備。沉淀法是在重力作用下將重于水的懸浮物從水中分離出來的處理工藝, 是廢水處理中應用最廣的方法之一。目前, 凡是有廢水處理設施的養殖場基本上都是在舍外串聯 2至3個沉淀池, 通過過濾、沉淀和氧化分解將糞水進行處理。篩網是篩濾所用的設施, 廢水從篩網中的縫隙流過, 而固體部分則憑機械或其本身的重量, 截流下來, 或推移到篩網的邊緣排出。常用的畜禽糞便固液分離篩網有固定篩、振動篩和轉動篩。此外, 還有常用的機械過濾設備如自動轉鼓過濾機、轉輥壓濾機、離心盤式分離機等。

4.畜禽養殖廢水自然處理法技術

自然處理法是利用天然水體、土壤和生物的物理、化學與生物的綜合作用來凈化污水。其凈化機理主要包括過濾、截留、沉淀、物理和化學吸附、化學分解、生物氧化以及生物的吸收等。其原理涉及生態系統中物種共生、物質循環再生原理、結構與功能協調原則, 分層多級截留、儲藏、利用和轉化營養物質機制等。這類方法投資省、工藝簡單、動力消耗少, 但凈化功能受自然條件的制約。自然處理的主要模式有氧化塘、土壤處理法、人工濕地處理法等。

氧化塘又稱為生物穩定塘,是一種利用天然或人工整修的池塘進行污水生物處理的構筑物。其對污水的凈化過程和天然水體的自凈過程很相似,污水在塘內停留時間長,有機污染物通過水中微生物的代謝活動而被降解,溶解氧則由藻類通過光合作用和塘面的復氧作用提供,亦可通過人工曝氣法提供。作為環境工程構筑物,氧化塘主要用來降低水體的有機污染物,提高溶解氧的含量,并適當去除水中的氮和磷,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的程度。

土壤處理法不同于季節性的污水灌溉, 是常年性的污水處理方法。將污水施于土地上, 利用土壤- 微生物- 植物組成的生態系統對廢水中的污染物進行一系列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凈化過程, 使廢水的水質得到凈化, 并通過系統的營養物質和水分的循環利用,使綠色植物生長繁殖, 從而實現廢水的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化。

人工濕地可通過沉淀、吸附、阻隔、微生物同化分解、硝化、反硝化以及植物吸收等途徑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有機物、氮、磷和重金屬等。近年來, 人工濕地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 葉勇等利用紅樹植物木欖和秋茄處理牲畜廢水營養鹽 N、P, 結果表明兩種植物對N、P 的去除效果較好。廖新,駱世明分別以香根草和風車草為植被,建立人工濕地, 隨季節不同, 對污染物的去除率不同, CODCr去除率可達 90% 以上, BOD5可達 80%以上。它是一種較為經濟的處理方

法, 特別適宜于小型畜禽養殖場的廢水處理。

5.結語

畜禽養殖廢水污染控制是目前環保行業關注的重點,應從“防”、“治”兩方面著手,關閉小型養殖場,建立集約化、規?;笄蒺B殖場,建成有效、經濟的畜禽養殖場廢水處理系統,加大政策的推行和實施力度,促進高效低耗的厭氧-好氧組合處理技術的應用,為解決畜禽養殖廢水污染提供有效可行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田寧寧,王凱軍, 李寶林等. 畜禽養殖場糞污的治理技術[J ]. 中國給水排水,2002, 18 (2): 71- 73.

篇5

關鍵詞EKC;清潔技術;碳排放;畜禽養殖業

中圖分類號F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2104(2012)07-0028-06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7.005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的召開,溫室氣體排放受到更多重視,畜禽污染排放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據研究,全球養殖業中畜禽糞便甲烷排放總量約2 000萬-3 000萬t/a,占已知人為甲烷年排放總量的5.5%-8%,占農業甲烷氣體年排放的12% [1]。根據FAO報告《牲畜的巨大陰影:環境問題與選擇》中的數據顯示,每年由牛、羊、駱駝、馬、豬和家禽排放溫室氣體的二氧化碳當量占全球排放總量的18%。其中氧化亞氮(N2O)約65%,甲烷(CH4)約37% [2-3],而氧化亞氮和甲烷的“增溫效率”分別是二氧化碳的310倍和21倍[4]。在此背景下,中國各地呼吁大力發展低碳養殖,其目的是實現經濟增長與畜禽養殖碳排放量的脫鉤發展。因此,如何處理經濟發展和畜禽養殖碳排放的關系成為低碳養殖研究領域中十分重要的問題。特別是對于作為農業大國的中國而言,深入研究該問題顯得尤為迫切。

國內外學者采用Gene Grossman 和 Alan Krueger[5]提出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簡稱EKC)理論研究了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大多數國家環境質量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6-8],其研究過程中多數以工業污染排放量為研究對象。國內對農業污染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起步較晚,且研究對象大多局限于農業化學品投入和畜禽排泄物[9-10],而對畜禽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關系的比較翔實的文獻尚不多見。

因此,本文構建畜禽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關系的計量模型,驗證我國畜禽養殖業碳排放的EKC形狀,并分析其內在原因,以期為制定我國畜禽低碳養殖政策和改善低碳養殖環境提供依據。

1畜禽養殖業碳排放的EKC驗證

1.1碳排放量測算方法

畜禽養殖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主要來自于畜禽腸道發酵,以及家畜糞肥處理過程引起的CH4和N2O的排放[11];而畜禽養殖碳減排主要依靠對利用畜禽糞肥發酵生成的沼氣的利用。因此,畜禽養殖碳排放量的測算公式如下:

Qemi=Qpro-Quse(1)

Qpro=Qf+Qm(2)

式(2)中:Qemi表示畜禽養殖碳排放量;Qpro表示畜禽養殖碳產生量;Quse表示沼氣利用而減少的碳排放量(按照沼氣替代化石燃料產生的碳排放量計算);Qf表示畜禽腸道發酵甲烷排放量(IPCC(2006)畜禽腸道發酵CH4排放量的測算公式);Qm表示畜禽糞便管理系統碳排放量[12]畜禽糞便碳減排潛力的計算方式)。畜禽飼養量數據來源于歷年《畜牧業統計年鑒》。碳排放量計算所需參數來源于IPCC[13-14],其中沼氣熱值本文參照文獻推薦值采用20 934 kJ/m3。

田素妍等:中國畜禽養殖業低碳清潔技術的EKC假說檢驗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2年第7期1.2模型設定

參考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本文設定如下對數線性模型進行畜禽養殖碳排放環境庫茲涅茨曲線驗證。

C=c+αlny+b(lny)2+μ(3)

式(3)中:C為人均畜禽養殖碳排放量,y為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a、b、c為模型估計系數,μ為隨機誤差項。根據公式(3)回歸結果可以判斷模型的幾種可能的曲線關系:如果a>0,b<0,則為倒U型曲線關系;如果a<0,b>0,則為正U型曲線關系;如果a≠0,b=0,則為直線關系。

根據公式(3)的回歸結果可以計算出環境庫茲涅茨倒U型EKC的轉折點為:

y*=-a′2b(4)

1.3模型計量檢驗

本文采用stata10.0軟件進行計量模型估計,結果見表1。

表1畜禽養殖碳排放回歸結果

Tab.1The regression results of livestock carbon emissions

項目

Items東部

East area中部

篇6

關鍵詞:生態循環 生豬養殖 二元模型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4(b)-0131-01

1 養生麗水養豬行業的現狀

目前我區共有畜禽規模養殖場547家,其中生豬存欄66042頭、牛252頭、羊2007只、家禽55.889萬羽,畜禽規模存欄量占全區總存欄量的比例分別為:豬80.02%、牛12.17%、羊71.37%、家禽60.48%。目前,規?;B殖場污染已經成為浙江省農業污染的主要因素。養豬行業的生態循環建設勢在必行。麗水市“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中指出:要深入實施全省畜牧業“西進東擴”發展戰略,加快“畜牧進山、養殖上山”步伐,積極推進畜禽結構優化,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加快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至十二五期末,畜禽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標準化養殖技術進一步推廣,規模場養殖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資源化利用率超過90%。

我區畜牧業產業由于受畜禽養殖用地和污染治理的制約而難以突破,動物疫情形勢也較為嚴峻。隨著養殖量不斷增加,養殖場每天排放的糞便等廢棄物日益增多,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而且容易引起畜禽致病,直接影響養殖的防疫衛生,降低生產力水平,從而制約養殖場的擴大再生產和安全生產。生豬養殖對環境的污染主要發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對水造成的污染,生豬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惡臭氣體、生豬糞便、尿水及養殖場地清洗水、食物殘渣等對水資源造成的污染;二是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氨氣、甲基硫醇、硫化氫等刺激性氣體不僅對環境造成污染,危害人類健康。也會降低畜禽的生產性能。三是對土壤造成的污染。

2 生態循環養殖技術

生態循環養殖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運用沼氣技術、水泡糞技術降低污染,對豬場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廢水進行綜合利用和有效處理,開發生物質能源,回收有機肥資源,將治理污染、凈化環境、回收能源、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良好的生態環境條件下組織畜牧生產,使之成為綠色生態型畜牧豬場。同時,項目豬場周圍建立大片的果園和養殖水面,項目建設有利于構建“生豬養殖糞便沼氣池有機肥果園生產或水面養魚”產業鏈,將養殖污水處理后做有機肥料,變廢為寶。農畜產品的無公害化和標準化生產,是當今世界農業發展的一個大趨勢,要實現農畜產品生產的無公害化和標準化,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快良種的推廣和產業化發展,大力推進高水準的農牧業產業化項目建設。通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帶動,將生產、加工、銷售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專業化的生產、區域化的布局、一體化的經營、企業化的管理、社會化的服務、工業化的理念,達到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和農村經濟大規模發展的目的。

3 養豬企業采納生態循環養殖技術的影響因素分析

規模養豬戶采納沼氣技術是根據自身條件以及自然、經濟和社會環境條件進行的技術選擇活動[1]。經過對本地區規模養豬戶與小型養豬戶的調研與研究發現,影響規模養豬企業采納生態循環養殖技術的影響因素主要有:1.X1農戶自身特征(如自身的年齡、家庭、受教育程度等);2.X2采用生態養殖的收益,及所謂的風險;3.X3政府的支持程度;4.X4對畜禽糞尿污染危害認知程度;5.X5企業的養殖規模;6.X6對環境保護要重要性的認識程度。用數學函數可以表達為:Y=F(X1+X2+X3+X4+ X5+X6)。本文針對這些因素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本地區的養豬企業進行調查。本次調查總共發放問卷有60份,排除錯誤和漏答關鍵信息的問卷,獲得的有效問卷總共52個,樣本有效率為86.6%。由于logistic能有效地將回歸變量的值限制在0~1區間內。因此本文對調查結果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利用統計軟件進行了分析。

分析結果表明,農戶自身特征中受教育程度越高、對環境保護要重要性的認識程度越高,就越傾向采用生態循環養殖技術;養殖場主的學歷基本集中在初高中水平階段,對環境保護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基本處于初級水平。因此X1、X4與X6對Y的影響程度不顯著。小型企業對采用生態養殖技術承擔的風險能力普遍低于規模養殖企業,因此對生態養殖技術的采納程度,明顯低于規模養殖企業。在六個影響因素中,對最終是否采納生態循環養殖技術影響程度最大的是X3政府的支持程度。政府給予養殖戶的獎勵與補貼,一方面可以為養殖戶減少建造成本、增加風險的承受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技術支持。大大地增加了他們采納生態循環技術的可能。

4 結語

本文通過對麗水地區豬戶采用生態養殖技術的各個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并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建立數學模型,利用統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農戶自身特征、風險、政府的支持程度、對畜禽糞尿污染危害認知程度、企業的養殖規模、對環境保護要重要性的認識程度這些因素中政府的支持程度這個影響因素對最終結果影響最大。因此在進一步加強政府支持補貼的同時,應進行環境保護與污染基本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提高養殖戶的知識水平、增強養殖戶對《畜牧法》及《環境保護法》的理解。從而有效的推廣生態養殖技術,實現 “秀山麗水、養生福地”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胡浩.規模養豬戶采納沼氣技術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沼氣,2008(26).

篇7

1. 高效微生物菌劑的培育技術:EM微生物菌劑在養殖、種植、水產等方面都有著明顯效果,自己培育成本僅0.3元;用EM微生物菌劑發酵秸稈等青貯飼料中多種氨基酸、維生素、蛋白質的營養物質明顯增加,動物適口性好,提高飼料利用率;處理畜禽糞便可循環再利用,變廢為寶,形成生、食物鏈綜合利用的生態倍增養殖模式。(贈技術資料及VCD光盤)。

2. 蠅蛆養殖新技術:蠅蛆的立體房養及蠅蛆與培養料快速自動分離新技術,僅一間30平方米的蠅蛆養殖房,每天產鮮蠅蛆30公斤以上,相當于240元動物蛋白飼料的價值,可滿足4000~6000只雞的蛋白飼料或可滿足500公斤黃鱔等魚類的全部飼料需求。生產蠅蛆的培養料為畜禽的糞便,每100公斤新鮮畜禽糞便可產出鮮蠅蛆10~30公斤(根據畜禽糞便的質量而定)。生產1公斤鮮蠅蛆的成本為0.5元左右。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每天有幾十或幾百公斤廉價的高蛋白鮮蠅蛆來飼喂您的動物,它們能長得不快,成本能不降低嗎?(贈技術資料及VCD光盤)

3. 蚯蚓養殖和利用新技術:蚯蚓是最好的動物蛋白飼料之一,利用蚯蚓飼喂珍稀動物有生長快、肉質好、成本低、效益高等特點。傳統的養殖方法由于不對蚯蚓進行提純復壯,蚯蚓在養殖過程中品種不斷退化,繁殖率不高。我們傳授的是一項高密度蚯蚓養殖,進行提純復壯,防止品種退化的專有技術,能使蚯蚓的繁殖速度、產量比傳統養殖方法提高5倍以上;特別是能夠完全把大小蚯蚓分開養殖,用EM微生物菌劑配制的飼料,就是將蚯蚓養在室外也不會逃走。生產1公斤鮮蚯蚓的成本約0.8元左右(贈技術資料及VCD光盤)。

篇8

1.1優越的氣候條件保山典型的立體氣候,充足的光、熱、水、氣,特殊的地形地貌,多樣的土壤類型和優越的生態環境,為動植物生長繁育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植被覆蓋率高且恢復能力強,有利于植物和蟲子的生長繁殖,為畜禽提供豐富的食物,全年平均氣溫在17℃左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非常適宜畜禽的野外活動和采食。

1.2豐富的林業資源全市林地總面積128萬hm2,森林覆蓋率62%,退耕還林(果)面積4.633萬hm2,泡核桃種植面積23.33萬hm2,紅花油茶1.333萬hm2,銀杏0.67萬hm2,豐富的林地資源為發展生態養殖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另外,還有4萬hm2的茶葉,1萬hm2的咖啡和柑橘、荔枝、桂圓等經濟林果地可以發展林下生態養殖。

1.3實現林畜共生雙贏利用林果、林蟲、樹葉、草等供畜禽采食,畜禽糞便和吃剩余的草渣混合,快速分解利于植物吸收,起到及時補充土壤養分的作用。林地可以營造出空氣清新、涼爽舒適的環境,適宜畜禽生長,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藥物使用量。同時畜禽可以吃到林下“活食”和新鮮的野草,減少飼料消耗,降低飼養成本,還能生產出生態環保、健康無公害的畜產品,實現“畜-果-糞”的良性循環,有效減少養殖業對環境的污染,實現林畜共生,兩相得益。

2保山林下生態養殖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認識不夠,投入不足地方政府和畜牧部門對林下養殖、林畜結合,開發林下資源生產優質生態畜產品的認識不夠到位,畜牧與林業部門溝通協調不夠,科技人員對林下生態養殖的研究不夠深入,一直只講林畜矛盾,沒有尋求共生雙贏的有效途徑,以至多年來引導性的資金投入較少,金融和社會資金投入得不到有效拉動。

2.2畜禽良種化程度不高養殖戶對優良品種不夠了解,長期按習慣進行選擇,良種化程度低,出欄率低,效益不高。

2.3技術欠缺對不同林地下飼養不同畜禽密度如何定,如何飼養才能發揮好的經濟效益,如何進行疾病預防,如何飼養、飼養多長時間才能達到優質生態等無直接經驗,都有待進一步摸索。

2.4零星規模小,產業化程度低養殖戶靠自發飼養,產品量少,知名度低,沒有相應的企業或經濟組織幫助開拓市場,飼養出來的優質生態畜禽,飼養周期長,養殖成本高,優質不能優價,甚至養出來找不到合適的市場。

2.5基礎條件差林下養殖區域絕大部分都是在水、電、路等基礎設施不完善、不配套的地方,致使一些先進養殖技術無法推廣,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林下生態養殖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

3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的對策

3.1強化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宣傳欄、印發宣傳資料開展廣泛宣傳和進行正面引導,對發展林下養殖的意義、技術、模式及成功典型進行全面、深入的宣傳,讓更多農戶了解、認識林下態養殖發展前景。通過計算收入對比、邀請專家開展技術講座、召開戶主會和參觀考察等方式營造良好輿論氛圍,激發群眾發展林下生態養殖的熱情和積極性。

3.2統籌安排,科學規劃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政策引導的原則,把發展林下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內部結構調整結合、與無公害畜產品生產結合、與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結合、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結合,多模式、多角度、深層次挖掘林下養殖的發展潛力。

3.3培植龍頭,示范帶動培植具有一定實力的企業或養殖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帶動農戶發展林下養殖,建設生態養殖基地,開拓生態畜產品市場,開展生態畜產品加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大力推廣“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鼓勵和幫助企業積極申辦無公害、綠色畜產品認證和優質畜產品產地認證,注冊商標,打造地方特色品牌,促其上檔次、成規模,做大做強保山畜產品“生態”品牌。著力發展一批基礎強、潛力大、機制新,規模化、組織化程度高,發展能力強的示范場(戶)。加快提升林下生態養殖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種養平衡,實現清潔生產,全面提高全市畜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3.4強化服務,合力推進組織市、縣、鄉畜牧科技推廣技術服務隊,整合技術服務資源,深入實地搞好服務,開展各種養殖培訓,為林下養殖從業者送去實用的畜禽養殖技術,做到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針對性解疑答惑,努力提高養殖戶的科技素質,培育養殖能手和養殖致富帶頭人;不斷總結林下養殖的經驗,如養殖密度、養殖技術、最佳出欄時間、疾病防治等,增加科技含量;加強市場研究,建立完善預警分析平臺。通過網絡、手機短信等方式市場行業信息,引導養殖戶合理調整結構,實時銷售,及時補欄,增加收入。

篇9

關鍵詞 農村養殖業;特點;對策;甘肅會寧;太平店鎮

中圖分類號 F32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9-0333-01

Characteristic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LI Wen-q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of Taipingdian Town People′s Government of

Huining County in Gansu Province,Huining Gansu 730714)

Abstract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dian Town in Huining Coun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market,technology,information,and funding were analyzed.Countermeasures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were put forwar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breeding industry of Taiping Town in Huining County.

Key words rural breeding industry;characteristics;countermeasures;Huining Gansu;Taipingdian Town

目前,農村畜牧業發展迅速,太平店鎮養殖業基本實現了由家庭副產業到主產業,由傳統經營向產業化經營的重要轉變,對當地養殖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太平店鎮的養殖模式主要有2種,即占據主體地位的散養模式和規模化養殖。近幾年,雖然農村養殖業發展迅速,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為此,筆者總結了農村養殖業的特點,提出了農村養殖業的對策,現總結如下。

1 農村養殖業的特點

1.1 行情變化無規律

養殖業行情變化沒有規律,一般是受飼料價格、糧食收成、畜禽發生重大疾病等的影響,造成價格波動。此外,農村養殖戶以散養為主,大多無固定的銷售渠道,生產出的畜禽產品一般都是在當地的農貿市場進行銷售,外運銷售的很少,使得銷路無保障。再加上農村養殖的特點致使許多傳染病多發,嚴重制約了養殖業的發展。

1.2 技術缺乏,養殖理念落后

太平店鎮養殖業技術處于較低水平,缺乏一定的養殖技術知識,大多數養殖場沒有技術人員,對現代化養殖業沒有系統的管理措施,存在著防疫保健跟不上、飼料浪費大、濫用亂用藥物嚴重、環境污染嚴重、缺乏生物安全意識、對生物安全重要性的理解和認識不夠等問題。養殖理念受小農意識影響重,對適合當地的新品種、新技術認可度差,難以接受,求穩心態強,市場競爭能力差,大部分養殖戶往往滿足于“養兔添衣褲,養雞油鹽醋”;淺嘗輒止,不愿加大投資[1],也沒有防范養殖風險的意識。

1.3 資金缺乏

資金缺乏是限制農村養殖業發展的瓶頸,農村養殖業大多數是中小養殖規模,資金來源相當有限,主要依靠自己的收入或者向親戚朋友借貸,一旦行情有所下跌,大多數養殖者就會出現資金短缺,有的養殖者甚至出現賤價處理產品及養殖場,虧損巨大,難以東山再起。

1.4 信息閉塞,不敢嘗試

市場經濟對廣大農民來說是一個比較生疏的課題,養殖業作為一種商品生產,需要超前的意識和信息以及駕馭市場的能力,而現在大多部分養殖戶都缺少有效地信息導向,無法準確掌握可靠地養殖信息,對養殖項目持觀望態度[2-4]。

1.5 經營者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素質還不高

據統計,在太平店鎮從事養殖業的人員中有90%只讀到初中,基本上有1/2的人員沒有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文化水平較低。只能模仿別人,跟著干,有的出于想象,養殖戶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較成熟的技術,由此可見,文化程度低和專業技術欠缺已成為現代養殖業發展壯大的主要障礙[5-7]。

2 對策

2.1 轉變養殖理念

養殖者對養殖業要有一個全面而正確的理解,要發展養殖業就必須要有科學的養殖模式和養殖技術,但是應先有合理的養殖模式,再有先進的養殖技術。以集約化養殖為例,首先應確立它的養殖模式,即集約化養殖,再確定以該模式為基礎的養殖技術。搞好養殖業一定要腳踏地地用好學好科學技術知識,改變傳統方式,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和不同的養殖模式確定不同的養殖技術[5]。

2.2 拓寬信息渠道

養殖業的市場行情變化較快,為了能及時跟上市場形勢,應及時了解市場行情的變化,及時根據市場形勢調整養殖模式,減少養殖風險。此外,畜牧產品的銷售不能依靠傳統的等、考等形式,而應自己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建立自己的產品銷售渠道。發展畜產品加工延長銷售鏈,提高養殖效益[6]。

2.3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解決資金困難

緊密結合“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建立專業性互助組、合作社或協會,有效解決任意排污、隨意處理染病畜禽、濫用藥物等問題。政府應加大對該組織的扶持力度,使其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組織;另外政府在信貸、政策優惠及項目實施方面給予一定的幫扶。此外,政府應把農業保險作為一種政策保險,建立保費補貼制度,讓更多的養殖戶參與到農業保險中來,減少因各種災難給養殖業帶來的損失[7]。

2.4 養殖技術的推廣和應用

一方面是相關畜牧業生產經營單位應經常開展不同形式、不同內容、不同層次的養殖先進實用技術的講座,盡量多講解問題的解決方法,避免過多講述原理,加大培訓力度。另一方面是養殖戶本身應該有對學習養殖專業知識的欲望,要有信心和決心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主動學習,才能為養殖業的成功發展奠定基礎[8]。

3 參考文獻

[1] 章家華,曾觀紅,郭家全,等.防范農村養殖風險,提高養殖效益[J]. 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8(1):30-31.

[2] 陳奎.農村養殖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決策探索:上半月,2007(9):76.

[3] 張家崢,鄭亞敏,郭玉周.我國農村養殖業的貢獻,困境和出路[J].河南畜牧獸醫,2006(9):2.

[4] 林家全.中國農村養殖業的困境和出路[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5(8):29-30.

[5] 馬永華.農村養殖業的困境及出路[J].現代農業科技,2008(15):212.

[6] 鄒普圣.農村養殖業的困境和出路——對新余市養殖業發展的調查與思考[J].江西畜牧獸醫雜志,2006(6):512,507.

篇10

關鍵詞:畜牧業;存在問題;發展目標;對策

用科學發展觀謀劃畜牧業,可以更科學地配置農業資源,有效轉化糧食和其他農副產品,帶動種植業和相關產業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產品多次增值。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客觀分析當前畜牧業發展現狀、發展特點和發展優勢,前瞻性、全局性地科學謀劃發展定位和發展重點。如何把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轉化為謀劃畜牧業發展的正確思路,轉化為促進畜牧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轉化為駕馭畜牧業發展的實際能力,是每位畜牧科技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目前畜牧業存在的問題

一是目前畜牧業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的生產方式,特別是規模較小的專業場戶,生產的隨意性比較大,只是根據自身的條件,隨意建場,人畜混居,畜舍簡陋,場址選擇、場區布局不合理,飼養環境復雜,缺乏基本的動物衛生防疫條件,不僅給動物防疫帶來很大困難,而且不能使有限的資源合理配置,綜合效益不高。二是規模養殖發展的要求與滯后的基礎設施改造投入、技術人員知識更新之間的矛盾日趨明顯;部分政企技企聯系制度流于形式等主客觀因素的存在,都制約著畜牧生產的發展。三是規模養殖的標準不高。相當一部分規模養殖場雖然存出欄量上去了,但規劃、建設、飼養管理、防疫、糞污處理和規范化要求有一定差距。四是基礎設施及畜禽產品安全有待于提高:投入不足,畜禽良種繁育等基礎設施總體薄弱;畜產品安全問題突出,畜牧業飼養方式落后,使用違禁飼料添加劑和獸藥的現象還時有發生,畜產品質量難以保障;動物疫病防治問題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二、畜牧業發展目標

全面貫徹落實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農業工作會議精神,按照“發展、保護、監管、創新”八字工作要領,實現畜牧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以圍繞“保護環境、生產優質無公害畜禽產品”為中心,以“畜禽品種改良、生態養殖”為切入點,抓好動物疫病防控、畜牧業投入品監管和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畜牧上臺階工程目標。

三、發展對策

1、科學轉變經營方式

一是轉變飼養方式。目前畜牧業還沒有完全擺脫傳統養殖模式,從生產方式上進行改革,提倡“集中連片、各有重點、你我不同、和平發展”畜牧業發展新格局,逐步減少散飼養戶,擴大單元飼養規模,進一步向集約化、工廠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二是完善建場審批制度。對新建的規模養殖場,必須經畜牧部門審核、審批,凡場址選擇、飼養規模、環保條件、技術力量、疫病防控、布局結構等達不到標準的,一律不允許興建。三是堅持“三退三進三結合”原則。規模小的養殖場戶要退出散養、退出庭院、退出村莊,進入規模、進入小區、進入市場,與龍頭企業相結合、與環保相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大力發展標準化、生態化、園林式養殖小區,促進散養戶向養殖小區集中,改變傳統的生產模式,改善農民居住環境,提高畜產品質量。

2、科學謀劃畜牧業的發展策略

一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新時期,決策、管理、服務部門和生產主體要牢固樹立科技是畜牧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的思想,要從戰略高度統籌畜牧業,擺脫目前困境,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加大畜牧技術推廣應用,通過“陽光工程”、“科技進萬家活動”不斷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提高畜牧業生產科技含量。二是抓好 “四個提升、三到位”畜牧業上臺階工作。“四個提升”即:畜禽產業區域優勢進一步提升,規模化程度進一步提升,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提升;“三個到位”即:政策到位,措施到位,服務到位。三是合理發展畜牧業。全面積極推行“布局合理、規模適度、防疫嚴格、設施齊全、治污達標、管理科學”規模養殖的畜牧業,鼓勵有條件的養殖戶聯合建設養殖小區。堅持試驗、示范、推廣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加強實用技術推廣,建立了一批科學養殖技術示范區和合作社組織,并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發揮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科學養殖技術的推廣普及。四是加大畜牧業技術推廣,完善畜禽良種繁育體系,收集有關信息。緊緊圍繞“黃牛振興計劃、生豬462計劃、奶??缭接媱潯?、“畜牧進萬家活動”強力抓好畜禽良種的引進和繁育,良種普及和推廣,提高良種覆蓋率。重點推廣秸稈青貯種草養畜技術、黃淮白山羊標準化養殖技術、無公害畜禽生產技術、皖西白鵝高效養殖技術、發酵床生態養豬及瘦肉型豬配套飼養技術、優質肉兔生產等實用技術。建立健全畜牧信息收集、分析和制度,加強對畜牧業生產的預測預警,及時市場信息,指導生產者合理安排生產。

3、全面提高畜產品質量

一是加大投入品監管。大力推行畜牧業標準化生產,規范產地環境、飼養、用藥、防疫標準,控制農殘、藥殘;要加快畜產品質量檢測檢驗體系建設,加強對畜產品產地環境、投入品、生產過程、包裝標志、市場準入等全程監管;強化產地檢疫,規范屠宰檢疫。二是加大疫病防控,降低養殖風險。科學地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完善縣、鄉(鎮)、村動物防疫機構,加強基層防疫隊伍建設,增加動物疫病防控的投入,提高畜禽免疫密度,增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可以避免疫病給畜牧業帶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