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工業研究范文

時間:2024-03-11 18:03:2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藥工業研究,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藥工業研究

篇1

關鍵詞:醫藥工業廠房,抗爆設計,抗爆泄壓

引言

現階段,國內的醫藥行業發展尤為迅猛,在我國新版GMP認證實施以后,很多的醫藥企業逐漸的向著集團化、規范化以及標準化的方向發展。醫藥企業在廠房的使用階段,受到各種生產因素的影響,有一定的爆炸隱患存在,所以,對于醫藥工業廠房的設計要較一般的建筑工程更加嚴格。進行醫藥生產的過程中,一些醫藥生產流程,經常性要用到各種有機溶媒、乙醇等,而這些有機溶媒、乙醇大多數為甲類易燃易爆物質。同時,在供廠區以及單體生產工藝之中所使用的燃氣間、氧氣間以及酒精預冷車間等,有很多的易燃易爆物質,要是在生產過程中未能加以恰當處理,則極易導致危險的出現,引發爆炸事故。所以,在對醫藥工業廠房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僅應當符合醫藥生產工藝的標準要求,而且還應當充分的考慮到廠房的防爆設計問題,通過科學、合理的結構設計以及泄壓措施,保證醫藥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避免爆炸事故的發生。

1醫藥工業廠房設計的特點

醫藥工業廠房需要具備的功能相對較多,通常在建設時多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進行建設,這類建筑物的火災危險類別一般屬于丙類,通常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而一些采用乙醇提取中藥的車間、采用有機溶媒的原料藥車間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為甲類,儲存有機溶媒的溶媒庫儲存物品的火災危險性類別為甲類,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同時保證每一個防火分區的面積應當不能超過《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的有關規定。要是個別的廠房涉及到爆炸危險,火災危險性較大的部分占本層或本防火分區的面積不小于5%,則按火災危險性較大的部分確定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對于火災危險性較大的部分占本層或本防火分區的面積小于5%時,則按火災危險性較小的部分確定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應當要明確爆炸危險區域所占的比例,要明確這些區域的面積是否小于其所在防火分區建筑面積的5%,判斷廠房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因此,在進行工業廠房的設計過程中,應當全面的對各種因素加以考慮,不僅要確保安全性,同時還要保證資源被合理的利用。

2平面布局的防爆設計

2.1總平面布局的防爆設計

醫藥潔凈廠房應布置在廠區內環境整潔,且人流、貨流不穿越或少穿越的地段,并應位于散發有害氣體、煙、霧、粉塵的污染源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風側,同時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醫藥工業潔凈廠房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針對一些具有爆炸危險的廠房,例如,提取車間、藥酒車間、原料藥車間等,不應布置在人員集中活動場所,應當位于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上風側,并且和醫藥工業廠房中的其他建筑物保持相應的距離,具體的間距值應當符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的相關要求。

2.2平面以及空間布局的防爆設計

1)具有一定爆炸危險性的甲類生產廠房,若是其生產條件允許,則設計成單層廠房,有爆炸危險的區域或者房間,盡可能布置在單層廠房之中的靠外墻部位,可通過輕質泄爆外墻或者輕質泄爆屋面,達到爆炸時能夠很好泄爆的目的。若由于生產工藝必須設計成多層廠房,則盡可能將有爆炸危險的區域或者房間布置在多層廠房之中的頂層靠外墻部位,可通過輕質泄爆外墻或者是輕質泄爆屋面,達到爆炸時能夠很好泄爆的目的。不能將這些廠房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空間中,因為這些區域不利于通風,更易導致爆炸事故的發生,在進行救援以及人員疏散的過程中也不便于工作的開展。2)一些擁有爆炸危險的甲類倉庫,則應當設置為單層倉庫,如有機溶媒庫。3)對于醫藥潔凈廠房中擁有一定爆炸危險性的生產區域,例如,提取車間采用乙醇提取中藥的房間等,生產的火災危險性類別屬于甲類,其他沒有爆炸危險的生產區域的火災危險性類別屬于丙類。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將有爆炸危險的區域集中布置,并且要設置抗爆墻將甲類生產區和丙類生產區進行分隔處理,確保甲類生產區發生爆炸時不會波及到丙類生產區。甲類生產區應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甲類的要求設計,丙類區應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丙類的要求設計。有爆炸危險區域的樓梯間、室外樓梯或有爆炸危險的區域連通處,應設置門斗等防護措施。門斗的隔墻應為耐火極限不應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并應與樓梯間的門錯位設置。4)一些設備易發生爆炸,要設置在靠近外墻或者靠近外窗的部位,盡可能的減少爆炸事故中這些設備的破壞力。

3防爆設計中的抗爆措施

3.1抗爆設計的原則

因為醫藥工業廠房所擁有的功能較多,廠房的主體結構通常都是選取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要想確保爆炸事故發生時,能夠盡可能減少事故帶來的影響,則有爆炸危險的廠房或廠房內有爆炸危險的部位應設置泄壓設施。泄壓設施宜采用輕質屋面板、輕質墻體和易于泄壓的門、窗等,應采用安全玻璃等在爆炸時不產生尖銳碎片的材料。如此,若是發生爆炸事故時,壓力能夠迅速的降低,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能夠有效的抵抗爆炸所造成的破壞,確保整個廠房的安全性,同時還能盡快的恢復生產。在一些存在爆炸危險的部位,需要加設一些防爆裝置,例如,加設防爆門、防爆窗或者抗爆墻等結構。

3.2抗爆構造的設計

抗爆墻結構應當擁有足夠的抵御爆炸沖擊性能,并且還要擁有較為優良的耐火性能。依據不同抗爆墻所使用材料的區別,能夠將抗爆墻劃分成磚墻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輕質抗爆墻結構(鋼板結構)、磚墻刷抗爆涂料結構等。在抗爆墻結構之中,不可以預留通風孔,也盡量不要設計門窗結構。要是不可避免的要設置門窗結構時,應當使用具有抗爆功能的門窗。防爆門結構要求要擁有相對優良的抗爆強度,應當采用角鋼材料或者槽鋼材料進行拼裝焊接,作為防爆門的骨架結構。防爆門的門板結構則應當采用具有優良防爆性能的裝甲鋼板進行制作。若是防爆門采用鉸鏈方式進行裝配時,則需要襯設有青銅材質的套軸以及墊圈。在門扇的四周全部粘貼上橡皮軟墊,防止在門開關的過程中,摩擦而出現火花。

4防爆設計中的泄壓措施

4.1泄壓設計原則

1)對于擁有爆炸危險性的甲類或者是乙類廠房,相應的泄壓標準應當滿足《建筑設計防火規程》之中的相關規定。根據作者以往的設計經驗來看,醫藥工業廠房依照企業生產的具體要求,在存在爆炸危險的廠房之中,泄壓面積應按照《建筑設計防火規范》3.6.4條規定計算,當廠房的長徑比過大,并且大于3時,宜將建筑劃分為長徑比不大于3的多個計算段進行計算。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廠房,如有爆炸危險的部位采用了輕質泄爆屋面泄爆,是搭了鋼檁條上面再做輕質泄爆屋面板,計算泄壓面積時要考慮增加的高度,以防設計的泄壓面積不夠。在后續的設計中,各專業會有一些平面修改,要及時復核修改后的泄壓面積是否足夠,確保設計正確。2)所設計的泄壓結構應當盡量使用輕質屋面板結構或者輕質的墻體結構,門窗應當采用方便進行泄壓的泄爆門窗,不可以使用普通的玻璃材料,防止爆炸事故中出現二次傷害的問題。3)泄壓設置應當在人員分布不太集中的場所,要避開廠區中重要的道路,同時要盡可能的距離爆炸位置較近。4)要是使用所設計的泄壓結構為活動的門窗結構或者是一些鉸鏈連接的結構,則應當尤為注意避免泄壓窗因為爆炸過程中所出現的負壓關閉的問題。所設置的泄壓孔要確保不被物體所阻礙,要保證擁有足夠的開啟空間。同時,設置的泄壓孔應當盡量的距離爆炸危險位置近,并且盡可能設置在陳放物體少的方向上。

4.2泄壓結構設計

在泄壓結構之中,可以通常采用輕質屋面結構、輕質墻體結構或者泄爆門窗等,這些結構和建筑物主體之間進行連接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采用對于泄壓更加有力的柔性節點結構,保證每一個泄壓構件質量不能超出60kg/m2。這是由于減少泄壓構建自身的重量,能夠有效的降低建筑物中承重結構以及沒有泄壓功能的一些圍護結構在爆炸過程中所承載的壓力值,達到快速完成泄壓的目的,最大限度避免爆炸對建筑結構的損傷。在一些氣候相對寒冷的區域,因為冰凍的時期相對較長,存在積雪的時間也較長,從而導致了屋面結構的載荷有所增加,導致屋面結構出現較大的靜力慣性,會對整個泄壓工作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所以,在這些區域之中,要在屋面結構之上采取有效防止冰雪聚集的措施。

5結語

在進行醫藥工業廠房防爆設計過程中,會涉及較為復雜的過程,而且,不同的醫藥工業廠房具體情況與要求也不盡相同,應當依照各自的情況,采取不同的防爆設計措施。進行防爆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參照相應的標準以及規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確保設計方案在技術上是安全的,在實際操作中是可行的,最大限度的避免爆炸隱患的出現,確保醫藥企業生產的安全性。

參考文獻:

[1]湯建華.甲、乙類廠房的防爆設計[J].寧波化工,2016(3):37-40.

[2]黃洋.醫藥廠房防爆電氣設計探討[J].山東工業技術,2017(1):234.

篇2

關鍵詞:制藥廢水;技術診斷;顆粒粒徑;分子量;氣相色譜;毒性測試

中圖分類號:TE99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Abstract: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w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industry wastewater. Assessment of treatment process lacks of efficient technology support. Traditional parameters, such as COD, BOD, ammonia, VFA, TN, suspended solid) could not represent the availability of treatment process. According to the defects of traditional parameters,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GPC, fluorescence bacteria, particle diameter analysis and GC/MS were applied to support design, which could enhance the availability and practice of treatment process.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Technology Diagnose; Particle diameter; Molecular; GC-MS; Toxicity Test

前言

制藥工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至關重要的地位,制藥工業廢水往往屬于高污染行業。隨著國家對制藥行業排污的嚴格控制,以及各個敏感區域所需的特殊排放標準,工藝定位是否準確決定著制藥廢水處理達標的效率以及構筑物穩定性[1-3]。

目前,制藥工業廢水往往采用“物化+生化”為主體的工藝,物化系統包括高級氧化、微電解工藝、固液分離等等,生化工藝包括厭氧、水解、兼氧和好氧工藝等等[4-5]。常規選擇工藝的依據往往是針對污染物COD、BOD、氨氮、TN、懸浮物為主體的參數去除率,很難從微觀領域考慮工藝的可行性。傳統的測試參數譬如COD是反映整個可以被重鉻酸鉀氧化的物質濃度,而往往一些物質經過處理后成為COD。BOD是將廢水稀釋若干倍條件下的可生化性,完全沒有考慮COD濃度高時的累積效應;TN去除主要依靠反硝化作用,往往忽視一些可生化性物質并不能作為反硝化的碳源;SS測定使用濾紙,并不表示所有非溶解性懸浮物的數量,設計容易產生偏差[6-8]。

鑒于上述問題,本文提出使用凝膠色譜分析、熒光微生物毒性測試、顆粒粒徑分布儀和GC-MS技術作為制藥廢水工藝設計的重要依據,從而保證廢水處理的穩定性。

方法和材料

2.1實驗儀器

分子量測定采用:LC-10ATVP型凝膠色譜測定儀(日本島津);廢水生物毒性測試采用新型淡水發光菌——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iensis sp.-Q67)為檢測生物, 以Veritas微孔板光度計為發光強度測試設備,對不同處理工藝對微生物抑制性進行了測試[9];氣相色譜-質譜可用來分析廢水中的痕量有機物,本項目使用乙酸乙酯作為萃取劑,將各工段廢水經過0.45μm濾膜過濾后萃取進入氣相色譜-質譜圖,從而探討各工段中以非極性物質為代表性的特征污染物,廢水采用10倍其體積的有機溶劑乙酸乙酯萃取后,取萃取液2.0μL進入GC-MS(QP2110,日本)進行分析,毛細管尺寸為(30 m×0.25 mm ID×0.25μm,HP-5),載體氣為氮氣。進口和檢測器溫度分別為220 oC and 280 oC。進樣柱預先溫度為60 oC,維持2min,然后以15 oC/min的頻率上升至180 oC并維持2 min,此后溫度以40 oC/min的頻率上升至280 oC,并維持10 min。顆粒粒徑分析采用Ankersmid Ltd公司生產的激光顆粒粒度分析儀(型號為:EYE TECH S/N: 60292)[10]。

數據和參數分析

常規參數測定使用水和廢水監測(第四版)中的監測方法,BOD5測定使用Oxitop生化反應器測試瓶(Oxitop control, 德國)。pH值和電導率測量采用Metrohm一體化測量儀(瑞士萬通)。分光光度計為島津UV1700,CODcr測量儀為JH-12分析儀(青島嶗山電器總廠)。

所有藥品購買自上海國藥集團有限公司(分析純)。

數據分析軟件為SPSS(version:13.0)和Origin7.5(version:7.5),所有實驗數據測量三次取平均值,保證出水在95%的置信區間范圍內,標準誤差不超過4%。

3. 結果和討論

3.1 凝膠色譜儀在深度處理技術選擇中的應用

制藥廢水在常規二級生化處理過程中,大部分可生化的有機物通過生物降解得到去除,剩余主要為大分子的有機物分子;某段選擇何種預處理方式,能夠讓可生化性提高,關鍵在于大分子的斷鏈。采用還原或者氧化的手段,最終取決于可生化性的提高和平均分子量的降低。

圖 1 不同臭氧投加濃度下COD的削減和BOD5的增加

圖 2臭氧氧化前(黑)與臭氧氧化后(紅)廢水分子量的變化

本制藥廢水末端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術,選擇臭氧的主要原因包括:(1)臭氧能夠有效降低廢水的COD;(2)臭氧氧化能夠改善廢水可生化性;(3)經過臭氧處理后的廢水平均分子量降低了80%左右,并生成了小分子量的物質(醇、醛、酸)等等(末端兩個紅色峰),明確了可生化提高的原因。其他末端處理技術,譬如Fenton氧化、微電解、混凝沉淀等等皆不能實現上述目的。通過凝膠色譜分析儀,能夠體現廢水平均分子量的變化,除了COD降低之外,平均分子量降低是廢水可生化性提升的主要表現[11-13]。后續實踐證明:臭氧氧化后的廢水,經過生物膜反應器處理后,出水COD小于80 mg/L,達到預先設計的目標。

3.2 激光顆粒粒度分析儀在預處理中的應用

某制藥廢水懸浮物濃度(SS)=310mg/L,總懸浮物(TSS指通過0.45μm的顆粒粒徑)=23140mg/L,若按照傳統的SS濃度設計投加混凝劑和絮凝劑,廢水流程將全面受到影響。

圖 3 :原水顆粒粒徑分布圖(Mean: 1.00 um,STD: 0.56 um,Conf.: 100.00 %,

D10 : 0.62 um,D50: 0.76 um,D90: 1.65 um)

廢水粒徑分布是研究廢水混凝性能的主要參數,也是廢水混凝與絮凝處理難易的重要參數,一般來講,廢水平均粒徑越小,其需要投加的混凝劑濃度越高。上述廢水平均粒徑為1.00 um,即能通過濾紙,而無法通過濾膜,從顆粒粒徑角度能夠反映廢水可混凝的程度和所需投加的混凝劑量[14-15]。

3.3 熒光微生物在廢水毒性測試中的應用

某化學合成類制藥廢水,主要處理腸道殺蟲劑,廢水COD濃度在4000mg/L左右,要求出水濃度小于100mg/L。常規二級生化工藝采用“厭氧+好氧”處理工藝。

圖 4 不同工藝段出水的生物毒性測試

原水對微生物的抑制率為99.9%,基本抑制微生物的熒光過程,而原水稀釋后廢水微生物的抑制率降低為94.2%,這也解釋了廢水稀釋1:2后在運輸過程中廢水pH下降,存在酸化過程,廢水取樣時有濃重的硫化物味道。厭氧池出水與初沉池出水的生物抑制率幾乎一樣,這表明在厭氧過程中,雖然COD濃度下降了,但是單位有機物的毒性增加了,這也是后續雖然好氧過程極大的降低了廢水的毒性,但處理效率不高的原因[16]。因此,本工藝廢水采用“預處理+好氧+水解酸化+好氧+臭氧濾池深度處理”,保證后續出水濃度小于100mg/L。

3.4 GC-MS在制藥廢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

在某些制藥廢水組分復雜,除了使用COD作為去除效率的表征,也要探討下廢水征有機物的去除效率。

圖 5廢水處理前(a)與系統處理后(b)GC/MS圖譜(萃取劑為乙酸乙酯,廢水與處理出水稀釋倍數為25 000倍)

由圖5可知,以甲苯和苯類衍生物為特征污染物表征堿渣廢水處理效率。圖5顯示的基團主要為甲苯和苯類衍生物。從圖5可以定性看出,第一個峰表示甲苯,表明甲苯獲得有效去除。其它峰表示苯系物(包括對甲苯等),峰高表明苯系物也得到有效降解,其去除效率高于90%(用峰面積計算)[17],而同期COD處理去除率也搞到92%,表明廢水中痕量有機物也得到有效降解。

總結

針對制藥廢水處理難度大、成分復雜的特點,將凝膠色譜技術、GC/MS技術、顆粒粒徑分布儀和熒光微生物毒性技術分別應用于制藥廢水中,為廢水工藝合理化設計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數據,避免工藝使用常規參數而導致的廢水處理設施難以運行的問題,從而提供了一種污水站工藝效率評價和工藝可行性論證的依據。

參考文獻:

何志平. 高濃度生物制藥廢水處理工程簡介[J]. 給水排水, 2010, 36(4):61-64

陳婷婷, 唐崇儉, 鄭平. 制藥廢水厭氧氨氧化脫氮性能與毒性機理研究[J]. 中國環境科學, 2010, 30(4): 504-509

周濤, 馬青蘭, 陳宏平等. 復合生物反應器處理化學合成類制藥廢水研究[J]. 工業用水與廢水, 2010, 41(2); 42-46

廖志民. MBR工藝處理發酵類制藥廢水中試研究[J]. 中國給水排水, 2010, 26(9): 131-135

陳永志, 張巖, 馮雷等. UASB-改良AB工藝處理高濃度鈉鹽纖維素醚類廢水[J]. 給水排水, 2010, 35(1):61-65

6.Zou H, Pan G, Chen H, et al. Removal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in Taihu Lake using local soils. II. Effective remova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using local soils and sediments modified by chitosa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06,141: 201~205

7. Chorus I, Bartram J, 1999. Toxic Cyanobacteria in Water: A guide to their public health consequences,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London: E&FN Spon Publisher, 1999

8.Yan H, Pan G, Zou H, et al. Effects and nitrogen forms on the production of cyanobacterial toxin Microcystin-LR by an isolated Microcystis aeruginos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Health, Part A, 2004, 39: 2993~3003

9.Adebusoye, S. A., Ilori, M. O., Amund, O. O. Microbial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s in a polluted tropic stream.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 Biotechnology, 2007, 23(8):1149—1159

10. 張麗娟. 水中銅綠微囊藻的強化混凝處理技術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 長沙: 湖南大學, 2009

11. D.M. Bila, A.F. Montalvao, A.C. Silva et al., Ozonation of a landfill leachate: evaluation of toxicity removal and biodegradability improvement, J. Hazard. Mater. 117(2005) 235-242

12. T. Poznyak, G.L. Bautista, I. Chairez et al., Decomposition of toxic pollutants in landfill leachate by ozone after coagulation treatment, J. Hazard. Mater. 152(2008) 1108-1114

13. Y.M. Lei, Z.M. Shen, R.H. Huang et al.,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by combined aged-refuse bioreactor and electro-oxidation, Wat. Res. 41(2007) 2417-2426

14. M. Kobya, O.T. Can, M. Bayramoglu, Treatment of textile wastewaters by electrocoagulation using iron and aluminum electrodes, J. Hazard. Mater. 100 (2003) 163-178.

15. C.T. Tsai, S.T. Lin, Y.C. Shue et al., Electrolysis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in leachate from landfills, Water Res. 31 (1997) 3073-3081.

篇3

【關鍵詞】液化天然氣;凈化處理;脫除雜質;工藝流程;冷卻循環;吸附作用;重質雜質

0 引言

伴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數量的劇增,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也劇增了有害氣體的排放量,全球溫度也變得起伏不定,使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受到極大的威脅。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人們越來越重視熱值高且安全環保的天然氣,因此各個國家若想改善生存環境并推進經濟的持續發展,天然氣產業便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天然氣資源要想得到科學合理的使用,首先必須根本解決利用與運輸之間的矛盾,而天然氣液化將天然氣遠距離運輸變成了現實。天然氣在進行液化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凈化工序除雜質,也就是液化天然氣的預處理過程。天然氣凈化就是脫除天然氣中的水分、酸性氣體(硫化氫、二氧化碳等)、機械雜質,重質組分(碳 3、4 及以上),是生產液化天然氣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1 脫除重烴和苯

重烴一般指的是 C5+的烴類。在烴類中,分子量由小到大時,其相應的沸點也是由低到高變化,所以在冷凝天然氣的循環中,重烴總是先被冷凝下來。如果不能把重烴先分離掉,或者是在冷凝后分離掉,那么重烴將可能凍結,從而堵塞管道和設備。

盡管天然氣中 C6+餾分的含量極少,但是其特性的微小變化都將顯著影響天然氣相特性的預測。其原因主要是天然氣混合物的露點受其中最重組分的影響較大,重組分的變化將會直接影響到天然氣露點溫度和露點壓力。

但是苯是一個特例,它在常壓下-70℃左右才會形成有劇毒的晶體。用一般的冷卻脫烴方法很難將其脫除。在實際生產運行過程中,一般采用 5A 分子篩脫苯和重烴,且利用蒸發氣(BOG)再生。具體工藝流程見圖 1。

本裝置設有三臺吸附器,其中一臺吸附而另兩臺再生。以 A 塔作為例子來敘述它的流程:

第一步,吸附的過程:原料氣先從塔底進入到程控閥,然后從程控閥再進入到吸附塔 A 里,此時的 A 正在進行吸附工作。其中雜質組分中重烴與苯被吸附劑吸附,此時原料氣在塔的頂部流出,然后再后面的裝置中液化。當吸附前沿進入到床層出口處的預留段的時候,把吸附塔的進料閥與出口閥關掉,不再讓吸附塔吸附。此時的吸附床再進行再生過程。目前的狀態為 B 塔吸附,A 塔再生加熱,C 塔進行冷卻再生。第二步,逆放的過程:吸附結束以后,按照吸附的反方向減壓,解吸出被吸附的氣體。A 塔內氣體從塔的底部出來,再通過調節閥調節壓力后放空,直至塔內壓力降到常壓。第三步,再生加熱過程:在逆放過程結束后,采用 BOG 氣經程控閥 V23進入塔 C,冷卻塔內吸附劑后,通過程控閥 V53到達加熱器,在加熱器里加熱至 150℃以后,再經過程控閥 V11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從吸附塔的塔頂對 A 塔中的吸附劑床層進行沖洗,解吸出吸附劑里的雜質,這樣吸附劑就可再利用,這就是再生過程。當塔底部的出口溫度為 80℃-120℃的時候,就確定成完全再生,在 A 塔里的加熱完成以后,C 塔同時完成冷卻,程序狀態轉為 A 塔冷卻、B 塔加熱、C 塔吸附。第四步,冷吹過程:當再生加熱完成后,打開程控閥 V21,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用 BOG 氣體吹冷吸附塔 A,直至出口的溫度降到常溫為止。第五步,升壓的過程:完成再生的過程后,通過調節閥門用吸附后的干凈天然氣平穩且慢慢地升壓塔 A,一直到塔 A 有吸附壓力為止。這樣吸附塔就完整的做完了一個“吸附再生”的循環,準備好了再吸附工作,整個凈化單元過程由程序自動完成。

2 脫除汞

天然氣中的汞含量一般在 1μg/m3~200μg/m3。在天然氣液化過程中,汞不僅會腐蝕鋁制的板翅式換熱器,還將導致天然氣化工中的貴金屬催化劑中毒。目前,脫汞工藝主要有兩種:即美國 UOP 公司的 HgSIV 分子篩吸附法和采用浸硫活性炭使汞與硫產生化學反應生成硫化汞并吸附在活性炭上。

國內大部分液化廠均采用浸硫活性炭脫汞,其化學反應式如下:

2Hg+S22HgS

活性炭在設計汞含量條件下每年更換一次,也可以根據檢測數據適當延長活性炭更換周期。

天然氣脫汞系統采用雙塔流程,可并聯也可串聯工藝,不僅可以提高吸附劑利用率,一旦原料氣中硫化物及汞組分大幅度波動,可以在不停車的情況下更換吸附劑。

3 液化工藝介紹

天然氣在進行一系列的凈化工藝過程后,其各類雜質的含量達到工藝要求后進入液化工藝。

天然氣凈化是 LNG 生產的前提條件,天然氣液化是 LNG 生產的核心,是一個低溫過程。原料天然氣經過凈化處理后,進人換熱器進行低溫冷凍循環,冷卻至-162℃左右就變成液化天然氣。膨脹型制冷工藝、階型制冷工藝和混合冷劑型制冷工藝是迄今為止天然氣液化工藝中已經成熟的液化工藝。

3.1 膨脹制冷工藝

天然氣液化膨脹制冷工藝流程是以膨脹制冷劑循環為基礎采用透平膨脹機進行等熵膨脹而達到降溫目的的過程。其基本原理是:氣體除了在膨脹機里膨脹冷卻外,還要向外做功,來驅動壓縮機。當進出裝置里的天然氣存有“自然”的壓差的時候,可以通過 “自然”的壓差實現膨脹機的制冷,而液化過程不再需要外界來的能量。透平膨脹機是工藝流程里的核心裝置。膨脹制冷這一循環可以依照不同的制冷劑分成天然氣、氮氣與氮-甲烷等三種膨脹制冷工藝。

3.2 階型制冷工藝

該工藝又稱作級聯型制冷工藝,在20世紀 60 年代就已經使用在基本負荷式液化天然氣裝置中,在天然氣的液化工藝中是使用最早的流程。

把以丙烷為制冷劑的制冷系統、以乙烯為制冷劑的制冷系統和以甲烷為制冷劑的制冷系統串聯起來,組成典型的階梯型制冷循環,三個換熱器分別在 3 個制冷循環里。丙烷、乙烯、甲烷三種制冷循環依次處在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他們依次為天然氣、乙烯和甲烷、天然氣和甲烷、天然氣提供冷量。通過這一級級的冷卻,凈化以后的天然氣就這樣變成液化天然氣。

階梯型液化制冷工藝的優點有:所需的能耗較?。恢评鋭榧兾镔|,不存在配比的問題;三個制冷系統和液化天然氣系統是相互孤立的,而且彼此間影響不大、操作起來很穩固、技術十分成熟。其缺陷為:步驟繁雜,高額的設備、最低要使用 3 部壓縮設備;附屬裝置多,繁雜的管道和控制體系,不利于保養與維修;制冷劑的純度要求比較高。

3.3 混合冷劑制冷工藝

混合制冷工藝(MRC,Mixed-Refrigerant)是20世紀 60 年代末,在階梯型的制冷工藝上發展起來的,多使用 C1、C2、C3、C4、C5、N2等等多種組分的烴類混合物作為混合制冷劑。制冷劑的構成依照的是天然氣的構成與壓力,通過烴類混合物里的特性,即先冷凝重組分、后冷凝輕組分,讓它分別進行冷凝、分離、節流、蒸發操作后獲得溫度級別不同的冷量,從而實現逐步冷卻從而生產出 LNG 的工藝流程。

混合制冷工藝優點有:流程簡單,機組設備少;對制冷劑的純度要求不高;組分的提取與補充可以都來自天然氣中,也可部分來自天然氣。其缺陷為:能量消耗大;制冷劑的配比不容易確定;計算難,計算流程時要求各個組分的平衡數據信息與物理性能參數必須可靠。

4 結束語

總之,天然氣是否能夠進行后續的液化工序,之前的預處理流程至關重要,必須把影響天然氣質量和液化工藝的雜質脫除到允許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祁強,吳效楠,崔苗苗.天然氣液化預處理的研究進展[J].天津化工,2010,5(3):7-9.

[2]劉鵬飛,龔智喜.淺談天然氣氣體凈化技術的方法[J].廣東化工,2012,3.

篇4

【關鍵詞】醫藥營銷專業;工學結合;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2-061-2

在未來五年中,我國每年需要營銷管理專業人才近144萬人,其中由于醫藥事業的飛速發展對于醫藥營銷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占有相當的比重[1]。醫藥營銷企業要在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擁有一流的醫藥營銷人才。許多企業由于找不到優秀的營銷人才而抱怨學校培養的優秀營銷人才太少,同時,高職學院醫藥營銷專業的畢業生又因缺乏實踐經驗而無法在企業發揮應有的作用。這反映了目前職業技術教育體系與產業大體系不相適應、人才培養模式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技能型人才的現實不相適應、學校的定位不準確等問題[2]。為此,作為醫藥營銷人才培養主要承擔者的高職院校,應主動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為社會提供高素質的醫藥營銷專業人才。

1高職院校實行工學結合的現狀分析

目前,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在全國各高職院校正在深入開展,但各校在進行的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新問題,鄂州職業大學醫藥營銷職業是較早開辦醫藥營銷專業的院校之一,也是較早開展訂單培養的院校,工學結合的開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對其醫藥營銷專業實行工學結合的優勢和不足進行分析。

1.1優勢分析

1.1.1師資和科研優勢

通過引進和培養,本專業具有專任教師14名。其中具有高級職稱教師4人,具有雙師素質教師7人,比例為50%。本專業青年教師共7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或碩士學位教師5人?,F有兼職教師9人,已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結合、梯隊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

近五年來,本專業承擔省級、校級科、教研改革項目立項共5項,獲得校級各種成果獎4項,公開30多篇。主編及參編高職教材8部。

1.1.2專業建設優勢

醫藥營銷專業于2004年經湖北省教育廳批準設置,并于同年9月開始招生,是湖北省較早開辦該專業的高校之一。

目前全日制在校學生為200人。經過近7年的探索和實踐,實施了工學結合、“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進行工學結合的探索中,與吉林修正醫藥公司、湖北九州通醫藥公司、廣州達正堂等多20余家醫藥企業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共建校外實訓基地、學生培養、員工培訓以及合作辦企業等方面開展深層次的合作,實行“請進來,走出去”的途徑解決人才培養工作中的問題,獲得了良好的發展。

1.1.3探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2+1”模式:是指前兩年主要以在學校學習為主,在仿真環境中,通過校企結合、工學交替,讓學生掌握醫藥營銷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理論和技能,并早期讓學生到醫藥公司、醫藥連鎖店、大藥房等見習,接觸真實環境;后一年主要以在企業頂崗實習為主,在真實的環境中,在營銷實踐中,在學中做,做中學,培養能力,鍛煉意志,得到職業熏陶和能力訓練,使之順利向營銷崗位對接。

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的時間保持在10個月以上,由企業全程參與過程管理與成績評定。同時,大力推行“雙證制”和“零距離”上崗制度。通過考核,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專業技能的情況良好,合格率達100%。其中獲取醫藥商品導購員證書一次合格率為100%以上,最后持證率達lO0%。三年來,已為省內外企醫藥營銷企業輸送了360名畢業生。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保持在98%。

1.1.4資源優勢

學校擁有與本專業相關的藥學、康復治療技術、市場營銷、護理等公共實驗實訓室及專業實驗室。與湖北九州通、武漢愛爾康、武漢金藥堂、武漢心連心、吉林修正、廣州達正堂等2O余家知名醫藥營銷企業建立了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基地。實現了實習就業“一體化”完成。

1.1.5“訂單式”人才培養的態勢良好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2+1”模式的補充,是根據用人單位對企業人才的需求作定向培養,學生畢業后按合同到用人單位工作。

“實訓、就業一體化”培養模式:是指與合作單位簽訂協議,學生在完成二年的學習后,第三年進入合作單位,由合作單位負責安排頂崗實習和管理,學生畢業后,由合作單位負責推薦就業。并積極尋求與其他知名企業的合作,“訂單式”培養工作初顯良好態勢。

1.2存在的不足

1.2.1校企合作企業的主動性還不夠

健全的校企合作機制是實施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一個重要保障。目前由于諸多因素制約了校企合作的深入,一般企業愿意接受畢業生去工作,而不愿意接收學生進行頂崗實習,學校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尋求愿意合作的單位。工學結合僅僅停留在企業為學生提供參觀和少量學生實習的淺層次的合作,與學校的期望及真正意義上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聯合培養人才尚有一定的差距。

1.2.2實習實訓條件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不相適應

由于學院資金、師資等方面的原因,在實訓與實驗室建設的投入上相對不足,現有實訓條件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尚不相適應,開展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訓、實習平臺有待完善。教師的動手能力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要求有較大的差距。

1.2.3課程體系與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尚有差距

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學校課程改革不夠深入,現有的課程體系與工學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還有較大的差距,企業在課程體系構建中的參與程度有待加強。

1.2.4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師資保障體系不完善

近幾年,雖然學校選派了大量青年教師的企業實踐學習,但是多數專任教師還是缺少企業實際鍛煉的經驗和實踐動手能力,而從企業聘任的兼職教師還缺少相關教育教學方面的功底,從而導致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質量難以保證,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對現場教學、頂崗實習的質量保障與監控體系須進一步完善和制度化。

1.2.5學生整體素質還達不到企業的要求

學生的整體素質,特別是職業素養不夠高?,F在學生大多數為獨生子女,怕吃苦,急功近利。對自己要求較低,而對企業要求往往很高。因此,很多學生不滿足于學校、企業安排的工作,不安心工作,給企業、學校造成了較大的麻煩。

1.2.6學生頂崗實習考核體系不夠完善,管理有待加強

由于企業對學生頂崗實習是被動的接受,學生往往承擔的工作專業性不太強,而且學生比較分散,加之公司人手不夠,對實習學生考核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企業對學生管理經驗不足,對學生管理也不到位,所以很多企業學生淘汰率較高,在學生與企業的雙向選擇中成功率較低。造成了學生實習完就跳槽到其他醫藥公司,對原實習公司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2高職學院實行工學結合模式的對策

2.1選擇在國內及地區有影響的企業

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否能取得成效,企業的選擇是關鍵。進行校企合作聯合辦學,必須做到學生、學校、企業三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為此,選擇有較大規模、較大發展潛力、管理嚴格、經營規范、社會聲譽好、急需人才的合作企業就顯得十分重要。

2.2校企雙方緊密合作做好相應工作

校企雙方必須通過建立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相應措施來保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正常進行。形成以學校為主體,企業和學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訓練學生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成立由校企雙方組成的實習基地管理委員會;明確校企雙方責任;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教學計劃及頂崗實習計劃與考核方案;建設好一支滿足工學結合教學的專職和兼職教師隊伍;共同承擔教學實習任務;共同進行課程建設和編寫相關教材。

2.3建立與工學結合相匹配的教學管理模式

工學結合辦學模式既要考慮學校教學目標的實現,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同時又要兼顧企業生產計劃的落實。為此,必須把握好企業經營與教育教學二者的最佳結合點。形成特色鮮明的教學模式和管理方式。

2.3.1校企明確職責把實習工作的管理落到實處

校企雙方要緊密合作,注重對實習期間學生的管理。根據校企雙方的職責,企業負責實習上崗前教育、企業文化教育、安排帶教老師、工作安排;學校負責教育教學、學生管理,落實實習計劃。校企雙方注重學生理論學習和崗位實習的有機結合,安排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學習必要的理論。在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求結合企業生產實際做到“六定”,即定計劃、定內容、定時間、定崗位、定師傅、定目標,并在實習結束時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從而保證學生專業技能的迅速提升。

2.3.2改革課程教學突出“教、學、做”一體化

根據企業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狀況和基本要求,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大幅度調整。

2.3.2.1圍繞所確定的職業能力要求設置課程模塊,并結合職業技能鑒定考核大綱,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

2.3.2.2加大技能訓練課時量,專業課與技能訓練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實施“項目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

2.3.2.3將技能訓練分為三個階段,即:基礎課題訓練階段、復合工作任務訓練階段和強化素質技能訓練階段,每個階段都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

2.3.2.4不斷改善校內實習實訓條件,加強實習實訓工作

高職學院的實訓既包括在校外實訓基地的頂崗實習,也包括在校內的實習實訓。為此,應不斷改善校內實習實訓條件,切實加強校內實習實訓工作。

3高職學院實行工學結合應重視的問題

3.1充分發揮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作用

目前,高職學院各專業都成立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但所設置的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對專業建設的方向和具體事項還缺乏深入的研究,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企業中的成員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或對人才培養缺乏深入的研究,導致企業專家沒有實質性地參與教學改革。為此,要重視該機構的建設、防止形同虛設。

3.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穩步提高教學質量

要防止高職教師缺乏實踐能力和企業指導老師缺乏教育能力而最終影響教育質量。學校要鼓勵教師到企業學習鍛煉,鼓勵教師參與企業的技術改造,提高實踐能力。同時,采取學校補助、企業獎勵等舉措調動企業技術人員加強個人學習與進修的積極性,著力提高企業指導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較好地完成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的教育與指導,共同提高“工學結合”教育教學質量。

3.3要防止把職業教育變成就業培訓

工學結合模式的核心是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就業能力、競爭能力、發展能力,因此,在構建工學結合培養模式時要注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能力的多元化提高,避免因盲目適應企業的需求,過度地刪減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基礎知識,忽視綜合素質培養,降低人才培養的質量,把職業教育變成就業培訓。

3.4根據企業的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工學結合要隨著行業發展、市場的變化而變化,學校應積極地適應行業或企業,結合行業的發展變化和企業的需求及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既要解決行業、企業所需,又能創新工學結合的教學環節。真正使高職學院實施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具有創新精神,與時俱進。

3.5建立網絡交流平臺加強師生溝通

鑒于醫藥營銷專業學生實習地點較分散,工作相對獨立,平時工作較忙,師生見面與聯系比較困難的特點,為了加強管理,及時掌握學生的工作與思想動態,及時解決有關問題。必須充分利用網絡建立聯系平臺。師生可以通過這一平臺加強溝通,相互交流學習,提高管理效率。

4結語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發展道路,是當前高職院校實施教學改革的方向以服務為宗旨[3]。

參考文獻

[1] 張慧英,李增笑,楊愛榮.醫藥營銷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原則及目標定位[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8):21-22.

篇5

【關鍵詞】公共英語 以職業為導向 專業教育

近年來,高職高專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國家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各醫院和用人單位都對醫學類高職高專畢業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高職高專公共英語的改革卻相對落后于專業教育的改革。由于公共英語一直被定位為公共基礎課程,且受A級考試和學時的影響,在高職高專公共英語教學中,出現了學生的職業語言能力培養被忽視,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脫節的問題。本研究主要探討了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的銜接中出現問題的原因以及對策。

一、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公共英語教育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由于高職高專公共英語課被定位為公共基礎課,受應試教育影響,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教育仍以傳授知識為主,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語言實踐和學生職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公共英語課程不是根據崗位需求設計的,沒能與專業教育有效銜接。從教師方面來看,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從事公共英語教學的教師都是英語語言專業出身,對開設的臨床、護理、中醫中藥及針灸推拿等專業知之甚少,缺乏專業教育的理念和實踐經驗,目前無法勝任與專業教育銜接的英語教育。從教材上看,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從2014年開始使用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年7月版的《新編大學英語》book1和book2。book1共有8個單元,book2共有10個單元,每個單元由Listening& Speaking,Reading,Grammar,Translation,Writing和Enjoy Yourself留個部分構成,分別涉及問候、學習、愛好、運動、氣候、旅游、就餐、就醫、娛樂、購物、儲蓄、約會、求助、求職等各方面內容。幾乎沒有與學生專業息息相關的醫學英語內容。因為上述的課程設置、教師和教材方面的原因,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的公共英語課程出現了與專業教育相脫節,落后于專業教育,不適應以職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等問題。

二、構建與專業教育銜接的大學英語課程系統

筆者認為解決上述問題需從相應的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和教學方法改革等方面入手。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也是課程的組織者和落實者,因此,只有建設好教師隊伍,改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才能把公共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效的結合起來。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教師都是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缺乏醫學類相應的專業知識,因此,有必要到各系部學習一些相關的專業知識或到有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的學校進修。另外一種方法是把大學英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的優勢結合起來。近年來,由于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對教師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在專業課教師團隊中不乏專業素質過硬、英語水平高的優秀教師。把公共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組成教學團隊,由有經驗的教師擔任組長,公共英語英語教師學習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教師學習英語教學法,并共同設計教學方案、課堂組織和教材的建設等,可以揚長避短保證教學效果。教材是影響教學的重要因素,要把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開發針對專業教育設計的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本科醫學院校大多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程,但是高職高專開設該課程的院校還寥寥無幾,醫學專業英語教材更是少之又少。為了開發與學校情況相結合的特色英語教材,可以把公共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組織起來共同編寫教材。專業教師了解需要學習的專業知識和術語,英語教師了解學生具體學情,共同編寫課實現優勢互補,有利于開發出符合學生實際并能滿足專業教育需求的英語教材。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的銜接少不了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往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英語教育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專業教育的需求。因此,需把傳統的講授法逐漸改為任務型教學、交際型學習和職場情境結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情境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職場英語水平。

三、小結

把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的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效的銜接在一起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系統工程。不但需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更需要英語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建設高水平的專業英語教學團隊,編寫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特色英語教材,改革英語教學模式,克服專業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等困難,把公共英語教育和專業教育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劉小兵.論高職基礎英語與專業英語的銜接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1(2).

[2]李紅.論公職公共英語教學與專業教育的銜接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4).

*本文系2015年云南省保山市科技項目“保山中醫藥高等??茖W校公共英語教育與專業教育的銜接銜接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李蔚,女,(1984.9)云南保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高校英語教學法、翻譯。

篇6

關鍵詞:天然澄清劑;提?。痪?/p>

中圖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碼:A

天然澄清劑是從食品中提取的天然高分子物質,是替代聚丙烯酰胺,聚合鋁等人工合成絮凝劑的理想品種,也是中草藥制備水提酒沉工藝中乙醇的理想替代品。傳統中藥提取工藝一般采用水提醇沉法去除雜質,存在操作煩瑣,工時長,工藝不穩定等問題,而天然澄清劑可以替代傳統醇沉法,更快捷、高效、穩定地去除提取液中鞣質、蛋白質、樹脂等膠體不穩定成分,對中藥中的有效成分,如黃酮、生物堿、苷類、皂苷類、萜類、多糖、氨基酸、多肽、維生素、礦物質等卻無影響,還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1 天然澄清劑工藝

以某口服液為例,ZTC1+1天然澄清劑加入的方法如下:

1.1 澄清劑的處理

分別將ZTC1+1天然澄清劑A組分、B組分加水少量,溶脹24小時攪拌,分別配制成濃度為0.5%的溶液。配制量經試驗得出表

由于1、2、3清度均合格,4不合格,而3的澄清劑加量少,故取3號試驗結果。B組分加6%,A組分加3%。樣順序取決于待處理溶液的PH值環境與蛋白質的等電點關系,綜合某口服液的PH值情況,決定先加B后加A。

1.2 藥液的制備

某口服液制成飲片按處方量投料,加水煎煮二次,收集提取液,濃縮,備用。

1.3 傳統醇沉工藝

取濃縮后的清膏,加乙醇,沉淀24小時,過濾,回收乙醇得醇膏,備用。

1.4 加天然澄清劑工藝

取濃縮后的清膏,加入0.5%的B組分的膠體溶液(濃度6%),攪拌10分鐘,再加入A組分的膠體溶液(濃度3%)攪拌10分鐘,15000轉/分鐘離心20分鐘,過濾,得澄清液體,備用。

1.5 兩者對比

從上表可以看出,加入天然澄清劑含量收率明顯高于傳統醇沉含量收率。

2 穩定性考察

應用天然澄清劑制成的某口服液樣品,經過影響因素試驗、加速考察試驗和長期穩定性試驗的考察,按照國家標準檢驗仍然能夠符合規定,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3 天然澄清劑工藝原理

天然澄清劑是從食品中提取的高分子物質,其采用“1+1”澄清技術,一組分起主絮凝作用,另一組分起輔助絮凝作用。第一組分加入后,在不同的可溶性大分子間“架橋”連接,使分子迅速增大,第二組分在第一組分所形成復合物基礎上再“架橋”,使絮狀物在原有基礎上,加快形成,且第二組分的加入量為第一組分的一半,可以保證第二組分作用完全,在溶液中不殘留。

4 天然澄清劑優點

天然澄清劑生產過程比傳統澄清劑快2-5倍,故效率較高。主要去除鞣質、蛋白質、蠟質等膠體不穩定成分,清除率在90%以上,對藥物中有效成分無影響。不需要調節PH值。由于為天然食品提取物,不引入異味。第二種組分總比第一種組分加入量少,第二種組分的再“架橋”作用可以保證游離或結合的第一種組分從溶液中分離而除去,保證提取液中無殘留。天然澄清劑還具有安全無毒、使用方便、穩定性好、費用低廉等優點,根據經驗按生藥量折算,每噸生藥量只需要用1.5-3kg天然澄清劑即可,生產成本可降低90%。

小結

篇7

關鍵詞:資本結構;企業價值;醫藥上市公司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13-0059-05

一、問題的提出

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全部資本的構成中所有者權益與企業負債兩者各占的比重及其比例關系。自Modigliani與Miller 提出MM理論以來,國外學術界逐漸對資本結構的實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先后出現了權衡理論、信號傳遞理論、優序融資理論等。公司資本結構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公司的經營業績和長遠發展,這些學者分別從不同側面得出了企業資本結構與其市場價值是否相關的結論。第一類是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相關論。可分為兩類:(1)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正相關論,主要有凈收益理論、傳統理論、修正MM理論、Miller模型、信號傳遞理論和權衡理論;(2)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負相關論,主要有破產成本理論。第二類是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無關論。這方面的理論主要有經營業收益理論和MM理論。第三類是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關系不定論。主要是和成本理論和優序融資理論。理論認為債務不僅會減少股東和經理人成本,還會增加股東和債權人的成本,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成U型關系;優序融資理論認為企業融資偏好次序為內部融資、債務融資、股權融資,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的關系并不能確定。

目前,中國國內學者關于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相關關系的研究成果也比較豐富,大致可分為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正相關。如劉明、袁國良(1999),洪錫熙、沈藝峰(2000),呂長江、王克敏(2002),汪輝(2003等從不同角度證明了正相關的觀點。第二種觀點,資本結構與公司價值負相關,即公司財務杠桿的提高會降低公司價值。馮根福、吳林江、劉世彥(2000),呂長江、韓慧博(2001)、肖作平(2005)等的研究也得出了一致的結論。第三種觀點,資產負債率與公司價值成U形相關關系。呂長江、金超、韓慧博(2007)通過選取1997―2004年深滬兩市610家上市公司,組成平衡面板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建立聯立方程,研究表明資本結構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是非線性的,存在“倒U型”的相關關系。

國內外學者也分行業研究了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的關系。Hatfield等(1994)對行業負債率和公司價值的關系進行了研究,發現兩者之間不存在顯著關系 。中國學者的研究結論也不盡相同。葉娣、金銘(2009)認為公司的行業屬性對財務杠桿的價值效應具有一定的影響。財務杠桿在大多數行業中發揮有效的價值激勵作用,在某些行業的激勵強度要高于另外一些行業。同樣是對家電行業的研究,李錦望、張世強(2004)對中國家電行業的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進行實證研究,得出中國家電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在負相關的關系。而朱武祥、(2001)研究結果表明,在競爭比較激烈的家電行業,股權結構與企業價值并無顯著相關的。

醫藥制造行業屬于低杠桿行業,但其利潤率也是相當高的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有著其特殊性和差異性。張志輝、趙悅(2008)以及張一南(2010)通過實證分析,都得出基本一致的結論:中國醫藥制造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對經營績效存在顯著為負的影響。然而。程大友(2004)研究了醫藥類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得出兩者正相關的結論。筆者認為這些研究中還存在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他們的研究中要么沒有控制資本結構以外顯著影響公司價值的因素,要么就是選取的樣本太少,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本文立足與中國的實際,在借鑒中西方已有的資本結構理論成果基礎上,結合中國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實際,分析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相互關系,試圖為中國政府部門相關政策的制定和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設計提供理論依據。

二、研究假設

根據資本結構理論研究成果,本文對中國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關系做出如下假設:

假設1: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根據資本結構理論,企業存在一個最優的資本結構。在最優資本結構之前,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正相關,當超過最優資本結構之后,企業價值與資本結構負相關。根據對中國家醫藥制造業資本結構的統計分析,中國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2001―2005年分別為45%、48 %、48%、45%和 48 %左右,平均45.85% 。根據胡援成 (2002)的分析,中國上市公司最優資產負債率應該是在60%左右。因此,我們假設中國家電行業企業價值與企業資本結構正相關 。

假設2:長期負債率與企業價值正相關

根據MM理論,企業的負債因為避稅的作用,對企業價值有正的貢獻。在企業的負債中,長期借款、公司債券等長期債務不僅具有利息的避稅作用,同時在借款合同中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約束,對企業治理效應較好,從而對企業價值的提高起到正向作用。因此,本文假設企業價值與長期負債率正相關 。

假設3:短期負債率與企業價值負相關

雖然企業負債可以對企業價值起到正的作用,但是因為中國企業中短期負債 更多的是商業信用,這些負債對企業價值起不到避稅的作用,如果企業短期負債較多,資金周轉不靈的情況下甚至是有可能對企業價值起到負的作用,也就是企業價值與短期負債率(流動負債/總負債)可能是負相關的。

三、實證研究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根據證監會2001年頒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醫藥制造業分類代碼和名稱為:C8醫藥、生物制品,包括C81醫藥制造業(又分為C8101化學藥品原藥制造業、C8105化學藥品制劑制造業、C8110種藥材及中成藥加工業、C8115動物用藥品制造業)和C85生物制品業(又分為C8501生物藥品制造業和C8599其他生物制品業)兩大類。這里我們選取C81醫藥制造業的上市公司的有關數據。

中國醫藥制造業行業上市公司較少,截至2006年底共有79家。本文選取了2001―2005年所有滬市和深市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中僅發行A股的上市公司做統計分析。我們將ST股的公司和同時發行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剔除,同時也剔除一些財務比率異常的數據,最后得到的數據是312個。

我們選擇的樣本數據來源于深圳國泰安CSMAR數據庫、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等公開披露的A股上市公司2001―2005年度報表。所有的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使用Eviews統計分析軟件及Excel軟件。

(二)研究模型與變量設定

我們采用OLS來分析影響資本結構對企業價值的關系。我們所用的模型如下:

模型1:檢驗總負債水平與企業價值的關系

Q=α+β1 FZHL+β2LNTA+β3BO+ε

模型2:檢驗長期負債與企業價值的關系

Q=α+β1 LFZHL+β2LNTA+β3BO+ε

模型3:檢驗短期負債與企業價值的關系

Q=α+β1 SFZHL+β2LNTA+β3BO+ε

1.被解釋變量為公司價值。公司價值直接計算比較困難,國內研究文獻所選取替代公司價值指標主要有兩類:財務指標 (會計指標) 和企業市場價值。 財務指標主要有資產回報率 (ROA)、凈資產收益率 (ROE)、銷售利潤率(ROS)和主營業務收益率等,而衡量企業市場價值的主要是托賓 Q 。會計指標由于受到盈余管理以及股市欠成熟的影響而導致數據失真較嚴重,以其作為公司價值替代指標需慎重。我們以托賓 Q作為公司價值的衡量指標。托賓Q是公司資產市場價值與賬面價值之化,用非流通股對應的資產價值代替其市場價值。

2.解釋變量用資產負債率FZHL來表示,反映總體資本結構。可以將資產負債率進一步分解為長期負債率(LFZHL)和短期負債率(SFZHL),表示資本結構的期限結構。長期負債率和短期負債率有較大的相關性,我們分別考察其對企業價值的影響。

3.控制變量:(1)公司規模LNTA,用企業總資產的自然對數表示。假設公司規模對企業的價值有正的影響。(2)成長性BO,用主營業務增長率表示。假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越大公司的價值越大。

(三)統計結果與分析

1.描述性統計。表2分年度給出了統計模型相關變量的描述性統計。2001―2005年中總債務比率平均值是45.98%,也說明了醫藥制造業低杠桿融資的特性,不過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特別大。該行業平均短期負債率很高,平均長期負債率很低,所有負債比重中絕大部分來自于短期負債的融資,其占的比重大約是90.2%。但是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一個公司其長期融資比率應該比這個比率高的很多??梢娭袊鲜泄镜拈L期債務融資的空間還是很大的。

2.實證結果分析。本文使用Eviews統計軟件對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實證檢驗,并根據前面所建立的模型對回歸結果進行分析。

(1)資產負債率與企業價值的回歸結果分析?;貧w結果(如表3所示)。我們可以看出回歸模型調整后的樣本決定系數R2為8.42%,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不是很好,解釋力也不是很強,沒有足夠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但F檢驗對應的相伴概率P值等于0.000001,說明模型的整體檢驗在1%水平下統計顯著,也反映變量間呈高度線性。此外,也可以驗證該模型不會出現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資產負債率(FZHL)未能通過顯著性水平10%上的T檢驗,統計不顯著。這說明負債總額對提高企業價值缺乏解釋能力。即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不顯著,從而拒絕假設1。該結論與中國以往的研究結論都不相同,由于回歸系數不具有統計意義,目前尚不能作出確切的結論,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佐證。

另外,實證結果還表明,控制變量中公司規模(LNTA)在1%水平上統計顯著,與企業價值在統計上負相關,顯示公司規模越大,企業價值越小,與預期假設相反;公司的成長性(BO)在10%水平上統計顯著,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這表明公司的成長性越好,越利于提高經營績效,與預期假設一致。

(2)長期負債率與企業價值的回歸結果分析?;貧w結果(如下頁表4所示)。我們可以看出回歸模型調整后的樣本決定系數R2為8.47%,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不是很好,解釋力也不是很強,沒有足夠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但F檢驗對應的相伴概率P值等于0.000001,說明模型的整體檢驗在1%水平下統計顯著,也反映變量間呈高度線性。此外,也可以驗證該模型不會出現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長期負債率(FZHL)未能通過顯著性水平10%上的T檢驗,統計不顯著。這說明長期負債對提高企業價值缺乏解釋能力。即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不顯著,從而拒絕假設2。由于回歸系數不具有統計意義,目前尚不能作出確切的結論,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佐證。

另外,實證結果還表明,控制變量中公司規模(LNTA)在1%水平上統計顯著,與企業價值在統計上負相關,與預期假設相反;公司的成長性(BO)在10%水平上統計顯著,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與預期假設一致。

(3)短期負債率與企業價值的回歸結果分析?;貧w結果(如表5所示)。我們可以看出回歸模型調整后的樣本決定系數R2為8.47%,說明模型的擬合程度不是很好,解釋力也不是很強,沒有足夠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但F檢驗對應的相伴概率P值等于0.000001,說明模型的整體檢驗在1%水平下統計顯著,也反映變量間呈高度線性。此外,也可以驗證該模型不會出現多重共線性的問題。

短期負債率(FZHL)未能通過顯著性水平10%上的T檢驗,統計不顯著。這說明短期負債對提高企業價值缺乏解釋能力。即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相關性不顯著,從而拒絕假設1。由于回歸系數不具有統計意義,目前尚不能作出確切的結論,還需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佐證。

另外,實證結果還表明,控制變量中公司規模(LNTA)在1%水平上統計顯著,與企業價值在統計上負相關,與預期假設相反;公司的成長性(BO)在10%水平上統計顯著,與企業價值顯著正相關,與預期假設一致。

(4)影響實證結果的其他因素分析。以上三個模型R2均不到10%,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不是很好,這些模型并沒有將所有影響企業價值的影響因素考慮進來,同時也反映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對于影響本文實證結果的其他因素,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1)上市公司對經營業績的粉飾。由于中國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有的上市公司采用違法行為,利用虛假會計信息來粉飾公司業績。2)上市公司企業價值的其他影響因素。上市公司企業價值的優劣取決于很多因素,除了公司本身的財務因素外,國家的政治環境、經濟政策、行業因素、公司自身的經營情況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公司的所有權結構、股權的產權性質以及公司的規模等都會對其價值產生方方面面的影響。3)其他因素。本文研究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即實證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比如數據的可比性、真實性問題,樣本選擇問題等給實證研究客觀上造成了很大的困難。本文的主要數據來源于深圳國泰安CSMAR數據庫以及互聯網,如果存在上市公司提供不真實數據的情況,可能會對本課題的研究產生不利影響,使之與真實情況存在一些誤差。

四、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結合企業規模、成長性,對中國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得出了以下相關結論:

結論1:中國醫藥制造行業的負債水平相對較低,同時短期負債所占比重太大(平均大約為90%),長期負債太少。中國大多數上市公司既不發行公司債券,銀行長期借款比率又低,那么短期債務可能成為實質上的長期債務。短期融資長期使用的直接后果是導致公司財務風險的增加,增加醫藥制造行業的短期償債違約風險,同時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目的也是為了償還到期的短期債務,而不是用于發展前景良好的投資項目。形成中國醫藥制造行業短期負債比率過高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企業內部而言,一方面,醫藥制造業受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經營風險較大,從而降低財務風險,融資決策謹慎,獲得長期負債資金較少;另一方面,醫藥制造業流動比率較低(大約在1.5),有較強的短期償債能力,從而企業管理層短期負債較多(原磊、趙紅、劉慧,2007)。

結論2:中國醫藥制造行業的資本結構對企業價值存在不顯著的影響。這表明:在中國醫藥制造行業,財務杠桿與公司價值是無關的(Modigliani and Miller,1958)。究其原因,主要是醫藥制造行業相當一部分公司資本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其公司價值,負債并沒有真正對公司價值的增長產生應有的效果。根據Masulis,Ronald.W(1980)實證檢驗結果,能夠對企業績效產生影響的負債水平變動范圍介于0.23~0.45之間。從本研究的統計數據來看,資產負債率低于23%的公司(47家)占樣本公司總數的15%,高于45%的公司(147家)占樣本公司總數的47%,介于23%~45%的公司(118家)占樣本公司總數的38%,從而近60%的公司資產負債率在23%~45%這一區間之外。這也說明很多公司沒有充分利用債務成本可以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

為了中國醫藥制造行業將來更好的發展,我們建議這些上市公司多利用財務杠桿,優化資本結構。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較低,平均45.48%左右,同時流動負債在總負債中所占比重過大。這說明了中國醫藥制藥業上市公司與其他上市公司一樣,偏向于股權融資;同時,負債主要是通過主要商業信用形成的應付賬款等流動負債,而沒有較好的利用財務杠桿,不能夠從公司根本利益出發來安排恰當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同樣不利于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標。對于醫藥制造業上市公司應該縮小短期債務融資,增加長期債務在總債務融資中的比重,使資本結構更加合理。

參考文獻:

[1] Hatfield G B,Louis T W,Wallace N D.1994,The determination of optimal capital structure:The effect of firm and industry debt ratios

on market value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Decisions,7(3):1-14.

[2] Masulis,Ronald.W,The Impact of Capital Structure on firm Value: Some Estimates,The Journal of Finance,1983,vol38,pp.107-126.

[3] Modigliani,F.and M.H.Miller,June 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e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48(3),pp.261-296.

[4] 劉明,袁國良.債務融資與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J].金融研究,1999,(7):34-39.

[5] 洪錫熙,沈藝峰.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3):114-120.

[6] 呂長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股利分配及管理股權比例相互作用機制研究[J].會計研究,2002,(3):39-48.

[7] 馮根福,吳林江,劉世彥.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形成的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學家,2000,(5):59-66.

[8] 肖作平.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互動關系實證研究[J].管理科學,2005,(3):16-22.

[9] 呂長江,金超,韓慧博.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管理者利益侵占與公司業績[J].財經研究,2007,(5):50-61.

[10] 汪輝.上市公司債務融資、公司治理與市場價值[J].經濟研究,2003,(8):28-35.

[11] 葉娣,金銘.不同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和公司價值[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9,(8).

[12] 李錦望,張世強.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企業價值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4,(2):32-35.

[13] 朱武祥,.股權結構與企業價值――對家電行業上市公司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2001,(12):66-72.

[14] 張一南.中國醫藥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商業經濟,2010,(11):76-79.

[15] 張志輝,趙悅.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經營績效實證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08,(14):138-140.

[16] 程大友.醫藥類上市公司資本結構與公司績效實證研究[J].山東經濟,2004,(5):56-58.

[17] 原磊,趙紅,劉慧.中國醫藥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分析[J].太遠科技,2007,(4):28-29.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pital Structure and Firm Value of China’s Listed Company: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ese A-Share Listed Pharmaceutical Companies

LIANG Zhi-qi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篇8

關鍵詞:醫藥工業 生物醫學工業 中藥工業 發展

醫藥工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主要包括化學藥、中藥、生物技術藥物、醫療器械、藥用輔料和包裝材料、制藥設備等。同時,醫藥工業是一個多學科先進技術和手段高度融合的高科技產業群體,涉及國民健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為了能夠從容應對復雜的外部環境變化,醫藥企業應留意政府在醫療衛生結構調整和農村醫療保障方面的新動向,尤其要把握好醫藥工業發展的六大趨勢――中成藥市場競爭將加劇;處方藥生命周期將會縮短;第三終端市場將更活躍;醫藥市場進一步集中,醫藥兩極分化進一步凸現;政策性降價仍將持續;結構調整進一步加快,企業市場品種結構都將發生更大變化。因此,有必要對醫藥工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對其發展前景進行科學預測,以利于今后工作的開展。

1.醫藥工業取得的成績

“十一五”是我國醫藥工業取得顯著成績的五年。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國家加大醫療保障和醫藥創新投入,醫藥工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仡櫸覈t藥工業近五年的發展情況,全國醫藥生產一直處于持續、穩定、快速發展階段。突出表現是:

1)技術創新成果顯著。國家通過“重大新藥創制”等專項,投入近200億元,帶動了大量社會資金投入醫藥創新領域,通過產學研聯盟等方式新建了以企業為主導的五十多個國家級技術中心,技術創新能力不斷加強。

2)企業實力進一步增強。在市場增長、技術進步、投資加大、兼并重組等力量的推動下,涌現出一批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型企業集團。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工業企業由2005年的1家增加到2010年的10家,超過50億元的企業由2005年的3家達到2010年的17家。醫藥大企業成為國家基本藥物供應的主力軍,有效保障了基本藥物供應。

3)區域發展特色突出。東部沿海地區發揮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優勢,加強產業基地和工業園區建設,促進集聚發展,大力發展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設備,“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比筢t藥工業集聚區的優勢地位更加突出,輻射能力不斷增強。

4)對外開放水平穩步提升。醫藥出口持續快速增長,2010年,出口總額達到397億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長23.5%。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化學原料藥出口國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抗生素、維生素、解熱鎮痛藥物等傳統優勢品種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他汀類、普利類、沙坦類等特色原料藥已成沙坦類等特色原料藥已成為新的出口優勢產品,具有國際市場主導權的品種日益增多。監護儀、超聲診斷設備、一次性醫療用品等醫療器械出口額穩步增長。

5)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高。中央與地方兩級醫藥儲備得到加強,增加了實物儲備的品種和數量,新增了特種藥品和疫苗的生產能力儲備,在應對突發事件和保障重大活動安全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2.醫藥工業存在的問題

技術創新能力弱,企業研發投入低,高素質人才不足,創新體系有待完善;產品結構亟待升級,一些重大、多發性疾病藥物和高端診療設備依賴進口,生物技術藥物規模小,藥物制劑發展水平低,藥用輔料和包裝材料新產品新技術開發應用不足;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多、小、散的問題依然突出,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造成過度競爭、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藥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企業質量責任意識亟待加強。其突出表現為:

1)醫藥企業多、小、散、亂的問題突出,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全國醫藥工業企業3613家,其中大型企業423家,只占總數的11.7%。多數企業專業化程度不高,缺乏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品種。大多數企業不僅規模小、生產條件差、工藝落后、裝備陳舊、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企業的生產集中度遠遠低于先進國家的水平。

2)以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新藥創新基礎薄弱,醫藥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迅速產業化的機制尚未完全形成,醫藥科技投入不足,缺少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產品更新慢,重復嚴重?;瘜W原料藥中97%的品種是"仿制"產品。老產品多、新產品少;低檔次與低附加值產品多、高技術含量與高附加值產品少;重復生產品種多、獨家品牌少。有些產品如慶大霉素、撲熱息痛、維生素B1、甲硝唑等制劑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生產。

3)醫藥流通體系尚不健全。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三級批發格局基本打破以后,有效的醫藥流通體系尚未完全形成,非法藥品集貿市場屢禁不止。加上生產領域多年來的低水平重復建設,致使多數品種嚴重供大于求,流通秩序混亂,治理任務艱巨。

4)醫療器械產品質量性能較差。我國自己能生產的醫療器械產品大多數是附加值較低的常規中低檔產品,而臨床上所需的高、精、尖醫療器械與新型實用醫療設備多數需進口。常規醫療器械產品的更新換代慢、科技含量低,產品質量不能滿足醫療衛生高質量的要求,產品返修率與停機率高于國外同類產品,產品的可靠性不穩定。

5)制劑品種與原料藥品種不相匹配。我國已是國際上原料藥生產大國,但對藥物制劑技術開發研究不夠,制劑水平低,大多數制劑產品質量不高,難以進入國際市場;我國平均一種原料藥只能做成三種制劑,而國外一種原料藥能做成十幾種甚至幾十種制劑;制劑技術落后,制劑產品質量穩定性不高。

6)醫藥產品進出口結構不合理。我國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出口附加值較低、污染較重的化學原料藥及常規手術器械、衛生材料、中藥材,而進口價格昂貴的制劑及大型、高檔醫療設備的進出口模式,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較低。

3.醫藥工業的發展分析

目前,中國醫藥市場的競爭格局正在從戰術競爭,轉為戰略競爭,整個行業的發展目前呈現出三大特點:一是低成本競爭常態化、長期化;二是“國際競爭國內化、國內競爭國際化”現象更加明顯;三是產業并購重組浪潮此起彼伏,不斷。2008年醫藥商業銷售增幅受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低于工業增幅;兩極分化加?。怀隹谟芰ο陆?,但依然實現順差;受降價政策影響,藥品價格進入下降通道;兩個終端銷售依然活躍;農村藥品市場成為新的發展亮點。在這種發展環境下,大型醫藥企業正在整合內外部資源,力圖進一步加強核心競爭力,確定市場領導地位;中型企業正在努力解決發展中的矛盾,爭取滯后的管理水平能追趕發展速度,既不放棄機會做大,又要通過“做強”之后,解決企業的消化能力,進一步做大;而小企業則正在全力尋找出路,方式靈活,不拘一格,生存是主要目標,銷售是主要手段。

具體來說,我們應抓住醫藥工業將作為國家“十二五”期間發展的支柱產業的有利時機,大力發展具有科技含量、高回報低能耗的高新醫藥產業。即利用政策優勢或曰政策機遇來加快醫藥產業發展。同時應利用農村“新農合”計劃及人口老化、環境污染加劇、經濟增加引起的生活節奏加快等市場因素對健康需要的增加,即市場機遇來發展醫藥工業。應突出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大力發展生物醫學行業,實現產業升級換代。2009 年 6 月,國家出臺了《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指出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事業;2010 年 10 月國務院《關于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再次將生物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因此,大力發展生物醫學產業(包括生物醫療服務)是我國實現產業升級換代的首先。

生物制藥(biopharmaceutical)是近二十年興起的,以基因重組、單克隆技術為代表的新一代制藥技術。與傳統化學藥產業由大型藥企所壟斷不同,生物制藥領域內的創業型企業借助技術優勢異軍突起,形成了以企業間聯盟為主的獨特產業格局。目前,國內的生物制藥行業雖然規模仍然較小,集中度較低,但已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鏈。上游的研發環節聚集了一批中小型企業,主要為其他大型藥企提供研發服務。在生產環節,國內生物制藥企業的生產能力在“十一五”期間取得長足發展,但結構不均衡,出現低端仿制藥和原料藥為主,自主研發藥較少,產能過剩。下游流通銷售是產業鏈相對薄弱的環節,就目前國內生物制藥行業的發展狀況來看,這突出做好這幾方面的工作:第一,增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第二,增加監管制度力度;第三,增加金融投資的力度。

2)推進中藥現代化。中藥是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之一,加入世貿組織和天然藥物需求的日益擴大,將為中藥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提供機遇。由于中藥產業基礎較差,現代化水平比較低;中藥材質量不穩定,部分中藥材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超標;中藥工藝技術落后,不能對中藥進行有效的提取、純化;中成藥制劑水平較落后,影響名優傳統中成藥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中藥的質量標準體系不夠完善,控制方法和手段較落后。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中藥行業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因此中藥現代化、國際化是發展之本。具體來說,應做好以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保持中醫藥的特色?;蚪M合的研究證明,每個人之間都有個體差異,中醫藥的特點是個性化的、動態的,特別是復方中藥,倡導對人體機能的整體平衡、綜合調理等,不是簡單的抄襲。二是制訂中醫藥的標準和規范,包括中藥材的生產、質量控制、流通規范,中醫藥學名詞術語的標準化和翻譯規范化,中醫藥療效及安全性評價規范、國家藥典和中藥審評標準等,把中醫藥科學的內涵客觀地表達出來。因為只有在規范和標準條件下研究、開發出來的產品才具有穩定性、可靠性。三是要積極改進中醫藥能夠滿足現代市場需求的行醫方法。盡管中醫采用獨具特色的“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但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已經不能只靠感官。作為一門科學,如果需要被人廣泛認識和掌握,能夠在使用的基礎上總結其規律,把經驗轉化為知識,進而上升為理論指導十分必要。

3)發展優勢原料藥。我國化學原料藥有相當基礎,是化學原料藥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出口大國,2000年出口22.5億美元,在世界化學原料藥市場占有較大份額。發展優勢原料藥,應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分層次發展化學原料藥,在滿足基本醫療用藥需求的同時,開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國內短缺的產品及新的出口優勢產品。克服主要依靠維生素C、撲熱息痛等少數品種出口的狀況,發展更多的高附加值出口品種。二是克服過分依靠北美、西歐兩大市場的情況,努力開拓東歐、非洲、亞洲、拉美等廣闊的國際市場三深入研究國際競爭對手,支持企業按國際慣例建立自主的國際營銷網絡,由供應中間商逐步轉為直接供應用戶。四是鼓勵出口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通過以上措施,培育一批技術水平高、生產規模大,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大企業。爭取到2005年,我國化學原料藥的國際市場占有率有大幅度提高,我國化學原料藥生產大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醫藥工業;潔凈廠房;配電設計

隨著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工藝、技術和產品應運而生,各類產品在精密度方面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高,人們對于無塵化的生產要求也越來越高潔凈廠房中空氣的潔凈程度對于一些凈化質量要求較高的產品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旦潔凈廠房發生停電,周圍的空氣就很容易受到污染,從而影響了生產的質量。所以在潔凈廠房中,電氣設備的可靠性是保證各項生產工作順利進行的前提。下面就醫藥工業的潔凈廠房供配電設計給出相應的措施。

一、供配電系統的設置

醫藥工業廠房由于生產工藝的不同分為潔凈生產區和一般生產區。在潔凈區內,必須限制室內的灰塵顆粒物以及微生物數量,具有最高限定值;一般廠房沒有特殊的潔凈度要求,主要由一般性的生產與輔助車間構成,電氣設計按照常規要求即可。潔凈區內的主要電器設備有工藝及空調設備。按照規范必須要就地控制,雖然很多電氣設備自身都配備有控制系統,但是一旦進入到潔凈區內,每一條配電線路都應該重新配備自動切斷系統;根據有關規定,潔凈區內的所有配電設備都應該不易積塵且容易擦拭干凈,采用一些外部不易受到腐蝕的小型配電箱或者插座箱,在每一個潔凈區都要配備一個懸掛墻上的小型暗裝配電箱。其它生產車間的用電都需要從這臺暗裝箱輸出的電流獲取,這樣既有利于平時的維修管理工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可靠性。

由于很多潔凈廠房內的墻體材料都是夾心彩鋼板,當彩鋼板的厚度比較薄時,小型的配電箱設備就不能安裝在墻體以內,容易受到灰塵和等顆粒物的干擾。遇到這種情況時,就要將小型配電箱設備安裝在墻體旁的柱子邊上,而彩鋼板包裹住柱子的區域形成一道弧形,這樣就有足夠的空間放下配電箱;當遇到沒有柱子的潔凈廠區時,小型配電箱安裝在較薄的彩鋼板內就會凸顯出來,容易覆蓋灰塵,這時可以在突出墻面的四條邊上都采用斜面處理,經過實踐研究表明也能達到有效目的。醫藥工業廠房的配電室一般都設置在遠離潔凈區的地方,一些重型的落地配電設備都要設置到配電室中。配電室將電力提供給每一個小型的配電箱,兩到三個距離比較近的配電箱可以由同一條線路提供電力,但是同一條線路上的配電箱最多不能多于三個。對于一些功率較大的電氣設備,比如包衣機、空調以及濕法制粒機等設備都應該設置自動化的電源切斷裝置,可以通過配電室提供電力。

二、配電系統的線路鋪設

(一)電纜橋架線路鋪設

從配電室到達生產車間的一些小型配電設備或照明系統:線路從配電室引出到達電纜橋架內進行鋪設。配電室內一般會具有電纜橋架系統,引出的線路主要安裝與吊頂內。將照明電線與動力系統電線一起引入電纜橋架內,鋪設過程中要區分不同的屬性。電纜橋架內的線路采用水平方式鋪設到小型配電箱系統的周圍時,電線從橋架內引出,穿過鍍鋅鋼管再從頂端的吊頂上引下,通過彩鋼板引入到暗裝小型配電系統內。如果是一條管徑較大的電線,在彩鋼板內部的隱蔽施工就比較復雜,施工過程也比較麻煩。這時可以在風管的附近利用彩鋼板重新制作成一個密閉的小空間,電纜就可以在這個小空間內進行鋪設。這樣潔凈廠房就會比較美觀,同時也更加安全潔凈。

(二)動力線路的鋪設

從小型的動力配電系統或照明用電設備:動力線路的主要鋪設方式依賴于所用設備的電源入線位置。如果電源的進線位置距離吊頂比較近,小型的動力設備內引出線路穿過鍍鋅鋼管到達吊頂,水平鋪設線路達到設備附近,就能夠直接引下線路到達配電設備。對于距離地面比較近的一些進線線路,可以將線路引到下一層吊頂內,在距離最近的地方引上到達配電系統。在首層的一些配電設備,可以將線路穿過彩鋼板內的暗裝設備引到吊頂上。照明電線的鋪設方式主要是先從照明配電箱設備引出,引到吊頂之后直接連接到照明設備。

三、選擇合適的照明燈具

(一)節約能源,降低污染

潔凈廠房內的照明設備應該在滿足基本照度的情況下,考慮到能源的節約與環境的衛生。發光功率比較高的熒光燈具時首要選擇。一般情況下,熒光照明設備能夠依靠電感鎮流器或者電子鎮流器來啟動,電感鎮流器使用壽命較長,且成本價格較低,但是電流的功率因素相對較低,大約只有0.5;且在使用過程中消耗的銅鐵資源較多,降低了發光效率;熒光照明設備能夠產生大量的三次諧波分量,利用能夠產生高頻率電流的電子鎮流器保證熒光燈在高頻工作環境下實現順利照明,不會發生頻閃現象,可以在低壓作用下快速啟動,且發光的效率總體較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潔凈廠房中大多都引入了高頻式的電子鎮流器,并且逐漸發展成為高效節能的新型模式。

(二)簡潔方便,不易積塵

潔凈區內采用的熒光照明設備一般都選用一些造型比較簡單,不容易積塵以及便于擦拭的設備。潔凈廠房內普遍選用潔凈燈來進行照明,該設備比普通熒光燈多了一個顏色透明或者呈現乳白色的燈罩,并且在周圍都有密封條。安裝潔凈燈時,可以用吸頂式或者吸入式,設備與頂端的連接處可以適用密封措施進行封閉。經過實踐研究證明:吸入式的安裝方式存在安裝以及維修的缺陷,天花板和潔凈燈的銜接處難以進行完整的密閉保存,容易導致潔凈廠房的清潔度受到影響,所以最好使用吸頂式安裝手法。

(三)應急事故照明燈

設置事故照明設備在潔凈廠房內的應急通道和疏散通道內設置標志燈,可以采用便于充電和易于維護的鎘鎳電池。在生產車間、樓道內、走廊等地設置備用照明系統,使用兩用化的熒光照明設備,這些設備加入了應急系統,當發生安全故障時就會啟動緊急照明系統,當主照明系統停電時,能夠保證在0.1秒內啟動應急電源,并能夠維持一小時以上的照明時間。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醫藥工業中的潔凈廠房配電設計需要考慮到各項綜合化的因素,充分利用建筑、水電、工藝以及水暖等知識體系加以設計。在設計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在現代化的電氣設計體系中,潔凈廠房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出來,人們在生產工作中也越來越重視其技術要求,提高潔凈廠房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電力系統的安全有效運行,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還要繼續加強科學化的設計,嚴格執行相關國家標準和規定。

參考文獻:

[1]王標.淺談醫藥工業潔凈廠房照明設計[J].電子技術,2010(47)

[2]劉洪偉.楊涵.關于醫療器械潔凈廠房監測問題分析[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0(16)

篇10

1 國內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概況

1.1 國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概況

據IMS health報告,2007年全球藥品市場再創歷史新高,達到7120億美元,市值較過去5年增加1780億美元;雖然銷售額逐年增長,但從2000-2007年的總體趨勢看,增速卻在逐年減緩,2007年降至最低(6.4%)。 其中3個領域表現引人注目:一是生物技術藥品的需求預計增長強勁,增長幅度達到13%~14%;二是仿制藥增長幅度達到13%~14%;三是專科藥品增長幅度將達到10%~11%。在全球藥品市場中,美國、歐洲、日本三大藥品市場的份額超過了80%,跨國公司主導了世界專利藥市場。

美國藥品研究與制造商協會(th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and Manufacturers of America)2008年報告數據稱,2007年美國研究開發費占銷售收入的16.4%,協會成員研究開發費達到445億美元,總的研究開發費為588億美元。由于研究開發費用越來越高,發現新的藥物單體化合物的速度減緩,2007年全球批準上市的新分子實體(New Molec-ular Entity,NME)13個,新生物藥品(New Biologic)6個,比2006年數量顯著下降。為了削減研發開支,許多跨國制藥公司開始剝離研發中的非核心部分,把越來越多的研發工作外包給印度和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因人才密集、成本低廉,已成為外企首選地之一。

1.2 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概況

近年來我國生物經濟產業快速發展,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不斷加大力度支持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在國家產業政策(如“863”高技術計劃)、《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大力支持下,我國已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和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國內醫藥經濟在繼續保持高速發展的同時加大了科研開發力度。2007年,受我國宏觀經濟快速發展及各項有利于醫藥經濟發展的政策因素影響,國內醫藥經濟繼續保持在高位運行,工、商盈利能力和終端用藥水平顯著提高,醫藥工業研究開發投入經費是2006年的10倍以上,達到了54.65億元,占利潤總額的9%(表1)。

全國主要醫藥商品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化學原料藥及制藥中間體的貿易順差保持強勁勢頭,達到3.6億美元,同比增長28.57%;醫療器械貿易順差為0.6億美元,同比增長20%,西成藥國內需求旺盛,貿易逆差進一步擴大,進口增幅高于出口32個百分點。

2 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分析

2007年,上海生物產業基地正式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復成為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這標志著上海生物產業已納入國際生物產業發展總體戰略布局。上海已經成為四大國家生物醫藥產業規?;刂唬菄鴥壬镝t藥領域研發機構最集中、創新實力最強的基地之一。

2.1 總體發展概況

生物醫藥制造業是上海重點發展的行業之一,生產穩步增長,核心產品正在形成,產業體系日益完善,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占據主導地位,生物醫藥產銷快速增長,研發外包發展迅速,呈現產業集聚化發展態勢。

醫藥產業穩步發展。2007年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開發經費投入達到5.47億元,同比增長53.65%,遠遠高于全國增長水平(23.13%);經濟總量位居全國同行業第6位,產銷率達94.9%,接近全國平均水平(94.5%);企業虧損面為21.75%,比2006年增加1.4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虧損面0.92個百分點(見表2)。

工業企業規模與2006年基本相同,以小型企業為主。2007年上海醫藥工業企業數量、資產總額均位居全國第5位,占全國比例5%以上(見表3)。

工業制造企業中化學制藥占據主導地位?;瘜W制藥是上海生物醫藥行業的支柱行業,在生物醫藥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從行業資產分布看,化學制藥業的資產占到49%,約是其它各子行業的總量。

核心產品正在形成。上海已培育了一批療效獨特、自主創新的拳頭產品。如上藥集團的“頭孢曲松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水痘疫苗”、海尼藥業的“氨氯地平”、現代制藥的“阿奇霉素”、和黃制藥的“麝香保心丸”等產品的年銷售額均超過1億元。2007年上藥集團的“頭孢曲松鈉”銷售額超過5億元,上海生物醫藥企業正在形成有自主品牌的核心產品。

2.2 上海醫藥的經濟地位

醫藥工業穩步增長,在全國經濟地位徘徊在第6~7位。2007年醫藥工業總產值為340.03億元,居全國第6位;銷售產值322.8億元,位居全國第6位;累計實現利潤總額30.82億元,居全國第7位,同比增長29.50%。

醫藥商業在全國處領先地位。2007年醫藥商業銷售總額為476.18億元,居全國第2位;商品銷售收入凈額為446.48億元,居全國第1位;累計實現利潤總額8.69億元,居全國第2位,同比增長27.42%。

2.3 各子行業工業經濟運行

經濟比重:化學制藥是醫藥行業的經濟支柱。各子行業中,化學制藥在醫藥工業的經濟運行中發揮主導作用,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6%?;瘜W工業中,制劑的工業總產值比重高達43%。

經濟增長情況:化學制藥工業中,制劑產值高居榜首,中藥飲片增幅強勁。制劑的工業總產值為141.84億元,位居第1位;而中藥飲片產值增幅最為強勁,高達832.4%。

經濟類型:國有經濟企業數量下降明顯。在各種經濟類型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企業由2006年的109家增加到117家(增長了7.33%),其他經濟屬性企業由67家增加到87家(增長了29.85%),而國有企業則從2006年的24家減少到21家(下降12.5%)。

股份制經濟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占據主導地位。在331家企業中,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有117家,股份制企業84家,股份制經濟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經濟占60%以上。

2.4 上海醫藥產品終端市場情況

以上海地區樣本醫院(樣本醫院為83家,包括三級醫院27家,二級醫院42家,一級醫院14家)購藥統計數據為研究對象,分析上海醫藥產品的市場情況。

市場份額:表4數據顯示,市場份額較低。從2007年上海地區樣本醫院的品種、企業和市場份額中可以看出,上海產品的品種數增長率遠遠滯后于樣本醫院產品的增長率,所占份額較低,上海產品在未來發展中將面臨嚴峻考驗。

2007年樣本醫院用藥中,上海產品有612個,占全部用藥的31.29%。上海產品企業數為113個,占全部企業的6.85%,從中可看出,雖然企業生產的品種數多,但沒有優勢、重點品種。而由用藥金額所占份額14.21%可見,上海產品市場占有率不大,市場地位不容樂觀。

產品競爭力:合資產品總體競爭力優勢明顯。從2007年上海地區樣本醫院的品種、企業和市場份額中可以看出,平均增長率為2.99%,高于上海產品平均增長率(1.65%)。

2007年上海地區樣本醫院中,合資企業數量占上海企業數的12.39%,其產品占上海產品的21.24%,而市場份額卻高達46%??梢姾腺Y企業產品規模較大,產品集中度高。

競爭地位:樣本醫院金額領先前50位品種中,上海產品占有率有所下降。2007年樣本醫院用藥金額前50位品種中,上海產品的品種、金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別下降9.38%和4.67%。

2007年樣本醫院用藥領先品種中,上海產品雖然份額過半,但品種數量有所減少,金額也隨之下降,上海企業對金額領先的熱點、重點品種關注度不夠。

2.5 科研狀況

科研投入與產出:醫藥工業研發投入增加,但在上海6個重點工業行業中生物醫藥制造業的科研投入依然較少。2007年,上海從事藥品研究機構、研發公司、高等院校、醫療機構單位超過400家,醫藥工業研究開發經費達到5.47億元,同比增長53.65%,但生物醫藥制造業科研投入依然不足。上海6個重點工業行業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開發項目與技術開發經費支出情況顯示,上海生物醫藥制造業投入的項目最少,經費支出相應最少,分別為1052個和14.10億元。

藥品研發速度較慢。上海新藥和仿制藥注冊位居全國第12位。2007年,國家加大了藥品注冊審批監管力度,頒布實施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對提高新藥門檻,鼓勵創新藥物的開發,減少低水平重復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2007年,上海僅獲得23個新藥和仿制藥注冊批件,其中新藥注冊批件數7件(5個化學藥,2個生物制品),占全國新藥注冊批件數的4.4%;仿制藥注冊批件16件,占全國仿制藥品注冊批件數的2.3%。

醫療器械注冊秩序明顯改善。2007年下半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開展了醫療器械專項整治工作,對部分高風險醫療器械產品的注冊申報資料組織了核查試點,對部分重點監管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了專項檢查,了《體外診斷試劑注冊管理辦法(試行)》、《體外診斷試劑生產實施細則(試行)》等配套文件,規范了體外診斷試劑的注冊管理工作,醫療器械注冊、生產秩序有了明顯改善。2007年上海完成I、Ⅱ類醫療器械注冊880件。

藥包材批準數量快速增長。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基礎數據庫檢索結果顯示,2007年上海獲得批準的藥包材由2006年的8個增加到32個,增長300%,從構成來看,主要是口服固體藥用瓶,其次是藥用封口墊片。

創新能力:創新能力顯著提高。2007年授權的上海生物醫藥發明專利達到444件,比2006年(438件)略有增長,其中A61K類授權的發明專利為167件(增長16%),c07類115件,C12類129件。

在A61K中,中藥專利授權量占A61K半數以上,達到51%;其次是化學藥,達到38%;生物藥占11%。

從專利權人分布情況看,高校是申請專利的主要力量,占A61K類授權專利的40%;其次是企業、個人和科研機構,分別占23%、20%和17%。

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取得可喜成績,企業創新能力正在提高。2007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獲獎總數中,上海占了15.4%,創歷年來上海獲獎比例最高紀錄,共獲9項國家自然科學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39項國家科技進步獎。其中生物醫藥領域獲得4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占全部獎項的30%,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占全部獎項的25%,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3 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狀況

3.1 企業數量增長及分布情況

企業總體數量增長率呈顯著下降態勢。截至2007年年底,浦東新區共有生物醫藥企業357家,比上年增加7.21%,其中化學制藥企業87家,中藥制藥企業14家,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企業50家,生物制藥企業138家(占38.66%),企業總體數量增長率呈顯著下降態勢。

生物制藥企業數量持續增加,民營企業數量增加較快。近5年來,浦東新區生物醫藥子產業中,生物制藥企業數量持續增加,年均增長36.2%,占生物醫藥企業總數的比例從2003年的24.69%上升到2007年的38.66%;外資和民營企業數量增加較快,年均分別增長30.42%和26.05%。

3.2 企業規模

總規模呈擴大趨勢,企業仍然偏小。2007年末,浦東新區生物醫藥企業的實收資本、固定資產原值、總資產均有顯著的增加,顯示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近些年來總體規模呈擴大趨勢。

但企業上述指標的平均數與2004年相比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這一變化主要與新增加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原有企業的規模增長速度不快有較大關系。

利潤總額快速增長,工業產值、銷售產值增幅回落。2007年,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穩步增長,利潤總額快速增長,但工業產值、銷售產值增幅比2006年顯著回落。

自2003年以來,浦東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占上海市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的比例呈現緩緩下降態勢。2007年,浦東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占上海市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的比例為33.35%,與上年相比繼續下滑。張江高科技園區生物醫藥企業共完成工業總產值73.42億元,占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值的58.18%,比2006年提高7.71個百分點。

3.3 研發投入與產出

投人增加,成果顯著。近年來浦東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投入不斷增加,2003年以來年均增長39.35%。2007年,357家生物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共計6.03億元,占銷售總額的比例為5.06%。但生物醫藥企業的平均研發投入僅為168.91萬元,投入的絕對數還比較小,但與2003年的98.95萬元相比有較大幅度的增加。

2007年獲得新藥證書1項,進入臨床研究階段9項。自主研制的4個人源化單克隆抗體新藥通過了上海市組織

的項目驗收。這4個抗體類新藥分別針對類風濕性關節炎、乳腺癌、銀屑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應,其中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人源化抗體新藥(益賽普)已經上市銷售;治療乳腺癌、銀屑病的兩個抗體新藥已完成臨床研究,進入申報新藥證書階段;治療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的抗體藥物獲準進入臨床研究。

形成張江生命科學產業集群。共有350多家企業、研發機構分布在生物技術和化學制藥研發和制造、醫療器械、現代中藥領域,初步形成由六大模塊組成的產業集群,包括研究開發、生產制造、孵化創業、教育培訓、研發外包、風險投資,園區內有20多家國家和市級研發機構、20多家國內外制藥公司研發中心、40多家生產企業、250多家創業企業和60多家研發外包企業等。

外包服務(CRO)高速發展。2007年,浦東生物醫藥研發外包服務高速發展,對新區15家生物醫藥服務外包企業的調查結果顯示,全年研發外包服務產值共計達到8.66億元。已出現藥明康德、開拓者化學、睿星基因、桑迪亞、睿智化學等在國際上有一定聲譽的研發外包企業。其中,藥明康德、睿智化學等企業成為新藥研發外包“領頭羊”,已經步入了銷售收入逐年翻番的高速成長期。

業務急劇擴張,吸引大量國內外投資者。上??萍纪顿Y公司、新加坡星展銀行和香港思格資本集團建立科星創業投資基金,基金規模達5000萬美元。IDG聯合國內、美國和日本的3家風投機構,一并向桑迪亞醫藥技術有限公司投入數千萬美元;上海浦東生物產業風險投資引導資金順利完成首個投資項目――凱賽生物(Cathay Industrial Biotech Ltd)的運作。

2007年,羅氏藥品開發中國中心、科文思(上海)中心實驗室、阿斯利康中國創新中心落戶浦東,禮來公司與和記黃埔醫藥(上海)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會給浦東生物醫藥產業帶來新的活力與巨大的創新力,使其研發水平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4 小結

上海生物醫藥產業持續發展,2007年工業總產值達到340.03億元,同比增長15.21%,比上海GDP的增長幅度(13.3%)高出近2個百分點,但上海生物醫藥GDP貢獻率較小、生產總值只占上海GDP的2.8%,經濟總量在全國仍然徘徊在第6~第7位。上海生物醫藥產業集中度較低,以中小企業為主;新藥研發投入在上海6個重點行業中依然最低,新藥上市速度遠低于其他發達城市,企業創新能力不強,缺乏產學研聯動。藥品終端市場合資產品占45%以上,上海產品占有率有下降趨勢。

浦東顯現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以生物制藥企業(機構)為主,研發外包服務(CRO)高速發展,浦東生物醫藥工業總產值達到126.19億元,占上海生物醫藥產值30%以上,但2007年浦東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利潤總額快速增長,工業產值、銷售產值增幅出現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