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寧靜范文

時間:2023-03-22 04:40: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淡泊寧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諸葛亮在《戒子書》中有句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钡疵髦?,可使人去品味人生、領略人生、頓悟人生;寧靜致遠,讓人心靜如水,胸襟開闊,潛心修煉,達到物我兩忘的“空靈”境界。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何為“情”?由陰陽二氣相互感應,不通過人為的加工而自然生成,從本性生出來的喜、怒、哀、樂,就叫做情。中醫將人的喜、怒、憂、思、悲、恐、驚稱為“七情”。七情調攝得當,人則心身康泰;若七情太過,則成為致病之源。所以,歷來養生學家都極為重視情志養生。老子的“致虛極,守靜篤”的養生思想,為歷代養生學家所推崇。晉代醫家葛洪說得好:“心內澄則真神守其位”、“常其寬泰自居,恬淡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干”、“仙法欲靜寂無為,忘其形骸,天下悠悠,可以長?!?。南北朝醫家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得出兩條養性準則:一是“養壽之法,但莫傷之”,即養宜適度,不可太憂愁太悲傷;二是“恬淡無為”,即遇事應順其自然,莫為物欲累,則可神氣自滿,盡其天年。他的“教人修道,即修心也”,可謂養性箴言。唐代名醫孫思邈是養生大家,極注重修心養性,他在《千金要方》中諄諄告誡人們:“夫養性者……性自為善……性既自善,內外百病皆悉不生,禍亂災害亦無由作,此養性之大徑也?!彼麑⑷说木?、氣、神喻為燈中之油,人的生命活動猶如燈光。若燈芯用大柱,油易盡而燈易滅;若燈芯用小柱,則油有余而燈難熄。生命就像一盞燈,精、氣、神便是“生命之油”,平時注重修心養性,淡泊處世,就會減少“生命之油”的消耗,壽命便可延長。

人生在世,不可能萬事順心,樣樣如意。人生旅途,既有花好月圓,也會遇到風雨陰霾、急流險灘。所以,要學會自我調控和駕馭情緒。《黃帝內經》中有一至理名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與現代醫學提倡的保持心理平衡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人在順境時容易保持心理平衡,一旦遭到打擊處于逆境時,會因心理失衡而產生過度緊張、焦慮、憂愁、抑郁、惱怒等不良情緒,導致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失調,生物節律紊亂,各臟器生理功能失衡,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多種心身疾病,嚴重的危及生命。因此,人活在世上要有淡泊寧靜的心態。

說淡泊寧靜,并非是要人們遠離社會、遠離人群,到深山老林去隱居。而是應保持一顆平常心,工作時以入世的心態積極認真地去拼搏、奮斗,敢于在競爭中取勝;休息時以出世的心態愉快地去玩耍娛樂,讓心境寧靜下來。有人調查,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壽命都長。他們的工作是相當艱苦的,然而他們的情緒卻是愉悅的、靜謐的、恬淡虛無的。由此,筆者想起近代兩位大學者的事跡:一是在宗教各個研究領域享有盛名的任繼愈,他從不服用任何補品,而是從中醫學中的“血由氣生,氣由神全”得出“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的養生之道。他認為,養生,順其自然最好。另一位是大學者梁漱溟,他一生經歷過大起大落的磨難,飽受心靈創傷之苦,但他以平常心去對待名利榮辱。梁老說得好:“情貴淡,氣貴和。惟淡惟和,乃得其養,茍得其養,無物不長?!闭驗樗刑竦瓱o我的心境,享有95歲高齡。這對我們今天的蕓蕓眾生來說,極有啟迪。面對紅塵擾攘的大千世界,更需一顆平常心,為社會積極地做出奉獻而不被物欲所累,從行為上盡量做到返璞歸真,回歸科學自然簡樸寧靜的生活方式。清代名醫龔廷賢的《攝養詩》云:“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欲勿勞心;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钡词且环N修養,一種氣質,一種智慧,一種境界。有了淡泊的平常心,才能保持心理平衡和生理平衡,人體的神經內分泌調節功能、免疫功能、代償功能、造血功能以及各臟器的功能才能處于最佳的和諧平衡狀態,百病不侵。研究表明,人處于淡泊、寧靜、愉悅、超然灑脫之時,腦內可分泌大量的“腦內嗎啡”,這種由20多種內啡呔組成的神奇激素,具有強大的鎮痛、鎮靜,提高機體免疫力,促進疾病(包括癌癥)自愈的作用。

可見,如能將淡泊寧靜作為一種養生之道,可使你自然而然地達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健康長壽境界。

篇2

目前,有悖師德的現象屢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例如:體罰,變相體罰,口不擇言,貶低、挖苦、打擊、刺激學生,把學生清晰地分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視同仁,對優生“笑臉相迎”,對后進生“橫眉立目”,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傷害,甚至家長也遭到責難;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亂辦班、亂收費的現象屢禁不止。

這些問題雖然是個別現象,但如不及時制止,會給整個教育界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要進一步增強教師的使命感,培養教師的責任心。

1、培養樹立模范人物,加大宣傳力度,發揮社會輿論的導向作用,形成一種“人人爭優”的良好師德建設氛圍。

2、深入學習各項法律、法規,從法制的角度約束教師言行,增強廣大教師依法從教的自覺性。

3、加大監控力度,從根本上杜絕亂收費、亂辦班,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等現象,并與教師的切身利益掛鉤。

篇3

       今天是中秋節。時間過得還真快,不覺間已是深秋了,記憶中童年時的中秋是除春節大過年外最快樂的節日了,童年時家鄉的中秋味特別濃,印象中家鄉的月餅也是特別的清香,不象現在的月餅,油膩得很,吃一點就很滯。那時的月餅不多,每家過節時只是買三四簡(每簡四個,不是盒裝的),所以特別舍不得吃,中秋節的晚上,一般是早早地吃完晚飯后就拿一個月餅(上面插三支香),一些過節的水果,和一班伙伴來到谷坪或是池塘邊的高地上開始賞月,這時半空的圓月會倒影在池塘的水中央,陣陣秋風夾伴著前面大片大片稻田的綠香撲面而來,是那么的令人豪醉和舒服。賞月開始時是一個很莊重嚴肅的過程,成班伙伴都是很虔誠,即使是平時最調皮的伙伴這時也會安靜的坐在那里賞月,因為家鄉一直有一個傳說,就是中秋節的這一天,月亮是最有靈性的,特別是月亮上的嫦娥姐姐在這一晚會在月亮上認真觀察著凡間人們的一舉一動,特別是對兒童青少年,如果表現好嫦娥姐姐就會保佑你讀書聰明伶俐快高長大,反之就會得不到庇佑,所以伙伴們在這一晚都表現得特別的乖巧,當然這只是傳說而已。在這個賞月過程中月餅和水果都不能隨便吃的,一定要等到插在月餅上的三支香燒完了才能吃呢,因為要先讓嫦娥姐姐和月亮之神吃好了,凡人才能吃,不然的話就是對月亮之神和嫦娥姐姐不敬了。賞月的另一部分內容就是請華剛師傅下來打功夫了。這也是一個神奇的節目,因為到現在我也不清楚是否真的有華剛師傅,童年時每年都會看見有人在賞月過程中會化身為華剛師傅,還真奇怪,這個人即使平時很沉靜的,但這時真的會打起功夫來,還一套套的,說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天,附件周圍的伙伴、人們談論最多的就是昨夜誰誰誰化身華剛師傅啦,打了少林拳啦。。。。。。那幾位經常在中秋之夜化身為華剛師傅的鄉親我現在都還記得呢。。。。。。童年時的中秋是多么的令人難忘呀!

       外出讀書、參加工作后,已經很多年沒有在家鄉過中秋節了,都市的中秋節都是都市化的,沒有了成班的伙伴一齊賞月,也沒有再見過華剛師傅打功夫的身影了。以往在城市過中秋節時也會在晚上月亮掛空時在陽臺上賞月一番,也會望星空遙想一番。

        今年的中秋節,秋意中的涼好象比以往的都濃。今年的中秋節,更多的只是懷念那些年的月亮、那些年的人和那些年的事。

篇4

都說茶味人生,人生便應如一縷幽蘭香,眉宇神情,安祥怡悅,任多少困苦,亦不能擾了這份鎮定,任多少狂傲,亦不能攪了這份平和,浸潤其間,揚眉吐氣,輕松舒暢。這個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路,沒有風平浪靜的海,磕磕絆絆,跌跌爬爬,亦是常事,所以,受點傷受些痛,亦不必常放臉上,聞著人世間的溫馨,一笑而過,怡然大方,唇齒散香。

人生一縷幽蘭香,意念之間,淡泊寧靜,將一切羈絆摒棄不記,守得清雅滿室香。心念之間,暗香浮動,清淡,卻恒久,優雅,也愜意??v然遭遇許多的不如意,亦記得“常想一二如意事,不思八九不如意”,將思想和心情,在淡泊寧靜的港灣多做休憩,擷取一味叫做豁達的清香,人生的品質便亦在這份開闊里高傲了起來。

人生一縷幽蘭香,靈魂深處,冰清玉潔,不摻雜任何污垢混濁,成就一縷幽香人生。一個人的靈魂,決定了他生活的情感基調。一個干凈的靈魂,裝載的永遠是簡單,純潔,散發了讓人愉悅的幽香,像一個快樂的舞者,舞蹈著自然、豪放、圣潔的人生之舞。心有多大,舞臺便有多大,被污濁占據的心靈,能容納的舞臺,也就可想而知了。

人生就如一縷幽蘭香,淡淡的,清清的,暖暖的,無限韻味,無限悠長。

篇5

如果有兩種人生,一種是富裕但不能擁有寧靜的人生;一種是普通而能擁有寧靜與樸素的人生。如果是你,你會過哪一種人生?

可能很多人會說:“當然是前者啦!”也可能有人反駁:“后者較為適合我,樸素是我的最大追求?!蔽也⒉环穸ㄇ耙环N選擇,也不否定后一種的選擇,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后者。為什么呢?

首先,先獻給大家一句我在《夢想風暴》中看到的一句話:“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句話的意思我一直都不明白,可是細細琢磨,卻又琢磨出一番道理來。大家一定見過茉莉花吧!雖然外表樸素,可是卻散發著悠長綿綿的花香。人生也是這樣,越是寧靜樸素的人生,越是散發著悠長綿綿的花香。一個有所作為的人,不會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浪費在無盡的沙龍、吹捧里面,而是抓緊時間工作,安安靜靜地工作,為自己的人生獻上一份寧靜。反而,越是把自己的青春年華浪費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上,那么當然是無所作為了。并不是說不做大事就可以擁有樸素人生了,而是你要擁有一顆寧靜樸素的心。一顆寧靜的心笑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只有寧靜的心才能做到。在淡泊寧靜的滋養中,人生好比一朵雪白的茉莉花,片片花瓣都散發出的是無盡的素潔與幽香。

淡泊是夢想的靈魂,寧靜是幸福的極致。

篇6

人要詩意的棲息在這個世界上。此時此地此境,月到波心,風生袖底,燈火闌珊。也只有這個時候這個地方才能尋覓到一份久違的寧靜。

什么都不想,靜靜站著對月臨風;什么都不做,靜靜看著月移花影,自然是一份閑適安逸的幽然情懷,也是沉淀思想,小憩心靈的天時地利。

整天在校園中來來往往,竟不曾稍稍駐足細看一處盛開的花朵,也不曾款款俯身嗅聞一縷馥郁的花香,更不曾靜靜默坐傾聽一泓泉泉的流水。生活中并不缺少如詩如畫的風景,曉風殘月,天際征鴻,落日長空等好景常來常往,只是缺少一份難得的雅興和一顆閑適的心。

要在喧囂的生活中尋求一處寧靜的處所,古人的離群索居隱逸山林不能效仿,但總得從緊鑼密鼓的生活節奏中撕扯出一小片,用來感受天地造化的鐘靈敏秀,沉淀待人接物的處世哲學,讓心靈獲得片刻的寧靜,讓生活增添一點詩意。

梭羅的《瓦爾登湖》讓人心向往之,瓦爾登湖旁邊的竹籬茅舍更讓人心馳神往。簡單的生活,卻能遠離絲竹亂耳,遠離車馬喧騰,安靜閑適看湖光山色,淡泊寧靜悟人生真諦,隨心隨性寫華美篇章。這樣的生活,不問“何陋之有”但問何處有之。

篇7

詩歌美,常常表現在詩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觀的生命情調和客觀的自然景色互相滲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因此,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配合,引導學生根據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蘊其中的濃郁的詩情,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真正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效果。通過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創設情境,喚起讀者心中的意象。

一、使用散文描述法來體現詩歌的美

如《次北固山下》:王灣,我家住河南洛陽城,本月我乘船來到這風景如畫、景色秀麗的江南。于是,將船??吭诒惫躺较碌慕?欣賞起這里的風光。遠方旅客過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經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許我就走在這逶迤的山路上,為前途而奔波。再看長江,江水浩淼,那遙遠的行船好像飄到了碧綠的江水前邊,就要駛入天際?!襾淼浇?正是寒冬臘月,就在江邊度過了一個冬夜。獨在異鄉為異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還沒有散盡就看到一輪橘紅色的太陽沖破黑暗,從東邊海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這里不光太陽來得早,好像春天也來得早,寒冷的舊年還沒過去春意就來到了長江邊上。唉!江南雖好,卻不是我的家鄉。想念家鄉,想念親人,該寫一封家信了。家信寫好了,該怎么寄呢?古人傳說鴻雁能夠傳遞書信,那就托歸雁捎信到洛陽去吧!

二、使用音樂教學手段來烘托氣氛

如《題破山寺后禪院》寫寺院的閑雅幽靜和詩人的忘情脫俗,淡泊寧靜,意境幽深寂靜,抒發了詩人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這樣,可在朗讀中配以幽雅、空靈的《空山鳥語》古箏曲,讓音樂走進古詩,用音樂來詮釋古詩,烘托氣氛,讓學生在彌漫著鐘磬之聲的賞心悅目的古曲中展開聯想,引入意境,“因為音樂和詩詞是同一棵樹上的兩片翠綠的葉子”。

三、使用繪畫激趣法給學生美

利用古代山水畫、課文的插圖或教師繪制的簡筆畫創設情境,演繹古詩。如制作《觀滄?!范嗝襟w投影圖畫,在圖畫中,茫茫大海遼闊無邊、洶涌澎湃,配以登山遠眺,雄心勃勃的詩人,強烈的海風吹拂著他的戰袍和須發,使人身臨其境,領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懷和統一中原的宏偉抱負。

四、要強化“品”的功能來感染學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捌贰背隽舜河曜虧櫲f物而又默默無聞的美好品格,從中也折射出詩人杜甫關心天下蒼生疾苦的善良情懷;山光悅鳥性,譚影空人心。“品”不說山光使詩人心情寧靜愉悅,而寫山光使飛鳥怡然自樂,這就是含蓄不露,這就是詩味。鳥的怡然自樂,正是詩人淡泊寧靜的反映。這就是借物境寫心境,用光和影營造了一種幽靜清寂的境界;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捌贰惫路黄?李白還在岸上望著,直到孤帆也看不見了,只看見隱隱約約的帆影,最后連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還在岸上望著,只看見長江默默無語地在天邊流著。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五、通過朗讀,體驗詩歌的音韻美

篇8

2、做個真正長久擁有幸福的人很難,但做幸福邊上的人卻很容易,我們不渴望天天幸福,只求幸福經常會光顧自己就不錯了。

3、認識自我的鏡子,是社會形態的縮影。幸福啊幸福,為什么總讓人歡樂讓人憂!

4、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時是一種擁有,有時是一種等待,有時是一種感動。收獲是一種幸福,付出也是一種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寧靜也是幸?!鋵嵭腋>驮谖覀兩磉叄谖覀凕c點滴滴的生活中,在我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腳印里。

篇9

生活中,我們處處需要與他人打交道,需要做出選擇,有人說:"生活就是一道選擇題,你可以選擇快樂的過,選擇充實的過。"生活就像一張紙,紙上有我們生活的軌跡和痕跡。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子的:出生,成長,學習,結婚生子,老去。在這過程中我們不斷在成長。

生活就像一張紙,我們會遇見很多人,她們會出現在我們生活的繪本上,使生活更加豐富更加圓滿。

生活就像一張紙,我們的理想,夢想,愿望一一列在上面,清晰明了。

篇10

人生是一場

靜悄悄的儲蓄

石悅5歲生日時,把爸爸拉進新華書店,從高高的書架上取下一套(3本)《上下五千年》,父親見他喜歡就買了下來。這3本書,成了他走進歷史大門的啟蒙教材,他讀了足足9遍。

他把零花錢都換成了喜歡的歷史書:《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明實錄》《清實錄》等。豎式排版,繁體字,這些在別人看來枯燥無趣、乏善可陳的歷史書,他卻視做至寶。

上高中后,同學們都忙著報考各類補習班、應付各類競賽考試,他卻躲在一個小小的空間里,遨游在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優哉游哉,樂在其中!高考前兩個月的一天,他捧著一本《中國古代思想史》沉浸其中,老師當場沒收了書并大聲斥責他。

大學里,當其他同學在球場上激情奔跑,于花前月下纏綿的時候,他卻在圖書館安靜地捧起一本本歷史書。冬夜,他一個人從圖書館往宿舍走,他覺得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與自己同行,他會心地笑了。

大學畢業后,他進入海關工作,成為國家公務員。下班后,他依然會徜徉在歷史的長卷中,整整6年,2000多個夜晚,孤燈冷月,他在進行人生的一場靜悄悄的儲蓄。

某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他翻看一本《明實錄》,看著看著,突然異常煩躁起來:看了幾十年的歷史書,怎么都是如此枯燥乏味?他聽到發自內心驚雷般的聲音:其實,你可以把歷史寫得很精彩、很好看!

回到家,他興奮地在天涯論壇 “煮酒論史”版塊敲出了生平第一個長篇故事的開頭:“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p>

從此,他開始了《明朝那些事兒》的創作。每晚4到6個小時的寫作是極為枯燥的,有時甚至要用洗澡來緩解壓力,可他呈現給讀者的是最輕松詼諧、發人深思的精神“食糧”。他的文字冷靜、幽默,寫法懸疑多變、通俗易懂、獨具一格?!睹鞒切┦聝骸钒l行量一直不斷上漲,幾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賣了600多萬冊。

曠野上,“當年明月”(他ID的名字)踽踽獨行;現實間,石悅平靜如水,淡定如菊。“我是這本書的影子。要受到尊重,必須有靈魂。我現在每天仍讀歷史、寫歷史,提醒自己人生是一場靜悄悄的儲蓄?!?/p>

(摘自《南國都市報》,有刪改)

【多維解讀】

這是一則內涵豐富的素材,可以圍繞“石悅為什么能取得驕人的成就”這個問題仔細研讀,深入分析,從而得出以下運用角度:

解讀角度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小時候的石悅就對歷史很感興趣,一套《上下五千年》他足足讀了9遍,可見他對歷史的熱愛程度。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笨梢哉f,石悅的成功源于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興趣就像熊熊燃燒的火焰,點燃了石悅對歷史的熱情。

解讀角度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石悅躲在自己的空間里,在歷史長河中遨游時,優哉游哉,樂在其中!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庇袧夂竦呐d趣固然重要,而如果能以之為樂、樂在其中,更有助于事業的成功。

解讀角度三:厚積薄發,日積月累方能鑄就事業的輝煌。

正如文章標題所寫,“人生是一場靜悄悄的儲蓄”,從一套讀了9遍的《上下五千年》,到那些豎排繁體的歷史著作;從大學圖書館里的潛心閱讀,到工作后2000多個夜晚的孤燈冷月……石悅的成功離不開他幾十年的日積月累。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豐厚的積累孕育了石悅《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成功之作。

解讀角度四:天道酬勤,勤奮是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工作后,6年的時間里,2000多個夜晚的潛心閱讀,石悅是勤奮的;每天晚上堅持4到6個小時的寫作,甚至要用洗澡來緩解壓力,石悅也是勤奮的;在這之前的漫長歲月里,從一部讀了9遍的《上下五千年》到閱讀一本又一本歷史著作,石悅同樣是勤奮的!天道酬勤,勤奮的耕耘換來收獲的喜悅。

解讀角度五:要想取得驕人的成就,須耐得住孤獨和寂寞。

大學圖書館里捧讀一本本歷史著作的石悅是孤獨寂寞的,他沒有揮汗球場的歡聲笑語,也沒有花前月下的甜蜜纏綿;冬夜,一個人迎著寒風從圖書館走回宿舍的石悅是孤獨寂寞的,陪伴他的只有自己的呼吸聲和怦怦的心跳 ;下班后徜徉于歷史長卷中的石悅是孤獨寂寞的,2000多個夜晚與他相守的只有孤燈冷月。正因為石悅能耐得住這份孤獨寂寞,才最終取得驕人的成就。

解讀角度六:堅守淡泊寧靜的心態,才能取得事業上的輝煌。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眻允剡@種淡泊寧靜的心態,石悅得以潛心閱讀大量的歷史著作,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隨著《明朝那些事兒》的暢銷,石悅一舉成名之后,他沒有被名利沖昏頭腦,依然“平靜如水,淡定如菊”,繼續“每天讀歷史,每天寫歷史”的“平淡”生活。能堅守住這份寧靜淡泊的心態,他以后的人生道路將會變得更加寬廣!